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评课(九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评课篇一
1.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按( )的顺序计算。
2. 在计算83+36×22时,应先算( )法,再算( )法。
3. 在计算48÷3-13时,应先算( )法,再算( )法。
4. 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59-19+( )=66 ( )×9÷4=18
( )+21-5=71 96÷( )×11=88
5. 下面的图形各代表什么?
(1)☆+☆+☆=18 ☆+◎+◎=22
☆=( ) ◎=( )
(2)□-○=4 ○+○+□+□=20
□=( ) ○=( )
二、慧眼辨一辨(运算顺序一样的画“√”,不一样的画“×”。每题2分,共6分)
三、耐心算一算(每题3分,共18分)
162+34-157 81-35+15
48÷2×16 46×5-21
200-6×14-35 48+92÷2
四、我来做一做(1~4题,每题8分,第5题10分,共42分)
1. 光明小学有女生412人,比男生少30人,光明小学共有学生多少人?
2. 3路公共汽车上原有乘客38人,到东门车站后下车12人,又上来6人。汽车上现在有乘客多少人?
3. 每个计算器88元。
4. 红旗小学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四年级有5个班,平均每班48人,需要这样的面包车多少辆?
5. 李大爷去世后留下了一处房产,由他的三个儿子共同继承。三个儿子商量后约定:房产留给老三,由老三付给老大和老二共68000元。这处房产价值多少元?
五、把“+”“-”“×”“÷”分别填入下面等式的“○”中,使等式成立(每题4分,共8分)
答案
一、细心填一填
1. 从左到右
2. 乘 加
3. 除 减
4. 26 8 55 12
5. (1)☆=6 ◎=8 (2)□=7 ○=3
二、慧眼辨一辨
1. √ 2. × 3. ×
三、耐心算一算
39 61 384
209 81 94
四、我来做一做
1. 854人
2. 32人
3. 440元
4. 6辆
5. 102000元
五、1. 7×2-4=10÷2+5
2. 12÷6+2=4×2-4。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评课篇二
执教者:杜林 学科:数学
时间:2007.4.1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
2,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自主探索的兴趣
3,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两个乘法(或除法)与加法(或减法)混合运算同时进行脱式的运算方法.
教学准备:
例图,投影,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王老师为学校棋类兴趣小组购买象棋和围棋(出示例图),仔细观察这幅图,说说图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生答)要知道王老师一共要付多少钱,必须要知道什么 (象棋和围棋分别需要多少钱)
提问: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 (生答)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 (独立列式)
指名回答,同时板书:12×3+15×4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板书课题: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
提问:回忆以前学过的知识,在进行时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生答)
二,自主探究
1,提问:你能替王老师算一算吗
2,学生独立计算解答.
3,交流:
(1)你是怎样列式计算的
方法一: 12×3 + 15×4 方法二:12×3 + 15×4
= 36 + 15×4 = 36 + 60
= 36 + 60 = 96(元)
= 96(元)
(2)联系实际问题,分别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先算什么 为什么要先算乘法
4,比较:哪种方法简单 为什么 哪一步可以省略
5,小结:这道题里有两个乘法和一个加法,两个乘法可以同时脱式计算.
三,活动尝试
1, 出示"试一试":150+120÷6×5
2,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3,交流:你是怎样计算的 为什么这样算
4,提问:联系例题和试一试的计算方法说一说"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应该按怎样的顺序计算"
5,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三,巩固反思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小组交流:这些题分别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独立完成计算,指名4人板演.
3, (3)集体订正,指3题
(1)同桌互相说一说:错在名说说: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为什么这样算
2,的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一组一组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观察和比较每组中两道题的算式和得数,说说:有什么发现
完成"想想做做"第哪里 原因是什么
(2)指名回答
(3)独立订正.
4, 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和第5题
学生先列式解答,再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解题方法,集体订正.
四,总结质疑
1,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学会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2,布置作业:"想想做做"第6题和补充的混合运算题.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执教者:杜林 学科:数学
时间:2007.4.17
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生是有基础的,所以在课上感觉学生很容易接受三步的运算顺序.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会正确地进行计算.例题提供的是一个求两积之和的实际问题.这样的问题学生已经会分步列式解答.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适时地提出"这道题先算什么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列出三步计算的综合算式,并自然地引起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运算顺序的心理需求.教材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所列算式的运算顺序,而是让学生按运算顺序填空,引导学生联系对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和理解,自主掌握运算顺序.同时,填空的过程也能启发学生先同时算出两个积,再相加,从而使计算过程简便一些.
