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学习和工作体系。写总结时要注意结合实际,给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和提升方案。请仔细阅读下面的总结案例,相信会给您写总结带来一些启示。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公司并购已经成为企业迅速扩张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进一步了解并掌握公司并购的经验和技巧,我参加了一场公司并购讲座。在这次讲座中,我深刻认识到了公司并购的重要性和它所涉及的各种问题,为我未来的职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启示。
在讲座中,讲师首先介绍了公司并购的概念和定义。他指出,公司并购是指一家公司通过购买或合并其他公司,来扩大自己的规模和市场份额的行为。这不仅有助于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还能够提高公司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同时,公司并购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比如整合文化差异、整合组织结构、管理团队调整等等。
其次,讲师重点介绍了公司并购的策略和步骤。他强调,公司并购并非盲目行动,而是需要在综合考虑市场环境、公司实力、目标公司的评估等因素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并购策略。同时,讲师还详细介绍了并购的各个步骤,包括选择目标公司、尽职调查、谈判协议、整合等等。这些步骤都需要细致、周密的准备和执行,确保并购能够顺利进行,并实现预期的效果。
在讲座的第三部分,讲师分享了一些成功的案例和失败的教训。他指出,成功的并购需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比如目标公司的战略契合度、财务状况、文化差异等等。而失败的并购往往是因为忽视了某些重要的因素,比如没有进行足够的尽职调查、没有合理评估风险等。通过这些案例和教训,我深刻认识到了并购的不容易,需要企业具备强大的资源和能力,同时也要具备风险意识和谨慎态度。
最后,讲师分享了一些并购业内的最新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他指出,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行业竞争的加剧,公司并购将越来越普遍,并更加注重综合资源的整合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此外,随着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的重视,可持续发展将成为公司并购的一个重要考量因素。对于我个人来说,了解这些最新动态和趋势,可以帮助我更好地把握未来的就业方向和职业发展。
通过参加公司并购讲座,我对公司并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深刻认识到公司并购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作,需要公司具备强大的资源和能力,同时也需要谨慎对待风险和挑战。作为一个未来的职场新人,我将继续学习和积累相关的知识和经验,为将来参与并购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我也将关注并购行业的最新动态和趋势,并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变化来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能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在公司并购领域有所建树。
以上市公司作为投资主体直接展开投资并购是最传统的并购模式,也是最直接有效驱动业绩增长的方式,如-资本市场表现抢眼的蓝色光标,自上市以来,其净利润从6200万元增长至的4.83亿元,4年时间利润增长约7倍,而在将近5亿元的盈利中,有一半以上的利润来自并购。
蓝色光标能够长期通过并购模式展开扩张,形成利润增长与市值增长双轮驱动的良性循环,主要原因如下:
1.营销传播行业的行业属性适合以并购方式实现成长,并购后易产生协同,实现利润增长。
与技术型行业不同,营销传播行业是轻资产行业,核心资源是客户,并购时的主要并购目的有两项:一是拓展不同行业领域的公司和客户,二是整合不同的营销传播产品。通过并购不断扩大客户群体,再深入挖掘客户需求,将不同公司的不同业务和产品嫁接到同一客户上,从而可以有效扩大公司的收入规模,提升盈利能力。因此,这样的行业属性使得蓝色光标并购后,因投后管理或并购后整合能力不足导致并购失败,被收购公司业绩无法得到释放的可能性较小。
2.由于我国并购市场和二级市场存在较大估值差异,蓝色光标的快速并购扩张带来资本市场对其未来业绩增长的高预期,从而带动股价的上涨,市值的跃升。市值的增长使蓝色光标在并购时更具主动权,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高市值意味着上市公司拥有资本市场发钞权。
3.利用上市超募资金迅速且密集展开行业内并购,将募集资金“转化为”高市值,再以发行股票的方式继续展开后续并购与配套融资。
从蓝色光标上市后的并购支付方式可以看出,上市时,蓝色光标共募集资金6.2亿元,公司账面现金充裕,因此,公司上市后的并购几乎都是以募集资金直接作为对价支付,末至年初,超募资金基本使用完毕,而此时,公司市值已近百亿,百亿市值为蓝色光标在后续并购中带来了更多主动权,从2013年起,蓝色光标的并购标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而公司凭借其高估值溢价多采用定增方式进行收购。
在当今全球化和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公司并购已经成为许多企业发展和壮大的常见方式之一。公司并购是指一家公司通过购买另一家公司或与另一家公司合并,以达到扩大市场份额、整合资源和提升竞争实力的目的。并购可以为企业带来多个潜在的好处,包括加速业务增长、降低成本、增强实力和提高市场份额等。
二、进行公司并购的重要因素(200字)。
进行公司并购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战略一致性。并购双方必须确保战略目标和价值观一致,这可以确保合并后的企业能够实现协同效应。此外,财务健康状况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进行并购的企业必须确保自身有足够的财务实力来支持并购活动,并能够承受可能带来的风险。此外,市场前景和竞争环境等外部因素也应被充分考虑。
三、公司并购的挑战和风险(300字)。
