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内部调查报告(模板15篇)
编写报告时,需要明确目标读者和读者的需求,以便有针对性地传递信息。报告的语言要规范、准确,避免使用模糊、主观的词语。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精选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内部调查报告篇一
在生活中,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调查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二)该公司组织权利的分配与划分。
些纯粹的职能管理部门,很少有人或者部门来监督其工作职责,就造成了责任,权利不相等。
这个企业一眼就能看到许多的问题。但是这种问题是怎么产生的呢?众所周知,组织结构管理、计划管理、流程管理都是企业内部运营的基础管理工作;其中组织结构管理尤为重要,因为它承担着企业内部理清事、分好工的任务。所谓战略决定组织分工、组织结构决定岗位设置、岗位胜任力决定员工行为、员工行为决定组织绩效、组织绩效决定战略实现。
其实,公司在组织结构管理上的问题以及所产生的严重后果是很多企业在自身的不同发展阶段都没有做好组织结构设计这个承上启下的关键工作的典型代表:首先成长期通过规范的、职能制的组织结构设计支撑企业规模性成长。其次成熟期通过进一步细化经营单元、采取事业部制的组织结构设计来进一步推动企业精益经营、提升企业的市场地位。
最后衰退期通过组织变革、流程再造来激发创新、实现持续稳健经营。
所以企业的这些问题归根究底是企业组织结构的设置问题。那么在以后的企业管理中应该做到的'是:首先,搞清楚企业设计组织结构的目的。企业内部设计组织结构就是为了让经营责任与管理权力匹配,因此组织结构设计的依据就是企业内部各项经营活动所产生的责任,如产品销售的责任、产品研发的责任、产品制造的责任、各种职能服务所要求的责任。
其次,要根据组织结构设计的目的来掌握对应的策略。因为组织结构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实现企业内部经营责任与管理权力的匹配,因此组织分工,更具体的说,就是分责与分权就成了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的核心策略。分责与分权是组织结构设计的两个维度:
1、分责,横向做职能分工,确定部门与部门职责、岗位与岗位职责,以承担价值链各个环节责任;职能分工实现的手段:专业化能力,如营销部门需要具备专业的营销管人才、财务经理需具备专业的财务知识和通用的管理技能。
2、分权,纵向做职权分工,确定部门层级、岗位层级,分配不同层级的权力资源。职权分工实现的手段:掌握资源的分配权限,如职能部门负责人设总监、业务部门负责人设副总经理,不同岗位级别,对应的薪酬福利、拥有的各种经营活动的审批权限不同。只有通过分责与分权的矩阵匹配,企业才能实现责权匹配的目的。
再次,要根据组织结构设计策略是满足组织结构构成的三要素设计要求。根据组织结构设计的分工策略,企业在管理实践中需要实现以下三大组织结构的构成要素:组织结构图,各项经营活动所对应岗位管理权限分配表,发挥人力资源经理人在组织结构管理中的专业价值。
1、组织结构图一般四个内容:各级部门名称、岗位名称与岗位编制数量、岗位对应的在职人员姓名(非在职人员标识待聘)、管理幅度、管理层级。
2、即责权匹配表,很多公司也称之为分权手册、业务审批程序表等。
3、人力资源经理应该运用专业的方法、工具去评估各级管理者的组织架构设计或管理现状。主要的诊断维度一般有以下五个:对组织结构与战略的匹配性做评估,与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做评估,对组织结构的管理幅度与管理层级的评估,对组织结构进行人力成本控制,对岗位承担的职责工作量以及实现责任所需权力的匹配性做评估。
在此次的调查中所学到的知识很多,也增添了对企业运作的认识。同时也感受到管理的魅力。在一个企业中如果想要运作的好效率高就必须考虑各方面可能出现存在的问题。这是一门大的学问,需要不断的去实践认证总结思考。当然,在调查期间也会碰到许多问题,可是在经验的不断积累下这些问题会避免再次的发生。
内部调查报告篇二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到,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高等院校的发展对整个民族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等学校规模的迅速扩大和教育资金来源的多样及高速的增长,导致学校各类职能机构的增多和组织层次的增加,高校的经济管理工作更为复杂化,对内部审计的需求也相应地增加。
笔者认为,造成审计质量控制失效的外部因素有法规体系、外部监管和机构设置三个方面;内部因素有业务流程质量控制、人员素质、制度建设和审计质量绩效评估方法等四个方面(如表1所示):
根据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内外因素,我们总结出现有高校内部审计质量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着不足:
1.外部因素。(1)法规体系不健全。高校内部审计缺乏完整的法规体系。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努力,高等院校内部审计的法规体系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对高等院校内部审计也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该体系仍有需要完善之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缺少系统规定,尤其是地方一级的法规较少;二是缺乏经济责任等具有针对性的重要制度规定;三是一些法律规范不完整。与政府审计和社会审计相比,内部审计的建设明显滞后,缺乏完整的内部审计法律保障。(2)外部监管力度不够。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尚未形成。社会审计有行业监督及社会监督,国家审计也将引入外部监督来提高审计质量和公信力,高校内部审计也应敏感地捕捉到被审计单位的猜疑和公众潜意识中谁来监督审计部门的疑问,以积极的态度建立和完善监督制约机制,机构设置高校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权威性较弱。(3)内审机构独立性不强。通常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业务上受双层领导,一方面日常由一名主管副校长领导,审计部门的'负责人定期向主管副校长汇报工作;另一方面国家审计机关和上级主管部门内审机构会定期或不定期进行业务指导和检查;高校审计部门在行政设置上理应至少与财务部门同级并进行独立设置。
2.内部因素。(1)制度建设和审计方法比较落后。近年来各高校根据教育事业在各个发展时期的特点和要求,制订了相关的审计实施办法和规范性文件,内容涉及基本建设项目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财务收支审计等。高校内部审计制度的出台主要考虑上级主管部门布置的工作重心,对于制度的系统性、全面性考虑较少。在组织机构建设、人员激励、各项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施细则以及后续审计等方面,均未被加以重视,因此仍需要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高校内部审计大多仍沿用传统的内部审计所运用的技术方法,包括审阅、核对、询问、函证、盘点、调查与分析等,这些技术方法都是基于手工审计的方法,采用计算机审计的方法不多。(2)缺乏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高素质的审计队伍是开展高质量审计的前提,目前高校审计人员多数为财会或工程出身,专业技术知识比较单一。随着高校经济业务的发展,审计范围越来越广,涉及学校各个领域,内部审计所要监督、评价的对象日益复杂,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精通财会、工程知识,还要掌握经济、财政、金融、法律、计算机等相关知识,精通两个以上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成为胜任审计工作的基本技能,但是高校审计普遍缺乏复合型的专业技术人才。(3)业务流程质量管理不规范。在审计业务的三个阶段均有表现:1)审计准备阶段工作形式化。审前调查不充分,对审计项目的重要性和审计风险未进行分析、评估,审计重点不明确,未形成书面记录;编制的审计方案简单笼统,针对性差,重点不突出,甚至为了归档完整,改在审计终结后补充编制审计方案,使审计方案的制定流于形式;审计步骤、审计方法可操作性差,未对审计人员细致分工和明确具体责任,易在审计过程中产生重复审计或重大遗漏,影响审计的效率和效果。2)审计实施阶段审计工作底稿不规范,审计证据不充分。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内容不健全,基本要素不完整,缺少审计人员对所查事项的处理意见,没有复核监督;审计证据不充分,简单复制被审计单位的账表,不深入审查和分析,审计证据相关性和客观性较差。3)审计终结阶段审计报告水平不高,后续审计无力。审计报告中经常出现审计结论缺乏准确性、审计决定事实不清、引用法规不准确或者不引用法规、审计建议缺乏针对性、可行性,遭遇有关领导干预或压力时,不能坚持原则,在审计报告中对发现的问题避重就轻或避而不谈,发生重大质量妥协审计报告发出后,审计人员不对提出的问题或建议进行跟踪问效以致审计报告往往被束之高阁,审计结果得不到认真落实。4)缺少审计质量的考评机制与控制标准。中国高校制度建设普遍缺乏系统性、全面性和前瞻性,仅重视审计业务种类方面的制度建设,如多数高校都能建立经济责任审计办法、基建维修审计办法等,但对于如何控制审计质量、规范内审人员道德行为却缺少具体措施和办法,基本没有高校建立起内部审计责任的追究制度、审计质量的外部评价机制或对审计责任划分具体层次。
1.设置科学的审计机构组织形式,提高审计独立性。高校应采取有效措施落实有关规定,独立设置内部审计部门,接受校长直接领导,取得校长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支持,并充分借助政府审计的力量和上级主管部门的督导来推动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和独立性。
2.重视建立审计规范,强调可操作性,健全各项制度,构筑“水桶理论”中的“短板”,重视审计工作规范建设,用完善的制度保证审计质量。首先,梳理和健全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制定的完整内部审计工作管理规定、规整内部审计规范化标准化文书,细化和明确审计质量标准;第二,建立审计责任制度,明确各层级内部审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如要求一般审计人员对审计证据真实性、完整负责,审计组长对审计报告质量水平负责,而审计处罚和审计处由审计机构负责人负责;第三,推行审计复核制度,要求由审计员主审、组长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三级复核,由审计机构负责人对审计报告所依据法律法规的准确性、审计处理或处罚的适当性、审计建议的可行性进行最后审定;第四,完善、健全审计质量指标体系进行审计质量考核,如使用已审资产(负债)准确率、收支失真率审计工作底稿合格率、复审差错率等指标对审计质量进行量化考核;第五,建立后续审计制度,落实审计建议,确保审计效果;最后建立重大审计项目集体讨论制度。3.完善审计质量评价机制,同时进行内部和外部评价。首先,要有一个健全的考评内部审计质量的指标体系。该体系是由很多具体指标所构成的,包括定量、定性两方面指标。定量指标主要包括内部审计覆盖率、内部审计计划完成率、被审计单位违法违纪问题重复发生率和内部审计处理落实率等。定性指标一般包括审计人员的素质能否胜任内部审计监控工作,内部审计机构的内部管理与控制制度否健全有效,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是否及时、正确地处理已查证的各种问题等。其次,要实行定期考评制度。内部审计质量的考评工作要成为一项制度,要定期、持续地坚持下去。只有保证考评工作的连贯性,才能将质量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地更改,才能持续不断地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最后,要完善奖惩制度。根据考核结果,对内部审计质量优良的项目组及其成员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对质量低下的项目组及其成员进行处罚。实现质量考评结果与内部审计人员的工资和晋升等挂钩,对造成重大过失的内部审计人员应将处罚结果备案,根据过失性质和程度决定其去留,可从机制上增加内部审计人员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内在动力。
4.规范内部审计工作,做好内部审计管理。规范内部审计工作,做好内部审计管理。内部审计活动一般分为审计委托―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后续审计等,审计活动每一环节都应该规范进行。在委托环节,应该由校级管理层委托并授权,保障内部审计机构或者内部审计人员的权限。这些权限主要包括:要求被审计部门按时报送教学计划、财务收支计划,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会计资料、合同、协议及其他有关文件、资料;参加或者列席本单位及其所属单位重大基建投资和科研设备的投入、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管理决策等会议;参与研究制定有关的规章制度,提出内部审计规章制度,由单位审定公布后实施;检查有关教学和财务活动的资料、文件,现场勘察实物,检查有关的计算机系统及其电子数据和资料等;对与审计事项有关的问题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并取得证明材料;对正在进行的严重违法违规、严重损失浪费行为,作出临时制止决定等权限。
根据内部审计准则和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指南制定切合实际而且操作指导性强的审计方案,尽量使审计作业程序化。审计实施环节,根据不同的审计项目和目标,认真判断审计风险,围绕着获取什么证据,如何获取证据,如何评价证据等内容,运用审计专业判断;妥善保存审计证据,以便审计复核;编制审计工作底稿严格规范,审计资料及时归档,明确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责任的划分。审计报告环节,在作出审计结论前,要和被审计部门充分沟通,审计意见要有针对性,建议要中肯、可行,并且要及时、有效传递,才能实现其作为资源的效能。高校应建立定期审计信息公开披露制度,可以通过校园网、报刊、宣传栏等方式定期披露学校内部审计信息,校党委也应在教职工代表大会上报告重要内部审计信息,以强化高校审计信息促进其内部审计功能的有效发挥。
参考文献:
[1]胡玉玲.高校内部审计研究[j].财会通讯,,(11).
[2]王小力.高校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评价体系建设[j].中国内部审计,,(12).
