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个人对经历的思考和反思,是一种自省的方式。心得体会的写作可以采用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的结构,使读者易于理解。这些心得体会范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编辑的,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观点和思考。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已经迎来了社会主义五百年的纪念。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里程碑,对于一个正在不断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而言,它隐藏着无数的启示和教训。通过深思熟虑和总结历史经验,我们可以从过去到现在,从表面到深层次,深刻认识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发展历程,从中找到许多有益的教训。本文将探讨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心得体会,分别从目标引领、实践创新、人民至上、理论武装和未来展望等五个方面展开。
首先,随着社会主义五百年的传承,我们逐渐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必须以人民为本。人民是社会的根本,是社会发展的源动力。因此,无论是国家的政策,还是社会的管理,都应该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不断完善社会制度,为人民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和服务。
其次,我们必须不断加强社会实践的创新,这是社会主义五百年发展史不断进步的重要推动力。从先进的科学技术到深远的全球合作,每一步都是在推动社会发展的文明进步。我们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勇敢尝试,不断总结经验,推动创新,才能迎接未来发展的挑战。
第三,我们要始终将人民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这是社会主义五百年发展史的核心之一。不管处于什么场合,我们都要把人民作为我们工作的主要目标,让他们在发展进程中获得繁荣和进步。互助、团结和协作都是我们实现这个历史使命的重要部分。这个使命不会消失,我们的职责和义务依然是为了人民,为了实现他们的幸福和繁荣而努力奋斗。
其次,理论武装也是社会主义五百年发展史的重要推动力。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和行为发展工具。我们必须抓住每一个机会,研究和分析理论研究的实践问题,不断将其应用于我们未来的发展之中。只有在理论指引下,我们才能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未来的发展方向,更好地为人民提供更加优秀的服务。
最后,我们要有深远的未来展望,这是社会主义五百年发展史的核心之一。未来是独立于过去和现在的一个时间段,有着自己的特点和特质。我们必须自觉深化发展的理论思考,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尽力做好未来准备,以更好地势头跨入下一个发展阶段。
以上是本文对社会主义五百年心得体会的主要探讨,这五个方面互相配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回归人民、创新实践、深远未来”的思考与改革框架。我们必须始终记住,没有过去的社会主义经验,我们也不可能拥有未来的美好前景,因此我们必须从五个方面寻找遵循之路,以深远的眼光,更深刻的领悟,更深刻的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历程,从而更好地为人民谋福利、创造奇迹。
平台资源与社会资源相嫁接是成功的关键。《正道沧桑》由中国共产党北京市委宣传部、中国共产党北京市委讲师团、北京电视台联合首都社科理论界权威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创作,吸纳了全国近百位理论界的专家学者,在片中为观众解疑释惑。该片由专家学者写理论、编辑记者写故事,仅仅用了三个多月时间就将一部跨度5,展示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历经高潮与低潮,成功与挫折,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的电视系列片搬上了屏幕,与广大观众见了面,这是传播机构的平台资源与社会资源相嫁接的结果,是成功的关键。纵观如今许多成功的省级卫视,多是采取了或与国外机构合作、或与企业合作,电视与网站合作、宽频、移动——三频融合,互相借力,实现共赢。平台资源相互嫁接,创作更多更好的令广大受众满意的作品,可以说大有作为。
季羡林老人在《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一文中说“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恐怕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因此让我们勇担生活之责,勇担工作之责,勇担国家责任,以爱国之心为社会添上一抹暖色,去实现自我价值。
今年党的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字准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部分概括,而责任心即爱国之心又何尝不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一种体现。
曾经有一位美国意大利移民弗兰克,他开了一家小银行,之后却遭到抢劫,当他带着妻儿准备从头开始时,他决定去偿还那天文般的数字。有人问他:你是不是疯了为什么要这样,这也不是你的错,他却说:”在法律层面上,我或许没有责任,可是于道义层面,我却是有责任的。”简短的一句话,却折射出无限光辉,令人敬重。这种勇于担当的精神,何尝不是一种对自我价值观的一种省视。然而回观当今社会,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上班族想着下班干嘛,淘宝什么时候开团,想着什么时候才能周末,总是想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谈何责任感?早已将责任感,价值观抛之脑后,使自己隐逸于所谓的安逸的生活当中。
“不知今是何世”,爱国之心也更无寻求。
看看过往那个拿着砍刀冲进幼儿园的那个男子,他有何尝想过什么是爱国,面对手无缚鸡之力,面对那群可爱的孩子们,他又何尝于心不忍,何尝手下留情。
看看三月初**的火车站,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瞬间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29具冰冷的尸体,和满地令人颤栗的鲜血。
看看今年的四五起女大学生失踪被害案件,在这正直青春年少,如花似玉的年纪被这样残忍地杀害。
所谓爱国,则离不开责任心,而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更是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
回顾过往,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之牢,多次严词拒绝敌人的劝降。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他毫不动摇。在过去像文天祥这样的爱国志士数不胜数。
蔡元培面对乌烟瘴气的北大,以其担当责任之心引进德国理念,在北大提倡学术民主,思想自由。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状语,饱含爱国之情,学成回国,以其出众的才华投身于中国革命,勇担责任。无论蔡元培还是周,他们都用于担当,力挽狂澜,扶大厦以将倾,这般的责任心,怎令人不钦佩。
忆往看今,我们的爱国热情在不断减弱,我们的责任意识也在不断减弱,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应该都有爱国热情,有责任心,不管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我们都应该严格要求自己。
作为一名刚刚加入铁路建设的一名普通职工,我努力学习巴山精神,学习被誉为新时期的“延安精神”。艰苦奋斗,不怕吃苦、不怕累、遇难则强、坚持不懈、迎难而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作为新时期一名普通职工的我,在以后的工作中会牢记这种精神,会严格要求自己,爱岗敬业、积极上进、认真工作、不断学习业务知识,多像老师傅们请教,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提升自己的业务技能,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在生活中也会牢记诚信,友善,责任、人无信而不立,所以在以后的生活中要时刻提醒自己,诚信是一个人的名牌,不要让自己的名牌变成一张废纸。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用为担当。作为新时期青年,珍惜青春的责任吧!爱国、我们责无旁贷,在这硕果金秋,让我们灵动的生命开始一场关于责任、爱国、诚信、团结、和谐的旅程吧!
本书先从理论渊源和历史背景引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意义,然后分别从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五个方面进行阐述,如何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全书深入浅出,引经据典,娓娓道来,使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了更加系统和理性的认识!
