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生物必背知识点(优秀19篇)
文件格式:DOCX
时间:2023-03-31 00:00:00    小编:马克Mark-公基常识

最新中考生物必背知识点(优秀19篇)

小编:马克Mark-公基常识

总结是一种成就感,看到自己的进步,我们会更有动力继续前行。总结时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和观点,但最后的总结应该是基于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思考。掌握好总结的技巧和方法,可以写出更好的总结作品。

中考生物必背知识点篇一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山地众多,差异显著。正是因为差异的存在,才决定了不同地区发展的水平不同。为了加快各区域发展的步伐,应研究各自区域发展的优势条件是什么,人地关系中存在哪些问题,并针对协调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因地制宜地进行治理。这种复杂的区域差异也决定了我国国土整治任务的艰巨。因此,在本书的第一单元首先从总体介绍我国的区域差异,帮助学生从整体把握我国国土的差异,为后面讲述我国国土的整治与开发专题提供背景知识。

本单元的内容分我国的自然差异和经济差异两方面。每一部分内容在讲述时,都是先大后小,先粗后细。如自然差异,先讲全国的三大自然区,然后再讲每一个自然区内部的差异;经济差异,先讲全国的三个经济地带,再讲每个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

我国的自然差异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在自然环境方面存在的差异。综合地形和气候这两个决定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因素,可把我国划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区。每个自然区在地形和气候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别,这种差别还间接反映在植被、土壤、水文等自然要素上,并且形成各区内部差异的主导因素也有所不同,最终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有明显差异。由此可见,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不是仅依靠某一种自然要素的划分,而是一种综合性划分。这种综合划分能反映出自然区之间的差异。

经济差异这部分内容主要从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讲述我国明显存在的地带性经济差异,并剖析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国情、国策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过程,以及我国为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实现三个地带间协调发展所应采取的发展战略。

本单元的知识与义务教育初中地理的内容有着很密切的联系。如三大自然区在地形、气候、植被、水文等方面的特征在初中地理中都有介绍,但初中地理这部分内容是分要素讲述,在本单元则是分区域讲述,把各要素落实在各区域上。所以说本单元中涉及的许多知识点都是以初中地理知识为基础的,是初中区域地理知识的提炼和综合。要学习好本单元的知识,需要对初中地理有关知识进行复习和整理。

本单元共分4课。自然差异部分2课,经济差异部分2课。重点就是抓住差异性,从差异中寻找制约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因素,为后面各单元做好知识准备。

一、上一课重点是讲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全国性差异,本课的重点在于分区讲述各区内部的地区性差异。在不同的自然区内部,由于地区差异的主导性因素不同,地区性差异的变化规律也不同。在东部季风区,主导性差异因素是由纬度决定的热量条件,故呈现出南北方向的变化规律;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主导性差异因素是由经度决定的水分条件,故呈现出东西方向的变化规律;在青藏高寒区,主导性差异因素是由高度决定的水热条件,故呈现出垂直方向的变化规律。

二、主导性差异因素只是决定区内差异的主要因素,并不是惟一的因素。如在东部季风区,主导因素是热量条件,但在北部地区,水分条件也有一定的影响,但作用不如热量条件明显。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除了水分条件这一主导因素外,在高大的山地上,也出现了随高度发生的变化;在西半部地区,由纬度决定的热量条件也影响了地理环境变化。在青藏高寒区,除了垂直方向的变化外,还体现了呈东南—西北方向的水平变化。在这一课,重点要求学生掌握的是各个自然区内部的主要变化规律,因此在每一个大标题上,都点出了该区所要讲述的变化规律,如“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等。

三、由于课时的限制,教材只能就每个自然区内部的主要差异,简明扼要地讲述各个自然地区的特点,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其中涉及到的有关界线,是依据主导性差异因素所选取的某一指标,如热量指标或降水量指标。但应注意,正如上面所述的每一个自然区内部的主导性差异因素并不是惟一因素一样,在划界时,这一主导指标也不是划分的惟一指标,具体的分界线只能是与这一主导指标大致重合,不可能完全重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注意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界线与指标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明白变化的规律即可,不宜要求学生掌握界线的详细位置。

四、在东部季风区,由于南北纬度跨度较大,可划分为四个自然地区。仔细对照这四个自然地区的名称,可发现每个地区的名称都体现了三个内容:位置、热量条件和湿润程度。热量条件的差异是这四个自然地区之间的典型差异,此外,次要的差异体现在湿润程度上。如东北和华北都是湿润、半湿润地区,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两个地区的年降水量虽然大多在400~800毫米之间,但由于温度条件较低,蒸发量相对较少,比较湿润。如按干燥度指标划分,这两个地区有一部分干燥度小于1,属于湿润地区,故而这两个自然地区实际上既有半湿润地区,也有湿润地区。

中考生物必背知识点篇二

显微镜知识点:。

1、目镜和物镜的分辨:

目镜:直插式,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物镜:螺旋式,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2、根据光线调节显微镜:

光线过弱时使用大光圈,反光镜选择凹面镜;。

光线过强时使用小光圈,反光镜选择平面镜。

3、高倍镜观察时,视野变小,变暗,可通过换大光圈或凹面反光镜增大亮度。

4、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倒立的虚像(与实物上下颠倒,左右相反),所以,玻片标本的移动方向与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

5、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的放大倍数与目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倍数是指直线尺寸的放大比,而不是面积比。

6、转动粗准焦螺旋时,眼睛侧视物镜,以免物镜镜筒碰到标本,压坏镜头或压碎标本。

7、污点位置的确定(排除法):