内部调查报告篇三
这次调查以电大和财经大学的要求为标准,严格按其要求对xx(集团)有限公司进行了调查。并根据“调查企业组织结构是否与企业战略目标一致”对公司的战略目标和组织结构进行了调查,作好了调查记录。在此基础上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了分析,说明和论证,最后得出了结论:其战略目标和企业结构基本相符。最后对战略目标和组织结构的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提出了完善需注意改进的意见和建议。调查的资料,数据真实;调查报告叙述清楚、明白;结论有理有据。
这次调查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在实践中的一次检验,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方式,使我们受益良多,感觉很有意义。
内容提要:
这次调查的内容是对企业组织结构是否与企业战略目标一致的调查。通过对xx(集团)有限公司的战略目标和组织结构的调查和分析,以及公司的成长历程,看二者是否合理,彼此是否一致。找到可能存在和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和方法。企业战略目标决定组织结构,组织结构应该为企业战略目标发展服务。
xx(集团)有限公司,是一个多元化企业。集皮鞋产品开发、生产和销售以及房地产开发、销售的企业。公司创立于19xx年。历经十几年的发展,已由原来几十个人的小厂,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集设计开发、产品生产和市场营销为一体的皮鞋行业大中型集团,下辖产品设计开发中心、科路诗xx有限公司、广州xx有限公司和xx有限公司。3月成立房地产有限公司。集团公司拥有职工近千,总资产上亿元,年生产能力达到一百万双,实现销售收入上亿元。
由于公司对皮鞋的精心营造,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已挤入中国皮鞋行业的前列;公司设计生产的男女式真皮皮鞋,19xx年获中国皮革工业协会颁发的真皮标志产品称号;19xx年获市政府颁发的市名牌产品称号;19xx年品牌商标获市工商局颁发的市著名商标称号,3月获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首批国家免检产品称号及消协颁发消费者满意商品称号;7月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人证。在市场网络扩张到的省市区域,已成为消费者认同的知名品牌。
集团公司的产品生产品能力、企业综合实力多年来均稳居中国皮鞋行业西南之首。公司不仅具有强有力的设计、生产和营销能力,拥有相当规模的企业实力,而且拥有稳健发展,良性运作的企业经营理念和高级管理人才,同时也具有良好的资本结构,历年被市农行授予aaa级信用企业。
1.发展战略。
在调查中了解到:战略制胜--不败的奥秘。
公司认为企业要研究战略,不断地分析未来。一个战略性决策要影响三至五年。一个营销状况很好的企业,由于某一战略决择的失误,会导致灾难性后果。xx多年来虽不是一帆风顺,但在关键性决策上没有出现重大失误,这得益于公司领导层对企业发展战略的精心研究。
广罗贤士,纳计如流,班长魅力使企业战略制胜得以保证。决策是心智的.活动,是智慧的较量。一个人的心智有限,而集体智慧无边。董事会深知基层管理的的重要,深知企业家素质对战略决策的影响力,也十分注重自我武装和完善。
优势对接--国际大道任我行。
参与国际竞争,不是你要不要的问题,是迟与早的问题,早一刻参与,早一点得益。不能用自卑的心态去参与,要看到自己的优势,不能降低标准去参与,要敢于拿来人家的优势,与国际接轨,定位在优势对接。
尽管已取得西部xx老大的位置,尽管皮鞋的产销率一直是100%、的决策层还是作出了出访世界制鞋王国意大利的决定。我们成功地与意大利著名xx集团组建合资公司,并运行良好,赢利前景喜人。
所以公司的战略是:从做男士皮鞋开始逐步发展壮大,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以名牌皮鞋为基础产业的多元化的集团公司。为支持公司目标的实现,在人力资源战略上公司任人唯贤,广纳贤才,制定了长期的人才任用,规划,储备体系战略。然后再根据经济和环境的发展决定重点发展方向。
2.公司战略目标的类型。
公司在总的发展战略采用了多元化和一体化战略。在多元化战略方面他们除了生产男女皮鞋以外,还进入房地产行业,开发了“天辰华府”,包括23栋中高层住宅。其多元化包括相关多元化和不相关多元化。在相关多元化方面他们采用了同心多元化。他们开发了休闲鞋,运动式皮鞋等。在一体化方面主要采用的是后向一体化。从皮革的选用,检查到成品所需的其他配件上除少部分外都自己生产。他们的附属纸箱厂就为产品生产包装盒等。在生产上采用了集中化战略,在销售方面则争创名牌,他们选择了以中档为主,高中低相结合的做法,让名牌走入百姓家。
1.公司的职能部门。
公司的最高层是总经理,下设一个副总经理,主管采购部,储藏部,科路诗生产厂和广州办事处。总经理则主管总经理办公室,财务部,质管部,营销公司,开发设计中心,九龙坡区宏鸿xx限公司,房地产公司,这些部门之间是平行的二级部门。在各个二级部门下根据需要设立各车间、组或者部,下面根据不同要求和需要再细分。
由以上可以看出公司的组织结构是一种比较标准的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公司总经理既要管理中层干部,又要管理一些职能部门。
1.战略目标分析。
在企业所处外部环境中,过去的皮xx虽然产量大,但是没什么出名的品牌,并且作坊式生产居多,质量也不过硬,因此低档货居多。在他的在它的内部环境和资源中,由于是私营企业,权力比较集中,也没有国营企业的一些负担,所以运作比较灵活。对于产品质量,从一开始就有一支从业50年以上的老工人组成的技术队伍。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具体的战略目标上选择了集中化,创名牌战略。并且在开始的时候只生产男士皮鞋,做到专业,精湛,用料真实,良好的质量自然容易创出名牌。
在做好男士皮鞋的基础上再做女鞋,同时走出去与世界著名的皮鞋生产国意大利的企业合作;在做大做强皮鞋以后,在当前的市场和经济情况下再投资一些成长性比较好的行业,给公司带来了较好的回报。这是企业采用多元化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在当前的企业发展战略中,这是一个比较好的发展方向。
从当前的国际国内环境和发展方向来看,公司的发展战略是稳健的,逐步过渡,符合发展规律的,并且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公司作为一个从十几个人的作坊式企业发展成资产超亿元,员工过千人的大企业,其经营无疑是成功的。
战略目标是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企业的组织结构应该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决定,并且应该根据近期,中期,远期目标和当前的具体情况作相应的调整。
要有一个正确的组织结构,首先就应该有正确的战略目标。根据上面对战略目标的分析,公司的战略目标是符合其自身条件和特点的,并且也是国际上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之一。事实证明也是成功的。因此对于公司来说是正确的战略目标。
企业的组织结构,是为实现既定的经营目标和战略目标而确立的一种内部权力、责任、控制和协调关系的形式。它是为企业战略目标服务的。所以它应该围绕战略目标设置职能部门,以战略目标为中心开展工作。
他们的组织结构是传统上的正式组织结构,通常是垂直的、职能化的组织结构,又叫直线参谋制组织结构。这种结构是在直线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已被广泛采用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其特点是为各层次领导者配备职能机构或工作人员,充当同级领导者的参谋或助手,分担一部分管理工作,但职能机构或人员对下级领导者和作业人员无指挥权。
这种形式适合于为数众多的大中型组织。其缺点是信息沟通特别是横向沟通比较困难,高层领导者往往集权过多。
3.对二者是否一致的分析。
的各职能部门工作使公司生产的产品质量过硬,并尽量降低成本,使产品物美价廉,创出了名牌,并多次在和国内获奖。这种结构形式的职能机构和人员一般是按管理业务的性质(如销售,生产,财务等)分工,分别从事专业管理,这就可以发挥具有专门技术业务知识的人才的特长,弥补领导人之不足,且减轻了领导人的负担。所以这种组织结构很好的完成了其专业化生产的战略目标。
从调查中了解到,公司决策层的决定能比较迅速的传达到各部门的每个员工,所以他们的从上到下的信息传递是比较灵敏快捷的。这种组织结构的另一个特点是各机构和人员只是领导人的参谋和助手,不能直接对下级发号施令,又保证了领导人的统一指挥,避免多头领导。使整个企业的管理明晰,提高了工作效率。
另一方面,各职能部门之间联系比较少,这是由于分工所致,使各部门之间只管完成自己的工作,没有估计整体的生产安排和进度。在调查中这种情况时有发生:上一道工序的产品积压了很多,下一道工序的员工却等着上一道工序的产品无事可做。还有就是早上同时上班的员工有的很早就下班了,有的还要加班。这是因为他们实行的是计件生产,这种组织结构的缺点就是横向沟通比较困难。在这种组织结构中,垂直的决策层次划分形成了鲜明的等级制度,企业内部的所有信息趋于在等级结构中纵向交流,任何一个等级层次上的决策者都可能成为信息进一步交流的障碍;而职能化的部门设置又可能导致不同部门之间各自为政,阻碍相互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当企业规模较小时,这种组织结构的弊端尚不明显。随着企业发展,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组织结构的等级层次和职能部门会不断增加,结构复杂性大幅度提高,从这一方面来看又使组织管理效率降低。但是这些问题对公司生产还没产生重大的实质影响。
综上所述,这种当前很普遍的用于大中型企业的组织结构保证了公司的有效管理,从一个小企业发展成为一个知名的大企业,使其总的战略目标和各个时期的战略目标得以一步一步实现,并且向不同的领域发展。因此公司的组织结构从总体上说是适合其战略目标的,大体上是与战略目标一致的。
战略目标关系到一个企业的发展好坏,所起应该慎之又慎,不能随便作出。在制定的时候可以请一些专家和有丰富经验的实干家来企业调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有针对性的量身订做本企业的发展战略。在继续做好皮xx以外,还要不断开发创新新产品,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和领先地位。
内部调查报告篇四
合同编号:
甲方:
地址:
邮编:
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传真:
乙方:
地址:
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传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方)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就乙方受甲方委托,为甲方提供企业年度培训课程事宜,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达成以下协议内容。
第一条:双方合作内容。
双方约定于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到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由乙方培训讲师为甲方提供_________次的顾问式指导和专题内训(平均每次3小时,具体培训内容见顾问式培训计划书)。
第二条、甲方的权利、义务。
1、甲方负责培训学员组织工作;。
2、甲方协助乙方讲师进行培训需求调研;。
3、甲方负责提供培训场地及教学设施,并承担所需费用;。
8、甲方应按照本协议约定,及时足额向乙方支付培训费用;。
9、甲方对在接受培训服务中知悉的乙方商业秘密负有保密责任。
第三条、乙方的权利、义务。
2、乙方于培训期间,负责提供培训所需的教具、游戏用具等授课工具;。
3、乙方有权按照本协议约定向甲方收取培训费用;。
5、乙方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按协议履行义务,按时提供培训服务;。
7、乙方对在提供培训服务中知悉的甲方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责任。
第四条、报酬及支付方式。
2、双方确定本协议所确定的培训时间共计为__________________课时(3小时/课时),培训费用总额为人民币__________________元整。
3、付款方式:
本合约总金额为人民币____________元整,本协议签订三日内甲方以汇款或支票的方式支付给乙方培训费用计人民币____________元整。
4、乙方开户银行:
5、乙方开户名:
乙方帐号:
第五条、各种授课人。
“信息”是指甲乙双方合作中的所有信函、资料、文件、软盘、数据、协议、合同、报价、教材、讲义、用户资料、建议、方案等。
1、在本合同有效期内,甲、乙双方必须对合作中产生的.所有信息妥善保存,并负有保密责任,未经对方许可,不得自行单方利用和向任何第三方泄露。如因一方不恰当使用或透露上述信息,并造成经济损失,该行为方必须赔偿受损失方因此所造成的实际损失。
2、甲、乙双方对签定的一切协议的具体内容均负有保密责任,未经双方书面共同许可,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泄露。
3、乙方未经甲方许可,不得利用甲方在此项目中提供的信息直接与甲方客户发生业务关系。
第九条、法律效用。
本协议的订立、效力、解释、履行、修改和终止等,均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第十条、不可抗力。
任何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本协议,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受不可抗力影响的一方应当即刻向另一方发出具体书面通知及说明有关原因。
第十一条、争议解决方法。
1、因本协议引起的或与本协议有关的争议,双方应在平等基础上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如果自争议发生之日起30天内通过协商不能解决的,或者任何一方拒绝协商的,则提请杭州仲裁委员会仲裁。
2、双方在协商解决争议时,若中国法律对所争议之事项无相应规定或无明确规定时,双方可以按照中国加入的相关国际条约、公约或国际社会认可的国际惯例协商解决争议事项。
第十二条、协议期限变更和终止。
1、本合同的期限为缔结之日起至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止。为期壹年,合作期满,甲方若需继续与乙方人员合作,可续约。
2、甲、乙双方自合作日起满四个月后,甲方若对乙方人员有质疑或不满,经与乙方沟通后,甲方可提出终止合作,本合作协议亦即终止。
3、任何一方因任何原因需要变更培训协议书内容,至少应在开课前十四个工作日通知对方,在征得对方同意的情况下,本合同作相应更改后持续有效。
第十三条、其他。
1、甲、乙方兹承诺签署本合约,并已阅读及明白本合约所列条款所包含之规定,并同意受其约束。
2、任何一方都不得向第三方泄漏有关保密性的业务信息。
3、非协议双方书面签字同意,否则此协议不得修改。
4、本协议有未尽事宜,由双方另行协商并签订补充协议予以确定。
5、此协议于订立之日起经双方一致同意有关事项并签字确认后生效,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6、附件为本合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和本合同具备同等的法律效力。
内部调查报告篇五
12月2日,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审计局、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实施意见》。同时成立了以县财政局局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这标志着青田县将通过内控建设强化对内部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规范权力运行,防止权力滥用,提高内部治理水平。
近年来的审计结果表明,由于行政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化建设起步较晚,长期以来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存在着很多薄弱环节,并引发了不少贪腐案件,为此审计部门多次以专报或报告的形式提出重视单位内控制度建设与执行的建议。此次三部门联合发文,提出三条实施意见,切实推动了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建设。
一、重视内控建设,加强组织领导。意见要求各单位(部门)要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领导班子尤其是主要领导要牢固树立内部控制理念,推进内部控制建设。各单位还应成立专门机构或明确牵头部门负责内部控制建设,配备专业人员,建立分工明确、责任清晰、齐抓共管的内部控制组织管理架构。
二、推进内控建设,构建考核体系。各单位(部门)应当按照要求,进行自我评价、对照检查,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抓好整改落实,进一步健全制度,提高执行力,完善监督措施,确保内部控制有效实施。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分层次、分级别对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建设进行考核。将内控责任目标落实到具体部门及个人,并纳入岗位职责范围进行考核。同时,强化财政、审计、专业机构和社会公众对内控执行效果的监督,不断完善内控制度体系建设。
