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石泉县两河中学 李小刚
一、教材分析
1、教材位置及前后联系
《眼睛和眼镜》是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前边学生通过探究和总结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对成像规律及生活应用有了一个了解。眼睛是一个复杂的凸透镜成像系统,但是其基本原理和规律还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眼睛与人的一生非常重要,中学生不健康的用眼会使眼睛发生病变从而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教材安排本节内容目的有二:一是进一步探讨凸透镜的应用;二是通过光学和生理的角度认识视觉形成的原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2、教材重难点的分析及突破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本节课的要求:“了解人眼成像的原理,了解近视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因此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即是《眼睛和眼镜》的教学重点,同时也是难点。这个问题比较抽象,实际教学中要借助实验帮助学生理解。但是这个实验的设计有很大的难度,我参阅过一些关于这一节课的优秀课例。其中一个课例中教师花费了精力制作了一个眼球的模型来模仿眼睛成像,实验的直观效果比较理想。只是有的构造需专业加工,对于普通学校不现实。该节课对于这一个问题的解决我借用了“优课”软件中学科工具中的“眼睛和眼镜的实验”来代替实
际实验设备,让学生通过仿真实验来探究眼睛的原理和矫正方法。这种方法虽然不能比拟实际操作,但是比较直观比纯粹的动画播放要优秀。学生通过仿真实验的操作、观察最终达到了解眼球成像原理和矫正。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通过生物课程中对眼睛的结构从生理角度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学生已经进行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因此学生具备关于眼睛生理学方面的知识,这为该节课的教学活动展开奠定了基础。
从学生的智力发展特点分析: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容易接纳比较直观的事物,对比较抽象的事物难以理解。该节课有两个比较抽象的知识点:一是睫状肌对晶状体的调节,二是透镜对视力的矫正。限于中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实际教学中会对学生形成困难。
三、确立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地位和教材编写的意图我确定该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知识技能:】
1、了解眼睛的构造,能描述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2了解近视和远视形成原因,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过程方法:】
经历“近视和远视的矫正”的探究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眼睛的构造以及近视和远视形成原因来进行用眼卫生的教育,同时形成学生眼睛卫生的意识。
四、确立教学策略
根据教材的特点我确立本节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一通过创设物理情景引发学生思考进入课题确立学习目标;二设计自学指导指引学生对教材的研究学习;三创建交流平台学生间、师生间交流解决困难问题;四设计课堂练习和检测练习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并及时反馈。
在这样的预设教法下学生通过自学教材、完成自学指导、探究实验以及交流讨论的方式学习。教师最终通过检测、交流、训练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
五、教具准备
1、课件:为教学提供一个线索贯穿教学始终,为学生呈现更丰富的素材扩大学生视野。
2、习题:第一个层次为自学指导指引学生完成教材的学习,强调重点、突破难点;第二个层次课堂练习为了知识迁移、突出应用;第三个层次的练习是课堂检测主要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3、实验器材:凸透镜、凹透镜及书本用于模拟不健康的眼睛的视野和模拟晶状体的调节
4、电子书本设备:学生电脑、电子白板
六、教学实施
<一>、创设情境,有效导入(3分钟)
1、让学生观看美丽的风景图片,让学生感受我们在用眼睛发现大自然的美,这对我们很重要
2、不健康的用眼使得我们的眼前逐渐变得模糊,美丽逐渐离我们远去
3、回忆生物学知识,眼睛的哪些结构使得我们能看到物体 <二>、引发思考,出示课题 《眼睛和眼镜》
<三>、激发求知,出示目标.1、了解视觉与凸透镜成像的联系
2、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原因和光学矫正 <四>、明确目标,指导自学 先学一:
自学指导一:自学物理书100页关于“眼睛”的内容完成练习:(6分钟)
1、眼睛的____、____和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凸透镜,_____是透明的可以让光线通过到达视网膜
2、_____相当于凸透镜成像的光屏或者是照相机的______
3、凸透镜可以改变光屏的位置是无论远近的物体(u>f)都能在光屏上生成清晰的像;但是人的视网膜和晶状体的距离时____改变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___让像清晰的成在视网膜上。后教一:
主要是睫状体对晶状体的调节做一个分析和模拟演示:把的侧面书挤压成一个“凸透镜”状,手相当于睫状体。手的挤压相当于睫状体的收缩。通过模拟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睫状肌对晶状体的调节作用的理解。先学二:
自学指导二:自学教材100页-101页并结合“优课”学科工具的“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阐述下列问题:(10分钟)
1、近视眼的原因和光学矫正方法
2、远视眼的原因和光学矫正方法
3、我们应该怎样健康用眼 后教二:(5分钟)
对眼镜的矫正功能帮助学生总结,帮助学生把“视网膜”和“光屏”建立联系。
<七>、当堂训练,反馈及时(10分钟)
六、教学后记
1、教学效果分析:教学是在两河中学八年级一班进行的,一班的学生学习习惯比较良好。在课堂环节的实施中整体比较顺利。教学采用自学方式,由于教学前对教材分析比较到位,我将第一部分的学习内容定位为“知道、了解”层次。这些知识简单明了有比较琐碎,我的自学指导是填空练习的形式。学生通过看书完成练习,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第二部分我定位为“经历、知道”层次,里边有关于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和光学矫正,我的自学指导是以提示、线索和提问的方式呈现,为学生的自学提供指导。课堂中还设计了当堂训练的内容,有效地对本节知识要点进行了训练和检测。不满意的地方有三点:一是设备使用不流畅,我的学生交流部分预设的是发言学生的电脑界面是可以共享的,但是实际操作中共享界面未能呈现;二是学生有点拘束,课堂的活跃程度不如日常的教学;三是对学生的“兵教兵”环节操作经验不足,害怕教不到位,因此教师本人重复的比较多占用了时间。所以“练”的环节有点仓促。
2、课堂整改设想:对于第一部分的自学指导的练习还可以缩短时间,矫正后直接让学生齐读一遍加深印象即可。第二部分的试验的自学指导需要再细化,给出学生明确的试验步骤和实验要点。学生刚刚开始接触这一门课程,尤其是“探究试验”还不能很好的掌握技巧和方法,多给一点提示和指导是必要的。第三注意训练学生用规范的物理术语描述物理现象的习惯。第四进一步对设备和媒体资源的整合,让多媒体资源和设备为我的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一、说教材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眼睛”中的一篇夹叙夹议的说明文,向我们介绍了一张曾引起全社会关注的照片。照片展示了贫困地区的儿童在学习条件极度恶劣的情况下,仍然渴望读书、渴望求知的强烈愿望。对于生活在比较优越环境下的城市孩子极富教育意义。
全文共七个段落。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了“大眼睛”照片的来历,交代了事情发展的背景。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用凝练的手法传神地勾勒了一双清澈、专注、会说话的眼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联想。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写了“大眼睛”照片所展示的魅力。第四部分(第7自然段)总述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直到今天仍召唤更多的人伸出援助之手支持希望工程,激励许多孩子更加努力学习。
其中2—5自然段对大眼睛的描写,语句凝练、真挚感人,可谓全文的亮点。本课我分二课时教学,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清文章的脉络,了解课文相关背景资料。第二课时分析理解课文。感受“大眼睛”特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小姑娘渴望读书的愿望,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本单元特点,结合教材,按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我把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如下三点: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图文对照,感受“大眼睛”特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小姑娘渴望读书的愿望,理解作者由此联想到的内容。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入情入境,动情朗读,深入感悟;
2、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感受贫困地区儿童对读书的强烈渴望,激起学生的爱心,鼓励学生参与有意义的实践活动。
2、引导学生反思自我,激励孩子们更加努力的学习。
教学重点:图文对照,感受“大眼睛”特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小姑娘渴望读书的愿望,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中。
教学难点:感受贫困地区儿童对读书的强烈渴望,激起学生的爱心,鼓励学生参与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反思自我,激励孩子们更加努力的学习。
二、说学生:
四年级的学生通过前面三年的学习,对于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的理解已经掌握了一些方法,通过教学本篇课文,要进一步提高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联系背景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能力,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进行研究,进而理解大眼睛的深刻含义。
三、教法:
在本课中我运用图片导入法、媒体辅助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入情入境,动情朗读,深入感悟。比较法和朗读法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所以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力求让课堂成为真诚对话的生命课堂,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架设学生与文本之间交流的平台,使他们经历阅读的亲近、内化、超越的过程,感受与文本对话的充实。环节
一、导入:
1、出示图片、揭示课题。
