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疑三探教案数学(精选18篇)
教案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指导方案。它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教师有条不紊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需要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评价方式等内容。教案的编写是一项需要细心和耐心的工作,它能够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为了更好地编写教案,我们需要了解教学目标的要求,掌握教学内容的关键点,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准备丰富的教学资源,制定科学的评价方式。教案的教学策略应该多样化和灵活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教学中,教案的好坏对于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疑三探教案数学篇一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赞美胡杨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的品质。
3、能用简短的语言写出四、五、七段的意思,背诵喜欢的段落。
4、体会作者反复运用“千年……千年……千年”的排比句式在文章中表情达意的作用。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独钟情于胡杨的原因,感受胡杨顽强的生命力和默默奉献的精神,激发学生对胡杨的崇敬之情。
体会作者的感情,感悟作者对像胡杨一样在恶劣环境中奉献着的人的歌颂。
教师:选取新疆民乐和胡杨的图片。
学生:搜集有关胡杨的资料。
两课时。
一、导入课题。
1.背景音乐起,师:在茫茫的大沙漠,当黄沙袭来的时候,所有的生命都折服于沙漠的肆虐的时候,河流退却了,人群退却了,就连那雄伟的城郭也被掩埋了……有一个绿色的精灵,以不屈的精神与沙漠抗衡,与风暴搏斗,生生不息。它就是——胡杨。(出示胡杨组图)。
2.师:人们崇敬胡杨,留下了许多赞美的文字。(揭示课题,齐读)。
二、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顺、流利。
2、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一读,并理解其意思。
3、对于较长的句子,反复读几遍,读通为止。
4、同桌读(分段读),纠正字音,联系上下文交流新词的意思,说说每段的意思。
5、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6、指名读生字词,相机引导需要注意的字音、字形。
新疆维吾尔族不腐惨不忍睹弓腰驼背嶙峋晦暗盐碱恶劣肥皂积蓄。
7、指名分节读课文,及时纠正错误处。(相机引导学生用简短的话说出4、5、7段的意思。)。
8、讨论解决不明白的生字新词。(回忆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查字典、词典,平时自己积累)。
9、分小组读课文,学生之间进行评价。
10、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自由通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熟读课文,把自己喜爱的句子、段落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一、设疑自探。
1、入新课,围绕重点句质疑。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胡杨赞》一文,自学了生字词,了解了主要内容。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出示句子:不知为什么,我却独钟情于胡杨。
读了这句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作者为什么钟情于胡杨?
过渡:是呀!作者为什么钟情于胡杨?到底是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2、出示自探提示。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提出的问题,划出相关词句,并随时把自己的提会批注在旁边。
3、生自学,师巡视关注学困生。
二、解疑合探。
同桌交流。
与你的同桌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要互相倾听、纠正和补充。
班级汇报。要求互相倾听,及时纠正和补充,表述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作者钟情于胡杨的第一个原因是什么?谁来读读相关语句。
品味胡杨的无人关照。
作者为什么钟情于胡杨的眼泪?找出相关语句仔细读读,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尽管无人关照,还能顽强生长。)(出示图片:瞧,这就是无人关照的胡杨,这就是受了伤害,自己弥补伤口顽强生长的胡杨。板书:无人关照)。
品味胡杨的弓腰驼背。
作者钟情于胡杨的第一个原因是无人关照,第二个原因是什么呢?课文中有一个词语强调了胡杨长相的独特,谁来说说是哪个词语?(惨不忍睹)。
到底是怎样惨不忍睹呢?谁来读读描写胡杨长相的句子。
出示第四自然段的文字。
(它虽然有高大的身躯,但它的脊梁始终是弯曲的,就像一位弓腰驼背的老人嶙峋地站立在漠漠黄沙之上;它的叶形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边缘常呈现锯状,它的叶色常常是晦暗的灰色,至多是个淡绿色,没有银杏的挺拔和柏树的优雅!)。
“胡杨长相为何如此惨不忍睹”?谁能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呢?(体会胡杨弓腰驼背的长相是为了适应恶劣的自然环境,它有着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极强的生命力。)。
引读:是呀,胡杨的毅力多么顽强呀!它每一根扭曲的枝干,每一片晦暗的叶子都是它不屈的呐喊,谁能带着对胡杨的敬重与赞美再来读读这几句话。(指名读,评价、再读。)。
品味胡杨的“粗茶淡饭”
作者钟情于胡杨的第二个原因是弓腰驼背,那么,第三个原因是什么呢?它的环境怎样独特?请迅速圈画出重点词语。(出示图片)瞧,这就是在恶劣环境中傲然挺立的胡杨。在这样的环境中胡杨是怎样生长呢?谁来带着体会读读这几句话。
作者钟情于胡杨的第三个原因是由于它的“粗茶淡饭”。(板书“粗茶淡饭”)。
出示填空题总结作者对胡杨特点的钟情;。
过渡:课文学到这儿,同学们对于作者钟情于胡杨的原因,一定有了深刻的感悟,谁能用这个填空题总结一下。
回顾课文内容填空;。
作者独钟情于胡杨,是因为(),是因为(),更是因为()。谁还有不同的见解?(可以抓住中心句,也可以用重点词)。
品味作者对胡杨的集中抒情:
过渡:尽管胡杨无人关照,却能千年不死。尽管胡杨弓腰驼背,却能千年不倒。尽管胡杨以“粗茶淡饭”为生,却能千年不腐。所以作者写下了这样一段激情洋溢的文字来表达对胡杨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谁来读一读?指名读,你为什么要这样读?你读得这样深情,告诉大家你的秘诀。评价读,再读。分工读。)。
品味胡杨默默奉献的精神。
胡杨做出了哪些贡献?谁来读读相关语句。胡杨的树干、枝叶、到它流出的眼泪都很有用,它把自己所有的一切都彻底的贡献给了人类。所以作者感叹到:出示:它只知道默默奉献,从来没有索取。(读、评价、读)多么高贵的品格,谁再来读读。
中国的新疆有胡杨,青海有胡杨,甘肃有,内蒙古也有,印度西北部有胡杨,中亚有胡杨,非洲北部也有胡杨,在生存环境恶劣的地方都能看到胡杨的身影。这是因为出示:无论自然条件如何恶劣,它总是积蓄着力量,努力地成长。
从这个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胡杨的努力。
作者看到的仅仅是胡杨吗?还看到了什么?仅仅是在赞美胡杨树吗?你从文中哪里看出来的?“生命”这里的生命不是一般意义的生命,而是像胡杨一样顽强、无私精神的生命。
《胡杨赞》不仅是在赞颂胡杨,更是一首生命的赞歌,屹立酷暑,笑傲风霜,一颗胡杨就是一首生命的赞歌。所以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出示:(导读:这就是生命,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腐的生命)。男生来齐声赞美一下。读,女生也来齐声赞美一下读,是呀,这就是生命,宝贵的生命,顽强的生命,无私的生命,令人赞叹的什么生命。我们齐生再美一下读。
总结:同学们,通过交流,我们明白了作者独钟情于胡杨是因为它无人关照、弓腰驼背、“粗茶淡饭”,是因为胡杨顽强、无私。作者赞颂胡杨的精神,更崇敬具有胡杨品格的人。
课文学到这儿,作者为什么钟情于胡杨弄明白了吗?谁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
预设:
1、胡杨在肥沃的环境中能存吗?
2、第七自然段中的省略号,说明胡杨还有很多用途?它还有什么用途呢?
