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筹融资模式特征大全
文件格式:DOCX
时间:2023-04-20 00:00:00    小编:guangju_dev

众筹融资模式特征大全

小编:guangju_dev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众筹融资模式特征篇一

;

[摘要]聚焦21年历史中浦东党建与国家战略浦东开发开放的关系,探究“以一流党建促一流开发”为核心内容的浦东党建模式。在分析其当时客观动因和内在需求的基础上,阐述该模式在助推浦东开发开放中的八大功能和五个特征,以及理论创新价值和实践层面的政治、经济及社会价值。

[关键词]浦东党建模式;国家战略实践;功能;特征;价值

20世纪90年代浦东开发开放初期,基于应对经济全球化机遇和挑战、顺应时代呼唤党的工作方式转变、借鉴特区经验强化党建作用的客观驱动,以及促进“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内在需求,中共上海浦东新区党工委提出“以一流党建促进一流开发”,之后中央和上海一直把它作为浦东开发开放一条经验给予肯定。其实“以一流党建促一流开发”,不仅是党建创新的理念,而且是融理念、功能、特征及价值为一体完整的浦东党建模式。它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条件下,在全球最大的开发区域——浦东新区,以超前、创新和先进的党建理念、机制和方法,介入、影响、带动和促进高水准、跨越式的浦东经济社会全面开发,为其进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良性运作轨道,实现各个阶段开发的节点任务,建成世界一流的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新城区,提供政治、思想和组织保障。

一、浦东党建模式的功能:围绕国家战略浦东开发开放的实践推进

1990年4月至2011年4月,浦东经历了21年基础设施的形态开发、形态开发和功能开发并举、围绕上海“四个中心”建设进行产业升级、转型发展的功能开发的阶段,随后又经历了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深度开发、迎办上海世博会的城市建设全面纵深开发,以及南汇区划入浦东新区的“二次创业”形态和功能升级开发,在这一系列历史发展轨迹中,浦东党建始终贯穿“以一流党建促一流开发”红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以人为本,呈现“八大功能”。

一是党建同步介入衔接功能。浦东党建立足为浦东开发的顺利推进保驾护航,占领制高点,即在高科技、知识密集型产业等新的生产力崛起的领域开辟党建阵地,在人才密集的单位中加强党的建设;拓展增长点,即大力推进各类“两新”组织中的党建工作,在经济增长的新领域加强党的建设;强化立足点,即巩固党在农村、社区、机关、学校和国有、集体企业等基层单位的阵地,加强党的建设。

二是党建主体作用拓展功能。改变传统党建内向型的“三会一课”活动方式,不断适应浦东开发的经济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加强、优化和拓展党建主体作用机制,创造了联动式、服务式、现场式等外向型的党建活动方式。发挥党建主体各级党组织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功能优势转化为浦东开发开放的持续强大动力。

三是党建宣传教育渗透功能。依托浦东开发独特的载体,进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和党的创新理论思想的渗透,加强以“廉洁、高效、公正、优质”的“八字承诺”为主要内容的作风养成教育。浦东各级党组织在多元思想中树主导,多种意识中寻共识,多变情况中争主动。通过用指导浦东开发实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引导人,用浦东各条战线先进人物事迹打动人,用浦东精神激励人,用浦东开发开放的成果鼓舞人,提高浦东开发主体——人的思想素质。

四是党建廉政防线警示功能。浦东开发21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超过1万亿元,每年有大量国有资产运营,党员干部面临着严峻的廉政风险考验。浦东新区区委提出了“廉政也是重要投资环境”的命题,构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基本健全了权力阳光运作机制和监督问责机制。

五是党建以人为本服务功能。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浦东党建提出“三服务”理念,通过党的上级组织为基层组织服务,为基层组织提供政策支持、资源保障和业务指导等“造血”和“供血”的途径和机制;党的基层组织为党员服务,为党员提供权利保障、能力提高和关怀帮扶,强化党员意识、增强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认同感;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都为群众服务,引领思想、排忧解难、反映呼声,把服务落到民生,以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如浦东组织开展机关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走千个居村,听万户心声”主题活动,转变机关作风,提高了党组织组织党员、动员群众和引领社会的能力。

