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思考和总结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对自己的学习和成长进行规划和调整。6.心得体会的语言要简洁明了,表达要准确,不要夸夸其谈或太过隐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写心得体会的经典案例,大家可以借鉴其中的写作技巧。
不敢腐是不能腐、不想腐的基础,重在惩治和震慑。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首先要重视案件的查办。有纪不执、有案不查就会导致问题没人管、纪律没人守、教育没人听,教育、监督和制度就不会带电、长牙,就会成为“纸老虎”“稻草人”。纪检监察机关必须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让违纪违法党员干部放下侥幸、丢掉幻想。
近年来,屯昌县纪委监委持续强化政治监督,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强对“三大攻坚战”、“六稳”“六保”、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整改、专项整治等各项工作的监督,综合运用“四种形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问题,切实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立起来、严起来。
聚焦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群众反映强烈的扶贫、民生等领域突出问题“找病根”“开良方”;扎实开展“打伞破网”、“4·13”监督检查反馈问题整改、公共工程和土地出让项目、违建别墅问题和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等专项监督检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去年以来,共处置问题线索311件,立案201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52人,移送检察机关6人,挽回经济损失1832。9万元。
堵塞管理漏洞,织密不能腐的笼子。
不能腐是不敢腐、不想腐的防线,重在监督和制约。腐败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公权力没有受到约束,而制度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约束公权力。因此,治理腐败的根本,在于建立全方位的权力监督制度,确保权力在正确轨道上运行。只有扎紧制度的笼子,用严密的监督关紧权力运行的“大门”,才能让腐败者无机可乘,让任性妄为者遵规守矩。纪检监察机关要持续推动党委主体责任与纪委监督责任贯通协同、形成合力,构建起纪律监督、监察监督、巡察监督、派驻监督全覆盖的权力监督格局,紧盯关键少数、关键环节,坚持问题导向、深化以案促改,深挖典型案例背后的思想开关松懈点、制度建设薄弱点、权力运行风险点、监督管理空白点,对症下药、精准施策,健全制度机制,堵塞管理漏洞,切实达到抓早抓小、防微杜渐的效果。
2020年,屯昌县纪委监委紧紧围绕做好监督执纪“后半篇文章”,坚持发现问题和整改落实同步、整改落实和建章立制同步,深入剖析发案原因,找准制度漏洞,制定整改方案,切实把“改”的成效巩固为“钢”的制度,推动“治标”的成果转化为“治本”的成效,持续扎牢不能腐的笼子。
紧紧牵住主体责任牛鼻子,修订我县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清单,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考核指标,出台6个专项工作制度,推动“两个责任”贯通联动、协同落实。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探索完善对各级主要领导干部监督制度、领导班子内部监督制度和重点领域监督制度,再造政治监督清单52份,着力破解对“一把手”监督和同级监督难题,推动腐败易发多发重点领域标本兼治。针对发现的制度漏洞、管理薄弱点、岗位风险,下发纪检监察建议书15份、监督建议书11份,督促相关单位修订完善制度33项,达到健全一项制度、厘清一个职责、治理一个源头的效果。
加强警示教育,增强不想腐的自觉。
不想腐是不敢腐、不能腐的升华,重在教育和引导。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惩”是手段,“救”才是目的。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归根结底是要推动形成不想腐的思想自觉。纪检监察机关要深化以案促改,重点把案件做成“活教材”,不断提升警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恪守党员本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去年,屯昌县纪委监委坚持预防为先,严管和厚爱相结合,将同级同类干部警示教育作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重要载体。通过分类施教、靶向教育,以案释纪法,突出警示教育针对性、实效性,为干部敲警钟、醒头脑。
用好“第一种形态”约谈函询、批评教育248人次,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处置。办好纪律教育专题培训班,加强对党员干部党内法规及国家法律的学习。以查处的陈贤礼、陈运波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例为素材,拍摄警示教育片,组织旁听庭审,提升警示作用和震慑效果。依托“以案释纪法自警守廉洁”警示教育巡回展,为全县监察对象构筑防腐屏障。梳理近年来本地违纪违法案例,编印《党员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选编》,为党员干部引以为戒提供镜鉴。建立健全回访教育常态化机制,让“跌倒者”重燃信心,不断营造良好干事创业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体化推进不腐、不腐、不腐,不仅是反腐斗争的基本方针,也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法。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生动实践中总结形成的,是将反腐败和监督工作融入管理党全局、嵌入国家管理体系的战略设计,是重大实践成果和重大理论成果,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科学内涵,揭示了标本兼治的基本规律。
纪律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履行发挥作用,重要的原则和要求是坚持一体推进不腐败、不腐败、不腐败。一体化推进不腐败、不腐败、不腐败,不仅适用于反腐败,还适用于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正四风、追究责任、巡逻等工作。要深入把握不敢、不敢、不愿的内在联系,把惩治震慑、制度约束、提高意识结合起来,把不敢腐败、不能腐败、不想腐败的要求落实到正风肃纪反腐败的各个方面,努力实现政治效果、纪律效果、社会效果统一。
必须坚决果断地处理。正风肃纪反腐永远在路上,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保持惩罚力,不断释放严格、一刻也不休息的强烈信号。
不行强调制度、管理。防止腐败扩散,必须依法处罚,依靠制度管理和监督制约。一方面,建立健全制度,明确权力边界和运行规则,将权力关进制度笼;另一方面,完善监管约束,推进纪推进纪律监管、监管、派驻监管、巡监督协调联系,推进党内监管与其他监管融合,使党员干部适应新时代全面严格要求,习惯在受监管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规范、公正、干净利用权力。党的十九大以来,纪检监察机关结合检查违纪违法事件和堵塞制度的脆弱性,加强监督监督管理,深化巡逻和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坚持问题导向,促进事件改革,有针对性地开展特别管理等,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这些都是建立不腐败的体制机制,促进用制度管理权管理人员,切实提高腐败管理效能。
不想,靠思想,靠自觉。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领导干部出现各种外遇越境、泄漏,根本上没有总开关。许多事件表明,腐败现象屡禁不止,有很多因素,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干部自身的思想、党性、人格。与腐败的竞争是与理想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意识的退化竞争,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与人性中恶的一面、落后的一面竞争,与人心中财产、权利、物质、颜色、名字的贪婪竞争。解决腐败问题的根本是执行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要求,把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党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全党记住党的宗旨,支持。
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自我改造,培养现代文明人格。有些地方探索事件纪律、加强警告教育、推广清廉文化等,教育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党员干部公私、亲和清、情与法、个人与组织、大众、制度的关系等,是有效的做法,必须继续坚持。
不敢、不敢、不想,每一个都有自己的注意力和互补性,是一个互相融合和互动的有机整体。不敢是前提,失去高压抑制,纪律规定、思想教育是空中楼阁不能是关键,缺乏制度和监督,牛栏关猫是根本,离开党员干部的自觉自律,不能的效果大幅度降低。一体化推进不腐败,不腐败,不腐败,要把握内在联系、系统规划设计,同方向发挥力量,同时发挥力量,形成叠加效果、综合性能。要不断总结经验,立足新实践,积极探索不腐败、不腐败、不腐败融合的实现途径、有效载体、具体方法,切实贯彻该方针方略,运用良好,促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权力作为一把双刃剑,从某种程度上讲,它是一种腐蚀剂,权力衍生的腐败是我们党长期执政面临的最大威胁。***总书记从关乎党和国家事业成败、关乎能不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高度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机制,并强调要一体推进,深化标本兼治,为治理腐败这一世界性难题贡献了中国理念。一体推进“三不”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生动体现,也是纪检监察工作从治标为主向标本兼治转变的重要原则和方法论。准确把握好“三不”之间的内在逻辑、打通内在联系,主动将一体推进“三不”贯穿于纪检监察工作全过程、各方面,补短板、强弱项,对于充分发挥标本兼治效应,不断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意义重大。
一体推进“三不”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理论创新。在深刻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管党治党经验教训、科学分析新时期党的建设基本态势与客观要求,自觉运用中国共产党执政和建设规律的基础上,***总书记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战略,并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是一场自我革命,必须探索一条党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自我革命的有效途径。全面从严治党,不只是查几个人、办几个案子,而是着眼全党、着眼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通过惩治极少数、教育大多数,进行深入的体制机制改革,强化理想信念的塑造,从里到外进行深刻的变革,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在这种逻辑起点上提出一体推进“三不”机制,把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与反腐败工作实际有机融合,坚持惩治与预防相协调、治标与治本相协同、自律与他律相统一,构建出一个环环相扣、同向发力的反腐闭环,内涵丰富、立意深远,是对执政党建设规律、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规律的深刻认识和精准把握,有效保证了反腐败斗争沿着正确的方向稳步推进,走出了中国特色的反腐之路。
