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社会,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报告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报告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报告的范文模板,希望能够帮到你哟!
阅读是一个用心感受的过程,并不是说任何一个场地和时间都是适合阅读的。幼儿本就因为年龄较小,注意力没办法高度集中,加之嘈杂纷扰的环境,这种情况下的阅读是没有效率的。所以幼儿园可以在园区的楼梯拐角处,大厅角落和一些活动室开设阅读角、亲子书吧等,这样随处可见的阅读场所利于带动整个幼儿园的阅读风气。教师还可以在阅读的场所放置卡通垫子、小玩偶来吸引孩子们的兴趣,先通过孩子们感兴趣的事物,引导他们来到阅读角落,随后再被丰富的阅读书刊所吸引。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组织“晒晒我家的读书角”等活动来引导家长在家庭中为孩子创设有利于进行亲子阅读的读书角。开放的阅读空间为家长和幼儿的亲密接触提供场地,家长也会享受慢下来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光。
(一)明确划定阅读的范围及内容
在幼儿园,绘本、连环画等书籍更受小孩子的喜欢,也是亲子阅读的首选材料。因为幼儿年龄较小,阅读能力比较弱,幼儿教师在选择一些亲子阅读材料时,要寻找一些主题明显,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故事绘本。例如《子儿,吐吐》,故事情节非常简单,作者取材非常巧妙,故事内容来自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吃瓜不吐子儿违背我们的生活常识,但是通常也没有什么大碍,对于缺乏生活常识的幼儿来说,就很容易犯下这样的小错误。可是吞下子儿又会怎么样呢?作品围绕这一有趣的事件,通过故事的主人公胖脸儿对“吞子长树”这一推断的一系列的心理反应展开了叙述。再比如《小黑鱼》,故事描述了小黑鱼的兄弟姐妹们都被大鱼吃掉后,它独自在大海里四处游荡,看到了许多以前从未看到的事物以及最后遇到的另外一群小鱼,它教小鱼们积极想办法,最后带领小鱼们一起“变”成了大海里最大的鱼,吓跑了其它的大鱼,从此以后它们在大海里快乐地游来游去。这些故事的主题明显,主人公性格突出,故事画面都具有较强的趣味教育性。
(二)协助家长完成阅读指导
在亲子阅读活动的开展中,家长占主要位置,更多时候需要家长对阅读内容进行一个简单的整理,对阅读计划有一个清晰地规划。当然,家长由于经验不足,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例如:部分家长不能够把绘本故事所表达的情感融入其中,而是把绘本内容平淡地从头至尾给孩子读一遍,这样的阅读过程对孩子来说基本没有什么影响。也有部分家长在和孩子进行亲子阅读时,总是不断地向孩子提问,这样过度的'提问可能会使孩子对亲子阅读失去兴趣,使之与阅读活动的初衷适得其反。因此,在亲子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微信群、qq群、家长会、个别交谈、家庭面对面指导等方式向家长宣传正确的亲子阅读方法,帮助家长更好的进行亲子阅读活动。
(三)引导家长要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去选择书籍
以幼儿现在的年龄来讲,正是爱图爱画的阶段,适合他们的应该是典型绘本、玩具书或桥梁书等书籍,或者儿歌绘本、童诗绘本、科普绘本、生命教育绘本等适合陪伴幼儿成长的书籍。但是部分家长却为孩子买《千字文》、《三字经》等,这些书籍内容远远超出了幼儿的阅读范围,长期以往,孩子就会逐渐失去了对书籍的渴望从而讨厌阅读,然后产生逆反心理。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归根于家长给幼儿选择的书籍不当。如果想让幼儿更加喜欢阅读,就要选择一些他们比较感兴趣的书籍。教师可以通过“好书推荐”“亲子阅读沙龙会”等活动来引导家长正确的选择适合不同年龄段孩子阅读的书籍。
有些家长可能由于不同的原因,对阅读活动不是很了解和重视,没有认识到阅读对孩子的影响。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在家中,家长都不重视孩子的阅读发展,在幼儿园就更不能好好配合老师开展各种阅读活动。所以幼儿园可以适当组织家长,开展一系列育儿阅读活动,先提升家长的思想水平,随后带动亲子阅读活动的开展。
亲子阅读不是孩子单方面的学习,是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参与,所以开展起来并没有想象中的容易,这就需要家长、学校、教师以及社会多方面的配合,注重阅读内容的推荐和阅读方式的指导。相信在多方努力下,幼儿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家长也可以从中受益颇多。
开题报告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总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45万字以上。其中小学中年级的阅读总量为40万字。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不但能够达到阅读数量,而且保障其阅读质量。
我校三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我校三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不浓,家长教育观念落后,支持力度不大,多数家长只要求孩子学好课本知识,至于课外书有时间就读,没时间就不读,即使让孩子读课外书,也读一些与作文有关的书,比如:日记起步,优秀作文等;另外对课外阅读课指导薄弱,很多教师都专注在书本上,花大力气研究考试,受到考试的束缚,把课外阅读作为附属品。
鉴于此,我认为加强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研究目的:
本课题通过三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进而研究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促进学生发展。下面是“三年级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与研究”课题研究的目标:
1、树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思想,重视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的理念。
2、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心理等方面的差异,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让学生学会读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使学生具有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
4、有效地进行自主课外阅读的指导,将指导阅读和课外自主阅读进行衔接和整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扩展视野,丰富积累,发展思维,提高阅读能力。
5、打造一个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书香班级,并向全校推广试验,营造书香校园。
(二)研究意义:
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一是探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教学策略,致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快乐阅读、健康成长。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课外是学生学习的“后勤部”,只有充分补充后勤资源,我们才能在主阵地上操控自如。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才能从心底里热爱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二是通过课外阅读指导教学策略的研究,为重新建构新的教学策略,提供一种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通过课题研究,抓住 “阅读指导策略”、“教师阅读与学生阅读兴趣”“阅读活动与阅读兴趣”这些重大命题,将实践活动、交往、主体性作为理论基石,为重新建构现代教学的教学策略理论框架,提供一个新的解释系统,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思辨的提升,理性的思考。
三是通阅读兴趣的培养与研究,揭示课堂教学发展的内在规律,提升教师的教育能力和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
1、研究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乐于阅读。
2、积极探索课外阅读的方法,让科学的方法促进学生读书能力的提高。
3、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将指导阅读和自主阅读进行衔接和整合。
4、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让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改变学生、班级的面貌,让学生在书香班级中快乐成长。
1、文献阅读法。主要搜集国内外有关课外阅读的资料,同类似课题最新的研究信息,为本课题的实验研究作借鉴、参考。
2、行动研究法。由教师在课余时间,课堂教学中,边创新、边实践、边更新、边积累,逐步创造出有效、可行的有效阅读方法。
3、调查法。主要通过观察、谈话、问卷、测验、座谈等多种形式,了解课题研究的多种信息,使研究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4、经验总结法。要求课题组成员将自己在课题研究中取得的心得体会、成功做法及独到见解等,进行总结和提高。
课外阅读是一种快速而有效的读书方法,是一种积极、活跃、创造性的理解和记忆过程,学生掌握了课外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就能提高阅读能力,对阅读产生兴趣,进而产生主动阅读的欲望。
素质教育给了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其中,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成了学生的必修课。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乃至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第一阶段:调查准备阶段(20xx年5月至20xx年10月)
(1)开展广泛调查。通过资料整理,问卷调查等方式,掌握学生中存在的课外阅读的现状及老师、家长对课外阅读的看法,由此归纳出可操作的阅读基本策略。
(2)搜集相关理论知识,如读书心理,读书理论方法,学习心理方面的资料,并阅读国内外有关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探索与研究的文献、资料,开展研究探讨,做好理论积累。
(3)整理课题申报相关材料,完成课题申报。
(4)制定研究方案,做好课题研究的准备。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年10月――年月)
(1)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深入实践研究。
(2)整理、总结出适合中年级段学生读书的有效途径与方式方法,重点探讨课外阅读有效性的基本模式和课型。
(3)向家长宣传读书的重要性,提倡亲子阅读,让阅读逐步成为家庭的一种生活方式。
(3)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相应的阅读方法。
(4)坚持写阅读日志,不断总结,积极撰写教学案例及论文。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年月――年月)
(1)对班级中每名学生的读书情况进行评比,进行统计,并做好原始记录。
(2)总结课外阅读有效性的方法,分析整理各种材料,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形成本课题的研究报告,进一步推广读书活动。
(一)预期成果:
通过一年的努力,使学生养成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真正能做到“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 ,在阅读中吸收和储备大量的优美语汇,拓宽知识面,提高阅读分析理解能力,从而具备较好的语文素养,增强语言文化积淀,提高阅读能力。
(二)表达形式:
1、课题研究方案、经验总结、论文、随笔、课件等;
2、编写三年级学生课外阅读书目;
3、编制学生读书笔记集; 4、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报告
亚里士多德说:从小就养成这样还是那样的习惯不是件小事情;恰恰相反,它非常重要,比一切都重要。叶圣陶教育思想的精髓就是:教育归根到底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中学时代是人生的春天,高中阶段是学生长身体、长知识、形成人生观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段。更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自己人生发展奠基的重要阶段。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培养学生在高一阶段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重要,高一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
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我国现代教育和未来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目标。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作为课堂上的"讲师",以讲代学,以问代学,以牵代学,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往往随着老师的问、讲团团转,大多被动应付,接受性地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能力受到严重的压抑和损害。要想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完成由"讲"到"导"这一角色的转变,把以教师问讲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探索、质疑问难、研讨交流的自主学习。那么,如何引导才能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培养他们创造性学习习惯的养成呢?
