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侦防对策 电信诈骗案件预防(五篇)
文件格式:DOCX
时间:2023-03-01 00:00:00    小编:轻创业玩家

2025年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侦防对策 电信诈骗案件预防(五篇)

小编:轻创业玩家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侦防对策 电信诈骗案件预防篇一

不轻信:不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不管不法分子使用什么甜言蜜语、花言巧语,都不要轻易相信,要及时走开,挂掉电话。不回复手机短信,不给不法分子进一步设圈套的机会;

不透露:巩固自己的心理防线,不因贪小利而受不法分子或违法短信的诱惑,无论什么情况,都不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如有疑问,可拨打110求助咨询,或向亲戚、朋友、同事核实。

不转账:学习了解银行卡常识,保证自己银行卡内资金安全,决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据公安机关所做抽样调查统计,从受害人性别上看,女性占70%以上;从年龄上看,中老年人占70%。因此,中老年人和妇女要格外引起注意。还有一些公司财会人员和经常有资金往来的人群等,在汇钱、转账前,要再三核实对方账号,不要让不法分子得逞。

要及时报案:万一上当受骗或听到亲戚朋友被骗,请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可直接拨打110,并提供骗子的账号和联系电话等详细情况,以便公安机关开展侦查破案。

预防电信诈骗(下)——“六防范”

1、克服“贪利”思想,不要轻信麻痹,谨防上当。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不会掉馅饼。对犯罪份子实施的中奖诈骗、虚假办理高息贷款或信用卡套现诈骗及虚假致富信息转让诈骗,不要轻信中奖和他人能办理高息贷款或信用卡套现及有致富信息转让,一定多了解和分析识别真伪,以免上当受骗。

2、不要轻易将自己或家人的身份、通讯信息等家庭、个人资料泄露给他人。对于家人意外受伤害需抢救治疗费用、朋友急事求助类的诈骗短信、电话,要仔细核对,不要着急恐慌,轻信上当,更不要上当将“急用款”汇入犯罪份子指定的银行账户。

3、多作调查应证,对接到培训通知、冒充银行信用卡中心声称银行卡升级和虚假招工、婚介类的诈骗,要及时向本地的相关关单位和行业或亲临其办公地点进行咨询、核对,不要轻信陌生电话和信息,培训类费用一般都是现款交纳或者对公转帐,不应汇入过个人账户,不要轻信上当。

4、不作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如收到以加害、举报等威胁和谎称反洗钱类的陌生短信或电话,不要惊慌无措和轻信上当,最好不予理睬,更不要为“消灾”将钱款汇入犯罪份子指定的账户。

5、购买违禁物品属于违法行为。对于广告“推销”特殊器材、违禁品的短信、电话,应不予理睬并及时清除,更不应汇款购买。对于要求先汇款后交货或要求预交定金、保证金、风险抵押金、公证费、手续费购物的陌生短信、电话,一定要小心谨慎,仔细甄别,千万不要轻信麻痹和上当受骗。

6、到银行自动取款机(atm机)存取遇到银行卡被堵、被吞等以外情况,认真识别自动取款机(atm机)的“提示”真伪,千万不要轻信和上当,最好打95516银联中心客服电话的人工服务台了解查问,与真正的银行工作人员联系处理和解决。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侦防对策 电信诈骗案件预防篇二

【核心期刊网】——中国权威论文发表平台,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电信诈骗犯罪的心理预防

郭运鸿

摘 要 电信诈骗是指通过发送短信、拨打电话或者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发布虚假信息,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的行为。利用电话、网络、短信等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向固定账户汇款转账,是电信诈骗普遍采用的手段。自台湾地区不法分子跑到大陆针对台湾地区群众进行诈骗以来,电信诈骗案件持续高发。而电信诈骗侦查难度大、犯罪投入少需求低、回报高,如何针对电信诈骗构建有效确实的心理防线已成核心问题。本文就电信诈骗的心理预防问题做一点探讨。

关键词 电信诈骗 心理预防 网络

一、电信诈骗的病毒蔓延

时代带来了变革,科技的发展让通讯变得不可思议,只需要一个普普通通的手机,相隔千里的人就能够互相通讯,简单便利。可是,通讯的进步也被人非法利用,一些罪犯恶意利用了现代通讯的便捷,四处骗取钱财,肆意挥霍钱财但警方难以侦破,而不断有人上当受骗。这就是本世纪令人头痛的犯罪问题——电信诈骗。

据关注电信诈骗的人大代表陈伟才收集的数据,2013年,我国电信诈骗案件发案30万余起,群众损失100多亿元,令人震惊的是,这当中除了犯罪分子获得了利益,银行和电信运营商都在其中“分得了一杯羮”。电信诈骗的增长趋势势不可挡,据公安部数据统计,电信诈骗以每年百分之三十的速度增长,2015年全国电信诈骗案达到了惊人的近60万件,造成经济损失226亿元。电信诈骗就像一块香喷喷的蛋糕,引来犯罪分子的前赴后继。如此成果,全靠骗子的“专业”和“敬业”。为了逃避警方追捕,躲避犯罪刑罚,有的罪犯不惜逃窜自不发达的第三世界国家,如东南亚一带国家,进一步增加了警方查处犯罪的难度。

目前,电信诈骗越来越智能化、专业化。在心理学角度上,他们其实是针对受骗者心理做了一套完整系统的整理,“只要鱼上钩,不怕鱼滑钩”,他们分工明确,有负责写剧本的,堪比心理学博士,用急迫性、危害性、可信度做筹码,编写出各类诈骗剧本,创设种种心理陷阱式对话,让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有的是专业角色扮演,根据剧本照本宣科,不时恐吓不时威胁不时好言相劝,玩弄受害者于股掌之中;更离奇的是,针对被害者那一边的“不信任”“质疑”心理,骗子群体为了增加可信度还有专门的“音效师”模拟各种特别音效,如冒充警官的电信诈骗中,就有“专业人员”通过技术手段模仿警方的仪器声音,进一步骗取信任。随着犯罪的不断变化,电信诈骗犯罪发展为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合作的产业链。电信诈骗集团往往在境外别墅或酒店内设立诈骗犯罪窝点,铺设网络设备,并以提供免费机票、食宿、底薪及提成等条件,诱使大陆人员前往境外参与电信诈骗,并对其进行统一培训。境外电信诈骗集团通过电信技术手段,虚拟大陆司法机关、银行、邮局等部门的电话号码,向大陆地区不特定多数人发送语音电话。犯罪分子利用最新科技手段,作案手法日趋隐蔽。从最原始的群发短信发展到使用电话群拨、网络短信群发、换号改号等实施诈骗,诈骗钱款通过电子银行瞬间被转到境外提走。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些案件中,拨打诈骗电话、网络诈骗平台、不同国家,相互之间依靠互联网等手段进行沟通、合作,给案件的侦破和办理增加了很大难度。

