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方案61号文件汇总(7篇)
文件格式:DOCX
时间:2023-04-07 00:00:00    小编:麦田里的程序员

人才培养方案61号文件汇总(7篇)

小编:麦田里的程序员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方案策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才培养方案及计划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思路篇一

地质学系人才培养基地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力图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教育、综合素质教育、能力培养和得当的管理手段,全面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1.教学体系

突出素质教育,以培养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为总原则,在教学体系中,坚持加强基础,放宽专业,强调地球、资源和环境的整体协调发展,体现专业特色,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质量,追踪学科发展动态,立足学科前沿,注重多学科渗透,重视实践课,加大教学实验条件和野外实习基地建设力度,实现现代化教学手段。我们建立了以地质学基本理论为主导、以新技术为手段,积极引导学生接触地质学前沿动态的课程体系。删减了内容陈旧、重复的课程与教学内容,增加地球科学、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跨1级学科的教学内容和学时比例,增加富有特色的选修课程。全面改革了实践教学构架,赋予课堂教学实践、课程实践、科研实践、毕业实践新的内涵,构成了全新的、科学完整的地质学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新教学计划与原计划相比,加大了选修课的比例,以充分发挥综合大学的优势,给予学生较大的自主空间,有利学生个性的发展。根据学科优势和地域特点开设特色课程,使科研、师资、地域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2.教学实验实习体系

实践教学是地质科学人才培养环节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原有实践教学体系突出认识与方法的锻炼,具有明显的单科性和验证性,启发学生自主思维不足。针对地质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目前的教学计划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加强新技术、新方法对原有体系的改造,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创新思维放在首要的位置,突出实践教学的综合性与创新性,打破课堂教学分门别类、自成体系、单课独进的教学过程,使不同课程内容互相交融。高水平科研资源向教学资源的转化,奠定了教学的高起点和高标准。激发创新意识,训练创新能力,达到培养学生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自我设计、研究解决问题的素质,形成了实践教学从理念到形式全面改革。

方法,培养学生认真、求实的工作态度以及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年级毕业实习则与科学研究密切结合,使学生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得到一次全面的综合训练。

课程的室内与野外实习是实习体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课程实习以理解和深化课堂讲授的知识点为主,一般在课程的后期安排一些综合实习,全面考察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课程地质野外教学实习的目的是使学生们对课堂上所了解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经过野外对典型实例的实际观测,在取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训练和提高他们的理性认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分析的演习机会,促进读书方法的改进。这种教学活动促使教学内容延伸,教学内涵扩大,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3.科研体系

让高年级学生直接加入老师的研究课题和研究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学生直接加入老师的研究课题使学生的科研素质明显提高。进入研究生阶段后能够很快深入到导师的研究课题中,撰写发表论文。

4.政治教育与管理体系

突出理想信念教育。我系学生进校的第一节课,就是理想信念教育,我们始终把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地质专业,献身地质事业,报效祖国做为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一抓到底。同时把教书育人做为每个教师不可推卸的神圣的职责。以学风建设为中心,狠抓学生的素质教育。在学生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确定了以学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思路,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规章制度,把学生的注意点最大限度地引导到学习上来。举办名人学者谈治学系列讲座,狠抓环境育人,把系内作出重大贡献的专家们的画像挂在实验室,营造出了一种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氛围,这些做法对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5.人才培养基地专业建设与改革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设立在综合性大学,地质学系的地质专业是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所属专业。

(1)专业建设目标

地质学专业旨在培养适应我国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知识结构合理,具较强动手能力和获取知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立志献身地质事业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地质学专业人才既能在地球科学的科研、教学、生产和管理方面从事地质理论、地质应用和综合研究,同时也可以继续攻读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2)专业建设概况

①、专业建设基础

地质学专业以综合性大学地质学系为依托,已初步具备了国内一流的办学条件。地质学系拥有设备先进的多媒体实验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实习室、图形图像信息处理实验室、计算机制图及其它专业实验室、陈列室等,全系所有的教学实验室、实习室、教室全部实行全天对学生开放。全系局域网已经建成开通,计算机机房免费上机。系图书资料室除拥有大量图书资料、电子出版物及一流的环境和硬件条件外,还可供师生随时免费上网查阅资料。专门为本系学生设立了“张伯声奖学金”、地学攀登奖学金、地学育才奖学金等,全系学生的奖学金享受面超过70%。

②专业建设基本要求

在现有良好办学条件基础上,地质学专业依据“国家理科基础科研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制定专业建设、培养规格和教学方案。

a.掌握数、理、化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一门外语和计算机的原理与应用。 b.掌握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地质研究的思维方法和基本技能。

c.具有对地球科学认知的基本能力,能应用所学知识尝试解决地质研究和具体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d.了解地质科学发展现状、前沿和热点问题,跟踪地质科学研究的最新理论,具备创新的思维和能力。

e.具有一定人文科学基础,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

f.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撰写科研论文、研究报告及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g.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和阅读综合及其它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方法。

③课程体系

主干课程体系: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化学、计算机基础、工程数学、地球科学概论、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学、地史学、结晶学与矿物学、晶体光性与岩石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遥感技术与应用、大地构造与中国区域地质学、环境地球化学、岩石物理化学、现代分析测试方法、经济地质学、palaeoecology、geobiology、第四纪地质与环境、计算机在地质学中应用、地质软件应用等。

为主,以张扬个性,培养创新能力。

学分要求:总学分165学分。其中:通修课程56学分,学科核心课程45学分,学科方向课程21学分,通识课程12学分,选修课程14学分,实践教学环节21学分,课外附加学分10学分。教学环节的时间见表中所列。

专业教学计划学时学分结构表

专业教学计划

(3)课程建设与改革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资讯的海量增长,课程建设和改革已成为与时俱进的日事工作。自1993年西北大学地质系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实施以来,为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基本方针,培养“具有扎实基础基础、宽广的知识面和技术技能,又具有较强获取、综合运有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地质学专业在以“强化基础和外语、计算机课,拓宽专业课,重视地质实践和方法技能课”为宗旨的全面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改革过程中,先后实施国家教育部、教育部高教司、陕西省教委、西北大学等教学改革项目38项。教改获奖项目16项、出版面向21世纪教材5部,教学课件70部,发表教学研究论文85篇。为课程建设与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础。

①室内教学课程建设与改革

a.强化数、理化基础和外语、计算机课程

按照高等教育要为国家培养大批知识面宽、基础扎实、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国家目标,针对地质学科学领域广、综合性强、实践性强、学科发展快以及注重为经济建设服务等特点,我们在教学课程建设与改革中特别强调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宽厚基础(大理科、大地学基础)背景下的地质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度重视数、理化基础和外语、计算机课程的教学。

b.打好专业基础,拓宽专业课程

课程体系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近年来,我们在强化基础的同时,对专业课程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较大幅度地增加了专业选修课程的覆盖面,并大大放宽了学生对选修课程进行选择的自由度。从而在强化基础的同时,拓宽了专业课程的知识面。

c.教学方法改革

电子教材和网络的作用,我们把自行研制和购买的电子教材及cai课件安装在网络服务器上,初步实现网上教学,根据教师授课的需要,提供了相关的素材库,编制了示教型课件。并积极开展了电子教材、电子教案上网工程。通过近年努力,教学手段初步实现了与现代技术的结合。

d.课程考试、考核

教学考核是以学生为对象实施的教学评估和检查,以便于“以考促学”——引导督促学生主动学习,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的状史,“以考促教”——反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完善教学环节和计划、讲究教学方式方法。

