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大班教案有趣的数独 大班教案:有趣的数学故事优质(十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大班教案有趣的数学大班数学有趣的数数篇一
1、对认识“0”的活动感兴趣,积极参加游戏活动。
2、理解“0”的定义意义,知道在加减法算式中一个数减去与它相同的数字于“0”。
3、结合生活经验,了解“0”在生活中的运用。
找找生活中与“0”相关的事物或现象,5支铅笔、3个苹果图卡片、7颗糖果、车牌号、温度计、门牌号。
活动重点:对认识“0”的活动感兴趣,积极参加游戏活动。
活动难点:理解“0”表示没有,知道一个减法与它相同的数等于“0”。
指导要点:通过教师的直观展示,幼儿参与情景游戏等方式,帮助幼儿理解,“0”的实际意义,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发现“0”、理解“0”的其他含义。
教材分析:
本节活动主要围绕感受数字“0”,寻找数字“0”,理解数字“0”等方面来设计,使幼儿懂得了数字“0”在生活中的作用及与人们的关系,激发幼儿探索“0”的兴趣,从而达到了从生活中来,并运用到生活中去的目的。
1、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宝贝们送礼物来了,你们猜一猜会是些什么呢?
2、初步感知“0”的意义。
小结:什么都没有我们可以用数字“0”来表示。
3、进一步探索“0”的意义。
教师逐一打开礼物袋并操作演示。
(1)出示五只铅笔并送给一位幼儿。
师:老师这里有5支铅笔,送给了**宝贝5支,现在老师的手中还剩几支铅笔?(引导幼儿知道得数并说出数字“0”)
(2)出示3个苹果图卡片,然后送给送给另一位幼儿。
(3)引导幼儿观察得数都是“0”的算式。
师:宝贝们,你们看一看这些算式,他们发现它们有什么秘密吗?(引导幼儿知道算式东中都有“0”)
(4)教师小结。
师:刚才我们发现了一个数减去与它相同的一个数,它们的得数都是“0”。
4、寻找生活中的“0”。
(1)生活中的“0”。
(2)出示相关“0”的图片,说一说图片中的“0”表示着什么?
师:我们来看一看这些图片中的“0”表示什么呢?(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小结:数字“0”不仅表示什么都没有,它还可以表示起点,房间号码、电话号码、时间、车牌号码等等?在不同的场所“0”所表示的意义是不相同 的。
大班教案有趣的数学大班数学有趣的数数篇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54—55页《有趣的测量》。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学中“做”比“知道”更重要。数学活动课要把握好实践活动的时机,凡是能让学生自己设计的,就让学生亲自去发挥;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就让学生亲自去动手。通过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在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具有较大的自主发展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自主地提出问题,自主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活动情境,经历测量石块体积的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2、在实践与探究过程中,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方法的过程,体验“等积变形”的转化过程。获得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培养小组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
活动重点: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活动难点:测量较大和较小物体的体积。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生1:可以捏成规则的物体,在测量它的长、宽、高,算出体积。
生2:也可以把它浸没在水里,用水的体积表示它的体积。
生:不能捏了,而且墨水瓶本身是个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只能放入水中来解决了。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像墨水瓶这样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板书课题)
这个墨水瓶的体积我们又该怎样才能知道?你能想到什么方法?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学生思考、交流。)
生1:水溢出的方法。
师:能不能用一个等式把你们组的方案表示出来?(v物体=v水溢出)
生2:水上升的方法。(v物体=v水上升)
生3:水下降的方法。(v物体=v水下降)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 二)、 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明确活动要求
生1:物体要完全浸没。
生2:注意读数时视线要与水面最低处平行。
生3 :测量时要注入整数体积的水,既方便读数,又能减少误差。
同学们想的真周到,老师也有几点下提示与大家分享,请看屏幕。
1、实验前:制定测量方案,明确分工;
2、实验中:轻声交流,注意安全,保持卫生;
3、实验后:整理结论,回顾反思。
2、 学生小组合作:请小组内同学首先讨论并制定测量方案,并填写报告单,然后开始测量。(教师发现不同情况及时引导学生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3、小组汇报。(一个同学汇报,组内同伴演示实验过程。)
测得墨水瓶的体积是多少?板书三种方案测得的数据。
4、同样的墨水瓶测得的结果不相同,你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分析误差的产生:1、不同方法误差的产生;2、同一种方法为什么结果也不相同?)三种方案比较中择优,水上升的方法在理论上误差最小。想更精确,我们可以多测量几次取平均值。老师在课前运用水上升的方法多次测量后得到墨水瓶的体积大约为115立方厘米。
5、请大家注意观察,这几种方案有什么相同之处?
