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东四沟小学 张积光
传统的“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的旧观念至今影响着一部分教师,旧的教学习惯影响着课堂教学;以学生考分高低对教师的工作进行简单评价,也使得有些教师急功近利,追求教学的短期效果;更主要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还没被广大教师真正变成自觉的教学行为。因此,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方式单
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教师缺少对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以及个体差异的关注,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应该表现出来的高度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在今天的学习中,我学了一下内容:
一、五要素的概念
所谓“五要素”,指的是:课前自主预习,课中合作探究,注重双基训练,重视拓展延伸,实现当堂检测。
二、五要素课堂教学模式各环节具体操作流程
(一)课前自主预习——自主预习,发现问题,让学生自主预习,要注意做到以下三点: 1.预习目标要明确。2.预习内容要细化。3.预习要留给学生质疑的空间。
(二)课中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本环节教学流程是:各学习小组针对导学案上的有关问题,先独立进行学习和思考,去发现、研究、解决问题,为掌握学习内容打好基础。接着,教师引导学习小组讨论探究。需要指出的是,教师要对小组的合作形式、方法、内容进行指导。在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要留足够的时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过:“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探讨,自己推论,对他们讲的应该少一些,而引导和让他们说出自己的发现尽量多一些。”)说出自己或小组不能理解的问题,师生相互交流、启发、释疑。汇报展示时,各学习小组分别安排一名学生在黑板前或者就在自己的小组内进行展示、讲解,随后由学生和教师跟上点评和修改。(三)注重双基训练——夯实基础,训练技能,双基,指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数学的双基指:基础知识——“数和代数” “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基本技能——计算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空间观念想象能力,收集、整理数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交流能力,问题意识,以及六个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等。
(四)重视拓展延伸——拓展应用,提升能力,本环节教学流程:各学习小组在组内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发言,随后教师跟上点评、补充,并组织各学习小组对拓展延伸题进行练习。数学课堂中的拓展
《认钟表》:请小朋友课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一张时间表,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时间,做一个珍惜时间的孩子。
《认识角》:拿一张纸,用它折出大小不同的角。
(五)实现当堂检测——查找不足,检验效果,本环节教学流程:这一环节主要放在课堂结尾。教师一般根据本课所学内容的目标要求、重难点,设计几道题目。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完成,采取小组内互查,组长批阅,教师抽查,全班检查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做题情况进行反馈。当堂检测可以把课堂上反馈到的学习缺陷及时总结、及时矫正,并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当堂检测要做到以下几点:(1)要紧扣本节课学习目标,把握课堂学习的重难点。(2)训练题型可以多样,题量要适中,由易到难,要有一定的梯度。(3)要当堂独立完成,及时反馈,提高训练效果。(4)不同学科,不同课型检测内容不同。(5)正确理解检测含义。检测不一定非得印制试卷,可以是一两题,也可以是很多题。
三、五要素课堂教学模式的几个注意点
1.关于小组的组建:五要素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呈现的。因此,在组建小组时要多动点脑筋,不能随便分组。小组组建方式有很多,尽量选择适合本班整体情况进行分组。一般情况下,小组是以4—6人为一组,实行“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性别比例,兴趣倾向,学习水准,交往技能,守纪情况等方面进行搭配分组。这样,小组间成员具有互补性,各小组整体水平相当,尽量使各小组间竞争公平合理。2.开展合作学习注意点:(1)要明确学习任务。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体现实效性。(2)成员分工明确。明确任务后,教师引导学生开始合作、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每个人都必须有一定的责任分工,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这样就能保证每个人都有有事可做,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作用,从而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3)有独立思考时间。在合作学习前,教师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后,再进入小组讨论、研究。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思维被别人“同化”,造成“人云亦云”现象。
通过这次五要素教学模式的学习,为我们现在上课提供了一个完整的,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整体思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把握好这五个要素,通过对课堂主阵地的掌控,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班主任成长要素
湖州中学物理组孙百强
在素质教育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背景下,班主任工作必须由“经验型”向“专业化”转变。作为班主任必须站在事业的高度,强化责任心,不断学习、智慧工作,以期赢得班主任工作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
一、学习是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前提
