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雅舍教学设计(实用9篇)
体验总结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为个人成长提供指导。在总结中准确归纳核心观点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我在各个领域搜集整理的一些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雅舍教学设计篇一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
2、认识字词。
3、了解本文中“雅”在哪里“陋”在哪里。
学习重点:理解作者的人生态度。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作者简介:梁实秋(1903.1.-1987.11.3)原籍浙江杭县,生于北京。学名梁治华,字实秋,一度以秋郎、子佳为笔名。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代表作《雅舍小品》、《英国文学史》、《莎士比亚全集》等。
提问:请问有哪位同学愿意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位作者?
导入新课:
本文是梁实秋享誉海峡两岸的小品集《雅舍小品》的开篇之文,“雅舍”是作者在抗战时期的住所的雅号,名为“雅舍”,其实简陋不堪,但作者却自得其乐,表明作者乐观豁达的精神和不为外物所屈的品格。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茆草()榛莽()。
砉然()笠翁()。
长日无俚()奇葩初绽()。
喁喁细语()拂拭()单薄()。
1、默读课文并在书上找出下列词语注好音。2、分组讨论3、从小组中抽学生上台展示。4、大家一起评价。5、学生把每个词组读两遍。
2、分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朗读完毕,进行评价。
1、在你眼里“雅舍”是否名副其实?在作者眼里,他的房子是“雅”还是“不雅”呢?
2、既然称其为“雅舍”,作者为什么又细致地描述了它的“陋”?它“雅”在哪里?
1、学生分组讨论。2、从各小组中抽学生回答。3、教师评价。
1、我的收获:
2、我的易错点:
3、作业。
雅舍教学设计篇二
1、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品味作品典雅、隽永、幽默风趣、活泼自然的语言。
3、体会作者从苦难中寻找诗意、将辛酸化做幽默的豁达胸襟。
1学时。
一、导入语:
余光中在怀念自己恩师梁实秋时候,这样讲道梁实秋:梁实秋的贡献,无人不知,莎翁全集的浩大译绩。他的水准始终在那里,梁实秋的文章与他的前额并高。
文坛上,一直流传着两句这样的大俗话:娶女要看祝英台,嫁君要选梁实秋。
梁实秋真能侃,再小的芝麻粒的事儿,经他的笔一转一化,汩汩淌出一大洼水,一波三折,有滋有味。梁先生淡雅从容,典型一绅士,持杖岸立,口衔烟斗,含笑窥乐。
散文是没有一定的格式的,是最自由的,同时也是最不容易处置,因为一个人的人格思想,在散文里绝无掩饰的可能,提起笔来便把作者的整个的性格纤毫毕现地表示出来。
抗战次年,即1938年,梁先生内迁重庆,与吴景超夫妇一起在北碚主湾购置平房一幢,命曰雅舍,一住就是整整八年。他的雅舍,虽然简陋素朴,但也青砖黑瓦,在绿树环抱之中。这房子和梁先生有何渊源呢,能够给他以家的感觉呢,让我们一起来看文章吧。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此文是抗战期间(1940)梁实秋与其清华大学同窗吴景超一起住在重庆北碚时写的。所谓“雅舍”,实际是指他当时居住的简陋屋舍。其名源起于吴景超的夫人龚业雅的名字。梁先生后来解释道:“我和他们合资在北碚买了一栋房子,其简陋的情形,在第一篇小品里已有描述。房子在路边山坡上,没有门牌,邮递不便。有一天晚上,景超提议给这栋房子题个名字,以资识别。我想了一下说:‘不妨利用业雅的名字,名之为雅舍。’第二天,我们就找木匠做了一个木牌,由我大书‘雅舍’二字于其上。雅舍命名,缘来如此,并非如某些人之所误会,以为是自命风雅。”虽是如此之“因缘”,但“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因为有梁实秋这样一位学识渊博心境通脱的雅士在此居住过,有冠以“雅舍小品”名号的篇篇雅文从这里诞生过,所以读过这篇文章的人仍然会固执地认为重庆北碚的这所屋舍确实是雅致之舍。他对英国文学很有研究,著有《英国文学史》和《英国文学选》,他的散文也很有名,著有《雅舍小品》,由他主编的《远东英汉大辞典》,深受广大英语爱好者的欢迎。
《雅舍》1940年写于重庆。此时,国难当头,战乱频仍。处于大动荡时代的梁实秋,虽说也关注时势,忧患深重,甚至还参与政事,为国效力,履行国民职责,但他毕竟是个自由主义者,力图超然独立,安时处顺,自谋心境的平和豁达,不再介入现实纷争。在散文创作中,他回避时行题材,不为时局所左右,而我行我素,自辟蹊径,专注于日常人生的体察与玩味,着眼于人性的透视和精神的愉悦,潜心营造闲适幽默的境界。他的小品轻功用,重意味,节制情感,发掘理趣,删芟枝蔓,追求雅洁,形成了独特的创作倾向和艺术风格。
开篇之作《雅舍》就显示了梁实秋的个人风格,奠定了这一系列小品文的基调。作者在文中虽然涉及国难时期的住房问题,如实描述雅舍的简陋与困扰,却不怨不怒,心平气和,随遇而安地玩味起个中情趣。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朗读全文,整体感知。
2、思考问题,领悟意蕴。
(1)在你眼中,“雅舍”是否名副其实?为什么?
不雅:
为什么通篇除题目外,“雅舍”都用引号?
为什么作者评价四川人造房子,用了“经济”一词?
a、结构简陋,(第一段)瘦骨嶙峋、单薄得可怜。没有人能说不像是房子(“像”一座房子,就是说它实际上并不是一座“房子”,连起码的砖墙也没有)俏皮从容,对人生各种穷愁况味的感慨。
b、风雨难避不能蔽风雨骈偶句式整饬雅致的句子写房屋的破旧、残损,是承认它的“丑”,但肯定它的“个性”,超脱、豁达。
c、地点荒凉明明是却冠之以“若说”,似乎“荒凉”只是别人听说,自己未必这么认为。
d、行走不便明明屋内地板是个斜坡,连来客也“无不惊叹”,却说“亦不觉有大不便”。
e、门窗不严(隔墙传声)杂音扰人。
g、蚊子猖獗(聚蚊成雷)写蚊子骚扰,用了两处夸张,强调蚊子的厉害,结果却是“我仍安之”真是“以不变而应万变”,对环境的恶劣始终安之若素,不是别有旨趣是无法想象的。
1、地点荒凉。
2、三声恼人。
3、三景兼具:位置极佳,在半山腰,可观日出,可观山景。
4、陈设简朴:正合作者心意,可读可写可睡即安。更主要的是,它是“我家”,既然卜居于此,它在作者心目中就是最佳。
(3)你认为“作者认为“雅舍”之所以“雅”的原因是什么?
