2025年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总结汇报(六篇)
文件格式:DOCX
时间:2023-03-01 00:00:00    小编:处世哲学_

2025年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总结汇报(六篇)

小编:处世哲学_

总结不仅仅是总结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了研究经验,发现做好工作的规律,也可以找出工作失误的教训。这些经验教训是非常宝贵的,对工作有很好的借鉴与指导作用,在今后工作中可以改进提高,趋利避害,避免失误。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总结汇报篇一

我县被确定为全市首批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抓好公立医院改革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全面部署落实。县卫生局按照改革的总体思路和要求,举全系统之力,坚定不移地落实改革措施,顺利完成了县级公立医院改革阶段性目标任务,现总结报告如下:

一、顶层规划设计,分步实施改革

公立医院改革是新医改的难点,为有效破解难题,我县结合县情和行业实际,从制度设计入手,提出了一个目标、三个体系、九大领域的改革原则。一是以提升县医院综合服务水平,解决群众看得好、看得起病为目标,充分发挥县级医院的主力军和龙头引领作用,努力为群众提供安全、高效、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二是突出三个体系。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加快基础设施、人才、设备三项建设,构建公益目标明确、功能完善、结构优化、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的县级医院服务体系。建立高效的医院管理体系,不断改革创新管理机制、补偿机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增强公益性,调动积极性。强化内部质量控制体系,做到安全上更有保障,质量上更加提高,成本上更加合理,服务上更加改善。三是找准切入点,重点做好财政补偿机制、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基本药物制度、县镇一体化、临床路径改革、优质护理示范工程、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医疗纠纷第三方调处机制等九个领域的工作,按照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本着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的改

一建设规划和详规,从源头上避免重复建设、低水平建设和功能布局不合理的问题,保证功能适用又兼顾长远综合发展的服务能力需求。

三、突出工作重点,推进改革发展

㈠积极主动探索试点,改革运行管理机制。一是明确政府办医职责,理顺管办职能,强化政府对县级公立医院的所有者职能,按照医疗服务监管职能与医疗机构举办职能分开的原则,加强卫生行政部门对县级公立医院的统一管理。二是以规范医院权力运行为重点,按照“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制衡的权力运行架构要求,初步建立了以理事会、院委会、监事会为核心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三是以增强医院行政、业务、后勤运行的透明度为重点,全面推行了院务公开和医院信息公开制度。四是以提升医疗质量安全为重点,探索建立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在完善医疗纠纷责任追究办法的基础上,建立医疗意外伤害和医疗责任保险赔偿制度。五是加强医院国有资产管理,确保医疗资产的保值增值。

㈡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建立财政保障机制。完善政府投入保障机制。一是按照“核定收支、补足差额、突出重点、确保发展”的原则建立有力的政府投入机制。二是将人员工资、药品加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形成的历史债务、基础设施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全部纳入财政补偿支付范围。三是确立补偿原则。对编制内人员工资实行全额补偿,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急救医疗、承担的其它公共卫生服务等由财政予以定额补偿;对历史债务、住院

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㈤狠抓临床路径管理和优质护理示范工程,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按照医改目标任务要求,县医院选择了自然临产阴式分娩等5个病种作为临床路径管理试点病种,优化诊疗方式,简化服务流程。以内科为试点,扎实开展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的优质护理示范工程,以点带面,逐步在全院范围内推广,年底前示范病区达到全院病区的40%,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温馨、满意的护理服务。

㈥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现代服务水平。县医院投资30余万元完成了电子病历软硬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各科室电脑、打印机等硬件设备配备到位,对医护人员进行了全面的操作培训。同时,将电子病历系统与医院现有his系统、传染病管理系统、医保系统、新农合系统衔接,实行联网统一管理,有力促进了医院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的提升,进一步规范了医务人员诊疗行为和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㈦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县医院投资2600万元的住院楼改扩建工程六层主体建设已经完成,内部装修工程正有序开展。二期工程附属用房建设前期征迁工作正式启动,明年年底前将完成全部工程建设并投入使用。改扩建项目全部完成后,平利县医院的医疗用房紧张局面将得到彻底解决,群众的就医环境将极大改善。

㈧下沉优质医疗资源,统筹推进县镇一体化管理。围绕“以城带乡、资源共享、互促发展”的目标,扎实开展县医院托管长

纳入财政预算,确保资金的按时足额到位。五是加强督导检查,建立定期督导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五、改革成果共享,政府群众满意

通过一年来的改革实践,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效果。一是环境明显优化,平利县级医院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布局更加优化,群众就医环境持续改善。二是医疗费用明显下降,县医院住院病人平均费用在全市同级医院中始终处于较低水平,群众医药负担明显减轻。三是医疗服务显著改善,通过开展临床路径试点管理、优质护理示范工程以及县镇一体化工作,我县县级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虽然我县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与改革目标和群众的期望相比仍有不少差距,在以后的时间里,我县将认真贯彻落实医改各项决策和部署,以决战的姿态,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大的力度,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坚持不懈的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努力达到让政府放心、让群众满意的改革效果。

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总结汇报篇二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

川办发〔2011〕39号

〖ht]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的通知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四川省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已经省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一年七月二十七日

四川省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

为进一步加快推动我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1〕10号)精神,现就全省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作出如下安排。

一、总体思路

立足于尽快改善群众就医感受使群众最大限度体会到改革带来的实惠、立足于各级人民政府特别是县级人民政府履职尽责勇于探索、立足于当前全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实际,在加大力度推动试点城市积极探索“四分开”等重大体制机制综合改革的同时,在全省大多数地区强力推进“见效快、百姓感受明显”的各种便民惠民改革举措,紧紧围绕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整合资源、改进服务、控制费用、支援基层、分工协作,争取在人民群众得实惠和医务人员受鼓舞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大力推行惠民便民措施

围绕群众关切的医疗资源、服务改进、费用控制、质量安全和中医服务等突出问题,各地要进一步大力推行便民惠民措施,力争在范围上有所拓展,全力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一)合理配置医疗服务资源。为群众看病就医提供足够医疗资源是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责。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川委发〔2009〕21号)精神,各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依据群众看病就医不断增长的需求及相关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完善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卫生机构设置规划,针对所属公立医院存在的医疗资源不足的实际,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强化土地、人才等要素保障,促进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加快发展。

当前,按照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要求,一是重点加强县级医院建设,人口数超过30万的县(市、区)2011年前基本建成1所二级甲等以上公立医院,今年底全省县级医院要力争实现85%创建达到二甲医院,10%达到三乙医院。强化推进县级医院综合改革,每个

市(州)至少一半以上的县(市、区)选择1所县级医院开展综合改革试点,积极申报争取成为国家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省份。二是重点加强新区、郊区、卫星城区等区域和儿科、妇产、精神卫生、传染病防控、老年护理、康复等领域的医疗服务能力建设,采取新建、改扩建、迁建、整合、转型等方式,优化配置公立医院资源。三是大力拓展优质医疗资源。鼓励有实力的三级医院在做精做优的同时,到医疗资源紧缺区域或环境承载力高的区域新建和支持建设高水平医院,积极支持“八一康复中心”、“川港康复中心”、“华西康复中心”、“泸州康健医学城”等建设发展项目的实施;鼓励探索三级医院以城乡对口支援为主的方式“联建”或“托管”县级医院;鼓励社会资本举办上档次、具规模的综合和专科医院。

