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键字: 提高护理质量
近年来,随着医学观念的不断转变、整体护理的全面开展,以及医院发展的新形式与护理工作任务繁重及患者及家属期望值增高的矛盾日益明显。为提高护理质量,体现以病人为中心,满足患者的需求,护理部在重点抓“三基”、“三严”的基础上,努力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和文化程度,注重语言行为规范及礼仪培训。2005年全年全院护理工作满意度达到了95.21%,未发生一起护理投诉,各项护理质量检查指标均比去年同期不同程度地提高。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经验和体会。
加强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培养才能适应护理工作的新要求
1.1 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护理工作提出新的挑战 现代医学模式对疾病的治疗及指导意义日益被人们所接受,这就要求护士的知识更加丰富,不仅要掌握医学、护理学知识,还要掌握护理心理学、社会学、人文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只有在熟练掌握护理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人性化护理。
1.2 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期望,要求高水平的护理 患者就是上帝,上帝的地位始终是最突出和最重要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是衡量护理质量优劣的唯一标准。护士不仅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者,还是健康教育的执行者,如果医学知识和专业技能不扎实,就很难满足患者对护理工作不断提高的期望。
医院在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中面临的困难
2.1 观念的问题 长期以来,护理工作很大程度上仍局限在被动的执行医嘱的范围内。俗话说“医生的嘴,护士的腿”。社会上的重医轻护现象,使护士地位相对较低,包括医院内部医护人员之间经济利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使部分护理人员不能安心工作,不要求进步,护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了严重的制约。
2.2 护理队伍人数不足,素质不高 目前,护理队伍受教育程度、护士的素质、学历知识结构等方面仍然偏低。难以与飞速发展的较高的医疗科技水平相匹配。加之从事护理工作人员待遇低、环境差、工作繁重、责任大,致使护理人员严重短缺,制约了护理事业的发展。
2.3 工作的影响 随着医院的发展,危重患者的增加,病床周转率和使用率的提高,以及护理人员短缺,使现有护士的工作量、工作负担明显加大。再加上家庭的负担,导致护士在完成一般性日常工作后,没有时间和精力学习新理论、钻研新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护理专业的发展。
具体实施方法来源
3.1 加强新上岗护士的培训 上岗前安排为期1周的培训,内容为护理质量和道德规范教育、护士职责教育。要求新护士加强基本理论学习,参加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合格者,进行强化护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为基础的重点培训,同时采取临床工作量化培训,提高护士实际操作技能。鼓励她们参加各种形式的在职学历教育,以提高自身素质。通过培养,根据个人的才能、素质和特长,将其安排到相应的护理岗位上,尽量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3.2 努力提高护理队伍的学历水平笔者认为高水平的护理人才,一定来自于高学历层次的护理人员。因此,要求40岁以下的临床护理人员一律加强学习:一是鼓励自学成才,鼓励她们积极参加护理专科本科自学考试,提高学历水平和自身素质;二是强化在职培训,对各病区的护理人员进行分批分期的理论培训,使护理人员尽快了解新信息,更新观念,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其尽快适应新的护理模式;三是外派进修培训,经常选派临床护理工作中思想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的护理骨干到外地大医院短期学习,外出进修学习人员回院后安排院内学术讲座。到2005年底我院现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占全院护理人员的70%,脱产学习毕业的大专护士占大专护士的90%,每年有2~3名在职护士被选派外出脱产学习深造。在此基础上,积极鼓励各科护理人员撰写护理论文,对于在国家级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的护理人员给予重奖。这些护理人才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成为我院各科护理人才队伍的骨干力量,为医院及护理队伍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3.3 开展护理质量检查 每月一次各科室护理质量自查,每季度一次护理部大检查。护理部要从护理管理、消毒隔离、基础护理、护理文件书写、急救器材、药品、物品、护理文件的书写、差错事故分析等多个方面对各科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措施;并且对各科室的护理人员提出要求:每个人都要发挥主人翁精神,运用团队的凝聚力,真正把看似简单、实际却是非常重要的护理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通过每季度的护理质量检查,可以看到许多自己很容易忽视的问题;并用这些暴露出来的问题来警示自己,获得一个有则改之的机会,从中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使每一位护理人员都能怀着对工作极大的热忱和对患者极大的关爱去规范地做好每一项工作。
3.4 加强护理管理
3.4.1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采取灵活的用人机制,对全院护理人员实行全员聘用制,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择优选聘护理部主任、护士长。护士长再根据各科的实际情况,聘用科内各级护理人员。充分调动起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完善护理专业技术职称评定,护士按职称,岗位上岗,才能激发竞争活力,人人具备竞争意识。
3.4.2 聘用护理员分担护士的非技术性工作 根据各病区护理单元的实际情况,聘用部分护理员来承担大量的非护理、非技术工作。如病区环境卫生清洁,物质供应保障,陪同患者外出做检查,取送各种化验标本和检查单等。有效地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增加了护士直接护理患者的时间,弥补了护理编制的不足。
3.4.3 科学合理地利用人力资源 各科在护士工作岗位的安排上做到新老结合,相互协作,适当考虑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高低的合理分配。促成护理人员关系的协调性,发挥互补性,提高护理群体质量。
3.4.4 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根据我院护理工作特点,2005年6月护理部组织各科护士长修定并完善了《神东医院护理工作手册》,该手册涵盖了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各级人员岗位职责、各类工作质量标准,18项紧急情况处理预案以及20项主要护理技术操作,使各级各类护士有章可循、有制可查,对病区的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护理病历书写标准等,认真组织学习,严格执行。真正做到,一切规章制度,人人都应遵守,措施得力,奖罚分明。
3.4.5 加强“三基”培训 加强基本技能训练,使技术操作规范化。制定“护理操作程序及考核细则”,明确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每年进行2~3次护理比武活动,成绩优异者给予奖励,并且把工作成绩与经济效益挂钩。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以此产生竞争效应,科室与科室比,护士与护士比,使人人操作规范化、标准化。此外,每个月进行一次基础知识和专科知识考试,成绩张榜公布,以督促护理人员加强业务学习。
