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文素养课程论文 人文素养论文一千字(四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文素养课程论文人文素养论文一千字篇一
:摄影是一门技术,可以留存图像;摄影是一种语言,可以进行视、听的交流;摄影还是一种途径,可以获取信息。摄影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不可或缺。高校摄影教育中不仅仅包含理论、技能技巧教育,还需要人生教育、价值教育、综合素质教育,也就是对高校生的人文素养的全方面培养。然而,如何将人文素养教育与摄影基础、理论、技巧、技术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进行课程的实施,是需要我们去深思、去谈论、去研究、去发掘的。
由于多媒体时代与网络生活的不断深入,摄影作品也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了解外界、丰富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并非所有的摄影作品都能得到人们的认可、受到热烈欢迎、体现摄影作品本该具有的价值,摄影作品的质量也良莠不齐,根源在哪里呢?那就是如今的高校摄影教育注重知识传授而轻视能力培养、注重课内知识教学而忽略课外实践、注重规范化教学而轻视个人创新与创造,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摄影者的摄影作品的认知、对摄影作品价值的理解以及对摄影作品创作的灵感和思维[1]。一部好的摄影作品,之所以能够得到人们的认可、喜爱、称赞并且获得高的评价,是因为这部作品在基本的摄影技术技巧、理论知识的应用上充分体现的同时也体现出它的人文思想价值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正是由于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在高校摄影教育中进行人文素养教育也是势在必行了。
人文素养教育是一个多种教育综合在一起的综合性教育,它不仅仅只是文化知识的传播教育,还是对一个人的方方面面进行尽可能完善的塑造过程。它已经不再是教育我们怎样去学习掌握知识,而是在教育我们如何去认识事物、如何去感知事物、如何去评判事物、如何去衡量价值、如何去欣赏美、如何去学习道理、如何去实践真理、如何去创造创新、如何去掌握生活技巧、如何去学习精神、如何去塑造个性、如何去磨砺心性、如何去获取成功以及如何去丰富自己等。这样的人文素养教育已经不是简单的课堂所能够给予的,多方面、全方面培养才是人文素养教育的真谛。
1.1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培养方法
首先,认识到了高校摄影教育中的缺陷与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除了在课程上体现的人文素养以及在课程中人文素养教育的结合,我们的教育教学还应该对高校生本身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注重于高校生本身的文化素养、道德理念、价值观点、性格塑造培养,教育教学中传道授业已经不是摄影教育的唯一重点了。教育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多学科、多领域相互渗透,这样的有机结合恰恰是人文素养教育在课程上所需求的。课程外的教育教学却还是需要进一步地加强,举行摄影展、摄影比赛一类的活动正好可以在丰富高校生的课外业余时间的同时,还能培养高校生的竞争意识、团队意识,增强他们的荣誉感。从受教育者本身出发,对其进行更加全面的、深入的人文素养培养,有利于塑造出更具特色、更具优点、更具亮点的新一代接受过摄影教育的高校生。
1.2庞大的师资力量是教育的关键
一些高校缺少高层次水平的摄影教学老师,就采取让教师依据兴趣转向教学摄影技术,专业知识不足、理论实践不强的师资力量难以满足时代需求。教师的人文素养高低在教育教学当中就会影响到学生受到的人文素养教育质量,是人文素养教育能否有力实施的关键。在摄影课程上,教师的人文素养极高,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会结合多门学科和综合性的知识来对学生实施教学,对于学生来说学到的就不仅仅是摄影的专业知识,还有其他的相关知识。庞大的教师资源正好能够尽可能多方面、全方面、专业性地去进行教育工作[1]。就这样,受教育的学生也就在不知不觉间掌握了多种知识、技巧、道理,学会了坚强生活、坚定信念,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伦理观、是非观等。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高校生的人文素养教育才不会落后。