(二)改进群众就医服务。一要大力改善服务。全面落实“三好一满意”活动要求。全员改善服务态度,做到挂牌上岗,语言文明,态度和蔼,微笑服务;对急危重症患者和行动不便的病人,要采取门诊绿色通道等针对性措施,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保证整个就医过程方便、快捷、通畅。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患者来院就医、询问、投诉,首位接待人员要负责到底;着力加强医患沟通,规范医患沟通的内容和形式,使患者了解自身病情、用药选择、诊疗程序、检查项目和收费标准;认真实施手术及术中方案变更、特殊检查、特殊治疗、贵重药品使用告知制度;通过设立医疗服务随访热线、发放满意度调查表、上门回访等多种形式,关心患者康复,征求群众意见,及时改进工作。各公立医院要制定符合实际的电话礼仪、患者接待、诊疗患者等服务用语和行为细则,杜绝生、冷、硬、顶、推现象,为患者就医提供温馨的全程服务。二要普遍开展预约诊疗。全省三级医院必须100%开展预约诊疗,二级医院必须60%开展预约诊疗。2011年底前,全省公立医院预约挂号量占全部挂号总量的比例,三甲医院要达到50%,三乙医院达到30%。社区转诊预约的优先诊治,到2011年底,社区转诊预约占门诊就诊量的比例达到20%,本地病人复诊预约率达到50%,其中口腔科、产前检查、术后病人复查等复诊预约率达到60%。三甲医院要特别出台措施、开设专门通道方便基层困难群众挂号。要通过全面推行预约门诊,科学安排就医时段,合理分流病人,有效调度门诊医疗资源,从而使病人门诊就医方便快捷。三要广泛开展便民门诊。全省三级医院100%开展便民门诊、错峰门诊、双休日及节假日门诊,充实门诊力量,延长门诊时间,增添必要设备,优化就医手续,提高门诊接诊能力,全面缓解“三长一短”问题。四要拓展门诊手术、日间手术。能在门诊做的手术尽量不住院,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康复期病人及时转社区,提高床位使用效率。五要优化诊疗流程。采取门诊资源整合,改进就医流程,全面缩短病人候诊、等待检查结果、等待化验报告时间;做到在办理入院手续后有专人将患者送到病房,办理出院手续后也有专人送出病房;工作日和节假日都能及时为患者办理出院结算手续,出院结算金额要准确、无误,钱帐相符,病区要积极创造条件为患者提供预约出院结算服务,患者出院结算等候时间力争做到零等候。六是推广优质护理。全省二级甲等以上医院100%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三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覆盖50%以上的病房,二级医院覆盖30%以上的病房。

(三)加强医药费用控制。一要积极探索按病种付费等多种支付方式。二级甲等以上医院100%实施单病种费用控制工作,病种数不少于卫生部规定的8个,三级医院不少于20个。探索由基本医疗保障经办机构与公立医院通过谈判方式确定服务范围、支付方式、支付标准和服务质量要求。严格考核基本医疗保障药品目录备药率、使用率及自费药品控制率等指标。二要实现基本医疗保障费用直接结算。做好医院信息系统与基本医疗保障信息系统的对接,公立医院对统筹区域内的参保者只收取住院医药费用个人自付部分,其余部分与基本医疗保障经办机构直接结算。明显降低参保病人预交金金额,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应及时足额结算医疗费用。三要严格上网采购并优先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公立医院按《四川省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基本药物管理办法(试行)》规定比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使用基本药物品种数不得低于20%,其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不得低于10%;三级乙等综合医院使用基本药物品

种数不得低于25%,其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不得低于15%;二级甲等综合医院使用基本药物品种数不得低于35%,其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不得低于25%;二级乙等综合医院使用基本药物品种数不得低于40%,其销售额占药品总销售额的比例不得低于30%。四要推广检查结果互认。实施同级医疗机构临床检验检查结果互认,覆盖50%的三级医院和20%的二级医院;上级医疗机构临床检验检查结果下级医疗机构应予认可;鼓励建立县(市、区)临床检验中心,可单独建立或依托、挂靠县级医院建立,集中开展临床检验工作,避免区域内重复投入和确保基层临床检验质量。五要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治理。各级公立医院100%开展处方点评和超常预警,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到2011年11月30日前,三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50种,二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35种。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情况进行排名和公示,对排名靠前的市(州)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六要加强医疗机构网上药械集中采购。继续完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办法,对医疗机构药品、医用耗材采购和使用情况进行全程监管。要求医疗机构采购上网药品的金额比例应占医疗机构采购药品总金额的95%以上;按等级要求医疗机构采购贵重药品、价廉药品和基本药物的比例。积极推进医用耗材集中招标采购,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降低采购成本和采购价格,各医疗机构必须在网上采购人工关节、心脏介入、人工晶体等13类医用耗材。七要着力加强对“三保”基金的监督管理。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医疗机构应尽量使用《四川省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0版)内的药品和诊疗服务项目,进一步规范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保障医保基金安全,切实维护全省参保参合人员的合法权益,坚决打击和查处截留、挤占、挪用、虚报、冒领、套取、骗取医保基金的违法违规行为。八要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实施成本核算与控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四)完善医疗安全监管。一要大力推进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全省三级医院100%开展,二级医院80%开展,实行临床路径管理的病种数分别不少于10个和5个。二要强化日常监管。进一步完善医院等级评审、目标考核、不良执业行为计分、院务公开和医德医风考评“五位一体”的监管体系,持续加大医疗质量与安全监管力度。三要加强对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的管理。2011年完成30个省级重点学科复评。发挥各专业质控中心作用,定期开展专项技术准入复核、专项质控工作抽查及暗访,不断强化重症监护、新生儿病房、血液透析、心血管介入、器官移植等重大安全医疗环节管理。医疗安全环节出现严重问题的,医院作降等降级处理,并依据相关规定追究医院领导责任。

(五)提升中医药服务。针对地方主要疾病,积极利用当地中医药资源,充分发挥中医简便价廉的特点,提高辩证论治水平,为群众防病治病。各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区域卫生规划中,要合理配置公立中医(民族医药)医院,明确其功能定位、规模和布局,完善公立中医医院服务体系,2011年启动15所标准化县级中医(民族医药)医院建设并争取完成。省、市中医医院要建设好国家中医重点学科、专科和中医优势科室,形成区域性中医诊疗中心,2011年完成15个国家级中医重点学科评审验收。县级中医医院形成“大专科、小综合”的医院发展模式。提高公立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各级中医院中医药技术使用率达到90%以上。加强中医院对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的支持和指导,每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开展不少于10项中医适宜技术的运用,促进中医药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

三、积极推进重大体制机制改革试点

成都市和南充市要率先在“四个分开”上不断探索创新,其他市(州)也要结合实际稳妥推进。

(一)推进管办分开,深化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所有医疗机构由卫生行政部门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要加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服务监管能力建设,加强医疗服

务行为、质量安全和医疗卫生机构运行监测监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人不得兼任公立医院领导职务。

(二)推进政事分开,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机制。

1在南充市试点探索建立理事会等多种形式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其他每个市(州)要有1个市级医院和1/3的县级医院开展类似探索工作。

2理顺公立医院所有者和管理者责权。重点在南充市、成都市进行探索,尽快在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绩效考核体系和院长考评体系方面有所突破,推进院长职业化、专业化建设。3在南充市、成都市探索加强对公立医院履行功能定位和发展建设、投融资行为的监管,强化预算、收支、资产、成本核算与控制等财务管理的监管。三级医院100%探索建立医院总会计师制度,二级医院全面强化财务监管和内外审计工作。

(三)推进医药分开,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

1改革以药补医机制。探索医药分开的多种具体途径,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对公立医院由此减少的合理收入,采取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等措施,通过医疗保障基金支付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予以补偿。药事服务费纳入基本医疗保障支付范围。鼓励以收付费制度改革为切入点解决以药补医问题。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各级公立医院要进一步规范诊疗行为,完善内部管理,加强成本核算,控制成本费用,实现医疗服务的有效补偿。