生1:都用到了水来测量;
生2:都是将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转化成可测量的水的体积。
师:在数学中我们把这叫“等积变形”,这也是数学中转化思想的应用。
6、请选择桌面上1—2个喜欢的物体,就运用这种转化的思想来进行测量。(引导学生将上浮物体的情况提出来。)
遇到什么困难了吗?如何解决的。
生:将上浮物体系上一个重物来测量;
生:将上浮物体埋入沙子中,运用沙测法。(板书)
7、我们还有哪些知识运用到了这转化的数学思想呢?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老师这有一粒黄豆,怎样知道它的体积?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生1:可以放在量筒里测量;
师演示。行吗?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多放?为什么用整百粒?)
(四)回顾整理 评价完善小结
1、水是液体,当物体放入盛水的容器中,能排开一部分水的体积,而排开的这部分水的体积恰好就是放入物体(物体占据一定的空间)的体积。我们只要计算出这部分水的体积,就可以间接地计算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了。一般我们称这种方法为“间接法”。早在2000多年前,阿基米德就利用这种方法为自己解决了一个难题,让我们一起走进数学万花筒,领略阿基米德的风采。
小组展开讨论:交流。
如果我们面对的不规则物是个能吸水的物体或是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又该怎样去计算它们的体积呢?课后我们还可以展开讨论,把你的设想告诉老师。
大班教案有趣的数学大班数学有趣的数数篇三
学习自然测量,不仅可以加深幼儿对各种物体量的认识,还可以让幼儿感知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自然测量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活动,也是操作性较强的一项活动。本次活动鼓励幼儿自由探索,发现并学会自然测量的正确方法。引导幼儿自己发现每个测量对象分别适合用什么样的测量工具,自主探究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对象之间的关系。活动中应注重培养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提高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
1、掌提自然测量的方法,了解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根据测量对象的不同特点选择适宜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在观察、比较中发现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的关系。
3、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喜欢用测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完整的铅笔、长条积本、曲别针、橡皮等测量工具,黑板 1 块。
2、面露难色的大熊的图片、“幼儿学习材料”一一《我长大了)
1、结合图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2、引导幼儿讨论测量玩具概长度的工具和方法,帮助大熊解决问题。
(1)引导幼儿讨论测量玩具橱长度的方法,鼓励幼儿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
(2)请个别幼儿演示自己测量玩具长度的过程,提醒其他幼儿注意观察。
(3)示范并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找准起点,沿边线测量,不要偏离边线注意首尾相连, 量一次记录一次。
(4)请幼儿运用新经验再次测量玩具概长度并记录结果。
3、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工具测量,探索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1)引导幼儿阅读《我长大了》第 28 页,选择两种不同的工具测量桌子的长度在表格中记录用每种工具测量的次数和结果。
提问:刚刚测量的是同一张桌子,为什么两次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2)请全体幼儿选择两种同样的工具测量书本的长度。
小结:测量工具长,测量的次数就少;测量工具短,测量的次数就多。
3、生活中引导幼儿运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测量自己感兴趣的物品。
(1)请幼儿交流自己想测量的物品或距离。较
(2)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工具测量物品的高度、远近等,探索用什么工测量合适。例如:桌、椅的高、矮,家里电视离沙发的距离。
大班教案有趣的数学大班数学有趣的数数篇四
超市是幼儿生活中熟悉的场所,而“藏”在超市里的数字比比皆是,货品分类、排列、价格、买卖等。本活动旨在通过一种简单明了的方法把超市的物品进行分类,并使用立柱图表的方法进行统计,这对于大班幼儿是一种经验的提升。
1、初步学习运用立柱图表进行统计的方法,感受统计的便利。
2、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操作结果,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重点:初步学习运用立柱图表进行统计的方法,感受统计的便利。
难点:学习运用立柱图表进行统计,并说出统计的过程和结果。
(一)、导入活动:小朋友去过超市吗?今天我们也来开一家超市,你们说,我在超市做什么呢?(总经理)你们来做我的小助手吧!