六是各类人才资源开发功能。浦东党建率先建立人才培训、评估、使用、激励、流动的合理机制,探索以职业阶梯、薪酬体系、评定办法和专业培训为主要内容的党务工作者职业化建设新机制。制定和实施相应的国内外人才引进战略,以人才集群引发高新产业集群。浦东基本形成了较高素质的专业化国家公务员和职业化党务工作者队伍,善经营、懂管理的经营管理者队伍,具有现代知识技能的较高素质专业的技术队伍。

七是党建整合资源协调功能。浦东许多非行政和资产隶属关系的党组织,以开发及配套项目为载体,通过联席会议、结对签约,构建临时党组织(临时党委、临时党总支、临时党支部)等形式,协调整合各方资源,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在交叉地带上抓“联”、在破解难题上抓“建”,直接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促进浦东开发和社会管理。

八是党建化解矛盾维稳功能。浦东党建针对大开发、大动迁、大建设、大改革、大转型、大发展中的诸多矛盾,积极探寻化解的新途径,维护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浦东党建模式的特征:贴近国家战略浦东开发开放的特质

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我们党历史的经验教训看,一个政治模式所具有的特征,一方面要顺应和表达执政党的政治意图和国家意志,另一方面必须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主观符合客观的要求,把握其所对应的客体特质。

(一)浦东开发开放的主要特质

无论从中国改革开放角度,还是从国际视角来看,浦东开发开放特质尽显大气,它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开发建设度大。开发初期,浦东构成世界罕见的“大工地”,有位外国记者形象地说,世界上五分之三的塔吊在中国,中国的塔吊一半在上海,上海的塔吊绝大多数在浦东,堪称“世界级开发”。二是对外开放度大。浦东开发开放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推动,在中国加入wto后更是探索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地扩大开放,打“上海牌”、“中华牌”和“世界牌”。三是改革创新度大。浦东作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改革创新涉及坚持小政府大社会管理模式;政府职能和经济发展方式两大转变;二元结构与社会结构的改变;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自主创新等方面,而且要为推动上海和全国改革创新发展起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四是社会管理度大。浦东新区刚设立时,行政区域包括原川沙县、上海县的三林乡,黄浦区、南市区、杨浦区的浦东部分。2009年4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原南汇区行政区域划入浦东新区,面积为1210平方公里,占全市五分之一左右,常住人口419.05万,社会管理涉及区域大、人口多。五是民生改善度大。未开发前,这里是一片农田,“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浦东的人民生活质量普遍低下。开发题中之义就是要大幅度改善民生,它涉及居住、教育、医疗、卫生、文体、人文和生态环境,及保障被征地农民和外来务工者权益,并满足民生诉求。

浦东党建模式主动依托和贴近浦东开发开放的特质,呈现五个特征:一是党建覆盖面大。随着浦东开发延伸、覆盖,党组织设置、党的工作及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同步跟进,做到开发建设到哪里,重点聚焦到哪里,改革试点到哪里,创新发展到哪里,党的建设就介入到哪里。到目前党建工作已实现对浦东机关、街镇、开发园区、企业、社团的全覆盖,并扩大在“两新”组织的覆盖率。二是党建形式对接细。浦东党建形式不是“一刀切”,而是与党建工作的对象对接,在区域化大党建格局中,细化不同类型的党建模式,将党的组织建在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的“细胞”上,凸显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党建服务内容实。开展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党建服务,如“三服务、三凝聚”、领导干部与困难群众结对、机关干部“走千个居村、听万户心声”、重大事项民意征询、精神文明创建、“争做可爱的浦东人”活动等。这些党建服务既解决民生问题,又赢得人民群众对浦东开发理解、支持和参与。四是党建联建方式活。浦东继开发初期在筑路、造桥、建楼等重大工程建设中率先创造了全国各路建设大军基层党组织“党建联建”促进开发成果后,按“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务求实效”原则,采取“建、联、挂、派”多种方式,把党建联建向社会延伸,使传统基层党建跳出自身内体循环,融入社会大循环。目前浦东党建联建的总量规模已创上海乃至全国之最。五是党建制度保障强。浦东党建按照邓小平关于党的“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1]的要求,着力强化制度建设。在领导制度层面上,严格实施“三条高压线”(土地批租、动拆迁和征地等)制度、“三重一大”制度、权力阳光运行制度、纪委派驻监督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在党建工作层面上,每推出一项重要活动,就适时推出相关规则、准则等,以一系列制度规范做强党建、促进开发。

