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思想政治教育求职意向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简历(7篇)
文件格式:DOCX
时间:2023-04-01 00:00:00    小编:讲大实话

2025年思想政治教育求职意向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简历(7篇)

小编:讲大实话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思政专业求职信篇一

;

摘 要:文章根据航海类专业的专业特点,以“船舶管理”课程为例,对“课程思政”在航海类专业课实施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并提出航海院校专业课教师与学生管理相结合,构建全员、全程的航海类人才一体化培育格局。

关键词:航海类专业;课程思政;船舶管理

一、航海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近年来各院校和专业纷纷在专业课中开展“课程思政”,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

航海类专业的毕业生从事的是远洋运输船舶的驾驶与管理工作,具有高度的国际性、流动性、分散性、艰苦性、风险性等职业特点。目前在政治多极化、价值多元化、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航海院校的大学生也面临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在政治信仰、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等方面面临巨大考验。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当前航海类专业的大学生在思想上也在不断出现新问题。因此,对航海类院校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需要在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等方面更加重视和加强。

目前航海类专业大学生在政治思想教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脱节。航海院校普遍对航海类专业学生实施半军事化管理,但是大多学生管理人员和思政教员并非航海类专业出身,而专业课教师在思政教育方面重视程度不够以及相关能力缺乏,使得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互无交集和融合。同时因为航海类专业对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高要求,在学生中通常存在重专业轻文化的现象,导致学生出现人生观和价值价观方向偏离、社会责任感不强、职业道德缺失、岗位适应能力差等问题。所以,在航海类专业的专业课中开展“课程思政”尤为重要和紧迫。

二、“船舶管理”课程思政初探

“船舶管理”课程是为有效履行stcw公约关于海员适任标准的七项功能之“船舶作业管理和人员管理”职业能力标准要求而设置的,其目标是使航海技术专业的学生掌握国际国内在船舶与船员安全、防止船舶造成海洋污染、船舶保安以及船员职业权益等方面的相关管理机构、管理方式、以及管理规范与标准。课程内容紧密贴合船舶一线工作实践,也是航海类专业学生培养对祖国的认同与热爱、增强社会与职业责任感、养成航海人职业素养的重要课程。

(一)爱国主义、国家责任感与荣誉感教育

航海类专业毕业生以后所从事的船舶工作将会同各国家人员有非常频繁的交集,所以航海类在校生应该具有热爱祖国的情怀,在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里保持清醒的爱国头脑,言辞和举动能够维护国家利益和声誉。所以在“船舶管理”课堂教学中,通过在课程概论中简介我国优秀的航运历史,在国际海事公约基础知识课程内容中插讲我国在国际组织中的地位及我国在国际行业立法中发挥的作用,增强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和荣誉感;在船舶登记与升挂国旗管理课程内容中插讲祖国对我国国际航行船的保护,在船舶最低配员管理课程内容中介绍中国籍海员在与外籍人员工作交往中应维护祖国的利益和荣誉,以教师个人经历与感受发起学生讨论,激发学生对国家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在海洋法基础知识课程内容中重点讲解关于我国陆地领土范围、解释我国与周边国家岛屿归属争端及维护国家权益,插讲我国与周边国家专属经济区与大陆架划界争端及立场;在船舶防反海盗应急行动课程内容中插讲我国海军亚丁湾护航状况及意义,使学生了解我国参与国际事务的状况及意义。

(二)航海文化、职业情感与职业素养教育

当今航海类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日益凸显,价值取向更加多元化,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的职业素質和责任心,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和服从意识薄弱,组织纪律观念淡薄。针对于此,在“船舶管理”课堂教学中,通过在课程概论中介绍航运在国际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当前国家对航运的政策以及对航运船舶管理的系统性、科学性与先进性,增强学生对行业的认知和认同,实现个人发展目标与国家发展目标相统一;在海事劳工公约课程内容中讲解海员的职业性质、地位及海员法定权益,介绍我国海员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增强学生对职业的信心和热爱;在船舶的组织结构、职务职责课程内容中讲解团队概念与观念、个人与团队的关系,引发学生对航海类专业学生为什么要实施半军事化管理以及为什么要穿制服的讨论,在安全管理体系课程内容中引发学生对海员职业所需要的工作素养与职业行为规范的讨论,实现学生对团队精神、航海精神与工匠精神的领悟和接受。

(三)安全与环保意识、遵规守法与契约精神教育

作为现代航海人,高度的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严格的遵规守法和契约精神都是必不可少的。针对于此,在“船舶管理”课堂教学中,在船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课程内容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相关规范,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习惯;在防止船舶污染海洋环境基础知识课程内容中插讲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所推崇的人与自然的关系、西方“人类中心主义”的失败与出路,以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发展理念,使环境保护观念在学生中深入人心;在国际海事公约及国内海事法规课程内容中介绍国际和国内的立法机构、立法程序、法规效力等知识,提高学生法制观念、养成守法习惯;通过对船员劳动合同与就业协议等与就业条件的相关课程知识的讲解,增强生尊重契约的职业精神、建立劳动者的权益意识。

(四)创新创业教育

新时代的大学生应当具备足够的创新创业相关知识。“船舶管理”课程中国际海事公约和国内海事法规在不断进行制定和修订,这些最新动态反应了当前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方向,通过搜集补充各种信息,例如防止海洋生物污染与船舶压载水处理设备与技术、船舶燃料标准提高与新能源开发等,使学生了解行业发展的方向趋势以及最新的相关技术与产品,以此增长行业相关创新知识,增强创业意识。

三、航海类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管理

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的脱节是长期以来存在于航海类专业教育中的大问题,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尤其不应进行与教学内容关联不大的道德说教与政策宣讲,思政内容要紧密结合课程专业知识和生产实践,创新授课方式,灵活运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视频播放、课外活动、课下互联网互动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奋点,注重将“晓之以理”与“动之以情”相结合,潜移默化,达到学生内心的接受和认可。

在教学管理与课堂管理上,分别制定“课程教学管理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和“学生课堂行为规范”,用严格的制度规范教师和学生的课堂和日常行为,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充分发挥任课教师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专业课教师与学生管理部门紧密配合,参与学生内务、早操、政治学习等日常活动的管理,使课堂教学效果落到实处,真正实现全员、全程的航海类人才一体化培育格局。此外,积极开展相关课外活动来配合课堂教学效果,从感性上加强学生对国家和行业的认知和认同。

