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新常态,一个时代的新标志,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进程中,我们应实现对新常态的理解、把握,用心体会并积极适应。本文将从工作、生活、学习、交际和发展五个方面阐述我对新常态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就工作层面而言,新常态要求我们从以往单纯追求增长转变为注重质量和效益。我在工作中深刻认识到,只有全面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与素质,才能适应新常态的需求。通过不断学习知识、积累经验,我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加了把握新常态的能力。我们要提前把握行业发展的趋势,不断创新和更新工作方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新常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变化。从物质生活到精神追求,我们的需求正在不断发生转变。我发现在新常态下,人们更加注重健康、环保、品质和个性化的需求。这使我意识到,我们应尽量远离生活的浮躁,更加注重身心健康的平衡。在闲暇之余,我会坚持运动、阅读,并积极参与公益活动,让自己更加全面发展。生活如此多样,我们应努力寻找和发现其中的乐趣,享受生活的真正意义。
第三,新常态也对我们的学习提出新的要求。知识的更新速度迅猛,我们必须积极主动地学习和适应新常态。我认识到,在新常态下,我们要超越书本知识,注重实践与创新。我积极参与各类培训、讲座,不断了解行业动态和前沿技术,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我们要保持对未来趋势的敏感性,不断进行自我更新,才能适应新的学习需求和时代的要求。
第四,交际方式的改变是新常态的一个重要表现。新常态要求我们更加注重沟通、合作与分享。在我与同事之间,我更加注重团队合作和信息共享,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在社交平台的兴起下,我积极利用互联网,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子,结交各界朋友。我发现,通过互联网我们可以更加方便地获取信息、发展人际关系,这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与交流。
最后,新常态对于个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在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我们要有一种担当的精神和进取的态度,不断提升自己,实现自身的价值。我深刻认识到,只有在不断适应和积极进取中,我们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我会积极参与各类培训、学习机会,提高自己的知识与能力水平。同时,我也会保持一颗谦虚的心态,不断反思与自省,为自己的发展找到新的方向和机遇。
总之,新常态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应该对其有着准确的认识与全面的适应。在工作、生活、学习、交际和发展等方面,新常态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我们要从自身做起,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不断学习和创新。通过积极适应和融入新常态,我们才能实现人生的辉煌,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落实“十三五”规划纲要,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强改革创新,奋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阶段演化的趋势更加明显,进一步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要求更加紧迫。全面落实“十三五”规划纲要,我们必须立足自身优势,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以新理念引领发展新常态,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切实转变发展方式,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坚持创新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当下,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是更加激烈的科技竞争,如果科技创新搞不上去,发展动力就不可能实现转换,我们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就会处于下风。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国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创新发展,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着力形成新的发展动力源和增长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坚持协调发展,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而我国发展不协调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区域之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异较大、城乡发展不平衡、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手硬一手软”,等等。如果发展不协调的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木桶短板”效应就会愈加突显,一系列社会矛盾会不断加深。这就需要我们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加强城乡互动,推进城乡公用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让城市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倾斜,加快补齐发展“短板”,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整体性。
