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杂志社编辑部实习报告(案例19篇)
文件格式:DOCX
时间:2023-10-28 23:03:22    小编:纸韵

实用杂志社编辑部实习报告(案例19篇)

小编:纸韵

报告是一种详细阐述某个问题、事件或研究内容的书面材料,用于向特定对象传达信息。引用相关的数据、研究和实例,可以使报告更加具有说服力和可信度。在这里,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优秀报告的样本,希望可以给您提供一些灵感和参考。

杂志社编辑部实习报告篇一

八月底的骄阳依然似火,暑期的背影已经渐渐远去,当我转身回眸时,才发现在那个刚刚逝去的夏日里仍然留有自己的身影。想起在《新闻与写作》编辑部实习的日子,挤公交车、外出采访、校对稿件,这一幕幕就像放电影似的在我的脑海中回荡,细细梳理一下,才发现原来自己成长了许多。

一、初出茅庐

很早就听说学校要求大二学生在暑假时要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但一直不大以为然,直到这一天真的来临时才发现自己无从着手,好像初学走路的婴孩儿,不知道应该先迈哪一只脚,彷徨了好一阵子,也犹豫了好一阵子,仍然毫无头绪。于是,我想起了向老师求助,首先找到宋琳老师,他是社会知名诗人,也一直从事编辑工作,当我断断续续地说明自己的意思时,宋老师很爽快地答应了,让我等消息,自此我的一颗悬着的心终于平静了下来。接下来就是等待,等待着宋老师的最终答复,又是一段忐忑不安的时光,不知道结果会怎样。终于,宋老师告诉我,让我去联系《诗刊》杂志的某个编辑,到此时,我才真正看到一点属于自己的光明,终于将社会这扇紧闭的大门撬开了一条缝隙。

几乎与此同时,又有一条道路向我敞开。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图书馆期刊阅览室里看到《新闻与写作》杂志上有一则招收实习生的信息,随手抄下电话号码,便战战兢兢地给对方打了电话,电话通了,让我两天之后去面试。我如期而至,面试并不复杂,我的心里却很紧张,说是面试其实也就是和主编聊天,在聊天中会看出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幸而编辑部的人都很随和,面试很顺利。但是在这之前有两段小插曲令我至今记忆深刻,面试的时候,《新闻与写作》编辑部还没有搬到东单的新闻大厦,办公地点仍然在和平西街那个很幽深的巷子里,由于事先没有查清楚行车路线,所以在去的路上不断地给对方打电话询问地址,就这样,原本不到一个小时就可以到的地方,花了两个小时才找到,当编辑部主编指出这个问题时,羞的我满脸通红,初入社会便表现出如此的状态,至今想来仍然觉得惭愧;另外一件事情是,由于出门匆忙,竟忘记携带身份证和学生证等证件,这个疏忽可是致命的,不过幸亏我带着一些盖有学校印章的获奖证书,才不至于不能证明身份。后来主编对我说,对于这件事情,如果他们再严格一点儿的话,那我就不可能留下实习了。这次的面试经历暴露了我的许多缺点,也得到了一些教训,不过对于日后真正找工作来说却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因此我心存感激。

从实习单位回来后,我就去中文系主任办公室找了孟登迎老师,因为编辑部交给我一个采访任务:采访中央电视台《面对面》节目主持人王志。对于这个采访任务我诚惶诚恐,因为与名人尤其是名嘴面对面交流,对于我来说尚属首次,所以想请孟老师给予指导,和孟老师交流了一个多小时,他从宏观的文化层面教授我了如何把握住采访重点,一席谈话令我收获甚丰。

《新闻与写作》是隶属于京报集团的党办新闻理论杂志,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正是这样一份杂志却能给一个初来乍到的实习生采访央视名嘴的机会,一开始我是很惊讶的,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会如此信任我们这些实习生,因为在这之前,其他实习生先后采访过白岩松和撒贝宁。但是后来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该编辑部实行激励实习生的机制,他们信任大学生的能力,敢于放手把一些重要任务交给学生去做;对于我的话,可能是因为自己在学校院报做记者和编辑、在中文系葵社主办《新声》社刊的经历以及一些校内文学比赛的获奖证书起了作用。

聊完了采访的事情,孟老师说可以推荐我去《青年文摘》实习一段时间,听到这个信息我是非常高兴的,因为像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很多都是捧着《青年文摘》长大的,这本杂志在全国非常有名,销售量也很大,如果能去那儿实习的话,也是一件极有面子的事情,所以当时毫不犹豫便答应了。

就这样,在两周之前还一筹莫展的我,现在已经拥有了三个实习机会,然而,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现在我又面临着如何选择的问题。就社会知名度和刊物发行量来说,《诗刊》和《青年文摘》远远高于《新闻与写作》,而且我是学中文的,平时也喜欢阅读和创作一些诗歌,所以无论选择《诗刊》还是《青年文摘》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我最终却忍痛割爱,选择了《新闻与写作》,我之所以这样选择是有原因的:第一,这个单位完全是我自己联系的,自己种的果子吃起来永远都是最甜的,因为这个过程凝结了自己的辛苦和付出,所以不忍将其舍弃;第二,《新闻与写作》编辑部的老师对我非常信任,能给我提供非常大的发挥空间,而这一点在其他单位是很难遇到的;第三,我想社会实践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让我们能够接触社会、深入社会,而做新闻无疑是最便捷、最直接的一种方式,我最初也就是抱着能够接触社会的想法去进行社会实践的;第四,虽然我是学中文的,但是在院报的工作经历使我对新闻产生了感情和兴趣。在这些想法的基础上,我选择《新闻与写作》。

二、良师益友

在《新闻与写作》实习的一个多月时间里,除了帮着编辑部搬家和校对稿件之外,我一共做过两次采访,采访对象分别是漫画家方成和北京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徐滔。而我认为最大的收获还应该是在这个过程中所得到的编辑部几位老师的谆谆教导,在这段时间里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许多书本上不可能学到的东西,也真正明白了实践的意义。

《新闻与写作》有一个固定的采访栏目叫“名人谈充电”,采访对象都是国内著名的新闻人,以对话形式了解他们在工作中的充电情况。一开始分派给我的采访王志的任务就属于这个栏目,但由于期间遇到了一些阻碍,所以采访未能进行,我重新领到的任务是采访北京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徐滔,主题仍然是谈充电,由我和另外一位实习生负责,带我们的老师是编辑王卫国老师。

对于这次采访,可谈的事情实在太多,我所得到的收获也很多,其中主要是从王卫国老师身上学到的谈话和采访的技巧,现在回想起来觉得这对我一生都受用不尽。王老师大约五十多岁,曾是北京大学中文系学生,师从谢冕和严家炎教授,毕业后留校任教,后调到《北京日报》工作,现任《新闻与写作》编辑,是该杂志水平最高的编辑之一。

为了做好这次采访,我和搭档作了充分的准备,在网上搜集到了几乎所有关于徐滔的资料以及其他媒体采访她的稿件,通过准备我们掌握了有关徐滔的基本情况。北京电视台有一个王牌节目叫《法治进行时》,这个节目通过录播破案现场深受北京老百姓欢迎,收视率非常高,徐滔就是这个节目的创办人兼主持。说到这里不能不提到一件事情:xx年某夜,北京西站发生歹徒劫持人质事件,公安人员将其团团包围,为了保护人质安全,局面一直僵持,后来犯罪分子提出要见媒体,于是公安人员找到了徐滔,结果徐滔凭借出色的口才对歹徒展开了心理征服战,经过九个小时的鏖战,她终于凭三寸不烂之舌配合公安人员将人质解救,将犯罪分子制服。节目播出后徐滔一举成名,并获得了范长江新闻奖。了解这些情况之后,我们开始列采访提纲。

我们先请教王老师,他告诉我们,采访时脑中要始终有一个框架,即:为什么要充电?怎样充电?充电的结果怎样?这三个问题虽然简单,但采访时绝对不能脱离这三个框架,否则就会离题千里。然而一开始,我们总也抓不住重点,不知道第一个问题应该从哪儿切入。采访提纲一次次地列,又一次次地被王老师批评,总也不能令人满意。当我们几乎江郎才尽的时候,他拿着提纲问我们:“徐滔最引以为豪的事情是什么?”我们回答:“是xx年西客站解救挟持人质事件。”“你们为什么不提这件事?”“我们看到几乎所有的媒体采访徐滔时都会提到这件事,如果我们再提的话就会很俗气,难以出新,所以有意将其避开”,王老师听到后,一摆手,对我们说:“这么想是不对的,徐滔之所以是徐滔,就是因为她这种独特的经历,而她最得意的事情就是xx年西客站解救劫持人质事件,这是她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如果你们连这个都不提的话,怎么抓住徐滔的闪光点?也正因为这件事情最典型所以别人在采访她时都会提到。我们不管他们提什么问题,我们可以从充电的角度和这件事结合起来提问题,而这就是我们要出新的地方,也是可以和她拉进距离,引起她谈话欲望的地方。”一席话使我们茅塞顿开,于是经过短暂的思索,我们把第一个问题列为“徐滔您好,几乎每个记者采访您都会提到xx年北京西客站劫持人质案件中,您与犯罪嫌疑人面对面谈判9个小时,并协助警方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的那段经历。我们想知道,当时您为什么能如此准确地把握犯罪分子的心理呢,您学习过犯罪心理学吗?”,这个问题既抓住了徐滔的特点,又紧贴充电主题,得到了王老师的首肯。万事开头难,第一个问题提出来以后,其他问题很快就列了出来。后来采访徐滔的时候,我记得她见到我们后说的第一句话说的就是:“你们这份提纲写得很棒,很专业”,后面整个采访也进行的很顺利,很愉快。事后我想,能得到京城名记这样的评价,那当时反复列提纲付出的努力也是值得的。

采访的成功当然要归功于王老师的指导,他经常对我们说,他作采访的一个主要方式就是四个字“六经注我”,就是说在采访前对某一个问题首先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采访过程中只是引导着被采访者来注释自己已有的观点。我明白要做到这点需要具有准确而独到的洞察力,要有一眼看透事物本质的能力,王老师无疑具有这样的能力,这是最令我佩服的地方,也是要从他身上学习的最大的无形财产。王老师曾经给我们介绍说,央视许多大牌记者,诸如白岩松、王小丫、撒贝宁、王志等都和他 “认识”,可是他们却从来没见过面,所有的交流都是在电话里进行的。在和这些人第一次通电话时,王老师往往能一语道破出他们主持节目的最大特点和不足,这往往会使他们有如遇知己之感,因此对王老师约的采访、派的记者很少拒绝,这也是我们这些实习生能采访到这些大牌记者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采访结束,回来就要整理采访录音,整理过录音的人都知道,那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耗时耗力,一个半小时的谈话,一万五千字的内容,至少要在电脑前连续工作四、五个小时才能完成。如果说这项工作是体力劳动的话,那么接下来整理初稿的工作就是要考验脑力的时候了,一万五千字的内容经过选择、提炼,要整理出三千五百字的初稿,在这个过程中必须逻辑清晰,语言简明,这对于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取问题能力、总结归纳能力还有语言文字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逼着你做出尽善尽美的文章。经过这样一通程序下来后,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会倍感亲切,而当看到自己付出的劳动终于变成铅字时候,兴奋地看了又看。

编辑部还有一位负责采写工作的编辑叫刘建新,她是一位即将退休的老编辑了,在实习期间我也有幸跟着她参与采访了著名漫画家方成。按王老师的说法,刘建新老师的采访方式也可以用四个概括,叫做“我注六经”,她为人和蔼、循循善诱,往往第一个问题就能给人以亲切感,拉近与被采访者的距离,然后不断通过自己的提问,使被采访者说出更多想说的话,这在采访方成的过程中明显地表现了出来。和王老师的“六经注我”一样,这是两种不同的采访方式。而我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够接触并学习到这两种风格迥异,但效果相同的采访方式,着实受益匪浅。

主编郭洪新非常善于发现每个人的优点,做到人尽其职、物尽其用,并且非常具有创新意识,他能为每个人量身定做一些栏目,包括实习生,使每个人的长处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比如,因为我平时写一些诗歌,所以他让我管理网站上的“传媒人诗苑”栏目,并且安排我为该编辑部写刊歌的歌词。这些都为我提供了非常大的发挥空间和学习空间,而他的这种管理理念也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和思考的。

总之,在这一个多月的实习过程中能结交这些良师益友是我最大的收获,他们对待我的态度使我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感恩的心,就像王卫国老师说的:“因为我们的孩子和你们年龄差不多,我们希望他们单位的老师能够对他们好一点儿,反过来,我们就想要对你们好一点儿”。

三、满载而归

一个多月的社会实践,时间不长,却收获颇丰,可以说是满载而归。杂志相对报纸虽说比较清闲,但却可以在一个题目上不断打磨,可以做得很精,将一块璞玉磨成精美的玉器,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手艺也在不断提高。当然,除了技术层面之外,更重要的是对社会、对自身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杂志社编辑部实习报告篇二

我们学院要求学生暑期开始实习,可是笨鸟先飞、不甘落后的忧患意识,使我六月份就开始张罗联系实习单位,直到九月份结束实习任务。如今细说从头,确有一番感叹。

六月份起,我便不放过任何实习的信息和机会,通过bbs上得知某报社正招收实习生,面试那天,该报社只问了我几个简单的问题,便同意接收我为其编辑部实习生了。踏进办公室,只见几个陌生的脸孔。我微笑着和他们打招呼。

从那天起,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早上见到他们都要微笑的说声“早晨”或“早上好”,那是我心底真诚的问候。我总觉得,经常有一些细微的东西容易被我们忽略,比如轻轻的一声问候,但它却表达了对同事对朋友的关怀,也让他人感觉到被重视与被关心。仅仅几天的时间,我就和同事们打成一片,我担心变成“透明人”的事情根本没有发生。我想,应该是我的.真诚,换取了同事的信任。他们把我当朋友,也愿意把工作分配给我。

激情让我们对工作充满热情,愿意为共同的目标奋斗;耐心又让我们细致的对待工作,力求做好每个细节,精益求精。激情与耐心互补促进,才能碰撞出最美丽的火花,工作才一能做到。

当你只有技术没有idea时,只能被派去做一些杂活;而当你有自己的idea能独当一面时,就会被委以挑战性的重任。我想:不只这里的工作是这样,其它的行业也应该是这样。因为,技术人人都可以学,而对于自己的idea你则拥有“专利权”

因此,不要害怕将来从事的工作需要掌握新的技术,其实,技术不难学到手,难的是在工作中时时让自己的脑袋运转,激荡自己的独特的思想和想法。只有这样,你才能在工作中突出自己,显现自己的价值。

有这么一种说法:“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一语道出了创意的重要性。其实,创意在哪里都是“干金难买”,因为,它只属于你。

其实,不管在哪个行业,激情和耐心都是不可或缺的。当你可以选择的时候,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样,刚进实习单位的时候,都做过类似复印打字的“杂活”。或许同事们认为你是小字辈,要从小事做起,但有些时候,是因为他们心中没底,不知道你能做什么。做“杂活”是工作的必需,却无法让我学到什么。我决定改变自己的命运。有些东西不能选择,有些东西却可以选择。份内的工作当然要认真完成,但勇敢的“主动请缨”却能为你赢得更多的机会。

