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技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主要原则(模板五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技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主要原则篇一
本文经过研究分析,总结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教学素质有待提高。具大量的实践调查研究显示,现阶段许多地方小学教师,尤其是偏于地方小学数学教师都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培训,导致诸多教师仍在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理念与方法。第二,教师对新课程小学数学教材认识上存在偏差,吃不透教材,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科学的把握各个教学环境,也不能准确把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影响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第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科学的设置悬念,而是直接给出问题的答案,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不能让学生开展独立的思考和独立的研究问题,慢慢的学生就失去了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了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的完成。
2.1.教师利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的教科书中包含了不少概念,部分学生会像对语文知识一样对这些数学概念进行背诵记忆。教师指导学生认识这些概念的时候,尽可能为学生讲解这些概念的来源,只有这样,在理解的前提下才能获得更加牢固的记忆。有一些学生,即便理解了数学概念,但是运用时还是不知所措,此时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概念,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概念的本质。如教学除法时,教师首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把一些实物如粉笔或者棍子摆设成为与除法相似的形状,之后为学生分析除法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逐个对比加法、减法、乘法,进一步与学生共同对比讨论,还可以向学生提问这样的问题:妈妈给了18个苹果,你与哥哥、姐姐共同分,大家得到相同的苹果,请问每一个人可以得到几个苹果?通过设置这样简单的问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帮助学生完全理解概念之后,更加清楚除法的作用。
2.2.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师要善于创设数学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在生活中接触数学、了解数学,让数学真正走进每个学生的生活。比如,在教学《垂直与平行》时,垂直和平行是两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对同一个平面这一抽象的数学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可以说每位教师都是煞费苦心。这时,我们就可以在教学中创设生活教学情境,让学生从比较熟悉的生活中去了解知识。我们可在导入新课时,带领学生玩魔方,让学生在玩魔方的游戏情境中,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熟悉的境中初步感知了相同的面、不同的面、同一个面等抽象的',难用语言让学生较快理解、消化的数学概念,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便理解了知识。但这一情境的创设也容易引起学生对非数学因素的注意。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提问:老师手上的魔方相同颜色的方块在同一个面上吗?这时,我们可以说相同颜色的方块都在同一个平面上,谁来说说红色方块都在哪个面上?现在颜色相同的方块都在同一个面上吗?教师紧紧扣住主体是否在同一个面这一核心问题,有效地设问,便能使同学们的注意力转移到理解同一个平面这一教学活动中来,排除外界干扰因素,才能取得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2.3.鼓励学生探索问题。
人教版数学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一些独立探究的模块,为学生创造了很大的自主挑战空间。这时,教师必须很好地应用这些模块,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问题。例如:在讲到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时候,教师要科学设计,帮助学生回忆一下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规律,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三位数乘法规律。这时,相信很多学生能够总结出一些规律。但是,还是有一些学生反应不过来,这时教师可以鼓励已经研究出来的学生为没有研究出来的进行分析,这样不但能够令不明白的学生弄懂,还可以让明白的学生加深理解。之后,教师在课堂上统一分析,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对提高课堂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这样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对一些数学问题进行研究,充分感受数学带来的无穷乐趣。