三、强化沟通协调,建立长效机制。要求各部门各单位要加强沟通协调,深入分析执行情况,及时应对和解决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财政、审计、人力社保等部门要通过专题调研、交流座谈等方式,全面系统了解掌握《内控规范》实施工作进展情况和制度实施情况,做好指导和督促工作。同时,积极探索建立监控、核查、整改反馈、跟踪问效等全过程的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机制。各行政事业单位要主动加强联系与信息沟通,积极向财政、审计、人力社保部门及预算主管部门反馈情况,提出相应意见与建议。
内部调查报告篇六
以企业的所有制形式为标准比较内部审计机构管理体制,如图所示,在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中,内审机构由财务经理与财务总监(或总会计师)管理的比重大致相当;而对国有企业而言,由纪检监察部门管理内审机构的比重大大高于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有超过五分之一的国有企业,内审机构由纪检监察部门管理。
上图反映了审计机构规模(人数)与组织规模(资产总额)的相关性。其中,较大规模的审计机构大多存在于大规模的组织中。我们计算了不同资产规模组织内审机构人员平均数的情况,有效样本中,内审机构平均人数为5.66人,随着资产总额增加,内审机构平均人数递增。可见,组织规模越大,内审机构人数越多。
2.5组织规模越大,内部审计层次越高2近期对制造行业上市公司组织规模与审计模式。
如图所示,随着企业规模的变小,采用董事会模式的比例也渐小,而采用财务经理模式的比例递增。
3.内部审计工作现状。
3.1内审工作内容:财务收支审计为主调查显示,内审工作目前仍以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为主。作为内审工作内容,财务收支审计的被选率超过80,,内部控制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的被选率皆为60,以上,接下来是经济效益审计、基建工程审计、舞弊审计、经济合同审计,最后是信息系统审计。
虽然说信息化的呼声很高,但实际调查的数据显示,只有19.82%的受访者在内部审计工作中使用了计算机辅助审计。这与我国目前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发展现状有关。由于我国内部审计发展晚,内审人员素质还在逐步提高,组织领导者的重视程度尚不理想,这些也导致对内审软件需求的不足,导致内审软件水平的提高缺乏内在的动力。目前我国计算机辅助审计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一套功能完备的通用审计软件,而仅限于对某一特定审计项目或某一类型的审计的需要。
3.5内审人员急需多方面的职业培训。
就内审人员自身认识而言,所需职业培训按占被调查人数比重排序如下:图3.5内审人员所需职业培训5一般而言,从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方面讲,较为理想的知识结构是精通企业管理、财务会计、计算机技术、信息控制和人际关系沟通技巧等。上图可见,所需培训的前五项分别是内部控制制度与评审、管理审计、计算机辅助审计、信息系统审计、公司治理结构与审计。其实,内审人员的培训需求也就是内审人员知识结构方面的欠缺。由此可见,目前内审人员在企业管理学、计算机技术与内部控制三方面的有待加强。
4.结论。
综上所述,调研数据显示,内审部门已经历了重大的变革,然而,距离高水准内审职能行业指标的实现,仍存在重大的绩效差距。
内部调查报告篇七
参观学习的养老服务机构,目前在全省养老服务方面,从建设规模、运营模式、经营理念、服务标准、专业程度、产业运作等方面都有很强的代表性,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是建设规模大。xxxx乐天养老中心项目,由企业集团承建,由省发改委立项规划建设集公益事业、养老产业为一体的社会公益项目。项目总投资约60亿元,规划占地4000余亩,规划建筑面积近300万平方米,建成后可以满足3万名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一期项目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建成后可提供7000张养老床位,年均接待老年人9000人。xxxx市xxxx区民生信息服务平台,把89000民生服务中心作为民生领域“一号工程”。中心呼叫大厅设有49个坐席,“点对点”承接群众电话、短信、网站、微信等服务诉求;民生大厅设有25个窗口,“面对面”接待群众来访。同时,借助国内领先的“智慧民生社区项目”,将智慧移动理念植入服务中心,为市民提供远程医疗、数字养生和居家养老等个性化服务,首批2万部一键通手机已免费发放到全区70岁以上老年人手中。
二是经营主体活。招远市社会福利中心,是招远市政府投资由山东中矿集团有限公司承建,招远市金都医院租赁经营,集养老、医疗为一体的现代化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机构。总投资3.1亿元,占地8.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设计床位620张。该中心的建设,政府给予政策扶持,要求其发挥托底保障作用,发展成为招远市集护养、休闲、医疗为一体的大型公益性养老机构。考察公办民营的单位是非政府组织在运营,他们的危机感、紧迫感强,管理、研发、服务团队精干高效、有事业心。
三是产业链条长。xxxx乐天养老中心项目在做好养老服务业的同时,重点打造养老服务产业,在优先满足老年人基本服务需求的基础上,积极拓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休闲旅游、健康服务、精神慰藉等服务,加强残障老人专业化服务。围绕适合老年人的衣、食、住、行、医、娱乐等需要,开发老年产品用品,真正把老年服务业办成了老年产业。涉足院舍养老、医疗卫生、居家照料、老年餐饮、清洁管家、护理教育、老年用品等领域。
四是服务标准高。考察的几处养老机构都结合实际探索出一套成熟的服务标准。xxxx市xxxx区老年人护理中心的智慧养老模式,启用老年人服务热线12349,将服务细化为基础服务、候鸟养生、异地养老、居家养老、精神慰藉、养老护理、特殊订制服务等板块,进行量化、细化、标准化服务。参观学习的养老机构均有自己的专业培训机构和团队,从具备国家职业鉴定证书护士资格的人员中招募专业服务人员,并经过养老专业护理师培训,进行全责护理训练,同时面向社会对相关管理及服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如失能老人房间无异味、服务人员工作时间无空隙安排等现象,充分体现了团队管理专业化水平。所参观养老机构均实现的`医养结合,如乐天养老的医养结合模式,目前医疗康复中心已与省立医院达成合作协议,将建设综合性三甲医院。乐天养老中心推进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复合养老的服务模式,其亮点在于将养老服务标准化、模块化,便于复制和推广,为解决社会养老难题做了有益尝试。
二、我县养老体系建设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是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助养需求多。我县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7.1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9.8%,高于全国水平(14.8%)5个百分点,其中农村老年人4.6万人,约占全县老龄人口的70%,而且每年还在递增,高龄比重逐步上升,单独居住、独自生活的老年人也越来越多,需要照顾的失能老人和半失能老人随着高龄比例增多而增加,养老需求日益增长。
二是全面推动养老体系建设。自以来,我县将社会养老体系建设作为“重点惠民举措”之一来实施,制定了《关于加快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的实施意见》,在县镇村各个层面推动养老体系建设。目前,共有各类养老机构(场所)50处,其中公办养老机构8处(7处镇(街道)敬老院,1处光荣院),床位1153张,集中供养了74.5%的农村五保对象和24名孤老优抚对象。建成农村幸福院36处,床位720张,已运营22处;建成运营城镇社区日间照料中心4处床位80张;民办养老机构2处(玫苑老年公寓、红枫叶老人养护院),床位252张。目前全县共有养老床位1851张,每千名老年人26张,年底可达到每千名老年人30张的目标。
三是开展多方面养老服务。通过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博爱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服务,为符合条件的52名(其中8名城市“三无”老人)特困老人每人每月提供20个小时的无偿上门送时服务。为336名80岁以上低收入老年人发放了高龄津贴。采取物质配送、生活照料及家政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为老人上门医疗巡诊,春节前送食用油、面粉、贴春联等活动。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机构方面。公办养老机构改革进展缓慢,7处镇街敬老院,已经运行多年,但未按要求对敬老院办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人员现在只能由政府从其他岗位上调用。没有成立社会福利中心,导致部分孤儿和城市三无人员无法集中供养。
二是人员方面。养老服务队伍不专业,缺少专职护理人员。敬老院除镇街委派的管理人员外,没有专职护理人员。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大多年老、体弱、多病,对医疗、康复、护理的需求十分迫切,缺乏相应的医疗设施,缺少专业的医生进行值班。农村幸福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由村(居)管理,运营不规范。
三是经费方面。建设运营资金不足,镇街存在对敬老院的建设资金和运营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部分农村敬老院从五保老人供养经费中列支以来陆续成立的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等养老机构,因村级经济基础薄弱,建设标准较低,达不到标准化运作的要求。
四是管理方面。养老场所隐患较多。由于农村幸福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建设处于探索阶段,体制和政策上还不完善,大部分都是在原有闲置场所的基础上因陋就简进行改扩建,建设手续并不健全,没有通过验收或审查,存在较多安全隐患。养老机构(场所)管理服务缺乏规范,目前运营的农村幸福院和日间照料中心,在管理服务上处于粗放式管理阶段,距离规范化、程序化、精细化的现代养老服务管理水平还有很大差距。村(居)干部对养老工作的工作积极性不高。部分村两委干部认为做养老事业无利可图、担心老人在养老场所发生意外,不愿意让老年人入住养老场所,直接影响到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同时,我县仅停留在养老服务业方面,没有形成养老产业,社会资金投入养老产业的积极性不高。
三、推动养老体系建设工作的建议。
(一)建设完善养老机构(场所),实现县镇村养老服务全覆盖。根据老龄人口的基数和供养需求,科学编制养老服务机构布局规划,统筹推进城乡养老服务机构建设。一是建议成立我县社会福利综合服务中心,将老年公寓、县光荣院、县救助站(未成年人养护中心)及失能半失能老人养护院等纳入中心统一管理,通过招投标的方式引进医疗机构建设康复中心,实行医养结合,集中供养城市三无人员、孤儿、流浪乞讨人员、孤老优抚人员等民政服务对象及社会化养老服务对象,提高入住率、盘活国有资产。二是整合资源,通过改善提升敬老院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实现敬老院向区域性社会养老服务中心转型。重点向最低生活保障老人、生活困难老人、高龄老人及重度残疾老人等特殊困难老人提供养老和护理服务,同时向居家老人、留守老人提供寄养代养、日间托养、家庭护理、配送餐等服务。探索打破镇街行政区域界线,建设县级综合性五保供养中心,将全县五保对象纳入县级财政供养范围。三是继续加强农村幸福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规划建设。将农村养老房建设与美丽乡村、危房改造、幸福院建设和基层服务机构建设相结合,科学规划、分批建设,形成具备居住、医疗、娱乐、日间照料等功能的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一批公寓式(一室一厅一卫)养老房,实现医养结合、老残托养、产权集中、循环使用等多种服务功能,解决农村独居、空巢、高龄老年人养老难问题。四是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鼓励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社会组织、个人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养老事业中来,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兴办养老院、老年公寓、老年活动中心等养老服务机构。通过床位补贴、运营补贴和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利用闲置土地、场所、设施等,开办各种模式的养老院、老年公寓、托老所等养老服务机构。
(二)积极推进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逐步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一是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为解决包括日间照料中心在内的社区居委会综合用房紧张问题,在城市建设中将社区居委会综合用房建设纳入强制性规划审批序列:由规划部门牵头负责城市社区综合用房建设工作,国土、建设、房管、民政、财政等部门共同参与。在县城和各镇新建房地产项目的社区,要求开发建设单位按照社区用房面积每百户(套)25平方米的标准配套建设(其中不少于5平方米用于社区养老设施),并按每平方米不低于400元的标准进行装修,无偿提供给社区居委会。规划建设部门在进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时,应在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附施工图)中明确社区办公服务用房的具体类别、建筑规模、设置位置。二是探索建立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依托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同步建立社区家庭养老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教育和文化活动、助餐、保健康复、日间托老等服务。引导和鼓励社会组织、家政服务企业等参与居家养老服务,为居住在家的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文体娱乐、老年教育、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社会化服务,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三是积极开展养老服务平台建设。建立民政服务对象信息平台,将民政各类服务对象信息录入信息数据库,根据不同业务划分养老服务、社会组织、救灾应急、城乡低保、各类救助、优抚对象、社区建设等不同板块。依托民政服务对象信息平台,逐步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信息网络,完善老年人救助服务系统功能,建立包括老年人健康档案、子女联系方式、居家呼叫服务等功能的信息系统,为老年人提供有效的求助和信息沟通等服务。
(三)推动养老服务规范化建设,实现对养老行业的科学监管。一是完善制度。制定我县养老服务设施管理章程流程,推动我县养老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出台《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养老机构管理条例》、《农村幸福院管理暂行办法》,完善养老机构的基本规范,制定养老服务机构星级评定标准和服务管理规范。二是加强养老机构管理。明确的机构建设、设计规范,行业准入、服务标准和评价体系,完善收费机制、护理技术、食品卫生安全、医疗保障、教育培训和应急处置等具体实施细则,形成规范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指导各农村幸福院成立幸福院监督委员会,做到定期公示公开幸福院账目。
(四)加强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提高专业化、规范化养老服务水平。一是明确公办养老机构护理人员配备标准。根据服务对象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护理的等级,实施分级护理服务。护理人员与服务对象的配备比例:服务对象生活能自理的,配备比例不低于1∶10;需要半护理的,配备比例不低于1∶5;需要全护理的,配备比例不低于1∶3。护理人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向有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购买,资金全额列入镇街财政预算。二是开展专业培训。全面实行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评定制度,加大对养老护理员的培训工作力度,开展护理员职业资格考评,同时分期分批安排符合条件的人员到市、省两级进行中级、高级养老护理员培训,实现全县所有养老服务机构和服务场所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均能够持证上岗,逐步实现养老服务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三是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和吸引专业社会工作者和社工专业、护理专业的高等院校毕业生到养老机构工作,并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和发展环境,提升养老机构专业化管理水平。