一个人为人处世,总要受一定价值观的影响和支配,它就好比是人生的指南针,不可或缺。同样,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也需要有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价值体系来维系。任何社会都要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所谓价值体系即主体以其需求系统为基础,对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进行整合而形成的观念形态,集中体现主体的愿望、要求、理想、需要、利益等。正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途中的新中国,同样需要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需要无穷的创造活力、强劲的奋发精神,需要科学、鲜明的价值导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一书就对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战略意蕴、科学内涵与实践要求做了全面深刻而又精炼朴实的阐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四个方面构成,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贯通,是党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有机整合的多元的价值体系,体现社会的多元诉求,贴近百姓,易为全社会所接受和认同。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我们更清醒、更坚定地把握和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有利于我们更清醒、更坚定地把握和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历最科学、最先进、最严密的思想体系,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
理想体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奋力前进的向导。没有共同的思想基础,没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民族就没有凝聚力,国家就没有前进的动力。所以我们必需要有一个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凝聚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全社会树立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把握的主题。
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必须有强大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成为鼓舞各族人民奋发进取的精神支撑。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成为推动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力量。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使我国各族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奋进的精神风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取向,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把握的精髓。
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当代中国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在全体社会成员中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努力奋斗,我们要把九三学社爱国、科学的优良传统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框架中来认识,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不断予以发扬光大;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方面;要坚持以先进的理论武装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
段1:
在迎来社会主义五百年的这个特殊日子里,我不禁想起了伟大领袖毛主席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我们党执政后一定要始终坚持共产党人的宗旨,不务虚名,不图虚利,不当爵位,不谋私利。要时刻谨记革命的宗旨和任务,时刻警惕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思想侵入我们思想意识。”五百年的社会主义历程中,从无数的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共产党人的宗旨并不是口号,而是中国的未来方向。
段2:
五百年的社会主义历程中,中国人民经历了许多艰苦卓绝的斗争,才换来了今日的繁荣昌盛。不少人可能会有疑问:这么长时间了,社会主义都干了些什么?其实,社会主义充分肯定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优越性,并且不断推进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工业化和现代化。同时,社会主义还让人民享受了诸多权利和福利,比如医疗保障、教育公平等。这些都是社会主义的真正意义所在。
段3:
五百年的社会主义历程中,中国不断抵御外来侵略,重新找回了在世界上的主人翁地位。现在,在国际舞台上,中国的地位越来越尊重。这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再次证明。面对国际上的各种挑战,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坚持走自己的道路,这是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必然结果。
段4:
五百年的社会主义历程中,不断有一些人对社会主义和共产党人的价值观进行攻击和污蔑,试图动摇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仰。但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屈不挠,与敌人进行了长期的针锋相对和斗争。这些斗争促使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斗争能力和战略眼光。这些都是五百年社会主义历程中最珍贵的财富之一。
段5:
在社会主义五百年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应该自豪和庆祝。同时,我们应该不忘初心,牢记社会主义的正确性和优越性,保持我们的信仰和志向。最后,我想用一句话来结尾:“让我们一起朝着共产主义明天奋力前行!”
党的以来,以同志为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继往开来、高瞻远瞩,着眼于中国的长远发展,明确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并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不仅需要有社会物质基础的极大发展,而且要有坚强的思想道德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之魂。中国共产党人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应当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奉者和模范践行者。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及其科学内涵。
一般来说,价值观是人们从价值角度对国家、社会、人生所持有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处于主导地位、最重要、最根本、最能集中反映最大多数人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共识的价值观。历史表明,核心价值观引领国家的发展和进步,保障社会的和谐和有序,判定事物的是非和美丑,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操守。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表明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理论创新的智慧和勇气。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极大地激发了社会活力,社会财富快速增长。与此同时,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引发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就业方式、生活方式,乃至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空前的社会变革带来空前的思想活跃,也带来前所未有的社会矛盾和价值冲突。在当今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是什么?全社会的道德规范是什么?精神力量和精神纽带是什么?尖锐地摆在每一个社会成员面前。现实生活中出现的理想信念动摇,思想道德滑坡,社会诚信缺失,价值观混乱和价值追求失衡,使许多人产生忧虑和困惑。
我们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理念,又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既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又借鉴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优秀成果;既具有社会主义的质的规定性,又反映了时代特征和时代要求;既充分关注每个社会成员的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又妥善处理在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条件下的价值冲突,找到人们能普遍接受的最大公约数,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中形成社会价值共识。
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最早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命题,并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党的十七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并且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党的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任务,“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首次完整地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层次结构和丰富内涵,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的最新认识,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理论自觉和文化自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三个重要来源:一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二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三是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的,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的,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我们说的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我们说的法治,是社会主义法治;我们说的文明,不仅指物质文明,还包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我们说的富强,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我们说的自由、平等、公正,是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意愿,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相协调的自由、平等、公正。