二、电信诈骗犯罪的心理预防

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总结出电信犯罪针对的几种心理:

(一)针对“畏惧”、“不知情”心理

这种是最常见也最容易中招的方向,最典型的就是冒充公职人员类诈骗,上海某著名高校学生王某,家境贫寒又陷入诈骗苦局,被自称“王警官”的罪犯虚与委蛇在电话中恐吓说【核心期刊网】——中国权威论文发表平台,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核心期刊网】——中国权威论文发表平台,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警方怀疑他涉嫌犯罪,王某信以为真为解决麻烦听从指令支付了4000元“保证金”以求平安,结果自然是钱财一去不复返。类似的案件例如“冒充警察”、“冒充xx客服”、“冒充律师、法官”等等身份,在利用身份取得被害者信任后,通过种种手段让被害者将自己财产交出,利用的都是被害者“畏惧”、“不知情”、“破钱免灾”的心理,殊不知危急情况是假的,身份是假的,信息危机也是假的,只有自己被骗的钱财是真的,却难以追回。

(二)针对“熟人”、“大意”心理

此类电信诈骗同样是角色扮演,但却通过针对性的信息来扮演熟人或者客服,下手的对象往往是中老年妇女。例如:“张奶奶,你最近恢复得怎么样啊?”“我感觉很不错,谢谢。你是李大夫吧?”像这样的电话聊天,在电信诈骗中很常见,最典型的莫过于“猜猜我是谁”。在心理学上,这叫开放式聊天,骗子的问题都很宽泛,故意在关键之处留下很多空白,让你猜测性地去填空,目的在于通过“套话”而获取你的个人信息。这种诈骗案件有一个共同点,即骗子已经掌握了市民的部分真实身份信息,如姓名、住址、电话、身份证号码甚至最近的某项重要活动等。又比如网购书籍,骗子不知从何处得到购买信息,过来以客服的身份来和你商谈事宜,一不留神就要中招。除此之外,账号盗用后冒充原主人像好友借钱也是常见手段,通过对你信息的知悉来降低人的警惕心,温水煮青蛙最后狮子大开口提出过分要求,但受骗者往往不知不觉就中招了,“骗子利用这些信息,实施精确诈骗。一开始聊天,往往先示好,让你放松警惕,然后慢慢地套话,把你引入事先设好的陷阱,然后编造借口让你汇钱。”心理学专家桑志芹说。

(三)针对“贪财”、“侥幸”心理

每个人多少都有“一夜暴富”或“钱生钱”的美好愿望,但如何处理能否冷静应对就因人而异。此类电信诈骗,最典型的就是“重金求子”、“恭喜中奖”等等骗术,称呼亲切、内容简单、落款严肃、充满诱惑,被害者往往都是贫苦底层人民,生活清贫郁郁不得志的人,正是生活的贫寒让他们出于中中目的渴望一夜暴富,面对“幸运中奖”的骗局一厢情愿自欺欺人的选择相信,另一边,罪犯一听到来电咨询,就得知“羊到位”,接下来的事件发展可就由不得你了,他们往往通过身份转化、公证认证等方式把受骗人耍的团团转,乖乖交出“保证金”。

三、个人信息的心理防线

如今电信诈骗的手段层出不穷,信息诈骗手段翻新速度很快,骗术也在不断花样翻新,翻新的频率很高,有的时候甚至

一、两个月就产生新的骗术,令人防不胜防。此时,不但要针对常见骗术做好针对工作,做好正确的处理应对。新骗术往往能混淆视野,在警戒之外很容易放松警惕,让你在自以为安全的情况下受骗。此时面对所有个人信息都要谨慎,特别是涉及财产安全的信息如银行卡账号密码,银行卡验证码等等信息一定要严苛死守不透半点风声,遇到复杂的情况时,一定要向可靠地官方组织、向公安局、向有见识的长辈请教,不可在冲动时做出决定,万万不能武断行事。记住:正义的财富都是心血的结晶,神圣不容侵犯。宁可牺牲效率,也要保证安全。

笔者曾亲身经历过电信诈骗,所幸没有受损。当时一个自称“当当网客服”的男子主动打电话过来,念出了笔者的书名、网名、地址信息和购买的书籍后说道“信息核实无误”、“书籍需办理退货手续”、“请加上客服qq做退货处理”,随后挂断了电话。即使该男子核实的信息属实,但笔者保持着正常的警惕心理,没有听从对方的命令,而是登陆了当当官网看物流查询,结果发现退货一事纯属无中生有,当当官网上显示一切正常。于是笔者立即挂断了电话,拒绝了“客服qq”的好友请求,保护自己建立心理防线,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据《中国网络诈骗犯罪大数据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全国有4.3亿人收到诈骗信息,平均每分钟800人。而在被骗的群体中,男性占到了百分之六十三点七,女性占到了百分之【核心期刊网】——中国权威论文发表平台,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核心期刊网】——中国权威论文发表平台,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三十六点三,且被骗者多是90后。被骗的金额男性平均被骗1869元;女性平均被骗2433元。这组数据就能体现两性心理防线的区别:男性心理防线较弱,所以受骗率高于女性,但是构建重建迅速,所以损失低于女性;女性心理防线较强,受骗率较低,但是一旦攻破便很难重建,所以往往在被骗取了高额财产后才恍然大悟悔不当初。其实,面对诈骗受骗者不是没有警觉,而是面对诱惑和胁迫,选择了一厢情愿的相信,自己打破了自己个人信息的心理防线,犯罪分子才得以长驱直入,利用受骗者的心灵破绽掌握着主动权。心理学名言说道“掌握了一个人的心理,你就能完完全全的操纵他”,在电信诈骗面前,单纯的受骗者往往敌不过经验老道的罪犯,三言两语就在诱导下说出了自己的信息,罪犯就根据这些信息设置一个个陷阱,掉落进去就难以自拔。在此情况下,即使受骗者意识到了财产损失,也会在诈骗者的安慰下继续投入,不愿放弃之前投入的沉没成本,一步一步走向更黑暗的深渊。而且令人惋惜的是,很多受骗者出于“面子”考虑,往往不愿意将被骗事实告知警方,这一方面不利于自身财产权利的保护,另一方面还加重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让打击犯罪活动更难进行。我们应当知道,在任何时候都应该保持警戒之心,古语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建立起有效的心理防线,面对信息财产安全多一份警惕,一旦发现对方越线就及时报案,别在失去后才追悔莫及。