污点一般会在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上。

先转动目镜,若污点不动,则排除目镜;。

若移动玻片标本,污点不动,则一定在物镜上;。

若移动玻片,污点移动,则一定在玻片上。

生物的基本结构:。

1、生物的特征:应激性(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2、科学探究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重要步骤:(1)提出;。

3、除病毒外的绝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4、细胞膜——保护细胞和控制物质进出(对物质有选;。

5、组织是通过细胞分化形成的;。

6、人和动物的基本组织:结缔组织(血液);肌肉组;。

7、植物体的主要组织:分生组织——根尖分生区。

中考生物必背知识点篇三

1、科学探究一般包括的环节: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5、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8、食物链和食物网:

9、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第二单元。

10、利用显微镜观察装片。

11、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12、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13、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14、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15、细胞膜的功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16、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里的能量转换器。

17、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

18、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

19、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20、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21、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植物体无系统)。

22、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23、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等都是单细胞生物,能独立生活,有一切生理活动。

赤潮形成的原因:水体富营养化,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

24、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1)种类:按寄生细胞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

(2)结构:有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生活: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

第三单元。

27、区分常见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28、区分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29、种子的主要结构(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异同点)。

相同点不同点。

菜豆种子有种皮和胚无胚乳,营养物质贮藏在子叶里。子叶两片。

玉米种子有种皮和胚有胚乳,营养物质贮藏在胚乳里。子叶一片。

在玉米剖面上滴一滴碘液,胚乳被染成蓝色。

30、种子萌发的条件。

31、种子萌发的过程:先吸收水分(运输营养物质的需要),胚根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32、植株的生长:

33、桃花的结构:花柄、萼片、花瓣、雌蕊(柱头、花柱、子房)、雄蕊(花药、花丝)。

34、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35、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

导管的功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水是由导管从下往上运输,营养物质由筛管从上往下运输。

36、蒸腾作用: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由一对保卫细胞组成。

蒸腾作用的意义:促进植物体对水分的吸收;促进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降温。

37、光合作用:

38、植物的呼吸作用。

第四单元。

39、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40、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男性: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女性: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胎儿与母体物质交换的场所是胎盘。

输卵管--受精的场所。

41、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身高突增,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功能也明显增强。

42、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六类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44、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45、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口腔糖类开始消化的地方唾液淀粉酶。

胃蛋白质开始消化的地方胃蛋白酶。

小肠糖类、蛋白质、脂肪都能消化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酶。

46、关注食品安全。

47、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

47、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48、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49、三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血管种类概念和功能管壁。

动脉送血离心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液流速快。

静脉送血回心管壁薄,弹性小,管内血液流慢。

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少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管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液流速最慢。

50、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51、人体的体循环和肺循环。

52、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53、输血、血型和无偿献血。

54、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产生尿液)、输尿管、膀胱(暂存尿液)、尿道。

55、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56、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57、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的作用。58、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反射弧的结构: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59、人体内几种激素的作用:

外分泌腺:有导管唾液腺、汗腺。

内分泌腺: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垂体、甲状腺、胸腺、胰岛和性腺。

激素: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调节作用的微量化学物质。

内分泌腺分泌激素作用症状。

甲状腺甲状腺激素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呆小症、甲亢、地方性甲状腺肿。

垂体生长激素促进骨的发育,调节生长发育。侏儒症、巨人症和肢端肥大症。

胰岛胰岛素调节糖代谢,降低血糖浓度。糖尿病、低血糖症状。

60、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

(1)乱砍滥伐,开垦草原,使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加重,还会引起沙尘暴。

(2)空气污染会形成酸雨。

(3)水污染会破坏水域生态系统。

(4)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危害本地生物。

(5)人类活动也会改善生态环境。

第五单元。

动物按有无脊柱,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动物已知150万种,其中昆虫100万多种,是种类最多的类群。

61、鱼类:靠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游泳,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胸鳍、腹鳍和背鳍维持鱼的平衡,尾鳍控制运动的方向;鳃是鱼的呼吸器官,鳃丝密布毛细血管,可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卵生。变温动物。

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如:海葵、海蜇、珊瑚虫等。

软体动物: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如:章鱼、乌贼、河蚌、田螺等。

甲壳动物:体表长有较硬的甲。如:虾、蟹、水蚤等。

62、蚯蚓:1、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

2、以植物枯叶、朽根等为食。

3、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在粗糙纸上比玻璃板运动快);身体分节使躯体的运动更灵活。

4、靠可以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呼吸。

5、是环节动物,此类还有沙蚕、水蛭等。

63、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心脏有四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多为胎生、哺乳。

兔与植食性相适应的特点:门齿(切断食物)、臼齿(磨碎食物)发达,无犬齿(撕裂食物),盲肠发达。

64、空中飞行的动物:

65、骨胳肌的结构和特性:

66、按照行为的获得方式可分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67、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第六单元。

68、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殖方式。

69、霉菌和蘑菇的营养方式: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利用现成有机物,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

70、细菌和真菌的区别:细菌体内没有成形细胞核。

真菌: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孢子生殖。

71、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72.微生物与人类生活:

73植物分类比较形态结构,被子植物中,花、果实、种子是重要依据。

动物分类比较形态结构、生理功能。

74、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基本单位:种。

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生物类别越多,生物间的相似程度越低、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则相反。

75、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一个物种是一个基因库)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我国是裸子植物的故乡。苔藓、蕨类、种子植物居世界第三位。

76、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滥砍乱伐、滥捕乱杀、环境污染、外来物种的入侵等。最有效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77、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第七单元。

