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战斗英雄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10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对战斗英雄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篇一
鞍山各地区各部门迅速掀起学习张贵斌事迹的高潮,有关部门也纷纷关注老英雄的生活和健康。从了解到张贵斌的事迹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第一时间组织走访慰问了张贵斌,详细了解老英雄及其老伴的生活起居和身体健康情况,并帮助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困难,把组织的温暖和关怀送到他们的心坎上。随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在全市率先下发通知,在全市退役军人系统及广大退役军人中广泛开展向张贵斌同志学习活动。
海城市相关部门、国家电网鞍山分公司陆续到张贵斌老人家探望。为让老人过个温暖的冬天,相关部门正抓紧协调,将为老人备一处好一点供暖条件的住房。
14日下午,央视《焦点访谈》栏目组来鞍专程采访张贵斌,老英雄得到了更大范围的关注。
张贵斌为何成为“偶像”?因为他以不凡经历给予我们不断拼搏的勇气。为了新中国的解放事业,不惧牺牲,参加多次战斗,先后荣立4次大功、4次小功。1954年回到老家海城西柳农村工作。先后任村党支部书记、信用社负责人、供电所所长,后来又到农电局工作,一直到1978年10月离休。在每个岗位上,他都听从党的安排,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只讲奉献。
张贵斌为何成为“偶像”?因为他用正能量让我们看到了应该坚持的方向。老人是离休干部,每个月退休金5000多元,但他多少年都住在3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用着老家具,两件旧衣服穿了十几年,却毫无怨言、安然自乐。明知道可以享受很好的医疗待遇,但他总是主动放弃,想着能帮国家省一点就是一点。有再多的困难也都自己克服,始终保持一名共产党人的本色。
张贵斌为何成为“偶像”?因为他让我们看到了努力的目标,看到了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现在全市上下正全力实施“两翼一体化”经济发展战略,作为鞍山一员,我们要学习他恪尽职守、甘于担当的务实作风,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钻一行,履职尽责、担当作为,把岗位当成事业干,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对战斗英雄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篇二
当笔者多次采访会昌县人民医院医务部主任朱丽琴时,她用一贯爽朗、干练的话锋回应道:“不要报道我,多报道临床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特别是内三科、发热门诊和急诊科等科室的医护人员,他们才是最前沿,最辛苦的!”
朱丽琴,女,1976年9月出生,副主任护师,中共党员,从事护理工作26年,先后在会昌县周田镇卫生院、县人民医院传染科、内科、急诊科、儿科、护理部、医务部等多个科室从事临床护理及管理工作,现任会昌县人民医院医务部主任。自参加工作以来,她始终如一,严谨求实,兢兢业业,工作中勇挑重担,敢于创新,善于总结,以高涨的工作热情、踏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广大患者和家属、领导和同事的赞誉。因工作表现突出,她先后多次荣获“全县优秀护士”、“全县优秀共产党员”、“全市优秀护士”,连续数年被评为医院“先进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__年荣获会昌县第二届“劳动模范”;20__年荣获“赣州市五一巾帼标兵”称号。
20__年1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席卷而来,全国各地疫情防控工作形势严峻,而医院是各个地方的重中之重。作为共产党员的她首先想到的是“责任和担当”,作为医务部主任的她积极根据医院院领导的工作要求,第一时间投入到抗“疫”工作当中。
抗“疫”是一场逆行者的战争,朱丽琴充分发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过硬作风,身先士卒,承担起医务部主任的职责和使命。疫情发生以来,她全程参与到抗“疫”方案及救治流程制定、部门及科室职责分工、持续跟进工作落实情况、应急处理临时突发事件、全面调度医院应对疫情的各个环节。
面对重重压力,她没有说过一个“不”字,也没有说过一个“怕”字。早上一到医院,她立刻换上工作服,带好口罩、帽子等深入到临床一线。经常一忙就是一整天,电话更是不断,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说话的声音也沙哑了。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少喝水是为了减少上卫生间的次数和节省时间。
抗“疫”工作对于她来说来不得半点拖延和马虎,一旦有疑似患者,她昼夜不停,组织专家进行会诊,更不惧怕“病毒入侵”,与科室医护人员共同参与到防控及诊疗方案制定中。
1月24日正值大年三十,会昌县城下起了小雨,格外的寒冷。为尽快做好发热病人筛查工作,除夕夜,她没能和家人吃上团圆饭,冒着雨、顶着寒风组织人员在医院各个点规划警戒线和搭建工作帐篷。
抗“疫”工作半个多月以来,朱丽琴早出晚归,每天睡眠不足4个小时,三餐有一顿没一顿。最担心她的莫过于没有回家过年的女儿,每天都在微信中叮咛:“老妈,你一定要注意防护,到医院要带口罩,哦,不,最好出门就要带。”在女儿面前,她故作轻松地说:“没问题,老妈身体好着呢!”其是她已经是“硬撑”了:腰椎间盘严重突出,她没空做理疗,在腰间捆绑住护腰带继续奋战;连日的劳累致身体抵抗力差,感冒、咳嗽,她不曾请过一天假。
工作26年来,她深深地体会到,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没有生命,一切无从谈起。而医疗工作,事关人民的健康与安危,穿上白大褂,就承担了光荣的职责,踏入医疗行列,就肩负起神圣的使命。在这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保卫战中,她表示将全力以赴,在院领导的带领下、在全院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以保障广大群众的健康安危及全院医务人员的疫情防护作为一切工作的主线,力争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做好排头兵,当好先锋人!