3.4.6 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努力培养一专多能的护理人才 医疗向高、精、尖技术的发展,必须有高水平的护理来保障。对自身基础好的、脱产学习毕业的大专护士实行重点科室的轮岗,如icu室、急诊科及医疗重点科室等,利用各科室患者在护理方面的不同点,培养她们综合分析、判断和处理能力,使其成为一专多能的实用性护理人才,以适应现代医疗护理工作的特点。
3.4.7 全院性护理知识讲座和各科室小讲座相结合 全院性专题讲座由护理部主任、护士长及护理骨干轮流主讲,内容要求有代表性、先进性,每月1次。每年请外院护理专家主讲2~3次;科室小讲座,每周安排1次,内容要求有本科室特色并与科室实际工作相结合,由护理骨干、护士授课。在学习中认真总结经验,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3.4.8 建立奖励机制 在全院广泛开展评选“星级护士”、“护理标兵”、“优秀护士”、“岗位能手”等活动,对于业务能力强,表现优秀的护理人员给予重奖,并且实行动态管理。
3.5 组织学习护士礼仪规范 邀请星级宾馆的大堂经理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仪表礼仪、举止礼仪、服饰礼仪、语言礼仪、交往礼仪的培训,对护士着装、仪表、举止、言谈、情感等方面,由表及里进行训练,并进行考核,从各方面系统规范护士仪表风度和言谈举止,使其具备护士必需的职业素质。
3.6 建立意见簿 定期向患者发征询意见表,以此反馈护理工作情况,接受患者监督,努力改善服务质量。
讨论
护理质量的优劣是衡量一个医院管理水平直接且重要的指标之一,如何提高护理质量是每位护理管理者当前面对和深思的问题。几年来,通过各种渠道的培训及奖励制度的实施,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真正达到了“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目的。每位护理人员均能主动与患者沟通,帮助患者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使患者在住院期间处于接受治疗护理的最佳状态,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不仅为医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护理风险管理
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护理人员、探陪人员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决策,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护理风险贯穿在护理、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中,因此,应不断完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护理风险处置预案,加强相关知识培训,强化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识别和处理风险的能力。本章归纳了临床较常见的护理风险,如药物过敏性休克、输液反应、输血反应、用药错误、导管脱落、跌倒、压疮、烫伤、窒息、患者自杀、患者走失、针刺伤等的防范与应急处理。
一、药物过敏性休克防范与应急处理
【防范措施】
(1)用药前详细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用药史、家族史,已知对某种药物过敏的患者,禁用该药物(精制破伤风抗毒素tat行脱敏注射除外)。
(2)正确实施药物过敏试验。
(3)过敏试验阳性者,报告医师,并在床头卡、医嘱单、三测单、治疗卡及病历夹封面注明过敏药物名称,床头挂醒目的过敏试验阳性药物标志,并告知患者和家属。
(4)严格执行“三查八对”,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药物反应,警惕过敏反应的延迟发生。
【处理措施】
(1)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应立即停药,就地抢救,同时报告医师和护士长。
(2)将患者立即平卧,保持气道畅通、吸氧,做好气管插管或切开的准备工作,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3)遵医嘱使用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血管活性药、抗组胺类药等。
(4)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尿量等变化,注意保暖。患者未脱离危险时,不宜搬动。
(5)发生呼吸、心脏骤停时立即行心肺复苏术。(6)做好患者和家属的安抚工作。(7)6小时内完善抢救记录。【应急处理程序】
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停药、平卧、就地抢救,同时报告医师、护士长→开放呼吸道、吸氧、维持有效通气,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注射肾上腺素或地塞米松→遵医嘱给药,解除支气管痉挛、维持有效循环→心搏骤停时进行心肺复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记录→安抚患者及家属→告知患者今后避免使用该类药物。
二、输液反应防范与应急处理
【防范措施】
(1)质量检查严格检查药物及输液器具的质量。
(2)合理用药一瓶液体中尽量避免多种药物联合使用,特殊用药,两瓶之间连续静脉输液时,使用生理盐水冲管,以减少药物相互配伍或避免其他原因造成的药物沉淀或结晶。
(3)减少微粒计划配药,选择大小合适的注射器抽吸药物,尽可能避免反复穿刺胶塞,减少药液中微粒的产生,现配现用。
(4)环境适宜配药应在治疗室进行,减少人员流动。
(5)操作规范输液治疗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输液操作规程。
(6)遵医嘱或根据患者年龄及药物性质调节输液速度,密切观察用药后反应。
【处理措施】发生输液反应后,立即减慢或停止输液,报告医师和护士长,迅速对症处理,尽量避免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损害,将损害降至最低程度。
(1)发热反应根据病情轻重,选择相应的处理措施。1)减慢输液速度、保暖。
2)对高热者予以物理降温或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及时对症处理。
3)严重者,立即停止该药物输入,更换液体和输液器,保留输液器具和剩余药液备查。
4)遵医嘱抽血做血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5)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稳定患者及家属情绪,及时完善各项记录。
6)患者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有关程序对剩余药物及输液器具进行封存、双方签字并送检。
7)及时报告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科、药剂科、消毒供应中心等部门。
(2)急性肺水肿
1)立即减慢或停止输液。
2)协助患者取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3)高浓度吸人经过30%~50%乙醇湿化处理的氧气,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减轻缺氧症状。
4)遵医嘱给药。
5)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稳定患者及家属情绪,及时完善各项记录。
【应急处理程序】
(1)发热反应应急处理程序 立即减慢或停止输液→更换液体和输液器→报告医师、护士长→遵医嘱给药→监测生命体征和观察病情变化→完善各项记录→保留输液器和药液→必要时封存、送检→报告相关部门。
(2)急性肺水肿应急处理程序 立即停止或减慢输液→协助患者取端坐位→报告医师、护士长→遵医嘱给药、吸氧等处理→监测生命体征和观察病情变化→完善各项记录。
三、输血反应防范与应急处理
【防范措施】
(1)血液必须由医护人员领取。
(2)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发血者和领血者必须共同核对。(3)进行输血治疗时严格执行输血操作规范,输血前再次由2人核对,确保输血正确无误。
(4)血液领回病房后,须尽快输注,不得退回。遇特殊情况暂时不能输注者,应立即送回输血科寄存(15分钟内),标明寄存开始时间。切忌用非储血冰箱存储血液。
(5)对有过敏史的受血者,输血前遵医嘱使用抗过敏药物。(6)输血速度适宜。开始输血时速度宜慢,15分钟后无不良反应可根据需要调整速度。
(7)加强巡视,保证输血安全。输注后的30分钟内严密观察受血者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仔细询问和倾听患者主诉。
【处理措施】
