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村联户调研报告(优质16篇)
文件格式:DOCX
时间:2023-11-16 11:15:05    小编:BW笔侠

联村联户调研报告(优质16篇)

小编:BW笔侠

报告是对某一事件、问题或项目进行详细说明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或口头表达形式。报告中应注重文字的精炼和句子的连贯性,避免冗长和啰嗦的表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

联村联户调研报告篇一

本文目录。

全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以来,在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的共同努力,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实践证明,双联行动是联系群众、改进作风的最好平台,是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最好抓手。但面对xx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大的实际,要实现超常规发展,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我们要继续牢牢把握为民富民这一根本目的,突出务实创新,找准落实六大任务的着力重点,注重在吃透情况、破解难题、完善机制、务求实效上下功夫,更加全面、更加均衡、更加有效地推动联村联户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效,扎扎实实地把双联行动不断推向深入。

xx县属全省58个贫困县之一。由于历史、自然等诸多原因,全县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基础设施欠账较大,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劳动力素质偏低。xx年底,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063元,有各类贫困户7.9万户33.4万人。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以来,共安排省、市、县、乡四级162个单位联系215个贫困村(2个社区),5608名干部联系11467户贫困户。在省市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省市双联办的精心指导下,全县上下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按照省、市、县委的统一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多级联动,上下结合,突出重点,真联实扶,各项工作行动快、认识到位、措施有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广大群众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成效:

(一)注重从思想上引,不断激发了群众思富求变的内生动力。双联行动开展以来,我县广大干部重点围绕五大类77项农村政策进村入户宣讲对谈,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进一步牢固树立加快发展的理念。县级主要领导分别在甘沟响河村、界石铺赵岔村、古城乡二堡村、李店镇蒲岔村等联系点,就群众关心的问题,以辅导讲座的形式,向基层干部群众深入宣讲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各项农村政策,进一步坚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和决心。县委农办先后多次深入联系点原安乡原头村,通过组织召开群众大会集中宣讲和干部进家入户“面对面”沟通相结合的方式,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和农民生活需要,宣讲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林业局、农牧局、人社局、检察院等单位结合各自的专业优势,不仅在所联系的李店镇蒲岔村、贾河乡王沟村、四河乡王岔村和新店乡小湾村开展政策、技术、法制宣传教育,同时倾斜技术力量,在全县所有的贫困村讲解农业科技知识、法律法规,对群众等靠要等方面的思想观念进行引导和转变,贫困村议发展、谋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

(二)致力在产业上扶,不断增强了贫困村自我发展的能力。联村单位和联户干部按照县委统一安排,深入生产一线,高起点、大规模、全覆盖推进苹果产业和特色养殖业扩量提质增效。县农牧局充分发挥农口部门行业优势,按照“基地联农户,产业促富民”的帮扶思路,以苹果有机园建设为主攻目标,在联系帮扶的贾河乡王沟和剪岔两村,兴建有机苹果园和幼园套种示范两大基地,建成5000亩有机果园示范基地,3200亩新植果园及幼园间作套种小拱棚西瓜、疏菜、洋芋等作物,涉及18社576户2755人,贫困户282户,1234人,通过果园间作套种,改变当地农户蔬菜种植技术落后,蔬菜产业发展缓慢的现状,全村仅果一业人均增收2700元以上。司桥乡牟沟村在双联行动中,结合村情实际,及时确定了牛、果两大主导产业,完成果园新植面积1300亩,累计达到2200亩,人均1.6亩;在小曲社和张河社建成养牛小区两处,新建暖棚40座,引进基础母牛60头,建成大中型青贮池14座全村牛饲养量达到520头;种植全膜玉米1800亩,人均产粮719公斤;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2542.46元,其中家庭经营收入1235.25元(种植业收入1038.45元,养牛收入196.8元),劳务收入805.76元,惠农政策收入483.45元。这些都充分说明,联村单位和联户干部在帮助贫困村寻找发展思路、确定特色产业,进而寻找突破、迈开步子、加快发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三)切实从紧需处帮,有效破解了贫困村发展的瓶颈制约。全县以双联行动为契机,按照建设百万亩优质苹果生产大县、十万头养牛大县、十万名劳务输转的要求,制定出台了加快果产业发展的意见,以及做好贴息贷款加快畜牧产业发展等配套性文件,其中大都侧重于对发展缓慢乡村的帮扶和引导。我们调研的响河村是去年全县新农村建设“五村联创”示范村,也是县委王书记和县委办的联系点,阳坡川社在危旧房改造过程中,大多数群众建房资金短缺,帮扶单位和联户的领导干部立即联系县信用联社,衔接危旧房改造农户贷款66户228万元,广大群众改造危旧房的积极性高涨、建设新农村的信心倍增。同时,县上认真落实政策,采取了多元化的措施,破解贫困地区群众贷款难这一突出问题,一是在财政部门建立了担保公司,为农户贷款提供担保;二是落实妇女小额贷款,xx年共发放贷款规模1.03亿元,惠及2179户农户;三是严格落实“双联惠农贷款”,实行财政贴息补助,已累计发放贷款数额7798万元;四是整合资源,成立农民资金互助社等民间金融组织,有力有效地破解了全县农村资金缺、贷款难等重大难题。同时,大部分联村单位积极协调,千方百计根据各自工作职能帮助联系的村社、农户破解基础设施薄弱、资金不足、技术欠缺等方面的瓶颈制约,加快发展,如省审计厅争取道路建设资金1587万元,在帮联的原安乡姚河等6个村,建成姚河村至八原路口等5条道路硬化24公里,新建维修塘坝4座,争取到国家土地整理项目,在荞岔村进行坡地改梯田工程改造2500亩,建成了姚河村民文化中心,帮助成立互助资金合作社6个,为姚河等6村各投入10万元修建了垃圾集中处理台并购置了相关环保设施;省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筹资58万元建成八里镇郭罗村村民服务文化中心,砂化道路3.5公里。省烟草专卖局筹资100余万元,为联系的界石铺镇魏湾和祁岔两村建成大桥一座,实现了两村群众多年来的通路梦;在今年旱情持续发展的情况下,又为该村无偿提供抗旱水车一辆,保证了当年新植果园的苗木成活率。省机关事务管理局为联系的司桥乡庙咀村新建养牛暖棚20座,鸡舍6座;砂化道路3.5公里,同时加强旱作技术推广、果园栽植等技术培训,使全村面貌大为改观,为此,该村退休教师邵国政编写了《联村联户联民心、治穷致富报党恩》的快板词,在当地广为传唱。xx年,各级联村单位自筹共落实帮扶资金2600万元,帮办各类实事816件,实施道路硬化、危旧房改造、安全饮水、农村能源、特色产业开发等帮扶项目126项;今年,已开工建设各类农业项目45项,投入资金3800万元,集中破解了一批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有效改善了贫困村基础条件。

