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 谊 花 开 别 样 红
——记福建省武夷山市援疆干部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红得好象燃烧的火,她象征着纯洁的友谊和爱情……”每当耳畔响起这首优美动人的新疆民歌,就让人不由得想起闽昌两地友谊的“使者”——福建武夷山市援疆干部。
近三年来,正是以“使者”的身份,搭建起了闽昌两地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合作与交流的平台,为促进这方热土的蓬勃与发展,倾注了全部的精力和心血。
用心血培育友谊之花
2002年7月,受福建省委、省人民政府的委派,带着组织的重托、带着对边疆人民的关爱、带着对援疆事业的忠诚,从风景优美、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的武夷山市,来到大漠边缘、经济相对落后的。
初来乍到,水土不服、气候不适应、饮食不习惯等诸多困难还未解决,他就迅速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之中。不到一个月时间,他的身影已遍布乡镇村落,他的足迹已踏遍沟坎茆梁。南部山区留下了他调研、规划的身影,北部沙漠洒下了他踏勘调查的汗水,乡镇村寨留下了他了解民情的问候,贫困农牧民家中留下了他嘘寒问暖的真情。作为一名援疆干部,他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作为一名分管旅游、广电、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工作的副县长,他深知自己肩头的责任。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可以在援疆工作的三年中没有英雄壮举,但我决不能碌碌无为”。近三年来,他正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忠实履行着自己的诺言。
*县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文化遗迹和人文景观较多,但由于受地缘、资金以及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资源开发缓慢,旅游产业尚未形成。曾任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副主任的,有着丰富先进的管理经验和长期积累的理论基础。为了加快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他思考最多、投入精力最多的就是旅游业。他在深入调研和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政府主导,制定产业规划,明确产业定位,鼓励多元投资”的旅游产业发展思路,并牵头制定了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管理规定,多方争取资金编制完成了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为规范旅游行业管理和发展旅游产业明确了主导思想,提供了制度保障。
“一个产业应该是一个产品,既是产品就不能没有包装”。为了增强旅游产业的市场优势,他本着“严格规划、精心包装、强力促销、打造精品”的原则,深入挖掘北庭历史所蕴涵的无形资产,强力打造“北庭”旅游品牌,争取资金重新设计制作旅游宣传画册、音像制品,并争取资金建立政府网站,进一步扩大本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三年来,*县旅游产业有了长足发展和质的飞跃。从原来的无序经营到现在的规范管理、从以往的自由开发到现在的依规进行、从原来的低档次接待到现在上星级服务、旅游收入从2002年的2056万元到2004年的5888万元,并逐步形成南部山区自然风景区、中部平原人文景观区和北部沙漠猎奇、温泉度假景观区的旅游产业格局。投资2000多万元的三星级度假酒店—温泉度假酒店已于2004年建成开业,拟投资8000多万元的北庭古城保护开发项目已经国家文物局立项,并将在今年启动。旅游业已成为县域经济增长和各族群众就业增收的一个新亮点。
落实政策,宣传先行。广播电视是党的“喉舌”,尤为重视。当了解到*县偏僻山区仍有部分农牧民看不到电视、听不到广播时,他心情很沉重。他曾多次专题了解情况,并于2003年,支持通过工程垫资和拆借的方式筹措资金100万元,启动并完成了有线电视网络二期扩容工程。还对有线电视台进行改制,由此解决了投资融资渠道不畅和工作缺乏激励的体制性障碍,通过两年的企业化经营,全县的有线网络迅速扩大,新增有线电视用户4000多户,营业收入从2002年的40多万,增加到了2004年的100多万。三年来共投入200多万元用于网络建设,设备更新和业务综合楼改建,使广播电视局的基础建设和技术设备水平步入全区的先进行列。2004年上半年,又针对广播电视节目质量不高,人浮于事的现状,提出了“精简、统一、高效”的改革原则,推行因事设岗,按岗聘用,打破干部、工人身份界限,实行全员竞争上岗,完善了工作机制,激发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广播电视节目也成功进行了改版,新闻工作人员在“名牌”和“精品”意识的指引下,广播电视节目质量有了极大的提高。2003年和2004年*县广播电视局均荣获区、州、县先进单位称号。他所分管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工作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在他做好上述工作中将会遇到多少困难我们无从知晓,他兢兢业业、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为人亲和、忠厚正派的做人品格却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普遍认可,而他用心血培育的友谊之花也已在闽昌两地扎根发芽。
