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福建顺昌高阳中心小学李丽华
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如果只在作文课上讲作文、写作文,每学期次数有限,学生练习的机会有限,所得肯定有限。文本不仅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凭借,而且也是习作训练的直接资源,习作既可以“取其法”,还可以“用其材”。因为阅读中的“理解”不单对文本内容的感悟,还有对文章写法的领悟;阅读中的“积累”不单是对文中优美词句的记储,还有对文章写作方法的习得。把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在阅读课上,培养学生练笔的意识和策略,从读学写,也就是让学生随文练笔,以课文内容作为写作的引发点,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化习作为练笔,让习作与阅读水乳交融,和谐运行,让学生时时有话可说,有法可依,在不经意的练笔中培养写作乐趣,夯实写作基本功。不失为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一项有效方法。
课堂练笔现已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但目前,由于教师认识上的偏颇;或重视不够;或理解理念不到位,致使阅读教学中的“练笔”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时机不准。教师选取“练笔”的时机比较随意,在没有充分朗读、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就安排学生“练笔”,致使学生无话可写,有的也只是套话、假话、空话,失去了在阅读教学中安排“练笔”的意义。更别说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反而使学生产生一种畏惧和排斥的心理,真可谓“得不偿失”。
二是切入不准。由于一些老师对教材的研读,对文本的钻研不深,随便找到一个“练笔”的点就喜出望外,以为自己已经为学生创设了“练笔”的机会,就万事大吉了。没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认识水平、发展规律和教材的特点来考虑“练笔”的切入点,于是出现“切入不准”的现象。
三是形式呆板。有些教师不管学生喜不喜欢,每次“练笔”均采用单
一、呆板的形式。如学了写人物的文章后,都要求学生写“我的爸爸或妈妈”。
四是缺乏指导。
1、缺乏“练笔”前的指导。主要是缺乏“练笔”前应有的铺垫,如没能做足课文朗读,词语、句子、内容的理解,写法研究等一系列“练笔” 前的铺垫。也没能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致使“练笔”要么孤零零地,与文本脱节,与课堂不和谐。这样就使学生的“练笔”进展不顺利。
2、缺乏“练笔”中的指导。很多时候老师是一声令下,就算完成任务,没能及时抓住学生“练笔”中存在的问题,如思维定势、想象不合理等进行有效的引导,造成“练笔”效果低下。
3、缺乏“练
笔”后的指导。很多老师是写了就算,听之任之,没有评价,没有修改,没有提升。而有的老师让学生“练笔”之后,安排个别学生读一下就算完事,每次都是“蜻蜓点水”走过场。有的老师虽有评价,但没能抓住每次“练笔”的不同目的,进行对症下药。
如何让随文练笔更有效,真正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服务?针对随文练笔的作用和现状,笔者据个人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一课一练”“一课一得”的小练笔,谈几点尝试性的做法。
一、找准基点,练笔在情感交汇处。教材中,有不少蕴含着丰富情感的课文,教师的精当讲解,学生的熟读体会,都会使学生与作者、与文本产生共鸣,受到感染。学生完全沉浸在课文的情境之中,有许多话要说,这正是练笔的好时机。把“点”选择好了,训练到位了,便有可能产生“四两拨千斤”的神效来。
初上〈〈鸟的天堂〉〉,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已初步从文字的描叙和文本插图中感受到了“鸟的天堂”的美丽,在深读感悟时,我再次用电脑展示文中大榕树的插图及鸟的天堂“百鸟合鸣”的视频,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大榕树,通过画面、音乐,再现渲染情境,掀起了学生情感的波澜,学生对鸟的天堂的赞叹之情呼之欲出。我适时导写: “鸟的天堂”含有一种胜人的力量,在这里,一切都显出一种梦境般的美丽。如今“鸟的天堂”已成为广东新会著名的国际级生态旅游景点,是人们心驰神往的旅游胜地,“鸟的天堂”美名传扬四海。在大力发展旅游的今天,如何吸引中外游客到此一游呢?如果你就是一位导游词设计者,你能否根据来自不同地区的游客,设计出不同人群的导游解说词或广告商呢?