四、运用拓展。
1、学了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可以从主要内容、写作方法、思想感情方面谈。)。
2大家的收获真不少。请大家结合课文内容、课后题、平时见过的题型设计一两道题,比一比谁设计的题最有特色。
三疑三探教案数学篇二
1趣味导入课题,创设质疑情景,鼓励学生质疑。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有所疑才会有所思,有所思才会有所获。我认为只要教师精心备课,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解疑时,力争落实”三讲三不讲”原则:”三不讲”即学生不探究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讲之前不讲。质疑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金钥匙,对培养孩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2解疑合探注重尝试体验,实践出真知,深入探究目标。
教学时,不要对学生自主设疑、自探解疑和合探解疑环节太过重视,要围绕教学重点、难点展开活动。比如说要想学生了解刮画纸是如何制作的?教师示范及指导学生制作是很重要的,也只有在实际操作中才能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在教学时注重学生解疑合探、尝试体验的过程。例如:教师展示白纸与刮画纸,让学生区别有什么不同,学生亲自在刮画纸上刮出痕迹探究出刮画纸的第一层可以是单色和多色,教师示范并指导学生用颜色较浅的蜡笔(如:黄色,红色,绿色等)用力均匀地涂第一层,用深色的蜡笔(如:深褐色、黑色、深蓝色)涂第二层,第二层要完全覆盖第一层。至于刮画的使用工具多样性,我只是提示一句:凡是学习中和生活中比较坚硬的能刮出色彩的都是工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边讨论边尝试用各种不同的刮画工具刮出不同的效果。最后学生自己探究出有以下刮画工具:铅笔、筷子、尺子、钉子、小刀、牙签、发夹、钥匙等。我倍感欣慰。
”三疑三探”提出”自主、合作、探究”这种学习方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我在美术课中尝试得以实现。我认为只要教师深入研究教材,开阔视野,根据本班实际情况灵活应用,避免走形式主义,这样既尊重了美术的学科特点,也使教学任务得以在当堂课中解决。
3美术课中要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
创造离不开想象力。我们小时候都画过太阳,老师通常会教:先画好一个圆圈,然后在它的周围添上代表光芒的短线,最后在圆圈里添上红颜色……这是成人的思维和经验在学生头脑中的再现。我记得有篇报道说美国美术教师很会调动小朋友的想象力,画出各自心中的太阳。学生有画圆的,有画扁平的,有画红色的,还有画绿色的。在我们看来儿童的想象力显得幼稚可笑,但这对他们思维能力的成长是非常珍贵的。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我们展示图片目的不是让学生去模仿照着画,而是让他们去观察,去发现,充分挖掘他们的想象力。在《快乐刮画》教学中,学生要合作或者独立完成刮画作品,我提出要求是:先给他们一个绘画主题,彰显个性,大胆创新,干净整洁。在创作作品时,不要限制学生必须按照老师的要求来画,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完成刮画作品。当然美术课还有更广阔的天地,老师平时还可以通过各种绘画、手工制作、以及课外的科技活动,训练学生的创造才能。
4要客观地评价学生作品,尽量多给他们提供展示作品平台的机会,多鼓励、多表扬。
我的一位同事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他的儿子小时候学画画,把桌子的四只脚都画成朝上的方向。我同事没有笑他,表扬他画得很认真,鼓励他多观察接着画,终于有一天他儿子突然顿悟,发现了桌子四只脚是朝下的,再也用不着把画倒过来看了。其实学生都是天生的画家,大多数儿童画画得幼稚、天真浪漫,不加以修饰,个性鲜明,画出了他们内心世界的东西。对于学生的绘画作品,要站在孩子的年龄段及世界观角度去看待,所以我们批改学生作品时,应该要多鼓励,多表扬,要善于发现他们作品的闪光点,多激励他们,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对创作的兴趣。我在改美术时,总是当面批改,先肯定画的优点,然后根据他的画在言语上给他一二句评价、指导和鼓励,不一定非得用等级或分数来评价学生作品,争取让每个学生带着满意的微笑离开,让学生以后每次上美术课,都觉得画画是件轻松愉快的事了。
在课堂中,我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得到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我每次都尽量给学生提供展示作品的平台,我经常爱问:你能说说你画了些什么?你是怎样想的?经常可以看到学生争着表现自我,大胆评价;还可以问其他学生:你欣赏谁的画?说说好在哪里?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在此过程中学生学会了交流、学会了评价;学生逐步学会了自评、互评,并在一次次的评议中,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和美术鉴赏能力,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成为有思想的人。我深有感触的是:”三疑三探”为改革课堂教学总结出了一条先进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出了挑战。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是引导者参与者,把课堂变成学生学习、展示、思考、合作、交流的舞台。
总之,我希望广大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科的特点,总结探索出属于自己风格的教学,更希望每节课都能给孩子们带来更多的乐趣,更多的收获。
三疑三探教案数学篇三
1、抓住重点词句,感悟人物的品质。
2、运用课外资料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桑兰的坚强。
抓住重点词句,感悟人物的品质。
理解“微笑着承受一切”的真正含义。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万人瞩目的2008年奥运会将在中国北京举行。这位坐在轮椅上的阳光女孩名叫桑兰,是星空卫视《桑兰2008》体育特别节目主持人,而7年前的她还是一名在跳马比三种身轻如燕的国家体操队的队员。7年前,7年后,命运如此改变,在桑兰脸上没有改变的是什么?(出示多媒体)。
生:在桑兰脸上没有改变的是她的微笑。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桑兰,请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带着微笑再读一遍课题。
生:带着微笑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桑兰。
1、师:请自由朗读课文,划出描写桑兰运动生涯的句子?
2、学生交流答案。
师:谁愿意交流一下你找到的句子?
生:我找到的是:桑兰是我国女子体操队中秀的跳马选手。她5岁开始练体操,12岁入选国家队,曾多次参加重大国际比赛,为国家赢得了荣誉。
师:就在这短短的运动生涯里,桑兰赢得了许多荣誉。(出示多媒体)。
生:自由读生:指名读。
生:桑兰在参加女子跳马比赛的桑兰在试跳时发生了意外情况:她头朝下从马箱上重重地摔了下来,顿时,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经医生诊断,她的第六根和第七根脊椎骨折。
4、媒体出示:突如其来的一切,对桑兰来说,这真是天大的不幸!
生:齐读。
师:看书思考:“天大的不幸”指的是什么什么?你们能联系上下文,结合实际谈一谈吗?
生1:“天大的不幸是指”桑兰瘫痪了,以后要靠轮椅生活了。
生2:“天大的不幸”是指桑兰由一个健康的人变成了一个残废的人。
生3:“天大的不幸”是指桑兰原来是爸爸妈妈的骄傲,现在要成为他们的负担。
生4:“天大的不幸”是指桑兰要离开它心爱的体育训练场,再也不能参加比赛了。
师:刚才同学们结合实际,联系上下文真正懂得了什么是“天大的不幸”。再来读读这句话,把我们刚才理解的通过朗读的方式表现出来。
生:指名朗读——齐读。
三、研读课文,感悟品质。
(一)抓住重点语句。
1、师:不幸中之大幸,桑兰的命保住了,面对这天大的不幸,桑兰表现得如何?你能用书上的一个词语概括吗?生:一起说(坚强)。
师:谁愿意交流自己找的答案?
生1:前来探望的队友们看到桑兰脖子上戴着固定套,躺在床上不能动弹,都忍不住失声痛哭。但桑兰没有掉一滴眼泪,反而急切地询问队友们的比赛情况。
生2:桑兰总是一边忍着剧痛配合医生,一边轻轻哼着自由体操的乐曲。
生3:但有谁知道,在这些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动作背后,桑兰是怎样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的!
生4:面对无数关心她的人,桑兰带着动人的微笑,说:“我决不向伤痛屈服,我相信早晚有一天能站起来!”
3、师:为了帮助同学们理解这四个重点句子,
老师设计了一个填空练习,请同学们试着填一填(出示填空)。
在桑兰躺在床上不能动弹的时候,她(),这令()感动。
在桑兰配合医生治疗时,她(),这令()感动。
在桑兰纤细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动作时,她()的,这令()感动。
在无数关心她的人面前,桑兰(),这令()感动。
生1:在桑兰躺在床上不能动弹的时候,她(没有掉一滴眼泪),这令(队友们)感动。
生2:在桑兰配合医生治疗时,她(忍着剧痛哼着自由体操的乐曲),这令(医生)感动。
生3:在桑兰纤细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动作时,她(总是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的,这令(周围的人)感动。
生4:在无数关心她的人面前,桑兰(总是带着动人的微笑),这令(所有的人)感动。
(二)释题,提升认识。
生1:指的是桑兰要忍受在治疗时所受的痛苦。
生2:指的是桑兰不能参加比赛了,就不能实现它的奥运梦了。
生3:指的是桑兰要在轮椅上度过每一天,她不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生4:指的是她要看到爸爸妈妈为她操心,为她落泪,这样她也是很痛苦的。
2、师小结:同学们刚才所讲的这一切,不管事身体上的痛苦还是精神上的痛苦,桑兰全都承受了,而且是微笑着承受。桑兰就是在用微笑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坚强?就是因为坚强,天大的不幸并没有让她成为一个不幸之人,无用之人。相反,是坚强使她成了一个大幸之人,成为了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一)关注桑兰的现在。
生1:我知道桑兰现在在在北大读书。
生2:我了解到桑兰采访过篮球巨星姚明。
生3:我知道桑兰经常参加慈善活动。
生4:我知道桑兰的梦想就是在2008年残疾人奥运会上夺得乒乓球的金牌。
2、师:想看老师收集的资料吗?(出示多媒体)生:看出示的资料。
3、师:这一幅幅画面,这灿烂的微笑,已证明了桑兰倒没有向命运低头,她战胜了自我,超越了自我。
(二)拓展延伸。
1、师:古今中外,坚强人物的事例还有许多。贝多芬就是其中一个,我将许多资料进行了整理、加工,最后才制作这样一个幻灯片,同学今天回家后可以在郭老师的基础上有创意地做电脑小报,幻灯片。
(出示多媒体)生:浏览资料。
2、诵读小诗,情感升华。
师:学习了这课,感悟桑兰的精神。现在,桑兰已经是自信、乐观、坚强的代名词。她的微笑已经被人们称之为“桑兰式的微笑”。让我们也来学着像桑兰那样微笑吧!
