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篇1:高三语文试卷讲评课教案】
高三语文试卷讲评课教案 2010-3-17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试卷分析,进行相关知识点的复习与整理。 2、过程与方法:归纳总结各知识点,做到相关知识点的迁移,举一反三。
【重点难点】
1.抓住典型题目和共性问题,引导学生把握解题思路,总结解题一般规律。
2.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
【学习过程】
一、学生得分情况一览 二、错因分析:
(一)选择题
(二)11、文言文翻译
(1)家业农,不任作苦,委耒耜,慨叹而去之。(5分)
学生答案示例:
①家里的祖业是当农民,元达不情愿耕作的辛苦,委屈于耒耜,因此叹着气离开了故乡。
②家里田地农活,他不喜欢担负劳苦,给他耕地用具,就感慨叹息着离开。
③元达在家以农为生,不能忍受劳作的辛苦,放下耒耜,感慨而又叹息地离开。
(2)虽盗贼无赖,亦厕其间,与屠狗贩缯者何以异哉?(5分)
学生答案示例:
①虽然是盗贼、无赖,也大多处身于这些人之间,与屠夫与商人有什么不同的呢?
②即使是盗贼无赖不守信用的人也进入朝廷内,这和杀狗的、贩卖缯的人有什么区别呢?
③即使盗贼无赖,也从其中参与,这与屠夫狗贩卖杂货的人有什么不同呢?
(三)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3分)学生答案示例:本首诗表现了诗人游庐山借宿在栖贤寺所发出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的厌倦和超然物外之情,由诗中“迹入尘中惭有累,心期物外欲何求”可看出。
(2)请从“动”和“静”的角度赏析颔联。(5分)
学生答案示例:“千山月午”是静景,“一壑泉鸣”是动景。诗人描绘了静的月光和动的泉鸣,动静结合,灵动丰富,使意境更充实,为下文抒情作铺垫。
(四)文学作品阅读:
14。文章第1段描写张翰“莼鲈之思”的情景,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4分)
学生答案示例:
①引出下文作者要写的莼菜,并为下文埋下了伏笔,体现了莼菜之思就是故乡之思。
②以一段历史故事作开头写“莼鲈之思”,既为下文写莼菜做铺垫,又能引起读者对本文 的阅读兴趣。
③作者这样来安排不仅可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而且也能够为下文做铺垫,引起下文,点明中心。
17.文章倒数第2段中为什么对莼菜进行细致的描绘?最后一段作者写自己两次吃到的莼菜的味道都“没什么特别”,其用意何在?
学生答案示例:
①倒数第2段对莼菜细致的描绘为了体现莼菜非常平常。莼菜本身并没有多少特别,人们
喝了它的汤,回味着汤味,让人想到了故乡,让人引发出对故乡的思念,莼菜之味,就是故
乡的味道。
②作者这样写是为了突出莼菜的平常,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以此为下文突出中心,做铺
垫。用意是为了表明莼菜的确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以此来突出中心,升华主题。
③作者拿自己老家的莼菜与江南的莼菜做细致比较,意在突出江南的莼菜数量多,品质好,是一种思乡之物。意在突显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无味之味真是令人心醉”,而这“无味之
味”就是故乡的味道。
三、突破重难点:
(一)、文言文翻译原则及方法:要求采用直译的方式,但遇到难以直译或直译后表达
不出原文意蕴时,也可酌情采用意译。这里说的直译,是指将原文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之
中,包括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和所采用的表达方式。而意译,则是根据原文表达的基本意思
进行翻译,不拘泥于字字句句的落实,甚至可以采用和原文差别较大的表达方式。高考固然
要求考生能从宏观上整体把握文言材料的内容,但更要求考生能从微观上理解文言文字词句
式等语言知识以及这些知识与现代汉语的差别。目前高考中的文言文翻译多是从前面阅读材
料中选几个句子进行翻译,因此翻译的第一个步骤就是通读文言阅读材料,并借助选择题的选项整体把握文意,为翻译局部的语句打好基础,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第二步,按
照词序,逐词落实,进行一句句对译。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
推敲。第三步,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还要掌握一些具体方法,这些方法可以概括为“留、补、换、删、调、”五个字。
“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如古代国名、朝代名、年号、人名、地名、官名、政区名,以及器物、度量,典章制度等专名之称。这些词均不必翻译,原样保
留。
如: 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
“补”1.文言文中是单音节词,现代汉语已变成复音的要补成复音词。
如: ①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②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 2.文言文中与今已有差距的简练说法,要参照文中语句的含义作适当的补充。
如:焚百家之言。
不宜把“言”译为“话”,而应译为“记载言论的著作”。
又如: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这里的“言”不是“说”,而应译为“用文字表述、记载”。3.一些铺叙繁笔,可凝缩简述。
如:席卷天下、囊括四海、包举宇内、并吞八荒。
可缩译为;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4.遇到文言中的省略之处,要按现代汉语的习惯补出省略的内容。
“换”文言中有不少用语,现代虽然还用,但已不是古代的意思,翻译时都应换用与