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植物的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二、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完全变态: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虫与成体的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发育、卵幼虫蛹成虫。举例:家蚕、蜜蜂、蝶、蛾、蝇、蚊。

2.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举例:蝗虫、蝉、蟋蟀、蝼蛄、螳螂。

三、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1、青蛙发育过程:雄蛙鸣叫雌雄蛙抱对蛙的卵块(体外受精)蝌蚪青蛙。

2、青蛙发育的四个时期: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3、青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也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导致两栖动物分布范围和种类少的原因是: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生活在水中,幼体经变态发育才能上陆。

4、环境变化对两栖动物繁衍的影响:导致两栖动物生殖和繁育能力下降。出现畸形蛙的原因:水受到污染。

四、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1、鸟卵的结构: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卵壳和壳膜--保护作用,卵白--营养和保护作用,卵黄--营养作用。胚盘--胚胎发育的场所。卵黄、卵黄膜、胚盘是一个卵细胞。

2、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求偶、筑巢、产卵、孵卵、育雏。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一、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2、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

人体常见的遗传性状:耳垂、舌头、眼皮、鼻尖、大拇指、酒窝。

3、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4、生物遗传下来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5、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基因是染色体上能够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断,dan上有许多基因。在生物的体细胞(除生殖细胞外的细胞中)中,染色体成对存在,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

二、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三、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亲代的基因通过生殖活动传给子代的。子代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由于基因在染色体上,因此,后代就具有了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

三、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相对性状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2、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显性性状基因组称为:dd或dd。

3、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因为这样,后代换遗传病的几率加大。

四、人的性别遗传。

1、人类的性别,一般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性染色体有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为_时为女性,一对性染色体为xy时为男性。

2、女性排出一个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精·子的性染色体有两种,一种是含x染色体的,一种是含y染色体的。它们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因此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五、生物的变异。

1、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因此有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2、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例子:人工选择、杂交育种、太空育种(基因突变)。

第三章生物的进化。

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了解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和总趋势。

1、植物进化的历程。

原始藻类?原始藓类原始蕨类原始种子植物(先裸子植物后被子植物)。

2、动物进化的历程。

原始单细胞动物原始无脊椎动物(腔肠、扁形、线形、环节、软体、节肢)古代的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3、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第八单元。

一、传染病。

1、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有: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传染病具有传染性、流行性。

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1)传染源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2)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接触传播等。

(3)易感人群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二、免疫。

1、人体的三道防线:。

2、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3、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

4、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发挥作用,如人体第一、二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后天性免疫):生活中逐渐建立的,针对某种特定病原体发挥作用,如人体第三道防线。

5、免疫的功能:识别、监视、自我稳定。

三、安全用药常识。

(1)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在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方面都恰到好处,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或危害。

(2)药物可以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非处方药简称为otc,适于消费者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

(3)使用任何药物之前,都应该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了解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和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以确保用药安全。

(4)120急救5.人工呼吸6.人工胸外心脏挤压。

(5)出血和止血:外出血,内出血。

四、健康。

一、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1、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2、保持愉快的心情:心情愉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

二、调节自己情绪的方法:转移注意力;选择合适的方式宣泄烦恼;自我安慰。

五、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1、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除了受遗传因素和环境的影响外,还与个人的生活方式有关,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加速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2、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低浓度的酒精(0.25%)对水蚤的心率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抑制作用。烟草浸出液对水蚤的心率有促进作用。

3、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酒精会损害人的心脏和血管,酗酒会全使脑处于过度兴奋或麻痹状态,引进神经衰弱和智力减退,长期酗酒,会造成酒精中毒,饮酒过多,还会有生命危险。

4、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烟草燃烧时,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对人体的神经系统造成损害,使人的记忆力和注意力降低,同时还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癌等。

5、毒·品的危害: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降低人体免疫功能,使心肺受损,呼吸麻痹,甚至死亡。

1、考前调整好心态。

考前心态要调整好,相信自己: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应考准备。反复暗示自己:“我有实力,我会成功,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中考就是见证自己成功的时刻。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卷,没什么不可能。”

2、审清题意明确要求,注重细节。

审题就是解题的开始,考生在开卷前领到生物试卷时,先对试卷进行整体感知,看看这份试卷共几页,总题量是多少,分哪几大部分,有哪几种题型。这样不仅可以防止试卷错误,尽早调换,避免不必要的的损失,而且通过这样对全卷作出整体把握,能尽早定下作战方案。

答题前,要认清答题卡正反面,发现答题卡字迹模糊、行列歪斜或缺印等现象,要立即向监考员报告。保持卡面清洁,不要将答题卡折叠,弄破,严禁在答题卡上的图像定位(黑方块)周围做任何涂写和标记。

3、解题时避免落于思维陷阱。

做任何一道题,要得到正确的答案,考生们还需克服思维定式,防止“生路熟走”,落入“陷阱”,有些试题已知条件是命题者对考生平时做过的试题稍作改动后命制而成的,这类题最具欺骗性,乍看像“熟题”,实际上“改头换面了”,其目的在于检验考生是否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

如果审题粗心大意,仅凭经验做题,就很容易犯思维定式的错误。因此,越是“熟题”,越要警觉细心审题,准确的获取信息,做到“熟路生走”,才能准确作答。答无定法,一道题有时使用一种方法,有时可以使用几种方法来解答。

