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金秋时节,花繁果硕,为响应科技下农村,我有幸成为一名科技特派员,9月11日,在我院王良兴书记、院办李上供主任、侯宁健副主任的陪同下,我来到鹿城区临江镇,开始了我的“科技特派员”生涯。
临江镇位于鹿城区西北部,瓯江中下游,因濒临瓯江得名,总土地面积29平方公里,人口约17500人。距温州市区26公里,下辖16个行政村,20个自然村。临江地形呈“七山、一水、二分田”的丘陵地带分布。临江山清水秀,自然风光秀丽,但农业技术及农民收入相对落后。现将近4个月在临江的科技特派员工作总结如下:
1、学习“十七大”精神,了解富民政策
农村发展和农民生存状况牵动着中国人的心。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各级政府和领导做了大量的工作,党的十六大以来,为进行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确保创业行动取得实效,推行选派科技特派员制度。
10月15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我和大家一起聆听、深入学习了党的十七大报告。报告中指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使我们备受鼓舞。10月25日上午,市委书记王建满率市委、区委领导到临江驿头村,与基层党员干部一起座谈,共同学习十七大精神,亲自将党的十七大精神传送到农村党员干部群众中去。我有幸参加了座谈会,从中学习到了更多的知识和内涵,使我受益匪浅。
2、主动参与政府工作,了解民风民俗
来到临江镇首先接触的是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难”的计生工作。入夜后,我们来到各个计生对象家中了解情况、宣传计生政策、动员其配合计生工作、组织接送孕环检„„总说计生工作难做,此时我真正体验了一把,由此,我对镇政府的工作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今年的9月,台风仍是个不速之客,“韦帕”还没走远,“罗莎”又紧跟而止。大家纷纷从会议室里、培训班上、假期里匆匆赶了回来,奔赴自己所驻村庄进行人员转移,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随着大家一起到了自然灾害点较多的沙头村,“挨家挨户总动员,全心全意做安置”,于是一个“不眠之夜”便在忙碌与紧张中度过。第二天一早在办公室稍事休息,又和大家一起去查看各个村的受灾情况,组织救灾,慰问抗台救灾的干部群众。虽说辛苦,但能和大家一起奋战在抗台第一线,也颇感欣慰了。
3、深入调查研究,确定农业课题项目
鹿城临江镇地处温州市西部,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境内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共有耕地面积4000亩。随着城市化的进展,加之农产品收益有限,农村土地抛荒严重,尤其是冬季。为进一步优化临江镇的农业产业结构布局,避免土地抛荒,提倡绿色过冬,改善人居环境,以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于是田间地头,与农业技术人员一起探讨适宜当地种植与推广,能带
来良好经济效益的农作物。了解到当地农民冬季收成差,土地抛荒严重,于是决定从冬作物着手,提高冬作物的收成,减少剩余劳动力。“双低油菜”——健康的食用油,即可以让大家吃的健康,又能提高农民的劳动所得,还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低油菜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便在紧锣密鼓中产生了。选种、育苗、整地、施底肥、间苗等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11月23日,在临江成人学校召开“临江镇双低油菜种植技术培训班”,针对近70余户油菜种植户进行指导、培训,反响颇好。12月14日下午,特邀温州市农科院吴振旺老师针对临江镇“四大特色农产品”之一——杨梅现存在的问题作了“杨梅种植冬季管理关键技术”的讲座。在临江镇江南上村村委会的会议室里,20余户杨梅种植户参加了培训。
4、发挥优势资源,造福一方百姓
“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大家所关注、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亟待解决的问题。临江镇现有卫生院一所,是当地的医疗服务中心,但由于硬件设施陈旧,技术力量薄弱,远远不能满足当地群众的卫生医疗需求。今年正值我院开展支援农村医疗卫生建设,与基层卫生院进行帮扶结对工作,于是,以此为契机,与院领导联系,使临江卫生院成为我院的结对对象,对其进行人才、技术的扶持,提高其医疗技术水平,更好地为当地群众服务。已多次组织我院专家、医疗队下乡,开展了坐诊、专业知识讲座、实施“双向转诊”,使当地老百姓真正享受到了实惠。并于12月30日,我院与临江镇卫生院“结对
帮扶”揭牌仪式隆重举行,我院潘景业副院长、临江镇吴祝凡镇长、鹿城区卫生局叶洪康副局长出席揭牌仪式并致辞。
接下来我院将继续通过医疗队下乡、专家坐诊、对临江卫生院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并严格考核,以“培养一批人才”;帮助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促使各项活动有序进行,以“带好一家卫生院”;实行“双向转诊”,以发挥双方的资源优势,“服务一方百姓”。
在此期间还组织了我院团员青年——“1+1俱乐部”的成员们一次与农耕生活的“零距离”接触,使大家感受到了农村生活的乐趣与艰辛。
科技特派员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实践者和传播者。是现代农业科技的孵化器,通过科技活动,把知识传播给农民,带动农民掌握技术,使农民尽快走上致富之路。由于工作时间较短、经验不足、技术水平有限,可能未很好做到科技特派员的各项工作,但我相信在各级领导支持和帮助下,通过自身认真学习,艰苦奋斗,将取得更大的成绩,不辱科技特派员的光荣使命。
(温医附一院驻临江镇科技特派员方建梅)
科 技 特 派 员 工 作
简
报
2009年第3期(总第3期)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政策法规与社会发展处编
2009年7月8日
科技人员深入基层服务企业工作全面展开
去年下半年以来,全球爆发了一场历史罕见的金融危机,给国际金融体系和许多国家的实体经济带来了很大冲击,我国实体经济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企业发展遇到很大困难和压力。为了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增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能力,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惠民生”的总体部署,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科技部、教育部、国资委、中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会、中国科协等七部门于3月24日联合发布了《关于动员广大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意见》,提出了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的六大任务,明确了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科技人员、企业、各类社会组织等相关主体的责任和义务,制定了保障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的政策 措施以及工作机制。3月26日,七部门共同组织召开了“动员广大科技人员深入基层服务企业视频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七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分别就科技人员深入基层服务企业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