之相应的现代说法。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译为地位低,见识浅),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译为旧事,前例)。
对通假字,要按本意去翻译。
“删”文言中有些虚词,现代汉语中已没有和它相当的词,或者没有必要译出,勉强
翻译反而不顺,对这样的虚词就可以删去不译。例如句首的发语词、句中的语助词、在句中
表顺接的一些连词,起补足音节或停顿的助词等虚词,均可略去不译。
如: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调”近年来高考文言文翻译十分重视古汉语特有句式及词类活用等知识的考查,翻译
这些语言考查点时,都要按照现代汉语语法要求调整过来。
如: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②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
③短屈原于顷襄王。④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二)、诗歌鉴赏题方法(思想情感类参考诗歌单元学案)
诗歌鉴赏的一般步骤:
(1)三看:看题目明确对象,看作者知人论世,看注释了解写作背景。
(2)分析诗歌内容:抓住意象特征,把握作者情感。(3)答题规范模式:本诗描写了??景物,写出了景物??特征,运用了??手法,渲染
了??氛围,抒发了诗人??情感。
(三)文学作品阅读题
例如:09年全国卷ⅰ《彩色的荒漠》
14.文章第一段描写了戈壁滩的哪些特点?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4分)
答案:1、①戈壁滩环境的恶劣;②戈壁滩色彩的单调。
2、①为表现石油工人为祖国人民所做的巨大贡献埋下伏笔;②与下文要描写的彩色
荒漠形成鲜明对比;③先抑后扬,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例如:09年全国卷ⅱ《岳 桦》
14.第二段中,作者在描写长白山之行时插入了一段事后的记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①补充解释旅行中的印象;②为下文描写岳桦进行铺垫。1.分析: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一般应两方面去分析:(1).内容上,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2).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
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
2.技巧点拨:(1)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2)明确段落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
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人手)。比如开头段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过
渡段承上启下;结尾段呼应前文,深化主旨,卒章显志。(3)结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
作用作答。
四、反馈练习:
(一)、(09年湖北卷)孟德传[宋] 苏轼
者所执,德自分死矣。知商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德具道本末。..
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张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至今往来诸山中,亦
无他异能。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
(2)张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答案:
(1)(孟德)用他的衣服换了一把刀和十个饼,携带(这些东西)进入山中。
(2)张安道正好执掌秦州,孟德托言有病,得以脱离军籍成为老百姓。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宋 范成大)[注]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酴醿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客飘零,残花残酒片时清。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注】 酴醿:一种观赏植物。
(1)词的上片运用哪些手法来描写春日风光的?试作简要分析。
答:
(2)结合词的下片简要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
答: 答案(1)运用色彩对比、动静相衬的手法来描写春日风光的,“嫩绿”与“红英”对比,静态的嫩叶及小红英与动态的蜂儿及燕子相衬。
(2)面对春的离去,作客在外的词人只好借酒消愁,混过这恼人的花月良宵,迎接新一
天的到来;表达了词人的伤春之情和飘零之感。
(三)文学作品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我对黑暗的柔情(迟子健)
①我回到故乡时,已是晚秋的时令了。农人们在田地里起着土豆和白菜,采山的人还想
在山林中做最后的淘金,他们身披落叶,寻觅着毛茸茸的蘑菇。小城的集市上,卖棉鞋棉帽的人多了起来,大兴安岭的冬天就要来了。
②窗外的河坝下,草已枯了。夏季时繁星一般闪烁在河畔草滩上的野花,一朵都寻不见
了。母亲侍弄的花圃,昨天还花团锦簇的,一夜的霜冻,就让它们腰肢摧折,花容失色。③大自然的花季过去了,而居室的花季还在。母亲摆在我书房南窗前的几盆花,有模有
样地开着。蜜蜂在户外没有可采的花蜜了,当我开窗通风的时候,它们就飞进屋子,寻寻觅
觅的。不知它们青睐的是金黄的秋菊,还是水红的灯笼花?