对战斗英雄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篇三
当笔者多次采访会昌县人民医院医务部主任朱丽琴时,她用一贯爽朗、干练的话锋回应道:“不要报道我,多报道临床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特别是内三科、发热门诊和急诊科等科室的医护人员,他们才是最前沿,最辛苦的!”
朱丽琴,女,1976年9月出生,副主任护师,中共党员,从事护理工作26年,先后在会昌县周田镇卫生院、县人民医院传染科、内科、急诊科、儿科、护理部、医务部等多个科室从事临床护理及管理工作,现任会昌县人民医院医务部主任。自参加工作以来,她始终如一,严谨求实,兢兢业业,工作中勇挑重担,敢于创新,善于总结,以高涨的工作热情、踏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广大患者和家属、领导和同事的赞誉。因工作表现突出,她先后多次荣获“全县优秀护士”、“全县优秀共产党员”、“全市优秀护士”,连续数年被评为医院“先进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__年荣获会昌县第二届“劳动模范”;20__年荣获“赣州市五一巾帼标兵”称号。
20__年1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席卷而来,全国各地疫情防控工作形势严峻,而医院是各个地方的重中之重。作为共产党员的她首先想到的是“责任和担当”,作为医务部主任的她积极根据医院院领导的工作要求,第一时间投入到抗“疫”工作当中。
抗“疫”是一场逆行者的战争,朱丽琴充分发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过硬作风,身先士卒,承担起医务部主任的职责和使命。疫情发生以来,她全程参与到抗“疫”方案及救治流程制定、部门及科室职责分工、持续跟进工作落实情况、应急处理临时突发事件、全面调度医院应对疫情的各个环节。
面对重重压力,她没有说过一个“不”字,也没有说过一个“怕”字。早上一到医院,她立刻换上工作服,带好口罩、帽子等深入到临床一线。经常一忙就是一整天,电话更是不断,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说话的声音也沙哑了。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少喝水是为了减少上卫生间的次数和节省时间。
抗“疫”工作对于她来说来不得半点拖延和马虎,一旦有疑似患者,她昼夜不停,组织专家进行会诊,更不惧怕“病毒入侵”,与科室医护人员共同参与到防控及诊疗方案制定中。
1月24日正值大年三十,会昌县城下起了小雨,格外的寒冷。为尽快做好发热病人筛查工作,除夕夜,她没能和家人吃上团圆饭,冒着雨、顶着寒风组织人员在医院各个点规划警戒线和搭建工作帐篷。
抗“疫”工作半个多月以来,朱丽琴早出晚归,每天睡眠不足4个小时,三餐有一顿没一顿。最担心她的莫过于没有回家过年的女儿,每天都在微信中叮咛:“老妈,你一定要注意防护,到医院要带口罩,哦,不,最好出门就要带。”在女儿面前,她故作轻松地说:“没问题,老妈身体好着呢!”其是她已经是“硬撑”了:腰椎间盘严重突出,她没空做理疗,在腰间捆绑住护腰带继续奋战;连日的劳累致身体抵抗力差,感冒、咳嗽,她不曾请过一天假。
工作26年来,她深深地体会到,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没有生命,一切无从谈起。而医疗工作,事关人民的健康与安危,穿上白大褂,就承担了光荣的职责,踏入医疗行列,就肩负起神圣的使命。在这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保卫战中,她表示将全力以赴,在院领导的带领下、在全院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以保障广大群众的健康安危及全院医务人员的疫情防护作为一切工作的主线,力争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做好排头兵,当好先锋人!