两个多月以来,各地各部门迅速行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应对金融危机的总体部署,落实“视频会议”精神,依照《服务企业意见》,结合本地、本部门的实际,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截至目前,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5个计划单列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对动员科技人员深入基层服务企业工作做出了相应安排,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展开,进展顺利。
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江西、河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陕西、新疆、大连、宁波、厦门和青岛等20个省(区、市)、计划单列市已经制定了科技人员服务企业工作实施方案,占总数的54%。如广东通过实施“百校千人万企省部企业科技特派员创新工程”,选派100所左右重点高校、科研院所的2000名左右科技人员带着万名以上的特派员助理入驻企业,辐射带动10000家以上广东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特派员助理由高校和科研院所应届毕业生组成。第一批来自105家全国高校和14家科研院所的1087名科技人员已经带领5000多名特派员助理入驻923家企业。
北京、河北、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和海南等7个省(市)已经出台了科技人员服务企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占总数的19%。如北京在实施意见中规定: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人员为企业开展技术开发或将已有技术转让给企业,免征营业税,并可以在转让或开发费的净收入中提取20%的奖酬 金,用来奖励直接参加技术研究、开发、咨询和服务的人员。企业投入技术开发的费用可以150%比例抵扣应纳税所得额,企业在京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经认定可以享受市财政经费的补贴。
天津、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陕西、甘肃、新疆、新疆兵团、大连、宁波、厦门、青岛和深圳等29个省(区、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经建立了科技人员服务企业工作的协调机制,均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科技、教育、人力资源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科技人员服务企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推动工作,占总数的78%。
截至目前,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河南、广东、广西、重庆、贵州、甘肃、新疆兵团和宁波等13个省(区、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经明确(或落实)了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配套经费,经费总数达6亿余元。如重庆设立“企业科技特派员——百人计划行动”专项科技经费,今年投入1300万元,对科技特派员团队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
从各地开展工作的情况来看,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呈现出以下态势:一是地方领导高度重视。各地都能够由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大力推进科技人员服务企业工作,科技部门也行动迅速,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里,均做出了相应安排,科技人员正分批入驻企业,围绕企业生产发展需求,采取多种方式为企业提供服务;二是在制定政策方面普遍能够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注重对中小企业的扶持。立足于企业当前所面临的困难和压力,参与企业技术研发,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着眼于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为依托 的产学研结合长效机制;三是注重加强对科技人员服务企业项目的资金支持。一些地方设立专项资金,支持进入企业的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研发项目;四是越来越多的企业深刻认识到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是雪中送炭,是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前瞻之举。去年6月,科技部、教育部、广东省政府全面启动了“省部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从全国近百所高校和科研院所中遴选了157名科技人员,进驻154家广东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服务工作,成效显著。如北京理工大学的邓宏彬副教授进驻广东东莞永强专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在较短时间内就成功地帮助企业研发出新一代产品,新型油罐车将由原来自重10吨降至4.5吨,同时还可进一步提升产品的性能,将极大地提升该企业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五是科研单位以及科技人员对服务企业的观念在深入实践中得到了很大转变。他们普遍认为科技人员服务企业,不但帮助企业破解了发展难题,而且提升了科技人员的创新能力,对科研单位学术研究和持续创新也有重要帮助,将对我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深化改革产生广泛而积极的影响。
