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教学目标设计理念:1依据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为导向,充分考虑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等因素,真正体现三维性和准确性。2教学目标设计应该发挥其应有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评价功能,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以激发起求知欲。
2、新课标对现代文阅读教学的要求中强调“用普通话正确地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大致内容”、“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精读课文”、“欣赏课文中优美精辟的语句” 等,这些要求是展开本课教学的依据。
3、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领会和鉴别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
4、新大纲对现代文阅读教学的要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训练学生阅读一般的现代文,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思路,了解基本的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
二、使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
三、初步学习各种阅读方法。
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能力训练”的“阅读训练”项中特别强调了“整体感知课文的大致内容”“从课文中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欣赏课文中优美精辟的语句”“用普通话正确地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我校学生的语文基础比较薄弱,特别体现在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的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上。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较差。在教学中,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在此基础上增加阅读量,并注重对学生语感的培养。精读课文”等等。
6、通过配乐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情激情 重点指导朗读哪一节: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给学生提供了独立活动、独立思考的机会。
7、课外作业的设计意图:△我设计这一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要点,巩固所学的知识。
9、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注重培养创造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不足与建议:1教师介绍,学生被动接受,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2活动表面化和形式化3教学实践和新课程理念存有差距4学生的主体缺失等。5不少问题停留在梳理课文内容这一较浅的层面,问得也零碎。6有的教学内容有交叉,两个问题差别不大。
一、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课堂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架设生活与教材相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的鉴赏和审美能力。使小组合作、讨论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阅读理解、感受、体悟园林建筑的自然美,让每个学生从心底热爱自然。
教学反思的内容:反思教学理念、反思备课过程、反思教学设计、反思师生关系、反思教学得失。
教学反思的方法:通过行动研究法进行纵向反思(和自己的过去比),通过比较法进行横向反思(听同事的课与别人),通过经验总结法进行个体反思,通过对话法进行集体反思等。
作业布置的目的:作业布置是教学工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作业布置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其主要目的是巩固、拓展、延伸所学知识,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促进个性发展。
作业布置的要求:内容要精选,形式要多样,难易要适度,总量要适当,设计要把关。
当前课堂情境创设中存在的误区:主观臆造,脱离生活实际;追求趣味性,远离课程内容;追求表面热烈,情境流于形式。方法:拓展教学情境的类型;紧扣学科特点、针对教材内容创设情境;针对现实社会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匆匆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匆匆》教学设计诏安县太平小学:田文化一、概述:《匆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它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课文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表达了对时光稍纵即逝的无奈和惋惜,但又绝不消沉的思想感情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太平小学六年级的学生经过了几年的教学,班上学生思维活跃,对语文非常感兴趣,阅读和写作表达的愿望很强烈;学生对散文这种体裁很感兴趣,特别喜欢读本课;学生的阅读能力不错,但对把握文章的关键词能力还不够;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欠强,需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三、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从课题想开去,整体把握全文内容,借助资料初步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2、在初读的基础上,抓住课题“匆匆”,从题入手,看看课文是怎样写我们的的日子匆匆而逝带着这个问题,通过读,找出有关的片段和句子进行分析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熟练,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感悟课文的语言美,领悟并学习作者细致描写、多种修辞精湛的写作手法,积累语言仿照课文的排比句式的写法自己续写几句四、