2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原则,合理调整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降低药品价格、降低大型设备检查治疗价格、降低高值医用耗材价格、取消药品加价率、提升医疗服务技术价格、增设药事服务费,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在《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新版)出台后,按照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的相关规定和调价的法定程序,适时提高全省现行医疗服务项目中护理、注射(输液)、部分临床诊疗、手术、理疗、重症监护、床位、救护车费等项目价格,降低部分大型设备检查治疗价格。南充市发展改革、卫生行政部门在省级统一调整前,可先行调整执行医疗服务价格。所有医疗机构都要采取适当方式公示药品、医用耗材价格和医疗服务收费标准。

各地在推进单病种付费方式改革中,要合理制定单病种费用标准,充分体现医疗技术和医务人员劳务价值,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支付制度。

3 落实对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贴等政府投入政策。

(四)推进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完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积极支持成都国际医学城项目引进工作,改善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执业环境,需要调整和新增医疗卫生资源时,优先考虑用社会资本举办。鼓励由社会资本举办高档次、上规模的综合和专科医院。对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在审批、准入等环节给予支持。控制公立医院特需服务规模,公立医院提供特需服务的比例不得超过本院医疗服务资源的10%。逐步选择符合条件的非公立医疗机构参与对口支援、卫生支农等政府下达任务。进一步推进成都市开展执业医师多点执业探索,扩大区域,将适用人员条件放宽到主治医师,增加多点执业的地点数量,鼓励公立医院执业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执业活动,推动优质医疗人力资源合理流动。

四、努力构建公立医院与基层的分工协作机制

根据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精神,全省要重点做好城乡统筹发展,按照“上下联动”的要求,全面强化对口支援、人员培训和远程医疗的分工协作机制,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及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医疗服务模式。

(一)深化城乡对口支援。深化城市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医院工作,完善和巩固68个三级医院与195个县级医疗机构形成长期对口支援关系,三级医院每批下派每个县级医院医务

人员不少于5人。2011年落实94个内地二甲综合医院对口支援民族地区59个县的291个中心卫生院,二甲医院每批下派每个中心卫生院医务人员不少于1人。2011年,所有下派医务人员诊治基层病人人次比去年增加20%,开展示范手术比去年增加30%,开展新技术项数比去年增加50%;同时组派巡回医疗队至少30支,巡回医疗队员不少于500人次。卫生厅要建立对口支援工作季报制度,强化监督落实力度,严肃惩处走过场、瞒报或谎报等行为,务使派下去的医务人员留得住、干实事、出成效,确保优质医疗资源真正下沉到最基层。着力采取合作、托管、选派院长、团队支援等方式,提高县级医院的管理和服务能力。加强县级医院对乡(镇)卫生院的支持指导,重点在36个省重点联系县探索推进县乡纵向技术合作,探索通过开展纵向技术合作、托管、组建医疗联合体、县乡一体化等多种形式,建立县级医院与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促进人员、技术、管理等医疗资源向下流动,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技术水平。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和边远地区要不断强化“流动医疗巡回服务工程”,2011年巡回医疗派出医务人员比去年增加20%,诊治农牧民群众比去年增加30%。

(二)加强基层人才培训。持续推广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扩大规模,全省4所高等医学院校附属医院、省人民医院等招录规模要比去年翻一番,其他培训基地医院招录规模较去年增长至少50%,符合条件的三乙医院评建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增加中西医结合专业、肿瘤专业和亚专科培训基地数量,确保招生量逐渐适应临床人力资源不断增长的需求。2011年起,省、市级医疗机构新进临床医学本科须进规培毕业生,县级医疗机构新进临床医学本科生须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再上岗工作,已毕业规培学生志愿到县一级或乡镇卫生院工作6年以上的,在核准的相应专业技术岗位内可以实行考核招聘。加强全科医师培训力度,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支持,建设4—5个国家级全科医生规范化临床培养示范基地,通过转岗培训、规范化培训和定向培养等多种途径,为基层尽可能多地培养全科医生。加强县级医院骨干人才培养,2011年9月前按照国家要求完成全省430名县级医院骨干医师或其他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到对口的三级医院进修学习任务。完善县级卫生人才职称评价标准,突出临床技能考核,淡化论文和外语要求。

(三)推进远程医疗服务。建立并不断完善省、市、县、乡四级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发挥华西医院、省人民医院、泸医附院、川北医附院4个部省级综合医学中心的引领辐射作用,每个医院结对3—7个市级医院,每个市级医院辐射所属县级医院,每个县级医院辐射所属乡(镇)卫生院。2011年底前要实现80%的省市医院实施远程医疗工作,30%的市县级医院实施远程医疗工作。推动包括3所卫生部试点医院在内的各级各类医院积极开展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

五、发挥医务人员积极性,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各地公立医院改革要努力做到两个“发挥”,即发挥医务人员积极性,发挥广大群众监督、理解、支持的作用。

(一)发挥医务人员积极性。从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入手,扩编增员,特别是解决医务人员严重不足和支援农村、基层人员编制问题,有效减轻医务人员负荷。积极探索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提高临床一线护士和医师工资待遇水平。深入开展“平安医院”创建活动,严厉打击“医闹”行为,维护医院正常秩序。建立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大力发展医疗责任保险和医疗意外保险,全面改善医疗执业环境,促进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努力营造“尊医重卫”的良好社会氛围,大力宣传医务人员无私奉献精神,增强医务人员职业尊严感。

(二)发挥群众监督、理解、支持的作用。结合“三好一满意”活动,全省公立医院100%开展院务公开工作,推进民主管理;全省公立医院100%落实第三方服务质量及满意度调查制度、医德承诺制度、医患沟通恳谈制度等工作,畅通群众意见收集和反馈渠道,不断丰富行

风监督的形式和手段,确保群众监督意见建议整改落到实处,持续促进人民群众监督、理解和支持医疗卫生工作。

六、强化组织领导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是今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重点。各级人民政府特别是县级人民政府要把公立医院改革作为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责任工程,摆在突出位置,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全力推进。一是各级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要科学设计方案,明确目标责任,细化工作措施,层层抓好落实。二要加强协调配合。卫生厅、省委编办、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部门要按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强化大局意识、协作意识,按照有关职责分工,结合各自工作职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要为试点市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价格调整、人事分配、机构编制管理和其他管理等方面,尽可能给予宽松的政策,支持试点地区大胆探索。三是各级医改办要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加强统筹协调,认真组织实施,强化督促检查。要按照既定的任务进度要求,认真抓好各时间节点的工作。各市(州)都要组织人员,深入基层,解剖2—3家县级医院,分析梳理情况,形成对策建议,并将研究报告及时上报卫生厅、省医改办。四要加强宣传引导。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公立医院改革营造良好氛围。

主题词:卫生医院改革通知

信息公开选项:主动公开

抄送:省委办公厅,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纪委,省法院,省检察院,成都军区,省军区。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1年7月27日印发

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总结汇报篇三

xxxx县人民医院

公立医院改革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xxxx县人民医院始建于1951年,是集医疗、预防、教学、保健、急救和计划生育指导为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承担着全县78万人口的基本医疗和健康保健任务。医院现有编制职工553人,回聘、临时职工315人,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72人,中级专业技术职称212人,博士、硕士研究生20人;医院占地面积3.4万平方米,医疗业务用房4.18万平方米,开放床位636张。固定资产2亿元,临床一级科室16个,医技科室10个,层流手术室、综合icu、新生儿监护室、血液净化室、健康体检站等功能设施完善,急诊科、骨科为市级重点学科。

一、做法与成绩

1、认真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改革以药补医机制,实行基本药物制度。目前医院有各种药品681种,基药占基药目录总数85%,销售额37.5%,基本药物均在山东省药品集中招标平台上进行集中采购、配送。自2012年10月1日零时起,对全部681种药物均实行了零差率销售。门诊次均费用由改革前的183.926元,降至171.44元,降幅6.79%,门诊次均药费由85.80元降至54.73元,降幅36.21%;出院次均费用由改革前3800.52元降至3709.84院,降幅2.39%;出院次均药费由改革前1581.50元降至1035.48元,降幅34.53%,药占比降至29.18%,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4.02个百分点,真正让患者得到了实惠。