尽管公司并购可以带来许多好处,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风险。首先,整合两家公司的文化和团队可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果两家公司的文化和价值观不一致,整合过程可能会导致冲突和不稳定。其次,并购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压力。并购需要支付大量的财务资源,并可能面临收购的企业财务状况不佳的风险。此外,监管和法律问题也是进行并购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不合规的并购可能会导致法律纠纷和经济损失。
四、成功实施公司并购的关键要素(300字)。
要成功实施公司并购,有几个关键要素需要被认真考虑。首先,充分的尽职调查是非常必要的。进行并购的企业必须对目标公司进行全面的尽职调查,以确保其财务状况、市场地位和可持续性等符合预期。其次,制定一个合理的整合计划非常重要。并购后的整合计划应明确任务、时间表和责任,以确保协同效应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此外,积极的沟通和适时的反馈也是关键因素。在整个并购过程中,与员工和利益相关者的沟通非常重要,可以减轻不确定性和恐惧情绪,增强整合过程的成功概率。
五、总结并购的经验和体会(200字)。
通过参与公司并购的经验和体会,我明白了并购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过程。在进行并购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认真地进行尽职调查、制定合理的整合计划和积极主动地沟通。同时,也要意识到并购可能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风险和困难,如文化整合问题、财务压力和法律风险等。然而,通过正确的决策和实施,公司并购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的价值和增长机会,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和提升竞争力。
沪、深两市参与并购重组的上市公司总数及交易资产总量均创下了历史记录。并购重组整体呈现出涉及行业广、交易金额大、热点领域集中等特点市场涌现出多起控股股东借助上市公司平台整合核心资产实现整体上市以及跨沪深市场换股吸收合并等影响力空前的并购重组案例体现了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
资产评估在并购重组中的应用也呈现出新的趋势和特点。是《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实施后的第一个完整会计年度,资产评估在更高的监管要求下,在并购重组中的定价功能和应用效果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和关注,市场实践也促使资产评估在理论、规范、实务操作以及执业监管方面不断加强。
为进一步加强资产评估行业自律监管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中评协与上交所编写本专题报告,对20沪深两市的并购重组与资产评估情况,以实证论述的方式,进行全景式统计、分类别梳理和系统性分析,总结问题,提出建议。该报告对于促进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有序推进和深度发展,促使上市公司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促使评估机构以更好的执业水准服务于并购重组,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最近,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关于公司并购的讲座。在讲座中,多位行业专家分享了他们在公司并购过程中的经验和见解,这令我受益匪浅。通过听取他们的演讲和与他们的交流,我对公司并购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下面几段中,我将分享一些我在讲座中得出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公司并购的动机和战略
讲座的第一部分主要讨论了公司并购的动机和战略。多位专家一致认为,公司并购的动机可以包括扩大公司规模、降低成本、进入新市场以及增加竞争力等。他们还强调了公司在并购过程中应该确定明确的目标和战略,以确保并购成功。在这一部分中,我意识到公司并购不仅要考虑到当前的市场环境和机会,还要考虑到长期战略规划,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第三段:并购的风险和挑战
在讲座的第二部分,专家们讨论了公司并购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他们提到了尽职调查的重要性,并强调了合规性和法律风险的考虑。此外,专家们还谈到了文化冲突和管理整合的问题。通过学习这些风险和挑战,我明白了在公司并购过程中,公司需要充分评估风险,并制定相应的策略来降低这些风险。同时,在并购后的整合过程中,公司需要注重文化融合和团队管理,以确保员工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第四段:并购成功的关键因素
在讲座的第三部分,专家们分享了他们认为并购成功的关键因素。他们一致认为,良好的领导、明确的沟通和有效的执行是并购成功的关键。此外,专家们还强调了团队合作、充分的尽职调查和灵活的战略执行的重要性。通过这些分享,我意识到在公司并购过程中,领导者需要能够激励团队,明确沟通,并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此外,团队合作和有效执行也是确保并购成功的关键。
第五段:结论
通过参加这场公司并购讲座,我对公司并购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学到了许多重要的知识和经验。公司并购是一个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过程,但只要我们能够充分评估风险、制定明确的目标和战略,并具备良好的领导和执行能力,就有机会实现并购的成功。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会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应对公司并购的机会和挑战。
以将相关议案提交股东大会审议为标志,2009年度,沪、深两市共有95家上市公司启动重大资产重组,涉及的资产交易规模总计达3,205.96亿元,其中沪市60家,交易规模2,471.11亿元,深市35家,交易规模逾734.85亿元。