设计小练笔如下
情景一:一群来自广东“南方旅行社”的游客,来到了“鸟的天堂”,面对着这些榕树比较熟悉的游客,你如何讲解
情景二:一天,旅行社安排你接待一个由东北人组成的旅游团。他们中的人大多数是第一次见到榕树,你该如何向他们介绍“鸟的天堂”?情景三:国际旅行团带来了一个由加拿大、俄罗斯等国的外宾组成的旅游团,他们多数人是第一次到中国,你准别怎样讲解?
我让学生自己选一个感兴趣的情景设计导游词。再写下来。结果学生兴趣很高,充分展示了他们独特的阅读感受,学生不仅初步掌握了课文静态、动态结合描写景物的方法,很多孩子在介绍鸟的天堂“百鸟合鸣”时,还加了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有的孩子写道:每当晨光熹微或暮色苍茫之际,群鸟比翼展翅,上下翻飞,盘旋起舞,嘎嘎而鸣,蔚为奇观。有的孩子这样写:鸟因树的存在而更加快乐,树因鸟的欢歌而更显生机,树和
鸟因人的保护而得以延续,人因树和鸟的和谐而留恋,这是一处“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处寻”的和谐美景。课文的动情点不少。如果教师能善于捕捉和挖掘这种情感蓄积点,将学生置于独特的情境之中,当学生的激情快要迸发时,及时指导学生把激情化为文字,将这种情感和感悟沉淀下来,让文章内蕴的情感涌出纸外,也不外乎是一次练笔的好机会。
二、巧妙引导,练笔在情节空白处。海明威曾说:“作者想写的东西心里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得真实,会强烈地感受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出来似的。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这就是著名的冰山原则。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认识“露在水面”的八分之一,更重要的是了解没有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七。语文教材引入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名家经典,很多作品中都留有空白,或含蓄,或简练,耐人寻味,有一种余音缭绕之感,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想象、延伸的空间,让学生依据潜伏信息去想象创造,达到了意境深远、妙趣横生的艺术境界,这就是空白艺术的精妙之处。学这样的文章时,可以找准这些“空白”,让学生把写得简练的地方写具体,把写得含蓄的地方补充出来,把隐性的因素显性地展示出来。我们要注意挖掘教材的潜在资源,为学生的练笔提供平台。
我在教学六年级课文《詹天佑》一课时,从课文最后一段入手,抓住“许多到中国来游览的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都赞叹不已。”这句话,精心设计了一个小练笔,我适时引导学生,如果你是当时的清政府官员、普通百姓、帝国主义者、你会说什么?今天会有哪些国家的人到中国来游览?他们会怎么称赞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请选一角度,展开想象,动笔写下来。稍逝片刻,孩子们进行了交流:有的学生从清政府角度这样写:詹天佑,好样的!你 给我们中国人争了光;有的学生从普通老百姓角度写:哎呀。真了不起啊,真为我们中国人争了一口气,詹天佑太伟大了!有的学生从帝国主义者的角度这样写:没想到中国会有这样的人才啊,真是出乎意料!可恶,他怎么能修好呢?还有的学生说,如果我是当时到中国来游览的一位外宾我会这样称赞:“中国还真有人才啊,真是个卧龙藏虎的地方,能修建这样宏伟巨大的工程,真了不起!
