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的特点 信息化环境中教学设计的特点(5篇)
文件格式:DOCX
时间:2023-03-01 00:00:00    小编:你好打工人采访

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的特点 信息化环境中教学设计的特点(5篇)

小编:你好打工人采访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的特点 信息化环境中教学设计的特点篇一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我们将其简称为信息化教学设计,以区别于90年代以前没有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等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具体说,信息化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促进以学为中心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充分地、恰当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是在传统的教学设计基础上的发展,这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引起教学环境变化,从而引起教学活动的变化。具有如下特点:(1)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产物;(2)以学生主体发展为中心的哲学理念,“以人为本”,主张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育;(3)以国家新课程改革的教育哲学作为行动的基础。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有:1)以学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是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引导、监控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进程。2)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3)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在相关的有具体意义的情境中确定和教授学习策略与技能。4)强调“协作学习”。这种协作学习不仅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也包括教师之间的协作,如实施跨年级和跨学科的基于资源的学习等。5)强调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

教育技术素养是指在教育技术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意识、态度和责任。其中,意识、态度和责任是内隐的,它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教师运用教育技术的成效;能力是外显的,它体现了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才干;而教育技术的理论则是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应用信息技术的指导思想和方法。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全优化的系统方法。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业成就。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已成为教师必备的职业技能。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是网络时代教师必备的职业技能。在对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培训时,要注意设计思路的正确引导,提高培训的效率和效果,以便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上手,早日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急需的信息化教学人才。

信息化教学是与传统教学相对而言的现代教学的一种表现形,它以信息技术的支持为显著特征,因而,我们习惯于将之称之为信息化教学。而信息化教学设计,则是在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下,根据时代的新特点,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媒介,以设计“问题”情景以及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发展的教学策略为核心的教学规划与准备的系统化过程,目的在于激励学生利用信息化环境合作进行探究、实践、思考、综合、运用、问题解决等高级思维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与传统的教学设计相比,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更加重视学习者的主体作用;不局限于课堂教学形式和学科知识系统,而是将教学目标组合成新的教学活动单元;要求教师转变自己的角色;是在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基础上的拓展。

信息化教学需要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教师可以采取以下五种方法收集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利用internet上现有的教育信息资源、对现有的常规电化教育媒体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购买商品化教育信息资源、自主开发、交流与共享。教师还可以充分开发网络课程,将经过加工改良的课件和素材,作为网络课程的子课件或素材,进行重新组织,集成在网络课程的相应模块中,可以方便地查找和调用(在线或下载后打开、播放)。另外,通过个别访谈、集体座谈、问卷调查、e-mail、聊天室、留言板、bbs论坛等多种途径,对信息化教学(包括教学软件设计、制作与应用)进行全面评价,获得对信息化教学的全过(包括每一个教学环节和细节)的详细评价信息,以及对整体教学效果的综合评价信息。参加评价的人员包括学生、同事、同行、教研人员、计算机或教育技术专业人员。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请学科教学专家、计算机或教育技术专家参加,进行点评、点拨或诊断。此外,在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也要不断反思和总结、相互交流,提高教学水平。网络环境下各学科的信息化教学,其模式是多种多样的(如研究性/探究性学习、资源型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等等),教学过程中对教育信息技术的运用要求驾轻就熟、灵活多变,大量实用的教学技巧需要总结归纳,教学评价的标准更是值得深入探讨。所有这些都对中小学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除了勇于实践以外,还要勤于反思和总结,并且通过虚拟教研及时吸取同行教师的先进经验,把自己的教学心得与体会、疑惑与困难通过bbs论坛、新闻组发布到网上,进行交流,或寻求他人帮助、不断提高自己,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信息化教学风格。

教学设计是依据对学习需求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的系统决策过程。它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科学理论的观点和方法,调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实施并评价其结果,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

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首先要依据学习需求,确定教学设计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比如是对一门课程(或一个单元)的设计,还是对一节课的设计,还是对一个主题活动的设计,然后进行教学目标的分析、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对象(学习者)的分析、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资源的选择与开发、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评价的设计,形成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然后进行教学实践和评价、修正。