95家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方案中,重组后导致公司主业发生重大变化的有49家,占51.58%,未发生变化的46家,占48.42%。注入资产最多的行业是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有29家,占30.53%;其次较多的行业是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电子等。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热点集中在与产业整合、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需求较密切的电力、钢铁、房地产、航空航天和医药等行业。
表12009年沪深a股重大资产重组交易额超“百亿”行业一览。
行业。
交易总额。
(亿元)。
占比。
单数(家)。
占比。
平均交易额。
(亿元)。
电力行业。
1248.95。
38.96%。
6
6.31%。
208.16。
房地产。
556.09。
17.35%。
29。
30.53%。
19.18。
钢铁行业。
317.08。
9.89%。
3
3.16%。
105.69。
煤炭行业。
253.59。
7.91%。
5
5.26%。
50.71。
航空航天。
159.30。
4.97%。
5
5.26%。
31.86。
医药行业。
123.42。
3.85%。
4
4.21%。
30.86。
表22009年沪深a股重大资产重组六大行业的资产增值概况。
行业。
交易总额。
(亿元)。
置入资产账面值(亿元)。
置入资产评估值(亿元)。
平均增值率。
电力行业。
1248.95。
922.75。
1264.62。
37.05%。
房地产。
556.09。
243.68。
568.25。
133.02%。
钢铁行业。
317.08。
243.96。
158.78。
85.36%。
煤炭行业。
253.59。
65.40。
94.75。
44.88%。
航空航天。
159.30。
30.22。
40.29。
33.32%。
医药行业。
123.42。
67.58。
124.10。
83.63%。
注:钢铁行业置入资产评估值不包括唐钢股份。
行业评述:电力行业是2009年资本市场并购重组中的交易规模最大、产业整合和升级力度最强的行业;产业结构性调整仍是钢铁行业的主基调,地方政府在兼并重组中起重要作用,整体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重组方式不断创新;对资金需求极大的房地产企业依然是资本市场重组并购的积极参与者;医药行业并购进一步加速,整团系统内部业务、优化资源配置,逐步实现整体上市的趋势明显;随着国家能源战略的布局和实施,以煤炭为代表的资源类行业仍然以“注资整合”和“区域整合”为主,也不缺乏通过借壳上市实现公司价值的整体提升。除此之外,零售业、军工航空航天、一般制造业都随着市场的变化,也加入到资本市场并购重组行列。
从六大行业置入资产的平均增值率来看,房地产行业最高,为133.02%,钢铁和医药行业都超过80%,最低的行业当属航空航天,为33.32%。在电力、钢铁、煤炭和航空航天等行业中,国有资本在并购重组担当主导者,较高资产的增值率同样显示出,在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提高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和运行效率。
央企和地方国资委所属上市公司仍然成为资产重组的主力军,以产业战略调整为目的的重组增多,并且在比例上占绝对优势,尤其在钢铁、资源类及能源等基础类产业的重组依然体现了国家产业调整的意志和以市场化手段构筑国有资产高地的趋势,国有及国有控股在这些产业保持了绝对的控制力。
以省为界的区域性的资产整合和业务整合增多,体现了某些国有资产重组的行政性,也体现了地方国资迫切希望做大做强的愿望。如上海医药(601607)作为上海市国资委整合旗下医药资产的代表,唐钢股份作为河北省国资委整合旗下钢铁资产的代表。
房地产企业“借壳上市”盛行,其中又以民营企业为主要力量。2009年重组标的为房地产的交易总数和交易总金额分别为29宗和556.09亿元,分别占市场重组类交易总量的30.53%和17.35%。主要案例包括*st商务、德棉股份、交大博通、中南建设、万方地产、方向光电等。
3.2009年经并购重组委审核的并购重组概况。
2009年度沪、深两市共计62家上市公司提交证监会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审核,除5家未获得通过外,通过的57家目前已基本完成并购重组事项,总交易金额高达2323亿元,超过了2009年沪深a股首发筹资的1831.38亿元总金额。
根据对这57家过会重组方案进行分析研究,发现2009年度的并购重组在交易类型、交易目的、行业特点、实施效率、主体性质等方面呈现出以下特点:
(1)定向增发、吸收合并、资产置换等多种方式结合,其中定向增发成为并购重组的主导方式,股份支付的手段创新给并购重组打开了新的空间。
单位:亿元。
沪市。
深市。
合计。
家次。
交易规模。
家次。
交易规模。
家次。
比例。
交易规模。
比例。
定向增发。
18。
536.49。
21。
340.44。
39。
68.42%。
876.93。
53.17%。
定向增发、资产置换。
6
145.13。
4
43.06。
10。
17.54%。
188.19。
11.41%。
资产置换。
2
7.85。
2
3.51%。
7.85。
0.48%。
吸收合并。
2
111.15。
3
296.79。
5
8.77%。
407.94。
24.73%。
定向增发、吸收合并。
1
168.39。
1
1.75%。
168.39。
10.21%。
合计。
27。
961.16。
30。
688.14。
57。
100.00%。
1649.3。
100.00%。
从上表可以看出,定向增发,包括有资产置换情况下的定向增发,从家数上占整个样本的比例为87.71%,从发行规模上占整个样本的比例为74.79%。吸收合并,包括含有定向增发的吸收合并,合计6家,交易规模576.33亿元,在家数上所占的比例为10.52%,在规模上所占的比例高达34.94%。吸收合并虽然家数不多,但交易规模却较其他方式高。单纯的资产置换家数2家,交易规模7.85亿元。
按业务类型的平均交易规模来看,吸收合并平均值超过80亿元,资产置换仅3.93亿元,而占并购重组主导地位的定向增发平均值为20亿元左右。各交易类型的评估值及平均增值率差异也很明显。
家数。
交易规模(亿元)。
平均规模(亿元)。
账面值(亿元)。
评估值(亿元)。
平均增值率。
定向增发。
39。
876.93。
22.49。
1,230.44。
1,802.66。
46.51%。
定向增发、资产置换。
10。
188.19。
18.82。
150.05。
312.44。
108.22%。
资产置换。
2
7.85。
3.93。
3.70。
6.74。
82.16%。
吸收合并。
5
407.94。
81.59。
14.59。
47.70。
226.94%。
定向增发、吸收合并。
1
168.39。
168.39。
27.66。
53.86。
94.72%。
合计。
57。
1649.30。
28.94。
1,426.44。
2,223.40。
55.87%。
(2)以挽救危机为交易目的的被动式并购重组,已逐步转向行业整合、产业升级为交易目的的积极式并购重组。