总而言之,要想从根本上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就必须转变我们传统教学的观念、方法,让学生愿意学、主动学数学知识,同时,教师要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提供充足的时间,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还能将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有效的应用到社会实践中,不仅强化了理论知识,还提高了实践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技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主要原则篇二
课前自学是高效率学习的序曲,它是确保学生带着疑问去上课的前提。因为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能发现自己的不足,针对自己的不足,有时间独立思考并以独特方式解决问题,和老师直接教相比,自学获得的知识印象更深刻、更扎实。可见,课前自学是对新知识产生新的认识和领悟的过程;课前自学是学生潜能发挥、充实大脑的过程;课前自学是学生心灵释放、培养自信的过程。课前自学过程是学生心灵放飞、无比快乐的过程。
比如: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案的导学作用,课前下发我精心设计的学案(内容上少而精,以免增加学生的过重的学习负担),这是学生预习的第一手材料,课后,学生以自己习惯的方式解决学案中的相关问题,为参与课堂探究活动积聚力量。这样的课堂效率会大大提高。实践中我发现:学生一旦告别依赖,就会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将受益终身。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应以课堂为主课后为辅,在课堂上教师要真正转变教学观念,要“授之渔”。这就需要教师要创设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从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出发,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习本领。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最快地进入学习状态。我的每节课前情境导入都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最近发展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出发,精心设计策划的。
如:在教学《扇形统计图》内容时我利用多媒体出示我家三口一天各类食物摄入量的统计表,然后问学生: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问题一出,学生兴趣盎然,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一下子把学生的思维带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来。在七嘴八舌的回答中,学生认识了扇形统计图,为进一步探究买下伏笔。
2、自主探索点拨指导
本环节旨在解决学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倾向性的疑难问题,以“兵”教“兵”教学方式为主。也就是学生会的教师不教,学生不会的尽量让学生自行解决,教师只作点拨性的引导。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学生能独立完成的,绝不主张合作完成,学生合作能完成的,教师绝不代劳。在这一阶段,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足够的空间去创造、去表演,去思考、去实践,教师不能就题讲题,只找出答案,而是与学生一起寻找数学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教育学生学会聆听、学会描述,学会感悟。
在教学运算定律、寻找数学规律的内容时,我习惯先让学生计算一组题,观察它们的结果,发现其中的规律,再尝试用语言来描述。如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我出示10道商都是一样的计算题,让学生计算,大多数学生算到第三题就会停下来,进行思考和判断,后面的题不用计算便能找到答案。从大量具体实例的观察,分析,比较中找出规律是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有效途径,这一能力学生将受益终身。
3、成果展示总结概括
在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展示、交流,在比较、讨论、评判、引导中优化学习成果,展示思维方式,总结探求思路和方法,加深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培养归纳概括知识的能力。在这一阶段,教师对学生的不同见解要给予尊重,促使全体参与。学生结合小组或他人的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和改进,教学效果从而得到整体优化。
1、创设合理情境
例如,在教学“常见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一课时,我曾经进行过尝试。课始,便以创设“小商店”为基本活动的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购物,在讨价还价中、在买卖双方的对话中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以及三者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紧接着,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主开展买卖活动。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及要求:扮演顾客者必须口头编应用题,并用今天所学的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解答;而扮演售货员者必须根据顾客购买商品的情况,正确填写发票。这样,整堂课都融入在活动之中――自编并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填写发票的思考中,不仅巩固了今天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创设了一个充满浓厚生活气息的活动舞台,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用于生活的价值和魅力。