评判一部作品的质量不仅仅看其基本功底如何,更加注重的是对作品的内涵、人文思想、人生意义评定;对于一个人的认定也同样会更加偏向于这个人的个人涵养、文化修养、思想境界、人生观念、价值观念的考究。因而,摄影教育中除了要对个人基本功、摄影技巧方法的.重视外,还应该将精神更多地投入到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上,注重于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有助于高校生形成独特的个人魅力,实现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创作出更多的具有人文意义的作品。
2.1高校摄影教育中所存在的缺陷分析
首先,高校摄影教育课程一般都是对图片的分析、对拍摄经过的讲解、对拍摄内容的描述、对拍摄技巧的解析这样的过程,俗称教育模式相对固定的经验式教育,很难达到摄影教育的真实需求[2]。这样的教育模式对于高校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严重不足,严重影响他们创新、创作能力。其次,高校摄影作品评判中则会掺杂些许功利性的因素在内,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这部作品在市场上的空间如何,能不能创造出可观的利益等,高校生在接受这样的教育中或多或少会受到一些影响,同时为了自己的作品能够通过院校的审核,获得院校的认可,也不经意间会加入一些功利性的因素在作品当中[3]。最后,由于一些院校只注重全面性的教育教学,忽略了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怠慢了学生个人性格培养与创新、创造能力的养成[4],也使得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伦理观、历史观、审美观等存在一定缺陷,不利于高校生的正常发展。
首先,在对摄影技巧的教育中,高校生需要掌握各种或基本或高等的拍摄技巧、图像选择、光线选择与处理、作品修饰等手法,了解的知识也要相对广泛得多,这些技巧、方法的掌握与知识的了解,正是丰富他们的人文素养、审美观念、创新创作能力、思维拓展等综合素质的体现。其次,在教育教学当中,通过不断地鉴赏、欣赏并解析各种著名作品,逐渐地加强了高校生自身的美学素养,有助于审美情操的培养、思考能力的提升。同时开拓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有助于他们的创作创新[5]。最后,摄影也并非一帆风顺,在摄影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导致摄影的进度变得缓慢甚至是停滞,需要摄影者自己去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地积累摄影生活的来解决这些问题。同样作品的问世也有失败的,被不认可的,摄影者就需要坦然地面对失败,总结经验,为下次的成功作品打基础。这样不但培养他们面对困境的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细心耐心、不屈不挠的性格。
由于国内的摄影教育起步相对较晚,加之多媒体与网络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使得国内的高校摄影教育发展迅猛,各大高校纷纷开设摄影教学课程。但是国内高校摄影教育过程中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最为突出的就是虽然高校摄影教育中包含有对个人人文素养的培养,但是力度还是不够,而且还不够全面[6]。为了能够使摄影教育顺应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求,跟上世界艺术教育的脚步,也就需要科学的课程设置作为重要保证。
3.1摄影历史文化与著作鉴赏课程必不可少
通过对摄影、文化、艺术历史和发展的了解,对历史作品的研读,使得高校生不但要明白每一种技艺、手法甚至是发明的由来,还要知晓其对这些历史的发展所作的贡献,懂得对艺术本质的追求,对摄影不变的初心以及对文化的不懈坚持。从了解的过程当中,认知摄影、文化、艺术之间相互包容、相互融合的关系,理清摄影教学中包含的其他人文素养。而著作鉴赏不但要让高校生学习在著作当中所使用的高超技巧和扎实的功底,还要让他们能够细致认真地了解著作背后所隐含的文化、背景、内涵、哲理等等,拓宽他们的眼界,通过对作者作品形成过程的了解,学习其完成作品时所体现的精神,形成属于自己对摄影以及人文素养培养的独特见解,再在老师的技术技巧教学下,以自己独有的风格和别具一格的创造力创作出属于自己的具有价值意义的摄影作品来。这样注重于人文素养教育的学生所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算作具有内涵以及应有的价值意义。