有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依托,无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灵魂,这才是教育技术的真正内涵。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是要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合理地选择有形技术,将其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的特点 信息化环境中教学设计的特点篇二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大花崖小学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摘要]

随着当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和因特网的出现而诞生的网络教学,为当今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网络教学具有数字化、多媒体、信息量大、交互性强、覆盖面广等特点,而且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本文结合我校几何画板网络化培训的实践经验,从四个方面对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方案进行探讨。

[关键词]

网络化培训 教学设计

[正文]

谁也不能否认,互联网正在快速地改变我们的工作、生活、娱乐和学习,互联网正以它无限的容量、广阔的覆盖面、交互和定制化特色,迅速改变着传统。而以往对教师的培训,采用的是以教为中心的集中授课的方式,不仅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而且忽视了学生的认识主体作用,不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忽视了培训的延续性,忽视了终身教育的理念。培训完就ok了,总感觉是种应试教育,而不是素质教育。

所谓网络化培训模式,简单地说,就是组织学生在线学习或网络化学习,即在教育领域建立互联网平台,组织学员通过pc上网,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当然,这种学习方式离不开由多媒体网络学习资源、网上学习社区及网络技术平台构成的全新的网络学习环境。在网络学习环境中,汇集了大量数据、档案资料、教学软件、论坛、新闻组等学习资源,形成了一个高度综合集成的共享资源库。而且这些学习资源对所有人都是开放的。一方面,这些资源可以为成千上万的学习者同时使用,没有任何限制;另一方面,所有成员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将自己的资源加入到资源库中,供大家共享。

教师角色将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即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指导学生自己去学习知识,获得技能,他们的全部责任就是帮助学生理解经常变化的环境和自己,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潜能;学生地位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即学生自己能够主动地学习,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教师,可以自由的选择学习内容。这种教学模式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也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既注意教师的教,又注意学生的学,把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调动了起来。正因为如此,我校这次对教师的几何画板培训采用网络化的培训模式。而且我校教师人手一台计算机,并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本知识,这样具备了开展网络教学的条件。但目前,许多网络教学仅仅将网络技术当作课本的搬家,在网络上的学习资料是大量的文本、图片资料,学习者的任务是阅读大量的材料,然后就去做教师设计好的练习题或进行考试,这种网上学习对于学习者来说,只是资料的浏览和练习,网络技术也仅仅是课本的代言人,这对学习者的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本文正是针对这种现状,对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做出探讨。

首先,进行教学目标分析。

本次培训的目标明确,使被培训者掌握几何画板的使用,并将其应用于教学中;更重要的是能将这种网络化培训模式推广开来,顺应当今终身学习和学习生活化的需要。其次,转变被培训者的培训观。

如何使学习者接受这一模式的培训?不仅要从观念上转变,要意识到如何去做,还要从态度和情感上积极投入,从心理上做好准备。首先声明与以往的培训模式不同,新颖而且实用,并选择学生机房作为集中授课的地点,集中授课将重点解决:几何画板最基本的知识;如何在网上进行自主和交互学习。从集中授课逐步引导到网上学习的模式。可以将教案放在网上资源库,让学生预习,在论坛设计几个问题如对本次培训的看法,让学生来回答,慢慢习惯这种学习方式。还有声明在几何画板学习过程中碰到了问题,原来需要通过电话求助,现在可以直接利用论坛,逐步提升论坛的人气,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第三、学习环境的设计。

由于设计的目标符合数学、物理教师的需要,符合当今教育的需要,因此教师的积极性高、主动性很强。但是,怎样来创设教学的环境呢?