(五)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一是完善领导机制。切实加强对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把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的考评体系,落实领导责任制,建立检查督办制度,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推进。二是建立部门协调机制。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协调机构,制定协调工作制度,积极整合资源,加强相关政策衔接,形成工作合力。民政、发改、住建、财政、编制、人社、卫生、文化体育等部门和工会、团委、妇联等组织应密切配合,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努力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调、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共同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三是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加大经费投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广泛参与的多渠道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同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逐步提高“三无”、“五保”等老人的供养标准,更好地保障特殊困难老年群体的养老服务需求。完善政策扶持体系,落实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更好地推进全县社会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
内部调查报告篇八
会计内控制度的建立是企业内控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会计行为主体依照国家现行会计法律法规、财经法规的执行会计工作流程工作的重要前提。同时,会计内部控制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转的前提与基础。在企业会计系统高速发展的今天,内部控制系统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如何满足现代企业组织结构、经营方式与管理目标的需要,是一个全新的理论课题。
一、会计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1、会计内控意识淡薄。
会计作为企业管理中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在我国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企业缺乏统一的内部控制机制,出现了许多挪用公款、携款私逃的现象,给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许多企业的管理者,由于过去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思想观念和经营方式还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过来,没有把企业当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企业管理意识淡薄,企业会计管理不规范,企业会计控制意识淡薄,只考虑利润最大化,而鲜少在管理体制上作出改革创新。特别是控制方法运用不合理,管理不规范,有章不循、执法不严,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
2、信息化程度低。
如果说信息化是管理会计的手段,内部控制则是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企业抓管理会计,信息化和内部控制缺一不可。我国多数企业在进行会计内部控制时主要通过人工操作、现场检查等手段进行,然而这种方法往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会计内部控制效率较低。传统会计工作采用纸质作为信息传递的载体,因纸质载体的局限性,会计信息往往出现数据信息滞后、准确性差、工作繁重等不可避免的问题。我国现代企业的经营环境较为复杂,信息处理量较大,如果采用传统的方法就会影响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效率。
3、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一些会计人员缺乏应有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在利益和权利威慑下,弄虚作假,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由于缺乏重视,一些会计人员不学习新的知识和管理。会计人员的监督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职业风险意识,职业判断能力弱。企业往往站在成本的角度来考虑,对员工的培训及后续教育、思想道德不重视,这样也造成企业财务人员素质的与大型企业财务人员的差异。另外,自我管制能力差,唯命是从,在权大于法的思想支配下。有意造假。致使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有些企业会计人员违反会计职业道德,不认真行使会计监督职权,使一些主管财务的管理人员、业务经办人员,利用内控不严的漏洞,利用虚作假的发票,非法侵占企业资金。
1、提高会计内部控制意识。
管理层要引起高度的重视,要加强会计内部控制的认识,完善会计内部控制机制,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培训,利用会计内部管理机制来约束从业人员的行为,明确会计部门的职责所在。现代企业竞争虽然是人才的竞争,但是只有高素质的人才,才能为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而并非靠增加人员编制,要想提高企业的资金实力,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要提高管理层内部控制的意识。管理层内部控制的意识能否跟进,将对企业的发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强化内部监控、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时,要求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制定出包括监督责任与监督奖罚等内容的内部监督办法,做到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使企业内部监督规范化、合理化。
2、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引入,使系统变得相对复杂,增加了会计工作的内容。同时,也相应地增加了内部控制的内容。如,网络系统安全的控制、系统权限的控制、计算机病毒防治、计算机操作管理、硬件和软件的维护与管理等。同时,我们设计会计制度时根据内控制度的要求,规定各项业务的标准处理程序,包括业务的发生地点、经过环节、经办人员的职责划分、业务处理时间、审批稽核手续以及使用的凭证账簿等。这样,通过会计制度的实施,就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3、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加强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增强会计人员自我约束能力,自觉执行各项法律法规,遵守财经纪律,做到奉公守法、廉洁自律;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要特别重视对那些业务能力差的会计人员的基础业务知识的培训,以提高其工作能力。企业内部会计人员之间应该分工明确,相互牵制、相互监督。如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财薄的登记工作。
4、提高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应依据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基本要求,结合企业实际,制订可执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相关制度操作环节、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充分发挥内部会计的监督职责。企业要想不断地发展必须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能使企业有效防范各种欺诈行为。建立财产清查盘点制度。对现金、银行存款等业务做到日清月结,确保账实相符。实物资产必须实行永续盘存制的方法,随时反映实物资产收入、发出和结存的情况。
三、结束语。
会计工作是财政经济工作的基础,一切财务收支都要通过会计这个“关口”。因此,有效地发挥会计监督职能,进一步加大对会计内部控制的力度,建立健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促使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1]贺彩莲,张茂祥.内部会计控制的意义及趋势[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03).
[2]王玮.我国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问题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17).
[3]王晓薇.提高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效率的策略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05).
内部调查报告篇九
我们接受委托,审计了贵公司20xx年1月1日至20xx年12月31日各地方税(费)缴纳情况。我们是依据政府已颁布的各地方税(费)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规定,对贵公司所提供的会计报表、帐册、凭证及有关纳税资料进行审计。贵公司对所提供的会计报表、帐册、凭证及有关涉税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负责。我们的责任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要求出具审计报告。
xx公司,于20xx年5月18日取得xx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注册号为xxxxxxxx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设址xx市xx镇彭洋村112号,法定代表人xx,注册资本和实收资本均为人民币500.00万元,经营范围:批发钢材、粮食、煤炭。贵公司各地方税(费)由xx市地方税务局xx分局征收。公司联系电话123456#,税务登记证为闽国地税字1111111111号,电脑编号2222222222#。
二、地方税(费)审计情况。
1、营业税审计。
20xx年度贵公司无营业税应税项目,无应缴营业税。
2、城市维护建设税审计。
贵公司城市维护建设税按当年度应缴增值税税额的5.00%计征。
20xx年度应缴增值税17,164.87元,应缴城市维护建设税858.24元,已缴892.48元,多缴34.24元。
3、企业所得税。
20xx年度贵公司企业所得税由xx国家税务局征收。
4、个人所得税审计。
(1)工薪所得个人所得税。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工资薪金所得超过费用扣除标准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依适用税率征收工薪所得个人所得税,并由贵公司代扣代缴。
20xx年度贵公司员工工薪所得未超过上述规定的费用扣除标准,无应扣缴工薪所得个人所得税。
(2)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个人所得税。
贵公司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个人所得税采用核定征收。
20xx年度贵公司实现收入100,128.30元,征收率1.00%,应缴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个人所得税1,001.28元,已缴476.16元,少缴525.12元。
5、房产税和土地使用审计。
贵公司经营场所系向私人租用,应缴房产税采用从租方式计征,即按照年租金金额的4.00%计征。
20xx年度贵公司经营场所年租金为1,200.00元,应缴房产税48.00元,未缴。
6、土地使用税。
20xx年度贵公司实际使用土地面积15.00平方米,单位税额3.00元,应缴45.00元,未缴。
7、印花税审计。
应税合同和营业帐簿应缴印花税按照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计征。
(1)营业帐簿印花税。
贵公司本年度其他营业帐簿5本,应贴花25.00元,未贴花。
(2)购销合同印花税。
贵公司本年度购销总额100,128.30元,应缴印花税21.03元,已缴127.99元,多缴106.96元。
8、教育费附加(含地方教育费附加)审计。
贵公司应缴教育费附加按当年度应缴增值税税额的4.00%征收。
20xx年度应缴增值税17,164.87元,应缴教育费附加686.59元,已缴713.26元,多缴26.67元。
9、基本养老金和失业保险金审计。
20xx年度贵公司已缴基本养老金832.00元和失业保险金96.00元。
10、防洪费、残疾人就业保障基金和工会经费。
20xx年度贵公司无已缴防洪费、残疾人就业保障基金和工会经费。
三、综合。
1、营业税无应缴数。
2、城市维护建设税应缴858.24元,已缴892.48元,多缴34.24元。
3、企业所得税由xx国家税务局征收。
4、个人所得税应缴1,001.28元,已缴476.16元,少缴525.12元。。
5、房产税应缴48.00元,未缴。
6、土地使用税应缴45.00元,未缴。
7、印花税应缴46.03元,已缴127.99元,多缴81.96元。
8、教育费附加应缴686.59元,已缴713.26元,多缴26.67元。
9、基本养老金已缴832.00元,失业保险金已缴96.00元。
10、防洪费、残疾人就业保障基金和工会经费无已缴数。
四、其他事项说明。
贵公司以前年度各地方税费缴纳情况未经审计。
内部调查报告篇十
一、概述:为了提高部门之间相互配合的能力,及时解决问题,更好地实现公司制定的各项工作目标,促进各部门工作质量的提高,根据公司要求针对各部门日常生产、工作过程中部门之间及时处理业务的反映能力和效率等进行内部客户满意度调查。
共发放《内部客户满意度调查问卷》12份,实际收回12份,回收率为100%。
二、情况分析。
调查问卷按照部门不同分别对各相关部门的工作状况,及需要改善的事项做了调查,调查表项目满意为5分、一般为4分、不满意为0分,各部门之间协作满意度平均得分为94.4分。具体调查结果如下:
(一)财务部对调度中心满意度为5分。财务部对统计部满意度为4分,提出完善事项有:
1、数据应建立在均衡光,并能得到日常审核。
财务部对供应部满意度为4分,提出完善事项有:
1、验收入库时准确、协调,化验室各部门尽量在供方要求的退换货期限内完成验收。
2、各采购员要及时合和各自负责的供货商联系,定期索要对账单、发票、承兑收据等。
财务部对各生产部门满意度为4分。
1、工资调整:每月的工资调整面大、频繁,随意性较强。
(二)调度中心对财务部满意度为5分。
调度中心对技术部满意度为5分,提出完善事项有:
1、针对加工难度较大的产品、成品率低的产品是否可以支持、跟踪改进、优化提升。
调度中心对品质部满意度为5分,提出完善事项有:
1、加强成品入库前抽查工作,尽可能减少市场反馈及成品复检现象。调度中心对各车间满意度为5分,提出完善事项有:
1、望能够加强机加工换线力度。
2、望毛坯能够及时周转加急产品,加强管理力度,保证加工车间的正常生产。
(三)统计部对财务部满意度为5分,提出完善事项有:
1、对于工作中发现的错误以信息或口头传达给部门主管。
(四)供应部对财务部满意度为5分。
供应部对车队满意度为5分。
供应部对各车间满意度为5分,提出完善事项有:
1、各部门申请采购计划时需提报及时、准确,以提高采购效率。
(五)技术部对调度中心满意度为5分,对品质部满意度为5分,对财务部满意度5分,对各车间满意度为5分。
(六)品质部对调度中心满意度为4分,提出完善事项有:
1、明确走货重点,加急产品提前安排到位,避免加急检测。品质部对财务部满意度为5分品质部对技术部满意度为4分。
品质部对机加工车间满意度为4分,提出完善事项有:
(七)机加工车间对调度中心满意度为5分,提出完善事项有:
1、尽量减少同一产品短期内重复上线的想象。机加工车间对财务部满意度为5分。
机加工车间对技术部满意度为5分,提出完善事项有:
1、对于非常规的控制项需要技术及时提醒。机加工车间对品质部满意度为5分.机加工车间对统计部满意度为5分.机加工车间对供应部满意度为5分,提出完善事项有:
1、请购物料进度需加快,到货时及时通知相应请购部门。机加工车间对铸造车间满意度为5分.机加工车间对热处理车间满意度为5分。
机加工车间对开发部满意度为5分,提出完善事项有:
1、对下达的工装计划须按时完成。
(八)铸造车间对调度中心满意度为5分.
