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①钢的基体组织合金化。当钢中加入一定量铬、镍、硅、钒、钨、钼等合金元素时,可以提高抗蚀能力。硅和钼、钨、铬等结合,有提高抗腐蚀性和抗氧化的作用,可制造耐热钢。铬能提高钢的抗氧化性和耐腐蚀性,是不锈钢、耐热钢的重要合金元素。镍对酸碱有较高的耐腐蚀能力,在高温下有防锈和耐热能力。钒是钢的优良脱氧剂,钒与碳形成的碳化物,在高温高压下可提高抗氢腐蚀能力。②金属组织单相化。使钢的组织呈单一的铁素体或奥氏体状态,且尽量减少杂质的含量,也可提高钢材的抗蚀能力。
3.2 利用覆盖法提高金属的抗腐蚀能力
3.2.1 金属覆盖法 锌、铅、锡、铬、镍、铜等金属的活泼性很小,把这些金属覆盖在被保护的金属表面,便可达到防锈的目的。①喷镀法。喷镀法的优点是可以给大型构件防锈。但它的缺点也很明显,即喷镀的金属与基体金属结合不牢固,防锈效果不理想。喷镀法不但用来防锈,而且在修复磨损零件、填补有裂纹的铸件等方面也有良好的效果。②包镀法。在被保护金属坯料的每一面放好保护板,然后进行热轧,依靠机械力和扩散作用使二者牢固结合在一起,得到抗蚀覆盖层的方法称为包镀法。包镀法可使钢的表面包以黄铜、镍、铝和不锈钢等耐蚀金属,达到既可用价廉的普通钢来代替贵重的有色金属或不锈钢,又可达到防止腐蚀的目的。③热镀法。把钢件浸入耐蚀的金属液中,使镀层金属在熔融状态下与钢件表面的铁形成合金,并在镀层的最外边形成纯的镀层金属的方法称为热镀法。热镀的耐蚀金属多是锌、锡、铅等有色金属。热镀法操作简单,生产率高,得到了广泛应用。④渗镀法。在高温下使耐蚀金属扩散至钢件表面的一定深度,获得耐蚀的合金覆盖层。渗镀的`元素有铝、铬、硅等。⑤电镀法。电镀法是应用最广泛的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常用的镀层金属有锌、镉、铜、镍、锡等。电镀法与其它获得保护覆盖层的方法相比,具有下列优点:第一,可灵活而准确的控制镀层的厚度和质量。第二,电镀法消耗的镀层金属最节省。第三,镀层金属纯度高,而且与被镀金属结合牢固,因而防锈性能高。第四,不用加热或加热温度不高,节省能源,而且不会因高温加热而影响被镀金属的性能。电镀的缺点是生产率低。
3.2.2 非金属覆盖法
①涂防锈油法。涂防锈油是常用的防止金属制品在储存、加工、运输和使用中腐蚀的方法。短期性防蚀(如工序间防蚀),常用较稀的防锈油,如f-1、f-4、f-33、f-41等牌号的防锈油;长期性防锈(如半成品和成品的库存),要用较稠的油,如fy-5、501、201、f-31等防锈油;长期封存(如成品出厂)时要用更稠的防锈油(脂),如fz-4、fz-8、663、3、191、501等牌号的防锈油(脂)。
②采用可剥性塑料防锈法。采用浸涂、喷涂或刷涂的方法,使被保护金属裹上一层塑料薄膜,从而隔离了金属与腐蚀性介质的接触,达到防锈的目的。这种方法的防锈期较长,可达5-10年,使用时,可以立即剥除,不必像涂防锈油法那样再经过费时费力的清洗手续。
③涂油漆法。涂油漆防锈法是最古老也是应用最广的方法。但是,单一的油漆膜不能完全阻止水分和氧气渗透至金属表面,所以好的防锈油漆还加入钝化剂,防止生锈或大大推迟开始生锈的时间。油漆主要用于桥梁、建筑物和机器外表面,以防止大气腐蚀。
3.3 采用化学处理法防锈
用化学处理法可使金属表面生成一层钝化膜保护层,从而达到防锈的目的。实质上这也是一种覆盖层保护法。①钢铁的氧化处理。氧化处理是使钢铁表面形成一层致密、均匀、与金属表面牢固结合的氧化膜,这层氧化膜保护内部金属免于继续氧化腐蚀。氧化处理不会增大零件尺寸,对干燥空气的抵抗力强,但在水中和湿气中的抵抗力差。适合一些精密零件和工量具的防蚀处理。②钢铁的钝化处理。钝化处理就是使金属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钝化膜),以抵抗大气腐蚀而不生锈。③钢铁的磷化处理。在磷酸盐溶液中,使钢铁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灰黑色磷酸盐保护膜,以达到防锈目的的方法称为磷化处理。磷化处理不改变零件尺寸,常用于螺钉、螺母等。
新课程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一重要途径。然而研究有效教学不能只是从一个方面出发,这样视角不免狭窄,我想如果从其反面先来研究无效教学,会对有效教学的研究更有帮助。本文主要是在新课程的背景下,从教学目标设置和教学方法的使用两方面,反思高中化学无效性教学,从而摒弃无效的环节,“净化”我们的课堂,让课堂变得实在而有效。
有效教学是当前课程改革的热点话题和迫切要求。它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追求“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发展已成为当前课改的热点话题。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不少的无效教学行为。所谓无效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脱钩,从而导致效率极低甚至是零的教学。因此,冷静反思化学课堂教学现状,追问造成课堂教学无效性的原因是十分必要的,同时总结这些无效教学行为,并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进而做到从无效到有效。以下本人将从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两方面作探讨。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有效的教学必须首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准确把握知识深广度,避免随意扩展内容,即“到位但不越位”,避免造成无效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中,化学教师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有明确的课程意识,要站在整个中学化学课程系统的高度去审视必修课程模块。