一体推进“三不”是纪检监察工作从治标为主向标本兼治转变的重要原则和方法论。形势决定任务,任务决定方法。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久,腐败和反腐败呈胶着状态、腐败存量比较大,需要坚持治标为先,为治本赢得时间、创造条件。就当下而言,反腐败斗争虽已取得压倒性胜利,但并没有彻底解决腐败问题,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一点都不能低估。必须立足于“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科学判断,以一体推进“三不”战略思维治理腐败,深入把握反腐败斗争的形势、趋势和阶段性特征,研判各地区各部门共性和特殊性问题,发挥标本兼治综合效应,坚决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
一体推进“三不”是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命题。纪检监察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是更高起点、更高标准、更好效果的发展。一体推进“三不”是在保持高压态势不放松的基础上,投入更多精力去建制度、抓监督、强教育,把握好纠正与防范、治标与治本、阶段性与连续性的关系,做到坚定不移、精准有序、标本兼治;解决的是工作不协调、发展不平衡、节奏不均匀等问题,通过系统谋划、一体推进、同向发力,最终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党上下反腐的决心不变、力度不减,产生了巨大的震慑作用和警示效应,主动投案的党员领导干部明显增多,一体推进“三不”的综合效应已逐渐显现。“三不”不仅在理论上站位高,而且在实践上行得通,成效上很明显,作为新时代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实践,必须坚持并不断完善。
***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一个有机整体,不是三个阶段的划分,也不是三个环节的割裂。一体推进“三不”的关键在于理清“三不”之间的内在逻辑,打通三者间的内在联系,增强纪检监察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把一体推进“三不”做到实处,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不敢”是纪律、法治、震慑,侧重于保持高压、持续震慑,是不能、不想的前提;“不能”是制度、监督、约束,侧重于扎紧笼子、堵塞漏洞,是不敢、不想的保障;“不想”是认知、觉悟、文化,侧重于提高思想觉悟、坚定理想信念,是不敢、不能的防线。透过现象看本质,一体推进“三不”在逻辑本质上是一个层层递进、互为补充完善的系统,是腐败治理内外部因素协同配合的过程,体现了反腐败工作从治标为主向标本兼治的逻辑演进。
反腐败斗争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一体推进“三不”关键在打通内在联系,实现系统谋划、一体推进、同向发力。在推进“不敢”的过程中,注重挖掘“不能”和“不想”的功能;在推进“不能”的过程中,贯通“不敢”和“不想”的实践;在推进“不想”的过程中,体现“不敢”和“不能”的约束。通过对各环节的优势进行系统性、整合性和科学性的把控,促成三者之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实践中,驻水利部纪检监察组针对近年来查处的水利部有关领导干部入股和经商办企业问题,发出监察建议书,督促水利部党组及时堵塞漏洞,健全制度机制,扎紧了不能腐的笼子;及时将案例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对2019年上半年查处的6起典型案例进行通报,对水利部下属黄河万家寨水利枢纽有限公司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违规公款宴请涉及的16名局处级干部点名道姓公开曝光,用警示和导向作用推进不想腐的形成,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坚持稳中求进。一体推进“三不”,“一体推进”是方法,“三不”是目标任务,最终带来纪检监察工作的高质量发展。然而,这不可能一蹴而就。要稳住高压态势、稳住惩治力度、稳住干部群众对反腐惩恶的预期,坚持有贪肃贪、有腐反腐,对腐败增量,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腐败存量,分清轻重缓急,按照“两个优先”的原则,坚决予以查处。要强化“求进”的措施,标本兼治、固本培元,针对发现的体制机制问题,督促相关部门完善制度,推动形成合理分解权力、科学配置权力、严格职责权限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用制度理性对抗权力任性。要紧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学习主线,扎实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宗旨意识教育、廉政警示教育,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廉洁基因,稳步推进、多措并举,引导党员领导干部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
坚持问题导向。一体推进“三不”,善于发现问题、解决疑难问题是关键。要立足派驻监督的职责定位,发挥全天候、近距离、常态化的优势,综合运用日常谈话了解、信访受理、线索处置、约谈提醒、谈话函询、建立廉政档案、监督民主生活会等多种方式,及时发现问题,高质量地提出纪律检查建议或监察建议,传导压力,增强监督实效。要盯住事关发展全局和国家安全的重大工程、重点领域、关键岗位,坚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这次主题教育要求专项整治8个方面突出问题,驻水利部纪检监察组已经督促水利部党组制定工作方案,成立8个专项整治工作组,分别由部领导牵头,既要查是什么、差什么,找出本部门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短板,也要反思为什么、改什么,以自我革命的勇气真刀真枪解决问题。作为派驻机构,还要注重夯实党委整改的主体责任,加强日常监督,把专项整治贯通两批主题教育中,特别要对专项整治不力的严肃问责,以推动主题教育整改落实落地。
坚持统筹协调。要“打虎”“拍蝇”“猎狐”多管齐下,以最坚决的态度减存量,以最果断的措施遏增量,使全体党员和公职人员都处于有效监督之下,通过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实现规、纪、法的有机贯通,连起“不敢”“不能”“不想”。要构建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四个全覆盖”的权力监督格局,发挥好派驻机构一体履行党的纪律检查和国家监察、协助驻在部门党组(党委)开展巡视工作等多重职责的优势,将一体推进“三不”理念要求融入管党治党、业务运行的全过程,承担好桥梁和枢纽作用。要把握好纠正和防范、治标和治本、阶段性和联系性的关系,积极探索实现一体推进“三不”的载体和路径,既突出阶段性重点,攻坚克难,又坚持久久为功,以治标促进治本、以治本巩固治标,不断提升纪检监察工作的整体质量和效能。
坚持改革创新。一体推进“三不”、一体推进纪检监察“三项改革”、一体推进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三转”,是纪检监察机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要重点做好的工作。“三不”是目标任务,“三项改革”是路径方法,“三转”是内在要求。派驻纪检监察机构要按照党中央绘制的蓝图,构建出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更好地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要立足党章党规党纪和宪法监察法,贯通纪检、监察两项职能,明晰职权边界,把准职责定位,管好该管的事,交还不该担的责,确保主责主业不散不偏,在深化“三转”上体现高水平,在擦亮“探头”上体现新作为。要通过形的重塑和神的重铸,提升监督效能,加快构建起一体推进“三不”的长效机制,实现标本兼治,迎来海晏河清。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党的xx届三中全会强调,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这对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农业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富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必须紧密联系实际,积极探索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的有效途径,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一、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大意义。
(一)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30年来,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加快推进。但由于历史条件的制约,特别是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机构没有根本消除,工农关系不协调、城乡关系失衡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制约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城乡发展差距呈扩大趋势。xx届三中全会指出,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因此,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形成城乡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格局。只有广大农民的生活不断得到改善,农民各项权益得到充分尊重和保障,发展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只有尽快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状况,发展才能真正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因此,推进城乡一体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和重大任务。
(二)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在发展的基础上统筹兼顾各方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当前,农村安定和谐局面面临许多压力,存在不少不稳定因素。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压力加大,农民养老等社会保障不健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和政权建设需要加强,一些农民权益受到侵犯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因素。只要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从法律、制度、政策上努力营造社会公平正义的环境,从收入分配、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民权利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采取措施,着力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切实保障农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使广大农民安居乐业、生活富足,使广大农村安定有序、充满活力。因此,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发展,改善农村民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