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交易目的主要有行业整合、产业升级、挽救危机、国企重组等。上述57家重组过会上市公司中,挽救危机为交易目的上市公司家数为22家,占全部的38.60%,紧随其后的是行业整合21家,占比36.84%,产业升级11家,占比19.30%,后两类占比已达到56.14%。并购重组肩负着多重目标,交易目的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和积极进取的态势。
交易目的。
家数。
家数比例。
置入资产账面值。
(亿元)。
置入资产评估值。
(亿元)。
平均增值率。
行业整合。
21。
36.84%。
1,136.51。
1,620.60。
42.59%。
产业升级。
11。
19.30%。
53.14。
183.87。
246.01%。
挽救危机。
22。
38.60%。
209.13。
365.07。
74.57%。
国企重组。
3
5.26%。
27.66。
53.86。
94.72%。
合计。
57。
100.00%。
1,426.44。
2,223.40。
55.87%。
(3)有较多的房企加入并购重组大潮,或实现借壳上市,而部分机械制造、化工行业的企业则选择退出上市公司。
2009年通过并购重组委审核的57家企业中有16家与房地产行业相关。例如,st耀华、st天香、st雅砻、st华源、st东源和方向光电等。有19家制造类的企业进行了并购重组,有6家在并购重组后主业变为其他行业。另外,近年我国航空、航天行业整合力度加大,也通过并购重组进入到上市公司行列。合理规划上市公司行业和产业分布在国际化的竞争背景下具有重要的意义。
行业。
沪市。
深市。
合计。
重组前。
置入资产。
重组前。
置入资产。
重组前。
置入资产。
变化量。
房地产业。
2
9
2
7
4
16。
12。
电子信息。
2
1
4
4
6
5
-1。
军工、航空业。
1
3
1
1
2
4
2
电力行业。
3
3
2
1
5
4
-1。
零售业。
4
4
4
4
煤炭行业。
2
3
1
1
3
4
1
医药行业。
3
2
2
2
5
3
-2。
化工行业。
3
1
3
6
1
-5。
钢铁行业。
1
1
1
1
2
2
农林牧渔。
1
1
1
1
其他制造业。
9
3
10。
10。
19。
13。
-6。
合计。
27。
27。
30。
31。
57。
57。
(4)重大资产重组从发布筹划公告并停牌到并购重组委审核的时间总体较短、效率较高、成效明显。
2009年,在提交证监会并购重组委审核的62家上市公司中,共47家上市公司以拟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为由申请停牌,其中沪市有25家,在规定时间内披露预案并复牌的有16家,占比为64%,深市有22家,在规定时间内披露预案并复牌的的有15家,占比为68%。
从发布筹划公告并停牌、披露预案并复牌、股东大会审议重组方案到上重组会审核的时间统计,沪市30家公司最短为5个月,最长的达20个月,80%的企业在一年内完成;深市32家公司最短为4个月,最长的达32个月,65%企业在一年内完成。
总的来看,企业通过并购重组的方式,把优质资产经评估后置入公众公司,通过评估发现资产的潜在价值,通过资产证券化来提升全体股东的共同价值,所用时间总体相对较短,效率较高,成效明显,充分体现了并购重组对于合理配置资源的效力。新的高效的监管审核流程支援了企业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并购重组来改善资产质量、提升盈利能力,成为新的监管办法下的亮色。
(5)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主导的上市公司重组比例较高。
按照重组主体的所有制经济成分分类,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主导的上市公司重组比例较高。从资产购买方(被重组方)角度分析,其控股股东主体为民营性质的占27.3%,国有性质的占72.7%,其中央企占36.3%,国有性质的企业比民营企业高45.4%,表明国有资本在并购重组中扮演主要角色;从资产出售方(重组方)角度看,主体性质为民营、国有和央企的比例分别为23.6%、74.6%和14.5%,表明具有国有性质的企业向上市公司置入资产的家数所占比例远远高于民营企业。地方国有企业比央企高60.1%,表明某些国有资产重组的行政性取向,体现了地方国资迫切希望做大做强的愿望,同时也提示市场化的道路与国家的调控布局需要更加紧密和切合实际的结合。
(二)并购重组资产评估业务整体状况。
沪深两市2009年度共有95家上市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提交股东大会审议,涉及注入资产的有87家,账面值合计1,727.89亿元,经评估后的资产价值为2,748.77亿元,评估增值率平均为59.08%,其中注入资产价值最大1家是长江电力,账面值835.63亿元,评估后资产价值1,073.15亿元。若不计长江电力,其余86家的资产经评估后平均增值率为87.79%。其中最大增值率3446.03%,最小是-8.05%。
涉及置出资产的有34家,账面值合计76.66亿元,经评估后的资产价值为130.83亿元,评估增值率平均为70.66%。最大的增值率为610.25%,最小增值率-937.50%。置出资产价值最大的是锦江股份,评估值为30.67亿元,增值率452.70%,其目的是该公司控股股东锦江酒店集团为避免同业竞争、减少关联交易而进行的经营业务整合,与通常借壳上市而置出资产目的不同。若不计锦江股份,其余33家的资产经评估后平均增值率为40.85%,不到置入资产增值率的一半。
置出净资产评估价值与注入净资产评估价值相比,仅为4.76%,说明通过增发股份将优质、盈利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实现资产上市是重大资产重组的主要推力和重要构成。
注入资产的评估方法中,均采用两种方法进行了评估,其中主要采用成本法和收益法两种方法结合,并多以成本法评估结果定价;而置出资产采用了一种方法成本法,或成本法与收益法两种方法相结合进行评估,并均以成本法进行定价。
(1)以资产评估结果作为并购重组交易定价基础是交易各方主要的选择。
2009年过会的57家重大资产重组上市公司,有49家以评估结果定价,占比85.96%;属上市公司之间吸收合并而采用交易价格定价的4家,占比7.02%;另有4家企业置入资产定价在评估结果的基础上进行了下调,其中:世荣兆业(sz.002144)下调比例为15%,闽闽东(sz.000536)下调比例为12%,另2家企业下调金额为1000万元。对于上市公司的置出资产,除个别公司外均按评估价出售。
(2)并购重组中购买、出售资产的评估方法仍以成本法和收益法二种方法结合为主,评估结果以成本法结果为主,但收益法结果定价的比例显著提高。
置入资产基本上采用了二种及二种以上评估方法进行,其中以成本法和收益法二种方法结合为主。同时采用成本法和收益法二种方法的企业有44家,同时采用成本法、市场法和收益法的企业有1家,单独采用成本法评估的企业有8家。
单独采用成本法的这8家企业置入资产主要类型7家为房地产、1家为矿产资源。究其原因在于,房地产如土地采用了市场比较法、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成本逼近法、假设开发法等其中一种或多种方法结合进行评估,矿业权评估主要是现金流量评估法,从整个企业价值角度看采用的是成本法路径,但单项资产实际上采用市场法或收益法。