作业中学生暴露出来的还是计算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这几题,计算不是太难,很多学生都更喜欢用口算,结果算错.说明学生的口算训练还要加强.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评课篇三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过程与方法:通过适当练习,使学生及时巩固新学的运算顺序,并能列综合算式解决一些
简单的实际问题,以进一步理解相应的运算顺序。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计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目标的依据:学生学过一些含有两级运算(如乘加、乘减但都是乘在前面的)两步试题,这些式题由于乘法在前,所以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向右的。学生已经习惯这种运算,为了分散难点在学生列出分步算式的基础上,在引导学生把两个一步计算的算式合成综合算式,并根据综合算式的含义,理解运算顺序。
教学重难点:1、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进行正确的计算。
2、通过技能的生成解决实际问题;把分步和成综合算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答列式解答:
1、 出示:每本笔记本5元,买3本这样的笔记本要多少钱?
学生口答列式。老师问:5、3、15分别表示什么?单价、数量、总价之间有什么关系?
2、出示:买笔记本用去15元,买水彩笔用去20元,一共用去多少元?
学生口答列式,指名说数量关系。
3、出示:买笔记本用去15元,付了20元,应该找回多少元?
学生口答列式,指名说数量关系。
二、教学新课
⒈教学例题1。
⑴出示例题图:提问:这家文具店出售哪些商品?每件商品的单价分别是多
少?
⑵出示问题:小明买了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了多少钱?请同学
们试着自己解答。
⑶分析:数量关系;2、那3、根据数量关系式那我们能不能把刚才两个算式
合并成一个算式呢?
提问:你们是怎样解答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
提问:15+20中的15表示什么?是怎样得出来的?20呢?
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必须要知道什么?解决这个问题的数量关系是
什么?【3本笔记本的钱+1个书包的钱=总共用去的钱】
⑷根据数量关系式那我们能不能把刚才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呢?请同学
们试着将两道算式合在一
起,列出一道综合算式。
⒉教学例2。
⑴出示问题:小红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应找回多少元?
⑵请同学们列出综合算式,并想一想综合算式应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
集体订正。提问:算式中50、18、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应先算什
么?为什么?
⒊总结运算顺序。
⑴比较算式。提问: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解答时,这两道算式有什
么相同的地方?
⑵提问:如果题目中同时出现了乘法和加、减法,你应先算什么?
⑶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通过解决问题,发现了一个什么规律?揭示课题:这
节课我们通过解决问题,发现了一个什么规律?
三、组织练习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先让学生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2)再在课本上写出计算的过程。要提醒学生注意每一步的书写格式。
(3)最后交流结果,并指名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算。
⒉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仔细观察第2题找出其中的错误。
(2)进行订正。
(3)指名学生说说每题错在什么地方,应该怎样改正。
(4)提问:在计算这样的综合算式时要注意些什么?
⒊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提醒:在计算时,要看清运算符号,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2)学生独立计算。
(3)组织比较:每组中两题有哪些相同?哪些是不同的?想一想,为什么计算
结果会不同?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31页“想想做做”第4题。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评课篇四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0~71页例1和“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一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现实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理解和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按顺序进行计算和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策略意识,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初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不带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顺序计算比较容易的计算式题。
教学过程:
1.出示情境图
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 引入课题
从刚才的两道题可以知道: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乘、除法或者只有加、减法,就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运算;如果有加或减,又有乘或除,就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今天我们根据这些运算顺序的规定,来继续学习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出示例题
1.谈话:同学们喜欢跳绳和打乒乓球吗?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李老师正在体育用品商店为同学们购买跳绳和乒乓球拍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情境图,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这道题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再问:想一想,要求李老师一共要付多少元,要先算什么?请按自己的想法列式解答,并与同学交流。
指名板演,并组织讲评。
提问:如果列综合算式解答这道题,综合算式可以怎么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2×3+15×4。
2.揭示课题:这是一道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式题。(板书课题: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这样的算式应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呢?