三、浦东党建模式的价值:促进国家战略浦东开发开放的成果积淀

追溯我们党自成立后,在战争年代,将党建与艰苦的革命斗争相结合;在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将党建与百废待兴的建设相结合;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党建与经济建设中心工作相结合。这些都表明,以党建方式促进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各历史阶段的中心工作、重点工作,已成为中国式党建的基本立足点和着力点。浦东“以一流党建促一流开发”,传承和创新了党史上中国式党建好做法,并以浦东开发开放成果来检验其成效,显现了理论和实践的两大价值。

(一)理论价值: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建理论注入了新的内涵

改革开放30多年,是党的建设理论快速发展与创新时期,一系列党建创新理论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党建学说。浦东开发开放时期,富有创新特色的浦东党建模式,无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党建科学理论贡献了“浦东样本”。

浦东党建模式在内涵上有三层意思:一是要有一流的党建,它包括内容和形式创新上的“一流”;二是要有一流的开发,尤其是作为浦东开发主体——人(领导者、管理者、建设者和参与者等)素质能力的“一流”;三是要有一流党建与一流开发的连接点,而“促”的关键词,揭示了这两者之间的协调、平衡关系,也昭示了浦东党建在浦东开发开放中的地位和作用。浦东党建模式所具有的主体功能和五个特征,涵盖党建思路、载体、机制、方式、制度、内容、途径等创新亮点,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建理论注入了新的内涵。显而易见,它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与浦东开发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二)实践价值:助推国家战略浦东开发开放又好又快前行

1.政治价值。改革开放后,我国总体上是属于一种政治驱动型的现代化模式,浦东党建模式也不例外。从政治行为考量的视角看,浦东开发开放是国家战略使命和执政党行为,党的十四大至十七大一直肯定和鼓励浦东开发开放,国务院持续推出深化浦东开发开放政策措施。浦东党建模式与之相适应,从其自身运作状态看,它规范、优化和完善了在组织设置、学习型建设、管理服务、制度运行等方面的党建行为,并在开发力量聚焦,重大工程聚焦,大项目、大市场聚焦,综合改革配套试点聚焦,迎办世博工作聚焦等方面,引发“政治效应”,确保国家战略所赋予的政治任务、政治目标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如期实现。这在客观上夯实了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和社会基础。

2.经济价值。从经济绩效考量的视角看,在浦东以一流党建促一流开发、提升党建对浦东经济发展的“贡献度”等因素的“综合效应”下,浦东国内生产总值(gdp)从1990年的60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4001.39亿元,占全市的比重由不足十分之一上升到26.9%。与2009年比较,2010年浦东新区地区生产总值4707.52亿元,同比增长12.4%。