正是在这样的想象画面练笔中,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不管是清政府还是普通老百姓,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会由衷地赞叹詹天佑及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进行这样的小练笔,不仅对学生全面、完整地把握课文内容有推动作用,披文入情更有重要意义,从而,训练了学生的写作技能。
三、整合文本,练笔在拓展延伸处。
拓展延伸点既是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衔接点,也是文本理解向习作练笔过渡的有效落点。拓展延伸点或关注文本的背景,或链接到相关的事件,或引申到类似的现象,总之,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向生活的大门,选择更多,思维更开阔。
在《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的结尾,我紧紧抓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中心句,设计了一个练笔,让学生写写自己身边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例。学生纷纷动笔,写到了遵守公共次序,爱护公共财产等等。甚至有同学写到了“5.12”大地震后人们伸出援助之手的实例:“在2008年的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级的特大地震,武警、消防等救援部队在最短的时间内赶赴现场,通过各种手段救出了一个又一个的生命。那些生还者调整好心态之后,也志愿加入了救援大军,和救援人员一起继续救人,这正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啊!”学生明白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美德不仅仅的德国人特有的,而是全世界共有的,我们中华民族更是如此。
四、循序渐进,练笔在平时模仿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随文练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写作实际,符合学生的写作心理。现行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让学生把最精彩的句子或段落积累起来,从中体味到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匠心所在,悟出表达方法的真谛,这将使学生终身受益。如《桂林山水》第二自然段语句优美,采用了对比、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以及先总起后分述的写作方法。因此,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反复诵读,在品味好词佳句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仿照这种写法,写一篇赞美家乡的短文。例如:“家乡小河的水变清了„ „ ;家乡街道两旁变绿了„ „ ;家乡的马路变宽了„ „ ” 这段文字内容丰富,反映了家乡旧貌换新颜的主题。有了仿写这根“拐杖”,学生更快捷地获得了简单的习作方法。
像这样的仿写式练笔,往往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发展创造思维能力。教师若经常做有心的“插柳者”,日积月累,就会“有柳自成阴”。
另外,在实践中,要特别注意指导和反馈,做到能随堂交流的就随堂交流,能张贴展示的就张贴展示,能投寄发表的就投寄发表。在一次一次的练笔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夯实学生的写作基本功。同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总之,在教学中只要教师能找准基点,巧妙引导,整合文本,循序渐进,坚持平时随文练笔,从读学写,以写促读,写中知读,亦读亦写,联读悟写,真正发挥读写结合的功能,使随文小练笔厚积而薄发,随文练笔,也就能练出精彩!
浅析随文练笔
有人说当今的小学生的生活面太窄,生活内容太单调,每天几乎就是学校与家庭之间的两点一线,缺乏生活体验,缺少写作素材,因而作文不是干瘪空洞,言之无物,就是闭门造车,虚情假意。其实我认为学生并不缺少生活,而是缺少对生活的关注,缺乏主动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作为语文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从家庭、社会、广播电视以及多媒体网络中去寻找生活、积累写作素材以外,还可以在课堂上尝试着通过各种途径来帮助学生,将随文练笔这种作文教学方式渗透至语文教学中去,把文本的生成作为作文课堂教学的资源,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
在课堂中训练随文练笔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下面就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所做的尝试。
一、借助插图,填空式随笔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是图文并茂,而往往图上的内容在文本中的表述不多。此时若运用练笔,给图配文,细致入微地情景再现,就可以让学生从静止的画面中想象出动态的场景,从有限的画面想到无限的画外,充分感受画中的情。这也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创新能力、分析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在《鸟的天堂》一文中,有一幅榕树的插图。我在引导学生深入品读文本后,启发学生重点观察插图中的榕树,并采用了填空式练笔写话:
这是一株生命力极其旺盛的榕树。你看,它的枝干多得不可计数,形态也各不相同:有的(),有的(),还有的()。1
你瞧,它的绿叶如此茂盛,远看,();走近仔细一看,()。在阳光的照耀和微风的轻拂下,整株榕树()。看着如此枝繁叶茂的南国的树,我不禁想()。
这一填空式练笔,让学生凭借课文的插图,展开想象的翅膀,思如泉涌,一段段生动传神的文字跃然纸上,把这株美丽的南国的树形神兼备地展现出来。
二、依托文本,想象式随笔
文本的空白,在课文中是随处可见的,也可以通过教师有意识地创造而显现。利用这些空白,进行想象练笔,既可以带领学生真正走入文本,入情入境地体验和感受,还可以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实践。在《风筝》一文的结尾 “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 „„”中,作者用省略号创设了文本的空白,给了我们无限想象的空间,于是我充分利用文中的省略号,鼓励学生接着“续尾巴”。由于对文本已经有了深入的解读,学生写起来得心应手。通过我创造性地设置想象随笔,不但让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得到升华,感受文本传递的情感冲击,更让学生在身心愉悦的情况下练习了写话。
三、凭借范例,模仿式随笔
课文就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例子,是学习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例子,文本中有丰富的可供学生学习的运用语言的方法和技巧。因此,根据写作训练的循序渐进性和巩固性原则,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文本为例子,学习语言的规律;以文本为柺棍,尝试语言的练习;以文本为迁移,形成语言技能,并内化成自己的语文能力。如在学习完《鹅》