室内教学课程因材施教,并实施多种形式,灵活多样的考试、考核方式,其中,特别增加了除课堂教学外,必须通过阅读参考文献,以文献综述的形式完成课程考核,以便训练学生自学、并充分利用资讯的能力。

②实践课程体系构建

充分利用西北大学地质系所处的地域优势,构建以秦岭造山带及其相邻的华北地块和扬子地块为实践教学基地,构建跨越不同大地构造单元,课程内容循序渐进,既有区别又相关联,交叉互动的课程体系。

一、主要任务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增强特色为重点,强化实践教学,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一)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与办学方向,改革教学模式,增强专业竞争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整合教学资源,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

(三)进一步规范人才培养方案内容,使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表述更加具体、明确、实用和切实可行,各教学环节更加完善,尤其是加强实训教学体系建设。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同时,要重视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生自信心,满足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需要。

(二)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要跟踪市场需求变化,主动适应和服务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定位。

要从职业岗位分析入手,对职业岗位能力进行分解,结合职业资格标准,明确一般职业能力和核心职业能力,并围绕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形成,科学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载体,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实践教学环节设计,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积极推进教学标准化建设,坚持能力评价社会化。

要积极邀请和聘请行业一线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论证,指导课程开发和教学标准化建设,努力做到“五个引入”。定向培养的专业要与行业企业一起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要根据专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要求,参照职业资格标准,积极推进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建设。

要更新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引入社会和用人单位评价机制,将过程控制和目标控制有机结合起来。要根据行业实际情况,要求学生参加相应的技术技能等级考核、职业资格认证,落实“双证书”(即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或毕业证书与技能等级证书)制度。

(五)坚持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实施分类指导。

负责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同志,要认真学习、研究国家、行业、部门和学校的相关规定,同时,各专业根据学校和专业的实际情况和办学优势,在课程设置、教学环节和学时安排等方面可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机动性,以便发挥特长,形成特色,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错位发展优势。

三、具体要求

参见附件(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关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四、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夏莉

副组长:赵素华、宋斌

五、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进度安排

(一)第一阶段:调研阶段(7月1日-7月20日)

(二)第二阶段:起草人才培养方案(第一稿)阶段(7月21日-8月11日) 各系部对投入招生的所有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拿出初步修订的方案。

(三)第三阶段:征求意见与论证阶段(8月12日-8月22日)

1、教务处将人才培养方案(初稿)上传至校园网,广泛征求广大师生意见。

2、各教学单位组织召开由学生、教师、学术带头人、社会用人单位等不同层面的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深入论证初稿,做好论证修改阶段会议记录存档工作,根据论证意见对初稿进行修改和调整,将论证修改后的人才培养方案报教务处。

(四)第四阶段:完善阶段(8月23日-8月28)

教务处组织校内外相关学科专家对各专业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审阅和完善,并将修改意见反馈给各教学单位再次组织修订。

(五)第五阶段:审核与实施(8月29—9月1日)

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报教务处初审,提交学院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终审,审议通过后由院长签字批准实施。

六、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各教学单位需成立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工作小组,由主任、副主任、专业带头人、教研室主任、教学秘书、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组成,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2、推进改革创新。各专业要组建专业教学团队,各教学系部要根据专业类型组建1个或多个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教学团队在专业带头人的带领下负责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积极推进人才培养工作的改革创新。

3、各教学单位要高度重视,严格遵守各阶段修订工作进度安排,加强修订过程中的指导与监督,积极动员全体师生广泛参与,深入讨论,确保高质量完成修订工作。

4、要树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权威性。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修订)完成后,要严格遵照执行,不得随意调整。有特殊情况需要调整,各教学系部应由专业教学团队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讨论后提出调整理由和审核意见,报教务处审核,经学院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审议,院长批准后调整实施。

5、本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采取绩效评价的方式进行考核,对按要求、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方案》给予1000元的物质奖励。前期调研费用由系部经费支出。

二〇一五年六月十日

人才培养方案及计划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思路篇二

;

后备人才培养方案

总则

一、目的

建立和完善公司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制定有效的关键岗位继任者和后备人才甄选计划以及岗位轮换计划、内部兼职计划、在职辅导、在职培训等人才培养与开发计划,合理地挖掘、开发、培养后备人才队伍,以便建立我公司的人才梯队,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资本支持。

二、培养目标

始终坚持“专业培养和综合培养同步进行”的人才培养政策,即培养专家型的技术人才和综合型的管理人才。专家型的技术人才指在某一工作领域内掌握较高技术水平的人才,综合型管理人才指在本部门工作领域具备全面知识,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人才。

三、主要内容

1、后备人才的甄选;

2、岗位轮换;

3、内部兼职;

4、人才调配;

6、人才培养的考核评价;

7、晋升与淘汰。

四、适用范围

公司全体员工

后备人才的甄选

一、目的

通过科学的测评,慎重地甄选,选拔出真正具有领导潜质的后备人才,

以树立公司用人及人才晋升理念。

二、甄选条件

(一)知识经验和工作业绩:知识全面、经历丰富、业绩出色,综合素质较强,并且服众的人员

(二)关键资质:1、沟通能力;2、分析判断能力;3计划组织能力;4、管理控制能力;5、应变能力;6、执行力;7、创新能力;8、领导

能力;9、决断力;10、人际关系能力;11、团队合作能力;12、

承受压力的能力。

注: 1、后备人才分类:管理类、财务类、营销类、技术类

2、以上各类人员资质要求为初定,具体要求根据各部门用人理念

可进行适当调整。

(三)综合素质和潜质

1、性格特征

2、职业倾向

3、综合能力

4、心理测试

三、甄选工具

1、基本条件通过个人材料进行分析。

2、关键资质通过调查表、访谈等形式进行分析。

3、综合素质和潜质可借助一些测评软件进行测评。

四、后备人才甄选

后备人才主要是指各部门为因应未来发展变化而储备的一些可替代某些中级或高级岗位的具有培养潜质的人才。一般来说,对每一个关键岗位的继任者要选定1—2名候选人。

五、后备人才甄选程序

各部门向人力资源部提交后备人才候选人名单——人力资源部组织

对提交的名单进行综合评定——人力资源部策划后备人才的整体培训方案——培训方案的实施——培训效果的反馈。

岗位轮换

一、轮岗对象及目的

岗位轮换主要针对具有培养潜质的中高层干部和管理骨干,目的在于为公司培养综合能力较强的复合型的人才。

二、轮岗周期

轮岗周期原则上一般分为三个月、六个月和一年三种,具体轮岗时间由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轮岗的前提条件是必须胜任本职工作。

三、轮岗与晋升的关系

所有后备人才必须在轮过2个以上岗位才能晋升为中层管理人员。

四、轮岗审批

1、各部门内部轮岗:由各部门自行审批——报人力资源部备案;

2、跨部门轮岗:由各部门提案——人力资源部审核——总经理审批。

五、轮岗人员管理

1、跨部门岗位轮换人员编制仍属于派出部门,轮岗期间的考核工作由新部门考核,但必须将考核结果反馈给原部门,作为年度绩效考核的依据。

2、轮岗结束后,轮岗人员应立即提交书面报告(总结)交轮岗双方部门。

内部兼职

一、目的

增强对其他部门的认识和了解,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公司培养和储备人才。

二、适用对象

中高层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骨干。

三、兼职人员的定位

兼职人员以学习、调研、议政为职责,参与兼职部门具体业务的运作过程,提供相关意见和建议,但不参与具体的决策活动,兼职人员应参加所在部门的有关会议,并承担相关工作任务,在兼职业务上接受兼职部门领导的管理。

