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商场服务提升计划(通用三篇)
文件格式:DOCX
时间:2023-04-07 00:00:00    小编:Melissa职业规划

2025年商场服务提升计划(通用三篇)

小编:Melissa职业规划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商场服务提升创新举措商场服务环境的意见和建议篇一

;

【摘要】基层社会组织担负着执行党和国家政策及实施基层社会服务的职能。在新时代,要着力进行基层社会组织的体制、机制、管理方法等方面的创新,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基层社会;新情况;服务;治理;创新管理

一、基层社会服务体制创新的新情况和必然性

(一)基层社会的概念

基层社会广义指在社会组织结构及社会生活中的基础层面:狭义指城乡基层政权机构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包括城市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乡村政府、城乡社区以及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如行业协会、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公益性社会团体和非营利性组织)等。

基层社会服务体制创新内涵丰富,涉及基层各组织机构、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基础层面各方面的体制、机制、职能、工作方法的创新。基层社会服务体制创新是新时代社会新矛盾、新情况、新常态所决定的,具有历史的必然性。1.基层社会服务体制创新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在新时代,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就城市而言,城市的人口管理、治安、卫生、教育、就业、社会服务等方面压力增大、社会问题突显,过去的单位制、户籍制和“街一居制”构成的城市社会管理制度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城市社会管理体制亟待改进。就农村而言,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农业劳动力转移、土地流转、农村人口城市化等方面亦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对农村基层组织的建设、管理和服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要求基层组织体制、机制、工作方法等方面不断创新,体现出应有的时代性和创造性。2.基层社会服务体制创新是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多元化的需要。当前,我国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进,经济总量、综合国力、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部分城市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已接近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但同时,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收入差距拉大、人口老龄化等社会问题突出,人口的社会构成日益多元化。城乡居民的愿望表达、利益诉求、生活方式亦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尤其是对社保、健康、休闲、养生、养老等的需求不断提出新要求、新希望。这就要求基层社会工作必须摆脱固有的简单模式和习惯做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基层实际出发,创新工作方法,推动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3.基层社会服务体制创新是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强调,在新的时代,要进一步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在社会体制改革方面,提出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出社会治理倾向于社会各界共同关心、共同参与公共事务,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提高社会治理和服务水平,把基层社会组织摆到参与社会管理更加突出的位置。

(一)内蒙古基层社会服务初具规模

1.社区服务功能不断增强。社区通常指以一定地理区域为基础的社会群体。它由人口、地域、制度、政策和机构等要素组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过去单位制、户籍制和“街——居制”管理体制逐渐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人们对社区和社区管理有了新的认识,城乡社区管理日显重要。随着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全国社区建设和管理不断加强。同全国一样,内蒙古各盟市城乡社区建设不断进步,基础设施、城乡社区水、电、交通、通讯、医疗卫生、文化站网覆盖工程日益完善。同时,城乡社区新的管理体制、机制的构建正处于不断探索、创新发展中。如内蒙古二连浩特、包头青山区社区进行体制创新,实现了政府行政管理和基层群众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社区教育和就业指导是解决社区不同人群就业的重要前期工作,也是为社区居民提供文化服务的重要内容。内蒙古各盟市城乡社区开展了就业创业培训,社区网络学校也不断增多。社区人际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内蒙古各盟市大胆探索,努力实践,深入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活动,了解群众的要求和愿望,积极向地方政府提出意见和建议,为调解社会矛盾,促进社区和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基层社会组织发挥出日益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基层社会组织得以蓬勃发展,行业协会、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公益性社会团体和非营利性组织涉及社会生活各领域,初步形成了广泛的社会组织体系。基层社会组织在发展地区经济、服务群众,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各盟市行业协会积极维护企业权益,建立从业规范,促进公平竞争,解决贸易纠纷,促进了经济发展。公益性团体组织开展扶贫济困、救灾、助残、敬老、助医、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等公益活动。农村牧区专业经济协会围绕当地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开展粮食、蔬菜、养殖、加工等多种实用技术培训和产供销服务,对农牧民增产增收,农牧业产供销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帮助。民办非企业单位利用人才、技术、信息、资源等优势,采取多样化手段和灵活的机制,加大了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拓展了城乡青年就业与再就业渠道。台盟、桥联等社会团体积极配合招商引资,引进港澳台和国外资金及先进管理经验,开展经济与文化交流活动,发挥了政府、企业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从总体看,内蒙古基层社会组织发展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基层社会组织的数量、质量、作用、功能总体上与发达国家和沿海先进地区相比,有待完善,体制、机制创新仍是一项长期任务。