2、改革收费方式。积极推行“先看病,后付费”就诊模式,严格执行市新农合“四统、四定”的管理。加大对门诊“大处方”的检查力度,每月对门诊处方进行点评和检查,对不合格的处方进行处罚,和绩效工资挂钩,改变患者看病贵的问题。实施“双降、双控、双规”范行动。降低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重、降低高价值卫生耗材使用比重;控制医疗成本、控制人均住院次均费用过快增长;规范检查和用药行为,规范临床路径和治疗项目。降低大型仪器设备检查费,ct、磁共振均按国家收费标准降低20%进行收取,切实降低患者就诊费用。

3、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建筑面积

1.68万平方米的外科综合病房楼已于2012年3月建成投入使用。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的内科病房楼已完成主体建设,预计年底竣工并投入使用。改扩建项目全部完成后,医院的医疗用房紧张局面将得到彻底解决,群众的就医环境将极大改善,住院难的情况将不再存在。

4、改革人事、分配管理办法。通过健全绩效考核机制,根据工作数量、质量和服务对象满意度等各类指标,进行综合量化考核。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资水平,绩效工资由去年每月人均2100元增长至今年的2450元左右,增幅16.67%,有效的调动了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了缓解。门诊、住院病人上升,次均费用下降的好局面。与去年同期相比,门诊诊疗人次296676例,同比增长16.52%;出院病人34926例,同比增长14.84%;平均住院日7.8天;业务收入18042.05万元,2比上年增加1800.28万元,增长9.98%。医院门诊及住院费用均大幅下降,服务群众的能力得到提高,达到了“人民群众得实惠,医疗机构得发展,党和政府得民心,医务人员受鼓舞”的多赢局面。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工作打算

1、人才短缺,制约医院整体水平提高。目前各科室普遍存在人才断层,专业技术人员不足,学科建设缺乏带头人,尤其是临床、影像、护理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2、设备老化,医疗设备急需更换。目前医院部分医疗设备老化严重,加之医院财力有限,无法购置大型医疗设备(dr、c型臂、彩超等),不能满足患者的诊疗需求,造成病源流失。

3、县财政困难,投入无法到位。财政应该持续投入医院基础建设、设备购置、退休人员工资、专科建设等6方面的资金县财政无力承担。目前医院负债达1.34亿元。期望省、市政府分类拨付公立医院改革款项,适当化解债务,给予部分基础建设、设备购置款项。

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深入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和优质护理服务,积极探索按病种付费方式,完善便民措施,扩大惠民政策范围,巩固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成果,切实提高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障水平。

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总结汇报篇四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调研报告

卫生厅医疗服务监管处周晓实

根据国家和自治区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安排部署,卫生厅高度重视公立医院改革。成立了医改领导小组和公立医院改革推进领导小组,确定了*市、*市作为自治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各盟市确定了24个旗县的28所医院作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旗县,开展试点工作。经自治区政府同意,卫生厅、财政厅、编办、发改委、人社厅联合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实施意见》,卫生厅起草了《关于推进旗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意见》,准备与有关部门联合下发。卫生厅多次召开会议,部署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并将公立医院改革任务纳入责任状与各盟市卫生局主要负责人签订,同时将主要任务给厅内各处室分工,落实责任抓落实。卫生厅和各地多次举办培训班,加强对公立医院试点政策的解读,采取考察学习的方法,学习公立医院改革经验。卫生厅多次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任务落实情况进行督导,并开展了全区公立医院改革监测工作,有力推动了试点工作的开展。

各地、各试点医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改革措施积极推进,医院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明显提升,改革效果逐步显现。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各地紧紧围绕公立医院改革目标、领域和主要任务,积极探索,积累了经验。

(一)公立医院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1.加强统筹规划。在自治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划指导下,各盟市制定出台了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各地坚持政府主导、盘活存量、优化结构、立足当前、谋划未来的原则,统筹医疗资源配置,确定公立医院数量、规模和功能定位,逐步建立起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年卫生厅确定了六大体系建设规划,已经在呼伦贝尔市先行试点。全区在现有重点专科基础上,有计划地加强慢性病、老年病以及妇女、儿童医疗服务等专科建设,形成基本覆盖居民所有主要健康问题的专科体系。目前,全区公立医院服务体系基本完善,有三级综合医院*所,三级专科医院19所,每个旗县均设立综合医院,多数旗县设立蒙中医院,部分旗县设立专科医院。

2.建立公立医院与城乡医疗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以三级医院为龙头,促进不同级别公立医院合作,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诊疗模式,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目前,我区三级医院托管二级医院的有7所;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组建医疗联合体的有6个;**市成立功能、体格检查诊断中心,有4个旗县实行了一体化管理;**市乌审旗推行“三制五统一”的运行机制;呼市和**推行县乡五个一体化管理;**市莫力达瓦旗人民医院伸腿举办中心卫生院的成功经验在全区医院院长培训班上进行大会交流;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实行医保、医疗服务、公共卫生、食药监管、财政保障、卫生信息六个一体化管理,推进城乡卫生统筹;全区有70所旗县医院与区内外三级医院自主建立技术合作关系。通过分工协作机制的建立,促进了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3.加强公立医院能力建设。近年来,全区公立医院不同程度地加强了基本建设和设备装备,近三年的固定资产额占到固定资产总额的43%,医疗服务条件明显改善。在加强公立医院能力建设过程中,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把旗县级医院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的突破口,重点抓好旗县级医院能力建设。一是,从**年开始实施了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项目,每年投入项目经费**万元。我区74所旗县级综合医院分别与北京市26所三级医院和我区**所三级医院确立了对口支援关系;我区部分旗县级蒙中医院分别与北京市13所医院和我区4所三级蒙中医院确立了对口支援关系。通过派出医疗队接诊、手术、开展新技术、新业务、专题讲座,接受骨干医师培训和其他人员进修,提高了受援医院的医疗技术和管理水平。北京医院被自治区党委政府表彰为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北京协和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北京中医院、包钢医院被卫生部表彰为城乡对口支援工作先进集体。二是,从**年开始实施了骨干医师培训项目,每年投入项目经费240万元。

我区**所旗县级医院选派240名医师,分别由北京市38所医院和我区29所医院承担导师制专科规范化培训。三是,**年实施了县医院能力建设项目,投入项目经费**亿元,在87个旗县级医院重点进行了信息化建设。四是,实施远程会诊系统建设项目,**年投入项目经费361万元。我区两所三级医院与北京协和医院建立远程高端会诊系统,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与5所旗县医院建立区级远程会诊系统。**年投入经费1235万元,扩展了三所三级医院和25所旗县医院建立远程会诊系统,逐步实现远程会诊、远程监护、远程技术指导、远程教育等,有效提升旗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提高疑难重症救治水平。此项工作得到卫生部医管司领导的肯定,并奖励三台病理扫描仪。五是,**年实施农村巡回医疗车购置项目,投入项目经费1400万元。给35所旗县医院各购置一台巡回医疗车,每台车配置11种医疗设备。

(二)创新公立医院体制机制

1.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我区改革的重点是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建立协调、统

