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① 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② 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③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
○课前准备
教师 可带领学生参观天文馆,了解有关宇航和月球方面的知识。
学生 可以阅读有关的书籍,如《航天时代》、《宇宙奥秘》、《十万个为什么》等等,也可以网上查询有关月球的资料,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准备。
○教学内容
这是一篇纪实报道。作者用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mü?亩粒?琳叨?芴寤岬侥堑窃氯??痰木?亩?恰⒌窃鲁晒?蟮南苍靡约白髡叨匀死啻厦鞑胖堑脑廾馈n恼滤??
叙的准备、升空、登月、返航四个部分清晰流畅,结尾阿姆斯特朗的话“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留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可以从中悟出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
○教学设计
新课导入
① 可用大屏幕出示航天飞船的登月资料图片,也可以用夜幕星空的画面导人新课。
② 可以用嫦娥奔月的故事或有关月亮的古诗歌导人。
总之,导人旨在引起学生阅读本课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月亮的传说、月亮的神秘是人类的向往,什么时候能登月球呢?如今幻想正变成现实,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那惊心动魄的一幕,那成功的喜悦,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依然可以领略。让我们共同欣赏美文《月亮上的足迹》。
速读课文,感悟文章大意
要求学生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并提出思考题,把握文章大意。
①自主学习
a.快速默读课文(不指读,不动唇,不回读),并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b.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c.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d.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简要说明。
②合作探究
以上问题可以由小组讨论完成,讨论中教师可巡视指导,并参与讨论。
然后由学生各组代表发言,并由其他组的学生补充,发言后教师可以总结评点: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登月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登月准备飞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归来。
研读赏析,激发兴趣,品味语言特色
①自主学习
教师指导学生相互质疑并共同探究,深人体会。
a.宇航员从登月到返航经历了多长时间?登月全过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7.
b.宇航员登月后做了哪几件事?
c.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课文哪一段有所揭示?
d.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②合作探究
对以上问题,小组研讨并在教师指导下达成共识: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来回历经76万公里,历时95个小时。宇航员登月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树立纪念碑,安装摄像机,安装太阳风测定装置、月震仪,插上美国国旗,与尼克松总统通话等。课文最后一段揭示了其伟大意义。
可让学生齐读并深刻体会,教师可以总结过渡:“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使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人类开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现代科学技术已达到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平。这既是人类巨大的飞跃,也是人类迈出的第一步。对这样一次事件的。完整叙述,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可以发言并举例。教师可以帮助归纳:语言方面①恰当的描述;②用数字说明;③叙述中有议论。此三点可各举一例,并分析作用,教会学生在写作中应用。
拓展延伸,联想和想像
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看第99页的插图,引导想像
① 想像一下,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② 科学家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③ 想像一下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员会有什么感觉?
④ 文中写道,“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太空”,这样做合适吗?
教师可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只要想像合理,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和幻想。教师也可以做调整性解答:月球上有泥土、石头和高山,没有空气和水,一片荒凉死奉;科学家采集土壤、岩石是为了科学研究、开发并利用月球;宇航员的高空感觉,是失重、头晕、呕吐、昏厥等;太空垃圾也是人类的一大隐患。
总结