铸造车间对财务部满意度为5分,对技术部满意度为5分,对品质部满意度为5分,对统计部满意度为5分,对热处理车间满意度为5分,对开发部满意度为5分,对供应部满意度为5分。
(九)热处理车间对调度中心满意度为5分,提出完善事项有:
1、重点客户的产品上线生产的安排。
2、外贸产品的数量控制。
3、加工计划的执行。
热处理车间对财务部满意度为5分。
热处理车间对技术部满意度为5分,提出完善事项有:
1、硬度/材质标准的及时更新。热处理车间对品质部满意度为5分,提出完善事项有:
1、加强对检测仪器的校验。
2、发现操作有异常,及时反馈车间。热处理车间对供应部满意度为5分。
热处理车间对统计部满意度为5分,提出完善事项有:
1、统计部对于车间异常数据及时反馈车间,以便车间对生产安排能及时调整。
热处理车间对铸造车间满意度为4分,提出完善事项有:
1、加强毛坯周转进度。
2、对不良品应及时处理。
3、压铸产品应在周转筐做好标识。
(十)活塞销车间对调度中心满意度为4分,提出完善事项有。
1、合理安排生产计划,避免短时间加工造成的不良产品。
2、加强对销坯及成品库存管理。活塞销车间对财务部满意度为5分。
活塞销车间对技术部满意度为4分,提出完善事项有:
1、在生产特殊产品时,尺寸能有文字标识。活塞销车间对供应部满意度为5分。活塞销车间对统计部满意度为5分。
(十一)活塞销质检对调度中心满意度为4分。活塞销质检对财务部满意度为5分。
活塞销质检对技术部满意度为4分,提出完善事项有:
1、重点特殊的产品要标注。
活塞销质检对活塞销车间满意度为4分,提出完善事项有:
1、产品周转有规律。活塞销质检对统计部满意度为4分。活塞销质检对供应部满意度为4分。活塞销质检对开发部满意度为4分。
(十二)开发部对调度中心满意度为4分。开发部对财务部满意度为5分。
对技术部满意度为5分,提出完善事项有:
1、样品加工提供标准有时不够及时,影响工装、刀具完成进度。对品质部满意度为5分,提出完善事项有:
1、质检完需要铣活塞特殊部位的产品转活往往不够及时、彻底。开发部对供应部满意度为4分,提出完善事项有:
1、仓库人员应对库存物料、型号、数量熟悉特别是特殊材料、配件。以便后续工作。
开发部对统计部满意度为5分。
开发部对各车间满意度为0分,提出完善事项有:
1、铸造:提高调机员的业务能力和责任心,进一步减少模具维修工作量。
2、机加工:工装、刀具有时要的太急,不给留加工时间。
(十三)车队对市场部满意度为5分。
车队对调度中心满意度为5分。车队对成品库满意度为5分。车队对供应部满意度为5分。调查结论:
通过进行部门之间满意度调查,暴露出各部门之间协作配合中存在一些细节管理方面的问题,对此要求各部门主管针对协作部门提出的衔接问题及时采措改善措施,并将改善对策以书面形式交到督察部跟踪落实执行情况。下一步公司将针对各部门提出的问题点进行监督、协调、完善,以尽可能提高部门之间工作效率及质量,更好地实现公司制定的各项工作目标。
内部调查报告篇十一
闫黎(化名)刚上大学时,还是个开朗的女孩。可由于她的骄横自私、不讲卫生、不做值日,同宿舍的人都逐渐疏远她。大二上学期她就一个人独来独往,不跟舍友交流。到了大三,跟变了一个人似的,沉默寡言,脾气暴躁,没有人知道她想什么。
“闫黎已患有轻度心理疾病,这与她紧张的宿舍人际关系有很大关系。”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心理学教师范兆兰介绍说。
宿舍作为大学生活的基本单元,不仅是大学生住宿的场所,也是学习、娱乐、交流交往的重要场所。由于成员相对固定,朝夕相处,相互之间频繁接触,很多私密袒露其间,舍友之间产生不愉快甚至冲突是在所难免的,这些鸡毛蒜皮的小矛盾如果得不到及时化解,日积月累,就会导致舍友间的误会和不和睦,直至爆发“战争”,严重的还会诱发心理疾病。
吴少怡说,大学生从小一直局限在家庭和学校这些单纯的生活环境中,埋头于学业,没有闲暇和精力顾及人际交往,还有一部分独生子女大学生,在家里娇生惯养,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不会替别人着想,他们对人际交往的艺术和技巧、人际冲突和矛盾的应对知之甚少,往往凭直觉、凭情绪、凭经验来处理各种人际问题,以至于弄巧成拙,导致各种人际冲突的发生。
“大家来自全国各地,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持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对待同一件事的态度往往不同,一块儿相处摩擦总少不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电学院20xx级学生王大雷说。
范兆兰认为,大学生在性格、生活习惯、价值观念、成长环境、经济状况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以及大学生之间存在的利益竞争,是导致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的主要原因。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过生日或宿舍集体消费时,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花钱不在乎,而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则要精打细算,即使碍于情面服从大家,心里也会有些不快;有的学生特别爱讲卫生,而有的学生总是脏衣服、脏袜子堆在一起;有的学生喜欢在宿舍里安安静静地读书,而有的则喜欢在宿舍聊天、听音乐。
调查中还发现,宿舍环境的自由度使大学生的个性更加彰显。有些大学生说,反感某个同学的原因,往往就是源于一些生活细节,比如:有人总是喝别人的开水,有人喜欢将异性朋友带到宿舍,有人不喜欢值日,有人作息时间不规律等。
同一宿舍的人共同生活在狭小的空间里,朝夕相处,一旦习惯或观念产生冲突,矛盾也就不可避免。另外,大学生心理上的不成熟、不健全,大学生匮乏的人际交往知识也成为宿舍人际交往的重要障碍。
“打开水时,不妨多提一个暖水瓶;晚上睡不着闲聊,勇于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不要把一些话闷在心里;遇到棘手的事,搞一下民主投票,少数服从多数;舍友过生日,大家一起庆贺庆贺;小事上多一点宽容,友情上多一些珍惜,这样很多宿舍人际冲突都会迎刃而解。”被称为“老大”的20xx级学生刘强,关心舍友,处事随和,带领舍友把他们的宿舍搞得和睦温馨。
“大学四年,宿舍生活占据了我大学生活回忆的大部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数学学院20xx级张烁说。该校一项调查显示,很多学生认为,在大学生活中,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就是宿舍文化。
生活空间的共同性、年龄的相似性,使得同一宿舍的成员往往会在某些方面达成共识并形成该宿舍的特殊文化。宿舍成员之间的这种互感性、“同一个屋檐下”的趋同性,是大学宿舍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一个和谐美好的宿舍文化,是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主要环境。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宣传部部长张军说,一天紧张的学习之后,回到温馨的宿舍,或畅谈自己的生活趣事,或倾吐心中的苦闷,每个成员都会从中得到家的温暖,得到拼搏的动力。
“我已经把宿舍当成了我的第二个家。我们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宿舍里,宿舍越来越深刻地在我的心灵打上烙印,它是一个心灵栖息的场所,一个装载着许多梦想和幸福的家园。”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管学院尹成波对宿舍充满深情。
物理学院的翟丽娜说,宿舍是大学生的“避风港”,是大学生的心灵驿站。大家携手才能让它天天沐浴在阳光里。
内部调查报告篇十二
自20xx年4月5日起,本人在公司范围内进行了一次培训需求调研,至20xx年4月13日止,共发出问卷36份,回收问卷26份,其中有效问卷24份,中层管理人员问卷4份,主管级及职员级20份,现简要对问卷结果加以统计与分析。
一、公司理念与文化。
1、公司发展战略较为明晰。
据调查资料显示,约有65%左右的员工认为,自己对××公司的发展战略表示了解或相当了解,这主要是与公司目前的业务重点和工作目标有关,但剩余的35%左右员工表示了困惑,这势必会造成实际工作会缺乏目标,或者人力资源的较大浪费。
2、近7成员工熟知企业的精神和价值取向。
“×××××××××”,几乎感染了公司的所有员工,可见企业文化在较大程度上凝聚了员工的敬业度和忠诚度。
3、企业文化建设、公司制度建设仍需努力。
调查数据显示,认可公司有一个非常健康文化的比例达到55%,而45%左右员工则认为一般,但可喜的是,没有员工对此表示反对。
相比而言,仅有15%的员工认为公司的制度体系非常完备,而认为不完备的人数达30%。
二、组织架构与岗位设置。
1、近9成员工认同公司现行组织架构,并表示现有其与部门业绩息息相关公司现有员工中,9成员工对现有机构设置表示赞同,认为现行设置方式有利于部门业绩的获得和目标的实现,并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机制性的作用,见下图。
2、现行职能职责、业务流程与实际工作衔接较好。
依据调查结果,65%员工认为现行岗位职能配置、工作业务流程有效,而认为其在实际中有指导性、参考性作用的仅占35%左右。
三、管理素质与技能。
1、在人才使用上,中高层管理者获得了较高的支持度。
部门负责人作为××公司的中坚力量,势必肩负着企业发展的重任,从统计数据发现,在工作任务分配方面,70%左右的员工承认,中高层管理人员的确作到了用人所长,但仍有20%人员认为存在不公平现象。
2、部门内部沟通基本顺畅,但部门间急需加强。
对于部门内部的员工间沟通,调查者则在三个方面表现较为均衡:自己解决、问问同事、求助领导。
3、中层管理人员急需提升的方面。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样本员工认为,在以后的工作中,中层管理人员需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升个人素质,依次为:责任心、计划组织、员工激励、上下级沟通、领导艺术、团队文化、公平性、业务能力、思维意识、成就动机。
而据中层管理人员的调查显示,则依次为:责任心、上下级沟通、计划组织、员工激励、领导艺术、公平性、思维意识、业务能力,团队文化、成就动机。
从上述表格对比结果可以看出,员工和中层管理者几乎对上述十个要素回答表现出惊人的一致,因而,××公司的内部培训体系建立必须紧密围绕这个发现展开。
四、团队文化和潜规则。
1、除少数员工外,团队士气良好。
在实际调研中,10%的员工认为我们团队的精神非常高昂,60%认为我们团队是一个充满友爱、互帮互助的集体,但25%的员工承认团队现处在低迷的时期。
针对团队的特定成员进行调查时发现,约有75%员工反映某些员工没有与整个团队融合起来,表现出例外或特例的行为。
2、个人利益与个人绩效没有紧密结合。
团队是由个人构成的,个人业绩是团队业绩的基础,只有实现个人利益与个人绩效息息相关,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而据相关数据显示,××公司仍需要在此方面继续努力,见下图。
3、团队素质能满足工作要求,但总体提升缓慢。
据统计资料显示,60%员工认为××公司团队的.素质与优秀企业相比,总体水平不差上下,25%认为略差,15%认为较差。
在员工与团队合作的信心方面,30%。
员工认为团队正向有利发现发展,35%认为没有变化,20%保持观望状态。
在团队素质的提升方面,15%员工非常认同我们的团队正在进步,35%基本认同这一事实,40%表示沉默,10%表示不认同。
五、员工个人技能与专业知识。
1、员工专业技能的自我评价。
员工普遍认为,在实际工作中自身的专业技能比较满意,这一比例高达60%,仅有5%左右的员工认为自己的技能相当完备,与此同时,20%员工对自身知识与技能表示了不满,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提升。
但在专业技能转化方面,这一比例有所下降,65%员工认为自身的技能基本发挥,30%员工认为没有完全发挥,可见专业素质在向业绩转化上并不十分理想,员工的潜能和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开发。
2、期望以后改进方面。
在对公司长期发展建议方面,员工认为关键点在于加强相互沟通、调整人员配置等方面,而提升个人素质的支持度最低(约11.76%)。
内部调查报告篇十三
[内容提要]。
企业内部控制是一种动态的、使企业的经营朝既定目标前进的过程。由美国会计学会、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经理协会等多个职业团体参与的发展组织委员会(coso),对内部控制作了如下描述: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实现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企业内部控制以会计控制为主,会计控制则是通过会计工作和利用会计信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的指挥、调节、控制等,以保证企业效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2001年6月27日,财政部以财会[2001]41号文件发布了《内部会议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这一规范的发布实施,对于深入贯彻《会计法》,强化内部会计监督,整顿和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促进企业健康成长,必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扬州鸿信线路器材有限公司概况。
扬州市鸿信线路器材有限公司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千年古城江苏省高邮市经济开发区,是专业生产通信用管道系列、地下排水用管道系列以及市政建设、电力化工用管道系列和各种线路器材的股份有限公司。现有员工200余人,中高级技术人员35名,厂房占地面积40000平方米。公司致力于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同大专院校挂钩,进行技术合作交流,公司技术人员开发了符合我国产业政策和高新技术产品发展方向的新型通信管材-hdpe高密度聚乙烯硅芯管。该产品被列为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被江苏省科技厅列为高新技术产品。