对战斗英雄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篇四
武汉拟“火线”提拔10名战疫干部,广州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发展党员70名,河南坚守抗疫一线的583名白衣战士“火线”入党……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医护人员、基层干部、公安民警、社区工作者中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分子,他们在战疫最前线经受考验、砥砺担当,面向鲜红党旗浴火淬炼、砥砺初心,展现着新时代共产党员的本色。
千锤百炼的钢最硬,风吹雨打的松最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传播速度快,感染范围广,防控难度大。越是严峻的斗争,越能考验党员的政治素质、党性原则、初心使命。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以守护人民群众生命为职责,以冲锋在前、英勇奋战为使命,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在疫情防控最紧张的时刻,许多党员医护人员、党员基层工作者冒着常人无法承受的巨大风险和困难,扛起最危险、最艰巨的任务,经受住了“火线”检验,尽显人民情怀和英雄本色。
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示:“对在斗争一线表现突出的入党积极分子,可火线发展入党。”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党的领导、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通知》,提出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考察、识别、评价、使用干部的重要要求。开展“火线”提拔干部、“火线”吸纳党员工作,意义深远,影响重大。这是充实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必然要求,也能凝聚起先锋示范、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火线”提拔、“火线”入党,对党员干部个人而言,是一种崇高的荣誉,也是一种巨大的鼓舞。在抗击疫情过程中,不管是于危难时抢救生命还是于细微处保障民生,不管是冒着风险靠前指挥调度还是辛劳工作日夜执勤站岗,一个个抗疫战士,平日里便是岗位上的先锋,在“火线”经受灵魂的洗礼和非凡的考验,更见真心和信念,更显忠诚与担当,经过党支部研究同意、上级党组织批准,在严格把关之下,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也为抗疫一线党组织注入新的战斗力量。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火线”提拔、“火线”入党,形成了崇尚英雄、崇尚实干、崇尚奉献的激励导向,鼓舞更多信念坚定、为民服务、敢于担当、勇于冲锋的党员干部涌现出来,在疫情防控一线形成了守初心、担使命的战斗热潮。当前,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广大党员、干部需要像那些优秀共产党员一样,增强必胜之心,坚决防控疫情;增强责任之心,积极担当作为;增强仁爱之心,纾解群众忧难;增强谨慎之心,防范风险挑战。9000万党员用行动展现初心使命、政治本色,凝聚14亿人民的意志和力量,任何困难都难不住中国。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是一场大战,更是一场大考。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旗飘扬;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党徽闪耀。广大党员干部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把投身防控疫情第一线作为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的试金石和磨刀石,一定能在经受“火线”考验中增强党性、提升本领,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光荣业绩。
对战斗英雄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篇五
今年入汛以来,我国南方地区汛情灾情严重,7月份以来,洪涝灾害已经造成24省(区、市)2300多万人次受灾。近几日,长江今年第2号洪水、淮河今年第1号洪水又相继形成,太湖继续超保证水位,多地防汛抗洪形势越发严峻。防汛救灾既是战场,也是考场。当群众面临险情,需要转移的时候;当突发险情出现,需要有人挺身而出的时候,当村庄需要有人留守巡查的时候,我们看到有很多基层干部二话不说担起了重任,成了大伙儿心里的主心骨。
7月16日至17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大部分地区遭遇暴雨,持续强降雨使清江干流水位猛涨。17日,流经恩施州首府的清江河水漫过河道,导致城区大面积被淹,部分路段积水深达数米。当天16时30分,恩施市城市防汛应急响应由ii级提升为i级,淹没区群众迅速转移。
在恩施市胜利街一带,水面已经快涨到了沿街商铺的二楼,不少人被困在楼上。危急关头,几名搜救队员驾驶着皮划艇前往救人。