登月成功是人类的一大壮举,是人类聪明智慧的结晶。这次登月已有三十多年,而我国航天技术到目前仍无法登上月球。但随着我国神州三号飞船的发射成功,五星红旗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了。愿大家努力学习,长大能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做出贡献。我们也期待着我国的登月计划早日成功。
延伸练习
① 假如你驾驶着宇宙飞船登月,你有什么感受?你会做些什么?展开想像,写一篇小短文。题目为《我驾飞船登月》。
② 自学“读一读,写一写”练习中的词语,并在写作中尽可能地使用。
○板书设计
准 备
月亮上的足迹象 {升 空 } 伟大的壮举
登 月 人类的智慧
返 航
学生画的登月图可用实物投影仪显示,让学生自行讲解,锻炼学生装的联想及表达能力,也是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教师也可做图,让学生进行比较学习
【自读导言】
自读要求
1.快速阅读课文,较快地了解文章的内容大意。
2.依据概说--评说的结构方式和按时间发展的阶段顺序,掌握文章的结构层次。
3.用归纳文意要点的方法,概括各部分的内容要点。
4.学习敢于幻想、敢于探索的勇敢精神,认识现代科技对人类发展的巨大作用并受到鼓舞。
5.学用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概说--评说"的结构方式;程序顺序(依托时间发展)--登月全过程;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平实准确的说明语言。
学习侧重点
1.用归纳文意要点的方法,概括各部分的内容大意。
2.敢于幻想、敢于探索的勇敢精神和当今科技对人类发展的巨大作用。
3.学用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
【自读程序】
1.梳通了解
①学习"自读提示",了解学习该课的基本要求:"平实的语言"和"概括各部分的要点"。
②快速阅读课文一遍,了解文章写了哪些主要内容,要求集中注意力默读,不出声,不回视,记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且计时。
③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特别是"自读提示"中所列的),查阅字典,弄清它的读音和意义,并读熟写熟记牢。
2.理解分析
①结构分析
a.默读课文,按概说--评说的格局,把全文分成三部分。
b.默读第二部分"登月的全过程",按时间发展和空间位置,把该过程分成四个阶段。
②精读第一部分(1、2自然段)
a.把课文朗读两遍。
b.分析第1、2自然段之间的关系,何为主,何为次。
c.归纳该部分大意。
③精读第二部分(3~18自然段)
a.第一阶段(3~5自然段)
a.先归纳各自然段大意,再概括此阶段的大意。
b.画出第4自然段中作者发表议论的句子,体会它的作用。
c.画出第5自然段中含有数字的句子,体会它的作用。
b.第二阶段(6~9自然段)
a.朗读课文一遍,概括大意。
b.根据此阶段和上阶段的内容,画出阿波罗11号飞船的航行路线,并标出时间、距离、速度等。(见后面练习六)
c.画出此阶段宇航员的行为,体会他们的心情。
d.赏析第8自然段,想像此时的空间美景。
c.第三阶段(10~15自然段)
a.朗读课文一遍,再默读一遍,概括大意。
b.宇船员登月后做了哪些事,请在书上画出。
c.体会第11自然段时间数字的作用。
d.背诵第13自然段的碑文,体会其中的豪迈、胜利之情。
d.第四阶段(16~18自然段)
a.朗读一遍,概括大意。
b.体会第18自然段结语的作用。
④精读第三部分(20、21自然段)
a.反复朗读阿姆斯特朗的话,能背诵。
b.概括此部分大意。
3.小结迁移
①把对各部分和第二部分各阶段的内容概括写在笔记本上。
②完成后面的练习题。
③课本作业 第三题。
(解说:上述自读过程重在对登月过程及其意义的理解和体会,学习它的基本写法,提高自己的概括能力和科学精神。)
【自读点拨】
1.总体把握
①在思想上要感到当代科技迅猛发展对人类生存的巨大影响,从而受到鼓舞,努力学习现代科技和文化知识,为科教兴国和人类发展做出贡献。
②各部分及第二部分各阶段的大意概括如下:
第一部分:概说登月事件及其意义。
第二部分:评说登月全过程。
第一阶段:起飞。
第二阶段:进军。
第三阶段:登月。
第四阶段:返航。
第三部分:再次强调登月事件的伟大意义。
2.重难点分析
①重点:课文的结构方式;登月事件的全过程及伟大意义。
②难点:对登月技术的理解;用简练的语句概括登月的四个阶段。
3.表现手法解说
一、学习目标:
1.快速阅读,在规定时间内读完全文,并能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要点。
2.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
3.激发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培养起足够的学习兴趣。
二、重点难点:
1、概括登月各阶段内容要点,了解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伟大创
2、对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的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的理解。
3、快速阅读,在规定时间内读完全文,并能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要点。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四、课前准备:
1、网上或图书馆查找有关人类登月的资料,培养足够的学习兴趣。
2、收集有关月亮的古诗词。
五、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第一环节 激情导入
导入一: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和月亮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吗?对,是38万公里,真是可望而不可即呀,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的明月,总会引起无穷的遐想,幻想有朝一日能飞上月宫。如今,幻想已经变为现实,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登上了神往以久的月球。现在,就让我们与航天英雄一起,去感受那惊心动魄的一刻吧……
导语二:同学们,自古以来,人们赋予月亮各种文化意义,许多民族都有关于月亮的文章诗赋、对联、谜语、音乐、绘画等,你能说出有关月亮的古诗词吗?