④那天下午,我关窗的时候,忽然发现一只金色的蜜蜂。它蜷缩在窗棂下,好像采蜜采
累了,正在甜睡。我想都没想,捉起它,欲把它放生。然而就在我扬起胳膊的那个瞬间,我左手的拇指忽然针刺般地剧痛,我意识到蜜蜂蛰了我了,连忙把它撇到窗外。
⑤蜜蜂走了,它留在我拇指上的,是一根蜂针。蜂针不长,很细,附着白色的絮状物,我把它拔了出来。我小的时候,不止一次被蜜蜂蛰过,记得有一次在北极村,我撞上马蜂窝,倾巢而出的马蜂蛰得我面部红肿,疼得我在炕上直打滚。
⑥别看这只蜜蜂了无生气的样子,它的能量实在是大。我的拇指顷刻间肿胀起来,而且
疼痛难忍。我懊恼极了,蜜蜂一定以为我要致它于死地,才使出它的杀手锏。而蛰过了人的蜜蜂,会气绝身亡,即使我把它放到窗外,它也不会再飞翔,注定要化做尘埃了。我和它,两败俱伤。
⑦我以为疼痛会像闪电一样消逝的,然而我错了。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到了晚饭的时候,我的拇指仍然锥心刺骨地疼。天刚黑,我便钻进被窝,想着进入梦乡了,就会忘记疼痛。然而辗转着熬到深夜,疼痛非但没有减弱,反而像涨潮的海水一样,一浪高
过一浪。我不得不从床上爬起,打开灯,察看伤处。我想蜜蜂留在我手指上的蜂针,一定毒
素甚剧,而我拔蜂针时,并没有用镊子,大约拔得不彻底,于是拿出一根缝衣服的针,划了
根火柴,简单地给它消了消毒,将针刺向痛处,企图挑出可能残存着的蜂针。针进到肉里去 了,可是血却出不来,好像那块肉成了死肉,让我骇然。想到冷水可止痛,我便拔了针,进
了洗手间,站在水龙头下,用冷水冲击拇指。这招儿倒是灵验,痛感减轻了不少,十几分钟
后,我回到了床上。然而才躺下,刚刚缓解的疼痛又傲慢地抬头了,没办法,我只得起来。
病急乱投医,一会抹风油精,一会儿抹牙膏,一会又涂抗炎药膏,百般折腾,疼痛却仍如高
山的雪莲一样,凛冽地开放。我泄气了,关上灯,拉开窗帘,求助于天。
⑧已经是子夜时分了,如果天气好,我可以望见窗外的月亮,星星,可以看见山的剪
影。然而那天阴天,窗外一团漆黑,什么也看不见。人的心真是奇怪,越是看不见什么,却
越是想看。我将脸贴在玻璃窗上,瞪大眼睛,然而黑夜就是黑夜,它毫不含糊地将白日我所
见的景致都抹杀掉了。我盼望着山下会突然闪现出打鱼人的渔火,或是堤坝上有汽车驶过,那样,就会有光明划破这黑暗。然而没有,我的眼前仍然是沉沉的无边的暗夜。
⑨我已经很久没有体味这样的黑暗了。都市的夜晚,由于灯火的作祟,已没有黑暗可言
了;而在故乡,我能伫立在夜晚的窗前,也完全是因为月色的诱惑。有谁会欣赏黑暗呢?然
而这个伤痛的夜晚,面对着这处子般鲜润的黑暗,我竟有了一种特别的感动,身上渐渐泛起
暖意,有如在冰天雪地中看到了一团火。如今能看到真正的黑暗的地方,又有几处呢?黑暗
在这个不眠的世界上,被人为的光明撕裂得丢了魂魄。其实黑暗是洁净的,那灯红酒绿、夜
夜笙歌的繁华,亵渎了圣洁的黑暗。上帝给了我们黑暗,不就是送给了我们梦想的温床吗?
如果我们放弃梦想,不断地制造糜烂的光明来驱赶黑暗,纵情声色,那么我们面对的,很可
能就是单色调的世界了。⑩我感激这只勇敢的蜜蜂,它用一场壮烈的牺牲,唤起了我的疼痛感,唤起了我对黑暗的从未有过的柔情。只有这干干净净的黑暗,才会迎来清清爽爽的黎明啊。
(选自《散文海外版》2008年第2期)19.文章开头为何要从故乡的秋景写起?
答:答案 写故乡的秋景,意在交代大自然的花季已经过去,而居室的花季还在,为蜜蜂飞入书
房埋下伏笔;然后引起下文,引出蜜蜂蜇“我”的情节。
20.文章中间④~⑦段花了不少笔墨描写被蜜蜂蜇了的情节,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写
这些内容有哪些作用?
