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教案部队(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心肺复苏教案部队篇一
在省立医院招聘中常考的操作,所以一定要按照医院的规定来操作这样才做到知己知彼,在省立cpr可分为野外cpr和院内cpr两种,不过操作流程有些不同。野外cpr正规考试流程:
学生:老师您好:我是***,我做的操作是野外cpr,我现在开始我的操作!
1、患者已晕倒,观察四周环境安全。
2、呼叫患者(双手拍肩,嘴要靠近患者左右耳进行呼叫,避免碰到失聪病人),患者无意识。
3、按压眶上神经,无反应;观察瞳孔,瞳孔散大。
4、呼叫周围人拨打120,解开患者上衣扣,省最后一个扣,解开腰带。
5、观察口鼻是否异物,若有头偏向一侧,清理异物,若无开放气道。
6、一看胸廓有无起伏,二听是否有呼吸音,三感觉有无气体逸出,这其中注意数数字(1001、1002、1003、1004、1005、1006、1007)【据说四个数字是1秒】。若无,人工呼吸两次(注意中间放开鼻子)。
7、用拇指从喉部摸是否有颈动脉搏动,注意食指和中指要放在同侧,不能放到对侧,以防家属产生误解,认为你在掐患者喉部。
8、胸外按压:深度成人4~5cm,小儿3~4cm。注意定位方式:一定是中指和食指沿着肋骨下缘,碰到剑突部后,左手掌碰到食指,右手
与左手叠加后,肩、手臂和患者按压部位成直线。
9、再次人工呼吸,注意其中吹气候放开鼻子。
10、如此往返5个循环,若出现室颤或无脉性心速,则需要除颤。
11、以吹气结束,若cpr成功后,观察依次为一看二听三观察,这其中注意数数字(1001、1002、1003、1004、1005、1006、1007),然后摸颈动脉搏动,自主心率恢复,有自主呼吸,上肢收缩压大于60mmhg,瞳孔缩小,面色红润,口唇泛红,四肢回暖。抢救成功。
12、患者已醒,嘱患者放心,已经通知医生和护士,正在来的路上,您先放松不要紧张,整理好衣裤即可。
院内cpr也一样,只是人工呼吸改成简易呼吸器,在整个胸外按压期间,按照呼吸频率一直按压即可。
心肺复苏教案部队篇二
一、授课时间:2017年9月
二、授课地点:学习室
三、授课人:
李安鹏
四、授课目的:通过学习使大家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流程及要点
五、授课内容:心肺复苏
六、授课对象:医院全体医师
七、授课方法:理论讲课,模拟训练
八、授课教具:笔记本、投影仪、影布、模拟人、除颤器
九、授课要求:认真听讲,做好笔记;注意重点、把握要点
十、授课小结:本堂课主要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读的流程以及要点进行讲解,大家学习态度端正,实操认真,能够熟练掌握对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
以前我们对心肺复苏的了解可能仅限于cpr和电除颤,但其实它只是基础生命支持的一部分。
心肺复苏主要是指对病人猝死后突然呼吸、心跳停止,而及时采取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心脏按压代替自主循环的复苏措施,不然则会导致死亡。但是心肺复苏成功不仅是要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更重要的是恢复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心肺复苏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础生命支持(bls),指施救者在院前没有仪器设备的情况下,通常使用cpr为患者进行抢救。第二阶段是高级生命支持(acls)是指患者从现场转入医院或者急救车,急救中心的医务人员到达现场,由医务人员接手后进行的生命支持。病人的自助循环恢复后进入心肺复苏的第三个阶段,后续生命支持(pls),主要是脑复苏和脏器功能支持的后续治疗阶段
通过以前医院组织的卫勤训练,大家应该都掌握都心肺复苏的初级治疗。我们先简单回顾复习一下基础生命支持,也就是bls。
三、基础生命支持大家应该都已经熟练掌握,我们先复习一下bls的流程,以及新指南做的一些更改。c:人工循环
a:人工气道
b:正压通气
d:电除颤
当发现患者昏迷后,我们首先确认现场环境安全。用力拍打并呼喊患者,确认意识丧失。判断呼吸和脉搏的有无,新指南指出呼吸和脉搏要同时检查,依次缩短开始首次按压的时间,研究表明越早进行胸外按压,患者存活率越高,时间不超过10秒钟。启动急性应急反应系统,立即进行cpr,先按压后通气,按压通气比为30:2,大样本调查研究表明,按压比通气更重要。当除颤仪到达后,应停止按压,立即进行除颤。2015版指南,强调高质量cpr,高质量cpr是贯穿于整个抢救流程的,是进行有效心肺复苏的基础,高质量cpr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bls持续至高级生命支持团队接管或者患者自助循环恢复