展示几张贫困山区学生上学情况,创设氛围,铺垫情感。紧接着介绍背景,展示大眼睛图片,导入新课。她叫------苏明娟,人们也叫她“大眼睛”,这是一双怎样的大眼睛?近而揭示课题。
2、初读课文,检查预习和生字词。
(教师巡视,选择容易读错的几个字词板书,如:蜿蜒、跋涉。要求说一说这些生字识记的方法,并理解词义。)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也要注重语文知识的基础性学习,在此环节我设计了复习上节课的字词,使学生在复习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
3、检查读课文,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或感触深的段落读一读,评议读书情况。环节二:锁定重点,品读“大眼睛”内涵。
1、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小姑娘渴望读书的愿望,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中。为了突出重点,这一环节重点看大眼睛的特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小姑娘渴望读书的愿望,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中。
2、(学生默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己的研读成果,进行交流,谈体会。)
3、(汇报交流,学生自由表达,在对话交流中,教师做以下引导和点拨,把握重点。)
(1)“她上学走的是蜿蜒的山路,其中一段还在一座大水库上面”。读着这句,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想象小姑娘上学的情景并叙说,教师相机点拨:)初升的红日拥抱着她,晨雾笼罩着她。虽然上学路途遥远,而且危险重重,但是年龄幼小的她却十分坚强,不管刮风下雨,总是按时到校,她是多么的好学啊!
(2)体会排比修辞方法的作用,体会两个“生怕”写出了小姑娘对知识的渴求。她还“生怕”什么?(放开,让学生想象)
(3)“忧郁”是什么意思?小姑娘为什么忧郁?
(4)观察照片,从她的注视里你还体会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 5)(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2、3自然段,读出小姑娘的专心、忧郁、对读书的渴望,指导学生正确把握朗读的语调、语速、语气、重音等。学生练读,指名读。)
环节三:多样练读,领悟情感。
(1)(课件出示贫困地区孩子失学、辍学的资料)
(2)(学生畅谈。学生练读课文的第2~5自然段,读出感动,读出渴望。)环节四:自主读文,感受“大眼睛”魅力。
1、自读课文后两部分,通过读,自己了解了什么,知道了哪些?
2、(学生汇报自己读书的收获。)
3、(出示“大眼睛”的近照)环节五:畅谈体会,超越升华。希望工程,(学生自由谈话,升华情感。)环节六:课外延伸,拓展思维。
1、用自己的行动为贫困山区的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互通书信、捐款捐物„„)
2、观察周围熟悉的一个人,以“眼睛”为题写一篇日记。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四节《眼睛与眼镜》。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中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不仅涉及透镜的初步知识、照相机成像原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等物理知识,还涉及生物学科知识。它是在学生认识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的基础上,了解凸透镜的应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一个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眼睛、近视眼及其矫正、远视眼及其矫正等内容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节教材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的理念。
2、教学目标
(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3)、通过分析眼睛看远近物体的比较和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比较对比,体验和领悟眼睛的成像原理,领会近视远视的成因及其矫正。
(4)、尝试应用已知的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规律等科学知识来解决相关问题、解释有关现象,获得初步的分析能力
(5)、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主题活动,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
(6)、有将科学规律、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眼睛成像原理和调节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难点:眼睛的调节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二、教学方法