(二)、初步感知立柱统计:
1、开超市需要什么呢?(货架、购物篮、宣传画)
2、这些我都准备好了,你们帮我看看,它们分别有几个?
3、怎样才能清楚地知道什么东西多?什么东西少?
4、今天总经理带来了一张立柱统计表,你们看,表上有什么?(数字,从下向上排列的;立柱图,是一格一格的)
5、小助手们,你们可以和旁边的朋友讨论一下,怎么来统计呢?(先在立柱的下面画上要统计的东西,可以画得简单一点;然后数数这个东西有几样,就在立柱图上画几个格子)
6、该从哪里开始画呢?为什么?(从下往上画、因为旁边的数字是从下往上越来越大的)
7、教师示范统计购物篮数量,个别幼儿统计货架、宣传广告数量。
8、从图表中,你发现了什么?(立柱有高低、越高表示东西的数量越多)
9、小结:立柱统计能使我们很清楚地知道什么东西最多,什么东西最少,使用起来真方便。
(三)、学习运用立柱表统计商品数量:
1、幼儿把商品分类:师:小助手们,超市就要开张了,送货员已经把货品送来了,有水果、蔬菜和学习用品,请你们帮忙把商品都放到货架上去吧。注意要轻轻拿轻轻放,一件一件地放整齐。
(四)、延伸活动:
现在我马上去通知送货员,把这些商品补齐了。货品补齐了,我们的超市开张了,大家快去外面招呼客人来购物吧!
大班教案有趣的数学大班数学有趣的数数篇五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数学:有趣的重叠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1、在操作中感知两个透明的图形完全重叠时会变成一个个新图案,并获得遮挡现象的经验。
2、在操作中培养幼儿的空间目测、空间方位、想象组合、分析判断、仔细观察等能力。
3、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1、每位幼儿一份操作学具,一支铅笔,两份操作卡。
2、教具:透明的图形四份,教具纸4大张。
第一,要体现活动的主体性。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幼儿在前,教师在后,是我在本节活动中希望达到的。
第二,要体现活动的操作性。幼儿年龄小,在本节数学活动中让幼儿在操作中获得探索新知的经历,获取新知的体验,是我活动设计的愿望。
第三,要体现活动的梯度性。希望在梯度性的活动过程中幼儿能不断地根据新的经验进行判断推理,将枯燥的现象自然地融进孩子的心中,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一、魔术游戏导入,初感重叠现象。
1、师引入:今天老师带来了两张透明的图形,上面有什么?
幼儿:这一张上有一个红色梯形,那一张上有两个红色圆形……
2、师变魔术:现在我要变个神奇的魔术给大家看,请小朋友仔细看哦!
(师边变魔术边说:"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师将两个透明的图形完全重叠变成了一辆红色小汽车。)
师:咦!变成了什么?(小汽车)猜猜是怎么变出来的?