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分类1、内部管理控制制度。
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是指那些对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没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扬州鸿信线路器材有限公司的内部人事管理、技术管理等,就属于内部管理控制。
2、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指那些对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由无权经管现金和签发支票的第三者每月编制银行存款调节表,就是一种内部会计控制,通过这种控制,可提高现金交易的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
三、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意义。
1、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实现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工具。
科学的控制制度是企业资源优化配置的前提条件。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组织,拥有包括人力资源、材料、资金、机器设备、土地等有形资源和包括信息、技术、商标等在内的无形资源,企业通过上述资源的相互运作,实现营利。企业资源的优化组合离不开科学的管理,而实现科学的管理需要有科学的管理制度作保证。
2、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财产物资安全完整的重要保证。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涉及到企业的各种经济资源,在资源的取得、使用、出售、报废等多个环节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失控都可能造成企业资产的流失或损失。规范完善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可以使企业的各项资产在使用、流转的过程中严格按照制度的规定进行操作。通过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减少直至杜绝资产的跑冒滴漏及各种损失的发生,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保护所有者权益免受侵害。
3、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序开展的基本条件。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对企业活动秩序的总体设计,是对生产管理流程及流程关系的总体设计,是企业运营控制的依据。作为经济组织的企业,其活动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某些细小环节偏差的叠加就会酿成重大的失误,严重影响企业的效率。企业要消除总体目标的偏差,就要求每一项生产与管理活动都要有活动的具体标准,这就需要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通过管理控制,把工作标准的执行情况与标准本身进行比照,发现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通过及时纠正偏差,改进工作,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高效开展。
鸿信线路器材有限公司内部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相关的管理制度,二是虽有相关管理制度,但制度内容涵盖不全,达不到制度管理的作用。从调查结果显示,公司仅仅在员工考勤制度、奖励制度、财务制度方面有较详细的规定,而在企业销售制度、人事招聘管理、人事分工、职工培训、广告策划、办公室管理等方面不够完善。
2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和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执行不力。
鸿信线路器材有限公司虽然建立了规章制度,甚至每个科室、部门都有一套成型的管理制度和会计制度,看起来比较规范,但在执行上,往往变成了一纸空文。
3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内容设计不全面,账务处理程序欠规范。
从目前会计制度设计实务看,公司较注重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现金和银行存款收支管理制度的制定,忽视会计核算和监督方面制度的制定,并未建立较为完整的账务处理程序制度。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一项系统的综合工程。它不仅需要企业各管理部门之间的协同协作,更需要组织上的强有力的领导,单位负责人要亲自出马,对实施的全过程实行组织上的统一领导策划、政策上统一制订、实施上统一安排、实施效果统一检查、效果上统一奖罚,变少数部门的行为为企业管理部门的一致行为,变临时行为为持之以恒行为,变管理者的行为为全员参与行为。
2、强化内部会计制度执行的约束和监督机制,保证严肃性。
强化会计主体的约束和监督:会计主体由于采取不同的处理原则、程序和方法,会得出不同的信息,从而影响到会计主体与国家之间的利益分配。因此,会计主体出于增进自身局部利益的考虑,往往会偏离会计制度的规定,选择执行有利于自身的会计行为。
强化外部监督机制:首先,财政、税收、审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等政府职能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维护国家财经政策法规的严肃性,将其列入保障国民经济健康有序运行和事关稳定与发展大局的头等大事来抓。其次,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职能作用,健全社会监督体系,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审计事业,全面推行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审计鉴证制度,凡未经审计鉴证的报表不具有法律效力。同时应加强对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监督,促使注册会计师努力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明确注册会计师对会计信息审查鉴证的法律责任,对不负责或违反职业道德的注册会计师要制定具体的处罚措施。
此报告是我对扬州鸿信线路器材有限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调查后,所做的一些思考和建议,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水平。此次调查,由于个人能力的不足,难免有不足之处,敬请海涵。通过这次调查报告,我对内部控制管理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这次调查是我三年来学习检验,也是内部控制理论在实践中的小小运用。再次感谢扬州鸿信线路器材有限公司对我的鼎力相助,同时对辅导我的老师予以深深的谢意!
内部调查报告篇十四
为深入了解我国小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实施的现状、问题与需求,研究制定小企业内控规范,为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上市公司实施内控规范以及广大小企业开展内控体系建设提供参考和依据,2015年上半年,财政部会计司联合工信部中小企业司、深交所、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等组成工作组,通过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具体情况见附录)、实地调研、专家座谈等多种方式,深入了解我国小型企业的现状特点,内控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一)数量种类多样化。
我国小企业数量众多,截止到2014年11月底,国家工商总局登记的企业数量是1788万户,中小型企业占99.7%,小微企业占97.3%。小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坚实基础。同时,我国小企业种类复杂多样:按照所有权划分,小企业性质涵盖了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民营企业、股份公司、外资企业等多种类型,95%以上是非公有经济;按照行业划分,小企业几乎分布于所有的行业类型,而传统工业制造业仍是主导性的行业;按照上市与否划分,小企业以非上市为主,上市企业占比不到1%。小企业数量和种类的多样性直接导致其内控差异化程度高,也相应加大了监管难度。
(二)治理水平差异化。
我国小企业所有权属性存在诸多差异,既有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统一、所有权结构单一的非上市民营企业,也有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或所有权结构多元化的上市企业、股份企业、国有企业、外资企业,这种所有权性质的差异化直接造成我国小企业公司治理水平的两极分化。
1.非上市民营企业。调查问卷统计数据发现,作为小企业中占比最大的民营企业,由于其所有权、经营权和监督权高度统一,有超过78%的民营企业的重大决策是由企业所有者作出的。企业所有者亲自管理企业,有利于对经营活动进行直接控制,实现快速反应和决策,有效降低经营成本。但将决策权委任于一人具有很高的风险性,企业因决策失误而遭受损失的机率相对比较大。随着企业的发展,科技含量提升、资本规模变大、业务多元化、地域分布扩大,企业整体必然会超越原有企业所有者能力、经验和知识所能掌控的范畴,客观上就要求企业所有权与管理权适当分离,引入专业化的管理人才或团队,但这一点往往是小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忽视的。在所有权和经营合一的民营企业中,企业文化往往是所有者文化,所有者对内控的认识与想法至关重要。
2.上市股份企业。调查问卷统计数据显示,有89%的中小板、创业板和新三板企业的上市股份公司中,其重大决策是由董事会和专业委员会作出的,未上市的股份公司比例虽然略低只有67%,但是仍比其他所有性质类别企业的比例要高,这说明股权多元化能明显促进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但是,根据《2014中国中小上市公司公司治理50强》的统计显示:85.2%的中小板企业和80.6%的创业板企业,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是单一自然人和家族,90%中小上市公司的“出身”还是民营企业,因此上市中小板和创业板企业,其公司治理的一大特点就是实际控制人起关键作用,实际控制人的行为决定了公司的决策模式和治理风格。因此,中小板、创业板和新三板上市公司亟待从形式上的治理结构合规转变成实质上治理机制有效。在现场调研期间,我们也发现,当企业实际控制人在遭遇实际管理挫折或其他外部原因打击后,往往通过增加外部独立董事等方式强化自身治理水平,从而为企业带来有利变化。同非上市民营企业一样,当实际控制人能对企业产生重大影响时,其对内部控制的态度就决定了内部控制的成效。
3.国有企业。调查问卷统计数据显示,在小型国有和集体企业中,其重大决策由董事会及专业委员会作出的占38%的,由总经理办公会作出的占42%,由董事长或总经理作出的占10%。其中,集体决策总体比例高,这说明地方国有企业对“三重一大”要求的遵循度很高。但是董事会和总经理办公室决策方式的比例持平,又说明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两者概念在这些企业中的区分度不高,公司治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开展内部控制往往源于其所有权人代表(国资委)的要求,并且相对别的企业类别而言,其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正式程度普遍较高。
4.外资企业。调查问卷统计数据显示,超过62%的外资企业,其重大决策是由董事会及专业委员会作出的,其中外商独资企业虽然由于其股权集中而造成比例略低于平均水平(58%),但仍高于民营企业的整体水平,这可能与治理意识比较强的外方有关。在实地调研中,我们发现,通常外方投资人的管理水平相对较高,因而在其影响下,外资企业的整体管理和内控意识普遍较好。比如,江苏万新光学有限公司在与法方合资后,虽然企业决策主导权属于中方,但是法方会定期通过管理评审方式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施加影响。中方股东认为这些建议事实上对企业有用,自然就听从并采纳。因此,在合资期间,法方通过管理理念的传递,有效地推动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三)管理非正式化。
小企业往往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初创期的主要目标是开拓市场,利润是生命线,企业最关注生存问题。成长期的主要目标是扩大市场,不进则退,企业最关注发展问题。在这些阶段中,一方面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要求企业的管理模式能实现快速转化,以灵活配合客户需求的变化;另一方面由于小企业资源有限,企业对不能直接与所要达成目标挂钩的管理投入都不太热衷,对管理成本降低的意愿强烈。因此,与大型企业相比,小企业的管理具有“非正式化”的特征。
1.机构简单。由于规模相对小、业务处理相对简单,小企业整体机构设置简单、管理层级少、决策集中。调查问卷的数据显示,超过50%小型企业主要以口头或其他非正式沟通方式来传递管理要求。机构简单使得企业扁平化程度高,内部沟通方便灵活,决策者能迅速全面地掌握信息。对于大型企业,则需要更正式的沟通方式(如大型企业中有超过70%的业务管理事项均通过完善的制度政策进行约束)来传送信息,才能保持信息质量不在传输过程中损耗。相比之下,小型企业的快速沟通优势就体现出来。比如,鱼跃医疗管理层将办公桌搬到生产一线,这样使得管理者能随时发现问题、了解问题并解决问题。小企业机构设置简单还与人手不足相关,人员兼岗情况普遍,尤其是后台支持职能(财务、行政、管理等)。在这种情况下,一旦监督不力,职责未分离就会给企业带来一系列风险。