生:朗诵诗歌。(出示多媒体)。
当我们遇到烦恼时,当我们遇到困难时,让我们微笑吧!当我们遇到挫折时,让我们微笑吧!
课后练习:抄写名人名言并背会。
宇宙中最伟大的事物,是人与逆境搏斗。——(英)哥尔斯密。
有勇气主宰自己命运的人才是英雄。——(德)海塞。
一切痛苦能毁灭人,然而受苦的人也能把痛苦毁灭。——(英)拜伦。
三疑三探教案数学篇四
1、引导学生经历编口诀的过程,能找出6,7乘法口诀的规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
2、能记住6,7的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正确求积。
3、让学生初步体验6,7乘法口诀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的价值。
会用乘法口诀。
正确求积。
一、复习引入。
1、背诵1~5的乘法口诀。
2、摘苹果游戏(利用电子白板画苹果树和乘法题)。
二、激趣引入。
(课件演示,红红到书店买台历,并与售货员对话)。
售货员:每本台历6元。
师:你看到了什么数学信息?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怎样解决?
学生的回答适时解决,当学生出现6×6时。
师问:这个有口诀计算吗?(没有)该怎么计算呢?
(1)想加法6+6+6+6+6+6。
(2)想:5×6+6。
问:用什么方法计算更快呢?(乘法口诀)。
师:我们发现有口诀计算起来真快,所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编出6,7的.乘法口诀吧!
揭示课题并板书:6,7的乘法口诀。
二、探究新知。
1、教学6的乘法口诀。
教师:一本台历6元,要求4本台历多少元,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会列乘法算式吗?
学生:6×4=24。
教师:能根据乘法算式编一句口诀吗?
学生:四六二十四。
教师:5本台历多少元?算式怎样列?口诀怎样编?6本呢?……。
让学生把算式和口诀依次填入表里。
做完以后同桌互相检查,再请学生在全班展示,集体订正。
教师:同学们真不简单,自己编出了6的乘法口诀。那么每句口诀的意思你都知道吗?
学生:“六六三十六”的意思是6个6得数是36。“六七四十二”的意思是……。
2、教学7的乘法口诀。
教师:你又看到什么数学信息?想提什么数学问题?
仿照6的乘法口诀编写方法编出7的乘法口诀。
教师:小朋友,你们能自己编出7的乘法口诀吗?让学生把算式和口诀依次填入表里。同桌互相检查,互相帮助,集体订正。
教师:你是怎样想出“7×7”的得数的?
学生:刚才我们学习6的乘法口诀时已经知道“六七四十二”,用42加7就是“7×7”的得数。
教师:你是怎样编出“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的?读一读,背一背。翻开书31页,将7的口诀补充完整。
三、加深理解。
1、游戏:对口令(课堂活动第1题)。
(1)老师对全班。
(2)同桌对。
(3)师说全班抢答。
2、摆小棒(课堂活动第2题)。
教师在展台上用6根小棒摆1个六边形?,告诉学生这个图形叫六边形。
教师:摆1个六边形用几根小棒?(6根)。
教师:那么摆两个六边形要几根?摆3个呢?摆摆看。
学生摆后汇报。
教师:如果不用摆,那你知道摆7个六边形要几根小棒吗?
学生:我知道,要42根。因为1个六边形要6根小棒,摆7个六边形就是7个6,六七四十二。
教师:怎样列式?用哪句口诀计算的?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6×7=427×6=42口诀:六七四十二。
四、运用拓展。
1、练习九第1题口算。
2、看口诀写算式。
五、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吗?
引导学生小结,回答略。
三疑三探教案数学篇五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桑兰遭遇颈椎骨折,后半生可能永远在轮椅上度过的巨大不幸时,仍微笑着面对一切的坚强不屈的精神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3、理解"微笑"的含义,懂得一个人可以凭借惊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战胜自我。
通过学习课文,感悟主人公面对“一切”乐观、自信的惊人表现,理解“微笑着承受一切”的含义。
桑兰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养成教育训练点:
养成根据语言文字体会人物品质的习惯。
一、揭题导入,理解课题。
1、板书:微笑。问:你微笑过吗?什么时候?师继续板书:承受。
3、出示桑兰图片,她就是桑兰。
二、学习第一部分,感受“优秀”。
1、桑兰是个怎样的人呢?让我们先来了解桑兰的运动生涯。书上有一段话简单地介绍了桑兰,轻声读读第一节内容。
2、交流:桑兰是一位优秀的女子跳马选手。
3、为什么这么说呢?
4、出示补充资料,了解桑兰曾经赢得过的荣誉。指名读。
1991年在第九届浙江省运动会上获得:高低杠第一名;跳马第一名;自由体操第一名;平衡木第一名;全能第一名。
1995年在南京“全国城市运动会”上获得:全能和跳马第一名,自由体操第二名。在“全国体操锦标赛”上得跳马第二名。
1996年代表中国参加“美国杯”比赛,获得全能第七名。在“全国体操锦标赛”上获得跳马第二名。
1997年在“全国体操锦标赛”上获得跳马第一名。在上海“第八届全国运动会”上获得跳马第一名。
1998年代表中国来美国参加“中、美、罗三国团体赛”,获得个人跳马第二名。在“全国体操锦标赛”上获得跳马第二名。
5、师:从她的这些经历,我们不难看出桑兰是我国女子体操队——优秀的跳马选手。
教师过渡:是啊,桑兰的确是我国女子体操队中秀的跳马选手之一,她就像是一只在跳马上自由飞翔的小鸟,凭她的实力,完全可以登上世界冠军的领奖台。但是,一次意外,却使这只小鸟折断了双翅,使她永远无法在自己心爱的体操场上自由、快乐地飞翔了!
三、学习第二部分,了解“意外”。
1、让我走进课文第二节,快速读课文第2节,找到那次事故的内容。
2、对于正处在人生辉煌时刻的桑兰来说,这样的伤情意味着什么?
3、小结:是啊,就是这次意外。桑兰再也不能锻炼了,再也不能拿奖了,不能行走,不能站立,不能弯腰,不能长时间坐在轮椅上,不能跟伙伴们一起,不能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连自己最基本的上厕所都是问题。从此,她将面对肢体的伤残,面对身体的疼痛;她将失去大好的前途,失去美好的生活。这一切(箭头指向:一切)真是——天大的不幸!(同学们齐读最后一句:这真是天大的不幸!桑兰的美好人生刚刚开始,可她的后半生也许永远要在轮椅上度过。)。
四、学习第三部分,感悟“坚强”。
1、面对这天大的不幸,桑兰表现得如何?你能用书上的一个词语概括吗?(板书:坚强)。
2、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桑兰表现得非常坚强?(用心读课文,读一句话就能体会到一颗心,读一件事,就能体会到一片情。)请默读第三、四、五、六自然段,划出有关句子。
3、全班交流:
(1)前来探望的队友们看到桑兰脖子上戴着固定套,躺在床上不能动弹,都忍不住失声痛哭。但桑兰没有掉一滴眼泪,反而急切地询问队友们的比赛情况。
a、什么叫失声痛哭?
b、桑兰真的没有眼泪吗?
c、在这个时候为什么还有心思急切地询问队友们的比赛情况呢?
d、小结:桑兰微笑着承受着队友们的自己的眼泪,着实令我们感动。(板书:承受眼泪)。
e、你能不能通过朗读表现桑兰的坚强。大家听出桑兰的坚强了吗?再请一位同学试试。
(2)每天上午和下午,医生都要给桑兰进行两小时的康复治疗,从手部一直推拿到胸部。桑兰总是一边忍着剧痛配合医生,一边轻轻哼着自由体操的乐曲。
a、什么叫剧痛?