四、兼职周期

兼职周期由派出部门与兼职部门协商确定,原则上每周累计工作时间不能低于1天。

五、兼职形式和职务

内部兼职只能采取跨部门形式进行,兼职职位一般以助理职位或副职为主。

六、工作开展方式

1、兼职人员在兼职部门的工作计划由所在部门负责人与当事人商定,并纳入该部门工作总计划,同时,兼职人员工作计划应报派出部门备案。

2、一般情况下,兼职人员应采取每半天到兼职部门工作,另半天回原部门工作的方式。

七、人员管理

1、人事关系:兼职人员人事关系仍然隶属于派出部门。

2、审批程序:各部门提案--人力资源部审核——总经理审批。

3、接收兼职人员的部门应当为兼职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且有责任安排兼职人员的工作。

人才调配

一、目的

加强各部门人才内部合理流动,优化配置公司人力资源。

二、原则

1、符合公司人力资源整体发展战略;

2、在不损害调出部门利益的前提下,符合调入部门人才需求;

3、符合员工个人能力和潜力的发挥;

4、优先考虑新成立公司(部门)和新项目的人力资源需求。

三、适用对象

因岗位性质和业务需要,必须向内部引进或难以通过其他途径获取的一些特殊岗位或急需人才。

四、调配申请

由需求部门向人力资源部提出人才申请,经过审核确认后,对内发出招聘启事或直接从相关部门进行调配。

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

它具体可以包括四层涵义:

(1)培养目标和规格;

(2)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整个教育过程;

(3)为实现这一过程的一整套管理和评估制度;

(4)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

如果以简化的公式表示,即:目标+过程与方式(教学内容和课程+管理和评估制度+教学方式和方法)

第一条目的

建立和完善公司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制定有效的人才培养与开发计划,合理地挖掘、开发、培养公司战略后备人才队伍,建立我们公司的人才梯队,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资本支持。

第二条原则

坚持“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培养为辅”的培养原则,并采取“滚动进出”的方式进行循环培养。

第三条人才培养目标

公司人才培养目标始终坚持“专业培养和综合培养同步进行”的人才培养政策,即公司培养专家型的技术人才和综合型的管理人才。专家型的技术人才指在某一工作领域内掌握较高技术水平的人才,综合型管理人才指在本单位或本部门工作领域具备全面知识,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人才。

第四条人才培养组织体系

公司建立“统分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职能部和各项目组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负责人才培养对象的初步甄选和人才培养计划的具体实施,人力资源部作为公司人才培养的组织协调部门负责人才培养规划、人才甄选标准和程序的制定、培养对象的确定和培养计划的统筹安排。

第五条主要内容

本管理办法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战略人才培养体系的构成、战略人才的甄选、战略人才培养模式、战略人才的培养方法、战略人才的淘汰与晋升。

公司战略人才培养体系由“雏鹰计划”、“飞鹰计划”和“精鹰计划”和“雄鹰计划”四个部分组成。由这四个部分共同构成公司战略人才库。

第六条“雏鹰计划”

该计划旨在通过对有上进心、乐于学习、积极进取的新入职大学生的培养,使其逐步成为成长为部门技术骨干、业务骨干。

第七条“飞鹰计划”

该计划旨在通过对公司现有的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普通员工进行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各职能部门的负责人。

第八条“精鹰”计划

该计划旨在通过对公司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中层管理干部进行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公司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为公司副总、总监一级的岗位储备人才。

第九条“雄鹰计划”

该计划旨在对通过对现有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领军人物的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全面的人才,为公司今后的战略扩张作好准备。

通过上述四个计划,逐步将培养对象培养成为关键岗位继任者和公司后备人才。关键岗位主要指公司根据当前或根据未来发展所需要的一些重要中级和高级岗位。后备人才主要是指公司为因应未来发展变化而储备的一些可替代公司某些中、高级岗位的具有培养潜质的人才。

第十条目的

通过科学的测评,慎重地甄选,选拔出真正具有领导或专业潜质的后备人才,以树立公司用人及人才晋升理念。

第十一条甄选条件

进入战略人才培养队伍的员工必须能够胜任现有岗位工作,有强烈进取精神,有一定的培养潜质。

第十二条甄选工具

1、《战略人才推荐表》(见附件一)

2、《职业锚(职业倾向)自我评价测试问卷》(见附件二)

3、《管理人员能力评价表》(见附件三)

4、职业满意度测试(见附件四)

5、《霍兰德职业倾向测验量表》(见附件五)

第十三条甄选程序

对于公司战略人才,首先由人力资源部根据甄选条件和甄选工具提候选人员名单,然后由总经理确认战略人才库入选人员名单。

§4、战略人才的培养模式

为了适应不同岗位的需要,结合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公司对战略人才采用下列两种培养模式:

第十四条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对于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公司采取宽口径培养模式,即采用:轮岗工作(不同系统)+挂职锻炼(不同部门)+新项目工作+继续教育多种培养方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养。

第十五条业务/管理型专才培养模式

对于业务/管理型专才,强调又红又专,在业务线和管理线上深度培养。公司采取线**叉培养模式,即采用:业务或专业领域内轮岗+项目工作+继续教育+内部指导人培养等多种培养方式进行培养。

为了适应不同岗位的需要,结合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公司对战略人才采用下列两种培养模式:

第十四条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对于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公司采取宽口径培养模式,即采用:轮岗工作(不同系统)+挂职锻炼(不同部门)+新项目工作+继续教育多种培养方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养。

第十五条业务/管理型专才培养模式

对于业务/管理型专才,强调又红又专,在业务线和管理线上深度培养。公司采取线**叉培养模式,即采用:业务或专业领域内轮岗+项目工作+继续教育+内部指导人培养等多种培养方式进行培养。

为了保证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有效性,公司对列入战略人才培养计划的各级人员采用不同的培养方式。

第一部分:对于列入“雏鹰计划”的人员

对于列入“雏鹰计划”的后备人员可以采取内部导师、在职培训、外部培训等方法进行培养。具体内容如下:

第十六条内部导师

根据公司《内部导师手册》及公司《内部导师管理制度》,对列入“雏鹰计划”的人员进行培养。

第十七条在职培训

凡列入公司“雏鹰计划”的公司战略人才的员工必须按公司《培训积分管理制度》完成必须的积分。规定期限内没有积满培训积分的将不在作为公司战略人才进行培养。

第十八条外部培训

根据公司《培训管理制度》,凡列入公司“雏鹰计划”的战略人才可以参加公司付费的外部长短期培训,但必须与公司签订相应的培训协议,凡拒不签署培训协议的,公司将不在作为公司战略人才进行培养。

第二部分:对于列入“飞鹰计划”的人员

对于列入“飞鹰计划”的后备人员可以采取内部导师、岗位轮换、在职培训、外部培训等方法进行培养。具体内容如下:

第十九条内部导师

根据公司《内部导师手册》及公司《内部导师管理制度》,对列入“飞鹰计划”的人员进行培养。

第二十条岗位轮换

1、轮岗目的:由于飞鹰计划主要在于培养中层管理人员,所以其岗位轮换的目的主要是使其能够熟悉部门内部不同岗位的主要职责和不同岗位间的配合情况。

2、轮岗前提:轮岗人员必须胜任本职工作。

3、轮岗范围:本部门内部不同岗位间的轮换。

4、轮岗周期:轮岗周期原则上分为三个月和六个月,具体轮岗时间由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5、轮岗审批:部门内部人员的轮岗需由部门经理审批,公司人力资源部备案。

6、轮岗人员的管理:部门内部轮岗的人员仍由部门经理对其日常工作进行管理。

第二十一条内部培训

凡列入公司“飞鹰计划”的公司战略人才的员工必须按公司《培训积分管理制度》完成必须的积分。规定期限内没有积满培训积分的将不再作为公司战略人才进行培养。

第二十二条外部培训

根据公司《培训管理制度》,凡列入公司“飞鹰计划”的战略人才可以参加公司付费的外部长短期培训,但必须与公司签订相应的培训协议,凡拒不签署培训协议的,公司将不再作为公司战略人才进行培养。

第三部分:对于列入“精鹰计划”的人员

对于列入“精鹰计划”的后备人员可以采取内部导师、岗位轮换、内部培训师、在职培训、外部培训等方法进行培养。具体内容如下:

第二十三条内部导师

根据公司《内部导师手册》及公司《内部导师管理制度》,对列入“精鹰计划”的人员进行培养。

第二十四条岗位轮换

1、轮岗目的:由于精鹰计划主要在于培养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拔尖人才、销售拔尖人才,所以其岗位轮换的目的主要是使其能够熟悉公司不同部门主要职责和不同部门间的配合情况。

2、轮岗前提:轮岗人员必须胜任本职工作。

3、轮岗范围:公司不同部门间的轮换。

4、轮岗周期:轮岗周期原则上分为三个月、六个月和一年三种,具体轮岗时间由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5、轮岗审批:部门间的轮岗需由主管副总审批,公司人力资源部备案。

6、轮岗人员的管理:部门间轮岗的人员由新任职部门的主管领导对其日常工作进行管理。

第二十五条内部培训师

为了满足公司高级岗位所必须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以及知识自主积累总结能力,凡列入公司“精鹰计划”的公司战略人才,根据公司《内部培训师管理制度》,报名参加内部培训师,并完成相应的工作。凡不报名参加内部培训师或未能完成《内部培训师管理制度》规定工作的,将不再作为公司战略人才进行培养。

第二十六条内部培训

凡列入公司“精鹰计划”的公司战略人才的员工必须按公司《培训积分管理制度》完成必须的积分。规定期限内没有积满培训积分的将不再作为公司战略人才进行培养。

第二十七条外部培训

根据公司《培训管理制度》,凡列入公司“精鹰计划”的战略人才可以参加公司付费的外部长短期培训,但必须与公司签订相应的培训协议,凡拒不签署培训协议的,公司将不再作为公司战略人才进行培养。

第四部分:对于列入“雄鹰计划”的人员

对于列入“雄鹰计划”的后备人员可以采取岗位轮换、内部培训师、在职培训、外部培训等方法进行培养。具体内容如下:

第二十八条岗位轮换

1、轮岗目的:由于雄鹰计划主要为公司培养分公司总经理级或副总经理(公司运营副总经理、营销副总经理、工程副总经理)人才,所以其岗位轮换的目的主要是使其能够熟悉公司不同部门主要职责和不同部门间的配合情况。运营副总经理主管财务部、综合部、报建部、成本部、营销副总经理主管销售和策划、工程副总经理主管工程部、监理部、招标部,针对上述主管区域不同将有针对性的培训。

2、轮岗前提:轮岗人员必须胜任本职工作。

3、轮岗范围:公司不同部门间的轮换。

4、轮岗周期:轮岗周期原则上分为三个月、六个月和一年三种,具体轮岗时间由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5、轮岗审批:部门间的轮岗需由主管副总审批,公司人力资源部备案。

6、轮岗人员的管理:部门间轮岗的人员由新任职部门的主管领导对其日常工作进行管理。

第二十九条内部培训师

为了满足公司高级岗位所必须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以及知识自主积累总结能力,凡列入公司“雄鹰计划”的公司战略人才,必须根据公司《内部培训师管理制度》,报名参加内部培训师,并完成相应的工作。凡不报名参加内部培训师或未能完成《内部培训师管理制度》规定工作的,将不再作为公司战略人才进行培养。

第三十条内部培训

凡列入公司“雄鹰计划”的公司战略人才的员工必须按公司《培训积分管理制度》完成必须的积分。规定期限内没有积满培训积分的将不再作为公司战略人才进行培养。

第三十一条外部培训

根据公司《培训管理制度》,凡列入公司“雄鹰计划”的战略人才可以参加公司付费的外部长短期培训,但必须与公司签订相应的培训协议,凡拒不签署培训协议的,公司将不再作为公司战略人才进行培养。

第三十二条目的

为了保证公司战略人才培养规划的有效实施,促进公司战略人才积极进取的精神,公司战略人才将实行动态管理,每半年和公司其它管理制度相结合进行调整一次,淘汰不符合条件的人员,并吸收新的优秀人才加入。

第三十三条淘汰

经过绩效考核,不能胜任现有工作岗位的,由主管领导建议,经人力资源部确认没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将不再作为公司战略人才进行培养。

在培养过程中,未能达到本制度第十八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八条和第三十二条规定和公司签订培训协议的,或未能达到本制度第二十六条和第三十规定不报名参加内部培训师的,经人力资源部确认不再作为公司战略人才培养。

凡淘汰出公司战略人才培养计划的人员,仍有机会再次进入公司战略人才培养计划,但第二次被淘汰的人员将失去再次进入公司战略人才培养计划的资格。

公司将根据《培训评估管理办法》对各层次战略人才的培养工作进行评估,在评估过程中凡不配合评估工作的个人,人力资源部将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淘汰出战略人才管理库。

第三十四条晋升

当公司出现岗位空缺时,将优先从公司战略人才库中选拔适合人选,战略人才库中没有合适人选的,再考虑从公司外部引入适合人才。

第三十五条本管理办法的拟订和修改由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报公司批准后执行。

第三十六条本管理办法由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

相关热词搜索:;

人才培养方案及计划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思路篇三

1.加强海外标准培训工作。以各设计部门为平台,组织海外标准的培训学习,使我们的设计人员更加熟悉、掌握相关海外标准,还可以将海外标准与国内标准进行比对,加深对海外标准的理解。

2.加强海外人才培养工作。在海外项目的执行过程中,以老带新的模式,扩大海外项目人才的数量,使年轻的设计人员尽快成长起来。

3.提高员工的英语水平,尤其是国际工程项目中的口语交流。流畅的英语交流有助于我们的设计人员更加高效的执行海外项目。

4.提高海外项目执行人员的待遇水平。完善以激励为导向的薪酬制度,加大对海外项目的倾斜力度,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相信在全体南京工程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公司会发展的越来越好,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人才培养方案及计划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思路篇四

为了更好的了解和培养后备人才,使其做到各施其能,各展其才,更好的为公司做出贡献,和公司共同进步,特制定本方案。

1、选有所用的原则。进入后备人才库的人员,应有明确的任用职位或职业生涯规划。

2、持续性原则。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原则上每年3月进行一次,以保证优秀人才生生不息(如有部门特殊需要,报人力资源部批准后,可随时进行选拔)。