四、结语

电信诈骗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受伤的危险。它无孔不入,简单骗术又往往得手。其实这不难预防,我们知道,电信诈骗最关键的环节是取得受骗者的信任。前文中三种诈骗类型无一不是在针对心灵漏洞做文章,在大意麻痹或是畏惧迷惑的情绪支配下,受骗者往往心神失守,一个恍惚就泄露了重要信息任人摆布。当对罪犯的来历和身份以及目的不再怀疑之后,罪犯能够以各种理由“合情合理”的骗出你的钱财。这要求我们提高心理预防,构建心理防线,不要给罪犯任何可乘之机,守住自己的心,就能守住自己的钱财。面对骗子的恐吓或诱惑,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要探索建立起公安、银行、电信等多部门联动的协作机制,打击防范电信诈骗犯罪。正是现代的“陌生人社会”,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才能让骗子气焰嚣张。而制度的不完善让犯罪难以根治。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经济转型阶段,特殊阶段出现了部分钻空子的魑魅魍魉,一度利用社会制度的漏洞,造成了社会与人民的巨大财产损失。但是惩戒将至,随着普法意识的宣传,人民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运营商的自我约束以及国家高层对犯罪的高度关注以及严厉的打击态度,电信诈骗的好景已经终结。总而言之,犯罪必将遭到惩戒!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推进,更好的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用公权力来更好的保障人民的财产不受侵犯,让犯罪份子无机可乘,这将是我们法律人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时金阳、刘楠.网络媒体促进职务犯罪预防与惩治的发展.中国检察院.2015(17).[2]王志华.试论犯罪综合动因论.中国政法大学.2003.[3]梅传强主编.犯罪心理学.法律出版社.2003.[4]杨兴培.刑法新理念.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5]罗大华.犯罪心理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核心期刊网】——中国权威论文发表平台,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侦防对策 电信诈骗案件预防篇三

电信诈骗及预防

“电信诈骗”就是违法犯罪份子利用手机短信、电话、传真和互联网等通讯工具,假冒国家机关、公司、医院、朋友等名义,谎称被骗人中奖、退税、家人意外受伤、朋友急事、有人加害或出售致富信息和投资分红等情况,骗取受害人信任后,叫其将钱汇入到指定银行卡帐户的一种诈骗活动。

其特点有以下几点,其一:是犯罪活动的蔓延性比较大,发展很迅速。犯罪分子往往利用人们趋利避害的心理通过编造虚假电话、短信地毯式地给群众发布虚假信息,在极短的时间内发布范围很广,侵害面很大,所以造成损失的面也很广。其二:二是信息诈骗手段翻新速度很快,一开始只是用很少的钱买一个“土炮”弄一个短信,发展到英特网上的任意显号软件、显号电台等等,成了一种高智慧型的诈骗。从诈骗借口来讲,从最原始的中奖诈骗、消费信息发展到绑架、勒索、电话欠费、汽车退税等等。犯罪分子总是能想出五花八门的各式各样的骗术。就像“你猜猜我是谁”,有的甚至直接汇款诈骗,大家可能都接到过这种诈骗。这种刚开始大家也觉得很奇怪这种骗术能骗到钱吗?确实能骗到钱。因为中国人很多人在做生意,互相之间有钱款的来往,咱们俩做生意说好了我给你打款过去,正好接到这个短信了,我就把钱打过去了。甚至还有冒充电信人员、公安人员说你涉及贩毒、洗钱等等,通过这种办法说公安机关要追究你等等各种借口。骗术也在不断花样翻新,翻新的频率很高,有的时候甚至

一、两个月就产生新的骗术,令人防不胜防。其三:团伙作案,反侦查能力非常强。犯罪团伙一般采取远程的、非接触式的诈骗,犯罪团伙内部组织很严密,他们采取企业化的运作,分工很细,有专人负责购买手机,有的专门负责开银行帐户,有的负责拨打电话,有的负责转账。分工很细,下一道工序不知道上一道工序的情况。这也给公安机关的打击带来很大的困难。其四:是跨国跨境犯罪比较突出。有的不法分子在境内发布虚假信息骗境外的人,也有的常在境外发布短信到国内骗中国老百姓。还有境内外勾结连锁作案,隐蔽性很强,打击难度也很大。

要抓获电信诈骗分子,取回个人财产损失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电信诈骗和传统犯罪有很大的区别,不像普通的盗窃、抢劫、杀人有犯罪现场,有痕迹物证,有刀、有枪或者有现场存在着蛛丝马迹和线索,而电信诈骗是远程的、非接触式的,你被骗了都没见过骗子长什么模样。犯罪分子和受害人确实不需要打照面,运用现代的很发达的通信技术还有网银的技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完成他的作案。留给公安机关的确实有诈骗电话和涉案账户,但是这些电话和账户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全是假的,没一个真的。这些手机号码都是无记名的。银行账号和银行卡也是不法分子花钱用他人的账号批量使用。有的犯罪分子甚至可以搜集几百个账号专门卖给诈骗集团的,到时候花几十块钱买一个民工的身份证,一开开

一、两百个银行卡。公安机关一追查是一个民工的身份证。另外,犯罪分子设立了多级账户,通过银行快速层层转账,最后再在分布在全国各地的atm机上提现。

最近电信诈骗惯用手法:

1、“猜猜我是谁”诈骗:诈骗分子冒充熟人,在电话中让事主猜猜他是谁,当事主报出相识之人的姓名后即予承认,随即谎称近期将来看望事主,然后再以出车祸、嫖娼或赌博等被公安机关抓获需付保证金等理由要求汇款。

2、冒充亲友“汇钱救急”:接到所谓亲人或朋友的电话、短信,谎称其犯罪被抓、生病或车祸住院、甚至遭绑架等,要求汇钱到指定账户救急。

3、冒充房东:诈骗分子冒充房东群发短信,称房东银行卡已换,要求将租金打入其他指定账户内,部分租客信以为真,将租金转出后方知受骗。

4、钓鱼网站:一是诈骗分子开设虚假购物网站或淘宝店铺,一旦事主下单购买商品,便称系统故障,订单出现问题,需要重新激活。随后,通过qq发送虚假激活网址,事主填写好淘宝账号、银行卡号、密码及验证码后,卡上金额不翼而飞;二是诈骗分子以银行网银升级为由,要求事主登录假冒银行的钓鱼网站,进而获取事主银行账户、网银密码及手机交易码等信息实施犯罪。