此次培训采用eclass(北京某公司的产品)网络教学应用平台,应用情况如下:

提供完全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学习者进入网络教学系统后,可根据课程信息库中的课程设置,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章节,可获得个人的笔记本、电子信箱、课程内容、共享资源库、网上作业与测验。其中笔记本和网上作业与测验充分体现了个别化自主学习情境:笔记本--是辅助学习工具,具有随时在线存储、提交信息的强大功能,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随时在课程内容上加注,记录下学习的心得、疑难问题和重点内容,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意义建构,形成自己的学习资源,另外,通过笔记本可以设定标签以标记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资源搜索,有助于学习者进行探索式学习。共享资源库--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的对学习有帮助的资料(可以是文档、软件、网站的链接等)的上载,当然也包含教师推荐的一些资料。网上作业与测验--是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的检验,及时知道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下一步学习,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达到预定的目标。

在学习过程中,还应提供协作化学习的环境。对于某些教学内容的学习需要依赖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互作用和群体的协商与对话(如:提出问题、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得到教师的指导与帮助)。可以进入虚拟社区进行必要的沟通与交流,开展协作学习,使学生感觉到不是纯粹在向计算机学习,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与其他学生在共同学习,体现了人性化的交流,弥补单独学习的缺憾。定期布置学习任务,让一群学习者“共同”去完成,定期与学生进行专题讨论,针对重点、难题开展辅导课堂教学。

第四、学习效果评价。

在网络教学模式中,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网络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向学习者提供学习的途径、资源和方法,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认知和元认知策略,最终获得发展,因此,网络教学应注重对学习者的态度、意义建构过程的评价,一方面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另一方面做出评价和反馈,给予提示

和建议信息。具体来说,又包括以下几项:

1、交互程度

网络教育的研究与实践都已充分表明,交互对于学习动机的激发与保持乃至网络学习的成功是极为重要的,因此交互程度是学习效果评价中必不可缺的一项。具体可以通过记录学习者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中的各种交流工具辅助学习进行,如根据讨论区发表的帖子(发言)数及数据总量等信息提供他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参数和学习态度的参数。

2、答疑情况

在网络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需要向教师或相关专家请教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事情。通过答疑,学习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学习的主题,可促进知识意义的建构。答疑情况可以通过学习者请教问题的数量及难易程度、浏览问题的次数、以及提供解决方案的次数等信息反映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理解程度以及主动学习的参数。

3、资源利用情况

学习者对资源的利用不仅指利用教师或互联网提供的资源,更为有价值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上载的数据。评价包括对网络教学平台及其中的资源(如课程内容、共享资源库)的使用情况,如记录学习者登录系统的时间及注销登录的时间来确定学习者的在线学习时间,通过课程内容页面浏览范围和次数来提供学习者学习范围、进度的参数,利用共享资源库的浏览来了解学习者学习的深度与广度,在讨论区的发表情况以及在共享资源库上载的资料甚至是对网络课程的修改来提供学习者学习的态度、对学习主题的理解、问题的解决、学习策略的调整以及意义建构的相关信息。

以上三者的具体评价方式皆根据学习者参与学习的态度转为本人积分(用于激励本人,而非与他人比较)

4、作业

根据作业完成情况与得分,提供学习者平时知识点掌握程度的信息和作业完成情况的信息,评价系统据此生成反映学生知识点掌握程度的曲线和作业完成情况的提示信息。学习者上载一完成的作业,评价的方式有:给评语(跟贴)、打星(记分)、推荐为精品、转为本人积分等。

5、测验

测验是对学习者的网络学习情况作一阶段性的评定。对于网络学习来说,测验不是目的,而是一种促进更佳学习的手段。评价系统据此生成学习者知识点掌握程度及问题解决情况报表,并对学习者的下一步学习提出改进意见。

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可以通过教师评价、同伴评价以及学习者自评进行,不同的学习方式可以采用的不同的评价手段,如协作学习效果的评价,可以通过教师评价、同伴评价和自评实现,而对于自主学习,采用自评手段更为有效。但是在网络环境下,由学生进行的多是自我建构的学习,即使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中,对不同学生学习的内容、途径可能相关不大,如何客观公正地对他们学习的结果作出评价就变得相当困难,很明显,对他们实施统一的客观性评价是不合适的。事实上,最为有效的评价是让学习者去完成一个真实任务,并让学习者对自己的意义建构情况作出合适的评价。不管是教师评价还是同伴评价,并不能真正决定