例如:
①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③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⑤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⑥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⑦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⑧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⑨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潜:《归田园居》
⑩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第二环节 检查预习
1、听写下列字词:(共10个)
指令 合算 海域 畅谈 神往 里程碑
观测 昂首挺立 一叶孤舟 遥遥在望
2、解释下列词语:(共5个)
①畅谈:尽情地谈。
②昂首挺立:抬起头笔直地站着。
③遥遥在望:形容远远地可以看到。
④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即,靠近,接触。
⑤里程碑: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3、你知道人类是什么时候第一次登上月球的?
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
4、哪个国家的哪一位宇航员第一次踏上月球?
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
第三环节 速读课文,筛选信息
1、默读课文,概括每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明确:
①地球和月亮的距离可望而不可即。
②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
③“土星5号”火箭准备发射。
④三名宇航员进入指令舱。
⑤“阿波罗11号”飞船发射后进入预定的轨道。
⑥“阿波罗11号”飞船进入登月轨道。
⑦三名宇航员进入梦乡休息。
⑧“阿波罗11号”飞船到达离月球28000公里的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和点。
⑨登月舱和飞船脱离,登月舱开始降落。
⑩登月舱降落在月球上。
⑾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先后来到了月面。
⑿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马上在月面上紧张的工作。
⒀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从月球返回登月舱内。
⒁登月舱和“阿波罗11号”飞船对接成功。登月舱被甩在太空。
⒂“阿波罗11号”飞船准确地溅落在预定海域,
⒃对人类第一次踏上了月球的总结
⒄三位宇航员畅谈登月的感受。
⒅阿姆斯特朗谈登月的意义。
2、归纳整个登月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明确:可分四个阶段:
①升空准备(3、4)升空前的气氛、登机。
②飞向月球(5—9)检查、点火、升空、飞行。
③登月成功(10—15)登月、在月球上工作、登上飞船。
④返回地球(16—20)起飞、归航、回到地球、畅谈感受。
3、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报道这一过程的?
明确:按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
4、找出有关表示时间的词语并指出相应事件。
明确:
①1969年7月16日早,“土星5号”火箭准备发射。
②发射后2分42秒,第一级火箭自动脱落。
③离地9分5秒,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飞船进入预定的轨道。
④发射后13小时30分,宇航员开始进入梦乡。
⑤19日晚上8点33分,飞船飞过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和点。
⑥19日晚上9点32分,地面呼叫,飞船减速,准备登月 。
⑦7月20日上午7点32分,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换乘登月舱。
⑧7月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登月舱平稳地降落在月球上。
⑨21日上午11点39分,登月舱打开了舱门。
⑩11点51分,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了月球。
⑾7月21日11点56分20秒,奥尔德林也来到了月面。
⑿(三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7月21日14点,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从月球返回登月舱内。
⒀7月22日0点15分,登月舱升空,离开月球进入预定轨道。
⒁22日上午6点35分,登月舱与“阿波罗11号”飞船对接成功。
⒂25日凌晨1点35分8秒,“阿波罗11号”飞船以合适的角度进入地球大气层。
⒃1969年9月16日,三位宇航员畅谈登月的感受。
5、作者为什么详细的交代时间,这些表示时间的数字有何作用?
明确:因为这是一篇太空探索的文章,太空探索对数字的精确度要求非常高,这些数字主要是为了体现本文的准确性、科学性、真实性,体现记实报道的特点。
6、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登上月球后做了些什么?
明确:
①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
②采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
③把纪念碑树立在月球上。
④把电视摄像机安装在月球表面
⑤安装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来检测宇宙射线
⑥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距离的激光仪。
⑦安装了测定月震的月震仪。
⑧把美国的星条旗它插在月面上。
⑨跟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月亮和地球之间的第一次通话。
7、科学家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并在月球表面安装电视摄像机、太阳风测定装置、激光仪和月震仪?