2、加深情感体验
例如,在“认识物体和图形”的教学中,可以选取许多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物体,如小皮球、乒乓球、积木、牙膏盒等等各种形状的物体,把它们放在一个袋子里,先让学生摸一摸,说说自己的感受,有的说是软的,有的说是硬的,有的说是圆的,还有的说是有角的……然后,又让学生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拍一拍,放一放,闻一闻,推一推,滚一滚,充分调动学生的全部感官。这样一来,既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进一步激起了学生参与操作的热情。在整个过程中既有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又有同学的合作体验,最终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1、自主学习,重在引导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先创设情境:妈妈从箱子里拿出6个桔子,要把它们放入盘子里,每一盘放3个,算一算可以放几盘?学生马上口答出来。接着设计了以下三个层次的问题:①再添加一个桔子,问:可以装几盘?还剩几个?请你摆一摆。②然后添加一个桔子,问:现在可以装几盘?还剩几个?③如果把桔子的个数变成9个、10个、11个、12个等,还剩几个?会出现什么结果?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板书,然后让学生观察板书:有什么发现?余数会不会出现3?当除数是3时,余数只有0、1、2这三种可能,这说明了什么?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摆一摆、比一比、说一说等自主活动,自己发现了“余数都比除数小”的规律,明白了道理,发展了思维。
2、合作学习,条理有效
例如,在教学“统计”一节内容时,可以播放动物园的饲养员给小动物投递饼干的录像,在播放过程中教师问:“它们吃了哪些形状的饼干?”有的说有圆形的,有的说有三角形的,有的说有正方形的。教师继续提问:“每种形状的饼干各吃了多少块?”学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疑惑不解。于是,安排小组活动,组织学生讨论:“用什么办法就能记住?”有的准备用画图的方法记,有的准备用画勾的方法记,有的准备用画竖线的方法记,有的准备用写数的方法记。这样,通过小组活动学生确定了各自记的办法。接着让学生拿出白纸和水彩笔为记数作好准备,并再次展示饲养员给小动物投递饼干的画面让学生进行统计,然后让学生比较哪种方法好。通过小组有条理的合作学习,学生找到了统计的方法,感悟了统计的思想。
3、探究学习,重在深入
例如:“学校体育组有30个乒乓球,能装几盒?”这是一道具有挑战性、开放性的习题,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和创新因素。教师让学生用学具进行独立装盒,探究各种装法,再分小组汇报操作结果。在探究过程中,学生懂得了既可以平均装,又可以不平均装,平均装和不平均装的区别在于有没有余数,即装盒的方法有多种。在交流中,学生思维不断碰撞,有的同学提出了“每盒个数都不相同,最多可以装几盒”这样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在独立探究和合作交流中获得了思维的发展,撞出了创新思维的火花。
感悟、体验诚可贵,迁移、实用价更高。这是知识的转化、巩固与深化过程。通过当堂训练,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以获得不同的经历和体验。如在学习完平行四边形面积之后,我给学生留下这样的探究作业:想一想,能不能用这节课的方法推导出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不但巩固了新知,而且对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未来文盲,不再是不认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从“学会”到“会学”无论是从实施素质教育的角度看,还是从终身教育、创新教育的角度看,都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先学后教,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师把学习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快乐的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1、课堂观察,过程与结果有效结合
传统课程评价只注意“输入”和“输出”两点,只报“结果”不报“过程”,是一种“暗箱式”的评价,而现代课程评价理念倡导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对此,“课堂观察”评价法能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对“纸笔测验”评价法的一种很好的补充。老师在实施时也可以根据需要,结合学生成长记录袋,关注学生突出的一两个方面。
2、多种评价结合,全面合理
评价主要包括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如教师评价、同伴评价和家长评价等),但每一种评价方式都有自己的优势与局限。例如,自我评价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另一方面又由于缺少一个客观的标准,因而主观性很强,容易出现对成绩或问题估计过高或过低。因此,在进行他人评价时,鼓励被评价者主动参与评价,强调评价过程中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以及被评价者相互之间的双向沟通和协商,从而使被评价者认可通过评价所发现的问题,主动寻求实施改进、促进发展的措施与方法,实现评价的诊断、激励和改进功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技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主要原则篇三
课前自学是高效率学习的序曲,它是确保学生带着疑问去上课的前提。因为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能发现自己的不足,针对自己的不足,有时间独立思考并以独特方式解决问题,和老师直接教相比,自学获得的知识印象更深刻、更扎实。可见,课前自学是对新知识产生新的认识和领悟的过程;课前自学是学生潜能发挥、充实大脑的过程;课前自学是学生心灵释放、培养自信的过程。课前自学过程是学生心灵放飞、无比快乐的过程。