四、相关建议

(1)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专业课教师需要全面更新思想观念,加强学习,提高在德育教育方面的能力。也建议航海院校加强对专业课教师在思政教育方面能力的培训。

(2)每一门专业课的“课程思政”都要有明确教学目标,做到知识性与思想性、理论和实践的辩证统一。

(3)航海院校应加强德育教育整体环境建设和优化,形成全面的德育氛围,用全面的师德师风来引领教风学风。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王才范(1975- ),男,硕士,山东交通学院航海学院教师,无限航区船长,讲师,研究方向:海事安全与防污染管理。

相关热词搜索:;

思政专业求职信篇二

;

【关键词】课程思政 教学设计 高等教育

教育部2020 年5 月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分类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推动课程思政全程融入课堂教学建设。然而,在当前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中,还存在目标不明晰、教学方法单一化、教育材料陈旧等问题,影响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如何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发挥思政教育与专业课教学活动的协同效应,成为当前高校思政教学亟需解决的课题。

契合教学内容,赋予课程价值性

高等教育课程是由个体组合的社会网络,德性教育隐含于学习活动全过程。对学生的培养不应局限于专业知识的传授,情感智慧及能力等方面的养成对学生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一直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的“单打独斗”慢慢显现出其弊端,只有通过显性与隐性教育的协作,才能实现思政课程和其他课程的协同发展。只有将不同背景的学科专业与思政教育相结合,才能激发内在动力,形成共同愿景目标,实现各学科协同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应贯通到人才培养体系中,教师应深度开发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将育人理念融入教学各环节,对课程进行整体科学架构,丰富教学内容,挖掘教学资源,激发专业课教师积极性和主动性,回归育人初心,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

协同性是课程思政的前提。德育教育不同于一般课程学习,需要教育主体与对象的高度协同。在已有的协同生态模式前提下,课程思政建构了一种发现个体和重塑自我的协同机制。课程思政的实施意味着高校知识管理模型的重构,但从学生主体的角度来看,“为了思政而思政”的课堂不仅会影响教学效果,还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思政元素不应生硬插入教学体系中,而要将每一个主题架构到整体教学设计中,在新时代人的培养体系下体现学生的协同性。

契合性是课程思政的关键。个体立足不同的学科专业背景,基于各自的“视窗”展现独特的专业视角。在课程思政实践中需要对内容和资源进行巧妙整合,实现外化于行、内化于心的目的。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必须符合课程特点,教师应基于不同专业课程能够承担的思政教育内容进行梳理,依据学科前沿动态重构知识体系,进行具体部署,形成课程思政的整体设计。基于本专业课程特点建立常态化的课程思政建设机制,协同思政课老师、专业课老师、教育学专家,科学分工协作加以推进。

基因式情感融入,打造全时空浸润育人模式

情感样态是高校思政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精神分析学说认为,人的精神生活由“意识”“无意识”及夹在二者间的“前意识”构成,作为一切意识行为前提的是一种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心理活动的意识好比冰山露在海面上的小小山尖,而无意识则是隐藏于海面下那未知的部分。传统教育崇尚课本,依赖于课堂及教师,拘泥于专业课程设计中的知识点,注重有意识的教育教学引导,即“有形的教育”,而学生的情感经验在无意识中被压抑着。教师通过言语引领学生思想动态和价值倾向,使人心境澄明还是将人引向极端主义,很大程度受教师的情感言语和思想倾向影响。通过教学设计的引导,学生将无意识的东西变为有意识的东西,把这种潜在的能量从一种自由流动的自在状态转换为一种安稳的自主状态。

利用情境学习法,发挥“无意识”作用。传统教学中的简单重复知识,并没有使学习者得到思想上的飞跃,甚至会适得其反。依据弹性认知理论,随机进入学习情境,充分发挥无意识心理作用的效果,通过感染、熏陶和陶冶,让学生发自内心地认同,就能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育的目的并不是附加物,不需要学生去教育过程以外寻找,使教育服从这个目的。课程思政就是在特定情境下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能够达到可预期的目标和效果,以此来指导自身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有课程都可以提炼其蕴含的文化基因和研究范式,教师需要通过创造性活动,采取有效的教学形式,选择具体化、生动化的教学载体,开展丰富的课内外实践活动,最终达到“以文育人”的目的。在教学方法上要力求春风化雨,以话题交流、案例分析、争议讨论以及课堂练习为主,变说教式为建构式,由学生自己揭露问题并形成观点。

全方位挖掘育人元素,探索浸润式育人模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结合校史校训以及特有的校园文化,挖掘思政教学资源,开展丰富多样的大学生社团竞赛、校园人文景观建设,利用好微信公众号、班级群、论坛等网络信息媒介,联结课堂课后双渠道,实现课程思政的延伸。深化课堂教学设计,将立德树人贯穿课堂教学、教材研发、学生管理等方方面面,构建全时空浸润育人模式,在学生心中播下真善美的种子,使学生具備开阔的视野和深厚的爱国情怀。

系统性思维把控,将育人工作引向深处

人的心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由认知、情感、意志等过程及个性倾向、个性心理特征等协同建构。个人镶嵌于一系列的生态环境系统中,个体心理系统与周围的环境互相作用,相互影响,在相互融合中推动着事物整体的发展。系统性是一种综合的、动态的思维理念,接受性与建构性的学习都需要系统性思维。课程思政赖以生存的情境蕴含丰富的文化,体现了人的心理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只有通过系统性思维把控,借助科学方法设计,才能确保课程思政取得实效。

推动课程思政架构系统研究。校园里的一棵树、一面墙都可以成为课程思政的育人资源,教师需要具备整体意识,将教育的各方力量形成合力,通过系统筹划,将课程思政落到实处。课程思政要求教师摒弃单向度、片面化的思维方式,对课程进行系统性研究,综合考虑和全面透视,基于系统性思维,借助科学的教学设计,统筹各种研究资源。课程思政不是要求每门课都要机械、教条地安排思政教育内容,而是结合各门课程特点寻找育人元素,找准课程思政切入点,进行整体化设计,多方通力合作,经过进阶性思维训练,层层递进,将育人工作引向深处。