答: 答案 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或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手法。写“我”被蜜蜂蜇的情节,突出
“我”被蜇后疼痛难忍,彻夜难眠,百般折腾后,疼痛仍未消除,引出下文“我”对故乡黑
暗的体味。
21.作者自己被蜜蜂蜇后非但不记恨,反而对蜜蜂产生感激之情,这是为什么?
答:
答案 ①蜜蜂的牺牲,唤起了我的疼痛感;②也正是有了疼痛,才让自己关注起黑暗,对黑
暗产生了柔情。
22.一般来说,黑暗是人们贬斥的对象,而作者却会对黑暗产生柔情,你是否认为作者故意
标新立异,有意颠覆人们对黑暗的看法?并阐明理由。
答: 答案 示例:不是故意标新立异。因为作者以独特的眼光来看待黑暗。作者眼中的黑暗是干
净的,圣洁的,黑暗是产生梦想的温床。这是相对于那种人为制造的喧嚣,制造糜烂的光明
而言。这样看来,作者对黑暗的柔情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五、作文素材:
信任的危机素材
? 宋国富人相信儿子而怀疑邻居,出乎一种传统的血亲观念,认为有着血缘关系的儿子肯 定是不会欺骗自己的。庄子在惠子的墓前,讲的一件事却似乎颠覆了这种血亲观念:有个泥
水匠,他的鼻尖上沾上了一点白灰,这点白灰薄得就象苍蝇的翅膀。这样一点白灰在鼻尖上
虽不碍什么事,却不怎么雅观。泥水匠就叫旁边的木工师傅替他把白灰削去。木工师傅便提
【篇2:高一语文试卷分析】
hb2012—2013学年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测试
高一语文试卷分析
一、对命题的整体评价:
本套测试主要考查了必修1和必修2的全部内容。试卷内容完整,难度属于中等水平,但也有些题目本校学生做的十分困难,尤其是时间上有些紧迫。整体来看,题目着重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情况,符合新课标的要求。重视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本校学生的语文成绩及格率在69%左右。
二、试卷分析及学生情况: 1.选择题
选择题属客观性题目,整个测试情况如下表:
上表可以看出各题的考查中,学生对于现代文阅读有一定的阅读与理解能力,并且文言文阅读是课内的,所以这六道题目的得分率比较高。15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掌握情况,但正确率只有54.2%,有20%的学生选择了a,说明对“拍手称快”这一词语不理解;16题是语病题,这是高考的必考题,也是平时练习的重点,但正确率只有36.1%,说明学生对于语文语法还是没有掌握;17题考查的是上下文衔接、语意连贯,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但选a的只有67.4%,明显是学生审题不清造成的。这一部分的客观题,充分暴露出我校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平时练习的也出错,需要进一步练习与强化。
2.古代诗文阅读
本次期末考试的古代诗文阅读题目,整体上难度不大,但学生也有失分情况。
首先,文言文阅读题目是截取必修二中的课文《鸿门宴》中的原文,是学生学习过并应该掌握的。从两道翻译题的答题情况来看,第一题明显比第二题答的好,但都是大意能写出来,个别词语像“因”、“举”、“不胜”有50%的学生没有能翻译出来,还有“因击沛公于坐”这一介词结构后置句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没有能准确的翻译出来。总体来看,翻译题目的平均得分在6分左右。
其次,古代诗歌阅读的这首词虽然没有注解,作者范成大学生也不太熟悉,但诗歌的内容对于高一的学生已经可以理解。在第8小题答题中,很多学生都能答出来“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但也有学生只分析了出来,这些专业术语都没能写上。同时,只有极个别的学生想到了作者是通过色彩对比来描写春天的,这是很难得的。在第9小题中,学生基本上都能答出其中一点,就是“青春老去的感伤与无奈”,也有60%以上学生分析时透露出作者在伤春惜春,但在答题过程中没有把这两点区分开,论述没有条理,不够详细明确。
最后,在名篇名句默写中,题目都是书中的原句,但是只有20%~30%的学生拿到了满分,很多学生都是没有牢固掌握,很多字不会写或者就是写错别字,这都是平时眼高手低的后果。3.文学类文本阅读
本题满分23分,多选题5分,主观题共18分。《超重》是一篇微型小说,作者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在机场看到父母出于爱为孩子准备了过多物品,结果造成行李超重,同时也是父母的爱的“超重”,但孩子并不能感受到父母的这种爱,作者借此表达了对年轻一代的期望。
第11题是一道对象选择题,5分,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小说的主题较易理解,a、b、c三个选项容易,d的迷惑性很大,有70%的学生选择了be,d项没有分辨出来的原因是学生形成思维定势,一般的总结性语言都是“选材巧妙,情节波澜起伏”,学生没有认真分析和思考。
12题考查小说中人物的作用,考查的是学生的分析能力,共6分,学生的得分总体上在3分。从答题情况看,要点1中学生分不清文章是第几人称叙述,有将近1/3的学生写第三人称,真实性回答出 来了;要点2中80%的学生能回答出来。学生失分的原因是读不懂题干,不知如何回答以及答案条理不清晰,答不到要点上。
