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1.学会本课生字,知道这些字在诗句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初步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受作者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识字、朗读、背诵
1、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2、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写几句话。
2课时。
1.师述:小朋友们,春天到了,春风拂面,百花齐放,人们心情舒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古代诗人抒发自己对春天喜爱的古诗。
2.板书课题: 1、古诗两首
1.观察图:你们看到了什么?见过雨吗?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雨呢?春天的雨有什么作用呢?
(大雨、暴雨、毛毛雨、雷雨等。这是一种自然现象,表现出来的形式很多。在民间谚语中,有“春雨贵如油”、“一年之计在于春”这样的的说法。对于农田来讲。春雨是十分重要的,它可能决定着一年的收成。)
2.介绍《春雨》:唐朝大诗人杜甫在成都居住时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叫《春雨》。
简介:杜甫:字子美,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歌深刻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被后人称为“诗史”。《春雨》原题《春夜喜雨》课文节选了前四句。
3.看看题目:你们知道,诗中写了什么?
(雨下的季节和时间)(原题中感受到这个雨是好雨是及时雨,还可以感受到诗人对雨的喜爱之情)那诗人是怎样写的呢?春雨能带来什么呢?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呢?请同学们先听老师读这首诗。
1.学生练习读。指名读,正音。
2.读了这首诗,你觉得春天的雨怎样?(春天的雨是好雨) 板书:好
3.这春雨好在哪儿?从哪儿可以看出来呢?
①“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重点理解“知”。 时节:时令,季节。 当:正当,就在。 乃:就。
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
(这一句诗的意思是:这真是一场“好雨”,像知道什么季节需要什么雨水,春天一到,就下起来了。因为春天庄稼最需要雨水,所以诗人说春雨是好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春雨知时节,适时、应时、及时。真是给人们带来好处。)
为什么说春雨是好雨呢?
②“随风潜人夜,润物细无声”。
潜:与大雨、暴雨的哗哗啦啦不同,潜是悄然而至、无声无息的,随风而来。
润物:滋润万物。
这句诗的意思是:春雨在夜间,趁人们不注意的时候,随着春风轻轻地洒落,无声地滋润着万物。春天花草树木复苏了。成活了生长了,默默无私奉献着自己
4.总结。春雨做了好事却不声不响,怎么不是好雨呀!这两句从听觉上写出了雨的悄然而至、无声无息的默默奉献。
5.指导朗读、背诵。教师范读,强调节奏。学生练习朗读:指名读,齐读。
6.总结:这首诗赞美了春雨及时而下,无声地滋润着万物,反映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7.拓展欣赏:原诗有八句,这里节选的是其中的前四句,后面的又是怎么写是春雨的呢?请大家欣赏一下。多媒体课件示《春夜喜雨》。
8.补充阅读《春雨的色彩》。
1.朗读《春雨》,熟读背诵。
2、 抄写“春雨”、“时节”各两遍。
1.指名有感情地背诵《春雨》。
2.用自己的话说说《春雨》的诗意。
1.小朋友,春天已经悄悄的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说一说,春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播放课件)
2.想象春天的美景。说话练习
(春天来了,柳树姑娘穿上了新衣服,小草从地下钻了出来,鸭妈妈带着可爱的鸭宝宝出来春游了。)
(春天来了,燕子从南方飞来了,他用剪刀似的尾巴剪出了祖国的山河美。青蛙醒了,看见周围的小朋友正忙着种葵花,它赶忙跳出洞口捉虫子去了。)
3、 过渡:草青了,树绿了,花儿开了,鸟儿唱起了欢乐的歌……多么诱人的春色,多么美好的春光啊!古时候,诗人们为此写下了许多美妙的诗篇,《春晓》就是其中精彩的一首。
4.解题。那么,春晓的“晓”是什么意思呢?请翻开字典查一查。春晓就是指什么呢?(春天的早晨)
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简介孟浩然。
1.同学们,我知道大家都能背这首古诗,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它的意思。
2.今天我们学习这首古诗,就以同学们自学为主。
3.请同学们开始自学,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查字典,可以和小朋友和老师一起讨论一下,然后试着把诗句讲下来。
4.学生自学古诗。
1.字词理解。
晓:早晨,天刚刚亮。
啼:鸣叫。
觉:多音字,强调两种读音的组词。理解意思:感觉、知道。
2.理解诗句的意思。
春天的睡眠格外香甜,不知不觉中已经天亮了,这时耳边到处能听到鸟儿啼叫的声音,朦胧中记起昨天也也夜里下雨声和刮风的声音,不知道又会有多少花瓣凋谢了,落到地上。
3.有感情地朗读《春晓》,注意读好停顿。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描写了春天一个雨后的早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爱春惜春的真挚感情。
2.春天这样美,有多少诗人曾经赞美过它呀!把你所知道的关于春天的诗朗诵给大家听,好吗?
学生吟诵有关春天的诗句。
课堂:背诵并默写古诗。
课外:1、 说说两首诗的意思。
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诗,请写下来。
1、认识“古、诗、首、眠”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多、知、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喜爱春天、喜爱大自然之情。
有关春天的图片及春天的古诗。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画面导入,揭题简介
1、出示图1:多漂亮的画面呀!谁知道这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从哪看出?
2、师述:桃花静静地盛开着,花瓣是那么新鲜,像刚被雨水洗过似的。各种各样的鸟儿从巢里飞出来,有的站在枝头欢叫,有的在树间飞来飞去,自由欢快,没有人来打搅,这是一天中的什么时候呢?
(早晨)
3、春天的早晨多么美丽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诗人孟浩然写的一首描写春天雨后早晨美景的古诗《春晓》。
(板书课题)
4、(指“晓”)这个字读什么?日字旁表示与什么有关?“晓”是什么意思?
师:在文中指“早晨”。
5、齐读“春晓”。
“春晓”的意思就是──?
6、过渡:理解诗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启发学生质疑)
(出示卡片理解诗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听录音范读。
2、自读。
3、指读。
4、过渡:下面我们来理解诗句,在这基础上体会诗情。
三、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1、前两句:
⑴出示图2:诗人本在干什么?诗中哪个词表示睡觉的意思?
(眠)
正音。
你怎么看出来它表示睡觉?“春眠”是什么意思?春天的气候暖和,睡起来会睡得怎样?
(很香)
那“春眠”的意思就是──?
(春天的夜里睡得很香)
⑵(指“觉”)这个字读什么?
再读。
我们平时常用到这个字,谁来组词?这儿是什么意思?
(觉得)
⑶“晓”呢?跟诗题中同一个字,是解释为“天亮”呢,还是“早晨”?
(天亮)
⑷指说第一句的意思。
(春天的夜里睡得很香,不知不觉地天已亮了。)
⑸指导读第一句:春眠/不觉晓。
(师范读、指读、齐读)
⑹诗人睡得很香,朦朦胧胧中听到什么?
(鸟叫声)
你从哪句看出?“闻”什么意思?