4、完成选择题得分技巧。

解答选择题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直接法、排除法、推理法、综合分析法。对于一些不易直接决断出正确答案的选择题,常要细心分折,严谨的推理,正确的判断,找准关键词,挖掘出隐含条件。试题的题干中常有一些关键词,如最、至少、主要、直接、基本、根本等。在读题时把关键词标注下来,有助于做题。考生们要善于从这些关键词中找出突破点,从而确定出正确的选项。

5、注重书写与表达技巧。

据统计,中考非选择题是答题失分比较严重的一方面,体现在书写与表达这方面,所以考生要规范生物学专业术语作答等,注意规范书写,字迹要端正,不能漏字和写错别字,特别是涉及初中生物专用术语回答时,一定要用适合的专用术语,力求精确、全面。如“对照”不能写成“对比”、“呼吸作用”不能写成“呼吸运动”,“鳃”不能写成“腮”等。

6、预留检查时间。

作答完毕后要预留少许时间,检查答案,检查答案的目的是复查答案是否写错,是否遗漏,是否有什么概念性、常识性错误,是否审题存在什么偏差等,防止由于无所谓的粗心失误而失分。

中考生物必背知识点篇四

前期:核膜核仁逐渐消失,出现纺缍体及染色体,染色体散乱排列。

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加倍。

末期:核膜,核仁重新出现,纺缍体,染色体逐渐消失。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区别:植物细胞、动物细胞。

间期:dna复制,蛋白质合成(染色体复制)。

染色体复制,中心粒也倍增。

前期:细胞两极发生纺缍丝构成纺缍体中心体发出星射线,构成纺缍体。

末期:赤道板位置形成细胞板向四周扩散形成细胞壁。

不形成细胞板,细胞从中央向内凹陷,缢裂成两子细胞。

有丝分裂中,染色体及dna数目变化规律。

中考生物必背知识点篇五

1、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蒸馏、压榨和萃取。

2、水蒸汽蒸馏法是利用水蒸汽将挥发性较强的植物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却后又重新分出油层和水层。如玫瑰油、薄荷油等(也可用萃取法)。

3、柑橘、柠檬芳香油的制备常使用压榨法,因为水中蒸馏会导致原料焦糊和有效成分水解。

4、胡萝卜素的提取一般用萃取法。萃取法是将粉碎、干燥的植物原料用有机溶剂浸泡,使芳香油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然后蒸发出有机溶剂,获取纯净的植物芳香油。

5、石油醚具有较高的沸点,能充分溶解胡萝卜素,并且不与水混溶,所以适宜用作胡萝卜素的萃取剂。

6、玫瑰精油的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能随水蒸汽一同蒸馏。故适用于蒸馏法。

中考生物必背知识点篇六

1、体液:人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注意:凡是能直接与外界联通部分的液体,就不是体液。如:消化液(唾液、胃液、胰液、胆汁、肠液)、泪液、汗液、尿液都不是体液。

2、体液的组成:

注意:上图箭头表示体液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并不是物质交换关系。另外,如需进一步学习组织水肿成因,只需回复红色关键字即可。

3、内环境是细胞和外界环境交换的媒介。

正因为细胞无论是向外界排出废物,还是从外界汲取养分,都需要进过内环境,所以内环境是细胞和外界环境交换的媒介。

中考生物必背知识点篇七

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特异性免疫;后天形成的,一种抗体只针对一种抗原,指人在体的第三道防线,在病原体侵入时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消灭抗原。

5,抗原一般是外来的物质,抗体是自己产生消灭抗原的。

中考生物必背知识点篇八

题型特点:初中生物图表型选择题一般由图表和内容两部分组成。这类选择题主要是以图表为载体考查考生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概括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2、排除法。

根据初中生物题干所给出的条件和提出的问题,将供选答案中不合理的答案逐个淘汰排除,达到去伪存真,已获得正确答案的目的。这种方法适合于多种形式的选择题。

3、图示法。

初中生物图示法能形象、直观地展示思维过程,简便、快捷地选出正确答案。

4、分析推理法。

根据初中生物题目的已知条件,运用生物学相关的原理和规律,分析出与答案相关的若干要素,再利用这些要素推导出答案。

中考生物必背知识点篇九

生物圈包括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及其无机环境。

生物与生存环境的关系是:适应环境,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在改变环境。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一定程度上的适应,并不是绝对的,完全的适应。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既有普遍性又有相对性。生物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够影响环境。

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种群是指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

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

所有的生态系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既有大量的生物,还有赖以生存的无机环境,二者是缺一不可的。

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便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通过食物关系而构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渠道。

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越是位于能量金字塔顶端的生物,得到的能量越少,而通过生物富集作用,体内的有害成分却越多。

人们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设法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之间互为因果、相辅相成,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二者的关系是相反的,即抵抗力稳定性大,则恢复力稳定性就小,反之亦是。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的生产模式由传统的“原料-产品-废料”改变为现代的“原料-产品-原料-产品”。

我们应当采取措施,保持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这样才能从生态系统中获得稳定的产量,才能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保持生态平衡,并不是维持生态系统的原始稳定状态。人类还可以在遵循生态平衡规律的前提下,建立新的生态平衡,使生态系统朝着更有益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我们强调自然保护,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而是反对无计划地开发和利用。

只有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从长远观点和整体观点出发来综合考虑问题,才能有效地保护自然,才能使自然环境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中考生物必背知识点篇十

1.生态系统: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的整体。它包括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二者缺一不可。

2.食物链:起点是一定是生产者(植物)。终点是消费者(动物)。食物链中的箭头表示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

3.显微镜所看物象是倒像,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的乘积。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细胞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细胞总数越少(大暗少)。