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新课程标准,特别是对于现行教材解读不准,容易将教学目标定位过高,造成化学教学的无效。特别是在必修模块的教学目标设计中出现定位过高的现象屡见不鲜。在必修化学课程中的概念及理论知识同以往相比,较大的变化在于知识的深、广度不同。由于高中化学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大部分课程内容必然设计为螺旋式上升的两个阶段。同样,必修课程中物质性质知识的要求水平与传统的课程相比都有了较大的变化,化学教师在设计教学目的时,要准确把握知识深、广度,避免随意扩展内容,刻意拔高教学目标,造成“淡化双基教学”的无效现象。同时切忌套用旧观念、旧习惯、旧模式进行“一步到位”式教学。否则教学过程中将会不经意间给学生施加了太多的紧张和压力,同时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也没能得到有效的深化。
有人以为,从教参上抄下的教学目标就是自己的教学目标了,那只能算是通用目标。最重要的目标是你针对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研究以及对学生原有水平的了解定下的目标。20xx年陕西省将开始实行新课程下的首届高考,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参考《20xx年全国理科综合考试说明》,尤其是课改地区的“理科综合考试说明”,以《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求》作为教学目标设置的重要依据。研究《教学要求》,特别是研究《考试说明》成为时下高中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对《考试说明》的分析与研究,可以准确把握新课的教学目标和高三化学教学的复习目标,并以此提高新课教学和高三化学复习教学的有效性。反之,脱离《教学要求》及《考试说明》,盲目设置教学目标,将降低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在对比《考试说明》和教材内容时,我们发现教材中有不少是《考试说明》中不要求的,如果我们老师仍然按照自己的一套方案来教学的话,这不仅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造成了“零教学”。因此,高三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要求》及《考试说明》中不要求的内容,应大胆的舍弃,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使我们的教学更有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探究,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实验探究”成了在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学中最流行的教学方法之一。但形式的“新颖”真能带给学生新的收益?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认知水平以及实践能力是千差万别,因此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和已经掌握的实验操作技能,因材施教,才能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探究活动。但是在化学实验探究中,如果只是盲目的进行“实验探究”,而忽视学生的学习基础、实验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实验探究”容易造成“模仿式”的实验操作。虽然整个课堂热热闹闹的,但学生根本都没弄清楚自己做的实验目的,以及实验探究所依据的化学反应原理。这样整个课堂下来,学生的“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不仅没有得以实现,同时打击了学生的探究信心与学习兴趣。另外,教师在使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时,还应该考虑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可行性。
比如,在我校高一化学公开课中,两位老师各开了一堂平行课——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硫和氮的氧化物》中“so的化学性质”。其中一位老师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化合价、酸性氧化物知识,预测出so可能有氧化性和还原性、酸性氧化物的通性等化学性质,然后给学生提供制取so气体的实验装置图及适当的仪器和药品,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是否正确。该老师的设计意图是非常好的——通过实验探究,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取知识、锻炼能力。而且该教师也意识到该班学生的基础薄弱,在探究前能给学生一定的引导,降低了探究活动的梯度。可是在整个探究过程却发现,由于so的制取及其性质的探究比较繁琐,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手忙脚乱,而且由于so气体有毒,不一会儿整个班级充满了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不少学生被吓到了,实验探究无法进行下去。而另外一名老师则采用多媒体及实验演示法,实验现象明显,并且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反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对so的性质的掌握反而更佳。