刘本云是恩施市“两违”清理整顿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灾情发生后,刘本云带着本单位一些身强体壮的同事一早就来帮助转移被困群众了。
天渐渐变黑,刘本云和他的同事已经奔波了一天,但考虑到可能还有群众被困,他们找来手电筒又继续搜救。
在十几个小时的救援中,刘本云和同事驾驶皮划艇来回搜救50多次,搜救被困群众近200人。这其中,有多少人是踩着他的肩膀下来的,他已经记不清了。作为一名基层干部,今年46岁的刘本云曾当过21年兵,有26年党龄,一些责任和担当已经深入骨子里。
刘本云说:“因为高空比较高,其它地方不能保证老百姓安全。踩在我肩膀上,一是给老百姓信心,第二个也能确保老百姓的安全。”
虽然说起来轻松,但实际上救援被困群众的时候,刘本云他们也曾多次身处险境。
刘本云说:“在救援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险情,有的人比较重,当时在初期的救援过程中经验还不是很丰富,我们自己也差点栽到水里面去。”
湖北恩施市“两违”办快速反应大队大队长晏军说:“当时的情况比较险,有被大水淹没的弱电线把我们的船只缠住了,好不容易才脱身,想起来有点后怕。”
群众都安全转移了,但刘本云却闲不下来。18日凌晨,恩施的强降雨暂停,清江水位有所下降,主城区的积水也逐渐消退。但这场洪水却造成恩施市城区内淤泥淤积、遍地狼藉,道路严重阻塞。为了早日恢复家园,刘本云又和救援人员及当地群众一起忙着清淤清障了。
位于恩施市清江西路胜利街片区的商铺是受灾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刘本云和恩施市“两违”办应急分队的38个人正在这里清淤。沿街清扫的时候,经营商铺的杨维书认出了他,前一天,正是刘本云将被困商铺二楼的她给救了出来。
这场洪灾造成恩施市城区内淤泥淤积,道路严重阻塞。为了尽快恢复道路通畅,7月19日晚,恩施市城管部门对城区5个受灾严重的重点路段进行全面清障作业。顾不上多休息,在大型作业车无法进入的狭窄街道里,刘本云和他的同事们又忙活开了。
刘本云说:“明天如果清淤没清理完,我们继续清淤,直到把淤泥、垃圾清完,老百姓恢复生产生活,我们再收队。”
安排好夜间巡防的点位后,江苏南京秣陵街道东旺社区党委书记崔吉安和同事们继续巡堤。社区内2.5公里的秦淮河堤岸,他们每个人都有一片责任区。巡堤看起来好像挺轻松,但其实责任重大,来不得半点马虎。前一天,他们这里就刚刚发生了一起险情。
7月18日凌晨,南京市降下大暴雨,秦淮河水位再度上涨。东旺社区所在的秦淮河东山站水位已经超过警戒水位1米多,巡查人员发现堤坝背水坡出现了一处散浸,必须及时处置。
江苏南京江宁区秣陵街道东旺社区党委书记崔吉安说:“当时心里有点紧张,因为听专家讲散浸它要是处理不好,发生的后果不堪设想,堤坝出问题都从小的散浸开始的。我们几个社区干部还有老同志一商量散浸口的事,口应该在它迎水坡的上面,我们当时临时制定了一个方案,打桩弄木板用沙袋填土。”
方案定了,机械、物资也很快到位。工作人员在背水坡开始围堰蓄水,挖掘机则用车斗在迎水坡打木桩,木桩四五米长、碗口粗,淋过雨格外重,至少需要两个人在水中扶好才能打下去。
崔吉安带着水性好的同事和村民跳入水里辅助挖掘机打桩。两个多小时连续作业,40多名社区党员干部和村民齐心协力,终于及时排除了这一散浸险情。
正在用手机录视频的是留守在村里的二滩村村委会主任胡雨清。十几天前,二滩村所在的江西省鄱阳县昌洲乡遭遇洪水,村民大都撤到安置点或投亲靠友去了。因为走得匆忙,很多人家都没来得及收拾,现在暂时又回不去,放心不下家里,有不少人都给留守在村里的村委会主任胡雨清发消息,希望他能帮忙去看看自己家里的情况。
谁家有需要,胡雨清都会到他家门口用手机录一段视频发过去,让大家安心。同时,他还会经常在微信群里向大家通报决口封堵的进展。
昌洲乡四面被昌江水包围。7月9日晚,保护昌洲乡的中洲圩发生溃堤,决口长达188米,昌洲乡15个行政村被淹,万余名群众被紧急转移。当时,发生决口的正是胡雨清所在的二滩村。他告诉记者,7月9日下午他们发现村外面一处圩堤开始漏水,就迅速组织人员去封堵,可惜没有成功。
险情发生后,因为昌洲乡群众已经全部妥善安置,没有发生人员伤亡。现在,村里就剩胡雨清和另外几个留守人员,除了帮村民拍视频沟通一下现状,每天晚上他们还要划船在村里巡逻。
村里断电,这段时间胡雨清留守的日子并不好过。胡雨清说:“我们现在早晨用柴火煮一点面条吃,没有电,有个好心人捐了一台发电机,但是油很贵,只有晚上很热、睡的时候发两三个小时电,其它时间没电的。”
前几天,中洲圩封堵决口到了最关键的时候,运送石料的车都要从村里唯一的道路上通过,有时会压坏道路。为了不耽误封堵施工进度,一有情况胡雨清他们就要出去帮忙修路。
经过5天5夜不间断的抢修,18日上午,中洲圩决口顺利合龙。不过,因为水位下降不够,还有不少民房仍然淹没在洪水中,转移群众想回家还需要一点时间。而村民回来后,还有不少事等着胡雨清他们去做呢。
虽然留守的日子又累又寂寞,但胡雨清觉得一定能熬过去。他希望村民们能早点回来,大家一起努力,重建家园。
这些基层干部,危险的时候冲在前面,撤离的时候留在后面;巡堤的时候不放过一处险情,转移的时候不落下一位群众。他们的担当,让群众心里有了底。当前,全国防汛进入“七下八上”阶段,长江流域中上游地区降雨仍然偏多,黄河中上游、海河、松花江、淮河流域可能发生较重汛情。在这样一个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的关键时期,需要基层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也需要所有人守望相助众志成城。
对战斗英雄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篇六
“代主任的敲锣声没响,雨再大我们都睡得着。”群众说,“一旦敲锣声响了,那就听党员干部指挥,没得问题!”
