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是对知识和事物深入思考的过程,通过理解可以提高自己的思维逻辑和分析能力。"要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我们需要有清晰的目标和明确的思路。"总结范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总结的结构和写作方式,是提升总结能力的好帮手。
有人喜欢万物复苏的春天,有人喜欢火辣辣的夏天,有人喜欢白雪皑皑的冬天,我却喜欢美丽的秋天。
“丰收啦,丰收啦!”在田野里,人们像捡了金子一样高兴,沉甸甸的稻子笑弯了腰。埋在地里下的花生,恨不得抬起头看看新世界呢。玉米托着长长的胡须慢慢地“走”来。穿着新裙子的茄子也来了。黄瓜笑眯眯的,好像在说“今年又是大丰收,大丰收了!”浑身起鸡皮疙瘩的苦瓜也加入了大丰收的团体。
我们来到了果园,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黄橙橙的柿子,葡萄笑红了脸,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眨着眼睛;淡黄的梨子;柚子又圆又大,吃起来甜津津的。我们家乡远近闻名的水果是柑子,成熟的是黄色,没有成熟的是绿色。剥开皮,十个柑子瓣手拉手在说悄悄话,一口咬下去,调皮的水珠蹦到了我脸上,酸酸甜甜。还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柑子皮是药材呢!
桂花树也开花了,好像夜晚的星星和萤火虫,在很远处都能闻到淡淡的清香。
每年的校运动会,我都积极报名参加,并都取得较好的名次,为自己、为班级取得了较好的荣誉。
我呀,能写一手很好的钢笔字,是班里唯一考上八级的同学。每次学校书写比赛我都是一等奖。
我同时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书迷,每天都有要看书,看过的书摆满了整整一个书架。阅读范围很广,古代的、现代的历史故事,名人著作,我最爱看童话故事、奇思妙想、十万个为什么,还有科幻故事。每次看书我都很入迷,我会用一个晚上的时间看完一本好看的书。
这就是我,你现在了解我了吧!
秋天刚来的时候,难受很多。比如一夜之间气温骤降,天色渐晚等等。不过今天主要讲的是初秋的风景。
记得秋天来的时候,天色已经很晚了,五六点的时候天还阴,但绝不是阴,阴天常常是阴。它是红色的,像一团火云;有时它是金色的,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
初秋,连日少见的大雨,此时也屡见不鲜。而且雨下得越来越大。每次都是倾盆大雨。虽然有人说会让人觉得有点无聊,但我更喜欢这秋雨带来的一点点烦恼。
写到这里,忍不住想起来。一首诗:自古秋悲寂寞,我说秋胜春。
或许是那数日连绵的阴雨泄露了秋的秘密,或许是那逐渐被黄色占领的草地通报了秋的消息。秋天,在我小小的期待里,悄悄地、轻轻地、拂袖而来。
那每一场秋雨并没有夏雨的声势浩大,只是潜入了这风景里。像一位轻声细雨的淑女在你耳畔呢喃。细长的雨丝洗去了夏的影子,正式叩开了秋的大门。
天空还是秋天独有的灰蒙蒙,城市还是秋天独有的萧条。但在这僻静的林荫小道上,我置身于浓浓的秋意里,慢看初秋的景致。
初秋时节的滨江公园,很快便以它那绚丽多姿的姿色征服了我。
来到街道两旁,只见那排得整整齐齐的樱花树,高高低低的紫薇树,全是绿的。在这绿的中间,有着那浅浅的'黄,如同一只只黄蝴蝶停留在细树枝上。仔细一看,“蝴蝶”周围还留着一道细微绿镶边呢!