对于上市公司之间的吸引合并有4家,合并方无一例外采取决议公告日前二十个交易日的公司股票交易均价作为股票发行价格,被合并方采取公告日前二十个交易日的公司股票交易均价再加上一定的风险溢价作为换股价格。
对于上市公司的置出资产,已从单一采取成本法,转向采取成本法和收益法或市场法二种方法结合评估,但定价全部采用了成本法的评估结果。这种转变有利于重组各方了解置出资产的真实获得能力和价值。
(3)并购重组中上市公司购买资产的增值率显著高于出售资产的增值率。
过会的57家并购重组评估结果较原账面值增幅较大,上市公司购买大股东资产的平均评估增值率与增值额均显著高于大股东购买上市公司资产时的平均增值率与增值额,含有无形资产的评估增值率、增值额远高于其他类资产。注入到上市公司的资产评估增值平均132.48%,而置出上市公司的资产增值平均不到10.57%。注入资产类型为房地产、矿产资源的溢价率较高,并多以成本法结果定价,但其中主要资产则采用收益法或市场法评估;而其他溢价率高的资产类型,均采用收益法结果定价。如,深圳华强(sz.000062),溢价率为1315.29%,注入资产类型为商业地产,虽整体采用成本法定价,但商业地产采用的是收益法评估。又如,中材国际(sh.600970),溢价率为626.07%,注入资产主要业务为水泥工业工程建设,采用了收益法和市场法进行评估,最终采用收益法的评估结果。
(4)并购重组评估市场集中度较高,同时“属地”色彩相当明显。
上述57家过会上市公司购买、出售资产共涉及77家企业进行了资产评估,其中51家是由注册地在北京的评估机构承做的,占比66.23%;其余26家由注册地非北京的评估机构承做,占比33.77%,均为企业当地的评估机构。而北京的评估机构涉及17家评估单位,各家承做的项目数差异很大,最多的一家资产评估公司承做了12家,最少仅1家。承做数排前两名的评估机构完成了21家企业的评估,占全部数量的27.27%,排前五位的评估机构完成了33家企业的评估,占全部数量的42.86%。
3.并购重组与资产评估实务操作中较为突出的问题。
2009年度资产评估执业环境和执业过程中仍存在值得重视的问题。例如,并购重组中作为交易方之一的上市公司往往处于劣势、弱势或不平等地位,对资产的交易定价、交易方式没有对等的话语权;上市公司购买资产的评估增值率显著高于出售资产的评估增值率;少数评估机构对于整体资产的评估结论以及单项资产的具体评估政策方面选择性地使用评估方法;部分项目评估方法的选用以及评估结果的取舍受制于交易各方在博弈中的主动权、交易的目的、资产的性质、交易的关联性、重组方案设计的局限性等多种因素,这些因素大大影响最终的评估增值率和增值额,影响了交易定价机制的正常运作。
上述问题一方面反映出并购重组定价机制中存在的人为因素对评估执业的不当干预;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个别评估机构和执业人员独立性和专业性的欠缺,损害了市场的公平和效率,需要引起执业机构的警觉和监管机构的重视。
卧龙电气6月27日晚间公告称,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27日召开的第15次并购重组委工作会议审核,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事项获无条件通过。
公司目前尚未收到中国证监会相关核准文件,待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相关核准文件后将另行公告。公司股票将于6月28日复牌。
根据此前预案,卧龙电气拟向卧龙投资发行股份并支付现金的方式,总预估值约24亿元人民币购买其所持有的香港卧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香港卧龙”)100%的股权。其中:卧龙电气拟通过向卧龙投资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香港卧龙85%的股权,同时支付现金向卧龙投资购买其持有的香港卧龙15%的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卧龙电气将直接持有香港卧龙100%股权。
近年来,大学校园里的公司并购逐渐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开展公司并购既可以增强企业的实力,提高市场竞争力,也可以实现企业的多元化布局,提高综合经济效益。但是,在大学校园里,公司并购也面临着很多诸如管理、文化融合等问题。本文将从大学公司并购的前期准备、并购流程、文化融合、管理与激励以及并购后的保持稳定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总结出相关心得体会。
第二段:前期准备。
大学公司并购前期准备工作非常重要,涉及到众多方面。首先,需要对并购对象进行研究,包括了解其财务状况、市场地位、品牌认知度等等。其次,为了让并购后两家企业能够快速融合,需要对两个企业的文化等进行评估,并且明确定义各自的文化和价值观。最后,则是需要调查法律法规和市场风险,为后续的合作提供依据和基础。
第三段:并购流程。
大学公司并购的流程一般分为预审、尽职调查、谈判、签署合同和过渡等几个阶段。在预审阶段,对并购目标进行初步筛选和确定,而在尽职调查阶段,需要对并购对象的运作状况、财务状况、市场分析等做出更多深入的了解排查。然后,在谈判阶段,需要明确确定双方在这个并购项目中的责任、权利及合作方式等等。最后,签署合同后可以进入过渡阶段,并国际对应的管理体系、规范工作流程等等。
第四段:文化融合与管理激励。
在大学公司并购的过程中,文化融合以及管理激励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文化融合首先需要双方清楚识别出自身企业文化,然后进行合理调配和混合企业文化等等。同时,在并购后需要确定“赢家”与“失败者”,明确人员岗位,落实激励政策等等,以制定更加合理、完整的管理体系和运作机制。
第五段:并购后长期经营与发展。
大学公司并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长期稳定的经营和发展,所以并购后的保持稳定也是非常需要重视的。在并购之后,在企业整合阶段,需要有一个完整的预案来实现横向圆满整合,以保持企业的发展势头。同时,应关注市场变化、随时调整战略和方向,以应对形势的变化和挑战。
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公司并购在面临种种挑战的同时也必须要克服不同的难处。准备工作、并购流程、文化融合与管理激励以及在保持经营稳定性都是非常需要重视的。只有在这些关键环节都顺利实现,才能最终实现大学公司并购的成功,实现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学生在大学时期除了要学习专业知识外,还要学习如何在未来的职场中立足。其中,一项重要的课题就是大学生对于公司并购的理解与实践。通过参观企业、了解案例与个人经验等方式,我对于大学公司并购的思考与心得如下。
一、并购可以推动企业发展。