(二)基层社会服务体制创新和发展的新措施

1.在理念思路上的创新

首先,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以人为本就是要维护广大居民根本利益,通过基层社会服务体制创新,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服务为先就是要使基层社会管理的组织、制度、体制、方法上由过去的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其次,要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即由政府管理社会向全社会共同治理社会的转变。要整合社会服务资源、创新服务方式,调动社会组织和个人多方的积极性,与政府共同治理社会,充分发挥群团组织、行业协会、社会中介组织、社区组织的作用。

2.在社会管理制度上的创新

基层社会服务体制创新的关键在于管理制度的创新,创新基层社会制度是指基层社会在创新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与创新精神、创新价值观等意识形态相适应的组织制度、规章、条例、组织结构等。在现阶段,基层社会创新制度应包括:创新组织体系的设置,创新行为规范,创新管理制度,创新激励制度,创新考评制度,创新约束制度等。

3.在社会管理机制、管理方法上的创新

首先,要运用系统管理方法,形成管理网络系统。在系统中明确各个责任主体的任务、权利、职责,使城乡基层社会管理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各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城乡社会事务管理,并且使各种信息及时有效地在系统内传递,上下之间保持信息畅通。其次,要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进行即时动态管理,发现情况及时做出反应,从而使基层管理人员从大量繁杂的事务之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抓好大事,提高社会事务管理效率。

4.在社会管理职能、管理着力点上的创新

在社会管理职能和管理着力点上的创新,就是要强化基层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职能,明确工作重点、难点、着力点。首先,把事关民生的就业、社会保障、医疗、教育、公共卫生、治安、社区文化、帮贫助困以及农村牧区的生产销售、劳动力转移培训、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等作为基层社会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其次,把调解纠纷、化解矛盾,反映民意,解决群众困难等作为基层社会管理的重点工作内容。通过建立和延伸有效的社会管理网络,从矛盾预警到快速反应,努力做到关口前移,使社会矛盾在萌芽阶段得到有效处理。第三,把对流动人口的有序管理和服务作为难点工作。对社区流动人口进行动态管理,及时掌握他们的信息并了解需求、解决困难、维护权益等。

5.在培训基层人才队伍中的创新

面对基层工作环境和形势的新变化,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迫切。要求各类基层组织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不断提高基层队伍素质。首先,要提高对人才培养工作的认识,建设一支卓有成效的、长期坚持基层工作的骨干人才隊伍,如培养农村牧区的致富带头人、经纪人,城市社区的教师、医护人员、心理咨询师、社区管理人员、公益慈善事业管理人员等。其次,要营造人才培养的氛围和制定吸引人才的制度。并深入开展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为中心的各种活动,提高人才的地位,使广大人才充分感受到社会的尊重,激发人才的工作热情。第三,要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有计划、有目的地不断培养人才。第四,要吸引大学生投身基层管理。要鼓励广大高校毕业生珍惜历史机遇,不负青春年华,到基层去实现人生价值。第五,要善于整合社会资源,广泛吸引社会各界人才参与基层社会管理。

相关热词搜索:;

商场服务提升创新举措商场服务环境的意见和建议篇二

乙方:

一、总则

甲乙双方在咨询服务事项办理过程中,必须遵守国家及地方有关规定。乙方为甲方提供与上述事项相关的全方位咨询服务,按业务管理部门要求指导甲方收集、归整有关材料,协助甲方达成咨询目标。

二、服务范围规定

本合同适用于乙方为甲方提供以下咨询服务工作:

1.

2.

3.