5、qq盗号:诈骗分子通过网络技术手段,首先窃取他人qq号及截取视频,而后在该qq号的好友名单里物色诈骗对象,再冒充该qq号的主人,以各种理由向诈骗对象提出借钱、汇款等要求,通过网上银行转账或到银行汇款等方式进行诈骗。

6、虚构中奖:诈骗分子随机向手机用户或在互联网上发送中奖信息。一旦用户拨打“兑奖热线”,诈骗分子即以需先交“个人所得税”、“公证费”、“转账手续费”等种种借口让用户汇款来骗取钱财。

7、引诱短信:收到“请把钱存到 银行,账号 ”、“还未汇款吧,账号已改为 ”、“钱请还至账号 ”等内容短信,事主误以为是商业伙伴或债权人的短信而按要求汇款。

8、网络招工:短信内容为“高薪招聘公关先生、公关小姐、特别陪护”等,要求事主前往指定酒店面试。当事主到达指定酒店再次拨打电话联系时,诈骗分子不露面,声称事主已通过面试,只需向指定账户汇入一定的培训、服装等费用后即可开始上班。步步设套,骗取钱财。

9、电话推销:一是诈骗分子群发短信,内容为:“本集团有九成新 品牌车(桑塔纳、本田、奥迪、帕萨特等)廉价出售,电话 ”等,谎称有各种海关罚没的走私物品,可低价出售,以交定金、托运费等名义诈骗钱财。二是诈骗分子通过短信发布超低价出售二手车的信息,声称“见车付款”,以此骗取事主的信任,要求事主用汇款的方式付款,之后骗取事主家属的电话号码,并通过装在手机中的专用软件,将自己的手机号码设定为事主的号码,再用该手机给事主家属打电话,谎称车已看好要求立即向指定账户汇款。事主家属信以为真,即向诈骗分子指定的账户汇款。

10、办理信用卡:诈骗分子通过报纸、邮件等刊登可办理高额信用卡的广告。一旦事主与其联系,诈骗分子以“手续费”、“中介费”、“保证金”等形式要求事主连续转款。

11、订票诈骗:诈骗分子利用门户网站、旅游网站、百度搜索引擎等投放广告,制作虚假的网上订票公司网页,发布订购机票、火车票等虚假信息,以较低票价引诱事主上当。随后,再以“身份信息不全”、“账号被冻”、“订票不成功”等理由要求事主再次汇款,从而实施诈骗。

12、冒充电信、公安、银行工作人员诈骗。近期,又有犯罪分子通过不法手段获悉受害人的姓名、电话号码后,分别假冒电信、公安、银行工作人员,打电话给受害人谎称其电话欠费。当受害人回答没有办过这个电话后,犯罪分子假冒的“电信局”工作人员就把电话马上转到所谓的“公安局”,假冒的“公安民警”就谎称:最近有一批诈骗案发生,诈骗人员盗取了很多老百姓的身份信息和银行信息,我们把电话转到银行,叫银行帮你查一下你的银行信息是否被盗了。之后转到“银行”,“银行职员”接电后一查,马上说“不得了,你的银行帐户已经不安全了,马上把银行所有的钱转到我们指定的一个安全帐户上”。老百姓一听,完了,就按“公安局”和“银行”的吩咐去办理,以此骗取受害人钱财。

就诈骗的方式提出了一些个人的预防方法:第一,要注意避免个人资料外泄,对不熟悉的金融业务尽量不要在atm机上操作,应到柜面直接办理。切勿相信“银行账户涉及犯罪”等谎言。

第二,不要轻信陌生电话和短信。当接到疑似诈骗电话或短信时,要注意核实对方身份,尤其是对方要求向指定账户汇款时,不要轻易汇款,应第一时间告知家属商量解决或咨询公安机关;公安部门不可能提供安全账户,更不会指导您转账、设密码。

第四,接到陌生电话、短信或不良信息,要主动向属地公安机关或电信监管部门举报。

1.催缴电话费是电信部门对客户使用正常客服电话,通过电脑语音进行提醒的一种商业服务手段,不可能直接转接公、检、法等执法部门。2.对冒充各类工作人员直接打电话进行诈骗的,一定要注意来电显示的电话类型。对于一些不熟悉,不像是正常座机手机号码的电话,尤其是电话前带有“00019”的号码请不要理睬。

3.任何通过电话、短信要求当事人对自己的存款进行银行转账、汇款的,或者声称为您提供公证账户、安全账户进行存款保护的,千万不要轻信。

4.不要轻易将自己或家人的身份、通讯信息等家庭、个人资料泄露给他人。对于家人意外受伤害需抢救治疗费用、朋友急事求助类的诈骗短信、电话,要仔细核对,不要上当将“急用款”汇入犯罪份子指定的银行账户。

5.认真审视分析每一条信息和每一个来电,不轻信他人之言,遇事多与家人协商、或以直接回拨号码等方法进行甄别。

希望大家重视自己平时一些个人信息的保护,以免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侦防对策 电信诈骗案件预防篇四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下午好。今天我向同学们分享的是预防电信诈骗,希望同学们认真听讲,认真领会,希望大家能树立防骗的法治思维和证据意识,真正做到有备无患,警钟常鸣,确保财产安全。好,现在同学们看一下视频:

刚才那个视频是我自己创作的,它展示了谎言的进化,大家看屏幕,这是一个从态度到情感最后到财产,不断实体化、物质化的过程。现在进入今天的学习内容,看一个案例

徐玉玉事件是2016年的一大新闻热点。即将进入大学的准大学生徐玉玉因为学费被骗走了,伤心难过就这么死了。人间惨剧,莫过如此。大好青春年华,眼看前程似锦,到此戛然而止。这个新闻引起了很多人的愤慨,千夫所指,这些个骗子该死。那我们现在来看看诈骗罪这个罪的定罪量刑。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侵犯对象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

通常认为,该罪的基本构造为:行为人以不法所有为目的实施欺诈行为→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财产→被害人受到财产上的损失。

再来看看相关的法律依据和司法解释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罪,诈骗罪不适用死刑

司法解释就明确了只要诈骗人民币3000元,就构成诈骗罪。

诈骗数额在3000元以下的,就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

好,我们简单了解诈骗罪。从徐玉玉这个案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公民个人信息的泄露。公民个人信息内容:身份(个人,家庭成员,手机号码)、财产(存款,车辆,房产)、行踪(宾馆住宿,民航登机,电话定位,出入境)、通讯(通话单,qq,微信)、交易(股票交易,网络订单,快递单)、教育(学籍,助学金)、医疗(病历,体检报告)等等。泄露行为:违法法律规定,出售或者非法获取