本课教法遵循“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发展是主线,会学是目的”原则,采用了讨论法、观察法、讲授法,并且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文、动画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三、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分组讨论与合作学习结合,通过学生的互动、知识技 能的互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我设计用多媒体图片导入新课。图片上出示一幅美丽的眼睛图,问同学们一个问题: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关于眼睛,你想知道什么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选择跟眼本节内容相关的问题作为今天的主题,其他问题给以鼓励。然后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带着目标开始自主学习,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领悟教材内容。通过以上活动,不仅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而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2、新课教学
(1)、人眼看物原理
课件展示眼球的结构,小组讨论交流:晶状体、角膜、视网膜的作用及人眼视物原理。同照相机比较相似之处,理解人眼看物类似于照相机的凸透镜成像。
(2)、正常眼的调节:
明白人眼看物的原理后,提出一个问题:照相机能让远近不同的物体都成像在胶片上是通过调节胶片到镜头的距离,而用眼睛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都成像在视网膜上,但是视网膜到晶状体的距离无法调节,这不是与凸透镜成像规律像矛盾呢?引发学生思考,并从课本找到相关知识解决这一疑问,组内进行交流。并分组展示。
然后课件展示:晶状体的厚度调节与眼睛看见远近不同物体的光路图,让学生明白:原来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厚度来改变焦距的。这样做,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个难点的理解。
(3)、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
第一步:学生活动:请近视眼的学生说出看远处和近处物体的感受。
第二步:课件展示:近视眼的成因。
第三步:小组讨论交流:根据成因并结合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分析近视眼应该戴什么透镜加以矫正。这一步要给学生充足的自学、讨论与交流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实现教学目标。
第四步:课件展示:近视眼矫正的光路图,加深学生印象。
(4)针对现在近视眼的学生越来越多,为了提高学生的学生的重视,我特制定了以下环节:
学生讨论:不良用眼习惯和如何科学用眼,然后把学生交流的结果进行综合,利用课件展示出来。
(5)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
第一步:学生活动:说出老爷爷看报的情景。
第二步:课件展示:远视眼的成因。
第三步:小组讨论交流:根据成因并结合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分析远视眼怎么矫正。这里同样要给学生充足的讨论交流的时间,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很容易得出远视眼应该佩戴凸透镜加以矫正。
第四步:课件展示:远视眼矫正的光路图。
【设计说明】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但这个问题与我们的生活联系比较紧密,所以我采用了先让学生活动通过谈感受让学生感受物理来自于生活,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然后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获得中去,领悟问题解决的途径,体味知识获得的过程,再利用课件展示加深学生对这两个重难点的理解。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简明扼要地将本节主要内容展示出来,帮助学生加深对本节重点知识的记忆。)
(四)检测与反馈
巩固学习成果,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弥补教学中出现的疏漏,达到“先学后练,当堂达标”的目的。
附:板书设计:【设计说明】力求简洁,突出重点
眼睛和眼镜
1.眼睛结构:晶状体、角膜、视网膜
人眼视物原理:类似照相机的凸透镜成像
2.视力矫正
(1)近视眼成因及其矫正:凹透镜。
(2)远视眼成因及其矫正:凸透镜。
这节课我力求体现以下特点:
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做好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尝试,主动探索,获得成功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2、练习体现层次性,知识技能得到落实和发展。
3、向45分钟要质量,当堂达标。
《图像与眼睛》说课稿
开场白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图像与眼睛》这一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评价和反思等五个方面来阐述说明我的教学构思与设计。
一、说教材:
说教材地位:
本课是出自湖南美术高中美术新课程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第二课《图像与眼睛》。此课介绍了美术作品形式构成基本要素,如:点、线、面、明暗、肌理、体积等,但主要内容是美术作品的一种最基本的分类方法,即根据图像反映物象的不同特点而分成的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三种类型。因此,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打破那种以“像不像某物”来衡量作品的欣赏方法,使学生意识到美术除了可以表现我们眼中所见之物,还可以表现我们的幻想、梦境乃至内心感受。
说教学目标:
综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并熟悉 美术作品分类 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学会并能运用观察,逐步培养和提高美术鉴赏的学习技能。
2、过程与方法:学生使用 判断思考,回答问题,比较分析 等学习方法,按感受——分析研究——理解接受——审美获取——主动表现的学习过程,完成三种美术形态划分的学习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理解各类型作品的创作观念和审美机制。