(听到)
“啼”是一个生字。齐读。意思是什么?
(叫)
“啼鸟”解释的时候倒一下,为“鸟啼”,就是──?
(鸟叫)
这句话的大意是什么?
(到处听到鸟的叫声)
⑺看图1,想想可能有哪些鸟在叫?这些鸟在唧唧地欢叫,我们来听一听。
(放录音,听鸟叫)
练说:( )的鸟叫声
再来说说第2句的意思,把( )填的词放进去。
⑻想想这时候诗人的心情怎样?
(喜悦)练读:处处/闻啼鸟。
⑼请大家把自己当作诗人,闭上眼,睡觉。
师述:“睡着,睡着,朦胧中听到鸟的叫声,一声,两声(放鸟声)你睡意全消,睁开眼睛,一看,天都亮了,天也晴了。你触景生情,于是哼出了两句诗:
1.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交待学习方法。
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3.讲读第一首诗《早发白帝城》。
4.朗读、背诵《早发白帝城》。
投影仪、投影片。
一、板书课题
24.古诗两首
二、故事导入,简介诗人
1、运用历史故事导入新课,介绍诗作背景。
唐朝中期,安禄山、史思明叛乱,使得人民流离失所,苦不堪言,这时有一位诗人出于平乱的志愿,参加了当时永王李璘的幕府(解释幕府)。后来,唐李肃宗李恒与李璘争夺王位,李璘失败了,帮助他的诗人因此获罪,被流放至夜郡。在行至白帝城时,忽然听到皇帝传来的赦书,惊喜交加,随即乘船东下江陵。在从白帝城前往江陵的途中写下了著名的诗作《早发白帝城》,表达了当时诗人获罪初赦的喜悦心情。
2、介绍诗人
李白是我国唐朝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想象丰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三、释提、介绍学习方法
1、解释题目意思。
1)、早:早晨。 发:出发。 白帝城:地名。
2)、早发白帝城:早晨从白帝城出发。
2、介绍学习方法:
今天我们学习《早发白帝城》这首诗,要用一种新的方法来学习五读法。
出示投影片五读法:a.读通、 b.读懂、 c.读精、 d.读会、 e.会读。
四、学习古诗
(一)、读通词语。
1、指名朗读、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出示投影片)
朝 ( zhao chao )辞
一日还 ( huan hai )
万重 ( chong zhong )山
白帝 ( ti di )城
啼 ( ti di )不住
2、齐读
(二)、读懂每一句诗的意思
a 、朝辞白帝彩云间
1、第一句写了诗人出发的时间、地点,从那些字词中可以看出?
2、理解词义:辞:辞别,离开。
3、作者早晨离开白帝城,看到的白帝城是怎样的?
练说:______________的白帝城
诗中怎样说的?(彩云间)
4、独立练说这句诗的意思
a.指名说:早晨离开仿佛在彩云间的白帝城。
b.练读、练说:同桌一个读诗句,一个说诗意
b 、千里江陵一日还
1、这句话讲了诗人行船的路程、目的地、时间,分别从哪些词语中看出?
2、这里用了一个还字,什么意思?(返回)
3、练说句意
1)互相说
2)指名说
4、白帝城到江陵路途遥远,约有千里,可那么短的时间就到了,这是什么原因?
5、小结
这两句诗,第一句突出白帝城的高与壮丽,第二句反映了行船速度快,诗人心情愉快。
6、有感情朗读
1)指导朗读
2)练读、练说
c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出示投影片:作者在返回途中,在船上听到、看到_______?
2、为什么作者会有啼不住的感觉?
3、两岸的猿声还没停,乘的船就怎样了呢?
表达出船的什么?因此称之为轻舟。
4、合起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5、指导朗读
1)指名朗读
2)一个有感情地读诗句,一个说诗意
d 、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1)同桌互说
2)指名说
(三)、领会意境、体会感情。
1、老师范读、讲解
当年李白获罪被流放至夜郎,在行至白帝城时被赦免。在回江陵的途中心情喜悦,看到长江山峡壮丽奇特的景色。
2、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1)这首诗描写了哪里的景色?
2)抒发了作者历经艰难岁月被赦免后归乡途中怎样的心情?
3、在读这首诗时,不但要从字面上理解诗意,还要进行想象,更好地体会出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背诵:
1、有表情朗读
我们读这首诗时仿佛随着诗人的小船一起游览了长江山峡两岸的壮丽景色。把这些壮丽景色用你的声音表现出来!把大家一起带入诗的画之中。
2、感情背诵:
1)指名背(其他人默背)
2)齐背
五、指导五读学习方法
1、刚才我们是用五读法学习这首诗的,那么我们是如何用五读法学习的?
2、出示五法歌谣。
六、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早发白帝城》这首古诗,知道诗的意思,了解了诗人所表述的思想感情。另外,我们还学到了一种学习古诗的新方法五读法。同学们可要记牢,下次我们就用这种方法自学其他古诗。
七、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一、二部分。
1、根据新旧字的联系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字。
2、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理解、感悟古诗,感受优美的春景,能说出“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
3、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结合插图,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古诗。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古诗。
: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理解、感悟古诗,感受优美的春景,能说出“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
课时目标:
1、 认识13个字,会写6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学了前面几篇课文,你觉得春天怎样?(指名说)
2、 古代的人也喜欢春天,他们写了好多的诗篇来歌颂春天,今天我们将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3、 板书课题,认读生字“古、诗、首”。
4、 下面我们学习第一首古诗,谁能读一读?
二、初读感知。
1、 老师感悟。
2、 学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3、 分小组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生字。
4、 谁能勇敢地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听?
三、再读感悟。
1、 课文插图。
你看到了什么?诗中哪里讲了鸟?读给大家听听?哪里讲了花?用诗句来告诉我们。
2、 这么美丽的画面,大家一定很喜欢吧?那该怎样读这首诗呢?
3、 指导朗读。
四、读诗想画面,指导背诵。
1、 把眼睛闭上,听老师读古诗。你眼前浮现出了什么?
2、 指导背诵。
五、扩展活动:
这么美丽的画面,拿出你们手中七彩的笔,画出七彩的春天吧。
课时目标:能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猜谜游戏
1、 小朋友,今天老师为大家带了一个谜语,请大家听清谜
面。
2、 这是什么?
3、 大家经常放风筝吗?觉得有趣吗?
二、揭题
1、 出示课文插图
2、 诗人高鼎把它们写进了一首诗中,我们来读一读。
3、 板书课题,读准“村”。
三、初读感悟。
1、 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 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生字。
3、 指名读,齐读。
四、图文对照,读中感悟。
1、 看图,几个小伙伴在干什么?大家看诗中是怎样写的呢?
2、 全班齐读。
3、 看看图中的景物怎样?
4、 诗中是怎样写的呢?