明确:科学家是为了科学研究、开发并利用月球。
8、教师小结:本文就是真实记录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全过程的一篇饶有兴趣的科普小品。将登月的全过程叙述得清楚明白、生动形象,可以说,引人入胜是本文的特色。
9、作业:如何理解文章最后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的话。
第二课时
第四环节 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1、如何理解文章最后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的话?
明确:“一小步”是指宇航员们从飞般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讲确实很容易,毫不费力。但是这一步是人类向太空领域迈出的第一步,它显示了人类卓越的聪明才智,表明了人类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平,开创了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新纪元,这意义就非同小可,因此说这是巨大的飞跃。
2、找出文中议论性的句子,并说明其作用。
明确:(表明观点或看法的句子即为议论性句子,具体句子略。)作用:起画龙点睛、深化理解的作用。
3、阅读本文后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明确:感受到科学技术的魅力,感受到人类智慧的无穷魅力,并对人类未来的美好充满信心。
第五环节 畅所欲言 拓展延伸
1、现时篇
①类第一次成功地探访月球已是三十多年的事了。如今,人类探索宇宙奥秘又有哪些新成果呢?请你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②我国作为一只沉睡多年的东方雄狮,在航空航天方面的情况又有哪些惊天动地的成果呢?请你介绍一下好吗?
③听完这些介绍,你有什么感受吗?
2、想象篇
① 想像一下,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② 想像一下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员会有什么感觉?
④ “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太空”,这样做合适吗?该怎么做合适?
⑤月球上有什么?第一个生物是什么?什么样子?
⑥飞船万一出现意外飞不回来怎么办?
⑦在多达每秒10.5公里的飞行速度中,宇航中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⑧宇航员在飞行中怎样吃饭?大小便如何处理?
3、写作篇(任选其一)
①传说,登上月球的阿姆斯特朗,在和代号休斯敦的指挥中心联系时,突然吃惊地说:“这些东西大得惊人!天哪!简直难以置信,我要告诉你们,这里有其他宇宙飞船,它们排列在火山口的另一侧,他们在月球上,他们正在注视着我们……”此时,电讯信号突然中断。阿姆斯特朗看到了什么?请发挥想象写一篇作文。
②1968年12月21日,美国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向月球发射了第一艘探测飞船,当这艘飞船进入月球轨道之后,宇航员在100公里高空用望远镜照相机拍摄了第一张月球背面照片。许多年后,人们在研究这些照片的时候意外发现,在火山口中有一个巨大的圆形物体,它十分规则,不像是自然之物,看上去好像正在着陆或起飞。假如你驾驶着宇宙飞船登月,你有什么感受?你会做些什么?展开想像,写一篇小短文。题目为《我驾飞船登月》
③有人说阿波罗登月计划是一场大骗局。也有人说,登月的照片有些是假的。对此你是如何看的?请你去想办法证实一下自己的观点并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④根据下面的情境,展开想像,写一篇短文:
你驾驶着一艘宇宙飞船,在茫茫的太空中寻找外星生命。你离开地球已经好几天了。这时,透过舷窗,你看到一个美丽的蓝色星球……
第六环节 总结语
月的故事引人入胜,月的情愫丰富多彩,月的文化博大精深,月亮照着你,月亮照着我,但我国航天技术仍无法登上月球。随着我国神州六号飞船的发射成功,我相信五星红旗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了,愿在座的同学们努力学习,长大能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愿我国的登月计划早日成功!!
教学设计(a)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记实报道。作者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字
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对登月成功后所表现出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于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这
篇记叙文将记叙的要素和顺序交代得清清楚楚。训练学生的速读能力,准确地概括课文
内容的要点是本文的学习重点。同时要通过对本文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
t
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精神,这是本文的教学目的。
本课教学用一课时。前半节课进行常规教学,以学生自读为主,后半节重点讨论课
文最后一句话,补充一些有关太空方面的知识,以培养兴趣、增长知识。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语 激趣,引人课题。
教者出示宇航员拍摄到的月球地貌的图片。有条件的,也可以播放一段宇宙飞船探
访太空的录相资料。先简要解说图片内容。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珍贵的图片资料是怎么得来的吗?对,是我们的宇航
员登上月球后拍摄的。(或是通过人造卫星拍摄的)那么,你们想了解人类成功地踏上月
球的全过程吗?让我们一起学习{月亮上的足迹})。
(板书课题、作者)
二、学习词语,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并造句。
畅谈:尽情地谈。
昂首挺立:抬鹜繁手钡卣咀拧?