雅:
a、因为同住者“龚业雅”之名。
b、室虽陋而吾人雅之意。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第二段)。
d、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第六段)。
e、地势较高,得月较先,便于欣赏自然美景。
f、陈设简朴,易于安排,最能彰显主人个性。
作者闲适、散淡的心态与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的情怀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对居室的客观情景的描绘体现出来,这种写法就是托物言志。我们平时写作时也可以通过对自己的居室情景的描绘,形容其特征,表达出你的心志和情趣。
梁实秋德散文注重“趣味”。但这趣味绝非庸俗低级,而是力求在不如意的生活状态中,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所以,尽管住所破败而简陋,在作者的眼中却十分的“雅”。
物质形态未能尽如人意,作者就从自然界去找快乐,觅情趣。这种面对困境的释然、达观的态度,比起一碰到逆境就沮丧、颓废,总是要积极得多。论梁实秋当时所处的物质环境,与一座“牢狱”没有多大差别,且一住八年,而梁实秋豁达的心胸,实际上也就是为自己“减了刑”。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梁实秋除完成中小学战时教材编写任务外,还创作了《雅舍》等十几篇小品文,翻译了莎士比亚《亨利四世》等多部外国作品。梁实秋的这种对待逆境的从容、平和的心态,在当今物欲横流、浮躁之风盛行的形势下,当有可借鉴之处。
本文主旨:抒写“雅舍”于我似家似寄之感(篇末第六段)。
“雅舍”实质上是很简陋的,作者为什么说是“雅”的呢?
雅舍不雅(客观)(1)主观情感借助客观物体表达,客观物体可以由主观情感而改。
雅(主观)(2)梁实秋身处抗战时期,生活不是很悠闲,却能平和、恬淡处之。
房屋简陋,但是因为梁先生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的情怀,却也陋中见雅。作者从苦难中寻找诗意、将辛酸化做幽默的豁达胸襟可见一斑。
梁实秋的《雅舍》。雅舍实则简陋,“风来则洞若凉亭”、“雨来则渗如滴漏”;“篦墙不固,门窗不严”,邻人声息悉入耳底;“入夜鼠子瞰灯”,“入夏则聚蚊成雷”。但作者却幽默地冠之以“雅”名,说明真正“雅”的,不是屋宇,而是居者。因为居者不为俗事所累,能从苦难中寻觅诗意,因为居者有着旷达高远的境界,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所以,虽居陋室,却能深味月明之夜的清幽,领略细雨之中的迷蒙,布置出坚持个性拒不从俗的室景。阅读这样的文章,关键在于要领会作者安贫乐道的高贵人格和不从时俗的美学情趣。
杨绛的《丙午丁未年纪事》中就有关于她打扫厕所的一段,对于我们的人生也很具有借鉴意义。
四、总结文章语言特色、写作手法:
读课文第3、4两节,通过“美读”的方式,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反复吟咏(特别是对课文的第三、四段),有声有色地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恰如其分地传达出来,将对作品语言文字的玩味、鉴赏寓于无穷的审美享受之中。读完后请同学找出其中的修辞手法,并练习给课文加旁注或旁批。评点不求高明和精当,用语可长可短,鼓励个性化表现。
1、骈散相间。排偶、对偶、排比句式,几乎每段都有,或铺叙,或描写,异彩纷呈。显示了很强的文学功力,语言老到,文采斐然。善于将整句与散句配合使用,行文活泼,舒卷自如,恰似行云流水,姿态横生。
2、雅俗共存。精致、典雅的书面语与浅近、活泼的口语相辅相成。如第二段写各种声音破壁而来,用了两组词语,一组典雅,一组浅俗,却颠倒不得。文人吟咏诗章诗风雅的事,作者连用几个措辞考究的四字格;日常生活中的种种“不登大雅之堂”的声音,则用口语罗列,使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状。文中许多句子书卷气甚浓,近乎文言;有的句子则又是十足大白话。
3、引用自如。中外资料,信手拈来,内容贴近,形式多样。如引“聚蚊成雷”,就是一种成语的活用,有人称之为成语的“返祖”。“聚蚊成雷”通用义相当于“人言可畏”,而文中用的是字面义。“相鼠有牙”亦可作如是观。此句出自《诗经鄘风》,原句为“相鼠有牙(一作齿),人而无止(通耻)”,表达的是对丧尽廉耻之人的诅咒,这里也用字面义。引李渔的《闲情偶寄》,只引其题,不征其句,有意雪藏,留有余地;引李白的文、刘克庄的词,则引其句,不述其题,非止惜墨如金,也是对读者的充分信任。两处引述外国人的言论,只引大意,未见原文。总之,引用灵活,材料丰赡,不但帮助了文章的表情达意,而且增添了作品的文化含量,显示了学者型作家的饱学多识。
4、幽默丛生。幽默诙谐不是一种单纯的语言手段或修辞方式,而是渗透于全篇的语言特色。比如写雅舍单薄简陋,不避风雨,本来是生活中并不“雅观”的困境,却用上一组雅正的骈句来描绘,出人意表。你说它典雅吧,文中又“水池、粪坑”一应俱全,“酣声、喷嚏”罗列无遗。这类充满人间烟火味的的近乎粗俗的事物,又用上一个十分雅致的文句来收束——“荡漾而来,破我沉寂。”又如引用外国人对国人“懒惰”的讥评后,作者正儿八经地起而争辩,最后还加上一句:“洋鬼子住到‘雅舍’来,不也是‘没有法子’?”近乎反唇相稽,更像日常生活中的争辩:不然你来试试?“蚊风之盛”有谐音的效果,“最忌排偶”庄词谐用,都有新颖幽默的雅趣。
《雅舍》一文在内容与形式上取得了和谐的统一,集中体现了一个“雅”字,即在思想感情上的高雅的志趣和恢弘的雅量,在语言风格上的典雅的文气和蕴藉的辞采,可谓“文质彬彬”的典范。
五、小结:
梁实秋的散文篇篇各呈异彩,令人爱不释手,一切诸如清丽隽永简洁深遽独具风采之类的评语,都不足以对它评头品足,它真正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