(三)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为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创造了良好条件。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展不平衡,差距主要在农村。农业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较低,农民增收难度大,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滞后,城乡面貌反差较大。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步伐的明显加快,农村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流失的速度也在加快,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更加突出。这些矛盾和问题,有的是长期历史发展中积累下来的,有的是在现实发展中形成的,而且互相交织,解决起来难度较大。因此,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也在农村。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国家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必须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妥善处理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村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才能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科学依据和基本要求。
(一)科学依据。城乡一体化战略的提出,有其科学的理论依据、现实背景和深厚的实践基础。
一是理论依据。xx在党的xx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他说:“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的发展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在随后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xx再次强调:“我国现在总体上已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我们应当顺应这一趋势,更加自觉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加积极地支持‘三农’发展。”xx提出的“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是深入考察各国工农城乡关系发展史后对工业化发展普遍规律做出的科学总结,是深入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阶段的基本特征后做出的科学判断,也是总结我国过去几十年工业化的经验和教训后做出的科学论断,这为我国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
二是现实背景。推进城乡一体化,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总体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但城乡差距非但没有缩小,而且正在逐步拉大。造成我国城乡差距持续拉大的最直接原因是,长期以来政府运用政策和制度手段,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将资本从农业转向工业;间接的原因是,在国家人为政策性干预下,城乡居民在税负、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没有享受同等的国民待遇,尤其是始于1958年的以城乡分割为特点的户籍制度,不仅在身份上强化了城乡的先天差别,造成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权益保障和发展机会的不平等,而且加剧了城乡结构的失衡,使城乡差别制度化。
三是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快速推进,我国总体上到了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从工业生产看,我国已成为世界工业生产大国,主要工业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从产业结构看,工业生产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从进出口贸易看,我国已成为进出口贸易大国,具有庞大的外汇储备;从国家财政收入看,我国财政收入已超过5万亿元,主要来源于工业和为工业服务的流通业。这表明,我国已经从一个农业大国转变为工业大国,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能力。国际经验表明,当一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农业占gdp的比重低于15%、城市化率超过40%、农村劳动力就业占总就业比例低于30%时,就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阶段。我国xx年人均gdp为2456美元、农业产值比例为11.7%、城市化率为44.9%、农业就业比例为44%,除了统计上的农村就业指标有所差距外,其他指标都符合上述标准。因此,我国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的条件正日渐具备,总体上已经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一体化发展阶段。
(二)基本要求。城乡一体化有着深刻的内涵。在现阶段,它要求统一城乡规划,打破城乡分割的体制和政策,加强城乡间的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促进城乡间生产要素流动,逐步缩小城乡差别,使农村与城市一样共享现代文明,以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为此,需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
一是统筹土地利用和城乡规划。这是实现资源合理配、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重要前提。过去长期受城乡二元结构和体制制约,重视城市发展规划、忽视乡村发展规划,而且城市发展规划与乡村发展规划相互脱节。因此,统筹城乡规划,建立城乡一体的规划制度,合理安排区域城镇建设、农田保护、产业聚集、村落分布等空间布局。这样,不仅可以优化资源配置,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等资源,而且可以使城乡发展相互衔接、相互促进。
二是统筹城乡产业发展。这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重要环节。要统筹规划和整体推进城乡产业发展,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向农村合理流动。按照一、二、三产业互动、城乡经济融合的原则,促进城乡各产业有机联系、协调发展。
三是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这是改善农村面貌、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着力点。要着眼于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切实将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着重改变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和公共服务不足的状况,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四是统筹城乡劳动就业。这是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重要条件。我国城乡劳动力资源丰富,是促进经济长期持续较快发展的有利条件。但同时就业压力大、就业形势严峻,将是我国今后一段时期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因此,必须把扩大城乡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坚持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多渠道扩大城乡就业。
五是统筹城乡社会管理。这是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重要基础。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等发生深刻变化,城乡融合趋势加快、人口流动加速。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增加了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要大力推荐社会管理创新,改变城乡分割、条块分割的管理方式,着力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关系、提高效能,逐步形成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的体制,形成城市工作和农村工作对接、良性互动的新格局。
三、当前迎江区城乡发展主要差距。
近年来,我区坚持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出发,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来准确定位、明确任务,围绕“城乡统筹”认准方向、增强动力,以内涵的深化、外延的拓展,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但城乡发展失衡、差距日趋扩大依然是当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之一。目前城乡差距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
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xx年全区农民纯收入比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7236元,两者比为1:3.7,收入差距比xx年扩大了0.4个百分点。同时,由于农业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工业化水平低,农民外出务工受到文化和技能的局限,致使农民增收空间非常有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不断拉大。
50%的行政村没有集中供水设施。
三是城乡劳动就业差距。从我区来看,城镇登记失业率均控制在4%以内,而农村劳动人口的失业率无法计算得出,抛开进城务工的劳动力不算,留在农村的劳动力的利用率大概在50%左右。目前,在我区老城区,就业平台、就业培训、就业服务和就业政策等比较完善,而农村劳动就业体系不健全。城市失业人员在社保补贴、税费减免、小额贷款等方面享受的再就业扶持优惠政策,农村失业人员享受不到。特别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四是城乡社会事业差距。全区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公共事业的资源大部分集中在城市。在教育方面,城区9所学校布局集中,规模大,综合实力强,基本办学条件要明显优于乡镇中、小学的学校。由于多方面原因,城乡教师基本素质差异比较明显。特别是在农村依然存在忽视子女教育问题。我区新洲乡留守儿童达40%,这已成为目前农村义务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在医疗卫生方面,公共卫生和防疫保健体系不健全,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目前已达到15所,而标准化村卫生仅有6家。在农村文化方面,文化建设硬件设施不够,缺场地、缺人才,绝大多乡镇文化站功能不全。在社会保障方面,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制度等尚未全面实施。城镇人员可以参加城镇居民医保,农村劳动者只能参加新农合;城镇户口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而农村户口的灵活就业人员除被征地农民外不能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这些都制约了城乡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