实现课程思政的整体设计。课程思政的设计过程要符合系统设计的原则,层层递进,有序开展。首先,在整体上基于问题分析,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及内容设计,设计好融合课程德育及智育的教学目标;其次,精心发掘专业知识中的思政元素,通过这个目标去制定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方案,精选合适的课程思政内容加以组织和呈现;再次,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中,将德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应用于相关章节;最后,预设教学效果,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确保“目标、策略、评价”三者的一致性。以上过程完成以后,再回到整体设计,由此形成一个闭环系统。

重点内容突破,实现课程思政有序推进

重点论启示我们在遇到主次矛盾及矛盾的主次方面时,必须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高校在深化课程思政改革、落实立德树人任务过程中,也应坚持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聚焦教学设计的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集中攻关制约课程开展的障碍,逐一攻破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掌握知识点,进而分析归纳,在遇到实际情境时,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应对。

重点推进,以点带面。课程思政教育活动初始阶段并不是全面覆盖所有学校,而是根据学校、学科、教师的具体情况不断探索,在经验成熟的基础上逐步开展。在课程选取上也不是全面兼顾,而是科学取舍,首先选取基础性课程和核心专业课程。具体实施对象和内容的差异,要根据课程自身的成熟程度进行优化选择。课程思政教学活动要根据不同学科和课程的差异性,立足学校、课程和学生实际,创建实践活动平台,创新专业课程话语体系,实现专业授课中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的有机统一。

深入育人,集中突破。在进行课程思政设计时,找准契合点,以无缝对接和有机融合的方式,建立内生性的合作关系。教学设计重在育人的深入和到位。基于对课程内容资源的深入挖掘,科学设计和规划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并据此制定相关教学目标、教育重点、评价方案和标准。无论是教学知识的学习把握,还是教学对象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都需要有针对性地集中突破,以重点突破带动课程思政整体推进。

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确保课程思政取得实效

课程思政不能止步于理论探索阶段,而是要将理论贯彻于具体的活动中,确立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通过学生身体力行,挖掘内在潜力,将认识转化为自身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与手段,指导社会实践。

多元视角思维, 注入生命力。面对多元文化冲突,青年学生缺乏对丰富文化的判断及感受。课程思政设计应注重综合性和开放性,课程文化得以创新,课程改革才能达到实质性突破。课程思政除了考虑学生知识的获得,还要考虑学生兴趣的培养。课程并不是传递文化的简单工具,它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在注重知识选择與组织的同时,要注重课程思政文化的创新建设。课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不仅承载着静态的知识,也应充分关注各民族文化交流与互动方式,吸纳多元文化的新鲜血液,才能保证课程思政充满生命力。

实践创新,实现深度融合。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更需要创新思维。教学方法应体现先进性与互动性,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探索。根据学生智力的“最近发展区”,搭建学习过程的“脚手架”,以问题为“锚”,使学生到现实情境中获取直接经验,将学生引进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潜能,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课程思政的教学组织形式应灵活创新,课堂组织模式以学生学习为主体,增加课堂教学互动,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方式,完善学生的德行修养。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及内容,探索讨论式教学网络深度讨论、情景模拟与角色体验,深度拓展教学内容,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

相关热词搜索:;

思政专业求职信篇三

;

摘 要:随着课程思政的推进,全国高校大力开展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教育的有机统一。课程组对高职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进行了探索。文章从《有机化学》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具体途径、面临的困难三个方面谈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高职药学;有机化学;课程思政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随着课程思政的推进,《有机化学》课程组也积极开展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教育的有机统一。

一、《有机化学》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有机化学》为高职高专药学专业的基础课程,由于其有明确的知识点、技能点,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强化知识点、技能点和应用能力,忽略或弱化育人的功能。而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阶段,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型,正处于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期,最需要进行引导和栽培。因此,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将思政教育融入《有机化学》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团队合作意识、职业素养、社会责任感以及求真务实、踏实严谨的科学态度等,可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做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具体途径

(一)拟定课程的思政教育目标

课程组教师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本院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走访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医疗机构等主要就业单位,梳理出职业素养,再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成长规律以及价值取向,拟定出《有机化学》课程的思政教育总目标,并结合课程的思政教育素材分模块制定出具体目标。

围绕课程的思政教育总目标,对教材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政教育素材,提炼出思政教育理论点,并将思政教育素材加入相应的案例模块,每个模块都围绕课程的思政教育总目标制定出具体的思政教育目标,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比如,科学家故事模块,主要培养学生探究、钻研的科学精神以及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等;生活中化学模块,主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民生问题、关注生活环境问题、关注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引导学生对绿色发展的认识,增强学生尊重生命、遵纪守法的意识以及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意识等;紧贴就业岗位模块,则主要引导学生关注用药安全问题,关注药品质量问题,树立为病患服务、诚信经营的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等;还有实验教学模块、新闻事件模块等都有其具体的思政教育目标。

(二)准备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资料

课程思政不是强加思政内容,而是结合课程有效融入思政内容。

(三)寓德于教,开展课程思政教育

授课过程中我们要抓准思政教育切入点,选用课堂讲授、提问、课堂讨论、网络讨论、情景模拟、翻转课堂等不同教学方式,灵活运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利用好课程思政素材,巧妙地寓课程思政内容于课堂教学之中,在教授过程中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导,要“润物细无声”,避免生硬说教。

比如,科学家故事模块,如凯库勒做梦悟出苯的环状结构,屠呦呦团队发现青蒿素等,我们主要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用科学家探索科学的过程、追求真理的历程来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的探究、钻研的科学精神以及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生活中化学模块,如:反式脂肪酸、酒驾、吸烟等,主要采用课堂讲授、观看视频、利用“学习通”发起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运用化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学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增強社会责任感、使命感等;紧贴就业岗位模块,如:药房寻拿错药的大学生,“齐二”假药案件,药店门口免费测血压、血糖等,主要采用课堂讨论,在讨论这些案例的过程中,他们的职业素养也在开始萌芽;实验教学模块,通过操作程序规范、实验报告书写规范等方面的培养,培养学生形成自觉遵守规则、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通过实验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的探究方法以及团队合作等思政教育也悄无声息地融入了教学过程中。另外,还采用情景模拟或翻转课堂等方式,给出学生思政案例主题,如白色垃圾、塑化剂、毒品危害等等,让学生分组搜集、整理资料并分享资料,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本身也融入了思政教育。