马克思说过,人们奋斗所做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马克思、恩格斯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和罪恶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目的是为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以,社会主义,无论作为一种理论、一种运动,或者一种制度,对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来说,都意味着是一种与他们的生存和发展,与他们的自由、解放和幸福息息相关的根本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集中华民族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之大成,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人类历史留下的每一种文明,都有其历史必然性。提出:“我们应该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持和心灵慰藉,携手共同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简单回归,而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是一种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不是对西方文明的生搬硬套,而是立足中国实际对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学习和借鉴,对西方文明的一种包容和超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吸收国外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紧密结合中国实际、时代特征、人民愿望的基础上形成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历史责任、执政方式和精神追求。
(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和历史责任。
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写进党的纲领和章程,融入党的全部奋斗实践中。正因为这样,我们党才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凝聚起巨大的前进力量。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三件大事,为中国人民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共同理想奠定了政治基础、制度基石和物质保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表现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统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和历史责任是高度一致的。
(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理念、执政方式的体现。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理想和目标,也是共产党人的崇高价值追求和执政理念的体现。我们党的发展历史,就是为民族求解放,为社会求进步,为人民求幸福的历史。自由,是人类进步的共同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追求。我们党提出的“三个有利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平等、公正是最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和意识形态性质的价值理念。党的十七大指出:“实现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党的强调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提出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风格,也是共产党人赖以生存的价值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既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执政方式的生动体现。
(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价值追求与行为准则。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涵盖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主要方面,是每一个公民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也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要求。“爱国”反映的是每一个公民与祖国之间应有的关系,是衡量个人与国家价值关系的准则。“敬业”是以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是公民职业道德最起码的要求。“诚信、友善”是个人道德的本源,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任何社会的核心价值观,都是对国家、社会、个人三者关系的规范。重要的是,这种价值观要融入社会生活,使人们在实践中能感知它、领悟它、接受它,从而产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爱国、敬业、诚信、友爱,就是这种容易为人们所感知、领悟和接受,从而形成认同感和归属感的价值理念。它既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追求,也是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道德规范。共产党人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首先要从这里开始。
三、共产党人要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实践。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而且也是对我们党自身的要求,对每一个共产党员的要求。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广大党员、干部带头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广大人民群众就会信任我们,就会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大力倡导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定对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多次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共产党人要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共产党人要善于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现实任务结合起来,不断增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脚踏实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目标任务的奋斗。共产党人在复杂的社会实践中要牢记使命,用坚定的理想信念练就“金刚不坏之身”,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利益诱惑面前立场坚定,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加强共产党人的党性修养。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党性观念,是每个共产党人终身面对的重大课题,也是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根本需要。要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党员意识,强化群众观念,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想问题、作决策、干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深入基层一线直面问题和困难,迎难而上,推动工作,在艰苦复杂的工作环境中锻炼党性,自觉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解决矛盾、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使党性不断地得到锻炼提高。共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把自己置身于党组织之中,参加党的活动,接受党的监督,在党内生活中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和强烈的自省自律意识,认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共产党人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对待和行使手中的权力,保持崇高的精神境界,自觉把个人的价值追求与党肩负的历史责任统一起来,把个人的价值目标融入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奋斗之中,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尽心竭力地工作,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大力弘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求真务实、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敢于担当、勇于奉献。在实际工作中要顾全大局,统筹兼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自己的艰苦奋斗创造经得起历史、人民和实践检验的实绩。
——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保持共产党人的道德情操。共产党人加强思想道德的修养要从自身做起,从自身严起,从点滴抓起,一方面在服务人民群众的道德实践中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操、磨炼道德意志、提升道德境界,另一方面以自己带头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规范,感染和影响广大群众,促进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要自觉加强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道德情操,模范践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和家庭美德。凡是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禁止群众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共产党员的表率作用带动广大群众自觉地提高道德素质,以共产党员的道德力量来推进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提高。
