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今天,值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纂的《扬州古运河》一书首发之际,本报与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联手开设“扬州古运河寻访录”一栏,拨开尘封的历史,探寻古运河的“前世今生”,彰显旷古独特的运河文明。
“扬州古运河寻访录”之一
【背景:“运河城”之争】据不完全了解,杭州拱墅区已经率先筹建起中国古运河博物馆,并多次举行中国古运河文化研讨会;杭州、聊城、济宁等城市先后举办“京杭大运河文化艺术节”;无锡已实施城区古运河永久性禁航,保护古运河历史街区,同时大力发展“古运河之旅”,北京市通州区大打运河文化牌,规划建设了包括运河文化广场在内的一批文化设施。而邻近的淮安则更加明了、响亮地喊出了“运河城”的声音,气势“雄壮”。
寒冬的清晨,寒气慑人,往常热闹的邗沟路行人寥落,一旁清清的邗沟水已然冰封。亭台水榭,古朴幽雅,堤岸上洒落着点点白雪,平添了几分诗意。遥想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正是于此开凿邗沟,那又是怎样一番艰辛的景象!同样,开筑古城扬州的吴王夫差也不会想到自己下令开凿的一段沟渠,竟然“流”下了千古佳话!
1800公里长的古运河犹如一条巨型的纽带,流穿了全国数十座城市,滋养了沿河的华夏世代子孙,孕育出了灿烂的运河文明。目前,全国诸多沿运河城市都在自豪地称自己是“运河城”。
谁是当仁不让的“运河城”?一时争论不休。要回答这样的问题,也只有一条途径可走——探寻古运河的历史过往。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王虎华称,“追根溯源,古运河的发端是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在扬州开凿的邗沟,古运河的第一锹正是在扬州这方土地上开挖。这已是不可辩驳的史实。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名垂千秋。东晋永和年间开挖了今仪扬运河的前身。唐代齐浣开凿伊娄河,瓜洲渡从此名闻天下。沟通五大水系的古运河在元代诞生。而其间,隋炀帝大规模全线打通古运河,也是以扬州为中心进行南北扩掘和连接的。在以后的漫长岁月里,古运河河道虽历经迁徙,但扬州的中枢地位却从未变化过。邗沟是世界上最早的运河,扬州则是世界上最早的,也是中国唯一与古运河同龄的运河城。”在王虎华的心中,扬州且是天下无双的“运河城”,他说,“没有古运河,就没有扬州古城;古运河的兴衰史也就是扬州古城的兴衰史。古运河孕育了扬州城市,贯通了扬州湖河,扩大了扬州地域,格局了扬州街巷。扬州古运河是扬州城的‘母亲河’,扬州是唯一与中国古运河同生共长的城市,是天下独一无二的‘运河城’。古运河对扬州城的诞生和成长,对扬州文化的发展和繁荣,都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现在,扬州境内的运河与两千多年前的古邗沟路线大部分吻合,与隋炀帝开凿的运河基本契合。古运河从瓜洲至宝应全长约125公里。其中,扬州城区段从瓜洲至湾头全长约30公里,这一段运河最为古老,历史遗迹星列,人文景观众多。王虎华说,保护、整治、利用古运河,继承和弘扬古运河文化,是扬州人民神圣和光荣的历史使命。国家拟将古运河作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项目,扬州古运河的地位更显得独特和重要。从延续和发展历史文明的角度看,我们对扬州古运河保护、利用的责任更为重大,意义更为深远。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江南水乡城市——无锡!
小徐今天带大家走的是一条比较特殊的水上线路——古运河!希望大家注意安全,千万不要落入水中,否则,我们中午就多了一道菜----“落汤鸡”哦:)
无锡古运河隶属于京杭大运河江南段,其由无锡西北面五牧流入,穿城而过,至望亭流出无锡境,全长 40.8公里。由于古代水运为主要运输方式,这里舟楫如梭,故而被称为“黄金水道”,它也是无锡最主要的一条河道。
讲到这里就不得不把京杭大运河来介绍一下了:中国有四条龙,长江、黄河、长城和京杭大运河。前两者是大自然赋予的,后两者是人工创造的奇迹。京杭大运河是全世界人工运河中最长的,其全长1794公里,北起北京通县,南至杭州,穿越了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其中,据说开挖得最早的一段就是泊渎河,是3220xx年前吴泰伯带领当地人开挖的。2520xx年前,吴王夫差为了伐齐又开挖了邗沟,1420xx年前,隋炀帝开凿了江南运河,公元1292年,元世祖完成了京杭大运河的全线贯通,至此,其成为了我国古代运输的一条生命线。
而无锡段运河是至今为止保留最完好的一段。现今南禅寺一带近1公里的水弄堂曾让许多艺术家和考古学家都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因为其他地方的古运河基本已经没有水上的历史景物了,唯独这里还保留了小桥、流水、人家和许多历史古迹!