3.2摄影点评与良好作品收藏课程相继开展
摄影点评不单单要对名作进行自己认知的点评与判定,还要对周边他人以及自己的作品进行理性、认真、合理的点评。还需要将别人对同一件作品以及自己的作品的点评与自己相比较,取长补短,逐渐地形成中肯、合理、具有自己特点并有见地的评判点评标准。当有了合适的评判标准后,自己的作品也就相应地会在无形当中向之靠拢,使得自己的作品不仅具有基础功底,还具备深刻内涵,体现深远价值。而收藏课程的开展则是进一步在摄影教育中培养高校生人文素养,收藏自己认为值得收藏的作品,对一部作品的内涵以及价值的判定,锻炼他们的评判能力。点评与收藏课程同时进行,相辅相成,不但培养一个人在摄影方面的基本能力和人文素养,还能进一步加深他对摄影、摄影作品的认知,形成属于自己的较为准确的价值观,在教育课本知识的同时更是巩固了人文素养方面的能力。
人文素养课程论文人文素养论文一千字篇二
社会环境层面上,主要表现为浮躁和功利,快餐文化和网络游戏盛行。这些不良的社会风气,使高职生大部分时间用在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学习上,或者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迷失自己,放逐自己,迷恋充斥着空虚与欲望的网络小说。社会中消极的示范,已经让高职生缺乏学习有关人文学科方面知识和接受文学经典给养的兴趣,很少有机会接受人文知识方面的熏陶。高职院校层面上,对高职生的人文素质培养重视不够。多数高职院校由于受固有观念的影响,重技术技能教育,轻人文素养教育,关注学生经来的“生计”,而忽视了学生未来的“生活”。体现在课程设置上,人文素养课程开设较少甚至不开,专业课程中人文教育的渗透更是微乎其微。承担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更多的任务放到团委、学生管理等部门,不能形成全院联动,共同育人的工作机制。教师层面上,承担专业课的教师因受到自身教育理念及知识水平的影响,在授课中缺乏人文素质教育的主动性,他们或者认为进行此类教育是应景的,让学生掌握实实在在的技能才是关键,这些务“虚”的内容没有多大必要,或者在涉及人文素质教育时生硬地将其灌输进去,不能通过灵活生动的方式,去激发学生、感动学生,从而造成最终的效果并不理想,也打击了教师进行这方面培养的积极性。学生层面上,通过调查发现,高职生看过文学经典读本的比例偏低,看过5本以内经典作品的占不到30%,大部分学生接触过经典,但是通过改编之后的影视资料了解的,这些资料有一些共同的倾向,即不尊重作品原著,改编的成分比较大;同时,观看影像与阅读原著对一个人的影响也是不同,阅读更能让人沉下心去细细品味作品中所蕴含的道理及启示。此外,学生的课余时间更多地放到考级,考证方面,没有更多的余力去阅读文学经典著作。
高职教育是“人”的教育,我们培养学生不仅仅是让其成“材”,最主要的还是要让其成“才”。文学经典阅读可以很好地让高职生完成从“材”到“才”的转变。
人文知识是关于人文领域(主要是精神生活领域)的基本知识,如历史知识、文学知识、政治知识、法律知识、艺术知识、哲学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语言知识等。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包含着极为丰富的精神文明成果,比如古典名著《红楼梦》中,就涉及到了历史知识、文学知识、艺术知识、宗教知识等等,是一个大宝库,学生通过阅读经典,可以获得极为丰厚的知识给养。
人文情怀是指从人道主义和人文主义出发体现出的为人处事的一种胸怀。文学经典作品读的越多,读者的胸怀就会越广阔,人生感受就会越丰富,还可以从作品中获取积极健康的做人和做事的准则,使内心得到安宁,心灵能够丰盈,能用一种更加和谐的姿态去对待自我,对待社会,对待人生。
(一)增加文学类选修课程,进行合理的课程设置
高职院校各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适当增加一些文学方面的选修课程,并具体规定学生应获取的这类课程的学分,作为学生获取毕业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认真执行。在课程开设方面,可设置《中外文学名著导读》《品味儒家经典》《唐宋词欣赏》《明清小说欣赏》《四大名著导读》《当代名家名作讲评》等,给学生提供广阔的选择空间,高职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课程。为保证学习效果,更新课程的考核方式,比如可采取提交论文、排演话剧、文学创作、我说名著等方式,一方面可以增强其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还将人文素质的培养渗透到学生内心深处,真正收到实效,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注重经典文本细读,建立恰当的阅读方式