5、 小伙伴在这么美的风景下放风筝,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人写成了一首富有情趣的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五、读诗想画面,指导背诵。
1、 师配乐朗诵,小朋友闭上眼睛,再说说刚才仿佛看见了什么?
2、 看图背诵,全班齐背。
六、扩展活动
有条件的同学可小组合作制作风筝,开展放风筝活动。
本课是两首古诗。袁枚的《所见》写的是“意欲捕鸣蝉”的情趣。
杨万里的《小池》写的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情景。这两首古诗贴近学生的生活,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夏天的情趣。学习古诗,重在吟诵,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因此,本课的
教学重点可以定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培养朗读古诗的兴趣。
2.认识“所、枚”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3.背诵两首古诗。
如何让学生反复朗读,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教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诵读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录音机、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多媒体课件:
(大意是:在茂密的树林中,一个牧童骑在
黄牛背上,唱着嘹亮的歌儿,歌声穿过树林飘向远方。树上的蝉“知了、知了”地叫个不停。忽然牧童停止歌唱,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
2.教师引导学生猜想:
牧童停止歌唱,他想干什么?
二、初读感知,正确流利
小朋友们,有一个诗人叫袁枚,他看到这样的画面,觉得很有趣,就写了一首小诗《所见》。
(板书课题)
相机学习“所、枚”。
1.教师范读,感受节奏。
小朋友们,你们听一听,老师哪儿停顿长一些或者声音延长一些。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学生自读,读准字音。
3.小组合作,试读诗歌,注意诗的节奏与音准。
4.指名试读,认读生字。
课件出示生字:捕、蝉、闭、立、童、林、黄(1)带拼音读。
(提醒学生读好翘舌音“蝉”,后鼻音“童、黄”,前鼻音“林”。)
(2)去拼音读。
谁愿意当小老师?带领大家把自己读得准的字读一读。(及时表扬激励。)
(3)游戏:我指你说。
一个小朋友随即指大屏幕上的生字、其他小朋友齐读,要求迅速而准确。
三、再读感悟,了解大意
1.自由读,结合图画理解诗意。
小朋友们,读读诗,看看图,你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吗?如果有不理解的字词就把它圈画出来。
2.小组读,合作学习,说说诗意。把不理解的词讨论讨论;把诗的大意轮流说一说。
3.欣赏读,结合图画,想像意境。
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观察图画,体会诗的意境。
四、想像画面,熟读成诵
1.闭目想像。
小朋友们,请把眼睛闭起来,想像画现,一个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唱着嘹亮的歌儿,歌声穿过树林飘向远方,树上的知了不停地叫着,忽然牧童停止了唱歌,注视着树上鸣叫的知了。这种情趣,你有过吗?
2.带着这种情趣,有感情地朗读。
3.练习有感情的背诵。
五、识记字形,练习写字
1.教师再次出示会拼音的生字。
瞧,你们的好朋友又来了,还认识吗?指名读。
2.通过形旁理解字意来帮助识字。
(如提手旁跟手的动作有关:捕;木字旁跟树木有关:林;虫字旁跟昆虫有关:蝉)。
3.通过猜谜引导学生识字。
如:一户一斤米
(所);骑牛写文章
(牧);人才进了门
(闭)
4.读词语,造句子识字。
如:认读:所有所以;放牧、牧草;关闭、闭路电视机等童———牧童———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唱歌。
5、教师示范,指导书写。
重点对学生进行指导:“林”字左边“木”字的捺变成点;“童”“黄”的中间一横要写长,其他的横要写短;“立”字下横要写长。“黄、童”笔画较多,指导学生书写时可以通过分解笔画,化难为易。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背诵《所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小朋友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袁枚的《所见》,你们会背诵吗?
(齐背)
你还会背诵哪些古诗呢?
(指名背)
2.教师及时热情表扬,导入新课。
哇,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会背这么多的古诗。今天老师跟大家再来学习一首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小池》,你们愿意吗?
(出示古诗)
二、初读古诗,正确流利
1.教师范读,感受节奏。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学生自读,读准字音。
3.小组合作,试读诗歌。
四人一小组,请小组长安排好读的顺序,其他组员听一听,评一评节奏与音准。
4.指明试读,认读生字。
课件出示:池、惜、阴、晴、柔、露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些字吗?
(1)带拼音读
读准翘舌音“池”,前鼻音“阴”,后鼻音“晴”,边音“露”。
(2)去拼音读
谁能像老师一样带领大家准确地读一读这些生字。
(3)游戏:找朋友
老师把写有生字的卡片发给小朋友。如:师:“阴”字在哪里?快来和我做朋友。
生:“阴”字在这里,我来和你做朋友。
三、再读感悟,了解大意
1.自由读,结合图画理解诗意。
(1)播放多媒体课件:
泉水悄然从泉眼里流出,浓密的树阴倒映在清清的池水里,嫩绿的小荷叶露出尖尖的小角,一群群蜻蜓飞来立在它的上头。
(2)小朋友们,读读诗,想想画面。
你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吗?用笔圈出不理解的字词。
2.小组读,合作学习说说诗意。
四人一小组,把不理解的词讨论讨论,把诗的大意轮流说一说。
3.欣赏读,结合图画,想像意境。
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观察图画,体会诗的意境。
四、想像画面,熟读成诵
1.教师语言描述,激发学生想像。
初夏的早晨,阳光灿烂,我们来到一个幽静的小池边,只见水池中已经长出了一些嫩绿的荷叶,有的荷叶还没有完全展开,只是露出一个尖尖的小角;池里的泉眼正在悄悄地流动,池水非常清澈,倒映着浓密的树阴。这时候,飞来几只蜻蜓,有一只飞累了,落在尖尖的荷叶上休息。如果你就是那只蜻蜓,面对这样的景象,你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2.带着这种感情朗读。
3.练习有感情地背诵。
五、识记字形,练习写字
1.教师再次出示去拼音的生字,指名读。
2.联系前面的课文,熟字带生字,如:蜻———晴(同声旁);怪———惜(同偏旁);阳———阴(反义字)
3.创造性识字,如:柔
(把矛放在树上。)
4.读词语,造句子识字。
如认读:可惜、爱惜;晴空、晴天;柔和、柔软
池———池塘 池塘里开满了荷花。
露———露珠 露珠在荷叶上跳舞。
六、总结全文
小朋友们,这两天我们学习了两首古诗
(揭题:古诗两首)
.认识“鹤、孟”等个生字。
.正确、通顺、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古诗。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培养不同层次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想象思维能力。
.初步地学会探究性学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会读中有思、读中有悟、读中
有得。
.学会在学习中积累运用古诗句,发展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使学生能够初步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体会诗中丰富复杂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准确理解诗意,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
.体会诗中情,读出诗中情。
.体会“西辞”“烟花”的意思。
.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
(一)导入学习,理解诗题。
由本单元专题“人间真情”入手,进入送别诗的学习。
出示第一首诗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解释诗题,理解“之”的意思。
(二)初读古诗,理解生字。
1.指名初读。
2.理解生字。
3.自由朗读。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自学诗句。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预设难点:西辞烟花
①理解“西辞”。
通过了解“黄鹤楼”和“广陵”的地理位置,理解“西辞”的意思。
②理解“烟花”。
理解烟花的古今异义。
4.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四)三读古诗,感悟情感。
1.初步感悟情感。
2.深入感悟情感。
重点体会:离情、深情。
①体会“离愁”。
通过“孤帆远影碧空尽”,理解离情。
②体会“深情”。
通过“唯见长江天际流”,理解深情。
(一)总结学法。
(二)学习交流。
1.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交流要点:两首诗的相同和不同点,了解作者、感受深情。
①有“送”“西”“尽”“故人”四个相同的字词,但具体含义不同。
②了解作者。
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③感受深情。
通过理解“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感受深情。
3.配乐朗读。
阅读其他的送别诗,感受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古诗两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元二使安西
〔唐〕李白〔唐〕王维
黄鹤楼画
《古诗两首》教学实录
年级:四年级
整理:印记(三河市皇庄小学 米涛)
师:咱们准备好了?
