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1、基于学分制的职业核心能力评价体系的建构;
2、方法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具体包括“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等能力;
3、社会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具体包括“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革新创新”、“外语应用”等能力
我校根据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确定了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合格中职生。
我校一贯坚持与各类企业及用人单位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制订了各专业的《技能水平测试要求》及《实习成绩考核办法》,强化了学生的专业理论与实践,提高了专业能力;此外,我校还积极探讨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方法,主要包括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与人交流、与人合作、革新创新、外语应用等方面的培养。
长期以来,我校坚持与社会各界交流与合作,以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为己任,创新教育模式,深化内涵管理,完善管理监督机制与评价体系,突出专业特色,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积极探讨学生方法能力及社会能力的培养方法,努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教育品牌,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我校是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山东省纺织服装类专业教研中心,现有4个省级示范(重点)专业,分别是:服装设计与工艺、纺织技术与营销、机电一体化、机械加工技术。学校于2005年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报等五个组织评为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2007年被人事部、教育部联合表彰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1年被山东省评为全省创业明星学校。近几年我校积极参与专业教学改革、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工学结合、校企联合办学等全国性研讨会,并作典型发言。多年来学校培养了大量的技术人才,已成为推动当地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多年来,我校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发展思路,积极邀请各行业、各企业的知名人士以及各类专家、学者、名师到我校来开展师资培训、理论教学、实践指导和专题讲座等活动。其中聘请鲁泰纺织股份公司董事长刘石祯、鲁泰纺织股份公司总经理刘子斌、唐骏欧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崔毅、刘士涛,山东新星集团总会计师陈凤云、政工师司衍水等长期担任学校的专业建设和指导顾问;邀请山东教育报总编陶继新教授、山东省特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郭道胜等到校进行学术交流和教学指导;聘请中国十大杰出学习青年张立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孙建博等到校为师生做励志学习讲座;聘请青岛大学张晓东博士、郭宪英博士、李群博士、彭智博士等到校进行讲学和专业技术指导;聘请鲁泰纺织公司讲师团为学生开展就业指导讲座;聘请鲁泰公司工程师贾西武、高淑霞等到校指导教师的专业教学和学生的技能训练。他们的到来对于我校的专业学科建设、教师的培养、学生的成长都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
近年来,学校加强与高校和社会的联系,聘请专家、技师和名人来校开展师资培训、理论教学、实践指导和专题讲座等活动。其中邀请山东教育报总编陶继新教授、山东省特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郭道胜等到校进行学术交流和讲座;聘请中国十大杰出学习青年张立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孙建博等到校为师生做专题讲座;聘请青岛大学张晓东博士、郭宪英博士、李群博士、彭智博士等到校进行讲学和专业指导;聘请鲁泰纺织公司讲师团对师生进行专题讲座;聘请鲁泰公司工程师贾西武、高淑霞等到校指导教师和学生技能训练。
近年来,学校聘请行业和企业专家来校进行专业建设指导、专业教学指导和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指导,为学校发展和学生的专业成长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主要聘请的专家有:鲁泰纺织股份公司董事长刘石祯、鲁泰纺织股份公司总经理刘子斌、唐骏欧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崔毅、刘士涛,山东新星集团总会计师陈凤云、政工师司衍水等,长期担任学校专业建设和指导顾问。
近年来,我校积极拓宽教育思路,不拘一格,大力聘请社会各界的能工巧匠到学校进行专业技术指导和兼职任教。其中聘请鲁泰公司纺纱三厂厂长刘江、鲁泰公司漂染一厂厂长李友祥、鲁泰公司织布三厂副厂长殷翠红、鲁泰公司品质管理部主任张健翔、鲁泰公司国际业务部主任潘平利等担任我校服装、纺织专业的发展与技术顾问;聘请鲁泰公司品质管理部高级工程师丁慎苗、刘鹏、周静、国昌菊、李雪、王朝霞、陈强等担任服装、纺织专业的技术指导教师;聘请农业银行淄川支行中级经济师邢凤霞、助理会计师梁玉霞、于美玲、王富宝、徐钰、张彩霞、高绪红等担任财会专业的实习指导教师;聘请唐骏欧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师王建成、张晓辉、郭伟、王霞等担任焊接、机电专业的技术指导教师;聘请淄博火炬能源集团首席技师高荃、淄博弘扬设备有限公司技师刘东辉、山东省煤炭技术学院高级技师高绍远、淄博技师学院高级技师陈宏彬等担任我校的兼职教师。他们的参与为提高我校教师的专业素养,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关于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精神,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狠抓教学工作,全面提高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1、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把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上来,下苦功持续抓好教学工作,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增强职业学校的吸引力,为职业学校注入长盛不衰的生命力,真正促进职业教育质量、结构、规模、效益协调发展;才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让学生学会从业技能和本领,就业创业,成为有用之才;才能不辱职业教育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急需的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二、找准工作重心,明确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目标任务
