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音乐反思性教学则是指运用教育教学的有关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思考,从中归纳出成败得失,为不断优化后续教学提供重要的条件。实践与研究证明,音乐实施反思性教学是教师自觉探索解决音乐教学中的有关问题,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能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教师自我学习,提高业务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音乐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大方面,结合我校音乐课教学设备和学生的音乐基础,实际上现阶段我们主要以歌唱课为主。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指导学生熟读歌词。
在进行完歌曲范唱以后,可指导学生用比较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进行朗诵歌词,要注意咬字、吐字的准确度和清晰度,要求字正腔圆。同时根据歌词的内容向学生进行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情绪。
在一首歌曲的左上角往往出现如“亲切地”、“欢快地”、“深情地”、“热烈地”、“庄严地”等等歌曲情绪,可让学生结合歌词含义,在歌唱时力求处理的恰到好处。
三、读谱训练。
在识谱时先给学生标准音,即歌曲的调号。当学生按标准音唱有一定的困难时可进行音阶训练。由于学生音域窄,确实难以达到标准音时可以适当降调,并鼓励学生要经常练习音阶,达到拓宽自己音域的目的。
四、教唱歌词。
这一步是前四步的综合训练。首先教师应泛唱二至三遍让学生视听,对于较长或难度较大的乐句可以先分小节教唱在连接起来唱,以至圆满完成全部教唱。在学生对本歌曲没有完全学会之前不能让学生练唱,因为学生自己识谱能力有限,一旦个别乐句唱错,则难以纠正。
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点滴体会,真切的希望能有更多的学生来喜爱音乐,热爱艺术。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小学音乐的反思性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心理出发,通过对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集体协作等多角度、多形式进行科学反思。从成功的课例中我们应该反思:“为什么成功?”“成功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教学的设计与过程有什么特色?”“如何锦上添花富有创意?”等等,从中总结规律,提炼经验、指导实践。从失败的课例中我们应该反思:“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是教育思想还是教育理念的问题,是目标的设定还是内容的失当、是教学设计还是方法手段的应用等等,从中吸取教训,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内容的选择、组合、调整;教学目标的设计、达成;教学策略的合理、优化,才能使课后的反思性”教学随笔真正起到反思、调整、改进后续教学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对学生的美育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其中蕴涵着道德哲理和丰富的情感体验。因而在欣赏教学中,通过让学生仔细地聆听乐曲,张开想象的翅膀,在广泛的时间、空间里遨游,用心去感受、体验音乐的美。一般来说,音乐有打动自己,感动别人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音乐的内涵上。在这节课上,我没有过分的强调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而是给学生提供参与和表现的机会,这样就会激起学生创作音乐和享受音乐的兴趣。我认为一个合格的音乐教师除了具备专业知识以外,还要以情感感人,尽量把教学内容演绎的淋漓尽致,恰到好处的使学生陶醉于音乐之中,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随着音乐节奏动起来,激发学生积极发言的兴趣和欲望。
一、重开放式,轻关闭式。
在这里的“开放”,本人诠释为问题的答案范围宽;而“关闭”则是局限在某个具体的小范围问题去思考。在音乐欣赏课堂中,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去偏重开放式地提问题,让学生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思考与感受发表自己个性化见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提高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反之,则要尽可能地避开关闭式地提问题。学生是教学最有用而广泛的资源,我们应从多方面去开发他、塑造他,如果把学生引入一种思维或关在一个“峡谷”,以我个人的实践来看,会出现三种结果:
1、不适应或这种思维较弱的学生对课堂产生厌感,甚至恐惧感;
2、就算是适合某位同学的强项思维,如果继续发展下去,也会成为定向思维,出现智力偏向;
3、整个课堂会很冷清,因为它不是面向全体学生,不注重四面鲜花齐放的创设。据此,我做了以下的教学尝试:
在欣赏课《瑶族舞曲》中,进行到欣赏第二部分主题时,我第一次是这样设计问题:请同学们认真感受第二部分的主题,完成以下三个问题:拍子(3/4);速度(中速);力度(较弱)。学生听后,老师按顺序逐个引导回答。实践后,教学任务基本完成,但由于受到关闭式问题的局限,学生的表现为两种:一是根据提问都不会的学生干脆不说;二是知道个别答案但顺序不对的也静止不动。由于没有空间让学生去畅谈,所以整个课堂陷入了冻结阶段。轻松、愉快的情绪一时被紧张、恐惧取而代之,结果以失败告终。之后,本人经过请教别人与查阅相关资料,进行了第二次试教,把这个问题设计为:请同学们认真感受第二部分的主题,并说说你的感受。欣赏音乐后,课堂真是像炸开了花,精彩不断,想说的同学非常多,既分别答出了以上的答案,又增添了很多个性化的见解。如:“这一部分主题速度较慢,力度较弱,旋律悠扬,让人听后的感觉是悠闲自如,心情舒畅,所以我很喜欢。”我给予肯定鼓励说:“谈得真好!掌声谢谢他的精彩回答!”又如另一位同学说:“这一部分是以木管乐器独奏为主,音调统一,音色清晰、悦耳,让人陶醉其中。”我也及时给予表扬说:“听得真仔细,说得也很完整,掌声表扬!”……虽然这些说法有时会出现大同小异,但是它是学生自己独立感受的结果,是开放课堂产生的效果。学生高兴、自由,老师轻松、自如,何乐而不为呢?
通过这节课前前后后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过程,我受益非浅,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会使我逐渐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通过不断地反思和努力学习的态度,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因此,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自由的课堂,对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最有效的途径,对提高学生音乐感受能力是最容易的环节。
初中美术教育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它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新教育強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互动学习,強调情感体验,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跨学科的综合学习,改变传统教法和学法。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终身受益一:更好的把握中学美术教材总的学习目标
美术教材总目标以《美术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构建以促成学生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人文性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教材新体系,采用散点式的结构,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注重学习过程中对美术多角度的体验和尝试。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4个学习领域。二、必要的技法训练,强调基础知识
讲授必要的技法如:画面的安排、人物的动作等没有它们作为画面的基础,就谈不上艺术的表现。在以后教学工作中我应不断的总结经验,学会运用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让学生想画、敢画、会画,并且保持他们画面中的天真、质朴、充满趣味想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绘画的质量。学生只有掌握一定的技法手段,才能初步体验到创造成功的快乐,而且能增强他们的自信,从而放胆去画,去表现自我个性。启发富于想象的构想爱好,想象是学生的天性,经常用可视的想象资料、以及联系学习、生活中的具体活动进行直观式的启发,帮助他们拓展思路,提高画面的生动程度。