好了,现在我们的船来到了一片宽阔的水面,这里三河交汇,原本就是一个湖,叫做“芙蓉湖”,又叫“无锡湖”,古代此湖有15300顷,也就是现在太湖的三分之一左右,处在无锡、江阴、武进三县境。后随着人类的围垦和自然的淤塞,此湖面积越来越小,到清末就只是一个小湖了,但这里还是留下了许多古迹,包括前面的黄埠墩和蓉湖庄。
水面上高高架着一座大桥,叫做“吴桥”,这里原来没有大桥,明清时期这里是水上运输中心,旁边就是渡口,因众人争渡,经常有人落水,于是有位富商,叫吴梓敬的,出了27000两白银,仿上海的外白渡桥而建造了一座铜铁大桥,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此桥命名“吴桥”。吴梓敬,安徽人,清同治、宣统年间在无锡、上海都开有丝厂,所以他每年都要来无锡,后病逝于上海,但是他对无锡的贡献是功不可没的,此桥一直到1965年改建时,才拆除了铁梁,称“解放桥”,但1982年又恢复了原名,现桥是1993年改建的,还获得了建设部是“鲁班奖”。其实这附近除了吴桥,还有三里桥和莲蓉桥,名字有三个,桥却有四个哦!因为三里桥有两座啊!
大家旁边的这个四面环水的孤岛,便是相传战国时期楚国春申君黄歇治理芙蓉湖时留下的遗址----黄埠墩。无锡人把古运河比做一条龙,这里就是龙头,据说它原来还会随着水涨而抬高、水落而降低呢!其又名小金山,面积仅220平方米,但历史上却有两位皇帝、三个宰相、一个青天来过此地。战国时期春申君封于江东,在在此治理芙蓉湖,兴修水利,而黄埠墩也正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另一位是无锡宰相李绅,著名的《悯农》时就是他创作的,诗中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至今都为众人吟赞。
还有一位就是南宋的丞相文天祥,当年他被派去元军营中谈判,被主和派出卖,遭元军拘留,押送文天祥回大都时路经无锡,就把他关押在此墩之上,两岸的老百姓跪泪哭送,文天祥也作了《过无锡》诗一首;一位青天就是明代的海瑞,他在黄埠墩上还写下了“玩山临水第一楼”的匾额。两位皇帝就是六下江南的康熙和乾隆了。乾隆还在颐和园的南湖中仿造了一个“凤凰墩”,可惜现在已经没有了,他还写下了“两水回环抱一洲,不通车马只通舟”的诗句。因为它的神奇,所以无锡人把它认为是无锡的“天关”所在。
这里就是著名的三里桥米市,叫三里桥,其实有两座桥,一座在吴桥下面的新三里桥,一座是左手边的老三里桥,所以三名四桥。据说从老三里桥到老北门正好三里故名之。无锡为鱼米之乡,水运便捷,与湖南长沙、安徽芜湖、江西九江并称“中国四大米市”,而无锡居其首。原先无锡米市分八段,三里桥米市是当中最热闹最繁忙的,但是现在已经逐步被新村所代替了,当年众多的粮船,热闹的粮行也已经不复存在了,但三里桥米市却是无锡历史上不可抹灭的一笔。当年这旁边还有幢漂亮的“芙蓉楼”,它不但是品茶和吃早点的场所,也是粮行、客商们谈生意的地方,可以说是当年的“粮食交易中心”。
前面这座高大的桥下面有个大岛,无锡人叫“江尖渚”,古运河到这里就分为两流:一流向东,一流向南,与梁溪河交汇。梁溪也是无锡的别称,因东汉名士梁鸿与其妻孟光曾隐居在无锡铁山而得名。这江尖渚上原堆放了许多坛坛罐罐和大缸,堆得又高又尖,故名“缸尖”,无锡话“江”和“缸”同音。这里的陶器铺特多,而进入江尖要么摆渡,要么穿街过巷,故而有“江尖渚上团团转”的说法。古代每逢七月三十,这里的人们就会在水中放上塔灯,以纪念元末起义领袖之一吴王张士诚。但现在已经没有这个习俗了,岛上也改建成一个免费的公园了。