(1)发生输血反应后,立即减慢或停止输血,报告医师、护士长及科主任,迅速查明原因,对症处理,尽量避免对患者身体造成损害,将损害降至最低程度。
1)发热反应:反应轻者,减慢输血速度。若症状呈进行性发展,应停止输血,保留输血器、剩余血液备查。遵医嘱进行对症处理:畏寒、发冷时,注意保暖;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使用药物治疗。
2)溶血反应:可疑溶血反应时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血器,输注
生理盐水;抽取患者血标本与血袋剩余血一并送输血科检验;密切观察肾区症状及尿液变化,遵医嘱给予吸氧、碱化尿液等对症处理;对尿少、尿闭者,按急性肾衰竭处理,必要时行透析疗法。
(2)监测生命体征和观察病情变化,稳定患者及家属情绪,及时完善各项记录。
(3)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单,上报护理部、输血科、医院感染管理科等职能部门。
(4)患者或家属有异议时,按有关程序对剩余血液、输血器进行封存、送检。
【应急处理程序】
可疑溶血反应→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血器→输注生理盐水→报告医师、护士长及科主任→遵医嘱采取救治措施→监测生命体征和观察病情变化→完善各项记录→保留血袋剩余血与采患者血样送检→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报告相关部门。
四、用药错误防范与应急处理
【防范措施】
(1)妥善保管药物药物的放置符合药物存储要求,专柜(专屉)、分类、原包装存放(在使用前不能去掉包装和标签);高危药物单独存放,有醒目标识。留存基数的品种和数量宜少不宜多。
(2)杜绝过期药物坚持“先进先出”、“需多少领多少”的原则,定时清理,及时更换快过期药物,报废过期药物。
(3)杜绝不规范处方与口授处方(非紧急情况下),及时识别和纠正有问题的医嘱,从源头杜绝或减少用药错误的发生。
(4)正确执行医嘱做到正确的时间、正确的患者、正确的剂量、正确的途径和正确的方式给药,认真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
(5)严格落实查对制度坚持“三查八对”,严格检查药品质量。(6)用药前再次核对床号、姓名及药物,询问患者用药史和药物过敏史,倾听患者主诉,如有疑问,停止用药,再次查对无误,方可执行。
(7)加强学习与培训,不断提高和更新临床药学知识,提高用药水平。
【处理措施】
(1)发现药物错误或用药对象错误后,立即停止药物的使用,报告医师和护士长,迅速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尽量避免对患者身体造成损害,将损害降至最低程度。
(2)发现输液瓶内有异物、絮状物,疑为真菌或其他污染物质时,立即停止液体输入,更换输液器,遵医嘱进行相应的处理,如抽患者血样做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实验,抗真菌、抗感染冶疗等。
(3)保存剩余药物备查。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稳定患者及家属情绪,完善各种记录。采取补救措施过程中,尽量不惊动患者,避免正面冲突影响补救措施的实施。
(5)妥善处理后选择时机与患者和/或家属进行沟通,争取取得
理解和配合。
(6)如患者或家属有异议,在医患双方在场时封存剩余液体,及时送检。
(7)当事人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科室及时讨论、分析,针对事件引发原因进行整改,根据情节和对患者的影响提出处理意见。护士长按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护理部等职能部门。
【应急处理程序】
用药错误→停止用药→报告医师、护士长→积极采取补救措施→观察病情变化→完善各项记录→患者或家属有异议封存药物送检→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科室讨论、提出整改意见→向护理部等职能部门报告。
五、导管脱落防范与应急处理
【防范措施】
(1)所有管道必须妥善固定,由置管者做好标记,详细记录管道名称、留置时间、部位、长度,观察和记录引流管引流液的性质、量,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加强对高危患者(如意识障碍、躁动、有拔管史、依从性差的患者)的观察,作为重点交接班内容详细交接。
(3)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提高其防范意识及管道自护能力。
(4)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治疗、护理中动作轻柔,注意保护导管,防止导管脱落。
(5)加强培训,提高护士防导管脱出移位的风险意识。如picc置管,穿刺时尽量避开肘窝,以透明敷料固定体外导管,也可使用固定翼加强导管固定;更换敷料时,避免将导管带出体外。
【处理措施】根据脱落导管的类别采取相应的措施,查找原因,做好记录和交接班,防止再次脱管。
(1)伤口引流管脱落立即报告医师,将脱出的引流管交医师查看是否完整,如有管道断裂在体内,须进一步处理;观察伤v1渗出情况,需要再次置管时,协助医师做好相关准备。
(2)胸腔闭式引流管脱落引流管与引流瓶连接处脱落或引流瓶损坏,立即夹闭引流管并更换引流装置;引流管从胸腔滑脱,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通知医师并协助处理。
(3)“t”管脱落立即报告医师,密切观察腹痛情况,告知患者暂禁食禁饮,必要时协助医师重新插管。
(4)胃管脱落观察患者有无窒息表现,是否腹胀;如病情需要,遵医嘱重新置管。
(5)导尿管脱落观察患者有无尿道损伤征象,是否存在尿急、尿痛、血尿等现象;评估患者膀胱充盈度、是否能自行排尿,必要时遵医嘱重新置管。
(6)气管导管脱落对气管切开患者立即用止血钳撑开气管切开处,确保呼吸道畅通,同时报告医师,给予紧急处理。
(7)picc置管/深静脉置管脱落
1)导管部分脱出:观察导管脱出的长度,用无菌注射器抽回血,如无回血,报告医师,遵医嘱用肝素钠液或尿激酶通管,如导管不通畅则拔管;如有回血,用生理盐水冲管保持通畅,重新固定,严禁将脱出的导管回送。
2)导管完全脱出:测量导管长度,观察导管有无损伤或断裂;评估穿刺部位是否有血肿及渗血,用无菌棉签压迫穿刺部位,直到完全止血;消毒穿刺点,用无菌敷贴覆盖;评估渗出液性状、量;根据需要重新置管。
3)导管断裂:如为体外部分断裂,可修复导管或拔管。如为体内部分断裂,,立即报告医师并用止血带扎于上臂;如导管尖端已漂移至心室,应制动患者,协助医师在x线透视下确定导管位置,以介入手术取出导管。
(8)自控镇痛泵(pca)导管脱落:立即检查导管末端是否完整,报告医师及麻醉师进行处理,密切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
【应急处理程序】
发生脱管→应急处理并报告医师→协助医师处理,必要时重新置管→密切观察病隋变化→查找原因→做好记录及交接班→防止再次脱管。
六、跌倒防范与应急处理
【防范措施】
(1)定期检查病房设施,保持设施完好,杜绝安全隐患。(2)病房环境光线充足,地面平坦干燥,特殊情况有防滑警示牌。(3)对住院患者进行动态评估,识别跌倒的高危患者并予以重点防范。做好健康宣教,增强患者及家属的防范意识。
(4)服用镇静、安眠药的患者未完全清醒时,不要下床活动;服用降糖、降压等药物的患者,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预防跌倒。
(5)术后第1次小便,应鼓励患者在床上小便,确实需要起床小便时,应有人在床旁守护,防止因直立性低血压或体质虚弱而致跌倒。
(6)对长期卧床、骨折、截肢等患者初次下床行走时,应有人守护,并告知拐杖等助行器的使用方法。
(7)对于躁动不安、意识不清、年老体弱、婴幼儿以及运动障碍等易发生坠床的患者,置护栏等保护装置,对照顾者给予相关指导。
【处理措施】
(1)患者突然跌倒,护士迅速赶到患者身边,同时立即报告医师,协助评估患者意识、受伤部位与伤情、全身状况等,初步判断跌伤原因和认定伤情。
(2)疑有骨折或肌肉、韧带损伤的患者,根据跌伤的部位和伤情采取相应的搬运方法,协助医师对患者进行处理。
(3)患者头部跌伤,出现意识障碍等严重情况时,遵医嘱迅速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4)受伤程度较轻者,嘱其卧床休息,安慰患者,酌情进行检查和治疗。
(5)对于皮肤出现瘀斑者进行局部冷敷;皮肤擦伤渗血者用聚维酮碘清洗伤口后,以无菌敷料包扎;出血较多者先用无菌敷料压迫止血,再由医师酌情进行伤口清创缝合,遵医嘱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等。
(6)孕妇发生跌倒,应观察和记录有无阴道流血、流水和宫缩,早期发现流产、早产、胎膜早破、胎盘早剥等先兆。
(7)了解患者跌倒时情况,分析跌倒原因,加强巡视,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健康宣教,提高防范意识。
(8)填写跌倒/坠床报告表,上报护理部。【应急处理程序】