坚持绿色发展,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当前,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十分严峻,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而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才能让群众“看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才能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生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绿色发展,恪守生态环境“责任红线”,积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坚持开放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打开窗子,才能实现空气对流,新鲜空气才能进来”。当前,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总体上还不够高,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还不够强,应对国际经贸磨擦、争取国际经济话语权的能力还比较弱。这就需要我们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进一步优化开放结构,进一步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为发展拓展新空间、注入新动力,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产业良性互动的格局,全方位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坚持共享发展,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就是要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要看到,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上,无论是实际情况还是制度设计,都还有不完善的地方。这就需要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共享发展,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好,“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百姓,充分调动人民推动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站在新起点,开启新征程。“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要实现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新理念把握引领发展新常态,着力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化解矛盾、补齐短板上取得突破,不断开拓“十三五”发展新境界。
“新新常态”是当前国家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也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应对的重大挑战。在这个新常态下,我也在不断地思考、探索和试错,从中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和自己的理解。
第二段:新新常态背景分析
新常态是指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深化改革的新阶段。2015年,其指导思想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旨在逐步建立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主要导向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而“新新常态”则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它不再是因为内需或外部环境而发生的某种非自然状态,而是经济发展的常态化状态。
第三段:新新常态下企业的角色
在新新常态下,企业需要紧密地结合市场、创新和人才。面对经济发展的新条件,企业需要调整和优化自身经营思路和经营模式。一方面,要注重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大力推广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构建新的发展动力;另一方面,要注重培育优秀人才,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素质和竞争力。这样才能在新常态下稳步发展、大力创新。
第四段:新新常态下人民群众的期望
新新常态下,人民群众的期望也在不断变化和调整。他们更希望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环境保护等公共服务,同时也需要更加优质、创新、便捷的商品与服务。而在这些群众关心的问题上,政府和企业需要共同努力,加强供给端改革,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满足社会民生需求。
第五段:新新常态下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新新常态下,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参与到社会经济发展中来。同时需要加强与政府、企业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的沟通和协作,共同解决问题,推动中国经济稳步向前,让更多人分享中国发展的成果。
总之,在新新常态下,需要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让技术创新成为新常态下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进一步加强政府与企业、人民群众之间的协作力度,推动中国经济持续而健康地发展。
近年来,反腐败成为中国法治建设中的重要一环,而“反腐新常态”更是成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思想。随着反腐斗争的深入和推进,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反腐新常态”这一主题的深刻意义,也更加明确了身为一名公民应承担的举报、参与反腐的责任。以下是我对“反腐新常态”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认识“反腐新常态”重要性
“反腐新常态”不是一时的口号,而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既需要持续发力,也需要长期坚持。在这个过程中,彻底根治腐败,塑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维护国家稳定与发展,必须引起广大公民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参与。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反腐新常态”之重要性和长期性,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反腐工作。
第三段:参与反腐工作的重要性
如果仅仅是口号,即使是最嘹亮的呼声,也难以落到实处。反腐败工作需要政府、监察机关和社会大众共同参与,形成群策群力、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良好工作机制。而在这个机制之中,其中一个重要的力量就是广大公民的参与。每一个人在所处的岗位上,都可以举报违法与腐败现象,成为反腐败工作的有效力量。
第四段:强化法学意识,加强自身修养
参与反腐工作的前提是法学意识的强化与自身修养的加强。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道德底线和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自觉拒绝违法行为,自觉抵制各种形式的腐败。而且我们还需要从自身做起,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在生活、工作中加强自身知识和技能的提升,从而为反腐工作提供有用的力量支持。
第五段:结语