高中阶段的学习相对初中有以下三个特点:
1.学习内容方面:知识量大、难度大,综合性、系统性强,能力要求高。整个高中课程内容几乎涉及到人类总结出来的全部知识,经过精炼、浓缩,内涵深,外延广。
2.不同学科的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讲课风格不同。根据高中课程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高中教师对要讲的问题往往不是通盘端出,而是留有学生思考的余地,启发学生自己去探索、去思考。
3.学校管理方法的不同。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自立能力、自觉性的增强,高中学校的管理是以规章制度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与检查、监督相结合的管理方法。同学们要自觉遵守班级和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共同创建一个团结、和谐的学习环境。
最经典的是五环节学习法:
1、抓课前,引导学生课前要抓好预习,明确哪些自己可以弄懂,哪些似懂非懂,哪些完全不明白。上课时就能带着问题听课,效率更高。
2、抓上课,课中听讲要领悟学法,上课时一定要专心致志,带着自 己的问题跟上老师的思路,听清老师是怎样一步步分析这些问题的。如果还不明白,课间或课后要及时问同学或老师,不要留下知识上的思维障碍。
3、课后,要科学地复习所学过的知识。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学过的知识,最初几天遗忘的速度最快,所以当天学习的知识一定要当天复习。
4、课后作业的完成和错题整理。做业是为了巩固和消化课堂上学的`基本知识,不要只用一种方法,要寻求别的解题方法。做完作业要自己检查是否正确,自我检查的重要性不亚于做作业,养成这个习惯将会受益无穷,这样有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还要把错题及错误原因都记下来,以后复习时翻看一遍,因为这正是当时学习的症结所在。
5、及时总结,构建知识的网络体系。学完一个单元知识之后,要总结一下学了哪些基本内容、基本定理、定律,本单元知识有哪些主要特点,知识之间有什么联系等等。并引导学生自己绘制出单元知识网络。
杨澜说:我以提问为生;保尔・麦克克里德说:唯一愚蠢的问题是不问问题。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解决问题可能靠技能,提出问题要创造力、想象力,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所以学生养成提问的习惯也非常的重要,这可以培养学生养成深入思考的习惯,所以要要求学生:学会提问,要求大家每天必须至少提问老师一个问题。在提问中学习,在提问中思考,在提问中更好的的发展和成长。
教师要根据高中生学习的特点改进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养成的引导。
1.根据高中学习的特点改变学习观念:
初中阶段,特别是初三年级,通过大量的练习,可使你的成绩有明显的提高,这是因为初中知识相对比较浅显,更易于掌握,通过反复练习,提高了熟练程度,即可提高成绩,而高中课程的理论性、抽象性强,就需要在对知识的理解上下功夫,要多思考、多研究,以探究的观念对待每一个问题。在新课程方案的普通高中教育培养目标中特别强调使同学们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自学能力是这一能力的基础,培
养自学习惯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在初中大部分同学是在老师的督促检查下学习的,没有自学习惯,但进入高中后老师对学生的个别督促检查明显减少,而代之的是学法的指导。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产生于认识和需要,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也是参与学习的强大动力。兴趣的浓厚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学习能动性。因此,激发兴趣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前提。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优化课堂结构的关键。一是课前激疑。上课开始,通过教师的作用,将学生的学习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如背景介绍式、故事引路式、悬念式、趣味实验式等等行之有效的课前激趣方法,教学中可灵活运用,同时加以改造。二是课中持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掘和利用语言文字的内在魅力,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让学生保持最佳学习状态,自始自终兴趣盎然。三是课尾延趣。课堂教学临近尾声,教师要注意诱导性,意在言外,给学生留下充分思索余地,以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知识的兴趣。