b、桑兰忍受的是什么剧痛?
c、她怎么还有心思轻轻地哼唱自由体操的乐曲?
d、同学们,把你的感动,我的感动,拉格纳森医生的感动一起用朗读来表达出来,我们一起读。
e、这就是桑兰,她微笑着承受着每天四小时的剧痛(板书:剧痛)。
过渡:功夫不负有心人,引读——。
(3)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桑兰可以自己刷牙,自己穿衣,自己吃饭了。但有谁知道,在这些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动作背后,桑兰是怎样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的!
a、刷牙、穿衣、吃饭这些事情简单吗?桑兰为什么会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的?
b、当时,桑兰全身只有两个手臂能动,手腕以下除双手大拇指有知觉,其余手指和身体自胸以下均无知觉。在这种情况下,她坚持自己刷牙,自己穿衣,自己吃饭。那是怎样的坚持啊!同学们,我们现在来体验一下,用大拇指勾住铅笔,其余手指不能动,在书上的空白处写上“坚强”两字,大家感觉怎么样?写字对桑兰来说都这么难,自己吃饭就更难了,我们一边看图,一边来想象一下她当时练习自己吃饭的情景:她在手腕上套了一个工具,再在工具上插上勺子,她吃力的、慢慢的移动着勺子从碗里盛了一点米饭,再慢慢地移动手臂,艰难地将米饭往嘴里送,饭粒洒了一桌,勺子也掉了下来。豆大的汗珠从她的脸上一滴一滴地滚落下来。就这样,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学生接下去齐读。
4、过渡:学到这里,我们不禁感叹:桑兰真是太不幸,桑兰却带着动人的微笑说:引读——“我决不向伤痛屈服,我相信早晚有一天能站起来!”
(1)师:读了这个句子之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2)从哪两个词可能看出?请你用朗读把这种感受表现再来。
5、师:学到这里,不禁又想考考大家,请看屏幕,课件出示,同桌互相练习说一说。
在桑兰纤细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动作时,她(总是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的,这令(周围的人)感动。
在无数关心她的人面前,桑兰(总是带着动人的微笑),这令(所有的人)感动。
多么感人的小姑娘啊!请同学们带着这份感动我们再来读读第六小节!
五、学习第四部分,学习“精神”。
1、坚强的桑兰,用她的勇气和微笑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敬佩。引读最后一自然段。
(出示补充资料及相关图片:武打巨星成龙,影视巨星里安纳多和歌手塞林迪恩都先后探望她。他们都被桑兰坚强乐观的精神深深感动。塞林迪恩说:“我的歌声感动了世界,而桑兰勇敢坚强的精神和永恒的笑容,却震撼了全美国和全世界。”美国副前总统布什夫妇也写信给桑兰,信上说:“我们被你面临如此艰巨挑战时表现出来的勇敢深深感动。你的勇气和品格使美国人民深受鼓舞。”回国后,受到了前总书记江泽民的亲切接见和前外交部长唐家璇的深情问候。)。
2、这就是桑兰,齐读课文第7自然段。
3、同学们,现在你能理解什么是微笑吗?从课文中找到对微笑的解释。(板书:惊人的毅力;不屈的精神;无比的勇气)。
4、微笑是一种力量,微笑可以感动世人,桑兰的微笑,更是照亮人心。今天的桑兰,已跃身为独挡一面的体育评述员及节目主持,为她坎坷的人生开创了新的方向。(出示桑兰的几个近况画面)同学们,让我们向桑兰姐姐学习,用不屈的精神,惊人的毅力,无比的勇气,微笑着承受一切,成功面前,我们微笑(板书”成功”),挫折面前,我们更要微笑(板书”挫折”),让我们一起(合)微笑着承受一切!
5、让我们再次走近桑兰的诗《我的梦》,来感受这样一位战胜自我的桑兰,作为我们这节课的结束。
朦胧中,
一张张陌生的、熟悉的面孔,
一双双关切着我的。
黑眼睛、蓝眼睛,
告诉我:桑兰,你站起来!
无数双手,伸向我,
扶持我,告诉我:
桑兰,你站起来!
今天,我回来了。
我要告诉所有的亲人们:
“我,已经站起来了!”
六、作业:
1、完成小练笔:《给桑兰姐姐写一封信》。
2、推荐读:《她用微笑征服世界———桑兰的故事》。
三疑三探教案数学篇六
《秋天向我们微笑》这首诗歌通过对果实的成熟、动物的活动,黄叶的飘落和孩子们拾起黄叶悄悄珍藏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秋天的成熟、迷人和欢快,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这首诗语言优美,充满童趣,作者主要运用了拟人的手法,通过描写景物的香味、情态、声响、颜色,动物的欢歌,孩子们的行为,让读者领略了秋天的欢快明丽,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教师: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学生:观察秋天收集相关资料。
1,自主识字,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烦恼”、“觅食”等词的意思。
2、品味词句,了解秋天的特点,感受秋天的美丽。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品味诗句,了解秋天的特点,感悟“微笑”的内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两课时。
一、创境导入,审题质疑(5分钟)。
1、同学们,秋天到了你在郊外看到了哪些变化?感觉如何?(学生畅所欲言)是啊,大家都很喜欢秋天,秋天也爱着我们。瞧它迈着轻盈的步伐微笑着向我们走来了。
2、板题:秋天向我们微笑。
(1)指导朗读,你认为题目应该怎样读?试着读一读。
(2)读了课题,能提出哪些问题?
预设:秋天微笑着向我们走来,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为什么说秋天向我们微笑?
二、自读课文,感知大意(25分钟)。
1、自由读课文,要求:
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认识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或工具书解决。
2、教师巡视,发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障碍,并及时在黑板上板书。
3、解决字词类阅读障碍。
(1)出示生字、新词卡片,采用指名读、抢读、轮读的方式,检查学生对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嚷”、“缨”、“粱”、“酿”等字,要注意引导学生探究记字形的方法,交流把字写美观的策略。注意“袄”是“衤”旁,“粱”不要少写了点,“酿”不要少写了横。“衔”与“街”的区别。
(2)说说有哪些字难记难写?你准备怎样记住它?
(3)理解词语:
通过读课文,你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用你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4、指名分节读课文,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5、默读课文,想一想:
(1)课文哪些诗节描写了秋天的美丽景象与丰收的喜悦?其它的诗节呢?
(1)课文每一小节分别写了秋天的什么景象?是怎样具体描述的?
(2)试着说说的主要内容。
三、熟读课文,初步感悟。(10分钟)。
1、熟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把你喜欢的词语抄写下来。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一)温故导入,明确问题。
1、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回顾上节课所提出的主要问题:
秋天微笑着向我们走来,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为什么说秋天向我们微笑?
(二)提示引路,自主探究。
1、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把自己的体会批注在旁边空白处。
2、教师巡视,点拨。
二、解疑合探(20分钟)。
(一)汇报第一个问题:
师:微笑着向我们走来的秋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谁来谈一谈。
1、体会秋风轻柔、桂子飘香的美景。
(1)指名朗读第1节。
(2)说说从“抓、轻轻地、涂掉”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轻轻地”写出了秋风轻柔的特点;“涂掉”指去除了夏日的暑气。)。
(3)指导朗读:你认为这节内容该怎么读?为什么?
2、感受秋天的丰收景象。
(1)指名朗读。
2、3小节;从“穿红袄、披紫袍、举红缨、红着脸儿”这些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作者用拟人的手法,通过颜色的变化来表现它们的成熟,充满了童趣。)。
(2)读了这两句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指导朗读,注意读出丰收的喜悦。
3、感受动物的欢乐。
(1)指名朗读第四小节。
(2)从“快乐的音符”、“衔入”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导朗读。
4、感受黄叶飘落的情景。
(1)指名朗读。
5、6小节;读了这几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黄叶飘飘洒洒,它好像还在说些什么?
(2)从“悄悄地珍藏”这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品味“珍藏”一词,感受孩子们对黄叶的喜爱蕴涵着对秋天的喜爱、对大自然的喜爱。末句“秋天永远会向我们微笑”点题,诗意地表达了孩子们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3)指导感情朗读。
(二)汇报第二个问题:
1、小组交流:你认为“微笑”是什么意思?你是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的?