2、教育理论及实践表明,造就一支责任心强、业务过硬、经得起考验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目标任务就是: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管理,以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平时的工作中,自觉苦练内功、认真对待每一天的教学任务、努力提高能力水平,形成团结向上、勤奋敬业、积极进取的师德风尚,为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供长期可靠保障。
三、坚持以人为本,探索科学、合理、高效的教学管理方法
3、教育行政部门要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学校意见,根据本地实际,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的监管。要深入扎实认真,不搞表面形式走过场;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要给学校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预留空间,使学校有更多精力和时间向办出特色的方向发展,不干扰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不给学校增添远离学校教学中心工作的额外工作负担;要充分调动一线教师和教学管理者的力
1量,促进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一线教师及管理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使教学管理决策更加贴近学校实际,不可主观臆断、妄加决定。
4、中等职业学校内部教学管理制度的制订要吸纳广大教师的建议,符合学校实情,以强化教学管理,调动每一位教师的能动性,促使每位教师树立对本职工作的强烈责任心,认真、扎实、不懈和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为目的;要为教师专注于教学营造团结紧张、严谨愉快的工作环境,切不可因制度过于繁杂,令教师疲于应付而过多牵扯教学方面的精力。
5、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既要严格规范,也要鼓励改革创新。严格规范就是学校要根据培养目标要求,认真制订并严格执行教学计划,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上好每一节课,保证教学基本的质与量。改革创新则是学校及教师要根据职业岗位需求、专业及课程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有计划的教学改革,将教改创新元素有机融入专业教学整体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之中,以有效提高教学质的水平。
四、健全教学档案,为规范和优化教学管理打好基础
6、教学档案建立的完备与否,信息化、数字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教学管理工作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应根据本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实际,加快信息化、数字化教学档案建设。一是便于每位教师掌握规范教学的管理制度,明确搞好教学工的具体目标任务;二是便于校长、教学主任、专业组长掌握监控每位教师的教学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不断优化教学管理;三是便于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教学工作了解分析和检查评价;四是便于总结经验、开展教学研究和学习交流。
五、推进专业课程改革,增强培养人才的适应性与竞争力
7、教育行政部门和中等职业学校要根据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和《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管理和设置专业,要紧密结合国家重点产业、新兴产业和区域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发展需求调整专业,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着力建设一批具有显著优势和鲜明特色的品牌专业。
8、中等职业学校课程安排与开发,要基本面全、课时量足、达到与中等专业学历教育层次相匹配的层级水平;要贴近岗位工作要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发展服务。课程内容的设定,要经过认真研究、慎重取舍和周密计划,与职业标准相衔接;或者请相关行业、企业、课程、教学专家进行论证,切不可随意增减,影响培养学生的质量。
六、深化教产结合,提高培养人才的应用能力和技能水平
9、中等职业学校要努力开拓校企合作办学的路子,积极参与到教育部、省教育厅“教产合作与校企一体同步推进计划”中来,不拘一格,创出与本校实际、现行体制相适宜的校企合作模式,最大限度地满足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需要,满足企业对高素质技术工人的要求。校企合作一要促使行业、企业为教学内容改革、改进教学方式、教学质量评价提供教学资源,参与职业教育课程的开发,使得课程内容与职业工作匹配,有利于学生学到最先进的技术技能,成为符合行业规范和职业标准的应用型人才。二要有效地解决有限的办学经费与无限的设备更新及技术更新的矛盾,建立“合作型”校外实训基地,有利于获得企业资金、设备的支持,关键是有利于提高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水平,提升职业学校办学的综合能力。三要为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顶岗锻炼,熟悉当前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企业工艺流程提供条件,促进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推动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四要为学生实现知识运用、能力提升和人格养成提供真实环境,使学生通过在企业真实工作岗位上的锻炼和亲身体会,提高实践能力,学会如何处理问题、化解矛盾,学会与人相处和沟通,融入企业环境,促进角色转换。五要大胆探索校企合作共赢的体制、机制,为我省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的政策制度提供依据。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要加大校企合作政策研究力度,强化工作措施,与政府及有关部门、行业、企业密切沟通、积极配合,探索构建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工作体系,努力做到指导到位、有力,服务专业、有效;要争取各方面支持,探索建立校企合作的政府投入机制、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为校企合作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与机制保障,推进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
10、农科教结合是农村职业教育办学的成功经验,相关中等