幼儿:你是将两个图形合在一起的……
师:你们太有才了,一下子就将我的魔术看破了。对,象这样边对边,角对角地合在一起,就叫完全重叠。这两张图形完全重叠后变出了一辆小汽车。真是太有趣了!
评析:运用变魔术的形式导入,不仅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游戏情境,激起幼儿探索重叠现象的欲望,而且让幼儿在游戏中理解了完全重叠的现象。孩子们在"哇!变出一辆小汽车了"的惊呼中,学习的兴趣被点燃了。
二、独立操作材料,感知重叠后的变化。
1.猜测和实验重叠现象
(1)幼儿猜测
评析:在幼儿独立稍作自测后,师再请幼儿回答,并注意询问幼儿的不同想法,这样司以给幼儿思考的空间。
幼儿:我们可以来做实验、可以象刚才那样变魔术……
师:这个主意不错。你们那儿也有两个这样的图形,请小朋友从碟子里拿出来实验一下。
(2)幼儿实验
(3)幼儿交流
师:这两张透明的图形完全重叠之后究竟变出了哪个图案?
幼儿:最后一个……(师请一幼儿给正确的答案做上标记。)
评析:这个环节主要目的是让幼儿初步学会空间目测和空间组合的方法,而这个方法的获得是让幼儿先猜测,而后让幼儿通过自己独立的操作实验和反思实现的。同时教师要有机引导导幼儿明白,在意见不统一的情况下,我们唯有做实验.用实验来验证出真正的.结果,这才是做科学的真谛和精神。
2、目测和想象重叠现象
(1)师幼共同目测
师:刚才我们通过实验找到了准确的答案,现在我们要提高难度:我们不做实验,只能用眼睛看,脑子想,请你仔细看一看,想一想,如果这两张透明的图形(图3)完全重叠,会变成后面的(图4)什么图案?(注意提醒幼儿静心思考、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
幼儿:第三个,第二个……
师:现在的答案有三种,让我们来仔细地观察一下。先看第二个,不同意的小朋友请说出你反对的理由! (先引导幼儿观察不对的图案,同时在观察中引导幼儿学会运用排除法以及目测观察的方法:观察图案的位置。)
(2)幼儿独立操作
师:小朋友很聪明,通过观察图案的位置就能找出准确的答案。你们自己想不想独立试一试?(想)每位小朋友那儿都有一份操作卡(图5),请你用刚才的方法,仔细地看一看,如果前面两张透明的图形完全重叠,会变成后面的什么图案,找出来后做上一个标记。做前面三道题就可以了,第四道题有点难,有小朋友想挑战一下就试一试。开始吧! (在操作中,教师注意提醒幼儿独立思考、学会自查。)
1、适宜的认知挑战能充分激发大班幼儿的学习意向。
大班幼儿具有一定的竞争意识,面对有难度的学习任务,他们愿意去思考,去挑战。本活动中我注重提供具有刺激和挑战性的数学学习环境:从开始的感知理解重叠现象——猜测实验重叠现象——共同目测重叠现象——独立目测重叠现象到最后一环变换重叠方法感知多变的重叠现象,每一个环节都环环相扣,步步递进,层层挑战。在教学具材料的呈现上,我也充分体现该教育意图。幼儿在适宜、有坡度的挑战中,学习意向被调动了,积极主动地去接受一个个新挑战,实现了将教师的意图转化成幼儿内心的需求:自己主动追求挑战,自己要求"升级"并积极完成一个个新的学习任务。
2、适度的语言暗示能切实培养幼儿良好的思维品质。
良好的思维品质对于一个孩子一生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在本节活动中,我非常注重该品质的培养,经常有意识地运用语言暗示幼儿:"自己独立思考的孩子是最棒的"、"做好的小朋友要仔细检查"、"请你先认真观察"、"你坚持你的想法吗"、"不同意这个想法的小朋友请说出你反对的理由"……这些语言上的暗示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良好思维品质的养成。
3、宽松的环境能有效激发幼儿思维的碰撞和互动。
语言是数学思维的载体,又是数学思维的具体体现。它既是表达的工具,又是交流互动的工具。因此,活动中我积极营造宽松的环境,引发幼儿在一起分享他们的解释推测、证据推理、质疑提问,鼓励他们大胆地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数学思维的过程。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思维的火花被不断点燃,他们在碰撞中能不断更正解释、重新组织自己的思考,积极与别人互动。