2、除了诗中介绍的礼物外,你还知道哪些礼物也是秋天送来的?(鼓励学生尽量多说)。
3、品读诗句,感悟秋天的美。
过渡:秋天是这样美,使人这么快乐,让我们再一次在优美的音乐中,去体会美丽迷人的秋天吧!
4、引导学生在优美的轻音乐中,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5、背诵课文。(如果时间有限,课上只让学生背诵自己最喜欢的诗句或段落。)。
(三)读写结合,提升认识。
1、请同学们试着吟一首诗,或者写几句话,来表达自己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2、引导学生在练习本上写话,然后交流。
三、质疑再探(4分钟)。
1、想一想,课前提出的两个问题弄明白了吗?
2、快速阅读课文,看还有没有其它的疑问?引导学生自主解疑。问题预设:
有哪些赞美秋天景色的诗句和词语?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四、运用拓展(6分钟)。
1、盘点收获。
2、自主测试。
(1)自编题:你想给自己设计一份什么作业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编题。(自编题建议:希望同学们可以从语言积累、写法运用、字词巩固等方面设计自测题)。
(2)组织学生自我解答或相互解答。教师查看学情,收集典型测试题。
(3)在班级交流典型测试题,引导学生评价。
3、老师补充习题:教师结合年段教学目标及课文的教学目标,补充习题。摘抄描写秋景的文章读一读、背一背。课堂总结:《秋天向我们微笑》这首诗歌通过对果实的成熟、动物的活动,黄叶的飘落和孩子们拾起黄叶悄悄珍藏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秋天的成熟、迷人和欢快,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三疑三探教案数学篇七
除法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因此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教学建议中提到:让学生摆学具、看演示分的过程等活动,充分感知“平均分”与除法的关系,真正把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落到实处。
这部分内容的`的教学任务很重,和乘法、平均分都有一定的关联。因此,我在教学中把学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学完成本节的教学内容,通过学生的自学来激活学生的内驱力。在设计教案时,把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实际分东西,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为此安排了几个层次教学:
(1)由同样多引出平均分。这一层次安排两次实践操作,一是把8个桃子平均放在4个盘子中,每盘放2个。通过动手操作由学生的汇报引出“同样多”,通过第二次动手操作和教师的提问引出“平均分”。
(2)用“平均分”指导操作,让学生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几个。
(3)把“平均分”这一生活常识抽象成除法算式。解决了“平均分”之后,教师指出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可以用除法来表示,于是抽象出除法算式。
(4)结合除法算式教学除法算式的读法和意义。
课后,带给我的反思是很多的,其中最主要是:请相信学生能行!
三疑三探教案数学篇八
教材分析:
该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约数和倍数的意义”、“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公约数”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又是学生学习“通分”所必不可少的知识基础。因而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本册教材的核心内容。本课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借鉴前面的学习方法学习后面的内容是本课设计中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特色,这样设计不仅使教学变得轻松,而且能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这些学习策略和方法的掌握,对于今后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更为丰富,动手欲较强,学生认识数的概念时更愿意自主参与,自己发现。再者,学生个人的解题能力有限,而小组合作则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通过交流获得数学信息。
教学目标:
(体现多维目标;体现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1、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用列举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建立。
教学难点:
运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标准》中的要求,也为了更好的解决教学重、难点,我将本节课设计成寓教于乐的形式,将教学内容融入一环环的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
教学过程:
媒体运用。
任务导学。
明确任务。
师:课前我们来做个报数游戏,看谁的反应最快。请两大组的同学参加。
师:请报到3的倍数的同学起立,报到4的倍数的同学起立。你们发现了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起立两次?(因为他们报到的号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4的倍数)是吗?咱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师板书:12、24)。
师:像这些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4的倍数,我们就把这些数叫做3和4的公倍数。(板书:公倍数)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公倍数。
一、课堂探究,自主学习。
1、出示例1。
师:同学们,仔细读要求,你们认为解决这个问题要注意什么?
生独立思考,领会题意和要求。
课件出示。
合作。
探究。
2、合作交流,动手操作。
我们每一对同桌都准备了一张方格纸和一些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下面就用这些长方形来代替瓷砖在方格纸上来摆一摆、画一画或直接算一算。
3、汇报交流。
师板书:2的倍数:2、4、6、8、10、12、14……。
3的倍数:3、6、9、12、15、18……。
2和3的公倍数:6、12、24……。
二、交流展示。
1、明确意义。
(设计意图:这几个问题连环递进,通过第一问使学生理解4只是2的倍数,9只是3的倍数,不论是边长4厘米还是9厘米均不符合题意,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公"字的含义;通过第二、三问使学生发现能铺成的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是2和3的公倍数,而只要符合这个条件的正方形是有无数个的,从而渗透了数形结合与极限思想。)。
2、找最小公倍数。
师:是不是只有2和3才有公倍数呢?其你也举个例子里找一找他们的公倍数,有一个要求:看谁能在规定的时间里找到的公倍数最多,用的方法最巧。
汇报交流。
师:请找到最多的同学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介绍给大家。
3、发现特殊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特点。
师让学生举例,然后将学生所举的例子分成了3类。启发学生:我是根据什么标准来分的?你所举的例子属于哪一类?咱们再来看一看,他们的最小公倍数有什么特点?(让举例的学生汇报最小公倍数)。
得出规律:两个数是互质关系的,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他们的乘积;。
两个数是倍数关系的,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较大的那个数。
如果以后让你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你会怎么做?
三、反馈拓展。
1、拓展提升。
13和2()1000和25()。
18和6()8和9()。
1和12()9和15()。
师:为了能同时出发,你认为周老师该选择哪些时间出发?
3、求三个数的公倍数。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评价检测。
练习十七2、3、4题。
三疑三探教案数学篇九
1、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2个生字。理解“消息、漂白、牵引、爱怜、雏菊、禁不住”等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拼读“漂、禁”两个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诗,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诗歌,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诗歌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读、诵、背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展开想象,激发学生感受和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教学媒体。
学生准备:观察身边的事物,感受春的气息。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教师先板书“消息”,指名学生读。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对“消息”的理解。
师:春姑娘就要来了,她想给小朋友们发一个春天到来的好消息,你帮她想一想:春姑娘可以怎么告诉我们这个好消息呢?”(学生畅所欲言。)。
春姑娘把小朋友们的好主意让一位诗人写成了一首诗来传达“春的消息”。我们来读一读,看看谁能收到这些消息。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新知。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用以前的方法来解决。
2、出示生词卡片,指明读,注意“漂”是个多音字,漂白、漂亮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漂白”、“牵引”、“爱怜”、“雀跃”、“搔痒”等词语可以结合诗中的具体语境、生活经验和具体的动作来理解。
对于其他词语可以相机解决。
4、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按小节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认读、理解文中的词语,既形象生动,教给了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诗歌,边读边想,读完课文后,你感受到的春的消息在哪里?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
3、引导学生抓住自己观点的支撑点,通过感情朗读来表达出来。
第一节中春的消息是指春风、春水、树枝、水鸭;抓住“盼望”“整整”体会孩子们渴望和欣喜的感情。
第二节中春的消息是指换上春装;“飞过”“飞上”表达了孩子们寻找春天的欢快和急切之情。
第三节中春的消息是指蝴蝶飞舞;抓住“爱怜”体会孩子们对自然万物的爱。
第四节中春的消息是指雏菊开放;抓住“雀跃”体会孩子长高的自豪和欣喜。
第五节中春的消息是指吐出绿苞、溪水唱歌;。
第六节中春的消息是指太阳照耀、被嫩草搔痒的面颊;。
4、配乐朗诵诗歌,美读中品位所蕴涵的情感。赞美春天!
设计意图:通过抓住重点的词句,来帮助孩子们去领会诗歌中对春天的盼望、欣赏和感受,进而通过感情朗读来赞美春天。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雀”字。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关于春的消息还有很多很多,只要你做一个细心观察的孩子,你一定能发现的更多!去找一找相关描写春天的儿歌、古诗、歌曲读一读、背一背、唱一唱。也可以自己动手画一画,剪一剪美丽的春天。
2、积累诗歌中描写的生动的词语或句子。
三疑三探教案数学篇十
1.使学生理解成数和折扣的含义,以及成数和折扣与分数、百分数之间的关系;会解答有关成数和折扣的应用题。
2.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成数和折扣的含义;理解成数和折扣与分数、百分数的含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把下列各数化成百分数。
2.李庄去年种小麦50公顷,今年种小麦60公顷。今年比去年多种小麦百分之几?