重点难点:
1、突破只能欣赏具象作品的局限,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
2、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并掌握初步的欣赏方法。
根据教学进度,教学容量和课时安排的需要,我将采用 一 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以下我将向各位评委老师阐述说明这个课时的教学设计
二、说教法、学法:
说学情:
经过初中三年的学习,高一年学生已有一定的美术感受力,对美术作品形式构成基本要素有初步了解,能欣赏一些具象和意象的美术作品,但是对于“肌理”的认识,对抽象美术的理解还相当有限,应该在本课教学中逐步启发。
本课的活动安排与课本及教参不大相同,一是通过让学生记忆并默写一张简单的图片来引入课题,二是通过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来加深对具象、意象、抽象的理解,三是指导学生画出简单的意象和抽象图像。
说教法:
本课宜采用讨论法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设计具备可操作性,能达到教学的实效性,有效促进教与学的完美统一。
说学法:
学法上,我认为还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有阅读法,讨论交流法,分析归纳法等,帮助学生从形象的不同特点入手,对这三类作品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再逐步对每一类作品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各类型作品的创作观念和审美机制。
三、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美术作品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5分钟)
今天的社会,网络信息无处不在影响着人们与社会,大量的图像信息无时无刻地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你想躲避都可能无济于事。
解读图像的特点是欣赏美术作品的重要切入点
尝试练习一:认真观察一下图片,看完之后在一分钟内把它大的形体画出来。
(提高眼睛的观察力,激发学生对图象的兴趣。)教师:要画出刚才的图片,需要我们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每个人都有一双眼睛,但有的人却有一双审美的眼睛,他能够通过这双审美的眼睛产生思维和发现美感,并能够在此作用下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启迪。下面进入我们今天的课题:《图像与眼睛》。
(教学意图: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会鉴赏的基本方法,恰当使用美术术语来描述、分析美术作品。所以上述教学活动就是运用直观教学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的构成要素,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提高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首先请学生花2分钟的时间阅读教材,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
1、美术作品最直接的反映是视觉图像。多媒体展示美术构成图片 问题一:
在以往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构成美术作品的形式语言要素是什么? 点、线、面、色彩、明暗、肌理等。问题二:
那么,美术形式语言要素构成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呢? 问题三:
各种美术作品,形象特征多样性。谁能告诉我,根据图像反映客观物象的不同,可以分为那几个类型啊?
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 问题四:
欣赏以下三张作品,感受美术作品的视觉形象,然后回答出它们的类型。
(很多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在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往往喜欢用“像不像某种事物”这种简单的方法来评价作品,把作品中的物象与现实世界中的物象一一“对号入座”,似乎不能对号入座的就不是好作品。这种看法有部分的道理,因为它涉及的只是具象美术这种类型。实际上,美术作品中的图像除了可以表现我们眼睛所见的事物之外,还可以表现我们的幻想、梦境乃至我们的内心感受。)
(教学意图:新《课标》建议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学校和当地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改变。上述教学过程,就是教材及教参所没有的,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变抽象为具体,加深学生对图像的理解。)
2、认识各类型的美术作品:
(同学们阅读书本上关于具象美术的内容。对于具象美术作品,它所表现的形象来自于现实世界,因此观众在观看的时候可以很清楚地了解艺术家要表现的内容,甚至那些没有经过欣赏训练的观众也可以看得懂。书本中列举了东西方的三件绘画作品来帮助学生理解具象美术作品。)(1)列举董希文的《开国大典》 学生归纳:它们在人物神态、气氛渲染、衣服的质感或空间的暗示上都显得很真实,仿佛我们可以走进画面。
具象美术作品的特点:图像对应于客观物象,客观物象的细微之处都描绘得非常充分,物象的比例大小,空间的表现都严格符合眼睛看到的情形。
(2)美术作品中的图像除了可以表现我们眼睛所见的事物之外,还可以表现我们的幻想、梦境乃至我们的内心感受。即主观情感表现。
尝试练习:
同学们能不能画出我们的幻想呢?比如画出一只小鸟,“愤怒的小鸟”、“快乐的小鸟”、“悲伤的小鸟”等。
意象美术作品的特点:不拘泥于客观物象的真实再现,美术家的主观认识和情感渗透所占的成分要多些。作品往往采用了夸张,变形,重组等手法。
那么,美术家们是如何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的呢?