只要勤问、勤学、勤做,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杂志社编辑部实习报告篇三

本站发布杂志社编辑实习报告范文,更多杂志社编辑实习报告范文相关信息请访问本站实习报告频道。

xx年7月7日至8月7日,我在北京《家庭育儿》杂志情感版编辑部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实践。相对来说,这是一次专业不对口的社会实践,因为就编辑部的工作性质来说更适合中文专业的同学。而且当初我也正是因为怀着对中文的强烈兴趣,自己找到杂志社的主编谷禾先生,以求锻炼自己的交往能力和文字能力。我在编辑部的这一个月时间里,我跟随身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的谷禾、艾龙、王淑红三位老师看到、学到、体会到许多东西。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文字功底、写作水平以及人际交往能力,也从这个专业不对口的实践岗位上学到不少我们公共管理专业内的经验与知识,对我来说真可谓受益匪浅。而这些是在书本上很难学到的。

《家庭育儿》杂志情感版与《健康必读》、《科教文汇》、《畜禽养殖》、《幸福宠物》、《健康导报》同属一家公司,各份杂志(报纸)都有自己独立的编辑部与发行部,但是有统一的办公室、广告与外联部门,受公司的统一领导。五报一刊虽然分属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医药促进会、中老年保健专业委员会三个实体,但是交由一家公司来办可以大大地减少办报成本,一定程度上共享客户、代理、广告等资源,提高运行效率,增加效益。各个部门都有自己明确的权限,同时各份杂志报刊都有独立的利益。这样一来,在公司充分授权的情况下,各份报刊杂志在职人员的经济利益便于报刊的经营业绩挂钩,广告、外联也与其本身的广告赞助分额挂钩,这样便可很大限度的调动公司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公司的办公室综合调度、处理各单位的经营,这就大大减少了公司经营的成本,而对广告、外联的共享更可以增加公司的收入。当然,在管理的各种目的中,效益是最根本的目的,对于杂志社这个经济实体来说亦是如此。对于经济利益的追求也是杂志社发展的最根本动力。对我实习所在的《家庭育儿》情感版杂志来说,国内还有好几份类似的杂志,比如《知音》、《婚姻与家庭》、《爱人》等等。因此在这块蛋糕上也存在着很激烈的竞争。众所周知,《知音》、《婚姻与家庭》等杂志都是创办了几十年的老杂志,常年的经营已经使这些杂志有了很好的名声和深厚的群众基础。而《家庭育儿》情感版还处于上升期。本杂志的做法是,一方面提高杂志稿件的总体质量,我所在的编辑部不但从众多的来稿中精挑细选真情、感人、文笔优美的稿件,还要经过各位编辑认真反复地编辑和校对。

杂志社的管理工作对我影响颇深,而自我管理方面的实践体会也让我深有感触。上班的时间是每周一至周五的上午九点到下午五点。杂志社的地址在朝阳区的安贞桥附近,我必须挤以拥挤闻名中青院的`300路车上下班。大约一个小时的路程。平时在学校,如果早上没课总要睡个懒觉,很晚才起床。现在却必须每天都要早早起床,早早去挤公交车。虽然九点钟上班,时间看似来得及。但这必须忽略堵车的因素,我应该有更加充分的时间,以免吃到把自己搞得很狼狈。这对我的时间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仅是早上的起床时间。比如何时吃饭,何时睡觉都要有新的安排。周一到周五的上班,对自己洗衣服、运动等事项的时间也有很大的影响。平时的课表随着学期的结束作废,考试表也跟着作废,我重新给自己安排了一个时间表。早上六点钟起床,半小时洗漱、放松、整理,六点半吃早饭,七点钟等公交车(等车大约十五分钟,坐车一个小时),八点半左右到单位,十五分钟清理办公室卫生然后开始工作,十二点钟吃午饭,午休半小时,一点半上班,五点下班,六点半吃晚饭,七点半跑步半小时,九点钟上网两小时,十一点睡觉。开始时虽然实习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兴奋感,但是这种生活方式的突然改变给自己带来很大的不适应。另外,周六周日的安排也有了新的改变。总体说来,由于上班的时间比较固定,所以时间的安排也比较固定;自己专心致志的进行自己的时间活动,没有了那么多的社会、社团活动打乱自己的时间安排。时间管理只是自我管理的一个方面。

杂志社编辑部实习报告篇四

本站发布杂志社编辑部实习报告,更多杂志社编辑部实习报告相关信息请访问本站实习报告频道。

八月底的骄阳依然似火,暑期的背影已经渐渐远去,当我转身回眸时,才发现在那个刚刚逝去的夏日里仍然留有自己的身影。想起在《新闻与写作》编辑部实习的日子,挤公交车、外出采访、校对稿件,这一幕幕就像放电影似的在我的脑海中回荡,细细梳理一下,才发现原来自己成长了许多。

一、初出茅庐

很早就听说学校要求大二学生在暑假时要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但一直不大以为然,直到这一天真的来临时才发现自己无从着手,好像初学走路的婴孩儿,不知道应该先迈哪一只脚,彷徨了好一阵子,也犹豫了好一阵子,仍然毫无头绪。于是,我想起了向老师求助,首先找到宋琳老师,他是社会知名诗人,也一直从事编辑工作,当我断断续续地说明自己的意思时,宋老师很爽快地答应了,让我等消息,自此我的一颗悬着的心终于平静了下来。接下来就是等待,等待着宋老师的最终答复,又是一段忐忑不安的时光,不知道结果会怎样。终于,宋老师告诉我,让我去联系《诗刊》杂志的某个编辑,到此时,我才真正看到一点属于自己的光明,终于将社会这扇紧闭的大门撬开了一条缝隙。

几乎与此同时,又有一条道路向我敞开。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图书馆期刊阅览室里看到《新闻与写作》杂志上有一则招收实习生的信息,随手抄下电话号码,便战战兢兢地给对方打了电话,电话通了,让我两天之后去面试。我如期而至,面试并不复杂,我的心里却很紧张,说是面试其实也就是和主编聊天,在聊天中会看出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幸而编辑部的人都很随和,面试很顺利。但是在这之前有两段小插曲令我至今记忆深刻,面试的时候,《新闻与写作》编辑部还没有搬到东单的新闻大厦,办公地点仍然在和平西街那个很幽深的巷子里,由于事先没有查清楚行车路线,所以在去的路上不断地给对方打电话询问地址,就这样,原本不到一个小时就可以到的地方,花了两个小时才找到,当编辑部主编指出这个问题时,羞的我满脸通红,初入社会便表现出如此的状态,至今想来仍然觉得惭愧;另外一件事情是,由于出门匆忙,竟忘记携带身份证和学生证等证件,这个疏忽可是致命的,不过幸亏我带着一些盖有学校印章的获奖证书,才不至于不能证明身份。后来主编对我说,对于这件事情,如果他们再严格一点儿的话,那我就不可能留下实习了。这次的面试经历暴露了我的许多缺点,也得到了一些教训,不过对于日后真正找工作来说却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因此我心存感激。

从实习单位回来后,我就去中文系主任办公室找了孟登迎老师,因为编辑部交给我一个采访任务:采访中央电视台《面对面》节目主持人王志。对于这个采访任务我诚惶诚恐,因为与名人尤其是名嘴面对面交流,对于我来说尚属首次,所以想请孟老师给予指导,和孟老师交流了一个多小时,他从宏观的文化层面教授我了如何把握住采访重点,一席谈话令我收获甚丰。

《新闻与写作》是隶属于京报集团的党办新闻理论杂志,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正是这样一份杂志却能给一个初来乍到的实习生采访央视名嘴的机会,一开始我是很惊讶的,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会如此信任我们这些实习生,因为在这之前,其他实习生先后采访过白岩松和撒贝宁。但是后来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该编辑部实行激励实习生的机制,他们信任大学生的能力,敢于放手把一些重要任务交给学生去做;对于我的话,可能是因为自己在学校院报做记者和编辑、在中文系葵社主办《新声》社刊的经历以及一些校内文学比赛的获奖证书起了作用。

聊完了采访的事情,孟老师说可以推荐我去《青年文摘》实习一段时间,听到这个信息我是非常高兴的,因为像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很多都是捧着《青年文摘》长大的,这本杂志在全国非常有名,销售量也很大,如果能去那儿实习的话,也是一件极有面子的事情,所以当时毫不犹豫便答应了。

就这样,在两周之前还一筹莫展的我,现在已经拥有了三个实习机会,然而,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现在我又面临着如何选择的问题。就社会知名度和刊物发行量来说,《诗刊》和《青年文摘》远远高于《新闻与写作》,而且我是学中文的,平时也喜欢阅读和创作一些诗歌,所以无论选择《诗刊》还是《青年文摘》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我最终却忍痛割爱,选择了《新闻与写作》,我之所以这样选择是有原因的:第一,这个单位完全是我自己联系的,自己种的果子吃起来永远都是最甜的,因为这个过程凝结了自己的辛苦和付出,所以不忍将其舍弃;第二,《新闻与写作》编辑部的老师对我非常信任,能给我提供非常大的发挥空间,而这一点在其他单位是很难遇到的;第三,我想社会实践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让我们能够接触社会、深入社会,而做新闻无疑是最便捷、最直接的一种方式,我最初也就是抱着能够接触社会的想法去进行社会实践的;第四,虽然我是学中文的,但是在院报的工作经历使我对新闻产生了感情和兴趣。在这些想法的基础上,我选择《新闻与写作》。

二、良师益友

在《新闻与写作》实习的一个多月时间里,除了帮着编辑部搬家和校对稿件之外,我一共做过两次采访,采访对象分别是漫画家方成和北京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徐滔。而我认为的收获还应该是在这个过程中所得到的编辑部几位老师的谆谆教导,在这段时间里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许多书本上不可能学到的东西,也真正明白了实践的意义。

《新闻与写作》有一个固定的采访栏目叫“名人谈充电”,采访对象都是国内的新闻人,以对话形式了解他们在工作中的充电情况。一开始分派给我的采访王志的任务就属于这个栏目,但由于期间遇到了一些阻碍,所以采访未能进行,我重新领到的任务是采访北京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徐滔,主题仍然是谈充电,由我和另外一位实习生负责,带我们的老师是编辑王卫国老师。

对于这次采访,可谈的事情实在太多,我所得到的收获也很多,其中主要是从王卫国老师身上学到的谈话和采访的技巧,现在回想起来觉得这对我一生都受用不尽。王老师大约五十多岁,曾是北京大学中文系学生,师从谢冕和严家炎教授,毕业后留校任教,后调到《北京日报》工作,现任《新闻与写作》编辑,是该杂志水平的编辑之一。

为了做好这次采访,我和搭档作了充分的准备,在网上搜集到了几乎所有关于徐滔的资料以及其他媒体采访她的稿件,通过准备我们掌握了有关徐滔的基本情况。北京电视台有一个王牌节目叫《法治进行时》,这个节目通过录播破案现场深受北京老百姓,收视率非常高,徐滔就是这个节目的创办人兼主持。说到这里不能不提到一件事情:2001年某夜,北京西站发生歹徒劫持人质事件,公安人员将其团团包围,为了保护人质安全,局面一直僵持,后来犯罪分子提出要见媒体,于是公安人员找到了徐滔,结果徐滔凭借出色的口才对歹徒展开了心理征服战,经过九个小时的鏖战,她终于凭三寸不烂之舌配合公安人员将人质解救,将犯罪分子制服。节目播出后徐滔一举成名,并获得了范长江新闻奖。了解这些情况之后,我们开始列采访提纲。

我们先请教王老师,他告诉我们,采访时脑中要始终有一个框架,即:为什么要充电?怎样充电?充电的结果怎样?这三个问题虽然简单,但采访时绝对不能脱离这三个框架,否则就会离题千里。然而一开始,我们总也抓不住重点,不知道第一个问题应该从哪儿切入。采访提纲一次次地列,又一次次地被王老师批评,总也不能令人满意。当我们几乎江郎才尽的时候,他拿着提纲问我们:“徐滔最引以为豪的事情是什么?”我们回答:“是2001年西客站解救挟持人质事件。”“你们为什么不提这件事?”“我们看到几乎所有的媒体采访徐滔时都会提到这件事,如果我们再提的话就会很俗气,难以出新,所以有意将其避开”,王老师听到后,一摆手,对我们说:“这么想是不对的,徐滔之所以是徐滔,就是因为她这种独特的经历,而她最得意的事情就是2001年西客站解救劫持人质事件,这是她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如果你们连这个都不提的话,怎么抓住徐滔的闪光点?也正因为这件事情最典型所以别人在采访她时都会提到。我们不管他们提什么问题,我们可以从充电的角度和这件事结合起来提问题,而这就是我们要出新的地方,也是可以和她拉进距离,引起她谈话欲望的地方。”一席话使我们茅塞顿开,于是经过短暂的思索,我们把第一个问题列为“徐滔您好,几乎每个记者采访您都会提到2001年北京西客站劫持人质案件中,您与犯罪嫌疑人面对面谈判9个小时,并协助警方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的那段经历。我们想知道,当时您为什么能如此准确地把握犯罪分子的心理呢,您学习过犯罪心理学吗?”,这个问题既抓住了徐滔的特点,又紧贴充电主题,得到了王老师的首肯。万事开头难,第一个问题提出来以后,其他问题很快就列了出来。后来采访徐滔的时候,我记得她见到我们后说的第一句话说的就是:“你们这份提纲写得很棒,很专业”,后面整个采访也进行的很顺利,很愉快。事后我想,能得到京城名记这样的评价,那当时反复列提纲付出的努力也是值得的。

采访的成功当然要归功于王老师的指导,他经常对我们说,他作采访的一个主要方式就是四个字“六经注我”,就是说在采访前对某一个问题首先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采访过程中只是引导着被采访者来注释自己已有的观点。我明白要做到这点需要具有准确而独到的洞察力,要有一眼看透事物本质的能力,王老师无疑具有这样的能力,这是最令我佩服的地方,也是要从他身上学习的的无形财产。王老师曾经给我们介绍说,央视许多记者,诸如白岩松、王小丫、撒贝宁、王志等都和他“认识”,可是他们却从来没见过面,所有的交流都是在电话里进行的。在和这些人第一次通电话时,王老师往往能一语道破出他们主持节目的特点和不足,这往往会使他们有如遇知己之感,因此对王老师约的采访、派的记者很少拒绝,这也是我们这些实习生能采访到这些记者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采访结束,回来就要整理采访录音,整理过录音的人都知道,那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耗时耗力,一个半小时的谈话,一万五千字的内容,至少要在电脑前连续工作四、五个小时才能完成。如果说这项工作是体力劳动的话,那么接下来整理初稿的工作就是要考验脑力的时候了,一万五千字的内容经过选择、提炼,要整理出三千五百字的初稿,在这个过程中必须逻辑清晰,语言简明,这对于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取问题能力、总结归纳能力还有语言文字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逼着你做出尽善尽美的文章。经过这样一通程序下来后,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会倍感亲切,而当看到自己付出的劳动终于变成铅字时候,兴奋地看了又看。