师述:农业收成,有时用成数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成数和折扣的应用题。
板书:分数应用题。
(二)学习新课。
1.成数的含义。
师述:什么是成数呢?“几成”就是十分之几,如“一成”就是十分之一,也就是10%。
(1)填空:
“三成”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三成五”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2)把下面的“成数”改写成百分数。
七成二成五五成九成九。
十成二成八七成四八成二。
2.出示例1。
(1)学生默读。
(2)这道题和复习中的第三题有什么不同之处?
(3)指名学生说解题思路。
师述:在列式计算时,我们可以直接把“成数”化成百分数,用百分数进行列式计算。
板书:
=41.6×(1+25%)。
=41.6×1.25。
=52(吨)。
答:今年收白菜52吨。
3.练习。
4.折扣的含义。
师述:工厂和商店为了推销商品,有时将商品减价百分之几销售,这就是平常说的打“折扣”销售。
某种商品打“八折”出售,就是按原价的80%出售,也就是减价20%。打五折出售,就是按原价的()%出售,也就是减价()%。
5.出示例2。
例2商店出售一种录音机,原价330元。现在打九折出售,比原价便宜了多少元?
(1)学生读题。
(2)问:打九折出售是什么意思?
(3)求比原价便宜了多少元?你想怎样解答?
(4)指名说解题思路。
板书:方法(一)330-330×90%。
=330-297。
=33(元)。
方法(二)330×(1-90%)。
=330×10%。
=33(元)。
答:比原价便宜了33元。
6.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师述: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成数”和“折扣”的知识,知道了“成数”和“折扣”的含义,以及“成数”和“折扣”与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并且学习了有关“成数”和“折扣”的一些实际的、简单的应用题。
(三)巩固反馈。
1.填空:
(1)某县今年棉花产量比去年增产三成。这句话的意思是()是()的30%。
(2)一块麦地,改用新品种后,产量增加了四成五。这句话的意思是改用新品种后产量是()的()%。
(3)一种皮茄克打九折出售。这句话的意思是()是()的90%。
(4)一批旧书打五五折出售。这句话的意思是现价比()便宜了()%。
2.把下面的折扣数改写成百分数。
七折九折六五折八五折六八折。
3.把下面的百分数改写成“成数”。
75%60%42%100%95%。
6.一种画册原价每本6.9元,现在按每本4.83元出售。这种画册按原价打了几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从概念入手,并和原来学习的百分数应用题进行比较,学生易于找到突破口,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和百分数应用题的比较,加深了学生对百分数应用题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学生分析能力。另外,课本上出现了大量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体会到百分数就在我们身边,学好百分数应用题,能解决大量实际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百分数应用题的兴趣。
板书设计。
三疑三探教案数学篇十一
近期,我参加了一场关于“三疑三探”培训,该培训旨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在此次培训中,我学到了许多关于数学的新知识和解题方法,同时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了反思和调整。以下是我在本次培训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通过“三疑三探”方法,我认识到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探索和思考的方法。在过去,我对数学有一种枯燥乏味的印象,并且常常陷入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而这种方法在实际运用中往往得不到实际效果。然而,在参加这次培训后,我逐渐意识到数学的乐趣在于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求解答案的结果。通过“三疑三探”方法,我学会了在解题过程中提出问题,并通过不断追问和探索来找到答案,这为我树立了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思维方式。
其次,“三疑三探”方法也教会了我不怕犯错和失败的重要性。在过去的学习中,我往往过于追求正确答案,因此在面对困难题时容易放弃或者急于求解,而不愿意再思考和尝试。然而在培训中,我了解到犯错和失败是学习的一部分,只有通过错误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我们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能力。通过“三疑三探”方法,我学会了从错误中学习,不断反思自己的做题过程,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并且,我发现通过多次思考和重复训练,我不仅可以找到错误的原因,而且能够培养自己的耐心和自律性。
第三,我在这次培训中体会到了数学的广泛应用。通过“三疑三探”方法,我发现数学解题的思维方式可以应用于生活中的许多场景和问题。例如,数学中的逻辑推理和综合能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如购物打折、比价、时间安排等。同时,数学的解题方法还可以帮助我在其他学科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提高我的学习成绩。
第四,在这次培训中,我收获到了与同学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通过“三疑三探”方法,我们可以互相讨论和思考问题,共同解决难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体会到了集体智慧的力量,通过与同学们的合作交流,我们互相启发,解决了许多看似复杂的数学问题。同时,在与同学的合作中,我也锻炼了我的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这对我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也大有裨益。
最后,通过这次培训,我在数学学习上不仅获得了技巧和方法,更培养了我的思维方式和解题思维。通过“三疑三探”方法,我学会了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不断的探索来求解问题。这种思维方式不仅可以帮助我在数学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也可以在生活中帮助我更好地解决问题和思考事务。
综上所述,通过参加这次关于“三疑三探”的培训,我不仅获得了数学技巧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的思维方式和解题思维。我相信这些经验和收获不仅适用于数学领域,也适用于其他学科和生活中的问题解决。我将继续运用“三疑三探”方法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更好地应对各类问题,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更多的乐趣和收获。
三疑三探教案数学篇十二
1、揭示课题,板书:26卢沟桥。
2、展示、交流:你知道的有关卢沟桥的知识有多少?
3、猜猜课文会从哪几方面写卢沟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做到:
(1)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建立字音与字形的联系;。
(2)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读顺;。
(3)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
2、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交流记住字形的好办法;。
(2)指名读课文,留意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
(3)交流: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找出相应的自然段。
3、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卢沟桥历史的悠久。
四、读词写字。
1、读生字(词)卡片;。
2、交流学习生字的方法;。
3、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书写好“宽”“检”“皇”“馆”等字。
五、布置作业。
1、完成书写练习;。
2、填写“词语花篮,积累词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卢沟桥郊区反抗平坦纪念馆完好无损姿态各异。
2、指名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
二、合作学习,读懂课文。
2、小组交流讨论,形成答案。
3、全班交流。
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细读思考:
2、交流、品读。
(2)课文中“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这一排比句写出了狮子形态之多之美,排比句后的“……”号,又说明了狮子的姿态远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很多,真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不愧是“美的奇观”。
(3)“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概括了后面的内容,后面的内容是这句话的具体说明,它们是总分关系。
四、感情朗读,指导背诵。
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根据课后“指南针”中的提示,收集有关“七七事变”的资料。
三疑三探教案数学篇十三
一、教学目标:
1、认读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1、认读本课生字15个,会写10个生字。
2、能正确读文,了解大致内容。
三、教学准备:
字卡、录音机、磁带。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再结识一位小英雄——江凡(板书课题)。
(二)听录音:
了解大致内容,边看边注意认真听自己不认识的字的读音。
(三)生自由读文。
划出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
(四)组内相互交流。
对一些难记的字小组合作讨论怎样记住它。
(五)游戏:
小蜜蜂采蜜(花朵后面的词:火焰、迅速、蔓延、咳嗽、惊慌、摸索……)。
(六)指导写字。
1、生观察、指出易错字:
2、重点指导:商:里面是“八”“口”不是“古”
焰:右下是“臼”
迅:笔顺要强调。
慌:右边部分中间是“亡”
逃:笔顺应强调,练习变字小魔术“桃、跳”
3、学生读读写写:
(七)作业:
1、生字、词。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江凡热爱生活,热爱生命,遇事冷静机智。
2、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懂得遇到危险情况要镇静机智。
二、教学重点:
学习江凡热爱生活,热爱生命,遇事冷静机智。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结识了一位小英雄——江凡(板书课题)。
2、请你默读课文,想:江凡是个什么样的人?画出有关的语句。
(二)分组交流:
1、读有关的语句,谈自己的理解?
2、小组汇报。
(三)课件随机出示:
江凡非常害怕,刚要张嘴喊妈妈,又想起妈妈不在家。他努力使自己镇静下来,急忙拿起一件衣服,让奶奶包住口鼻,扶着奶奶弯腰往外走。
(四)指名生读。
1、谈体会:(体会:江凡热爱生活、热爱生命、遇事冷静机智。)。
2、“怎么办?江凡思索了一下,就趴在地上,沿着墙角一点一点地摸索,终于摸到了木板。好,这就是楼门!他一把推开了大门,一股清新的空气扑进来。”指名生读,说你体会到什么?(体会江凡在危急时刻镇静沉着,救了自己、救了奶奶、也救了大家。)。
3、男女生分别读读这两个自然段,读出自己的理解。
4、问:江凡为什么能够把奶奶和邻居从火中救出来?