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教师要通过学生的参与和思考进而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等,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育人目标的统一,体现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理念。

(四)了解课程思政目标的达成情况

课程思政育人主要体现在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意识形态、情感与态度、道德习惯等方面,其育人效果不容易被察觉、被检验,不容易被考核、被量化。针对每一个具体的课程思政案例,从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制定育人效果的考核评价点,结合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的方式以及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在课程思政中的获得感,了解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以及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的达成情况。

三、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难题

随着课程思政的推进,很多学校虽然鼓励并督促教师建设课程思政,但并没有给出建设思路,而且由于各专业课程千差万别,课程思政也不尽相同,课程思政建设需要一个过程,课程思政建设也面临诸多难题。

(一)教师的思政素养和思政能力

教师的思政素养和思政能力是课程思政教育得以开展的重要保证。在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应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学科思维处理教材、组织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恰到好处地把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教育有机统一,教师是实施课程思政的主体,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教师只有对思想政治理论有深刻的理解,真正将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善学善用、真学真用,在教学过程中才能高效地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导向相融合。

因此,需从学校层面出发,组织教师参加培训、讲座、交流等,全面深入学习、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政素养和思政能力。

(二)课程思政常态化发展的保障机制

学校虽然在思想上重视思政进入课堂,但并没有建立课程思政常态化发展的保障机制。在课程思政这一立德树人创新理念与实践中,课程思政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两者统一于立德树人实践之中。课程思政强调所有课程都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有育人职责,所有课堂都是育人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是落实立德树人、育人理念的专门性课程,而且在发挥育人主渠道的同时,还要引领其他各类课程同向同行。因此,发挥思政课对“课程思政”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建立合作机制是促进课程思政常态化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构建思政理论课与其他学科间的合作机制,形成针对思政课教师和其他专业课教师的教学交流机制,针对专业课教师开展富有针对性、示范性的课程思政教學指导,形成常态化的集体备课制度、教学激励制度、教学交流机制,构建全员、全课程育人的格局,让每门专业课程都有“思政味”。

综上,课程思政是建立在每一门课程的基础上,每位教师都要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深挖自己课程中的思政教育案例,积极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寓道于教,寓德于教,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与价值观的和谐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基金项目:文章为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2018年院级立项课题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wky-2018y-07。

相关热词搜索:;

思政专业求职信篇四

;

摘 要:专业课要承担起思政育人的主渠道作用,专业课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应挑起“思政担”。以会计专业为例,分析了会计专业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和课程思政的改革存在的问题,并从培养方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三个方面探讨了会计专业课开展思政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会计专业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会议上关于“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 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讲话精神,全国高校积极开展了关于课程思政的探讨。如何让步入大学阶段特立独行、个性鲜明的“95后”、“00后”打好人生底色?如何切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作为会计专业教师有责任着力将教书育人内涵落实于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之中,挑起“思政担”。

一、会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2019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职业教育要为强国做智力支撑,人才培养的配套政策呈需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急需提高。对于会计专业而言,要培养出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在探索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的同时,必须坚持“价值育人”的理念,加强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一)要培养会计专业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会计信息质量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违规操作、信息失真必然会给企业甚至国家带来一定的风险和损失。因此,规范会计人员职业行为尤为重要。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在面对“眼花缭乱”的物质财富的诱惑,应当坚持职业操守,不追逐个人和局部利益,不受权利的胁迫,坚持以“不做假账”为职业信念,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坚持原则、实事求是。

(二)要培养会计专业学生较高的业务素质。随着时代的发展,绿色会计、碳会计、网络会计等具有时代特点与会计应用相结合的产物不断涌现,云会计等人工智能的出现更是对会计人员提出了巨大挑战,从业人员需不断学习以适应时代的需要,需具备专业技能、财务软件操作技能等专业胜任力以适应内外部财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会计人员的财务分析、财务决策能力撑起了整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决定着整个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命运。因此,会计人员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才能适应新的社会环境。

(三)要培养会计专业学生较强的法制观念。会计人员必须树立法制观念,必须遵守《企业会计准则》开展会计工作。会计人员一旦触犯法律,轻则吊销职业资格,重则面临牢狱之灾。因此在日常工作中,会计人员不仅要利用法律法规指导和约束职业行为,同时还应利用法律保护自己的职业形象,维护自己的职业生涯。

二、会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现状

第一,大力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存在“两张皮”现象。在许多专业教师眼中,“思政教育、立德树人”是思政教师、甚至是学生辅导员等思政队伍“专业户”的工作,专业课教师没能承担起思政育人的重担,甚至有些教师还完全忽略了“价值教育”,没有利用好课堂教学的育人渠道。在许多学生眼中,相比思政教师,专业教师满腹精伦,是“大咖”,说话有“专业含金量”、更有分量,更有号召力和影响力,专业课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程度远大过公共课老师。但在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教书育人比较强调该专业领域的科学前沿、比较强调知识传授,较少涉及“德育为先”如何在专业教育中落细、落小、落实。专业课堂应当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真正实现同向同行,协同效应效果不明显。

第二,教育改革整体试点,但未能形成整体设计[1]。尽管几年来“课程思政”做出了众多尝试,注重“德育”与“学科”的渗透融合,但从高等教育过往的制度层面看,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思政学科与专业学科的教材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建设等等,均“各自为政”,尤其是会计专业,各方力量未集中发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整体建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綜合素养课程、专业教育课程有机相融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逐渐形成以思政课程为核心,以综合素养课程、哲学社会科学课程为主干,以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为支撑的课程体系,努力形成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圈层效应。