——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邓小平同志指出:“共产党人干事业,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共产党人的人格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自然生成的,而是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积淀传承下来的政治品格和精神气质。共产党人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努力做到胸襟开阔,先公后私,大公无私;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范,体现高尚的人格追求。共产党人要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通过自己的日常言行树立风范,引导人、教育人、感染人、鼓舞人,以模范行为和高尚品质感召群众。共产党人要牢记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坚持公正用权、依法用权、阳光用权,始终保持秉公办事的正气、敢说真话的勇气、勇于创新的胆气,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高尚的人格力量凝聚人心、带领群众,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通过大众传媒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有利于实现强势传播。以大众传媒为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指通过传媒手段,向广大群众传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使之在接受广泛的社会信息的同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从而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所谓大众传媒载体,一是指传播信息的媒介、渠道(报纸、书籍、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二是指使用媒介工具、手段的专事传播的机构,诸如报社、通讯社、出版社、广播电台、影视制作单位、互联网站等等。当下,我们正处在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新媒体呈现媒体融合态势。通过大众传媒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有利于实现强势传播。
以电视为例,自20__年以来,中国各城市观众每日收看电视的时间长度基本维持在3小时以内。由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发展,播放视频内容的终端范围扩大,传统电视观众被分流。尽管如此,2011年观众每日收看电视的时间长度是166分钟,20__年,达到169分钟。
从观众规模来看,20__年平均每天有74.5%的人收看电视,20__年每天有68.4%的观众收看电视。20__年每个电视忠实观众每日收看电视236分钟,20__年观众每日收看电视247分钟。收视量在增长。晚间收视高峰为19:00-22:00。其中央视在19:00---20:00收视最突出,省级卫视则在20:00---24:00。
再观网络。20__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至20__年12月底,中国网民人数为5.64亿,全年新增网民509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42.1%,手机网民4.2亿。
50集电视系列片《正道沧桑》于5月上旬至7月中旬在x电视台新闻频道19:50、x卫视22:15播出(期间周一至周五每天播出1集,每集15分钟),与此同时,在传播上,制作全媒体内容,形成系列化多样化载体,宣讲家网、千龙网、新浪网、搜狐网、优酷网等网络媒体同步播放,此种媒体融合态势的播出,有助于强势传播,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ntent_2();。
通过大众传媒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有利于实现强势传播。以大众传媒为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指通过传媒手段,向广大群众传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使之在接受广泛的社会信息的同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从而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所谓大众传媒载体,一是指传播信息的媒介、渠道(报纸、书籍、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二是指使用媒介工具、手段的专事传播的机构,诸如报社、通讯社、出版社、广播电台、影视制作单位、互联网站等等。当下,我们正处在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新媒体呈现媒体融合态势。通过大众传媒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有利于实现强势传播。
以电视为例,自20__年以来,中国各城市观众每日收看电视的时间长度基本维持在3小时以内。由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发展,播放视频内容的终端范围扩大,传统电视观众被分流。尽管如此,观众每日收看电视的时间长度是166分钟,20__年,达到169分钟。
从观众规模来看,20__年平均每天有74.5%的人收看电视,20__年每天有68.4%的观众收看电视。20__年每个电视忠实观众每日收看电视236分钟,20__年观众每日收看电视247分钟。收视量在增长。晚间收视高峰为19:00-22:00。其中央视在19:00---20:00收视最突出,省级卫视则在20:00---24:00。
再观网络。20__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至20__年12月底,中国网民人数为5.64亿,全年新增网民509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42.1%,手机网民4.2亿。
50集电视系列片《正道沧桑》于5月上旬至7月中旬在北京电视台新闻频道19:50、北京卫视22:15播出(期间周一至周五每天播出1集,每集15分钟),与此同时,在传播上,制作全媒体内容,形成系列化多样化载体,宣讲家网、千龙网、新浪网、搜狐网、优酷网等网络媒体同步播放,此种媒体融合态势的播出,有助于强势传播,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概述】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社会主义是一种社会学思想,诞生于16世纪初,主张整个社会应作为整体,由社会拥有和控制产品、资本、土地、资产等,其管理和分配基于公众利益。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社会主义学习心得体会,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学习十八大,了解了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不断地使自己在实践中运用理论,改变不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观念,积极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首先,育人先育已,教人先要克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是我们学校各种工作及德育的标尺,是培养学生的航标。在学校,要组织教工学习优秀学校和教师的先进典型,培育自己的学术和人格,做到学为人师,行为示范。教师的言行身教对学生发挥了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要培养学生的良好素质,教师是关键。作为一名教师,应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知识,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只有明确了正确的道路,才不会迷失方向。要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实际情况出发,因时制宜,突出重点,从小事做起,从具体事入手,解决具体问题。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立足岗位,做到自我反思,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除此以外,不仅要学习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并努力践行,而且要在社会实践中牢牢把握辩证的理念,要将树立和践行活动贯穿到教改工作和自身建设中去,要妥善处理各种关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武装自己的头脑,开创未来生活的新格局。
其次,师道不仅是传业解惑,还要把人生观、价值观、为人处事的道理传授给学生,教育学生树立起一个德才兼备的做人标准,这样学生们才会自觉地接受这种影响。我们要利用课堂主渠道的教育作用,积极开拓校园文化建设内容,以正确的思想引导学生成长,以正确的价值观影响学生。教师只有自觉主动承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在校园文化建设的任务中,做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者,自觉把育人贯穿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帮助学生在心灵深处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从“做人、学习、生活”的基本小事做起,做到行为规范养成习惯有较大的转变和提升,倡导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指导自己的行为。另外,如果只有思想教育而无具体措施和载体,这样就容易形成说说重要,做做次要的局面,那么良好的文明习惯、优良传统及作风就不容易形成。我们平时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基本的养成教育,为此,育人先立德,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会是一个文明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再次,纵观学校的文化建设,我们要充分发挥中层干部的表率作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必须充分发挥中层干部的表率作用,这就要求提高各部门负责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唐五代时有个冯道,其人一生历五朝事十一主,宋人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痛斥此人为不义之徒:“礼义治人之_,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乱败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欧阳修强调大臣尤其不能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否则下必乱,国家必亡。古人之所以高度重视对官员的_道德要求,将其提高到国家的生死存亡高度,这与官员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分不开。在学校里,如果中层干部以其自身的正确行为来示范他人遵循社会公共价值体系,众人就会因服气而从之。否则,既不服,又效之。因此,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私以为,学校中层干部带头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提高自我修养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培养强烈的自我修养意识和坚强的克己毅力,充分发挥主动精神,解决自己内在思想和品质中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矛盾。要切实按照在报告中提出的要求,都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