一课后,我让学生尝试着模仿课文的表达方式和结构,介绍自己熟悉的一种小动物。通过这种仿写训练,教师引导了学生积极去运用文本模式,学习文本语言,从而加深了对文本写作方法的理解,并及时使理解得到了迁移和巩固。
四、依据理解,抒情式随笔
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抒情式随文练笔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这需要教师运用生动感人的语言,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易于激发情感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同身受,使他们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在教学《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时,我设置了“抒发敬意”的教学环节,对这位在余震中仍然坚持骨髓捐献的台湾青年,让学生用笔表达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和敬意。学生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情感得到了升华,深深地感受到了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贵品质,并通过随笔把这种敬意真诚地表达出来。
五、根据文意,拓展式随笔
练笔中的拓展提升,目的是让学生在解读文本主旨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学生对文本的自我解读,赋予了文本新的含义,提升了文本的价值,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现实意义。在教学完《落花生》一文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辩题:“在当今社会中,你想做花生那样的人,还是想做像石榴、苹果那样的人?”据此提供了一次小练笔:我想做(),因为我认为()。这为学生提供了发表个人见解的机会,表现了自我。张扬了个性。这样的随文训练,不仅加深了对文
本的理解,而且强化了感悟和语言的并用。
可以说,随文练笔的益处多多。首先,它使理解和运用相得益彰。在理解课文语言的基础上加以运用,运用又深化了理解,二者水乳交融,互相促进;其次,这种以课文内容为素材,随机进行的小练笔,因为是在对文本内容充分理解消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很容易加以运用,降低了练笔的难度;再者,随文练笔的进行,大大提高了阅读教学中写的密度,因而也极大地提高了语言文字训练的强度;与此同时,这种练笔方式始终紧扣在理解文本的内容、思想和情感的主线上,使语言的形式和内容紧密联系,也保证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随文练笔——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大舞台
如果说阅读是一种足不出户的旅游,那么随文练笔就是一种精神上的览胜。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高段的习作目标是:要使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的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为此,我认为,在课堂上适时、适度地对学生进行一定的随文练笔,会大大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可以说随文练笔很及时地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习作舞台,也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了习作的乐趣。有了这个舞台,孩子们可以更好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使孩子们变得乐于习作、善于习作。
在此,我就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课文中的小练笔谈一下个人的几点做法。
一、练笔练在空白处
课文中往往有许多空白点,或者有一些笼统之处,用笔把空白点补出来,把笼统之处具体化,这就是一种很有效的想象练笔。
《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这样描写到: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石块,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这一描写告诉我们目标专
一、持之以恒,就能把事情做好。为了帮学生更好地理解滴水穿石这一过程,我进行了如下设计:
孩子们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都过去了,水滴是怎么做的呢,它怎样才把石头击穿的呢?请大家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来描绘一下水滴石穿的动人场面。生1:几百年过去了,燕子来了又去,去了又来,而水滴却依然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同一个地方,于是石头上出现了个碗口大的坑儿。
生2:几千年过去了,游人走了又来,来了又走,而水滴却依然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同一个地方,于是石头上碗口大的坑儿更深了。生2:几万年过去了,寒来暑往,季节轮回,而水滴却依然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同一个地方,于是石头被穿透了,可以这头望到那一头了。
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将滴水穿石的过程更加具体化和形象化了,不仅降低了理解的难度,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练笔练在情深处
“文章不是无情物”,入选课本的文章,有的隽永含蓄,有的激情澎湃,有的发人深省,有的让人惊叹……它们无不包含着作者的浓浓深情,是作者情动而辞发的产物。作者“为情而造文”,学生“循情而读文”,自然会被文中的人、事、物、景而感动,此时如果设置一个小练笔,让学生直抒胸臆、一吐为快,将会收获意想不到的精彩。
在学习《在大海中永生》第三自然段时,为了帮学生体会人们与邓小平爷爷的深情厚谊,我这样设计教学:
师:当奔腾不息的浪花把邓小平爷爷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的时候,祖国人民会说些什么?当浪花把他的骨灰送往澳门、香港的时候,澳门、香港人民会怎么说?当骨灰被送往宝岛台湾的时候,台湾同胞会怎么说?当骨灰被送向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的时候,世界上其他国的民众又有什么话想对邓爷爷说呢?请同学们发挥你的想像,说一说。
生1:祖国人民会说,是您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政策,让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祖国经济繁荣,人民安康,神州大地到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谢谢您!