国务院有关部门也制定了许多促进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科技部采取多种措施,大力推进科技人员服务企业工作。调整国家科技投入结构,已经安排6亿元左右科技经费,用于支持进入企业的科技人员与所服务的企业共同提出的项目,目前,各地正根据相关通知要求积极组织项目申报工作;组织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孵化器等技术创新服务平台面向企业开放,开展咨询服务工作;为深入了解各地贯彻落实《意见》和“视频会议”精神的进展情况,4月13-17日,组织调研组对江苏、浙江两省科技人员深入基层服务企业的情况展开调研,在南京、无锡、杭州、绍兴等地实地考察,共召开十余次座谈会,与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部门等单位的负责同志展开研讨,并形成《对江苏、浙江科技人员深入基层服务企业的调研报告》;根据科技部4月15日和4月29日下发的两个通知要求,各地方科技部门于4月30日之前向我们提供了工作计划方案、工作情况调查表和工作进展情况;5月16-22日,科技部联合有关部门,以举办2009年全国科技活动周为契机,进一步对科技人员服务企业工作进行宣传动员和组织推动。教育部大力引导科技人员带着成果和技术,主动到工厂、到农村、上一线,尽最大可能将高校科技资源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开放。如全国180多所高校的3800多名科技人员参与了广东企业的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工作;清华大学同90多个企业合作成立了联合研究机构,2000多名科技人员同企业开展了紧密的技术合作,服务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研究。国资委加强“中央企业技术创新信息平台”建设,促进中央企业科技资源共享和科技信息交流,目前正在试运行阶段,不久将面向企业和社会正式开通运行;6月9日,国资委组织部分中央企业在京召开了中央企业科技服务中小企业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进一步推动中央企业中的转制科研企业和工程设计企业开展科技帮扶中小企业工作。如中国中钢集团公司充分发挥所属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鞍山热能研究院等转制科研院所在技术、人才、科研成果、研发体系建设等方面的雄厚实力,积极开展帮扶中小企业工作,成效显著。在原来工作的基础上,四个多月以来,该公司所属科技企业共向中小企业转让科技成果52项,派出科技顾问130人次,开放实验室163次,确定科技合作项目2800多项,合同金额为2.65亿元,这些科技服务为中小企业带来间接经济效益达30亿元以上,通过实践探索出了一些科技服务中小企业的有益经验。中国科学院发挥自身优势,拟组织500个研发 团队服务企业、实现1000项重大成果转移转化、培养200名创业人才及1000名转移转化人才、开放1000套分析测试设备、组织院士专家到企业咨询等。目前,中科院第一批46个单位的1020台(套)大型仪器设备,已于3月31日起免费向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开放;中科院计算所启动了“深入基层服务企业行动”,8名博士已分赴腾讯公司、宁波港信息通信公司等5家企业为其无偿服务。中国工程院动员和组织院士开展企业技术创新院士行、院地合作、院企合作等活动,为企业提供技术诊断和咨询。中国科协通过在企业深入开展“讲理想,比贡献”活动、推动企业专家工作站建设、创新方法培训、实施海智计划等方式,推进科技人员服务企业工作。由中组部、国家发改委等8部委组织开展的院士专家咨询服务活动已于4月16日启动。目前,120多位院士、专家已分两路,前往苏、粤、浙和湘、皖、豫6省进行科技服务,充分发挥了科技和人才的关键作用,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持。
在两个多月的时间内,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类媒体对科技人员服务企业工作的意义、目的和任务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其中,中央和地方各类主要媒体共播发(刊发)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相关新闻报道130多篇。
(摘自科技部政策法规司2009年6月19日第7期“科技政策与改革动向”科技人员深入基层服务企业专刊(1))
科技特派员工程助推企业创新发展
自治区科技厅把实施科技特派员工程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十大措施之一,组织科技特派员服务企业,目前科技特派员服务企业工程稳步推进,促进企业创新发展。
科技特派员工程今年4月实施以来,自治区科技厅着力组织50个法人科技特派员单位和500名个人科技特派员入驻企业解决企业生存发展中的科技问题。6月16日上午,自治区科技厅组织召开科技特派员工作座谈会,研究部署全区科技特派员工作。各市科技局,部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有关单位负责人齐聚一堂,围绕引导科技服务农村和企业发展需求,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我区产业发展主题,建言献策。目前,部分市和有关单位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办法,鼓励和引导广大科技人员深入农村和企业,搭建创新平台,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开展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近百个技术创新、技术改造项目正在陆续开展,推动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和高校科研院所成果转化。
科技特派员
服务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张掖是一个传统农业地区。多年实践表明,张掖的优势在农业,农业的优势在科技,抓经济必须抓农业,抓农业必须抓科技,因此,历届党委、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工作,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发展农业的新路子。特别是近三年来,市委、市政府大力创新农业科技体制机制,全面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大科技支撑。
(一)科技特派员制度是科技服务“三农”工作的重大机制创新。我市在学习借鉴福建南平等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科技特派员选派形式:
1、选派法人科技特派员。市、县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是国家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市、县区共选派564名经验丰富、作风务实、技术过硬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科技特派员,组织开展各种技术服务,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科技推广力量。
2、组建科技特派员团队。围绕十大工程技术需求,组建湿地保护、玉米制种、马铃薯、肉牛、现代示范农业、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等6个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着力解决“十大工程”建设中的技术难题。
3、选派科技副乡镇长。市委组织部从市直农、林、水、牧、农机等部门选派了60名事业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科技特派员到乡镇担任科技副乡镇长,培育树立劳动力技能培训示范户、典型户、宣传推广先进典型,协调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帮助农村基层解决生产一线技术问题,开发各类科技项目,推广应用科技成果,培植特色优势产业。