一、高效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各地已经开始积极探索实践。一是,明确了各级政府举办和管理公立医院的职责。政府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制定并落实医院建设、编制、投入、价格、管理等政策措施,为公立医院履行职能提供保障。二是,推进政府其他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公立医院属地化业务管理。三是,设立专门管理机构,加强医院监管。**年6月卫生厅设立了医疗服务监管处,主要职责是建立医疗机构医疗质量评价和监督体系,组织开展医疗质量、安全、服务、财务监督和评价工作,建立健全以公益性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监督制度。有部分盟市卫生局设立了医管科。**市和通辽市已经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挂帅、有关部门参加的医院管理委员会,下设医管办,挂靠卫生局。主要职责是受政府委托,负责公立医院资产管理、财务、业务、编制等监管。四是,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机制。我区在公立医院中实行了院长负责制。通辽市按照“决策、执行、监督”协调统一的原则,建立健全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机制,准备在公立医院成立理事会,监事会,院务会,合理确定政府作为所有者与医院管理者之间的权责。我区兴安盟、乌海市、霍林郭勒市积极研究制定院长任职资格、选拔任用制度,推行了公开竞聘院长,实行了任期目标管理和院长年薪制。自治区和各地加强对院长的培训,推行院长职业化、专业化的发展。

2.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补偿机制的改革是难点,也是重点。是关系到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改变过去“以药养医”、趋利经营方式的关键。我区各地通过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和落实政府办医责任等综合措施,破除“以药养医”机制。

(1)明确政府对公立医院举办的责任,加大政府投入。包括基本建设、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政府性亏损等运行经费,离退休人员工资等。**市对

二、三级综合公立医院按编制人数工资额70%补贴,中医院按90%补贴,其他医院实行全额补贴,同时给予专项补助;全市对公立医院的补助额占医院总收入的**%,对所产生的水、电、暖等日常费用全部列入财政预算。**市从**年开始,将市直属公立医院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全额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年阿拉善盟财政补助**万元用于公立医院改革,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比例达到90%,阿右旗人民医院财政补助100%。乌海市财政补贴医疗服务人员工资达到70%。

(2)取消药品加成政策,推进医药分开。全区实行县、乡、村一体化管理的旗县,实行了收支两条线,取消了药品加成。目前,全区已经有26所旗县医院取消了全部药品的加成,有5个旗县医院取消了基本药物加成。**市在所有旗县级公立医院中取消了药品加成,由此减少的收入由政府每年进行一次性补助。地方财政按药品销售总额的15%给予补偿。准格尔旗在取消药品加成后,旗财政采取“先减后补”和“以奖代补”的方式,依托“财政补医”和“医保补医”两个途径,专项投入870万元用于补偿公立医院取消医药补医及价格因素造成的政策性亏损。在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的两年来,共让利群众2600万元,有效地降低了群众医疗负担。通辽市霍林郭勒市所有公立医院实现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年市政府投入300万元予以补偿。

(3)合理调整医疗收费标准,建立价格调整联动机制。**年5月卫生厅召开了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和成本核算工作培训会议,为制定公立医院补偿政策奠定基础。

(4)完善医保支付机制,推进总额预付、按病种、按人头付费等复合支付方式改革。我区25个旗县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医院探索按病种和总额预付等支付方式,结合开展了临床路径管理,规范诊疗流程,加强成本控制,规范合理用药,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上涨。

3.改革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医院运行机制的改革推进了医院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提高了医院的管理水平、医疗质量、效率,对患者顺利安全就医起到了保障作用。一是,各医院进一步健全组织机构,按照卫生部下发的医院各项制度完善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二是,不断完善了医院内部决策执行机制,执行了重大决策、干部任免、项目投资、大额资金使用集体讨论报批制度,实行了院务分开,推进民主管理。三是,进一步完善了医院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为了使医院报表更全面,信息决策相关度更高,提高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加强医院的监管,有利于降低成本和绩效考核,卫生厅举办培训班,推行了卫生部制定的新会计制度,各医院正在筹备实施。部分三级医院实行了总会计师制度。四是,改革人事和分配制度。各医院实行了全员聘用制,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建立了以服务质量、岗位工作量、服务效率和岗位责任为基础的综合绩效考核制度,做到了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提高临床一线医师和护士的待遇,调动了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4.改革公立医院监管机制。卫生厅指导各地加强卫生行政部门医务服务监管职能,建立健全医疗服务监管机制。实现区域内所有医疗机构均依法实行全行业统一监管,完善机构、人员、技术、设备准入和退出机制。一是,建立医院评审评价机制。卫生厅按照卫生部《医院评审暂行办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评审评价标准》,制定了《**自治区医院评审实施办法(暂行)》,并根据自治区实际,遵循卫生部“内容只增不减,标准只升不降”的原则,研究制定、印发了《**自治区

二、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开展全区新周期医院评审工作。新周期的评审机制包括了自我评价、现场专家评价、统计评价、社会评价和跟踪评价环节,通过对医院围绕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的评审评价,推进医院标准化管理,提高医院管理和服务水平,满足广大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为规范医院评审专家的遴选与管理工作,提高医院评审质量,充分发挥医疗卫生管理技术专家在本领域工作的作用,确保医院评审的科学性和评审工作的公平、公正性,卫生厅制定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医院评审专家管理实施办法(暂行)》,对专家的遴选、管理、培训、派出、权利和义务做出明确的规定。为了规范评审,卫生厅组织专家编写了《医院评审手册》。确定评审要素10380条,开发了管理和评审软件,此项工作受到卫生部医管司的肯定,决定派员参加我区第4次专家论证会。为切实推进和指导各盟市开展好新一轮医院评审评价工作,卫生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医院评审工作的通知》,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于2012年7月至9月期间举办了两期医院管理干部培训班和一期医院评审骨干专家培训班,对医院管理和医院评审、评价进行了培训,接受培训人员近600名。二是,建立医师定期考核机制。去年卫生厅制定下发了《内蒙古自治区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建立考核领导组织、办事机构,认定了考核机构并开展了医师考核工作。三是,建立日常监管机制。我区各地按照统一安排,依据《人体器官移植条例》及配套文件、《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医疗器械临床合理使用与安全管理方案》、《血液透析室基本标准及指导工作规范》、《内镜与微创器械消毒灭菌质量评价指南》等法规、规章,开展了监管工作。尤其今年,按照卫生部要求,加强了基层医疗机构监管工作,重点加强了机构、人员执业资格监管和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四是,建立医患纠纷第三方调处机制。2011年自治区司法厅、卫生厅、保监局联合下发了《内蒙古自治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实施意见》,全区已有7个盟市建立调处机构55个,建立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创建平安医院。同时在医院中落实《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在卫生行政部门落实《医疗质量安全告诫谈话制度暂行规定》。五是,建立医院运行监测机制。确定了信息统计指标、开发软件,为及时、准确汇总分析医疗服务信息,为各医院统计评价工作打基础。

(三)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

1.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管理。近几年,卫生厅按照卫生部的统一部署,组织开展了“优质医院创建”、“医疗质量万里行”、“优质护理示范工程”、“三好一满意”等专项活动,有力推进了各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医疗服务行为逐步规范。一是,建立健全了质量管理组织,加强了重点质量管理培训,通过评价、分析、反馈、整改、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二是,各医院加强了临床科室建设,三级医院临床科室756个,已经二级分科的有**个。同时加强重点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建成自治区临床医学领先和重点学科65个,盟市重点专科141个。今年在74所旗县医院中,每所确定了3个重点专科由对口支援的医院帮助扶持建立,并明确了责任。三是,开展了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卫生厅21所三级医院开展了22个专业112个病种的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制定了实施方案和评估方案。通过推行临床路径,加强了病种质量管理,规范了临床检查、诊断、治疗和使用药物,控制了成本。四是,各医院规范配备使用基本药物,执行了基本药物采购供应管理制度。卫生厅推进了医疗耗材集中招标采购工作。五是,部分医院在加强规范和保证质量的基础上,试行了同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降低了患者医疗费用。