并购是指一家公司通过收购另一家公司的方式来扩大自己的规模和生产能力。相对于自主发展,采取并购方式可以更快地扩大企业规模,减少开发新市场的风险。企业之间的合并还可以消除竞争对手,从而直接加强市场的占有率和利润水平。所以说,企业之间的并购对于企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要从行业背景出发进行并购决策。
并购意味着一家企业要收购另一家企业的企业运营、人员架构以及经营模式等方面。因此,在进行并购时,必须对被收购企业的行业背景和过往经营进行详细了解,以确保收购不会带来不必要的风险和负担。同时,需要对自身企业的实力和发展计划进行全面评估,以应对财务和管理上的挑战。
三、并购管理方案的设计需要全面考虑。
并购管理方案的设计是并购成功的关键。应该从企业之间的文化差异、员工安排、业务合作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建立科学的培训和转移方案,使得企业在并购过程中的文化和技术差异能够得到逐步消除。同时,要加强上下游合作和技术研发以确保新企业运营的顺利。
四、并购不仅是财务交易,更是人才战略。
并购不仅仅是财务交易或者业务战略,更是一个拥有人才战略的过程。由于并购会产生不同企业的文化冲突和工作方式的差异,管理层应该根据双方的优势来重新安排工作职责,重塑企业文化,并通过培训来让新员工更好地融入新环境。这样可以实现在人才方面的盈亏平衡。
五、并购后要继续创新与扩大优势。
并购之后的企业需要继续进行创新与扩大优势,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需要加强技术投入和人才培养,以保证合并后的企业能够顺利融合,并获得在企业中的优势地位。
综上,大学生对于公司并购的理解与实践需要兼顾理论和实践,只有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情况下,大学生才能够更好地运用知识与技能在未来的职场中快速成长。通过对并购的详细了解和学习,大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公司经营的流程和技巧,并在未来的职场中崭露头角。
企业并购引起的直接结果是目标企业法人地位的消失或控制权的改变,因而需要对目标企业的各种要素进行重新安排,以体现并购方的并购意图、经营思想和战略目标。但这一切不能仅从理想愿望出发,因为企业行为要受到法律法规的约束,企业并购整合的操作也要受到法律法规的约束。在整合过程中,在涉及所有权、经营权、抵押权、质权和其他物权、专利、商标、著作权、发明权、发现权和其他科技成果等知识产权,以及购销、租赁、承包、借贷、运输、委托、雇佣、技术和保险等债权的设立、变更和终止时,都要依法行事。这样才能得到法律的保护,也才能避免各种来自地方、部门和他人的法律风险。
实效原则。
整合要以收到实际效果为基本准则,即在资产、财务和人员等要素整合的过程中要坚持效益最大化目标,不论采取什么方式和手段,都应该保证能获得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实际效果,而这些实际效果可以表现为整合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稳定、企业形象的完善和各类要素的充分利用等。这里应避免整合中的华而不实、急功近利的做法。
优势互补性原则。
企业是由各种要素组成的经济实体,构成的各种相关要素是一种动态平衡,这种动态平衡是要素在一定时间和一定条件下的存在状态。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平衡和最佳组合是针对不同企业而言的,甲企业的优势未必就是乙企业的优势,甲企业的劣势未必就是乙企业的劣势,最佳组合应该是适应环境的优势互补。因此,在整合过程中,一定要从整合的整体优势出发,善于取舍。通过优势互补实现新环境、新条件下的理想组合。
可操作性原则。
并购整合所涉及的程序和步骤应当是在现实条件下可操作的,或者操作所需要的条件或设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创造或以其他方式获得,不存在不可逾越的法律和事实障碍。整合的方式、内容和结果应该便于股东知晓、理解并能控制。
系统性原则。
并购整合本身就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各种要素的整合,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可能带来整个并购的失败。系统的整合内容应包括:
1、战略整合。这是并购后企业战略方向的重新定位,关系到企业长远发展的方针和策略;。
6、品牌整合。无论对目标公司还是并购公司而言,品牌资产都是其发展和经营的重点,品牌整合的构建都是不可或缺的战略措施,决定着整合工作所带来的协同作用能否实现。
11月5日,博盈投资发布非公开发行预案,拟以4.77元/股的价格向东营市英达钢结构有限公司(下称“英达钢构”)等5家创投机构发行3.14亿股,募集资金15亿元。其中5亿元用于购买武汉梧桐硅谷天堂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梧桐硅谷”)100%股权,3亿元向梧桐硅谷全资子公司斯太尔动力增资。收购完成后,英达钢构将成为博盈投资第一大股东和控股股东,公司也将变身为国际柴油机设备商。
值得注意的是,重组方英达钢构承诺“博盈投资收购的梧桐硅谷—每年实现的净利润将分别不低于2.3亿元、3.4亿元和6.1亿元。如果低于上述金额,英达钢构将予以补足。”
unjs网为您带来会计相关的内容。
日前,中国证监会第四届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成立。经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推荐,6名注册会计师当选中国证监会第四届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委员,分别来自五洲松德联合会计师事务所于雳、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杨淑娟、中磊会计师事务所邹宏文、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陈玉红、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罗占恩、天健正信会计师事务所熊建益。
[6名注册会计师当选中国证监会第四届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委员]。
度,沪、深两市参与并购重组的上市公司总数及交易资产总量均创下了历史记录。并购重组整体呈现出涉及行业广、交易金额大、热点领域集中等特点,市场涌现出多起控股股东借助上市公司平台整合核心资产实现整体上市,以及跨沪深市场换股吸收合并等影响力空前的并购重组案例,体现了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
资产评估在并购重组中的应用也呈现出新的趋势和特点。20是《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实施后的第一个完整会计年度,资产评估在更高的监管要求下,在并购重组中的定价功能和应用效果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和关注,市场实践也促使资产评估在理论、规范、实务操作以及执业监管方面不断加强。