4、选聘民间科技特派员。全市共选115名农村中具有技术特长的农技人员、畜牧兽医人员、防疫人员、家畜配种员和农村其它领域的科技人员,以及在当地农林水牧等领域靠科技致富并发挥典型示范作用的农村技术能人为民间科技特派员。民间科技特派员的选聘不仅弥补了国家层面技术力量薄弱,也为解决当前农村科技力量不足和科技服务“缺位”的问题,找到了新的途径。
三年多的实践表明:科技特派员制度有利于激活科技人才资源,有利于增强科技人员的责任意识,有利于实现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有利于满足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需求,固而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初步形成了科技示范带动、技术有偿服务、经济利益联结、科技项目拉动和专业协会联动等五种服务模式,取得了明显效果。
1、抓点带面,加快了现代农业发展步伐。高台县民间科技特派员夏玉聪,每年自费订阅农业科技报刊20多种,引进新特品种菜70多个,创出亩收入上万元的经济效益。在各类示范点带动下,初步建成城郊精细蔬菜、荒漠地区设施农业、冷凉灌区设施葡萄、肉牛规模养殖、现代节水灌溉五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全市日光温室面积达到5.4万亩,设施蔬菜5.25万亩,设施葡萄1196亩,钢架大棚5万亩,暖棚养殖700万头,制种70万亩,高效节水65万亩,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到46%。
2、利益共赢,建立了科技服务三农的长效机制。甘州区大满镇紫家寨村科技特派员董杰,把全村养鸡专业户组织起来,成立“杰灵养鸡专业合作社”,实行“六统一”服务,有效解决了农户技术和销售难题,2008年,合作社总产值达4750万元,养鸡纯收入480万元,实现利润50万元,市场份额占张掖地区销售的60%以上。市委书记陈克恭实地调研后给予充分肯定,并邀请董杰在市委常委会上介绍经验。
3、强化培训,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科技特派员常年活动在生产第一线,深入到乡村千家万户,田头地边,根据不同区域、不同产业、不同需求,按照“四个一”培训模式和“四到户”的要求,深入浅出地开展培训,全市获得“绿色证书”的农民达4.2万人。
4、项目带动,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步伐。科技特派员驻村后,围绕当地优势产业,把寻求项目、争取项目作为重点工作,结合当地特点实施了一批科技项目。近三年,全市科技特派员共实施科技开发项目65个,项目总投资7550万元,实现年利润1000多万元。
5、创新机制,解决了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断层问题。科技特派员团队着重解决重点产业的重大技术难题;法人科技特派员着重抓典型示范和共性技术推广;
科技副乡镇长着重抓农民技术培训;民办科技特派员就近快捷地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初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农村科技服务网络。
(二)近年来,我市在科技特派员试点和推进过程中,按照实施一批科技项目、推广一批先进技术、转化一批科技成果、培养一批科技能人、提升一批优势产业、引领一批农民致富的“六个一”要求,加强领导,稳步推进,着重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1、抓关键,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和县区党委、政府出台了《关于在全市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意见》,对下派科技人员在编制、职务、工资、职称、考核、机构改革、提拔使用、社会保障等各环节都制定相应政策,主要实行三个优先,即优先申报科技项目、优先评定科技成果、优先聘任技术职称。对做出突出成绩的科技特派员进行奖励,支持科技创新创业,营造了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2、抓重点,创新工作思路。科技特派员工作已初步形成 “科技示范带动、技术有偿服务、经济利益联结、科研项目拉动、院地科技合作、专业协会联动”六种运行模式。基本做到了“思想认识、机制创新、政策措施、检查督促、协调配合”五个到位,从而确保科技特派员制度在全市的顺利推行。
3、抓纽带,实现利益双赢。积极组织科技特派员开展技术服务型、技术入股型、资金入股型、中介服务型、法人创业型、带动产业型等六型科技服务。科技特派员采取不同的创业模式,把自身的利益与农民、企业联系在一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通过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得利,农民得利,特派员得利,形成长效的利益回报机制,实现“双赢”。
4、抓对接,实行双向选择。不断加大科技特派员选派力度同,在具体操作中注意把握了三点:一是挑选最优秀的科技人员下去;二是乡镇提出科技特派员的专业要求;三是实行双向选择,供需对接。
5、抓根本,提高人才素质。在选派科技特派员时,十分强调综合素质。一是政治素质好,工作责任心强,热爱“三农”和专业技能工作;二是精通某一方面的农业专业技术;三是身体健康,作风踏实;四是要求广大科技人员把这项工作看作是实现自身价值的一次机遇,在创新服务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三)我市科技特派员工作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乡镇农业科技服务人员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一些地方对建立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足,支持配合协调不够,比较偏重行政推动,缺乏导入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则和办法,缺乏引入金融资本和民间社会资本的措施和手段;部分科技特派员仍然沿用过去蹲点跑面示范指导的做法,没有实行有偿服务,服务责任与个人利益结合不够紧密;下派人员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特别是高层次的科技人才缺乏,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求。今后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
1、改革体制,建立长效机制。建立以县区农技推广站为指导、民间科技特派员为主体的农村科技服务新机制。这些年,关于乡镇农技服务体系的建设,分分合合,科技服务的功能不能充分发挥。问题在于乡镇农技站不能摆脱乡镇的统配。为了使基层农技人员充分发挥作用,可以取消乡镇农业科技服务机构,根据区域特点,设立县区农技推广分站,加大“土专家”、“田秀才”的选聘力度,建立一支离农民近、技术过硬,能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赤脚型”、“永久型”民间科技特派员队伍。县区农技站负责培训民间科技特派员,提高知识水平,民间科技特派员直接面向农户开展服务,以此建立农业科技服务的长效机制。