房屋简陋,但是因为梁先生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的情怀,却也陋中见雅。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除了品味语言,体悟文章内涵,我们更应该学习梁实秋先生从苦难中寻找诗意、将辛酸化做幽默的豁达胸襟。
六、布置作业:
1、背诵第三、四小节。
2、写一篇同题作文《雅舍》,字数800左右。
雅舍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现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在逆境中保持良好积极、乐观的心态。
2、欣赏本文生动、诙谐、简洁的语言。
3、体会本文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学习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
教学重点:
1、由形入神地把握文章内蕴。
2、探讨本文细节描写的技巧,指导学生进行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1、由形入神地把握文章内蕴。
2、引导学生用美的心灵去审视世界并进行描写。
教学过程:
1、让学生心中有个概念,什么是“雅”
美好的,崇高的,不粗俗的。
建造:简陋。
环境:荒凉。
陈设:简朴。
总结:由此可见在形态上雅舍是不雅的。
雅舍教学设计篇四
又到人间四月天,草长莺飞,百花缭乱,花香中夹杂着草的味儿,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初识梁实秋也正四月,经友人介绍,便对这位文人颇有好感,便也不禁去书店入手一本,去书店乍看,作品目不暇接,便取一本取其精华的《梁实秋精选集》回家细细品读。封面是说不上名字的花的图腾,花仿佛悄然绽放,散发出一股迷人的香气。他的文笔看似随意,又韵含哲理,构思紧密,带着软幽默在其是,例如在槐园梦忆中,用幽默的口吻叙述了他与季淑的事,但是终归掩示不了他对季淑的内疚,对她的怀念与喜爱。
他每次去季淑的墓地,总是轻轻地呼喊着季淑,他有时又自言自语把重大的事情告诉她,他的心灵不受时空限制,飞跃去和她的心灵吻合在一起,正如他说,如果可能,他愿每日在这墓地盘桓,回忆既往,没有一个地方比槐园更让他怀念。季淑没有死,她活在他的心中。这是一绺充满温馨的沁人花香。我深吸一口,不禁被其中感情所打动。其实,最揸动我的是他的豁达、乐观与宽容。
他的人生过得平平淡淡,他用平淡的语气记录他的生活,例如清华八年就写出了他十四岁进入清华之后的学校生活,他热爱他的母校,却又不得想起那段庚子赔款的屈辱历史,那时的清华重视西方教育,轻视中国文化,国文老师不仅年薪低还住的是简陋的校舍,不受同学尊重,可是梁实秋却从不在中文课上捣乱,尊重中文老师。爱国的气息从他身上散发出来。他的内心开阔,就算鲁迅再怎么用一些带有文人所不应具备的侮辱性言语骂他时,他只是轻描淡述的说我不生气。当鲁迅怀着狭隘的心情死去时,别人叫他写一篇关于鲁迅的文章时,他无奈只得写一篇《关于鲁迅》,他却没写什么关于鲁迅的坏话,只是写因为鲁迅当时所处的境地,也正无处发泄,只好这样。
为他分析情况,这是一个真正文人所需要的博大胸怀。宽容如荷花能包容着莲子一般,一股荷花香袅袅升起。《白猫王子五岁》的对动物的友爱之花的香味儿,《雅舍杂文》那种朴实的百合香,《关于闻一多》的友情之花黄玫瑰的香气……弥漫在这天宇之中。这种香气,我闻着,它的味儿一点也不杂乱,各有各的精彩,让这花香洗涤我的五脏六腑。
雅舍教学设计篇五
雅舍虽以“雅”为名,实乃是一栋典型的“陋室”,缺点多多。大致有:
1、结构简陋,2、风雨难避,3、地点荒凉,4、行走不便,5、门窗不严(隔墙传声),6、鼠子瞰灯(老鼠肆虐),7、蚊子猖獗(聚蚊成雷)。关于其结构简陋,作者刚刚说它“瘦骨嶙峋”、“单薄得可怜”,便一转:“但是……没有人能说不像是房子。”“像”一座房子,就是说它实际上并不是一座“房子”(连起码的砖墙也没有)。这话说得俏皮,表现了梁实秋从容的文风,也包含了作者对人生各种穷愁况味的感慨。接着写它的“不避风雨”,用了骈偶句式。闻一多的《死水》以美写丑,用的是“反讽”手法,表达的是忧愤的情绪;梁实秋用整饬、雅致的骈句写房屋的破旧、残损,是承认它的“丑”,但肯定它的“个性”,表现了梁先生超脱、豁达的性格。明明是“地点荒凉”,却冠以“若说”,“荒凉”只是别人所说,他未必这么认为;明明屋内地板是个斜坡,连来客也“无不惊叹”,却说“亦不觉有大不便”。写门窗不严,杂音扰人;鼠子瞰灯,破坏严重,都不厌其烦地用排比来铺叙,极言环境之不宁,而最后的结论却是“没有法子”,表现了一种自嘲和无奈。写蚊子骚侵,用了两处夸张,强调蚊子的厉害,结果却是“我仍安之”。作者“以不变而应万变”,对环境的恶劣始终安之若素,不是别有旨趣的人是无法想象的。
“雅舍”虽然有那么多缺点,但也并非一无好处。从文中看,至少有两大优点:一是地势较高,得月较先,便于欣赏自然美景;二是陈设简朴,易于安排,最能彰显主人个性。物质形态未能尽如人意,作者就从自然界去找快乐,觅情趣。正如李白诗里所说:“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苏轼赋里也说:“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为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这种面对困境的释然、达观的态度,比起一碰到逆境就沮丧、颓废,总是要积极得多。
雅舍教学设计篇六
教学目的:
1、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品味作品典雅、隽永、幽默风趣、活泼自然的语言。
3、体会作者从苦难中寻找诗意、将辛酸化做幽默的豁达胸襟。
教学时数:
1学时。
教学内容:
一、导入语:
余光中在怀念自己恩师梁实秋时候,这样讲道梁实秋:梁实秋的贡献,无人不知,莎翁全集的浩大译绩。他的水准始终在那里,梁实秋的文章与他的前额并高。
文坛上,一直流传着两句这样的大俗话:娶女要看祝英台,嫁君要选梁实秋。
梁实秋真能侃,再小的芝麻粒的事儿,经他的笔一转一化,汩汩淌出一大洼水,一波三折,有滋有味。梁先生淡雅从容,典型一绅士,持杖岸立,口衔烟斗,含笑窥乐。
散文是没有一定的格式的,是最自由的,同时也是最不容易处置,因为一个人的人格思想,在散文里绝无掩饰的可能,提起笔来便把作者的整个的性格纤毫毕现地表示出来。
抗战次年,即1938年,梁先生内迁重庆,与吴景超夫妇一起在北碚主湾购置平房一幢,命曰雅舍,一住就是整整八年。他的雅舍,虽然简陋素朴,但也青砖黑瓦,在绿树环抱之中。这房子和梁先生有何渊源呢,能够给他以家的感觉呢,让我们一起来看文章吧。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此文是抗战期间(1940)梁实秋与其清华大学同窗吴景超一起住在重庆北碚时写的。所谓“雅舍”,实际是指他当时居住的简陋屋舍。其名源起于吴景超的夫人龚业雅的名字。梁先生后来解释道:“我和他们合资在北碚买了一栋房子,其简陋的情形,在第一篇小品里已有描述。房子在路边山坡上,没有门牌,邮递不便。有一天晚上,景超提议给这栋房子题个名字,以资识别。我想了一下说:‘不妨利用业雅的名字,名之为雅舍。’第二天,我们就找木匠做了一个木牌,由我大书‘雅舍’二字于其上。雅舍命名,缘来如此,并非如某些人之所误会,以为是自命风雅。”虽是如此之“因缘”,但“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因为有梁实秋这样一位学识渊博心境通脱的雅士在此居住过,有冠以“雅舍小品”名号的篇篇雅文从这里诞生过,所以读过这篇文章的人仍然会固执地认为重庆北碚的这所屋舍确实是雅致之舍。他对英国文学很有研究,著有《英国文学史》和《英国文学选》,他的散文也很有名,著有《雅舍小品》,由他主编的《远东英汉大辞典》,深受广大英语爱好者的欢迎。
《雅舍》1940年写于重庆。此时,国难当头,战乱频仍。处于大动荡时代的梁实秋,虽说也关注时势,忧患深重,甚至还参与政事,为国效力,履行国民职责,但他毕竟是个自由主义者,力图超然独立,安时处顺,自谋心境的平和豁达,不再介入现实纷争。在散文创作中,他回避时行题材,不为时局所左右,而我行我素,自辟蹊径,专注于日常人生的体察与玩味,着眼于人性的透视和精神的愉悦,潜心营造闲适幽默的境界。他的小品轻功用,重意味,节制情感,发掘理趣,删芟枝蔓,追求雅洁,形成了独特的创作倾向和艺术风格。
开篇之作《雅舍》就显示了梁实秋的个人风格,奠定了这一系列小品文的基调。作者在文中虽然涉及国难时期的住房问题,如实描述雅舍的简陋与困扰,却不怨不怒,心平气和,随遇而安地玩味起个中情趣。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朗读全文,整体感知。
2、思考问题,领悟意蕴。
(1)在你眼中,“雅舍”是否名副其实?为什么?
不雅:
为什么通篇除题目外,“雅舍”都用引号?
为什么作者评价四川人造房子,用了“经济”一词?
a、结构简陋,(第一段)瘦骨嶙峋、单薄得可怜。没有人能说不像是房子(“像”一座房子,就是说它实际上并不是一座“房子”,连起码的砖墙也没有)俏皮从容,对人生各种穷愁况味的感慨。
b、风雨难避不能蔽风雨骈偶句式整饬雅致的句子写房屋的破旧、残损,是承认它的“丑”,但肯定它的“个性”,超脱、豁达。
c、地点荒凉明明是却冠之以“若说”,似乎“荒凉”只是别人听说,自己未必这么认为。
d、行走不便明明屋内地板是个斜坡,连来客也“无不惊叹”,却说“亦不觉有大不便”。
e、门窗不严(隔墙传声)杂音扰人。
g、蚊子猖獗(聚蚊成雷)写蚊子骚扰,用了两处夸张,强调蚊子的厉害,结果却是“我仍安之”真是“以不变而应万变”,对环境的恶劣始终安之若素,不是别有旨趣是无法想象的。
1、地点荒凉。
2、三声恼人。
3、三景兼具:位置极佳,在半山腰,可观日出,可观山景。
4、陈设简朴:正合作者心意,可读可写可睡即安。更主要的是,它是“我家”,既然卜居于此,它在作者心目中就是最佳。
(3)你认为“作者认为“雅舍”之所以“雅”的原因是什么?
雅:
a、因为同住者“龚业雅”之名。
b、室虽陋而吾人雅之意。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第二段)。
d、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第六段)。
e、地势较高,得月较先,便于欣赏自然美景。
f、陈设简朴,易于安排,最能彰显主人个性。
作者闲适、散淡的心态与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的情怀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对居室的客观情景的描绘体现出来,这种写法就是托物言志。我们平时写作时也可以通过对自己的居室情景的描绘,形容其特征,表达出你的心志和情趣。
梁实秋德散文注重“趣味”。但这趣味绝非庸俗低级,而是力求在不如意的生活状态中,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所以,尽管住所破败而简陋,在作者的眼中却十分的“雅”。
物质形态未能尽如人意,作者就从自然界去找快乐,觅情趣。这种面对困境的释然、达观的态度,比起一碰到逆境就沮丧、颓废,总是要积极得多。论梁实秋当时所处的物质环境,与一座“牢狱”没有多大差别,且一住八年,而梁实秋豁达的心胸,实际上也就是为自己“减了刑”。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梁实秋除完成中小学战时教材编写任务外,还创作了《雅舍》等十几篇小品文,翻译了莎士比亚《亨利四世》等多部外国作品。梁实秋的这种对待逆境的从容、平和的心态,在当今物欲横流、浮躁之风盛行的形势下,当有可借鉴之处。
本文主旨:抒写“雅舍”于我似家似寄之感(篇末第六段)。
“雅舍”实质上是很简陋的,作者为什么说是“雅”的呢?