3.社会价值。浦东开发,不只是土地开发、项目开发,而是社会开发,是争取社会的全面进步。从社会发展考量的视角看,浦东党建遵循党执政为民的理念和价值取向,让浦东开发开放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它以各种形式推进社会管理精细化、社会服务人性化、社会工作多元化、社会资源整合化、社会建设一体化、社会效应共振化,既妥善处理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城区与农村的协调发展,又把握好开发建设、改革创新和社会稳定的关系,使开发进程中不少民生矛盾、社会矛盾得以妥善解决,促进了浦东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综观浦东开发开放历史,“以一流党建促一流开发”经历两次飞跃:第一次从促进浦东基础设施形态开发向促进形态和功能开发并举的飞跃;目前正在经历第二次飞跃,即从促进浦东形态和功能开发并举、突出功能开发,向促进两区合并后的深度和广度开发飞跃。浦东党建模式在助推浦东成为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过程中所积累的内涵、外延及经验,对于当今中国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示范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作者单位:上海市浦东新区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党建工作研究会

责任编辑:周奕韵

相关热词搜索:;

众筹融资模式特征篇二

;

摘要:面临铁矿资源的紧缺,积极寻找和开发非传统的铁矿资源,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研究课题。由于超贫磁铁矿具有品位低、易采易选的优点。基于此,分析超贫磁铁矿的地质特征与找矿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超贫磁铁矿;
地质特征;
找矿模式

中图分类号:p62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矿产资源的日益紧张,现有的铁矿资源已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这严重影响到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国际市场下,要求积极寻找和开发非传统的铁矿资源,而超贫磁铁矿属于超低品位铁矿,其是传统铁矿资源的外延,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研究吉林板石沟超贫磁铁矿的地质特征与找矿模式,使非传统矿产资源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地质意义和现实的经济利益。

一、区域地质概况

该地区矿区大地构造位处于华北路块南缘,区域上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中原古界长城熊耳群、新生界古近系、太古宇太华岩群等,其中太古宇太华岩群的岩性主要由角闪斜长片岩、混合花岗岩、斜长角闪片岩组成。由于区域上不同层次、不同方向及不同期次的断裂构造,按照区域走向,分成了几个不同的断裂组,而北西向断裂主要的控矿断裂,同时也是热液活动的主要通道。另外,该区域主要以区域变质岩为主,主要分布在太华岩群中,变质重结晶强烈。

二、超贫磁铁矿的地质特征

该矿区地层出露太古宇太华岩群,矿区断裂构造不甚发育,地表未见褶皱现象,断裂构造规模较多,但比较小,构造带内主要以斜长角闪片岩角砾为主,有少数石英脉,构造带内局部可见明显的黄铁矿化。在该矿区地层中,花岗岩占的比例较大,均为燕山期花岗岩,岩性主要以斑状黑云角闪二长花岗岩为主,而区内主要为细粒钾长花岗岩脉。由于该铁矿主要位于太古宇太华岩群水底沟岩组第2岩性段,在该矿区内共发现有2个磁铁矿体,相距为1km,其中,一个矿体规模较大,一个矿体规模较小。规模较大的矿体主要位于冷金钩南侧,呈层状产出,地表出露的长、宽约为310m和80m,矿体向下延伸约9.8m,矿体真厚度约11.32m,地表出露总面积达到0.024km2,总体走向85°,倾向357°左右。在矿石品位上,其磁铁矿(mfe)含量约为10.31%,tfe含量约14.09%,磁铁矿矿化较为均匀,矿石品位变化不大,总体上该矿体为贫矿体。而规模略小的矿体主要位于王评沟南侧,呈层状产出,地表出露长、宽分别为250m和40m,向下延伸16.0m,矿体真厚度为13.7m,地表出露总面积达到0.02km2,总体走向85°,倾向354°。在矿石质量上,磁铁矿(mfe)含量约为8.61%,tfe含量约15.87%,磁铁矿矿化较为均匀,矿石品位变化不大,总体上该矿体也为贫矿体。