生:准备好了。
师:上课吧!刚才背的一些送别诗,在动脑过程中,相信你们一定感受到了蕴含其中的真情。可以说自古重离别,可以记载流传下来的作品,可以说不可胜数。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它们,去感受其中美好的真情。让我先来看一首诗,这就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生:(齐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师:这个诗题用现在的话怎么说呢?
生: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去广陵。
师:说的真好,在这里有一个特殊的字是?
生:之
师:“之”是什么意思呢?
生:去。
师:是去的意思,还可以说是到的意思。那孟浩然到广陵去了,那谁来给他送别?
生:李白。
师:就是本诗的作者,唐朝大诗人李白。
师:你们知道送别的地点在哪吗?
生:黄鹤楼。
师:非常聪明的孩子。那我们先来看看“鹤”这个字。古人啊,将它这样写。我们都知道,右半部分是“鸟”过去呀,人们把长尾巴的鸟叫做“鸟”。我们大家看左半部分,有谁认识这红色的字?(que隺)对了,猜猜什么样的鸟叫 que呢?大胆的猜。
生:我觉得应该是(……)的意思
师:太对了,那说到这,你对这个鹤字有什么样的印象啊?
生:我觉得是既长又短。
师:既长又短,好像有点不太合情理,是吗?你的意思是什么?
生:左半部分(……)让它尾巴很长,所以(……)
师:它的尾巴应该是不长不短。从字形当中我们就好像感受到了它的美丽。它呀确实是一种让人喜爱的鸟。它的鸣叫声震九天,它的舞蹈雅致翩翩,在咱们中国民间早就被定为仙鹤。黄鹤楼就留下了仙人乘鹤升天的传说。诗人最后还写道: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就在这充满神奇色彩的天下名楼,两位潇洒飘逸的诗人分别了,那我们再来自由的读一读诗题吧,
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师:好,让我们把书打开。100页,哪位同学愿意给我们字正腔圆的读读这首诗?
生: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师:不但字音准确,而且还颇有韵味。我们把这种韵味再来感受一下。
(读)故人西辞黄鹤楼,第二句。
生:烟花三月下扬州。
师:第三句。
生:孤帆远影碧空尽。
师:最后——
生:惟见长江天际流。
师:真是富有韵味啊!就这样,我们来自由的练读这首诗吧。
生: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师:读好这首诗,那只是刚刚触到它的表层,通过这些诗句,你都了解了哪些诗意呢?说说看,平时你都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理解诗意呢?
生:我一般都用一句话中的重点词和重点句来理解这句话。
师:看样子,从字的意思来理解这句话就好理解了。好办法,你呢?
生:还有先把不懂的字都翻译成现代的话,然后再看这句话。
师:不懂你怎么翻译啊?仔细的说。
生:。
师:好办法。你呢?
生:我理解诗句第一种方法就是查一下上下文,如果有注释的话再看一下注释。
师:非常好。你还有?
生:就是先把自己懂得,然后看一下,然后可以再联想一下。
师:他的意思听出来了吧,谁能再说说,他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理解诗句的?
生:(……)
师:你的方法是他说的这样吗?是呀?其实我感受到了,大家的意思是说,是把会的先想一想,然后呢上下句联系联系,也许刚开始不懂的,一联系上下句就会了。非常好。有的时候,就让我们来默读这首诗,来理解诗句的意思。重点词语之间写批注
生:(自学)
师:要不然咱们这样吧,跟你前后左右的四个同学,小组把你不理解的一些地方互相问一问,也许,好不好?
生:(……)
师:再大点声,让我们都听清楚
生:烟花为什么像烟雾一样?
师:哦,听清楚她的问题了吗?
生:(……)
师:你对自己能满意吗?她的问题是烟花为什么是花,开的像烟雾一般。你怎么理解?
生:形容花开的繁茂。花很多,所以像烟雾。
师:花太多,太繁茂了。这回你满意了吧?其实对烟花的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好了,别的组还有问题吗?你们。
生:我们没有搞懂什么叫天际流?
师:这个刚才有的组讨论过了,你们组讨论的,你能帮他解答一下吗?
生:天际流,流你应该知道吧。水都是可以流的,天际就是特别特别远,天边。惟见长江天际流。就是长江水都往天际那边流了,一直流向了天边。
师:就是这个意思。不着急,你说的真好。还有问题,你有什么问题?
生:孤帆远影碧空尽的碧是什么意思。
师:哦。最后的同学能帮你解答。
生:碧就是很蓝的意思。
师:有一个词叫做碧绿,碧极了,绿极了。你说的意思有点发蓝了,碧空就是……
生:蓝天。
师:说的多好。好了,没有问题了,是吗?还有问题,你说。
生:我不太明白西辞是什么意思?
师:你看看xx马上就举手了,来,请你说吧。
生:因为黄鹤楼在西边,然后人在东边,孟浩然要离开黄鹤楼到广陵,西辞的意思就是离开黄鹤楼到广陵。
师:你说的真好,孩子,你怎么了解他们两个的地理位置的呀?你怎么知道的?说吧
生:就是查了一些资料。
师:他在学习之前就先查的资料。真是个好习惯。确实是这样的,我们大家来看一下。黄鹤楼所在的武汉就在长江和汉江的交汇处,广陵是哪里?
生:江苏省现在的扬州市。
师:江苏省现在的扬州市。其实诗句里面已经告诉我们了。
生:烟花三月下扬州。
师:既然是之广陵,又说是下扬州,看样子这个广陵就是……
生:扬州。
师:他们呀真的就像这位同学所说的这样,在我国的长江流域,而黄鹤楼在?
生:西。
师:广陵在?
生:东。
师:也就是西辞的意思应该怎么说比较恰当呢?你再说一说。
生:我觉得应该是离开西边去东边。
师:哦,离开了西边的黄鹤楼道别了。没错,此时的孟浩然就要沿长江自西向东顺流而下。所以诗中还说道烟花三月下扬州。说到烟花,我们现在在非常重要的日子里,还经常放,见过吗?