患者跌倒→护士立即赶到现场,同时报告医师→进行必要检查,伤情认定→对症处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伤情及病情记录啊+详细交班→强化健康教育→填写跌倒/坠床报告表,上报护理部。
七、压疮防范与应急处理
【防范措施】
(1)对高危患者进行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2)对难免压疮患者填写难免压疮申报表(以强迫体位及心力衰竭等病情严重或特殊,医嘱严格限制翻身为基本条件,并存在大小便失禁、高度水肿、极度消瘦3项中的1项或几项可申报难免压疮),护理部指定专人核实、指导、追踪,必要时组织护理会诊。
(3)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平整。对大小便失禁患者注意肛周及会阴部皮肤护理。
(4)对长期卧床者,定时更换体位,2~3小时翻身l次,按摩骨隆突处或受压部位。
(5)瘫痪患者或病情不允许翻身的患者,可用多功能按摩床垫,骨隆突处或受压部位可使用减压贴等缓解局部压力。
(6)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
【处理措施】 避免或减少导致压疮的因素,根据压疮的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
(1)第1期皮肤完整、发红。
临床表现:局部皮肤出现指压不褪色的红斑。
处理措施:避免继续受压,增加翻身次数,减少局部刺激。禁按摩,避免摩擦。可局部使用减压贴或赛肤润等敷料。
(2)第11期表皮或真皮受损,但尚未穿透真皮层。临床表现:疼痛、水疱或破皮。
处理措施:①避免局部继续受压,定时更换体位,使用气垫床。②妥善处理创面,有条件者使用水胶体敷料,预防感染。③促进上皮组织修复,有条件者使用表皮生长因子。
(3)第111期表皮或真皮全部受损,穿入皮下组织,尚未穿透筋膜及肌肉层。
临床表现:有不规则的深凹,伤口基底部与伤口边缘连接处可能有潜行、深洞,可有坏死组织及渗液,伤口基底部基本无痛感。
处理措施:根据创面情况进行换药,保持局部清洁,必要时清创。使用水凝胶、水胶体、泡沫类或银离子等新型敷料,促进伤口湿性愈
合。
(4)第ⅳ期全皮层损害,涉及筋膜、肌肉、骨。
临床表现:肌肉或骨暴露,可有坏死组织、潜行、瘘管,渗出液较多。
处理措施:清创,去除坏死组织;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必要时手术治疗。
【处理程序】
评估压疮高危患者→采取防范措施→根据压疮分期进行处理→做好记录及交接班。
八、烫伤防范与应急处理
【防范措施】
(1)设立醒目的标识(如热水、开水等)。
(2)及时、准确评估患者情况,对相关患者及家属进行预防烫伤的健康教育,强化对儿童和老人的安全宣教。
(3)保暖引起的烫伤教会患者和家属正确使用保暖用具:使用热水袋时用布套或厚毛巾包裹,不直接接触皮肤,经常查看热水袋的位置及是否漏水;热水袋温度成人不超过60。c,婴幼儿、老年人、术后麻醉未醒、感觉迟钝、末梢循环不良、昏迷等患者低于50℃。
(4)新生儿烫伤严禁直接使用热水袋为新生儿复温;新生儿沐浴时必须经过两次试温,严禁戴手套为新生儿沐浴,因隔离需要必须戴手套操作时,只能选择盆浴,并测好水温后方可进行操作。
(5)电器灼伤安全使用各类医疗电器,防止因局部潮湿(汗水、血液等)导致电灼伤。使用温疗仪时,护士应熟练掌握使用方法,密切监测温度变化,观察治疗部位的局部情况,告知患者和家属不随意调节仪器。
(6)指导患者和家属正确使用生活设施调节水温时,先开冷水开关,再开热水开关;使用完毕,先关热水开关,再关冷水开关。热水瓶放置在固定且不易触碰的地方。
【处理措施】
(1)脱离热源,采取冷疗法。立即用洁净冷水或冰水冲洗,浸泡或冷敷烫伤部位30~60分钟,终止热力对组织的继续损害,有效减轻损伤程度和疼痛。
(2)报告医师和护士长,根据烫伤程度、面积大小给予适当处理。1)1度烫伤:属于表皮烫伤,皮肤有发红、疼痛的现象。处理措施:冷敷,可用水胶体敷料(如透明贴)或湿润烧伤膏等。
2)ii度烫伤:浅il度烫伤伤及表皮和真皮浅层,产生水泡,色素沉着。深il度烫伤伤及表皮下方的真皮层。
处理措施:正确处理水疱,避免小水疱破损,大水疱可在无菌操作下低位刺破放出水疱液;已破的水疱或污染较重者,应彻底消毒、清洗创面,外敷水胶体敷料或湿润烧伤膏。
3)iii度烫伤:烫伤直达皮下组织,皮肤有发硬、发白或发黑的现象,虽然疼痛感并不明显,但却是非常严重的烫伤。
处理措施:立即请烧伤科医师会诊,进行清创处理、指导治疗。
(3)查找原因,采取针对性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应急处理程序】
发生烫伤→立即脱离热源,迅速用洁净冷水或冰水冲洗,浸泡或冷敷烫伤部位30~60分钟→正确处理创面→遵医嘱用药→寻找原因→及时整改。
九、窒息防范与应急处理
【防范措施】
(1)评估患者误吸的高危因素:意识障碍,吞咽、咳嗽反射障碍,呕吐物不能有效排出,鼻饲管脱出或食物反流,头颈部手术,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小儿、年老、体弱及进食过快者等。
(2)对相关患者及家属进行预防误吸的健康教育 1)指导患儿家属避免使用容易引起误吸的玩具和食物。2)患者呕吐时,应弯腰低头或头偏于一侧,及时清理呕吐物。3)指导患者及家属选择合适的食物,进食速度宜慢,进食过程中避免谈笑、责骂、哭泣等情绪波动。
(3)对可能误吸的高危患者采取相应措施 1)床旁备抽吸等急救装置。
2)对意识、吞咽障碍等患者,护士应协助喂食,或遵医嘱管饲流汁,注意妥善固定管道,防止移位、脱出。
3)不能自行排痰的患者,及时抽吸口鼻、呼吸道分泌物和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
【处理措施】
(1)患者发生窒息,护士立即采取解除窒息的措施,同时迅速报告医师,查找窒息原因。
(2)针对导致窒息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
1)误吸:意识尚清醒的患者可采用立位或坐位,抢救者站在患者背后双臂环抱患者,一手握拳,使拇指掌关节突出点顶住患者腹部正中线脐上部位,另一只手的手掌压在拳头上,连续快速向内、向上推压冲击6~10次(注意勿伤及肋骨)。昏迷倒地的患者采用仰卧位,抢救者骑跨在患者髋部,按上法推压冲击脐上部位。通过冲击上腹部,突然增大腹内压力,抬高膈肌,使呼吸道瞬间压力迅速加大,肺内空气被迫排出的同时使阻塞气管的食物(或其他异物)上移并被驱出。如果无效,隔几秒钟后,可重复操作l次。
2)幼儿喉部异物:现场人员沉着冷静,迅速抓住幼儿双脚将其倒提,同时用空心掌击拍背部,如异物不能取出,应紧急气管切开或手术取出异物。
3)咯血导致的窒息:立即有效解除呼吸道阻塞,清除呼吸道内的血液,保持呼吸道畅通。若发现咯血过程中咯血突然减少或停止,患者出现烦躁、表情恐惧、发绀等窒息先兆时,应立即用吸引器吸出咽喉及支气管血块。
4)头颈部手术或气管切开术后窒息:迅速报告医师,协助医师进行紧急处理。
(3)保持呼吸道通畅因痰液堵塞导致呼吸困难者,应立即吸痰,必要时行气管内插管、气管切开术。
(4)做好记录并详细交接班。【应急处理程序】
发生窒息→立即清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道畅通,吸氧,同时报告医师→进行对症处理→监测病情→护理记录→交接病情。
十、患者自杀防范与应急处理
【防范措施】
(1)加强巡视,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对有自杀倾向的患者给予心理疏导并及时报告医师和护士长,进行重点交接班。
(2)及时与家属沟通,密切观察患者心理状态、情绪变化.与家属共同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尽量减少不良刺激;告知家属需24小时陪伴。
(3)检查患者室内环境、用物,清除不安全的器具和药品。必要时对患者给予针对性约束。
【处理措施】
(1)发现患者自杀,立即判断患者相关情况,就地抢救;同时立即报告护士长、值班医师、科主任。
(2)保护现场,清理无关人员,减少不良影响。保存自杀用具,协助公安部门调查取证。
(3)对死亡者做好尸体料理。无家属在场时,需两名医务人员共同清理患者遗物并签名,暂由护士长保存。
(4)做好家属的联络和安抚工作。【应急处理程序】
患者自杀→就地抢救、逐级上报→协助取证→清理死亡患者遗物→安抚家属。
十一、患者走失防范与应急处理
【防范措施】
(1)做好人院告知对新入院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入院须知。特殊情况外出前需征得经管医师和护士长同意方可离开。
(2)加强巡视和交接班,对有走失危险的高危患者(如精神、智能障碍者、无陪幼儿、老年患者等),及时与家属沟通。
(3)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及心理变化。对于精神、心理、智能障碍患者,要求家属24小时陪伴。
【处理措施】
(1)发现患者走失,及时寻找。了解患者走失前状况、有无异常表现,查看患者物件(留言、信件等),寻找有帮助价值的线索。
(2)确认患者走失,立即报告医师、护士长及保卫部(晚夜班报告总值班)等,与家属尽快联系,共同寻找。
(3)分析患者走失原因,进行相关处理。【应急处理程序】
患者走失→了解情况,联系家属→确认走失→报告备案→共同寻找→分析走失原因→进行相关处理。
十二、针刺伤(锐器伤)防范与应急处理
【防范措施】