班主任的学习应该是有责任感的。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必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学生年龄越小对教师的期望值越高,教师不掌握知识,就会失望于学生,就没有尽到一个教师的责任。班主任的学习,首要的是打好专业基础。具有出色的专业知识,你才能更多地了解孩子,才能实现理想和抱负。这就要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不断地充实提高自己。其次,学习现代科学知识和掌握班主任专业知识。
学习也不仅仅局限于书本。正所谓生活处处皆学问,身边优秀的教师会告诉我们什么是严谨教学、什么是爱生如子、什么是真正的优秀。网络时代的到来也为我们的学习开启了一扇方便之门,你可以在网络中结识更多的同行,吸收更多的养分。
二、爱心是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核心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内渗透的全是爱。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教师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学生。”把班主任说成是爱的事业,大家都赞成,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曾接受过自己班主任的谆谆教诲,班主任也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班主任给我们最多的就是爱,爱学生是做班主任的天职,就像爱父母、爱兄弟姐妹一样。把学生当成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在学识上、品德上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塑造学生,让他们觉得人间处处皆温暖。只有付出了爱——爱教育、爱学生,他们才会爱你,你自然也能从爱中得到乐趣,从爱中得到信心和勇气。
班主任对学生的精神关怀,班主任自身的情感人格,是影响班主任工作质量和水平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对待有困难的学生更要爱得深、切、诚,这样才能唤起他们奋发向上的勇气和克服困难的决心。
三、责任心是班主任专业成长的保障
班主任工作是连接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班主任的责任心表现在上对学校负责,下对学生负责两方面。对班主任工作负责就能充分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全面执行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做到迅速及时、准确无误,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得以很好的贯彻落实。另一方面在工作中做到手勤、脚勤、眼勤、嘴勤、脑勤。经常深入学生,全面了解学生,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日常的学习和工作等各项活动,在思想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并及时积极地把在班级工作的问题向学校反馈,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中。
四、管理的艺术性是班主任专业成长的武器
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决定了班主任除了具备普通教师的有关能力之外,还要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班主任的能力素质在班级管理中所起的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地说,班主任必备这样几种能力:
(1)组织能力:即组织集体开展各项活动,充分发挥每位学生尤其是班委会的先锋模范
作用,发挥班集体的自我教育功能。班干部是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他们身处学生之中,对学生之间的任何信息了解的最直接、最清楚。所以,要培养和使用学习优秀、处事能力强、整体素质高、在学生心目中威信高和对班主任非常知心的学生担任班干部,并给他们一定的职权。但是,对班干部一定要严格,不能因为是班干部,班主任就另眼看待,这样班级中的其他同学对班主任就没有什么大的意见,要让学生明白班干部对班级的管理是为了自己的班级的整体荣誉,而不是为了自己利益。
(2)个别教育能力:班主任工作的对象是全班学生,班主任尤其要具备转化后进生和失足学生的能力。他们同样是班级中的一分子,他们转化得如何从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整个班级管理水平。
(3)创造能力:新形势会产生新情况新问题。随着学生生理心理的不断变化,班主任不仅要给予关注和理解,更应该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灵活机智地解决出现的问题。
(4)协调能力:班主任特殊的角色决定了他(她)还必须具备协调能力,即协调自己与班干、学生的关系,协调任课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协调学生与学校的关系,协调自己与其他任课老师的关系等等。在实际工作中各方面协调得好不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班集体教育的水平。
(5)调研能力:调查研究是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工作方法。只有深入细致地走入班级,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并及时总结工作得失,同时不断反思,思考提炼,整理成文,这样有助于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是一个目标,是一种追求,也是一项事业,需要班主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体会和感悟。班主任必须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结合实际构思班主任工作的方法和策略,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形势,才能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树立远大理想,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德才兼备的好学生。惟其如此,班主任的专业化成长之路,才会愈走愈宽、愈走愈好。
学习五要素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东四沟小学 张积光
传统的“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的旧观念至今影响着一部分教师,旧的教学习惯影响着课堂教学;以学生考分高低对教师的工作进行简单评价,也使得有些教师急功近利,追求教学的短期效果;更主要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还没被广大教师真正变成自觉的教学行为。因此,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教师缺少对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以及个体差异的关注,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应该表现出来的高度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在今天的学习中,我学了一下内容:
一、五要素的概念
所谓“五要素”,指的是:课前自主预习,课中合作探究,注重双基训练,重视拓展延伸,实现当堂检测。
二、五要素课堂教学模式各环节具体操作流程
(一)课前自主预习——自主预习,发现问题,让学生自主预习,要注意做到以下三点: 1.预习目标要明确。2.预习内容要细化。3.预习要留给学生质疑的空间。
(二)课中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本环节教学流程是:各学习小组针对导学案上的有关问题,先独立进行学习和思考,去发现、研究、解决问题,为掌握学习内容打好基础。接着,教师引导学习小组讨论探究。需要指出的是,教师要对小组的合作形式、方法、内容进行指导。在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要留足够的时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过:“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探讨,自己推论,对他们讲的应该少一些,而引导和让他们说出自己的发现尽量多一些。”)说出自己或小组不能理解的问题,师生相互交流、启发、释疑。汇报展示时,各学习小组分别安排一名学生在黑板前或者就在自己的小组内进行展示、讲解,随后由学生和教师跟上点评和修改。(三)注重双基训练——夯实基础,训练技能,双基,指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数学的双基指:基础知识——“数和代数” “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基本技能——计算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空间观念想象能力,收集、整理数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交流能力,问题意识,以及六个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等。
(四)重视拓展延伸——拓展应用,提升能力,本环节教学流程:各学习小组在组内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发言,随后教师跟上点评、补充,并组织各学习小组对拓展延伸题进行练习。数学课堂中的拓展
《认钟表》:请小朋友课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一张时间表,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时间,做一个珍惜时间的孩子。
《认识角》:拿一张纸,用它折出大小不同的角。
(五)实现当堂检测——查找不足,检验效果,本环节教学流程:这一环节主要放在课堂结尾。教师一般根据本课所学内容的目标要求、重难点,设计几道题目。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完成,采取小组内互查,组长批阅,教师抽查,全班检查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做题情况进行反馈。当堂检测可以把课堂上反馈到的学习缺陷及时总结、及时矫正,并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当堂检测要做到以下几点:(1)要紧扣本节课学习目标,把握课堂学习的重难点。(2)训练题型可以多样,题量要适中,由易到难,要有一定的梯度。(3)要当堂独立完成,及时反馈,提高训练效果。(4)不同学科,不同课型检测内容不同。(5)正确理解检测含义。检测不一定非得印制试卷,可以是一两题,也可以是很多题。
三、五要素课堂教学模式的几个注意点
1.关于小组的组建:五要素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呈现的。因此,在组建小组时要多动点脑筋,不能随便分组。小组组建方式有很多,尽量选择适合本班整体情况进行分组。一般情况下,小组是以4—6人为一组,实行“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性别比例,兴趣倾向,学习水准,交往技能,守纪情况等方面进行搭配分组。这样,小组间成员具有互补性,各小组整体水平相当,尽量使各小组间竞争公平合理。2.开展合作学习注意点:(1)要明确学习任务。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体现实效性。(2)成员分工明确。明确任务后,教师引导学生开始合作、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每个人都必须有一定的责任分工,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这样就能保证每个人都有有事可做,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作用,从而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3)有独立思考时间。在合作学习前,教师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后,再进入小组讨论、研究。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思维被别人“同化”,造成“人云亦云”现象。
通过这次五要素教学模式的学习,为我们现在上课提供了一个完整的,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整体思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把握好这五个要素,通过对课堂主阵地的掌控,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班主任成长要素
湖州中学物理组
孙百强
在素质教育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背景下,班主任工作必须由“经验型”向“专业化”转变。作为班主任必须站在事业的高度,强化责任心,不断学习、智慧工作,以期赢得班主任工作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
一、学习是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前提
二、爱心是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核心
三、责任心是班主任专业成长的保障
四、管理的艺术性是班主任专业成长的武器
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决定了班主任除了具备普通教师的有关能力之外,还要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班主任的能力素质在班级管理中所起的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地说,班主任必备这样几种能力:
(1)组织能力:即组织集体开展各项活动,充分发挥每位学生尤其是班委会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班集体的自我教育功能。班干部是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他们身处学生之中,对学生之间的任何信息了解的最直接、最清楚。所以,要培养和使用学习优秀、处事能力强、整体素质高、在学生心目中威信高和对班主任非常知心的学生担任班干部,并给他们一定的职权。但是,对班干部一定要严格,不能因为是班干部,班主任就另眼看待,这样班级中的其他同学对班主任就没有什么大的意见,要让学生明白班干部对班级的管理是为了自己的班级的整体荣誉,而不是为了自己利益。
(2)个别教育能力:班主任工作的对象是全班学生,班主任尤其要具备转化后进生和失足学生的能力。他们同样是班级中的一分子,他们转化得如何从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整个班级管理水平。
(3)创造能力:新形势会产生新情况新问题。随着学生生理心理的不断变化,班主任不仅要给予关注和理解,更应该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灵活机智地解决出现的问题。
(4)协调能力:班主任特殊的角色决定了他(她)还必须具备协调能力,即协调自己与班干、学生的关系,协调任课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协调学生与学校的关系,协调自己与其他任课老师的关系等等。在实际工作中各方面协调得好不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班集体教育的水平。
(5)调研能力:调查研究是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工作方法。只有深入细致地走入班级,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并及时总结工作得失,同时不断反思,思考提炼,整理成文,这样有助于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是一个目标,是一种追求,也是一项事业,需要班主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体会和感悟。班主任必须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结合实际构思班主任工作的方法和策略,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形势,才能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树立远大理想,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德才兼备的好学生。惟其如此,班主任的专业化成长之路,才会愈走愈宽、愈走愈好。
实施的全国“五五”普法教育,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历史条件下开展的新一轮全民法制宣传教育。在过去20年里,全民普法教育在推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正在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着法治保障作用。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普法教育与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与人民群众对法治的期盼还有很大差距,普法教育的薄弱环节还较明显。如何搞好第五个五年普法教育,我们认为:应当把工作重心放在突破重点、难点和盲点等薄弱环节上,通过攻克薄弱环节来提升“五五”普法教育的质量。
一、薄弱环节制约着普法教育的质量
我国的普法教育通过20年的努力,基本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实施、人大监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格局,普法教育渗透到全社会的各个领域。但是,全民普法教育期间正是我国改革开放时期。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经济转型、企业转制、各种利益关系重新调整,人流、物流、信息流成为各种利益调整的主要特征,社会矛盾比较突出。
一是领导干部学法抓而不紧。领导干部是社会管理的决策者。他们的法律素质和学法质量直接关系到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和一个单位的学法热情,关系到所属地区和部门的法治化建设水平。因此,我们在推进“四五”普法中一直把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作为重中之重来抓。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区和部门的领导存在着重经济工作轻普法教育、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重基层普法轻自身学法的问题。
二是青少年法制教育质量不高。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抓好青少年法制教育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应该说,在“四五”普法中,各级政府对青少年法制教育较为重视,做了大量工作,有效地构建了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组织网络体系,确保了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规范运作。
三是流动人员法制教育难落实。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已成为一大趋势。仅新都目前就有外来流动人口10万多,占本地人口六分之一。他们一方面为新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另一方面也给社会治安带来了压力。
四是中小私营企业法制教育存在盲点。由于这部分企业规模较小且分布面广,一些业主本身素质不高和急于发展经济的心理,因而对自身的法律学习和对员工的法制教育难以落实,劳动合同纠纷、劳资纠纷、非法用工等问题时有发生。
五是农村法制教育工作还不到位。多年来,在推进全民普法教育中,各级政府一直将农民的普法作为重点来全力推进。特别是各地以贯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开展“综合示范村”以及“法律明白人”创建活动为契机,使普法教育在农村得到了有效推进。
六是对行政区划调整中的法制教育滞后。在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中,农村向城市聚集已成为必然趋势。特别是近年来,各地都在加大城市化建设力度,村委变社区,农民变市民。但是,城市扩建也对失地农民带来了诸如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工作安置和生活保障等问题。而法制宣传教育不能适应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形势,使城市建设中的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生活保障等一度成为热点问题。
二、用法制提升普法教育质量