大班教案有趣的数学大班数学有趣的数数篇六
1、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统计物品,提高计数能力。
2、认识并掌握条形统计图的计数方法,知道用条形图进行统计更清楚。
3、感受统计给生活带来的帮助。
1、记录纸每组两份,每份4张;记号笔
2、4个橱子内摆放4种物品:文具、食品、水果、玩具。
一、创设情境,幼儿初次合作,分享统计结果。
1、交代任务,进行记录。
幼儿分组统计商品并记录,教师指导。
2、交流分享统计结果。
小结:你们用了数字、表格、画点点的办法,知道了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有多少。可是不能很快看出哪种商品最多,哪种商品最少。
二、尝试用条形图涂色的办法进行第二次统计,分享新的统计经验。
1、介绍条形统计图和记录方法。
师:这也是一个统计图,叫条形统计图。有横坐标和纵坐标,横坐标下代表统计什么东西,纵坐标上的刻度代表统计的数量。如果统计出来苹果有2个,那么就画两个格子。
2、师幼共同完成一份条形统计图
3、再次统计,分享新的统计经验
师:货架上有几种商品?哪种最多?哪种最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
小结:用条形图统计,能够很快地知道货架上哪种东西最多,哪种东西最少。
4、引导幼儿根据统计结果确定进货商品。
三、观看课件,激发兴趣,拓展生活经验
师:在我们生活中,很多时候还会用到统计,能帮助我们解决更多更复杂的问题。我们来看看,还有什么时候会见到统计图。
大班教案有趣的数学大班数学有趣的数数篇七
1、初步了解做条形统计图的方法,提高观察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敢于尝试和探索,并能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
3、愿与同伴合作,学协商。
1、每桌准备一份动物卡,记录数量用的纸、笔。
2、人手一份几何图形,一支粗记号笔,水果卡片一份。大统计图3张,小统计图每人一张。
1、分类计数,记录下数量
(1)今天我给小朋友带来了许多动物卡片,可是,不小心把它搞乱了,请你们每组的小朋友互相合作把它分开,排整齐,好吗?排好后看看有哪些动物?数一数每种动物各有几只?并且用一种方法把小动物的数量记录下来。
(2)幼儿与同伴合作操作。
提问: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记录下来的?表示什么意思?请小朋友介绍。
小结:刚才小朋友都很聪明,用各种方法来记录数量,可是,小朋友的记录方法只是自己知道,别人看不懂呀。那怎么办呢?今天我和小朋友一起学习一种新本领,用条形统计图来记录数量,让别人一看就明白。
2、观察条形统计图,初步了解用直条按一定顺序排列起来进行统计的方法。
(1)观察
请你们仔细看一看,这张条形统计图上有什么?表示什么意思?
(2)幼儿讨论,探索图上内容所表示的意义
(3)教师小结
3、出示水果卡片,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2)集体检查对错
4、通过统计几何图形,探索,尝试自己制作条形统计图
(1)观察图形。这些图形有什么不同?
(2)讨论制作方法。请你们根据这些图形每人做一张统计图,那怎样来做这张统计图呢?小结:请你们先想好应怎样来分类?确定后就先画好标记,再数一数每种图形有多少?最后用直条表示出来。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5)小结
5、结束
小朋友的本领可真大,学会了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物品的数量,那请你们也用这种方法统计一下我们的玩具有多少吧!