4.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应滴加一滴清水;制作动物细胞临时装片,应滴加一滴生理盐水,目的是为了保持细胞正常的形态;二者均用稀碘液染色,目的是为了更好观察细胞结构。

5.细胞的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数目和形态结构和原细胞一样。

6.细胞的分化:形成不同形态结构的细胞群的过程。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组织。

7.菜豆种子与玉米种子的相同点:都有种皮和胚不同点:菜豆种子无胚乳,玉米种子有胚乳;有胚乳的种子营养物质由胚乳提供,无胚乳的种子营养物质由子叶提供。

8.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籽粒饱满,胚结构完整,不在休眠期的种子。

9.蒸腾作用;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体外的过程。植物吸收的水大部分用于蒸腾作用,为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提供了动力。

10.肝脏是最大的消化腺,它分泌的胆汁不含消化酶,能把脂肪变成脂肪微粒,促进对脂肪的消化。

11.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肺,因为肺不断把从外界得到的氧气交换给肺部的毛细血管。所以血液流经肺得到氧,氧气含量增多,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12.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13.两栖动物的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也可以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14.细菌、真菌的作用:酵母菌制面包馒头、酿酒;乳酸菌制酸奶、泡酸菜;醋酸菌制醋;霉菌制豆腐乳、酱等。

中考生物必背知识点篇十一

(一)形象记忆法。

形象信息是打开记忆大门的钥匙。所谓形象记忆法就是将需要记忆的事物,借助于直观的形象去强化记忆的方法。具体有以下几种方式:

(1)形象描述。是用形象化的事物来描述抽象的事物,从而加深印象方便记忆。如“光合作用”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为了帮助记忆,我们可把绿叶比喻成制造有机物的“绿色工厂”,“厂房”是叶绿体,动力是光能,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产物是淀粉和氧气。这样的形象描述既加深学生的理解,又易于记忆。

(2)形象比喻。是用人们熟悉的事物进行比喻,使之生动直观,而易于记忆。如“十字形花冠、蝶形花冠、头状花序”等。

(二)自我测验记忆法。

自我测验能及时地了解自己记忆的成绩和错误,可使正确的地方得以巩固,错误的地方易于纠正。

(1)自我考察。如在复习各种结构图时,可遮盖住各部分名称,回忆各部分名称及功能,发现有薄弱环节,重点加强。

(2)自问自答。自问自答就是根据自己学过的内容,自拟题目自己回答,然后核对一下是否正确。

(3)互问互答。互问互答是自问自答的扩展,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更灵活更机动,更易于记忆。

(三)比喻记忆法。

把难以理解、记忆的内容,打一个生动贴切、新鲜有趣的比方。如把神经纤维比喻为导线,而神经比喻为电缆。

(四)特征记忆法。

任何材料均有其特征,只有抓住特征,才会在头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如观察血涂片时,应从三种血细胞的最明显区别找出特征;蛙蹼内血液流动,应根据红细胞呈单行找到毛细血管,进而根据血流方向判断动脉、静脉;‘肾小球的结构,首先明确两端均为动脉。

(五)歌诀记忆法。

其目的是把零散的知识编成琅琅上口的歌诀,以加深记忆。

如卿鱼的外部形态特点可概括为“身体呈梭形,有鳍能游泳,体表覆盖鳞,侧线多功能”;又如十字花科、豆科和菊科的主要特征“十字花冠十字科,四强雄蕊结角果;蝶形花冠是豆科,二体雄蕊豆英果;头状花序是菊科,聚药雄蕊长瘦果。”

很有意思的事呢?如果你查阅历史书籍,还可以了解到古代上海渔民在江中用竹编的“息”捕鱼捉蟹,吴淞江下游一带有“雇读”之称,后来“息”演变成“字息”(繁体字),这就是上海简称沪的由来。相传战国时春申君黄歇疏凿黄浦江,故又称“春申江”,上海又有一个别称“春申”,这就是“申”这个上海别称的由来。

中考生物必背知识点篇十二

1、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

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高兴,并传导兴奋,进而对其他组织产生调控效应。

神经元的结构:由细胞体、突起[树突(短)、轴突(长)]构成。轴突+髓鞘=神经纤维。

2、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

感受器:感觉神经末稍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感受刺激产生兴奋。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构成。

传出神经。

效应器:运动神经末稍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中考生物必背知识点篇十三

1924年国名党一大的召开。

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式。

党内合作,保证共产党的独立性、自主性。

三、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

新三民主义(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

四、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目的。

改组国民党为农民、工人、小资产阶级、民主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党。

五、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条件。

1、历史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势力重新抓紧侵略中国;国内各派封建军阀之间的纷争也进一步扩大,从而导致人民生活更加严峻,社会矛盾日益加深,“_列强,除军阀”已成为全国人民的强烈愿望,因而人民希望国共合作进行国民革命,_西方列强和封建军阀势力。

2、必要条件: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二七惨案”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中国无产阶级仅靠自己的力量,是不能取得胜利的,必须在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的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以取得胜利。而当时国民党在国内是具有革命性、一定的威信、一定的实力的,因而共产党希望与国民党进行合作。

3、可能条件:对于国民党而言,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法运动、二次护法运动的失败,尤其是二次护法运动的失败使孙中山认识到依靠军阀打军阀是不可能实现的,必须联合其他政党,进行国民党改组,进行国民革命,因而孙中山欢迎同共产党的合作。

4、重要外因:共产国际的扶持和帮助以及推动。

中考生物必背知识点篇十四

题型特点:组合型选择题也叫复合型选择题,这类题型考查容量大,信息范围广,往往围绕某一知识点或知识块,多角度、多层次对考生的基础知识以及综合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考查。