比如: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案的导学作用,课前下发我精心设计的学案(内容上少而精,以免增加学生的过重的学习负担),这是学生预习的第一手材料,课后,学生以自己习惯的方式解决学案中的相关问题,为参与课堂探究活动积聚力量。这样的课堂效率会大大提高。实践中我发现:学生一旦告别依赖,就会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将受益终身。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应以课堂为主课后为辅,在课堂上教师要真正转变教学观念,要“授之渔”。这就需要教师要创设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从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出发,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习本领。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最快地进入学习状态。我的每节课前情境导入都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最近发展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出发,精心设计策划的。
如:在教学《扇形统计图》内容时我利用多媒体出示我家三口一天各类食物摄入量的统计表,然后问学生: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问题一出,学生兴趣盎然,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一下子把学生的思维带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来。在七嘴八舌的回答中,学生认识了扇形统计图,为进一步探究买下伏笔。
2、自主探索点拨指导
本环节旨在解决学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倾向性的疑难问题,以“兵”教“兵”教学方式为主。也就是学生会的教师不教,学生不会的尽量让学生自行解决,教师只作点拨性的引导。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学生能独立完成的,绝不主张合作完成,学生合作能完成的,教师绝不代劳。在这一阶段,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足够的空间去创造、去表演,去思考、去实践,教师不能就题讲题,只找出答案,而是与学生一起寻找数学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教育学生学会聆听、学会描述,学会感悟。
在教学运算定律、寻找数学规律的内容时,我习惯先让学生计算一组题,观察它们的结果,发现其中的规律,再尝试用语言来描述。如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我出示10道商都是一样的计算题,让学生计算,大多数学生算到第三题就会停下来,进行思考和判断,后面的题不用计算便能找到答案。从大量具体实例的观察,分析,比较中找出规律是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有效途径,这一能力学生将受益终身。
3、成果展示总结概括
在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展示、交流,在比较、讨论、评判、引导中优化学习成果,展示思维方式,总结探求思路和方法,加深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培养归纳概括知识的能力。在这一阶段,教师对学生的不同见解要给予尊重,促使全体参与。学生结合小组或他人的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和改进,教学效果从而得到整体优化。
1、创设合理情境
例如,在教学“常见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一课时,我曾经进行过尝试。课始,便以创设“小商店”为基本活动的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购物,在讨价还价中、在买卖双方的对话中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以及三者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紧接着,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主开展买卖活动。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及要求:扮演顾客者必须口头编应用题,并用今天所学的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解答;而扮演售货员者必须根据顾客购买商品的情况,正确填写发票。这样,整堂课都融入在活动之中――自编并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填写发票的思考中,不仅巩固了今天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创设了一个充满浓厚生活气息的活动舞台,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用于生活的价值和魅力。
2、加深情感体验
例如,在“认识物体和图形”的教学中,可以选取许多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物体,如小皮球、乒乓球、积木、牙膏盒等等各种形状的物体,把它们放在一个袋子里,先让学生摸一摸,说说自己的感受,有的说是软的,有的说是硬的,有的说是圆的,还有的说是有角的……然后,又让学生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拍一拍,放一放,闻一闻,推一推,滚一滚,充分调动学生的全部感官。这样一来,既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进一步激起了学生参与操作的热情。在整个过程中既有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又有同学的合作体验,最终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1、自主学习,重在引导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先创设情境:妈妈从箱子里拿出6个桔子,要把它们放入盘子里,每一盘放3个,算一算可以放几盘?学生马上口答出来。接着设计了以下三个层次的问题:①再添加一个桔子,问:可以装几盘?还剩几个?请你摆一摆。②然后添加一个桔子,问:现在可以装几盘?还剩几个?③如果把桔子的个数变成9个、10个、11个、12个等,还剩几个?会出现什么结果?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板书,然后让学生观察板书:有什么发现?余数会不会出现3?当除数是3时,余数只有0、1、2这三种可能,这说明了什么?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摆一摆、比一比、说一说等自主活动,自己发现了“余数都比除数小”的规律,明白了道理,发展了思维。