(三)、展开
启发:你会算这样的混合运算式题吗?请同学们先根据例题中的填空想一想,这道算式可以按怎样的顺序计算?再试着算一算。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并指名板演。(包括分步算出两个积与同时算出两个积的两种情况)
是买跳绳要付的钱,“15×4”算出的是买乒乓球拍要付的钱,都要先算出来,然后把买跳绳要付的钱和买乒乓球拍要付的钱加起来,得到李老师一共要付的钱。)
比较:他们的计算过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追问:谁的计算过程更简略一些?
指出:这两名同学在计算时的运算顺序都是正确的,不过同时计算两个乘积能使计算过程简略一些。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
谈话:这里还有一道混合运算的算式,你能试一试吗?先算出结果,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并根据需要指名板演。
反馈:我们请这两名同学分别说说各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
追问:你觉得按这样的顺序计算正确吗?能联系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来说说为什么可以这样算吗?(“12×3”算出的是买跳绳要(2)反馈:我们看同学在黑板上的计算过程,与你的计算过程相同吗?能说说这道题的运算顺序吗?
提问:你觉得计算时还要注意些什么?
3.引导归纳。
谈话:今天我们学习的混合运算,都是不含括号的算式。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按怎样的顺序计算?先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学生交流后,再指名说一说。
(四)、练习
1.做“练一练”
先指名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要求独立完成计算,并组织交流。
2.做“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找出错误,并改正,再组织全班交流,重点说说每道题分别错在哪里。
3.做练习十一第3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提问:“人均居住面积”是什么意思?知道问题要求什么了吗?
让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
指名回答算式,(板书算式)并说说算式中每一步表示的意思。
四、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为了使计算简便,前面和后面的乘或除可以同时计算,同时脱式。你有哪些收获?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评课篇五
教材简析: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30页的例题,完成第31页的“想想做做”。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过含有同一级运算(如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两步式题,也学过一些含有两级运算(如乘加、乘减但都是乘在前面的)两步式题基础上,教学的重点应是引导学生把已有的知识进行迁移,知道在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算式里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例题呈现的是简单的购物场景,共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在学生列出分步算式的基础上,引导把两个一步计算的算式合成综合算式,使学生体会综合算式的含义,并根据数量之间的关系尝试计算,理解运算的顺序;第二个问题,则引导学生直接列出综合算式,帮助学生联系数量关系理解其运算顺序。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练习先安排一些基本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再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改错题和比较题帮助学生整合已学过的混合运算的各种情况,提高运算技能;最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后反思:
教完这节课后,我觉得学生知识点已掌握,感觉还可以。可是当我改到一位学生的作业时,我发现他出现了这样的错误:
25+18×6 50—20×3
=43×6 =30×3
=258=90
这些错的地方不就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吗?上课时,不是总结得很清楚了?我努力回忆我的教学过程,我的确在两方面有了疏忽了。第一、练习题的单一。比较一下今天学生所接触的练习题,大部分题都是从左到右的计算方法,如:32÷4×8 18×6+25 20÷4+5等,只有少量的类似38+4×15的题,难怪学生会做错了。看来虽然我在备课时知道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但在实际操作时,我没有把握好重点,类似25+18×6 50—20×3这些题练习太少了,学生在遇到这些题时,还是根据已有的经验,不能熟练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可是当我回头又把想想做做中的题看一遍时,在第4题,“比一比,算一算”中,这类题可以巩固学习的要点,但在实际上课时,我没有时间让学生去做这道题,那我的时间又用到什么地方呢?我想是在这节课的第一个环节,为了结合书上的情景图,联系生活实际,我把书上的例题,变成了生活情景,说老师去买东西,我的学生也非常可爱,当我说到“我买了4本笔记本,每本5元,”话还没落,就听见“老师你买得太贵了,一本笔记本最多2元…”“不对,最多3元”…学生们就开始争论起来了,等到这个争论停止时,我真正提出这节课讨论的地方时,又成了他们不太关心的话题了。在这些地方为了将学生的注意转移,我耽误了一些时间,这些可都是我在备课时没有预料到的。
第二,太高估学生了。在讲完例题,练习时我出了“3×5+50
20—3×5”这两题,大部分学生都会做,并有学生说出了“先乘除,后加减”。我肯定了他的说法,还重复了一遍。在总结算法时,我也说出了先乘除,后加减。于是在作业中就有学生这样算:
60÷2×3
=60÷6
=10