(1)加强职业安全防护培训,纠正不安全注射行为。尤其对新上岗人员强化经血液传播疾病知识、防护用物应用、医疗锐器处理、锐器刺伤后的处理措施等的培训,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与能力。
(2)改善工作环境,提供足量、有效的防护用品。
(3)建立医院职业暴露报告系统医护人员在发生意外针刺伤或粘膜、有创伤口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等职业暴露后要向有关部门报告,填写“工作人员血液体液职业暴露登记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
【处理措施】
(1)紧急处理不慎被尖锐物体刺伤时,用流动水和/或肥皂液立即冲洗伤口,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从伤口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出血液,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冲洗后用消毒液如:0.5%聚维酮碘或75%乙醇消毒,包扎伤口,必要时行外科处理。如为艾滋病、乙肝、丙肝等阳性患者血液污染的黏膜、伤口,应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
(2)暴露程度评估按照职业暴露的类型分为一级、二级、三级暴露,依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分级分型确定详见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
(3)被乙肝、丙肝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小时内抽血查乙肝、丙肝抗体,同时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按1个月、3个月、6个月接种乙肝疫苗。
(4)被hi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时,应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血清学水平基线检查,在24小时内抽血查hiv抗体,报告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保健科,进行登记;根据暴露级别及病毒载量水平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5)乙肝、丙肝追踪随访6个月;梅毒追踪随访3个月;艾滋病病毒暴露按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l2个月时间点复查病毒抗体,作相应处理。
【应急处理程序】
血液、体液暴露→立即冲洗、消毒处理伤口→暴露程度评估叶针对暴露源进行实验检查和预防用药→登记、上报→追踪随访。
护理风险管理
药物过敏性休克防范与应急处理
防范措施
(1)用药前详细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用药史、家族史,已知对某种药物过敏的患者,禁用该药物(精制破伤风抗毒素tat行脱敏注射除外)。
(2)正确实施药物过敏试验。
(3)过敏试验阳性者,报告医师,并在床头卡、医嘱单、三测单、治疗卡及病历夹封面注明过敏药物名称,床头挂醒目的过敏试验阳性药物标志,并告知患者和家属。
(4)严格执行“三查八对”,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药物反应,警惕过敏反应的延迟发生。处理措施
(1)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应立即停药,就地抢救,同时报告医师和护士长。
(2)将患者立即平卧,保持气道通畅、吸氧,做好气管插管或切开的准备工作,迅速建立静脉通路。
(3)遵医嘱使用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血管活性药、抗组胺类药等。
(4)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尿量等变化,注意保暖。患者未脱离危险时,不宜搬动。(5)发生呼吸、心脏骤停时应立即行心肺复苏术。(6)做好患者和家属的安抚工作。(7)6小时内完成抢救记录。应急处理程序
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停药、平卧、就地抢救,同时报告医师、护士长→开放呼吸道、吸氧、维持有效通气,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注射肾上腺素或地塞米松→遵医嘱给药,解除支气管痉挛、维持有效循环→心搏骤停时进行心肺复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记录→安抚患者及家属→告知患者今后避免使用该类药物。
输液反应防范及应急处理 防范措施
(1)质量检查 严格检查药物及输液器具的质量。(2)合理用药 一瓶液体中尽量避免多钟药物联合使用,特殊用药,两瓶之间连续静脉输液时,使用生理盐水冲管,以减少药物相互配伍或避免其他原因造成的药物沉淀或结晶。
(3)减少微粒 计划用药,选择大小合适的注射器抽吸药物,应尽可能避免反复穿刺胶塞,减少药液中微粒的产生,现配现用。
(4)环境适宜 配药在治疗室进行,减少人员流动。(5)操作规范 输液治疗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输液操作规程。
(6)遵医嘱或根据患者年龄及药物性质调节输液速度,密切观察用药后反应。处理措施
发生输液反应后,立即减慢或停止输液,报告医师和护士长,迅速对症处理,尽量避免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损害,将损害降至最低程度。
1、发热反应 根据病情轻重,选择相应的处理措施。
减慢输液速度、保暖。
对高热者予以物理降温或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及时对症处理。
严重者,立即停止该药物输入,更换液体和输液器,保留输液器具和剩余药液备查。
④遵医嘱抽血做血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⑤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稳定患者及家属情绪,及时完善各项记录。
⑥患者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有关程序对剩余药物及输液器具进行封存、双方签字并送检。
⑦及时报告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科、药剂科、消毒供应中心等部门。
2、急性肺水肿
(1)立即减慢或停止输液。
(2)协助患者取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3)高浓度吸入经过30%-50%乙醇湿化处理的氧气,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减轻缺氧症状。(4)遵医嘱给药。
(5)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稳定患者及家属情绪,及时记录完善各项记录。应急处理程序
(1)发热反应应急处理程序 立即减慢或停止输液→更换液体和输液器→报告医师、护士长→遵医嘱给药→监测生命体征和观察病情变化→完善各项记录→保留输液器和药液→必要时保存、送检→报告相关部门。
(2)急性肺水肿应急处理程序 立即停止或减免输液→协助患者取端坐位→报告医师、护士长→遵医嘱给药、吸氧等处理→监测生命体征和观察病情变化→完善各项记录。
用药错误防范与应急处理 防范措施
(1)妥善保管药物 药物的放置符合药物存储要求,专柜(专屉)、分类、原包装存放(在使用前不能去掉包装和标签),高危药物单独存放,有醒目标识。留存基数的品种和数量宜少不宜多。
(2)杜绝过期药物,坚持“先进先出”“需多少领多少”的原则,定时清理,及时更换快过期药物,报废过期药物。
(3)杜绝不规范处方与口授处方(非紧急情况下),及时识别和纠正有问题的医嘱,从源头杜绝或减少用药错误的发生。
(4)正确执行医嘱,做到正确的时间,正确的患者、正确的剂量、正确的途径和正确的方式给药,认真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
(5)严格落实查对制度,坚持“三查八对”,严格检查药品质量。(6)用药前再次核对床号、姓名及药物,询问患者用药史和药物过敏史,倾听患者主诉,如有疑问,停止用药,再次查对无误,方可执行。
(7)加强学习与培训,不断提高和更新临床药学知识,提高用药水平。
处理措施
(1)发现药物错误或用药对象错误后,立即停止药物的使用,报告医师和护士长,迅速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尽量避免对患者身体造成损害,将损害降至最低程度。(2)发现输液瓶内有异物,絮状物、疑为真菌或其他污染物质时,立即停止液体输入,更换输液器,遵医嘱进行相应的处理,如抽患者血样做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抗真菌、抗感染治疗等。