2、正误型选择题。

题型特点:正误型选择题,即要求选择正确或错误的选项。考生需要对四个选项逐个作出判断,能综合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分析、鉴别等能力。

3、最佳式选择题。

题型特点: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其他选项也没有明显的错误,只是相比而言不够确切。它的最大特点是选项内容与题干要求之间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内在联系。在题干中常有各种限制性的词语。

4、因果型选择题。

即以题干为结果,选项为原因或条件。可以是一因一果,也可是多因一果或是一因多果。该题型最能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一般有较大的难度。

5、材料型选择题。

题型特点:材料型选择题即把材料题特有的考查功能延伸到选择题上,其题干由一段或数段材料用简明扼要的设问构成,备选项一般是对材料所表达的含义的判断和解释。它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

6、图表型选择题。

题型特点:图表型选择题一般由图表和内容两部分组成。这类选择题主要是以图表为载体考查考生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概括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中考生物必背知识点篇十五

图像、图表题的一些技巧。

曲线图题可以用“读轴——看线——综合分析”三步进行分析,即先看横纵坐标的含义,分清自变量和因变量,包括数量单位也要看清楚,是量还是率。

分裂、复制图解法。

凡是涉及细胞分裂、复制的题目,都可以用一个方法——画图解决。在草稿纸上把细胞分裂过程或dna复制过程画出来,或几个关键图形(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画出来,结果便一目了然。

2、初中生物万能解题方法总结。

直选法。

题型特点:图表型选择题一般由图表和内容两部分组成。这类选择题主要是以图表为载体考查考生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概括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排除法。

根据题干所给出的条件和提出的问题,将供选答案中不合理的答案逐个淘汰排除,达到去伪存真,已获得正确答案的目的。这种方法适合于多种形式的选择题。

3、初中生物答题技巧之选择题答题技巧。

努力搜寻教材相关知识。

根据题目考查的知识点,努力搜寻教材相关内容是解题的关键。答题一定要有依据,很多信息题背景虽新,但考查的知识点却落脚于教材,所以,一定要用好题目中的一些关键词,努力转化成教材中学过的知识而进行破题。

掌握一些常用的答题小技巧。

近几年中考生物选择题中,涉及“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错误的是”的试题约占一半。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利用好“错误原理”,这类题目才能迎刃而解。

中考生物必背知识点篇十六

糖类: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

维生素: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对人体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维生素a:促进人体正常的发育,增强抵抗能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

缺乏时,皮肤粗糙,夜盲症。

维生素d: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

缺乏时,佝偻病(如鸡胸、x形或o形腿等)、骨质疏松症。

水:约占体重的60%~70%,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

无机盐: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如:钙、磷(构成骨骼和牙齿)、铁(构成血红蛋白)。

2、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系统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等。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

分泌消化液,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参与脂肪消化。

(3)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

中考生物必背知识点篇十七

1、生物学的知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对于生物学来说,同学们要思考的对象既思维元素却是陌生的细胞、组织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以及他们之间奇特的逻辑关系。因此同学们只有在记住了这些名词、术语之后才有可能生物学的逻辑规律,既所谓“先记忆,后理解”。

2、弄清知识内在联系,“瞻前顾后”

在记住了基本的名词、术语和概念之后,同学们就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生物学规律上来了。这时大家要着重理解生物体各种结构、群体之间的联系(因为生物个体或群体都是内部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整体),也就是注意知识体系中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线索。

如:关于dna,我们会分别在“绪论”、“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和“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这三个地方学到,但教材中在三个地方的论述各有侧重,同学们要前后联系起来思考,既所谓“瞻前顾后”。在比如:在学习细胞的结构时,我们会学习许多细胞器,那么这些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有何异同呢?这需要大家做一下比较才能知道,既所谓“左顾右盼”

3、做好笔记。

无论学哪个科目,做好笔记都很重要。把想起来的主题不管顺序先随便记下来。把中心主题写在中间位置。按照知识间的相互关系用线或图连接起来完成地图。利用对自己有特别意义或特殊意思的词进行记忆。通过解题确认所学内容。整理做错的题,下次考试前重点复习。不太明白的题查课本和学习资料弄清楚。

中考生物必背知识点篇十八

1、科学探究一般包括的环节: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5、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8、食物链和食物网:

9、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第二单元。

10、利用显微镜观察装片。

11、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12、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13、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14、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15、细胞膜的功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16、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里的能量转换器。

17、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

18、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

19、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20、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21、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植物体无系统)。

22、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23、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等都是单细胞生物,能独立生活,有一切生理活动。

赤潮形成的原因:水体富营养化,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

24、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1)种类:按寄生细胞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

(2)结构:有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生活: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

第三单元。

27、区分常见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28、区分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29、种子的主要结构(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异同点)。

相同点不同点。

菜豆种子有种皮和胚无胚乳,营养物质贮藏在子叶里。子叶两片。

玉米种子有种皮和胚有胚乳,营养物质贮藏在胚乳里。子叶一片。

在玉米剖面上滴一滴碘液,胚乳被染成蓝色。

30、种子萌发的条件。

31、种子萌发的过程:先吸收水分(运输营养物质的需要),胚根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32、植株的生长:

33、桃花的结构:花柄、萼片、花瓣、雌蕊(柱头、花柱、子房)、雄蕊(花药、花丝)。

34、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35、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

导管的功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水是由导管从下往上运输,营养物质由筛管从上往下运输。