“反腐新常态”是一个长期和艰巨的工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参与其中,从自身做起,做一个遵纪守法、拒绝腐败、敢于举报的良好公民,为建设风清气正的社会贡献力量。同时,在反腐工作中,各个相关机构应从发现问题、调查核实、处理方式、倡导舆论多方面入手,建立全方位、多元化的反腐强力推进机制,努力实现反腐工作的新常态。
近日,我市推出 “四项措施”抓学习贯彻落实工作,使省政府 “海西发展改革工作会议”、州委专题扩大会议、州委书记文国栋州 “两会”在德令哈代表团分团讨论会以及闭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成为指导全市上下统一思想、推动工作落实、引领发展新常态的指南。
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示范。为确保“海西发展改革工作会议”等会议、省州领导讲话精神在德令哈尽快生根开花结果,立即召开扩大会议做出专题部署,各级领导干部先学一步学深一点率先示范。组织部即说即行下发文件,为全市各级党组织抓学习贯彻落实、促干部群众思想转变、推动工作发展创新定目标、提要求。各乡镇街道社区基层党组织书记,积极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把学习贯彻“会议”精神作为当前首要政治任务,采取召开集中学习会、专题讨论会、个人自学、撰写读书笔记等多种形式,及时把会议精神传达到城乡党员干部、牧民、社区居民群众中。通过纳入即将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范筹,确保做到学深、学透、学有所悟。
找准着力点,围绕统一思想、转观念、转作风抓落实。全市各部门结合目前正在开展的“树立新理念,引领新常态,海西怎么办,我要怎么干”思想大解放大讨论活动,对照“会议精神”认真查找思维模式、工作方法、发展观念等与 “会议”精神要求不适应的问题。以“打造高原绿洲新城”、“ 西部改革发展新高地”的新理念,引领工作创新发展新常态。不断增强加快发展的机遇意识、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思想观念的大更新。对照省政府主要领导对海西干部队伍和作风建设提出的新指示、新要求,深入查找梳理自己存在的作风问题,采取列出问题清单、督导整改等措施,从严从实着力解决少数干部精神状态不佳、发展信心不足、消极畏难、作风漂浮等问题,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定力和精神动力。
准确把握精神实质,推进工作落实。按照促进海西经济转型发展的工作要求和政策导向,对照我市“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安排,各基层党组织进一步细化分解本单位本部门年度工作任务,将任务目标细化到人,明确时间节点,层层传导压力,推进工作落实,激活全市各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广泛开展宣传引导,营造舆-论氛围。运用《德令哈晚报》、德令哈电视台、“德令哈党建网”等媒体,全方位宣传“海西改革发展工作会议”的精神实质、基本要求、重大意义,用“会议”精神统一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派驻各村(社区)的“第一书记”、工作队成员,结合目前正在开展的千名干部下乡“三带三推” 活动,以农牧民党员群众为重点,面对面、点对点传达宣传会议精神确保准确到位。采取座谈会、上门走访、专题通报等形式,向全市1200余名高层次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党代表、人大代表、农牧民党员、党外干部、离退休老干部宣传会议精神,调动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助推我市转型跨越发展。
深刻领会经济发展新常态是基于我国发展阶段的科学判断,深刻领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深刻领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解决我国调结构、转方式进程中的主要矛盾、根本问题和发展短板的着力点,深刻领会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这五大政策支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顺利推进的重要条件。
畅想“十三五”,我们充满新期待。美好蓝图变成现实,需要最广泛地凝聚共识,汇集众智;需要激发全省干劲激情,一棒接着一棒跑,一茬接着一茬干;需要动员三湘儿女以主人翁姿态投身改革发展的伟业,携手同行,共同按下“十三五”规划的启动键。
在历史的新起点上,在奋进的新征程中,我们尤其要把适应把握引领经济新常态,作为贯穿发展全局和全过程的大逻辑,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总引领、总遵循,紧密结合湖南实际,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变中求新、新中求进、进中突破。新理念就是指挥棒、方法-论、总抓手、新境界,全省上下必须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的发展理念,以新理念引领新的实践,坚持为长远谋、为后代谋、为全局谋,提升“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涵养“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宽广胸襟,视党和人民的事业为一场“接力赛”,把精力用在实干上,把眼光放在长远处,让五大发展理念在湖南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最关键是要把新的发展理念细化成一条条发展举措、一项项行动计划、一件件实事工程,落实到工作中去。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面临着许多绕不过、躲不开、必须闯的历史关口。我们要始终保持开拓创新的锐气和奋发向上的士气,在改革创新中攻坚克难,善于化解换挡的焦虑,勇于摆脱速度的依赖,在结构性改革上破难题,向中高端迈进中见成效,向创新创业要红利。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把群众导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贯穿民生工作始终。脱贫攻坚是第一民生工程,也是第一责任担当,要打好这场冲刺战,啃下这块硬骨头,让三湘父老乡亲同步迈入全面小康。
奔跑吧,“十三五”新征程已经扬帆起航,使命在肩,时不我待,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发挥“一带一部”区位优势,深入实施“一核三极四带多点”发展战略,促进“三量齐升”,推进“五化同步”,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励精图治,奋发进取,为加快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而努力奋斗!
新的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要坚决贯彻。新年伊始,在重庆调研时强调指出,全党同志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的发展理念上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的发展理念是统一思想、引领方向、指明路径、开启发展新境界的指挥棒,也是引领湖北“十三五”发展落脚到“率先”“进位”“升级”“奠基”四大目标上的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
体会一:以增强发展新动能为着力点,推动创新发展,坚持把“双创”作为引领湖北发展的第一引擎。