过江尖渚不远就到了无锡的西门了。运河上的这座桥叫“人民桥”。一听就很有革命性,但据说这是无锡有史料记载的最早的桥。桥下原有条古街,前面是街道,后面是河道,街面上都用遮阳挡雨的凉棚连接着,故名“棚下街”。这里原本是无锡的粮仓所在哦,不过现在已经是漂亮的五爱家园小区了。
不远处还有条街,叫“日晖巷”,其实原来叫“石灰巷”,因巷内都堆放着石灰而名,但名字不雅,才用谐音改做“日晖巷”。这里原先也是店铺林立,非常热闹的。
前面又出现了一个小岛,叫“西水墩”。这里是无锡的“地轴”,和“天关”黄埠墩相互呼应。原先是明代五部尚书秦金的别墅所在,所以又叫“太保墩”。后来明代无锡知县刘五纬为民办好事、洗冤案、兴水利,并且为了治理水患而倾家荡产,却遭受不白之冤,无锡人为了感谢他,而在此建庙祭祀,封他为“西水仙”,所以叫“西水墩”。现在已经改造成江心公园和展览馆了。上面还有个戏台,分内外两面,外面演戏是给渔民老百姓看的,里面是演给“水仙老爷”看的。
此墩旁有一廊桥与一边的茂新面粉厂相连。所以我们无锡早就有廊桥了。旁边的茂新面粉厂是民族工商业先驱荣德生等人于1920xx年创办的,原名叫“保兴面粉厂”。这里生产的兵船牌面粉曾享誉全国。我祖父也曾是这个厂的工人。这里是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源地的一个缩影。虽然这里已经停产,但是已经建成了我市的民族工商业博物馆,记载了我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非常值得一看。
河的对面是薛福成故居。薛福成是我国清末出使欧洲四国的大使,同时他也是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儿子薛南溟就是无锡第一届商会会长。他的家占地很大,在无锡有“薛半城”之说。现在无锡市政府已经修复了这个故居。
苏州古运河新开了一班包自助餐的观光游船。以前早就想坐坐那些点满小灯珠的游船逛运河了,这含餐的游船一下子就打动我了。加之父母一直在家里烦闷得很,我便高举着孝敬父母的幌子着实fb了一把,感受了一下水城夜色。
船票是118元/人,双休日就是这个价,平日里只要98元/人。原想,又不赶时间,可以避开双休日,人也许少些,而且还便宜。但同事及时提醒了我:也许双休的灯会比平时要齐全,未必那些景观灯在平时也都是打开的。一想也对,于是买了今晚的船票。
六点半的船,六点十分就开始陆陆续续有人上船了。船是两层结构,我们是下层的九号桌。坐下来的时候天色还很亮,晚霞厚重,但不如昨天的灿烂。
船上大多苏州本地人,也有些外地游客和人高马大的老外。
坐下没一会儿,就被后面拍桌子的声音吓了一跳,一个苏州老兄跟负责人起了点冲突。后来才知道,这船今天是第二天营业,估计准备很仓促,售票时出了不少问题。卖票的时候并不告知上层和下层的区别。下层封闭式带空调,上层全敞篷的,没有空调。自助餐的桌子设在下层,上层的人要下楼取餐上楼用餐,相当考验小朋友们的平衡水平。另外,作为一大卖点的评弹表演也是在下层的,上层只是有一个并不清晰的显示器同步转播而已。而楼上楼下的票价却完全一样,所以难怪那位仁兄要光火了。
随后又相继听到几桌客人开始交涉楼上楼下的座位问题。我们边上的两桌老外更是到最后宁愿退票也不忍受这毫无来由的不公正待遇。