36、蒸腾作用: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由一对保卫细胞组成。

蒸腾作用的意义:促进植物体对水分的吸收;促进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降温。

37、光合作用:

38、植物的呼吸作用。

第四单元。

39、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40、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男性: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女性: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胎儿与母体物质交换的场所是胎盘。

输卵管--受精的场所。

41、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身高突增,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功能也明显增强。

42、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六类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44、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45、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口腔糖类开始消化的地方唾液淀粉酶。

胃蛋白质开始消化的地方胃蛋白酶。

小肠糖类、蛋白质、脂肪都能消化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酶。

46、关注食品安全。

47、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

47、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48、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49、三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血管种类概念和功能管壁。

动脉送血离心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液流速快。

静脉送血回心管壁薄,弹性小,管内血液流慢。

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少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管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液流速最慢。

50、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51、人体的体循环和肺循环。

52、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53、输血、血型和无偿献血。

54、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产生尿液)、输尿管、膀胱(暂存尿液)、尿道。

55、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56、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57、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的作用。58、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反射弧的结构: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59、人体内几种激素的作用:

外分泌腺:有导管唾液腺、汗腺。

内分泌腺: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垂体、甲状腺、胸腺、胰岛和性腺。

激素: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调节作用的微量化学物质。

内分泌腺分泌激素作用症状。

甲状腺甲状腺激素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呆小症、甲亢、地方性甲状腺肿。

垂体生长激素促进骨的发育,调节生长发育。侏儒症、巨人症和肢端肥大症。

胰岛胰岛素调节糖代谢,降低血糖浓度。糖尿病、低血糖症状。

60、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

(1)乱砍滥伐,开垦草原,使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加重,还会引起沙尘暴。

(2)空气污染会形成酸雨。

(3)水污染会破坏水域生态系统。

(4)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危害本地生物。

(5)人类活动也会改善生态环境。

第五单元。

动物按有无脊柱,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动物已知150万种,其中昆虫100万多种,是种类最多的类群。

61、鱼类:靠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游泳,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胸鳍、腹鳍和背鳍维持鱼的平衡,尾鳍控制运动的方向;鳃是鱼的呼吸器官,鳃丝密布毛细血管,可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卵生。变温动物。

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如:海葵、海蜇、珊瑚虫等。

软体动物: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如:章鱼、乌贼、河蚌、田螺等。

甲壳动物:体表长有较硬的甲。如:虾、蟹、水蚤等。

62、蚯蚓:1、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

2、以植物枯叶、朽根等为食。

3、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在粗糙纸上比玻璃板运动快);身体分节使躯体的运动更灵活。

4、靠可以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呼吸。

5、是环节动物,此类还有沙蚕、水蛭等。

63、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心脏有四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多为胎生、哺乳。

兔与植食性相适应的特点:门齿(切断食物)、臼齿(磨碎食物)发达,无犬齿(撕裂食物),盲肠发达。

64、空中飞行的动物:

65、骨胳肌的结构和特性:

66、按照行为的获得方式可分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67、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第六单元。

68、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殖方式。

69、霉菌和蘑菇的营养方式: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利用现成有机物,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

70、细菌和真菌的区别:细菌体内没有成形细胞核。

真菌: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孢子生殖。

71、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72.微生物与人类生活:

73植物分类比较形态结构,被子植物中,花、果实、种子是重要依据。

动物分类比较形态结构、生理功能。

74、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基本单位:种。

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生物类别越多,生物间的相似程度越低、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则相反。

75、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一个物种是一个基因库)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我国是裸子植物的故乡。苔藓、蕨类、种子植物居世界第三位。

76、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滥砍乱伐、滥捕乱杀、环境污染、外来物种的入侵等。最有效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77、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第七单元。

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植物的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二、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完全变态: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虫与成体的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发育、卵幼虫蛹成虫。举例:家蚕、蜜蜂、蝶、蛾、蝇、蚊。

2.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举例:蝗虫、蝉、蟋蟀、蝼蛄、螳螂。

三、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1、青蛙发育过程:雄蛙鸣叫雌雄蛙抱对蛙的卵块(体外受精)蝌蚪青蛙。

2、青蛙发育的四个时期: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3、青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也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导致两栖动物分布范围和种类少的原因是: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生活在水中,幼体经变态发育才能上陆。

4、环境变化对两栖动物繁衍的影响:导致两栖动物生殖和繁育能力下降。出现畸形蛙的原因:水受到污染。

四、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1、鸟卵的结构: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卵壳和壳膜--保护作用,卵白--营养和保护作用,卵黄--营养作用。胚盘--胚胎发育的场所。卵黄、卵黄膜、胚盘是一个卵细胞。

2、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求偶、筑巢、产卵、孵卵、育雏。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一、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2、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

人体常见的遗传性状:耳垂、舌头、眼皮、鼻尖、大拇指、酒窝。

3、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4、生物遗传下来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5、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基因是染色体上能够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断,dan上有许多基因。在生物的体细胞(除生殖细胞外的细胞中)中,染色体成对存在,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

二、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三、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亲代的基因通过生殖活动传给子代的。子代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由于基因在染色体上,因此,后代就具有了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

三、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相对性状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2、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显性性状基因组称为:dd或dd。

3、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因为这样,后代换遗传病的几率加大。

四、人的性别遗传。

1、人类的性别,一般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性染色体有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为_时为女性,一对性染色体为xy时为男性。

2、女性排出一个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精·子的性染色体有两种,一种是含x染色体的,一种是含y染色体的。它们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因此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五、生物的变异。

1、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因此有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2、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例子:人工选择、杂交育种、太空育种(基因突变)。