往里面走,就会闻到一股浓郁的桂花香,越往里走,香味就越浓。树叶颜色也由黄转绿,由浅入深……这时你会发现,在路的中间,有一棵粗壮而茂盛的松柏,它是由两棵树融合在一起的,树根与人的大腿一样粗,由于它的树根有些露在平面上,所以一目了然,它的树杆更是粗壮无比,我也不知道它有几年了,只知道从我记事起,它就一直在这里。它的树叶密密匝匝,枝丫重重叠叠,如同撑天的巨伞,没有缝隙。它的叶子一年四季一直是绿色的,只不过到深秋的时候,周围叶子的颜色偶尔有些偏黄而已,就连冬天,也很少掉树叶。秋风一吹,周围的树叶稍微抖了几下,似乎是在向我们展示它那粗壮的树枝和它那不屈的生命力。
这时,天空下起了小雨,我走到河边,只见如牛毛、绣花针般的细雨滴入长江河中,泛起了层层涟漪,猛一看去,如同没有熨平的丝绸上的褶皱。抬头看去,只见对面的山上,起了浓浓的烟雾,只偶尔看得出山形,如同给山戴上了一层洁白的面纱,为山增添了神秘和幽静。
啊!滨江公园,你用你那不一般的姿色,深深把我征服。
我不知道为什么毛毛雨频繁。
天越来越黑了。我早上起床散步,听到人们说,秋天已经到来了。秋天,秋天我记得现在是九月,九月不是中秋节。我情不自禁地想看看秋景。老师让我们都知道秋天。想想过去,我真的没有仔细的经验。当我来到教学楼旁边的花园时,我有点沮丧。老师让我们看看秋天是怎么来的。叶子有点丰富多彩。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它比平常更美丽吗?风吹过几片红叶,让人觉得飞舞的身体是一只红蝴蝶,舞蹈中没有雨。太阳轻轻地照在我身上。满心的喜悦使一切在眼睛里都变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草枯萎了,变软了。花园里的所有植物都是由秋娃娃可爱的小手装饰的。叶子是绿色的。当大片变红时。当它是红色的时候,没有任何痕迹会掉下来。毕竟,在秋天开始的时候,花在枯黄的时候就会掉进土壤里。即使是常绿的叶子也从翠绿变成了深绿色。秋天使一些生命以最美丽的方式枯萎,但它也产生了一些unknown的花蕾,它们在秋天盛开,在秋天枯萎。桂花在九月和八月也感谢桂花,但仍能闻到桂花的芬芳。我贪婪地吸着花的味道,把它们留在心里。
太阳很温柔。它照耀在我们快乐的鸟身上。我们笑着玩。这与炎热的夏天不同,阳光温暖但不炎热;凉爽但不寒冷的天气使我们每个学生都感到如此亲切和舒适。
炎热的夏天过去了,迎来了秋姑娘的脚步。
一场大雨,忽然间便下了下来,冲走了炎热,冲走了干涸,冲走了夏小子的顽皮。秋姑娘踏着一缕清风,缓缓驶来,带来了凉爽,带来了丰收。
初秋这位小姑娘毕竟也还未长大,带着一点点的羞涩,穿梭在大街小巷里,行走在阡陌交通中,徘徊在江水河畔边,轻轻地,幽幽地,仿佛像是怕扰了人间,竟小心翼翼到不让人们发现她的踪迹。但是,风发现了,它把这位小姑娘带到了树爷爷的身边,树爷爷被这个小丫头逗乐了,红了脸,于是叶子红了。水发现了,它把这位小姑娘带到了溪妹妹的.身边,溪妹妹跟她谈论着心事,于是她们都坦白得很平静,所以溪水不再发烫,有些凉意。这时,初秋看见了夏末哥哥,知道了他即将要走了,便去送他一程,于是,大家都知道了初秋的到来,大家都笑着欢迎她。
初秋红着脸,把果实送给大家,把清凉送给大家,把欢乐送给大家,大家都笑了,说:“初秋啊,是位好姑娘!”
十月里,有机会到吕梁山去。一进到山的峰谷间,秋浓如酒,色艳醉人。常年生活在城市里的人,真不知道大自然原来是这样地换着时装。这山,原该是披着一件绿裳的吧,而这时却穿上了一层花毯,那丛从的灌木、齐齐的庄禾、蔚蔚的森林,成堆成簇,如烟如织,一起组成了一幅五光十色的大图。
这花毯中最耀眼的就是红色。你看那殷红的橡树、干红的'山楂、血红的龙柏,还有那些红枣、红辣椒、红金瓜、红柿子等,都珍珠玛瑙似的闪着红光。最好看的是荞麦,从根到梢一色娇红,齐刷刷地立在地里,远远望去就如山腰里挂下一方红毡。登高远望,只见紫烟漫漫,红光蒙蒙,好一个热烈、浓艳的世界。
我奇怪,这秋色为什么红的这么深浓。工作者告诉我这万山一片在春之初本还是翠绿鹅黄,一色新嫩。这是一年来完成了任务的讯号,是骄傲与胜利的标志。
本来,四时不同,爱这各异。我想,所有的人都想来看这美丽的景色!