生:见过。
师:诗中的烟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意思吗?
生:不是。
师:我们从注释当中也看到了。此时的长江两岸,那正是阳春三月,草长莺飞,百花盛开,春意盎然,使我们感到千里莺啼绿映红。……春色满园关不住。(播放课件)
生:一枝红杏出墙来。
生: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师:就在这烟花三月的美好季节,两位情深意重的朋友分别了。望着帆船远去,李白心中百感交集,于是一首千古别诗诞生了,让我们放声读吧!
生: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呢?
生:李白在黄鹤楼那块送孟浩然去广陵,第一句就是说孟浩然要离开黄鹤楼去扬州。烟花三月下扬州是说花开的很茂盛的时候,孟浩然要去扬州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只有一只船在水中,远方蓝天就是没了。
师:只有一只船在江上行驶,是吗?一直到这只船都没有了,消失了。看不见了。
生:惟见长江天际流就是说,只能看见长江,远看就是天连着江,所以说是天际流。
师:江水都流向了天边,是吗?说的不错。如果让我们把这个分别记下来,我想大概至少要用到好几十个图板。可是诗人李白用了多少笔墨呢?
生:28个字。
师:让我们字字入目,句句用心的领悟,透过这28个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了?用我们的心去感受。
生:我感受到李白送孟浩然的时候那种依依不舍,还有那种忧愁的思想。
师:感受得真好,孩子。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这种依依不舍的深情呢?接着说吧。
生:就是我是从后两句诗感受到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还有第一句故人西辞黄鹤楼描写的。
师:故人,老朋友走了,常人都会感到舍不得。这位同学不仅感受到了,而且还给我们读了出来。谁还想谈谈你的感受?
生:我是从第一句和后两句感受到的李白对孟浩然依依不舍的。因为,我觉得李白它船都消失了他还没有走,他在想朋友是不是还能回来。
师:都消失了,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孩子们,古时的长江可以说是“千帆驶过”,但也不会只载一只船吧,可是在李白的眼中,却只有那一艘船,孤帆远影,你能感受到他的心吗?
生:能。我能感受到他对孟浩然感情很深,因为他只注意到了孟浩然的船,一直注视着他,想和他一起去扬州,一直陪伴着他,并没有留意到身边的船。
师:他的眼中,他的心中,只有……
生:孟浩然。
师:如果你就是李白,看到那孤帆远影都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却还长久的驻足,你在想什么呀?
生:我在想孟浩然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多么想和他一起去扬州。
师:多么想和他一起去,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诗句好吗?
生: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师:说的好,读的好。
生:如果我是李白,我就想,孟浩然会不会去了不会再回来呢?他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师:你的感受都融入你的朗读当中。你呢?
生:我也想去。
师:你都恨不得想去了。把你的感受读读。
生: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师:你还想说。
生:如果我是李白,他要是一年半载不回来呢,是无比的思念。
师:无比思念,说的真好。
生: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师:读的真好,孩子们,我们真的感受到你的思念。他们俩个人的感情有
多深,让我们看看李白写的诗。谁来读一读?
生:赠孟浩然 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师:而此时,看不到了故人的相貌,听不见了知己的话语。看到,听到的只是在天地间流淌的长江水。望着这滚滚的江水,你能感受到什么?
生:多愿意和孟浩然一起去。
生:多愿意老朋友孟浩然赶紧回来呀!
师:眼看帆去远,心如江水流。孩子们,能把这种感受再读出来吗?
生:(读)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师:他用自己的感受读了这首诗。此时,我们真的能够感受到李白多么愿意将自己的这番情意放逐江水,让它泛舟远去。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生: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师:读得真好,让我们感动。我们看,全诗虽没有一个字直接写情,可我们在字里行间却分明看到了诗人的这颗心,感受到了这份情。自古离别多伤悲,“孤帆远影碧空尽,”而不尽的却是这浓浓的离愁,李白吟诵到,女生读——
生:(女)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师:人在千里外,情在送别中。这滚滚涌动的是诗人的情意,带着这深深的情意,李白——
生:(男)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师:故人要去的可是花团锦簇的……想到这,又有怎样的感受?
生:李白可能非常惋惜,这么好的机会不能跟老朋友去那么美的地方。他可能很惋惜。
师:什么时候也能像孟兄这样饱览壮丽的河山,那该多好!带着向往的心情再来读一读。
生: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师:是啊!与故人的深情使得这次分别带着一种离愁。而内心带着对这次远行的向往,又使得这离愁带着一丝愉快。使得这首诗既情意绵绵又雄浑开阔,无怪乎千古流传啊!让我们也带着诗人那复杂的情感再次吟诵一遍。
生: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师:如果你要知道这正值开元盛世,年轻的李白刚从属地……相信你会对这首诗有更深的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感受。今天,我们先探讨到这里。请大家回想一下,刚才我们怎样步步走进古诗,层层感受到诗的内涵的呢?
生:……
师:古诗和其它文章一样,也是有很多层次的。刚才,我们就试着铺开了这首诗的意思层。从而,通过它的语言文字触摸到了它的情感。其实,古诗的层次还是很多的,因为它的内涵是很难穷尽的。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学习下面这首诗,想想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从中你又体会到了哪种情感。先请大家自己读读古诗,自己感受一番。
生:(自由朗读)
师:能不能先和你旁边的同学交流交流
生:(交流)
师:经过咱们短暂的交流,咱们试着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
师:这次分别不知下次什么时候再相会。因此,这次分别——
生:很悲伤。
师:有一点悲伤,想必两位诗人说了很多分别的话,喝了不少离别的酒。又端起这最后的一杯“劝君更尽一杯酒”这酒中包含着怎样的话。
生:老朋友,明年你一定要回来呀!
师:哎呀!这酒中有的是一份期盼。
生:我觉得这杯酒中还有一份思念。
师:是啊!出使西域,张骞用了十三多年,苏武用了十五年……。这酒中能不盛满了一份思念吗?
生:这酒中还包含了诗人的悲伤,因为老朋友很可能就不会在回来了。
师:事实真的是这样,在这次分别后的两年,王维就去世了。没有想到这次分别真的是一次诀别。你还有怎样的感受?
生:我想到了这杯酒中还有一份祝愿。希望
师:是呀!西出阳关荒漠绝域,安知千里外,不有风兼雨。朋友保重啊!这酒中分明有一份祝愿。千种语言,万种情感汇成“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这首诗写出了每一个送别人的内心情感,激起了很多人的共鸣。这首诗被收入《乐府》,作为送别歌曲广为传唱。也就叫《阳关三叠》
师:让我们在《阳关三叠》中再次吟诵这首诗。
生:(读诗)
师:这首诗还有很多内涵。其实在古代交通不便,因此送别就成了人们表达深情厚意的方式。……人不同,事不同,景不同,表达的情意也不同。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够感受到那暖暖的真情。
生:谢谢老师!老师们辛苦了!老师们再见!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们小朋友,一起先听听他的自我介绍吧。
放录音:嗨,我是古诗博士,非常高兴认识你们。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学习,在学习之前,我想和你们进行一场背诗比赛。
小博士要求:
? ? ? 1、任意背一首诗,开火车背。
2、别人背过的不能得复背。
教师小结背诗比赛:同学们表现很棒,教师也想背了,想不想听呢?