然而,在矿物成分上,该区内的矿物成分较多,主要有磁铁矿、闪锌矿、黄铁矿、角闪石、黑云母等,主要以磁铁矿为主。据相对量统计,金属矿物占16%左右,脉石矿物占75%左右。在化学成分上,根据光谱分析和物相分析结果显示,如表1所示,该矿区的磁铁矿占绝对优势[1]。由于该矿体位于地表,覆盖层主要为粘土及少量的砾石等,属于第四系残坡积物。该矿区的风化层位于覆盖层下面,氧化程度较高,其磁铁矿含量大于7%,构成了风化壳型超贫磁铁矿体。

表1矿区铁矿物成分分析结果(wb/%)

样号分析编号磁性铁赤褐铁矿硫化铁硅酸铁硫酸镁菱铁矿

占tfe 64.874.6716.8212.860.510.25

三、找矿模式

在找矿模式中,主要分为找矿标志和找矿模式两部分,其中,找矿标志主要包括地层、岩石、物探、地貌等标志,而找矿模式如图1所示[2]。在区域评价室内,主要工作是对地质进行研究和编图,确定矿区的地面位置;
在普查找矿室内,选择矿区的有利地段进行物探、化探和地面检查,确定找矿靶区。而矿区评价工作主要是确定斜长角闪岩和磁铁矿体的分布,矿床勘探工作主要是进行矿石质量、开采技术条件的可行性条件,最终确定是否开采开发。

图1超贫磁铁矿找矿模式

总结:

积极寻找和开发非传统的矿产资源,加大对超贫磁铁矿的研究与开发的,结合超贫磁铁矿的地质特征及找矿模式,合理进行开采开发,有效解决我国矿产资源短缺的问题,以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相关热词搜索:;

众筹融资模式特征篇三

;

摘要: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学习者、教师、学习内容等核心要素呈现出全新特征,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教学正逐步转向新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综合应用能力教学模式。本文分析了这一“中心转向”主要变量的内涵特征,探讨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研究中其转变的基本原则和若干假设。

关键词:网络环境;核心要素;教学模式

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综合应用能力教学模式,既是“本真”的大学英语教学应有的承诺,也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必然结果。经过十年的快速发展,中国互联网已形成规模,应用走向多元化,人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越来越多地使用互联网。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8年7月发布的第二十二次统计报告显示,止2008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2.53亿,网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是2000年同期(1690万)的15倍,1998年同期(117.5万)的215倍。互联网已经凸显出重要作用,改变了人们获取知识的手段,以其不受时空限制的显著特征,对学校教育产生着十分巨大的影响。

网络工具庞大的信息资源和可接近性使信息流更直接地指向学生,三千多年以来的学校教育中教师与学生的依存关系正在经受严峻挑战,也必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新技术网络工具的介入,使学习者不再像过去那样通过他人的视野和引导获得的学校学习,学习可以是24/7,即是于一周7天、每天24小时的学习,超越了时空限制,学习无时无刻、无所不在。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使其功能有了跨越式的发展,在外语教学方面,已远远超出了其辅助功能,逐步走向主导(陈坚林,2005:9)。大学英语教学的教材、时间、空间、媒介、学习者、教师等教学中的关键变量都将呈现出全新的特征,预示着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网络环境的形成。由于网络语言中英语独特的话语权地位和英语学习者得天独厚的语言便利和可及性,使大学英语课程教学首当其冲受到显著影响。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学习者、教师、学习内容等核心要素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学习者正在形成一种新的心理空间和认知空间。同时,教师与学生角色的根本性变化对大学英语教师的课程教学与研究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首要的任务是“实现教学理念的转变,即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一般的语言知识与技能,更加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的转变”(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4)。本文通过对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中心转向”主要变量内涵特征的分析,探讨在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研究中其转变的若干基本假设。