遥遥在望:形容远远地可以看到。
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即,靠近,接触。
指名学生用上列词语造句。
三、快速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试概括每个阶段的内容要点。
2.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哪几件事?
指名学生回答第1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择其要点板书。
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①升空前的准备(3、4)升空前气氛、登机
②飞向月球(5一9)检查、点火、升空、飞行
③登月成功(10—15)登月、在月球上工作、登上飞船
④返回地球(16一20)起飞、归航、回到地球、畅谈登月感受
指名学生回答第2题,其他同学在书上作好标记。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下列几件
事:
①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
②采集月壤和月岩。
③树立登月纪念碑。
④安装电视摄像机、太阳风测定装置、激光仪和月震仪进行科学探测。
⑤插上美国的星条旗。
⑤与美国总统尼克松通电话。
提问: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报道登月的全过程的呢?
明确:按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将有关表示时间的短语在书上圈点。
提问:作者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作者没有过多的
议论和抒情,但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明确: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对宇航员的敬佩。
四、组织讨论:
1.作者在文章中用了很多数字,这些数字起什么作用?
2.阿姆斯特朗谈到登月的意义时说:“这一小步,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
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你是怎样理解的?
明确:第1题。因为这是一篇太空探索的文章,太空探索对数字的精确度要求非常
高,这些数字主要是为了体现本文的准确性、科学性、真实性,体现记实报道的特点。
第2题,先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稍作归纳。
“一小步”是指宇航员们从飞船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讲确实很容易,
毫不费力。但是这一步是人类向太空领域迈出的第一步,它显示了人类卓越的聪明才
智,表明了人类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平,开创了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新纪元,这意义就非同
小可,因此说这是巨大的飞跃。
人类第一次成功地探访月球已是三十一年前的事了。时光飞逝,时至今日,人类向
宇宙迈进的步伐从没停止过,你知道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其他成果吗?
让学生谈谈,互通有无,增长见识,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五、小结。
这篇记实报道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表达了作者对
登月成功后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来记
叙,条理十分清晰,记叙的要素交代得一目了然,且语言平实、准确,体现了新闻报道
的准确性、真实性、科学性。
六、布置作业 。
完成课后练习题三。
板书设计 :
15.月亮上的足迹
朱长超
一(1、2)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将要发生的事件。
二(3-9)写飞船离开地球,向月亮奔去。
准备、登机、检查、起飞、飞行。
三(10—15)写飞船登月成功并写宇航员在月球表面上的活动。
四(16——20)写登月归来。
(刘英)
教学设计(b)
教学内容和步骤
组织学生先参观一次有关天文学知识的科普展览;或请有关的专家、学者给同
介绍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及其取得的成果,为学习本课作准备。
一、播放一段人类探访月球的短片。
我们刚才看到的是人类探访月球的全过程,那么作者朱长超是怎样用手中的笔
这一真实历程的呢?好,我们一起看课文《月亮上的足迹》。(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速读课文,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指名学生复述登月过程中的几个阶段。教者根据学生复述,板书其要点。
登月的全过程有四个阶段:
1.飞船升空前的准备。
2. 离地球,飞向月球。
3.登月成功,开始工作。
4.胜利返航,畅谈感想。
三、再读课文,注意掌握记叙的细节。
指名学生详细复述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要求说出具体的细节。
教师提供时间线索,指名复述,其他同学完成下表。(要求不看书填表)
时间事情的进展
1969年7月16日上午火箭推动“阿波罗11号”飞船发射升空
火箭发射后2分42秒第一级火箭脱落,火箭继续上升
离地9分5秒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
火箭发射后13小时30分,宇航员进入梦乡
19日晚8点33分飞船飞越了月亮和球地引力的中和点
19日晚9点32分地面呼叫,飞船减速,准备登月
20日上午7点32分两位宇航员换乘登月舱
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登月舱平稳降落在月球上
对日上午11时39分登月舱打开舱门
11时51分20秒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月球
22日0点15分’宇航员被唤醒,登月舱升空,离开月球
22日上午6点35分登月舱与飞船对接成功
25日凌晨1点35分8秒飞船进入大气层,返回地球
再指名复述宇航员登上月球后所做的几件事,其他同学边听边在书上标记。
明确:宇航员登月后做了以下六件事:
①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
②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
③树立登月记念碑。
④安装各种科学探测仪器。
⑤插上美国星条旗。
③与美国总统尼克松通电话。
四、教师小结。
作者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报道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表达出作者的喜悦之情以