三、双方责任和协作事项

(一)甲方责任:

6.配合乙方业务工作,在必要的文书、文件上签名或盖章;

8.按本合同约定条款向乙方支付咨询服务费;

9.对业务合作过程获悉的乙方技术资料模板、商业信息及其他原创性劳动成果负有保密义务,未经乙方许可不得向第三方泄露。

(二)乙方责任:

1.负责向甲方讲解科技创新资质- 的流程、资料提高要点及注意事项;

9.对甲方提供的证件印章原件、技术资料、商业秘密、内部敏感信息负有保 密责任,未经甲方许可,不得向第三方泄露。

四、咨询服务费及其支付方式

(一)费用明细如下:

费用明细表

序号业务类型具体内容单位数量单价(元)小计(元)

1科技创新资质

应付合计:

大写 :

(二)费用支付要约:

1.咨询服务费总额:科技创新资质咨询服务费总计: 元(大写: )。

2.支付时间:

科技创新资质( ): 甲方在合同生效后 3 日内支付咨询服务费 元(大写: ) ,待甲方通过官网公示后 3 日内, 甲方结清余款共计 元(大写: )。

3.上述价格含税金, 乙方按实际收到咨询服务费的金额为甲方开具增值税发票。

支付方式为:现金或直接汇入乙方对公账户

开户名称:

开户银行:

账号:

五、终止条款

(一)协商终止

协议生效后,双方应积极按约履行,不得无故终止。如有法定情形或特殊原 因确需终止的,提出终止的一方应提前 15 天通知另一方,提出终止一方应对已 完成工作或因此导致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二)不可抗力因素终止

若因恶劣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力使合同中约定事项无法进行或完成时, 本合同可自行解除,任何一方无需承担赔偿责任。

(三)形势变更因素终止

国家及地方政策、行政规定、企业经营状况等因素变更,导致本合同继续履 行有违公平交易原则的,本合同任何一方均可书面通知对方终止合同,无需承担 赔偿责任。

(四)未履约导致终止

合同签订任意一方未按本合同约定履行相应权责,另一方有权单方面解除本合同,且保留对违约方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六、其他

本合同一式贰份, 甲乙双方各执壹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自盖章之日起生效,未尽事项由双方另行协商解决。

甲方(公章):

企业信用代码:

联系地址:

业务联系人:

联系电话:

签订时间:年 月 日

乙方(公章):

企业信用代码:

地址:

业务联系人:

联系电话:

签订时间: 年 月 日

商场服务提升创新举措商场服务环境的意见和建议篇三

;

摘要:文章阐述了大学文化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内涵,从大学文化的视角探讨了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指出了提升创新能力的思路与举措:弘扬大学精神,发挥校长的文化引领作用;完善大学制度,构建现代大学制度文化体系;拓展环境文化,营造导师诗意栖居的空间;重视行为文化,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

关键词:研究生;创新能力;大学文化;思路与举措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教育结构的最高层次,承担着实现国家战略意图的任务,因此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必然成为时代的重要命题。袁贵仁部长在201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教育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还不足,国际竞争能力还不强。”现代国学大师钱穆说过,“一切问题,由文化问题产生;一切问题,由文化问题解决。”[1]本文从大学文化的视角分析了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并对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思路与举措进行了阐述。

一、大学文化与研究生创新能力

(一)文化和大学文化

“文化”一词来源于西方拉丁文cultura,原义是指农耕及对植物的培育。在中国的古籍中,“文”既指文字、文章、文采,又指礼乐制度、法律条文等。“化”是“教化”、“教行”的意思。南齐王融在《曲水诗序》中说:“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其“文化”一词也为文治教化之意。

英国人类学家e·b·泰勒曾指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信仰、知识、艺术、道德和法律,以及能力和习惯等。精神文化是人类创造活动的动力,主要指哲学、宗教、艺术、伦理道德及价值观念等,价值观念是其核心。

大学文化是大学制度,校风、教风、学风等相关活动的总和。大学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大学精神居于其核心地位。优秀的大学文化是遵循教育发展和人才成长的规律、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创新文化;是大学存在和发展过程中,所凝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文明成果,其本质特征是创造的精神、批判的精神和社会关怀的精神。它不仅对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具有示范作用,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也具有引领作用。