13题考查的事学生的概括能力,总分6分,3个要点。其中要点1有90%的学生答了出来,要点2、3对于学生来说明显困难,很少回答出来。失分原因是学生的概括能力较差,文章可以读懂,但概括不出关键信息。14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回答对本文的感受,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获得的人生启示,总分6分。90%的学生可以得到3分,本文贴近生活,便于学生理解,大部分学生都有较强烈的启示。通过学生的答案暴露的问题是:学生的思维没有展开,只是从一个方面进行答题,80%的学生的答案提出以后要理解家长,也有10%的学生认为家长的教育方式有问题,只有5%的学生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学生的感受、人生启示过于贫乏,跟学生在日常生活的思维较少有一定的关系。4.语言文字运用题
18题是材料题共5分,平均得分3分,学生失分原因观点不明确,阐述不多,占5%的学生回答较乱,20%的学生没有认真看材料,观点错误。
19题是仿写句子,(1)要求体现景点或意象特征(2)句式一致,总分6分,平均4分,(3)运用拟人、反问修辞手法,80%学生可以按照要求仿写,但语言不够准确、优美,5%学生不按要求仿写。5.作文
本次作文为命题作文,“为自己鼓掌”有“为自己加油、自我安慰”的意思,作为学生,无论是在学习还是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难、挫折都需要坚强,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因此,可选取的素材很多,学生也不会无内容可写。
以学生答题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能抓住“鼓掌”、“鼓励”这一点。以自身生活写起,分散思维,从中总结观点,即“一定要有自信,对前途充满希望”。没有出现脱离文章长篇大论的作文,这一点做的很好。但另一方面,本次作文也出现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1、卷面不整洁,涂抹乱画的较多。本次作文平均分44分,有2/3以上的学生因卷面问题被扣分,实际得分要比卷面分高2-3分,这足以引起我们语文老师的注意。
2、语言啰嗦、不简洁。主要表现在记叙事情或论述的时候语言重复,不能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文意,使整篇文章看起来没有说服力。
三、今后的教学措施:
针对此次考试中发现的问题,在今后教学的过程中,切实贯彻新课标理念,重视激发学生兴趣,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力争使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综合素质。采取以下教学措施:
【篇3:高一年级期末语文试卷分析】
高一年级期末语文试卷分析
一、试卷总体评价
此次考试系本校教师自行命题,从试卷卷面来看,难度不大,以课内即教材内容为依据,又要结合学生的课外语文学习情况来进行考核,对今后高中语文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第i卷的考点设置均在《考试说明》规定的范围之内。高一学生解答起来难度适中。第ii卷的第二大题第16小题的文言语句翻译,都是学生熟悉的课内句子。第17、18题的填空题也比较简单。第三大题课外题的现代文阅读有一定的难度,但也并非是无从下手。第四大题的诗句仿写开放性大,但难度也不大。第五大题作文仍是话题作文,以“体验”为话题,既有普遍性,又有一定难度。让学生人人都有事可写有情可抒,但写的深入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总之,本次的试卷题型稳定,难易适中,体现了《考试说明》的基本精神,照应了教学的实际情况,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具有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试题的评价、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基础知识部分
基础知识的15个小题基本上涵盖了语文主要的基础知识点,从拼音到成语运用,有课内的,也有课外的知识。拼音和词语错别字两小题基本上出自课内,考核了学生的识记能力。标点符号题测试了容易误用的常见标点符号,与高考相比,难度较低,但是由于学生平时未能系统学习,教师又缺乏系统的指导,因此学生答题的错误率较高。尽管如此,此题的设计仍不失为一道好题。词语运用小题出自课外,都是些易混淆的常用词语,有一定的难度,却能很好的测试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成语运用小题的几个成语比较常见,区分度较大,学生答题的准确率较高。2.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语段选自课外,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押题、猜题,四个小题综合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有一定的难度。题目设计比较合理,接近高考题型,三道主观题,一道多项选择题。学生对文章的阅读没有什么障碍,但要想全面的作答,并不容易。第21、22、23三个小题重点考查学生提取和辨别信息的能力,题干设问语简明,有效的降低了难度。第24小题考查从整体上把握文意和鉴赏评价能力,五个选项正误混杂,有一定的干扰作用。5.语言知识运用 第16题文言文翻译的三个句子,出自课内。考查对重要实词、虚词的理解和文字表达能力,难度适中。第17题默写名句.此题用于测试学生的识记能力,平时只要认真背诵的学生都能拿满分,但有的学生读书不认字,写错别字的不少。6.作文
话题作文要求以“体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有话可说,能很好的考查学生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能力,体裁不限,给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学生写起来顺手。得分普遍在46分左右。
三、今后教学设想.