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刚才,大家通过两次速读,便基本掌握了本文的主要内容,
读有所获,学有所得,学得不错。
五、布置作业 。
1.完成课后练习题二、三。
2.办一份以介绍天文学知识为主的手抄报。优秀者给予奖励,并将其手抄报张贴
在教室里,供大家阅览。
3.查字典,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并各造一句。
畅谈昂首挺立遥遥在望可望而不可即
(刘英)
1、教学经验
①本节课通过第一个环节,培养了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补充介绍的资料丰富了学生知识,开阔学生的了眼界。
②关于“神舟五号”知识的竞答及课件的演示,不仅直观想象,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而且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了同学们爱国之情,对航天英雄的仰慕之情,以及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有利于学生的心里品质、道德品质的培养,这种作用是潜移默化的。
③有关我国月球探测计划的资料介绍,进一理步激发了同学们的自豪感,增加了学习的动力。
总之,通过上述内容,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激发了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了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将课文知识引入现实生活。
2、存在问题
①学生们因条件所限,查找的资料不够丰富。
②限于教学时间,有许多同学没有机会展示自己所找到的资料。
纵观本节课,教学课件的运用确实为教学增色不少。
①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②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③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
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天文馆,了解有关宇航和月球方面的知识。
学生可以阅读有关的书籍,如《航天时代》、《宇宙奥秘》、《十万个为什么》等等,也可以网上查询有关月球的资料,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准备。
这是一篇纪实报道。作者用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通过阅读,读者定能体会到那登月全过程的惊心动魄、登月成功后的喜悦以及作者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美。文章所记
叙的准备、升空、登月、返航四个部分清晰流畅,结尾阿姆斯特朗的话“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留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可以从中悟出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
新课导入
①可用大屏幕出示航天飞船的登月资料图片,也可以用夜幕星空的画面导人新课。
②可以用嫦娥奔月的故事或有关月亮的古诗歌导人。
总之,导人旨在引起学生阅读本课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月亮的传说、月亮的神秘是人类的向往,什么时候能登月球呢?如今幻想正变成现实,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那惊心动魄的一幕,那成功的喜悦,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依然可以领略。让我们共同欣赏美文《月亮上的足迹》。
速读课文,感悟文章大意
要求学生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并提出思考题,把握文章大意。
①自主学习
a.快速默读课文(不指读,不动唇,不回读),并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b.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c.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d.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简要说明。
②合作探究
以上问题可以由小组讨论完成,讨论中教师可巡视指导,并参与讨论。
研读赏析,激发兴趣,品味语言特色
①自主学习
教师指导学生相互质疑并共同探究,深人体会。
a.宇航员从登月到返航经历了多长时间?登月全过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7.
b.宇航员登月后做了哪几件事?
c.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课文哪一段有所揭示?
d.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②合作探究
对以上问题,小组研讨并在教师指导下达成共识: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来回历经76万公里,历时95个小时。宇航员登月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树立纪念碑,安装摄像机,安装太阳风测定装置、月震仪,插上美国国旗,与尼克松总统通话等。课文最后一段揭示了其伟大意义。
可让学生齐读并深刻体会,教师可以总结过渡:“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使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人类开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现代科学技术已达到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平。这既是人类巨大的飞跃,也是人类迈出的第一步。对这样一次事件的。完整叙述,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可以发言并举例。教师可以帮助归纳:语言方面①恰当的描述;②用数字说明;③叙述中有议论。此三点可各举一例,并分析作用,教会学生在写作中应用。
拓展延伸,联想和想像
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看第99页的插图,引导想像
①想像一下,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②科学家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③想像一下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员会有什么感觉?