早在两千多年前,子贡问孔子:怎样才能让一个国家安定、政治平稳?孔子的回答很简单,只有三条:足兵、足食,民信之矣。也就是说,国家要有足够的兵力来保障安全,要让老百姓能够吃饱,老百姓要对国家有信仰。在这几条中间,信仰是最重要的,孔子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国民对国家失去信仰,就会崩溃和涣散,信仰的力量则能把一个国家凝聚起来。今天,前人期待了百年的现代化之梦正在实现,对精神家园、共同理想的呼唤更加强烈。简短的24字如同一面旗帜,鲜明亮出了国家和民族的“精气神”。有理由相信,在这样的价值观引领下,必将凝聚起最广泛的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有机会坐下来认真聆听学习专家讲座思考一些问题是很难得的,也是很必要的,特别是与教育有关的一些方针政策、规划纲要等。前段时间,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专题培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提升了理论的理解力,也必然将影响到后续教育教学中的实践力。下面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专题轮训、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相关学习及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谈一些自己的学习体会:
通过学习,我知道,社会健康和谐发展,需要一种“共享”的价值体系认同,在中国,最适合的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的基本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而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灵魂。
“富强”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核心价值观。“民主”是社会主义政治的核心价值观。“文明”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谐”是社会主义“社会”和生态的核心价值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是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为社会和谐提供了制度前提和社会条件。“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观。自由是人类的特性,也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价值原则,其本质就是人的全面发展,它既有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又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专题的理论学习,让我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其本质内核“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育是强国之基,创和谐社会、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教育责无旁贷、教育者应然的使命。理解,可以让日常教育行为的更好地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这是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20字工作方针。这是未来教育实施的指导方针。优先发展、促进公平,体现了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兼顾社会公平,这更多是国家层面的政策落实。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更关注的是育人为本与提高质量。纲要指出: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切的教育。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教育以人为本,人是教育的起点,是目的,是教育的归宿。不是手段、更不是我们实现功利的工具。这就需要我们更多地思考教育的终极目标,让我们更多地更真实更真诚地思考我们的学生观与教学观。理解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以人为本,就需要真正让教育回归本真、回归本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新课程改革这三者都强调人的自由全面和谐的发展,都强调以人为本,教育中就是“以生为本”,“以生为本”不再是一个理念或者口号,而成为了一个方针、一个指导性意见、一个核心价值体现,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必须认真地、创造性地实施,正因为此,教育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充满了生命关怀、人性光辉。《人民教育》最新一期上面有一篇文章,题目是“人——孩子——学生”,谈的就是学生观问题。我们面前的学生,他首先是一个人,是人,就要求我们尊重生命、敬畏生命,从而倡导人性和弘扬个性叶澜教授说: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其次,他还是个孩子,不是“未长大的成人”,孩子有他自己成长的自然的一套规律体系,我们不能以爱、责任的名义用非道德的方式强使一种土地滋生出另一种土地上的东西,也不能强使一种树木结出另一种树木的果实。第三,他是我们的学生。是我们存在的意义,如果没有学生就没有教师,是我们服务的对象,我们必须以道德的方式、尊重生命成长的秩序,为孩子的成长、成功进行激发、唤醒和有效的引领。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践行国家电网公司“诚信、责任、创新、奉献”核心价值观,选取“勿以善小而不为”中的“善小”二字,在员工中倡导“善小常为、修身立德、爱岗敬业、奉献社会”的价值理念,持之以恒地组织开展“善小”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探索形成了一条国有企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善小”教育实践活动始于2002年,发端于公司下属的淄博供电公司。公司党委及时在公司系统组织开展这项活动,进而带动社会道德实践活动的兴起。十多年来,“善小”活动恒守前行,涌现出了一批道德模范和先进典型,如被刘云山同志称赞为“最美中国人”的造血干细胞和淋巴细胞捐献者吕明玉,被评为“全国青年志愿者优秀服务组织”的“善小”志愿者群体等,“善小”教育实践活动也成长为我国社会道德建设的知名品牌。他们的具体做法是:
山东省电力公司结合电网行业特点,从善出发,把“善小”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放在中华民族“向善”、“至善”的传统美德上,不断丰富“善”的时代意义,形成了“善心关爱、善待客户、善小常为”的精神内涵,企业核心价值观有了实实在在的落地载体。九层高台,起于垒土,公司用“善小”来引导员工的价值追求,引导员工积小善、去小恶,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倡树文明新风、无私奉献社会、热情传播爱心。把“只要是向善,再小的事都要努力去做”、“积小善致大德”等“善小”理念根植于广大员工心中,把员工内心深处积德行善的潜在意识,升华为一种踏实、坚定的价值追求。“善,德之建也”、“善,加了个‘小’,谁都能做,反而是大了”。“善小”一经提出,就在员工中引起强烈的认同和共鸣。山东省电力公司从员工潜在的心理需求出发,强化道德养成,注重道德践行,策划组织实施了一系列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如举办“道德大讲堂”,开展“尚善明德·担当履责”主题实践活动,评比“善小”金牌集体、金牌个人、季度之星、服务明星,召开“善小”成果发布会等等,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员工小善常为、修身立德,从被动参与到主动付出、从刻意为之到习以为常,日行一善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山东省电力公司把“善小”向创新延伸,尊重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活力,鼓励员工将金点子、好建议和遇到的难题转化为科技成果,鼓励“小发明、小改革、小创造”,引导技术攻关常态化。公司组建的各类技师协会、攻关小组和创新工作室,成为公司创新创效的“孵化器”,目前已有389项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在公司各个层面推广应用。山东电力检修公司一线工人高森和他的创新小组研制的“架空线路清障检测机器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高森成为全国迄今为止第九位获此殊荣的一线工人。烟台供电公司“带电超人”李红新,创新实施“六三工作法”的班组管理经验,开展“善小”进班组活动,提升了班组精细化管理水平。为促进电网建设中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针对施工安全、质量、进度等关键环节,山东省电力公司实施《“小处着手、细节抓起”电网建设“善小”行动计划》。开展“我是本岗位责任执行者”活动,强化干部员工责任落实,确保工作标准执行到位。实施“善小”工程创优行动,广泛开展“善小”同工种竞赛、工艺质量评比等活动,促进员工对每道工序运转、每件设备安装都追求标准和完美。公司还成立工程建设“善小”志愿突击队,干部带头奉献,员工无怨无悔,把节假日变成了抢工期、赶任务的志愿日,平均每个月都要完成1项35千伏及以上工程项目、每天完成近2条配电线路的智能化改造,实现了各项工程的快速落地、高质量推进、无缺陷移交,全面提高了公司精细化管理水平。山东省电力公司将“善小”理念融入供电服务全过程,坚持“你用电、我用心”的服务理念,引导员工把客户在意的小事做细、做实,以“善小”追求服务品质,在企业与客户之间架起了真诚服务的和谐彩虹。公司针对不同客户推出“善小”服务法,为孤寡、病残客户建立“善小”服务档案,努力做到细心服务“零差错”、亲情服务“零距离”、主动服务“零超时”,把服务延伸到8小时以外,把爱心传递到客户心中。威海供电公司“贾化宁工作室”开设班组供电微博,提出“‘供电微博’不微薄”,“有疑问微博咨询,有困难微博求助,有诉求微博满足,有建议微博发布,有经验微博共享”,于微小处见高效。确保电力安全可靠供应,是电力企业首要的社会责任。山东省电力公司充分发挥“善小”人性化的作用,实施《“‘善小’在身边,执行在现场”安全文明生产“善小”行动计划》,落实7项“善小”措施,大力营造重细节、重执行、重关爱的安全氛围。通过“善小”安全教育在路上、在工作途中播放安全常识,把硬性规定变成温馨提示;通过“善小”提示在周围、在停电和施工现场设置安全警示、安全格言和提示展板,让员工时刻牢记“安全第一”。公司细化建立8个24小时值班体系,完成抗台风抢险、“彩虹春雨”等重大保电任务,使山东成为全国供电最为平稳的省份之一。山东省电力公司把“善小”作为国有企业全面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践行“奉献爱心、服务社会”的理念,公司系统每年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助残、助学、科技扶贫等“善小”志愿服务活动1000余次,年均提供志愿服务12000人次,每年受惠群众10万余人。2002年,正值18岁花季的项琳璐患了罕见的“多发性肌炎”,完全依靠呼吸机维持生命。淄博供电公司“善小”志愿者协会的“善小”志愿服务队16名志愿者自掏腰包凑了数千元买材料,加班加点为她架起了山东省第一条220伏双电源“生命专线”。8年间,志愿者不仅精心维护线路,还定期轮流看望她,通过捐款、捐物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直到2010年项琳璐去世。枣庄公司员工邱丙霞,多年照顾帮助6个孤儿、3个贫困单亲家庭的孩子,被称为“9个孩子的代理妈妈”。在她的带动下,枣庄已有370多名志愿者、32个集体参与资助孤贫儿童行动。随着“善小”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山东省电力公司建立了组织、机构、宣传、激励四位一体的“善小”保障机制。在组织保障上,以各级党组织为主,制定年度活动实施细则和工作要求,公司党委定期召开总结推广大会。在机构保障上,以“善小”志愿者协会为主要形式,以及“善小青春光明行”、“代理妈妈”等270多个志愿服务机构活跃在齐鲁大地。在宣传保障上,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资源加强宣传,特别注重运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技术手段,多视角、多层次、深度挖掘“善小”典型人物和典型故事。在激励保障上,把“善小”作为公司精神文明创建、党建工作责任制年度考核的重点内容,通过月度点评、季度检查等形式,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交流和督导,保障活动健康持续深入推进。本书先从理论渊源和历史背景引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意义,然后分别从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五个方面进行阐述,如何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全书深入浅出,引经据典,娓娓道来,使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了更加系统和理性的认识!