三:激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在美术课教学中只有精彩的导入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语设计的好,先声夺人,就能激发情趣,创设意境,激起学生强烈的乐知乐学欲望。实物的展示,图片欣赏法,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运用直观形象的插图、挂图、画像等图片材料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方法。通过欣赏直观的图片投影,丰富多彩的图片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说的再好,不如一览实物,它可以把任何繁琐复杂的事物变得简单明了。把实物运用到课堂上,不仅可以使内容变得通俗易懂,也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加深他们的印象。一节好的美术课除了要有好的导入,教师在开展美术活动过程中还需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热情。让学生了解美术,学会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想画,激发创造欲望。要想让美术活动开展的生动、活泼而有效。首先要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有一种渴望去表现的情感,有一种想画的冲动。展示优秀同龄学生的美术作品来激发学生创作意识。在美术活动中,我收集了许多优秀的学生作品,利用这些来激励学生。那一幅幅生动的美术作品,虽不是十分完美的艺术品,然而在与他们同龄学生的眼里,这就是美,美的感受会使他们从心底萌发出也想试一试的念头。
四:提倡标新立异,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1、让学生学会观察,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可以尝试各种教学方法,可以利用事物的特点和想象力,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感受生活,再用自己手中的画笔去描绘生活。
2、教师可适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在富有情趣、美感的氛围中,其美术作品必然是充满着创新意识的,是富有创造力的如“生活展现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以图画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以语言描绘情境”让学生在美术教育
3、巧妙的肯定学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4、合理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采用合理的评价机制来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在操作过程中摈弃分数,采用评语,特别是运用一些积极的,有感情色彩的评语以受到学生的欢迎。教师在评价学生作业时,应该抱着一种充分尊重和信任的态度,耐心的运用恰当的评语谈出自己的体会和对学生的期望,可以起到与学生很好的交流作用,学生会更好的改正一些错误,因为他感到老师是关切帮助他和尊重学生他的。五、广泛与周围同事交流,向他们请教
切磋教学中的问题,多听课、多看名师的教学设计和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因为有所成绩的老师在探索过程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他们的建议、经验和教训,特别是他们经过实践的理念经验、艺术方法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学到以后马上就可以应用到自己的教学活动当中。
课后我及时写教学反思把每一节课成功的经验或有所疏漏的地方,都准确、客观、详实的记下来,作为日后教学的参考。吸收他人的有益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促进自己教学能力的提高。中感受到美、联想到美、追求美、领悟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课改向我们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中要树立新的理念,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每个班都有肥胖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遗传因素导致缺乏运动细胞的学生较多,在技能要求比较高的项目练习时,常受到同学嘲笑,因而这些学生虽喜欢上体育课但又怕遭到同学的嘲笑,久而久之,便疏远了体育活动,成了体育课上受冷落的旁观者,特别是体育课改的今天,此类问题更加突出。那么如何使这些同学象其他学生一样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并获得乐趣,是我们每个体育教师的职责和追求目标,也是课改的今天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教学实践,我感悟到只要教师努力去关爱这些特殊学生,这个目标是一定能够实现的。现在可能所有班级中都有一位或是多位同学人特胖,有的不但胖个子又高,跑起步来挺费力的(200米都跑不完),别说跟随队伍跑步了。所以这样的学生在分组练习时经常受到小组同学的批评及责骂,甚至遭到嘲笑。我所教的初一年级就有这样一位同学,不太爱和同学们一块活动,做练习时总是往后溜,摸底测验成绩也比较差。课后我找到他,问他为什么上课不积极活动?开始他不说,在我的启发下,他才说:“其实我很喜欢体育活动的,可我长得这么胖,做起动作来很吃力,又不好看,同学们会笑话我,所以就不想动了”。根据他的想法,我诱导说:“不管谁在学习新动作时,都不可能做得很好,再说对于你,重要的是参与、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练习的次数多了,动作也就好看了。老师相信你,你一定会战胜自我,找到体育活动的乐趣。”在后来的活动中我仔细寻找该生的闪光点。不久在练习耐久跑时他总是坚持到底,不管和其他同学有多大的差异,始终坚持到底。久而久之,在他的自信、坚强下完成了和其他一样的练习内容。在体育课上,我及时表扬了他,并要求其他同学多向他学习。同学们也报之以热烈的掌声,纷纷向他询问起来。老师的表扬,同学的鼓励给这位同学装上了自信、坚强的翅膀。自此以来的体育课他上课很投入,与同学合作的也很愉快,体育成绩也有了相应的提高。在上课时每个人一定要克服内心的自卑心理,融入到集体的大家庭之中,不懂不会的主动请教,反复练习,同时常于同学合作、交流。总之,“在课堂上只要主动参与、积极练习,就一定能获得快乐,获得成功”。
一.课的构思:
培养学生自主学练能力是当前体育教学过程中实施《新课标》的需要,也是体现主体性教学的一种现代教学思想。每节课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建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课以“运动技能”“社会适应”“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为主要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印象,直观的体验和感受,并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学生的发现性思维及多样性思维和自我的创新能力。在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采用了尝试,启发,点拨的方法。使学生对新动作有个总体的了解,同时根据不同水平,让学生自主选择辅助练习,完善技能的不同练习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乐趣。同时,还能拓展学生思维空间,超越过去那种“授之以鱼”的被动教学模式,更好地贯彻“授之以渔”的思想,使学生在学习中做到会学、会用、会举一反三。通过热身游戏和素质练习游戏,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合作精神,激发了学生爱国,爱军的高尚思想。
二.教学过程:
准备:在课的开始部分,选用了创新“集体性”游戏,但是改变了传统的你讲我做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脑思考,发挥想象,创新练习的方法,并在合理运用情景导入的基础上,更易激发学生的参与精神。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
基本内容:在技巧学习的过程中,应用多中教学手段,采用直观的图片示范、教师的标准动作示范、甚至多媒体的观看;采用了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安全的基础上敢于尝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即使点拨,诱导,使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思考,自主活动,自主创造,自我管 理的活动方式,同时心理也获得了愉快的体验。在游戏教学中,教师只提出目的和要求,小组讨论练习的方案,通过比赛,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机会,启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反应性和灵敏性。其次,通过一些奔跑和跳跃练习和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结束:让学生对小组和个人进行自我评定。这样整堂课在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中结束。
由于体育课大都是在室外进行,组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排除各种干扰,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只有合理而周密地组织教学,才可能使学生从物质上、从心理上作好充分准备,从而保证体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因此,组织教学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使学生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采取一定的组织教学形式来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从而实现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目的。然而,教无定法,任何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都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而变化的,怎样抓好体育课的组织教学、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呢?