四、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目标思路和政策举措。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全面贯彻落实xx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改革为动力,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按照“统筹规划、融合产业、优势互补、一体化发展”的原则,初步建立城乡教育、医疗、文化合理布局、均衡配置的公共服务体系,城乡有效衔接、功能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和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及社会保障体系。形成以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社会事业发展、统筹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为重点的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一)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针对目前城乡基础设施差异大、功能布局不合理、设施共享性差等突出问题,切实把城市与农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实现城乡共建、城乡联网、城乡共用。一要加快城乡公路网络建设。科学合理地搞好城乡公路网规划和调整,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加快通往示范乡镇、示范村和未通水泥(油)路的村的公路建设,以及通往经济路、出口路、旅游路的公路建设。通过政府投入、集资入股、公路经营权拍卖等多种形式,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交通事业,力争到“xxx”末乡镇开通公交车,80%以上行政村和学校有公交车停靠点。二要加强城乡公用设施建设。搞好统一布局规划,加快城镇供排水、供气、公交等公用设施建设,完善城镇服务功能。鼓励城市公用设施向有条件的农村延伸。加大农村通讯设施的投入,降低通讯费用,保障城乡信息畅通。三要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加强宅基地规划和管理,节约村庄建设用地,引导和帮助农民切实解决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问题,力争3年内完成对乡村的规划编制,实现5年内整体推进的目标。加大以改水、改圈、改厨、改厕以及垃圾集中处理、污水处理等为主要内容的村容村貌整治力度,量力而行,务求实效,切实改善农村卫生环境状况。
(二)加快发展覆盖城乡的社会事业。一要均衡发展教育事业。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着力调整农村教育布局和结构,加强新老城区教育资源布点工作,争取3年内初见规模、5年内能见成效。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完善以区政府管理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建立以区级职业中学为龙头,乡(镇)成人文化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和各种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骨干,向村组延伸辐射的区、乡(镇)、村三级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城乡统一的农村居民转变为城镇居民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保障机制。二要大力发展卫生事业。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建立有效的农民健康保障制度。整合城乡卫生资源,搞好区域卫生规划,确保每个建制乡(镇)有一所政府兴办的标准化卫生院,建立以中心卫生院为核心的乡村卫生服务网络。建成规范化的村卫生所(室)并实现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合理布局村卫生站,加强卫生站的房屋和基本诊疗设施建设。深化农村卫生医疗体制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卫生医疗事业发展和管理的新模式、新机制,鼓励城市卫生医疗机构拓展农村医疗市场,促进农村卫生医疗事业健康发展。三要加强文化建设。加快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扩大城区先进文化向农村的辐射。加快完成区级文化馆、图书馆的达标改造,实现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活动室。广泛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地开展适合农村特点的大众体育活动。
(三)着力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城乡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深化就业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求职和失业登记制度,建立和完善城乡平等、统一的劳动就业管理体制。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限制性规定,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管理制度,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健全农民职业培训教育制度,整合城乡各种职业培训教育资源,结合“阳光工程”培训,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教育,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到“xxx”末,力争农村劳动力培训率达到80%,其中土地被征占农村劳动力培训率达到100%;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比例达到80%以上。要突出抓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重点解决好土地被征占农民的就业问题,给予他们享受下岗职工的同等就业待遇,鼓励他们自主择业、另谋生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接轨,让农民享受和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加快建立以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和最低生活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社会保障制度,不断扩大覆盖面,将灵活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以及城中村和城郊转户农民逐步纳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女职工生育保险体系。认真解决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到“xxx”末,初步建立城乡居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助、贫有所保”的社会保障体系。
(四)统筹推进城乡产业协调发展。以产业发展为支撑,形成一、二、三产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推进三个集中。一是强力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加快工业化。着力改变过去城乡建设上存在的“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粗放型发展格局,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制定了城乡一体的工业布局规划,通过规划调控、政策引导,建立投资促进机制,强力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二是梯度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推进城镇化。遵循“因地制宜、农民自愿、依法有偿、稳步推进”的原则,有组织分层次地引导农民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实行农村与城市社区完全接轨,按照城市社区标准建设新型社区,推动农民向市民转变;在有条件的农村地区,参照城镇社区的标准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引导农民向农村新型社区集中。三是稳步推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加速农业现代化。坚持以稳定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转包、租赁、入股等形式,稳步推进土地向农业龙头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种植大户集中,实施规模化、集约经营。
(五)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制度建设。着眼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逐步消除城乡分割的体制性障碍,努力构建城乡一体的新型管理体制。深化区乡财政体制改革。加大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支出比重,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和领域,加大对区的转移支付力度。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城乡一体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本着“降低门槛、放宽政策、简化手续”原则,逐步对本市人口取消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划分,统一称为“居民户口”,实行一元化户口登记制度。完善农村土地制度。鼓励和支持农民采取出租、入股、质押、置换等各种方式,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探索发展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为主的股份合作经济,为农民离土离乡创造条件。改革征地制度,完善征地程序,积极探索建立土地收益分配新机制,实行多种补偿安置办法,切实解决好土地被征占农民的社会保障和就业问题,使农民“失地不失业、失地不失利”。改革行政管理体制。积极支持农村社区建设,探索实行城市化的社区管理体制。鼓励农村推行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促进农民由村民向股东转变。支持具备条件的乡撤乡建镇,推进具备条件的城郊乡改设街道办事处。鼓励建设中心村,支持撤并户数较少的自然村,进一步优化城乡布局。推进区域金融改革与发展。积极开展组建农村合作银行试点,鼓励设立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农村社区金融组织,支持发展农村信贷担保机构,逐步形成包括小额信贷组织和农户资金互助组织、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以及金融性担保服务组织在内的多层次的区域金融体系,培育农村竞争性金融市场。