普法教育质量不高有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有相关部门责任不明的问题,也有主管部门工作不到位的问题等等,但是从根本上说还是缺乏应有的法制保障。因此,在推进“五五”普法中,我们应当下大力气建立一套有效的法律保障制度,以提升普法教育质量。在建立法律保障制度中,我们认为,应构建以下四个保障机制:
一要构建普法教育组织保障机制。首先要从法律制度上确立组织保障机制。不仅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都要建立普法组织机构,而且还要赋予其相应的职能和权限,不能让普法机构成为摆设。目前,绝大多数单位都有普法的组织机构,但一些单位的普法机构作用不大,工作推进不力,普法教育的质量难以保证。
二要构建普法教育责任机制。全民普法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必须要全社会来共同参与。这一方面需要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另一方面又需要通过法律制度的形式来明确各自的责任,否则共同责任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必须要通过建立法律制度的形式来构建地区、部门、单位和个人的责任体系,真正做到“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头上有指标”,这样才能做好普法教育工作,普法教育的质量才能提高。
三要构建普法教育资源整合机制。在教育的手段上,普法教育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具有一定的相通性,拥有的资源可以共享。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部门之间不沟通、开展工作单打一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必须树立“大普法”观念,通过建立法律制度的形式来整合资源,这样,普法教育才能与其他教育互为侵透,协调发展,普法教育的质量才能够提高。
四要构建有效的普法教育考评机制。在普法教育的实践中,绝大多数单位都建立
了考评机制,但一些单位考评的效果不是很好,影响了普法质量。因此,要从法律制度上对普法教育的考评机制予以确认,同时从政府的角度解决部门考核、多头考核和重复考核等问题,把一切考核纳人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考核的轨道上来,增强考核的权威性。
三、创新为确保普法教育质量提供动力
“五五”普法既要开拓创新,又
要加强基础性工作;既要求发展,又要继承过去的优秀成果及其成功经验。
一要把握“三个理念”,努力实现理论创新。要坚持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我们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变革中的和谐社会,是发展中的和谐社会,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保持社会安定团结的和谐社会,而这一切都需要努力通过法治的手段去实现。二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理念。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把人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是要坚持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理念。因此,在制定“五五”普法规时,强调提高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的法律素质,强调提高其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关键。
二要树立创新理念,拓展法制宣传形式。在传统形式与现代手段的结合上突出现代手段。二是在集中教育和日常宣传的结合上重视日常宣传。诚然,利用各种纪念日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活动易于产生影响,营造氛围。三是在法制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的结合上注重法治实践活动。一次良好的法治实践本身就是最有效的法制宣传教育,其效果远远胜过数次空洞的说教。
三要创新普法教育的用人机制。全民普法是一项伟大的事业,需要大批人才从事这项工作。因此,在“五五”普法中,要创新普法教育的用人机制,改变人力资源紧缺的状况。要通过法律的途径确定普法机构的人员编制,定人、定岗、定职责,不得擅自挪用。要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创建普法宣传员队伍,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为普法教育服务。如组建普法讲师团队伍、法制新闻队伍、法制文艺队伍和法律志愿者队伍等等。通过创新普法教育的用人机制,让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普法教育的大潮中来,确保全民普法教育这一伟大事业获得如期效果。
五五普法工作心得体会范文
五五普法工作心得体会范文
实施的全国“五五”普法教育,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历史条件下开展的新一轮全民法制宣传教育。在过去20年里,全民普法教育在推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正在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着法治保障作用。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普法教育与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与人民群众对法治的期盼还有很大差距,普法教育的薄弱环节还较明显。如何搞好第五个五年普法教育,我们认为:应当把工作重心放在突破重点、难点和盲点等薄弱环节上,通过攻克薄弱环节来提升“五五”普法教育的质量。
一、薄弱环节制约着普法教育的质量
我国的普法教育通过20年的努力,基本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实施、人大监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格局,普法教育渗透到全社会的各个领域。但是,全民普法教育期间正是我国改革开放时期。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经济转型、企业转制、各种利益关系重新调整,人流、物流、信息流成为各种利益调整的主要特征,社会矛盾比较突出。一是领导干部学法抓而不紧。领导干部是社会管理的决策者。他们的法律素质和学法质量直接关系到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和一个单位的学法热情,关系到所属地区和部门的法治化建设水平。因此,我们在推进“四五”普法中一直把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作为重中之重来抓。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区和部门的领导存在着重经济工作轻普法教育、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重基层普法轻自身学法的问题。二是青少年法制教育质量不高。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抓好青少年法制教育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应该说,在“四五”普法中,各级政府对青少年法制教育较为重视,做了大量工作,有效地构建了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组织网络体系,确保了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规范运作。