雅舍不雅(客观)(1)主观情感借助客观物体表达,客观物体可以由主观情感而改。
雅(主观)(2)梁实秋身处抗战时期,生活不是很悠闲,却能平和、恬淡处之。
房屋简陋,但是因为梁先生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的情怀,却也陋中见雅。作者从苦难中寻找诗意、将辛酸化做幽默的豁达胸襟可见一斑。
梁实秋的《雅舍》。雅舍实则简陋,“风来则洞若凉亭”、“雨来则渗如滴漏”;“篦墙不固,门窗不严”,邻人声息悉入耳底;“入夜鼠子瞰灯”,“入夏则聚蚊成雷”。但作者却幽默地冠之以“雅”名,说明真正“雅”的,不是屋宇,而是居者。因为居者不为俗事所累,能从苦难中寻觅诗意,因为居者有着旷达高远的境界,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所以,虽居陋室,却能深味月明之夜的清幽,领略细雨之中的迷蒙,布置出坚持个性拒不从俗的室景。阅读这样的文章,关键在于要领会作者安贫乐道的高贵人格和不从时俗的美学情趣。
杨绛的《丙午丁未年纪事》中就有关于她打扫厕所的一段,对于我们的人生也很具有借鉴意义。
四、总结文章语言特色、写作手法:
读课文第3、4两节,通过“美读”的方式,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反复吟咏(特别是对课文的第三、四段),有声有色地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恰如其分地传达出来,将对作品语言文字的玩味、鉴赏寓于无穷的审美享受之中。读完后请同学找出其中的修辞手法,并练习给课文加旁注或旁批。评点不求高明和精当,用语可长可短,鼓励个性化表现。
1、骈散相间。排偶、对偶、排比句式,几乎每段都有,或铺叙,或描写,异彩纷呈。显示了很强的文学功力,语言老到,文采斐然。善于将整句与散句配合使用,行文活泼,舒卷自如,恰似行云流水,姿态横生。
2、雅俗共存。精致、典雅的书面语与浅近、活泼的口语相辅相成。如第二段写各种声音破壁而来,用了两组词语,一组典雅,一组浅俗,却颠倒不得。文人吟咏诗章诗风雅的事,作者连用几个措辞考究的四字格;日常生活中的种种“不登大雅之堂”的声音,则用口语罗列,使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状。文中许多句子书卷气甚浓,近乎文言;有的句子则又是十足大白话。
3、引用自如。中外资料,信手拈来,内容贴近,形式多样。如引“聚蚊成雷”,就是一种成语的活用,有人称之为成语的“返祖”。“聚蚊成雷”通用义相当于“人言可畏”,而文中用的是字面义。“相鼠有牙”亦可作如是观。此句出自《诗经鄘风》,原句为“相鼠有牙(一作齿),人而无止(通耻)”,表达的是对丧尽廉耻之人的诅咒,这里也用字面义。引李渔的.《闲情偶寄》,只引其题,不征其句,有意雪藏,留有余地;引李白的文、刘克庄的词,则引其句,不述其题,非止惜墨如金,也是对读者的充分信任。两处引述外国人的言论,只引大意,未见原文。总之,引用灵活,材料丰赡,不但帮助了文章的表情达意,而且增添了作品的文化含量,显示了学者型作家的饱学多识。
4、幽默丛生。幽默诙谐不是一种单纯的语言手段或修辞方式,而是渗透于全篇的语言特色。比如写雅舍单薄简陋,不避风雨,本来是生活中并不“雅观”的困境,却用上一组雅正的骈句来描绘,出人意表。你说它典雅吧,文中又“水池、粪坑”一应俱全,“酣声、喷嚏”罗列无遗。这类充满人间烟火味的的近乎粗俗的事物,又用上一个十分雅致的文句来收束——“荡漾而来,破我沉寂。”又如引用外国人对国人“懒惰”的讥评后,作者正儿八经地起而争辩,最后还加上一句:“洋鬼子住到‘雅舍’来,不也是‘没有法子’?”近乎反唇相稽,更像日常生活中的争辩:不然你来试试?“蚊风之盛”有谐音的效果,“最忌排偶”庄词谐用,都有新颖幽默的雅趣。
《雅舍》一文在内容与形式上取得了和谐的统一,集中体现了一个“雅”字,即在思想感情上的高雅的志趣和恢弘的雅量,在语言风格上的典雅的文气和蕴藉的辞采,可谓“文质彬彬”的典范。
五、小结:
梁实秋的散文篇篇各呈异彩,令人爱不释手,一切诸如清丽隽永简洁深遽独具风采之类的评语,都不足以对它评头品足,它真正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
房屋简陋,但是因为梁先生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的情怀,却也陋中见雅。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除了品味语言,体悟文章内涵,我们更应该学习梁实秋先生从苦难中寻找诗意、将辛酸化做幽默的豁达胸襟。
六、布置作业:
1、背诵第三、四小节。
2、写一篇同题作文《雅舍》,字数800左右。
雅舍教学设计篇七
1.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现的闲适、散淡的心态与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的情怀。
2.欣赏本文典雅隽永而又活泼自然的语言。
3.了解与体会作者幽默风趣的文风。
二、教学设想。
1.重点指导学生欣赏作品的言简意丰、谐趣横生语言特点。
2.安排2课时。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课时。
(一)作者简介:
梁实秋(1903一1987),北京人,原籍浙江省杭县。名治华,字实秋,笔名秋郎、子佳、程淑。1915年进清华学校,1923年留学美国,曾入哈佛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东南大学、光华大学、暨南大学、复旦大学、青岛大学、中国公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教授;1949年到台湾,历任台湾省立师范大学教授。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研究所主任、台湾大学教授、台湾编辑译馆馆长。一生著作甚丰,散文有《雅舍小品卜、二、三集行世,文学批评论文集多种,经近40年的时间独力翻译完成莎士比亚全集40卷。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学者、文学家和翻译家。