1 以教师为中心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传统上,大学英语课程计划和教学在特定的时期、在一定的循环内部发生、发展,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任务的设计和实施以及教学评价的手段和目的旨在确认教学任务的达标情况;学生未取得主体地位,在学校这个特定的空间被动地接受英语教育,且有一定的修业年限;大学英语课程内容在覆盖范围和编设程序等方面都有硬性规定;评价形式单一,教材、软件、教学辅助设备等教学媒介基本上是线性的和预先决定了的;教师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主体和中心,是学生学习、获得英语相关知识的最主要的渠道,是“牵引”学生学习。以教师为中心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中的教师、学生和教学媒介呈现的相互关系是从教师到学生、从教材到教师与从教学媒体到教师的强交互,而从学生到教师、从教材到学生、从教学媒体到学生则是弱交互(陈坚林,2005:4)。教师除严格按教学要求完成施教的任务外,不能够决定教学目的和教学计划设计。教师在课堂的施教、知识传授主要体现在tyler模式(sternberg&williams,2003:126)的六步循环之中,即:确定自己的课堂教学任务,使学生能力达到教学目标要求,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按教案授课,根据反馈信息重新分析课程和教学方法,以及调整教学方法等。在网络多媒体环境下,这些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都不能够适应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情境要求。因此,分析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主要组成要素的特征,构建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成为当下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必然。

2大学英语教学核心要素的主要特征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课程发展和教学出现了新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的整合至少取得了外语教学打破教材为知识唯一来源、创设理想的外语学习环境和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三大突破(陈坚林,2007:374),课程不再是绝对规定性的,教师也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联接点。网络信息量极其丰富,但是零乱无序,不具备传统意义上课程在内容范围和程序编设方面的确定性和良好结构。网络信息直接指向学生,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他们可以“控制”学习媒介和“课程”的程序,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的时间、地点和内容。学习是非线性的和无连续性的。在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学习内容、教师、学生等主要方面都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2.1指向世界知识的学习内容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学习者接触、学习的内容极其丰富繁杂,远远超出《课程要求》所规定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教材内容体系,而延伸到与学生当下学习主题相关的影像资料以及从网络上获取的各种信息资源。网络信息和世界知识更直接地指向学习者,不再需要中间环节,学习者可以完全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对自己未来设计的需要自主、自由地选择、重组、再加工。网络所提供的超媒体、超文本信息,以及跨学科、跨时空和面向真实世界的链接,构建起了使学习者走出大学英语课堂、融入社会实际英语使用情境的内容体系,有助于实现学习内容与学生之间的双向强交互(陈坚林,2005:6)。因此更好地体现了大学英语课程兼具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从而在结合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巩固语言基础的同时,也成为学生拓宽知识领域、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从构建课程的角度看,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创造性学习和问题解决提供了更为便捷有效的认知工具和认知空间。

2.2教师主体地位的淡化

思考与解决问题的活动。

教师的“中心转向”及其责任之一就是去放弃教学过程中的绝对主导者角色,转向为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思考、自我发现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帮助学生理解不断变化的环境和自己,最大限度地发展他们的潜能。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用真诚、信任和理解的根本原则,强调学习方法。因此,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对学生的任何具有独立性思想与感情都应予以认可,相信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尊重和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学生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获得真实的自我意识。

教师中心地位的隐藏或淡化并不意味着教师中心地位的丧失。相反,在传统教学模式向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转型开始发生时期,借助网络操作简单、功能强大的搜索引擎,教师有了成为学校课程发展领导者的机会。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英语教师和大学英语学习者走向“键盘”,大学英语教师有了更为广阔的调用网络资源的发展空间,进而发挥新的教学指导作用:超越时空地以超文本的形式与学生在线直接交流,随时随地帮助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根据特定目标和特定学生设计不同的网络课程任务,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依据问题、兴趣、需要等,整合不同的主题,建立跨学科的联系。引导学生在网上“电子畅游”世界,开阔眼界,以亲身的探索经历构建坚实的图式基础。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培养阅读、听说、写作等技能,强化批判性和创造性等高级思维能力。将娱乐性、参与性强的网站引入教学内容之中,激励和刺激学生“人机互动”,寓教于乐。在现实的语言体验中内化语言知识,形成并不断提高综合语言应用能力。