高职院校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所谓细读,是立足于文本、从文本出发的阅读,也就是充分阅读,要对文本所蕴涵的丰富的内涵进行充分的发掘。高职学生在进行经典文学阅读时,应注意回归原著、尊重原著,最好不要采用那些简介本,删节本,并在参考注释解析的基础上,勤做笔记,认真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如此才能内化成自己的精神和给养,品味作品所带给读者的一种独特的魅力。
(三)利用微信、网站等新媒体途径,营造浓厚的阅读文学经典氛围
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引导学生阅读理解文学经典,营造浓厚氛围。可以通过广播、宣传橱窗,开设文学经典专栏,分期分批地介绍经典名著,内容可以涉及作品的梗概介绍、作者介绍、作品创作背景以及在国内国际上的影响等,从而引发学生学习阅读的兴趣;通过学院网站,开设专门的“文学经典大家谈”栏目,增设一些名家讲座资料,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收听到名家谈名作的精彩内容,甚至可以在网上进行互动;开设系列文学经典讲座,邀请当地有研究专长的文化学者、某个领域的资深教授,为学生提供精神盛宴,并进而提升他们学经典,提素质的积极性。
(四)依托学院文学社团,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学活动
高职院校要充分重视文学社团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拓展中的重要作用,可以考虑设立国学社、文学社、演讲社、诗歌朗诵协会等人文社团,这是开展文学经典阅读活动推广活动的好平台,依托文学社团可以开展文学经典读书会、文学经典读书笔记展览和评比、文学经典阅读沙龙、文学经典朗诵和演讲比赛等活动,并注意挖掘人才,打造精品社团,让社团活动成为校园文化和学院的亮点,从而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这种积极健康的环境感受经典魅力,接受文学熏陶。此外,学校社团管理部门和指导老师也要做好文学社团的指导工作,通过有效的激励措施和考核手段,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作者:任丽娟 杨东静 单位: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
(一)手机移动教育具备了成熟的物质技术条件
从手机硬件条件来说,目前的智能手机配置普遍较高,手机计算速度相当于数年前的电脑计算水平,流畅地应用多媒体。就手机软件技术而言,随着手机cpu性能的迅速提升,以及gprs、3g、4g技术的开发利用,众多手机,尤其是智能手机都为各种多媒体软件安装及运行架构了良好平台,手机应用软件被不断开发和嵌入,且常常免费提供给用户。学习者除了借助各种辅助学习软件,如基于移动通信的gprs业务(手机上网和彩信)、手机阅读软件、语音辅助学习类手机应用软件等等,在手掌上涉猎各方面知识,摄取丰富资讯外,还可以在手机上安装微信(wechat)、即时通信(im)、微博(microblog)、维基(wiki)等社交软件,搭建学习交互平台。手机软硬件技术日新月异,伴随着智能手机的疾速普及以及3g向4g的阔步迈进,手机移动教育正迎来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手机移动学习
因其特有的泛在化、个性化、交互性学习优势深受大学生青睐移动互联网被誉为“数字金矿”,它与手机的联姻掀起了手机移动学习的热潮。手机随身携带,随处联网,学习主体本是不断移动的个体,学习真正实现无人不可、无处不在、无时不能。在手机上开展学习,学习者能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学习需求和学习习惯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自由选择学习内容,把握与教师或学习伙伴互动交流的方式和节奏,其信息推送功能还能为学习者呈现个性化的学习资源,构建个性化的学习发展模型。[5]手机能够实现双向互动的信息传播,学习者可以采取同步或异步方式与专家、教师、学习伙伴等进行交互,既可以通过手机短信定制与反馈学习信息,又可以通过论坛、群组、微博、微信等随时发表见解与他人分享。高职生是数字时代的“原住民”,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3g时代湖北大学生手机阅读行为研究”项目组于2014年5月间在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天门职业学院两所高职院校,对316名学生的抽样问卷调查显示,100%的学生手机能够连接移动互联网,80.7%的学生希望所属学校通过手机主动向自己传递教育教学信息,83.2%的学生希望图书馆为自己提供手机上网和手机短信服务,81.6%的学生愿意通过手机学习微课程。这组调查数据显示了高职生对手机移动教育的期待,这种指尖上的教育契合了他们的学习心理。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教育载体,整合校内外的人文教育资源,探索一条既符合高职教育规律,又满足高职生自主学习需求的手机人文素养培育新路。