(二)创新能力和研究生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简称创新力,是指人们运用知识理论,在科技、艺术和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社会、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和新发明的能力。两千多年前,老子就在《道德经》中提出了“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创造思想;1919年,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首次把“创造”引入教育领域。他在《第一流教育家》中指出,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开辟精神”的人才,对国家富强和民族兴亡有着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研究生创新能力是指研究生进行创新学习、研究和实践的基本能力和个性品质;是研究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质疑、试错、证伪,从而发现新问题,认识新事物,萌发新思想,获得创新性成果的能力,其核心是创造性思维。

二、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的文化原因

文化是时代的强音,大学担当着文化创新的任务,引领着社会文化的创新发展。然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教育、科技、文化领域墨守成规,已成为旧体制最难以突破的堡垒。笔者认为,传统的权力文化、严重的现世文化、僵化的体制文化和庸俗的关系文化在大学校园里的滋生和蔓延,是大学文化中妨碍创新的最主要因素,也是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的根源。

(一)传统的权力文化

官大学问大,钱多学问多、指标高、学问高,扭曲了科学研究的基本规律,既抑制了青年学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又毒化了科研环境。正如《当代中国教育调查》所总结:“失去了直面权力的气节,失去了质疑权威的勇气……大学从崇尚精神自由、人格独立的文化圣地,变成如此等级森严的官场,令人唏嘘不已”[4]。

学术研究、产品开发、科技创新是建立在自由思考、独立探索基础上的活动,是一种身心协调、无牵无挂、半游戏半工作的悠游状态。难以想象在权力的巨大阴影下,在复杂的人情关系网络中,导师们还能进入这种心物一体、神游天外的研究境界。自由是创新的前提,而权力是自由的敌人,也是创新的敌人。权力充斥的地方,创新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在我们的大学校园里,那种精通文献、有跨行对话能力、有社会关怀和创新精神的导师和真正学者已是凤毛麟角。

(二)严重的现世文化

文化是一个社会的“筋骨与血肉”,是生活本真的折射和传承。理想情况下,文化与物质应保持一定的距离。正如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在《物化社会的文化与权利》一书中所说:“文化的利益如同社会的利益,不能交给自由市场处置。”但是,中国儒家文化注重现世的功利,难以坚守抽象的原则,也难以在坚守的过程中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强力杠杆,使社会产生了“过度物化”的现象,注重现世功利的风气在大学里扩散和蔓延,不少人的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偏离了方向,财富的多少往往成为评价个人价值与成就的唯一标准。当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认同“现世文化”时,便会产生主体的消亡、性灵的沉沦,丧失批判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授是大学的灵魂”,这是老浙大校长竺可桢的名言。这个灵魂就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就是对真理庄严无畏的追求!追求“现世文化”的大学教师,却反其道而行,“谋生不谋道”,对形而下的物质享受和“大楼”是那么迷恋和向往,对形而上的精神境界和超越功利的价值追求却那么消极甚至冷漠。正如南京大学校长陈骏所言,在日益疯狂的名利场上,世界各国的教授们所面临的诱惑越大,对大学精神的腐蚀也越大。[5]他们既无激情讲授课程,也无兴趣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更别谈启发研究生的创新思维了!

大学已不再是“象牙塔”,许多研究生以获取文凭,得到更高的薪酬与晋升为目的,攻读研究生学位与探索创新、追求真理无关。大量垃圾文章的出现,假人才、假成果的产生,破坏了大学求真务实的文化环境。

(三)僵化的体制文化

当前,大学创新文化被国家政策、体制和学校内部制度再造。在国家现行的管理和运行机制下,教育与科技是分离的,投入大学的资金和资源不足,必然影响到教师、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国家的人事制度以及人才评价机制,都对大学有导向和制约作用。教育部高校评估行政问责的性质,造成了培养特色淡化的现象,千校一面、千人一面,不利于“偏才”、“天才”的成长。北大教授陈平原指出:“如果大学校园里没有特立独行与异想天开,绝非人类的福音。”在大学内部,强调资源配置的竞争性体制,让大学教师迷失于频繁的计划、项目、工程和奖励的申报中,持续的紧张和压力带来情趣的淡漠、职业的倦怠和心态的扭曲。另外,教师职务晋升和研究生学位授予等都偏重于科研成果,部分教师被迫走出象牙塔,到处“化缘”。研究生也不再安于求学问道,而是沦为导师的廉价劳动力。论文指标化、职称名利化、教学标准化,师生急功近利的心态,导致了浮躁之风,也泯灭了探求真理的志向。