2、创新机制,推动实体发展。坚持双向选择的原则,按照农民的需求和科技人员的专长,做好供需对接,通过科技人员与农村、企业、农户之间直接见面,使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双向选择,优势互补,形成面向市场发展的结合体;按照市场经济规律,鼓励科技人员将技术、资金、信息、管理等多种生产要素直接导入产业基地和农户,与服务对象和农民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把项目实施与培育农村生产力相结合,通过特派员创业,把生产、技术与市场连接起来,为农业发展扩大规模和提高效益奠定基础;注重团体科技特派员的选派,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人才密集、设备先进、信息灵通的优势,实行“高位嫁接”,不断提升科技特派员服务水平;尝试鼓励大学生就业与科技特派员制度相结合,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多元化、社会化。对新考录的掌握一定农业基本知识的大、中专毕业生,分期分批下派为科技特派员;支持和鼓励科技特派员以创办实体、领办园区、资金入股、技术承包、返租倒包、科
技中介、技物结合、组建协会、有偿服务等多种形式开展工作,在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同时取得合法收入。
3、完善政策,建立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科技特派员的激励机制,建立经济利益共同体的具体办法,真正做到想干事的给机会,能干事的给平台,干成事的给奖励;积极探索农民科技特派员职称评定办法,对他们的技术服务给予肯定;把科技特派员选配到村级领导班子中任职,给予完成项目奖励或者下派期间上浮工资等奖励政策,成绩突出的可选派为科技副镇乡长,做出特殊贡献的可给予重奖;对聘用为科技特派员,特别是扩充一些具有相关专业知识且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发放一定的生活补助费,对服务年限在三年以上且做出突出贡献的,在公务员和机关事业单位的考试录用中可给予加分或者破格录用,逐步将科技特派员工作纳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4、保障经费,支持创新创业。设立科技特派员团队专项资金,用于示范、推广和重点项目的引进及对民间科技特派员的技术培训、能力提升、表彰奖励和服务手段的改善等。鼓励科技特派员和所在镇、村、民营企业联合自筹资金,用于项目实施。积极探索建立科技开发项目投融资体系和信贷管理办法,为科技特派员提供信用担保贷款服务,确保科技特派员承担的科技项目能够启动实施,尽快发挥效益。涉农单位要为科技特派员发挥才能搭建平台,尽可能将农业科技项目向优秀科技特派员倾斜,进行集中投入,有效提升项目资金运作的整体效益。
5、加强培训,提升服务水平。围绕特色产业的发展需要,逐步建立培训的长效机制,提高科技特派员服务水平。定期邀请省内外大专院校的专家为科技特派员举办知识讲座,不断丰富科技特派员的专业技术知识。通过召开汇报会、现场观摩会、加强科技特派员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学习。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科技特派员到农业发达地区、农业院校、科研单位去进修或参观学习,开阔视野,转变观念,提高科技特派员的创新能力和超前意识,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6、加强管理,建全考核制度。修改完善科技特派员的工作职责及考核、奖惩制度。坚持政府领导下的科技特派员管理办公室和各下派单位双重管制,下派单位要与科技特派员签定责任书,科技特派员要与农户签订服务协议,实行双方承诺制并作为考核依据。积极探索涉农事业单位改革与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相结合的新机制,建立绩效工资制度;由组织人事及科技部门统一组织年终考核,评
优者不占用原单位优秀指标。把科技特派员的管理纳入到人才管理范围,完善对科技特派员的培训、考核、管理制度及职称评定、评优等优惠政策。营造政府引导、依靠市场、创新机制、服务农村的创业环境,使科技特派员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
科技特派员工作汇报
xx镇位于中方县西南部,舞水河下游,距县城15公里,辖12个村、1个居委会,151个村民小组,5689户,2.04万人。全镇总面积101.4平方公里,耕地16310亩,林地4429.1公顷,山地2152.5公顷。2006年以来,我镇作为市级科技特派员工作试点乡镇,以科技特派员工作为重点,大力实施“科技兴镇,富民强镇”战略,加快了全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2009年我镇支柱产业“湘珍珠”葡萄种植面积发展到1.8万亩,年产葡萄1800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3500万元,人平葡萄收入达175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3060元的60%。现将我镇围绕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措施
(一)强化领导,提供组织保障。为确保科技特派员工作顺利开展,镇政府成立了科技特派员协调工作小组及其办公室。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镇文化站、广播站、农科教中心、农技站等相关部门参与,配备了3名专职工作人员,负责日常工作。建立了领导体系,各行政村都成立了相应的工作班子。相关科技特派员工作的项目建立了责任体系,每个项目明确一名党政领导带头抓,将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开展列入分管领导考核指标,同时落实到相关责任部门。做到了科技工作有专人抓,科技项目有专人管。
(二)转换方式,由上级指派科技特派员转换为按需请派科
技特派员。我们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认真总结了前期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不足,确立了“四推一争”的工作思路,其重点就是打造乡村旅游之乡。按照我们的工作需求,主动向上级部门汇报,阐明我们在推动乡村旅游、城镇建设、产业调整、文化和卫生、社会事业等方面发展所需的科技人才及需要的理由,得到了上级的认可,并派出了县旅游局肖武等4个单位的6名精英作为我镇的科技特派员。
(三)公开承诺,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方向。今年6月初,为了找准乡村旅游建设的突破口,调优结构,拉长产业链,我们与科技特派员一起来到长沙的海天山庄、黄兴镇乡村旅游风景区、九道湾农家乐等乡村旅游做得相当有名气的地方参观调研,并在镇党委书记杨圣科同志的号召下,先后召开了三次科技特派员座谈会,确立了项目带动、公司化运作的主线。会上,各位科技特派员都作出承诺,如县旅游局的肖武同志就承诺:一是作出旅游总体规划,今年先建立葡萄沟、茶园山庄和观光型酒保重点景区建设,二是开发出以葡萄、茶叶、山地土鸡为主的“xx三宝”重点旅游产品,三是搞好宣传,扩大影响力,适时举办一次葡萄采摘及乡村旅游节活动;县农业局的陈昌清同志承诺:整合葡萄和茶叶资源,组建乡村旅游开发公司;县农业局廖美华承诺:推广葡萄绿色无公害化栽种工艺标准,今年无公害化改造5千亩葡萄面积,用3年时间全部改造完毕。
二、主要成效
(一)进一步完善了科技服务体系。夯实了镇村科技培训平
台。目前镇里有高规格培训中心、有培训学校,村村有培训室,组组有技术员。同时整合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培训资源,适时开展先进适用技术培训。完善了镇村科技服务网络。充分整合镇农技推广中心和葡萄协会的资源,加强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和新技术推广、标准化栽培示范等。加快了镇村科技信息服务。建立了葡萄协会科技信息站,与县科技局“户联网”工作站联网,将为农民朋友提供更快捷、更优质、更方便的服务,让农民足不出户只需一个电话就能解决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目前,在葡萄方面我镇已逐步形成“科技特派员+协会+公司+技术服务部+基地+农户”的新的科技服务模式。