三、会计专业课开展思政教育的途径探讨

人才培养,思政精神要融合。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理念,表明任何学科教学第一位是培养人,反映在教学体系上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学什么样的知识技术,在顶层设计上理想成长教育和专业发展教育要有机联系[1]。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开放系统,其系统内各要素的质量高低,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协同配合如何,将直接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应当在宏观层面,把理想成长教育与专业发展教育有机联系,在微观层面将“科学德育”融入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将价值引领贯穿会计专业课堂、实训课堂,把育人元素融入知识体系,把专业课上出“思政味道”。 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应该设置“专业培养方案—各类课程群—具体课程”的三级目标结构图,并设置课程群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目标,每门具体课程又紧紧围绕课程群目标来铺展本门课程的三维目标,使课程三维目标自上而下层层具化与落实。此外,不仅仅聚焦于思政课程,而是在课堂教学、校园文化、职业实践、社交媒体等环节建立起自上而下的全过程的“学科德育”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教学目标,思政的特色要鲜明。课程思政在教育理念层面的突破,集中体现在将所有课程的教育性提升到思政教育的高度,课程教学目标之首要是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2]。会计专业课教学中,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清晰,素质目标却不能与专业技能相辅相成。会计专业课操作性不强,知识体系复杂,如何在每一节专业课、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目标都设置与之对应的素养目标是教学设计的难点,专业教师应当在“知识面”寻找“渗透点”。例如,在阐述会计原理的同时,应当注重文化的植入,其素质目标为了解中华名族文化发展历程,教授账务处理的同时,应当注重传授做人做事的道理,其素质目标为塑造正直公义的人生观;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选取真实国内案例,其素质目标为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在引人入胜中潜移默化的实现思政育人目标。

教学内容,核心价值要根植。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传统的高职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是知识和技能的组合,素养的提升、思政教育往往不成系统的点缀在专业知识领会和技术练习过程中,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思政性”功能不强。不少教师对课程思政没有正确认识。课程思政不是强加思政内容,而是结合课程有效融入育人内容。通俗地说,在教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正确引导为谁服务的问题,教育学生要做到“又红又专” [4]。会计专业教师要在课程教学内容中,结合会计知识体系结构、会计专业工作特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主要内容等有机、有意、有效地纳入整体教学布局和课程安排,做到专业技术教育和核心价值观教育相融共进,寓道于教、寓德于教、寓教于乐,引导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思政担”需要各个专业课教师共同承担起来,会计专业课与思政课不应分割,会计专业课程也应该“寓情于课”传递价值,助力学生“精神成人”。要牢牢抓住课程思政这个主渠道,积极探索在会计专业课教学中根植理想信念,培养一批优秀教师,在会计专业课教学中润物无声地将正确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传达给学生。会计专业课内有情怀,会计专业课外播撒信仰,专业课教师为会计专业学生打牢思想根基,激发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使会计专业教师不仅把知识讲得透彻,也把人生演绎得精彩,使每一名专业课教师从一名传道受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转变成一位真正的灵魂工程师。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杨佐弟(1990.09- ),女,汉族,湖南长沙人,研究方向: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改革。

相关热词搜索:;

思政专业求职信篇五

;

【摘要】“课程思政”旨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育的各方面、各环节,实现通识课、专业课与德育教育的有机融合,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学习思想政治教育,新时代社会变革对未来学生人才提出更高要求,课程思政旨在培养出思想政治坚定、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三观正确、本领技能高强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校;建设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对学生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思想政治教育得重要手段,高校学生正处于人格发展和思想建设得关键阶段。高校学生能通过互联网多元化得接收外信息和思想观念。高职院校的思政理论课起着引导高校学生树立正确得人生价值观和思想政治,同时肩负着推动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想进入课堂进的重要使命,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上,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当下高校学生得思想政治教育,史艳芳教师认为高校所能做的就是教学改革——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双管齐下,并“有效利用互联网这种新型的传播模式,创造机会接触学生的内心,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动态,掌握他们所关注的焦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课的教学工作,延伸思政课教育的时间与空间”。余欢欢则通过对课程教材现状、教师教学现状、课程教学方法、课程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研究,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分析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现状,提出了“教师要做好学生思想的引导者、要创新教学内容、在增加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的上提升课程育人功能”的建议,从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发展。

二、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对策研究

课程思政实质上就是隐性的德育课程,利用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德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课思政不仅指课程本身即课程内容所产生的道德教育意义,而且包括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诸种因素所产生的道德教育意义”。学生的在校时间大部分是在课堂教学中度过的,所受到的道德影响也多来自课堂,知识学习与道德教育是不可分的一体两面,在课程的学习中蕴含着大量的道德教育资源。通过专业课程中通过设计不同的学习情境,巧用丰富的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在学习情境中学习到专业知识,而且深刻地感悟到做人的道理。在专业课堂上充分挖掘德育素材,坚持推动高校课程德育与德育课程的深度融合,有效整合高校德育资源,形成高校德育合力,构建高校课程思政共同体,将高校立德树人的理念落到实处。

三、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对策研究

(一)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课程思政教学

互联网模式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可以极大的充实教学内容,相对与传统的教育内容来源与教材和思政教师的理解,在教学内容在能难在短时间内更新,思想教育课程相比于其他专业学科缺乏实践性和趣味性,内容也相对枯燥和乏味,单一的教学内容无法满足高校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兴趣,互联网模式下的思政教育,根据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通过互联网平台寻找相关结合实际热点和背景的思政素材,将两者结合起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充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进思政课题,通过教师与学生对素材的讨论交流来加深对学生思想政治的培养,通过互联网可以不断更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

(二)利用隐性课程教学方式开展课程思政

隐性课程是间接地、自然而然地使受教育者接受教育,达到教育目的。以临床学习为例,此类课程不仅教授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还隐含了多方面的教育内容,例如角色定位、规则、医德、等级制度,让学生在遇到困难或遭受压力烦恼时逐渐变得成熟稳重,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特别是在对待病患的时候。在隐性课程的价值观塑造过程中,重视知识学习中精神和心灵的丰富,从而影响着学生的行为、意志和性格,影响着学生的道德修养的形成。让教学不再枯燥,而是充满生命力。他坚信只有培养出明辨是非、绝对坚定性格的学生,才是统一国家、壮大国家的唯一出路。

(三)利用案例教学法进行课程思政教学

案例教学法。在上课前,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了解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精选专业课程案例,找到专业课程与社会现实、学生思想动态的契合点。具体可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组内成员分工合作进行实际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人探讨的协作精神,实现思政内容的自我教育。最后在教师点评环节,再一次深层次地挖掘案例中的思政元素,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团队合作意识教育等。

四、研究意义

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同时,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发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功能,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课程体系。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和育人功能,“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同时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五、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不仅是改变思政课程孤岛效应,有效提升思政教学的必要途径,也是探索创新、由本及里的教學改革应有过程。在新时代下应突破传统教学方式,围绕学生全方位能力素养提升,坚持正确理念,注重德业相授,树立价值观念,灌输职业精神,培育更多政治坚定、本领高强的有用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项目名称:重庆财经职业学院2019年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专项“课程思政”的嵌入和隐形渗透,培养正确的财务管理价值观——以《财务管理实务》课程为例,项目编号:2019kcsz002。

相关热词搜索:;

思政专业求职信篇六

老师的实习报告很多人都有接触过了,这就一起写一篇吧。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成为学生们的榜样。对于好的行为我们要多做,不好的行为我们坚决不做。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小学思政专业老师实习报告”,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一、准备阶段

二、实践阶段

三、提高阶段

总而言之,教育实习是我们更加坚定了献身教育事业的决心,在莱州一中的实习为我们的人生起了个好头,我们将继续以认真和高度负责的态度虚心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水平,为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而努力奋斗!