在江边住了16年,霍之香没见过这么大的水。
6月22日凌晨4点多,社区干部在楼下第一次呼喊通知时,霍之香听得清楚却没太在意,翻了个身接着睡了。
霍之香的家在重庆綦江区石角镇石角社区,就在蒲河岸边,外墙上有个刻度表,标明了历年洪水水位。
那天早上6点多,霍之香起床开门,门外的雨依然哗啦啦地下。雨幕中冲进来一个人,是社区主任、党员代正勤。
“东西也不收,人也不撤走,你不要命啦?没看水这么快涨起来了吗?”平常笑呵呵的他此刻脸色铁青。霍之香赶忙把自己小卖部的货物先往二楼上收拾。
大冰柜抬不动,霍之香急得快掉眼泪。代正勤喊来几名党员志愿者,一起抬出门往高处走去。冰箱来不及搬,霍之香把它用绳子锁在窗户上。越来越高的洪水已越过台阶,开始漫进屋里了。
此时已是早上9点,从接到水文站的洪水预警起,社区党员和志愿者已经工作4个多小时了。沿河低洼地带的警戒带早早布上。在代正勤的敲锣预警声中,11个沿河低洼处的居民被组织着逐步撤离。
低保户、五保户、留守老人,都有专人对接,最早转移到安置点。剩下两块任务最重,一是体力活,要帮助群众转移财物;二是脑力活,得绞尽脑汁劝服沿河群众撤离。
有的是舍不下家里的东西,有的是心存侥幸总觉得水势不会太大……有些居民守在家里不愿意走。党员志愿者来了廖明霞家好几次,但水都快有凳子高了,她还是没走,忙着把凳子上的小百货又往桌子上搬。
“你再不走,我们只有把你扛起走咯。”好说歹说,廖明霞才依依不舍地迈出家门。
社区党支部在家的20多名党员,基本都到了现场,带动了左邻右舍都来搭把手,一起和洪水赛跑,水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往上漫,党员和志愿者们马不停蹄一家家地劝导居民转移到高处。
上午11点多,洪水水位一度超过244米,比警戒水位高6米多。看着自家房子被水没过,钢笔、发卡、包装盒等百货漂在水里。廖明霞是又心疼又后怕,一个劲地跟大家说“谢谢”。
这时候,却依然没人能松懈下来。社区的党员分片,带着志愿者们帮助受灾群众清淤、搬运物品、打扫清洁。“洪水在退,就跟着除淤泥。不然晚上群众怎么睡觉。”石角社区综合服务专干邹景容说。
上午转移群众,下午随着退去的洪水除淤。代正勤终于能松口气的时候,已经是夜里12点了。穿着雨靴、披着雨衣的他,早就全身湿透,嗓子哑到说不出话来了。70多岁的老党员张绍维也一直坚守到凌晨,“共产党员,要在一线”。
这些在一线奋战了一天的党员干部,好多却都忘记了自己的家里也在受灾。6月23日深夜3点,邹景容终于回到家中,一楼的电器还泡在淤泥里,她说:“我们家没啥值钱的东西,先转移群众要紧。”
这一天,社区245户485人受灾群众都被及时转移。数十年一遇的洪灾,没有造成一人伤亡。
6月27日、6月28日、7月17日,洪水还来过3次。经历过22日转移的石角社区居民不再慌张,社区党支部的队伍让他们心里有了底。“代主任的敲锣声没响,雨再大我们都睡得着。”有居民这样说,“一旦敲锣声响了,那就听党员干部指挥,没得问题。”
对战斗英雄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篇七
20__年,一场疫情在全国传播,他们不顾自身安危,主动请战逆流而上。而在这群“最可爱的人”中,女性又占据“半壁江山”。她们在疫情的面前变成了力量和温暖的源泉,变成了一种蓬勃向上的生命力,护佑着生命。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在三八“女神”节到来之际,万家热线推出系列策划“致敬巾帼天使”,感谢她们的付出与努力。
1月27日晚,由50名重症监护护士、135名医务人员以及2名工作人员组成的安徽省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抵达武汉,安医大一附院心脏外科icu副主任护师、护士长陈红临危受命担任队长,驻扎在金银潭医院。挺身战疫、救死扶伤,陈红让那一抹“天使白”在“红区”熠熠生辉。
临危受命,率队出征援鄂
“真是临危受命,但我们也是毫不犹豫接下了重任。”3月4日,回忆起当初的情景,陈红说道。
她清楚地记得,那是1月26日深夜,医院领导打来电话,让她带队援鄂,抗击疫情。这个消息让她既紧张又激动,待反应过来后,她连声应允。“我时刻做好准备奔赴疫区,无惧无畏,勇往直前!”在当天日记中,陈红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1月27日,陈红率队出征,在誓师大会上,她留下了“一定牢记使命、不负重托”的誓言。抵达武汉后,陈红带队进驻最早接诊新冠肺炎患者,且主要收治重症患者的定点医院——金银潭医院。
陈红介绍,来之前,她也曾想象过情况的复杂程度,但是当到达目的地后,她发现,实际情况比她想象的更要严重,任务也更为艰巨。