职业学校要进一步与“三农”及相关科研部门密切结合,深入开展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课题研究与实践,不断提升农业职业教育服务能力与水平。农科教结合一要构筑职业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平台,实现从专业理论到农民需求、从教学课堂到田间地头的有效对接;二要紧跟地方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开展教学实践和品种改良、科技推广等活动,既有效为当地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又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培养技术、管理、经营方面的人才。
11、技能竞赛是教产结合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这项具体的实践活动深入、持久地影响着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也是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水平技能型人才培养选拔、“双师结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培养培训的重要途径。抓技能竞赛一要想方设法加大投入,为学校强化技能训练提供必要的设备、设施、生产资料及技术指导专家保障;二要努力为师生创造到相关企业学习训练高新技术技能的机会,把他们塑造成为技术领先、技能精湛的专门人才,为我省在技能大赛中展现教学成果、证明办学水平、创出优质品牌、提高社会声誉出力。
七、加强教学质量监测,确保人才培养的规格质量
12、各市教育局可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方式和时间,组织开展全市统一的中等职业教育文化专业知识水平考试(以下简称“水平考试”)与职业能力测试,以保证人才培养的规格质量。各市教育行政部门可在学生完成前一年半学业时对全市接受中等专业学历教育的学生进行统一的文化专业知识水平考试。职业能力测试不实行统测,学生在全部中专学业完成前只要取得相关专业社会广泛认可的、有公信力的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鉴定证书,则可视为完成了职业能力测试。如个别学校的个别专业目前没有对应行业的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鉴定证书,该学校应在市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管下,根据培养目标要求,自行对学生进行相关职业能力测试,并对测试合格者颁发相应鉴定证书。学生通过文化专业知识水平考试和职业能力测试后,方可取得中等专业毕业证书。省、市教育行政部门每年要对全省或所辖市水平考试与职业能力测试情况进行分析总结,针对突出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13、各市要根据中等职业教育各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建设各门文化课及专业基础课水平考试的题库。题库的题目应适合学生在完成前一年半学业时的水平,全面反映中等职业教育各门基础课程的基础知识;应随着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情况的变化适时作出调整,并及时向全体师生公布。题库建设要以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教育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为依据,兼顾学生实际水平;不以竞赛选拔为目的,而是为接受中等专业学历教育的学生应该具备的文化专业知识设定基本要求,以有效控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文化、专业与职业素质的层级水平。
14、省、市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价制度,组建以职业教育教学或教学管理一线的骨干教师或管理人员为主的教学工作考评小组,对所辖中等职业学校的进行教学质量评价。要选择适当的时间、范围,以不打乱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为前提,本着重点深入、精练高效的原则,采取提前不打招呼随机抽查的方式,开展省、市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查出学校教学工作的真实情况,并结合实际改进教学与管理工作,持续、扎实、全面地推动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八、开展针对性的教研活动,推进教学改革和提升师资水平
15、省、市教育行政部门要定期举办有针对性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及竞赛活动,促进好的教学改革经验得到广泛学习借鉴及推广应用。一要着力针对教育部组织举办的教学活动种类,开展相应的教学研究活动和教学竞赛,支持鼓励教师在全国教学研究课题和教学竞赛上争先创优,用先进的教学理论与精湛教学技艺引领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方向,为全体教师树立学习的目标和榜样;二要认真开展“河北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主要面向中等职业教育一线的骨干教师与管理者征集包括论文、专著、案例、校本教材、实验研究报告、调研报告、多媒体教学软件、公开课教案等方面教学成果,充分调动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从事教学理论研究和教改实践的积极性,加快破解阻碍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水平提升的难题。
九、按需培训师资,全面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
16、省、市教育行政部门要定期举办中等职业学校中层及以上管理者培训班,及时用先进的教育思想、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
武装他们,使他们开阔视野,从学校长远发展考虑,以教育家的风范办职业教育,既勇于开拓进取,又踏实做好每一环节工作;既为学生近期就业着想,更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17、师资水平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长抓不懈的首要工作。一要传达积极务实的成长理念,引导激励广大教师脚踏实地自觉自主发展,通过自修自训提高业务能力。只有经历了能力提升的艰辛过程,教师才能有底气、有方法将自己所学、所练、所悟更好地传导给学生,有效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生存本领。二要改革现行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模式,增强师资培训资金的使用效力。要将师资培训资金以适当的方式直接作用于教师本人,激发教师立足岗位不断进取的内驱力,激励教师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积极进取、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三要将普遍性的群体培训转变为教师急需的、针对个体差异的、有较大自主选择空间的培训。可以“奖学金”的形式为教师提供进修资金,使教师根据本校本人教学实际需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或更加对路的培训机构去进修学习,达到所学为所用的效果。
十、加强协调沟通,推进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
18、中等职业学校要改变单一的入学方式和学习形式,拓宽服务对象与办学形式,努力做到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有计划地开展各级各类成人继续教育与职业培训,提高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技能,满足初高中后进入社会的青少年、转岗再就业人员、在职职工、农民及退役士兵等各类人员就业培训、继续学习的需求。