法律上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主要有两个阶层,危害低的,就是在民事上的隐私权,危害高的,就是刑事上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当前公民信息泄露主要分为三级

一级信息泄露,就是骗子不知道你的任何信息,仅仅知道电话号码和姓名而已,然后撒网性的拨出,不是说你妈有病,就是说领导让你给钱,猜猜我是谁,(模拟)“我叫陈丽珍,今年28岁,我的老公由于没有性能力,我们没有留下什么后代,如果你年轻力壮,符合我的标准,先付定金"。

二级信息泄露,是一般指的是骗子获取了你的基本信息和某一方面的特殊信息,比如车辆违章信息或者航班信息,还有交学费信息神马的,以实施这一方面的精准诈骗,拿徐玉玉这个案件来说,骗子们正是得知了她的助学金信息,才能对其实行精准诈骗。

比二级信息泄露更恐怖的就是三级信息泄露,三级信息泄露是我们即将面对的,未来主流的,更恐怖,更吓人的信息泄露,在当下社会,你所有的隐私信息,都会存储在你的手机和电脑里,如果手机或电脑被攻破,那么基本信息,设备信息,社会关系信息加上网络行为信息将会统统泄露,可以说骗子比肚子里的蛔虫都了解你。三级信息泄露会让你的隐私完全彻底泄露,比如,你跟你同学在哪个网吧玩了什么游戏,战果如何;你用摇一摇邂逅了几次偶遇,你之前在神马地方,偷拍过哪些美女;骗子是一清二楚。

泄露原因,1、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强,在一些不安全、不正规、不靠谱的场合填写了个人身份信息,贪便宜扫描不明二维码(也许你为了得到一张免费的照片,但是很有可能你就会中一个木马app,手机上所有的通讯信息都会通过短信形式发到预先设置好的人手中)、连接不明wifi(可以用网络技术侵入手机),操作不当(登录网站不做帐号推出,直接关闭网站),电脑中病毒(黑客就可以攻击你的私藏,照片、录影全都成为共享),身份证复印件,带有快递单的纸壳箱(快递单上有姓名,手机号码,家庭住址等等)随意丢弃,火车票,飞机票等等

2、不法分子利用,部分工作人员利用个人信息牟取私利(内鬼比如银行工作人员把储户的信息出售,酒店工作人把酒店开房记录曝光),黑客。

如何应对信息泄露,其实很简单,第一,171、170字段的99%都是骗子,你接都不要接。

第二,凡事遇到公检法、医院说你家属犯罪或者生病的,一律挂电话,因为就算是真的,你挂了他们的电话也不犯法,他们还会再来找你的。

第三,凡事提到银行卡信息或者是短信验证码神马的,全都不要理,直接挂电话。

点击------总而言之,一旦提到钱,就是九个字,挂电话,挂电话,挂电话。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身份证和手机号码是个人信息的基础,一是保护好个人身份证以及身份证复印件,尤其是身份证复印件,一定要在复印件上做好标注,标注不要遮住身份证号和姓名,部分笔画与身份证上的字要有交叉或接触这样防止别人把自己的文字剪掉再做他用,写三行,每一行后面一定要画上横线,以免被偷加其他文字,在身份证范围内签名,文字部分内容可以说明本证件仅用于做xxx如有他用一律非法无效,最后签名。

二是手机丢失了,要立刻去办理手机号码的冻结或者挂失或者补办

三是更换手机号码前,要备份好通讯录,修改银行卡、支付宝、淘宝、京东、微信、qq、会员等绑定的手机号码,群发短信通知朋友改变电话号码,要将以前的sim卡销毁。

现在大家看看身份证复印件标注范图。

如果你不幸被骗了,我现在交大家几招,自己都能挽救损失的措施。

如果你是通过atm机给骗子汇款的,不要急,在汇款后24小时内,拿着身份证、银行卡、转帐凭条到银行柜台办,到柜台窗口向银行工作人员说明所办理的撤销转帐业务,提交银行工作人员所要求的身份证、银行卡、转帐凭条等,如果在向骗子转帐的时候,忘记打印转帐凭条了,你可以向工作人员说明,工作人员会帮你进行查询。经过银行工作人员的核对,终于为你办理了转帐撤销业务,你的钱又回到了你的怀抱。当然,只有在atm机和网银转帐可以进行撤销,柜台转帐是不可以的。如果不幸被骗,一定要要求骗子进行atm机转帐,因为你有24小时反悔的权利。

如果你的银行卡或者信用卡被不法分子复制了,并且在异地盗刷了,怎么办,第一,向银行客服打电话,冻结帐号,防止盗刷的情况再次发生。第二,到最近的atm机上进行存钱、查询余额、查流水等操作,然后打印凭条,这张凭条非常重要,它能证明真卡在你自己手中,是至关重要的证据。第三,拨打110报警,以证明你人和卡都在本地,第四,去跟银行沟通,这种情况下,银行是会赔偿你的损失,如果银行不赔,去法院起诉银行,胜诉概率在98%以上。

提问:现在我问一下同学们,你们都有微信和qq吗?有支付宝吗?用微信支付买过东西吗?

好,现在一起来学习下微信、支付宝预防诈骗

网络兼职,经常在qq群,微信群聊里面出现这样的广告:招收淘宝好评师,兼职打字员,一天收入80-200元,有智能手机、网络即可,不分区域地点时间,工作方便简单,适合学生、上班族、家庭主妇、业余人士,期待你的加入!

反正只要出现了网络兼职,不要相信,此类兼职不返佣金,而且你的不仅被骗,个人信息特别容易被泄露。

此类骗子直接用支付宝交易,直接到帐,你的钱根本追不回来。所以一定要在淘宝、天猫、京东交易平台上进行担保交易。

碰到这种情况,直接视频或者打电话确认即可

此类骗子是利用了你不懂交易规则,在淘宝上开网店是可以不交消保金的,因为我在以前淘宝开过网店,后来倒闭了。

这是猜猜我是谁的升级版,直接找领导或者领导身边的人核实。

投资理财,2015年年末,e租宝非法集资案案发,涉案金额高达500亿,而且e租宝还在央视打广告,防不胜防。针对此类骗局,只能说请选择正规机构。

微信、支付宝转账被骗怎么办 第一,尽快举报对方微信号、支付宝账户,直接找客服,第二,尽快报警,第三,聊天记录、交易记录要保留或截图。这些都是证据。说实话,如果不是涉案金额特别巨大,你被骗的钱基本上很难追回,采用这些措施,就是因为微信、支付宝对骗子深恶痛绝,一经查实,将永久封号。就是一句话,你骗我的钱,我封你的号。