我认为,英语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并运用英语的能力,英语教学应该为学生创设他们喜闻乐见的合适的情境,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作为一名英语教师,首先应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记忆效率,以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如果一味地采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讲授语言规则,让学生脱离语言环境去做大量机械、枯燥乏味的知识训练,学生学习兴趣当然不高。因而,在本堂课的中,我设计了两个活动,让学生在情景中练习间接引语,增强学习的兴趣,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
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发现活动的效能远不如自己所期望的那样。例如,在活动伊始,我过高的估计学生的听的能力。大多数学生无法在头脑中对直接引语进行转变,有的甚至对原话复述都存在困难。因此,活动的设计以及活动中出现的意外状况都需要设计者在之前进行周密思考及在课堂上的变通。现对如何发挥活动的效能作如下反思:
(一) 设计与学生实际英语水平相当的活动。
由于地域、师资和学习起始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各校各班的学生的差异相当大。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认清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笔者在本活动的开始时,高估了学生听得能力。在及时认识这一不足后,调整了呈现与听的顺序,让学生看了再听,再想,再反应。虽然活动也延续了下去,但听的作用似乎不大。笔者在课后与学生的交流中了解,学生只是对听到的句子时态不太明确,基本还是听得清楚的。在了解学生听的能力这一真实水平,笔者认为在布置写句子时,事先圈定每组所选用的时态,并让读句子的同学读的同时,写出句中出现的动词形式。这样保证所有学生能准确地获取信息,听也发挥了它应有的效能;同时这也保证了五种时态都能练到。
(二) 重视活动中微任务的设计
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任务是无处不在的,即大任务中包含小任务,小任务中包含微任务。教师不能单纯的设计大任务,而忽视小任务,微任务的设计。正是由于它们的链接和点缀,任务才更易操作,活动的效能才能更好的发挥。本堂课中出现的一些学生在别人练习时,思想不集中,开小差的情况,正是教师忽略微任务布置的结果,让这些学生感到无事可做。笔者在课后想到,在让个别学生进行练习前,可先把全班学生分组;学生回答时,本组的学生可以补充;其他组的成员可以找错。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激起每一位学生的关注。这样就保证了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同时也让学生感受集体荣誉感,增强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 加强活动中的即时评价
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活动中的即时评价,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激发学生自我完善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当一些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无法完成学习任务时,教师更应慎重对待。
总之,在教学中活动能否真正的发挥好效能,是能否达到预定教学目标的重要条件。本人在今后备课过程中,应反复斟酌学生的生活环境,生活经验,学习兴趣和英语水平,努力调整教学方式,大胆取舍教学内容,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都能感受成功,从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带来了音乐教育发展的春天,它改变了音乐课无地位、无组织、无核心的局面,正在走向日益完善、系统的道路。 唱歌课是中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我发现现在的学生喜欢唱歌可是却不喜欢唱音乐课本上的歌曲,喜欢唱象周杰伦等一些现代的流行音乐,难道是音乐课本上的歌曲不好听,与学生现在的心灵差距太大了吗?通过我的观察不是这样,以前所谓的“唱歌”,就是老师教会学生唱会旋律就可以了,也不管歌唱的方法和歌唱的状态,以及对歌曲的感情处理,教师对歌曲的创作背景做简单的介绍,比如有的歌曲离我们现在的是生活已经是很遥远的事情了,象一些抗战时期创作的歌曲,如:《黄河大合唱》《长征组歌》,现在的孩子们包括我都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显然对歌曲的感情就很难掌握了,那么学起歌来的兴趣自然就没有那么高涨了,所以就要求教师在教这种题材的歌曲时,应该对歌曲的时代背景做详细的介绍,最好是结合vcd等有关影像资料让学生真正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教师以正确的歌唱方法来引导学生来演唱,这样本来单调的课程就会丰富起来。
树立良好的歌唱自信心,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大家都知道自信心对人的重要性,一个人如果没有好的自信心,那他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一事无成。而自信心对一个歌唱者来说尤为重要,那要怎样才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呢?就是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合作才能达到的。比如我们在上课的时候都会找出学生的毛病进行纠正,这是每个声乐教师的职责,但是要切忌挖苦嘲讽,这会严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应该多给学生一些表扬和肯定,及时留意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变化,保持和培养学生的细信心。
重视导入环节的设计,导入是引发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及热情的导火线,也是学生体验音乐和参与音乐活动的第一个重要步骤。良好的导入会使学生从上课之初就被深深吸引。
让学生动起来的教学过程,音乐课要生动活泼,必须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光靠老师能说、会唱、会跳让学生动起来,不能闲着,要说动,那可动的内容可真不少。
节奏模仿,节奏模仿的好处在于能很快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们希望准确地模仿老师的节奏,以便炫耀自己的反应能力,因此他们会很安静地听老师的示范。节奏模仿的好处还在于可以解决歌唱中的节奏难点。教师把歌曲中的复杂节奏拿来拍一拍,学生通过模仿,对节奏进一步熟悉,歌唱中的难度会大大降低。
画旋律线。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乐谱下画,一种是用手在空中画。在听范唱时,除了让学生感受歌曲情绪外,我经常让学生看着谱子画旋律线。在视唱乐谱时,我会学生一起用手描出旋律线。这样,学生“有事做了”,听得就比较专心,而且通过画旋律线,可以感受到旋律的起伏对表达音乐情感作用。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和理念,是课程实施的重点,也是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更应该在教学实际中不断探索,寻求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的良方和实践操作经验。经过最近一段时间的摸索,我发现,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走进文本。新教材第一册展示了一片神奇的天地: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人生、社会、自然……生动优美的语言展现的是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一篇篇短小精美的课文如同一道道精神的美味,散发着芳香,等待着我们的学生去尽情享受。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才能让学生走进文本,体验文本的美味呢?这就需要转变学习方式,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他们的情感,引导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使他们能够将自己的情感融于文本之中。我主要着眼于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走进文本。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自主学习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具体表现在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兴趣及学习责任。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同时,如果学生自己能把学习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发展有机联系起来,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这种学习才是一种自己主动的真正的有意义的学习。
合作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现在的社会越来越需要加强合作,人与人的合作、人与自然的合作、群体与群体的合作,对于今天的学生,从小就应该开始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应该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开展合作学习,要给学生群体一个共同的任务,让每一个学生在这任务中积极地承担个人的责任,学生在活动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遇到问题能协商解决,能通过有效的沟通解决群体内的冲突,对各人分担的任务进行群体加工,对活动的成效共同评估,通过合作,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合作精神。
我在教学七年级上册《行道树》这篇课文时,就采用了这种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我首先让学生自读文本,用不同的方式读文本,以前后四人小组为单位研究读法。结果学生发现,以前后或左右一排四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分工合作朗读课文的效果最佳。只见他们一字站立,正符合了一列行道树的形象,首尾两段四人齐读,突出了“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的情感力度,第2、3、4、5段分别由四位同学轮读,既抒发了行道树不同的心声,又展示了学生不同的阅读的情感体验。当然也有就以前后两排为单位进行朗读表演的,也有两人一组的、三人一组的。学生的这种自主组合选择朗读模式,合作进行表演,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朗读激情。最后,有四个学生主动要求站在讲台上,声情并茂地朗诵出全文,那神态、那气势仿佛就是一列行道树站在那里,向大家诉说心声,这组学生的表演赢得了全班同学的热烈掌声。此时,学生已经将自己与行道树融为了一体,如果学生没有走进文本、没有对文本的深入准确的研究和理解,是不可能读出那意境的。
在此基础上,学生仍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对文本进行质疑、讨论、研究,教师予以少许点拨,学生就可以迅速地完成学习任务了。
一、备课包括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两项内容。
(一)制订教学计划通读《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特别是要领会课程标准中对本册教学内容的目标要求。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教学计划,计划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课程标准对本册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做好教材分析及学期化学教学目标分析;
2.情况分析。包括尖子生、学困生及中等生的人数、学生的学习习惯等;
3.目标要求。理解并把握《化学课程标准》关于9年级化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阶段目标;
4.教学进度。写出单元和课时的教学时数,包括课题学习、复习、检测等时间安排(要写明具体日期和周)。要求以表格的形式呈现。
(二)教学设计化学课教学要精心设计,注重知识的落实,必须提前备课1~2课时,并做到:
1.钻研教材。研究并熟悉教材相关内容的编写思想、特点、体例、呈现方式,例、习题的编排意图,难易度、层次;
2.了解学情。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及经验基础,学习态度与方法;明确学生在本节课的化学学习中,难在哪里?为什么难?怎样破难?