生2:香港、澳门人民会说,正是由于您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方针,我们才顺利地回到了祖**亲的怀抱,结束了我们百年屈辱的历史,我们永远感谢您!
生3:台湾同胞会说,正是由于您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让香港、澳门回到了祖**亲的怀抱,我们相信,在“一国两制”的方针下,在香港、澳门回归的影响下,祖国一定能够统一。
……
在这里我们可以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角色,将自己最想对邓小平爷爷说的话写下来,舒缓动情的音乐,课前广博的积累和深刻的课堂感悟一定会激起学生写作的热情,一段段充满深情的话语就会在学生的笔下自由地流淌出来,三、练笔练在拓展延伸处
阅读教学中,适当地进行拓展,可以有效地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衔接起来,也是文本理解向习作练笔的一个有效落点,从而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向生活的大门,选择更多,思维更宽广。
在教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文时,我在课堂尾声时,这样去说:是啊,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从中你明白了什么?请拿起你手中的笔,记录下此时些刻的感受吧。
孩子们听后,纷纷拿起手中的笔,写下了自己的感受:
生1:谈迁家境贫寒,用20多年的奋斗,完成了《国榷》的初稿,可一夜之间又化为乌有,命运对它的打击太大了,然而在厄运面前谈迁却表现得非常坚强,他用坚强的毅力重新站了起来,再次完成了《国榷》这部明史巨著。我被谈迁这种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所感动,我今后也要向谈迁一样,刻苦自励、持之以恒,做社会的有用之才。
生2:在历史的史册上,谈迁的名字家喻户晓,他的名字是响亮的,在地球的版图上,在世界的东方,也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那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1998年的特大洪水,2003年的非典肆虐,2008的年雪灾降临、地震袭击,种种灾难考验着我们的中国政府和中国民众——困境中,主席、总理战斗在最危险的地方;困境中,我们凝聚了不屈的力量;困境中,我们成功举办了地球上最大的体育盛会!这可真是所谓的“多难兴邦”啊!艰难的历程,辉煌的壮举,这就是我们的国家。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一定要传承她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精神,让我们以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迎接生活中的每一个挑战吧。
这样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进一步地去认识谈迁,体会他厄运面前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更主要的地能够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去感受人生,从而真正达到学以致用。使学生在习作中成长,在习作中提高。
四、练笔练在语言训练处
解读文本,感悟语言往往要抓住关键性的词语进行训练,如果在训练的基础上进行随文练笔设计,会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同时,达到有效习作的目的 《黄山奇松》一文主要写了黄山风景区的松树,姿态奇特,十分有趣的景象,借以表达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作者对“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奇松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绘,读来让人感到如身临其境一般。在学生熟悉课文后,我这样引导:孩子们,又是一年秋末,在别的地方,也许,树叶已经落尽,小草已经枯黄,可黄山风景区却生机勃勃,欣欣向荣,正值旅游观光的好季节,黄山风景区又开始招募导游了,请同学们赶快创作导游词,把祖国的这一奇特景象介绍
给所有的来客吧!谁说得好,谁就会被评为“最佳小导游”。
这样就激起了孩子们的创作激情,孩子们纷纷选择自己的视角,写下那最最动人的一幕。随后我便创设情境,让“小导游”们带着自己的游客,前来一一介绍这一天下奇观:
生1:现在我们来到“迎客松”面前,瞧,它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了,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生2:大家猜一下,眼前这棵松树是什么松?它是陪客松。为什么这样称呼它呢?这棵树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在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正是由于它的存在,让游人更加感到了黄山的亲切,感到了大自然的情趣。
生3:眼前的这棵松树就更有意思了。它姿态独特,枝干蟠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它身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象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呢。这就是那有名的送客松了。当您观赏完这美丽的自然风光,要踏上归程的时候,您不妨回头看看这具有着绵绵情意的送客松,它那长长的臂膀,会让您更加地留连忘返。