这真的是先“乘”“除”。看来,我的数学语言真的是值得仔细斟酌推敲了。针对以上情况,我觉得在下节课首先要明确算法,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第二,针对出现的错误情况展示,进行纠错;第三,算法强化练习。透过学生作业,仔细分析错误的原因,就可以看到自己课堂中的不足之处了,看来今后再改学生作业时,不要一味的图批改速度了,还要仔细分析一下,从中找出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失误点。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评课篇六
教材简析: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30页的例题,完成第31页的“想想做做”。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过含有同一级运算(如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两步式题,也学过一些含有两级运算(如乘加、乘减但都是乘在前面的)两步式题基础上,教学的重点应是引导学生把已有的知识进行迁移,知道在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算式里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例题呈现的是简单的购物场景,共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在学生列出分步算式的基础上,引导把两个一步计算的算式合成综合算式,使学生体会综合算式的含义,并根据数量之间的关系尝试计算,理解运算的顺序;第二个问题,则引导学生直接列出综合算式,帮助学生联系数量关系理解其运算顺序。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练习先安排一些基本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再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改错题和比较题帮助学生整合已学过的混合运算的各种情况,提高运算技能;最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后反思:
教完这节课后,我觉得学生知识点已掌握,感觉还可以。可是当我改到一位学生的作业时,我发现他出现了这样的错误:
25+18×6 50—20×3
=43×6 =30×3
=258 =90
这些错的地方不就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吗?上课时,不是总结得很清楚了?我努力回忆我的教学过程,我的确在两方面有了疏忽了。
第一、练习题的单一。比较一下今天学生所接触的练习题,大部分题都是从左到右的计算方法,如:32÷4×8
18×6+25
20÷4+5等,只有少量的类似38+4×15的题,难怪学生会做错了。看来虽然我在备课时知道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但在实际操作时,我没有把握好重点,类似25+18×6
50—20×3这些题练习太少了,学生在遇到这些题时,还是根据已有的经验,不能熟练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可是当我回头又把想想做做中的题看一遍时,在第4题,“比一比,算一算”中,这类题可以巩固学习的要点,但在实际上课时,我没有时间让学生去做这道题,那我的时间又用到什么地方呢?我想是在这节课的第一个环节,为了结合书上的情景图,联系生活实际,我把书上的例题,变成了生活情景,说老师去买东西,我的学生也非常可爱,当我说到“我买了4本笔记本,每本5元,”话还没落,
就听见“老师你买得太贵了,一本笔记本最多2元…”“不对,最多3元”…学生们就开始争论起来了,等到这个争论停止时,我真正提出这节课讨论的地方时,又成了他们不太关心的话题了。在这些地方为了将学生的注意转移,我耽误了一些时间,这些可都是我在备课时没有预料到的。
第二,太高估学生了。在讲完例题,练习时我出了“3×5+50
20—3×5”这两题,大部分学生都会做,并有学生说出了“先乘除,后加减”。我肯定了他的说法,还重复了一遍。在总结算法时,我也说出了先乘除,后加减。于是在作业中就有学生这样算:
60÷2×3
=60÷6
=10
这真的是先“乘”“除”。看来,我的数学语言真的是值得仔细斟酌推敲了。
针对以上情况,我觉得在下节课首先要明确算法,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第二,针对出现的错误情况展示,进行纠错;第三,算法强化练习。
透过学生作业,仔细分析错误的原因,就可以看到自己课堂中的不足之处了,
看来今后再改学生作业时,不要一味的图批改速度了,还要仔细分析一下,从中找出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失误点。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评课篇七
第二课时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⑵
【教学内容】教材第32~33页。
【教学要求】
⒈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理解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并引导学生归纳出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重点难点】
正确理解运用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规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⒈口答列式。
①32与18的和是多少? ②32减去18的差是多少?
③42除以8,商是多少? ④60除120,商是多少?
⒉说出下面每道算式计算的第一步。
6×3+3 70-20×3 46-28+4
提问: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什么?
⒊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⒈教学例题:
①出示例图:提问,文具让里卖了哪几种文具用品?这些商品的标价分别是多少?
②通过看图,你还知道了什么?从营业员的话中你能知道什么?
③你能帮小红算一算她所要花的钱吗?
④指名说说怎样列式。提问:说说你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
⑤提问:在这题算式中含有哪几种运算?我们是先算什么的?