④文中写道,“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太空”,这样做合适吗?
教师可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只要想像合理,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和幻想。教师也可以做调整性解答:月球上有泥土、石头和高山,没有空气和水,一片荒凉死奉;科学家采集土壤、岩石是为了科学研究、开发并利用月球;宇航员的高空感觉,是失重、头晕、呕吐、昏厥等;太空垃圾也是人类的一大隐患。
总结
登月成功是人类的一大壮举,是人类聪明智慧的结晶。这次登月已有三十多年,而我国航天技术到目前仍无法登上月球。但随着我国神州三号飞船的发射成功,五星红旗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了。愿大家努力学习,长大能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做出贡献。我们也期待着我国的登月计划早日成功。
延伸练习
①假如你驾驶着宇宙飞船登月,你有什么感受?你会做些什么?展开想像,写一篇小短文。题目为《我驾飞船登月》。
②自学“读一读,写一写”练习中的词语,并在写作中尽可能地使用。
准备
月亮上的足迹象{升空}伟大的壮举
登月人类的智慧
返航
学生画的登月图可用实物投影仪显示,让学生自行讲解,锻炼学生装的联想及表达能力,也是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教师也可做图,让学生进行比较学习
●教学目标
1.快速阅读,在规定时间内读完全文,并能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要点。
2.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
3.激发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培养起足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登月的四个阶段
●教学方法
1.快速阅读法。本文是一篇科普小品,登月的全过程叙述得清楚明白、生动形象。先让学生较快速度地默读,整体感知文章大意,再用简洁的语句梳理概括内容要点。
2.讲读法。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和月亮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吗?对,是38万公里,真是可望而不可即呀,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的明月,总会引起无穷的遐想,幻想有朝一日能飞上月宫。如今,幻想已经变为现实,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登上了神往以久的月球。现在,就让我们与航天英雄一起,去感受那惊心动魄的一刻吧……
二、检查预习
1、听写下列字词:(共10个)
指令海域畅谈神往里程碑观测昂首挺立一叶孤舟遥遥在望
2、解释下列词语:(共5个)
①畅谈:尽情地谈。
②昂首挺立:抬起头笔直地站着。
③遥遥在望:形容远远地可以看到。
④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即,靠近,接触。
⑤里程碑: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3、你知道人类是什么时候第一次登上月球的?
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
4、哪个国家的哪一位宇航员第一次踏上月球?
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
三、速读课文,筛选信息
1、默读课文,概括每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明确:
①地球和月亮的距离可望而不可即。
②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
③“土星5号”火箭准备发射。
④三名宇航员进入指令舱。
⑤“阿波罗11号”飞船发射后进入预定的轨道。
⑥“阿波罗11号”飞船进入登月轨道。
⑦三名宇航员进入梦乡休息。
⑧“阿波罗11号”飞船到达离月球28000公里的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和点。
⑨登月舱和飞船脱离,登月舱开始降落。
⑩登月舱降落在月球上。
⑾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先后来到了月面。
⑿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马上在月面上紧张的工作。
⒀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从月球返回登月舱内。
⒁登月舱和“阿波罗11号”飞船对接成功。登月舱被甩在太空。
⒂“阿波罗11号”飞船准确地溅落在预定海域,
⒃对人类第一次踏上了月球的总结
⒄三位宇航员畅谈登月的感受。
⒅阿姆斯特朗谈登月的意义。
2、归纳整个登月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明确:可分四个阶段
①升空准备(3、4)升空前的气氛、登机。
②飞向月球(5-9)检查、点火、升空、飞行。
③登月成功(10-15)登月、在月球上工作、登上飞船。
④返回地球(16-20)起飞、归航、回到地球、畅谈感受。
3、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报道这一过程的?