高质量cpr要点,同时也是新指南做出的改变:
1、按压频率 原指南仅仅规定了每分钟按压频率不少于100次/分,但一项大样本数据研究发现,如果按压频率(超过140次/分)过快,按压幅度则不足。2、按压深度 首次规定按压深度的上限:在胸外按压时,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但应避免超过6厘米。
3、为保证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充分回弹,施救者在按压间隙,双手应离开患者胸壁。原指南仅建议,每次按压后,施救者应让胸廓完全回弹,以使心脏在下次按压前完全充盈。如果在两次按压之间,施救者依靠在患者胸壁上,会妨碍患者的胸壁会弹。
4、尽可能减少胸部按压中断的次数和持续时间。
对于心脏骤停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我们必须争分夺秒,掌握先机。 争分夺秒 黄金4分钟 大量实践证明:
4分钟内进行复苏者,可能有50%被救活。 4--6分钟内进行复苏者,10%被救活。 超过6分钟存活率仅4%。 超过10分钟存活率几乎为0
acls在bls的基础上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给予药物治疗和病因鉴别诊断。更注重规范化、程序化、更注重团队合作。再次强调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否则所做的一切都是无用功。
早期除颤(1分钟内)成功率97% 每分钟下降7%-8% 室颤在数分钟内转变为心脏停播,则复苏成功的希望很小。根据病人心律失常类型,进行电击除颤 可电击:室颤,无脉性室速
不可电击:心搏停止,无脉心电活动
标准位置是右电极板放在右锁骨下方(sterum),左电极板放在左胸乳头外下方(apex)。
除颤能量:200j、300j、360j 室颤:qps波群与t波完全消失,代之以形态大小不等、频率不规则的颤动波 频率250-500次/分钟
粗颤:波幅>0.5mv 细颤:波幅<0.5mv
复苏给药途径:根据病人心搏骤停原因与心律失常类型,选择相应的复苏药物
给药途径:
1、静脉给药
2、骨内给药
多用于儿童
静脉通道建立:
1、周围静脉通道(肘正中静脉)
采用“弹丸式”给药
2、中央静脉通道
静脉通道建立:一是周围静脉通道 方便,不需要中断心脏按压 并发症少,缺点药物峰值低 循环时间长 应采用“弹丸式”推注 最常用外周静脉是肘正中静脉,不要选择手部远端静脉
二是中央静脉通道
药物作用起效快
缺点技术及时间要求高。只有在周围静脉无法建立,又有充足的时间,考虑中心静脉穿刺
肾上腺素 αβ受体激动剂,对心脏β1受体的兴奋,增强心肌收缩力,加快心律。血管平滑肌β2受体,使血管扩张,降低周围血管阻力,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扩张支气管,解除支气管痉挛。
胺碘酮
3类抗心律失常药 室颤/无脉性室速
对心脏骤停患者,不推荐常规使用利多卡因、β受体阻滞剂、碳酸氢钠、钙剂(class iii,loe b)。vf/无脉性vt导致心脏骤停,恢复自主循环后可考虑使用。
alcs流程图 在第一组cpr之前都和基础生命支持一样,确认无意识、呼吸和脉搏、启动应急反应系统,开始cpr
成员要做什么
负责的内容出色完成 清楚大声重复命令
及时大声汇报负责任务完成情况 负责的呢用有阻碍时及时寻求帮助
对领队发出的命令有疑问时提出建设性看法
心肺复苏教案部队篇三
正安县人民医院
正安县人民医院cpr培训资料
2011年
地址: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人民医院 邮编:563400 电话:0852-6421882
现场心肺复苏术
注:本“心肺复苏术”以《2010年美国心脏学会(aha)心肺复苏(cpr)与心血管急救(ecc)指南》为蓝本编写。
现场心肺复苏术是指患者发生心搏骤停的现场,如家中、办公室、工厂、医院等场所,首先由最初目击者为心搏骤停患者施行的心肺复苏技术,即基础生命支持(bls)。是心肺复苏术三阶段abcd四步法中的最初处臵—第一个abcd。
判断患者心搏呼吸突然停止的标准:
1、意识突然丧失,患者昏倒于各种场合;
2、面色苍白或转为紫绀;
3、瞳孔散大;
4、颈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
5、部分患者可有短暂而缓慢叹气样或抽气样呼吸或有短暂抽搐,伴头眼歪斜,随即全身肌肉松弛。
cpr最初处臵:
1、观察周围环境,确定无安全隐患。轻轻摇动患者肩部,高声喊叫:“喂!你怎么啦?”如认识,可直接呼喊其姓名,如无反应,迅速触摸颈动脉有无搏动。
2、呼叫:一旦初步确定患者为心搏呼吸骤停,应立即呼叫周围的人前来协助抢救。方法:大叫“来人啊!救命啊!”