⒉教学“试一试”:
①出示:列综合算式计算一盒水彩笔比一枝钢笔贵多少元?指名读一读。
②请同学们列出综合算式,并算一算。
提问:算式中的18、80、10分别表示什么?这道算式你是先算什么的?为什么?
③提问:在这道算式中含有哪几种运算?你们是先算什么的?
⒊总结、归纳运算顺序。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发现?
三、组织练习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同学们进行计算。提问:这组算式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
⒉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⑴同学们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⑵分别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提问:为什么91÷13×11的运算顺序与前2题不太一样?
⒊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⑴同学们分组进行计算。
⑵比一比:每组中的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
⒋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⑴同学们估计每组算式中哪道题的得数大一些。指名说说,并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⑵同学们分组计算,与自己的估算结果比一比。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些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评课篇八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
2、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自主探索的兴趣;
3、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方法 尝试练习法、合作学习法。
课前准备 ppt、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师:同学们,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什么新的内容吗?你对混合运算已有了哪些认识?
2、说一说下面各题应先算什么。
(1)180-120÷6 (2)15×9÷6(3)168÷(15+6)
二、自主探究
1、师:去过商店吗?下面我们一起去一家文具店看看。
出示:(图片)
钢笔:12元 三角尺:2元 文具盒:20元
2、师:能看懂吗?能试着编一道应用题吗?
生思考,指名回答。
3、现在老师要买5支钢笔和10把三角尺,一共要付多少元?怎样解答?请列出综合算式。
学生口答,师板书。师:会计算吗?试一试。
有针对性地指名板演,其余在自己本子上完成。
集体评议。师:你是怎样想的?这样算行吗?
4、师:你能再接着提问吗?该怎样算?
同桌交流,指名说说。师:对于刚才学习的混合运算,你有什么收获?
5、出示:试一试
150+120÷6×5
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评议。师: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
6、总结:刚才的这几道题目都没有括号(补充完整课题),想一想,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应怎样计算?
三、巩固提高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小组交流:这些题分别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独立完成计算,指名4人板演。
(3)集体订正,反馈、改正。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先找一找错在哪里,再改正。做完后,同桌交流,集体评议。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出示)
师:观察,每组算式有联系吗?估计一下它们的答案可能会怎么样?同桌每人选择一组算一算,看看有什么发现?
做完后,交流:你的估计正确吗?能说说为什么吗?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和第5题
学生先列式解答,再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解题方法,集体订正。
四、总结质疑
1、师:本课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想学习什么?
2、布置作业:“想想做做”第6题和补充的混合运算题。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评课篇九
第一课时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⑴
【教学内容】教材第30~31页。
【教学要求】
⒈ 让学生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⒉ 通过适当的练习,使学生及时巩固新学的运算顺序,并让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以进一步理解相应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
例题插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⒈口答列式:
⑴28与32的和是多少? ⑵60减去17的差是多少?
⑶16乘5的积是多少? ⑷6和8相乘得多少?
⒉列式解答:
出示:每本笔记本5元,买3本这样的笔记本要多少钱?
学生在本子上列式。集体订下,说一说这题要求什么?需要知道什么?
二、教学新课
⒈教学例题1。
⑴出示例题图:提问:这家文具店出售哪些商品?每件商品的单价分别是多少?
⑵出示问题:小明买了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了多少钱?请同学们试着自己解答。
⑶分析:
提问:你们是怎样解答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
提问:15+20中的15表示什么?是怎样得出来的?20呢?
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必须要知道什么?
⑷请同学们试着将两道算式合在一起,列出一道综合算式。
⒉教学例2。
⑴出示问题:小红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应找回多少元?
⑵请同学们列出综合算式,并想一想综合算式应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
集体订正。提问:算式中50、18、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应先算什么?为什么?
⒊总结运算顺序。
⑴比较算式。提问: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解答时,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⑵提问:如果题目中同时出现了乘法和加、减法,你应先算什么?
⑶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通过解决问题,发现了一个什么规律?
三、组织练习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然后再让学生计算。
⒉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说。提问:在计算这样的综合算式时要注意些什么?
⒊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⑴比较:每组中两题有什么是不同的?想一想,为什么计算结果会不同?
⑵提醒:在计算时,要看清运算符号,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