编辑部还有一位负责采写工作的编辑叫刘建新,她是一位即将退休的老编辑了,在实习期间我也有幸跟着她参与采访了漫画家方成。按王老师的说法,刘建新老师的采访方式也可以用四个概括,叫做“我注六经”,她为人和蔼、循循善诱,往往第一个问题就能给人以亲切感,拉近与被采访者的距离,然后不断通过自己的提问,使被采访者说出更多想说的话,这在采访方成的过程中明显地表现了出来。和王老师的“六经注我”一样,这是两种不同的采访方式。而我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够接触并学习到这两种风格迥异,但效果相同的采访方式,着实受益匪浅。

主编郭洪新非常善于发现每个人的优点,做到人尽其职、物尽其用,并且非常具有创新意识,他能为每个人量身定做一些栏目,包括实习生,使每个人的长处能够得到程度的发挥。比如,因为我平时写一些诗歌,所以他让我管理网站上的“传媒人诗苑”栏目,并且安排我为该编辑部写刊歌的歌词。这些都为我提供了非常大的发挥空间和学习空间,而他的这种管理理念也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和思考的。

总之,在这一个多月的实习过程中能结交这些良师益友是我的收获,他们对待我的态度使我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感恩的心,就像王卫国老师说的:“因为我们的孩子和你们年龄差不多,我们希望他们单位的老师能够对他们好一点儿,反过来,我们就想要对你们好一点儿”。

三、满载而归

一个多月的社会实践,时间不长,却收获颇丰,可以说是满载而归。杂志相对报纸虽说比较清闲,但却可以在一个题目上不断打磨,可以做得很精,将一块璞玉磨成精美的玉器,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手艺也在不断提高。当然,除了技术层面之外,更重要的是对社会、对自身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1.学习真的很重要。以前常听人说,经过一段时间的社会实践,回到学校后的变化就是知道怎样去学习了,也有了学习的动力和方向。对此我更是深有体会。记得有一次和王卫国老师聊天,谈到了理论学习的问题,我们达成了一个共识:参加工作后,当一个人的工作水平达到了一个很难突破的阶段时,起决定因素的往往是他的理论功底。对此我深信不疑,但是如何在大学生活剩下不到两年的有间里程度地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我却是比较迷茫的,因此我向孟登迎老师请教,他告诉我说,要想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并不一定要看多少理论方面的书,对于中文系的学生来说很容易找书来读,但一定要读经典,比如多读一些文学名著,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试着对其进行阐释,自然就会涉及到各种理论,这样容易切入,也容易深入下去;至于要真正提高理论水准,上好美学课和哲学课至关重要;此外,我们周围的现实生活中就有许多可供省察的事件,只要我们多观察生活,并对此进行有益的思考,自觉运用学过的理论去解释它,那么理论思维会很快得到提高。在老师的帮助下,我现在也更多的读一些经典书籍,包括中华古籍、中外名著以及文艺、哲学理论方面的书,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尽可能的提高自己的水平。

明白了这个道理,也就明白了以前老师上课的时候苦口婆心对我们说的,要珍惜大学时光多读书、读好书之类的话,回想起来突然发现这真的是至理名言。当然,学习并不只是要学习理论,也不仅仅是在学校里才学习,走出校门后更需要学习;不仅仅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也要学习社会这本大书,提高自身修养,高标准、严要求,把自己塑造成能够适应社会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2.试着在社会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大学四年的过程就是我们不断认识自己的过程,一个人只有在社会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定位,才可以程度上发挥出他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相信自己,但既不能把自己想得过高,也不能低估自己的实力,这就要求我们不要囿于校园,要适当地走出去,走到社会这个大网络中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一个点。当然,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就找到自己的定位,但最起码我们试过,只要迈出了第一步,以后就不会觉得陌生。此外,在社会实践中,我们必须得批判地看待这个世界,社会上的许多事情和校园里是不一样的,我们不应把它想得那么完满,也不应想得过分恶劣,要学会公正地看待它,以我们自己的一颗平常心来体悟社会,体悟生活,为最终走向社会作好充分的思想和行动上的准备。

3.体会到生活不易,学会珍惜生活。实习单位的地点在东单,从学校到东单要转乘一次公交车,至少要一个小时才可以到,当时是最炎热的7、8月份,而且乘车时间往往是在上下班高峰期,所以挤公交车的日子真是苦不堪言。有了这样的经历便多少能体会到生活的不易,更懂得去珍惜生活。

杂志社编辑部实习报告篇五

上午我们一个小组的同学到了福利院,去采访了福利院的志愿者大学生,他们在福利院义务劳动,帮助老人,为老人疏导,和老人一起搞活动,为老人免费服务。这种精神很值得人们学习。当我们去采访时福利院也比较热情,尽量让我们了解福利院的各个方面。完成采访后回到报社已经12点了,简单的吃了饭后下午又去采访了几家工厂,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认真的做着笔记。整个采访还是特别辛苦的,每个人都是满头大汗,头顶着炎炎烈日。在各个厂家间穿行,完成一家采访后马上就去另一家。下午6点多才完成了采访,一个个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报社,整理文件准备写稿子。忙碌而有意义的一天就这么过去了,从中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一些待人接物的必备知识,而这些正是学校不能学到的。

杂志社编辑部实习报告篇六

实习报告

大学四年,我始终在为记者是什么而抓狂,在报纸上,在老师的教学中,陆陆续续的知道一些,但是很模糊,没有明确的定义,家人问起,学新闻这个专业具体能干些什么,我有点萌的感觉,说不上来是怎么一回事,我需要去弄清楚,新闻是什么,我为什么喜爱新闻?我为什么有想当记者的强烈愿望。所以这是我进入报社实习的主要原因及其目的之一。

实习概况

我于7月15日到8月26日在连云港日报社实习,9月15日到10月20日在西安晚报实习,分别被分配在民生新闻部门、社会新闻部。实习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看报纸,网络搜索,接听热线电话等方式查找新闻线索,确定采访内容,安排采访,做笔录,收集资料并进行写稿,跟随老师跑广告业务,并对内刊的广告刊登进行排版等,采访的内容有了解社区人们的生活的基本形态,深入基层采访了解城市中农民工的生活,调查火车退票费对人们的影响,以及地铁给人们带来的影响,为解决老百姓燃眉之急的问题。总之,一切都是以服务人民为宗旨,实际解决老百姓问题为目的,是记者的基本工作。

实习单位介绍

《连云港日报》是中共连云港市委机关报,以坚持党报的权威性、指导性、开放性、立足于开放城市、海港城市、新亚洲大陆桥东桥头堡、团结拼搏、开拓创新,加快报业发展为办报宗旨。1958年创刊,50年来,成长为拥有《连云港日报》、《苍梧晚报》、《连云港手机报》、《连云港新闻网》《苍梧晚报网》《今日报业》“三报两网一刊”的强势传媒。在市委的领导下,一直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忠实履行党报的职责,始终与党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为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为团结引导全市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创业,为促进连云港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西安晚报》创刊于1953年,是中共西安市委主办的一张面向市民大众的都市生活类报纸,也是中国西部历史最悠久的大型城市报纸。《西安晚报》致力于新闻独有化、资讯地域化、服务个性化的办报理念与鲜明的编辑风格与现代都市生活的快节奏同步,成为西安家庭覆盖率最高的报纸。《西安晚报》以其出色快捷的新闻,丰富多彩的信息,劝慰准确的观点,新颖独特的视角,贴近百姓,关注民生,拥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

实习岗位概述

社会新闻和民生新闻主要是通过对真实具体新闻事实的反映,来传达社会主流的道德评价标准和价值取向。所以其题材范围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如我们的身边,每天发生的令人感动的、美好的事件;社会中发生的鸡鸣狗盗、假货泛滥、迷信成风、恶习滋生的问题;社会活动,风土人情,灾祸等,这些都是社会新闻报道的范畴。通过对新闻时间的报道,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

实习获得的成绩

在连云港实习的一个半月中,共有新闻采写稿件35篇,刊载的有26篇,每份稿件都在1200字左右,其中自己独自采写的稿件达10篇以上。采访的内容深入基层,了解到老百姓所遇到的问题,实事求是的为老百姓解决问题,其中采访还涉及到工商部门,对于社会上的坑门拐骗,欺诈售假等行为进行深度有效的报道,通过媒体报道以提醒广大受众谨防受骗。除采写稿件之外,还分别在报社的印刷部门,编辑部门以及广告部门分别待了一周,知道了报纸从有新闻线索开始到报纸出刊并物流运输的全过程,期间还参与到报纸排版,拉广告,拍摄图片。在西安晚报实习中,有稿件10篇,印象最深的是采访外地来西安打工的老农民工和80后农民工,他们衣着朴素,被生活所迫,他们不得不每天行走于各种劳务市场中,只要有人提供工作,不论薪水多少,他们都愿意干。不像80后的农民工,在他们身上丝毫看不到被所面临的就业,房子,孩子上学或被留守等问题那种困惑与无助。80后的农民工,强迫自己在大都市里靠给别人打工或做点小生意来养家,但又不仅仅是为了养家,还为了他们的梦想,因为他们相信,只要自己够努力,在西安这个大都市里,总会有自己的一片天。他们身上的那种自信,那种面对生活的坦然,为成就以后的自己而苦苦挣扎的情景,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在我的《繁华都市中,他们的未来在那里》的作品中,深刻的描述了这一场景。此次采访促使我不得不把目光投向城市中农民工,时刻关注他们生活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对国家政策解读对其进行的有力报道,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最近廉价房措施的实行不失为对生活在城市中农民工良好的政策。

实习体会:

“我猜想,当我死后站在天堂之门的时候,我遇到的第一个人,将是美联社的记者。”许多年后,圣雄甘地的这段说辞,时刻鼓舞着我。虽说只是个实习,但是我已把自己当作追逐新闻的记者,促使我不断完善自己。

心态方面:

在连云港日报实习期间,刚去的时候,老师把我安排在资料室里,让我阅读有关民生的新闻,并让我对其进行分析,两天过去了,老师对我不闻不问,那时的我心急如焚,看书只是做个样子,知识不再进入大脑。我打电话给我老师,老师说采访沉稳的心态是必有的,不急你再看看书。一周后,老师出去采访带上了我,同时我为不再资料室看书终于松了一口气,可是后来我在采访中才发现,如果不是待在资料室看报纸,我还真是不知道面对老百姓我该采访什么,而且我觉得所学的知识真是少之又少,匮乏的不行。之后只要不出去采访,我都在资料室里看书。

在采访中,有3次经历,让我对社会以及记者这个行业有了新的认知。7月25日,我作为现代快报的实习生被邀请参加市里采访,为期一周,几乎江苏的省级报社和省级电视台都有记者参加,因被采访的人住在开山岛上,需要坐船3个小时才可到达。早上四点时候,我们就开车出发,原本晴朗的天气,在我们到达岛上的时候突然大雨降至,因没有什么防御措施,我们个个被淋的想落汤鸡,海浪一波一波的被海风吹起,击打着岸边的岩石,但是采访工作并未被终止,电视台的采访人员把衣服脱下来把摄影机包住,只露出镜头对准被采访人,平面媒体记者刷刷的用笔记者被采访人说的话,丝毫不受风吹雨打的影响,这场暴雨好像对他们而言似是温和细雨一般。在返回的路上,没有人身上的衣服是干的,但是在他们的脸上也没有怒意,只是在那兴奋的说着采访的内容,有的已经敲打着键盘,把文字输入了电脑之中。就是记者这种忘我的精神给了我深深的震撼,不愧是“无冕之王”。

8月5日,采访加盟打火机诈骗案,用电话给售假公司经理打电话询问情况时,经理李先生的回答令人瞠目结舌,如老子就是天,我说需要钱,他们就掏钱给我,何况是自愿的,我又没有逼迫他们,怎么是诈骗呢,况且我想怎样就怎样,管你们x事,如果你们管这档子事,别怪我找人砸你饭碗等。这件事虽然在报纸上曝了光,但是因为武汉的地方保护主义特别强,导致这一事件最终没有得到圆满的解决。这件事上我看到了李先生因为有钱而嚣张跋扈的嘴脸,深刻的体会到看事物不能光看表面,应该深入内部调查,彻底解决问题。

报告

后来采访他姐姐实在是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只好先行离开,最后还是用电话完成了此次的采访。这件事对我以后采访做了警钟。第一,采访之前,要对被采访人有所了解,并写采访提纲。第二,着力提高心理素质,加强对事物的认知以及敏感度,做到遇事冷静、不慌张。第三,与人沟通方面的加强。

在西安晚报实习期间,因为实习老师没多少采访,我得以空闲看了新闻学专业课本,也到基层作有关城市中农民工问题的调查,深刻体会到他们在城市中艰苦的生活,以及对城市的贡献,被他们的不懈努力与默默奉献的精神所折服。在对西安地铁运行期间,对西安上班族、学生等不同人群的采访,深深感受到作为西安人拥有地铁的骄傲。与此同时,国家火车票退票费用的降低不失为减轻人们出行不便的一种策略。与人的不断交流,使得我在与人交流方面有很大的提升。

专业方面:记者这个行业,需要的不仅仅是新闻写作方面的技能。还需要对社会各方面的认知度和敏感度。这是建立在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面的。再说新闻无处不在,涉及的范围广,所要求的知识面也很广。我在社会新闻部实习,社会新闻涉及生活的许多方面,如我们的身边,每天发生的令人感动的、美好的事件;社会中发生的鸡鸣狗盗、假货泛滥、迷信成风、恶习滋生的问题;社会活动,风土人情,灾祸等,都是社会新闻的范畴,这就要我们学习如法律,经济,政治,文学,美学等各方面的知识。我的专业是新闻学的,但是所学习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如在我一次有关一位女士买了一包发霉的月饼采访写作中,我就没有提到我国宪法规定的假一赔十的相关条列,老师说:没有这条新闻信息,其新闻的价值就被打了折扣了,还有一次是有关四胞胎的采访,因其家庭贫困,希望政府能给予家庭补贴,有了上一次的经历,我特地上网查了一下,发现有地方政府是给与贫困家庭生多胎儿补贴的,当时打电话告知其父,后来才知道,国家规定里是不给与补贴的,是有些地方政府破例给补贴,那是其他的城市。每个省的有些规定是不一样的,两个不能相提并论。给了当事人错误的信息,这是作为记者很难看的一件事,但是不得不说这是知识不足惹的祸。记者拥有的`不只是相关的专业技能,而且还要通晓其他各方面的知识,但是不用很细致,大概知道就行。这就需要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处于一种学习的状态,吸收各方面的知识,提高我们的修养,在记者的道路上才能越行越远。

人际关系方面:

把人际关系搞好是记者的必备条件,因为有了人际关系,记者所获得新闻线索也就多,所采写的稿件也多。认识不同的人群,你可以学习他们的优点,这不仅有利于自身修养提高,还会在社会认知及价值观等方面获得提升。进入报社之前,我印刷了本人的名片,每次我出去采访,总是递上我的名片。在采访开山岛期间,让我有机会结识了省报里的记者,如扬子晚报的张凌飞,现代快报的邢志刚,江苏网的周泰乐,新华社的等,和他们探讨新闻事件,有的甚至给我讲好的新闻稿件应怎样写,怎样应付那些不愿被采访的人等,学到了很多东西,而且很实用。记得有个在电视台实习的同学向我抱怨,去实习一个月老师都没让他碰摄影机一下,原因是电视台人员怕他把摄影机弄坏。而我仅仅和记者接触了两天,我对老师说想学摄像,老师二话没说,他亲自教我怎样拍摄,拍摄角度应该怎样选等,后来几天,老师摄影的机子都放我这,他说这样方便我学习,学会了把机子还给他就行,丝毫看不出不让我碰机子的迹象。实际上,和别人处的好,让别人信任你的前提就是双方要有共同的话题,我记得和他们一起吃饭时,他们聊海域污染问题(他们下一次采访专题),我专门到网吧查阅相关问题,在下顿吃饭时,提出自己的观点,老师对你的信任就会增加,和他们仅仅相处了一周,但是我觉得所学到的东西却很多。其实认识的人也就越多,学到的东西就越多,发展的空间就越大。

在西安晚报实习期间,被采访对象总是一口流利的方言回答记者的问题,这多少让我有些不知所措,同时也有些无力感,后来我通过与西安人的不断交流,逐渐听懂西安方言,在采访中与人的交流仍是有点障碍,在以后的生活中,对方言会留意,争取听懂流利的方言,以便和别人方便沟通。

采访中也遇到了更为现实的问题是,有些人完全不接受记者的采访,甚至封杀你对他或他所认识的人进行新闻采访,作为一个记者,一旦所有的人都不愿意跟你打交道,这就说明你完蛋了,也就是采访工作被终止,意味着你所准备的东西都付诸东流了,在《李雪: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是我唯一能做的事》采访中就深有体会。李雪家境贫穷,父亲是个哑巴,靠给别人打零时工赚钱,因为残疾时常被老板解雇,妈妈是吃不了苦,跟村里有钱人走了,李雪考取了中国名校南京大学,却因没钱上学选报南京政治军事大学。得知这一消息,我连忙联系到李雪,想对其进行采访,却一再被拒绝。其实我们不能一味的指责采访对象的不理解或者不够开放,因为有些时候他们也是无可奈何的,在中国的环境中,他们要考虑同行,官员甚至更多人的意见,这虽不是作为记者应该考虑的,但是可能仅仅因为我们记者的一句话,就会给他们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最后在不暴露李雪具体家庭及真实姓名的情况下,李雪接受了我的采访。使得我的稿件得以完成。

实习中的不足之处及其认识

有人说,大学校园是一个小社会,融入其中就当是踏入社会的一只脚。但是两个多月的实习中,我深深的感觉到大学校园对于外面的社会真的是大巫见小巫了。在校园里,不与人交流你可以活得自由自在,可是在外面就得被社会淘汰。这两个多月的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如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更多的汲取了各方面的知识,提高了人际关系的交流。同时发现自身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如1、自己说话太过于强势,给人一种压抑,不易亲近的感觉。2、人际关系淡薄,交流出现一定的障碍。3、知识的学习过于狭隘,不系统,全面。4、过于依赖别人,相信别人,,6、把别人说的话当了真,没有做出判断。这些缺点成为鞭策我努力前进的动力,同时我也发现自己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有了新一层的认识,突然有一种长大的感觉,可能这就是老师所说的“社会人”。在以后的生活中,更是不断的努力完善自己,要以社会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不能在像学生期间那样只考虑表面问题,而是应该深入思考。以达到社会的要求,争做一个努力向上坚持不懈的社会人。争当一个合格而有自己风格特色的记者。

实习总结:

说实话,实习了两个月,对记者是具体做什么事的,我还是有点模糊,但是我知道记者并非是上帝派往人间的使者。庆幸的是我知道自己喜欢新闻的原因,这是我实习的一大收获。以后我会从事记者行业,眼下要做的是就是多看书,多学习,多参与社会实践,促使自身不断完善。为以后记者之路铺路。

给以后在报社实习学弟学妹的意见:

1、人际关系要打好。与报社里的每个人的关系处理好。老师有什么事情,你能帮忙的就帮忙,不能帮忙的你要直说。老师要求做的事情尽量、尽快做好,不要拖拉。

2、要主动。自己通过上网,看报纸等途径查找新闻线索去采访,找不到可以问老师是否有新闻线索提供。主动和老师交流采访与写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3、要学习,浏览各类报纸,对当天所发生的大新闻要有所了解,这会成为你和老师相处的话题。多积累一些相关的背景资料,做好预防工作,做到遇事不慌张,遇事不退缩,勇往直前。

4、学会一些餐桌礼仪、方言。懂得一些地方习俗。会很有帮助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杂志社编辑部实习报告篇七

明白了这个道理,也就明白了以前老师上课的时候苦口婆心对我们说的,要珍惜大学时光多读书、读好书之类的话,回想起来突然发现这真的是至理名言。当然,学习并不只是要学习理论,也不仅仅是在学校里才学习,走出校门后更需要学习;不仅仅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也要学习社会这本大书,提高自身修养,高标准、严要求,把自己塑造成能够适应社会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2.试着在社会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大学四年的过程就是我们不断认识自己的过程,一个人只有在社会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定位,才可以最大程度上发挥出他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相信自己,但既不能把自己想得过高,也不能低估自己的实力,这就要求我们不要囿于校园,要适当地走出去,走到社会这个大网络中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一个点。当然,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就找到自己的定位,但最起码我们试过,只要迈出了第一步,以后就不会觉得陌生。此外,在社会实践中,我们必须得批判地看待这个世界,社会上的许多事情和校园里是不一样的,我们不应把它想得那么完满,也不应想得过分恶劣,要学会公正地看待它,以我们自己的一颗平常心来体悟社会,体悟生活,为最终走向社会作好充分的思想和行动上的准备。

3.体会到生活不易,学会珍惜生活。实习单位的地点在东单,从学校到东单要转乘一次公交车,至少要一个小时才可以到,当时是最炎热的7、8月份,而且乘车时间往往是在上下班高峰期,所以挤公交车的日子真是苦不堪言。有了这样的经历便多少能体会到生活的不易,更懂得去珍惜生活。

2页,当前第212

杂志社编辑部实习报告篇八

经过高三的努力,终于考上了大学,现在回忆一下,仍感到幸福。选择中文这个专业,是因为我对写作的爱好和对文学的爱好。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宝贵的大学生活就要走到尽头了。因为种种原因我没有选择继续求学,但这并不代表我的学习之路就走到尽头了。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吗,在自己的身边,总会有一些东西自己从未接触过,总有一些东西需要自己从头学起。

像编辑这一职位,对于一个文科出身的学生而言,是很诱人的。编辑的工作也总是透露了那么一丝神秘。既然不再读书,当然要面临工作。对工作,处出茅庐的我还真是不知怎样选择。只是觉得,自己毕竟是学文的,在自己手中已经掌握了一些文学知识语言知识。所以,将来的工作最好还是能与自己所学的专业有关,能进一步发展自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掌握。 所以自然而然,编辑工作就成了我的首选工作。

在徐老师的帮助之下,我顺利地进入了《少年发明与创造》杂志社实习。这是一家报道中小学生动手动脑、开发智力,积极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实验、小制作活动的刊物。单位很小,但从社长到社员都很友善。能走进这家杂志社实习,能有机会让我近距离接触文化传媒工作,让我很兴奋,也很珍惜。

这次实习的主要目的,就是充分了解一套刊物,从约稿到出版发行的全过程。充分了解杂志社各项工作的操作,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知识,以期达到或是说基本具有编辑的能力。

第一次走出校门,来到工作岗位,这对于我来说什么都是全新的,都是让人兴奋的。整个实习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环节:

(一)学习过程

最初的一段时间,我都处于学习阶段。这种学习,包括对刊物的了解,对刊物运行的了解,对本杂志社的了解和对编辑的一些基本知识的了解。

我用了三天的时间,阅读本杂志社的刊物。它包括中学版与小学版。在充分了解杂志的内部结构后,杨社长又为我讲解了杂志从约稿到出版发行的所经程序。并为我请来了本杂志社的主编翁永良翁老师,为我讲解什么是编辑、什么是编辑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编辑的具体工作等问题。

(二)约稿过程

在进行完初步的学习阶段后,就要进行实际的操作训练了。我的'主要工作即实习内容便是约稿。

在了解刊物的主要方向后,根据自己所负责的“中学版·发明展示台”和“中学版·探索”版块的特点,进行有选择的约稿。

(三)编辑阶段

在约来一定数量的稿件后,在翁老师的指导与鼓励下,我开始进入编辑阶段。因为约稿得来的稿件,大部分是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时的参赛稿件,在内容、长度、趣味性等方面都不太适合直接刊登,都要经过编辑、更改后才可以使用。

在经过几次尝试后,我所编辑的几篇稿件,都顺利通过了审核,被刊登了出来。

杂志的发行,第一步当然是约稿。没有一定量的供稿,一本杂志是没办法发行的,一个杂志社也是办不起来的。之后才能对约来的稿件进行分类处理,进行编辑。再经过排版、绘图、彩编等才被最终发行。因此,我的第一项工作,即第一个实习项目便是约稿。

约稿的工作并不难,或可说很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上却很繁琐,需要相当的耐心与细心,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1、在网上查询全国的各种青少年科技大赛,并将获奖名单打印下来,以便约稿时使用。因为这本杂志主要是介绍全国青少年的小发明,小创作的,因此,那些在科技大赛中获了奖的便成为了我们主要的稿件来源。

杂志社编辑部实习报告篇九

姓名:学号:

学院:专业:

实习单位:

实习时间:

一、实习目的

本次实习目的主要是将理论知识用于实习工作,通过实习体会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中的差别。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提高自己分析实际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明确自己的工作兴趣所在,最终给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定位。

二、实习单位及岗位介绍

(一)、单位简介

我有幸到太平洋亲子网编辑部实习。该网站是太平洋科技发展集团旗下“太平洋专业网站群”的第五个专业门户网站。太平洋亲子网以专业母婴、育儿、亲子互动门户为起点,秉承做最专业的中文育儿网站的宗旨,传播快乐、成长、分享的理念,打造集资讯、互动、导购三大功能的强势亲子专业媒体,具有极大的品牌影响力及商业市场价值。短短时间内,太平洋亲子网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快速成长,不断创新。

太平洋亲子网前身为太平洋女性网亲子频道,自3月上线以来,随着频道内容的不断丰富,在众多频道中异军突起、大放异彩,忠实用户数不断增加,访问量节节攀升。

(二)、岗位介绍

我的岗位是实习网络编辑,其实网络编辑是指通过网络对信息进行采集,分类,编辑,通过网络向世界范围内的网民进行信息发布,并且从网民那里接收反馈信息,产生互动。网络编辑的工作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采集素材,进行分类和加工;

2、对稿件内容进行编辑加工,审核以及监控;

3、撰写稿件;

4、运用信息发布系统或相关软件进行网页制作;

5、组织网上调查以及论坛管理;

6、进行网站专题,栏目,频道的策划以及实施。

而我的主要职责是听从带我的编辑的安排,负责论坛的管理,帖子撰写,论坛首页更新和组织线上活动的发起等等的工作。工作大多都是很琐碎的,但也是很重要的。

三、实习内容和过程

开始实习的时候,我的工作很轻松,负责带我的编辑,是一个刚毕业不久的师姐,她首先让我熟悉一下太平洋亲子网的论坛模式。我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很简单,对论坛的线上活动进行汇总,方便网友的查找。于是我每天就开始工作便是逛论坛,找活动。所有事情开始的时候往往会觉得很简单。但随着工作的日子越来越多,我的工作也变得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难了。其实网络编辑的工作看起来很轻松,但实际上却不然。为了网站的点击率,太平洋里的编辑们常常都需要加班的。

经过一周的熟悉,编辑开始让我撰写帖子。我第一次写的帖子是关于信用卡的汇总推荐的内容。我看着编辑师姐给我的要求,楞了一下,我心想从来都没用过信用卡,怎么写啊?但我还是硬着头皮接受了任务,便开始在网上浏览关于这方面的内容。当我写完了,自信满满地给编辑看的时候,却被告知帖子完全不合要求,要重写。师姐告诉我信息那么多的帖子网友是不会看的,他们想知道这些信息会自己去查找,而且我们写帖子要想清楚帖子给谁看的。我看着自己花花绿绿,内容堆砌的帖子,感到有点灰心丧气,努力得不到认同的滋味真不好受啊!但是,后来编辑师姐鼓励我,一开始是写帖子是不容易的,因为常常要写的内容并不是自己熟悉的。她叫我多与她沟通,有什么不懂的就要找她。所以我在写帖子的时候常常找她帮忙,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就马上改。后来,我写的帖子终于可以挂上论坛推荐了,看着它的点击率一天一天的增加,感觉真满足!