教学策略的选择1.以问题解决为主的教学策略:本课综合运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各种策略,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遵循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旨,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重视学生学习趣味的选择为最基本的教学理念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在新科技的强有力的支持下,让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深切感受语言文字背后作者深沉的情感因素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灵魂得到净化2.自主学习策略: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进行创新说话,在深入理解课文主题的基础上,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促进思维的深层次加工处处体现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力求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课文,在朗读中感悟真情,在积累中提高素养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教学在具有有多功能电教平台的教室;资源有《匆匆》ppt多媒体课件、惆怅的音乐、朱自清的资料五、教学过程:教学流程:学生开始整合点↓情境导入→音乐视频聆听思考←感知匆匆入情入境↙↘钟声导入配乐范读↓自读感悟←初读课文感受匆匆↓朗读体验←品读课文→图文并茂感悟匆匆品味语言↙↓↘质疑深化品悟不馁感受无奈↓激发兴趣←读写结合→网络链接拓展延伸拓宽视野↓结束1.同学们,听,这声音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播放时钟的滴答声2.配背景画
面范读课文教学设计意图:二、初读文本,感受匆匆1.喜欢读吗?其实文章还可以这样来读——以诗的形式展示第一自然段2.诗中有一句话,在文中不止出现一次——引读最后一段: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3.读着读着,我感到诗中有一种淡淡的——4.默读课文这种无奈、惋惜与淡淡的惆怅就弥散在课文的字里行间,边读边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或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读后,与同学议一议教学设计意图:三、细读课文,感悟匆匆品读二、三自然段1.出示第二自然段语句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展示课件,感受作者的八千多日子相对于时间长河的渺小教学设计意图:引读:师:“针尖上一滴水滴在浩瀚无垠的大海里”生:“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师:“我的日子滴在这亿万年的时间的流里”生:“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师:想到这,“我不禁——”生:“头涔涔而泪潸潸了”此时你有何感受?用朗读告诉大家2.引读第三自然段,时光究竟是怎样匆匆溜走的呢?快速默读课文,捕捉时光轻轻悄悄地挪移的身影出示: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
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通过重点词语的感悟,体会时光脚步的匆匆,作者心灵的颤动教学设计意图:3.齐读第四自然段,面对匆匆溜走的光阴,作者只有无奈与惋惜吗?读后谈感受出示他24岁前的经历1912年入高等小学,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2月写的《睡罢,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诗处女作他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一带教中学,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他是早期文学研究会会员再出示他24岁后的资料1923年发表的《毁灭》,这时还写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优美散文1925年8月到清华大学任教,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1927年写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烩炙人口的名篇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1932年9月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讲授《宋诗》、《文辞研究》等课程这一时期曾写过散文《语义影》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北京解放前夕,患胃病辞世教学设计意图:四、回顾整体,拓展延伸1.在这匆匆而过的40十分钟里,你曾留下怎样的“像游丝样的痕迹呢?”2.40分钟无声息,2600秒已逝去,让我们再读——出示:匆匆,是燕去燕还匆匆,是花谢花开匆匆,如薄
雾蒸融匆匆,如轻烟消散,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不,不——留住他们轻轻悄悄挪移的脚步,就不会白白走这一遭!3.向学生推荐有关朱自清名篇的网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学设计意图:本节课体现素质教育要求,把评价的侧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上,围绕学生主动学习来进行定量评价;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评价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便于掌握和应用课堂学习成果评价量表班别______姓名: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评价等级小组教师评价标准自评项目优秀良好一般较差评评知感悟时间来去匆匆abcc识与能流畅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abcc技能能够用流畅清晰的语言表达abcc熟悉运用网络独立收集、分析、处理abcc和评价信息的方法操作积极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abcc技能能制作ppt,将搜集到的材料用pptabcc清楚的展现出来,而且比较有创新课堂上积极参与,积极思维,积极动abcc脑,发言次数多情感小组协作交流情况:小组成员间配合abcc态度默契,彼此协作愉快,互帮互助对所学内容兴趣浓厚,提出了有深度abcc的问题课堂调查:书面写出你在学习本节课时所遇到的困难,向教师提出较合理的教学建abcc议八、课堂帮助1、充分利用煽情的朗读对学生加以有效地诱导,ppt幻灯片的展示便于学生把握重点、难点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3、选择动情的旋律帮助学生理
解九、板书设计:匆匆来去无影无踪一去不复返珍惜时间!