2.完善医院服务。各地各医院努力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模式,从患者最急需、最关切的问题抓起,创造患者良好的就医环境,采取各项便民利民措施,缩短患者就医等候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社会反响较好。一是,新建改造门诊设施,标识醒目,优化服务流程,提供导医服务,方便群众就医。通辽市医院院内的标识使用了蒙汉两种文字;包钢妇产医院在门诊各楼层增设收费点;包医附院成立客服队,为患者就医提供服务;**县医院建立急救联动协调机制,提高了急救能力。二是,三级医院和部分二级医院延长了门诊时间,实行了双休日和节假日全天门诊。三是,三级医院全面实行了预约诊疗服务,制定了工作规范,丰富了预约形式。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和包医一附院通过12320信息平台开展预约诊疗服务试点后,卫生厅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区以12320为统一平台实施预约诊疗服务的通知》,要求全区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分步统一到12320的平台上运行。

3.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卫生厅去年实施五项工程之一就是卫生信息化建设工程,本着建设一个信息平台、打造急诊急救和信息传输两个通道的思路,启动了“3533”卫生信息化工程。3级平台、5大系统、3个基础数据库,3项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卫生厅实施卫生信息化建设工程的要求,全区各医院加强了医院信息化建设。一是,三级医院加大投入,改、扩建医院信息化平台。增添医疗信息系统软件,实现医院信息化管理。逐步与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对接,实现支持日常监测信息自动采集、上报和开展远程会诊。二是,卫生厅规范了全区医疗机构icd编码和住院病案首页。在三甲医院中先行推广应用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开展医院评价工作。此项工作已被卫生部确定为全国8个试点省区。三是,利用2011年县医院能力建设项目,在87个旗县医院中开展了信息化建设工作。各地按照卫生部县医院能力建设项目信息化建设技术方案要求,医院信息化系统建设要达到三级部署中的高级部署,实现临床服务、医疗管理、运营管理系统功能。同时,卫生厅要求增加临床路径模块功能,提高各医院信息化、科学化管理水平。四是,利用远程会诊系统建设项目,加强了医院信息化建设。五是,卫生厅高度重视医院信息化建设,在医院评审实施细则中规定,二、三级甲等医院信息化建设不达标一票否决。

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改革试点工作进展不平衡。从我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进展情况来看,一方面地区进展不平衡,试点地区和试点旗县对推进改革有差异,包括领导认识上的差异和地区内经济、社会发展上的原因,决定了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推动的力度。另一方面,改革任务进展不平衡,公立医院改革中体系建设、医院内部管理成效多一些,涉及管理体制、补偿机制改革成效少一些。按照公立医院改革目标来看,改革是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只有坚持公益性才能完整准确地把握试点的政策框架,在体制机制改革上大有作为,才能让群众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实惠,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2.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目前,我区公立医院机构不尽合理,综合医院多,专科医院少。优势医疗卫生资源城市多,旗县少,而且地区分布不均。三级医院患者多,基层医院患者少,大量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到二级以上医院就诊,加重了患者看病难、看病贵。二级医院医疗资源的差距制约着医院评审标准的落实。

3.公立医院补偿机制不健全。公立医院公益性必须有健全的补偿机制支撑。由于我区没有公立医院财政补助统一政策规定,致使各医院财政补助政策标准不一。鄂尔多斯市公立医院补助占到医院总收入的31.8%,而**市公立医院补助仅占医院总收入的6.1%,全区公立医院财政补助占人头费的比例从4%至100%不等,差距极大,造成各公立医院不在同一管理的平台上。一些医院为了生存、发展,出现趋利行为,药品费用占到住院费的一半,严重制约了公立医院的改革推进。只有政府职责明晰、责任到位,取消药品加成,各级政府建立稳定的补偿机制,才能破除逐利机制,回归公益性。

4.政府有关部门协调配合有待进一步加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随着改革的深化,任务将更加繁重,难度将逐步加大,需要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形成合力,统一协调解决改革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5.管理体制改革需深入研究。从全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来看,各地建立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做法不一。因此,建立统

一、高效、权责一致的“管办分开”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还需要深入探索实践,借鉴经验,形成共识。

三、下一步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思路

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意见》和卫生部五部办《关于做好**年公立医院改革工作的通知》精神,在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进程中,重点组织开展旗县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下发关于推进旗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意见。改革试点思路和目标是在实践中探索、完善,采取自下而上的方法,分层推进、先易后难、重点突破。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围绕政事、管办、医药、营利与非营利性四个分开的改革要求,以破除“以药养医”机制为关键环节,以改革补偿机制和落实医院自主经营管理为切入点,统筹推进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价格机制、医保支付制度、采购机制、监管机制等综合改革。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旗县公立医院运行机制。不断提高旗县公立医院的服务能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力争使旗县内就诊率提高到90%以上。

1.进一步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以《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为指导,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建设规模,制止公立医院盲目扩张和医疗费用不合理过快增长。要优先建设发展旗县级医院,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实现30万人口以上的旗县至少有一所达到二级甲等水平的县级医院目标,争取对国家没有基建投入的旗县级医院由自治区发改委立项投入。争取自治区财政在“十二五”期间对每所旗县级医院增加投入,用于医院能力建设。2013年继续组织实施好全区对口支援、骨干医师培训、远程会诊项目,加强对县医院能力建设项目实施的督查。

2.推进体制机制改革。认真借鉴全国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建立协调、统

一、高效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探索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明确出资者和经营管理者责任。重点要推进医药分开、改革以药补医机制,完善我区公立医院补偿机制,配合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出台。在实施医院成本核算工程基础上,调整医疗收费价格,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先调整床位、挂号、护理费,第二步再调整医疗服务收费。与有关部门尽快研究出台内蒙古自治区公立医院补偿办法。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自治区、盟市、旗县共同建立稳定的补偿机制,明确财政补助比例、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政策,确保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和彻底改变“以药补医”。

3.建立健全医疗服务监管机制。年内全区开展新周期医院评审工作,下发评审手册,开展培训。规范医院评审评价。对第一周期医师定期考核工作进行督查。加强公立医院运行监管,开展统计评价。完善日常监测机制。对各地建立医患纠纷第三方调处机制进行调研、督导。

4.进一步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推进医疗质量管理,完善医院服务,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

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总结汇报篇五

《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解读一: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加速推进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1-03-0911:04:3

4------------------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卫生部公立医院改革试

点协调工作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以国务院办公厅的名义部署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工作,在改革开放30余年来尚属首次,“这不仅说明政府已经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首要任

务,高度重视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同时也有在改革进入攻坚克难阶段,鼓舞大家斗志的意图。”

根据《工作安排》,卫生部和国务院医改办是公立医院改革的牵头单位。据悉,卫生部

将整合力量,成立公立医院改革临时工作机构。

从“三年试点摸经验”到“边试边推”

尽管在医改五项重点工作中最后一个起跑,但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正在奋力加速前进。

据一位全程参与文件起草的专家介绍,作为医改的难中之难,公立医院改革最初的思路

是“三年试点摸经验”,后来提速到“一年试点,一年推开”,继而又提出“加快推进”。此

次国办文件的出台标志着公立医院改革已经进入点面结合、边试边推的新阶段。公立医院改

革一再提速,不难看出,政府强烈期待改革尽快趟出一条路来。

这位专家坦言,尽管医改推进2年来,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上下了苦功夫,打疫苗、发

叶酸,医保持续扩大覆盖面、提高报销比例,服务体系也在加紧建设。但要看到,公立医院

改革在医改中承担重要角色,关乎医改全局,影响医改成败,不仅关系到百姓对医改的感受,对其他四项基本任务也有着重要的制约和支撑作用。比如,医疗保障制度的逐步健全释放了

群众看病就医的需求,这就需要发展医疗服务体系予以满足,如果公立医院还是高成本运行,不能有效控制费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给群众带来的好处就会被稀释。如果公立医院不明确

功能定位、控制盲目扩张,而是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争夺病人和资源,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

系就难以真正发展,强基层就无法实现。此外,四项基本任务在全国全面推进提高了群众对

医改的预期,如果公立医院改革仅局限于少数试点城市,就难以适应广大群众的要求。这就

需要在全面总结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选择一些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在全国推