2、合作学习,条理有效
例如,在教学“统计”一节内容时,可以播放动物园的饲养员给小动物投递饼干的录像,在播放过程中教师问:“它们吃了哪些形状的饼干?”有的说有圆形的,有的说有三角形的,有的说有正方形的。教师继续提问:“每种形状的饼干各吃了多少块?”学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疑惑不解。于是,安排小组活动,组织学生讨论:“用什么办法就能记住?”有的准备用画图的方法记,有的准备用画勾的方法记,有的准备用画竖线的方法记,有的准备用写数的方法记。这样,通过小组活动学生确定了各自记的办法。接着让学生拿出白纸和水彩笔为记数作好准备,并再次展示饲养员给小动物投递饼干的画面让学生进行统计,然后让学生比较哪种方法好。通过小组有条理的合作学习,学生找到了统计的方法,感悟了统计的思想。
3、探究学习,重在深入
例如:“学校体育组有30个乒乓球,能装几盒?”这是一道具有挑战性、开放性的习题,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和创新因素。教师让学生用学具进行独立装盒,探究各种装法,再分小组汇报操作结果。在探究过程中,学生懂得了既可以平均装,又可以不平均装,平均装和不平均装的区别在于有没有余数,即装盒的方法有多种。在交流中,学生思维不断碰撞,有的同学提出了“每盒个数都不相同,最多可以装几盒”这样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在独立探究和合作交流中获得了思维的发展,撞出了创新思维的火花。
感悟、体验诚可贵,迁移、实用价更高。这是知识的转化、巩固与深化过程。通过当堂训练,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以获得不同的经历和体验。如在学习完平行四边形面积之后,我给学生留下这样的探究作业:想一想,能不能用这节课的方法推导出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不但巩固了新知,而且对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未来文盲,不再是不认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从“学会”到“会学”无论是从实施素质教育的角度看,还是从终身教育、创新教育的角度看,都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先学后教,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师把学习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快乐的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1、课堂观察,过程与结果有效结合
传统课程评价只注意“输入”和“输出”两点,只报“结果”不报“过程”,是一种“暗箱式”的评价,而现代课程评价理念倡导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对此,“课堂观察”评价法能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对“纸笔测验”评价法的一种很好的补充。老师在实施时也可以根据需要,结合学生成长记录袋,关注学生突出的一两个方面。
2、多种评价结合,全面合理
评价主要包括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如教师评价、同伴评价和家长评价等),但每一种评价方式都有自己的优势与局限。例如,自我评价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另一方面又由于缺少一个客观的标准,因而主观性很强,容易出现对成绩或问题估计过高或过低。因此,在进行他人评价时,鼓励被评价者主动参与评价,强调评价过程中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以及被评价者相互之间的双向沟通和协商,从而使被评价者认可通过评价所发现的问题,主动寻求实施改进、促进发展的措施与方法,实现评价的诊断、激励和改进功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技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主要原则篇四
这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还是首先认真学习新课标,认真钻研教材,为了准确的传授知识和找出知识传授的捷径,我经常请教有经验的老师。说实在的这学期四年级数学教学比上学期教学难度增大多了,有些难题教师也需要认真想一想,让学生会做那就更难,又加之这个年级学生基础薄,为了学生更好的使用教材利用课余时间给学困生补课。这样在教学中经常遇到知识的不衔接,那只好查缺补漏。
针对本班的知识基础和学生情况,在平时教学中我采取书上的题学生做完后教师挨看,我认为这样能准确掌握学生学得怎么样,学生做的思考题每题必看,这样能防止学生偷懒不做,学生课余作业每人必看。学完一个单元就进行测验,测验试卷同家长见面,以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复习阶段,首先对课本进行详细复习,然后采取复习与测验相结合的方法,复习期间共做练习题九份,考试八次,不管是练习题还是考试题,做到每人每题都看。
1.注重课堂气氛的活跃。沉闷的课堂气氛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尽量给学生创设喜闻乐见的学习情景,使学生能比较直观形象地理解知识。
2.注重作业的开放性。开放性的问题能活跃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深刻性。
3.注重学科的多元整合。如教学列式解文字题时,引导学生应用语文里缩句的方法进行审题,从而使学生能较好地理解题意,正确地列式解答。