学习者意义建构的评价,这两种评价手段的最终效果只是用来促进学习者的自我评价。总之,评价要有利于每一学习者的学习进取,而不是仅用来区分能力的差别。

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的特点 信息化环境中教学设计的特点篇三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教育技术素养是指在教育技术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意识、态度和责任。其中,意识、态度和责任是内隐的,它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教师运用教育技术的成效;能力是外显的,它体现了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才干;而教育技术的理论则是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应用信息技术的指导思想和方法。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全优化的系统方法。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业成就。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已成为教师必备的职业技能。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是网络时代教师必备的职业技能。在对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培训时,要注意设计思路的正确引导,提高培训的效率和效果,以便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上手,早日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急需的信息化教学人才。

信息化教学是与传统教学相对而言的现代教学的一种表现形,它以信息技术的支持为显著特征,因而,我们习惯于将之称之为信息化教学。而信息化教学设计,则是在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下,根据时代的新特点,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媒介,以设计“问题”情景以及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发展的教学策略为核心的教学规划与准备的系统化过程,目的在于激励学生利用信息化环境合作进行探究、实践、思考、综合、运用、问题解决等高级思维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与传统的教学设计相比,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更加重视学习者的主体作用;不局限于课堂教学形式和学科知识系统,而是将教学目标组合成新的教学活动单元;要求教师转变自己的角色;是在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基础上的拓展。

信息化教学需要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教师可以采取以下五种方法收集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利用internet上现有的教育信息资源、对现有的常规电化教育媒体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购买商品化教育信息资源、自主开发、交流与共享。教师还可以充分开发网络课程,将经过加工改良的课件和素材,作为网络课程的子课件或素材,进行重新组织,集成在网络课程的相应模块中,可以方便地查找和调用(在线或下载后打开、播放)。另外,通过个别访谈、集体座谈、问卷调查、e-mail、聊天室、留言板、bbs论坛等多种途径,对信息化教学(包括教学软件设计、制作与应用)进行全面评价,获得对信息化教学的全过(包括每一个教学环节和细节)的详细评价信息,以及对整体教学效果的综合评价信息。参加评价的人员包括学生、同事、同行、教研人员、计算机或教育技术专业人员。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请学科教学专家、计算机或教育技术专家参加,进行点评、点拨或诊断。此外,在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也要不断反思和总结、相互交流,提高教学水平。网络环境下各学科的信息化教学,其模式是多种多样的(如研究性/探究性学习、资源型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等等),教学过程中对教育信息技术的运用要求驾轻就熟、灵活多变,大量实用的教学技巧需要总结归纳,教学评价的标准更是值得深入探讨。所有这些都对中小学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除了勇于实践以外,还要勤于反思和总结,并且通过虚拟教研及时吸取同行教师的先进经验,把自己的教学心得与体会、疑惑与困难通过bbs论坛、新闻组发布到网上,进行交流,或寻求他人帮助、不断提高自己,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信息化教学风格。

教学设计是依据对学习需求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的系统决策过程。它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科学理论的观点和方法,调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实施并评价其结果,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首先要依据学习需求,确定教学设计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比如是对一门课程(或一个单元)的设计,还是对一节课的设计,还是对一个主题活动的设计,然后进行教学目标的分析、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对象(学习者)的分析、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资源的选择与开发、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评价的设计,形成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然后进行教学实践和评价、修正。

有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依托,无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灵魂,这才是教育技术的真正内涵。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是要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合理地选择有形技术,将其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的特点 信息化环境中教学设计的特点篇四

篇一: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之我见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之我见

摘 要: 多媒体技术、智能化技术、物联网云技术与计算机等技术紧密结合促进了教育行业的巨大变革。一个全新的信息化e-时代已经到来,教育环境智慧化日新月异。本文就是从信息化的教学环境着眼,将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设计作比较。关键词: 信息化 教学设计 教育技术