除了写帖子以外,我还要写论坛帮助文档和进行论坛主页的活动每周更新。这两项工作其实也是不易的。写论坛帮助文档的时候,我几乎浏览遍了各大门户网站的论坛帮助,除了借鉴其他网站的论坛帮助,还要编写出一个有太平洋亲子网论坛特色的论坛帮助。从论坛简介,论坛规则到论坛的操作技巧,都要自己一点点地总结归纳和编写。论坛帮助文档的编写是我其中之一的任务,而另一个任务是论坛活动的主页更新。而做网络编辑,除了基本文字知识,最重要的是对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其中dreamweaver、photoshop是最基本的。主页更新的任务要求我要对网友上传的图片通过ps进行编辑才能更新在首页上。因此,对ps略懂皮毛的我,必须一边工作一边认真学习photoshop软件了。在太平洋工作,我有很多的新尝试,也学到了很多在课本上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

四、实习体会及总结

经过几个月的实习经历,我对网络编辑这份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首先,网络编辑的摘录工作是无可厚非的,这是工作性质决定的,是信息获取的合法渠道。但是,网编不仅仅是对信息的简单复制粘贴,我们面对海量的信息必须重新加工整理,才能进行发布。可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要每一个编辑都对每一条信息做细致的分析,做好文字与观点的把关,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走马观花的阅读是网编必须具备的素质。而网编唯一可为的所谓“自己的思想”便只有在每条信息的标题上下功夫了。而且这个标题的拟定偏偏是自己不能随心所欲,投其所好的。

其次,一定要抓住热点,焦点。网民喜欢看什么,关心什么。这要求网络编辑一定要对新闻敏感,关注国内外大事。不仅仅包括国家大事,花边小道消息也要做,还要让它名正言顺,不能是不见得光的地下情人。

网站的最主要目标就是流量,看的人多了,网络编辑的工作才有意义,后面的工作就更好开展了。如今上网,不管是门户也好,专业网站也好,网站的内容就是卖点,对内容的要求是速度快,内容新,数量大。这关系到页面的点击率,广告的购买力。因此,网络编辑的工作压力也是很大的,任务也是很艰巨的。

除此以外,对这几个月的实习经历,我还有很多的感悟和体会。

1、沟通。要想在短暂的实习时间内,尽可能能多的学一些东西,这就需要跟编辑们有很好的沟通,加深彼此的了解,刚到部门时,他们并不了解你的工作学习能力,不清楚你会做那些工作,不清楚你想了解的知识,所以跟编辑们很好的沟通是很必要的。同时我觉得这也是我们将来走上社会的一把不可缺少的钥匙。通过沟通了解,编辑对我有了大体了解,边有针对性的教我一些知识。在对帖子的编写工作中,真正学到了网络教科书上所没有或者真正用到了课本上的知识,巩固了旧知识,掌握了新知识,甚至在实习中推翻了书本上旧有的不合实际的知识,这才真正体现了知识的真正价值,学以致用。

2、激情与耐心。激情与耐心,就像火与冰,看似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却能碰撞出最美丽的火花。在威盛时,主管给我们说,想做网络编辑这一块,激情与耐心必不可少,在产品更新方面,这一行业就像做网络工程,不断的更新,这就需要你有激情,耐心的去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在平常的书本上仅仅是获得感性的认识在耐心的实习中得到验证,才算是真正的掌握了。这样也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告诫自己,不管做什么,切忌眼高手低,要善于钻研。还有我感触比较深的就是更新后台的记录,因为后台的使用是复杂的,既要保障归类准确又要保证更新速度。这些工作我深深地感觉到没有激情与耐心是做不成事情的。

3、“主动出击”当你可以选择的时候,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工作时,我会主动地帮编辑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会积极地寻找合适的时间,向她们请教问题,像朋友那样交流,谈生活学习以及未来的工作,通过这些我就和编辑们走的更近,在实习当中,编辑们就会更愿意更多的指导我,我就能获得更多的收获。因为我的主动,我巩固了我所学的知识,并且得到了编辑们的认可。

五、实习展望

在实习的这段时间内,我接触了各种各样的人和事,这些都是在学校里无法感受到的,在学校里也许有老师分配说今天做些什么,明天做些什么,但在这里,不会有人会告诉你这些,你必须要知道做什么,要自己地去做,而且要尽自已的努力做到最好。在学校,只有学习的氛围,毕竟学校是学习的场所,每一个学生都在为取得更高的成绩而努力。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存在着竞争,在竞争中就要不断学习别人先进的地方,也要不断学习别人怎样做人,以提高自已的能力!记得老师曾经说过大学是一个小社会,但我总觉得校园里总少不了那份纯真,那份真诚,尽管是大学高校,学生还终归保持着学生的身份。接触那些刚刚毕业的学长学姐,他们总是队我说要好好珍惜在学校的时间。在这次实习中,我感受很深的一点是,在学校,理论的学习很多,而且是多方面的,几乎是面面俱到;而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书本上没学到的,又可能是书本上的知识一点都用不上的情况。

以后我的实习机会还会有很多,因为我马上就要升上大三了,实习经验对我毕业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我要争取更多的实习经验,为以后的找工作做好准备。通过这次实习,我已经明白了将来怎么样去工作了,工作方法已经有了一个清晰的概念。我想我在以后的工作中会做的更好的!

杂志社编辑部实习报告篇十

经过高三的努力,终于考上了大学,现在回忆一下,仍感到幸福。选择中文这个专业,是因为我对写作的爱好和对文学的爱好。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宝贵的大学生活就要走到尽头了。因为种种原因我没有选择继续求学,但这并不代表我的学习之路就走到尽头了。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吗,在自己的身边,总会有一些东西自己从未接触过,总有一些东西需要自己从头学起。

像编辑这一职位,对于一个文科出身的学生而言,是很诱人的。编辑的工作也总是透露了那么一丝神秘。既然不再读书,当然要面临工作。对工作,处出茅庐的我还真是不知怎样选择。只是觉得,自己毕竟是学文的,在自己手中已经掌握了一些文学知识语言知识。所以,将来的工作最好还是能与自己所学的专业有关,能进一步发展自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掌握。 所以自然而然,编辑工作就成了我的首选工作。

在徐老师的帮助之下,我顺利地进入了《少年发明与创造》杂志社实习。这是一家报道中小学生动手动脑、开发智力,积极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实验、小制作活动的刊物。单位很小,但从社长到社员都很友善。能走进这家杂志社实习,能有机会让我近距离接触文化传媒工作,让我很兴奋,也很珍惜。

这次实习的主要目的,就是充分了解一套刊物,从约稿到出版发行的全过程。充分了解杂志社各项工作的操作,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知识,以期达到或是说基本具有编辑的能力。

第一次走出校门,来到工作岗位,这对于我来说什么都是全新的,都是让人兴奋的。整个实习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环节:

(一)学习过程

最初的一段时间,我都处于学习阶段。这种学习,包括对刊物的了解,对刊物运行的了解,对本杂志社的了解和对编辑的一些基本知识的了解。

我用了三天的时间,阅读本杂志社的刊物。它包括中学版与小学版。在充分了解杂志的内部结构后,杨社长又为我讲解了杂志从约稿到出版发行的所经程序。并为我请来了本杂志社的主编翁永良翁老师,为我讲解什么是编辑、什么是编辑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编辑的.具体工作等问题。

(二)约稿过程

在进行完初步的学习阶段后,就要进行实际的操作训练了。我的主要工作即实习内容便是约稿。

在了解刊物的主要方向后,根据自己所负责的“中学版·发明展示台”和“中学版·探索”版块的特点,进行有选择的约稿。

(三)编辑阶段

在约来一定数量的稿件后,在翁老师的指导与鼓励下,我开始进入编辑阶段。因为约稿得来的稿件,大部分是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时的参赛稿件,在内容、长度、趣味性等方面都不太适合直接刊登,都要经过编辑、更改后才可以使用。

在经过几次尝试后,我所编辑的几篇稿件,都顺利通过了审核,被刊登了出来。

杂志的发行,第一步当然是约稿。没有一定量的供稿,一本杂志是没办法发行的,一个杂志社也是办不起来的。之后才能对约来的稿件进行分类处理,进行编辑。再经过排版、绘图、彩编等才被最终发行。因此,我的第一项工作,即第一个实习项目便是约稿。

约稿约稿的工作并不难,或可说很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上却很繁琐,需要相当的耐心与细心,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1、在网上查询全国的各种青少年科技大赛,并将获奖名单打印下来,以便约稿时使用。因为这本杂志主要是介绍全国青少年的小发明,小创作的,因此,那些在科技大赛中获了奖的便成为了我们主要的稿件来源。

2、对获奖名单进行筛选。保留下获过奖但其发明创造尚未被刊登的。将小学与中学区分开来。我的具体操作是将小学的名单记录在一个本子上,将高中的名单记录在一个本子上,以便操作。

3、查询电话。我的查询方式很原始,就是拨打全国各地的电话查询服务台114,再具体查询某个地区,某个学校,某个老师的电话,以此来联系有发明创造的小学生。这一步工作量较大,而且还要做好记录,哪个打通了,哪个没打通;哪个有老师电话,哪个留邮箱了,哪个发稿了,都要有详细的记录。

杂志社编辑部实习报告篇十一

杂志社的实习报告参考,关键词是实习报告,杂志社,

内容简介:0xx年7月7日至8月7日,我在北京《家庭育儿》杂志情感版编辑部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实践。相对来说,这是一次专业不对口的社会实践,因为就编辑部的工作性质来说更适合中文专业的同学。而且当初我也正是因为怀着对中文的强烈兴趣,自己找到杂志社的主编谷禾先生,以求锻炼自己的交往能力和文字能力。我在编辑部的这一个月时间里,我跟随身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的谷禾、艾龙、王淑红三位老师看到、学到、体会到许多东西。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文字功底、写作水平以及人际交往能力,也从这个专业不对口的实践岗位上学到不少我们公共管理专业内的经验与知识,对我来说真可谓受益匪浅。而这些是在书本上很难学到的。

《家庭育儿》杂志情感版与《健康必读》、《科教文汇》、《畜禽养殖》、《幸福宠物》、《健康导报》同属一家公司,各份杂志(报纸)都有自己独立的编辑部与发行部,但是有统一的办公室、广告与外联部门,受公司的统一领导。五报一刊虽然分属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医药促进会、中老年保健专业委员会三个实体,但是交由一家公司来办可以大大地减少办报成本,一定程度上共享客户、代理、广告等资源,提高运行效率,增加效益。简单图示如下:公司办公室健康导报健康必读科教文汇畜禽养殖家庭育儿幸福宠物广告部外联部编辑部发行部编辑部发行部编辑部编辑部发行部编辑部发行部编辑部发行部发行部从上图可以看到,由若干份报刊杂志子统统构成的公司是一个完整的、层次分明的系统。其中,各报刊杂志相对独立,而与广告、外联等部门又存在很强的联系性,相关性。各个部门都有自己明确的权限,同时各份杂志报刊都有独立的利益。

这样一来,在公司充分授权的情况下,各份报刊杂志在职人员的经济利益便于报刊的经营业绩挂钩,广告、外联也与其本身的广告赞助分额挂钩,这样便可很大限度的调动公司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公司的办公室综合调度、处理各单位的经营,这就大大减少了公司经营的成本,而对广告、外联的共享更可以增加公司的收入。当然,在管理的各种目的中,效益是最根本的目的,对于杂志社这个经济实体来说亦是如此。对于经济利益的追求也是杂志社发展的最根本动力。

对我实习所在的《家庭育儿》情感版杂志来说,国内还有好几份类似的杂志,比如《知音》、《婚姻与家庭》、《爱人》等等。因此在这块蛋糕上也存在着很激烈的竞争。众所周知,《知音》、《婚姻与家庭》等杂志都是创办了几十年的老杂志,常年的经营已经使这些杂志有了很好的名声和深厚的群众基础。而《家庭育儿》情感版还处于上升期。本杂志的做法是,一方面提高杂志稿件的总体质量,我所在的编辑部不但从众多的来稿中精挑细选真情、感人、文笔优美的稿件,还要经过各位编辑认真反复地编辑和校对。

而美编也一直努力地改进杂志的视觉效果。另一方面依托公司的客户资源搞好发行工作。这也的确收到了很好的效益。杂志社的管理工作对我影响颇深,而自我管理方面的实践体会也让我深有感触。上班的时间是每周一至周五的上午九点到下午五点。

杂志社的.地址在朝阳区的安贞桥附近,我必须挤以拥挤闻名中青院的300路车上下班。大约一个小时的路程。平时在学校,如果早上没课总要睡个懒觉,很晚才起床。现在却必须每天都要早早起床,早早去挤公交车。虽然九点钟上班,时间看似来得及。但这必须忽略堵车的因素,我应该有更加充分的时间,以免吃到把自己搞得很狼狈。这对我的时间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仅是早上的起床时间。比如何时吃饭,何时睡觉都要有新的安排。周一到周五的上班,对自己洗衣服、运动等事项的时间也有很大的影响。

杂志社编辑部实习报告篇十二

本文目录
  1. 编辑部实习报告
  2. 报社编辑部实习报告
  3. 最新编辑部实习报告
  4. 新闻编辑部实习报告范文

一、 概述

经过高三的努力,终于考上了大学,现在回忆一下,仍感到幸福。选择中文这个专业,是因为我对写作的爱好和对文学的爱好。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宝贵的大学生活就要走到尽头了。因为种种原因我没有选择继续求学,但这并不代表我的学习之路就走到尽头了。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吗,在自己的身边,总会有一些东西自己从未接触过,总有一些东西需要自己从头学起。

像编辑这一职位,对于一个文科出身的学生而言,是很诱人的。编辑的工作也总是透露了那么一丝神秘。既然不再读书,当然要面临工作。对工作,处出茅庐的我还真是不知怎样选择。只是觉得,自己毕竟是学文的,在自己手中已经掌握了一些文学知识语言知识。所以,将来的工作最好还是能与自己所学的专业有关,能进一步发展自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掌握。 所以自然而然,编辑工作就成了我的首选工作。

在徐老师的帮助之下,我顺利地进入了《少年发明与创造》杂志社实习。这是一家报道中小学生动手动脑、开发智力,积极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实验、小制作活动的刊物。单位很小,但从社长到社员都很友善。能走进这家杂志社实习,能有机会让我近距离接触文化传媒工作,让我很兴奋,也很珍惜。

这次实习的主要目的,就是充分了解一套刊物,从约稿到出版发行的全过程。充分了解杂志社各项工作的操作,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知识,以期达到或是说基本具有编辑的能力。

二、 实习过程

第一次走出校门,来到工作岗位,这对于我来说什么都是全新的,都是让人兴奋的。整个实习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环节:

(一)学习过程

最初的一段时间,我都处于学习阶段。这种学习,包括对刊物的了解,对刊物运行的了解,对本杂志社的了解和对编辑的一些基本知识的了解。

我用了三天的时间,阅读本杂志社的刊物。它包括中学版与小学版。在充分了解杂志的内部结构后,杨社长又为我讲解了杂志从约稿到出版发行的所经程序。并为我请来了本杂志社的主编翁永良翁老师,为我讲解什么是编辑、什么是编辑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编辑的具体工作等问题。

(二)约稿过程

在进行完初步的学习阶段后,就要进行实际的操作训练了。我的主要工作即实习内容便是约稿。

在了解刊物的主要方向后,根据自己所负责的“中学版·发明展示台”和“中学版·探索”版块的特点,进行有选择的约稿。

(三)编辑阶段

在约来一定数量的稿件后,在翁老师的指导与鼓励下,我开始进入编辑阶段。因为约稿得来的稿件,大部分是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时的参赛稿件,在内容、长度、趣味性等方面都不太适合直接刊登,都要经过编辑、更改后才可以使用。

在经过几次尝试后,我所编辑的几篇稿件,都顺利通过了审核,被刊登了出来。

三、 实习内容

杂志的发行,第一步当然是约稿。没有一定量的,一本杂志是没办法发行的,一个杂志社也是办不起来的。之后才能对约来的稿件进行分类处理,进行编辑。再经过排版、绘图、彩编等才被最终发行。因此,我的第一项工作,即第一个实习项目便是约稿。

(一)约稿

约稿的工作并不难,或可说很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上却很繁琐,需要相当的耐心与细心,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1、在网上查询全国的各种青少年科技大赛,并将获奖名单打印下来,以便约稿时使用。因为这本杂志主要是介绍全国青少年的小发明,小创作的,因此,那些在科技大赛中获了奖的便成为了我们主要的稿件。

2、对获奖名单进行筛选。保留下获过奖但其发明创造尚未被刊登的。将小学与中学区分开来。我的具体操作是将小学的名单记录在一个本子上,将高中的名单记录在一个本子上,以便操作。