明确:按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
4、找出有关表示时间的词语并指出相应事件。
①1969年7月16日早,“土星5号”火箭准备发射。
②发射后2分42秒,第一级火箭自动脱落。
③离地9分5秒,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飞船进入预定的轨道。
④发射后13小时30分,宇航员开始进入梦乡。
⑤19日晚上8点33分,飞船飞过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和点。
⑥19日晚上9点32分,地面呼叫,飞船减速,准备登月。
⑦7月20日上午7点32分,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换乘登月舱。
⑧7月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登月舱平稳地降落在月球上。
⑨21日上午11点39分,登月舱打开了舱门。
⑩11点51分,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了月球。
⑾7月21日11点56分20秒,奥尔德林也来到了月面。
⑿(三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7月21日14点,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从月球返回登月舱内。
⒀7月22日0点15分,登月舱升空,离开月球进入预定轨道。
⒁22日上午6点35分,登月舱与“阿波罗11号”飞船对接成功。
⒂25日凌晨1点35分8秒,“阿波罗11号”飞船以合适的角度进入地球大气层。
⒃1969年9月16日,三位宇航员畅谈登月的感受。
5、作者为什么详细的交代时间,这些表示时间的数字有何作用?
明确:因为这是一篇太空探索的文章,太空探索对数字的精确度要求非常高,这些数字主要是为了体现本文的准确性、科学性、真实性,体现记实报道的特点。
6、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登上月球后做了些什么?
明确:
①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
②采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
③把纪念碑树立在月球上。
④把电视摄像机安装在月球表面
⑤安装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来检测宇宙射线
⑥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距离的激光仪。
⑦安装了测定月震的月震仪。
⑧把美国的星条旗它插在月面上。
⑨跟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月亮和地球之间的第一次通话。
7、科学家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并在月球表面安装电视摄像机、太阳风测定装置、激光仪和月震仪?
明确:科学家是为了科学研究、开发并利用月球。
四、教师小结:本文就是真实记录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全过程的一篇饶有兴趣的科普小品。将登月的全过程叙述得清楚明白、生动形象,可以说,引人入胜是本文的特色。
五、布置作业
根据第二部分第1、2阶段的内容,画出飞船向月球进军的行程图。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1、如何理解文章最后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的话?
明确:“一小步”是指宇航员们从飞船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讲确实很容易,毫不费力。但是这一步是人类向太空领域迈出的第一步,它显示了人类卓越的聪明才智,表明了人类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平,开创了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新纪元,这意义就非同小可,因此说这是巨大的飞跃。
2、找出文中议论性的句子,并说明其作用。
明确:(表明观点或看法的句子即为议论性句子,具体句子略。)作用:起画龙点睛、深化理解的作用。
3、阅读本文后你的感受是什么?
明确:感受到科学技术的魅力,感受到人类智慧的无穷魅力,并对人类未来的美好充满信心。
二、畅所欲言拓展延伸
1、现时篇
②我国作为一只沉睡多年的东方雄狮,在航空航天方面的情况又有哪些惊天动地的成果呢?请你介绍一下好吗?
③听完这些介绍,你有什么感受吗?
2、想象篇
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看第99页的插图,引导想像
①想像一下,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②科学家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③想像一下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员会有什么感觉?
④文中写道,“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太空”,这样做合适吗?
教师可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只要想像合理,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和幻想。教师也可以做调整性解答:月球上有泥土、石头和高山,没有空气和水,一片荒凉死奉;科学家采集土壤、岩石是为了科学研究、开发并利用月球;宇航员的高空感觉,是失重、头晕、呕吐、昏厥等;太空垃圾也是人类的一大隐患。
三、总结语
月的故事引人入胜,月的情愫丰富多彩,月的文化博大精深,月亮照着你,月亮照着我,但我国航天技术仍无法登上月球。随着我国神州六号飞船的发射成功,我相信五星红旗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了,愿在座的同学们努力学习,长大能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愿我国的登月计划早日成功!
板书设计:
准备
月亮上的足迹升空伟大的壮举
登月人类的智慧
返航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二、三。
2.查字典,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并各造一句。
畅谈昂首挺立遥遥在望可望而不可即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完成练习,巩固所学,提升能力。
教学内容:《练习册》、《全效学习》内容
教学重点:
1、基础知识与能力训练,要注意中考演练题型。
2、课内阅读注意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
3、课外阅读要逐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