(3)保存剩余药物备查。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稳定患者及家属情绪,完善各种记录。采取补救措施过程中,尽量不惊动患者,避免正面冲突影响补救措施的实施。
(5)妥善处理后选择时机与患者和/或家属进行沟通,争取取得理解和配合。
(6)如患者或家属有异议,在医患双方在场时封存剩余液体,及时送检。
(7)当事人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科室及时讨论、分析,针对事件引发原因进行整改,根据情节和对患者的影响提出处理意见。护士长按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护理部等职能部门。应急处理程序
用药错误→停止用药→报告医师、护士长→积极采取补救措施→观察病情变化→完善各项记录→患者或家属有异议封存药物送检→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科室讨论、提出整改意见→向护理部等职能部门报告。
跌倒防范与应急处理
防范措施
(1)定期检查病房设施,保持设施完好,杜绝安全隐患。(2)病房环境光线充足,地面平坦干燥,特殊情况有防滑警示。(3)对住院患者进行动态评估、识别跌倒的高危患者并予以重点防范。做好健康宣教,增强患者及家属的防范意识。
(4)服用镇静、安眠药的患者未完全清醒时,不要下床活动,服用降糖、降压等药物的患者,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预防跌倒。(5)术后第一次小便,应鼓励患者在床上小便,确实需要起床小便时,应有人在床旁守护,防止因直立性低血压或体质虚弱而跌倒。(6)对长期卧床、骨折、截肢等患者初次下床行走时,应有人守护,并告知拐杖等助行器的使用方法。
(7)对于躁动不安、意识不清、年老体弱、婴幼儿以及运动障碍等易发生坠床的患者,置护栏等保护装置,对照顾着给予相关指导。处理措施
(1)患者突然跌倒,护士迅速赶到患者身边,同时立即报告医师,协助评估患者意识、受伤部位与伤情、全身状况等,初步判断跌伤原因和认定伤情。
(2)疑有骨折或肌肉、韧带损伤的患者,根据跌伤的部位和伤情采取相应的搬运方法,协助医师对患者进行处理。
(3)患者头部跌伤,出现意识障碍等严重情况时,遵医嘱迅速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严密观察病情变化。(4)受伤程度较轻者,嘱其卧床休息,安慰患者,酌情进行检查和治疗。
(5)对于皮肤出现瘀斑者进行局部冷敷,皮肤擦伤渗血者用聚维酮碘清洗伤口后,以无菌敷料包扎,出血较多者先用无菌敷料压迫止血,再由医师酌情进行伤口清创缝合,遵医嘱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等。(6)孕妇发生跌倒,应观察和记录有无阴道流血,流水和宫缩,早期发现流产、早产、胎膜早破、胎盘早剥等先兆。
(7)了解患者跌倒时情况,分析跌倒原因,加强巡视,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健康宣教,提高防范意识。
(8)填写跌倒/ 坠床报告表,上报护理部。应急处理程序
患者跌倒→护士立即赶到现场,同时报告医师→进行必要检查,伤情认定→对症处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伤情及病情记录→详细交班→强化健康教育→填写跌倒/坠床报告表,上报护理部。
压疮防范与应急处理 措施防范
(1)对高危患者进行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2)对难免压疮患者填写难免压疮申请表(以强迫体位及心力衰竭等病情严重或特殊、医嘱严格限制翻身为基本条件,并存在大小便失禁、高度水肿、极度消瘦3项中的一项或几项可申报难免压疮),护理部指定专人核实、指导、追踪,必要时组织护理会诊。(3)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平整。对大小便失禁患者注意肛周及会阴部皮肤护理。
(4)对长期卧床者,定时更换体位,2-3小时翻身1次,按摩骨隆突处或受压部位。
(5)瘫痪患者或病情不允许翻身的患者,可用多功能按摩床垫,骨隆突处或受压部位可使用减压贴等缓解局部压力。(6)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
处理措施 避免或减少导致压疮的因素,根据压疮的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
(1)第ⅰ期 皮肤完整、发红。
临床表现:局部皮肤出现指压不褪色的红斑。
处理措施:避免继续受压,增加翻身次数,减少局部刺激。禁按摩,避免摩擦。可局部使用减压贴或赛肤润等敷料。(2)第ⅱ期 表皮或真皮受损,但未穿透真皮层。临床表现:疼痛、水泡或破皮。处理措施:避免局部继续受压,定时更换体位,使用气垫床。妥善处理创面,有条件者使用水胶体敷料,预防感染。促进上皮组织修复,有条件者使用表皮生长因子。
(3)第ⅲ期 表皮或真皮全部受损,穿入皮下组织,尚未穿透筋膜及肌肉层。
临床表现;有不规则的深凹,伤口基底部与伤口边缘连接处可能有潜行、深洞,可有坏死组织及渗液,伤口基底部无痛感。处理措施:根据创面情况进行换药,保持局部清洁,必要时清创。使用水凝胶、水胶体、泡沫类或银离子等新型敷料。促进伤口湿性愈合。
(4)第ⅳ期 全皮层损害,涉及筋膜、肌肉、骨。
临床表现:肌肉或骨暴露,可有坏死组织、潜行、瘘管、渗出液较多。
处理措施:清创,去除坏死组织,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必要时手术治疗。处理程序
评估压疮高危患者→采取防范措施→根据压疮分期进行处理→做好记录及交接班。
窒息防范与应急处理 防范措施
(1)评估患者误吸的高危因素:意识障碍,吞咽、咳嗽反射障碍,呕吐物不能有效排出,鼻饲管脱出或食物反流,头颈部手术,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小儿、年老、体弱及进食过快者等。(2)对相关患者及家属进行预防误吸的健康教育
指导患儿家属避免使用容易引起误吸的玩具和食物。
患者呕吐时,应弯腰低头或头偏于一侧,及时清理呕吐物。
指导患者及家属选择合适的食物,进食速度宜慢,进食过程中避免谈笑、责骂、哭泣等情绪波动。
(3)对可能误吸的高危患者采取相应措施
床旁备抽吸等急救装置。
对意识、吞咽障碍等患者,护士应协助喂食,或遵医嘱管饲流汁,注意妥善固定管道,防止移位、脱出。
不能自行排痰的患者,及时抽吸口鼻、呼吸道分泌物和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处理措施
(1)患者发生窒息,护士立即采取解除窒息的措施,同时迅速报告医师,查找窒息原因。
(2)针对导致窒息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
①误吸:意识尚清醒的患者可采取立位或坐位,抢救者站在患者背后双臂环抱患者,一手握拳,使拇指掌关节突出点顶住患者腹部中线脐上部位,另一只手的手掌压在拳头上,连续快速向内、向上推压冲击6-10次(注意勿伤及肋骨)。昏迷倒地的患者采用仰卧位,抢救者骑跨在患者髋部,按上法推压冲击脐上部位。通过冲击上腹部,突然增大腹内压力,抬高膈肌,使呼吸道瞬间压力迅速加大,肺内空气被迫排出的同时使阻塞气管的食物(或其他异物)上移并被驱出,如果无效,隔几秒钟后,可重复操作1次。
幼儿喉部异物:现场人员沉着冷静,迅速抓住幼儿双脚将其倒提,同时用空心拳击拍背部,如异物不能取出,应紧急气管切开或手术取出异物。
咯血导致的窒息:立即有效解除呼吸道阻塞,清除呼吸道内的血液,保持呼吸道通畅。若发现咯血过程中咯血突然减少或停止,患者出现烦躁、表情恐惧、发绀等窒息先兆时,应立即用吸引器吸出咽喉及支气管血块。
④头颈部手术或气管切开术后窒息:迅速报告医师,协助医师进行紧急处理。
(3)保持呼吸道通畅 因痰液堵塞导致呼吸困难者,应立即吸痰,必要时行气管内插管、气管切开术。(4)做好记录并详细交接班。应急处理程序
发生窒息→立即清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同时报告医师→进行对症处理→监测病情→护理记录→交接病情。
针刺伤(锐器伤)防范与应急处理 防范措施
(1)、加强职业安全防护培训,纠正不安全注射行为。尤其对新上岗人员强化经血液传播疾病知识、防护用物应用、医疗锐器处理、锐器刺伤后的处理措施等的培训,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与能力。
(2)改善工作环境,提供足量、有效的防护用品。
(3)建立医院职业暴露报告系统 医护人员在发生意外针刺伤或黏膜、有创伤口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等职业暴露后要向有关部门报告,填写“工作人员血液体液职业暴露登记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处理措施