崇尚创新引领发展,是党中央放眼世界、立足全局、面向未来,增强发展可持续性的重大战略决策。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建设“创新湖北”,就是要让创新成为湖北的特质、底色和核心竞争力,成为湖北发展的根本驱动力量。“创新湖北”,重在建设。要深入解放思想,创新发展文化,凝聚湖北跨越式发展的“强大气场”,让思想解放的火花在荆楚大地绽放,让创新创造创业的源泉在荆楚大地涌流。
创新实质就是一场深刻的.改革。要始终坚持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作为改革突破口,通过出台权力清单、负面清单、改革行政审批、工商登记制度等,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良好环境。突出创新改革,必须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等,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发挥科技创新的乘数效应,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成科教强省。
体会二、以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着力点,推动协调发展,统筹推进“一元多层次”战略布局、产业发展和软硬实力三个协调。
行棋当善弈,落子谋全局。当今中国,只有协调发展,才能奏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交响曲。今日湖北,只有协调发展,才能建成战略支点率先全面小康。我们要深入贯彻协调发展理念,进一步理顺发展关系,积极拓展发展空间,不断提升发展效能。
坚持协调发展,要切实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中贯穿的“全面”总要求,坚持统筹兼顾、综合平衡,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统筹考虑城乡联系、区域联系、经济与社会联系、精神与物质联系、人与自然联系等,实现区域协同、城乡一体发展。要按照支点建设的定位和要求,深化战略顶层设计,深入推动以构建战略支点为核心统领的“一元多层次”发展战略。全面推进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湖北长江经济带建设,深化提升汉江生态经济带的开放开发,通过“两圈两带”总体战略统揽全局,覆盖全省,整体推进支点建设。在继续推进“一主两副”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基础上,全面提升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协调推动武汉城市圈、三峡城市群、襄十随、宜荆荆城市群发展,努力开创多极带动、多极支撑的发展局面。
体会三: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着力点,推动绿色发展,做好资源保护、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和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构建。
妥善处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能源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真正让生态文明理念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不断提高绿色gdp,让百姓共享美丽湖北、健康湖北的民生福祉,才能真正实现人民富裕、湖北富强、中国美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加快实施“绿满荆楚行动”。以生态重点工程建设为着力点,加快构建以江、湖、山、库为重点的生态安全屏障。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确保城乡饮用水安全。以治理雾霾为重点,加强大气污染防治。要加快发展绿色经济。大力扶持发展绿色低碳技术、低碳产业和循环经济,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生态农业。推进绿色城镇建设,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进程,深入开展国家园林城市、森林城市、文明城市、生态市县、生态乡村等创建活动,全面改善人居环境。要改革创新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统计评估指标体系和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责任追究制度、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和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
体会四:以打造内陆开放高地为着力点,推动开放发展,强化湖北开放新理念,构建开放新体系,找准开放新抓手。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这已为古今中外的发展实践所证明。作为典型的内陆省份的湖北,更应强化开放的新理念,找准开放新抓手,拓展开放新领域,打造开放新体系,全方位提升湖北开放型经济,全面融入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世界经济一体化,拓展发展空间,推动内外联动发展。
在区域开放发展上,大力推动省内外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主动融入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东接长三角,中与湘赣皖合力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西连成渝经济区。加强走出去战略谋划,统筹多双边和国际区域开放合作,加快策划和推进湖北武汉自由贸易区战略,积极对接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发展。在开放内容上,要把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承接海内外产业转移作为扩大开放的重中之重,把开发区建设和产业园区建设作为扩大开放的重要载体,把优化软硬环境作为扩大开放的关键举措,加大“大通关”等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并在引进的同时放开脚步走出去。在开放举措上,要坚持和完善发展湖北开放型经济政策体系,积极营造亲商、利商、留商的投资环境,形成互动发展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体会五:以提升民生福祉为着力点,推动共享发展,更大力度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更大力度实施精准扶贫,更大力度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党的共享发展新理念,是站在时代的高度,秉承历史的责任,践行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必然选择,也明确了湖北在“十三五”时期建设“五个湖北”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大力支持自主创业。突出做好中低收入者和困难家庭增收工作,努力缩小收入差距。大力度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坚持把教育作为民生之基,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坚持把社会保障作为民生之依,健全多层次的社保体系,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继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强重大疫病防治,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体系和救灾应急体系。要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更大力度推进精准扶贫工程,找准“穷根”、明确靶向,量身定做、对症下药,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确保如期脱贫、杜绝返贫,使贫困地区整体脱贫、全面脱贫,让农村贫困人口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第一段:引言(200字)