2.3学习者主体地位的突显与学习者意义的建构

中外学者历来都十分重视学生的学习,认为学生的学习对于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养成品德、塑造人性具有积极的意义。中国古代关于学习过程最为典型的理论有五阶段论,即“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现代西方学者侧重突出学习者心理在学习中的地位。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主张通过强化模仿来形成与改变学习者的行为。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建立与组织的过程,重视整体性与发现式的学习。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以rogers“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说为代表)强调学习是发挥人的潜能、实现人的价值的过程,要求学生愉快地、创造性地学习。当代的多元智力(m1)理论所倡导的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观,认为人的智力是由分析性、创造性和实践性三个相对独立的能力方面组成的,绝大多数人在这三方面的表现不均衡,个体智力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这三个方面的不同组合上。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gredler,2004:85)。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每个学生都不应当等待知识的传授,而应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建构自己的知识并赋予经验以意义。强调学习的积极性、建构性、积累性、目标指引性、诊断性与反思性、探究性、情景性、社会性以及问题定型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和内在驱动的学习等等(郝文武、郝庆,2006:8)。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以现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并在信息积累的过程中,不断对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引发的观念转变进行结构重组。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在学生共同体之中,这些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学习者所需要的更多是可以增进他们之间合作的机会,整合不同的观点,进而促进学习的有效进行。

在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学习者所担纲的不再是某一种单一的角色,而可以说是上述各种角色的综合。学习者在人格上获得了与教师平等的主体地位,成为能“充分发挥作用的人(full functioning person)”,他们的学习是主动的,不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而成为教与学的主体,是信息加工与知识的主动建构者,通过网络媒体创造的学习环境,按照自己的需要调节内容呈现的形式和进度(陈坚林,2005:5)。通过网络工具他们可以有效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在寻求理解的过程中进一步产生新的学习动机,自己决定信息的关联及其程度,要求课文只给出“大观点”的结构,期望情景性的评价机制。随着学习者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主体地位的提升,在现实语言的交往中自身的语言知识经验得以有效“生长”,学习者意义也同时得到合理的建构。

3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转变的基本原则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内容、教师和学生的变化,尤其是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必然要求对教学方法也应予以重新审视和反思。

从源于古希腊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到19世纪初赫尔巴特现代意义上的教学理论在哲学取向或心理取向的分野,在教学方法上的主张一直是以讲授法占主导地位。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的方法,包括讲述、讲解、讲演三种基本方式。这种基于知识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曾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仍然在部分地沿用。

当代教学理论在教学方法上对讲授法加以改造,注重学习的心理因素。行为主义的教学方法把刺激一反应作为行为的基本单位,认为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安排强化,程序性教学方法设计严格遵循逻辑程序,目的是保证学生在学习中把错误率减少到最低限度。认知主义倡导发现法,强调学习过程、直觉思维、内在动机和信息的加工和提取。人本主义重视教师的促进作用,帮助学生构建意义学习,鼓励学生全人参与、自我发起、自我评价。建构主义要求把所有的学习任务抛锚在较大的任务或问题中,重视学习者发展对整个问题或任务的自主权。建构主义教学方法首先是设计支持并激发学习者思维的学习环境,鼓励学习者根据可替代的观点和背景去检验自己的观点,提供机会并支持学习者对所学内容与学习过程的反思。

上述教学方法都是基于知识传授的方法(wiles&bondi,2004:176)。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大学英语教学范式的设计需要考虑出现的一系列新的变化: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单一意义刺激向多意义的转变、单一路径向多路径的转变、单一媒体向多媒体的转变、个人学习向合作学习的转变、知识传授向信息交流的转变、被动学习向互动和主动参与学习的转变、事实记忆向研究型和探究型学习的转变以及孤立、人为语境向真实世界语境的转变等。

相关热词搜索:;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精选文章
基于你的浏览为你整理资料合集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