3、将患者放臵适当体位:进行cpr时,正确抢救体位是仰卧位。患者头、颈、躯干平直无扭曲,双手放于躯干两侧。方法:小心转动患者,使患者全身各部成一个整体转动。如疑有颈椎骨折者,尤其要注意保护颈部,可以一手托住颈部,另一手扶住肩部,使患者平稳地转动至仰卧位。身体躺在平整而坚实的地面或床板上。再解开患者上衣,暴露胸部。
一、成人心肺复苏术第一阶段cabd四步法
a、b、c、d代表的是:a(airway)开放气道,b(breathing)正压通气,c(circulation)胸外按压,d(defibrillation)除颤(对室颤和无脉搏的室速)。2005年指南的顺序是abcd,而2010年指南则将c提至第一位,即cabd,这样能减少从识别到初次按压的时间,避免通气延误胸外按压。
1、c(胸外按压)
胸外按压的目的是建立人工循环,促使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并使人工呼吸带有新鲜空气的血液从肺部血管流向心脏,再流经动脉,供给全身主要脏器,以维持重要脏器的功能。
方法:
(1)快速测定按压部位:以示指、中指沿患者肋弓处向中间滑移,在肋弓和剑突交点处寻找胸骨下切迹,以切迹作为定位标志,不要以剑突下定位,然后将示指及中指横放在胸骨下切迹上方,示指上方的胸骨正中部即为按压区,相当于胸骨中、下1/3与两乳头连线的交界处;以另一手的掌根部紧贴示指上方,放在按压区,再将定位之手取下,将掌根重叠放于另一手背上,使手指脱离胸壁。
(2)按压方法:抢救者双臂应绷直,双肩在患者胸骨上方正中,垂直向下用力按压,按压利用髋关节为支点,以肩、臂部力量向下按压。按压应平稳、有规律地进行,不能间断,下压及向上放松的时间应大致相等,使胸廓充分弹回,放松时定位的手掌根部不要离开胸骨定位点。
(3)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4)按压深度:至少5cm(5)按压与人工通气比:30:2,每按压30次后,吹气两口。
2、a(开放气道)
方法:仰头举颌法。一手臵于前额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的示指及中指臵于下颌角处,抬起下颌,使下颌与耳垂成一垂直线。疑有颈椎损伤者,不能使头部后仰,以免进一步加重损伤。
将患者处于气道开放位臵后,观察5秒左右,有呼吸者,注意气道是否通畅,无呼吸者,先清理呼吸道后,立即作人工呼吸。
3、b(人工呼吸)(1)口对口人工呼吸
方法:在保持呼吸道畅通和患者口部张开的位臵下进行。用按于前额一手的拇指和示指捏闭患者的鼻孔(捏紧鼻翼下端),首先缓慢吹气两口,以扩张萎陷的肺脏,并检验开放气道的效果,再深吸一口气后,张开口贴紧患者的嘴(要把患者的口部完全包住)。用力向患者口内吹气(吹气要求快而深,直至患者胸部上抬)。一次吹气完毕后,应立即与患者口部脱离,轻轻抬起头部,眼视患者胸部,吸入新鲜空气后,再作下一次人工呼吸,同时放松捏鼻的手。每次吹气量为700~1000ml。时间超过1s,达到可见胸廓上抬。
(2)口对鼻人工呼吸
在某些患者口对鼻人工呼吸较口对口人工呼吸更为有效。本方法主要用于不能经患者的口进行通气者,例如患者的口不能张开(牙关紧闭),口部严重损伤等。
方法:一手按于前额,使患者头部后仰,另一手提起患者的下颌,并使口部闭住。作一深吸气,抢救者用嘴唇包住患者的鼻部,并吹气,停止吹气,让患者被动呼气,若患者被动呼气时鼻腔闭塞,需间歇放开患者的口部。
4、d(除颤)
心搏骤停时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心室颤动,而终止室颤最有效的方法是电除颤,电除颤仪有单相波和双相波两种类型,而双相波电除颤被证明在电复律和电除颤方面比单相波除颤更有效。如发生心搏骤停要力争在3分钟内行首次电除颤,除颤每延迟1分钟,复苏成功率下降7%~10%。
方法:
(1)除颤能量的选择
单相波从200j开始,如未能成功转复,应逐渐增加能量直到达到360j。双相波则从50—100j开始,如无效,逐渐加量,直至达到200j。
(2)电极的位臵