“那时候我们既当护士,又当保洁员,每天工作将近十一二个小时。”陈红介绍,尽管条件艰苦,但医疗队的队员们没人叫苦叫累,都是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工作状态,眼神坚定,毅然“逆行”,直奔被称为“红区”的重症隔离区。
肩负重托,挺身抗疫
疫情无情人有情,在疫情阴霾下的“红区”,医护人员的义无反顾,患者自身的坚强勇敢,让陈红这个有着26年重症护理工作经验的医疗队队长感受到了别样的生机。
身处抗疫一线,陈红和队友们每天要面对不同的重症患者,也要经历各种悲欢离合,队员们都深知每一位患者背后都有着一个家庭的期盼,她们的肩上也担负着这些家庭的重托,为此,每个人都不敢马虎,都是一头扎进护理工作中,一丝不苟。
陈红介绍,虽然工作时间长、任务重,但队员们都很认真,冲在一线加班加点,互相照顾,互相加油打气。
“在这段日子里,在这片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们携手抗疫,苦过累过笑过也哭过,一切都充满人生的意义……厚重的防护服让你们行动受碍,汗流浃背,但那认真、勇敢的眼神,让我觉得你们是最可爱的人!”2月26日,陈红在《致战友的一封信》中这般评价她的队友们。
对战斗英雄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篇八
20__年,一场疫情在全国传播,他们不顾自身安危,主动请战逆流而上。而在这群“最可爱的人”中,女性又占据“半壁江山”。她们在疫情的面前变成了力量和温暖的源泉,变成了一种蓬勃向上的生命力,护佑着生命。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在三八“女神”节到来之际,万家热线推出系列策划“致敬巾帼天使”,感谢她们的付出与努力。
1月27日晚,由50名重症监护护士、135名医务人员以及2名工作人员组成的安徽省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抵达武汉,安医大一附院心脏外科icu副主任护师、护士长陈红临危受命担任队长,驻扎在金银潭医院。挺身战疫、救死扶伤,陈红让那一抹“天使白”在“红区”熠熠生辉。
临危受命,率队出征援鄂
“真是临危受命,但我们也是毫不犹豫接下了重任。”3月4日,回忆起当初的情景,陈红说道。
她清楚地记得,那是1月26日深夜,医院领导打来电话,让她带队援鄂,抗击疫情。这个消息让她既紧张又激动,待反应过来后,她连声应允。“我时刻做好准备奔赴疫区,无惧无畏,勇往直前!”在当天日记中,陈红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1月27日,陈红率队出征,在誓师大会上,她留下了“一定牢记使命、不负重托”的誓言。抵达武汉后,陈红带队进驻最早接诊新冠肺炎患者,且主要收治重症患者的定点医院——金银潭医院。
陈红介绍,来之前,她也曾想象过情况的复杂程度,但是当到达目的地后,她发现,实际情况比她想象的更要严重,任务也更为艰巨。
“那时候我们既当护士,又当保洁员,每天工作将近十一二个小时。”陈红介绍,尽管条件艰苦,但医疗队的队员们没人叫苦叫累,都是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工作状态,眼神坚定,毅然“逆行”,直奔被称为“红区”的重症隔离区。
肩负重托,挺身抗疫
疫情无情人有情,在疫情阴霾下的“红区”,医护人员的义无反顾,患者自身的坚强勇敢,让陈红这个有着26年重症护理工作经验的医疗队队长感受到了别样的生机。
身处抗疫一线,陈红和队友们每天要面对不同的重症患者,也要经历各种悲欢离合,队员们都深知每一位患者背后都有着一个家庭的期盼,她们的肩上也担负着这些家庭的重托,为此,每个人都不敢马虎,都是一头扎进护理工作中,一丝不苟。
陈红介绍,虽然工作时间长、任务重,但队员们都很认真,冲在一线加班加点,互相照顾,互相加油打气。
“在这段日子里,在这片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们携手抗疫,苦过累过笑过也哭过,一切都充满人生的意义……厚重的防护服让你们行动受碍,汗流浃背,但那认真、勇敢的眼神,让我觉得你们是最可爱的人!”2月26日,陈红在《致战友的一封信》中这般评价她的队友们。
对战斗英雄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篇九
“代主任的敲锣声没响,雨再大我们都睡得着。”群众说,“一旦敲锣声响了,那就听党员干部指挥,没得问题!”