总之,如果学生基础薄弱,自主学习能力较差,那么探究设计的问题要简单,内容要少,开放程度要小,要降低探究活动的梯度,并在实施过程中给予细致指导。甚至对一些实验应该改“探究”为“演示”,这样反而能使一些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使我们的教学更有效。
主。
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现速度快,图文声并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以给予学生更多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由于其确实可以有效地改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益,被越来越多的化学教师所采用。但是,是不是多媒体网络就可以完全替代常规教学成为课堂中心?教学手段现代化了就等于教学效果现代化吗?不少化学教师对多媒体这一课程资源的利用存在着误区。比如在高三复习课上,不少的老师把旧的教学方式——知识点要点、解题过程等毫无变化地设计在课件上,而且没有留足够的时间给学生思考,就将幻灯片一晃而过。这种直接将知识“灌”给学生的做法,既没有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也没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如果课堂上长时间、大容量、过多过滥地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甚至是课件的展示盖过对学生解题思维的引导,而教师没有时间搜集学生反馈的信息,学生也来不及对知识内容做出深入细致的思考的话,那么,如此喧宾夺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难于实现。因此,形式新颖的课件设计虽能为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但教师还应尽量避免舍简求繁,课前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准备课件,课堂上过分强调形式和过分依赖课件,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教学根本目标的达成,从而导致课堂教学的无效性。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但并不意味着化学课堂教学中“教授——注入”教学模式就再不符合时代潮流,再不适应时代要求了。而今在各种公开课中却可以看到“教授—注入”教学模式正在被化学教师们所淡化。其实新课程并不排斥必要的“讲授——注入”,而是对讲授——注入的要求提高了,教师要在深刻理解教材教学目标、重难点知识、教学生成过程等相关学科基本要求后,深挖教材知识的内涵和外延,选择关键性问题、重点问题,切中要害、一针见血地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讲授注入。
实践教学活动表明,“教授—注入”教学模式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会是课堂教学模式中其他教学模式不能替代的,传统的往往是最优秀的。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也是课堂教学的“最大主角”。特别是使用了新版本的新课程教材后,高中化学实际教学已呈现出新教材的知识点在连贯性、系统性方面很薄弱。尤其是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建构知识结构、理清知识脉络、弄明重点和难点,使知识结构化和系统化,“教授—注入”教学是不可替代的。
总之,要实现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把握好课程的教学要求,根据教材内容,合理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学情清楚,目标明确,过程简约,方法适宜,顺学而导,是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保证。课堂教学有无效益,也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的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主动并及时去分析教学中的无效行为,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真正做到从无效教学到有效教学。
(建议用时:40分钟)
c [钢铁发生吸氧腐蚀,正极反应为2h2o+o2+4e===4oh。] 3.下列有关金属腐蚀与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73702071】
a.纯银器表面在空气中因化学腐蚀渐渐变暗
b.当镀锡铁制品的镀层破损时,镀层仍能对铁制品起保护作用
-
-3+-2+-
-2+-+-
起的正极反应不同,c项错误;金属腐蚀的实质就是金属被氧化,d项正确。] 5.下列关于钢铁吸氧腐蚀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导学号:73702072】
a.铁为负极