1939年4月随国民政府教育部教科用书编委会迁来重庆北碚,1940年同社会学家吴景超夫妻在北碚主湾(今梨园村)购置平房一栋,以吴景超夫人龚业雅之名,命名为“雅舍”。1943年梁的夫人程季淑车子女也由北京来此团聚。“难舍”系砖杆木架,瓦顶尖壁,有尽6间,分高低两蹬,梁实秋佳一室一厅,实乃是一栋典型的“陋室’。然而.梁实秋住进后,却宾客盈门。一批骚人墨客,经常聚会于此,吟诗作画,弹琴对今,热闹非凡。梁实秋在雅舍寓居了7年,翻译、创作了大量作品,《雅舍小品》为其成名之作,名噪于世,久传不衰。1949年梁实秋去台湾,将在此写作的34篇雅舍小品汇编成专集出版,仍定名为《雅舍小品),深受读者欢迎,后再版达60余次,成为全世界的畅销书。梁实秋在台湾又继续写作出版了《雅舍小品续集》、《雅舍小品三集》、《雅舍小品四集》,并以难舍为名,系列出版了《雅舍杂文》、《难舍译丛》、《雅舍怀旧》等专集,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难舍小品》流传。因此,“雅舍”之名也不胫而走,随《雅舍小品》名噪于世。
《雅舍小品》的作者梁实秋,擅长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不为人注意的场景,用寥寥数笔的精确勾勒和恰到好处的雅淡幽默,对中国文化或普遍人性加以谑而不虐的针砭。文风淳正,不走偏锋,娓娓道来,令人忘倦。允称现代散文的不朽经典,非大手笔莫办。
(二)解题:
雅舍,是梁实秋先生在四川定居的住宅名,他的代表作便是散文集《雅舍小品》,以后又出版了三本续集再加合集,奠定了梁实秋作为散文家的不可动摇的地位。而《雅舍小品》开宗首篇便是《雅舍》。
本文命名为“雅舍”,实际上是记述半山腰的一间陋室。明明是“陋”,却偏要称“雅”,这表现了作者对所处战争年代的无奈,对自己生活环境的自嘲、自讽,同时也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的情致和心态。
历代文人写自己居住的楼、室、斋、园的文章很多。尽人皆知的《陋室铭》字数不多,着重在表心迹,至于刘禹锡的陋室究竟如何陋?实非“醉翁”之意,不若“雅舍”本身描绘淋漓尽致,使读者身临其境。
(三)解析课文:
[4]。
雅舍教学设计篇八
教学目的:
1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品味作品典雅、隽永、幽默风趣、活泼自然的语言。
3体会作者从苦难中寻找诗意、将辛酸化做幽默的豁达胸襟。
教学时数:1学时。
教学内容:
一、导入语:
余光中在怀念自身恩师梁实秋时候,这样讲道梁实秋:梁实秋的贡献,无人不知,莎翁全集的浩大译绩。他的水准始终在那里,梁实秋的文章与他的前额并高。
文坛上,一直流传着两句这样的大俗话:娶女要看祝英台,嫁君要选梁实秋。
梁实秋真能侃,再小的芝麻粒的事儿,经他的笔一转一化,汩汩淌出一大洼水,一波三折,有滋有味。梁先生淡雅从容,典型一绅士,持杖岸立,口衔烟斗,含笑窥乐。
散文是没有一定的格式的,是最自由的,同时也是最不容易处置,因为一个人的人格思想,在散文里绝无掩饰的可能,提起笔来便把作者的整个的性格纤毫毕现地表示出来。
抗战次年,即1938年,梁先生内迁重庆,与吴景超夫妇一起在北碚主湾购置平房一幢,命曰雅舍,一住就是整整八年。他的雅舍,虽然简陋素朴,但也青砖黑瓦,在绿树环抱之中。这房子和梁先生有何渊源呢,能够给他以家的感觉呢,让我们一起来看文章吧。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此文是抗战期间(1940)梁实秋与其清华大学同窗吴景超一起住在重庆北碚时写的。所谓“雅舍”,实际是指他当时居住的简陋屋舍。其名源起于吴景超的夫人龚业雅的名字。梁先生后来解释道:“我和他们合资在北碚买了一栋房子,其简陋的情形,在第一篇小品里已有描述。房子在路边山坡上,没有门牌,邮递不便。有一天晚上,景超提议给这栋房子题个名字,以资识别。我想了一下说:‘不妨利用业雅的名字,名之为雅舍。’第二天,我们就找木匠做了一个木牌,由我大书‘雅舍’二字于其上。雅舍命名,缘来如此,并非如某些人之所误会,以为是自命风雅。”虽是如此之“因缘”,但“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因为有梁实秋这样一位学识渊博心境通脱的雅士在此居住过,有冠以“雅舍小品”名号的篇篇雅文从这里诞生过,所以读过这篇文章的人仍然会固执地认为重庆北碚的这所屋舍确实是雅致之舍。他对英国文学很有研究,著有《英国文学史》和《英国文学选》,他的散文也很有名,著有《雅舍小品》,由他主编的《远东英汉大辞典》,深受广大英语爱好者的欢迎。
《雅舍》1940年写于重庆。此时,国难当头,战乱频仍。处于大动荡时代的梁实秋,虽说也关注时势,忧患深重,甚至还参与政事,为国效力,履行国民职责,但他毕竟是个自由主义者,力图超然独立,安时处顺,自谋心境的平和豁达,不再介入现实纷争。在散文创作中,他回避时行题材,不为时局所左右,而我行我素,自辟蹊径,专注于日常人生的体察与玩味,着眼于人性的透视和精神的愉悦,潜心营造闲适幽默的境界。他的小品轻功用,重意味,节制情感,发掘理趣,删芟枝蔓,追求雅洁,形成了独特的创作倾向和艺术风格。
开篇之作《雅舍》就显示了梁实秋的个人风格,奠定了这一系列小品文的基调。作者在文中虽然涉及国难时期的住房问题,如实描述雅舍的简陋与困扰,却不怨不怒,心平气和,随遇而安地玩味起个中情趣。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朗读全文,整体感知。
2思考问题,领悟意蕴。
(1)在你眼中,“雅舍”是否名副其实?为什么?