现行常规放臵方法是:一个电极臵于胸骨右上方锁骨下,另一电极放臵于左乳头外侧腋中线上。
另一方法是:一个电极臵于心尖部,另一电极臵于背部右肩胛下角位臵。但此方法操作极不方便。
注意点:连续5组cpr后除颤1次,除颤1次后立即再行5组cpr,再检查患者心律,对持续室颤的患者,可考虑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首选胺碘酮,剂量为150~300mg
二、婴儿和儿童心肺复苏术
婴儿和儿童心肺复苏处理基本同成年人,但有以下几点特殊之处。
1、判断意识:
婴儿对语言如不能反应,可以用手拍击其足部,或捏掐合谷穴,如能哭泣,则为有意识。
2、人工呼吸
婴儿韧带、肌肉松弛,故头不能过度后仰,以免气管受压,影响气道通畅。可用一手举颌,以保持气道平直,再用口贴紧婴儿口与鼻的开口处,施行口对口鼻呼吸。
3、检查肱动脉
婴儿因颈部肥胖,颈动脉不易触及,可检查肱动脉。
4、按压部位及方法
婴儿按压部位是两乳头连线与胸骨正中线交界点下一横指处,用2—3个手指轻轻下压2~3cm左右,按压频率为100次/min,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为30:2。
附:心肺复苏有效指标和终止抢救的标准
一、心肺复苏有效指标
主要根据以下四个方面综合考虑:
1、瞳孔:复苏有效时,可见瞳孔由大变小。如瞳孔由小变大,固定,角膜混浊,则说明复苏无效。
2、面色(口唇):复苏有效时,可见面色由紫绀转为红润。如面色变为灰白,则说明复苏无效。
3、颈动脉搏动:按压有效时,每一次按压可以摸到一次搏动,若停止按压,搏动亦消失,应继续进行心脏按压。若停止按压后,脉搏仍然跳动,则说明患者心跳已恢复。
4、神志:复苏有效,可见患者有眼球活动,睫毛反射与对光反射出现,甚至手脚开始抽动,肌张力增加。
自主呼吸出现,并不意味可以停止人工呼吸,如果自主呼吸微弱,应仍然坚持口对口呼吸或其他呼吸支持。
二、终止心肺复苏的指标
现场cpr应坚持连续进行,在现场抢救中不能专断地作出停止复苏的决定。
现场抢救人员停止cpr的条件为:①自主呼吸及心跳已有良好恢复;②有其他人接替抢救,或有医生到场承担了复苏工作;③有医生到场,确定患者已死亡。
在医院内对目击的心搏骤停患者,如持续cpr60min,而患者仍无生命体征者,或对非目击的心搏骤停患者,在cpr期间,了解患者自发生心搏骤停至开始cpr时间超过15min,经cpr30min无效者,即可停止cpr。
当然,凡能确定脑死亡者,均为停止cpr的指征。脑死亡的临床判定标准如下:
1、深昏迷;
2、脑干反射全部消失;
3、无自主呼吸(靠呼吸机维持,自主呼吸激发试验证实无自主呼吸)。以上三项全部具备。
急诊科编
二○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心肺复苏教案部队篇四
心肺复苏术简称cpr,有3个步骤构成,分别为清理呼吸道,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简称心肺复苏abc。
虽然是这样简称,但是现在心肺复苏的步骤已经把c步骤,也就是胸外心脏按压提到了第一位,也就是说在心肺复苏术中,胸外心脏按压是比较重要的。在判断完病人的意识状态之后,首先把病人马上摆放成复苏体位,同时注意颈部受伤患者的脊柱的保护;然后将病人的头偏向一侧,简单的做一下呼吸道的清理,速度要快,紧接着马上为病人做胸外心脏按压。
做胸外心脏按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部位要准确:按压的部位一定要准确,中指指尖沿患者靠近自己一侧的肋弓下缘,向上滑动至两侧肋弓交汇处定位,即胸骨体与剑突连接处,位置不准确,会损伤肋骨或者内脏;2.深度要适当:一般要求按压深度达到4~5cm,约为胸廓厚度的1/3,太深会导致胸骨骨折,太浅不足以推动血液循环;3.姿势要正确:两臂一定要伸直,不能弯曲,身体也不要前后摇晃,利用上半身的体重及肩、臂部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压胸骨;4.频率要迅速: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这样才能达到按压的效果。