(二)进一步提升了葡萄品质。推广了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推广生物农药和低毒农药、测土配方施肥、标准化栽培、果实套袋等配套技术,降低农药残留,有效提高了葡萄品质。以大松坡为中心首先建立了200亩葡萄标准化示范区。推广了生态农业模式。推广“猪—沼—葡萄”生态农业模式,实施“一池三改”,引导农民充分利用沼液作葡萄肥料,改善土壤,有效提升了葡萄品质。推广了富硒葡萄示范。硒是人体必需的生命元素之一,现代医学证明,硒可有效防止细胞癌变,增强人体免疫力。富硒肥施用于葡萄,可以有效地提高葡萄中的硒含量。前年喷施富硒肥试点已获得成功,效果十分明显,进一步提高了葡萄中的硒含量,从而将有效提升了葡萄品质。先后又在大松坡、黄家湾、黄松坳、下丰坡等村推广了5000亩喷施富硒肥示范。省特派员杨国顺教授,在葡萄的各个生长期,都亲自前来到田间地头指导生产技术。
同时专门从事葡萄的品种改良,提取了样本研究,有望今年完成新的优质品种培育。
(三)一是乡村旅游开发如火如荼。镇乡村旅游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共产党员申志强,他通过招商引资,在科技特派员陈昌清同志的多方协调下,经过1个多月的努力,于5月28日正式组建成立了怀化市xx旅游产业开发有限公司。该公司注册资金500万元,下辖葡萄酒庄、xx茶厂、葡萄沟景区和葡萄专业合作社,以及楠木铺林地养殖合作社等经济实体。该公司按照《xx镇乡村旅游开发总体规划》的要求,整体性开发xx乡村旅游产业,经营旅游商品,做好旅游服务。在公司党支部19名党员和全体员工的积极工作下,截至目前,已着重开发了华汉茶园山庄、观光式葡萄酒庄、葡萄自由采摘园、葡萄沟、葡萄农家乐山庄、丽水溪垂钓休闲区、红军岭等重点旅游景区,基本形成了1条上连中国洪江古商城、下联中国芷江和平园的黄金旅游线路,年内可接待游客1万人次。并正在开发以茶叶、葡萄酒、山地土鸡为主的“xx三宝”旅游商品,有望在今年9月份举办的首届中方县xx乡村旅游暨葡萄文化节上让游客品尝、购买。
(四)进一步提高了社会效益。村民科技意识不断增强。在科技特派员深入细致地工作下,“想致富,学科技”已成为全镇农民的口头禅,全镇掀起了学、用科技的热潮,据统计,全镇农民受训已完成80%以上,实用技术转化为实地开发的达60%以上。辐射作用十分明显。许多外市州、县市、乡镇纷纷来我镇参观、学习。吸引了领导关注和重视。科技工作的开展有力推动了我镇
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促进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我镇产业现象也因此引起了市县领导的关注和重视。县委、县政府将我镇产业发展称之为“xx现象”,并将积极放大“xx现象”。科技特派员优秀成绩和先进生产栽培技术也通过示范点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
三、几点体会
(一)要做好科技特派员工作,就要完善工作机制,加大工作力度。要深化认识,把科技特派员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深入调研,详细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落实和完善协调服务工作机制,加强行政推动和组织协调深度,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经费投入,在经费上给予保障。要以营造以人为本的服务环境、规范有序的工作环境及放宽放活的政策环境为切入点,进一步健全科技特派员工作机制。
(二)要做好科技特派员工作,就要整合这项工作,拓宽工作范围。省、市、县要继续下派科技特派员来我镇工作,加强对工作的协调服务,并成立工作协调小组,经常走访特派员,为特派员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满足特派员的合理需要。要进一步完善以省科技特派员为龙头、市科技特派员为主干、县科技特派员为支干、特派员联络员协助配合的网络机制。落实科技特派员工作激励措施。要争取一批较大的省、市、县产业项目落户我镇,引导资金和有力的信贷支持与服务。要壮大协会,通过协会,培训农民、发展生产、壮大产业、拓展市场,提高农民在市场竞争中的组织化程度,保证农民持续增产增收。
(三)要做好科技特派员工作,就要丰富科技项目,增加经费投入。科技特派员的工作是一项实实在在的为农服务工作,在开展科技工作的时候要充分分析我镇资源优势和产业现状,根据需要,结合自身技术专长,要安排尽可能多的、科技服务范围全面的各种科技特派员人才或科技服务工作团队来我镇落实科技工作。并在科技工作中给充足的资金保障,加大对这项工作专项经费的投入,保障科技特派员的工作经费、业务经费、项目经费,保证科技特派员长期全力投入工作。
安徽联发畜牧科技有限公司生猪养殖
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建设
安徽联发畜牧科技有限公司
2017年3月8日
一、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安徽联发畜牧科技有限公司,是铜陵市科技局指定的畜牧科技示范基地;是铜陵市重点畜牧场之一。2002年至2007年被认定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08年被安徽省农业产业化“532”工程省级龙头企业。先后作为安徽省万头良种仔猪扩繁项目、铜陵市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以及优质安全生猪项目,并通过有关部门的科技成果鉴定。公司作为铜陵市重要的良种猪生产供应基地,不仅承担铜陵市优良种猪的饲养和三元杂交仔猪生产任务,并与多家科研机构及省内外的大型养猪企业共同合作,开展畜牧养殖繁殖与饲养中多项课题的研究攻关和养殖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工作。公司坚持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依托,以良种生产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种猪饲养及仔猪生产,为带动本市规模养猪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公司现有51名员工,其中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技术人员21人。公司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生产与经营管理体系,现设立了科技开发、生产与技术服务、经营管理和后勤服务等部门,并建立了多项生产、技术、经营、保障等方面的制度。2016年繁殖仔猪23000头,年生产销售仔猪17000头,生产销售商品猪5000头,全年销售收入11000多万元,带动农户发展生猪养殖400余户。
安徽联发畜牧科技有限公司从2008年开始,组织有关专家和本场技术人员对优质生猪生产新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成果在本场和其它近10个猪场中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公司于2015年成立研究开发部,组建了安徽省猪病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年聘请3位科技专家来场工作,强化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力度,加强研发开发人员的管理,制定了相应的奖励制度。在此基础上,公司加强了技术培训力度,年均培训农户近500余人,组织合作养殖场(户)技术人员参观学习标准化猪舍建设、粪污处理设施、饲养操作规程等,集中培训学习优质生猪生产新技术,年推广新技术10余项。公司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建设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