一个人为人处世,总要受一定价值观的影响和支配,它就好比是人生的指南针,不可或缺。同样,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也需要有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价值体系来维系。任何社会都要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所谓价值体系即主体以其需求系统为基础,对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进行整合而形成的观念形态,集中体现主体的愿望、要求、理想、需要、利益等。正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途中的新中国,同样需要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需要无穷的创造活力、强劲的奋发精神,需要科学、鲜明的价值导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一书就对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战略意蕴、科学内涵与实践要求做了全面深刻而又精炼朴实的阐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四个方面构成,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贯通,是党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有机整合的多元的价值体系,体现社会的多元诉求,贴近百姓,易为全社会所接受和认同。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我们更清醒、更坚定地把握和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有利于我们更清醒、更坚定地把握和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历最科学、最先进、最严密的思想体系,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
理想体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奋力前进的向导。没有共同的思想基础,没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民族就没有凝聚力,国家就没有前进的动力。所以我们必需要有一个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凝聚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全社会树立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把握的主题。
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必须有强大的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成为鼓舞各族人民奋发进取的精神支撑。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成为推动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力量。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使我国各族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奋进的精神风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取向,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把握的精髓。
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当代中国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在全体社会成员中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努力奋斗,我们要把九三学社爱国、科学的优良传统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框架中来认识,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不断予以发扬光大;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方面;要坚持以先进的理论武装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
以“忠诚、为民、公正、廉洁”为主要内容的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强化队伍建设,提升管理服务水平,着力构建平安和谐的交通环境,有力地推动了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创新发展,保持了全县交通安全形势总体稳定。
通过扎实开展人民警察核心价值理念系列教育活动,为圆满完成各项公安交通管理任务注入了强大动力,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民警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公安机关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广大民警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执法实践,做到了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和宪法法律至上,实现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广大民警人人精学业务知识、熟知应知的法律法规,人人熟练掌握应会的岗位技能,执法办案的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涉法涉诉案件逐年下降,民警维护交通安全、防范应对突发事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全面增强。
广大民警执法为民的意识更加牢固,执法不公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群众投诉量大幅下降,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提高,警民关系更加和谐。
广大民警借助特色实践载体,把学雷锋活动作为感悟崇高精神、提升价值追求的生动过程,在做好事、解民困中密切了警民关系,树立了良好形象。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事故处理中队采取登门拜访、约谈回访、电话回访等方式回访道路交通事故案件当事人139人。让广大群众切身感受到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新气象、新变化。车管所全面推进车管服务创新,推行上门式、一窗式、告知式、就近式、温馨式、网点式“六式”服务,提升群众满意度。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
四是活动与执法工作、与队伍建设结合不够密切,一定程度地存在就活动搞活动的倾向。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为标志,我们党和国家开启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伟大征程,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也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全体民警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推进“法治交警”建设,努力提高守护社会平安、维护公平正义的能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和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1)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化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平和公正执法、促进社会和谐。近年来,国内其他省地发生的攻击政府机关和暴力袭警事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在内部寻找原因,这与简单、粗鲁的执法方式有着一定关系。汲取经验,我们在处理突发事件的时候,必须慎之又慎,多做说服教育工作,慎用警力警械,避免由个体事件激化为群体事件,由利益诉求演变为政治维权。一要抓好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要紧紧抓住利益协调这个关键,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利保障机制,形成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配合的“大调解”格局。要不断完善排查工作制度,把定期排查与不定期排查、重点排查与集中排查、属地排查与条块排查、区域排查与关联排查结合起来,做到应查尽查、无一遗漏。对可能引发大规模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的倾向性、苗头性信息,加强综合分析研判,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针对性。二要改进执法方式。执法态度生硬、执法方法简单、执法方式粗暴,不仅难以实现执法的目的,而且会加重执法者与当事人的对立情绪,甚至诱发和激化矛盾。要着眼于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按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的要求,切实改进执法的方式方法。要准确把握社会心理和群众情绪,不说过头话,不做过激事,以法为据,以礼待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防止发生“法了事不了,案平情不平”的问题。三要进一步创新工作体制。要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政绩考核体系,不仅要以提高结案率、执结率、调解率为目标,更要以止争息诉、案结事了、胜败皆服为目标;不仅要看谁推出了多少项制度、做出了多少、办理了多少案件,更要看解决了多少实际问题、人民群众是否满意、社会是否普遍认同,限度地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和便捷高效的服务环境。
(2)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化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积极作为、提供优质服务。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建设“一城一带三区”(“一城”,即建设现代化黄河口生态新城;“一带”,即沿黄生态产业带;“三区”,即东部海洋产业区、中部新型工业区和西部现代服务区)的重大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职能作用,更好地服务和保障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要积极主动地为企业提供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企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是财政收入的支撑。受大的环境影响,我县的企业都不同程度地遇到了一些困难。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排忧解难。规范涉企执法行为,提高服务水平。严格落实县政府《规范涉企检查的若干规定》和《公安交警系统服务经济发展服务人民群众30条措施》。车管所公开业务办理项目、流程及收费标准,改善服务态度,将车辆及驾驶人年检、换证等相关信息予以公告,公开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和咨询;事故处理中队公开事故处理程序,发放警_系卡,接受群众咨询;违法处理大厅公开交通违法处罚依据及标准,及时提示道路交通违法信息,受理群众投诉和信访;交管中队坚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按规定办理好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切实做到把知情权交给服务对象,交给人民群众,增强透明度,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要认真研究落实便民利民措施。要组织民警深入乡村、社区,走进千家万户,真心实意、力所能及地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要通过解决一件事,帮助一个人,温暖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群体,团结一片群众,促进一方平安。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有机会坐下来认真聆听学习专家讲座思考一些问题是很难得的,也是很必要的,特别是与教育有关的一些方针政策、规划纲要等。前段时间,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专题培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提升了理论的理解力,也必然将影响到后续教育教学中的实践力。下面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专题轮训、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相关学习及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谈一些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理清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关概念,让理解从表面走向深入;。