最后,一旦发现自己的钱追不回来了,那就算了吧,钱财都是身外之物。

-好,今天的分享内容就全部结束了,希望同学们有说收获,下课。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侦防对策 电信诈骗案件预防篇五

预防电信诈骗及校园安全教育讲座

同学们,大家下午好,很荣幸跟大家交流互动。根据贵校老师的要求,今天我先重点给大家介绍一下常见的电信诈骗类型及预防措施,然后简要结合《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给大家提些校园安全方面的建议。

什么是电信诈骗呢?电信诈骗是指犯罪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说白了,就是犯罪分子通过各种电话或各种网络工具冒充各种角色编造各种理由骗你,骗的是什么,不是感情,是钱,骗子给你谈感情的时候,就是想伤你的钱。诈骗前面放上“电信”二字,也就说明了电信诈骗的最大特点,什么特点?就是“你见不到骗你的人”,“见不到骗你的人,他却伤你最深”。

同学们,虽然你们现在还在校园读书,但电信诈骗离我们真的不远。在座的同学可能看到这样一条非常令人心酸的新闻:2016年8月,一个即将踏入大学的女生徐玉玉,19日接到一通诈骗电话,将上大学的费用9900元寄给骗子。知道真相后,她伤心欲绝,最终不治身亡。现在大家几乎都有手机,有qq和微信,都接到过垃圾短信和邮件,都在浏览网页的时候遇到过各种弹窗广告,刚才我说的这些都能用作电信诈骗的工具,在这个时代,你离不开网络,自然也就躲不开电信诈骗。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知道一些防范电信诈骗的常识和原则,了解一些电信诈骗的手段,让自己和自己的亲朋好友在遭遇电信诈骗时能马上识破。我现在给大家介绍几种电信诈骗的类型,一起分析下骗子都会用什么手段让我们相信,让我们被骗。

1.冒充公检法等国家机关诈骗

这是一个真实的案子,2015年6月的一天,受害人高某向公安机关报案称:当天下午1点多,接到自称是工商银行的工作人员的电话,有一张在上海办理的信用卡透支1万多,需要高某把这个钱补上。高某称这个卡她没有办理过,钱也不是其花的。这个邮政银行工作人员说让上海某街的公安分局帮她查一下怎么回事,之后就把电话转接到一个自称公安工作人员的人,自称公安工作人员的人说这个卡涉嫌贩毒案,犯罪嫌疑人已经交代往这张信用卡上转了270多万元,还有还很多人指证说受害人也是犯罪团伙,需要高某把其银行卡都提供给公安局配合,冻结其银行卡,查清楚后再解冻。之后,高某电话又转接到一个自称是检察院的工作人员的电话,这个自称是检察院工作人员的人要高某在晚上6点之前必须把这个冻结银行卡的过程操作完,不然就进行大规模批捕。随后,高某到了工商银行atm机按照对方说的进行操作,在操作之后发现自己一张银行卡内4000多元现金不见了,另一张卡内也少了5万元钱。

看见没有,这个案例中出现几个单位,银行、公安、检察院,还有一些专业术语,什么涉嫌贩毒、批捕、解冻,不了解这些人听到后基本都会蒙圈。我管这种诈骗叫做“我是一个演员”,每名犯罪分子都有自己的角色和台词,台词会根据你的反应设置各种回答,总之就是让你被骗。大家记住一点,司法机关查办案件要不就是直接找你本人,要不就是让你来司法机关,而且司法机关任何执法活动都是需要当事人签字的,是不可能通过电话或网络直接完成的。

遇到陌生人打来电话时,一定要冷静、沉稳、思考,特别是涉及钱款转账时,要立即停止,把好最后一道防范关口。还有就是司法机关的款项往来都是走对公账户,不可能叫你将钱汇入私人账户。如果有人打着公检法的名义,要求你将钱汇入私人账户,百分之百是诈骗。

3.中奖诈骗

“恭喜您获得××公司十周年庆典抽奖活动一等奖。”收到这种短信一定要提高警惕。不法分子以短信、网络、刮刮卡、电话等方式发送中奖信息,请对方领取大奖,不过预先缴纳手续费、快递费、公证费等各种费用。一旦市民将这些费用汇入指定的银行卡,对方就从此杳无音讯。此前,《我要上春晚》、“非常6+1”等不少知名节目都发表过声明,提醒大家莫要上当。

辨别这类骗术很简单,如果你根本没有参加过这类节目的报名就说明肯定是骗局。而且真的中奖并不需要先缴纳费用。只要对方要你提供银行卡信息,就应该多长个心眼。

5.冒充微信、qq好友诈骗:

2015年9月,公安机关接到居民任某报案称:2015年9月11日14时03分许,接到冒充她叔叔的微信,因为微信头像和名字都与她叔叔的一样,她以为是她叔叔,对方在微信上同受害人说她往受害人的卡上打6050元钱,让受害人将6000元钱给她朋友打过去,50元钱用作手续费,让受害人将其卡号发给她。受害人就将自己的农行卡拍照通过微信发过去了,随后对方将建行网上银行的截图给受害人发过来,说钱给转过来了,因为是跨行转的不能马上到账,并让受害人先垫付给她的朋友转过去,并将收款人的户名和账号发给受害人,受害人打完钱后联系其叔叔发现微信被拉黑,打电话跟其叔叔核实后才知道被骗了。

这种诈骗手段要避免其实很简单的,这个大家就记住一点,亲朋好友的声音和面容你会弄错吗?不会,那好,遇到亲戚朋友借钱的事情,就要亲眼去见、亲耳去听。在互联网时代,你不知道网络对面和你聊天的是一个人还是一只狗,只有眼睛见了,耳朵听了,才知道答案。

6.利用含木马链接的短信、二维码等诈骗

犯罪分子发送的短信中暗藏木马病毒的网站链接,一旦点击就可能盗取手机内的网银密码等信息,最终导致网银内的资金被盗。同时,中毒的手机还有可能自动向通讯录中存储的号码再次扩散病毒短信,导致亲友“中招”。为达到目的,这些骗子的手段也是花样翻新,同时还很会抓热点,比如爸爸去哪儿、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均以“被抽选为幸运观众”为由,诱使用户点击植入木马病毒的链接。

司法实践中还发现,一些不法分子通过邮件、短信、电话等方式,以系统升级或身份认证工具过期激活等为由,要求客户到指定的网页修改网银密码或进行身份验证。需要注意的是银行不会通过邮件、短信、电话等方式,以系统升级或身份认证工具过期激活等为由,要求客户到指定的网页修改网银密码或进行身份验证。客户在登录银行网站时,最好直接输入银行门户网站地址,避免通过搜索链接进入冒牌网站。