二、朗读古诗,学习生字。
1、诗背古诗,请同学评价后,让学生自读《春晓》、《村居》。
2、师:这两首古诗的题目分别是,。指名读,区分“春、村”的读音。
3、出示生字。
a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读一读。
b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
c小组交流自学情况。
d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4、巩固识谘。
5、比赛背。
二、巩固生字。
1、出示词语(指读、抢读、同桌互读)
2、比赛:出示字卡,打乱顺序,分别发给四个小组,让小组合作,按诗句的顺序摆一摆。
三、写字。
逐一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自读古诗,理解字词,读懂诗意。
2、体会诗中所表达的作者与朋友的深厚友谊。练习感情朗读古诗。
3、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并学会积累古诗。
体会诗中作者运用夸张、比喻的方法表达感情的方法。
学生课前收集描写送别的古诗。
1、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赠汪伦》,出示古诗: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你知道“赠”是什么意思吗?
3、请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1、初读,学生自由读古诗,思考:
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送别)
2、再读古诗,想一想,谁送谁,谁别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有谁知道李白是谁、汪伦是谁吗?
学生介绍有关背景。
教师过渡,他们一个是大名鼎鼎的诗人,一个是普普通通的村民,他们之间是怎以联系起来的呢?(学生说故事)
4、是啊,天下没有散的筵席,再好的朋友也要分别,同学们再读一读诗句,看看分别时的情景怎能样?
5、自读,说诗意。
你认为哪一句还可以怎么说?(修正诗意、注意关键字词)
6、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学生质疑)
(根据学生质疑情况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意)
朗读。
7、小结:这首诗是以歌声来送别朋友,其实古时候还有许多诗,我们看一下,古人还会以什么来送别朋友?
1、出示以下三首诗,引导学生自读理解,古人又是以什么来送别朋友的呢?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朗读、小结:无论以什么送别,都有可以概括为以“真心”送别。
收集送别诗,举行一次吟诗会。
1、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
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领悟“诗人借景抒情,对大自然神奇、伟大的.赞颁,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句,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4、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1、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深刻理解诗文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讲出诗文的内容。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望庐山瀑布》
二、检查“预习”,作者简介
1、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是唐诗。
2、预习中哪些诗句读懂了,哪些还没读懂,并划下来。
三、读《望庐山瀑布》
把下面的字音读准:
庐紫川
四、出示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理解诗意
1、提问:
这首唐诗是谁写的?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知诗人。
2、“望庐山瀑布”是什么意思?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他在游庐山时观赏了瀑布,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二步:解诗题。
3、读一读古诗,弄懂诗句的意思: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三步:明诗意。
逐词逐句理解全诗,指导看图:
日照香炉生紫烟:
太阳照射在香炉峰,高高的香炉峰上升腾起紫色的烟云。
遥看瀑布挂前川:
远远望去,瀑布就像一条悬挂在山峰前面的大河。
飞流直下三千尺:
长长的水流,飞快地从山上直泻而下。
疑是银河落九天:
真让人怀疑是天上的银河流到了人间。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6、学习有关的生字,教师重点指导。
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绝句》
二、检查预习,作者简介
三、读《绝句》
把下面的字音读准:
鸣行泊
四、出示第二首古诗《绝句》,理解诗意
1、提问:这首唐诗是谁写的?
2、《绝句》是什么意思?因作者兴到笔随,未事先拟题,于是以“绝句”标题,解释“绝句”。
3、读一读古诗,悟懂诗句的意思:
逐词逐句理解全诗,指导看图:
⑴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自鹭上青天。
重点理解:
黄鹂:鸟名,也叫黄莺。
鸣:叫。
翠柳:翠绿色的柳树。
从“翠柳”一词可以看出是什么季节?
春天。
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吃鱼虾。
青天:蔚蓝色的天空。
说句意:两个黄鹂在翠绿色的柳树上鸣叫,一行白鹭飞上蔚蓝色的天空自由飞翔。
⑵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重点理解:
窗含:从窗口看到。
含:包含在里面,存在着。
西岭:指草堂西北的岷山。
千秋雪:指千秋万代积累下来,终年不化的积雪。
千秋:时间很长。
泊:停靠。
东吴:指江苏一带。
万里船:船要行万里路。
说句意:从窗口可以看到巍巍的岷山上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靠着要到万里之外东吴去的船只。
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1、同学们学过很多的古诗,你还记得哪些?请背一背。这些古诗韵律优美,语言简洁,好读又好记。大家都喜欢读古诗,今天我们要再学习一首古诗,题目叫《出塞》,板书课题。
2、这首诗饱含对出征将士的怜惜之情,表达了诗人渴望和平生活的思想感情。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1、自由读全诗,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分组讨论、交流,弄懂字词。
2、交流学习的情况。
1、读你喜欢的诗句,再说说喜欢的原因。
2、交流学习,教师点拨。
注意体会但使、飞将、不教等词的意思。
引导学生体会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意思。
3、说说你对诗句的理解,同桌互相说,然后全班交流。
4、学习有感情地诵读全诗,通过互评交流方法,提升朗读水平。
1、了解时代背景,体会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2、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诗的意思。
3、带着怜惜边关将士、渴望和平的感情再读古诗。
示儿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能借助注释理解生词;
2、读懂诗句意思,体会作者诗中的哲理;
3、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课时目标】
〖第一课时〗
1、借助字典弄请词句的意思;
2、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
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3、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4、通过学习古诗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
〖第二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诗中的名句。
2、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中的词句,并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大知识面。
3、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
4、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
5、学会一类生字豚。
(设计理念:树立问题的探究观,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和启发学生善于以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勤于分析问题,乐于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爱动是他们的天性,老师要允许学生动一动、说一说、想一想。学生才会从自己的实践中学会知识,也会从实践中得到创新。)
【教学重点】
理解诗中所含哲理,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所含哲理,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教学准备】
风景画、录像、实物投影仪、实物三棱柱。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复习古诗的学习步骤及学习方法
学习步骤:初读感知→理解诗题→理解诗句→品读悟意境→熟读成诵
二、按学习步骤学习《题西林壁》
1、初读感知,读通读正确:
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读通读正确,然后抽读。
2、了解作者,理解读题:
⑴让学生课前查阅苏轼有关资料,课上互相交流。
⑵结合注释理解读题目的意思
3、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读句意思。
4、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
⑴分组合作学习,在组内各自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理解诗句时,既要借助注释,又要联系上下文,既要联系课文插图,又要补充诗中没有的一些词句。
⑵全班交流。
5、品读悟意境:
⑴启发谈话悟意境:作者浏览了庐山,不只是看,而是细心观察庐山的特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用心思考,为什么同样是庐山,却有不同的面目呢?经过思考,作者发现其中的奥秘: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写了庐山的千姿百态,身处山中也难以看清它的真实面目,你从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