19、探索中高职衔接贯通的多种实现形式,研究建立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扩大中职毕业生升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的比例,促使对口高考本、专科招生指标同步增长、比例协调;改革招生制度,建立中职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鼓励中职毕业生在职继续学习,拓宽中职毕业生继续学习的渠道,逐步形成体现终身教育思想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职业教育为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提供终身服务。
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会议综述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会议综述
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
12月2日至3日,教育部在上海召开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会议,总结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经验,谋划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对会议专门作出重要批示,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
这次会议是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闭幕和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之后,职业教育战线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性工作会议,也是新世纪以来职业教育战线召开的第一次关于教学工作的会议。会前颁布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提出了本届政府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任务书、路线图和时间表,是教育部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实施的第一个行动计划,对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抓住当前关键战略机遇期,切实提高中职人才培养质量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用两个“前所未有”,强调了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都强调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做了系统规划和部署,职业教育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前所未有。另一方面,当前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迫切需要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作为支撑,职业教育在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服务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中的地位作用前所未有。
袁贵仁指出,一定要深刻领会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这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是国家的需要和人民的期盼,是当务之急和长远大计。
近年来,我国中职教育快速发展。2009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近870万人,在校生近2200万人,办学规模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这标志着我国已经具备了三个方面的基本能力:
——具备了大规模培养数以亿计中高等技能型人才的基本能力;
——具备了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基本能力;
——具备了服务国家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基本能力。
但同时,我国职业教育规模能力大与质量结构不尽合理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在教育教学领域还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教育质量还有待提高。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高度重视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切实推动中等职业教育由比较多地注重规模扩张,向更加注重内涵发展、质量提高转变。”对此,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总结说。
刘延东国务委员的批示、袁贵仁部长的讲话和鲁昕副部长的总结引起了与会600多名代表的强烈共鸣。
上海市教委主任薛明扬表示,近20年来,上海中职教育走过了从“做大、做强”到“做强、做精”的转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整个教育的核心理念,上海职业教育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更加注重内涵建设,“做精、做特、做强”,全面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云南省教育厅职教处副处长杨伟介绍说,2010年,云南职教招生人数第一次突破了30万人,高中阶段职教首次超过了普教。“职业教育发展正从注重规模扩大阶段转入注重内涵提升阶段。要让学生个顶个,受社会欢迎,必须切实提高中职教育的质量。”
同他们一样,把加强专业、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作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主要工作抓手,努力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全面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已经成为与会代表们的共识,这也将成为全国职业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深化中职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提升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需求吻合度
教育的核心是教学,教学工作抓不好,提高质量就是空谈。
为什么有的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好的岗位?为什么有的岗位招不到好的学生?出现这个矛盾,就是因为学校办学与产业发展脱节,教学内容与岗位要求脱节,培养的针对性不强,学生的适应性不够。
袁贵仁对此指出,要按照职业教育规律和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以校企合作为主线,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评价模式,尤其是人才培养模式,以专业、课程和教材建设为主要抓手,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要把大力提升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需求的吻合度作为关键切入点,要特别重视在人才培养上更多地听取行业企业的意见,促进行业企业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努力实现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蓝图已经绘就,重在贯彻落实。