6月17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进行第四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加深对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认识,提高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能力和水平,全面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
反腐败斗争关系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是一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重大政治斗争。当前,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但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全面从严治党没有一劳永逸,腐败的顽固性和危害性绝不能低估,我们还应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全面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
高悬法治“利剑”,强化“不敢腐”的震慑。一体推进“三不腐”,不敢腐是前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做到了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对顶风违纪者严肃查处、通报曝光;开展巡视巡察工作,精准发现问题、持续高悬利剑……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让腐败者付出惨重代价,也让意欲腐败者不敢越雷池半步,以法的震慑,为“不能”“不想”创造了条件,让纪律成了带电的“高压线”。
扎紧制度“笼子”,筑牢“不能腐”的防线。腐败的本质是权力滥用,反腐败必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相关部门要坚持以制度管人管事,建立起规章制度的铜墙铁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要从小从细入手,不断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要加大政务、村务公开力度,拓宽信访举报渠道,充分发挥党内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织密织牢制度的“笼子”,让权利在阳光下运行,才能筑牢反腐防线,让蠢蠢欲动的不法分子无机可乘。
拧紧思想“开关”,加强“不想腐”的自觉。古人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腐败之所以发生,主要原因是自律防线不牢固,是理想信念丧失、为民服务意识出了问题。相关部门要加强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教育,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开展案例警示教育等,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行使公权力的人员坚守初心、牢记使命,坚定“四个自信”,严守纪律规矩、严明公私界限、严格家风家教,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面对任何形式的腐败,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该保持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执着,严于律己、廉洁自律,凝聚正风肃纪反腐强大合力,全面打赢反腐败斗争,努力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人民交出优异答卷。
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通过不懈努力换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这一重要论述,把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强调要求、一体谋划部署,擘画了我们党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战略路径,为做好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赵乐际同志多次指出,必须把反腐败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多措并举、标本兼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加快构建长效机制。我们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系统思维,坚持稳中求进基本工作方针,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着力推动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向压倒性胜利转化。
标本兼治是我们党管党治党的一贯要求,稳中求进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标本兼治、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一个稳中求进的过程。
从理论上来看,早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就提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2014年,又深化为“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2015年,确定为“推动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机制”,深刻揭示了反腐防腐的基本规律,构建了一个既层层递进又综合发挥效用的治理腐败基本体系。
从实践上来看,我们党在坚决清除腐败、始终保持惩治高压态势的同时,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既在全党加强党性和道德教育,激浊扬清、固本培元,又深入查找腐败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扎紧制度笼子,颁布、修订了一大批党内法规制度,以治标促进治本,以治本巩固治标成果,不断增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从成效上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反腐败斗争深入推进,腐败与反腐败的力量对比不断发生变化,形势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从“反腐败斗争取得新进展”,到“腐败和反腐败‘呈胶着状态’”,再到“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直至作出“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的论断,并在十九大再次重申定音,强调“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这些都为我们党在新时代深化标本兼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创造了良好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
形势决定任务,也决定着工作方针和方法。面对依然严峻复杂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为有效减少存量、着力遏制增量,先侧重治标,通过严厉惩治,形成“不敢腐”的威慑力,遏制腐败蔓延势头,为治本赢得时间、创造条件;随着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要求我们加大治本力度,巩固治标成果,根除腐败病源,其实质都是对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准确把握和运用。具体分析来看,不敢腐侧重于惩治和威慑,坚持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让意欲腐败者在带电的高压线面前不敢越雷池半步,形成持续震慑,坚决遏制蔓延势头;不能腐侧重于制约和监督,扎紧笼子、堵塞漏洞,从制度上挤压腐败的空间,让胆敢腐败者在严格的监督中无机可乘;不想腐侧重于教育和引导,着眼于产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对症下药、综合施策,让人从思想源头上消除贪腐之念。
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贯通了纪律、法律、制度、规矩、理想、道德要求,坚持了整体渐进与局部突破相结合的原则,形成了一个既相互作用、相互融合又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反腐防腐机制,凸显了思想建党、纪律强党、制度治党的巨大威力。这一机制,既是认识论又是方法论,蕴含着我们党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彰显着我们党对反腐败斗争形势任务、阶段特征、战略步骤的精准把握,是纪检监察工作从治标为主向标本兼治转变的重要方法论。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基本工作方针,将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统筹考虑、通盘谋划、一体推进,凝聚起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强大合力。
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必须保持战略定力、耐力,稳中求进、久久为功。不能、不想是长远目标,不敢的实质是底线思维。没有不敢,“后墙”就会松动,就不可能有不能、不想。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特别是“四个交织”等问题依然突出。我们要保持革命精神、斗争精神,强化精准思维,一个阶段盯住一个阶段的突出问题、把握一个阶段新的特点,确保严厉惩治、形成震慑这一手任何时候都不能软、不能丢。
要精准研判问题,全面掌握“树木”和“森林”情况,综合研判监督对象所涉问题的性质、程度和影响等因素,综合考量政治生态、历史文化等情况,严谨细致、审慎稳妥地处置问题线索,发挥好初核工作的“侦察兵”作用,为审查调查打下坚实基础。
要精准查处问题,准确把握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和本地区本部门政治生态状况,重点查处党的十八大以后不收敛不收手、人民群众反映强烈、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相互交织的党员领导干部,把对政治生态影响最大、最典型的“烂树”精准拔出来,努力取得良好的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
要精准处置问题,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审查调查查证多少问题就处理多少问题,监督执纪应该适用哪种形态就适用哪种形态,并综合考虑性质情节、后果影响、认错悔错态度等情况,做到宽严相济、精准得当,经得起纪法和实践检验。
标本兼治,关键在治,治是根本。从被动的不敢腐,发展到高度自觉的不想腐,是一个治标与治本、惩治与预防紧密结合、同步推进的历史过程。必须将惩与治辩证统一起来,一手惩、一手治,惩中治、治中惩,做到惩治同向、同步、同进,以不敢促进不能、不想。
要增强审查调查的政治性,深化对纪委监委是政治机关的认识,把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落实到监督执纪问责和监督调查处置的各个环节,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审查调查对象深刻认识所犯的错误,回到正确轨道上来,体现出纪检监察机关应有的思想政治水平。