半年的实习时间转眼间已过去了一大半,在过去的这段时间里有太多太多的记忆,有太多太多的幸福与辛酸。但那些已经过去,已经成为美好的回忆。

思想方面

在本次实习中,我们思想端正,热情努力,服从上级管理,办事认真负责,并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以使自己更快的适应社会发展。我们热爱教育事业,把自己的精力全部投入教育,力求把工作做到。我们所作的一切都在不断锻炼自己,只为自己登上讲台不再吃力。

教学方面

备课:作为一名教师要求每节课都认真备课,实习学校也在时刻提醒我们一定要认真负责。按照学校的安排一步步进行,目前我们都能有效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及学习方法)每个环节都认真对待。

听课:在听课这一环节,大家都很积极,常常去听一些有经验教师的示范课,从中学习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教学内容,希望尽快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使自己的课能够完美体现。

上课:上课这一环节尤为重要,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上课方式,我们在听完老师的课后,及时借鉴老师的可取之处,应用于自己的课堂。在上课时,要多方面考虑影响因素。要调动课堂活跃气氛还要观察学生的反应,以此控制课容量的多少和讲解的速度,最重要的是教学内容一定要准确。总之,一定要做到多观察、多总结、多针对、多运用。

管理方面

在管理方面主要体现在实习班主任以及年级部干事管理学生上。在学生管理方面我们发现问题很多,我们也学习到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现在拒绝体罚学生,其实真的没必要去体罚学生,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下错误知道改正才是目的。我们应该去开导学生,引导他们,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也在极力追求这点。

建立班委小组,跟学生处理好关系,这些都是必须做到的,也是具有亲和力的体现。

作为实习班主任应该做到了解学生,了解每位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情况、班级融合度等等。可通过谈心、悉心观察、深入班级做到深层度了解学生。

宣传方面

在宣传方面,我们积极投稿,汇报我队所发生的一切,也同样将记录着我们走的每一步的日志发表到博客上。

活动方面

“五个一活动”我们完成了一部分,剩余的还在进行中。在实习学校,我们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运动会、动员大会、推普活动等一系列活动。在活动中,我们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积极配合,使活动完美落幕的同时也充实自己。

以上,便是我对过去这段实习生活的总结,再次感谢各位领导老师们的无私帮助与指导。通过实习,我学到了很多,虽然有些辛苦,但很充实,并且为以后的教学工作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一、实习的目的与要求

1、运用和检验教学成果。运用教学成果,就是把课堂上学到的系统化的理论知识,尝试性地应用于实际工作,并从理论的高度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现代化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设想。检验教学成果,就是看一看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到底有多大距离,并通过综合分析,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便为完善教学计划,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提供实践依据。

2、了解和熟悉学校的运行。对师范类专业的本科生来说,实际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而这种实际能力的培养单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课堂走向实践。

3、预演和准备就业工作。通过实习,让自己找出自身状况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差距,并在以后的学习期间及时补充相关知识,为求职与正式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能力准备,从而缩短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心理转型期。

二、基本情况

我们_月_日来到__中学,到_月_日实习结束。我被分到高_(__)班进行实习。

实习的基本内容包括两部分:课堂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基本情况

1、课堂教学:完成教案数为六份,试讲次数为六次,上课节数为六节;批改作业五次;监考十场;自习辅导十二课时。

2、班主任工作:组织一次主题为“网络的利与弊”的班会;组织本班学生与实习老师之间的篮球赛两次;找学生单独谈心、了解情况十一人次。

这次实习令我感受颇多。一方面,我深感知识学问浩如烟海,使得我不得不昼夜苦读;另一方面我也深深地体会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学识渊博,其它各方面如语言、表达方式、心理状态以及动作神态等也都是要有讲究的。每上完一节课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当好一名老师真不容易啊!

教学生知识如果我们仅仅只懂得书本上的知识的话,那是远远不够的。俗话说的好“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上好一堂课不仅要求我们能够旁征博引,而且平时学生也会提一些书上没有涉及到的知识,这时候你不仅要自己对这些知识点有所了解,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你要能够以学生容易理解的平实的语言将它表达出来。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比如有一次我分析基础训练的时候,有一个题目是说“往饱和的碳酸钠溶液里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时会有什么现象发生?”此题只要知道了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比碳酸钠的小,就能得出“可见到有白色晶体析出”的结论。由于事先我觉得此题很简单,也就没有深入地思考。出乎我意料的是,无论我怎么讲,同学们也无法理解为什么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比碳酸钠的小就会有晶体析出。后来只好向他们的原任课老师请教此处该如何表达。

三、实习体会

通过这次的经验,我深感不能以自己的思维来揣度学生的思维,自己认为很简单的问题,对于刚刚涉及这一知识的学生来说很可能就会是一个无法理解的地方,这时候,我们以何种方式将此知识点向他们表达清楚就显得犹为重要了。于是,在以后的备课过程中,我就不在象以前一样只要自己弄清楚了就了事,而是更加侧重于如何将知识的来龙去脉向学生表达清楚。我的这一举措果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听完课后普遍都说我讲得较清楚。这让我感到很欣慰。