近年来,随着养猪业规模化发展,以及人们对优质安全畜产品的需求,公司在生猪养殖过程中也遇到了一系列技术瓶颈,如高性能种猪培育、优质安全猪肉全程控制、复杂疫病的防治、生态循环养殖工艺等,急需引进科技专家来公司指导,因此公司必需强化特派员工作站建设,加大科技人才的引进力度,也是公司做到生态、环保、高效、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二、2016年以来运营建设情况(基本信息、核心团队、创新实力等,工作站功能定位及特色,服务模式、内容及效果,服务平台建设,典型服务案例等)
1、基本情况
公司于2015年组建了特派员工作站,成立了公司研发部,并成功申报了安徽省科技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猪病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作站现有科技人员6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4人,中级职称2人,常年聘请3位科技专家来场工作。并制定了工作站相应的管理和奖励制度,2016年公司的研发投入120万元。
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核心团队来自于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和铜陵市畜牧兽医局,也是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的主要成员,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近两年团队成员在高性能种猪选育、疫病防控、生态健康养殖等方面均有创新性成果,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省级科技成果3项,研究新工艺和新技术10余项,获得相关专利3项,制定相关行业标准3项,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20余篇。工作站核心团队的科技创新能力较强。
2、工作站工能定位及特色
基于畜禽产品安全隐患的来源的主要环节,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以优质安全猪肉产品为目标,运用haccp(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体系的思想,对养猪生产的整个产业链,从饲料原料、饲养管理工艺、疾病监测、畜禽场环境治理、产品加工环节采取关键点控制,通过相关新技术的组装配套和以下若干标准化体系的研究示范,并与科学的组织管理体系有机结合,实现科学化喂养、无害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使项目区的生猪具有“安全和优质”双重质量保证、“环境与经济”双重效益,突出“产品出自最佳的生态环境”和“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企业成功实施和完成了“优质生猪生产新技术集成与示范”,建立生猪安全生产体系和操作细则,并建立绿色生猪示范养殖基地,进行示范推广应用,以加速铜陵市、乃至我省养猪生产的绿色、安全、标准化建设,对提高我省养猪业的市场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铜陵联发畜牧有限责任公司研发和建立完善了一系列疫病防控相关技术规范和体系:(1)建立和完善了优质生猪养殖的环境监控,种猪繁育、杂交育种、饲养管理及疾病防控技术规范。(2)养猪 新技术的集成与示范,包括产房地热保温、早期隔离断奶(sew)、分单元饲养、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新技术。提高了母猪年生产力的养猪的经济效益。(3)研究开发了生猪绿色安全专用饲料,实现了优质肉猪生产,达到了国家的相关标准。
3、服务模式
为加强农业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按照“聘几位专家,建一处基地,办一所培训学校,孵化一科技产业,振兴一方经济”的发展思路,进一步推进农业科技园区、星火技术密集区和科技扶贫示范基地建设,促进科技基地与科教单位对接,搭建农业科技研究,示范、推广、培训和产业开发的平台,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以科技推动生猪养殖产业化。依托铜陵联发畜牧科技有限公司的现有设施,建立农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聘请安徽农业大学的专家进驻工作站,指导现代生猪产业化生产:(1)建立生猪良种生产示范推广基地:建立科技示范养殖基地40亩,建设猪舍13000平方米,引进良种种猪300头,带动规模养殖,重点解决当地生猪种质保护、品种改良的问题。(2)建立特派员工作站科技服务中心,与有关畜牧科研机构和镇农技站等联合,一方面进行当地良种培育的研究,另一方面,培养大批养殖示范户,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使科研更好地为生产服务。
4、服务内容和效果
①科技成果示范:把实用科技成果在工作站和基地进行组装配套,生产示范,加速生猪良种、新技术、新工艺等推广应用,并通过示范户的幅射带动作用,做到一个专家(群)带动一个(批)生猪养殖产业发展。
2016年科技成果示范3项,通过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应用,公司生产效率提高了近20%,新增效益近500万元。
②科技企业孵化:对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或发展前景广阔的项目开展研究,使特派员工作站成为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企业孵化的基地。
2016年,工作站在种猪繁育、疫病防控等方面开展了技术攻关,通过成果的转化,公司母猪年生产力达到24头,较以前提升了近3头;全年生猪死淘率不到5%,生产效率明显提高。
③科技中介服务:使特派员工作站成为沟通农民与企业等市场主体的纽带和桥梁,通过互联网等手段,为农民提供生猪良种、技工致富信息和市场信息等服务,减少盲目性,提高农民收益。
2016年,工作站推广良种猪近2000头,推广良种精液近5万份,极大地提高了周边农户的收入。④科技培训:利用特派员工作站的条件和示范项目,以农村科技能人为重点,为大院周边区域的农户和农民开展科技培训,传授科技知识和技术成果,提高农民技能水平,增强农民自我发展能力。
2016年,工作站科技人员共计培训农户近500人,发放科技明白纸近5000份,提升了养殖户的技术水平。
5、服务平台建设
在省科技厅的支持下,安徽联发畜牧科技有限公司出资200万元,建立了“安徽省猪病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6年对全省养殖户提供检测服务近10000头份,科技专家开展检测和防治培训4场,发放技术资料2000余份。
同时,公司还建立了“生猪高效养殖和技术问答”微信平台,平台内现有专家12人,全省生猪养殖户近200人,开展技术交流,并定期开展专家的技术讲座。
6、典型服务案例
2016年4月中旬,铜陵县张猛养殖户所养的200头生猪突然发病,不到3天的时间死亡了不40余头猪。工作站在得到告急后第一时间通知了特派员李教授,李教授当天到达猪场并进行了诊断,通过相关检测是猪瘟和蓝耳病混合感染引起的猪只死亡,在进行猪只隔离、消毒、紧急防疫后,猪只死亡明显减少,第五天猪群全部好转,有效挽回了经济损失。
三、2017年绩效目标(包括工作站经济社会效益,入驻科技特派员团队,创新服务企业,及开展培训辅导等)
1、工作站经济与社会效益
通过特派员工作站建设,可提供一组最佳杂交组合;制定适合本地区的疫病防控程序1套,提供1~2个适宜于本地区种猪和商品肉猪使用的日粮配方;提供1套种猪饲养管理综合技术;该成果能使猪群腹泻发病率低于5%,仔猪出生后成活率达到98%,商品猪肉质指标达到优良;母猪年提供的断奶猪数达到25头以上,商品猪平均日增重达到1000克左右;每头商品猪的利润新增40~60元。研究成果每年可为公司创造利润500余万元。