要发挥查办案件治本功能,坚持以审查调查为牵引,针对典型案件“解剖麻雀”,寻找深层次原因,从中吸取教训、寻找规律,有针对性地堵塞漏洞、强化管理,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健全防范制度,扎牢不能腐的笼子。
要强化党性党风党纪教育,重视发挥反面典型警示作用,用好被查处违纪违法干部忏悔录,深化“三会一书两公开”警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以案为鉴、举一反三,持续增强不想腐的自觉;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牢固树立“四个自信”。
监督是纪委监委的共同职责和首要职责,具有发现、预警、提醒、教育、震慑、治本等重要功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内监督是永葆党的肌体健康的生命之源”。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必须坚持把监督挺在前面,以监督全覆盖、“长牙齿”、挺在前的严格和“带电”,来强震慑、补漏洞、树理念,逐步把高压态势的不敢腐、制度约束的不能腐和启发人觉悟的不想腐推向前进。
要通过监督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既对全体党员、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实行全天候、全方位监督,更聚焦“关键少数”,“寻虎觅蝇”,让违纪违法者无处遁形,让心存侥幸者收敛收手。尤其要把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根本政治任务,及时发现和查纠“七个有之”等行为,决不允许搞小山头、小团伙、小圈子,决不允许自行其是、各自为政。
要通过监督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对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发现的问题要分类别、分层次进行研析,把普遍性问题找出来,从体制机制上深入查找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通过深化改革和完善制度切断利益输送链条,用制度管住干部的行为、规范权力的运行。
要通过监督增强不想腐的自觉,着力在深化运用“四种形态”特别是第一种形态上下功夫,发现违纪苗头就及时谈心提醒,收到问题反映要严肃认真分析,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做到良医治未病、防患于未然,既让其产生不敢的畏惧、认识到不能的制约,更教育引导其拧紧理想信念这个“总开关”,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重品行、正操守、养心性,激发和涵养出不想的自觉。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强调指出:“从这两年查处的案件和巡视发现的问题看,反腐败斗争形式依然严峻复杂,腐败活动减少了但并没有绝迹,反腐败体制机制建立了但还不够完善,思想教育加强了但思想防线还没有筑牢”。选取的典型案例中,各项违纪违规行为也是各式各样、触目惊心,有的党员干部不能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信马列信鬼神、妄议中央大政方针、结党营私、拉帮结派;有的党员干部组织观念淡薄、独断专行、一手遮天、对工作拈轻怕重;有的党员干部公私不分、假公济私、用公款吃喝玩乐、挥霍浪费;有的党员干部脱离人民群众,为了自己的政绩劳民伤财;有的党员干部在其位而不谋其政,存在消极懒政的老好人心态。这些人中有省市级人大、政协领导干部,有司法、商业、卫生、科技等政府机关领导干部,有基层党支部成员,也有普通党员,所做的违纪违规事项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除了典型案例外,相似的案例报道也常见诸报端,大量的案例也说明了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全局的高度,对建立“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作出了重大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形成了动态发展的全面的反腐败体系:通过事前教育增强自身免疫力,让人不想腐;事后处理强化警示作用,让人不敢腐;健全制度规范过程管理,让人不能腐。具体来说:
不敢腐,是通过加大惩治力度,提高腐败成本,形成强大的震慑作用,使得党员干部对腐败心生戒惧。近年来,党中央修订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问责条例,进一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把纪律挺在前面的要求,对违纪违规行为绝不姑息,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老虎苍蝇蚊子一起打,各级纪委对违纪违规事项进行通报曝光、点名道姓,交行纪委近期也通报了近年来发生的8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督促党员干部以案为鉴、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不能腐,是从体制机制和制度上消除腐败发生的条件,使党员干部没有腐败的机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制定了中央八项规定,制定和修订了一批工作制度、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积极发挥民主集中制度、健全完善人事任免制度、财务审批制度、审计监督制度等等,以纪律规范党员干部的行为,用制度的笼子管住权力,有效发挥了制度治党的重要作用。
不想腐,是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使党员干部从根本上消除腐败动机。各类案例也能看出,不管某位党员干部曾经多么优秀,一旦遗忘初心,不能坚守道德底线,就势必出现违纪违法的问题,有的涉腐官员知法犯法、心存侥幸,在面临处分问责时才认清现实、痛苦流涕、反省悔悟。反腐纪实文学《追问》封面上写道“为什么有的人被彻底打垮时,才会追问自己内心的真实,为什么有的人被彻底打垮后,依然无法追问到自己内心的真实?”这种心态也引人深思。
从不敢、不能到不想,切实筑牢理想信念,就要求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固本培元、防微杜渐,才能在复杂的环境下经受住诱惑和考验,这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也是每位党员同志不容有失的任务。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闭幕之后的讲话当中引用的两句诗,以诗言志,彰显一个大党、一个大国的自信气质,传递的是苦干、实干的务实精神,同时也对新时期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严以修身提出了一个高的标准。党员干部以严格标准加强自律,反省自身,接受他律,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风清气正为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严以律人,在强化不敢腐的震慑上深化。始终保持政治定力和战略韧劲,坚决削减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将“严”字长期坚持下去。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查处的重点对象,把党的十九大后仍然不知敬畏、胆大妄为的作为重中之重,重点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相互交织的腐败案件,紧盯重大工程、重点领域、关键岗位,强化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部门和行业的监管,依法查处贪污贿赂、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重大责任事故等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坚决清除甘于被“围猎”的腐败分子,坚决查处拉拢腐蚀领导干部的不法分子。
严以修制,在扎牢不能腐的制度笼子上深化。加强坚持民主集中制、落实“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等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提高领导干部的制度意识,实现靠制度管权、管人、管事。推动上级党委对下级党组织全方位监督,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党组织全覆盖监督,着力破解“一把手”监督难题。督促被监督单位开展廉政风险点排查,科学设置风险等级,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推动各地、各部门公布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公示党务政务,公开办事流程,晒权于阳光下,自觉接受监督。
严以律己,在增强不想腐的自觉上深化。注重标本兼治,大力开展廉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筑牢纪律意识、规矩意识。积极策划、打造具有新时代特征、富有各地特色的廉洁文化产品。探索建立党员干部廉洁教育积分制度,持续推进家风家教建设。深度剖析典型案件,用好纪律检查建议书、监察建议书、警示教育等手段,推动以案促改、系统治理。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党的肌体必须纯净,党员干部的思想行为必须纯洁!从严治党是一项艰苦卓绝的伟大工程,刷新吏治更是万千群众最真切的期盼!新时代,我们更应严以修身,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构建起干净、清朗、纯净的政治生态,为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权力作为一把双刃剑,定程度上是腐蚀剂,权力派生的腐败是我党长期执政面临的最大威胁。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的成败、历史周期率的高度出发,创造性地建立了不腐败、不腐败、不腐败的机制,强调要一体推进,加深标本和治理,为治理腐败这一世界性问题贡献了中国理念。一体化推进三不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从严治党向深度发展的生动体现,也是纪检监察工作从治标转变为主要标本兼治的重要原则和方法论。正确把握三不之间的内在逻辑,通过内在联系,积极推进三不贯穿纪检监察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补充短板、强弱,充分发挥标本兼治效果,不断巩固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胜利意义重大。
一体化推进三不是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总结提炼。
一体化推进三不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理论创新。深入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管理党的经验教训,科学分析新时期党的建设基本情况和客观要求,在自觉利用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和建设规律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全面严格管理党的基本战略,强调全面严格管理党是自我革命,必须探索党长期管理条件下实现自我革命的有效途径。全面从严治党,不仅仅是查几个人,做几个案例,而是着眼于全党,着眼于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通过惩治极少数、教育多数,进行深入的体制机制改革,加强理想信念的塑造,从里到外深入的转型,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创新、自我提升。在这一逻辑起点上,提出一体化推进三不机制,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与反腐败工作实际有机融合,坚持惩治与预防相协调、治标与治本相协调、自律与他律相统一,构建环环相扣、同向发力的反腐败闭环,内涵丰富、立意深远,是执政党建设规律、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有效保证反腐败斗争沿正确方向稳步推进,走出中国特色反腐败之路。