先让学生简单谈谈对《生日》的初步认识,老师再简单介绍夏加尔的作品《生日》的背景。
学生分析讨论并发言: 画面内容、给你的感受、画面特点、画家的意图等进行分析。老师在做总结
(3)美术作品可不可以不表现具体的形象?引出抽象作品。
展示康定斯基的《第一张抽象画》,让学生简单谈谈在画面上看到了什么?
康定斯基运用了与音乐相类似的性质,发现了抽象表现主义的课题,这个课题就是:艺术家的意图,要通过线条和色彩、空间和运动,不要参照可见自然的任何东西,来表明一种精神上的反应或决断。
老师演示不同的音乐感受能用不同的线条来表示
再回到康定斯基的《第一张抽象画》,让学生具体分析内容,欢迎不同意见。
抽象美术作品的特点:图像不能对应于客观物象,他的形成主要来源于美术家的主观世界。这类作品或强调线,或强调色彩,或强调光影,并以此来表现作者对旋律、节奏、均衡、对比、清晰、混沌等单视觉元素的审美感悟。
除了线条外,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现音乐呢?色彩等等。那么,请三位同学上台来用色彩和线条来表现音乐。请学生对黑板上同学的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说。
欣赏几张自然中的抽象艺术,开拓学生眼界和发散思维。请学生做课堂总结。
(教学意图:新《课标》要求通过鉴赏活动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因此较多的美术作品让学生辨别、比较,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具象、意象、抽象美术的认识、理解,同时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美术的基本要素,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为进一步上好鉴赏课奠定基础。)
3、欣赏环节
通过多媒体图片和视频欣赏自然中的抽象画
(教学意图: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体验、分析和判断,上述过程从总结具象美术、分析意象美术到体验抽象美术,由浅入深,激发学生的合作和探究意识,最后教师引导、归纳,帮助学生掌握比较法赏析作品,提高鉴赏力。)
4、知识和技能的巩固
研究性学习是指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一种全新学习模式,其宗旨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在教师指导下,采用独立或合作的方式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课题进行研究,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回顾总结是本课结束前,教师小结本课所学知识与技能,总结学习方法,布置课后学习任务。
5、课堂作业
选择多幅典型美术作品,由学生分析选择,将作品分为具象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三种类型。
为了让学生加强对教学重点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此环节倡导学生相互间的经验心得的交流,可采用分组讨论学习,开展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此外,教师应当主动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
此环节可继续采用教材上美术鉴赏内容,也可由教师或是学生自己收集的美术鉴赏内容,扩大知识范围和容量。
倡导学生质疑的学生精神,培养和加深自我感受、理解、思考的独立性,教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建设与参考,但不能以简单的、经验性的观点代替学生个性化学习实践。
结束语
说课至此结束,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眼睛和眼镜说课稿
各位同行您们好!我今天要说课的课题是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四节《眼睛和眼镜》。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去说: 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来对本节课的设计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中的基本组成部分,它是在学生认识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了解凸透镜如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等的应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的一个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是如何矫正的。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参与能力和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堂教学,强化学生的眼保健意识。教学重、难点:
重点:眼睛成像原理和调节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难点:眼睛的调节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二、教学方法:
本课教法遵循“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的原则。“学生是主体”就是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教师是引导”就是师生成为学习合作平等关系,“发展是主线”就是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交流合作互相提高能力。“会学是目的”就是实现“授之以渔”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采用了讨论法、观察法、讲授法,并且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文、动画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眼睛、近视眼及其矫正、远视眼及其矫正等内容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节教材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的理念。
三、学法指导:
根据本节课和八年级学生感性多于理性的特点,我设计的学法是:分组讨论与合作学习结合,从而弥补了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对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通过学生的互动、知识技能的互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现在先谈谈我对本节课的设计思想:
本节课与生物课程相互之间有一定的沟通与综合,所以我这节课特别注重学科的之间的渗透。寻找教与学的切入点,把方法的获得、能力的提高融入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领悟知识获取的过程和方法,为主动探究、解决新问题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奠定基础。
四、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步骤来完成:
(一)、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三)、课堂练习
大家想了解这些问题,下面就和我一起走进课堂
(一)、导入新课
第一步:利用课件展示一组60年国庆大阅兵的图片,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然后提出问题:我们是通过什么看到这些美丽的图片的呢?