项目实施后,农户通过和企业签订合同,保证收入,同时还可以由企业提供猪崽发展养殖,项目实施预计可带动600农户人均增加纯收入1200元。并且沼 气池每年生产的沼气可节约能源10~12万元,预计可供600户农户使用,在节约能源的同时避免了农户大量燃烧麦秆所带来的废气废烟,缓解了大气污染严重的问题。通过发展、刺激引导,促进了养殖业的发展,增加了社会就业机会,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有利于推进本区的经济发展。
2、入驻科技特派员团队
入驻的科技特派员团队为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的专家,主要科技人员如下:
殷宗俊:教授,种猪育种技术 张晓东:副教授,健康养殖技术 丁月云:副教授,饲料营养技术 孙
裴:副教授,猪场生物安全 李
郁:教授,猪病防控技术
安徽农业大学:现设有17个学院(部),64个本科专业,现有教职工1666人,正高职称144人,其中教授136人,副高职称325人,其中副教授244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260多名,具有博士学位的105人,硕士学位的424人;设有安徽省“皖江学者奖励计划”4个特聘教授岗位和3个讲席教授岗位。学校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学校是国家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1998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现有9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4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建有高科技农业园、农萃园、品种园、机电工程园等校内教学科研园区。近五年来,学校承担“973”、“863”、“948”、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1300多项,科技经费近亿元,获省科技成果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成果奖励200多项。
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拥有博士授予权,拥有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专业的生产与科研人才81人,其中教授16名,副教授24名,具有博士学位的27人,硕士学位的23人,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4名,省高校拔尖人才2名,省高校骨干教师6名。已建成动物生产、预防兽医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畜牧工程、环境卫生等10余个研究室,设备齐全。近五年共完成畜牧兽医领域国家 6 及省市等科研项目50多项,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奖多项,科学研究取得丰硕成果。其中“动物疾病快速诊断试剂盒”获得2004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科技攻关“畜禽安全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和“家禽(畜)健康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等项目已通过省科技鉴定;培育了抗逆性强的禽、猪新品种10余个,并通过省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所获得的成果在我省禽(畜)规模化生产中转化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创新服务企业
安徽联发畜牧科技有限公司,是铜陵市科技局指定的畜牧科技示范基地;是铜陵市重点畜牧场之一。2002年至2007年被认定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08年被安徽省农业产业化“532”工程省级龙头企业。先后作为安徽省万头良种仔猪扩繁项目、铜陵市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以及优质安全生猪项目,并通过有关部门的科技成果鉴定。公司作为铜陵市重要的良种猪生产供应基地,不仅承担铜陵市优良种猪的饲养和三元杂交仔猪生产任务,并与多家科研机构及省内外的大型养猪企业共同合作,开展畜牧养殖繁殖与饲养中多项课题的研究攻关和养殖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工作。公司坚持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依托,以良种生产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种猪饲养及仔猪生产,为带动本市规模养猪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公司现有51名员工,其中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技术人员21人。公司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生产与经营管理体系,现设立了科技开发、生产与技术服务、经营管理和后勤服务等部门,并建立了多项生产、技术、经营、保障等方面的制度。2016年繁殖仔猪23000头,年生产销售仔猪17000头,生产销售商品猪5000头,全年销售收入11000多万元,带动农户发展生猪养殖400余户。
4、培训辅导
(1)科技培训
建立科技综合服务中心,建设1400平方米科技综合楼,购置科研和电教培训设备,利用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的优势,对园区和周边的养殖户提供技术培训,推动全面的良种改良,加快良种猪的推广养殖。
(2)科技示范
在安徽联发畜牧科技有限公司的基础上建立科技示范养殖基地,在专家的指导下,采取科学的饲养方法和管理模式,建立对照养殖区,引进良种,进行品种 7 改良,减少生猪养殖成本,提高效率,增加经济效益,从而起到很好的示范推广作用。
四、资金需求及保障(运营主体须是法人单位)
1、资金需求
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建设资金需求共计100万元,部分资金服务单位可以配套。资金主要用途如下:
(1)科技研发费用:60万元(2)科技人员费用:8万元(3)科技培训费用:20万元(4)示范推广费用:12万元
2、运营机制
项目由安徽联发畜牧科技有限公司承办,派一名副场长直接参与,选派一名专业会计和一名工程技术人员直接负责工程,并抽出人员组成项目建设筹备办公室,全面具体的负责项目建设工作。主要完成项目实施准备、配套资金筹集、技术获得、勘察设计、良种引进、施工准备、施工和生产准备直到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等各个工作阶段。这些阶段的各项投资活动和各个环节,有些是同时开展和相互交叉进行。
3、保障措施
安徽联发畜牧科技有限公司将采取让利、服务等各种经济手段,为项目的建设和运作提供可靠的保障。该公司聘用技术人员,主抓基地建设和饲养技术管理;并将采取一系列的经营和实施措施,设立专门服务机构,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做好信息服务、科技服务、资金协调服务、物资供应服务、运销服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