通过学习,我知道,社会健康和谐发展,需要一种“共享”的价值体系认同,在中国,最适合的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的基本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而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灵魂。
“富强”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核心价值观。“民主”是社会主义政治的核心价值观。“文明”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谐”是社会主义“社会”和生态的核心价值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是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为社会和谐提供了制度前提和社会条件。“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观。自由是人类的特性,也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价值原则,其本质就是人的全面发展,它既有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又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专题的理论学习,让我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其本质内核“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育是强国之基,创和谐社会、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教育责无旁贷、教育者应然的使命。理解,可以让日常教育行为的更好地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
二、记住了“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工作方针,促教育回归本质;“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这是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20字工作方针。这是未来教育实施的指导方针。优先发展、促进公平,体现了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兼顾社会公平,这更多是国家层面的政策落实。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更关注的是育人为本与提高质量。纲要指出: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切的教育。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教育以人为本,人是教育的起点,是目的,是教育的归宿。不是手段、更不是我们实现功利的工具。这就需要我们更多地思考教育的终极目标,让我们更多地更真实更真诚地思考我们的学生观与教学观。理解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以人为本,就需要真正让教育回归本真、回归本质。
三、打通了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沟通瓶颈,让教育充满生命关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新课程改革这三者都强调人的自由全面和谐的发展,都强调以人为本,教育中就是“以生为本”,“以生为本”不再是一个理念或者口号,而成为了一个方针、一个指导性意见、一个核心价值体现,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必须认真地、创造性地实施,正因为此,教育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充满了生命关怀、人性光辉。《人民教育》最新一期上面有一篇文章,题目是“人——孩子——学生”,谈的就是学生观问题。我们面前的学生,他首先是一个人,是人,就要求我们尊重生命、敬畏生命,从而倡导人性和弘扬个性叶澜教授说: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其次,他还是个孩子,不是“未长大的成人”,孩子有他自己成长的自然的一套规律体系,我们不能以爱、责任的名义用非道德的方式强使一种土地滋生出另一种土地上的东西,也不能强使一种树木结出另一种树木的果实。第三,他是我们的学生。是我们存在的意义,如果没有学生就没有教师,是我们服务的对象,我们必须以道德的方式、尊重生命成长的秩序,为孩子的成长、成功进行激发、唤醒和有效的引领。
掀起学习《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的高潮正逢其时2月10日,中宣部中组部发出通知,要求认真组织学习《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党员干部读本)》(以下简称《五百年》)。笔者认为,在党的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全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掀起学习《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的高潮正逢其时。
践行群众路线需要加强对党史的学习。“一切从群众中来,一切到群众中去,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有社会主义的性质所决定。党的群众路线是在长期的奋斗历程中逐步形成的。不学党史和世界社会主义历史,就不能深刻理解群众路线的形成过程、丰富内涵和重要意义,就难以做到扑下身子为人民群众服务。《五百年》不仅阐述了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列宁时期等阶段的发展史,而且重点阐述了我党成立90多年来的历史,为深刻认识我党的群众路线提供的良好平台。学好《五百年》对于党员熟知党史、主动践行群众路线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加强对五百年的学习。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西方没落腐朽的.思想不断传入,社会价值观日益多元化,媚外思想抬头,各类思想充斥网络、报纸等各类媒体,()给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严峻挑战,也使少数党员干部的理论自信、制度信心、道路自信明显锐减。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更需要保持政治定力和道路自觉。学习《五百年》,有助于党员明白,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会选择,社会主义制度是五百年来国内外无数先哲和马克思主义者反复摸索实践的历史结晶,从而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增强道路自觉、制度自觉,确保改革不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
“历史好比一艘船,装载着现代人的记忆驶往未来”;“史乃“述往以为来者师也,经世之大略”······这些名言告诉我们,学社会主义五百年发展史,既可以让我们增强对历史的了解,也可以增强对未来的责任。党的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深化改革亟需我们通过了解历史来增强政治自信,发展维护好人民的利益,学习五百年正当其时!
透过社会主义运动陆续上演的一幕幕有声有色的活剧,总感到眼前像有一支理想的火炬在熊熊燃烧,无论是黎明还是黄昏,是风狂还是雨骤,它都始终引导着人们向着崇高的目标奋然前行。空想社会主义者虽然没有找到正确的道路和支持自己的力量,但美好的理想还是鼓舞着他们一直走到了人生的终点,留下了令人至今感动的人生。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之后,巴黎公社社员对资产阶级堡垒的首次攻击虽然失败了,但《国际歌》唱出的"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奈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雄壮歌声,一直激励着各国无产阶级向旧世界发起一次接一次的猛烈战斗。
而在列宁的直接领导和指挥下,等到"冬宫炮声"响起的时刻,资本主义的链条终于被炸得断裂开来,社会主义理想第一次结出了轰动世界的果实。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正如电视中那位接受采访的专家所言:"十月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成为现实,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然而在十月革命胜利74年之后,就在俄罗斯原来升起镰刀铁锤图案旗帜的那块土地上,苏联共产党却丢失了执政权,社会主义的旗帜在1991年的12月31日,又黯然飘落了。于是不少人提出疑问:这样悲哀的结局,是不是证明马克思主义不灵了?社会主义不行了?有人甚至坦言:"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白白浪费了七十多年时间!"他们对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这一长段历史,完全采取了虚无主义的态度。
究竟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历史上发生的这种曲折?十月革命开创社会主义道路究竟是功是祸?对于今天这类困惑人们的问题,列宁其实于十月革命胜利后的1918年8月20日在《给美国工人的信》中,就作出了回答。他说:"伟大的俄国革命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历史活动并不是涅瓦大街的人行道。谁认为无产阶级革命必须一帆风顺,各国无产者必须一下子就采取联合行动,事先必须保证不会遭到失败,革命的道路必须宽阔、畅通、笔直,在走向胜利的途中根本不必承受极其重大的牺牲,不必‘困守在被包围的要塞里’,或者穿行最窄狭、最难走、最曲折和最危险的山间小道,谁认为只有‘在这种条件下’才‘可以’进行无产阶级革命,谁就不是革命者".
列宁讲得多么深刻、多么生动啊!历史不是涅瓦大街的人行道,必然有不平,有曲折,甚至有迂回,一厢情愿地想着"骏马坦道""顺风扬帆",不过是幼稚的幻想。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符合历史要求的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它总要代替过时的旧事物,不可阻挡地为自己开辟出前进的道路。但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从来都不是笔直的,而是螺旋形上升、波浪似发展,走着否定之否定的"之"字形道路。在这个过程中,暂时性的曲折,局部性的倒退,都是不可避免的。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不过是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在英、法等国还是都发生过封建王朝的复辟。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种从根本上消灭剥削制度的伟大革命。它诞生以后必然会遇到一切剥削阶级的拼死抵抗,再加上缺乏经验,人为失误,所以出现一些波折是不奇怪的。社会主义经历一个漫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可逆转的总规律、总趋势。所以_同志在苏东剧变后不久即明确指出:"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里有这回事!"。