3.熟悉课型。根据教学进度安排,进行三类课程的备课,即基础性课程(包括新授课,复习课、评讲课)、拓展性课程(应用性或活动性课)、综合性课程(课题学习课)等课型的备课;
4.设计教学过程与方法①教案要求学习目标(包括知识技能目标与过程性目标)明确;②化学活动过程设计(问题的提出、理解、形成、应用、拓展过程)明晰;③学习活动方式设计得当,评价调控处理适度;④教学内容要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5.媒体与教具使用,根据教材内容、课型和教学方式,要求学生提前备好上课必须的学习用品。媒体的使用要适度,知识的过程展示要详尽。
6.板书设计:对教学中关键性信息内容进行提炼,在黑板或展示板(屏)上的以图文呈现式的设计,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有利于巩固和反馈。
7.编写教案在思考上述几个方面问题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的要求、学生的智能水平,把课堂教学程序及方法步骤等写成文本(即所谓的教案或教学设计)。以便于教学的应用和调整。一般化学教案规范格式包括以下六个方面:教案序号,授课日期、节次。①课题:指教学课题②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情感三维目标及本课教学的创造性或拓展性目标。③重点、难点:指教学思考的要点和关键所在,要突出重点,分散难点。④教学过程:写出教学程序的具体设计与安排。对化学问题的提出、理解、形成、应用、拓展过程要有一定的层次,突出形成性练习,注重学生板演等形式的知识反馈与纠错。⑤作业布置:精选习题(在课本与作业本范围内选),难度适当,份量适中,关注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⑥板书设计:对教学中关键性信息内容进行提炼,有利于巩固和反馈。⑦教学反思:教后心得体会。要及时总结、分析,善于发现问题,提出对策。教学反思字数不限。
二、上课
1.做好课前准备。熟悉教案,理清教学思路,准备好教材、演示实验器材等,准时进入课堂,不空堂、不拖课,不以任何理由拒绝学生进课堂。
2.精神饱满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用普通话讲授,教态亲切、自然,语言清晰、生动、准确;板书工整、规范、有序;合理适当使用媒体辅助教学。
3.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活动的组织兼顾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恰当合理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树立自信心,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遵循化学学科特点和教学规律,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解释,重视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5.有效组织好学生的学习活动。提问要有思考价值,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习活动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处理好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6.课堂教学时间分配合理,结构科学。留有学生独立思考和基本练习的时间。认真组织好课堂的练习与反馈,及时调节,练习要有梯度、层次,适应绝大部分学生,对学困生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
三、作业布置与批改
1.作业设置。要求:①从课本作业题、作业本中精选习题;②作业难度适当,份量适中,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作业要求。除拓展性课程(应用性或活动性课)、综合性课程(课题学习课)课型外,每节课后留3-4道作业题(解答题),选择题、填空题每3道折算成一道解答题作业。初三总复习教学阶段,每周至少批改2次单元或综合检测题。
2.作业辅导。辅导是针对班级授课制下,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有效措施。要求:①针对学生水平,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特别要面向学习困难的学生,同时关注尖子生的发展和提高,提倡多作个别辅导,多作学习方法上的辅导;②辅导要贯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指导学生按时、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③辅导学生应耐心,鼓励为主,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3.作业批改。作业批改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状况,了解教学质量和改进教学的重要渠道。①作业全批全改,批改须及时,重视反馈;②分层次对学生进行作业评定;③登记学生平时作业成绩;④批改既要严格,更要正面鼓励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态度和习惯。
4.作业讲评①讲评及时,时间安排适当;②对学生作业中有创见的解答或典型错误,要做好摘录,作为教学资源备用。对错误原因要适时作出综合分析,提出应对的措施和办法;③讲评形式多样,基础较差,能力较弱的学生,可采取面批辅导、学生互助等多种方式给予帮助和指导。对于普遍存在的共性错误,可组织全班学生展开讨论、以讲解的方式进行分析和纠正;④有计划地进行优秀作业或数学实践成果的展评(每学期1-2次)。
四、质量测评教学质量检测评价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测评,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化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1.化学教学质量测评应以化学课程标准为依据,注重学生发展的进程,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测评体系。应积极采用笔试、口试、实践操作、成长记录和综合表现等多种方式,质量测评的内容应全面。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评价要从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实际出发,注意适度性和科学性。
2.对化学学习的测评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学习化学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化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3.质量测评的试题编制应以教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并参考所选用的教材。注重对化学“三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考查内容应尽可能全面并突出重点。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适度加强对化学应用意识和用化学观点分析解决问题的考查,适当体现对动手实践能力的考查,试题应有层次性,但容易题(难度系数0.8以上)应占70%,试题表述力求科学、规范、简洁、无歧义。
4.科学选择测评方式和方法,恰当安排单元检测和期末考试。认真做好单元检测,期末考试的组织、批改、成绩记载,以及试卷分析等各项工作。每学期单元形成性检测不少于5次,要全批全改,并有讲评与订正。及时对检测的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反思与反馈,使学生了解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使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进一步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5.建立学生、教师共同参与的质量测评体系,让学生、教师能多渠道获取信息,以利于反思、调整,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6.建立学生数学学习成长档案,并及时予以记录,教师每学期写一份所任教班级的质量分析报告。
七年级正是打基础的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对以后初中英语学习很重要。因此,我觉得自己肩上的任务重大,教学上不敢有一丝的懈怠,认真学习,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使教学计划及实施有条理,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
为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七年级学生学习英语的实际情况,我在教学中的主要环节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英文书写的端正与规范,是开学阶段必须要抓好的。从新生入学第一次在英语四线格上落笔写英文字母,就要向学生们提出要求:任何一位学生都必须书写端正,否则将会受到惩罚。吓唬之余,在最初阶段还不妨特意抓几位敢“顶风作案”的学生,以惩一儆百;同时对书写端正的任何一个学生都给予鼓励。后来我惊奇的发现,那些中文汉字写的歪歪扭扭的学生,英文却完全可以写的非常端正,俨然一个优秀生的卷面一般,感觉很有成就感。
在后期进行英文写作评分时,依然贯彻字迹端正者得高分,否则从重扣分的原则。经过一段时间的狠抓整治,同学们形成一个端正书写的良好氛围。本文由第一范文网编辑整理。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让学生在基础学习阶段养成大声朗读,敢于开口是非常必要的。在日常教学中,我最害怕不开口的学生。我认为只要他们开口读、说英语了,那么他们这一生学习英语都将不会存在任何的障碍了。所以在开学最初的几个星期阶段,我特别提醒我的学生们,一定要开口出声且大声的朗读英语。针对个别性格内向、羞于开口的学生,则要将其列为重点关注对象,致力于先张口,再出声,最后大声朗读。
一天之计在于晨,这句名言对于英语学习来说,更是如此。早自习上,我想尽办法让学生们去读,以不同的形式,朗读不同的内容,充分挖掘学生们读的潜能,让学生们都能开口说英语。
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学生的英语考试成绩是和学生的单词量完全成正比的。新目标英语这套教材的单词量大是众所周知的。为了让学生从识记单词拼写这个繁重的负担中解脱出来,我想我们应该在第一时间向全班学生讲述正确的识记单词拼写的方法,同时帮助其摒弃他们在小学阶段可能业已形成的死记硬背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坚决要求学生依据单词发音来识记单词的拼写。所以在单词教学方面,我一般遵循三步走的顺序。1.跟读。让学生先学会读单词,做到看到单词,读音能够脱口而出。2.记住汉语意思。可以由老师报中文解释,学生读出英文单词;在课堂句型操练中,进一步巩固单词的读音和中文意思的联合掌握和运用。3.最后才要求学生开始识记单词的拼写。事实上,此时由于学生对很多单词的过目率非常的高,他们可能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本单元里为数不少的新单词的拼写了。
此外,在新目标英语教材的starters和前几个单元部分,我想最好能坚持每天渗透“直拼法”拼写规则,逐步引导学生养成利用单词读音来识记单词拼写的习惯。
在开学阶段,对单词识记的听写检查方面,我们最好是能因生而异,区别对待。我们既要让所有学生认识到单词拼写识记的重要性以及单词拼写不过关的严重后果,同时我们也要避免一小部分学生可能因为单词听写不过关,而产生对英语的畏学、厌学心理。
不同的英语老师对音标的出现时机看法不同。我想只要适合班级学生特点和自己教学风格的,都是可行的。尽管如此,我个人认为在七年级下学期或八年级上学期再逐步渗透音标教学,可能更为合理。因为经过七年级上学期的英语学习之后,每个学生各自都会自觉不自觉的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与方式,随后我们增加音标的教学,以促进他们进一步自学英语的效果,可以说是水到渠成,一气呵成了。
并且一个班级中,肯定有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他们对字母掌握都是似懂非懂,如果我们在七年级开学阶段马上引入音标,我想无疑大大的加重了这一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负担,这同样可能导致他们产生畏难心理,甚至放弃英语学习。