(1)紧急处理 不慎被尖锐物体刺伤时,用流动水和/或肥皂液立即冲洗伤口,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从伤口尽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出血液,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冲洗后用消毒液如;0.5%聚维酮碘或75%乙醇消毒,包扎伤口,必要时行外科处理,如为艾滋病,乙肝、丙肝等阳性患者血液污染的黏膜、伤口、应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2)暴露程度评估 按照职业暴露的类型分为一级、二级、三级暴露,依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分级分型确定详见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
(3)被乙肝、丙肝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应在24小时内抽血查乙肝、丙肝抗体,同时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按1个月、3个月、6个月接种乙肝疫苗。
(4)被hi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时,应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血清学水平基线检查,在24小时内抽血查hiv抗体,报告医院感染部门、保健科,进行登记,根据暴露级别及病毒载量水平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
(5)乙肝、丙肝追踪随访6个月,梅毒追踪随访3个月,艾滋病病毒暴露按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12个月时间点复查病毒抗体,作相应处理。应急处理程序
血液、体液暴露→立即 冲洗、消毒处理伤口→暴露程度评估→针对暴露源进行试验检查和预防用药→登记、上报→追踪随访。
实行风险管理提高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
祝志梅
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是医院的危重病人集中管理的高风险科室,是医疗差错、事故的易发地,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稍有疏忽,即有可能影响病人的生命安全,所以正确分析护理工作中的差错及隐患,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对策,对护理流程进行质量监督,有利于改进icu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安全、满意的优质服务。
1本院icu2003~2005年护理差错、缺陷及投诉情况
本院icu从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发生护理差错3起,其中非计划拔管2起,用药漏注1起;发生护理缺陷4起,医嘱未及时核对2起,其他2起;护理投诉1起。2005年发生护理缺陷2起,无护理差错及护理投诉。
2原因分析
2.1安全防范意识不强2003至2004年非计划拔管2起,因其当班者均为低年资护士,临床护理经验欠缺,安全意识不强。其中1例是剖腹探查术后复苏病人,意识清楚,患者拒绝使用约束带,护士做了口头宣教后同意,结果病人在睡意朦胧间拔除了胃管;另l例为脑出血病人,脑室引流术后,患者浅昏迷,较烦躁,因约束带固定不牢固且未实行镇静,病人挣脱约束带拔除了引流管。
2.2护理制度执行不严icu护士护理工作繁忙琐碎,常遇抢救病人,值班护士需要完成大量的急救及常规工作,如果放松对护理制度的执行要求,擅自削减操作规程,不严格三查七对,就容易引发差错事故。总结上述4起护理缺陷,有的因医嘱核对不认真(医嘱内外不符)造成漏服或漏注药物的,有的未查看治疗本,使时间用药遗漏或延迟,这或多或少都对病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降低了护理工作的质量。
2.3护理人员配备不足由于护理人员素质或数量方面的原因,不能保证满足工作的基本要求,从而给患者造成了不少安全隐患。尤其是夜班护士少,遇抢救病人时,易顾此失彼,引发差错事故,或造成病人及家属不满。我科曾发生患者家属因病人得不到周到的服务而几人联手到院办公室投诉夜班护士事件。
3实施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风险管理是指对病人、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并对其进行识别、评估及采取正确行动的过程[1]。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环节和过程中,有时即使是极为简单的临床活动都带有风险,一旦发生护理缺陷或事故,就会给病人和家属带来痛苦。
推行护理风险管理,提高对护理人员风险预测意识,增强风险的鉴别能力,减少服务过程中各类危险因素,最大限度地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起了重要作用。最终目的是保障病人安全,把护理差错及纠纷降到最低限度,提升护理品质[2]。4护理风险管理措施
4.1加强低年资护士培训从本科室发生的差错事件看,当事者均为护龄2~3年的护士,2005年我们对低年资护士进行了正规的省级icu岗位培训,实施严格的带教制度,并通过一系列理论及操作考试后才允许单独上岗。护士长对低年资护士进行一对一的面谈式教育,以从前发生的差错事件为例,分析差错发生原因,从中得出护理的注意事项,使低年资护士避免犯类似错误。
4.2制定严格的护士工作职责安全护理不但是护理质量的要求,也是护理道德的基本要求[3]。每一位护士都应明确我们所面对的都是病情危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危重病人,任何疏忽大意都可能给病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甚至是生命的代价。icu护理工作一般缺少病人家属的监督,因此,需要制定更严格的护士工作职责,也需要护士更自律、更慎独。我们要求责任护士认真仔细地评估好每一个病人,对明确存在或潜在的护理问题制定切实可
行的护理计划及措施。对护理隐患有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并严格交接班,交班明白清楚,交班内容包括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肢体活动、安全措施、卧位、引流管固定、医嘱护嘱等等,做到口头讲清、书面写清、床头看清[4]。
4.3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任何差错事故的发生,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如能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遵守操作规程,势必能减少或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特别是三查七对制度,护士切忌盲目执行医嘱,要善于发现问题。护士拿到特殊的时间用药可在床边临时交班本上注明,以免遗漏。医嘱后首先核对医嘱单,纠正内外不符现象,然后抄写并执行医嘱,执行医嘱实行两人核对制度,如有疑问要及时问清楚后方可执行。特殊的时间用药可在床边临时交班本上特别注明,以免遗漏。操作前、中、后必须认真核对病人床号、姓名及年龄等。由于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我科2005年基本未发生护士因核对不仔细而导致的护理缺陷。
4.4合理配备各班护理人员在护理人员比较紧缺的情况下,根据病人数随时调整在班人数,防止因人员不足出现忙乱现象而引起差错事故,以确保护理质量。同时,临床实践表明护士的素质和能力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有着直接联系,是维系护理安全最重要的基础[5]。因此,我们还着重注意加强科室护理人员的素质培养,开展操作比武,使人人均能熟练掌握各种监护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操作,病人多时也能做到忙而不乱,使家属放心,2005年未再发生因此引起的投诉。
5小结
护理服务的对象是宝贵的生命,如何保证护理安全是广大护理管理者关注和努力研究的方向。只有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规范护理行为,制定出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并认真落实,才能真正做到有效规避风险,预防差错事故的再发生。
参考文献
1林菊英.医院管理学.护理管理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67
2钱萍.加强医院护理风险管理的必要性.护理管理杂志,2004,4(6):17~19
3黄荔红,林丹.加强安全护理管理,预防护理纠纷.解放军护理杂志,2002,56(2):41 4田涛,陈惠珍.浅谈强化安全护理与防范对策.护士进修杂志,2001,16(1):29~30 5周立宁.营造安全文化,防范护理差错.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2~193