从本次的考试情况来看,学生基础知识较为贫乏,知识面狭窄,解题能力不强,试卷涉及课内知识就解决较好,涉及课外知识解题效果则不够理想。教学中除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外,还必须放胆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教师做好引导,开好阅读课,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语言运用能力。2.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必须教会学生考试,掌握考试技巧,教会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去解答主观题。从抽查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有些题目并非学生答不上来,而是不会答题,选不准切入角度。有些题目失分与能力无关,是不可“饶恕”的错误,如作文不拟题、字数太少或太多、书写不规范,有些字如蚊蚁,有的字龙飞凤舞、圈圈点点、满纸涂鸦等等。这些都应引起重视,加强考试技巧的研究,加强对评分标准和评卷心理的研究,避免“硬伤”出现。3.试卷中反映出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较大,学生写作的基本功较差。
作文缺乏真情实感,缺乏生活气息,语言表达能力差。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作文资源来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还必须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加强作文指导,加强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望重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一、试卷分析:
1、学科命题的依据: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为指导。以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材为依据。
2、学科试题结构:
(1)采用闭卷形式,满分100分,以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方式呈现。
(2)各种题型比例。单选题25个,每小题2分,共计50分。非选择题3个,26题14分,27题20题,28题16分,共计50分。
3、试题的主要特点:
(1)注重基础,立足课本。
此试题紧扣课标,贯穿了“试题在书外,答案在书中”的思想,强调对重大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线索的识记和历史现象、历史阶段特征、历史结论的理解,重视对学科主干知识和基本能力进行考查,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的内容占90%。从学生答题情况反映,历史试题不偏、不怪、不难,难易适中。
(2)注重材料题型,重视能力考查。通过设置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多层次考查学生能力。许多试题从材料中准确解读有效信息,在充分利用材料信息的基础上与所学相联系,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3)关注当前焦点、热点问题,与所学历史知识充分结合。如第5、17、25题。
二、考试情况分析:
1、得分情况:
(1)总人数:参考人数228人。
(2)优秀人数:86人
优秀率:37.7%(3)及格人数:165人
及格率:72.4%
2、失分原因:
从试卷的结果来看,学生普遍失分较多的题是第6、7、11、15、26题第3问、27题第2问。归纳综合学生失分的原因有:
1、第26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墨子与孟子的观点。学生的正确率战75%,多数同学能掌握本题知识点,并能正确运用。
2、历史概念的理解不透彻,不能把握本质内涵。如17题,部分同学选错,原因是没有理解。
3、解题方法与技巧运用能力欠缺。如第25题,误选其他项的原因主要是审题不清,没能抓准关键。
4、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差。如第27、28题考察的是秦国商鞅变法的内容及秦始皇统一六国的知识,学生的正确率占75%,能按所学知识正确回答。
三、今后的对策:
1、在平时学习中要遵循新课标要求,注重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不能放松。
1、强化训练。广泛收集资料,进行筛选整合,针对学生的弱点,进行强化训练,适时组织复习和检测,巩固知识,深化理解。检测试卷要创新,紧跟焦点、热点问题,问题情境要精妙,要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比较、综合的能力。
2、个别辅导。对于各科成绩都较好,而历史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对差生进行个别辅导,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促进全年级整体水平的提高。
3、在教学中要更多地关注学生 学习生活,挖掘多方面的教育资源,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提一些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
4、要让学生明确试题无论引用什么材料,都会运用书本所学知识进行解答,教学生学会答题,掌握一些答题技巧。
5、注重学生养成教育∶
①加强审题能力的训练,读懂题,明确问题。②加强记忆训练,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③认真钻研教材,教给学生答题的方法。