3、查询电话。我的查询方式很原始,就是拨打全国各地的电话查询服务台114,再具体查询某个地区,某个学校,某个老师的电话,以此来联系有发明创造的小学生。这一步工作量较大,而且还要做好记录,哪个打通了,哪个没打通;哪个有老师电话,哪个留邮箱了,哪个发稿了,都要有详细的记录。

编辑部实习报告(2) | 返回目录

一、概述

经过高三的努力,终于考上了大学,现在回忆一下,仍感到幸福。选择中文这个专业,是因为我对写作的爱好和对文学的爱好。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宝贵的大学生活就要走到尽头了。因为种种原因我没有选择继续求学,但这并不代表我的学习之路就走到尽头了。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吗,在自己的身边,总会有一些东西自己从未接触过,总有一些东西需要自己从头学起。

像编辑这一职位,对于一个文科出身的学生而言,是很诱人的。编辑的工作也总是透露了那么一丝神秘。既然不再读书,当然要面临工作。对工作,处出茅庐的我还真是不知怎样选择。只是觉得,自己毕竟是学文的,在自己手中已经掌握了一些文学知识语言知识。所以,将来的工作最好还是能与自己所学的专业有关,能进一步发展自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掌握。 所以自然而然,编辑工作就成了我的首选工作。

在徐老师的帮助之下,我顺利地进入了《少年发明与创造》杂志社实习。这是一家报道中小学生动手动脑、开发智力,积极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实验、小制作活动的刊物。单位很小,但从社长到社员都很友善。能走进这家杂志社实习,能有机会让我近距离接触文化传媒工作,让我很兴奋,也很珍惜。

这次实习的主要目的,就是充分了解一套刊物,从约稿到出版发行的全过程。充分了解杂志社各项工作的操作,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知识,以期达到或是说基本具有编辑的能力。

二、实习过程

第一次走出校门,来到工作岗位,这对于我来说什么都是全新的,都是让人兴奋的。整个实习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环节:

(一)学习过程

最初的一段时间,我都处于学习阶段。这种学习,包括对刊物的了解,对刊物运行的了解,对本杂志社的了解和对编辑的一些基本知识的了解。

我用了三天的时间,阅读本杂志社的刊物。它包括中学版与小学版。在充分了解杂志的内部结构后,杨社长又为我讲解了杂志从约稿到出版发行的所经程序。并为我请来了本杂志社的主编翁永良翁老师,为我讲解什么是编辑、什么是编辑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编辑的具体工作等问题。

(二)约稿过程

在进行完初步的学习阶段后,就要进行实际的操作训练了。我的主要工作即实习内容便是约稿。

在了解刊物的主要方向后,根据自己所负责的“中学版·发明展示台”和“中学版·探索”版块的特点,进行有选择的约稿。

(三)编辑阶段

在经过几次尝试后,我所编辑的几篇稿件,都顺利通过了审核,被刊登了出来。

三、实习内容

杂志的发行,第一步当然是约稿。没有一定量的供稿,一本杂志是没办法发行的,一个杂志社也是办不起来的。之后才能对约来的稿件进行分类处理,进行编辑。再经过排版、绘图、彩编等才被最终发行。因此,我的第一项工作,即第一个实习项目便是约稿。

(一)约稿

约稿的工作并不难,或可说很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上却很繁琐,需要相当的耐心与细心,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1、在网上查询全国的各种青少年科技大赛,并将获奖名单打印下来,以便约稿时使用。因为这本杂志主要是介绍全国青少年的小发明,小创作的,因此,那些在科技大赛中获了奖的便成为了我们主要的稿件来源。

2、对获奖名单进行筛选。保留下获过奖但其发明创造尚未被刊登的。将小学与中学区分开来。我的具体操作是将小学的名单记录在一个本子上,将高中的名单记录在一个本子上,以便操作。

3、查询电话。我的查询方式很原始,就是拨打全国各地的电话查询服务台114,再具体查询某个地区,某个学校,某个老师的电话,以此来联系有发明创造的小学生。这一步工作量较大,而且还要做好记录,哪个打通了,哪个没打通;哪个有老师电话,哪个留邮箱了,哪个发稿了,都要有详细的记录。

4、约稿。在约稿时,要向各地老师详细介绍杂志社的情况和供稿的酬劳,方式等问题。

5、回访。即在收到稿件后对供稿者的回复;在稿件被录用后对供稿者的通知,寄稿费等工作。

约稿的工作顺利完成后,我便进入了下一个实习项目,即编辑。

(二)编辑

这项工作,不再像约稿那样繁琐,但对专业知识的要求相应高许多。一件稿件在手,先要筛选,看它合不合适运用。如合适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处理工作。

处理即编辑,它的主要内容是:将篇幅长度编辑成所需的长度;词语的应用、文章的趣味性等方面也要附和刊物的特色。之后,细细校正文章格式、错标点等。如有需要,添加“教师评语”。

这是我在杂志社的最后一项实习内容,也是较难的一项实习内容。这些具体工作说起来容易,可实际操作起来却不太简单。在编辑过程中,我也曾出现过一些错误,但在翁老师的帮助下,都已一一改正,并顺利完成编辑任务,在此过程中也学习许多知识。

四、实习收获

通过在学校期间的实习,我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实践能力得到增强,能够把学到的理论与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过程中我了解到许多关于约稿,编辑,校对,排版,彩编等方面的知识,逐渐熟悉了文化传媒方面的一些知识,并进一步知晓青少年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想法。我学会了怎样同单位的其他同事建立融洽的合作关系,在和谐的氛围中共同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收到良好的经济效果。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也强烈地体会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编辑必须具备各方面的素质,不仅要有广博得知识,高超的技能,较强的随机应变能力,较高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而且要有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精神。

这次实习虽不是我的正式工作,但却为我即将开始的工作生活积累了不少工作经验。很感激学校为我们安排的实习机会,很感激徐老师对我的帮助,同时,也很感激《少年发明与创造》杂志社对我的培养。在将来的日子里,我一定会更加努力,不辜负学校,老师,杂志社对我的培养。

编辑部实习报告(3) | 返回目录

一、 概述

经过高三的努力,终于考上了大学,现在回忆一下,仍感到幸福。选择中文这个专业,是因为我对写作的爱好和对文学的爱好。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宝贵的大学生活就要走到尽头了。因为种种原因我没有选择继续求学,但这并不代表我的学习之路就走到尽头了。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吗,在自己的身边,总会有一些东西自己从未接触过,总有一些东西需要自己从头学起。

像编辑这一职位,对于一个文科出身的学生而言,是很诱人的。编辑的工作也总是透露了那么一丝神秘。既然不再读书,当然要面临工作。对工作,处出茅庐的我还真是不知怎样选择。只是觉得,自己毕竟是学文的,在自己手中已经掌握了一些文学知识语言知识。所以,将来的工作最好还是能与自己所学的专业有关,能进一步发展自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掌握。 所以自然而然,编辑工作就成了我的首选工作。

在徐老师的帮助之下,我顺利地进入了《少年发明与创造》杂志社实习。这是一家报道中小学生动手动脑、开发智力,积极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实验、小制作活动的刊物。单位很小,但从社长到社员都很友善。能走进这家杂志社实习,能有机会让我近距离接触文化传媒工作,让我很兴奋,也很珍惜。

这次实习的主要目的,就是充分了解一套刊物,从约稿到出版发行的全过程。充分了解杂志社各项工作的操作,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知识,以期达到或是说基本具有编辑的能力。

二、 实习过程

第一次走出校门,来到工作岗位,这对于我来说什么都是全新的,都是让人兴奋的。整个实习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环节:

(一)学习过程

最初的一段时间,我都处于学习阶段。这种学习,包括对刊物的了解,对刊物运行的了解,对本杂志社的了解和对编辑的一些基本知识的了解。

我用了三天的时间,阅读本杂志社的刊物。它包括中学版与小学版。在充分了解杂志的内部结构后,杨社长又为我讲解了杂志从约稿到出版发行的所经程序。并为我请来了本杂志社的主编翁永良翁老师,为我讲解什么是编辑、什么是编辑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编辑的具体工作等问题。

(二)约稿过程

在进行完初步的学习阶段后,就要进行实际的操作训练了。我的主要工作即实习内容便是约稿。

在了解刊物的主要方向后,根据自己所负责的“中学版·发明展示台”和“中学版·探索”版块的特点,进行有选择的约稿。

(三)编辑阶段

在约来一定数量的稿件后,在翁老师的指导与鼓励下,我开始进入编辑阶段。因为约稿得来的稿件,大部分是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时的参赛稿件,在内容、长度、趣味性等方面都不太适合直接刊登,都要经过编辑、更改后才可以使用。

在经过几次尝试后,我所编辑的几篇稿件,都顺利通过了审核,被刊登了出来。

三、 实习内容

杂志的发行,第一步当然是约稿。没有一定量的供稿,一本杂志是没办法发行的,一个杂志社也是办不起来的。之后才能对约来的稿件进行分类处理,进行编辑。再经过排版、绘图、彩编等才被最终发行。因此,我的第一项工作,即第一个实习项目便是约稿。

(一)约稿

约稿的工作并不难,或可说很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上却很繁琐,需要相当的耐心与细心,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1、在网上查询全国的各种青少年科技大赛,并将获奖名单打印下来,以便约稿时使用。因为这本杂志主要是介绍全国青少年的小发明,小创作的,因此,那些在科技大赛中获了奖的便成为了我们主要的稿件来源。

2、对获奖名单进行筛选。保留下获过奖但其发明创造尚未被刊登的。将小学与中学区分开来。我的具体操作是将小学的名单记录在一个本子上,将高中的名单记录在一个本子上,以便操作。

3、查询电话。我的查询方式很原始,就是拨打全国各地的电话查询服务台114,再具体查询某个地区,某个学校,某个老师的电话,以此来联系有发明创造的小学生。这一步工作量较大,而且还要做好记录,哪个打通了,哪个没打通;哪个有老师电话,哪个留邮箱了,哪个发稿了,都要有详细的记录。

编辑部实习报告(4) | 返回目录

在实习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这些收获将会使我终身受益。在此,我感谢西北民族大学党委宣传部领导给我提供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特别感谢西北民族大学报编辑部老师给我的指导和帮助。现在,我把实习相关情况简单的总结一下。

西北民族大学报是中共西北民族大学委员会主办的报刊,它的主要的阅读群体是西北民族大学的在校学生、各兄弟院校,为月报。西北民族大学报编辑部隶属于西北民族大学党委宣传部,主要负责人为主编冯岩老师、编辑刘林山老师。西北民族大学报编辑部现有校本部和榆中两个记者站,有学生记者、编辑60多余人。它为学校培养了一大批文学写作人才,为活跃校园文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我所参加的主要工作:协助西北民族大学报编辑部出版最近一期的报纸;撰写报刊所需的文稿,并对新闻稿件进行选稿、校对和编辑;为西北民族大学报编辑部做形象宣传;负责接电话并进行记录,同时接待来访的读者;现场采写新闻稿件;帮助主编冯岩和甘肃日报社王云霞主任整理档案,给学校及报社各科室传递文件等工作。

在为期1个月的实习中,我首先在校报编辑部实习了半个月。在实习的第一天,主编冯岩老师就安排专门的老师给我们介绍了编辑部的大体情况,讲述了校报新闻需要注意的事情,而且让指导老师给我安排具体的新闻操作,我学会了新闻稿件的选稿、编辑。对于指导老师给我安排的工作,我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极高的积极性,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得到指导老师的肯定和赞许。在实习结束的前一天,我与指导老师、各位学生记者们安排了座谈会,大家在会上畅所欲言,把自己的实习体会,以及对新闻写作今后的发展方向都相互进行了交流。这半个月的实习中,对于我们以写作为发展方向的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相信将会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发挥很大的作用。

再接下来的半个月中,我辗转于甘肃日报社会新闻部和西北民族大学报编辑部之间,因为它们二者是业务合作伙伴。我主要负责接热线电话并进行记录,同时接待来访的读者。如果发现有价值的新闻,便和指导老师一起去采写。在这这段时间中,我真正感受到了报业的竞争与压力,以及记者编辑们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由于我平时在学校只进行的是经济理论课的学习,毫无半点新闻学知识。所以初到记者的职位上,很多东西都不很熟悉,对社会知识的了解也很欠缺。但是,指导老师十分耐心,每次有新闻线索时,都带我们到现场,回来后让我们自己写稿子,然后耐心得给我们修改稿件,并且不断告诉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到后来,老师就让我们自己去采写新闻,自己找新闻点,这让我们十分感动,因为这毕竟是对我们的信任与认可。三周下来,我发表16篇稿件,同时我的新闻敏感性、职业道德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的素质。在十一期间,甘肃日报社新闻部的王云霞主任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周的宝贵时间,并且给我专门进行了专业的指导,使我收获很大。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校报的情况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根据在实习期间的所闻所见,我提出以下建议:

1.加大校报的发行量,经常做一些市场调查情况,掌握校报的收益群体,积极反馈信息。

2.应该积极宣传校报,扩大其影响力。

3.校报的出版应及时,版面应力求活泼,不应呆板。

五.实习收获及对本次实习的意见

在这一个月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报社及校报编辑部深厚的文化氛围和文学气息,从中也领悟到了许多东西。我发现报社里很多人不是新闻专业出身,有很多理工科的毕业生做新闻、做记者比文科生都要优秀,报社的高层领导也很少是新闻专业出身。这说明了做新闻不一定非得新闻专业或者文科专业的人才能做好。因为新闻记者和编辑只是报纸运做的小部分人员,报纸运做很大一部分还是在广告策划与市场营销上。同时,报业集团作为一个市场运营单位,在某种理念上也可以称为一个公司,这就需要使部门划分明确,人员职责到位,要有管理部门、服务部门与生产部门。记者与编辑只是生产部门中的成员,需要比较专业的知识,但是社会知识与经验显得尤为重要。由于部门庞杂,要想在报社做好工作就必须知识结构全面,所以对人才的要求也是综合型人才,即既要懂新闻的专业知识,又要会管理策划与营销,只有这样,才能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得心应手。

在西北民族大学报编辑部,特别是在甘肃日报社里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发行量第一的报纸才是最好的报纸”,我觉得这句话十分有道理。发行量第一是个很难实现的目标,因为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与协调。首先,新闻稿件必须有质量的保证。这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第一,必须符合新闻的定义,即新近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有意义的事情。对一件事情首先要考虑他是不是新闻,是一条怎么样的新闻。第二,必须从大局出发写稿件。即这条新闻写出来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其中影响包括积极的和负面的。要想办法把新闻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有损于国家、党和人民利益的新闻坚决不能写。第三,要体察民情,关注民生,替老百姓说话,办事,这是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新闻。同时,也是一个记者的职业道德所在。第四,必须要有新的突破,在目标阅读群体定位上要准确。这一点是甘肃日报社新闻的王云霞主任在我十一加班时特别讲到提出的。现在的新闻无论从题材上还是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的拓展,似乎再有创新突破很难,其实不然。很多好的线索好的新闻都隐藏在百姓们关心反映的小事中。为此,他还特意给举了一个例子:武汉的一个记者李红英写了一篇关于医院对小病开大药方的事情。小病花大钱看似小事,但却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很多记者都曾亲身经历过这种事情,或者听到老百姓抱怨、反映过这个问题,但是都没有引起他们的关注。李红英却抓住了这个事件,把它写成了精彩的新闻。这篇稿件看似平常,内容写法上也很一般,但是反映的事情却是新的,第一次有人把它的内幕写出来,给老百姓开了一张明白的“清单”,最点,写出了大量不为人所知的内幕,在内容上进行了突破创新,是很可贵的。