一、引言

教育技术发展到今天,教学环境已不是传统的电化教室,而是数字化的多媒体教学环境,其以网络为基础,从环境(如设备)、资源(如图书、课件、讲义等)到活动(如教学、服务)全部信息化。信息化的特点促进了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变革,强化了视听感知,提高了教学效率,进而增强了教学效果。

二、信息化教学与信息化教学设计

1.信息化教学。理论上讲,信息化教学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教育者与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技术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其特点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强调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时代性 篇二: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教育技术素养是指在教育技术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意识、态度和责任。其中,意识、态度和责任是内隐的,它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教师运用教育技术的成效;能力是外显的,它体现了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才干;而教育技术的理论则是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应用信息技术的指导思想和方法。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全优化的系统方法。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业成就。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已成为教师必备的职业技能。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是网络时代教师必备的职业技能。在对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培训时,要注意设计思路的正确引导,提高培训的效率和效果,以便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上手,早日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急需的信息化教学人才。

信息化教学是与传统教学相对而言的现代教学的一种表现形,它以信息技术的支持为显著特征,因而,我们习惯于将之称之为信息化教学。而信息化教学设计,则是在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下,根据时代的新特点,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媒介,以设计“问题”情景以及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发展的教学策略为核心的教学规划与准备的系统化过程,目的在于激励学生利用信息化环境合作进行探究、实践、思考、综合、运用、问题解决等高级思维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与传统的教学设计相比,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更加重视学习者的主体作用;不局限于课堂教学形式和学科知识系统,而是将教学目标组合 成新的教学活动单元;要求教师转变自己的角色;是在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基础上的拓展。信息化教学需要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教师可以采取以下五种方法收集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利用internet上现有的教育信息资源、对现有的常规电化教育媒体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购买商品化教育信息资源、自主开发、交流与共享。教师还可以充分开发网络课程,将经过加工改良的课件和素材,作为网络课程的子课件或素材,进行重新组织,集成在网络课程的相应模块中,可以方便地查找和调用(在线或下载后打开、播放)。另外,通过个别访谈、集体座谈、问卷调查、e-mail、聊天室、留言板、bbs论坛等多种途径,对信息化教学(包括教学软件设计、制作与应用)进行全面评价,获得对信息化教学的全过(包括每一个教学环节和细节)的详细评价信息,以及对整体教学效果的综合评价信息。参加评价的人员包括学生、同事、同行、教研人员、计算机或教育技术专业人员。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请学科教学专家、计算机或教育技术专家参加,进行点评、点拨或诊断。此外,在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也要不断反思和总结、相互交流,提高教学水平。网络环境下各学科的信息化教学,其模式是多种多样的(如研究性/探究性学习、资源型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等等),教学过程中对教育信息技术的运用要求驾轻就熟、灵活多变,大量实用的教学技巧需要总结归纳,教学评价的标准更是值得深入探讨。所有这些都对中小学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除了勇于实践以外,还要勤于反思和总结,并且通过虚拟教研及时吸取同行教师的先进经验,把自己的教学心得与体会、疑惑与困难通过bbs论坛、新闻组发布到网上,进行交流,或寻求他人帮助、不断提高自己,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信息化教学风格。

教学设计是依据对学习需求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的系统决策过程。它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科学理论的观点和方法,调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实施并评价其结果,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

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首先要依据学习需求,确定教学设计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比如是对一门课程(或一个单元)的设计,还是对一节课的设计,还是对一个主题活动的设计,然后进行教学目标的分析、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对象(学习者)的分析、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资源的选择与开发、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评价的设计,形成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然后进行教学实践和评价、修正。

有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依托,无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灵魂,这才是教育技术的真正内涵。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是要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合理地选择有形技术,将其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应用到实际教学中。篇三:浅谈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浅谈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摘 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学习者所处的学习环境有了很大变化,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学设计模式也与传统模式存在着明显的差别。文章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探索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学设计模式的原则、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等。