大班教案有趣的数学大班数学有趣的数数篇八
孩子们进入大班下学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新《纲要》要求幼儿“应从生活中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和合作能力。”并要求我们的活动内容能来自于孩子的生活,并是孩子所熟悉的。那我们更要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积累,在生活中得到发展,将我们学习的生活内容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去。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知道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天,31天,总共365天。
2、引导幼儿知道日历是用来查看日期的工具,掌握日历查看的方法。
3、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2、各种挂历,台历,月历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数字卡,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今天老师带来来了一些有趣的数字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你们高兴吗?那我们就来先认一认,读一读这些数字你们发现了什么吗?(学号年龄时间等)
1、出示房子图,幼儿仔细观察,问幼儿发现了什么,房子里面有什么鼓励幼儿大胆发言。你们真能干发现了它们的秘密,请问你们想知道吗,那老师就告诉你们吧。
2、教师利用大字卡讲述故事,幼儿操作小字卡,数字卡回答问题。
三、学习查看日历的方法
1、现在老师指日期小朋友说出是几月几号
2、老师说日期小朋友上来把它找出来。今天是几月几号请小朋友找出来。
3、前几天小朋友带来了挂历,请小朋友在上面找一找,自己的生日告诉老师与同伴,再来找一找节日,如五一节,六一儿童节,国庆节,等等。
大班教案有趣的数学大班数学有趣的数数篇九
1.敢于尝试和探索,学习分类和统计,能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2.通过实践活动,学会分类统计生活中物品的数量,从中体验数学的有趣及重要。
了解简单的统计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实践活动中,幼儿体验数学的有趣及重要。
课件、挂图、记录表、数字卡、各种水果图片若干。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1.幼儿随音乐《摘果子》进入活动室。
2.在进入教室时,每位幼儿从树上摘一个自己喜欢的水果。
并回到座位上。
3.让幼儿给水果分类,并排列在黑板上。
二、播放课件,幼儿学习分类统计
1.出示课件,水果统计表。
2.教师讲解统计概念。
3.学习条形统计,通过图表感知数量多少。
三、游戏《猜拳》
游戏规则:男女小朋友各十人,教师出示统计表,找一名幼儿进行统计,其余幼儿猜拳游戏。
四、幼儿操作帮助小熊在超市物品进行分类并统计。
大班教案有趣的数学大班数学有趣的数数篇十
1.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统计物品,提高计数能力。
2.感受统计给生活带来的帮助。
3.体验同伴合作完成任务的乐趣。
ppt、人手一张统计表、水彩笔、黑板、白纸、各种超市用品。
一、带幼儿参观超市,初步探索统计的方法
1、货架上有什么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
2、幼儿分组自由选择货架进行记录,记录方法由幼儿自由决定。
3、教师点评幼儿统计结果。
二、通过观察法和推理法来学习统计
1、我的朋友也有一家店,是糖果店,糖果店的阿姨和蜘蛛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我们来看看吧!
(1)东东来买糖,蜘蛛出示了东东的买糖记录表。
提问:东东来过几次糖果店?买过什么糖?这次他可能会买什么糖?
(2)洋洋来买糖,蜘蛛出示洋洋的买糖记录。
小结:好吃的东西会经常买。
(3)菲菲来买糖,蜘蛛出示菲菲的买糖记录。
小结:两种喜欢吃的东西轮流买。
三、尝试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
1、阿姨又准备进货了,怎样才能知道哪种糖果才是最受欢迎的呢?
2、出示“一周糖果销售记录表”及“统计表”,引导幼儿观察、理解。
3、幼儿人手一份操作统计表,找出最受欢迎的糖果。
4、教师讲解:数字最大的就是卖出数量最多的,就可以多进货,数字最小的就是卖出数量最少的,就要少进货。
小朋友们真棒!你们用统计的方法不但帮助了庞老师,还帮助了我糖果店的朋友,谢谢你们!平常生活中还有很多需要我们统计的事情要做,我们再去看一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