在当实习班主任的过程中,我从他们原班主任那里学到了很多关于班级管理方面的经验,确实让我受益不少。比如如何与学生谈心,如何帮助后进生转化成为先进生等等。虽然这些经验都是非常宝贵的,但是我也没有完全照搬,第一是我觉得我的身份毕竟与他们原班主任不同。第二是我觉得我与学生年纪相仿,不象原班主任一样与他们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代沟,这是我的优势所在,应当加以利用。所以,在与学生的长期交往中,我渐渐形成了一套既有自己风格,又吸收了原有宝贵经验的行事方法,而且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比如说我和我们班上一位同学谈心的时候,她告诉我她读初中时成绩很好,几乎每次考试都是班上的第一名,数学成绩犹为突出,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那时侯学数学简直就是一种乐趣”,但是现在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不仅整体成绩直线下降,就连自己的强项数学也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当我问及其中的原因时,她告诉我,由于中考的失误,进入高中以后她就失去了信心,再加上高中的课程本身就比初中的要难,使她的成绩更加加后退了,以至于现在对读书失去了信心,想一心从事自己的爱好去学声乐算了。而这些她都没有和原班主任说过,原因是班主任“太凶了”。我听了之后并没有直接反对她的观点,而是从客观条件、学习条件以及以后的前途等方面和她分析了她的这种想法,使她明白了学习和爱好之间谁轻谁重,并引导她自觉得把心思放到了学习上来。

四、实习总结

通过这次实习,我找到了今后教学工作的努力方向:

1.要加强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许多时候,我们可能容易培养一个具备了很高技能的人,但不一定就等于培养了一个合格的成功的人才,加强对学生关键性职业能力的培养应当成为今后专业建设与发展的侧重点,其中像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尤显重要。

2.要进一步强化职业认知教育。职业意识的培养在专业教育阶段非常重要,一些学生实习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或困惑,根源在于对其即将从事的职业还没有全面的、正确的认知,以至于出现不适应症。但职业认知教育不能停留在简单的一两次到企业进行所谓的参观,要进行系统地教育,通过专门的课程、日常的教学活动和学生活动等多种形式养成,全员全方位参与。

3.要创新实习指导的形式。在稳定提高巡查指导覆盖率,校外现场授课率的基础之上,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开展指导。专业导师要加大与企业导师沟通力度,确保能够及时获取学生实习最新状况。

弹指一挥间,三个月的顶岗时光在充实中匆匆行过,回顾过去几个月的收成,我们觉得还不满足,我们感到离别的脚步越来越近,我们还有更多的知识和乐趣要跟这里的孩子一起分享。几个月来,那点点滴滴让我们痴痴地把笑留在嘴角,生活依旧充实,依旧精彩。

教学:

1、教学设计上,运用多媒体教学,直观教学,使学生由观念转化为行为,主线明确,有思考力,有素养;穿插配乐朗读,在细节上贯穿了美,有资源意识;期间夹杂人的思想教育,滴滴渗透学生思路,给予人生启迪;注重情感教学,处处展思考,鼓励学生,赞赏学生。

解决策略: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合作,组间竞争。

2、教学态度上,教态是教师特有的外在的各种素质的综合,主要包括表情、态度、姿势、动作、语言、服饰。在这里__老师对非语言行为(动作和姿势)的感染提出不足并指正,让我感受颇深的是__老师亲身经历的一段故事,她,从教多年,从来不曾坐下来授课;她,跌倒在课堂,深受重伤,依然站起来,却没因此坐下来讲授课。听到这儿,我惭愧,我感动,我也思索。

3、教学效果上,她很赞赏学生的课堂氛围,学习状态好、兴趣浓,学生训练有素,教师善于给学生机会,自我抒发感情,很聪慧!

对结尾提出建议:结尾要讲究艺术。一堂课至少有三个高潮导言、中间、结尾,中间还有小高潮。我想我在结尾上应该再努力思考一番,让学生产生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

4、新教育理念上,她说我已经具备了教师的素质,教师角色上已经有将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的理念。学生观上,跟学生共同提高,共同成长。评价观上,欣赏学生,让学生抒发情怀,检测手段应该由薄弱转化为深策起来。

5、__老师最后意味深长的鼓励我们,实习这半年时间,对我们来说异常珍贵,一生可能只有一次这样的经历,实习分为三个阶段学会教学阶段、善于教学阶段、创造教学阶段。现在我们已经学会教学了,就应该学会善于教学,在教学上提高自己,在最后两周时间里我们要创造出自己最精彩的`教学成果,并且__老师还鼓励我们,相信我们,让我们更有力量的走下去那现在,我没有让老师失望,我不断探索新的课堂,我努力、我进步、我快乐。

虽然,我们在实习学校反反复复进行了无数次听评课,但是我们都是摸着棍子过桥,找不到平衡点,现在听到__老师的点评指导,我受益匪浅,尤其是她对我的鼓励,让我再次深爱着教育,深爱着我的课堂,深爱着我的学生!

6、__老师以__的的一篇文章文题总体评价我的这堂课:《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并给我们推荐这篇文章。并告诉我们,我们要学会创造教学。对,我们应该冲破教学大框架,不断探索新的课堂!我会深深铭记__老师对我这堂课的点评和对我们教学上的指导,这将是我的一笔无价财富,让我一生珍藏!

工作:

__联欢会在20__年最后一天谢幕了,回顾现场的精彩,回想演出前的点滴,让我难以抑制眼泪。来到实习学校,我们举办过不少的活动,惟有这一次,联欢会,让我每分钟想起都觉得有泪欲下的冲动。

我们为了这次活动能举办的更好,不知道亏欠自己多少顿饭菜,不知道经过几个寒冷的夜,不在乎了自己因上火而干裂的唇,我们知道,__老师和校领导会嘱咐我们保重身体,可是我们自己就偏偏迈不过心中那道坎儿,也许这是我们在这个学校举办的最后一个大型活动了吧,所以它对我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多媒体策划室成了我们第二宿舍,对主持人的培训,对舞蹈的编排与练习,对节目的彩排与指导,对活动的筹划和布置,对主持人稿件的修改与补充小到对现场每个环节的预设都让我们绞尽智慧。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当听到学生说:老师,这是我们来到这学校参加最精彩的一次__联欢会了。当听到校领导说:活动很成功!时,我总会背过身,收敛自己湿润的眼眶,对,这个活动对我来说,真的是那么重要,它包含了我们对以往活动的总结和精彩结尾,也包含了我们对实习学校新一年的祝福,更包含了我们对我成长的校园,我的学生的不舌与难以言表的全部的爱!