为进一步加强资产评估行业自律监管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中评协与上交所编写本专题报告,对年沪深两市的并购重组与资产评估情况,以实证论述的方式,进行全景式统计、分类别梳理和系统性分析,总结问题,提出建议。该报告对于促进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有序推进和深度发展,促使上市公司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促使评估机构以更好的执业水准服务于并购重组,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1.并购重组总体概览与重点行业分述。
以将相关议案提交股东大会审议为标志,2009年度,沪、深两市共有95家上市公司启动重大资产重组,涉及的资产交易规模总计达3,205.96亿元,其中沪市60家,交易规模2,471.11亿元,深市35家,交易规模逾734.85亿元。
95家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方案中,重组后导致公司主业发生重大变化的有49家,占51.58%,未发生变化的46家,占48.42%.注入资产最多的行业是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有29家,占30.53%;其次较多的行业是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电子等。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热点集中在与产业整合、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需求较密切的电力、钢铁、房地产、航空航天和医药等行业。
行业评述:电力行业是2009年资本市场并购重组中的交易规模最大、产业整合和升级力度最强的行业;产业结构性调整仍是钢铁行业的主基调,地方政府在兼并重组中起重要作用,整体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重组方式不断创新;对资金需求极大的房地产企业依然是资本市场重组并购的积极参与者;医药行业并购进一步加速,整合集团系统内部业务、优化资源配置,逐步实现整体上市的趋势明显;随着国家能源战略的布局和实施,以煤炭为代表的资源类行业仍然以“注资整合”和“区域整合”为主,也不缺乏通过借壳上市实现公司价值的整体提升。除此之外,零售业、军工航空航天、一般制造业都随着市场的变化,也加入到资本市场并购重组行列。
从六大行业置入资产的平均增值率来看,房地产行业最高,为133.02%,钢铁和医药行业都超过80%,最低的行业当属航空航天,为33.32%.在电力、钢铁、煤炭和航空航天等行业中,国有资本在并购重组担当主导者,较高资产的增值率同样显示出,在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提高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和运行效率。
央企和地方国资委所属上市公司仍然成为资产重组的主力军,以产业战略调整为目的的重组增多,并且在比例上占绝对优势,尤其在钢铁、资源类及能源等基础类产业的重组依然体现了国家产业调整的意志和以市场化手段构筑国有资产高地的趋势,国有及国有控股在这些产业保持了绝对的控制力。
以省为界的区域性的资产整合和业务整合增多,体现了某些国有资产重组的行政性,也体现了地方国资迫切希望做大做强的愿望。如上海医药(601607)作为上海市国资委整合旗下医药资产的代表,唐钢股份作为河北省国资委整合旗下钢铁资产的代表。
房地产企业“借壳上市”盛行,其中又以民营企业为主要力量。2009年重组标的为房地产的交易总数和交易总金额分别为29宗和556.09亿元,分别占市场重组类交易总量的30.53%和17.35%.主要案例包括*st商务、德棉股份、交大博通、中南建设、万方地产、方向光电等。
3.2009年经并购重组委审核的并购重组概况。
2009年度沪、深两市共计62家上市公司提交证监会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审核,除5家未获得通过外,通过的57家目前已基本完成并购重组事项,总交易金额高达2323亿元,超过了2009年沪深a股首发筹资的1831.38亿元总金额。
根据对这57家过会重组方案进行分析研究,发现2009年度的并购重组在交易类型、交易目的、行业特点、实施效率、主体性质等方面呈现出以下特点:
(1)定向增发、吸收合并、资产置换等多种方式结合,其中定向增发成为并购重组的主导方式,股份支付的手段创新给并购重组打开了新的空间。
可以看出,定向增发,包括有资产置换情况下的定向增发,从家数上占整个样本的比例为87.71%,从发行规模上占整个样本的比例为74.79%.吸收合并,包括含有定向增发的吸收合并,合计6家,交易规模576.33亿元,在家数上所占的比例为10.52%,在规模上所占的比例高达34.94%.吸收合并虽然家数不多,但交易规模却较其他方式高。单纯的资产置换家数2家,交易规模7.85亿元。
按业务类型的平均交易规模来看,吸收合并平均值超过80亿元,资产置换仅3.93亿元,而占并购重组主导地位的定向增发平均值为20亿元左右。各交易类型的评估值及平均增值率差异也很明显。
(2)以挽救危机为交易目的的被动式并购重组,已逐步转向行业整合、产业升级为交易目的的积极式并购重组。
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交易目的主要有行业整合、产业升级、挽救危机、国企重组等。上述57家重组过会上市公司中,挽救危机为交易目的上市公司家数为22家,占全部的38.60%,紧随其后的是行业整合21家,占比36.84%,产业升级11家,占比19.30%,后两类占比已达到56.14%.并购重组肩负着多重目标,交易目的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和积极进取的`态势。
(3)有较多的房企加入并购重组大潮,或实现借壳上市,而部分机械制造、化工行业的企业则选择退出上市公司。
2009年通过并购重组委审核的57家企业中有16家与房地产行业相关。例如,st耀华、st天香、st雅砻、st华源、st东源和方向光电等。有19家制造类的企业进行了并购重组,有6家在并购重组后主业变为其他行业。另外,近年我国航空、航天行业整合力度加大,也通过并购重组进入到上市公司行列。合理规划上市公司行业和产业分布在国际化的竞争背景下具有重要的意义。
(4)重大资产重组从发布筹划公告并停牌到并购重组委审核的时间总体较短、效率较高、成效明显。
2009年,在提交证监会并购重组委审核的62家上市公司中,共47家上市公司以拟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为由申请停牌,其中沪市有25家,在规定时间内披露预案并复牌的有16家,占比为64%,深市有22家,在规定时间内披露预案并复牌的的有15家,占比为68%.