反腐新常态是当前中国的主题,它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反腐新常态”这个主题下,人们要求以特别能干、特别老实、特别负责任的方式履行职责,这一理念体现了我们党对自身建设的重视,也体现了反腐败工作的高压态势。其实“反腐新常态”不仅仅是中国的一项战略,它更是一种对社会的正视,一种对权力的监督,一种对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保障。
第二段:反腐新常态的效果 (200字)
“反腐新常态”实施后,反贪、反腐等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许多原本购买正豪宅、私人飞机等奢侈品的官员被曝光,一些原本在四面楚歌的人纷纷投案自首,也有一些过去的大案要案得以得到解决。其实这些事也再次揭示了反贪骗、反腐败和制度建设在我国中的至关重要性,而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反腐新常态的实施对于以后亟待改变的社会文化和风气的创立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第三段:反腐新常态下的道德建设 (400字)
第四段:对其应用的体验与思考(300字)
在反腐新常态的体验过程中,我所遇到的最困难的一点是应对这种压力极度强,而且在整个度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夯实信任基础。所以,是否能够真正依据腐败的程度和手段作出报复性的正义分配成为了整个度的核心,而官员和群众所拥有的信息和信息交换的速度都是尤其关键的。当然作为普通人而言,要想通过反腐的力量更好地参与到社会中是不太可能的,但我们可以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让自己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中国公民而不是纸上的好读者。
第五段:结语(200字)
总之,“反腐新常态”是一种新起点,在这个主题下人们需要强化心理准备和科学管理方式。不论是反贪、反腐还是内部管理和执政能力的提升,这些都相互关联。因此,我们应该重视防腐反腐工作,确保反腐新常态的深入发展。反腐时也不要过于激进,而要通过更为理性的途径来实现腐败亟待被解决的问题。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进一步深化反腐工作,为中国肃清腐败奠定基础。
关于“新常态”的表述,对现阶段中国经济走势的客观基础作出了新的研判,提出了经济发展新阶段对发展动力新的要求,也预示着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新的方向,因此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基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背景和宏观经济基本走势的判断,作为基层工作者要在当前新形势下,判定方位,理清思路。
新常态意味着经济增长速度由过去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换。我国在经历了过去30多年将近10%的高速增长、总体上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以后,不仅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发生了变化,而且原有的以投资和资本扩张为主导、低要素成本驱动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劳动年龄人口和资本积累率的下降使潜在增长率降低将成为必然趋势和常态,而长期以来积累下来的产能过剩、财政金融风险加大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减弱等几个因素的叠加,都使得经济不可能再维持此前的高速增长。也就是说,减速或换挡是经济发展内在因素导致的必然结果。更为重要的是,与前期增长减速主要源于周期性因素不同,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减速主要源于经济基本条件变化带来的结构性因素,而这种减速也不能继续简单地沿用过往凯恩斯主义的总量需求政策了。
新常态意味着宏观调控思路的转换。除了原有的总量平衡外,结构调整、预调微调、防范风险和稳定预期将成为宏观调控的“新常态”。适应新形势下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后中国新领导层在对现阶段体制改革和经济形势特征提出全新的分析判断基础上,在宏观经济调控的内涵、目标、取向和政策工具等方面作了一系列的.创新。中央的界定了“以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为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的宏观调控体系”,这与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国家计划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相互配合的宏观调控体系”提法有了重要的区别;中央提出“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产业、价格等政策手段协调配合,提高相机抉择水平,增强宏观调控前瞻性、针对性、协同性”,但是没有把产业、价格政策放在宏观调控体系之内,这表明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调控职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宏观调控的目标方面,多次强调“稳”字当头,并提出“上下限”论,体现了底线思维的宏观调控方针。在宏观调控的取向方面,今年初以来中央对经济形势作出了“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重要判断,政策思路从过于重视经济增长速度向更加重视结构调整转变。与此相适应,在政策工具方面,从“全面调控”向“定向调控”转变,瞄准运行中的突出问题确定调控靶点,在精准、及时、适度上下工夫,根据不同经济部门和区域实际采取更有针对性的精准调控方式。
面对新常态,无论是各级政府还是企业,都需要调整心态,适应新的环境,正如所说的要有“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新常态标志着持续高速增长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意味着经济增长总量指标的重要性下降,也预示着长期以来唯gdp增长马首是瞻的政绩考核指挥棒将会淡化使用,这将改变过去以经济增长速度为目标的偏好与思维定式。政府将更多资源和精力用于广义的发展如社会保障、民生福祉、文化建设、医疗教育等方面,强化中央所提到的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对于企业来说,在增长速度下降、产能过剩的年代,劳动力等低端要素不再是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过去依靠拉关系、走后门等寻租行为获取资源的机会成本或难度也加大了,创新和研发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价值的创造才是企业立足的基础,因此大多数企业都要面临转型升级。