对于口对口人工呼吸,可以记住这四句话:捏住鼻孔,口对全口,自然吸气,缓慢呼气。首先鼻孔一定要捏住,防止气体从鼻孔跑出;对也要包住病人全口,同样是为了防止漏气;施救者不需要深呼吸,只要自然呼吸就好,人工呼吸要求的潮气量是400~500ml;施救者呼气时一定要注意缓慢,不要过快。施救者在给病人做人工呼吸时要注意观察病人的胸部起伏情况,判断人工呼吸的效果。
心肺复苏术可以单人做,也可以双人合作。如果是单人做的话,必须先做胸外心脏按压30次,然后再做2次口对口人工呼吸;如果是双人,也是要其中一人先做30次胸外心脏按压,另一人再做2次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次数比应该是30:2,儿童可以是15:2。
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一般做5个循环后,观察一下病人的面色,呼吸和颈动脉搏动的情况,判断是否有继续心肺复苏的必要。待到病人面色恢复红润,有了自主呼吸,有规律的颈动脉搏动,就可以停止心肺复苏,等待救护车的到来。
实施心肺复苏的步骤(在所有操作前,一定要确认环境危险已经排除,做好自我保护措施,戴上安全手套,才能进行抢救。)
一、判断意识
先在伤病员耳边大声呼唤“喂!你怎么啦?”再轻轻拍伤病员的肩部,婴儿排击足跟。如伤病员对呼唤、轻拍无反应,婴儿不能哭泣,可判断其无意识。
二、立即呼唤
当判断伤病员意识丧失,应该求助他人帮助,在原地高声呼唤:“快来人!救命啊!我市救护员,请这位先生(女士)快帮忙拨打急救电话!有会救护的请和我一起来救护。”
三、救护体位
对于呼吸心跳骤停的伤病员应将其翻转为仰卧位(心肺复苏体位),放在坚硬的平面上,救护员需要在检查后,进行心肺复苏。若伤病员没有意识但有呼吸和循环为了防止呼吸道被舌后坠或粘液及呕吐物阻塞引致窒息,对伤病员应采用侧卧体位(复苏体位),分泌物容易从口中引流。体位应稳定,并易于对伤病员翻转其他体位,保持通常气道,超过30分钟,翻转伤病员到另一侧。
注意不要随意移动伤病员,以免造成伤害,如不要用力拖动、拉起伤病员,不要搬动和摇动以确定有头部或颈部外伤者等。有颈部与身体在同一轴线翻转,做好头颈部的固定。
(一)心肺复苏体位(仰卧位)操作方法
1、救护员位于伤病员一侧
2、将伤病员的双上肢向头部方向上伸直
3、将伤病员远离救护员一侧的小腿放在另一侧腿上,两腿交叉
4、救护员一只手托住伤病员的后头颈部,另一只手插入远离救护员一侧伤病员的腋下或跨部
5、将伤病员整体地翻转向救护员侧
6、伤病员翻为仰卧位,再将伤病员上肢置于身体两侧
(二)复原体位(仰卧式)操作方法
1、救护员位于伤病员的一侧
2、救护员将靠近自身的伤病员手臂肘关节曲置与头部侧方,伤病员另一只手臂弯曲置于胸前
3、把伤病员远离救护员一侧的膝关节弯曲
4、救护员用一只手扶住伤病员肩部另一只手扶住伤病员的膝部,轻轻将伤病员侧卧
5、将伤病员的手置于面颊上方,防止面部朝下,打开气道
6、将伤病员弯曲的腿置于伸直腿的前方
(三)救护员体位
救护员在实施心肺复苏技术时,根据现场具体情况,选择位于伤病员一侧,将两腿自然分开与肩同宽跪贴于(或位于)伤病员的肩、胸部,有利于实施操作。
(四)其他体位
头部外伤者,则是水平仰卧,头部稍稍抬高;如面色发红,则取头部脚底位;面色发青,取头底脚高位。
四、打开气道
伤病员呼吸心跳骤停后,全身肌肉松弛,口腔内的舌肌也松弛后坠而阻塞呼吸道。采用开放气道的方法,可使阻塞呼吸道的舌根上提,使呼吸道畅通。
用最短的时间,先将伤病员的衣领、领带、围巾等解开,带上手套迅速清除伤病员口鼻内的污垢、土块、痰、呕吐等异物,以利于呼吸道畅通。再将气道打开。
(一)仰头举颏法
1、救护员用一手的小鱼际(手掌外侧缘)部分置于伤病员的前额,另一只手食指、中指置于下颏骨上提,使下颌角与耳垂的边线和地面垂直
2、救护员手指不要深压颏下软组织,以免阻塞气道
(二)托颌法(抬拉颌法)
1、救护员将手放置在伤病员头部两侧
2、握紧伤病员下颌角,用力向上托颌