此外,音标教学的目的无非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利用音标自学单词,所以我比较同意利用渗透教学,在一段时期内逐渐地让学生认识大部分的音标,逐步的掌握利用音标拼读大部分单词;而不要急着在两、三节课里专门进行音标教学。相信学生在之后的英语学习中,会越来越熟练的运用音标自学单词的。
五、课堂活动模式
英语课堂上的同桌对话模式,我想应该一直被提倡。因此,在七在教学过程编排上,也尽量多的编排对话操练,以争取让学生有尽量多的机会展示,尤其是每个单元的sectiona(包括sectionb的前半部分)句型,更是有必要以两人或四人一组等模式充分操练。而此时,教材后面的听力材料则完全可以作为早自修朗读内容,其中个别超纲单词,不妨也加以解释,以作为扩展学生单词量的一个辅助手段。
如今利用网络资源共享,我们可以获得丰富的教案设计、课件素材、课本录音、教材图片甚至完整的flash或video等教学资料。即使如此,我认为依然不应该全部照搬挪用,而应该利用所获得的教学资源进行二次整理与加工,使之更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与班级学生学习特点。
同时,针对自己的课堂模式及教学程序,我们还可以专门为自己制作一个课件模板,这将为我们日常烦琐的课件制作带来很大的便利。
七、后进生控制与转化
众所周知,英语学习的两极分化现象,是令我们英语老师最头痛的。我们甚至可以发现,即使在小学毕业生中,就已经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两极分化了。为此,在七年级开学阶段,根据初步的观察、调查与测试,尽快掌握班级中英语学习后进生的情况,并且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更多的关注与关心,持续地给予他们精神上的鼓励,积极帮助他们重树学好英语的信心,在课堂设计上更多的向后进生倾斜,并努力取得学生家长的配合。总之,采取一切措施控制并缩小班级内英语学习后进生的数量,并非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综上所述,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一部分同学成绩有所提高,在本学期期中考试中我所任教两个班级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七年级开学阶段只要我们英语老师用心去教,只要我们学生用心去学,相信我们就能圆满的完成英语教学工作,为学生之后的更高层次的英语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反思初中政治教学工作,,有许多的感慨,酸甜苦辣皆俱全。政治是老师在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特别是在初中阶段,上思想政治课的老师要教育、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此,就要求老师必须具备较高而灵活的教育教学技巧。思想政治课的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创新,学校德育工作的加强等等,都与老师的才能与素养的提高分不开的。思想政治课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全面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政治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品德课的兴趣、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达到教学目的。反思以往,很有必要,为此浅谈点滴体会。
一、政治老师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
“打铁先要自身硬”,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老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要提高老师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如下几点:
1、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丰富其他学科知识。随着深化改革的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作为政治老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老师也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做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才能使教学生动风趣、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但是,面对知识爆炸时代,老师所掌握的知识往往难以跟上形势的发展。老师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汲取新知识,丰富其他学科知识,合上时代的节拍。不断进行教育反思,记取和总结自己的教育经验,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少走弯路,让学生乐意接受。曾听学生说过:“老师,我本来对思品课没兴趣,我喜欢你上课,我才对思品课产生兴趣”。我经常买书,不管是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还是杂志,电视新闻,心理访谈等。常与学生及社会上不同层次的人交往,在教学中加以运用。丰富课堂教学,加之我本人的经历丰富,常以我自身的经历说给学生听,才有如此效果。
2、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老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思品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我每上一节课后,都对自己本节课写上那么一两句,不断反思时时提醒自己,本节课学生反映情况怎样?上课时学生的一句话我都很在意。记得那天,我上倮时学生悄悄地说了一句:“老师,不能再这样了”原来我上课时,备课的内容在上课有时不能按时完成,我听了这句话后,把这句话写在备课本上时时提醒自己。的确不能再这样了。这是教学要求,反思自己的教学存在不足。“吾日三省吾身”我尽管做不到,但我常反省自己还是能做到。特别注意学生的言行,说话较为恢谐,学生不反感,有时就是一个眼神,学生都很在意。几乎每上一节课,只要有不如意时,会多写一点,如果觉得这节课有兴奋点也记下。
3、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正人先正已,老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
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这就需要老师做到(1)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对社会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误导学生.(2)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记得有一次,社会实践时,要求学生走路,我一直与学生在一起。学校要求师生说普通话,我一直坚持说,有学生当第一次听我说地方话时都觉得别扭.当我有错别字时,学生能立即帮助我改正.当我说普通话发音不准时,学生能及时指出.这些都是我这几年的收获.我每隔一段时间,让学生提建议,凡是学生提意见的我评作业时,写一句“谢谢你给我提出这么好的建议。”学生有什么意见才会直接说。正因为我能正确对待我所范的错,学生也深受影响。一次学生在课堂上违犯纪律了,当时我也不能准确知道是谁,但我说了一句,犯错误没关系,只要承认错误并改正,我们大家都会原谅他的,说完,有同学站起来了。当时我真的很高兴,不用我去一个个查,可能因查不出而尴尬。
4、老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特长、个性和人格。有的老师总是一厢情愿替学生“着想”,常常因此忽略学生的权利,认为自己为学生好,而学生的权利微不足道。于是,上课经常拖堂,挤占学生的课间活动时间,随便把学生的副课挪用,作业没完没了,久而久之难免学生厌倦、反感。有一次上九年级的课时,因现在中考只作为绩效考核,学生不太在乎,一个成绩较好的学生觉得听这课没兴趣,便抄写英语笔记,当时我特生气,将她的笔记本当着同学的面撕成两半,顿时,教室很安静,因为我一般情况是不会生气的。继续将内容上完,课后与学生谈话了解她的想法,我给她道歉,“我不应该撕笔记本,毕竟你花了那么多心血”。学生也承认了她的错,后来我上课时,当着全班的面给学生道歉,有学生不理解,我解释教师也有犯错误时。就这样我迎得了学生的信任,于是学生有什么心理话都与我说。请我为她们出主意。我尊重了学生,学生也尊重我,不管是上课的学生,还是没上课的学生对我都很亲近。我在学校哪怕在累,只要与学生相处,烦恼就没有了,学生只要看我脸色不好,都会说,教师别太累着了,多休息,保重身体。
5、老师要保持快乐心态。只有老师的轻松快乐教学,才能使学生乐于接近老师乐于接受教育,才能感染学生快乐情愫。当然,老师也是人,在现实生活中,有种种的烦恼和不如意,要保持快乐的心态好难。但只要本着以学生为重,以教书育人为重,忘我地工作,努力在面对学生时摒弃懊恼,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好心情,把微笑带给学生。常到学生中间看看,关心学生的痛痒,和学生打成一片。一次上课时,两位学生在座位上因一点小事吵起来。当时我也很生气,脸沉下来,流露出不高兴的情绪。学生都说,老师请别生气,生气会老的。我一听,立即调节好情绪继续上课,课后单独找学生谈话。事后我还对学生说谢谢。就这样我与学生的关系相处融洽。
二、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根据<<中学德育大纲>>中规定:“思想政治课是学生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课程”。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社会主义建设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坚持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运用“读、议、讲、测”是课堂教学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读”是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的基础。老师要指导学生读,提高读的质量。结合实际把握好重难点,提出读的提纲。同时要精读,读懂,掌握基础知识;“议”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互相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老师要把握好主题,明确议题,开拓思维,适时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有效地培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讲”是老师对关键问题的点拨。老师对重点知识给予精讲,及时对学生纠偏,解疑。“练”是知识巩固、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测”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测试,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觉得在课堂上将所学知识及时巩固,对教学及时反馈,及时补缺。使学生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形成知识树。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我们应根据不同课题,结合学生实际,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如:“探求式、导读式、讨论式”等。总之,要体现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达到传授知识,提高学生政治理论知识水平,又发挥德育功能,提高学生道德觉悟和政治素质,使知与行统一。期中考试后,让学生结合学习实际总结经验与教训。学生在晚自习时我有意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学习环节。在后半期学生的进步很大。每学完一节内容,只要是与学生活学习有关的,作业是让学生反省自己的得与失,例如,七年级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很多不适应,自从上“学习新天地后”,我时时问学生学习情况,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引导。帮助她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难题,成为她们的良师益友。课堂上我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