过去,已被那叫做风尘的东西,上了无数把布满锈的锁。
从今天开始,我要为我的青春别上一只粉红色的蝴蝶结。
它一甚美丽,它一甚向我美丽。
季节的骗局。
开始弄不懂季节,亦无法捻量它的变迁。持续的`闷热,象是一场谋划已久的诡计。好想去淋一场倾盆大雨,把内心的烦闷与燥热都冲刷走,并着那季的栀子花香,温暖宽厚的后背,载满爱意的单车。
悲伤孑然地站在风中,摇曳却不生姿。
于我来说,未来是触不可及,亦是无法解释的迷。
唯一的永远。
今天,不小心看到妈妈在房间偷偷的哭泣,妈妈说,她很想外公,一直不相信外公不在的事实。我只是一直给妈妈递纸巾,妈妈就像个无助的孩子。潸然泪下。妈妈心中的疤,到底有多大,有多深。我无从知道。
昨天,是奶奶的生日,早早妈妈就叫我,给外婆打个电话,说句中秋快乐。
对不起,我无法为你们撑伞,让你们淋湿了。
外公,我用双手轻柔地拼凑出你的样子,永不相忘,在心底的最深处。
迷失的蝴蝶。
迷失后,找到方向。
我为自己种下一株向阳花,
它坚韧不拔。日日夜夜向阳生长。
初秋终于来了,也赶走了炎热的夏天,终于可以不再受炎日的烤晒了,不再用满身汗水了,也不再用因为害怕太阳躲在屋里不敢出来玩了。
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不同就是没有知了的叫声了,夏天时的知了每天叫个不停,烦死了。可是现在周围,知了停止了交响曲。
初秋的蚊子我并没有感觉有所减少,相反,愈来愈多了。在我家里已经有很多只蚊子“入侵”,蚊子叮在身上可疼了,现在的蚊子也聪明了,叮一下之后马上飞走了,不再像以前在身上继续叮咬,飞得还特别快。
石榴树上的石榴,从以前的绿灯笼,变成了拳那么大的石榴。
路边树上的叶子有点泛黄了,边缘有点干巴了,微微的卷起,好像受惊吓的娃娃一样,收缩起自己的棱角。还有一些带刺的小果挂在梧桐树上面,它们两个一伙三个一群,像一个个小榴莲。
我爱初秋。
——题记。
风吹进脖颈,瑟瑟的颤抖了一下,恍知炎夏已逝,等待我的,是那片一望无际的金色,和那阵阵萧然的微风。望着一塘早早败落的枯荷,烦乱的心绪被一缕悄然拂过的秋风捋平,扬起好多好多蒲公英的种子。早已忘怀自己是在迎接秋的丹桂飘香还是悼念夏的转瞬即逝。脑海里还留恋着夏日与伙伴玩耍戏水的画面,心却默默的祈祷与同学漫步落叶的'情景。念夏?恋秋?似乎已无从而知。又一阵风吹来,微微感受到了一丝寒意。我知道,这是秋的召唤,召唤我离它越来越近。
站在曾经枝繁叶茂的树下,聆听鸟儿清脆的歌唱,树下,铺上了一层薄薄的地毯,树上的黄叶,摇摇欲坠,但不至于零落。一阵微风轻轻绕过树梢,俏皮的回眸一笑。那黄叶,便轻盈的如同羽翼般地飘落,在空中回旋着,宛若一只翩翩起舞的蝶,伴着一丝飘渺的秋风,静静的回到自己的归宿。落叶全都归根了,它们不知道,坠落是代表死亡,还是重生。可是,我却希冀于看到它们来年更加勃然的生机。我知道,这是秋的征兆,征兆我离它越来越近。
雨,在窗外不停的下,似乎不知道停歇,入夜,仍在轻轻敲打我的窗棂,岁月的回响,秋风的伴奏,落叶的点缀,昔日的回忆被一触即发。仿佛在不经意间,拨动了那根最柔弱的心弦。似乎习惯了寂静无声的夜晚,在这样的雨夜中,我仿佛听见了一阵阵蹀躞的步伐,徘徊彷徨于不眠的秋夜。尽管连绵的秋雨令人索然无味,可是,静下心来,这也许才是最美好的音乐。我知道,这是秋的呼唤,呼唤我离它越来越近。
稹《莺莺传》的男主人公张生原型,一直颇费人猜度,宋代王性之提出“元稹自寓说”之后,代有学者从其说,当然,反对者亦代不乏人。尤其是至现当代,论争纷纭。经过梳理辨析,诸家学说皆有一定道理,然而都难免猜测不实之嫌。