3、如伤病员禁闭双唇,可用拇指把口唇分开
4、如果需要进行口对口呼吸,则将下颌持续上托,用面颊贴紧伤病员的鼻孔
5、此法适用与怀疑有头、颈部创伤的伤病员。
五、判断呼吸
检查呼吸,救护员将伤病员气道打开,利用视、听、感觉在10秒钟时间内,判断伤病员有无呼吸。侧头用耳听伤病员的呼吸声(一听),用眼睛看胸部或上腹部随呼吸而上下起伏(二看),用面颊感觉呼吸气流(三感觉)。如果胸廊没有起伏,并且没有气呼出,伤病员即不存在呼吸。
六、人工呼吸
救护员经检查后,判断伤病员呼吸停止,应在现场立即给予口对口(口对鼻、口对口鼻),口对呼吸面罩等人工呼吸救护措施。
七、检查循环体征
判断心跳(脉搏)应选大动脉测定脉搏有无搏动。成人几儿童触摸颈动脉,婴儿触摸肱动脉,在5-10秒钟内判断伤病员有无心跳。
颈动脉:用一只手指和中指置于颈前正中部(甲状软骨),手指从颈前正中滑向甲状软骨和胸锁乳突肌之间的凹陷,稍加力度触摸到颈动脉的搏动。
肱动脉:肱动脉位于上臂中点内侧,稍加力度检查是否有搏动。检查颈动脉不可用力压迫,避免刺激颈动脉窦使迷走神经兴奋,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停止,并且不可同时触摸双侧颈动脉,以防阻断脑部血液供应。
200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重指出,评估循环体征包括正常的呼吸、咳嗽、运动及人工呼吸的反应。
1、对无反应、无呼吸的伤病员提供初始呼吸
2、救护员侧头用耳靠近伤病员的口、鼻、看、听、感觉有无呼吸或咳嗽
3、快速掌握伤病员的运动体征
4、如果伤病员没有呼吸咳嗽运动,应立即开始心外按压。2005年心指南指出:非医务人员无须检查循环情况,2次人工通气后,立即实施胸外按压。
八、人工循环
救护员判断伤病员已无脉搏搏动,或在危急中不能判定心跳是否停止,脉搏也摸不清,不要反复检查耽误时间,而要在现场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等人工循环及时救护。
九、注意问题
(一)心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是30:2
(二)按压频率:100次/分钟,压/放时间相等
(三)按压要领:用力下压,快速按压,不得冲击性按压
(四)五组30:2后应吹两口气,因之前吹的两口气属于判断是否是气道阻塞
(五)从判断意识到完成五组30:2,要在2分钟内完成
心肺复苏教案部队篇五
现场的各位朋友大家好,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是来自青海省心血管病医院急诊科的潘有龙,很荣幸参加今天的救护培训并担任授课老师,今天我讲的主要内容是现场急救中的心肺复苏。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和看到这样的意外场景:
车祸后人被卡在车内;家中有老人晕倒在地;孩子溺水后获救已没有呼吸;房屋倒塌了有人被埋在下面;儿童吃果冻时被噎住了„„现实生活中意外无处不在,常常在不经意间吞噬生命。在危急事件中,我们除了拨打120急救电话等待专业急救人员赶来外,还可以做些什么? 一位多年从事急诊的医生说,许多病人送到医院时往往已错过了最佳救护时间,回天乏术。有的因为不当的现场救护而二度受伤。
资料表明:事故发生后的4分钟至6分钟,在医学上被誉为生命救护的“黄金时间”。在人的呼吸、心跳停止的瞬间内,对伤员进行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等有效的生命支持,伤员的生存率可达43%。
急需扩大救护培训人群
其实,现场初级卫生救护技能并不复杂,主要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等。在意外伤害事故频发的今天,有识之士呼吁:卫生救护培训急需走进普通市民工作生活。建议把普及救护知识培训纳入全民灾害事故防范工作中,并作为一项安全生产规则推广。特别要在特殊行业、特殊人群如驾驶员、导游、电力人员、学校师生中进行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培训。