五、练笔练在课文仿写处
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经典佳作,它们或者句式工整,或者语言优美,或者结构独特,如果执教者能抓住这些独特之处,引导学生模仿借鉴,就能实现课文写作方法的有效迁移,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黄果树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全文特色鲜明:不仅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将黄果树瀑布作了全方位的、多角度的描绘;而且善用、巧用比喻,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如诗如画。学完本课,我即时安排练笔,让学生仿照本文写下自已所熟悉的身边的一处景色。于是孩子们的笔下便出现了《我们的校园》、《校园秋景》、《秋日的家乡》、《漫步玉湖》、《老城即景》等文章。读来无不让人感受到孩子们对大自然,对生活的浓浓情意。
随文练笔,由于它贴近课堂、形式多变、方法多样而成为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大舞台。学生在练笔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习得了课文语言、学会了作者的表达方式,对他们的表达能力的提高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生活处处皆语文,课堂处处
可练笔,愿随文练笔能给老师们带来海阔天空的设想,能给孩子们带来无穷无尽的快乐。
浅谈随文练笔
版石中心小学陈金秀
不少学生一提到作文就唉声叹气、一筹莫展,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该如何去改变呢?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尝试,我觉得我们可以从阅读教学入手,以教材为范本,在课堂上认真做到将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相结合,引导学生读中悟写、读中学写。而随文练笔就是一种将写的训练训练有机地融合于阅读教学中,做到读写结合,这种练笔方法很容易使学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提高作文素养。
宋朝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文,善学文既久自然纯熟。”可见模仿在写作中有首重要意义,而小学生恰巧具有模仿的天性,那么教师就可以抓住文本中生动、经典的句式和教式,(如比喻句式、拟人句式、排比句式、承接句段)等一些形式感较强,表达效果独特的句段进行小练笔,让学生真正拥有仿写这根“拐杖”。通过大量的形式仿写,可以帮助学生把握语言运用的本质和规律。
如《做一个最好的你》最后一段话:“如果不能成为大道,那就当一条路,如果不能成为太阳,那就做一颗星星。做河里一条最活泼的小鱼,做林中一根最挺直的小树,做草地上一朵朝气蓬勃的小花,做天上一只展翅飞翔的小鸟……
这就是一个很生动、经典的片断,这个片断充满了诗意,是本文的主旨,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让他们在读
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语言。为了让学生对文本语言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我让学生仿写句子。
如果那。
如果那。
学生个个奋笔疾书,然后争先恐后发言,气氛极为热烈,学生写出的内容也非常的精彩,如果老师能长此以往地有选择一些精辟片断让学生进行小练笔,那么学生无形之中就提高了遣词造句的能力,在往后的作文批改中,你将看到的是优美的词句、丰富的内容。
由此可见,随文练笔是多么好的一种写作方法,首先这种小练笔既让学生对文本语言有了更深的理解与言语感悟,又强化了学生对语言的运用,其次,不但为练笔提供了现成的素材,还让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面对每次的作文,学生总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孔不入情可抒,而这种小练笔就不一样了,这是以课文内容为素材,因为是在对课文内容充分理解消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很容易加以运用,降低了练笔的难度,深受学生的喜欢,让学生品尝到了写作所带来成功的体验,所以无形之中就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第三,这种练笔始终紧扣在理解领悟课文的内容,思想、情感这根主线上,使语言形式和内容紧密联系,也保证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所以,在语文课堂如能有效地进行读和写的有机训练,我想学生的习作一定会绚烂多彩。
随文小练笔,精彩现课堂
南宁市隆安县城厢中心小学 李金莲
《语文课程标准》在“ 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是进行语言积累、运用,提高习作能力的重要方法之这一,时下,很多教都师认识到了课堂随文小练笔的重要性,除了把课后《小练笔》完成好之外,在阅读教学中还充分挖掘文本,精心地设计,有效地进行指导学生小练笔,让更多的学生在这个平台上更好的展现自己,提高能力。那么,我们应如何利用教材,让课堂的小练习更有实效呢?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本人也摸索出了一些途径。
一、文本“空白”的填补