可见赚钱又想让掏钱的人心满意足,实在是要花些心思的,不是只要有一艘船就行了,没准备好的事情有时候还是不做的好。
所以,建议打算去坐船的朋友问清楚自己的座位在哪里然后再掏钱。
终于等到开船开饭了。估计大家都被折腾得饥肠辘辘了,餐台边上一下子就围满了人。不过说实话,并不好吃。所有的菜都淡而无味,貌似中西餐结合式烧法。沙拉酱好像不太新鲜,苹果汁翠绿翠绿的,就差没在瓶子上写“我是色素”了,真不敢喝。妈妈说可乐也和外面的可乐不一样,不好喝,我倒是没品出来。吃得实在一点也不舒心。哦,还有,酒类和酸奶是要另外买的。
我开始以为船会顺着护城河绕古城一周,后来才知道,因为船身太大,根本没法那样走。倒是那种不含晚餐的小船可以绕城,但是因为火车站的改造,也从去年开始缩短航程了。如今走的线路都一样:从新市桥到觅渡桥这样一个来回,也才知道,觅渡桥那里那座翻修出来的古城门叫“蛇门”。
著名的苏州鸿生火柴厂,建于1920xx年。
如今已物是人非,因为建筑实在很老,也保护得很好,所以现在改建成酒吧了。
沿线的水岸风光还是值得看的,尤其在华灯初上的这样的夏夜。不愿走那么远的路,那你就可以这样适当的fb一回了。或许等两天,船上的服务或是口味慢慢就好起来也未可知,呵呵……
仲夏之夜,轻风拂面。有幸夜泛运河,沉浸在那如诗如画中……
初至码头,“泛舟天堂水,相约古运河”在霓虹灯的照射下格外醒目。夜色中黛色的河水清阴而寂静,偶尔涟漪微皱。水声漾起时,船已稳稳地出驶。看那河边婀娜的柳枝,显现出淡淡的墨痕,清晰而玲珑。如此巧妙的勾勒,又有着另一种奇妙的韵味。
苏州水多,桥多,真是一点不错。不一会儿,一座石拱桥便展现眼前,布满的青苔更衬托它的古老而苍桑。一阵清风徐来,顿觉凉丝丝的。原来飘起了小雨!这雨颇有一番“沾衣欲湿杏花雨”的韵味,细小而清凉,在赤日炎炎的盛夏,这已是无比地惬意了。
等船穿过蟠龙桥,眼前忽然一亮,恍如隔世。灯光璀璨,五彩斑斓。河水里便立刻灿烂辉煌。金色被轻轻揉碎,洒在湖里,忽而聚拢,又忽而散开。在黑的夜色中,万紫千红交相辉映,展示出一派流金砾石的魅力。
两岸,树木葱茏,各色五彩的灯光,为它们披上五光十色的霞衣。一群一群。宛如无忧无虑的天仙,飘飞在心中的清澈里。
看过芦荻依依,闻过映水花香。船入桥底,不由惊叹,那桥洞中的大理石桥墩上,一幅幅的石雕,雕梁画栋,精细雕刻着苏州的历史典故,让人真的有走入历史长河的感觉,仿佛驶入了时光隧道。
再看岸上一座座粉墙黛瓦,亭台楼阁,层层叠叠,犹如蜃楼海市,迷离徜徉。
与白昼所不同的那似曾相识的水城塔影,瑞光塔却犹为不同。吉祥的金光映衬在河中,热烈一片。如同幽蓝的夜空,犹如灿烂的葵花花丛,宛如无边的秧畦……
不知何时,船中响起琵琶弦子的声音。原来苏州评弹表演已悄然开始。一曲惆怅千年的《枫桥夜泊》,一曲清新流传的《茉莉》,一曲荡气回肠的《白蛇传》,每一个字,每一个调,每一个音律,都透露着苏州清雅的气息。
如此的歌,如此的美!
回首,又想起清晨匆匆走过这古运河边,那清波凌凌,银光闪闪,显得那样静谧,温婉,两边的青松沐浴着晨晖,偶尔只有一串车铃响过,然后又是一片静寂。在青涩的黎明中,温馨而柔和。然而在夜色浓浓中,运河水却是那样热闹,充满现代风情。不论如何,它都是美的!
船将靠岸,品啜完碧螺春茶,便踏上甲板。黑暗再次复落,回想这河水风花雪月的柔情,回想一座又一座各有传奇的小桥,就像梦一样。直至离开码头,我的梦醒了。雨又停了,只有夜幕中一颗不知何时镶嵌的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