三、利用好社会大课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是初中政治课推行素质教育重要途径。其主要方式是走出去和请进来。走出去,要根据课题的需要,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访问,到农村调查采访,通过到社会访问调查,开阔学生的视野,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改革开放推动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请进来,是根据课题需要,请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做出贡献,有代表性的人员到学校讲课,作专题报告。同时结合实际,在第二课堂活动中举行时事演讲,辩论赛、政治小论文。这样,使学习生动活泼,在思想政治课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得到升华,从而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追求欲望和创新精神,有效地提高学生政治学科的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水平,获得良好素质教育效果。我针对学生厌学,浪费现象严重问题。我带学生去县城较近的一所学校,与学生交流,听课,让她们感受农村学生不容易,学习条件不好,生活环境艰苦仍然努力学习,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求知欲。学生回来后感受很深。
反思带来的快乐我感受颇深,如今尝到了甜头。“亲其师,信其道”。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老师,往往对学生产生一种亲和力,对学生的教育事半功倍。快乐老师就是教育教学的快乐,就有学生学习生活的快乐。这就是新型师生关系要求做到的,尽管做得还不好,还需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我遇到了许多问题,在其他老师的帮助下,我对我初一下上半学期的数学教学做了如下的反思:
一、对教学目标反思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的首要环节,是一节课的纲领,对纲领认识不清或制定错误必定注定打败仗。对于我们新教师来说我自认为有以下几点不足:
1、对教学目标设计思想上不足够重视,目标设计流于形式。
2、教学目标设计关注的仍然只是认知目标,对“情感目标”、“能力目标”有所忽视,重视的是知识的灌输、技巧的传递,严重忽视了教材的育人功能。
3、教学目标的设计含混,不够全面、开放。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程序与认知水平。制定的教学目标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学生发展,要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出来”、“这道题都讲过几遍了还不会做”,碰到这样情况,我们不应埋怨学生,而要深刻反思出现这样状况到底是什么原因,是学生不接受这样的讲解方式,还是认识上有差异;是学生不感兴趣,还是教师引导不到位等等;作为教师千万不能埋怨责怪学生,不反思自己,只会适得其反,以致把简单的问题都变成学生的难点,因此教学设计要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兴趣,要教给学生需要的数学。
二、对教学计划反思
在教学设计中,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安排还存在以下几点缺乏:
(1)缺乏对教材内容转译;
(2)缺乏对已学知识的分析、综合、对比、归纳和整体系统化;
(3)缺乏对教学内容的教育功能的挖掘和利用;
(4)缺乏对自我上课的经验总结。
三、征求学生意见
潜心于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教师,往往向学生征询对自己教学的反馈意见,这是教师对其教学进行反思的一个重要的渠道。
若在课堂上设计了良好的教学情境,则整节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始终很高。课后我总结出以下两点体会:
(1)抓住知识本质特征,设计一些诱发性的练习能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刺激学生的好奇心。
(2)问题的设计不应停留在简单的变式和肤浅的问答形式上,而应设计一些既能让学生动手触摸、又能动脑思考的问题,这样可使学生在“观察、实践、归纳、猜想和证明”的探究过程中,激发起他们对新知识的渴望。
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往往是一节课的难点,将解决学生困惑的方法在教学后记中记录下来,就会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四、对教学误区的反思
以前我认为教师讲得清,学生就听得懂。现在觉得如果教师讲课只顾自己津津有味,不顾来自于学生一方的反馈信息,教师与学生的的思维不能同步,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毫无思考理解的余地,这样不是听不懂,便是囫囵吞枣。在课堂的业余时间段内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后发现知识,领悟所学。同时要及时反馈学生,加强效果回授,对未听清之处给学生以二次补授之机会,及时扫清障碍,将学习上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作为没有经验的我常常埋怨学生,“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出来”!孰不知,教师与学生的知识水平与接受能力往往存在很大反差,就学生而言,接受新知识需要一个过程,绝不能用教师的水平衡量学生的能力。因此,在教学时,必须全面理解学生的基础与能力,低起点、多层次、高要求地施教,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学好基础知识,在学知识中提高能力。
认清了问题,要解决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我坚信只要我继续努力,更新观念,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规范,就一定能够有所发展,有所进步!
(一)制订教学计划通读《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特别是要领会课程标准中对本册教学内容的目标要求。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教学计划,计划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课程标准对本册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做好教材分析及学期化学教学目标分析;
2.情况分析。包括尖子生、学困生及中等生的人数、学生的学习习惯等;
3.目标要求。理解并把握《化学课程标准》关于9年级化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阶段目标;
4.教学进度。写出单元和课时的教学时数,包括课题学习、复习、检测等时间安排(要写明具体日期和周)。要求以表格的形式呈现。
(二)教学设计化学课教学要精心设计,注重知识的落实,必须提前备课1~2课时,并做到:
1.钻研教材。研究并熟悉教材相关内容的编写思想、特点、体例、呈现方式,例、习题的编排意图,难易度、层次;
2.了解学情。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及经验基础,学习态度与方法;明确学生在本节课的化学学习中,难在哪里?为什么难?怎样破难?
3.熟悉课型。根据教学进度安排,进行三类课程的备课,即基础性课程(包括新授课,复习课、评讲课)、拓展性课程(应用性或活动性课)、综合性课程(课题学习课)等课型的备课;
4.设计教学过程与方法①教案要求学习目标(包括知识技能目标与过程性目标)明确;②化学活动过程设计(问题的提出、理解、形成、应用、拓展过程)明晰;③学习活动方式设计得当,评价调控处理适度;④教学内容要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5.媒体与教具使用,根据教材内容、课型和教学方式,要求学生提前备好上课必须的学习用品。媒体的使用要适度,知识的过程展示要详尽。
6.板书设计:对教学中关键性信息内容进行提炼,在黑板或展示板(屏)上的以图文呈现式的设计,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有利于巩固和反馈。
中学课业重,课余时间有限,所以我尽量让美术课内容当场完成。一节课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学生兴趣能提高,要从课堂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对美术各方面的兴趣就须让精彩纷呈的艺术有机的与课堂教学互相利用,使各类艺术互相渗化,保持课堂内容的新鲜感,如;一年级的《徒手画校园》的素描,连续着上该课,会使学生厌烦情绪增加,二年级的《美丽的西湖》的水彩画教学也同样如此,中学生对美术还处在简单的认知性审美上。美术与别的学科也有差异系统的技巧学习是必要的,但要在审美与兴趣上提高还需有一些方式方法,对此我曾作过以下尝试:
一、美术的相关课外知识的运用,使学生丰富知识的同时提高兴趣。
如在上初二《西湖的美景》一课,这课的重点是教水彩画。为了使学生在学之前能对该课产生兴趣,第一节课我用多媒体展示并介绍了“西湖旧十景”和“西湖新十景”在同学们陶醉与西湖美景的同时介绍水彩画就特别适合表现西湖这种淡雅、雨雾朦胧的自然景象。接着提出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大家知道西湖的由来吗?”带着西湖神话传说的由来,引出有关西湖的诗词,特别介绍了苏东坡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之一》。然后借着苏东坡谈及一些课外知识“西湖特色菜——东坡肉和西湖醋鱼的由来”让学生在进入水彩画的学习前,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的兴趣。
二、实物写生将提高学生兴趣。
例如一年级《徒手画校园》一课,抓住写生一词给学生讲解,写生是这节课美术学习的关键,让学生想知道写生是怎么回事,从而引以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自己的文具,徒手画自己的文具。让学生去校园写生观察花草植物,通过自己的观察了解植物的结构,和写生的取景构图。最后从学生中找出几位结构特征较明显的同学出来当模特,学生的兴趣一下就提起来了,给模特摆好坐姿,坐好后,以真人为例讲解绘画要点,这时学生的兴趣明显上升,作业的质量也得到了保证。
三、欣赏与技法相结合。
初中美术教育以审美教育为主,是教育界早已肯定的教学方向。审美能力的提高仅仅__学生技巧的提高来实现是不可能的,只有将欣赏放在技能的前面,让学生在美术教学的基础上,拓展自己的思维,分辩美与丑。在自己作业时,尽量将画面美化,如初一中国画《鸟语花香》要掌握中国画的特性画出不错的中国画是很难完成的,所以课前我把这次中国画的教学分成几块:一、荷花。二、梅花。三、竹子。四、鸟。按照顺序每节课在黑板上展示范画,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其技法的运用。学生通过循序渐进的临摹学习来学习中国画的技法。通过以上的学习最后让学生通过所学的知识完成一张创作画,学以致用。
在学习湘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3课《绿洲》时,这节课是以学习“ 造型·表现 ”为主,结合 “欣赏·评述 ”为辅的综合课。主要是让学生接触超现实主义绘画,感觉超现实主义新奇的视觉形象与效果,结合体现环保意识的招贴画的艺术构思对应分析,学习掌握超现实主义绘画的一些技巧展开教学活动,把教学与环保主题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问题情景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欣赏的眼光去审视学生的每一幅习作,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力求达到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协调统一,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我在实施发散性思维教学方法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一、 鼓励发散性思维 ,培养审美个性,审美意识.