最近,无论是上网看新闻,或是看报纸,或者是听领导作报告,总能听到“新常态”这三个字,这也正应验了哲学家冯友兰曾说:“每一个时代思潮,都有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成为讨论的中心”的话语。
是的,我们这个时代,这个问题来了,它就是“新常态”,出自经济词汇,却在很短时间内由经济思想界扩展到各个领域,成为媒体报端,领导讲话使用率较高的关键词之一。
而何谓新常态呢?《经济日报》评论员文章是这样表述的: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
一是适应新常态,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要讲党性。宣传思想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动员群众为实现自己利益而奋斗的强大武器。由宣传思想工作重大使命和作用决定,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贯彻党的意志,弘扬党的主张,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也就是说,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要讲党性。
二是适应新常态,宣传思想工作必须把握导向。宣传思想部门向来被认为是党的喉舌,因此,要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朝着什么目标前进等根本问题上旗帜鲜明,始终时刻保持政治上的清醒,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不断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三是适应新常态,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守住阵地。习在讲话中明确指出,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中,“要敢抓敢管,敢于亮-剑”,要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党管阵地毫不动摇,牢固树立阵地意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主动权、话语权,严格把控舆-论阵地,绝不放弃舆-论斗争,切实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近年来,中国以“新常态”为发展理念,逐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向高质量阶段。作为社会治安的守卫者,警察承担着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的重要责任。在新常态下,警察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专业技能,以应对新形势下的挑战。我深有体会地认为,在新常态下,警察应当具备以下特点和能力。
首先,警察应具备扎实的法律基础和职业素养。法律是社会秩序的基石,警察作为执法机构的代表,必须牢记法律法规、熟悉执法程序,严格遵守法律原则。只有明晰自己的权限与职责,才能保证公正执行法律,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此外,警察还应具备高尚的职业操守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以示范社会公民遵纪守法的行为,树立警察的威信和良好形象。
其次,警察应注重专业技能的提升。随着新常态的出现,社会问题日益复杂多变,犯罪手段愈加隐蔽高科技化。警察除了需要具备基本的勤务技能,还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新需求。警察应关注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学习运用新技术和新工具,提高警务工作的效率和精确度。只有依靠专业技能的提升,警察才能更好地履行职责,为人民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第三,警察应加强与社区居民的互动与合作。社区治安是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在新常态下,警察需要加强与社区居民的互动与合作,共同维护社区的安全稳定。警察应定期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加强与社区居民的沟通和了解,积极倾听群众的呼声和诉求,及时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通过加强社区警务工作,警察能够更好地了解居民的需求,有效预防和打击犯罪活动,提升社区居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第四,警察应加强合作与协调。社会治安问题往往需要警察与其他执法机构和社会力量共同努力来解决。在新常态下,警察需要与相关部门建立紧密联系,加强联动机制,形成合力,共同应对挑战。此外,警察还应加强与各方面力量的协作与配合,建立起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社会治安的改善和维护。
最后,警察应不断提高应急处突能力。新常态下,突发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影响范围都有所增加。警察作为处突事件的一线力量,必须具备快速反应、果断决策和高效执行的能力。警察需要通过模拟演练和实际操作,提高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有效减少事态扩大和损害。同时,警察还应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协作,形成紧密配合的态势,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对社会的不良影响。
总之,在新常态下,警察作为维护社会安全和治安稳定的重要力量,需要具备多方面的能力与素养。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挑战和责任。相信在警察的努力下,我们的社会治安一定会更加稳定、有序,人民生活也会更加安宁幸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国家主席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励精图治,锐意进取,使党和国家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各方面都呈现出了新常态。
这其中从严治党的新常态功不可没。
从严治党新常态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成果,符合时代进步的潮流,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符合党完善自身的要求。
当前从严治党“新”之端已显现成风,深入人心,但若不注意保持,可能就无法落地生根,无法进入“常”,因此,从严治党新常态当前关键在“常”,我们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从严治党,依法治党,依规管党,真正让从严治党新常态迈入法治的轨道,自觉成为一种习惯与规律。
“奢靡之始,危亡之渐”,作风不仅反映党员干部的状态和本质,还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威望与形象,直接影响党的执政基础。