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说:“学生阅读课文,既是课文信息的接受者,又是课文信息的加工者,总会以各种形式继续着作者的创作,实现着作品的价值,而这一切又有赖于想象的参与。”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的课文作者有意无意地留下了一些空白,或戛然而止,或写得比较简练,或采用意味深长的了省略号,让人有想象的空间。我们要充分地开发这些空白,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让他们说一说,写一写,进行富有个性的补充,使文章更加丰满起来。例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周恩来亲眼看到中国人在租界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这段话中作者把情节写得比较简略,留下了许多空白让学生去想象,这是块可以开发的“宝地”,教学时,我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想像:那位妇人是怎样哭诉的?那个中国巡警又是怎样训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会说什么,做些什么?作为一个中国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欺凌是一种怎样的感受?然后用笔补写这些人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自己的感想。学生在读书中想象,在安静中思考,打开了思维,拓开了空间,想象的画面渐渐清晰,对洋人、巡警的憎恨,对女人的悲悯之情已在他们的心中萌发。于是奋笔疾书,一气呵成。在教学中,只要我们能注意挖掘课文中可以让学生想象的“空隙”,让他们在想象中邀游,在冲动中练笔,不仅利
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更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中,做到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二、课文插图的描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插图是语文教材的第二语言,是可供开发的重要课程资源。教学中,我们只要善于开发与运用,它就会成为教学进程中的一泓活水,成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润滑、催化济。中低年级许多课文都有形象、有趣的插图,这些插图不但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它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更是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进行“小练笔”的好素材。例如《巨人的花园》一课,迷人的大幅画面充满着童话色彩,展示着一群可爱的孩子在花园里和巨人快乐地玩耍,人物生动,形象诙谐,而课文相关的内容只有一个小节,学完这一小节之后,我让学生认真地观察插图,然后用童话的形式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学生有课文作铺垫,有插图可凭借,练笔时自然有话写,有的学生把巨人的花园春天的景象描写得有声有色,把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的情形写得意趣十足,把巨人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刻画得入木三分。课文中的插图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财富,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认真地研读插图,科学地开发、运用插图,让它为我们的阅读教学,为学生的小练笔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精彩篇章的仿写
冰心在《谈点读书写作的甘苦》中说:“我常常抄袭,就是说模仿别人更好的句子。”心理学家也研究表明,给出榜样让学生学习,学习效率更高得多。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往往喜欢模仿一些文章的写法,并把文章的表达方式转化为自己会运用的表达技能。
语言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课文,特别是有一些句式,很值得我们指导学生去仿写,从中学到作者的写作方法。例如《桂林山水》一文,作者以艳丽的彩图、优美的语言、活泼的笔调,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文章中最具特色的是运用对比、排比、比喻的手法描写了桂林的山和水的特点,而且先概括后具体写,这是多么好的段句,课堂上,我抓准了这一仿写的机会,先让学生思考哪种事物也有几个特征?可以是大树、食品、晚霞、也可是商品、动物,然后再仿照课文这两段的写法把它的特点写下来,通过这么
一点拨,孩子们仿写的内容丰富了,写得也比较精彩。有个孩子就写了学校的大榕树,他把榕树与松树、柳树作对比,运用比喻、排比手法把榕树的高、大、绿、密的特点写得非常的具体、生动。
有些课文在段落构成、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抒情联想方面很有特色,这也是学生仿写的好机会,又如《香港,璀璨的明珠》一课每一段的构段方式是一样的,都是围绕一个中心句来进行具体描述,在学习这一课时,让学生依照这一课的构段方式自己写一段话,可用“六一儿童节,校园里真热闹啊”或“我们的教室真整洁”及“秋天的田野真美啊”等为中心句对事物进行展开具体描写。这样的小练笔学生懂得怎么写,所以乐于写,他们能在快乐的小练笔中享受到模仿的成功带给他们的喜悦。