在江边住了16年,霍之香没见过这么大的水。
6月22日凌晨4点多,社区干部在楼下第一次呼喊通知时,霍之香听得清楚却没太在意,翻了个身接着睡了。
霍之香的家在重庆綦江区石角镇石角社区,就在蒲河岸边,外墙上有个刻度表,标明了历年洪水水位。
那天早上6点多,霍之香起床开门,门外的雨依然哗啦啦地下。雨幕中冲进来一个人,是社区主任、党员代正勤。
“东西也不收,人也不撤走,你不要命啦?没看水这么快涨起来了吗?”平常笑呵呵的他此刻脸色铁青。霍之香赶忙把自己小卖部的货物先往二楼上收拾。
大冰柜抬不动,霍之香急得快掉眼泪。代正勤喊来几名党员志愿者,一起抬出门往高处走去。冰箱来不及搬,霍之香把它用绳子锁在窗户上。越来越高的洪水已越过台阶,开始漫进屋里了。
此时已是早上9点,从接到水文站的洪水预警起,社区党员和志愿者已经工作4个多小时了。沿河低洼地带的警戒带早早布上。在代正勤的敲锣预警声中,11个沿河低洼处的居民被组织着逐步撤离。
低保户、五保户、留守老人,都有专人对接,最早转移到安置点。剩下两块任务最重,一是体力活,要帮助群众转移财物;二是脑力活,得绞尽脑汁劝服沿河群众撤离。
有的是舍不下家里的东西,有的是心存侥幸总觉得水势不会太大……有些居民守在家里不愿意走。党员志愿者来了廖明霞家好几次,但水都快有凳子高了,她还是没走,忙着把凳子上的小百货又往桌子上搬。
“你再不走,我们只有把你扛起走咯。”好说歹说,廖明霞才依依不舍地迈出家门。
社区党支部在家的20多名党员,基本都到了现场,带动了左邻右舍都来搭把手,一起和洪水赛跑,水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往上漫,党员和志愿者们马不停蹄一家家地劝导居民转移到高处。
上午11点多,洪水水位一度超过244米,比警戒水位高6米多。看着自家房子被水没过,钢笔、发卡、包装盒等百货漂在水里。廖明霞是又心疼又后怕,一个劲地跟大家说“谢谢”。
这时候,却依然没人能松懈下来。社区的党员分片,带着志愿者们帮助受灾群众清淤、搬运物品、打扫清洁。“洪水在退,就跟着除淤泥。不然晚上群众怎么睡觉。”石角社区综合服务专干邹景容说。
上午转移群众,下午随着退去的洪水除淤。代正勤终于能松口气的时候,已经是夜里12点了。穿着雨靴、披着雨衣的他,早就全身湿透,嗓子哑到说不出话来了。70多岁的老党员张绍维也一直坚守到凌晨,“共产党员,要在一线”。
这些在一线奋战了一天的党员干部,好多却都忘记了自己的家里也在受灾。6月23日深夜3点,邹景容终于回到家中,一楼的电器还泡在淤泥里,她说:“我们家没啥值钱的东西,先转移群众要紧。”
这一天,社区245户485人受灾群众都被及时转移。数十年一遇的洪灾,没有造成一人伤亡。
6月27日、6月28日、7月17日,洪水还来过3次。经历过22日转移的石角社区居民不再慌张,社区党支部的队伍让他们心里有了底。“代主任的敲锣声没响,雨再大我们都睡得着。”有居民这样说,“一旦敲锣声响了,那就听党员干部指挥,没得问题。”
对战斗英雄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篇十
今年入汛以来,我国南方地区汛情灾情严重,7月份以来,洪涝灾害已经造成24省(区、市)2300多万人次受灾。近几日,长江今年第2号洪水、淮河今年第1号洪水又相继形成,太湖继续超保证水位,多地防汛抗洪形势越发严峻。防汛救灾既是战场,也是考场。当群众面临险情,需要转移的时候;当突发险情出现,需要有人挺身而出的时候,当村庄需要有人留守巡查的时候,我们看到有很多基层干部二话不说担起了重任,成了大伙儿心里的主心骨。
7月16日至17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大部分地区遭遇暴雨,持续强降雨使清江干流水位猛涨。17日,流经恩施州首府的清江河水漫过河道,导致城区大面积被淹,部分路段积水深达数米。当天16时30分,恩施市城市防汛应急响应由ii级提升为i级,淹没区群众迅速转移。
在恩施市胜利街一带,水面已经快涨到了沿街商铺的二楼,不少人被困在楼上。危急关头,几名搜救队员驾驶着皮划艇前往救人。
刘本云是恩施市“两违”清理整顿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灾情发生后,刘本云带着本单位一些身强体壮的同事一早就来帮助转移被困群众了。
天渐渐变黑,刘本云和他的同事已经奔波了一天,但考虑到可能还有群众被困,他们找来手电筒又继续搜救。
在十几个小时的救援中,刘本云和同事驾驶皮划艇来回搜救50多次,搜救被困群众近200人。这其中,有多少人是踩着他的肩膀下来的,他已经记不清了。作为一名基层干部,今年46岁的刘本云曾当过21年兵,有26年党龄,一些责任和担当已经深入骨子里。
刘本云说:“因为高空比较高,其它地方不能保证老百姓安全。踩在我肩膀上,一是给老百姓信心,第二个也能确保老百姓的安全。”
虽然说起来轻松,但实际上救援被困群众的时候,刘本云他们也曾多次身处险境。