还有相信在座的很多同学都喜欢微信扫一扫功能,在此要提醒大家不要去随意扫来历不明的二维码。司法实践发现,有不法分子先将二维码植入木马病毒,再以降价、奖励为诱饵,诱使用户扫描,一旦扫描安装,木马就会进入手机系统,盗取银行账号、密码等个人隐私信息,再以短信验证的的方式篡改对方密码,将对方账户的资金转走。

7.网络购物退款诈骗

网购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首选购物方式。不法分子也看中其中的机会。比如有消费者就接到过自称淘宝客服的电话,说因为拍下的货品缺货,需要退款,要求购买者提供银行卡号、动态密码等信息。事实上,退款根本不需要直接知道银行卡号,退到支付宝账号就好了,即便直接退还银行卡,系统也会默认操作,不需要另行提供,更别说告知动态密码了。

作为银行一直都提醒持卡人,应当保护好自己的银行卡查询密码、交易密码、有效期,及信用卡背面签名栏后的三位数字,若以上信息泄露,卡片很可能会被盗刷。

8.“响一声”电话诈骗

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这种遭遇,就是电话来了,只响一声对方就挂断,还是一个陌生的号码,然后你回过去,对方会问你要不要购买某种商品,或者要不要参与某种投资。告诉大家,这是一种“撒网式电信诈骗”。这类电话多采用特殊群拨设备或者软件进行拨打,对指定号码段进行自动拨号,一旦接受出电号码后立即挂断。如果一个个电话打过去解释会增加成本,采用特殊设备群拨不仅仅节约了成本而且方便快捷,这种情况下一旦有人回复了电话证明其可能成为潜在客户或者诈骗对象,简单来说就是广撒网锁定目标对象。

个人信息泄露是垃圾短信、骚扰电话乃至电信诈骗泛滥的罪魁祸首。我们平时应做好个人信息保护工作,防止个人信息泄露或被第三方利用。例如,不要随意丢弃快递单据,火车票,飞机票,各种办理业务的凭证。手机上安装拦截骚扰电话的安全软件类似于手机管家等。

在这里我还要给大家补充说明一点,旧手机号停机前一定要将绑定的重要账户解绑。曾经有这样一个案件,某天杭州一派出所接到报警,事主俞先生称自己银行卡里面的钱被黄某刷走,民警调查后才知道黄某发现新买的手机号之前被人使用过的,还实名认证过注册过支付宝。禁不住贪念的诱惑,黄某尝试着用短信验证的方式改好密码的支付宝在借贷平台上贷到了1万多元。之后,黄某又陆续将支付宝捆绑的建行卡里面的几千元钱转到了自己的支付宝。因此,换手机号时一定要注意,跟旧手机号绑定的各个账户都需要检查、核对、解绑,尤其是涉及到支付宝、网上银行等资金账户,还有邮箱等涉及个人隐私的账户千万大意不得。

9.网络交友陷阱

小芬是一名初三女生,因为觉得跟父母有代沟,周围的同学又太幼稚,所以就选择在网上交友。小芬通过在qq上扔漂流瓶的方法,认识了男网友陈某。陈某在网上对小芬十分关心,两人逐渐发展成网恋关系。暑假里,陈某约小芬见面。结果刚见面,陈某就对小芬动手动脚,意图不轨,小芬坚决反抗,陈某用双手掐住小芬的脖子,直到小芬没了呼吸。小芬父母发现女儿失踪向派出所报警,等到警察赶到时,小芬已经被杀害。

爱情是美好的,但早熟的果子是青涩的。像小芬一样,在尚未成熟的年纪,放弃学业去追求网恋,最后被坏人杀害,这样的结果实在是非常可惜。我们都是从初中阶段过来的人,你在初中阶段可能会觉得,某某同学很不错哦,正处于青春期的你甚至觉得,好想自己有点喜欢上某个同学了。这样的想法很正常,但是你要相信,现在还不是时候,还太早。你在中学阶段要做的事情,是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是做一个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人。如果你有欣赏的人,ok,把他埋在心底,用全部的时间、精力和注意力全部放到获取知识、锻炼身体、磨砺品性上来,努力使自己变得优秀起来。等到成年之后,你会发现,优秀的你,会遇见优秀的他。正是由于你们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你们把大好的青春都用在自我成长、自我提高上面,你们才对得起当初的那份情愫。你要相信,现在还不是对的时间,等到你长大以后,在对的时间,你才会遇见对的人。

电信诈骗手段不断翻新,让人防不胜防。但所有的骗术都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最后会要求客户把自己的钱转移到骗子的账户里。骗子都是在利用我们对利益或者亲情的不冷静,致使我们盲目相信他们的话。结合刚才给大家介绍的电信诈骗的几种类型,我给同学们总结四点预防电信诈骗的建议,供大家参考:

首先,不向来历不明的人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存款、银行卡等情况;不要轻信陌生短信和电话中要求汇款的任何理由。如收到陌生短信或电话,不要惊慌无措和轻信上当,最好不予理睬,更不要为“消灾”将钱款汇入犯罪分子指定的账户。

其次,如果家人通过网络交流时提出汇款需求,必须确认对方身份。大量诈骗案件源于网络账号的丢失,在通过网络与家人沟通时,建议通过细节或者特定的约定方式确认对方的身份,比如所在城市、生日、名字等等。在给家人汇款前也要进行必要的确认。比如,通过其他的通讯方式联系家人本人确认汇款信息与汇款真实性,不要轻信任何非家人本人提出的汇款需求。如对汇款业务心存怀疑不能确认,应与银行工作人员及时沟通,银行工作人员经验丰富,可以有效帮助客户解决各类特殊情况。

再次,不要用手机回拨陌生电话,为防范犯罪分子使用虚拟手机号码冒充专业部门电话。就我来说遇到那种响几声就挂掉的陌生人电话,一般是不会去理睬的。因为这种就算不是诈骗电话,也会有可能是对方发现打错了主动挂掉。如果真的是亲朋好友,真的有事情找,一般都会主动再次打过来。