2.制度文档少。企业管理的文档化水平明显与企业规模水平正相关。在小型企业中,有49%的企业已建立实施了内部管理制度体系,而在大型企业中,这一比例上升到了72%。同时,有21%的小型企业认为现有管理制度对实际的指导性不高,而在大型企业中,持这个观点的比例仅有8%。主要原因是小企业发展变化快,经营内容、业务方式和人员相对不固定,工作程序和管理标准也无法完全固化,即使记录下来也可能时效较差。同时,由于需要快速反应,内部沟通通常以非正式的方法,无法留下完整的文档记录。
3.信息化程度低。调查问卷数据显示,有25%的小型企业未建立运行任何业务信息管理系统(大型企业的比例是3%),小型企业信息化程度相对比较低。在建立信息系统的小型企业中,覆盖部分业务的企业数与覆盖全部业务的企业数相比,比例是1.41:1(在大型企业中是0.75:1),并且信息化应用度最高的仍然是财务管理软件。这是因为小型企业资源有限,更多着眼于解决眼前急迫的管理问题,希望借助信息化建设及时掌握企业核心业务信息。同时,通过现场调研我们发现,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往往会考虑自主开发符合企业需要的系统,而更多的小企业则采用直接购买成熟套装软件或外包简单开发的模式。此外,很多小企业普遍没有关注到信息系统所带而来的风险。如富安娜在建立了覆盖产供销全过程的信息系统后,才开始关注信息系统的不相容岗位分离风险。
(四)监督机制相对缺失。
调查问卷数据显示,只有31%的小企业设置了内部审计部门,还不到大型企业的一半。数据统计发现,随着企业规模上升,内审监督机构在企业中设置的比例也随之上升。虽然在上市企业中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的比例高达94%,但一些上市企业反映他们设置内审机构只是为了遵循监管法规的强制要求,是不得已进行的形式上配置,实际上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主要是由于小型企业中存在着大量“三权”统一,当企业所有者或实际控制人认为自己有能力洞悉企业所有的情况时,就不会愿意为额外监督成本而买单。
(五)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小型企业激励机制的作用在于从根本上解决核心管理和技术人员与企业的利益冲突,激发各级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促使其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调查问卷数据显示,约50%的企业采用了绩效考评机制,这与我们在现场调研时所了解的情况是一致的。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小型企业对于核心技术人员,主要采用的还是传统的现金激励方式,而很少采用股权激励之类长期激励机制。
(六)信息披露流于形式。
对于上市的小企业,其信息披露属于法定要求,并且相关法规对披露的内容和形式有明确规定,企业普遍执行程度较高。但目前内控报告披露出现了千篇一律、流于形式的情况,市场投资人对这些内容关注度越来越低。对非上市小企业,其信息披露的需求主要来自于外部投资者或者债权人。由于企业信息主要掌握在公司内部人手中,高度不透明,使得外部利益相关方会因信息不对称风险,而不愿向小企业提供融资等服务,影响了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在现场调研中发现,目前小企业和其利益相关方双方都在通过各种方法,为提高信息的透明度而努力。比如中信银行介绍其通过建设企业管理信息化平台,一方面帮助小企业提供管理支持、强化内控、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另一方面也确保了银行能高质量地获取企业信息。这样,债权债务双方在基本信息上趋于对称后,能建立两方长久的“双赢”合作。
调查问卷统计数据显示:开展内部控制建设的比例,小型企业(42%)小于大型企业(70%);未上市企业(46%)小于上市企业(90%);非国有企业(48%)小于国有企业(55%);存续时间短的企业小于存续时间长的企业(3年以下企业38%,3-10年42%,10年以上57%)。总体来说,小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
目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小企业既是其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国家对小企业提供了有力的扶持政策。小企业在求生存、求创新、创效益的同时,也应注重合理合法合规,适时出台小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是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宏观环境背景下以协助帮扶小企业发展为目的的政策需求。
同时,很多小企业经营混乱,职责不清,经营管理效率低下,企业资产管理、资金管理等重点领域问题频发,甚至在财务报表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信息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真等等情况,因此适时出台相关内部控制规范将有力促进小企业查漏补缺,解决小型企业管理中的诸多困惑成为一种必然。
此外,对未来发展预期越好的小企业,一些小型企业,在经历了创业、发展的阶段后,所面临的管理提升问题就更为紧迫,对内控的需求程度越高,部分企业甚至已经自行开展内部控制建设并持续实施内部控制完善。现场调研发现,企业认为内部控制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有用工具,对企业而言是必要的。开展内部控制给企业带来的实际效果包括:厘清了授权责任、明晰了跨部门职责、增加了其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降低了经营成本。
(二)风险识别。
小型企业的高成长性特征常伴随着高风险水平,尤其是较为优秀的企业一般都是自主创新型、高科技含量的公司,在将科技成果转换为商品的过程中面临着较大不确定性,使得小型企业的风险特征、风险水平都异于大型企业。因此,风险识别能力对小型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小型企业管理者对风险的态度是趋于保守的,他们普遍非常在意风险,愿意花钱管理他们所识别出的风险,并持续关注成效。以园林工程为主业的普邦园林在发展多区域经营后,管理者无法及时掌握各地项目执行状态,企业面临着重大的项目成本控制风险。因此,董事长作出决策,投入大额资金自主开发信息系统,实现了对每个项目从立项到施工完成的全过程成本跟踪和监控,有效控制了项目成本超支风险。
小型企业的风险评估方法相对非正式,较少采用定期(占14%)和系统组织(占18%)的方式,更多地采用不定期(占42%)和业务部门自行评估(占47%)的方式。在实地调研中,我们发现由于缺少风险评估方法指引,小型企业对风险的识别主要依赖管理者个人的判断,而很多时候这些基于个人知识和能力的判断是非系统的、带有明显的个人经验特征,常常只关注与“钱”直接相关的传统型风险,而会忽视因企业发展、外部环境变化、技术更新而产生的新风险。比如在采用新技术与新方法时,只评估成本与现时效果,而不考虑新技术的伴生风险。鱼跃集团觉得微信信息沟通成本低廉、实时高效,于是就马上在包括核心技术团队在内的企业范围内推广应用,完全没有考虑可能存在的核心研发技术泄密的问题。
小型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往往不是系统和全面的,很多是从局部重要业务领域开始起步,等经验相对成熟后,再复制推广到其他领域。比如,科瑞技术在建立了iso9000,iso1400质量管理体系几年后,才引入美国卓越绩效模式,并逐步将这一管理理念推广到公司整体范围内。在这种方式下,内部控制成果往往会更多以业务流程体系形式体现,而非正式的内部控制手册或政策。这个结果在问卷调查中也得到了印证。
小型企业在不同领域开展内控时,会应用到不同的管理工具。调研问卷统计数据表明,72%的企业采用了质量管理体系,37%的企业采用了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体系,33%的企业采用了环境管理体系,21%的企业采用了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还有一些行业特有的管理体系也被相关行业普遍运用,如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汽车工业质量管理体系等。超过半数的企业在不同领域采用了2种及以上的管理工具。
(四)内控主责部门。
调查问卷数据统计显示,小型企业的内控主责部门主要设在办公室、财务部和由多部门组成的联合工作组。同时,62%的企业表示借助了外部专家的力量开展内控建设。在现场调研中发现,在多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的模式下,内控建设成果推进相对容易。比如,科陆电子内控建设秉承“从业务中来,到业务中去”的理念,组建了由各业务层面骨干人员组成的联合工作组,共同参与内控建设,各组员会将在此过程中所学习到的内控知识以及管控要求带回到业务层面,真正做到内控思想与管理实践相结合。同时,这种方式也提升了公司基层人员对内控的感性认识,他们在工作中会主动思考如何提高效率、管住风险,于是内控就从意识逐渐变成了习惯。
(五)企业高管的作用。
调研问卷的数据显示,84%的被调查企业认为内部控制体系发挥效果的关键在于管理层重视,这与现场调研中获得受访者百分之百认同“内控是一把手工程”的说法是一致的。但是,我们注意到,企业执行层以及高管层对这种说法其实仍存在认识上的差异。企业执行层认为,如果老板内控建设的意愿强烈,那么他们的工作就变得容易得多,否则只能做到形式上的合规。比如,冰川网络的老板非常重视资金管理,因此公司在资金管理领域的内部控制成效非常显著。而被调研的企业高管层认为一把手的作用固然重要,但具体执行部门也要工作得力,否则什么事都要让老板拍板,内控的效果也大打折扣。上述观点的差异主要由于双方立场不同。从系统的角度看内控工作,高层给予的支持力和内控部门的执行能力是内控工作的“最佳拍档”,不能偏废。在现场调研中,我们确实也发现了将这两方面结合得很好的企业典型。比如,欧普照明在高度包容性的领导支持下,强有力的内控部门通过“的内控部门通工程主动创造价值,为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增值服务,赢得了同事、上级的尊重和认同,内控工作汇报成为公司管理会议的固定议题。
(一)对内控的认识不准确。
在本次调研问卷中预设了两道测试题,试图了解企业对内控理念的认知情况。调研结果发现,只有不到34%的企业全部答对,这说明很多问卷填报人对内控基础概念的认识还不到位。这种情况会直接影响企业开展内部控制的效果,包括直接导致内部控制工作流于形式,造成企业资源浪费。事实上,企业受访者们对此也有充分的认识,在问卷中,有62%的企业同意要使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发挥应有的作用,需要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通过现场调研,我们进一步了解到企业对内部控制存在的普遍误解,主要包括:
1.内控等同于合规。部分企业以为内控工作就是合规工作,不是出于企业自身管理的需要,而是为了应对监管机构、债权人和投资者的要求。因此,在开展内控工作时,通常会采用被动应付而非主动执行的方式。
2.内控是区别于现有管理的一套新体系。很多企业以为内控和企业管理是各自独立的体系,因此,普遍认为内控建设是从无到有地去形成一套新体系的过程。在对调研问卷数据进一步分析后我们发现,2197家声称自已未曾开展内控体系建设的小企业中,实际仅有68家企业未实施过其他管理工具和标准,而其余的企业或多或少在经营管理中应用了各种管理体系、认证标准或管理工具和方法,但是他们不认为这些与内控有关。
众所周知,企业不可能同时依照两套标准来实施管理,如果在同一领域内出现一套以上的管理体系,那么必然有一些体系是用来满足形式要求的,并不会真正被用于管理中。因此,如果企业不能正确认识内控与管理的关系,而是将内控定位为一个形式上的管理体系,那么任何为此发生的成本都将是额外负担,内控体系建设的成本效益的讨论都将毫无意义。
3.内控建设、评价和审计概念混淆。调研问卷结果表明,41%企业已经开展了内控建设,32%企业已经开展了内控评价,36%企业已经开展了内控审计。内控评价和内控审计数据倒挂,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很多企业不清楚内控建设、评价、审计的区别与联系,现场调研的结果也充分印证了这点,企业要么将内控建设和评价割裂开展,要么将内控评价与内控审计混为一谈。
(二)管理者的内在驱动不足。
小型企业由于规模小、流程简单、人员关系紧密,内控的效果往往不是立竿见影,再加上对内部控制的误解,企业的管理者容易对内控形成认识上的抵触,将内控置于经营盈利与企业增长的对立面。内控实施的成功经验是,先驱动企业管理者启动内控工作,然后在执行过程中让其理解内部控制对企业管理的意义,使其能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因此,如何找到让小型企业管理者启动内控工作的驱动力是非常重要的起点。根据调研问卷和现场调研结果分析,企业管理者开展内控建设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于以下两方面:
1.法规红线。包括各类强制性监管要求、上市合规要求、税务要求、筹融资评价标准等,虽然不见得能让他们正确理解内控,但至少可以推动企业开始启动内控体系建设。但是,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如果相关监管机构对这些内控监管要求缺少有效的监管和处罚措施,那么这个因素的驱动力就会消失。
2.实质性受益。小型企业表现出对实施内部控制的顾虑。究其原因,主要是担心效益与成本不匹配。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如果能让企业所有者了解到通过内控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收益、赢得市场这些这些效果,那么其开展内控的意愿会极大的提升。比如,腾邦国际的财务部门在一开始推行预算控制时,老板并不重视和认同,只是勉强同意先对费用实施预算控制。但是,当老板看到费用控制实施所产生的显著效果后,就开始主动介入,要求在企业内全面推进预算控制工作。同时小企业所有者希望未来在内部控制方面要强调实质重于形式,充分考虑投入产出比。