一体化推进三不是纪检监察工作从治标为主的标本兼治转变的重要原则和方法论。形势决定任务,任务决定方法。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久,腐败和反腐败呈胶着状态,腐败库存较大,需要坚持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创造条件。目前,反腐败斗争取得了压倒性胜利,但腐败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一点也不能低估。要立足于反腐永远在路上的科学判断,一体化推进三不战略思维治理腐败,深入把握反腐败斗争的形势、趋势和阶段性特征,研究判断各地区各部门的共性和特殊性问题,发挥标本兼治综合效果,坚决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势、持久战。
一体化推进三不是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命题。纪检监察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是更高起点、更高标准、更好效果的发展。一体化推进三不是在保持高压态势不放松的基础上,投入更多精力建设制度、监督、强烈教育,把握纠正与预防、治标与治本、阶段性与连续性的关系,坚定、正确、有序、标本兼治,解决工作不协调、发展不平衡、节奏不均等问题,通过系统规划、一体化推进、同向发展,最终实现政治效果、纪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党上下反腐的决心不变,力量不减,产生了巨大的抑制作用和警告效果,积极投票的党员领导干部明显增加,一体化推进了三不的综合效果。三不不仅在理论上站得很高,在实践上也很顺利,效果上很明显,作为新时代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实践,必须坚持完善。
一体化推进三不的关键是通过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不腐败、不腐败是有机的整体,不是三个阶段的划分,也不是三个阶段的划分。一体化推进三不的关键是整理三不之间的内在逻辑,通过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纪检监察工作的系统整体协同性,实现一体化推进三不,推进纪检监察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不敢是纪律、法治、抑制,重点是保持高压、持续抑制、不能、不愿意的前提,不能是制度、监督、制约,重点是牢牢抓住笼子、堵住漏洞、不敢、不愿意的保障,不愿是认知、意识、文化,重点是提高思想意识、坚定理想信念通过现象看本质,一体化推进三不在逻辑本质上是一个层层递进、相互补充完善的系统,是腐败管理内外部因素合作的过程,反腐败工作以治标为主要标本兼顾的逻辑进化。
以一体化推进三不引领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坚持稳定的进步。一体化推广三不,一体化推广是方法,三不是目标任务,最终带来纪检监察工作的高质量发展。但这不可能一蹴而就。要稳定高压态势,稳定惩罚力,稳定干部群众对腐败惩罚的期待,坚持贪婪、腐败、腐败增加,一起调查腐败库存,明确重要缓急,按照两个优先原则,坚决调查。要加强求进措施,标本兼治、固本培元,针对发现的体制机制问题,督促相关部门完善制度,推动形成合理分解权力、科学配置权力、严格职责权力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以制度理性对抗权力任性。要紧紧抓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学习主线,扎实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宗旨意识教育、廉政警示教育,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廉洁基因,稳步推进、多措并举,引导党员领导干部筑牢腐败防变的思想堤坝。
坚持问题的方向性。一体化推广三不,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难题是关键。要立足派驻督导的职责定位,发挥全天候、近距离、常态化的优势,综合运用日常对话理解、信访受理、线索处理、对话注意、对话咨询、廉政文件制作、民主生活会监督等多种方式,及时发现问题,高质量提出纪检建议或监督建议,传达压力,提高监督实效。关注发展全局和国家安全的重大工程、重点领域、重要岗位,坚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突出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本次主题教育要求特别整备8个方面的突出问题,驻水利部纪检监察组已经督促水利部党组制定工作方案,设立8个特别整备工作组,分别由部长领导,调查什么,什么,找出本部门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短板,反省为什么,改变什么,用自我革命的勇气真刀真枪解决问题。作为派遣机构,要重视巩固党委整顿的主体责任,加强日常监督,贯彻专业整顿两次主题教育,特别是对专业整顿不足的严肃问责,推进主题教育整顿落实。
坚持统一的协调。打虎拍苍蝇猎狐多管齐下,以最坚决的态度减少库存,以最果断的措施控制增量,使党员和公务员全体有效监督,通过深化监督执行四种形态,实现规则、纪律、法律的有机贯通,连接不敢、不愿。要构建纪律监督、监督监督、驻扎监督、巡逻监督四个全权复盖的权力监督结构,发挥驻扎机构一体化履行党的纪律。
检查和国家监察、协助驻在部门党组(党委)开展巡视工作等多重职责的优势,将一体推进“三不”理念要求融入管党治党、业务运行的全过程,承担好桥梁和枢纽作用。要把握好纠正和防范、治标和治本、阶段性和联系性的关系,积极探索实现一体推进“三不”的载体和路径,既突出阶段性重点,攻坚克难,又坚持久久为功,以治标促进治本、以治本巩固治标,不断提升纪检监察工作的整体质量和效能。
坚持改革创新。一体推进“三不”、一体推进纪检监察“三项改革”、一体推进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三转”,是纪检监察机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要重点做好的工作。“三不”是目标任务,“三项改革”是路径方法,“三转”是内在要求。派驻纪检监察机构要按照党中央绘制的蓝图,构建出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更好地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要立足党章党规党纪和宪法监察法,贯通纪检、监察两项职能,明晰职权边界,把准职责定位,管好该管的事,交还不该担的责,确保主责主业不散不偏,在深化“三转”上体现高水平,在擦亮“探头”上体现新作为。要通过形的重塑和神的重铸,提升监督效能,加快构建起一体推进“三不”的长效机制,实现标本兼治,迎来海晏河清。
权力作为一把双刃剑,从某种程度上讲,它是一种腐蚀剂,权力衍生的腐败是我们党长期执政面临的最大威胁。习近平总书记从关乎党和国家事业成败、关乎能不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高度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机制,并强调要一体推进,深化标本兼治,为治理腐败这一世界性难题贡献了中国理念。一体推进“三不”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生动体现,也是纪检监察工作从治标为主向标本兼治转变的重要原则和方法论。准确把握好“三不”之间的内在逻辑、打通内在联系,主动将一体推进“三不”贯穿于纪检监察工作全过程、各方面,补短板、强弱项,对于充分发挥标本兼治效应,不断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意义重大。
一体推进“三不”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理论创新。在深刻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管党治党经验教训、科学分析新时期党的建设基本态势与客观要求,自觉运用中国共产党执政和建设规律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战略,并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是一场自我革命,必须探索一条党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自我革命的有效途径。全面从严治党,不只是查几个人、办几个案子,而是着眼全党、着眼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通过惩治极少数、教育大多数,进行深入的体制机制改革,强化理想信念的塑造,从里到外进行深刻的变革,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在这种逻辑起点上提出一体推进“三不”机制,把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与反腐败工作实际有机融合,坚持惩治与预防相协调、治标与治本相协同、自律与他律相统一,构建出一个环环相扣、同向发力的反腐闭环,内涵丰富、立意深远,是对执政党建设规律、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规律的深刻认识和精准把握,有效保证了反腐败斗争沿着正确的方向稳步推进,走出了中国特色的反腐之路。
一体推进“三不”是纪检监察工作从治标为主向标本兼治转变的重要原则和方法论。形势决定任务,任务决定方法。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久,腐败和反腐败呈胶着状态、腐败存量比较大,需要坚持治标为先,为治本赢得时间、创造条件。就当下而言,反腐败斗争虽已取得压倒性胜利,但并没有彻底解决腐败问题,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一点都不能低估。必须立足于“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科学判断,以一体推进“三不”战略思维治理腐败,深入把握反腐败斗争的形势、趋势和阶段性特征,研判各地区各部门共性和特殊性问题,发挥标本兼治综合效应,坚决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
一体推进“三不”是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命题。纪检监察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是更高起点、更高标准、更好效果的发展。一体推进“三不”是在保持高压态势不放松的基础上,投入更多精力去建制度、抓监督、强教育,把握好纠正与防范、治标与治本、阶段性与连续性的关系,做到坚定不移、精准有序、标本兼治;解决的是工作不协调、发展不平衡、节奏不均匀等问题,通过系统谋划、一体推进、同向发力,最终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党上下反腐的决心不变、力度不减,产生了巨大的震慑作用和警示效应,主动投案的党员领导干部明显增多,一体推进“三不”的综合效应已逐渐显现。“三不”不仅在理论上站位高,而且在实践上行得通,成效上很明显,作为新时代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实践,必须坚持并不断完善。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一个有机整体,不是三个阶段的划分,也不是三个环节的割裂。一体推进“三不”的关键在于理清“三不”之间的内在逻辑,打通三者间的内在联系,增强纪检监察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把一体推进“三不”做到实处,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不敢”是纪律、法治、震慑,侧重于保持高压、持续震慑,是不能、不想的前提;“不能”是制度、监督、约束,侧重于扎紧笼子、堵塞漏洞,是不敢、不想的保障;“不想”是认知、觉悟、文化,侧重于提高思想觉悟、坚定理想信念,是不敢、不能的防线。透过现象看本质,一体推进“三不”在逻辑本质上是一个层层递进、互为补充完善的系统,是腐败治理内外部因素协同配合的过程,体现了反腐败工作从治标为主向标本兼治的逻辑演进。