广。

据卫生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协调工作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10月27日,在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第7次会议结束后,卫生部在系统总结各地改革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着手起草《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卫生部对此高度重视,接连召开一系列会

议,“一个月有部长参加的相关会议就达11次,创了纪录”。去年12月,卫生部又会同中央

编办、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分别在北京、重庆和上海分片召开征

求意见会,广泛听取地方意见和建议,反复修改。应该说,《工作安排》体现了中央医改精

神,采纳了地方试点经验,也反映了百姓心声。今年1月18日,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第八

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工作安排》。

坚持“两条腿走路”

根据《工作安排》,目前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的推进策略是“两条腿走路”: 既要在全国实施一批看得准、见效快的改革措施,又要大力推动试点城市在“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等重大体制机制综合改革方面的积极探索。

为什么采取“两条腿走路”的策略?这位负责人说,在全国实施一批看得准、见效快的措施,是要让更多百姓尽快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实惠,改善百姓的就医体验。事实上,卫生系

统从2005年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去年接连推行优质护理服务、预约诊疗、无假日门诊等

一系列便民惠民改革措施,但是需要看到,服务和管理的改进到了一定程度,如果不撬动体

制机制的障碍,改革将难以持续进行。

多位卫生行政管理者直言,公立医院改革不能绕过体制机制。比如,推行优质护理服务

工程,就要正视护士人力不够、护理服务价格与成本严重倒挂等问题,有些地方一级护理才

9元,而调整服务收费、解决护士编制不足都涉及体制机制。再比如,推行无假日门诊,医

务人员劳动强度更大了,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就要提高待遇,这就带来服务成本的增加,需要解决补偿问题。因此,只有在重大体制机制改革上迎难而上,不回避,不绕行,公立医

院改革才能可持续进行。(《健康报》3月8日3版)

《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解读二:资源调整:为看病难开一剂良药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1-03-0911:05:00

------------------

大医院外迁至城市新区,或兴办分院;为县医院“招兵买马”;综合医院与基层机构从竞

争转向合作„„各地试点已证明,医疗格局调整使百姓能更平等地享有优质医疗资源。随着

《工作安排》的出台,这些已经被证明是成熟的、有共识的措施,今年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开

——

6个“不平衡”是看病难祸首

卫生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协调工作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是看病难的根本原因,目前这种不合理表现为6个失衡:区域发展不平衡,外地病人涌向

大城市,大医院门诊持续爆棚;区域布局不合理,三级医院扎堆在市区,郊区百姓看病难;

城乡发展不平衡,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强;科室发展不平衡,儿科、妇产科等风险大、不赚钱的科室日渐萎缩,医院热衷上移植、搞介入;急性病、慢性病诊疗发展不平衡,慢性

病诊疗收入低,造成康复、老年护理、精神卫生服务提供不足;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发展不

平衡,民营医院底子薄、学科弱。

一年来,各试点城市围绕资源调整积极探索。按照《工作安排》,优化公立医院布局结

构,优先建设发展县医院,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鼓励和支持

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加快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这些已经被实践证明是成熟的、有共识的措施,将在今年与一系列公众反映较好的惠民便民措施一起,在全国范围内推开。

宏观调控“做实”区域卫生规划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区域卫生规划是资源调整最关键的措施,卫生部门喊了多年,但

各地一直执行不力,没有取得明显成效。一些大医院盲目扩张规模,大型设备不断翻新,造

成医疗费用大幅上涨。而由于公立医院的垄断地位,政府的规划往往是一纸空文,对于医院的“踩红线”、“犯规”行为,没有强制措施,约束力不够。

《工作安排》中再次重申,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完善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研究制定全国不同类型地区医疗资源配置的指导标准,制定公立医院布局结构调整的指导意

见。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建设规模、标准和贷款行为,采取新建、改扩建、迁建、整合、转型

等方式,优化配置公立医院资源。重点加强新区、郊区、卫星城区等区域和儿科、妇产、精

神卫生、传染病防控、老年护理、康复等领域的医疗服务能力建设。

一位试点城市卫生局局长说,借助改革营造的氛围,强化政府宏观调控职能,把区域卫

生规划和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做实”的时机已经成熟。

记者了解到,试点城市中有123个市区制定了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96个市区推进

公立医院结构布局调整,组建了24个医疗集团。继上海市实行“5+3+1”工程,对医疗资

源布局进行大调整后,北京市也祭出大手笔,对部分三级综合医院实行整体搬迁,引导优质

医疗资源向郊区辐射。

综合改革“做强”县医院

县医院上接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连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2010年,县及县级市医

院诊疗人次约为6.9亿,县医院平均开放床位占全国医院床位总数的39%,住院人次占全国

公立医院总量的47%,病床使用率达到92%,人均诊疗费用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我国

县域居民超过9亿,占全国总人口的70%,大力支持县医院发展已经成为共识,优先建设

发展县医院被写入《工作安排》。

根据《工作安排》,中央今年再支持300所以上县级医院(含中医医院)标准化建设。

在能力建设上,继续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在全国推行城市三级医院向县级

医院轮换派驻医生制度,每个县不少于1所医院,每所医院不少于5名医生。妥善解决城市

医院派驻人员涉及的人员编制和补助问题。在人才培养上,遴选6000名左右县级医院骨干

医师到对口的三级医院进修学习。完善县级卫生人才职称评价标准,突出临床技能考核,淡

化论文和外语要求。逐步推进县级医院综合改革。在全国选择300所服务人口较多、基础较

好的县级医院进行以人事管理和收入分配、绩效考核、优质护理服务、支付方式、调整医疗

服务价格、实施临床路径、推进信息化建设等为重点的综合改革试点。

因探索开展综合改革,陕西省子长、府谷等县成为县域医改的样板。样板县的经验说明,牢牢抓住县医院这个龙头,加大政府投入,推行以人事管理和收入分配、绩效考核等为重点的综合改革,不仅可以增强县医院的服务能力,解决县域群众看病就医问题,也可以分流患

者,缓解城市大医院的压力,为改革城市大医院创造条件。

分工协作机制“做稳”城市社区

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变竞争为协作,才能真正“强基层”,百姓也才能在家门

口享受到优质、价廉的医疗服务,减少看病的奔波之苦。

《工作安排》提出,要总结各地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的工作经验,研究制

定指导性文件。在全国20%的县(市)探索推进县乡纵向技术合作,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

务体系的整体效率。在城市公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分工协作机

制。采取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等多种形式,综合运用医保支付、医药服务价格调整、财政投入

等政策,鼓励大医院医生到基层出诊,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格局。

记者了解到,镇江组建两大医疗集团,强化大医院对社区的帮扶,市、区两级投入6000

多万元,推动两大集团所属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标准化建设任务,社区门急诊量增

幅达35%,门急诊量占全市总量的52%,分工协作机制效果初步显现。

记者在各地采访时也发现,大医院对于分工协作的积极性已经被调动起来。中国医大一

院院长徐克发现,今年该院的门诊量比去年同期稍有下降,因为随着对基层医院的帮扶,更

多的病人留在了基层医院。在浙江省,浙医二院的协作医院已经有100多家,并与80余家

基层医院开通了远程会诊系统,开展远程会诊8000余例。

但也有专家认为,在政府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分工协作机制的可持续性仍待研究。(《健

康报》3月9日3版)

《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解读三:体制机制障碍有待突破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1-03-1117:19:1

5------------------

“事非亲历不知难,有时甚至感到不能承受之重。”一位主管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的官

员这样形容过去一年的感受。卫生部部长陈竺也在两会期间接受采访时坦言,公立医院改革

“实在太复杂”。卫生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协调工作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指出,公立医院