中唐才子元稹所作的《莺莺传》,叙述宛转,情文并至,于唐代传奇小说中堪称杰出的佳作。是作问世之际,即有诗客文人感慨作歌。至宋,开始不断有人猜测张生原型。苏轼倡其始,断定张生乃张籍,至于根据何来,不甚了了。为此,王性之明确提出反对意见,并广泛考证相关文献,言之凿凿地推论张生绝非张籍,乃元稹自寓。此说影响颇大,代有学者从其说。刘克庄、胡应麟、瞿佑、鲁迅、汪辟疆、孙望、陈寅恪、卞孝萱皆主“元稹自寓说”。
然而,现当代众多学者以不同的方法与理由不断对此进行论证。质疑之声不断涌现,一时间众说纷纭,难成定论。
为此,笔者广泛搜集前人论述材料,认真梳理本文,并考之于元氏诗文与相关历史文献。愚以为:诸家学说皆有一定道理,然而都难免猜测不实之嫌。何以言之,我们不妨逐条分析一些较有代表性的论说。
一、王性之:传奇辩证。
作为“元稹自寓说”的支持者,王性之提供了不少证据,现引其部分原文如下:
微之所作传奇,莺莺事在贞元十六年春。又言“明年、生文战不利”,乃在十七年。而唐登科记张籍,以贞元十五年商郢下登科。既先二年,决非张籍明矣。
……。
会清源庄季裕为仆言,友人杨阜公尝读微之所作姨母郑氏墓志云:“其既丧夫,遭军乱。”微之为保护其家备至。则所谓传奇者,盖微之自叙,特假他姓以避就耳。
仆退而考微之《长庆集》,不见所谓郑氏志文,岂仆家所收未完,或别有他本。然细味微之所叙,及考于他书,则与季裕之所说皆合。盖昔人事有悖于义者,多托之鬼神梦寐,或假自他人,或云见别书,后世犹可考也。微之心不自抑,既出之翰墨,姑易其姓氏耳。不然,为人叙事,安能委曲详尽如此。
按乐天作微之墓志,以太和五年薨,年五十三,则当以大历十四年己未生,至贞元十六年庚辰,正二十二岁(传奇言生年二十二未知女色)。又韩退之作微之妻韦丛志文:“作婿韦氏时,微之始以选为校书郎”,正传奇所谓“后岁余生亦有所娶也”(贞元十八年,微之始中书判拔萃,授校书郎,年二十四1。
以这般的论据作这般的论证,其中逻辑矛盾的确不少。后世之人信从者不少。大概因为乍看去确乎言之有据,而且“自寓”从某种程度上说颇符合一般的创作规律。也因此,信从者并不着力于寻找新的证据。如鲁迅先生就相当简略:“《莺莺传》者,即叙崔张故事……元稹以张生自寓,述其亲历之境。”2(《中国小说史略》)。
但是,不管有多少权威人士相信此说,其逻辑矛盾与研究方法的错误,却显而易见。何也?理由如下:
其一,既然张籍先传奇两年登科,就此可以确定“决非张籍明矣”,那么查遍所有第一手的典籍文献,也找不到元稹曾经落榜的记录,岂不可以根据“明年、生文战不利”这句话而断定:“绝非元稹明矣。”
其二,“盖微之自叙,特假他姓以避就耳。”既然避就,岂能仅避姓氏,而将此时期踪迹与此事件时间地点一一如实道来,令人一猜就中(毕竟中唐社会不是我们今天的现代都市)?所以后世之人不断考订元稹年龄与张生年龄,元稹蒲州行踪与张生行踪,似乎都有缘木求鱼之嫌。
二、陈寅恪:《读〈莺莺传〉》。
陈寅恪先生的《读〈莺莺传〉》,核心目的并不是为了论证“张生即元稹”(这一点在陈先生看来根本不需要论证),但对“元稹自寓说”却是坚定的信仰者与吹鼓手。正因为这样,陈先生所遭遇的批评驳论甚至比发端者王性之还要多。
霍松林、曾祥麟、黄忠晶先生三位先生都表示异议,认为张生应该是一个文学形象,不能将元稹与之完全等同。
效果,当然同时也就失之于具体,针对性大大减弱。
三、吴伟斌:《“张生即元稹自寓说”质疑》。
吴伟斌先生则比较切实,他对元稹研究颇勤,用力颇深,并发表过一系列元稹与《莺莺传》的论文。其《“张生即元稹自寓说”质疑》最具代表性。其中,他将“元稹自寓说”的论据归纳为七条,这七条论据分别是:
第一条:《姨母郑氏墓志》。
第二条:张生元稹同岁。
第三条:张生与元稹同年结婚。
第四条:元稹曾仕于河中府。
第五条:元稹曾文战不胜,留西京。
第六条:为人叙事,安能委曲详尽如此?