反腐败斗争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一体推进“三不”关键在打通内在联系,实现系统谋划、一体推进、同向发力。在推进“不敢”的过程中,注重挖掘“不能”和“不想”的功能;在推进“不能”的过程中,贯通“不敢”和“不想”的实践;在推进“不想”的过程中,体现“不敢”和“不能”的约束。通过对各环节的优势进行系统性、整合性和科学性的把控,促成三者之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实践中,驻水利部纪检监察组针对近年来查处的水利部有关领导干部入股和经商办企业问题,发出监察建议书,督促水利部党组及时堵塞漏洞,健全制度机制,扎紧了不能腐的笼子;及时将案例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对2019年上半年查处的6起典型案例进行通报,对水利部下属黄河万家寨水利枢纽有限公司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违规公款宴请涉及的16名局处级干部点名道姓公开曝光,用警示和导向作用推进不想腐的形成,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坚持稳中求进。一体推进“三不”,“一体推进”是方法,“三不”是目标任务,最终带来纪检监察工作的高质量发展。然而,这不可能一蹴而就。要稳住高压态势、稳住惩治力度、稳住干部群众对反腐惩恶的预期,坚持有贪肃贪、有腐反腐,对腐败增量,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腐败存量,分清轻重缓急,按照“两个优先”的原则,坚决予以查处。要强化“求进”的措施,标本兼治、固本培元,针对发现的体制机制问题,督促相关部门完善制度,推动形成合理分解权力、科学配置权力、严格职责权限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用制度理性对抗权力任性。要紧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学习主线,扎实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宗旨意识教育、廉政警示教育,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廉洁基因,稳步推进、多措并举,引导党员领导干部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
坚持问题导向。一体推进“三不”,善于发现问题、解决疑难问题是关键。要立足派驻监督的职责定位,发挥全天候、近距离、常态化的优势,综合运用日常谈话了解、信访受理、线索处置、约谈提醒、谈话函询、建立廉政档案、监督民主生活会等多种方式,及时发现问题,高质量地提出纪律检查建议或监察建议,传导压力,增强监督实效。要盯住事关发展全局和国家安全的重大工程、重点领域、关键岗位,坚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这次主题教育要求专项整治8个方面突出问题,驻水利部纪检监察组已经督促水利部党组制定工作方案,成立8个专项整治工作组,分别由部领导牵头,既要查是什么、差什么,找出本部门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短板,也要反思为什么、改什么,以自我革命的勇气真刀真枪解决问题。作为派驻机构,还要注重夯实党委整改的主体责任,加强日常监督,把专项整治贯通两批主题教育中,特别要对专项整治不力的严肃问责,以推动主题教育整改落实落地。
坚持统筹协调。要“打虎”“拍蝇”“猎狐”多管齐下,以最坚决的态度减存量,以最果断的措施遏增量,使全体党员和公职人员都处于有效监督之下,通过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实现规、纪、法的有机贯通,连起“不敢”“不能”“不想”。要构建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四个全覆盖”的权力监督格局,发挥好派驻机构一体履行党的纪律检查和国家监察、协助驻在部门党组(党委)开展巡视工作等多重职责的优势,将一体推进“三不”理念要求融入管党治党、业务运行的全过程,承担好桥梁和枢纽作用。要把握好纠正和防范、治标和治本、阶段性和联系性的关系,积极探索实现一体推进“三不”的载体和路径,既突出阶段性重点,攻坚克难,又坚持久久为功,以治标促进治本、以治本巩固治标,不断提升纪检监察工作的整体质量和效能。
坚持改革创新。一体推进“三不”、一体推进纪检监察“三项改革”、一体推进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三转”,是纪检监察机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要重点做好的工作。“三不”是目标任务,“三项改革”是路径方法,“三转”是内在要求。派驻纪检监察机构要按照党中央绘制的蓝图,构建出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更好地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要立足党章党规党纪和宪法监察法,贯通纪检、监察两项职能,明晰职权边界,把准职责定位,管好该管的事,交还不该担的责,确保主责主业不散不偏,在深化“三转”上体现高水平,在擦亮“探头”上体现新作为。要通过形的重塑和神的重铸,提升监督效能,加快构建起一体推进“三不”的长效机制,实现标本兼治,迎来海晏河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不仅是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方针,也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略。这是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从严治党生动实践中总结形成的,是把反腐败和监督工作融入管党治党全局、嵌入国家治理体系的战略方针,也是重大理论成果,有着丰富而深刻的科学内涵,揭示了标本兼治的基本规律。纪委监委履职尽责、发挥作用,很重要的一项原则和要求,就是坚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不敢”,突出震慑、遏制。有贪肃贪、有腐反腐,“老虎”“苍蝇”一起打,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鲜明态度,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和初心使命决定的。党的十九大以来,纪检监察机关保持定力、稳中求进,惩治腐败这一手没有松、没有软,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效。要实现不敢,必须保持高压震慑,只要有人腐败,不管是谁,都要坚持果断处理。正风肃纪反腐永远在路上,一定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保持惩治力度。
“不能”强调制度、治理。防止腐败扩散蔓延,既要靠依规依纪依法惩处,又要靠制度治理和监督约束。一方面,建立健全制度,明确权利边界和运行规则,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另一方面,完善监督约束,推进纪律监督,使党员干部适应新时代全面从严要求,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习惯规范。
“不想”依靠思想觉悟,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领导干部出现各种出轨越界、跑冒滴漏,根子在于“总开关”没有拧紧。大量案件表明,腐败现象之所以屡禁不绝,有多方面的因素,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干部自身的思想党性人格。
全面从严治党是系统工程。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贯通协调、环环相扣,体现了内因和外因、自律和他律的辩证关系:不敢腐是前提,为“不能”创造条件;不能腐是关键,巩固“不敢”“不想”的成果,不想腐是根本,实现“不敢”“不能”的升华。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任何一方面滞后,都会影响全面从严治党整体进程和综合效果,必须同向发力,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实现效应叠加。
深刻理解一体推进“三不”的重要意义和理论内涵。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构建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作为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三项重要任务之一进行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不仅是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方针,也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方略。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必须统筹联动,增强总体效果。”工作要点秉持这一精神,强调以“三不”一体理念、思路和方法开展监督执纪问责,要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坚持“一案双查”、完善纪律检查建议书工作机制、树立“严管就是厚爱”警示教育品牌,着力打通三者内在联系,坚持惩治与预防相协调、治标与治本相协同、自律与他律相统一,构建出一个环环相扣、同向发力的反腐闭环。
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同向发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能不能担当起来,关键在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抓没抓住。”一体推进“三不”,首要强化主体责任,加强统筹协调,使监督工作在决策部署指挥、资源力量整合、措施手段运用上更加协调;同时要发挥监督的保障作用,纪检组织履行好“监督的再监督”职责。工作要点秉持这一精神,强调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同题共答,要健全落实谈心谈话制度、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宣传协调工作机制、做好新任职干部廉政教育、促进青年干部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学习宣传先进事迹展示生态环保铁军形象,这些具体举措贯通了“两个责任”,增强了一体推进“三不”的整体效能,对生态环境部系统形成全面从严治党的良好氛围至关重要。
层层抓实抓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要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支部”。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担负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一体推进“三不”要取得扎实效果,关键在各级党组织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抓实抓细各项工作任务。工作要点秉持这一精神,强调要督促各级党组织抓好一体推进“三不”各项任务,推动基层党组织自觉用好“第一种形态”、推动以案促改、督促加强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督促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等。对主体责任强有力的监督,能确保压力层层传递、责任层层落实,推动生态环境部系统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生动局面,汇聚起管党治党的强大合力。
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将以工作要点相关要求为依据,结合自身特点找准载体和抓手,党委和纪委形成工作合力,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着力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对党纪国法的敬畏。推动形成不断完备的制度体系、严格有效的监督体系,夯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思想根基,努力取得全面从严治党新成果,为助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