改革体制机制障碍如何突破,是今年试点工作的重要内容。

管办如何分开仍需探索

同级政府卫生发展和管理职能过于分散,协调难度大;层级政府卫生职责划分不合理,资源配置重叠,全行业和属地化管理难以落实,一直广受诟病。在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方

面,试点城市形成了4种管办分开模式。鞍山、七台河、芜湖、潍坊、鄂州、株洲、遵义等

市的市政府成立了公立医院管理机构,在卫生部门下设执行机构;洛阳、北京成立了由卫生

局管理的公立医院管理机构,对所管医院的人、财、物实行全面管理;镇江、宝鸡直接委托

卫生行政部门履行出资人职责;马鞍山、昆明在卫生行政部门外成立公立医院管理机构,承

担办医和国有资产管理职能。

在多次业内召开的研讨会上,专家们都围绕何种管理体制模式最优展开激辩。个别试点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方案延迟出台,也是卡在了不同部门对管办分开的不同理解和不同设计上。而据医改工作监测情况显示,全国已有100多个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市(区)建立了公立医院管理机构,其中六成设在卫生行政部门内。对此,这位负责人认为,何种管理体制模式最优,需要长期跟踪、评估和比较,从中发现符合卫生规律和我国国情的模式加以推广。

《工作安排》在阐述管办分开时,有一句话引人关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人不得兼任公立医院领导职务”。有关专家认为,这也体现了管办分开的思路。

合理补偿政策重在落地

加大投入,对医院进行科学合理的补偿一直被院长们寄予厚望。很多院长表示,补偿不到位,公立医院仍然靠经营维持运转,实现公益性就是一句空话。

有关专家告诉记者,在补偿机制改革方面,改革的政策支持环境需要进一步完善。尽管各地都增加了投入,但是总体而言,对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贴等政府投入政策没有完全落实,而且缺乏稳定增长机制。在政府拨款方面,仅在一些地方得到落实,比如鞍山市对公立医院基本建设投入12亿元;北京市探索建立以成本核算为基础的财政补偿制度,药品实行差别加价,离退休人员经费政府将通过财政拨款予以全额保障;深圳市2009年全市卫生事业费总投入30.63亿元,财政补助占公立医院总收入的16.7%。在医药分开方面,仅有个别试点城市取消了以药补医机制,鞍山市通过财政补偿公立医院“五险一金”的方式取消了以药补医机制,广东省在6个城市开展药事服务费试点。其余各地的主要做法还是差别加价。总额预付、单病种付费等付费方式改革有待进一步推进。在探索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方面,只有江苏省和安徽省得到物价部门的批准,提高了全省护理收费标准。

记者发现,《工作安排》已明确,药事服务费纳入基本医疗保障支付范围,但如何收取并没有明确的表述。有关专家认为,中央应尽快出台相关文件,明确各级财政投入比例和时间节点,探索通过财政补偿化解公立医院债务,改变过去财政投入零敲碎打的局面,尽快明确补偿思路,建立刚性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同时改革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优质医疗资源亟待“扩容”

这位负责人认为,除了转换体制机制,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也十分紧迫。

据介绍,2009年,我国执业(助理)医师为1.75人/千人口,而据世界卫生组织2008年统计,美国达2.6人/千人口、法国达3.4人/千人口。2009年,我国注册护士为1.39人/千人口,远低于2008年全球2.8人/千人口的平均水平;我国医护比为10.8,远低于2008年全球102.9的平均水平和世界银行102的建议医护比。2009年,全国卫生人员中,大专及中专学历者占71%,本科以上仅占24%,另有5%为高中及以下学历。“与公众对医疗卫生服务越来越高的要求相比,我国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其中优质资源短缺问题现阶段体现得特别突出,成为进一步深化医改的主要障碍。为什么有些老百姓不信任基层医疗服务?多元化办医理想格局为什么难以形成?医院假日门诊、优质护理工程为什么难以开展?重要原因之

一就是我们的好医生、好护士还太少。这也是国家在公立医院改革中特别重视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工作的主要原因。”这位负责人说。

优质医疗资源如何“扩容”?《工作安排》中提出,落实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制度,建立100个规范化培训基地,招录1万人开展规范化培训。据悉,在已经开展的试点工作中,上海市首批近2000名住院医师已进入39家医院接受培训,天津市目前已有1720名本科及硕士毕业生进入全科医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基地接受培训。有关专家告诉记者:“培养一名好医生需要相当长的周期,在这方面,相关试点工作只能破题。解决优质医疗资源短缺问题,需要我们立即行动起来,做长期不懈的努力。”(《健康报》3月10日3版)

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总结汇报篇六

新荣区人民医院

公立医院改革工作总结

抓好公立医院改革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全面部署落实,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区卫生局按照改革的总体思路和要求,举全系统之力,坚定不移地落实改革措施,顺利完成了我院改革阶段性目标任务,现总结报告如下:

一、顶层规划设计,分步实施改革

公立医院改革是新医改的难点,为有效破解难题,我院结合行业实际,从制度设计入手,提出了一个目标、三个体系、九大领域的改革原则。一是以提升医院综合服务水平,解决群众看得好、看得起病为目标,充分发挥主力军和龙头引领作用,努力为群众提供安全、高效、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二是突出三个体系。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加快基础设施、人才、设备三项建设,构建公益目标明确、功能完善、结构优化、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的服务体系。建立高效的管理体系,不断改革创新管理机制、补偿机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增强公益性,调动积极性。强化内部质量控制体系,做到安全上更有保障,质量上更加提高,成本上更加合理,服务上更加改善。三是找准切入点,重点做好财政补偿机制、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基本药物制度、乡镇一体化、临床路径改革、优质护理示范工程、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医疗纠纷第三方调处机制等九个领域的工作,按照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本着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的改革方略,实施逐项攻关,以2-

按需设岗、竞聘上岗、全员聘用和目标责任管理机制,积极推行中层干部竞聘上岗,认真落实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将工作人员津补贴的60%做为基础性绩效工资按月考勤发放,40%做为奖励性绩效工资与工作质量、工作数量和医德医风挂钩综合考核发放,在体现绩效优先、兼顾公平的基础上,重点向一线岗位、风险性岗位和技术骨干倾斜,极大的调动了工作人员积极性,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3、狠抓临床路径管理和优质护理示范工程,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按照医改目标任务要求,我院选择了自然临产阴式分娩等5个病种作为临床路径管理试点病种,优化诊疗方式,简化服务流程。以内科为试点,扎实开展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的优质护理示范工程,以点带面,逐步在全院范围内推广,年底前示范病区达到全院病区的40%,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温馨、满意的护理服务。

4、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现代服务水平。我院投资30余万元完成了电子病历软硬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各科室电脑、打印机等硬件设备配备到位,对医护人员进行了全面的操作培训。同时,将电子病历系统与医院现有his系统、传染病管理系统、医保系统、新农合系统衔接,实行联网统一管理,有力促进了医院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的提升,进一步规范了医务人员诊疗行为和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5、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医院投资两千多万元的新建住院楼、医技楼已经投入使用,我院的医

疗用房紧张局面将得到彻底解决,群众的就医环境将极大改善。

四、改革成果共享,政府群众满意

通过一年来的改革实践,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公立医院改革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效果。一是环境明显优化,医院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布局更加优化,群众就医环境持续改善。二是医疗费用明显下降,住院病人平均费用在全市同级医院中始终处于较低水平,群众医药负担明显减轻。三是医疗服务显著改善,通过开展临床路径试点管理、优质护理示范工程以及乡镇一体化工作,我院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虽然我院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与改革目标和群众的期望相比仍有不少差距,在以后的时间里,我院将认真贯彻落实医改各项决策和部署,以决战的姿态,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大的力度,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坚持不懈的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努力达到让政府放心、让群众满意的改革效果。

2014-2-21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精选文章
基于你的浏览为你整理资料合集
2025年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总结汇报(六篇) 文件夹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