3、共同培养的原则。培训方案由人力资源部门制定,公司各部门作为培养基地,共同实施培训工作。

4、人才共享,本部门优先选用的原则。本部门没有任用的,人力资部可帮助推荐任用。

1、后备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6)年龄在35岁以下;7)群众公认,身体健康。

2、后备人才发现

1)面试发现

员工在面试时,通过查看其简历,了解其学历/工作经验/人品等,当其综合素质能达到公司后备人才标准时,可以作为后备人才的选拔对象加以关注。

2)工作期间发现

员工在入厂时既无较高学历,也无相关经验,但在公司所安排的岗位上认真负责/积极上进,能按时按量完成公司安排的各项任务并能在工作中提出一些合理的改善,此类员工也可作为公司后备人才选拔对象。

3、选拔方法

1)【报名】由个人自己报名(填写《后备人才报名表》,人数不限),提交至人力资源部。

基本资格条件筛选【人力资源部组织】

4)【公示】甄选过程应公开、公正,选拔结果将公示,且公示时间不应少于一周。5)【结果】公示批准后的各梯次后备人才正式进入后备人才库。

2、培训的内容有:1)角色认知+职业生涯规划

2)管理基础知识+管理技能3)轮岗培训

3、培训由人力资源部统筹,各相关部门配合;

1、对后备人才及助理职位人员的要求

1)后备人才:进入后备人才库的员工,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不断学习与进步。每月考核中增加后备人才考核项目,此部份主要突出每个月的个人学习成果。

2)助理职位:公司设立助理职位,例:组长助理、车间主任助理、经理助理等,助理职位不是专职,担任助理职位的员工必须完成自己本职工作。例如,某一位组长,成为车间主任的助理,这位组长首先要完成自己作为组长的本职工作;其次,协助车间主任。那么这位这件主任,必须教自己的助理如何胜任车间主任的工作。在车间主任晋升、调岗、离职、请假等情况出现时,助理经过考核可以直接晋升为车间主任或代理车间主任相关工作。每个月与正职岗位至少两次面对面交流,月初交工作计划,月末交工作总结。每月考核中增加助理职位考核项目,此部分主要考核该员工的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学习能力等。

注:助理职位

2、竟聘上岗

1)竞聘条件:公司产生相应助理职位空缺时,已通过相应职位等级培训的后备人才可参加竞聘,即公司内部产生的所有助理职位空缺由梯队后备人才竞聘上岗,管理职位空缺由相应助理考核后直接上岗。

2)操作流程:

a.助理职位:①公司内部产生空缺岗位,人力资源部发布内聘信息→②自荐后备人员至人力资源部报名应聘→③公开组织面试评审→⑤录取人员岗位变动及薪资调整(加助理补贴)。

b.管理职位:①公司内部产生空缺岗位→②对空缺岗位助理职位人员进行考核→③考核合格者正式任命及薪资调整(考核不合格,可采取所有后备人才竞聘或外部招聘)。

3、考核结果的运用

1)后备人才:末位淘汰制,每个季度对所有后备人才的考核成绩加权平均,排名在后3位者取消后备人才资格。

2)助理职位:每月考核结果分为:优秀(95分以上);良好(85——95);合格(75——85);不合格(75分以下),凡考核不合格者取消其助理职位,空缺岗位再次进行竞聘;考核合格者留职观察一个月,若第二个月考核没有达到良好,取消其助理职位,空缺岗位再次进行竞聘;考核结果一直保持在良好或优秀者,当相应管理职位空缺时,经过上岗考核后,直接接任管理职位。

后备人才、助理职位若有重大违反公司相关规章制度者,直接取消其资格。

人才培养方案及计划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思路篇五

一、 对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相关需求调研

1、 社会对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要求,学生能力要求,进行问卷测评。

2、电子相关企业对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要求,岗位要求进行问卷测评,了解电子相关企业对员工的能力要求情况。

4、电子电器服务行业对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学生的能力情况进行问卷测评。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老师通过相关问卷汇总,了解社会对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学生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便于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中更好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

二、 对电子相关企业员工进行调查和问卷

1、安排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老师下企业对员工进行座谈,了解员工想法,了解电子相关企业员工能力诉求和心法,通过问卷调查对他们作全面的了解,为制订电子电器专业人才方案提供第一手资料。

2、通过专业老师下企业生产第一线实践,感受企业生产对员工的能力和素质要求,如何更好服务企业生产,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员工,作一个全面的认识。

3、通过专业老师与企业的老总进行采访和座谈,了解他们对员工能

力和素质要求,请他们谈对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

1、通过提案方式征询专业教师对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的看法,了解专业教师对如何培养企业和社会需要专业人才的建议。

2、就相关问卷调查情况通报,商讨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如何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3、听取企业代表对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的看法,另外请电子电器行业代表也谈他们的看法和建议。

1、安排专业带头人和专业骨干教师整理相关调查问卷和座谈资料,制订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初稿。

2、组织专业教师对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讨论和修改,把制订方案分发给企业和行业专家征询他们的看法和建议。

人才培养方案,要在充分调研分析和认真总结提炼的基础上,如实撰写完成。

(一)方案既要反映各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等基本情况,又要体现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新思想、新政策、新措施、新成果。主要涵盖以下内容:各专业人才培养情况,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能力、培养条件、培养机制、培养质量、培养特色、毕业生就业创业、专业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及拟采取对策措施等(详见人才培养方案样例)。

(二)方案应尽可能将有关专业优秀毕业生就业创业典型案例编入。

(三)方案可采用文字、图表相结合的形式,全面反映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培养能力、培养条件、培养机制等方面的对比变化情况。

(四)方案中的相关数据统计时间截至2016 年11月1日。

人才培养方案样例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二、培养能力(专业基本情况、在校生规模、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育等)

三、培养条件(教学经费投入、教学设备、教师队伍建设、实习基地、现代教学技术应用等)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合作办学、教学管理等)

(五)培养质量(毕业生就业率、就业专业对口率、毕业生 发展情况、就业单位满意率、社会对专业的评价、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等)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创业情况、采取的措施、典型例等)

(七)专业发展趋势及建议

(八)存在的问题及拟采取的对策措施

紧密结合学校办学指导思想,根据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结合学校的办学发展定位,遵循现有学生特点,推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体现专业特色。专业教师在企业调研、专家论证、教师座谈会等基础上,就目前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的问题、专业定位与特色、培养目标、专业方向的设置、核心课程与课程群安排以及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等方面进行调整。

一、课程实行模块化教学,采用集中授课方式

本次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培养综合能力分为定格动画创作、三维动画制作、商业插画和交互媒体设计等四个模块,围绕这四个模块,按照“能力递进”方式开设课程。为了更好达到教学效果和课程大作业完成,部分专业课程采用集中授课方式。

二、引进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按照省教育厅高教处和学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总体要求,通过网络课程加强对学生人文、自然、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教育,学校引进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专业课程计划中安排在第2、3、4、5学期开设了共108课时的综合素质课程。

三、加大美术基础能力课程课时量,提高绘画和审美能力

虽然科技快速发展迅猛,设备越来越先进,技法五花八门,但是很多学生手绘能力普遍较低,课程开设过程中,加强学生美术功底培养,开设大量《素描》、《色彩》和《速写》课程,其中《速写》课程贯穿三个学期,第三学期安排外出写生环节,进一步提高学生手绘能力,为专业学生能力发展和提升提供动力。