3、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的主导作用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超前教给学习方法,早学习之前先教学法。使学生掌握方法、步骤,更自觉主动地进行。掌握学习方法,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是创造型人才所必须的,如何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是我们教学模式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总之,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自学为基础,思维为核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练习为主线这几个基本观点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让学生把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化为主动的探索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
不要以为阅读很难,不要造成心理负担。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阅读绝对是托福最简单的一个部分。拿个28、29甚至满分都是情理之中的,考试时大家要有绝对的自信!我当初考试时就是因为对阅读的预估和实际情况相差太大,以至于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每道题都看上两遍确定自己没看花眼,因此浪费了很多时间,导致最后一篇的.最后一题都没做完(幸好是加试)。所以大家在不轻敌的同时也不要妄自菲薄。
不要把背单词放到最后或者把背单词和其他事情一起干。其实托福考阅读就几乎约等于是考一个人的单词量。基本上把单词关过了,阅读对你来说也就是小菜一碟。所以一定要把解决单词问题作为托福备考的核心部分。建议大家把单词在备考的最开始一两个月时间里搞定。因为托福阅读给你的全是英文,所以大家背单词只要背到看到一个单词能很快反应出它的意思就行,不要看中文回忆英文,也不用背拼写,读音也只是用来帮助记忆的。
托福阅读参考书目:词以类记(背熟完全够了。有充足的时间再去啃红宝吧);og(这是必做无疑的);黄金阅读22篇(网上有下载。好像已经有新版本出到23篇还是29篇了)。基本上把以上两样做透,阅读就基本不成问题了。红delta,蓝delta,甚至barron's和longman,时间真的多的话做做也没关系,否则就不要浪费精力浪费金钱了。对于提高阅读速度和积累词汇量,大家可以时常去看看21century,很适合托福考生的英文报纸。
中心句是中年段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有中心句的段落或篇章是一个从一般到具体或从具体到一般的表达结构。中心句体现了一种较高的表达水平,具有条理性。很适合小学中高年级在表达中运用,增加习作表达意思的明确性和条理性。现在,以长春社三年上册《乡村里的大花园》为例,说说我是怎样做的。
《乡村里的大花园》第四段实际上是围绕“是凡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这个句子写的,但对于刚入三年级的孩子来说,不够明显。怎么教学呢?我用了这样的层次:
1、质疑:为什么“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什么黑暗的地方钻出来”?有学生说,因为它们都是生活在黑暗的地方,怕光。这不是我想要的答案,这也不是萧红原文要表达的意思。我引导学生:要准确理解一个句子,要联系上下文,读读下文。有学生一下子领会了:因为它们不是健康的、漂亮的。
2、质疑:“拍一拍连大树都会发响的,叫一叫就是站在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个句子学生读不懂,提了出来。我引导他们联系上文,学生也领会了:因为他们是健康的、漂亮的。我又点拨:对呀,大树怎么会发响呢,土墙怎么会回答呢,这是作者用的一种特殊的表达方法,实际意思是在说,土墙和大树健康。
3、明确:读懂了这两个句子,我问学生,作者这一段主要是要说什么意思?就有学生用书中的句子来回答我了:是凡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我就指出:一段中有一句话能概括全段的主要意思,这样的句子叫“中心句”。