【关键词】信息技术;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一、概述

1.信息技术简述

信息技术是指一切能够扩展人类有关器官功能的技术,主要指与信息的产生、获取、表征、传输、变换、识别和应用有关的科学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internet已经把全世界的信息资源连接在一起,形成了全球最大的信息资源库,为学习者的学习提供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丰富的教育信息来源。2.研究背景

目前以多媒体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信息技术背景下,学习者所处的学习环境有了很大变化,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学设计模式也与传统模式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如何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借助信息技术手段,结合教学设计案例,探索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学设计模式便成为一大主题。

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的特点 信息化环境中教学设计的特点篇五

浅析职业学校网络环境下信息化教学设计思路

石嘴山职业教育中心

张艳

摘要:通过参加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培训,结合各类教师利用信息化教学授课的基础上,对职业学校网络环境下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思路,从教学应用和技术的层面进行了浅层的分析。

关键词:网络环境、信息化教学设计、新思路、课件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是教师安排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全优化的系统方法。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业成就。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已成为各类教师必备的职业技能,并对其提出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指导理论、基本原则、步骤、评价标准和基本模式,并给出了若干案例。本人在教学培训中深深地感受到,教师在教学见习、教学训练、教育实习的过程中及信息化教学实践中,特别需要操作性强、有针对性的方法指导和切实可行的设计思路。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指导理论、基本原则和步骤

信息化教学设计主要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以学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引导、监控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进程。(2)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3)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的主线,在相关的有具体意义的情境中确定和教授学习策略与技能。(4)强调“协 作学习”。这种协作不仅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也包括教师之间,如实施跨年级和跨学科的基于资源的学习等。(5)强调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步骤包括:模块教学目标分析、教学任务与问题设计、信息资源查找与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学生作品范例设计、评价量规设计、模块实施方案设计、评价修改八个步骤。

二、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新思路

随着资源库、资源网站的丰富、发展和普及应用,以及各个地方“校校通”工程的实施,各类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思路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形成了新的基于资源库、资源网站的设计思路。(1)根据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学生特点,进行自我教学设计,形成信息化教案初稿。(2)到资源库、资源网站的“信息化教案子库”中查找、下载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案,并对其中的优秀教案进行学习、对比和研究,再结合第一步进行自我教学设计,对优秀教案和自己的教案进行重新整合和修正设计,形成教案改稿。(3)到资源库、资源网站的“教学参考资料库”中查找、下载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教学参考资料。(4)到资源库、资源网站的“课件库”、“素材库”中查找、下载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多媒体课件、网络课件、学科教学工具,以及动画、音频、视频等素材。(5)进行试、说课,看从第3步、第4步获得的这些教学资源能否满足信息化教学的需要,如果是,则直接跳到第6步,如果否,则要成立教学资源开发小组,依据教案修改稿设计教学软件(包括多媒体课件、教学网页或网络课程),形成制作脚本,然后借助多媒体素材创作工具软件对已有的素材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创作新的素材,借助教学软件编著工具软件把所有的多媒体素材重新编辑组合,形成适合发挥个人教学风格的教学软件。(6)运用教学软件或学科教学工具软件以及其它教学信息资源进行信息化教学。(7)利用资源库、资源网站“网络考场”或教学软件、学科教学工具软件的测评模块进 2 行随堂测评,及时进行教学反馈。(8)通过个别访谈、集体座谈、问卷调查、e—mail、聊天室、留言板、bbs论坛等多种途径,对信息化教学(包括教学软件设计、制作与应用)进行全面评价,获得对信息化教学的全过程(包括每一个教学环节和细节)的详细评价信息,以及对整体教学效果的综合评价信息,参加评价的人员包括学生、同事、教研人员、计算机或教育技术专业人员,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请学科教学专家、计算机或教育技术专家参加,进行点评、点拨或诊断。(9)反思、总结、交流与提高。网络环境下各学科的信息化教学,其模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学过程中对教育信息技术的运用要求驾轻就熟、灵活多变,大量实用的教学技巧需要总结归纳,教学评价的标准更是值得深入探讨。所有这些都对各类教师提高了很高的要求,把自己的教学心得与体会、疑惑与困难通过bbs论坛、新闻组发布到网上,进行交流,或寻求他人帮助、不断提高自己,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信息化教学风格。