四、根据专业新动态,增设新媒体课程开发

随着网络技术发展和移动终端设备普及,手机媒体、互动装置和微网等新媒体技术出现,专业开设了《ui界面设计》课程,适应行业发展需要。

动漫教研室

二〇一四年三月二十七日

人才培养方案及计划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思路篇六

地质学系人才培养基地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力图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教育、综合素质教育、能力培养和得当的管理手段,全面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1.教学体系

突出素质教育,以培养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为总原则,在教学体系中,坚持加强基础,放宽专业,强调地球、资源和环境的整体协调发展,体现专业特色,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质量,追踪学科发展动态,立足学科前沿,注重多学科渗透,重视实践课,加大教学实验条件和野外实习基地建设力度,实现现代化教学手段。我们建立了以地质学基本理论为主导、以新技术为手段,积极引导学生接触地质学前沿动态的课程体系。删减了内容陈旧、重复的课程与教学内容,增加地球科学、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跨1级学科的教学内容和学时比例,增加富有特色的选修课程。全面改革了实践教学构架,赋予课堂教学实践、课程实践、科研实践、毕业实践新的内涵,构成了全新的、科学完整的地质学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新教学计划与原计划相比,加大了选修课的比例,以充分发挥综合大学的优势,给予学生较大的自主空间,有利学生个性的发展。根据学科优势和地域特点开设特色课程,使科研、师资、地域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2.教学实验实习体系

实践教学是地质科学人才培养环节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原有实践教学体系突出认识与方法的锻炼,具有明显的单科性和验证性,启发学生自主思维不足。针对地质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目前的教学计划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加强新技术、新方法对原有体系的改造,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创新思维放在首要的位置,突出实践教学的综合性与创新性,打破课堂教学分门别类、自成体系、单课独进的教学过程,使不同课程内容互相交融。高水平科研资源向教学资源的转化,奠定了教学的高起点和高标准。激发创新意识,训练创新能力,达到培养学生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自我设计、研究解决问题的素质,形成了实践教学从理念到形式全面改革。

方法,培养学生认真、求实的工作态度以及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年级毕业实习则与科学研究密切结合,使学生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得到一次全面的综合训练。

课程的室内与野外实习是实习体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课程实习以理解和深化课堂讲授的知识点为主,一般在课程的后期安排一些综合实习,全面考察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课程地质野外教学实习的目的是使学生们对课堂上所了解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经过野外对典型实例的实际观测,在取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训练和提高他们的理性认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分析的演习机会,促进读书方法的改进。这种教学活动促使教学内容延伸,教学内涵扩大,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3.科研体系

让高年级学生直接加入老师的研究课题和研究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学生直接加入老师的研究课题使学生的科研素质明显提高。进入研究生阶段后能够很快深入到导师的研究课题中,撰写发表论文。

4.政治教育与管理体系

突出理想信念教育。我系学生进校的第一节课,就是理想信念教育,我们始终把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地质专业,献身地质事业,报效祖国做为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一抓到底。同时把教书育人做为每个教师不可推卸的神圣的职责。以学风建设为中心,狠抓学生的素质教育。在学生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确定了以学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思路,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规章制度,把学生的注意点最大限度地引导到学习上来。举办名人学者谈治学系列讲座,狠抓环境育人,把系内作出重大贡献的专家们的画像挂在实验室,营造出了一种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氛围,这些做法对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5.人才培养基地专业建设与改革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设立在综合性大学,地质学系的地质专业是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所属专业。

(1)专业建设目标

地质学专业旨在培养适应我国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知识结构合理,具较强动手能力和获取知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立志献身地质事业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地质学专业人才既能在地球科学的科研、教学、生产和管理方面从事地质理论、地质应用和综合研究,同时也可以继续攻读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2)专业建设概况

①、专业建设基础

地质学专业以综合性大学地质学系为依托,已初步具备了国内一流的办学条件。地质学系拥有设备先进的多媒体实验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实习室、图形图像信息处理实验室、计算机制图及其它专业实验室、陈列室等,全系所有的教学实验室、实习室、教室全部实行全天对学生开放。全系局域网已经建成开通,计算机机房免费上机。系图书资料室除拥有大量图书资料、电子出版物及一流的环境和硬件条件外,还可供师生随时免费上网查阅资料。专门为本系学生设立了“张伯声奖学金”、地学攀登奖学金、地学育才奖学金等,全系学生的奖学金享受面超过70%。

②专业建设基本要求

在现有良好办学条件基础上,地质学专业依据“国家理科基础科研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制定专业建设、培养规格和教学方案。

a.掌握数、理、化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一门外语和计算机的原理与应用。 b.掌握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地质研究的思维方法和基本技能。

c.具有对地球科学认知的基本能力,能应用所学知识尝试解决地质研究和具体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d.了解地质科学发展现状、前沿和热点问题,跟踪地质科学研究的最新理论,具备创新的思维和能力。

e.具有一定人文科学基础,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

f.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撰写科研论文、研究报告及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g.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和阅读综合及其它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方法。

③课程体系

主干课程体系: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化学、计算机基础、工程数学、地球科学概论、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学、地史学、结晶学与矿物学、晶体光性与岩石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遥感技术与应用、大地构造与中国区域地质学、环境地球化学、岩石物理化学、现代分析测试方法、经济地质学、palaeoecology、geobiology、第四纪地质与环境、计算机在地质学中应用、地质软件应用等。

为主,以张扬个性,培养创新能力。

学分要求:总学分165学分。其中:通修课程56学分,学科核心课程45学分,学科方向课程21学分,通识课程12学分,选修课程14学分,实践教学环节21学分,课外附加学分10学分。教学环节的时间见表中所列。

专业教学计划学时学分结构表

专业教学计划

(3)课程建设与改革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资讯的海量增长,课程建设和改革已成为与时俱进的日事工作。自1993年西北大学地质系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实施以来,为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基本方针,培养“具有扎实基础基础、宽广的知识面和技术技能,又具有较强获取、综合运有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地质学专业在以“强化基础和外语、计算机课,拓宽专业课,重视地质实践和方法技能课”为宗旨的全面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改革过程中,先后实施国家教育部、教育部高教司、陕西省教委、西北大学等教学改革项目38项。教改获奖项目16项、出版面向21世纪教材5部,教学课件70部,发表教学研究论文85篇。为课程建设与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础。

①室内教学课程建设与改革

a.强化数、理化基础和外语、计算机课程

按照高等教育要为国家培养大批知识面宽、基础扎实、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国家目标,针对地质学科学领域广、综合性强、实践性强、学科发展快以及注重为经济建设服务等特点,我们在教学课程建设与改革中特别强调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宽厚基础(大理科、大地学基础)背景下的地质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度重视数、理化基础和外语、计算机课程的教学。

b.打好专业基础,拓宽专业课程

课程体系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近年来,我们在强化基础的同时,对专业课程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较大幅度地增加了专业选修课程的覆盖面,并大大放宽了学生对选修课程进行选择的自由度。从而在强化基础的同时,拓宽了专业课程的知识面。

c.教学方法改革

电子教材和网络的作用,我们把自行研制和购买的电子教材及cai课件安装在网络服务器上,初步实现网上教学,根据教师授课的需要,提供了相关的素材库,编制了示教型课件。并积极开展了电子教材、电子教案上网工程。通过近年努力,教学手段初步实现了与现代技术的结合。

d.课程考试、考核

教学考核是以学生为对象实施的教学评估和检查,以便于“以考促学”——引导督促学生主动学习,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的状史,“以考促教”——反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完善教学环节和计划、讲究教学方式方法。