4、找中心句概括。
《乡村大花园》第五段的`中心句是非常明显的。在教学第四段的基础上,我就直接要求学生默读第五段找出中心句概括段意。
为了落实“段”的教学,我接着又让学生读书,学习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句写具体的。
1、在找出第五段的中心句时,学生找出了两个:“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实际上,这一段前四句话确实是围绕“一切都活了”写的,后一部分或者说全段主要是围绕“都是自由的”写的。
我问学生:“一切都活了”,从哪看出来的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我板书“花开了”、“鸟飞了”、“虫子叫了”。我又问学生:“都是自由的”,从哪看出来的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倭瓜”、“黄瓜”、“玉米”、“蝴蝶”。
2、诵读体会:我让四个学生分读四个例子,“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玉米……”、“蝴蝶……”在每一句的后面,我都接读一句:都是自由的。通过这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深入体会到分写的方面都是在具体说明中心句的意思,都是在围绕中心句写。
3、总结写法:我告诉学生,这样的表达就是围绕中心句写具体。
4、有感情朗读,读出大花园里各种生物的自由。
5、中心句在前,中心句在后:我让学生看板书,“一切都活了”中心句在什么位置?(在后)“都是自由的”中心句在什么位置?(在前)我告诉学生,中心句可以在前,也可以在后,第四段的中心句还是在中间呢。
1、有顺序:我让学生看板书,“倭瓜”、“黄瓜”、“玉米”、“蝴蝶”,我设个套儿:“我调换顺序写可以吗?”三年级的小学生们犹疑着,小声说,不行。“为什么不行?”有一个小学生举起手来,我示意他说:倭瓜比黄瓜矮,黄瓜比玉米矮……我叫全体表扬了他,进一步说明:这几个例子是从低到高的,是有顺序的,不是乱写的。
2、背诵:按顺序背诵。
教学进行到这里,似乎已经完成了任务,也到了下课的时间。但我在走向办公室的路上,总觉得还不足,我问自己:这样教学中心句,对学生的发展来说,有多大的实效呢?学生理解了,哦,这段就写了这个意思;哦,就这样围绕中心句写具体;哦,几个例子要有顺序写。那,学生知道了,就能在表达中写中心句、围绕中心句写吗?就能运用围绕中心句写这种方式使自己的表达更有条理、意思更明确吗?中心句教学不应仅仅停留在阅读理解层面,应该让学生也会这样表达。我决定再往下做。
我又上了一课,安排了“过三关”仿写课:从中心句写开去。
第一关。我安排了个写景的中心句: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我要求一个学生说一个例子。一个学生说:高粱红了,像着了火一样。一个学生说:谷子熟了,摇晃着沉甸甸的穗儿。第三个学生说:玉米成熟了,结了很多大棒子。第四个学生说:辣椒成熟了,像一个个小红灯笼。下一个学生说:西瓜堆满了大街。
我引导学生:把这些例子按顺序排列,先写谁,再写谁?经过讨论,我们确定了按从低到高、从园子到街道到田野的顺序排列这些方面。我又让学生考虑:你打算把中心句放在什么位置。
确定顺序后,我给了10分钟,让学生把这段话写下来,再读一读。
第二关,我安排了个写事的中心句:他很能吃。(这可是个冒险,刚上三年级一个多月的学生还没有写过事呢,但我觉得前面的教学很到位了,感觉能行。)学生一看这个中心句就乐了:老师,咱班单智聪能吃!我说行,就改:单智聪很能吃。这个中心句我只是让学生口头说,因为让他们用笔写事,怕是不行,就口头训练吧。有学生说:有一次,我和单智聪到园子里摘柿子。我摘几个,交给单智聪,让他兜着;又摘几个,交给他。觉得差不多够了,一回头,看单智聪已经把柿子都吃了!我说,哎,这个“事”说得好,能说明单智聪能吃;还有这样的“事”吗?(我有意往“事”上引)又有学生说:有一次食堂吃蒸饺,单智聪坐那一个劲儿吃,一吃吃了20个,别人都吃完了,他还坐那吃呢。
就这样,我又渗透了未来四、五年级,怎样以事写人的特点。
我意犹未尽,又来了第三关。
第三关,我安排了写感受的中心句:我很想妈妈。我的意思是让学生学着把感受具体说。但这个可够难,学生都跑到事上去了,有的说,我想哭了。有的说,我做梦梦见妈妈了。就是不说具体的内心感受。我一想,可也是,三年级小孩对自己内心的体察根本没完善,怕是写不具体。这第三关就这样了吧。
这一轮围绕中心句的教学,我自我感觉挺到位、挺“透”。我想,在以后的阅读教学中,应该继续抓住合适的课文载体进行这样的中心句教学;在学生的表达中,我也会通过指引、评价,让学生运用“围绕中心句写具体”这种方式。从量变到质变应该经过大约六七轮的教学,学生才能真正会运用这种表达形式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