根据会前颁布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部署,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近期将重点推进建立教育与产业对话协作机制、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校企一体合作办学、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德育工作、加强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推进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教材创新等工作。
会上还成立了全国财政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等43个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由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行业组织遴选的10家全国中职教师企业实践单位也已在会上授牌运行。
中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孙长庆表示,大会中传达的这些重视行业、让行业发挥指导作用的信息,表明了教育部职教改革的新思路,让行业的代表们很振奋。而会上提出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方向,完全抓住了职业教育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将充分配合,在制定行业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人才需求预测,专业建设标准,教材课程体系创新,教师学生到企业顶岗培训实习,技能大赛和教学质量评估等方面发挥好引领作用。
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凸显职业教育教学新变化
深入研讨谋划改革创新,群策群力促进教育发展。
参加此次会议的600多名代表中,不仅有教育部门负责同志,还有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行业组织、企业和研究机构的代表,有关地级市人民政府负责同志,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部分委员、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委员。这种行政人员和教研人员相结合、宏观决策人员和一线教学人员相结合、产业界和教育界相结合,尤其一半的参会人员是行业企业代表的与会人员构成,充分体现了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特色。
大会在部署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的同时,还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展示活动,凸显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特色。
会上开通了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平台。全国87万名中职学校教师和近2200万名中职在校生,甚至每一个老百姓都能在线分享19个专业的1825个中职学校精品课件。
平台刚刚开通就受到了广泛欢迎,像《photoshop中动画的制作》课件的浏览次数已达到近24万人次,下载692人次。网友建民评论说:“很不错,可以运用到日常教学中去,这么好的课件请以后多做点,放到网络上让我们下载学习。”
会上,南京市中等专业学校、陕西省榆林农业学校等8所中职学校的一线教师作了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经验交流。交流内容通过网络向全国80多万中职教育工作者直播,目前已有15万人点击观看。
上海石化工业学校教师曹律看了天津市机电工艺学校的交流视频,心情非常振奋:“我们也正在模拟工厂环境,开展仿真实践教学,让毕业生和员工两种角色实现平稳对接。兄弟学校的做法给我们带来新的启发,也激励我们要做得更好!”
会议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们分四路走进上海的中职学校,现场观摩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信息技术、德育等专业的改革公开课。这些课也通过网络同步直播,目前已有2万多人点击收看。
160多种职业教育创新教材和辽宁省信息化教学资源也在会议期间向参会代表进行了展示。
为期两天的会议,内容丰富,形式新颖,这是在新时期、新起点上谋划职业教育科学发展。在大会的总结讲话中,鲁昕指出,实现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是党中央向全国职业教育战线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借这次会议的东风,抓住机遇、改革创新、扎实工作,在新起点上努力促进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为推动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作出更大贡献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目的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实验教学是和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的,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实际状况,对实验课程教学中的教学模式、实验内容尝试进行改革,既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又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实验
1引言
中等职业教育目的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实验教学是和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的,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教材、教学环境和实验设备等多方面的原因,大部分的实验项目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实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基本上停滞不前,跟不上发展的需要,需要不断加强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与演练。我们对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实验教学改革做了初步探索,收到良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2开展小班实验教学
现在有些中职学校每个班的人数较多,一个班级有四十到五十人,实验室的仪器有限,不能满足每个学生的实验要求。以至于不能保证每节课每个学生都能做完做会每一个实验。即使实验课上,每个学生都能有仪器去做实验,但是由于学生做实验人数较多,一个老师不可能指导到每一个学生,也不可能解答所有学生的问题,这就导致有的学生滥竽充数,不做实验,蒙混过关,到最后,学完这门课,什么也不会。根据这样的现状,我们开展了小班实验教学。每次实验人数最多十人,老师既能让每个人都做实验,又能及时指导学生的实验情况,使学生及时更正在实验中的不足,达到要求的实验效果,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大大地得到了提高。