室内教学课程因材施教,并实施多种形式,灵活多样的考试、考核方式,其中,特别增加了除课堂教学外,必须通过阅读参考文献,以文献综述的形式完成课程考核,以便训练学生自学、并充分利用资讯的能力。

②实践课程体系构建

充分利用西北大学地质系所处的地域优势,构建以秦岭造山带及其相邻的华北地块和扬子地块为实践教学基地,构建跨越不同大地构造单元,课程内容循序渐进,既有区别又相关联,交叉互动的课程体系。

一、专业名称与代码:会计学120203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分财务会计、注册会计师等学习方向,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适合各类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从事会计、财务、审计及经营管理工作和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三、培养基本规格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宽厚的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身心健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技能,主要学习会计、审计和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会计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主要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会计学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4、熟悉我国的有关会计法规和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了解国际会计惯例;

5、了解本专业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四、主干学科:工商管理、经济学、法学。

五、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基础会计学、管理学原理、经济法、统计学原理、管理信息系统、市场营销学、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高级财务会计。

六、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验、教学实习、军训、社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等,全过程总计安排38周。

七、学制:四年

八、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九、毕业最低学分要求:165学分

1

十、各类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汇总表

十一、各学期学分分配汇总表

2

十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总表

(一)公共基础平台

(二)学科专业基础平台

(三)专业平台

十三、会计学专业集中性实践环节课程设置一览表

注:26.5学分中,有4.5个学分(军训2学分,社会实践2.5学分)不计入总学分。

人才培养方案及计划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思路篇七

;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青年人才培养方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

在总公司“专业化、职业化、国际化”人才策略的指导下,为进一步完善局人才培养机制,加大后备人才培养力度,搭建青年人才梯队,合理挖掘、培养青年后备人才,与局后备领导干部培养接轨,完善局人才梯队,为局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第二条原则

1、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能绩并重、挖掘潜力。

2、平等竞争、公开择优、注重实效、鼓励创新。

3、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引进为辅、搭建人才梯队。

4、坚持备用结合、重视青年培养、实行动态管理。

第三条定义

青年后备人才是指与局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年龄在35岁以下且未进三级单位后备领导干部梯队的优秀员工。

第四条培养目标

坚持“专业技术人才和综合管理型人才”同步培养,努力构建数量充裕、结构合理、专业配套、素质优良并具有二局特色的人才队伍,为局建设四支人才队伍、培育八类核心人才提供后备力量。

第五条人才培养组织机构及主要职能

(一)局人力资源部负责制定和完善局青年后备人才培养管理制度,并对各公司青年后备人才梯队建设工作进行指导和考核。

(二)三级单位人力资源部作为本单位青年后备人才培养的组织协调部门,负责本单位青年后备人才培养对象的甄选和青年后备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和实施等。

(三)各级职能部门、项目部作为青年后备人才培养基地,负责对培养对象的推选和人才培养计划的具体实施。

第六条使用范围

局总部及局属各单位青年后备人才的培养均应参照本方案执行。

第二章青年后备人才筛选和培养

根据员工的能力、经历、岗位级别等条件,将青年后备人才分为一级梯队、二级梯队和三级梯队。

第七条一级梯队青年后备人才

(一)入选条件

1、廉洁自律,勤俭节约,具有较强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工作作风务实,具有较高的能力素质,业绩突出,群众评价好,具有一定的培养和发展前途。

2、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6年以上工作经验。

3、按照青年后备人才培养程序,完成了二级梯队培养计划。

4、因特殊需要,从社会聘用的高级人才,经考核合格,可申请(推荐)进入一级梯队。

(二)培养目标

1、综合素质:德才素质高,具有很强的决策、组织、领导和沟通能力,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独立负责本单位相关系统工作,取得中级以上职称和相关执业资格证书。

2、任职目标:提任局总部部门执行经理、三级单位部门正职、四级单位领导班子副职、项目经理、高级技能人才及以上岗位。

第八条二级梯队青年后备人才

(一)入选条件

1、爱岗敬业,责任心强,专业知识扎实,创新意识强,工作业绩突出,工作能力强,群众评价好,有一定的培养和发展前途。

2、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3年以上工作经验。

3、按照青年后备人才培养程序,完成了三级梯队培养计划。

4、因特殊需要,从社会聘用成熟人才,试用期满经考核合格,可申请(推荐)进入二级梯队。

5、一级梯队青年后备人才,第一年度培养考核不合格的,重新纳入二级梯队进行培养。

(二)培养目标

1、综合素质:德才素质高,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沟通能力,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独立承担本

部门相关板块工作,取得中级职称和相关执业资格证书。

2、任职目标:提任局总部业务经理、三级单位部门副职、四级单位部门经理、项目班子副职及各专业中级技能人才及以上岗位第九条三级梯队青年后备人才

(一)入选条件

1、爱岗敬业,责任心强,勤于学习,善于钻研,适应能力强,有一定的培养和发展潜力。

2、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入职满半年的高校毕业生和社会聘用员工。

3、二级梯队青年后备人才,第一年度培养考核不合格的,重新纳入三级级梯队进行培养。

(二)培养目标

1、综合素质:爱岗敬业、勤于学习、上进心强,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和沟通能力,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并能够按照工作程序和规范很好地完成本职工作,取得初级职称和相关岗位上岗证书。

2、任职目标:提任局总部业务助理、三级单位部门业务主管、四级单位部门副经理、项目部部门负责人、责任工程师、技术、商务、财务等各专业领域业务主管以上岗位。

第十条青年后备人才专业分类

青年后备人才,按照业务分工及总公司“十二五”人才规划中对人才的划分,现将青年后备人才细分为:项目建造人才、工程技术人才、科技研发人才、商务法务人才、投资运营人才、党群综合

人才、财务资金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等:

1、项目建造人才:指从事项目生产管理的人员,包括项目经理、生产经理、工长以及从事安全、质量、物资等方面工作的人员。

2、工程技术人才:指从事工程技术和工程技术管理工作并具有工程技术能力的人员。

3、科技研发人员:包括研发人员和技术运用人员,研发人员指以技术中心主,专门从事科技研发的各类专业人才;技术运用人员指各科技部门人员,以及各大中型项目总工。

4、商务法务人才:包括合约商务、法务部门人员,以及各施工项目的商务、法务、物资采购人员。

5、投资运营人才:指从事地产融投资、融投资建造、城市综合开发、股权投资、金融投资的各类专业管理及运营人才,主要包括各单位总会计师、投资部门(或投资业务)人员、投资项目运营管理人员等。

6、财务资金人员:指专门从事会计核算、财务管理、融资理财、经济审计等工作的专业人员。

7、党群综合人员:指专门从事党务、人力资源、纪检、综合办公、工会等工作的专业人员。

8、技能人才:指在生产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运用自己的技术和能力进行实际操作的人员,主要包括取得技工、技师及其他相应技能水平的人员。

第十一条青年后备人才甄选

(一)人才盘点

局属各单位按照专业类别对本单位青年人才的现状及发展需要进行盘点,并对青年人才结构和职业目标进行分析。

(二)选拔程序

根据人才盘点结果,对本单位青年员工进行推选和审核,审核通过的纳入青年后备人才梯队,青年后备人才选拔程序:

1、由各级培养单位提出本单位需要培养后备人才的岗位。

2、青年员工根据本人职业目标和综合能力,以及各梯队青年人才的入选条件,于每年1月份提交《青年后备人才申请(推荐)表》(附件1)。申请表包括申请人(被推荐人)基本信息、学习工作经历、申请后备人才级别和专业类别、职业目标、短期工作目标、素质能力专长等内容。

3、培养单位、三级单位人力资源部按照选拔标准筛选申请人(被推荐人),按程序进行审批,公司人力资源部编制《青年后备人才花名册》(附件2),并将申请表和花名册进行存档。

4、经审批通过的一级梯队青年后备人才,须报局人力资源部备案。

第十二条青年后备人才培养实施

各公司要做好青年后备人才年度培养方案,并指导各培养单位具体培养方案的制定,各级梯队现职人员本着传、帮、带的原则,根据各自后备人才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针对性强、详细切实的可

行方案,并通过阶段性总结、座谈、即时沟通、随机抽查等方式对培养过程进行跟踪。

(一)培训方式

培养方式包括入职培训、导师带徒、专业技能培训、职业资格培训、轮岗培训、继续教育以及其他方式。

1、入职培训

局将统一部署《员工入职培训手册》的编制工作。

2、导师带徒

导师带徒制指企业各专业领域中富有经验的、有良好专业技能和管理经验的技术专家或资深管理者,与企业被培养人才建立的支持性关系,在工作中对培养对象进行个人职业发展、岗位技能、价值观、企业文化等方面的指导和培训。

为促进青年后备人才的快速成长,局将“导师带徒”的范围扩大至青年后备人才成长全过程,各单位要做好导师的选拔和师徒配对工作。具体可参照《“导师带徒”制度指导意见》(建二通[2007]218号)文件。

3、专业技能培训

为帮助员工更好地适应工作需要,企业有计划地开展相关专业的技能培训,包括:基本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管理经验、新工艺、工法推广,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变更的贯彻执行等。

4、执业(职业)资格培训

根据各岗位的从业资格要求,各公司要有计划地组织职业资格培训,并出台相应职业资格激励机制。

5、轮岗培训

(1)综合管理人才的培养侧重于为其提供宽口径的轮岗计划,按照后备人才的梯队层次制定部门、项目的轮岗计划,使其了解部门、项目的生产经营状况,培养其沟通和适应能力,使青年后备人才积累多岗位的工作经验,为后期的职位晋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2)轮岗决策要与继任计划相结合,有明确的业务或发展目的。青年后备人才轮岗培训的每个岗位任职时间不少于6个月。

6、学历提升教育

针对实际工作需要和青年后备人才的发展方向,鼓励具有较高发展潜质的青年后备人才有针对性参与国家正规学历、学位教育。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奖励政策。

7、其他方式

(二)培养落实

1、各梯队青年后备人才培养周期为三年。

2、培养实施单位为培养对象选定导师,并签订《导师带徒协议》,导师带徒工作具体可参照《“导师带徒”制度指导意见》(建二通[2007]218号)文件。

3、根据培养对象实际能力和目标,培养单位、导师和培养对象按照培养方案要求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并填写《青年后备人才培养计划表》(附表3),按程序进行审批,并报人力资源部存档。培

养计划包括具体目标、培养方式和实施步骤。具体目标必须明确职称和职业资格内容,一级梯队和二级梯队青年后备人才的培养方式必须包含轮岗培训内容。

4、青年后备人才培养周期原则上为三年,培养计划包括具体目标、培养方式、实施步骤等,分三个年度详细制定计划。

5、导师定期与培养对象沟通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并给与指导。

6、培养对象按照培训计划参加各项培训活动,主动与导师交流,并定期总结。

7、各培养单位要切实抓好公司培养方案的实施,同时,在不影响生产任务的前提下,尽量多地为青年员工提供参加培训的机会。

(三)过程跟踪

1、培养对象每年6月份填写《青年后备人才半年工作总结表》(附件4),按程序进行审批,并报人力资源部存档。半年工作总结包括培养对象心得体会和导师评价建议等内容。

2、培训对象每年总结培养工作情况,填写《青年后备人才年度培养考核表》(附件5),按程序进行审批,并报人力资源部存档。

3、人力资源部每半年对青年后备人才进行一次集体交流,并填报《青年后备人才交流活动记录》(附表6),经人力资源主管领导签字后报局人力资源部。

4、人力资源部每年至少到培养单位与培养对象进行一次座谈和个别沟通,并做好座谈记录,了解培养对象的思想动态和培养情

况。

5、局人力资源部每年要到各单位进行调研,深入了解青年后备人才思想动态和培训计划落实情况,调研工作完成一周内,将调研情况反馈给各公司。

6、各单位应建立网络化沟通交流平台,及时帮助培养对象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等。

第三章考核与评价

第十三条考核对象

培养单位、培养对象。

第十四条考核方式

考核采取考察表、工作总结、访谈、随机抽查等形式进行。

第十五条考核内容

(一)培养对象考核

1、期间考核:三级单位负责对被培养人的培养效果进行考核,每年12月填写《青年后备人才年度培养考核表》(附件5),并对培养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分析,及时完善和调整培养方案,以保证培养目标的落实。

2、期满考核:各梯队青年后备人才培养期满的,培养对象填写的《青年后备人才培训期满考核表》(附件7、8、9),人力资源部和培养单位参照青年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对培养对象进行期满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培养对象工作绩效、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等方面。

(二)对培养单位考核

三级单位和培养部门对每年度培养工作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并填写《单位年度培养总结表》(附表10)、《年度培养计划完成情况表》(附表11)及《青年后备人才结构表》(附表12),内容包括年度培养计划落实情况、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各培养单位《单位年度培养总结表》报三级单位人力资源部,三级单位《单位年度培养总结表》、《年度培养计划完成情况表》及《青年后备人才结构表》报局人力资源部。

第十六条考核结果

(一)局属各单位青年后备人才培养工作考核作为公司年度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入各公司年度考核总分。

(二)各梯队青年后备人才完成阶段性培养的,在晋升、培训机会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培养计划基本完成的,可以再给予适当的培训及轮岗机会,帮助其提升能力。培养计划未完成的,延长1年培养期限,延长培养后仍未完成计划的,予以淘汰。

(三)青年后备人才的晋升包括薪酬等级的上调和职务的提升。

第十七条建立青年后备人才档案

建立青年后备人才档案,跟踪记录其基本信息及培养情况。

1、局人力资源部负责局总部人才培养档案的建立和管理,三级单位人力资源部负责本单位人才培养档案的建立和管理。

2、档案建立的原则为一人一档,并作为以后职位晋升的重要依据,需要签订培训协议的按照公司规定签订。

第四章附则

第十八条本方案由局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和修订。

青年后备人才申请(推荐)表

-!

附件2:

青年后备人才花名册单位:

青年后备人才培养计划表

青年后备人才培养半年工作总结表

青年后备人才培养年度考核表

青年后备人才交流活动记录单位:

一级梯队青年后备人才培养期满考核表单位:

附表8:

二级梯队青年后备人才培养期满考核表单位:

附表9:

三级梯队青年后备人才培养期满考核表单位:

附件10:

青年后备人才培养年度总结表单位:

青年后备人才年度培养计划完成情况表单位:

备注:培训计划完成情况填写:“完成”、“基本完成”、“未完成”。

青年后备人才结构表单位:

相关热词搜索:;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精选文章
基于你的浏览为你整理资料合集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