第三章生物的进化。

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了解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和总趋势。

1、植物进化的历程。

原始藻类?原始藓类原始蕨类原始种子植物(先裸子植物后被子植物)。

2、动物进化的历程。

原始单细胞动物原始无脊椎动物(腔肠、扁形、线形、环节、软体、节肢)古代的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3、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第八单元。

一、传染病。

1、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有: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传染病具有传染性、流行性。

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1)传染源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2)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接触传播等。

(3)易感人群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二、免疫。

1、人体的三道防线:。

2、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3、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

4、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发挥作用,如人体第一、二道防线。

特异性免疫(后天性免疫):生活中逐渐建立的,针对某种特定病原体发挥作用,如人体第三道防线。

5、免疫的功能:识别、监视、自我稳定。

三、安全用药常识。

(1)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在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方面都恰到好处,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或危害。

(2)药物可以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非处方药简称为otc,适于消费者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

(3)使用任何药物之前,都应该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了解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和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以确保用药安全。

(4)120急救5.人工呼吸6.人工胸外心脏挤压。

(5)出血和止血:外出血,内出血。

四、健康。

一、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1、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2、保持愉快的心情:心情愉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

二、调节自己情绪的方法:转移注意力;选择合适的方式宣泄烦恼;自我安慰。

五、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1、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除了受遗传因素和环境的影响外,还与个人的生活方式有关,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加速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2、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低浓度的酒精(0.25%)对水蚤的心率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抑制作用。烟草浸出液对水蚤的心率有促进作用。

3、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酒精会损害人的心脏和血管,酗酒会全使脑处于过度兴奋或麻痹状态,引进神经衰弱和智力减退,长期酗酒,会造成酒精中毒,饮酒过多,还会有生命危险。

4、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烟草燃烧时,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对人体的神经系统造成损害,使人的记忆力和注意力降低,同时还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癌等。

5、毒·品的危害: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降低人体免疫功能,使心肺受损,呼吸麻痹,甚至死亡。

1、考前调整好心态。

考前心态要调整好,相信自己: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应考准备。反复暗示自己:“我有实力,我会成功,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中考就是见证自己成功的时刻。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卷,没什么不可能。”

2、审清题意明确要求,注重细节。

审题就是解题的开始,考生在开卷前领到生物试卷时,先对试卷进行整体感知,看看这份试卷共几页,总题量是多少,分哪几大部分,有哪几种题型。这样不仅可以防止试卷错误,尽早调换,避免不必要的的损失,而且通过这样对全卷作出整体把握,能尽早定下作战方案。

答题前,要认清答题卡正反面,发现答题卡字迹模糊、行列歪斜或缺印等现象,要立即向监考员报告。保持卡面清洁,不要将答题卡折叠,弄破,严禁在答题卡上的图像定位(黑方块)周围做任何涂写和标记。

3、解题时避免落于思维陷阱。

做任何一道题,要得到正确的答案,考生们还需克服思维定式,防止“生路熟走”,落入“陷阱”,有些试题已知条件是命题者对考生平时做过的试题稍作改动后命制而成的,这类题最具欺骗性,乍看像“熟题”,实际上“改头换面了”,其目的在于检验考生是否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

如果审题粗心大意,仅凭经验做题,就很容易犯思维定式的错误。因此,越是“熟题”,越要警觉细心审题,准确的获取信息,做到“熟路生走”,才能准确作答。答无定法,一道题有时使用一种方法,有时可以使用几种方法来解答。

4、完成选择题得分技巧。

解答选择题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直接法、排除法、推理法、综合分析法。对于一些不易直接决断出正确答案的选择题,常要细心分折,严谨的推理,正确的判断,找准关键词,挖掘出隐含条件。试题的题干中常有一些关键词,如最、至少、主要、直接、基本、根本等。在读题时把关键词标注下来,有助于做题。考生们要善于从这些关键词中找出突破点,从而确定出正确的选项。

5、注重书写与表达技巧。

据统计,中考非选择题是答题失分比较严重的一方面,体现在书写与表达这方面,所以考生要规范生物学专业术语作答等,注意规范书写,字迹要端正,不能漏字和写错别字,特别是涉及初中生物专用术语回答时,一定要用适合的专用术语,力求精确、全面。如“对照”不能写成“对比”、“呼吸作用”不能写成“呼吸运动”,“鳃”不能写成“腮”等。

6、预留检查时间。

作答完毕后要预留少许时间,检查答案,检查答案的目的是复查答案是否写错,是否遗漏,是否有什么概念性、常识性错误,是否审题存在什么偏差等,防止由于无所谓的粗心失误而失分。

中考生物必背知识点篇十九

8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82.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的实质是: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常常连在一起进入配子;在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有时会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交换,因而产生了基因的重组。

83.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xy型,另一种是zw型。

84.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85.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86.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基因重组,为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这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生物进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89.光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90.生物的生存受到很多种生态因素的影响,这些生态因素共同构成了生物的生存环境。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

91.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等,都是生物在进化过程中,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而逐渐形成的适应性特征。

92.适应的相对性是遗传物质的稳定性与环境条件的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

93.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94.在一定区域内的生物,同种的个体形成种群,不同的种群形成群落。种群的各种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和生物群落的结构,都与环境中的各种生态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95.在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各种类型的生物群落。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群落的结构都有差别。但是,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是统一的整体。

96.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阳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便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这些能量是沿着食物链(网)逐级流动的。97.对一个生态系统来说,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之间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精选文章
基于你的浏览为你整理资料合集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