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高压态势下,当前作风建设的“拐点”虽然已经出现,大吃大喝、公款送礼、公车私用、会所消费等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现象日渐减少,风气为之一新,干群为之一振。
但如果沾沾自喜,稍有松懈,就会前功尽弃,半途而废,暂隐的顽固“四风”问题可能又“涛声依旧”,一些不良风气可能又卷土重来。
党面临的“四大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四种危险”也更加尖锐地摆在我党面前。
要在新时期“赶考”成功,“接好执政的一棒”,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居安思危,在党忧党,在党兴党,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坚持常抓不懈,注重巩固提高,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使得作风建设在新“拐点”之后能长久保持一种稳固的常态。
领导干部不仅要带头抓好自身的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以上率下,正己正人,增强践行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坚定性,而且要落实好主体责任,担当起自身负有的领导和管理责任。
要以制度为根本,以解决问题为关键,以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目标,纠建并举、堵疏结合,从治标与治本、矫正与疏导、评价与激励等多个维度发力,构建作风建设新秩序,增强党员干部改进作风的内生动力。
“贪似火,无制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必滔天。
”国家主席在中纪委三中全会上指出,遵守党的纪律是无条件的,要说到做到,有纪必执,有违必查,不能把纪律作为一个软约束或是束之高阁的一纸空文。
建设从严治党的新常态,必须持续彰显惩治的威力,对贪腐分子,发现一个坚决查处一个。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严明党纪法规不放松。
对违反规定踩“红线”、闯“雷区”的行为保持高压态势,不管牵涉到谁,都要一查到底,以儆效尤,决不姑息,决不允许贪腐分子有藏身之地。
对发现的贪腐问题,不管是“老虎”,还是“苍蝇”,都要严肃查处。
健全查办案件的监督制约机制,规范办案的流程管理,强化各环节的互相监督制约,提高办案质量,保证依纪依法办案,杜绝办案的随意性。
要发挥惩治的警醒作用,强化对查办案件的剖析和通报,以查办案件的震慑效应,使顶风违纪者及时收敛,使没有收手者赶紧收手。
这样,通过惩治的“零容忍”,让党员干部不再存有一点点侥幸心,切实拉起一道“不敢腐”的“带电高压线”,日积月累,长此以往,养成长期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形成风清气正的新局面。
“旋风式”的惩腐治标可以带来“新”,但是推进“常”还必须标本兼治,建立思想上“不想腐”、制度上“不能腐”的两道防线。
国家主席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讲话中指出,“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
思想建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制度治党则是我们党的一贯要求,而突出强调把二者结合起来,是关于从严治党方法途径的新论断,开启了政党治理的新思维。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上的滑坡是最严重的病变。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散一尺,行为上的疏漏错误其本源都是思想上的放松懈怠乃至自弃。
要着力提高对党员干部的教育效果,增强思想建党的自觉性和针对性。
要加强党性教育和道德教育,坚定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政治信仰、政治立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把为民务实清廉牢牢刻在心中,化作行动的指南。
在干部提拔时、在重大节日时、在发现问题苗头时,都要对干部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春风化雨,入脑入心,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使党员干部不致于在身陷囹圄时再吃“没有早受教育早受提醒”的后悔药了。
以制度和规则管党治党,是法治思维在党建中运用的结果。
法治是理性稳健、持久深远、行之有效的治理方式,是政治体系理智而成熟的标志。
要围绕用人用权用钱重点内容强化制度设计,科学严谨,标准清楚,界限明晰,刚性充足,把权力关进紧密有效的制度笼子,防止出现“牛栏关猫,进出自如”的现象。
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
健全制度执行,着力消除制度执行过程中的“弹性空间”和“死角地带”,维护制度的权威性严肃性,让各项规定真正成为规范党员干部行为的硬准则。
思想是党建根本,制度是党建保障。
缺乏思想基础,制度治党容易流于形式、停在本本上。
缺乏制度载体,思想建党就难以落地生根,流于敷衍了事,无法促成行为的改进。
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两条腿走路,妥善平衡两者的关系效用,才能确保从严治党新常态取得长效进展。
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产生贪腐。
从严治党新常态的坚强保障是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进而再拉起一道“不易腐”的防线。
现实中许多不良风气的形成、许多贪腐行为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权力监督制约的“缺位”造成的。
国家主席说:“善除恶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
只有抓住了权力运行监督制约体制机制问题,才是抓住了根本性问题,也才能从源头上铲除贪腐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
当前我们要大胆改革创新,找准容易发生利益冲突的环节,大力推进权力分解、权力制约的制度创新,让权力在法制的轨道上运行,在监督的环境下行使,逐步养成领导干部在“放大镜、聚光灯”下行使权力的习惯。
要探索下对上的监督、同级之间的监督,保持权力纵向结构上各层级的活性,推进监督主体的多元化,重视外部监督尤其是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
毛主席说过,“只有让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会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是无穷的,随着互联网和自媒体的快速发展,公众参与监督的热情也空前高涨,适应新的时代潮流,织密群众监督之网,积极引导公众依法有序地通过信访、媒体、手机短信、网上举报等方式,对权力运行进行全天候、全方位的监督,让“隐身人”无处藏身,更加汇聚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从严治党的正能量,以廉洁政治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走向新的胜利。
适应新常态 奋力新作为
自今年5月和7月国家主席提出和重申适应新常态这一重大理论概念以来,“新常态”一词成为当下中国的'新词、热词、高频词。