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试卷分析教案
教学目标:
1、分析失分原因,找出解决之道。
2、在分析错题的同时,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 。
3、抚顺学生的挫折感,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1、分析失分原因,认清教学中的不足。
2、激发学生对考试的重视度以及做好学生对待试卷的心理。
教学准备:
1、批改完的试卷。
2、对试卷结果的分析。
一、导入:
1、谈话:昨天,我们考了第二单元,同学们都考出了自己的成绩,考完了,我们就要分析一下我们考得怎么样,哪些地方是粗心错了,哪些地方是不懂的,以便于我们更好的学习后面的内容,你们说对不对呀?现在老师先来表扬测试中表现好的同学,蔡燮骏、张楚楚、毛心怡、曾思怡、袁银君等,平时认真学习,课后努力复习,考试时认真仔细,所以考出了好成绩,大家要向他们学习。但也有个别同学因平时不努力,考试时又粗心马虎,成绩不够理想,如谷赞培、王诗农等,希望这些同学能吸取教训,从此努力,下次能考出好成绩。
2、分发试卷,浏览试卷。
二、分析试卷
1、小组讨论,尝试解决。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小组合作方法,在小组中先行找出各自的错题、难题,试着找出解决办法,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上台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其他同学和教师可以随时质疑,要求讲解的同学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在学生解答过程中,教师随时启发引导学生作进一步的思考,指导学生对以上解决的问题尝试归纳,引导学生归纳出其重点和规律性(老师可适当的进行补充,关键的地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学生在归纳的基础上,使知识达到提炼升华。如:听力部分,第一题听选单词中第(3)小题
a forty b fourteen c forty-four 第三题听录音,判断句子正误中第(3)小题 how much is the picture?-------50 yuan.学生经过讨论和教师的启发,对于十几和几十的发音区别进行了归纳,有了一个整体上的把握。
又如,笔试部分,单项选择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it’s orange.a where’s my schoolbag? b what’s your bag? c what colour is your schoolbag?(5)----_____________books do you have?-----seven.a where b how many c how much 对于这两个疑问词的选择,教师可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进而进行归纳,可以用这样一句话“要选正确疑问词,必须先找回答语,答句是颜色,你就找what colour,答句是数字你就找how many”。
2、深化理解,联想拓展。
试题受考试卷面、时间的限制,不可能将所学知识全部涉及,面面俱到。因此,就可运用“以一题扩多题的放射式”来进行试卷分析。分析的内容要反映英语知识的前后联系,不能仅仅局限于考点,而应引导学生思考相关的知识点,以达到举一反三,联想迁移的目的。
还是以上题为例,在搞清楚forty-fourteen,fifty-fifteen的区别后,学生觉得任务已经完成,如释重负。这时教师可不失时机地请学生们再来听音辨别其它类似读音的数字。在练习了这个知识点后,再次请学生们思考,除了数字以外,还有哪些单词的读音相似,容易搞混。让学生们回想mouse—mouth, ball—doll, on—under等易混淆单词。又如上例题2,在了解了what colour,how many的用法后,可以让学生们再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疑问词还有哪些,如:what,where,how much等,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该怎么使用。
3.温故知新,授之以“渔”
试卷中所涉及的知识点大都源于教材。教师在讲评试卷时,随时指出某一题考查的某一知识源于哪一册书哪一课,引导学生去回忆呈现这一知识的课文原句,便可一举两得。既起到巩固课本知识的作用,又能引起学生对课本知识的重视。教师适当地提问学生,并要求背出原句,还能起到检查学生背课文的作用。坚持在讲评试卷时这样做,久而久之,可以促使学生养成熟练背诵课文,认真钻研教材的良好习惯,从而使其对课文基础知识掌握的更为牢固,更为扎实。
三、改进措施
1、加强词汇教学。包括单词拼写,词义记忆,语用功能的训练,在平常的教学中一定要常抓不懈。词汇是文章、句子的基本单位,词汇量的大小,将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流利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
2、基本的语法教学一定要与语境相结合。进行语法操练时,要坚持“四位一体”,即话题、语境、结构、功能相结合。抓住话题,联系语境,确定语法结构,明确语法功能(交际功能)。
3、进一步培养阅读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又一重点。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和铺垫。
4、加强书写练习,让学生能够写出规范的手写体。
讲评课中,不能只是教师的讲,而要充分发动学生积极参与,由学生自己讲清想法,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沿着学生的思维轨迹因势利导,揭示出规律性的东西,发现学生出错的根源,从而要求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如师生互动,小组合作探究等,才能提高试题讲评的效益,充分发挥试题讲评课的作用。
舜北小学 袁亚丽
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试卷分析教案