十、作业设计:1.背诵课文,积累语言2.选读朱自清散文?后柳小学代隆超《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初步感受作品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而本文语言优美、文辞隽永,优美的语言中包含着作者浓郁的情感这对于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的六年级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设计理念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架设生活与文本之间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重培养学生的知情行意3、让朗读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在读中思索,在读中探究,在读中感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写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挪移、蒸融、游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1、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介绍作者,
便于学生的理解2、自己查找资料,自学课文,并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在读中思考、领会,再通过小组讨论,解决问题3、有重点的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文感悟时光匆匆,懂得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同时体会到散文的语言美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突破方法: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读,议,体会难点:领悟作者对时间流逝,光阴虚度的无奈突破方法:读读,议议,说说教法与学法教法:引导法、点拨法学法:读、品、讨论法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堂流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请你们大胆猜想一下你的一生能活多少天?按80岁计算,能有多少天呢?你们现在已经过了多少天?过去的日子你留下了什么?你又什么感受?2、课件1播放时钟的滴答声,学生保持安静,侧耳倾听3、课件2展示一个人的不同时期的照片:儿时的照片—青年时期的照片—中年时期的照片4、课件3时钟的清晰的滴答声伴随照片的中速呈现5、学生谈此时此刻的感受6、事先安排课前预习,学生介绍朱自清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将朱自清的生平简介呈现在屏幕上,并且伴有男中音的旁白另外,随着学生的介绍,将朱自清的代表性作品名呈现,同时作品名旁附有相关的典型意义的插图二、配乐范读,感受时光流逝1、教师范读,音乐伴随同时,大屏幕展现一个时钟,将时钟的滴答声设置低一点,范读开始计时2、范读结
束,师生看大屏幕上同学们,就在刚才,就在我们入情入境范读聆听时,时光老人又向前迈了几步,时间又流逝了×分×秒你们感受到了吗?朱自清先生,他是如何感知时间的流逝的呢?请看————三、披情入文,品读领悟1、学生自读,小组互读,要求读准字音,了解大意,体会感情2、学生跟随音乐齐读课文3、教师谈话激情:亲爱的同学们,在你们自读的过程中,时间又匆匆流逝了几分几秒在刚才的阅读中,你们和朱先生进行了心灵对话,你体会到朱先生是怎样感受时光匆匆的呢?请抓紧时间哟!4、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归纳,大屏幕上逐字逐行显示相关语段“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便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了,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教师过渡语:同学们,你听到了什么?对,这是打字键盘的敲击声,这更是时光老人的脚步声你听,它哒哒地敲打在我们的心房上,催我们加油呢!5、教师导读朱先生眼里的时光是这样流逝的:洗手的时候-----;吃饭的时候-----;默默时-----伸出手遮挽时-----;天黑时-----;等我和太阳告别时-----指导学生读好叠词,体会感情学生齐读该语段6、情境说话①课件4展示画面:聊天场景、看电视画面、玩耍情境??.教师导说:
聊天时----,看电视时----,玩耍时----;??②面对时光的匆匆,朱先生是怎样的心情呢?文中哪一个词,教师顺势引导:我们想象一下一代散文大家朱自清先生会发出怎样的叹息呢?他在叹息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动作?你可以用声音、动作,甚至眼神来演绎这个词,让静止的文字动起来,让抽象的意思直观形象7、过渡:朱先生一声长长的叹息穿越时空,幽幽地回响在我们的耳际先生叹岁月匆匆,叹时光无情,悔平生无为8、课件5展示语段:“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又剩些什么呢?”教师引读: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9、课件6呈现以下图景:微风吹轻烟,初阳蒸薄雾教师旁白:这就是先生眼中时间的形象,短暂,无痕生齐读:“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蒸融了”师问:那么,你眼里的时间是什么样的呢?10、过渡:“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时光如朝露,转瞬即逝,无痕无迹,忧国忧民的诗人一次次追问自己,一次次拷问内心他是这样问的---------11、教师引读,可辅以恰当的肢体语言师:诗人一问,问---------生:我留着些??痕迹呢?师:诗人再问,问---------生:我何曾??痕迹呢?师:诗人三问,问---------生:我赤裸裸??回去罢?师:诗人四问,问---------生:但不能平的,??这一遭啊?播放课件7:微风轻烟图,初阳薄雾图,上述四问的语段逐行呈现,配以中速的范读学生在音乐中学读教师请个别学生上台配乐朗