c.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负极就是阴极 d.正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a [抓住题干中的关键字“使用外加电流”便可快速解答。a.水中的钢闸门连接电源的负极,即使用了外加电流,正确。b.金属护栏表面涂漆,是一种使用外加涂层而使金属隔绝空气和水分的保护方法。c.汽车底盘喷涂高分子膜,也是一种使用外加涂层而使金属隔绝空气和水分的保护方法。d.地下钢管连接镁块,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8.下图表示的是钢铁在海水中的锈蚀过程,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73702073】
-
-
d [钢铁中含有铁和碳,在潮湿的环境中构成原电池,铁作负极,碳作正极。从图中可看出,空气中的氧气参加反应,产生了oh,所以发生了吸氧腐蚀,a错误;碳作正极,发生的反应为还原反应,b错误;在酸性环境下,原电池的正极发生氢离子得电子的还原反应,析出氢气,即在酸性条件下发生的是析氢腐蚀,c错误;吸氧腐蚀时,氧气在正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o2+2h2o+4e===4oh,d正确。] 9.如图,拴上金属条的铁钉插在含有酚酞的nacl溶液中,可以看到贴近金属条位置的溶液出现粉红色,该金属条可能是()
-
-
-
a.cu
c.zn
b.al d.mg
【导学号:73702074】
(1)铁钉在逐渐生锈,则铁钉的腐蚀属于________腐蚀(填“化学”或“电化学”)。(2)若试管内液面上升,则原溶液呈________性,发生________腐蚀,电极反应式: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有两种不同的材料(fe为负极,碳为正极),有电解质溶液,形成闭合回路,可知铁钉的腐蚀属于电化学腐蚀。根据金属腐蚀的条件原理及结果可知:试管内液面上升,说明是试管内压强减小,试管内气体被吸收所致,是铁钉吸氧腐蚀的结果,据此写出电极反应式;试管内液面下降,说明是试管内气体压强变大,试管内产生了新气体所致,是铁钉析氢腐蚀的结果,据此写出电极反应式。
【答案】(1)电化学
(2)弱酸性或中 吸氧 2fe-4e===2fe
-
2+
o2+4e+2h2o===4oh
(3)较强的酸 析氢 fe-2e===fe 2h+2e===h2↑
11.下图是实验室研究海水对铁闸不同部位腐蚀情况的剖面示意图。
-
2+
+
---
(1)该电化腐蚀称为________。
(2)图中a、b、c、d四个区域,生成铁锈最多的是______(填字母)。【解析】(1)在弱酸性或中性条件下,金属所发生的腐蚀是吸氧腐蚀。
(2)铁闸发生吸氧腐蚀时,正极反应必须有氧气、水参与,因此与空气、水接触较多的b处生成铁锈最多。
【答案】(1)吸氧腐蚀(2)b 12.钢铁很容易生锈而被腐蚀,每年因腐蚀而损失的钢材占世界钢铁年产量的四分之一。
【导学号:73702075】
甲
乙
(1)钢铁腐蚀主要是吸氧腐蚀,该腐蚀过程中的电极反应式为:负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钠 d.石墨
(3)图乙所示的方案也可以降低铁闸门的腐蚀速率,其中铁闸门应该连接在直流电源的________极。
【解析】(1)发生吸氧腐蚀时,负极上fe失去电子,正极上o2得到电子。(2)铁闸门上连接一块比铁活泼的金属(但不可与水直接反应)如锌,就可由锌失去电子,锌被溶解,而铁被保护,属于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3)图乙属于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需把被保护的铁闸门连接在电源的负极上。
[能力提升练] 13.铜板上铁铆钉处的吸氧腐蚀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导学号:73702076】
-
2+
-
-
a.正极的电极反应为:2h+2e===h2↑
b.此过程中还涉及反应:4fe(oh)2+2h2o+o2===4fe(oh)3 c.此过程中铜并不被腐蚀 d.此过程中电子从fe移向cu a [题图表示吸氧腐蚀,其中铁铆钉为负极,电极反应为2fe-4e===2fe,铜板作正极,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当形成fe(oh)2后,还发生反应4fe(oh)2+o2+2h2o===4fe(oh)3,故a项错误。] 14.为研究金属腐蚀的条件和速率,某课外小组学生用金属丝将三根大小相同的铁钉分别固定在图示的三个装置中,再放置于玻璃钟罩内保存一星期后,下列对实验结束时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导学号:73702077】
-
-
-
2+
+
-
ⅰ
ⅱ
ⅲ
b [ⅰ中铁钉发生吸氧腐蚀,左侧液面上升;ⅱ中盐酸挥发,和铁钉反应生成h2,腐蚀最严重,ⅱ中左侧液面下降;ⅲ中浓硫酸吸水,而铁钉在干燥空气中几乎不被腐蚀。] 15.用图示的方法可以保护钢闸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73702078】
+
-
-
-
(1)打开k2,闭合k1,b为________极,a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2)打开k1,闭合k2,e为________极,此时铁________(填“被”或“未被”)腐蚀。(3)若往u形管中滴加酚酞,进行(1)、(2)操作时,________极周围能变红(填a、b、e或f)。
【解析】(1)打开k2,闭合k1,此时构成原电池,铁是负极,发生吸氧腐蚀,正极反应是o2+2h2o+4e===4oh,若滴加酚酞,该极变红;若使铁被保护,可把a电极换为比铁活泼的金属锌。
2e===h2↑,消耗氢离子生成oh,若滴加酚酞,该极变红;阳极是石墨,故铁被保护,未被腐蚀。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