苏联的红旗倒下了,但今天中国特色有社会主义旗帜飘入云霄,给全世界带来了新的希望,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光。这个事实,为_同志的预言作出了最令人信服的证明。
欲知大道,必先知史。《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用丰富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崇高的理想是引导人类社会前进的火把。没有理想,就没有方向,没有希望;没有理想,就没有追求,没有动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所以我们一定要不断地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养料,坚决像十八大要求的那样:"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共同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ntent_2();。
十届二次全会上的讲话和市委《关于在全市开展“三个核心价值观”学习实践活动的通知》,对“三个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涵有了深入了解。
“三个核心价值观”是在全市人民中倡导和践行“包容、尚德、崇法、诚信、卓越”的城市核心价值观;务实、卓越、廉洁”的核心价值观;领导干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践行“公、廉、严、能、信”的核心价值观。
其实,太原市委提倡的“三个核心价值观”与我们提倡的烟草行业的核心价值观“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出发点是一致的。“两个至上”行业共同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烟草行业的具体体现。“两个至上”核心价值观的制度化,是烟草企业管理上水平的基础,是已经被实践证明了的不可置否的客观事实。核心价值观制度化与企业管理上水平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两个至上”的制度化,是企业管理的方向指南,只有制度的具体执行,才能保证“两个至上”精神融入到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之中,使企业管理紧紧围绕核心价值观展开。有体现核心价值观的企业管理活动,势必会得到广大员工的认同,转化为员工的实际行动。企业管理坚持高举“两个至上”的旗帜,把“两个至上”作为衡量烟草企业生产经营的首要标准,企业管理的境界会发生根本性变化,企业管理的水平自然会在执行“两个至上”核心价值观制度的过程中得到提升。各级烟草企业,一定要注意下功夫抓好“两个至上”核心价值观制度化的建设工作,把核心价值观的宣贯与企业管理结合起来,通过制度的执行,使烟草行业“两个至上”核心价值观成为统领企业管理各个领域和层面的灵魂。懂得和学会这一策略和方法,企业管理就会发生质的变化,激发巨大的创新活力,实现新的跨越式进步。
我作为营销中心品牌管理部的一员、一名党员,在工作中要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实践活动过程的具体工作入手,解决实践活动的实际问题。在工作中要严格要求自己,立足岗位,自修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中心的发展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社会主义五百年,是一个足以引起人们深思的数字。在这五个世纪的历程中,社会主义从最初的概念到今天的发展,无疑是世界历史上最具有影响和代表性的运动之一。社会主义理念的重要性在于它以人民为中心,普遍关心人民的生活与利益,注重社会公平和正义。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我们将深入探讨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心得体会。
建立社会主义早期经历了各种困难与曲折,不同国家在建立社会主义的历程中也经历了无数的考验与磨难。追求社会主义是一个困难而复杂的过程,但最终的结果是值得的。我们需要记住这些艰苦的历程,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我们需要认识到,经济、政治等方面的挑战是不可能避免的。我们需要学习建立社会主义的历程,从而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导。
第三段:社会主义理想的优势与对现实的启示。
社会主义理想,是对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一种理念,它注重公共利益,强调人民的自主管理与自由决策。这种理念可以鼓舞人们面对困难,转变消极的态度。它可以为实现社会和谐、公共管理、法治社会、环境保护、以及其他诸多的方面提供积极的思考。我们需要在推进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更全面、更深刻地领悟社会主义理想,以此为根基,共同推进实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社会主义的发展,对全人类进步有着巨大的影响。社会主义是对过度贪婪的人性的抵抗,它使得人们能够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成为更全面、更富有活力和幸福感的社会。在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种种挑战和难点,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是如何在建立公共体系和公共领域实现经济发展。因此,必须对此做出必要的尝试和探索,以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发展。
第五段:社会主义未来的展望与展开新征程。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也必须积极面对前方的挑战和问题。今天的社会主义主要在应对环境问题和经济问题两方面进行积极思考和研究,而在未来社会主义的发展中,需要更全面、更深入地探索人类未来的发展之路。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程,告诉我们应立足眼前,坚定信心,走向未来。我们需要共同努力,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全人类自由、平等、公正、和谐、富强的美好未来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此,我希望大家都能积极参与到社会主义的发展中来,抱着坚定的信心、积极向前的态度,展开新的征程,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迈出实现富国强民的新步伐!
透过社会主义运动陆续上演的一幕幕有声有色的活剧,总感到眼前像有一支理想的火炬在熊熊燃烧,无论是黎明还是黄昏,是风狂还是雨骤,它都始终引导着人们向着崇高的目标奋然前行。空想社会主义者虽然没有找到正确的道路和支持自己的力量,但美好的理想还是鼓舞着他们一直走到了人生的终点,留下了令人至今感动的人生。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之后,巴黎公社社员对资产阶级堡垒的首次攻击虽然失败了,但《国际歌》唱出的"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奈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雄壮歌声,一直激励着各国无产阶级向旧世界发起一次接一次的猛烈战斗。
而在列宁的直接领导和指挥下,等到"冬宫炮声"响起的时刻,资本主义的链条终于被炸得断裂开来,社会主义理想第一次结出了轰动世界的果实。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正如电视中那位接受采访的专家所言:"十月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成为现实,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然而在十月革命胜利74年之后,就在俄罗斯原来升起镰刀铁锤图案旗帜的那块土地上,苏联共产党却丢失了执政权,社会主义的旗帜在1991年的12月31日,又黯然飘落了。于是不少人提出疑问:这样悲哀的结局,是不是证明马克思主义不灵了?社会主义不行了?有人甚至坦言:"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白白浪费了七十多年时间!"他们对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这一长段历史,完全采取了虚无主义的态度。
究竟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历史上发生的这种曲折?十月革命开创社会主义道路究竟是功是祸?对于今天这类困惑人们的问题,列宁其实于十月革命胜利后的1918年8月20日在《给美国工人的信》中,就作出了回答。他说:"伟大的俄国革命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历史活动并不是涅瓦大街的人行道。谁认为无产阶级革命必须一帆风顺,各国无产者必须一下子就采取联合行动,事先必须保证不会遭到失败,革命的道路必须宽阔、畅通、笔直,在走向胜利的途中根本不必承受极其重大的牺牲,不必‘困守在被包围的要塞里’,或者穿行最窄狭、最难走、最曲折和最危险的山间小道,谁认为只有‘在这种条件下’才‘可以’进行无产阶级革命,谁就不是革命者".
列宁讲得多么深刻、多么生动啊!历史不是涅瓦大街的人行道,必然有不平,有曲折,甚至有迂回,一厢情愿地想着"骏马坦道""顺风扬帆",不过是幼稚的幻想。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符合历史要求的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它总要代替过时的旧事物,不可阻挡地为自己开辟出前进的道路。但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从来都不是笔直的,而是螺旋形上升、波浪似发展,走着否定之否定的"之"字形道路。在这个过程中,暂时性的曲折,局部性的倒退,都是不可避免的。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不过是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在英、法等国还是都发生过封建王朝的复辟。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种从根本上消灭剥削制度的伟大革命。它诞生以后必然会遇到一切剥削阶级的拼死抵抗,再加上缺乏经验,人为失误,所以出现一些波折是不奇怪的。社会主义经历一个漫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可逆转的总规律、总趋势。所以_同志在苏东剧变后不久即明确指出:"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里有这回事!"。
苏联的红旗倒下了,但今天中国特色有社会主义旗帜飘入云霄,给全世界带来了新的希望,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光。这个事实,为_同志的预言作出了最令人信服的证明。
欲知大道,必先知史。《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用丰富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崇高的理想是引导人类社会前进的火把。没有理想,就没有方向,没有希望;没有理想,就没有追求,没有动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所以我们一定要不断地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养料,坚决像十八大要求的那样:"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共同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