⑵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观地、冷静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的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地正确认识这个事物。
三、品读诗名,读书读意
1、反复练习古诗。
2、指名朗读,读后评价。
3、学生齐读。
4、熟读成诵。
第二教时
一、复习第一首古诗
1、指名背诵读诗。
2、指名说诗。
二、读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指导检查读诗情况。
2、个别读。
3、组内读,并在组内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遇到不会的字查字典。
4、完成课后练习1:
提问:你有哪些字还不太清楚具体意思?可以什么方法解决:查字典咨询老师,同学讨论。
三、再读诗,感语交流
1、仔细读诗,试着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自己的感受。
2、重点理解: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
3、学习先抑后扬的写法:
山重水复疑无路—抑柳暗花明又一村—扬。
4、感情读诗,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感受,并能用连贯,正确的语言表述。
四、熟读成诵
采取小组竞赛,组内竞赛等不同方式背诵。
五、合作,探究学习再次感悟诗的意境
1、小组内讨论《游山西村》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诗的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写出了山西村丰收之年的景象,让人感受到农家款待客人的热情和民风的淳朴。表达了作者对农家丰收景象的由衷赞美之情。
诗的次联描绘了山间水畔的美景,写景中寓含丰富哲理,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不同感悟。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所以留传几百年,是因为这不是诗人单纯描绘景物,而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独到体会,是面对困难,迷茫的另类人生体验。写景中寓含丰富哲理,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理解,不必求同。
2、结合资料丰富对陆游的认识组内口头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
⑴生卒年代;
⑵生活时代人品介绍;
⑶著名作品;
⑷自己的见解。
3、班内交流提升对诗的认识:
说说你找到的有关本课,作者的一切资料。要说得尽量流利,完整,不罗嗦。针对同一类话题,相互补充。训练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师针对学生发言作适当说明,要尊重学生的认知差异,相机点拨即可。
六、制作“陆游小档案”
教师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不要拘泥课本中的形式。可配画,编目录,题写前言,后记,也可做成本周的综合学习资料。
第二教时
一、复习第一首古诗
1、指名背诵读诗。
2、指名说诗。
二、读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指导检查读诗情况。
2、个别读。
3、组内读,并在组内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遇到不会的字查字典。
4、完成课后练习1:
提问:你有哪些字还不太清楚具体意思?可以什么方法解决:查字典咨询老师,同学讨论。
三、再读诗,感语交流
1、仔细读诗,试着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自己的感受。
2、重点理解: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
3、学习先抑后扬的写法:
山重水复疑无路—抑柳暗花明又一村—扬。
4、感情读诗,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感受,并能用连贯,正确的语言表述。
四、熟读成诵
采取小组竞赛,组内竞赛等不同方式背诵
五、合作,探究学习再次感悟诗的意境
1、小组内讨论:
《游山西村》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诗的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写出了山西村丰收之年的景象,让人感受到农家款待客人的热情和民风的淳朴。表达了作者对农家丰收景象的由衷赞美之情。
诗的次联描绘了山间水畔的美景,写景中寓含丰富哲理,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不同感悟。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所以留传几百年,是因为这不是诗人单纯描绘景物,而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独到体会,是面对困难,迷茫的另类人生体验。写景中寓含丰富哲理,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理解,不必求同。
2、结合资料丰富对陆游的认识组内口头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
⑴生卒年代;
⑵生活时代人品介绍;
⑶著名作品;
⑷自己的见解。
3、班内交流提升对诗的认识:
说说你找到的有关本课,作者的一切资料。要说得尽量流利,完整,不罗嗦。针对同一类话题,相互补充。训练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师针对学生发言作适当说明,要尊重学生的认知差异,相机点拨即可。
六、制作“陆游小档案”
教师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不要拘泥课本中的形式。可配画,编目录,题写前言,后记,也可做成本周的综合学习资料。
1、读懂诗句,
2、理解诗意。
3、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并背诵。
4、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5、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思维的能力。
体会诗境,训练语言。
1、揭题。
2、读题。
3、注意“孟(mèng)”的读音及写法。
4、解题。注意黄鹤楼与广陵的位置。
5、“之”的意思。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
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1、学生自学古诗。
自学要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和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
讲解古诗的准备。
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1)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
(2)学讲解古诗。
教师注意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西辞”“尽”。
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春吗?为什么?
3、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
4、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
5、借助插图体会诗的意境。
6、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1、引导: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师、兄长、朋友,往日他们生活上相互照顾,学业上相互帮助,情
投意合,感情深厚,此刻分别,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黄鹤楼前两人分别的情景一定非常感人,同学们想象一下,他们的分别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会是什么样的表情。我们能不能分角
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呢?要演戏,先要有脚本,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集体合作为这段
情景的表演,写一个脚本,脚本要交待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环境,人们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等。
2、学习小组合作撰写脚本。
3、学生自愿或推荐表演,表演后师生共同评议。
4、根据表演效果,重新修改脚本。
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选择完成下面的作业:
1、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古诗三首》都写到了春天,说说三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3、搜集并阅读有关友人送别的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2个生字, 会写2个生字(舍、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感悟诗歌的内容,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时局的意思。
2、想象诗歌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1、师:同学们, 你们还记得《赠汪伦》这首诗吗?谁来背一背?(生背诵《赠汪伦》)
2、师:谁来说说这首诗的作者李白为什么写这首诗。(因为李白要回家乡去了,汪伦很舍不得他,亲自来送他,李白很感激汪伦)
3、师:从古到今,人们在离别的时候总是特别的难过。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唐朝去,再次见证一段深厚的友谊吧。
4、师板书课题。(20 送元二使安西)
(一)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师:谁还记得学习古诗的三大步骤?
1、解诗题,知作者。
2、抓字眼,明诗意。
3、多诵读,悟诗情。
师:你们的记性都很好。现在,让我们根据学习古诗的这三大步骤,来学习这首古诗。
(二)自主合作学习古诗
1、解诗题,知作者。
(1)师:通过预习,谁来说说这首诗的题目应该怎么解释?
送元二使安西
送:送别 元二:王维的好朋友 使:出使 安西:安西都护府
(2)强调题目读法 送元二/使安西
(3)齐读课题。
(4)师:王维的好朋友是元二,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李白送别的故人是谁啊?孟浩然)
(5)师:同学们的记性真好,现在谁再来介绍一下作者王维的生平呢?