三是流动人员法制教育难落实。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已成为一大趋势。仅新都目前就有外来流动人口10万多,占本地人口六分之一。他们一方面为新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另一方面也给社会治安带来了压力。四是中小私营企业法制教育存在盲点。由于这部分企业规模较小且分布面广,一些业主本身素质不高和急于发展经济的心理,因而对自身的法律学习和对员工的法制教育难以落实,劳动合同纠纷、劳资纠纷、非法用工等问题时有发生。五是农村法制教育工作还不到位。多年来,在推进全民普法教育中,各级政府一直将农民的普法作为重点来全力推进。特别是各地以贯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开展“综合示范村”以及“法律明白人”创建活动为契机,使普法教育在农村得到了有效推进。
六是对行政区划调整中的法制教育滞后。在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中,农村向城市聚集已成为必然趋势。特别是近年来,各地都在加大城市化建设力度,村委变社区,农民变市民。但是,城市扩建也对失地农民带来了诸如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工作安置和生活保障等问题。而法制宣传教育不能适应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形势,使城市建设中的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生活保障等一度成为热点问题。
二、用法制提升普法教育质量
普法教育质量不高有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有相关部门责任不明的问题,也有主管部门工作不到位的问题等等,但是从根本上说还是缺乏应有的法制保障。因此,在推进“五五”普法中,我们应当下大力气建立一套有效的法律保障制度,以提升普法教育质量。在建立法律保障制度中,我们认为,应构建以下四个保障机制:
一要构建普法教育组织保障机制。首先要从法律制度上确立组织保障机制。不仅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都要建立普法组织机构,而且还要赋予其相应的职能和权限,不能让普法机构成为摆设。目前,绝大多数单位都有普法的组织机构,但一些单位的普法机构作用不大,工作推进不力,普法教育的质量难以保证。
二要构建普法教育责任机制。全民普法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必须要全社会来共同参与。这一方面需要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另一方面又需要通过法律制度的形式来明确各自的责任,否则共同责任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必须要通过建立法律制度的形式来构建地区、部门、单位和个人的责任体系,真正做到“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头上有指标”,这样才能做好普法教育工作,普法教育的质量才能提高。三要构建普法教育资源整合机制。在教育的手段上,普法教育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具有一定的相通性,拥有的资源可以共享。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部门之间不沟通、开展工作单打一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必须树立“大普法”观念,通过建立法律制度的形式来整合资源,这样,普法教育才能与其他教育互为侵透,协调发展,普法教育的质量才能够提高。
四要构建有效的普法教育考评机制。在普法教育的实践中,绝大多数单位都建立
了考评机制,但一些单位考评的效果不是很好,影响了普法质量。因此,要从法律制度上对普法教育的考评机制予以确认,同时从政府的角度解决部门考核、多头考核和重复考核等问题,把一切考核纳人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考核的轨道上来,增强考核的权威性。
三、创新为确保普法教育质量提供动力
“五五”普法既要开拓创新,又要加强基础性工作;既要求发展,又要继承过去的优秀成果及其成功经验。
一要把握“三个理念”,努力实现理论创新。要坚持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我们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变革中的和谐社会,是发展中的和谐社会,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保持社会安定团结的和谐社会,而这一切都需要努力通过法治的手段去实现。二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理念。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把人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是要坚持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理念。因此,在制定“五五”普法规时,强调提高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的法律素质,强调提高其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关键。
二要树立创新理念,拓展法制宣传形式。在传统形式与现代手段的结合上突出现代手段。二是在集中教育和日常宣传的结合上重视日常宣传。诚然,利用各种纪念日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活动易于产生影响,营造氛围。三是在法制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的结合上注重法治实践活动。一次良好的法治实践本身就是最有效的法制宣传教育,其效果远远胜过数次空洞的说教。
三要创新普法教育的用人机制。全民普法是一项伟大的事业,需要大批人才从事这项工作。因此,在“五五”普法中,要创新普法教育的用人机制,改变人力资源紧缺的状况。要通过法律的途径确定普法机构的人员编制,定人、定岗、定职责,不得擅自挪用。要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创建普法宣传员队伍,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为普法教育服务。如组建普法讲师团队伍、法制新闻队伍、法制文艺队伍和法律志愿者队伍等等。通过创新普法教育的用人机制,让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普法教育的大潮中来,确保全民普法教育这一伟大事业获得如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