尤其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我们所处的政治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吏治呈现出了不同以往的“新常态”。
对此,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应充分认识、积极适应,争取新的作为。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极大勇气和决心全面彻底地惩腐肃贪、狠刹四风、激浊扬清、标本兼治,一系列雷霆万钧的举措,澄清吏治,提振人心,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和绝大多数党员和干部的认可与坚定支持,成为吏治新常态。
之所以称之为“新常态”,是因为一系列措施已经逐步常规化,官场的清新状态趋于稳定化。
新常态下,对党员干部的要求发生了变化,党性标准更高,宗旨意识更强,工作要求更实,作风纪律更严,制度约束更紧,氛围风气更清新。
讲享乐少了,作奉献多了;
随意散漫少了,按章办事多了。
个人工作和生活中,“潜规则”干扰少了,工作的精力多了;
迎来送往应酬少了,干事创业时间多了;
党员干部遇到矛盾和问题时候,回避少了,主动承担多了等等。
吏治新常态是党的十八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是作风建设抓铁有痕的结果,是政治生态改变优化的表现,是广大干部群众期盼的状态,也是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创新作为的良好契机。
吏治新常态是民心所盼、众望所归。
然而,有的党员干部对这种新常态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认识误区和行为偏差。
首先,从思想认识来看,有的党员干部认为这股清新之风只是一阵台风,刮过了就会“涛声依旧”。
他们没有充分认识到党中央正风肃纪的决心和毅力,事实上这种“新常态”完全不同于以往,更不是一场“运动”,而将是长期、常态化的存在,不可能回到以前的状态。
其次,从个人心态来看,有的党员干部对于这种新常态出现了难适应、不习惯的状态。
有的感叹工作标准太高、要求太严、工作节奏比以前快了,“压力山大”;
有的抱怨禁令太多、福利取消、收入减少,感觉“越来越不自由,越干越没意思”等等,出现了观望等待、焦虑埋怨等情绪,期盼狠抓作风建设举措快点结束。
再次,从行动作为来看,有的党员干部抱怨“为官不易”,抱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态度,消极应付,不敢担当,为官不为,等等。
凡此种种,虽然只是少数现象,但其影响和危害却不容小觑。
对我们广大党员干部来讲,能不能适应吏治新常态是当前面临的新考验,能不能尽快走出认识误区和纠正行为偏差将关系到事业成败。
因此,我们要坚决摒弃那些蒙混过关的思想、法不责众的心态、打擦边球的侥幸,尽快结束那种庸懒散奢的不正常“状态”,步入群众期盼和满意的“新常态”。
在新常态下,我们党员干部应该充分抓住新的机遇,积极迅速调整心态,勇敢地把责任扛在肩上,奋发努力创造新业绩。
一是要打消顾虑,坚定信心。
要持续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始终不渝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拼搏奋斗。
对机关事务工作来说,我们要巩固和扩大教育实践成果,持续改进作风,积极作为,当好“大管家”,扎实做好管理服务保障工作,为全市现代化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是要自我约束,规范用权。
面对新常态,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懂得,与其他人相比,做党员、当干部就必须遵守更多的规矩、接受更严的约束,我们要有这样的思想准备和行动自觉。
充分认识到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要做到规范用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切实为群众谋福祉,这是党员领导干部应有的本分和应尽的职责。
对机关事务工作来说,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用制度管人、管事、管钱、管物,规范服务行为,切实提高管理服务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
三是要坚守底线,接受监督。
面对新常态,我们党员干部要自觉坚守党纪国法、廉洁从政、思想道德的底线,心存敬畏,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坚守底线的模范,努力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楷模。
社会和群众对公务人员尤其是党员干部的监督将无处不在,无论是监督的内容、形式和力度都将比以往更多更大。
我们要正确对待群众的批评和监督,把群众的监督作为一面镜子,畅通建言献策、批评监督渠道,主动深入地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经常“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省自身,明得失,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努力改进工作。
对机关事务工作来说,我们要坚持管理科学化、保障法制化、服务社会化的方向,牢记服务宗旨,主动接受干部职工和社会群众的监督、评判,切实提高服务质量。
四是要着眼全局,谋划长远。
要着眼长远,秉持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坚定发展战略,不搞所谓的“政绩工程”,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把好事办好。
对机关事务工作来说,我们要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从全局的角度想问题、办事情,服从服务于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为全市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五是要适应期盼,提高标杆。
面对新常态,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积极顺应人民的期盼,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以国家主席提出的“三严三实”要求自己,以焦裕禄精神为标杆,思想境界要更高,履职能力要更强,工作标准要更高,服务效果要更好。
在日常工作中,要自觉牢固确立群众观念,多办人民群众期盼和欢迎的事。
对机关事务工作来说,我们要坚持“机关满意、干部职工满意、领导满意、社会满意、自身满意”的“五满意”标准,切实提升工作品质,主动回应干部职工和群众期盼与关切,为干部职工和群众多做实事好事。
六是要提振精神,勇于担当。
吏治新常态营造了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为能干事、干成事者提供了舞台。
面对新常态,我们党员干部要进一步提振精气神,弘扬勇于担当、敢于负责、忠于职守、专于事业的精神,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创新发展的大局中展现作为,在服务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事业中做出更大成绩,不负党和人民群众的期望。
对机关事务工作来说,我们要适应新形势,按照《机关事务管理条例》所赋予和明确的职能要求,克难奋进,迎难而上,积极创新作为,在厉行勤俭节约、推进公车改革、规范资产管理、优化社会化服务中体现后勤战线同志的人生价值,展示机关事务工作者的良好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