5、师小结:(略)。
6、师:江凡为什么会成为这样一个小英雄?齐读第七自然段(读后回答)。
7、讨论:我们应当向江凡学习什么?
8、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做?(谈自己的真实想法)。
(五)作业:
1、有感情地读课文。
2、搜集你所敬佩的英雄的图片和资料。
三疑三探教案数学篇十四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赞美胡杨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的品质。
3、能用简短的语言写出四、五、七段的意思,背诵喜欢的段落。
4、体会作者反复运用“千年……千年……千年”的排比句式在文章中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独钟情于胡杨的原因,感受胡杨顽强的生命力和默默奉献的精神,激发学生对胡杨的崇敬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感情,感悟作者对像胡杨一样在恶劣环境中奉献着的人的歌颂。
教学准备:
教师:选取新疆民乐和胡杨的图片。
学生:搜集有关胡杨的资料。
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背景音乐起,师:在茫茫的大沙漠,当黄沙袭来的时候,所有的生命都折服于沙漠的肆虐的时候,河流退却了,人群退却了,就连那雄伟的城郭也被掩埋了……有一个绿色的精灵,以不屈的精神与沙漠抗衡,与风暴搏斗,生生不息。它就是——胡杨。(出示胡杨组图)。
2.师:人们崇敬胡杨,留下了许多赞美的文字。(揭示课题,齐读)。
二、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顺、流利。
2、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一读,并理解其意思。
3、对于较长的句子,反复读几遍,读通为止。
4、同桌读(分段读),纠正字音,联系上下文交流新词的意思,说说每段的意思。
5、学生按要求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6、指名读生字词,相机引导需要注意的字音、字形。
新疆维吾尔族不腐惨不忍睹弓腰驼背嶙峋晦暗盐碱恶劣肥皂积蓄。
7、指名分节读课文,及时纠正错误处。(相机引导学生用简短的话说出4、5、7段的意思。)。
8、讨论解决不明白的生字新词。(回忆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查字典、词典,平时自己积累)。
9、分小组读课文,学生之间进行评价。
10、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自由通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熟读课文。
熟读课文,把自己喜爱的句子、段落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第二课时。
一、设疑自探。
1、入新课,围绕重点句质疑。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胡杨赞》一文,自学了生字词,了解了主要内容。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出示句子:不知为什么,我却独钟情于胡杨。
读了这句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作者为什么钟情于胡杨?
过渡:是呀!作者为什么钟情于胡杨?到底是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2、出示自探提示。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提出的问题,划出相关词句,并随时把自己的提会批注在旁边。
3、生自学,师巡视关注学困生。
二、解疑合探。
同桌交流。
与你的同桌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要互相倾听、纠正和补充。
班级汇报。要求互相倾听,及时纠正和补充,表述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作者钟情于胡杨的第一个原因是什么?谁来读读相关语句。
品味胡杨的无人关照。
作者为什么钟情于胡杨的眼泪?找出相关语句仔细读读,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尽管无人关照,还能顽强生长。)(出示图片:瞧,这就是无人关照的胡杨,这就是受了伤害,自己弥补伤口顽强生长的胡杨。板书:无人关照)。
品味胡杨的弓腰驼背。
作者钟情于胡杨的第一个原因是无人关照,第二个原因是什么呢?课文中有一个词语强调了胡杨长相的独特,谁来说说是哪个词语?(惨不忍睹)。
到底是怎样惨不忍睹呢?谁来读读描写胡杨长相的句子。
出示第四自然段的文字。
(它虽然有高大的身躯,但它的脊梁始终是弯曲的,就像一位弓腰驼背的老人嶙峋地站立在漠漠黄沙之上;它的叶形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边缘常呈现锯状,它的叶色常常是晦暗的灰色,至多是个淡绿色,没有银杏的挺拔和柏树的优雅!)。
“胡杨长相为何如此惨不忍睹”?谁能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呢?(体会胡杨弓腰驼背的长相是为了适应恶劣的自然环境,它有着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极强的生命力。)。
引读:是呀,胡杨的毅力多么顽强呀!它每一根扭曲的枝干,每一片晦暗的叶子都是它不屈的呐喊,谁能带着对胡杨的敬重与赞美再来读读这几句话。(指名读,评价、再读。)。
品味胡杨的“粗茶淡饭”
作者钟情于胡杨的第二个原因是弓腰驼背,那么,第三个原因是什么呢?它的环境怎样独特?请迅速圈画出重点词语。(出示图片)瞧,这就是在恶劣环境中傲然挺立的胡杨。在这样的环境中胡杨是怎样生长呢?谁来带着体会读读这几句话。
作者钟情于胡杨的第三个原因是由于它的“粗茶淡饭”。(板书“粗茶淡饭”)。
出示填空题总结作者对胡杨特点的钟情;。
过渡:课文学到这儿,同学们对于作者钟情于胡杨的原因,一定有了深刻的感悟,谁能用这个填空题总结一下。
回顾课文内容填空;。
作者独钟情于胡杨,是因为(),是因为(),更是因为()。谁还有不同的见解?(可以抓住中心句,也可以用重点词)。
品味作者对胡杨的集中抒情:
过渡:尽管胡杨无人关照,却能千年不死。尽管胡杨弓腰驼背,却能千年不倒。尽管胡杨以“粗茶淡饭”为生,却能千年不腐。所以作者写下了这样一段激情洋溢的文字来表达对胡杨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谁来读一读?指名读,你为什么要这样读?你读得这样深情,告诉大家你的秘诀。评价读,再读。分工读。)。
品味胡杨默默奉献的精神。
胡杨做出了哪些贡献?谁来读读相关语句。胡杨的树干、枝叶、到它流出的眼泪都很有用,它把自己所有的一切都彻底的贡献给了人类。所以作者感叹到:出示:它只知道默默奉献,从来没有索取。(读、评价、读)多么高贵的品格,谁再来读读。
中国的新疆有胡杨,青海有胡杨,甘肃有,内蒙古也有,印度西北部有胡杨,中亚有胡杨,非洲北部也有胡杨,在生存环境恶劣的地方都能看到胡杨的身影。这是因为出示:无论自然条件如何恶劣,它总是积蓄着力量,努力地成长。
从这个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胡杨的努力。
作者看到的仅仅是胡杨吗?还看到了什么?仅仅是在赞美胡杨树吗?你从文中哪里看出来的?“生命”这里的生命不是一般意义的生命,而是像胡杨一样顽强、无私精神的生命。
《胡杨赞》不仅是在赞颂胡杨,更是一首生命的赞歌,屹立酷暑,笑傲风霜,一颗胡杨就是一首生命的赞歌。所以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出示:(导读:这就是生命,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腐的生命)。男生来齐声赞美一下。读,女生也来齐声赞美一下读,是呀,这就是生命,宝贵的生命,顽强的生命,无私的生命,令人赞叹的什么生命。我们齐生再美一下读。
总结:同学们,通过交流,我们明白了作者独钟情于胡杨是因为它无人关照、弓腰驼背、“粗茶淡饭”,是因为胡杨顽强、无私。作者赞颂胡杨的精神,更崇敬具有胡杨品格的人。
三、质疑再探。
课文学到这儿,作者为什么钟情于胡杨弄明白了吗?谁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
预设:
1、胡杨在肥沃的环境中能存吗?
2、第七自然段中的省略号,说明胡杨还有很多用途?它还有什么用途呢?
四、运用拓展。
1、学了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可以从主要内容、写作方法、思想感情方面谈。)。
2大家的收获真不少。请大家结合课文内容、课后题、平时见过的题型设计一两道题,比一比谁设计的题最有特色。
板书设计:
胡杨赞。
无人关照。
弓腰驼背。
“粗茶淡饭”
无私奉献。
三疑三探教案数学篇十五
认识本课生字“骨俱捐赠”等9个字,学习“为之动容、志泪俱下”等词语。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体会救命骨髓所饱含着的两同胞的骨肉之情。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课文录音。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因题设疑。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个真实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感受真诚学习生字。
1、读了课题你想从课文中知道什么?