鼓励审美个性,即是鼓励学生不仅仅能学会欣赏艺术品,而且能作出自己的审美判断。美学家曾经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学习《绿洲》的教学中,我出示自己的两幅环保作品,让学生看画,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我要求学生看画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鼓励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河水被污染了,鱼儿变成了白骨;有的感受到的是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画面形成的视觉冲击力,体现出环境被污染的严重;有的领略到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画面,空气被污染了,树木砍伐光了,沙尘暴的肆意倾掠;有的则从作品中体会到环保的重要性。
学生对作品都有了自己的看法,我接着问:“看了作品后,我们的内心都会有自己的一片绿洲,你心目中的绿洲是什么样的 ? 你会画成什么样 ?”,问题的设置引起学生的兴趣, 激发参与意识都想来说出自己心中的绿洲是什么样的,会怎样去表现他。有的认为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有的说绿树成荫,鸟儿飞,鱼儿游,孩子们在无忧无虑的玩耍;有的说只要是自然的不被污染的都很美;有的认为蓝蓝的天,绿绿的水。课堂活起来了,同学们的脑子动起来了,我对同学们细微的观察、深刻的体会都一一给予充分的肯定,让每位同学尝到了跳着吃果子的乐趣。可见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可以启发同学们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审美意识。
二、鼓励发散性思维 ,改变事物正常的逻辑关系。
高年级的学生随着生活经验的丰富,及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形成了一些因果关系,其存在或改变都会导致他们产生“可能”或“不可能”的判断。如果老师人为地打破这种因果关系,就会使学生产生一种莫名奇妙的陌生和惊异,从而促使他们探索这种“不可能”现实的奥秘,或创造者的意图。我们从赏析比利时画家马格里特的作品《绿洲》入手,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自己分析评价作品,阐述自己的观点,得出自己对作品的认识。有的认为画的是一种客观世界不可能存在的景象——在反透视的桌面上,立着三棵树;有的认为云彩部分有的画在树前,而有的画在树后去了;有的认为更奇的是天空与大地的距离太小而显得非现实;有的认为沙漠里怎么会有桌子;有的认为树怎么会长在桌子上,云怎么会在树上等很多与正常逻辑关系相反的画面,充分活跃了思维。我们可以看出《绿洲》是在现实中抽象
第2 / 3页
出一些 “形象要素 ”( 树、白云、沙漠、桌子 ) ,然后按照艺术家的构思重新进行不同寻常的组合,变成了超现实主义观念下的作品,其特征形象新奇,视觉冲击力强。 其次是教师综合分析评价,既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又整体分析评价作品。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陈述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和观点引发学生对营造新奇视觉形象的兴趣,通过图片范例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超现实主义,激发学生的思维进入超现实主义艺术创新表现,进行创造新奇视觉形象的尝试,去体验其中的方法和作用,通过学习与借鉴,鼓励学生发表“奇思妙想”,正确地认识理解和选用表现手法。给学生五分钟的思维拓展时间,运用空间重组的艺术处理手法,描绘包含有树木形象的环保主题作品。尝试巧妙改变树木原有的空间位置和环境,创造出新奇的视觉形象。
三、鼓励发散性思维 ,激发艺术创造和表现。
现代美术教育家伊顿说:“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的精神创造。”可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我十分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在教学中我从来不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因为美术不同于某道数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显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所以,不管学生的作品显得夸张还是平淡,细腻还是粗犷,热情还是宁静,奔放还是含蓄,它都是有其内在的含义,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的结晶,是学生心灵的反映。作业评讲时我注意多讲优点,多肯定学生具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美的欲望,这样做,同学们自然会变得更大胆、更充分、更主动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与外界交流,这样才会给学生的艺术表现提供一个有利的条件。因此,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还要以一份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思想、交流意见、交朋友、交心。让同学们的艺术表现热情培养起来,并留一个空间,让学生的艺术个性表现出来。同时鼓励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并启发学生思考、尝试用怎样的表现形式最能将自己独特的意境构思表现出来。结果,同学们的作业没有雷同,内容与形式都非常丰富,且充分的体现了学生愿意积极尝试与借鉴新奇、适当的艺术表现形式及手法,有意图地表现环境保护的主题,传递环保意识。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有效性的探索,我有这样几点体会:
第一,鼓励发散性思维的美术课堂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了学生的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助于学生的艺术性和创造性发挥。
第二、鼓励发散性思维的美术课堂教学活动,更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是作品结果。完成一张好的作品固然重要,但在完成作品的全过程中,所进行的与众不同的思维探索和创造更为重要。
第三,鼓励发散性思维的美术课堂教学活动,能使更多的学生作品标新立异,画面中充满着成人眼光中的“怪异”,而这种怪异正是创作的灵魂。
因此,美术课堂教学活动应巧妙地诱导学生发散性思维,启迪他们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能充分发挥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才能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
本课是一节九年级的体育课,主教材是“立定跳远”和游戏“拉网捕鱼”。在七年级时,学生已经学过了立定跳远,大多数学生基本上已掌握了动作的要领,但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进一步提高成绩,改正动作,到了九年级时,学生依然还要学习立定跳远。
立定跳远是一种非常单调,枯燥的项目,所以学生比较喜欢选择跑或者投掷类的体育课,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发现其他的老师总是采用老一套的教学方式,教师先示范讲解,然后全体学生听教师口令集体学习,一遍又一遍的练习,整堂课下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的动作变形,有的学生还坐在地上偷懒,而且学生每次测验的成绩也不是很理想。
现在,体育课堂教学进行了改革,"主体性教学,创新思维的培养"的提出,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羁绊,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教师通过自己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做到乐学,会学,善学,从而保证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达到最佳的发挥和发展,所以,在本次课的设计中,我对突出"主体性教学"的方法,做了一些尝试,主教材的部分采用了分组教学方式—竞赛评比法—游戏教学法。
1.让学生自由组合,7—9人为一小组,由小组长负责。带领组员进行立定跳远练习,教师到每组实行检查。
2.每组可选送4名成绩优秀的同学,代表本组参加比赛,然后从中选取出8—10个跳得最远的同学给予奖励。
3.分成四大组,进行“拉网捕鱼”的游戏,看哪一组的反应速度和奔跑能力好,既锻炼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又提高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对体育课的喜爱。
通过本次课的教学,我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很深的体会。
分组教学方法改变了过去以教师为主的被动式教学方法,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也避免了少数学生厌学当观众的现象,从而有效地克服了长期以来形成的素质与素质差生的两极分化的弊病,利用团队的力量创造良好教学环境,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能力,学生与学生相互指导,相互帮助,合作学习加深了学生们的友谊,提高了学习效果。
学生通过分组比赛,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感荣誉感以及和组员之间的凝聚力,从学生的练习程度上不难看出,学生对分组教学方法很感兴趣,教学比赛既是素质,技术,战术的较量,也是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考验,比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勇敢性和坚强的毅力,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分组比赛对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方面也有着显著的功效。