加强护理风险管理提高护理质量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的风险管理,降低护理差错事故和护理纠纷的发生,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及时识别现有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因素,寻求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完善制度,持续质量改进。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提高了护士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减少和降低了护理风险,保障了患者安全,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结论:风险管理和护理质量密不可分,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减少护理缺陷,提高护理质量。
神经内科、护理风险、风险管理
护理风险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护理过程中,由于风险因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导致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除具有一般风险的特征外,护理风险还具有风险水平高、客观性、不确定性、复杂性及风险后果严重等特征。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医务人员、医疗护理技术、环境、药物、设备、制度、程序等不安全因素进行管理的活动。即采用护理风险管理程序的方法,有组织、有系统的消除或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对患者或医院的危害和经济损失,以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而神经内科以老年人为多,常以一病多症、或一症多病,病情复杂多变,住院时间长,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风险多于普通病房,任何疏忽都可导致严重后果,给病人和医院带来严重危害和经济损失。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结合神经内科疾病特点,依照护理程序,注重护理风险识别和防范措施,将护理安全管理放在首位,确保护理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现在总结如下:
一、护理风险识别与评估
护理风险识别是对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系统识别和归类,并分析产生护理风险事故原因的过程,是护理风险管理基本程序的第一步。
1.1工作态度不严谨存在的风险:个别护士责任心不强,缺乏慎独精神,不按护理级别巡视病房,观察病情不仔细,导致不能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导致病人失去抢救时机。
1.2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章不落实引起的风险:护士在执行各种治疗和护理操作过程中,“三查八对”不落实或流于形式以及没有用“反问式”查对方法来正确识别患者的姓名,以致在加药中出现药物剂量不正确,或弄错患者姓名的现象时有发生。
1.3抢救制度方面存在的风险:由于多种原因,高年资护士流失量大,而临床经验尚浅的护士在病房占主流,专科知识掌握不牢固,技术操作不娴熟,协调能力差,抢救时容易出风险。
二、风险管理的方法
2.1提高风险意识:科室定期举办各种业务讲座及技能培训,对近期工作中常遇到的易产生纠纷的情况进行了解,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整改措施,总结经验教训,并学习相关法律法规。
2.2加强对患者的护理 切实落实告知制度,以达到医患间共担风险。
2.3不断加强护理业务质量建设 加强护理人员对患者评估能力的培养,提高专科业务水平。
实现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最大程度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防范护理纠纷,为患者提供安全、满意的护理服务。由于护理风险可能贯穿于护理工作的每个细节,因此,只有建立健全护理风险管理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才能保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有效地推进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的护理质量管理。
三、正确有效地实施风险管理,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1、加强医患关系管理
医患关系包括医患危机关系管理和医患正常关系管理。加强医患关系管理,能预防和化解医患关系危机;有效反馈评价,能提高满意度和忠诚度;改善医院的管理流程,能创造和提升医院的品牌优势。医患危机关系管理:是指危机的预防,着重是投诉处理、随访随理,媒体沟通,尽量将问题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
2、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保证医疗质量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医疗质量管理方案,定期开展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培训,全员树立医疗安全的意识;建立团结协作、配合默契的团队;加强“三基”训练,提高全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加强三级质控组织建设,对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定期检查;加强物品、设备的管理,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杜绝医疗事故、医疗差错的发生,使医疗质量不断改进。
3、加强护理管理,健全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1)学习掌握是基础 常规制度的培训必须纳入继续医学教育的范畴,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学习应知应会内容,要经过考试检验是否掌握。
(2)工作落实是关键 因为护理工作的严肃性,故必须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如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交接班制度等,保证在工作中检查、监督、反馈、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即使出现错误,也能最大限度挽回损失,降低对病人的伤害。
4、合理安排人员,严格执业上岗
(1)合理安排护理人力资源,临床70%的治疗、护理、生活服务是通过护士来完成的。要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增加中班、夜班人员,减少护士非护理工作的时间,使护士更积极地投入到工作当中。
(2)严格按照执业上岗,没有执业资格的护士不能单独上岗,确保护理安全。
5、完善护理风险管理
(1)建立完善的护理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护理管理一定要动脑子持之以恒,严格要求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开始,用简单的措施来控制复杂的问题。完善护理质控管理体系,成立护理质控小组和安全管理小组。
四、总结
总之,风险管理与质量管理密不可分,护理质量零缺陷意识,是目前最有魅力的护理质量控制意识,这是开展风险管理的关键问题。加强风险管理,运用现代化科学管理方法,使护理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为患者提供交全、满意的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英.护理风险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学报, 2014(b07):157-158.[2] 邓坊非.医疗护理隐患自查报告制度的建立与实施[j],护理研究,2009;14,(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