(三)内控经验不足。
在调查问卷中,有62%的企业提到了人员经验不足是开展内控工作遇到的主要困难。内控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了解企业实际情况的人,以及掌握内控技术的人共同参与。大型企业通常可以通过招聘专业人才或者外包的方式,去解决内控经验和技术能力不足的问题,但小型企业因资源有限而很难做到,并进而影响了内控在小型企业内的实施面。因此,如何帮助小型企业解决内部人员经验不足的问题,是未来小型企业内控规范推广的重要任务。
(四)方法不正确。
在现场调研的座谈会上,有些小企业表示“企业内控做了太多没必要的内容”、“有些领域缺少政策指导”、“做出来这套东西就是摆着看的”。在进一步了解这些企业的做法后,我们发现这些企业往往采用的`是国内流行的“对标法”来开展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即按照内控规范和指引的条款逐条对照实施,工作成果往往就是对标后的一套内控手册。这种方法将内控工作变成了可以快速完成的任务,建设过程纯粹按图索骥、没有对政策的融会贯通、缺少因地制宜,不能将控制要求落实于执行,加之没有建立后续的完善更新机制,这样的内控建设不可能对企业管理提供帮助,工作成果势必被企业束之高阁。这些错误做法中,其实蕴含了对内部控制的另一些普遍性误解,包括:将内控建设视为一次性的项目,做完就一劳永逸;内控建设就是编一套制度或手册,建设过程往往不考虑执行效果;内控建设就是保证对政策条款的全部符合,无偏差,等等。
(五)现有内控规范对小企业的适用性差。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制定是以大中型企业为对象,没有考虑小型企业的管理特点。因此,对小型企业而言,要全面遵循确实存在较大难度,比如公司治理的相关条款要求公司建立规范的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这对治理水平相对不高的小型企业来说适用性就不高。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内控规范对大型企业的适用度较高,51%的企业认为完全适用,3%的企业认为成本高而不适用。但对小型企业而言,只有31%的企业认为完全适用,11%的企业认为成本高而不适用,3%的企业认为完全不适用。此外,现有的内控规范体系没有对开展内控工作的方法进行系统说明,直接导致实务中正确和错误内控工作方法并存,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国企业内控工作的实施效果,企业也会因错误的工作方法而加深对内控的误解。根据调查问卷数据统计显示,小企业认为以下环节的工作方法有必要进一步规范:整体控制环境如何梳理与加强;如何将控制活动体系化;如何规范风险评估的程序;如何实现控制活动执行的持续性以及如何评价控制活动的有效性。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小企业的发展,国务院于2014年10月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我国促进小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方向;2015年5月8日,国务院又发布了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为小企业集聚的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专精特新”,提供了战略性的政策保障。为了进一步提升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建议有关部门聚焦我国小企业实际需求,以帮助小企业提升整体管理水平、保障企业持续运营、培育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为目标,尽快制定出台一套为中国小企业量身定制的内控规范,并指导小企业有效开展内部控制建设与实施工作。
(一)以“帮助小型企业实现管理提升”为制定内控规范的首要目的。
内控规范的制定目的决定了其内容范围和效用性质。如果以实现小型企业合规为目的,那么应以财务报告控制为主线制定规范。但合规目的下制定出来的规范,对超过99%以上没有上市合规需求的小型企业来说,就没有很大吸引力和实质性帮助。如果以帮助小型企业实现管理提升为目的,那么应以管理全过程为主线制定规范,但为保证规范的操作性,有可能需要根据合规要求,对合规范围内的内控补充一些特别的说明。无论对于哪种性质、处于哪个行业的小型企业,要成长发展、要做大做强,都会对管理提升有着迫切的需求。因此,我们建议,在充分考虑小型企业特性的基础上,将帮助企业实现管理提升作为规范制定的首要目标,核心内容上以全面内控为基础,强化“小企业”特点。
(二)以“强化实施效果和工作方法、弱化控制手段”为构建内控规范的主旨。
小企业内控规范应重点解决内控是什么(即内控的效果)、内控要做什么(即内控的内容)和怎么做内控(即内控的方法)。专家调研的结果表明,93%的专家支持在规范中阐述内控效果;36%的专家认为应在规范中涵盖具体领域的控制内容;64%的专家认为应考虑在规范中阐述内控工作方法。我们认为,内控的效果可用来端正对内控的认识,内控的方法可为企业提供有利于企业管理的工具,这两部分是必须的。在内控效果部分可以参照coso框架(2013)的表述方式,分要素用概括化的原则来阐明内容,同时特别要补充明确内控的局限性、内控与管理的关系、有效的内控五要素需具备的特征;在内控的方法部分应秉承“功能达成、操作简化”的设计原则,重点考量功能实现方法的经济性,强调建设与执行的关系、建设与完善的关系以及长效保障机制等。而内控的具体控制手段由于存在跨行业差异较大、管理内容太过具体等问题,无法保证规范制定的完整性和普遍适用性。同时,由于管理方法日新月异,很容易造成规范内容的过时。因此,我们建议不在规范中明确内控的具体控制手段,而将其放在配套的解读或指引中,以案例方式介绍小型企业在典型领域中的管控方法。
(三)以“赋予企业更多选择权”为引导内控规范实施的根本。
工信部对小型企业的划分标准,主要涉及定量指标,虽操作简单,但缺乏灵活性,且在经济环境不断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缺乏稳定性。与定量指标相比,定性指标虽缺乏直观性,但却可从小型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特点、发展趋势等方面认定小型企业与大中型企业的界限,弥补定量指标的不足。国际上基于不同的目的(如政府监管、信息披露等)对中小企业的划型应用不同类别的指标,这其中既包含了量化指标又兼顾了定性指标。我们建议规范应以引导为主,赋予企业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在内控规范中仅明确定性标准,而在推广实施时,根据不同的披露要求去设定不同的定量划型标准。这样企业可以结合行业发展特点、差异化的经营模式、业务发展阶段、业务事项的复杂程度,对照定性标准自行衡量选择其适用的规范,自主建设完善内控机制。对管理基础好的企业,可以鼓励其参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自主全面开展内控建设;而对管理基础条件相对较差的企业,可以参照《小型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开展内控工作,实现企业战略风险重点防范,把控重点业务事项和关键领域的风险,适应不同发展阶段对企业内控的实际需求变化。
(四)以“实质重于形式”作为内控信息披露模式的核心。
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能够向资本市场传递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运行有效和财务信息真实可靠的积极信号。因此,我们建议,小企业内控信息披露应强调实质重于形式,改变现有以整体有效性为中心的披露方法,鼓励差异化、有信息含量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同时,参考香港等地内控信息披露的做法,将有关内控信息分为强制披露和建议披露两部分,相应降低内控实施成本。
(五)以“全方位、多举措”的宣传和培训作为推广和应用小型企业内控规范的手段。
通过加强宣传,普及教育推广,强化内控建设和责任意识,为小型企业全面建设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营造良好的环境基础。对于企业,主要以案例方式宣传内控与管理的关系以及对企业管理的益处,增加企业开展内控的驱动力,加强管理层对内控工作的重视程度;对于监管部门,主要宣传内控的实质内涵,使之更好地而非教条式地对企业进行监管;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主要宣传企业内控有效带来的益处(比如降低贷款坏帐风险等),促使其主动加入到驱动企业开展内控的行列中来。小型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和实施能否成功,关键因素之一是内控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一是要充分发挥各级财政部和地方小型企业协会、内审协会等行业机构的作用,为小型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和内控专业人员提供更多的内控业务培训,切实提高人员的技能素质,提升企业内控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二是定期组织经验交流研讨会,请内部控制做得比较好的企业分享经验、介绍实践成果,并鼓励各企业的内控专业人员互相交流心得、探讨成功模式;三是将小企业内控规范培训纳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内容,加快小企业内控规范的推广与普及。(供稿人:财政部会计司、安永(中国)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内部调查报告篇十五
该公司的组织结构相对完整,但是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
1.因人设岗,因人设职这种现象出现最多的就是部门副职的位置。
2.多头领导在目前的企业管理中这种现象常常出现,一个人即受这个领导的管理又受那个领导的管理。任何一个人若同时接受两个或两个以上是命令,必然会无所适从。企业发生指挥部统一,秩序混乱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二)该公司组织权利的分配与划分。
该公司的权责不相等在企业中,一些重要的职责由于部门负责人总是很忙,往往安排给他的部下来完成,由于部下没有部门负责人的权利造成工作协调难度大,工作效果差,但是这个部下往往还要承担责任。还有以下企业内设置一些纯粹的职能管理部门,很少有人或者部门来监督其工作职责,就造成了责任,权利不相等。
企业内部分工后,部门越来越多、老板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多;部门负责人越来越多导致职责与权力的分配越来越混乱、老板临时性的协调工作也越来越多当然,该老总也知道是企业内部的组织分工有问题,需要花时间对企业内部的组织架构进行诊断、优化。但是人力资源经理,对公司研、产、供、销等各项核心业务都不熟悉,就更别提对业务系统的组织架构再设计了。
这个企业一眼就能看到许多的问题。但是这种问题是怎么产生的呢?众所周知,组织结构管理、计划管理、流程管理都是企业内部运营的基础管理工作;其中组织结构管理尤为重要,因为它承担着企业内部理清事、分好工的任务。所谓战略决定组织分工、组织结构决定岗位设置、岗位胜任力决定员工行为、员工行为决定组织绩效、组织绩效决定战略实现。
其实,公司在组织结构管理上的问题以及所产生的严重后果是很多企业在自身的不同发展阶段都没有做好组织结构设计这个承上启下的关键工作的典型代表:首先成长期通过规范的、职能制的组织结构设计支撑企业规模性成长。其次成熟期通过进一步细化经营单元、采取事业部制的组织结构设计来进一步推动企业精益经营、提升企业的市场地位。
最后衰退期通过组织变革、流程再造来激发创新、实现持续稳健经营。
所以企业的这些问题归根究底是企业组织结构的设置问题。那么在以后的企业管理中应该做到的是:首先,搞清楚企业设计组织结构的目的。企业内部设计组织结构就是为了让经营责任与管理权力匹配,因此组织结构设计的依据就是企业内部各项经营活动所产生的责任,如产品销售的责任、产品研发的责任、产品制造的责任、各种职能服务所要求的责任。
其次,要根据组织结构设计的目的来掌握对应的策略。因为组织结构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实现企业内部经营责任与管理权力的匹配,因此组织分工,更具体的说,就是分责与分权就成了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的核心策略。分责与分权是组织结构设计的两个维度:
1.分责,横向做职能分工,确定部门与部门职责、岗位与岗位职责,以承担价值链各个环节责任;职能分工实现的手段:专业化能力,如营销部门需要具备专业的营销管人才、财务经理需具备专业的财务知识和通用的管理技能。
2.分权,纵向做职权分工,确定部门层级、岗位层级,分配不同层级的权力资源。职权分工实现的手段:掌握资源的分配权限,如职能部门负责人设总监、业务部门负责人设副总经理,不同岗位级别,对应的薪酬福利、拥有的各种经营活动的审批权限不同。只有通过分责与分权的矩阵匹配,企业才能实现责权匹配的目的。
再次,要根据组织结构设计策略是满足组织结构构成的三要素设计要求。根据组织结构设计的分工策略,企业在管理实践中需要实现以下三大组织结构的构成要素:组织结构图,各项经营活动所对应岗位管理权限分配表,发挥人力资源经理人在组织结构管理中的专业价值。
1.组织结构图一般四个内容:各级部门名称、岗位名称与岗位编制数量、岗位对应的在职人员姓名(非在职人员标识待聘)、管理幅度、管理层级。
2.即责权匹配表,很多公司也称之为分权手册、业务审批程序表等。
3.人力资源经理应该运用专业的方法、工具去评估各级管理者的组织架构设计或管理现状。主要的诊断维度一般有以下五个:对组织结构与战略的匹配性做评估,与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做评估,对组织结构的管理幅度与管理层级的评估,对组织结构进行人力成本控制,对岗位承担的职责工作量以及实现责任所需权力的匹配性做评估。
在此次的调查中所学到的知识很多,也增添了对企业运作的认识。同时也感受到管理的魅力。在一个企业中如果想要运作的好效率高就必须考虑各方面可能出现存在的问题。这是一门大的学问,需要不断的去实践认证总结思考。当然,在调查期间也会碰到许多问题,可是在经验的不断积累下这些问题会避免再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