4.注重与学生的交流。“理解”是建立师生情感的纽带与桥梁。理解学生就是要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来感染学生,给他们一张笑脸、一颗诚心、一份真情。当学生取得好成绩,获得成功时,要给以祝贺和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要给以安慰和支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在与他们同甘共苦,使之明了老师的一片真诚与苦心。
四年级这一学期,我也算满意。尤其是数学这学科,从及格率到优秀率次次达标,班与班的差距越来越小,我想这得益于我们的集体备课,只要我们一个人想到的题型其他人也一定能受益,每次考试后我们都会不自觉的算出学年的成绩。看似平常,可这正体现了我们的团体意识,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集体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尽管有平衡的比较与竞争,可我们相濡以沫,坦诚相待,这还不值得一笑吗?真想笑笑,真想!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渐趋活跃,逻辑性、层次性逐渐明显。如果说语文课赋予孩子们的是灵性,那么数学课赋予她们的'则是理性;在文理交汇中,在激情、感性与思考、探究的碰撞中,学生们逐渐进入了少年期,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开始形成。每每谈到学生们的优异表现,我们的眉梢都忍不住飞挑。是啊,真想自豪、张扬的大笑!但赶快收住,路漫漫起修远兮,孩子们还需要更深层次的指导!
数学教学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多阅读有关数学方面的书籍,探讨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争取家长的支持,力争取得较好成绩。回顾一年,心中如秋水般清澈平和,精诚合作是我们的行为准则,沟通信任是我们处事的方式,我们用真诚的努力去实践着我们共同的誓言:为了孩子的明天,我们甘做人梯,甘为儒牛。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技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主要原则篇五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多种教学理念和方式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智慧教育理念也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在对传统教学理念进行改造的同时,也为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带来了新的内容。网络学习空间的利用,能更好地帮助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有效建立,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培养学生对于思维的创造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自主性是智慧教育的主要内容。智慧教育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开展,智慧课堂因此也就应运而生,智慧课堂更多地加强了技术和教育的交流,必然会成为今后教育发展的趋势。
(一)智慧课堂的基本含义
知识的接受者,其智慧能力可以在智慧教育的基础上得到提升,使得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智慧教育的学习环境可以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同时智慧教育也存在一定的规律性,无论是对学生的思维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内容的多元性以及探究性等,借助信息技术,对学生的智慧能力进行综合锻炼。
(二)智慧课堂的创建路线
是否实现了提升学生智慧能力这一目标是判定一个智慧课堂成功与否的关键。智慧教育的实施,需要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快乐,提升自身能力,在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同时,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创建路线为:将日常教学任务中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利用智慧教学的理念,结合智慧课堂的教学目标,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一)对于教学设计的不足
教师对于利用网络学习空间进行教学设计方面,较为欠缺,更多的只是简单往网络学习空间上传相关教学内容,给学生创造一个类似小图书馆的空间。现阶段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是小学数学的主要教学方式,教学方式没有在网络学习空间的环境下发生较为明显的改变。网络学习空间在提供信息的快捷等方便性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但同时也使得师生之间的直接交流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少。
(二)对于教学实施的不足
对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利用过于形式化,更多的是将教学内容传至网络学习空间,在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学活动的开展没有与网络学习空间的特点相结合,对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其他教学工具没有更好地利用,以达到辅助教学的效果,网络资源利用率较低。
(三)反思和评价过程中的不足
在完成教学工作之后,往往需要对教学效果进行一定的评价和反思,教师在第一次上传的基础上,只是增加了一定的习题资料,没有重视网络学习空间的学习记录以及交流等其他功能,对于学生的具体掌握情况没有真正了解,在进一步开展教学活动时,无法做到针对性的教学辅助,智慧课堂中提倡的提升学生智慧能力这一目标,也无法得到真正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