通过课堂实践后,让我重新认识了教学的意义,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教师教学的过程要顺应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只能是在学生时行探索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和出现问题时,时行有效的引导和帮助,力求展现学生在自主探索活动中突出主体,突出个性,并获得积极的,成功的体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切实的培养。
反思过去,许多感慨,酸甜苦辣一应俱全。思想品德课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全面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初中阶段,思品教师要教育、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而灵活的教育教学技巧。思想品德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品德课的兴趣、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达到教学目的。反思以往,结合自己的教学,浅谈几点反思体会。
一、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
“打铁先要自身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要提高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如下几点。
1.坚持学习。随着改革深化和社会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绝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才能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知识是相关的,互通的。因此,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尤其现实知识,才能做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使教学生动风趣、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但是,面对知识爆炸时代,我们所掌握的知识往往难以跟上形势的发展。所以一定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汲取新知识,丰富其他学科知识,跟上时代的节拍。不断进行教学反思,记取和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少走弯路,让学生乐意接受。有学生对我说过:“老师,我本来对思品课是没兴趣,喜欢你上课,才对思品课产生兴趣”。为了充电,我经常买书,不管是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还是杂志,历史,经济,心理访谈等。尽可能常与学生及社会上不同层次的人交往,在教学中加以运用。丰富课堂教学,加之我本人的丰富经历,常以我自身的经历说给学生听,也许才有如此效果吧。
2.勇于反思。老师要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更重要的还需勇于反思,敢于面对和改进自己的偏差和错误,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我几乎每上一节课后,都对自己本节课写上那么一两句,有时不用多。不断反思,时时提醒自己,本节课学生反映情况怎样?学生的每一句话我都会在意。记得有一次,上课时有个学生悄悄地对我说:“老师,您以后能把一节课内容讲完吗?”原来我上课时,备课的内容在上课有时不能按时完成,除了随机加的内容之外,关键在于我语言还不够简洁。我听了这句话后,把这句话写在备课本上时时提醒自己,的确不能再这样了。这本身就是教学要求啊!“吾日三省吾身”,很难做到,但常反省自己还是可以的。
3.为人师表。正人先正已,老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这就需要老师做到:①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对社会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误导学生,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还不成熟。②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比如,我的普通话不是很好,语速快,讲课时我就提醒自己注意。当我普通话发音不准或有错别字时,学生能及时指出帮助我改正。这些都是我这几年的收获。正因为我能正确对待我所犯的错,学生也深受影响。记得一次在初三(2)班上课,有学生在课堂上违犯纪律了,当时我也不能准确知道是谁,但我说了一句,犯错误没关系,只要承认错误并改正,我们大家都会原谅他的。说完,就有个同学站起来了。当时我真的很高兴,不是学生犯错,而是不用我去一个个查,可能因查不出而尴尬,更重要的是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并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4.老师要尊重学生。这恐怕是最重要的一点,学生尊重老师是应该的,但老师也应该尊重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特长、个性和人格。有的老师总是一厢情愿替学生“着想”,认为自己是为学生好,而常常忽略学生的权利。于是,上课经常拖堂,挤占学生的课间活动时间,随便把学生的小课挪用,作业没完没了,久而久之难免学生厌倦、反感。甚至自己做法欠妥当,也不敢面对。记得上学期,有一次上课时,也许因现在中考思想品德课只作为毕业,学生不太在乎。一个成绩还比较好的学生觉得听课没兴趣,就抄写英语。我提醒了一次,她仍然我行我素。当时我特生气,将她的笔记本当着同学的面撕成两半。顿时,教室很安静,因为大家知道我一般情况是不会生气的。在一片沉寂中,继续将内容上完。课后我与学生谈话了解她的想法,我给她道歉,学生也承认了她的错。再次上课时,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给这位学生道歉。有学生不理解,说上思想品德课写英语就是不对啊!对此我没多解释,主要说明了教师也会犯错误。记得很清楚,当时班上同学给我鼓了掌。这样,我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很多学生有什么心理话经常找我说,甚至请我为他们出主意。我尊重了学生,学生也尊重我,不管是上课的学生,还是没上课的学生对我都很亲近。这也许是作为教师比较幸福的事了。
5.老师要保持快乐心态。只有老师的轻松快乐教学,才能使学生乐于接近老师乐于接受教育,才能感染学生快乐情愫。当然,老师也是人,在现实生活中,有种种的烦恼和不如意,要保持快乐的心态好难。但只要本着以学生为重,以教书育人为重,忘我地工作,努力在面对学生时摒弃懊恼,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好心情,把微笑带给学生。常到学生中间看看,关心学生的痛痒,和学生打成一片。一次上课时,两位学生在座位上因一点小事吵起来。当时我也很生气,脸沉下来,流露出不高兴的情绪。学生都说,老师请别生气,生气会老的。我乐了,赶紧调节好情绪继续上课,课后又单独找学生谈了话,解决了问题。因此,我与学生的关系相处是比较融洽的。因此在学期结束时,学生给我打的分,还是蛮高的。
二、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思想品德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坚持“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我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如:“探求式、导读式、讨论式”等。无论采取怎样的方式,总之,要体现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达到传授知识,提高学生政治理论知识水平,又发挥德育功能,提高学生道德觉悟和政治素质,使知与行统一。因此,每学完一节内容,只要是与学生活学习有关的,我几乎都要学生反省自己的行为,引导他们学着解决遇到的问题。例如,初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对中学的学习有很多不适应,我在讲完“学习新天地”的内容后,还经常问问学生学习情况,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引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难题,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三、利用好社会大课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也就是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推行素质教育重要途径。其主要方式就是学到相关知识的时候,让学生结合社会调查采访,联系自身和同学的实际,开阔学生的视野,进一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改革开放推动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分析,写政治小论文。这样,使学习生动活泼,在思想品德课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得到升华,从而激发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和追求,有效地提高学生思想品德学科的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水平,获得良好素质教育效果。例如,针对学生厌学,在讲“珍惜受教育权利,履行受教育义务”时,考虑学生去落后农村不方便,我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上网搜集落后学校条件的相关内容和图片,加上自己搜集的,做成课件,通过和我们学校的条件对比,展示给学生,让他们感受农村尤其山区学生不容易,学习条件不好甚至恶劣,生活环境那么艰苦仍然努力学习,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求知欲。
反思带来的收获我感受颇深,如今也尝到了一定的甜头。“亲其师,信其道”。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老师,往往对学生产生一种亲和力,对学生的教育事半功倍。快乐老师就是教育教学的快乐,就有学生学习生活的快乐。这就是新型师生关系要求做到的,我做得还不好,还需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