第二步:利用课件展示一张戴眼镜学生的图片和一张老年人戴眼镜看报纸的图片,然后提出问题:他们为什么要戴眼镜呢?
设计说明:由多媒体图片和提出的问题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课教学
1、眼睛看见物体的原理
第一步:课件展示眼球的结构,同照相机比较相似之处。讲解眼睛为什么能看见物体。
2、正常眼的调节:
第一步:提出问题:照相机能够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在胶片上成一个清晰的像是通过调节镜头和胶片的距离,而用眼睛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视网膜无法调节到晶状体的距离,这不是与凸透镜成像规律像矛盾呢?
第二步:课件展示:晶状体的厚度调节。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厚度来改变焦距的。第三步:课件展示:眼睛看见远近物体的光路图。这样做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个难点的理解。
【设计说明】引出凸透镜成像规律与眼睛的调节作用看是矛盾,其实有必然的联系,为眼睛是一个焦距可变的系统做好铺垫,再通过课件动画引出是谁改变了晶状体的厚薄,再利用课件展示眼睛看见远近物体的光路图,加深学生对这个重点难的理解和认识。
3、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
第一步:学生活动:请近视眼的学生说出看远处和近处物体的感受。
第二步:课件展示:近视眼的成因。第三步:分组讨论:近视眼的矫正。
第四步:课件展示:近视眼矫正的光路图。
4、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
第一步:学生活动:说出老爷爷看报的情景。第二步:课件展示:远视眼的成因。第三步:分组讨论:远视眼的矫正。第四步:课件展示:远视眼矫正的光路图。
【设计说明】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但这个问题与我们的生活联系比较紧密,所以我采用了先让学生活动通过谈感受让学生感受物理来自于生活,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然后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获得中去,领悟问题解决的途径,体味知识获得的过程,再利用课件展示加深学生对这两个重难点的理解。
针对现在近视眼的学生越来越多,为了提高学生的重视,我特制定了以下环节。
5、学生讨论:不良用眼习惯和如何科学用眼,然后把学生交流的结果进行综合,利用课件展示出来。
为了体现物理动手动脑的理念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我特准备了下面两道课堂练习。
(三)、课堂练习:
1、这里有一副老花镜,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70页的科学世界“眼镜的度数”,然后思考一下,设计测量老花眼镜度数的实验方案。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和考查学生测量凸透镜的焦距这个知识点。
2、有一副近视镜和一副老花镜,根据今天和以前学习的知识,大家思考一下,你有什么办法把它们区分开。这道题主要考查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成像特点。
(四)、课堂小结:让学生畅谈收获,加深印象。
为了提高学生的调查能力、分析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特布置下面的作业。
(五)、课外作业:
社会调查:(到医院、眼镜店等场所调查保护眼睛的措施。)
(仿照课堂调查、家庭调查,自制社会调查报告,一周内完成。)附:板书设计:【设计说明】力求简洁,突出重点 1.眼睛
(1)人眼视物相当于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
(2)正常眼睛通过晶状体的调节作用使远近物体的像都成在视网膜上。2.视力矫正
(1)近视眼的矫正:配戴凹透镜。(2)远视眼的矫正:配戴凸透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