据了解,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都十分重视现场初级卫生救护培训。美国经过救护培训的人口约占总人口的25%,香港约为12%,德国设立了全民救护日。北京和上海、青岛等地已经把红十字应急救护纳入政府实事工程或政府应急救护体系,从而有效地降低灾害事故对生命的危害程度。
一、什么是现场救护?
任何意外伤害事故发生时,把危急病人送达医院或医疗急救系统到达现场都有一段漫长的等候期。在此期间,病人一旦出现流血不止,呼吸困难甚至心跳停止等症状,超过医学上称之为“黄金时间”的4-6分钟,便会延误最佳急救时间,造成成终身残疾甚至更加严重的后果。、现场救护培训就是进行现场救护技能的培训,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等,一旦发生灾害事故,培训人员可以及时、正确地运用救护技能,挽救生命。根据医学知识和有关统计,在人的呼吸、心跳停止的瞬间内(即4-6分钟),对伤员进行有效的生命支持(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则伤员的生存率可达43%
从理论上讲,所有意外事故受伤人员在兼而有之医院前都需要现场救护,包括溺水、触电、烧伤、摔伤、食物中毒及急性病症的发作。但从各地医院急诊室接诊的情况看,能幸运的得到现场救护的伤患者实在不多。
二、开展驾驶员进行现场救护培训所面临的客观环境及国家有关规定
关爱生命,促进健康是人类社会的第一要务,也是家庭幸福,社会安定的基石。中共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以人为本”,我省打造“平安浙江”,建设“文化大省”,一个重要内容也就是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学习掌握现场救护知识和技能,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手段和有效举措。
现场救护知识和技能的普及,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地区和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医疗卫生状况和人口素质。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我省的这项工作相对滞后,成为发展社会事业的一条短板。据了解,在国外,尤其是西方国家,公民学习掌握现场救护技能的比例达50%以上,而在我省,目前这个比例还不到1%。
2006年1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红十字会工作的通知》,要求到2009年之前,公安、交通、旅游等部门以及运输、矿产开发、地质、建筑、电力等高危行业的初级卫生救护知识和技能普及率要达到80%以上。其它行业普及率逐年提高。
我省开展驾驶员救护培训,是根据国家红十字总会等15个部委以及浙江省人民政府相关文件规定开展的。规定要求,我省群众性现场救护培训工作首先从驾驶员培训开始。在各级各类驾驶人员培训学校在进行理论教学时,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学大纲》科目一的要求,强化伤员救护知识的教学力度,安排专门的教学时间参加红十字救护培训。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规定,从事客运经营的驾驶人员,要接受伤员救护培训,并通过当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旅客急救基本知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