读并录音,而后播放录音,共同赏析12、音乐声中,学生齐读全文1、课件8播放画面一:江水滔滔东去文字呈现画面二:天空风云变幻文字呈现画面三:春荣秋衰文字呈现2、过渡:一代大散文家、诗人、学者朱自清先生一生建树颇多,却依然叹岁月匆匆,悔平生无为那么,我们,该有怎样的沉思呢?3、课堂肃静,播放课件9:分针、秒针在走动,清晰的滴答声,一个大大的“?”和“!”分别置于钟的左下方、右下方,稍后一行省略号缓缓出现在下方五情感倾诉,向时间老人告白同学们,时间老人提示我们短暂的40分钟马上就要结束了,请你想好一句,送给我们身边的人好吗?学生自由倾诉六、课堂延伸1、开展“与时间赛跑活动”,在有限的时间内,谁的生活最有意义,最有质量2、搜集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和珍惜时间的故事,出一期手抄报3、写一写,画一画,你自己对于时间的认识板书设计叹岁月匆匆悔平生无为后柳小学代隆超《匆匆》是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本文通过生活中的点滴事例,阐述了时间在无声无息中流逝,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启示人们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人生的价值教学完本课,我的收获颇多从教学中,我体会到:语文是充满“诗意”与“美”的艺术,语文课堂也离不开一个“美”在新课程理念下,充满“美感”的课堂应该是我们一种理想,一种追求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努力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努力凸现“美”,
做到:一、营造氛围美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它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热情,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性格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课堂中我恰时恰度地利用潺潺又略带幽幽的音乐渲染气氛,营造氛围美并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平等、民主的沟通和互动,营造出和谐美二、挖掘文本美本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匆匆》是他散文代表作之一,也凸现出他散文的特点,语言诗般优美所以在教学中,我努力挖掘文本美,特别是语言美,引导学生品尝“语言美”,酿造课堂的“语文味”如品味抓住重点词语分析推敲,体会时光匆匆等,这样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训练,落实工具性的目标,也让课堂充满着语文味《匆匆》的第一自然段,朱自清在倾吐自己对时日匆匆这一瞬息间的感受时,依托于大自然多种可感的景象之中,一开篇就以独特的诗意创造,产生动人的效果,语言像诗般优美,读起来像一首流淌着的小诗挖掘到这一文本美的特点后,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品味文中排比、比较、追问等精妙的表达方法,进而发现文本诗意的美,然后顺学而导通过学生个性化朗读、师生合作朗读,配乐朗读等美读积累和升华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文本美三、流露情感美语文不仅具有工具性,更有人文性和思想性细读课文,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那些优美的语言中充满深挚情感教学时就是要让学生在情感的熏陶、冲击、融会之中,身临其境,进而收到良
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的过程我以学生自主感悟为本,进而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背景穿插帮助理解用换位思维体会、仿说联想引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学生走进了文本,深切地与作者、与文本对话,联想到自己小学时光的匆匆流逝,更深切地体会到朱自清对时光匆匆流逝的惋惜与无奈的感受进而反复朗读悟情,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环节螺旋上升,使学生一步步走进文本,体会情感朗读自然做到真情流露,入情入境版本分类专题推荐教案试题课件素材复习实用文体分类教学资源上传有求必应
相关热词搜索:;1、会认会读生字。掌握莲蓬、饱胀、挨挨挤挤等词语。
2、学习课文一至三自然段,通过看图,读文,展开想象,品词品句,欣赏荷花的美,从而加强语感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通过看图写话的练习,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1、品词品句,加强语感的训练。
2、看图写话,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一、谈话导入
2、同样写荷花,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的。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喜欢的或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看谁读得最投入。
2、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一到第三自然段,听老师朗读课文,好好感受一下,看文中的荷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品味词句,感悟语言(学习1至3自然段)
1、下面我们来慢慢欣赏荷花的美。
2、课文哪一句写了荷花的清香?(朗读练习)