不雅:
为什么通篇除题目外,“雅舍”都用引号?
为什么作者评价四川人造房子,用了“经济”一词?
a结构简陋,(第一段)瘦骨嶙峋、单薄得可怜。
c地点荒凉明明是却冠之以“若说”,似乎“荒凉”只是别人听说,自身未必这么认为。
d行走不便明明屋内地板是个斜坡,连来客也“无不惊叹”,却说“亦不觉有大不便”
e门窗不严(隔墙传声)杂音扰人。
g蚊子猖獗(聚蚊成雷)写蚊子骚扰,用了两处夸张,强调蚊子的厉害,结果却是“我仍安之”
真是“以不变而应万变”,对环境的恶劣始终安之若素,不是别有旨趣是无法想象的。
1地点荒凉。
2三声恼人。
3三景兼具:位置极佳,在半山腰,可观日出,可观山景。
4陈设简朴:正合作者心意,可读可写可睡即安。
更主要的是,它是“我家”,既然卜居于此,它在作者心目中就是最佳。
(3)你认为“作者认为“雅舍”之所以“雅”的原因是什么?
雅:
a因为同住者“龚业雅”之名。
b室虽陋而吾人雅之意。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第二段)。
d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第六段)。
e地势较高,得月较先,便于欣赏自然美景。
f陈设简朴,易于安排,最能彰显主人个性。
作者闲适、散淡的心态与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的情怀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对居室的客观情景的描绘体现出来,这种写法就是托物言志。我们平时写作时也能通过对自身的.居室情景的描绘,形容其特征,表达出你的心志和情趣。
梁实秋德散文注重“趣味”。但这趣味绝非庸俗低级,而是力求在不如意的生活状态中,找到真正属于自身的精神世界。所以,尽管住所破败而简陋,在作者的眼中却十分的“雅”。
物质形态未能尽如人意,作者就从自然界去找快乐,觅情趣。这种面对困境的释然、达观的态度,比起一碰到逆境就沮丧、颓废,总是要积极得多。论梁实秋当时所处的物质环境,与一座“牢狱”没有多大差别,且一住八年,而梁实秋豁达的心胸,实际上也就是为自身“减了刑”。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梁实秋除完成中小学战时教材编写任务外,还创作了《雅舍》等十几篇小品文,翻译了莎士比亚《亨利四世》等多部外国作品。梁实秋的这种对待逆境的从容、平和的心态,在当今物欲横流、浮躁之风盛行的形势下,当有可借鉴之处。
本文主旨:抒写“雅舍”于我似家似寄之感(篇末第六段)。
“雅舍”实质上是很简陋的,作者为什么说是“雅”的呢?
雅舍不雅(客观)(1)主观情感借助客观物体表达,客观物体能由主观情感而改。
雅(主观)(2)梁实秋身处抗战时期,生活不是很悠闲,却能平和、恬淡处之。
房屋简陋,但是因为梁先生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的情怀,却也陋中见雅。作者从苦难中寻找诗意、将辛酸化做幽默的豁达胸襟可见一斑。
梁实秋的《雅舍》。雅舍实则简陋,“风来则洞若凉亭”、“雨来则渗如滴漏”;“篦墙不固,门窗不严”,邻人声息悉入耳底;“入夜鼠子瞰灯”,“入夏则聚蚊成雷”。但作者却幽默地冠之以“雅”名,说明真正“雅”的,不是屋宇,而是居者。因为居者不为俗事所累,能从苦难中寻觅诗意,因为居者有着旷达高远的境界,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所以,虽居陋室,却能深味月明之夜的清幽,领略细雨之中的迷蒙,布置出坚持个性拒不从俗的室景。阅读这样的文章,关键在于要领会作者安贫乐道的高贵人格和不从时俗的美学情趣。
杨绛的《丙午丁未年纪事》中就有关于她打扫厕所的一段,对于我们的人生也很具有借鉴意义。
四、总结文章语言特色、写作手法:
读课文第3、4两节,通过“美读”的方式,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反复吟咏(特别是对课文的第三、四段),有声有色地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恰如其分地传达出来,将对作品语言文字的玩味、鉴赏寓于无穷的审美享受之中。读完后请同学找出其中的修辞手法,并练习给课文加旁注或旁批。评点不求高明和精当,用语可长可短,鼓励个性化表达。
1骈散相间。排偶、对偶、排比句式,几乎每段都有,或铺叙,或描写,异彩纷呈。显示了很强的文学功力,语言老到,文采斐然。善于将整句与散句配合使用,行文活泼,舒卷自如,恰似行云流水,姿态横生。
2雅俗共存。精致、典雅的书面语与浅近、活泼的口语相辅相成。如第二段写各种声音破壁而来,用了两组词语,一组典雅,一组浅俗,却颠倒不得。文人吟咏诗章诗风雅的事,作者连用几个措辞考究的四字格;日常生活中的种种“不登大雅之堂”的声音,则用口语罗列,使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状。文中许多句子书卷气甚浓,近乎文言;有的句子则又是十足大白话。
3引用自如。中外资料,信手拈来,内容贴近,形式多样。如引“聚蚊成雷”,就是一种成语的活用,有人称之为成语的“返祖”。“聚蚊成雷”通用义相当于“人言可畏”,而文中用的是字面义。“相鼠有牙”亦可作如是观。此句出自《诗经鄘风》,原句为“相鼠有牙(一作齿),人而无止(通耻)”,表达的是对丧尽廉耻之人的诅咒,这里也用字面义。引李渔的《闲情偶寄》,只引其题,不征其句,有意雪藏,留有余地;引李白的文、刘克庄的词,则引其句,不述其题,非止惜墨如金,也是对读者的充分信任。两处引述外国人的言论,只引大意,未见原文。总之,引用灵活,材料丰赡,不但帮助了文章的表情达意,而且增添了作品的文化含量,显示了学者型作家的饱学多识。