最后,不要轻易相信网络、短信等提供的信息。不要因贪小利而受违法短信的诱惑。不要轻信虚假信息,要用头脑来甄别。不要在慌乱中作出决断,心态要保持平静。

关于电信诈骗,除了要知道怎么预防,还要知道被骗后怎么做,再我们知道自己被骗后就是俩字“时间”,你要抓紧时间冻结你骗子的银行账户,有三个办法,第一,通过拨打该诈骗账号所属银行的客服电话,根据语音提示输入该诈骗账号,然后重复错输五次密码,就能使该账号被冻结24小时。如果在此期间没能完成挽回损失,次日零时可重复上述操作,继续冻结该账户24小时。第二、进入网上银行页面,输入该诈骗账号,重复输错五次密码,同意可以使该账号冻结24小时,也能防止嫌疑人通过网上银行转账。第三,也可以就近到嫌疑卡归属银行的atm机,输入诈骗账号并进行无卡存款操作,在操作过程中输错密码三次,也可将该卡暂时冻结24小时。现在银行为防范客户遭遇电信诈骗也制定了相应措施,比如通过自动存取款机向他人转账,24小时后才会到账,在到账前可以到银行申请撤销转账。

下面,我再结合《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一些规定,给同学们提出一些建议。这些建议是我们根据多年的司法实践总结的,能使同学们远离违法犯罪的深渊,也能有效的防止违法犯罪行为的侵袭。

一是交通安全。先看案例:上虞某中学学生张某在横过车马路时,未注意来往车辆,被一辆行驶的面包车撞击身亡,交警认定张某在交通事故中负次要责任。在我们参与交通活动中,大家提高交通安全意识,主要是以下几点:(1)主动避让在公路上行驶的车辆。上面讲的张某,就是没有注意公路上行驶的汽车,被汽车撞击死亡;(2)在路上走路时,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地方应当靠右边行走;(3)走路时,思想要集中,不能一边走一边嬉戏打闹或者看书,不能三五成群并排行走影响车辆通行;(4)过马路时,应该走人行横道,在没有人行橫道的路段首先要看观察路面车辆情况,在确认安全的情况下才能通行;(5)禁止在道路上扒车、追车、强行拦车或者掷物、严禁损坏道路及其附属设施。比如在道路上设置石头、木棍等障碍物、挖掘、毁损公路,损坏、攀折道路两边的护栏及树木等;(6)搭乘车辆时要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比如公共汽车、出租车等。禁山搭乘没有经营资质的车辆,如农用车、摩的等。同学们,我们应该文明乘车,遵守交通法规和维护交通公共道德。生命只有一次,不能重来,我们应该重视交通安全,远离交通事故。

二是学校学习、生活安全。先看案例:上虞某高中学生王某在体育课上跟同学打乒乓球,同学金某在旁边围观,因离王某太近,同时王某在一次挥拍的过程中也未注意到金某,结果球拍打在金某眼睛上,后金某为治疗眼睛支出医药费八万余元,但视力仍受到影响。这方面,我们要注意:(1)不要互相打闹;(2)上体育课定要听从老师的指挥;(3)上下楼梯不要拥挤,以免发生踩踏事故;(4)自己身体出现异常,或发现同学身体异常或行为异常,如离校早退,马上报告老师。

(一)不打架斗殴

打架斗殴是违法行为,《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3条就明确规定:“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打架斗殴,一般是指行为人两人以上,或单独争斗,或结成帮派、团伙打群架,从而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这种行为属于暴力性犯罪的初期阶段。同学们一定要充分地认识到这种行为的严重危害性与违法性,一定要杜绝这种违法行为的发生。

(二)不以大欺小,强行索要钱物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的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第四十三条规定,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14周岁的人或者60周岁以上的人的;(三)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

以大欺小,强行索要钱物的行为如果不及时矫正,是非常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曾经就有很多的未成年犯就是在学校里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从向低年级的同学索要学习文具、书包、饭卡发展到向其他同学要钱,当同学的钱物不能满足需要的时候就发展为犯罪。所以,同学你们千万不要心存以大欺小的这种不健康的心理,更要杜绝强索钱物的这种违法行为。

如果同学们碰上有人向你收保护费,或者以各种借口要你“赔偿”时,应采取以下措施:立即向学校、公安机关报告,你越怕事,越不敢声张,不法之徒就越嚣张。然后是不答应对方的要求。要相信警方、学校和家庭都能为你带给安全的保护,只有在这样的状下,坏人才不敢威胁侵害你。如果屈服于对方,轻易得手的“灰狼”会永远盯上你这只“肥羊”。如果无法脱身,可以借口说身上没钱,约定时间地点再“交”。然后立即报告学校和公安机关。警方会及时采取行动抓捕坏人,他就再也不能伤害你。

(三)不偷窃他人财物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我想信,对于偷窃这种行为的违法性与危害性,同学们一定是清楚的,也一定很痛恨这种行为。上虞法院审理过这样一个案子,王某本是一名成绩还不错的学生,高二在同学的影响下开始迷上了网络游戏,家里给的零花钱常常不够花。一天,王某从网吧出来时肚子很饿,但身上没有钱,就跑到隔壁超市,趁售货员不注意,偷偷在货架上拿些零食。偷了第一次没被抓,王某胆子越来越大。有一次王某从网吧出来又没钱了,看到街边停着一辆电动车每上锁,就骑走准备卖给收废品的,不料被车主当场抓获。车主报警后,公安机关经过侦查询问,发现王某存在多次盗窃记录,累计金额较大,最终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四)远离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远离不健康的娱乐场所

同学们,你们现在还是未成年人,你们的心理发育还不成熟,自控能力还非常差,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好奇心强,喜欢模仿,容易受这些不健康的文化制品的腐蚀性而诱发犯罪。这方面我不想多说了,但在我们处理的案件中不是没有这样的案例。所以,我们要坚决向这些不健康的东西说不。

娱乐场所中对你们影响较大的是游戏厅、网吧。这类娱乐场所共同的特点是空气污浊、声音嘈杂、人员复杂,充斥着大量不健康的娱乐项目,容易对你们的生理和心理造成消极、负面的影响。除此之外,出入不健康的娱乐场所还容易养成了不正确的消费习惯。这些场所开办的目的就是为了营利,家长不会给你们钱让你们去这些地方开销,一旦对这些场所产生依赖,你们就容易误入歧途。

(五)不旷课、不夜不归宿

同学们,无故旷课不仅你们的家长很难掌握你们的实际情况,学校也不能发挥其教育职能,在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下,这是非常容易养成不良习惯,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的。在我们办理过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有些问题学生就是经常逃学、旷课,在社会上游荡,没有钱就结伙抢劫、盗窃他人财物。所以同学们你们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旷课。另外,夜不归宿也是一种不良行为。你们作为未成年人,夜不归宿很容易成为犯罪分子袭击的对象。而且,你们的社会经验少也容易上坏人的当。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简单介绍这么多,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最后,衷心祝愿同学们身心健康,学习进步,将来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材。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精选文章
基于你的浏览为你整理资料合集
2025年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侦防对策 电信诈骗案件预防(五篇) 文件夹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