(一)通过校园无线网络、wap技术等学习人文课程
课程本是人文素养教育的主渠道,当前高职院校除了已开设的人文素养课程不足外,其人文课程教师讲授为主、教学效率低下的困境也常受鞑伐。高职生理论学习动力不足,但动手能力强,喜欢在行动中学习,基于手机的'课程学习能够构建自主学习模式,调动高职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其综合素养。适合手机移动学习,以慕课、微课为典型代表的在线人文课程资源已经非常丰富。国内专业的慕课公开课在线教育平台慕课网集聚了爱课程、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中国公开课、网易公开课、新浪公开课等十余个颇具影响力的在线课程网站,甚至包括coursera、edx、udacity等国际慕课“三巨头”,众多人文类课程资源唾手可得。和慕课一样风靡教育领域的微课具有时间短、内容精、趣味性强的特征,也与碎片化的手机阅读一拍即合,众多教育机构争先恐后开发微课程。国家开放大学开通了汇聚优质微、小课程资源共享、学习的公共平台——“5分钟课程网”,现有近万个“5分钟课程”,计划到2015年建成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涵盖数百个学科领域的3万个“5分钟课程”教学资源,学习者登陆该平台学习后,能通过国家开放大学的学分银行进行成果转换,由此获得学历教育、职业培训或文化休闲教育等学分。还有微课程资源共建共享联盟课程网、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网、凤凰微课网等汇聚了海量的适合高职生学习的人文课程微课资源。这些课程网站适应手机访问需要,设计了手机互联网接口,高职生可利用一切碎片时间进行个性化学习,解决人文课程在校内难以足量开设、课内学习时间不足的矛盾。由于高职生对这些课程信息并不十分了解,有的课程资源需要付费才能使用,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宣传和引导,批量购买优质资源,为学生提供叫好又叫座的课程菜单,供他们自由选择,适时学习。学校甚至可规定在线学习人文课程的门数或学分,以网上学习学分替换校内课程学分,限定选课范围和比例,引导学生通过“指尖上的媒体”自主学习。
(二)通过手机图书馆阅读经典人文作品
人文经典能够经受历史考验,散发着无穷的魅力,树立起不朽的价值丰碑。高职生阅读人文经典能够领略其丰富的文史哲艺内涵,架设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互通的桥梁,接受经典文化春风化雨般的渗透和浸润,从而胸怀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理想,传承《周易》“君子以厚德载物”的理念,弘扬“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秉持《论语》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操守,塑造《孟子》中“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6]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介技术为当代社会开创了前所未有的传播空间,助推了空前繁荣的文化生产,其信息资源承载能力超乎想象,能将古今中外卷帙浩繁的人文经典囊括无遗。图书馆是高职院校文献信息的集散地和传播枢纽,能承担引导、指导大学生阅读古今中外人文经典的重任,让大学生通过访问web网页、访问基于app(智能手机的第三方应用程序)的数字资源、扫描电子书借阅机上的二维码等方式,将图书馆“装入”手机中。图书馆应该编制涵盖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学科的本校高职生必读书目,根据不同的专业可稍有侧重,联手教务处、各教学单位制定阅读考核办法,使人文经典阅读进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阅读量的不同给予不同的学分,从制度上约束、推动高职生阅读人文经典,诱导他们逐渐疏离娱乐化的浅俗阅读,投身激发理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深度阅读。