做到了以上四条,新闻稿件便有了质量的保证,读者便会喜闻乐见。这当然需要记者付出很多汗水,编辑严格把关。

虽然西北民族大学报是一份面向校内师生的报纸,它的发行量不太大。但是我也从中发现一份好的报纸,质量尤为重要。在西北民族大学报编辑部和甘肃日报社实习的这段日子里,我学到了许多东西,收益匪浅。

杂志社编辑部实习报告篇十三

像编辑这一职位,对于一个文科出身的学生而言,是很诱人的。编辑的工作也总是透露了那么一丝神秘。既然不再读书,当然要面临工作。对工作,处出茅庐的我还真是不知怎样选择。只是觉得,自己毕竟是学文的,在自己手中已经掌握了一些文学知识语言知识。所以,将来的工作最好还是能与自己所学的专业有关,能进一步发展自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掌握。所以自然而然,编辑工作就成了我的首选工作。

在徐老师的帮助之下,我顺利地进入了《少年发明与创造》杂志社实习。这是一家报道中小学生动手动脑、开发智力,积极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实验、小制作活动的刊物。单位很小,但从社长到社员都很友善。能走进这家杂志社实习,能有机会让我近距离接触文化传媒工作,让我很兴奋,也很珍惜。

这次实习的主要目的,就是充分了解一套刊物,从约稿到出版发行的全过程。充分了解杂志社各项工作的操作,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知识,以期达到或是说基本具有编辑的能力。

第一次走出校门,来到工作岗位,这对于我来说什么都是全新的,都是让人兴奋的。整个实习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环节:

(一)学习过程

最初的一段时间,我都处于学习阶段。这种学习,包括对刊物的了解,对刊物运行的了解,对本杂志社的了解和对编辑的一些基本知识的了解。

我用了三天的时间,阅读本杂志社的刊物。它包括中学版与小学版。在充分了解杂志的内部结构后,杨社长又为我讲解了杂志从约稿到出版发行的所经程序。并为我请来了本杂志社的主编翁永良翁老师,为我讲解什么是编辑、什么是编辑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编辑的具体工作等问题。

(二)约稿过程

在进行完初步的学习阶段后,就要进行实际的操作训练了。我的主要工作即实习内容便是约稿。

在了解刊物的主要方向后,根据自己所负责的“中学版·发明展示台”和“中学版·探索”版块的特点,进行有选择的约稿。

(三)编辑阶段

在约来一定数量的稿件后,在翁老师的指导与鼓励下,我开始进入编辑阶段。因为约稿得来的稿件,大部分是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时的参赛稿件,在内容、长度、趣味性等方面都不太适合直接刊登,都要经过编辑、更改后才可以使用。

杂志的发行,第一步当然是约稿。没有一定量的供稿,一本杂志是没办法发行的,一个杂志社也是办不起来的。之后才能对约来的稿件进行分类处理,进行编辑。再经过排版、绘图、彩编等才被最终发行。因此,我的第一项工作,即第一个实习项目便是约稿。

约稿 约稿的工作并不难,或可说很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上却很繁琐,需要相当的耐心与细心,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2、对获奖名单进行筛选。保留下获过奖但其发明创造尚未被刊登的。将小学与中学区分开来。我的具体操作是将小学的名单记录在一个本子上,将高中的名单记录在一个本子上,以便操作。

3、查询电话。我的查询方式很原始,就是拨打全国各地的电话查询服务台114,再具体查询某个地区,某个学校,某个老师的电话,以此来联系有发明创造的小学生。这一步工作量较大,而且还要做好记录,哪个打通了,哪个没打通;哪个有老师电话,哪个留邮箱了,哪个发稿了,都要有详细的记录。

杂志社编辑部实习报告篇十四

在现实生活中,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编辑部毕业实习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编辑部的工作者们每天都要争分夺秒地修改、编辑,还要经常加班,有时每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但我从来没从他们的脸上看到疲惫和厌烦,他们总是精神饱满地投身于自己的`工作中。我想,正是这份对工作的激情支持着他们。

如果没有激情,他们不可能为此付出如此巨大的精力。编辑部的工作既繁琐又枯燥无味,无论严寒酷暑,他们都得静下心来慢慢地阅读稿件。如果没有耐心,他们不可能坐在办公室不厌其烦地工作着。细心同样很重要,因为这关系到新闻播出效果的好坏。哪怕一个字,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都会影响到新闻播出的质量。所以,即便他们再累也得提起精神,仔细检查,宁可多看几遍,也不愿意放过一个错误。如果不细心,他们不可能做出如此高质量的新闻节目。激情让我们对工作充满热情,愿意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耐心又让我们细致地对待工作,力求做好每个细节;细心让我们严把每一份稿件,做到精益求精。

在编辑部工作也有很闲的时候。没稿件的时候,编辑们都会看看杂志和报纸打发时间,或是聊聊天,说说笑。而此时,我总会很自觉的地抓紧时间多看看些新闻编辑的书记或是拿出之前改好的稿件,学习和总结一些常见的稿件错误。总之,编辑部是一个既充满欢乐气氛又可以学习和拓展知识面的地方。实习让我收获了很多,无论是理论上的知识,还是实际生活中的知识,这些知识都让我受益非浅。我认识到在学校学好本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多参加些社会实践,拓展自己知识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多思考,多练习,多听多看。同时要学会与人相处和沟通,处理好人际关系。做任何事情都要对自己有信心。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有志者事竟成”。

杂志社编辑部实习报告篇十五

《家庭育儿》杂志情感版与《健康必读》、《科教文汇》、《畜禽养殖》、《幸福宠物》、《健康导报》同属一家公司,各份杂志(报纸)都有自己独立的编辑部与发行部,但是有统一的办公室、广告与外联部门,受公司的统一领导。五报一刊虽然分属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医药促进会、中老年保健专业委员会三个实体,但是交由一家公司来办可以大大地减少办报成本,一定程度上共享客户、代理、广告等资源,提高运行效率,增加效益。从上图可以看到,由若干份报刊杂志子统统构成的公司是一个完整的、层次分明的系统。其中,各报刊杂志相对独立,而与广告、外联等部门又存在很强的联系性,相关性。各个部门都有自己明确的权限,同时各份杂志报刊都有独立的利益。

这样一来,在公司充分授权的情况下,各份报刊杂志在职人员的经济利益便于报刊的经营业绩挂钩,广告、外联也与其本身的广告赞助分额挂钩,这样便可很大限度的调动公司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公司的办公室综合调度、处理各单位的经营,这就大大减少了公司经营的成本,而对广告、外联的共享更可以增加公司的收入。当然,在管理的各种目的中,效益是最根本的目的,对于杂志社这个经济实体来说亦是如此。对于经济利益的追求也是杂志社发展的最根本动力。

对我实习所在的《家庭育儿》情感版杂志来说,国内还有好几份类似的杂志,比如《知音》、《婚姻与家庭》、《爱人》等等。因此在这块蛋糕上也存在着很激烈的竞争。众所周知,《知音》、《婚姻与家庭》等杂志都是创办了几十年的老杂志,常年的经营已经使这些杂志有了很好的名声和深厚的群众基础。而《家庭育儿》情感版还处于上升期。本杂志的做法是,一方面提高杂志稿件的总体质量,我所在的编辑部不但从众多的来稿中精挑细选真情、感人、文笔优美的稿件,还要经过各位编辑认真反复地编辑和校对。

而美编也一直努力地改进杂志的视觉效果。另一方面依托公司的客户资源搞好发行工作。这也的确收到了很好的效益。杂志社的管理工作对我影响颇深,而自我管理方面的实践体会也让我深有感触。上班的时间是每周一至周五的上午九点到下午五点。

杂志社的地址在朝阳区的安贞桥附近,我必须挤以拥挤闻名中青院的300路车上下班。大约一个小时的路程。平时在学校,如果早上没课总要睡个懒觉,很晚才起床。现在却必须每天都要早早起床,早早去挤公交车。虽然九点钟上班,时间看似来得及。但这必须忽略堵车的因素,我应该有更加充分的时间,以免吃到把自己搞得很狼狈。这对我的时间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仅是早上的起床时间。比如何时吃饭,何时睡觉都要有新的安排。周一到周五的上班,对自己洗衣服、运动等事项的时间也有很大的影响。

平时的课表随着学期的结束作废,考试表也跟着作废,我重新给自己安排了一个时间表。早上六点钟起床,半小时洗漱、放松、整理,六点半吃早饭,七点钟等公交车(等车大约十五分钟,坐车一个小时),八点半左右到单位,十五分钟清理办公室卫生然后开始工作,十二点钟吃午饭,午休半小时,一点半上班,五点下班,六点半吃晚饭,七点半跑步半小时,九点钟上网两小时,十一点睡觉。开始时虽然实习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兴奋感,但是这种生活方式的突然改变给自己带来很大的不适应。另外,周六周日的安排也有了新的改变。总体说来,由于上班的时间比较固定,所以时间的安排也比较固定;自己专心致志的进行自己的时间活动,没有了那么多的社会、社团活动打乱自己的时间安排。时间管理只是自我管理的一个方面。

杂志社编辑部实习报告篇十六

编辑工作需要激情,耐心和细心。

编辑部的工作者们每天都要争分夺秒地修改、编辑,还要经常加班,有时每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但我从来没从他们的脸上看到疲惫和厌烦,他们总是精神饱满地投身于自己的工作中。我想,正是这份对工作的激情支持着他们。

如果没有激情,他们不可能为此付出如此巨大的精力。

编辑部的工作既繁琐又枯燥无味,无论严寒酷暑,他们都得静下心来慢慢地阅读稿件。如果没有耐心,他们不可能坐在办公室不厌其烦地工作着。细心同样很重要,因为这关系到新闻播出效果的好坏。哪怕一个字,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都会影响到新闻播出的质量。所以,即便他们再累也得提起精神,仔细检查,宁可多看几遍,也不愿意放过一个错误。如果不细心,他们不可能做出如此高质量的新闻节目。

激情让我们对工作充满热情,愿意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耐心又让我们细致地对待工作,力求做好每个细节;细心让我们严把每一份稿件,做到精益求精。

在编辑部工作也有很闲的时候。没稿件的时候,编辑们都会看看杂志和报纸打发时间,或是聊聊天,说说笑。而此时,我总会很自觉的地抓紧时间多看看些新闻编辑的书记或是拿出之前改好的稿件,学习和总结一些常见的稿件错误。

总之,编辑部是一个既充满欢乐气氛又可以学习和拓展知识面的地方。

实习让我收获了很多,无论是理论上的知识,还是实际生活中的知识,这些知识都让我受益非浅。我认识到在学校学好本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多参加些社会实践,拓展自己知识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多思考,多练习,多听多看。同时要学会与人相处和沟通,处理好人际关系。

杂志社编辑部实习报告篇十七

姓名: 学号:

学院: 专业:

实习单位:

实习时间:

本次实习目的主要是将理论知识用于实习工作,通过实习体会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中的差别。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提高自己分析实际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明确自己的工作兴趣所在,最终给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定位。

(一)、单位简介

我有幸到太平洋亲子网编辑部实习。该网站是太平洋科技发展集团旗下“太平洋专业网站群”的第五个专业门户网站。太平洋亲子网以专业母婴、育儿、亲子互动门户为起点,秉承做最专业的中文育儿网站的宗旨,传播快乐、成长、分享的理念,打造集资讯、互动、导购三大功能的强势亲子专业媒体, 具有极大的品牌影响力及商业市场价值。短短时间内,太平洋亲子网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快速成长,不断创新。

太平洋亲子网前身为太平洋亲子频道,自20xx年3月上线以来,随着频道内容的不断丰富,在众多频道中异军突起、大放异彩,忠实用户数不断增加,访问量节节攀升。

(二)、岗位介绍

我的岗位是实习网络编辑,其实网络编辑是指通过网络对信息进行采集,分类,编辑,通过网络向世界范围内的网民进行信息发布,并且从网民那里接收反馈信息,产生互动。网络编辑的工作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采集素材,进行分类和加工;

2、对稿件内容进行编辑加工,审核以及监控;

3、撰写稿件;

4、运用信息发布系统或相关软件进行网页制作;

5、组织网上调查以及论坛管理;

6、进行网站专题,栏目,频道的策划以及实施。

而我的主要职责是听从带我的编辑的安排,负责论坛的管理,帖子撰写,论坛首页更新和组织线上活动的发起等等的工作。工作大多都是很琐碎的,但也是很重要的。

开始实习的时候,我的工作很轻松,负责带我的编辑,是一个刚毕业不久的师姐,她首先让我熟悉一下太平洋亲子网的论坛模式。我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很简单,对论坛的线上活动进行汇总,方便网友的查找。于是我每天就开始工作便是逛论坛,找活动。所有事情开始的时候往往会觉得很简单。但随着工作的日子越来越多,我的工作也变得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难了。其实网络编辑的工作看起来很轻松,但实际上却不然。为了网站的点击率,太平洋里的编辑们常常都需要加班的。

经过一周的熟悉,编辑开始让我撰写帖子。我第一次写的帖子是关于信用卡的汇总推荐的内容。我看着编辑师姐给我的要求,楞了一下,我心想从来都没用过信用卡,怎么写啊?但我还是硬着头皮接受了任务,便开始在网上浏览关于这方面的内容。当我写完了,自信满满地给编辑看的时候,却被告知帖子完全不合要求,要重写。师姐告诉我信息那么多的帖子网友是不会看的,他们想知道这些信息会自己去查找,而且我们写帖子要想清楚帖子给谁看的。我看着自己花花绿绿,内容堆砌的帖子,感到有点灰心丧气,努力得不到认同的滋味真不好受啊!但是,后来编辑师姐鼓励我,一开始是写帖子是不容易的,因为常常要写的内容并不是自己熟悉的。她叫我多与她沟通,有什么不懂的就要找她。所以我在写帖子的时候常常找她帮忙,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就马上改。后来,我写的帖子终于可以挂上论坛推荐了,看着它的点击率一天一天的增加,感觉真满足!