用汗水浇灌友谊之花
促进闽昌两地经济、政治、文化交流和招商引资是援疆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年来,他几乎抓住所有机会为此而努力。来到*县不久,就与县招商团参加了当年的厦门“投洽会”,抓住厦门“投洽会”强大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机遇,积极宣传,努力争取合作项目,在四天的会议期间就与湖北、香港等地客商签订了开发煤炭、房地产、中药材等特有资源、总投资达1.7亿元的项目合同和投资意向。2004年5月、6月又两次陪同福建森华集团负责人到吐哈油田考察,经过多方协调为新疆鄯善县引进年产三万吨甲醛、投资4000多万元的加工项目,该项目一期工程将于2005年底前投产。
三年来,从福建各级各部门共为*县争取援助资金202万元,其中,与共同争取南平市委、政府支持修建*县党校-南平楼项目100万元;个人争取资金102万元,包括*县广电局-武夷山楼20万元、政府办购工作用车20万元、编制*县旅游业发展规划8万元、扶贫助学、助村(居)11万元、支持文化交流6万元、支持政府网站建设3万元、闽昌两地友好往来的陪同考察及县域外接待经费12万元、招商引资及日常工作经费约22万元。
三年来,作为福建代表共联系接待和直接接待昌吉州和吉木萨尔县赴武夷山考察团20多批200多人次,南平、武夷山赴新疆、*县考察团20批160多人次。促使*县与武夷山市结成了友好县市,*县医院与武夷山医院结为了友好医院。同时他还争取南平、武夷山民营企业支持,筹集资金6万多元,支持*县画家张天铭和昌吉市画家周光辉,到福建举办了三场为期一个月的西部风情画展,在闽疆之间架起了沟通友谊、交流文化的桥梁。为招商引资、争取资金,他流过多少汗水无人知晓;为促进闽疆经济文化交流,他在闽疆之间奔忙过多少次无人知晓;而他用汗水浇灌的友谊之花开得正艳。
用真情滋润友谊之花
“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是党员领导干部的行为准则,这在冯开勋同志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印证。
他是个有着极深平民情结的人。他心里装着下岗职工、心里想着贫困百姓、心里惦记着困难学生。三年的援疆工作中,数十名改制、破产企业困难职工得到过他的支助;41户农村贫困户得到过他的救助;15名贫困学生连续两年得到过他的援助,25个村(居)委会得到过他的支持。在他的帮助下,*县庆阳湖乡大东沟村60户哈萨克族牧民解决了照明问题;在他的帮助下,数十名改制、破产企业职工解决了养老问题;在他的帮助下,15名贫困学生得以重返校园;在他的帮助下,41户农村贫困户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在他的帮助下;25个村(居)委会解决了办公经费紧张、没有电化教育设备的难点问题。解决了大困难的人民亲切地称为“我们的小*县长”,一位老人还满怀深情地对他说“你真是党的好干部”,而被救助的一对少数民族学生也真诚地称其为福建“阿达”。这一桩桩、一件件看似平凡的事,却无不体现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尚情操,也正是这一桩桩、一件件看似平凡的事,却印证了心系边疆各族人民的款款真情。
然而,三年间,他已近70岁高龄的母亲因骨质增生手术和心脏病三次住院达2个月之久,他没有惊拢组织,也没有回去护理一天;儿子因交通事故重伤出院才三天,他就踏上了赴新疆的工作旅程;由于气候环境和工作劳累等原因,在2004年4月底和6月中旬,他两次在昌吉州医院做了手术,都是在手术后仅一周就出院。这期间,两次陪同福建森华集团投资商到吐哈油田考察都是在术后不到10天的情况下支撑着陪同考察项目工作,并在身体尚未得到恢复的情况下于6月-9月接待陪同了武夷山市党政、人大、纪检、景区和部门的5批考察访问团。期间还回南平、武夷山为南平楼和武夷山楼项目资金的尽快到位做汇报争取工作。他说:“我之所以这样做,一是使命感、责任感驱动,二是新疆的经济要加快发展,新疆各族群众生活水平要缩小与沿海地区的差距,迫切需要一批又一批的援疆干部多做奉献”。
回顾三年来的工作,他没有为自己所分管工作取得的骄人成绩而自喜,而将其归功于集体领导和班子、同志的信任和支持,归功于闽昌两地各级领导对援疆干部及其家属、子女的关怀。在他的内心深处,却时常有一种久久挥之不去、对亲人的负罪感。因为,作为儿子,他未能在母亲住院期间陪护而深感对母亲不孝;作为丈夫,他没能尽到丈夫的责任而深感内疚;作为父亲,没能在儿子车祸之后多关心孩子而深感自责;作为长兄,没能对弟妹给予更多的关照而深感歉疚。然而,回顾三年的援疆工作,他自感欣慰的是为第二故乡的各族群众奉献了一片真情,为第二故乡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挥洒了辛勤的汗水,为促进闽昌两地经济、文化的交流担当了友谊的“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