(三)通过手机短信和微博、微信获取人文资讯
信息时代高职生容易迷失在海量信息中,浩如烟海的资讯有时也难辨真伪和良莠。学校应该慎重遴选契合高职教育本质、有价值且受欢迎的人文资讯,通过手机短信和微博、微信等方式推送给学生,让他们汲取鲜活丰富的人文养料。首先,智能手机的短信功能可以推送文本、图片、音频、视频,或者组合各种多媒体文件,高职院校应该构建基于手机短信息的移动学习系统,利用这个系统创建学习群组,创建能够通过手机发送的文本、图片、语音、视频等形式的人文知识库,譬如各种人文讲座的音频和视频,给高职生群组学习者或个别学习者量身定制人文知识学习内容,随时发送短信或语音留言给学习者群组或个体;学习者则利用该系统定制人文咨询短信息,设定其接收的频率和密度,制定个性化的学习策略,适时求教教育者,与学习伙伴进行异地沟通交流。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就以传统楹联培育高职生人文素养,每周二和周四,每名学生的手机都会收到学校发送的蕴含丰富哲理的楹联短信,这些“编外教师的话”教他们做人、求学、立业,成为他们课余翻阅、玩味品鉴的精神食粮。其次,高职院校可建立官方微博和人文素质教师个人微博,编制一张无形的信息发布网,适时发布有吸引力的人文信息。另外,学校还可搭建校园微信平台,开通学校公众账号,使在校生成为用户,发布多媒体人文资讯供他们学习分享。
qq、wiki等社交软件被高职生广泛采用,已经成为他们遨游网络世界并须臾难离的工具。它的零技术障碍优势、语音和视频的出现为移动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不仅扩展了学习空间,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更广的学习渠道,而且突破了时空限制,为学习者搭建了交流协作的极好平台,实现了及时灵活的信息沟通。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优酷视频适时上传人文课程教学、人文讲座或人文素质拓展活动视频,告知学生随时收看,使用腾讯qq等建立正式和非正式的讨论区,就人文课程教学、讲座或素质拓展活动,如人文知识竞赛、文体竞赛、演讲比赛、志愿者服务活动等开展适时的集体讨论,带来真正意义上的集体思维和集体行动,实现教师和众多高职生的思想碰撞、协作学习。高职生也可通过社交网络第一时间找到各领域的专家,求得他们的观点和见解,开阔视野,补充人文知识和经验。育人是教育的根本目的,高职院校必须首先教高职生学会做人,立德树人。每个高职生都承载着家庭的厚望,他们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引导他们求真、向善、唯美是高职院校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移动互联网是一座数字金矿,扎根其中的手机移动教育能够高效传递人文知识,熏陶和熔铸人文精神,高职院校可以有效利用手机这一教育载体,着力培育高职生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课程论文人文素养论文一千字篇三
摘要:当前高中英语新课程正在进行得如火如荼,但是人文素养的培养却没有得到切实的重视,本文初步探讨了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从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提出应该从考核标准开始进行根本的改革。
人本主义起源于对人类的伦理道德、知识智能和文学艺术的自由和理性的思考。它的核心是重视人,尊重人的权利、人的思想自由和自我选择。当今发达国家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都反映了人本主义思想的回潮和对人的发展的强调,着眼学生的人性、人格发展,基本素养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也许是一种狭隘观念的影响吧,人文主义的培养任务总是落在语文这门学科身上。而近年来年轻一代人文素养的缺失使中国的语文老师突然间成了千古罪人。这种情况就不得不使我们反思:为什么提高人文素质的任务就一定要全部压给语文这科呢?它本来就是现代教育共同的目标。特别是作为语言文化学习的英语一科,更不能排除在外。随着时代的发展,英语教育也要体现人文精神。
一、当前高中英语教学普遍存在情况。
二、高中英语新课程的人文闪光
w?w?w?.
这些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可以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而这些正是体现了英语教学的人文性,因为批判性思维也是人文科学素养的组成部分之一。
w:swimming,ithink!
sthat?
w:itsbeansoup.