4、幽默丛生。幽默诙谐不是一种单纯的语言手段或修辞方式,而是渗透于全篇的语言特色。比如写雅舍单薄简陋,不避风雨,本来是生活中并不“雅观”的困境,却用上一组雅正的骈句来描绘,出人意表。你说它典雅吧,文中又“水池、粪坑”一应俱全,“酣声、喷嚏”罗列无遗。这类充满人间烟火味的的近乎粗俗的事物,又用上一个十分雅致的文句来收束--“荡漾而来,破我沉寂。”又如引用外国人对国人“懒惰”的讥评后,作者正儿八经地起而争辩,最后还加上一句:“洋鬼子住到‘雅舍’来,不也是‘没有法子’?”近乎反唇相稽,更像日常生活中的争辩:不然你来试试?“蚊风之盛”有谐音的效果,“最忌排偶”庄词谐用,都有新颖幽默的雅趣。
《雅舍》一文在内容与形式上取得了和谐的统一,集中体现了一个“雅”字,即在思想感情上的高雅的志趣和恢弘的雅量,在语言风格上的典雅的文气和蕴藉的辞采,可谓“文质彬彬”的典范。
五、小结:
梁实秋的散文篇篇各呈异彩,令人爱不释手,一切诸如清丽隽永简洁深遽独具风采之类的评语,都不足以对它评头品足,它真正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
房屋简陋,但是因为梁先生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的情怀,却也陋中见雅。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除了品味语言,体悟文章内涵,我们更应该学习梁实秋先生从苦难中寻找诗意、将辛酸化做幽默的豁达胸襟。
赏析:
梁实秋(1903~1987),名治华,字实秋,北京人,原籍浙江杭县。一生著作甚丰,散文集《雅舍小品》一、二、三集行世,文学批评论文集多种,经近40年的时间独立翻译完成莎士比亚全集40卷。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学者、文学家和翻译家。
《雅舍》是他的散文集《雅舍小品》的小篇之首。本文写于1938年,当时抗日战争已经爆发,国难当头,大学教授到重庆只能住陋室。明明是陋室,却偏偏称“雅舍”,这表达了作者对战争年代的无奈,对自身生活环境的自我调侃,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天朗乐观的心态和旷达超脱的情怀。
文章开篇简洁自然,像是闲来之笔,但在读到“砖柱”、“木头架子”、“瓦”、“竹篦墙”、“泥灰”时,我们能从“孤零零”、“瘦骨嶙峋”、“单薄”、“可怜”等词语中体会以作者不满的情绪。即不满却又对它的“好感油然而生”,可见其文风之幽默。由此我们便能理解作者为什么评价四川人造房子用“经济”一词,为什么在写到“雅舍”的时候用了引号。
在作者眼中,“雅舍”各有它的个性和风格。其一、“雅舍”筑在半山腰,前临稻田,后接榛莽,围以竹林、水池等,是一亦俗亦雅之地。由此,作者得出为友之道,“好友不嫌路远,路远乃见情谊”。其二,“屋内地板乃依山势而铺,一面高,一面低,坡度甚大”,“每日由书房走到饭厅是上坡,饭后鼓腹而出是下坡。这样的句子用词逼真、细腻,真实地再现了房子的简陋和不方便,字里行间又表达出作者处之泰然的幽默感。堂堂知名教授居此陋室,本已无限辛酸,而他却以旷达超然的胸襟从容视之,以宽缓舒和的语气予以调侃,自具雅人情致,别有况味。其三,和人共一套房,常有“隔壁戏”:“邻人轰饮作乐,咿唔诗章,喁喁细语,以及鼾声,喷嚏声,吮汤声,撕纸声,脱皮鞋声,均随时由门窗户壁的隙处荡漾出来,破我岑寂”。陋室多有不便,但作者却以审美的眼光,从中挖掘出它的许多可人之处,听话听声,言外之意也很有分寸地表达着作者闲适、散淡、不与人争的生活态度。其四,居此“雅舍”,又有鼠、蚊相扰,我们看到作者用了“骚扰”、“猖獗”等词语,这或可理解为作者内心的不满,对生活、对战争的不满,却没有直抒胸臆的愤怒和反抗,所有的语句仍然是对“月夜”、“细雨”的欣赏,对“简朴”之风的追求,对“似我”、“非我”境界的陶醉。其五,尽管条件简朴,但“一事一事之安排布置俱不从俗”。文中以戏谑的语言说壁间不挂显要的照片,也没有牙医的博士文凭,更不需要张贴电影明星影片等,表明作者对物质需求不存奢望,坚守独立的人格,不攀附权贵,不随意从俗。
本文语言典雅清朗而又富于幽默感,偶用文言词句,也是信笔而至,娓娓道来,明白流畅,雅俗共赏。
雅舍教学设计篇九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
2、认识字词。
3、了解本文中“雅”在哪里“陋”在哪里。
学习重点:理解作者的人生态度。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作者简介:梁实秋原籍浙江杭县,生于北京。学名梁治华,字实秋,一度以秋郎、子佳为笔名。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代表作《雅舍小品》、《英国文学史》、《莎士比亚全集》等。
提问:请问有哪位同学愿意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位作者?
导入新课:
本文是梁实秋享誉海峡两岸的小品集《雅舍小品》的开篇之文,“雅舍”是作者在抗战时期的住所的雅号,名为“雅舍”,其实简陋不堪,但作者却自得其乐,表明作者乐观豁达的精神和不为外物所屈的品格。
一、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茆草()榛莽()。
砉然()笠翁()。
长日无俚()奇葩初绽()。
喁喁细语()拂拭()单薄()。
1、默读课文并在书上找出下列词语注好音。2、分组讨论3、从小组中抽学生上台展示。4、大家一起评价。5、学生把每个词组读两遍。
2、分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朗读完毕,进行评价。
二、课堂互动探究。
1、在你眼里“雅舍”是否名副其实?在作者眼里,他的房子是“雅”还是“不雅”呢?
2、既然称其为“雅舍”,作者为什么又细致地描述了它的“陋”?它“雅”在哪里?
1、学生分组讨论。2、从各小组中抽学生回答。3、教师评价。
三、总结与反思:
1、我的收获:
2、我的易错点:
3、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