纪律:

我们小组除严格遵守师大顶岗制度外,还在内部制定了小组纪律,协定小组训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顶岗实习中后期小组长会议上,__老师和我们一起重申纪律问题和安全问题,我们小组成员除了遵守师大顶岗实习规章制度外,还严格执行小组内部纪律要求。

在顶岗实习中后期,我们对周围环境熟悉起来,所以安全问题和请销假制度再次被严审起来,严格请销假制度,确保一个不能少!遵守小组内部制度,团结合作,共同维护团队!

生活:

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我们小组成员从开始的白吃现都已渐渐成为小厨师,日常小餐都能拿出手来。用电安全也常常在我们生活中被提醒。

课下无论是和学校老师还是学生的关系都很融洽,学生们在生活上、学习上和心理上有什么烦心事也都渐渐的来找我们聊天,真正能和学生走到一起,团结一起。

思政专业求职信篇七

目前我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难度比较大,全国也还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我们学校主要是在《大学生就业指导》等课程中做了一些初步探索即怎样将思政课的相关内容融入专业课程。

“隔行如隔山”,思政课与专业课的教学内容相差较大,但教学方式“隔行不隔理”。思政课主要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党的方针政策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后两个属于社会科学范畴。因为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是建立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科学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运动观、规律观、矛盾观、量变质变观等等,都是在对自然科学现象、社会科学现象分析之后得出的认知。这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和我校大多数老师的专业,本身就有一种天然的联系。为此,我院教务处要求专业对应性比较强的老师,比如财会类、营销类专业、设计类、艺术类、环境类等专业教师掌握和运用好属思政课教学体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这是认识世界认识社会基本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思政课中涉及的马克思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内容,我院教务处也要求其他专业老师可以逐步接触、学习和提高;要求将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到相关的专业课教学中,进而提高了专业课教学的说服力。

思政课教学比较重视理性分析和逻辑力量,专业课教师借鉴思政课教师课堂语言的逻辑性、深刻性,可以加强专业课教学的说服力,可以增进课堂互动的思想性,可以帮助学生转换视角思考问题,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虚实结合。比如我校环境艺术课程的老师在讲废水治理、空气检测等课程时,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新的生态观和“两山理论”,用简洁的“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宁可失去一点金山银山,也要保护好子孙万代的绿水青山”三个句子,就把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专业课教学内容有机融为一体。

专业课教学融入思政元素的另外一个“好处”是培养学生辩证地看待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高职类院校经常遇到学生对职业信心不足,犹豫彷徨。我们发动相关的专业课教师结合旅游管理、机电、建筑工程等专业的未来,和他们谈职业生涯。但很多同学喜欢和其他专业毕业生比就业环境、舒服程度和收入高低,你硬要说让他们艰苦、吃苦、甘于清贫,他不一定听不进去。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从更宽广的视野引导学生看职业,用“大道理”引导“小道理”,这就需要哲学思维了。

比如在就业指导课上,经常有学生问:初入职场什么竞争力最重要?我们的就业指导课教师用马克思主义“联系观点”给学生分析:世界上的事情都不是无缘无故的,事物是有联系的,联系是复杂的,有一因多果,也有一果多因。但在所有联系中,总有一个因素是主要因素,这就是专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联系。有的同学进校不久就抱怨自己缺乏专业兴趣。问题是,“专业兴趣”这四个字,企业关注的是前面两个字,是你的职业(专业)积累,而不是后面两个字,不是你的个人兴趣。专业能力是决定就业竞争力的主要联系点。除了一定的专业基础,我们青年学生走向社会还需要有什么竞争力呢?当然,事物也是一果多因的,就业竞争力还需要你良好的沟通能力、吃苦精神、合作能力甚至其他如人脉资源等,这是其他的联系点。

有的同学总担心本专业没有大的前途,老在和外部的一些一些条件比。我们的就业指导课教师就用马克思主义的“内外因辩证观”分析:外因很重要,所以不同行业、岗位的差异永远存在;但内因起决定性作用。什么工作岗位都有精英阶层、大众人群和落后人群,同样环境条件下,个人内在的动力、努力和能力是决定性的。内因在决定一个人是否在单位里走在前列、受人尊敬的作用在于:专业能力,综合素养,坚持精神。你说你的专业不理想,“巨匠在限制中表现自己”,能在平衡木抢翻跟斗的人,比地毯上“后滚翻”的人要惊艳得多。越有局限越能显出能力。那些不轻易“跳槽”,能在单位坚持留下来努力若干年的毕业生,最后都成为了企业的中坚力量。

还有的同学说,师哥师姐很多都抱怨我们这个专业所对口的行业不景气,工作找不到成就感。我们的就业指导课教师就用马克思主义“规律观”来分析。事物的发展都有自身固有的规律性,规律是自然界和社会现象之间必然、本质、稳定、反复出现的关系。1、理想和现实有反差,是年轻人刚工作的一个反复出现的现象。每个人在刚走向社会时,都会或多或少地感觉迷茫。因此,刚工作的毕业生由于迷茫而抱怨工作不好,很普遍,很正常,但这不能准确说明工作的好坏。2、因为刚工作容易出现理想高于现实的反差,因此刚开始工作时,就要提醒自己不能太挑剔,要避免高不成低不就,要分析师哥师姐抱怨的两面性,要知道这种抱怨往往随着经验的增长而消失。3、坐等年纪大了“成熟起来”不再抱怨,是消极的态度,尽快消除反差的通常规律是,工作以后要给自己设定一个适合自己能力、社会未来需要的目标,然后再定一些阶段性小目标,然后一步一步去实现这些目标,就能找到感觉。4、一般规律是,只要能通过一段时间的尽心工作和创新努力,只要能坚持三五年,一般就可能成为岗位、单位的骨干,那时就会对工作有了一些兴趣和热爱。5、如果毕业后到了单位实在感觉不喜欢自己的工作,也不要马上急于跳槽,因为这时候可能还看不清楚,坚持一段时间,再决定是不是离开,这也是一个规律。6、如果决定了要跳槽,一般而言,也要从自己的积累、特长和情趣等综合因素出发,选择新的岗位。尽量不要离开专业太远,尽量在新单位有了着落后再“跳”,这些都是保证今后工作中竞争力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规律。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精选文章
基于你的浏览为你整理资料合集
2025年思想政治教育求职意向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简历(7篇) 文件夹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