2、荷花多姿多彩的美到底是怎样的呢?请尽情地、反复地、有姿有味地朗读第二自然段,找出你认为好的句子,好的词,想一想,好在哪。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跟旁边的同学交流一下。
3、汇报交流(读、品、评、练)
重点欣赏: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四、朗读激情
设境导读:看着这一池美丽的荷花,作者发出了由衷的赞美,他发出怎样的赞美呢,读第三自然段。
师描述:在这里,作者把大自然赐予我们的这一池生机勃勃的荷花比作了一幅――活的画。画,本身就很美了,但这不是一幅普通的画,而是会发出――清香的画,是荷花长得――姿态万千的画,是荷叶――迎风摇曳(挨挨挤挤)的画,是只有大自然这位神奇的画家――才能创造出来的画。
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好好赞美赞美荷花、赞美神奇的大自然。(配乐)
五、欣赏荷花,描绘心中的荷花
1、(课件)你们看,多美的荷花美啊,睁大你的眼睛,举起你手中的照相机拍摄下来吧。
3、拿出白纸,用你生动的语言把荷花的美描绘出来。
3、选择两句进行评点
同学们,大自然是美的、荷花是美的,你们也是美的,你们那如荷花般甜美的笑容,如荷花般焕发出来的生机与灵气都一并记在了我的心中。
1. 设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
2. 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引入新课,不仅自然,而且反映了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
3. 体现了知识的发生过程,而且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
4. 培养了学生观察、概括与抽象的能力。
5. 展示图片和动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无处不在,运用数学无时不有。
6. 新课程下的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及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7. 辅以相应的音乐,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高雅的学习氛围,在学习中感悟生活中的数学美。
8. 从学生身边的实际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增强学数学的乐趣。
9. 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同时对新知识的学习有了期待。
10. 通过设疑,引导学生合作学习,逐步启发学生探究―――。
11. 把直观形象的模型作为学生探究的素材,有利于学生对几何体由直观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
12. 让学生动手、动脑经历实际操作,认真体验,猜想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想象力,发展空间思维。
13. 通过观察、思考、分析,使学生经历概念的归纳和概括的过程,引导学生深层次地参与到概念的形成过程中。
14. 有利于学生参与探索,感受数学学习的过程。
15.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16. 学生在探索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将自然地体会到―――的必要性,体验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17. 这样设计不仅有利于突破难点,而且为归纳结论打下了基础,让学生体会到观察、猜想、归纳的思想,也让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无形中得到了提高,这对后面的学习极有帮助。
18. 增强学生探索的信心,体验成功。
19. 学生开展合作探究,采用观察分析、探究归纳、合作学习方法,易使学生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突破难点。
20. 充分让学生参与教学,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1. 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22. 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充足的体验和发展。
23. 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中,有机会分享同学的想法,培养了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
24. 及时练习巩固,体现学以致用的观念,消除学生学无所用的思想顾虑。
25. 落实新知与方法,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
26. 加强学生运用新知的'意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27.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思维的广度。
28. 进行自我评价,既面向全体学生,又照顾个别学有余力的学生,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29.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
30. 以动代静,使课堂气氛活跃,面向全体学生,给基础好的学生充分的空间,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31. 通过图片和动画展示,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3. 多媒体辅助教学,将知识形象化、生动化、具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