除了写帖子以外,我还要写论坛帮助文档和进行论坛主页的活动每周更新。这两项工作其实也是不易的。写论坛帮助文档的时候,我几乎浏览遍了各大门户网站的论坛帮助,除了借鉴其他网站的论坛帮助,还要编写出一个有太平洋亲子网论坛特色的论坛帮助。从论坛简介,论坛规则到论坛的操作技巧,都要自己一点点地总结归纳和编写。论坛帮助文档的编写是我其中之一的任务,而另一个任务是论坛活动的主页更新。而做网络编辑,除了基本文字知识,最重要的是对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其中dreamweaver、photoshop是最基本的。主页更新的任务要求我要对网友上传的图片通过ps进行编辑才能更新在首页上。因此,对ps略懂皮毛的我,必须一边工作一边认真学习photoshop软件了。在太平洋工作,我有很多的新尝试,也学到了很多在课本上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

经过几个月的实习经历,我对网络编辑这份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首先,网络编辑的摘录工作是无可厚非的,这是工作性质决定的,是信息获取的合法渠道。但是,网编不仅仅是对信息的简单复制粘贴,我们面对海量的信息必须重新加工整理,才能进行发布。可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要每一个编辑都对每一条信息做细致的分析,做好文字与观点的把关,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走马观花的阅读是网编必须具备的素质。而网编唯一可为的所谓“自己的思想”便只有在每条信息的标题上下功夫了。而且这个标题的拟定偏偏是自己不能随心所欲,投其所好的。

其次,一定要抓住热点,焦点。网民喜欢看什么,关心什么。这要求网络编辑一定要对新闻敏感,关注国内外大事。不仅仅包括国家大事,花边小道消息也要做,还要让它名正言顺,不能是不见得光的地下情人。

网站的最主要目标就是流量,看的人多了,网络编辑的工作才有意义,后面的工作就更好开展了。如今上网,不管是门户也好,专业网站也好,网站的内容就是卖点,对内容的要求是速度快,内容新,数量大。这关系到页面的点击率,广告的购买力。因此,网络编辑的工作压力也是很大的,任务也是很艰巨的。

除此以外,对这几个月的实习经历,我还有很多的感悟和体会。

1、沟通。要想在短暂的实习时间内,尽可能能多的学一些东西,这就需要跟编辑们有很好的沟通,加深彼此的了解,刚到部门时,他们并不了解你的工作学习能力,不清楚你会做那些工作,不清楚你想了解的知识,所以跟编辑们很好的沟通是很必要的。同时我觉得这也是我们将来走上社会的一把不可缺少的钥匙。通过沟通了解,编辑对我有了大体了解,边有针对性的教我一些知识。在对帖子的编写工作中,真正学到了网络教科书上所没有或者真正用到了课本上的知识,巩固了旧知识,掌握了新知识,甚至在实习中推翻了书本上旧有的不合实际的知识,这才真正体现了知识的真正价值,学以致用。

2、激情与耐心。激情与耐心,就像火与冰,看似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却能碰撞出最美丽的火花。在威盛时,主管给我们说,想做网络编辑这一块,激情与耐心必不可少,在产品更新方面,这一行业就像做网络工程,不断的更新,这就需要你有激情,耐心的去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在平常的书本上仅仅是获得感性的认识在耐心的实习中得到验证,才算是真正的掌握了。这样也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告诫自己,不管做什么,切忌眼高手低,要善于钻研。还有我感触比较深的就是更新后台的记录,因为后台的使用是复杂的,既要保障归类准确又要保证更新速度。这些工作我深深地感觉到没有激情与耐心是做不成事情的。

3、“主动出击” 当你可以选择的时候,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工作时,我会主动地帮编辑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会积极地寻找合适的时间,向她们请教问题,像朋友那样交流,谈生活学习以及未来的工作,通过这些我就和编辑们走的更近,在实习当中,编辑们就会更愿意更多的指导我,我就能获得更多的收获。因为我的主动,我巩固了我所学的知识,并且得到了编辑们的认可。

在实习的这段时间内,我接触了各种各样的人和事,这些都是在学校里无法感受到的,在学校里也许有老师分配说今天做些什么,明天做些什么,但在这里,不会有人会告诉你这些,你必须要知道做什么,要自己地去做,而且要尽自已的努力做到最好。在学校,只有学习的氛围,毕竟学校是学习的场所,每一个学生都在为取得更高的成绩而努力。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存在着竞争,在竞争中就要不断学习别人先进的地方,也要不断学习别人怎样做人,以提高自已的能力!记得老师曾经说过大学是一个小社会,但我总觉得校园里总少不了那份纯真,那份真诚,尽管是大学高校,学生还终归保持着学生的身份。接触那些刚刚毕业的学长学姐,他们总是队我说要好好珍惜在学校的时间。在这次实习中,我感受很深的一点是,在学校,理论的学习很多,而且是多方面的,几乎是面面俱到;而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书本上没学到的,又可能是书本上的知识一点都用不上的情况。

以后我的实习机会还会有很多,因为我马上就要升上大三了,实习经验对我毕业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我要争取更多的实习经验,为以后的'找工作做好准备。通过这次实习,我已经明白了将来怎么样去工作了,工作方法已经有了一个清晰的概念。我想我在以后的工作中会做的更好的!

杂志社编辑部实习报告篇十八

从3月5日到4月8日,我在西北民族大学报编辑部(以下简称校报编辑部)进行了为期1个多月的实习。在实习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这些收获将会使我终身受益。在此,我感谢西北民族大学党委宣传部领导给我提供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特别感谢西北民族大学报编辑部老师给我的指导和帮助。现在,我把实习相关情况简单的总结一下。

一.单位概况

西北民族大学报是中共西北民族大学委员会主办的报刊,它的主要的阅读群体是西北民族大学的在校学生、各兄弟院校,为月报。西北民族大学报编辑部隶属于西北民族大学党委宣传部,主要负责人为主编冯岩老师、编辑刘林山老师。西北民族大学报编辑部现有校本部和榆中两个记者站,有学生记者、编辑60多余人。它为学校培养了一大批文学写作人才,为活跃校园文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实习内容

我所参加的主要工作:协助西北民族大学报编辑部出版最近一期的报纸;撰写报刊所需的文稿,并对新闻稿件进行选稿、校对和编辑;为西北民族大学报编辑部做形象宣传;负责接电话并进行记录,同时接待来访的读者;现场采写新闻稿件;帮助主编冯岩和甘肃日报社王云霞主任整理档案,给学校及报社各科室传递文件等工作。

三.具体工作

在为期1个月的实习中,我首先在校报编辑部实习了半个月。在实习的第一天,主编冯岩老师就安排专门的老师给我们介绍了编辑部的大体情况,讲述了校报新闻需要注意的事情,而且让指导老师给我安排具体的新闻操作,我学会了新闻稿件的选稿、编辑。对于指导老师给我安排的工作,我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极高的积极性,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得到指导老师的肯定和赞许。在实习结束的前一天,我与指导老师、各位学生记者们安排了座谈会,大家在会上畅所欲言,把自己的实习体会,以及对新闻写作今后的发展方向都相互进行了交流。这半个月的实习中,对于我们以写作为发展方向的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相信将会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发挥很大的作用。

再接下来的半个月中,我辗转于甘肃日报社会新闻部和西北民族大学报编辑部之间,因为它们二者是业务合作伙伴。我主要负责接热线电话并进行记录,同时接待来访的读者。如果发现有价值的新闻,便和指导老师一起去采写。在这这段时间中,我真正感受到了报业的竞争与压力,以及记者编辑们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由于我平时在学校只进行的是经济理论课的学习,毫无半点新闻学知识。

所以初到记者的职位上,很多东西都不很熟悉,对社会知识的了解也很欠缺。但是,指导老师十分耐心,每次有新闻线索时,都带我们到现场,回来后让我们自己写稿子,然后耐心得给我们修改稿件,并且不断告诉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到后来,老师就让我们自己去采写新闻,自己找新闻点,这让我们十分感动,因为这毕竟是对我们的信任与认可。三周下来,我发表16篇稿件,同时我的新闻敏感性、职业道德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的素质。在十一期间,甘肃日报社新闻部的王云霞主任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周的宝贵时间,并且给我专门进行了专业的指导,使我收获很大。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校报的情况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根据在实习期间的所闻所见,我提出以下建议:

1.加大校报的发行量,经常做一些市场调查情况,掌握校报的收益群体,积极反馈信息。

2.应该积极宣传校报,扩大其影响力。

3.校报的出版应及时,版面应力求活泼,不应呆板。

五.实习收获及对本次实习的意见

在这一个月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报社及校报编辑部深厚的文化氛围和文学气息,从中也领悟到了许多东西。我发现报社里很多人不是新闻专业出身,有很多理工科的毕业生做新闻、做记者比文科生都要优秀,报社的高层领导也很少是新闻专业出身。这说明了做新闻不一定非得新闻专业或者文科专业的人才能做好。因为新闻记者和编辑只是报纸运做的小部分人员,报纸运做很大一部分还是在广告策划与市场营销上。

同时,报业集团作为一个市场运营单位,在某种理念上也可以称为一个公司,这就需要使部门划分明确,人员职责到位,要有管理部门、服务部门与生产部门。记者与编辑只是生产部门中的成员,需要比较专业的知识,但是社会知识与经验显得尤为重要。由于部门庞杂,要想在报社做好工作就必须知识结构全面,所以对人才的要求也是综合型人才,即既要懂新闻的专业知识,又要会管理策划与营销,只有这样,才能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得心应手。

在西北民族大学报编辑部,特别是在甘肃日报社里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发行量第一的报纸才是最好的报纸”,我觉得这句话十分有道理。发行量第一是个很难实现的目标,因为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与协调。首先,新闻稿件必须有质量的保证。

杂志社编辑部实习报告篇十九

从3月5日到4月8日,我在西北民族大学报编辑部(以下简称校报编辑部)进行了为期1个多月的实习。在实习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这些收获将会使我终身受益。在此,我感谢西北民族大学党委宣传部领导给我提供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特别感谢西北民族大学报编辑部老师给我的指导和帮助。现在,我把实习相关情况简单的总结一下。

一.单位概况

西北民族大学报是中共西北民族大学委员会主办的报刊,它的主要的阅读群体是西北民族大学的在校学生、各兄弟院校,为月报。西北民族大学报编辑部隶属于西北民族大学党委宣传部,主要负责人为主编冯岩老师、编辑刘林山老师。西北民族大学报编辑部现有校本部和榆中两个记者站,有学生记者、编辑60多余人。它为学校培养了一大批文学写作人才,为活跃校园文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实习内容

我所参加的主要工作:协助西北民族大学报编辑部出版最近一期的报纸;撰写报刊所需的文稿,并对新闻稿件进行选稿、校对和编辑;为西北民族大学报编辑部做形象宣传;负责接电话并进行记录,同时接待来访的读者;现场采写新闻稿件;帮助主编冯岩和甘肃日报社王云霞主任整理档案,给学校及报社各科室传递文件等工作。

三.具体工作

在为期1个月的实习中,我首先在校报编辑部实习了半个月。在实习的第一天,主编冯岩老师就安排专门的老师给我们介绍了编辑部的大体情况,讲述了校报新闻需要注意的事情,而且让指导老师给我安排具体的新闻操作,我学会了新闻稿件的选稿、编辑。对于指导老师给我安排的工作,我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极高的积极性,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得到指导老师的肯定和赞许。在实习结束的前一天,我与指导老师、各位学生记者们安排了座谈会,大家在会上畅所欲言,把自己的实习体会,以及对新闻写作今后的发展方向都相互进行了交流。这半个月的实习中,对于我们以写作为发展方向的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相信将会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发挥很大的作用。

再接下来的半个月中,我辗转于甘肃日报社会新闻部和西北民族大学报编辑部之间,因为它们二者是业务合作伙伴。我主要负责接热线电话并进行记录,同时接待来访的读者。如果发现有价值的新闻,便和指导老师一起去采写。在这这段时间中,我真正感受到了报业的竞争与压力,以及记者编辑们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由于我平时在学校只进行的是经济理论课的学习,毫无半点新闻学知识。所以初到记者的职位上,很多东西都不很熟悉,对社会知识的了解也很欠缺。但是,指导老师十分耐心,每次有新闻线索时,都带我们到现场,回来后让我们自己写稿子,然后耐心得给我们修改稿件,并且不断告诉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到后来,老师就让我们自己去采写新闻,自己找新闻点,这让我们十分感动,因为这毕竟是对我们的信任与认可。三周下来,我发表16篇稿件,同时我的新闻敏感性、职业道德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的素质。在十一期间,甘肃日报社新闻部的王云霞主任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周的宝贵时间,并且给我专门进行了专业的指导,使我收获很大。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校报的情况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根据在实习期间的所闻所见,我提出以下建议:

1.加大校报的发行量,经常做一些市场调查情况,掌握校报的收益群体,积极反馈信息。

2.应该积极宣传校报,扩大其影响力。

3.校报的出版应及时,版面应力求活泼,不应呆板。

五.实习收获及对本次实习的意见

在这一个月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报社及校报编辑部深厚的文化氛围和文学气息,从中也领悟到了许多东西。我发现报社里很多人不是新闻专业出身,有很多理工科的毕业生做新闻、做记者比文科生都要优秀,报社的高层领导也很少是新闻专业出身。这说明了做新闻不一定非得新闻专业或者文科专业的人才能做好。因为新闻记者和编辑只是报纸运做的小部分人员,报纸运做很大一部分还是在广告策划与市场营销上。同时,报业集团作为一个市场运营单位,在某种理念上也可以称为一个公司,这就需要使部门划分明确,人员职责到位,要有管理部门、服务部门与生产部门。记者与编辑只是生产部门中的成员,需要比较专业的知识,但是社会知识与经验显得尤为重要。由于部门庞杂,要想在报社做好工作就必须知识结构全面,所以对人才的要求也是综合型人才,即既要懂新闻的专业知识,又要会管理策划与营销,只有这样,才能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得心应手。

在西北民族大学报编辑部,特别是在甘肃日报社里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发行量第一的报纸才是最好的报纸”,我觉得这句话十分有道理。发行量第一是个很难实现的目标,因为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与协调。首先,新闻稿件必须有质量的保证。这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第一,必须符合新闻的定义,即新近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有意义的事情。对一件事情首先要考虑他是不是新闻,是一条怎么样的新闻。第二,必须从大局出发写稿件。即这条新闻写出来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其中影响包括积极的和负面的。要想办法把新闻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有损于国家、党和人民利益的新闻坚决不能写。第三,要体察民情,关注民生,替老百姓说话,办事,这是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新闻。同时,也是一个记者的职业道德所在。第四,必须要有新的突破,在目标阅读群体定位上要准确。这一点是甘肃日报社新闻的王云霞主任在我十一加班时特别讲到提出的。现在的新闻无论从题材上还是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的拓展,似乎再有创新突破很难,其实不然。很多好的线索好的新闻都隐藏在百姓们关心反映的小事中。为此,他还特意给举了一个例子:武汉的一个记者李红英写了一篇关于医院对小病开大药方的事情。小病花大钱看似小事,但却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很多记者都曾亲身经历过这种事情,或者听到老百姓抱怨、反映过这个问题,但是都没有引起他们的关注。李红英却抓住了这个事件,把它写成了精彩的新闻。这篇稿件看似平常,内容写法上也很一般,但是反映的事情却是新的,第一次有人把它的内幕写出来,给老百姓开了一张明白的“清单”,最点,写出了大量不为人所知的内幕,在内容上进行了突破创新,是很可贵的。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精选文章
基于你的浏览为你整理资料合集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