教学目标:1、分析失分原因,找出解决之道。
2、在分析错题的同时,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 。3、抚顺学生的挫折感,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1、分析失分原因,认清教学中的不足。
2、激发学生对考试的重视度以及做好学生对待试卷的心理。
教学准备:1、批改完的试卷。2、对试卷结果的分析。一、导入:
1、谈话:昨天,我们考了第二单元,同学们都考出了自己的成绩,考完了,我们就要分析一下我们考得怎么样,哪些地方是粗心错了,哪些地方是不懂的,以便于我们更好的学习后面的内容,你们说对不对呀?现在老师先来表扬测试中表现好的同学,蔡燮骏、张楚楚、毛心怡、曾思怡、袁银君等,平时认真学习,课后努力复习,考试时认真仔细,所以考出了好成绩,大家要向他们学习。但也有个别同学因平时不努力,考试时又粗心马虎,成绩不够理想,如谷赞培、王诗农等,希望这些同学能吸取教训,从此努力,下次能考出好成绩。
2、分发试卷,浏览试卷。 二、分析试卷
1、小组讨论,尝试解决。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小组合作方法,在小组中先行找出各自的错题、难题,试着找出解决办法,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上台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其他同学和教师可以随时质疑,要求讲解的同学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在学生解答过程中,教师随时启发引导学生作进一步的思考,指导学生对以上解决的问题尝试归纳,引导学生归纳出其重点和规律性(老师可适当的进行补充,关键的地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学生在归纳的基础上,使知识达到提炼升华。如:听力部分,第一题听选单词中第(3)小题
a forty b fourteen c forty-four 第三题听录音,判断句子正误中第(3)小题 how much is the picture?-50 yuan.学生经过讨论和教师的启发,对于十几和几十的发音区别进行了归纳,有了一个整体上的把握。
又如,笔试部分,单项选择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it’s orange.a where’s my schoolbag? b what’s your bag? c what colour is your schoolbag?(5)----_____________books do you have?---seven.a where b how many c how much 对于这两个疑问词的选择,教师可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进而进行归纳,可以用这样一句话“要选正确疑问词,必须先找回答语,答句是颜色,你就找what colour,答句是数字你就找how many”。
2、深化理解,联想拓展。
试题受考试卷面、时间的限制,不可能将所学知识全部涉及,面面俱到。因此,就可运用“以一题扩多题的放射式”来进行试卷分析。分析的内容要反映英语知识的前后联系,不能仅仅局限于考点,而应引导学生思考相关的知识点,以达到举一反三,联想迁移的目的。
还是以上题为例,在搞清楚forty-fourteen,fifty-fifteen的区别后,学生觉得任务已经完成,如释重负。这时教师可不失时机地请学生们再来听音辨别其它类似读音的数字。在练习了这个知识点后,再次请学生们思考,除了数字以外,还有哪些单词的读音相似,容易搞混。让学生们回想mouse—mouth, ball—doll, on—under等易混淆单词。又如上例题2,在了解了what colour,how many的用法后,可以让学生们再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疑问词还有哪些,如:what,where,how much等,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该怎么使用。
3.温故知新,授之以“渔”
试卷中所涉及的知识点大都源于教材。教师在讲评试卷时,随时指出某一题考查的某一知识源于哪一册书哪一课,引导学生去回忆呈现这一知识的课文原句,便可一举两得。既起到巩固课本知识的作用,又能引起学生对课本知识的重视。教师适当地提问学生,并要求背出原句,还能起到检查学生背课文的作用。坚持在讲评试卷时这样做,久而久之,可以促使学生养成熟练背诵课文,认真钻研教材的良好习惯,从而使其对课文基础知识掌握的更为牢固,更为扎实。三、改进措施
1、加强词汇教学。包括单词拼写,词义记忆,语用功能的训练,在平常的教学中一定要常抓不懈。词汇是文章、句子的基本单位,词汇量的大小,将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流利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
2、基本的语法教学一定要与语境相结合。进行语法操练时,要坚持“四位一体”,即话题、语境、结构、功能相结合。抓住话题,联系语境,确定语法结构,明确语法功能(交际功能)。
3、进一步培养阅读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又一重点。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和铺垫。
4、加强书写练习,让学生能够写出规范的手写体。
讲评课中,不能只是教师的讲,而要充分发动学生积极参与,由学生自己讲清想法,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沿着学生的思维轨迹因势利导,揭示出规律性的东西,发现学生出错的根源,从而要求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如师生互动,小组合作探究等,才能提高试题讲评的效益,充分发挥试题讲评课的作用。
舜北小学 袁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