2、抓字眼,明诗意。
(1)师:知道了诗题和作者,现在就请同学们根据学古诗的第二个步骤,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这首古诗,可以用铅笔在旁边做批注,写下你们的解释或感受。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3)汇报。
渭城朝雨浥轻尘,
渭城(字眼,点明地点):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朝(字眼,点明时间):早上(同朝辞白帝彩云间)
浥:湿润(注意字型)
轻尘:尘埃(注意“尘”字的“小”没有勾)
解释:渭城早上的雨湿润了道路上的尘埃。
客舍青青柳色新。
客舍:旅店。
新:焕然一新。
解释:旅店外的绿柳被雨水冲洗得焕然一新。
师小节:这一句诗都是描写作者当时所看到的景物。
劝君更尽一杯酒,
劝:请。
君:对人的尊称,表示“你”的意思。
更尽:再饮完。
解释:请你再喝完一杯酒。
师:从这句诗中,你看见了什么?感受到什么?(王维和元二喝了好几杯酒却还没离开,看出他
们依依不舍)
西出阳关无故人。
西:向西行走。
故人:老朋友。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解释:等你西行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
师小结:从这一句诗你体会到什么?(诗人与好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3、多诵读,悟诗情
(1)复习诵读方法。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古诗,了解了古诗的大意,接下来请同学自己带上感情,把这首古诗美美地读一读,能背诵的同学就背下来。
师:学完古诗,应该做什么呢?(多诵读,悟诗情)谁还记得诵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小组读轮诵、叠诵、表演读、唱诵……)
(2)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朗读的时候不要影响其他小组。
(3)汇报:哪个小组愿意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古诗?
(4)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可以带上自己的动作。
比比谁的反应快
1、___________________, 客舍青青柳色新。
2、使:________。
3、浥这个字读________。
4、柳树的颜色是________。
5、古诗前两句是写景还是写送别的?
6、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同学们反应都很快, 有兴趣的下课后自己出几道题目考考自己的好朋友。
你们还记得以前学过的送别诗吗?(生自己说说以前学过的或读过的送别诗)今天我们学习又学了一首送别的诗,这里还有几句送别的诗句,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一首简短的古诗, 往往包含着诗人的不同感情, 希望同学们课后能自己找几首古诗来反复诵读, 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生字书写本。
3、背诵、默写这首古诗。
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
1.小朋友们,学了前面的几篇课文,你觉得春天是怎么样的呢?
2.古代的人啊,跟小朋友一样也非常喜欢春天!所以他们写了好多好多的
诗篇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一起去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认读生字古、诗、首。)
1.自由读题。(区分春村的读音)
2.自读古诗,自学生字。
1) 学生借助拼音读古诗。
2) 准确认读诗中的生字。
1.师范读。(注意读好韵脚晓、鸟、少和天、烟、鸢。)
2.学生跟师读。
3.指名读。
4.师生对读。
5.学生齐读。
1.指名拼读生字。(领读)
(注意读准诗、首、处和村、醉、散的声母。)
2.齐读生字。
3.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1) 自由记生字。
2) 共同探讨识记生字的办法。
(比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改一改等。
自首 舍古 读诗 对树村 睡眠
闪问间闻 屋居 醒醉 亲童 外处)
1.认读生字卡片。
2.读词语巩固生字:
两首古诗 一首儿歌 冬眠 到处 见闻
乡村 居住 烟花 童话 散步
1.书写生字古、声、多。
2.观察生字的结构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空生字笔顺,并逐一指导。
古:横要长而凸。
声:上为士,上横长,下横短。
多:上下两部分一样,但位置要注意必须写成一上一下,上小下大。
3.生练习书写。
1.齐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
1.看课文插图,听配乐朗诵。
2.全班齐读《春晓》、《村居》。
3.学生自由读,思考:我从中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4.交流汇报自读情况,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5.分小组讨论疑难问题。
6.反馈释疑,教师对重点问题进行简单讲解或点拨。
1.指导朗诵。(感悟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1) 师范读。
2) 自愿读。
3) 比赛读(同桌赛、小组赛)。
2.背诵古诗。(指名背、小组背、齐背、师生对背等。)
1.口头扩词:
古()()()声()()()
多()()()处()()()
知()()()忙()()()
2.书写生字处、知、忙。
3.观察生字的结构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空生字的笔顺,并逐一指导。
处:半包围结构,捺要拖长、包住。
知:左右结构,口在右边偏下。
忙;左右结构,竖要垂直且稍长。
4.学生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
班里开展一次放风筝活动。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两首古诗。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能借助图画,想象古诗的场景。
3、感受古诗文学和意境的美,从中懂得求知的道理。
背诵课文,同时能理解课文所表达的道理。
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求知的道理。
教学方法:熟读成诵,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有关朱熹和陆游的材料,相互交流。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一首古诗《示儿》。请一个学生来背背,谁愿意自信地站起来呢?
我佩服第一个敢于站起来的同学。对于第二首古诗的作者陆游,相信同学们已经有所了解。那么下面谁愿意来向同学们介绍一下这位伟大的诗人呢?(你真是一个会收集材料的学生)
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一首陆游所写的诗。教师板书诗的题目:《冬夜读书示子聿》,谁能来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呢?如果觉得有困难的同学,(冬天的一个晚上,陆游教他的小儿子怎样读书。)不知道“示”在此处的具体意思是什么呢?(指示、训示之意。)
二、猜一猜
同学们,你们看着这个课题时,你能猜出陆游会对他的儿子子聿说些什么呢?
同学们都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那么下面我们就要来看看你与陆游是否是知已呢?
三、出示古诗,进行教学。
1、同学们打开书本128页,先把这首古诗读通。
2、请一个学生来汇报自己的朗读情况。集体再读诗歌。
3、同学们,我们要理解古诗句的意思,有哪些方法呢?
(联系上下文来理解,通过熟读课文理解)
同学们看来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老师为大家提供了几个词语的意思,大家可根据友情提示呢,更好地理解古诗之意。
(始:才。终:毕竟。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躬行:亲自实践。)
同学们可以自己通过喜欢的方式来理解古诗,不懂的也可同桌之间互相讨论。
4、同学们经过学习,相信诗句之意已经有所理解了。前面有猜对作者诗中所写意思的同学请举手,你刚才猜对了哪一句?学生汇报。
结合学生说的过程中,导出第二句中:少与老相对。第四句中的:知与行相对。
同学们你看这团体的力量就是大,刚才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咱们就把这首的意思也理解了。理解了诗意,相信同学们背起诗来更容易了。
5、请学生背诵,展示自己所得。背好了古诗,你们谁能说说陆游都告诉了他的儿子什么道理呢?说到这里,我不禁有个问题想向同学们请教:陆游是在告诉儿子,书上的知识无用呢?
四、自学《观书有感》
同学们下面来我们再学习一关于学习方面的诗,同学们也可用上刚才学习古诗的方法,来学习。出示古诗《观书有感》
五、布置作业
课外搜集一句你最喜欢的名言、警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勉励自己勤奋读书,长大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