中国怎样才能培养出学术大师?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更是提出了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如何从知识型、技能型人才教育模式向创造型、发明型人才培养方法转型,需要教育界及社会各界来共同破解;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也需要大学乃至社会各界认真探讨。打破僵化的体制文化,重构创新文化应是当务之急。

(四)庸俗的关系文化

关系文化属于集体文化的范畴,也称圈子文化、义气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比较重视血缘(亲戚)、业缘(同事)、地缘(同乡)等关系的。利用这种人际关系办事是人们的共识,也是一种特有的文化和观念。那些没有关系圈的人,要办事就必须努力地去寻找关系。现在,庸俗的关系文化已经渗透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研究生选导师要关系,拿课题要关系,导师上项目要关系,评职称要关系,甚至大学评院士也要削尖脑袋找关系!离开了关系,真正是寸步难行。但是,科学和技术大多是孤独者在寂寞中玩物自得的结果,创新是因对客观规律的敬畏、热爱、痴迷,而达到一种心与物驰、物我两忘的境界,其本质上是一种个体行为。[6]他们特立独行,不经营所谓的“圈子”和关系,也不在乎他人的评价。

应该看到,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创新者很少是左右逢源、八面玲珑的社会化性格,他们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能力往往与他在专业技术上的造诣成反比。当小圈子的关系网成为少数人谋利的工具后,那种田园牧歌似的温暖关系往往成为忽视、排斥更或是压迫圈外人的利器。庸俗的圈子文化还容易形成圈内一元化、同质化、简单化的思维习惯,不利于文化的交融和师生的学习创新。

三、大学文化视角下提升研究生

创新能力的思路与举措

大学是思想文化创新的基地和优秀文化传承的载体。大学校长和导师是大学文化的领跑者,科学完善的政策与体制是文化创新的保障,以大学创新文化为统领,重视环境文化的拓展和学生行为文化的培养,才能打破瓶颈,提升我国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一)弘扬大学精神,发挥校长和导师的文化引领作用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核心,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结晶。它首先表现为尊重科学、善于创新。罗兰·巴特说过:在一所大学,文化最重要;在大学文化上,校长最具有影响力。大学校长是大学精神的形象代表和个性体现者。耶鲁大学以教授治校、盛产总统而著称;斯坦福大学以一流的学术、拼搏进取的精神,成为“硅谷”的强大后盾。“与真理为友”的哈佛大学校训,激励着独立思考的代代哈佛人,诞生了44名诺贝尔奖得主。凡是有特色的大学,都因校长坚持走自己的路而闻名。大学精神也表现为尊重人才、唯才是用。“大学非大楼之谓也,大师之谓也”,大学校长能够打破权力的桎梏和体制、关系圈的束缚,不拘一格任用人才。霍普金斯大学在美国首先提倡以教授为中心,校长吉尔曼曾言“我宁可将钱花在人员上而不是砖瓦上”。大学精神还表现为崇尚民主,思想自由。在20世纪初的北京大学,蔡元培先生首先明确大学是“研究高尚学问之地”。他礼聘博学多才的教师,引导师生的研究兴趣,并为师生研究高深学问创造条件和文化氛围。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北京大学形成了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的校园文化,缔造了北大之辉煌,也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北大师生。因此,一名杰出的大学校长应该对高等教育的地位、功能和规律理解深刻,有自己鲜明的教育理念与信仰,志存高远、勇于开拓;具有坚强的意志力和充沛的精力,既能总揽全局,也能知人善任;还具有人格魅力,君子风范,高山仰止,方能引领大学文化。

大学引领社会先进文化的职能还要依靠具有批判精神、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大学教师来实现。研究生导师对真理孜孜不倦的追求,独立思考、虚怀若谷的品格,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因为学术上的问题,导师冯·卡门先生和弟子钱学森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事后却主动道歉认错。加州理工学院能培育30多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与这所大学民主与自由的学术风气是分不开的。

(二)完善大学制度,构建现代大学制度文化体系

大学制度是大学文化在制度层面的反映,也是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的根本保障,必须把制度文化建设放在重要位置。

相关热词搜索:;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精选文章
基于你的浏览为你整理资料合集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