3理论和实验教学同步进行
传统的实验一般是先理论后实验的教学方法,但是由于现在的学生基础普遍比较差,课堂所学知识无法理解,做实验时也是照搬书本,做完实验就以为万事大吉了,过后也就忘得一干二净,实验效果不明显。根据以上问题,我们将理论教学搬到了实验室,也就是说,我们在实验室上理论课,边讲课,边做实验。让学生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验中,再将实验和理论联系起来,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教学效果明显有所提高。
4将实验内容和企业的需要结合起来
我们现在用的实验教材内容复杂繁多,大多数是沿用以前的老教材,实验内容滞后,跟不上现在社会发展的需要,甚至和现在社会的发展需要脱节,学生没有学习的动力,觉得学不学都一样,只是为了那一张文凭。学生没有学习的欲望,主观能动性不强,就导致毕业之后什么也没学到,什么也不会,还抱怨学校没有教好。针对现在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以下几点改革措施:第一,应该派年轻老师去企业学习,学习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先进的实验仪器。让老师和员工一样,员工做什么,老师就做什么。这样老师的能力就会有所提高,见多识广,老师再把他在企业中所学到的东西应用到教学中来,学生也会更感兴趣。老师也会看到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有针对性地去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把学校教学和企业联系起来,加强校企合作,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效果显而易见。第二,针对企业的要求,我们应该去编写适合本校学生的教材、适合企业的教材,这样学生毕业后直接就能上岗,减少了他们对工作的恐惧感。学生也会从被动的学习转化为主动的去学习。第三,应适当减少理论验证型实验,加强基本功和理论基础的训练,加强动手动脑的能力训练。对于每一步操作都要作严格规范,以养成细心、谨慎、敏捷的实验作风,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5适当增加创新型实验
创新型实验的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本知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目前所使用的实验教材往往验证性实验较多,而创新型实验较少。因此,我们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及基本方法的前提下,尝试开设了创新设计实验,即在教师提出实验目的和具体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查阅相关资料,自行设计自己感兴趣的实验方案。实验方案设计好后,老师和同学之间相互讨论,同时指出方案中的不足和缺憾。这样做一方面学生的知识面和能力全面提升了,另一方面,老师也可以从中可以了解到学生哪部分的知识相对薄弱,使得老师掌握以后的教学重点。这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实验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较强的实验技能,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设计水平、创新能力与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
6信息化教学引入课堂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教学资源和素材更丰富。尤其是mooc的兴起,使得网络资源利用达到一个新的高潮。传统的职业教学的方式逐渐失去对学生的吸引力,也制约职业教学质量的提高。在网络多媒体的发展进程中,资源选择多样,可以全方位选择适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的网络教学资料,作为实验教学的辅助材料。网络辅助教学、虚拟仿真实验等是重要的方式和手段。通过有效的网络资源利用和仿真实验的开展,辅助学生加深对实验、实习的认知,促进职业教学质量提升。实践中,我们把一些重要的实验、与企业项目合作的重要实践实习等重要内容环节录像,通过网络共享的方式,供给学生课外学习,或作为老师课内的重要教学资源素材,这种做法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也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中等职业院校主要为国家培养技术型人才,因此,实验实践教学显得十分的重要。我们在实验教学通过以上改革的尝试,收到良好的效果,激发了学生做实验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实验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教学改革的路还很长,我们还需结合社会需求和学校的发展,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沈亮远“.教—学—演—练”一体化职业教学模式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0,(5):185.
观“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会议直播”有感
2010年12月2日当天,财职校全体老师共同观看了在上海召开的“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会议”的直播视频。观后我们纷纷围绕会议主导思想进行了讨论。
观看此次视屏,让我想起2010年11月26日我校全体教师观摩“内地学习考察汇报”。两次会议中都重点提出了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使我们每位老师也感同身受。
自2005以来,国家相关部门多次召开会议,体现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教师,我们也应当深深思考。我认为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应从“教”与“育”两方面去思考:
一、教,即教学,教受文化知识。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其实质是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以实现《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从事一线教学的老师并不能准确把握这一实质,更无法在课改过程中去实践它,在认识上存在误区,阻碍了教学改革的前进步伐,也妨碍了教师自身业务素养的提升。我们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应认清形势,赶上时代的步伐,以“与时俱进”的心态,采取积极措施,迎接新课程改革的挑战。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的教师,我们应毫不犹豫地走出“误区”,抓住课改的机遇,迎接新的挑战。
二、育,即德育,育人、育德。除了教学改革创新,德育改革创新也是职业教育中的重要部分,甚至是首要部分。正如会议中江苏南京市中专总校德育教师胡卫芳所提出的“创实效德育课堂,育高素质劳动者”。我们也应该提倡礼仪教学,德育教学。
总之,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我们每位老师都应该将改革创新的思想贯穿于日常工作的始终。为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添砖加瓦。
卢小庆
二零一零年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