c:idontwanttoknowwhatit
学生在反复读后也不由的会心一笑,恍然大悟。由此更深的了解英语,欣赏英语,进一步探究从而喜欢上英语。
当然我这里举的例子非常有限,其实在很多处我们都能找到高中英语新课程的人文闪光,我就不一一列出来了。
三、困惑和反思
1.大部分老师和学生不重视
由于我校是一所普通高中,学生水平较差,平时就是搞清楚课本的一些内容已是花去大半课堂时间。稍微讲一些人文知识或布置一些小组作业都被学生认为是浪费时间。有学生就问过我:“老师,我承认你上课讲的很多知识我们都没听过,都很有用,我们这样上课也很开心,但是你讲的这些还有叫我们做的一些作业考试都不考啊,那学来有什么用呢?还不如多划划重点,讲讲题。”很多老师也认为给学生讲这些还不如分析分析语法,做多点题来的实惠,甚至学校本身也就是看考试成绩,对这方面的教育比较忽视,因而人文精神的培养迟迟看不到曙光。
(3)减少语言知识点方面的考核(如单项选择),更多的设计一些有关文化背景的或是开放性的题型。
四、结语
教育的本质是教书育人,是培养人,是把学生从一个自然的人发展成为一个社会的人,即具有人文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完整的人。这是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推脱的任务。如果新课标所提出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这三个方面人文素养的培养不能真正地体现在评价体系中,如果它还是和现实遥不可及的话,那它就永远只是一纸空文。怎么样才能切切实实地把人文素养的培养贯彻到新课程中去,这是每一个教育者都必须思考的问题。
参考书目
人文素养课程论文人文素养论文一千字篇四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都写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学人文素养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顺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备高技能,还要拥有较高的综合职业素养。人文素养是综合职业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当今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而缺少必要的人文涵养,更不用说有较高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了。这样的人才既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甚至成为我国各方面发展的瓶颈,这与我们的教育目标还相差甚远。因此要想改变这种状况,使我们的学生不被时代大潮所淹没,需要彻底改变我们的教育理念,需要将人文教育的思想渗透于职业教育的每个环节,这既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更是做人的需要。
(一)语文教学是进行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立志做新时期的建设者的重要环节。语文教学除了要全面进行语文基础训练和语文能力的培养外,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它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征和本质,那么怎样才能完成语文教学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工作呢?根据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培养课文内容涉及范围相当广泛,有陶冶人的情操的,有启迪人的心志的,有反映人物的优秀品质的,有写大公无私助人为乐的。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内容进行不同的教育,也就是要把一定的观念、思想和感情灌输给学生,对学生进行文道统一的教育。如:鲁迅的《拿来主义》一文,对于中外文化遗产,拿什么?怎样拿?要不要继承文化遗产?怎样对待文化遗产?教师在讲解时态度要明朗,观点要正确。在人文素养渗透时要让学生懂得“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的人才能担当起破旧创新的艰巨任务。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要教育学生仍不能忽视吸取古今中外科学文化艺术和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经济行政管理经验和方法,一定要有自己的风格,要按自己民族的需要去吸取、去发展、去创新。要让现代青年学生深深懂得无产阶级“拿来主义”的方针:一切国家,一切民族的长处都要学,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地搬用,他们的短处、缺点不能学。
(二)对照学生表现情况进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表现各种各样,有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有违反校纪校规的;有积极进取努力向上的,也有不愿学习来学校混日子的;还有行为习惯差,对人没有礼貌的,针对这些情况,可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进行人文素养培养。如:对于行为习惯差,对人没有礼貌的学生,在讲《说“习以为常”》一文时可进行人文素养培养,给他们明确指出每个人的.天性是差不多的,但是在习惯方面却各不相同,习惯是慢慢养成的,在年幼的时候最容易养成,一旦养成,要想改变却不容易。有些学生早晨起来对父母视若无睹,晚上回到家如入无人之境,遇到长辈常常不理不睬,不屑搭讪。这样的跋扈乖戾之气如果不及早地纠正过来,将来长大到了社会上,必将处处与人引起摩擦不受欢迎,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开导他们不仅对长辈要恭敬有礼,对任何人都应该讲究礼貌。
(三)用典型人物进行人文素养培养典型人物很多,课内的,课外的,古代的,现代的,国内的,国外的,都可以联系起来,伴随着学生知识的获得一并进行,使他们的思想品质得到提高,从一定程度上说,学生的人文素养也是在一定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和发展的。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记叙了美国盲聋哑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想象中三天的活动内容。作者虽然身有残疾,但以微笑面对厄运,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以杰出的成就显示一个残疾人的生命价值,表现了作者坚强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品质。在教学中,可请学生思考:虽然我们有正常的天赋——健全的五官和四肢,但我们有没有意识到这种天赋的可贵?有没有深刻认识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活的美好?是否在懈怠中虚度光阴呢?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每一天是如何度过的,有无价值,可用提问和写作的方法让学生回答他们的幸福观是什么,通过对比提问来增强学生对美好幸福生活的热爱和珍惜,使他们每一天都能过得很充实,很有意义。在语文知识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贯彻人文精神,春风化雨,人文之光自可润物细无声。让我们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真正转变观念,开阔视野,多角度、多方法地引导学生走近人文,不仅让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得到发展,更要体现其人文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