三、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能力

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信息化教学能力知识体系与信息化教学实践的有机统一。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可以划分为六种子能力: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各类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是网络时代教师必备的职业技能。在对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培训时,要注意设计思路的正确引导,提高培训的效率和效果,以便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上手,早日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急需的信息化教学人才。

四、互教互学方式的教学模式

模式特点:互教互学,合作教育。经验告诉我们,教育需要一个必要的教学环境。对于学生而言,同学共处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有益的。同学之间的竞争性和互助性可以促进学习,提高他们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竞争性环境则有益于学习和获取知识。互助学习很好地解决了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参差不齐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基本的教学过程:互教互学模式是一种在讲授学习模式和自主发现—探究实践—讨论提升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培养研究能力和合作品质有重要的价值。在互教互学方式下,学生可以与一起学习的同学进行交流问题,共同探讨问题,彼此之间互教互学,从而实现克服网络教学把学生分开后,学生之间交流也随之减少的问题,使得在传统教学中学习伙伴的作用在网络教学中得以延续。

教师角色:管理员、教练员和裁判员

教学前教师设计教学所需的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课件。在互教互学方式下,教师需要有意识安排适当的机会和条件,使得学生之间进行互教互学,在大多数学生有问题的情况下要及时帮助解决问题,使得这种方式得以正确进行,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互教互学模式中起的作用主要是组织、指导和评价的作用。从学习任务的选择和确立,各小组工作情况的监督、检查、评价到互教互学的实施都需要教师认真对待。同时教师指导和帮助各小组活动对于这种教学模式的成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互教互学模式的过程 4 中不仅仅是管理员,还是教练员和裁判员。

学生角色:学生之间成为学习的伙伴关系,合作伙伴之间的互教互学可以是学生在不断地在经验交流和共同研讨中,加深对问题的认识,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

网络角色:在局域网环境下,学生可以通过分级进行很方便的讨论,网络起到了组织和管理小组的功能。教师通过网络可以对各小组进行监察。处理效果的评价也需要使用网络来进行。利用网络,互教互学的伙伴可以方便地进行交流,共同促进学习,这种方式可以大大减少网络教学中学生之间的隔膜问题。

课例分析:如在讲授《mastercam》中,产品的二维铣削这一内容时,先用让学生分小组自由讨论、然后派代表回答相关问题。在教学绘图、制定毛坯、刀具路径设置等内容时,各利用两节课时间。第一节课我首先提出任务,如图形的绘制及毛坯的选择,并将图形用附件的形式发送给教师,并在收取回复的同时,学会附件整理。然后让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或座位,按兴趣、能力等分成小组,然后小组内由学生自行分工,把任务再分成子任务,有负责绘图环境的设置、负责图形的绘制、有负责刀具路径的设置等等。在协作过程中,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小组讨论等形式,共同完成了任务。第二节课时,当各小组完成后,各小组派代表进行表达自己小组的做法、见解,进行评比,让学生学会聆听他人的意见、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评价、接纳和反思。

总之,网络教学具无可替代的优势,它是适应新课标及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就是培养能够自主处理问题的学生),其表现在:1.充分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加大了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有不同层次的要求,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学习不受教师和时间的限制。2.加大了学习者交流的空间,在网络课上,改变了以往以师生交流的新局面。3.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学生学习学 5 科知识的过程也是掌握信息技术技能的过程。4.网络教学为远程教学提供了可能,使教学不再局限于教室,它完全可以扩展到任意空间,学生在世界的任何地方只要借助于计算机即可实现远程学习,教师也可以借助于网络实现网上答疑。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精选文章
基于你的浏览为你整理资料合集
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的特点 信息化环境中教学设计的特点(5篇) 文件夹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