刘本云说:“在救援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险情,有的人比较重,当时在初期的救援过程中经验还不是很丰富,我们自己也差点栽到水里面去。”
湖北恩施市“两违”办快速反应大队大队长晏军说:“当时的情况比较险,有被大水淹没的弱电线把我们的船只缠住了,好不容易才脱身,想起来有点后怕。”
群众都安全转移了,但刘本云却闲不下来。18日凌晨,恩施的强降雨暂停,清江水位有所下降,主城区的积水也逐渐消退。但这场洪水却造成恩施市城区内淤泥淤积、遍地狼藉,道路严重阻塞。为了早日恢复家园,刘本云又和救援人员及当地群众一起忙着清淤清障了。
位于恩施市清江西路胜利街片区的商铺是受灾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刘本云和恩施市“两违”办应急分队的38个人正在这里清淤。沿街清扫的时候,经营商铺的杨维书认出了他,前一天,正是刘本云将被困商铺二楼的她给救了出来。
这场洪灾造成恩施市城区内淤泥淤积,道路严重阻塞。为了尽快恢复道路通畅,7月19日晚,恩施市城管部门对城区5个受灾严重的重点路段进行全面清障作业。顾不上多休息,在大型作业车无法进入的狭窄街道里,刘本云和他的同事们又忙活开了。
刘本云说:“明天如果清淤没清理完,我们继续清淤,直到把淤泥、垃圾清完,老百姓恢复生产生活,我们再收队。”
安排好夜间巡防的点位后,江苏南京秣陵街道东旺社区党委书记崔吉安和同事们继续巡堤。社区内2.5公里的秦淮河堤岸,他们每个人都有一片责任区。巡堤看起来好像挺轻松,但其实责任重大,来不得半点马虎。前一天,他们这里就刚刚发生了一起险情。
7月18日凌晨,南京市降下大暴雨,秦淮河水位再度上涨。东旺社区所在的秦淮河东山站水位已经超过警戒水位1米多,巡查人员发现堤坝背水坡出现了一处散浸,必须及时处置。
江苏南京江宁区秣陵街道东旺社区党委书记崔吉安说:“当时心里有点紧张,因为听专家讲散浸它要是处理不好,发生的后果不堪设想,堤坝出问题都从小的散浸开始的。我们几个社区干部还有老同志一商量散浸口的事,口应该在它迎水坡的上面,我们当时临时制定了一个方案,打桩弄木板用沙袋填土。”
方案定了,机械、物资也很快到位。工作人员在背水坡开始围堰蓄水,挖掘机则用车斗在迎水坡打木桩,木桩四五米长、碗口粗,淋过雨格外重,至少需要两个人在水中扶好才能打下去。
崔吉安带着水性好的同事和村民跳入水里辅助挖掘机打桩。两个多小时连续作业,40多名社区党员干部和村民齐心协力,终于及时排除了这一散浸险情。
正在用手机录视频的是留守在村里的二滩村村委会主任胡雨清。十几天前,二滩村所在的江西省鄱阳县昌洲乡遭遇洪水,村民大都撤到安置点或投亲靠友去了。因为走得匆忙,很多人家都没来得及收拾,现在暂时又回不去,放心不下家里,有不少人都给留守在村里的村委会主任胡雨清发消息,希望他能帮忙去看看自己家里的情况。
谁家有需要,胡雨清都会到他家门口用手机录一段视频发过去,让大家安心。同时,他还会经常在微信群里向大家通报决口封堵的进展。
昌洲乡四面被昌江水包围。7月9日晚,保护昌洲乡的中洲圩发生溃堤,决口长达188米,昌洲乡15个行政村被淹,万余名群众被紧急转移。当时,发生决口的正是胡雨清所在的二滩村。他告诉记者,7月9日下午他们发现村外面一处圩堤开始漏水,就迅速组织人员去封堵,可惜没有成功。
险情发生后,因为昌洲乡群众已经全部妥善安置,没有发生人员伤亡。现在,村里就剩胡雨清和另外几个留守人员,除了帮村民拍视频沟通一下现状,每天晚上他们还要划船在村里巡逻。
村里断电,这段时间胡雨清留守的日子并不好过。胡雨清说:“我们现在早晨用柴火煮一点面条吃,没有电,有个好心人捐了一台发电机,但是油很贵,只有晚上很热、睡的时候发两三个小时电,其它时间没电的。”
前几天,中洲圩封堵决口到了最关键的时候,运送石料的车都要从村里唯一的道路上通过,有时会压坏道路。为了不耽误封堵施工进度,一有情况胡雨清他们就要出去帮忙修路。
经过5天5夜不间断的抢修,18日上午,中洲圩决口顺利合龙。不过,因为水位下降不够,还有不少民房仍然淹没在洪水中,转移群众想回家还需要一点时间。而村民回来后,还有不少事等着胡雨清他们去做呢。
虽然留守的日子又累又寂寞,但胡雨清觉得一定能熬过去。他希望村民们能早点回来,大家一起努力,重建家园。
这些基层干部,危险的时候冲在前面,撤离的时候留在后面;巡堤的时候不放过一处险情,转移的时候不落下一位群众。他们的担当,让群众心里有了底。当前,全国防汛进入“七下八上”阶段,长江流域中上游地区降雨仍然偏多,黄河中上游、海河、松花江、淮河流域可能发生较重汛情。在这样一个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的关键时期,需要基层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也需要所有人守望相助众志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