只要我们让学生紧随课文内容,随时进行模仿、迁移,在不知不觉中,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就自然地掌握了课文中经典的写法,久而久之写作水平也提高了。
四、读文有感的抒发
教材中有些文章的内容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力,如《生命 生命》《和时间赛跑》 《将心比心》等,通过学习,学生用心感受字里行间包含的思想感情,他们的心里一定有一些话要说,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动笔写一写,让他们把心中的情感释放出来。例如《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一课,通过学习,学生对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有所了了解,心中激起了对世界和平的渴望,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小练笔:你想对战争中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家园的人们说些什么?你又想对发起战争的人们又说些什么?因为学生的情感已经被调动起来,所以他们有内容可写,有感情可发。有个学生这样写到:“亲爱的朋友,残酷的战争夺去了你们最亲爱的人的生命,毁坏了你们美丽的家园,我们理解你们内心的悲痛,但是,你们一定要坚强,擦干泪水吧,要相信,和平之花总有一天会在你们那里开放,你们一定能像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在阳光下成长……发动战争的人们,你们觉醒吧,请放下你们手中的武器,别再伤害无辜的人们了,要知道伤害别人的同时就是伤害你们自己……”就这样,孩子们写出了他们之所想,写出了他们之所思。不难发现,通过这样的小练笔,学生对文本的认识已经不止停留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上了。适时安排的练笔实际上是催化剂,加速了内化与外化的交融,让学生由此及彼,有感而发,获得对生活的感悟。
五、古代诗句的改写 小学教材中的古诗篇幅短小,内容丰富,美不胜收,景物的古诗描写得细腻生动,叙事的古诗则感情真挚。学习时,在积累古诗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小练笔,把这些诗句改变一下体裁,把它们改成写景或叙事的现代文。利用写景诗培养学生描写景物时的语言的画面感,使学生在描写景物时把景物的状貌、声音、色彩等具体形象地写出来,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利用改写叙事诗来让学生人物描写的语言更生动更形象,做到“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进一步深化作品的主旨。例如在学习《小儿垂钓》时,我让学生理解诗意,领会感情,熟读成背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把古诗改写成一个小故事,学生兴趣非常浓厚,都把文章写得血肉丰满,有情有趣,在描写小孩子专心钓鱼,没有回答路人的问话时,能够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来进行描写,一个稚气十足、天真可爱的人物形象跃于纸上。一首古诗通过学生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的描述,变成了一个生动活泼的故事,既增强了学生对古诗的感受能力,深化对古诗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学文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和写作技巧。
六、拓展文本的继写
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大胆地合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续写,不但深化阅读能力,更有利于课内阅读对想象作文的促进。小学语文教材有不少课文的结尾,作者给读者留下了悬念和想象的空间,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沿着原文的思路或是教师根据课文创设新的情境让学生打开写作的思路,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小练笔,给课文画上一个更加圆满的句号。像《七颗小钻石》《穷人》《卖火柴的小女孩》等课文就可以让学生进行续写。在指导阅读《凡卡》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了其中的思想感情后,激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一想:当凡卡睡醒以后,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根据已知的内容,展开他们想象的双翅,给课文写了个完整结尾。这样的小练既叩开了学生的想象之门,又放飞了学生的心灵体验,让学生心中的想象之泉在实践中自由流淌。
阅读教学中的小练笔方法是多样的,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地挖掘,巧妙地安排,精心地设计,耐心地引导,长期有效地进行,就能让小练笔这一教学环节在课堂中放射出熠熠的光芒,就能让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有一个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