2、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3、读中勾划生字。
4、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划出课文中让你感动的体段落。
2、读后深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再读课文,粗知词意。
1、把课文读通顺,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利用工具书,联系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也要求教同学。
3、齐读课题。
4、(各抒己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五、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边读边勾划生字。
3、自学生字。
4、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
(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加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
5、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
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6、指名读课文,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课前收集有关知识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了望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主动认字的习惯。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结合课题,围绕“为什么说两岩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结合课文中具体内容进行思考:
2、找出句子话,体会其中的感情。
二、共同探究。
1、“两岸”指什么?
2、为什么称之为“骨肉同胞”?
3、“生命桥”指的是什么?
4、画出行走路线图。
5、学习倒叙的叙述方法。
倒叙:先说明事情的结果后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的记叙的方法。
1、找出语句。
2、找出语句体会方法。
3、理解词语:
声泪俱下:边诉说边哭泣,形容十分悲切。
动容:脸上出现受感动的表情。
睛天霹雳:晴朗的天空响起了炸雷。比喻情况出人意料,令人震惊。
谈何容易:原本指向君王进言不容易,课文里指骨髓移植困难很大,并不像嘴上说的那么容易。
马不停蹄:马不停地急促向前走。课文里用来形容运送骨髓在路途上没有停歇,时间抓得很紧。
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抓住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认真品味精美的词句,学习描写的方法。
培养学生自学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拓展知识面。
教学教程。
教师的活动及教法。
学生的活动及学法。
设计意图。
三、指导朗读。
1、以默读为主,可先让学生自读课文。
2、要读出丰富的情感。
三疑三探教案数学篇十六
1.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朗读并背诵古诗。
2.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掌握会写字的音、形、义。
教学难点。
能正确、端正地书写6个字。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李白曾望月抒怀,留下了《静夜思》这首千古佳作,他也曾在另一个群星璀璨的夜晚,写下了使人惊叹的诗行,那就是《夜宿山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初读古诗。
1.设计问题:“夜宿山寺”是什么意思?(此处为空白点,让学生自己理解)。
2.教师播放多媒体画面,创设情境,让学生欣赏感悟,请学生谈谈看了此画面后有什么感受。(留空白,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点拨强调一点:山上寺院里的楼很高)。
3.请学生打开书,自由读古诗,体会诗人作诗时的感受。
(本环节意在使学生整体把握古诗内容)。
(二)理解诗句。
1.学生研究、合作、体验。
(1)让学生边读古诗边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遇到难以理解的词语、诗句,查字典解决。
(2)让学生小组内交流。
(3)各小组汇报诗中关键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2.小组汇报。
(1)通过小组学习,知道哪句诗的意思了?(指名说)。
(2)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你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请学生质疑,请会的同学帮助解答,老师加以引导。)。
(3)请四个同学每人说一句诗的意思。
(4)请同学们用一个字来形容诗中所描写的这座楼。(高)。
(5)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楼很高,请你读给同学们听一听。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三)诵读欣赏,品读古诗。
1.通过学习,我们对这首诗有了更深的了解,你能加上动作、语气自己读读这首诗吗?注意要读出你自己的感受。(学生采取个人诵读,合作诵读,分组诵读,加动作诵读等形式练习诵读古诗)。
2.教师配乐范读,然后引导学生配乐朗读,进一步体会这首诗所描绘的意境,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画面。(尊重学生,以学生评析为主,教师适当点拨、指导)。
三、练习。
1.齐读古诗,加强记忆。
在朗读的基础上,教师播放音乐,全体学生起立,根据诗意加上动作背诵古诗。
2.利用课外资料,请同学们把已经查找好的李白的其他诗,读给大家听听。
四、总结。
诗人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山寺的高耸,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山上的这座楼好像有一百尺高,站在楼山就可以用手摘下月亮和星星。我不敢在这儿大声说话,恐怕惊动了天上的仙人,全诗语言朴素自然,却十分生动形象。
这里,诗人发挥大胆想象,渲染山寺之奇高,从而将一座几乎不可想象的宏伟建筑展现在我们面前。
五、作业。
回家后请你把这首古诗背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也可以把这首诗画成一幅画。
六、板书。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三疑三探教案数学篇十七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做到规范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在新老式钟表的对比中,懂得去发现和欣赏新事物的优点。
重点难点。
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感受语言的优美,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教具准备。
生字敦请卡片,机械和电子钟表实物。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破题导入。
1、同学们到过钟表店吗?你看到些什么?
2、读课题,有何疑问?
二、识读字词,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标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2、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边读边思考读课题时的疑问。
3、解答疑问,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三、直扣重点,深入学习。
1、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在文中找出来。(课文最后一句话)。朗读后引导变成陈述句,再次质疑。
2、再读课文,讨论解疑:
(1)“旧事物”即第一段和第八段中所指,钟表要有声音,有钟摆,有指针,上发条,走时不太准确等。
(2)“新事物”即最新式的电子表,优点如3~6段所写。
3、主观判断,情感朗读。
(1)你对新式表和老式表有什么看法?
(2)文中老式表对新式表是什么态度呢?勾画出相关语句。
(3)分角色练习情感朗读。
四、回扣主题,拓展延伸。
1、回扣课文最后一句话,指导读出反问的语气。
2、你还发现了哪些新事物?说说它们的优点。
五、作业设计。
说说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三疑三探教案数学篇十八
教材分析:。
春风轻柔地吹拂,使冰雪渐渐消融;春风亲切地呼唤,使小草张开蒙胧的眼,柳树吐出嫩嫩的绿,桃花露出羞红的脸;春风友善的笑靥,引来蜜蜂花间舞,唤回燕子啄春泥。春风就是春天的使者,她托起五颜六色的风筝,把串串欢笑送给每一位可爱的孩子。
我们就让孩子们在这生机勃勃的春天里,轻松快乐地学习祖国形象的汉字和优美的语言吧。看一看美丽的春景图,读一读和它对应的词语,想一想春天缤纷的景致,相信孩子们在愉快的朗读中、驰骋的想象里,能够轻松掌握本课的生字,憧憬春天的美丽。
目的要求: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要求写的字。
2.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3.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正确、整洁。
4.积累词语:读读记记本课的8个词语和课后的6个词语。
教学重点:
是学习生字词,知道春天的一些景物,了解春天的特点,喜爱春天,喜爱大自然。
教学难点:
认写本课生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法学法:
“三疑三探”教学教法。
教具学具:
词语卡片,朗读词带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5分钟)。
教师出示挂图(灯节、课件),并动情描述;春风吹醒了整个大地,春天悄悄地来了。好美的一幅春景图!小朋友,请你仔细地看一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设疑,老师梳理问题:春天有什么特征?小燕子为什么飞回来了?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二、解疑合探。(22分钟)。
1、看图,谁来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小草吐绿,柳树发芽,蜜蜂飞舞,小朋友们放起了风筝……)。
2、你们观察的真仔细呀!来,孩子们,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天吧!
3、教师采取多种方式认读学习生字、生词,并结合生活实际给生字组词。(开火车认读、指名读、齐读等。)。
5、做“组字”游戏。让学生准备好部件,教师请几名学生上讲台用部件拼字,其余学生在下面拼字,当堂反馈。
6、指导书写生字:应重点强调每个字的重点笔顺.
(1)注意让学生仔细观察要求书写的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2)在观察的基础的上,指出写好这些字的应注意的地方。如“风”要注意排列匀称。“冰”“桃”是左窄右宽的字。“雪”注意上下的比例。
(3)注意书写时提醒学生要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
7、教师出示挂图,请学生将“春风吹”、“放风筝”、“桃花开”、“小草绿”、“冰雪融化”、“燕子归来”、“柳树发芽”、“蜜蜂飞舞”这8个词语贴在图上相应的位置,并根据图意讨论理解每个词的意思。
三、质疑再探。(6分钟)。
学了这一课,你有那些不明白或者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预设:你还知道春天还有哪些其它的特征?还知道那些描写春天的词语,说出来让大家听听记记。
先小组内进行交流,班内再进行补充,教师点拨。
四、拓展延伸。(7分钟)。
1、课间休息随着《春天在哪里》的旋律唱歌、跳舞。
2、课后第二题有6个描写春天的词语,我们来读一读,记一记。
3、完成课后第三题、第一题写一写。描描写写后,完成“比一比,组词语”。
4、继续完成课后第四题把你想写的字或词语写一写。
板书设计:
春天来了。
春风-风筝桃花-小草-柳树。
燕子-蜜蜂冰雪。
教后反思:
教师的教:
学生的学:
改进措施:
[《春天来了》三疑三探教案(西师版一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