从发布筹划公告并停牌、披露预案并复牌、股东大会审议重组方案到上重组会审核的时间统计,沪市30家公司最短为5个月,最长的达20个月,80%的企业在一年内完成;深市32家公司最短为4个月,最长的达32个月,65%企业在一年内完成。
总的来看,企业通过并购重组的方式,把优质资产经评估后置入公众公司,通过评估发现资产的潜在价值,通过资产证券化来提升全体股东的共同价值,所用时间总体相对较短,效率较高,成效明显,充分体现了并购重组对于合理配置资源的效力。新的高效的监管审核流程支援了企业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并购重组来改善资产质量、提升盈利能力,成为新的监管办法下的亮色。
(5)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主导的上市公司重组比例较高。
按照重组主体的所有制经济成分分类,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主导的上市公司重组比例较高。从资产购买方(被重组方)角度分析,其控股股东主体为民营性质的占27.3%,国有性质的占72.7%,其中央企占36.3%,国有性质的企业比民营企业高45.4%,表明国有资本在并购重组中扮演主要角色;从资产出售方(重组方)角度看,主体性质为民营、国有和央企的比例分别为23.6%、74.6%和14.5%,表明具有国有性质的企业向上市公司置入资产的家数所占比例远远高于民营企业。地方国有企业比央企高60.1%,表明某些国有资产重组的行政性取向,体现了地方国资迫切希望做大做强的愿望,同时也提示市场化的道路与国家的调控布局需要更加紧密和切合实际的结合。
沪深两市2009年度共有95家上市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提交股东大会审议,涉及注入资产的有87家,账面值合计1,727.89亿元,经评估后的资产价值为2,748.77亿元,评估增值率平均为59.08%,其中注入资产价值最大1家是长江电力,账面值835.63亿元,评估后资产价值1,073.15亿元。若不计长江电力,其余86家的资产经评估后平均增值率为87.79%.其中最大增值率3446.03%,最小是-8.05%.
涉及置出资产的有34家,账面值合计76.66亿元,经评估后的资产价值为130.83亿元,评估增值率平均为70.66%.最大的增值率为610.25%,最小增值率-937.50%.置出资产价值最大的是锦江股份,评估值为30.67亿元,增值率452.70%,其目的是该公司控股股东锦江酒店集团为避免同业竞争、减少关联交易而进行的经营业务整合,与通常借壳上市而置出资产目的不同。若不计锦江股份,其余33家的资产经评估后平均增值率为40.85%,不到置入资产增值率的一半。
置出净资产评估价值与注入净资产评估价值相比,仅为4.76%,说明通过增发股份将优质、盈利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实现资产上市是重大资产重组的主要推力和重要构成。
注入资产的评估方法中,均采用两种方法进行了评估,其中主要采用成本法和收益法两种方法结合,并多以成本法评估结果定价;而置出资产采用了一种方法成本法,或成本法与收益法两种方法相结合进行评估,并均以成本法进行定价。
股份有限公司可为非上市公司,有股份有限公司的一般特点,如股东承担有限责任、所有权和经营权。股东通过选举董事会和投票参与公司决策等。那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行政许可审核流程,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中国证监会受理部门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规定》(证监会令第66号)和《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77号)、《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73号)等规则的要求,依法受理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行政许可申请文件,并按程序转上市公司监管部。
上市公司监管部对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查:需要申请人补正申请材料的,按规定提出补正要求;认为申请材料形式要件齐备,符合受理条件的,按程序通知受理部门作出受理决定;申请人未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补正材料,或提交的补正材料不齐备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按程序通知受理部门作出不予受理决定。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行政许可申请受理后,上市公司监管部并购监管处室根据申请项目具体情况、公务回避的有关要求以及审核人员的'工作量等确定审核人员。并购重组审核实行双人审核制度,审核人员从法律和财务两个角度对申报材料进行审阅,撰写预审报告。
反馈专题会主要讨论初审中关注的主要问题、拟反馈意见及其他需要会议讨论的事项,通过集体决策方式确定反馈意见及其他审核意见。反馈专题会后,审核人员根据会议讨论结果修改反馈意见,履行内部签批程序后将反馈意见按程序转受理部门告知、送达申请人。自受理材料至反馈意见发出期间为静默期,审核人员不接受申请人来访等其他任何形式的沟通交流。
申请人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向受理部门提交反馈回复意见,在准备回复材料过程中如有疑问可与审核人员以会谈、电话、传真等方式进行沟通。需要当面沟通的,上市公司监管部将指定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在办公场所与申请人、申请人聘请的财务顾问等中介机构会谈。
审核专题会主要讨论重大资产重组申请审核反馈意见的落实情况,讨论决定重大资产重组方案是否提交并购重组委审议。
审核专题会讨论决定提交并购重组委审议的,上市公司监管部通知相关上市公司向交易所申请停牌事宜。审核专题会讨论后认为重组方案尚有需要进一步落实的重大问题、暂不提交重组会审核的,上市公司监管部将再次发出书面反馈意见。
并购重组委工作程序按照《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工作规程》执行。
并购重组委会议拟定召开日的4个工作日前发布会议公告,公布审核的申请人名单、会议时间、参会重组委委员名单等。并购重组会以记名投票方式对重大资产重组申请进行表决,提出审核意见。每次会议由5名委员参会,独立表决,同意票数达到3票为通过。并购重组委会议对并购重组申请进行表决后,中国证监会发布审核结果公告。并购重组委会议认为申请人应就相关问题进一步落实的,将形成书面审核意见。
对于并购重组委会议的表决结果及书面审核意见,上市公司监管部将于会议结束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向申请人及其聘请的财务顾问进行书面反馈。
申请人应当在并购重组委审核意见发出后10个工作日内向上市公司监管部提交书面回复材料。上市公司监管部对审核意见的落实情况进行核实,并将核实结果向参会委员反馈。
上市公司监管部履行核准或者不予核准并购重组行政许可的签批程序后,审结发文,并及时完成申请文件原件的封卷归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