第七条:众人所引元氏诗句。
吴先生对这七条论据一一加以驳论:一,《姨母郑氏墓志》并非赵氏亲见,仅为传说,不足为据;二,张生与元稹并非同岁;三,张元并非同年结婚;四,元稹诗中所述初仕汾州情景,与张生冶游蒲州的地点、年岁并不相同;五,除了传文之外,没有其他任何资料可以证明元稹曾文战不胜;六,委曲详尽的虚构故事比比皆是,自述时寥寥者更不少见;七,《百韵诗寄乐天》所述之事发生于与白居易相识之后,《莺莺传》作于与白居易相识之前,《梦游春七十韵》之情景与《莺莺传》之情景并不相符。
还记得那是个星期天。
在那天早上,天气特别好,而且是真正的“万里无云”,用我的天文望远镜都只能看见无尽的蔚蓝色。我看天气好,作业也做完了,就准备去公园玩。
在那时候,作业非常多,而且事情也多,难得出来一次,我便有什么玩什么,即使天气十分凉爽,我仍然满头大汗,如同一个从雨里跑来的人。转眼间,一下子就过去了好几个小时,天空也慢慢地变黄。在完成了我认识的所有球类运动后,我的肚子很快就发出了抗议,像衣服里藏了只老母鸡样“咕咕”个不停。我便去公园里的一个小卖部里准备买点东西吃。在付钱的时候,我并没有带现金,于是便掏出了手机用支付宝付钱。只听见“叮”的一声清脆的铃响,“看来是付好钱了。”我这么想着,便随手一摁按钮,关掉手机。我拿着东西急急忙忙地向出租车冲了过去,坐上车就回了家。
一个小时后,我背着书包气喘喘吁吁地出现在了公园门口的小卖部。“是你啊,是不是落下什么东西了?”售货员依旧带着暖人的微笑。
“叮,支付已成功!”这一次,我真切地听见了提示音。悬着的心终于落在实处,我的嘴角不禁轻轻上扬,微笑绽放。这微笑,不怕批评,不怕嘲笑,永远不会淡化,那是守住诚实后的深深的坦然与喜悦。
当一切转入初秋,我才真正从每一次的呼吸中体会到了秋的寒意。以往晴朗而又蔚蓝的天空,在此时此刻也变得灰沉。尘世酒,醉朝华,月影疏离叹落花。秋叶冷情烛火尽,梦中犹念故人家。
一早醒来,苍茫大地仍于深深的沉睡当中,四下里一片沉寂。我立于窗前,大口吞吐着新鲜的空气,好像从混沌中得到了解脱。把手伸向无形的空气之中,感触着风轻轻划过指间,忽然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我真实的感到了秋的存在。它萦绕于每个人的身边,带着冰冷的气息,投向所有人的怀抱。
今天下午,我有幸得以骑车去图书馆,而天空却变得无比阴沉,灰蒙蒙的天空中不见了朵朵白云,整个世界都仿佛变得昏淡。握住车把的`手也不禁有些冰凉,树叶在沙沙作响,不断吹来的秋风竞吹落了几片叶子,不禁有些惋惜。
活动活动手腕,我竞发觉整个手掌竟有些麻木,双拳紧握,一种相互依靠的感觉传遍全身。天空,几滴雨点落了下来,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秋天来临的迹象。
我心静止水,望向深夜,感受着月光的纯洁与明亮。初秋微凉正恰时,我不晓得何为莽世红尘,只看到岁月之花的交替更落。又是一滴秋雨落下,一阵秋风吹过,又带走了心头的一丝繁琐,又吹走了夏日的一份炎热。
落叶飘落,空气中充斥着冰冷,我笑了,初秋,无有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