(四)坚持在关键处干,进一步提升了党群干群关系。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各级帮扶单位和广大干部坚持在关键农时、重要阶段联村入户,察民情、解难事,从群众最直接最紧迫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在特色产业培育发展、村容村貌整治、村级事务规范化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同时,全县以扎实开展“进万家门、知万家情”民情恳谈等“六项活动”为抓手,广大联户干部沉下身子、放下架子、融进村子,到农户家里去,到田间地头去,和群众面对面交流,了解掌握群众的所思所盼,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共同谋划脱贫之策,积极解决实际困难,共培训农民9.5万多人(次),梳理群众提出的困难问题3100余条,排查各类矛盾纠纷2160起,化解2117起,免费就诊和医疗咨询服务群众8000多人次,捐款捐物共计12.6万元,广大联户干部在真心帮助群众、真情服务群众中得到锤炼、转变了工作作风、增进了群众感情、密切了干群关系。贫困地区群众深有感触地说:“这样的‘为民’工作方式,不愁‘富不了民’”。

(五)积极在效应上拓,带动了全县工作的整体推进。坚持抓两头带中间,一手抓“五村联创”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一手抓贫困村扶贫开发,全县各级各部门抢抓政策机遇、注重联村抓产业、联户促增收,积极实施产业开发项目,年初确定的重大工程、重点项目、重要事项扎实推进,在工作中注重释放多方面的效应,“三农”工作呈现出多年来少有的喜人局面,xx年,全县新植果园8.7万亩,落实果园标准化生产基地45万亩,新建标准化养牛小区40处,种植蔬菜11.7万亩、马铃薯38.5万亩,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等高效旱作农业技术76万亩,实现农业增加值9.7亿元,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42元,增长18.9%,高于全市3个百分点;2.5万农村人口实现了稳定脱贫,全县贫困面下降5.6个百分点。今年,已完成新植果园10万亩,补植5万亩,果园春季修剪60多万亩;40个养殖小区已完成规划选址、技能培训等前期工作,正在加快建设。38.5万亩洋芋种植已调备脱毒良种3500万公斤,将适时开播;建成蔬菜拱棚100座,全县完成瓜菜种植3.6万亩,春季农业生产有条不紊的进行,有力有效的推进了县域经济转型跨越、进位赶超势头强劲。

双联行动为新时期、新形势下全县推进扶贫开发开辟了一条新路,通过一年实践,给我们诸多启示:一是必须坚持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不动摇,深化认识,统筹推进“六项任务”和“八个全覆盖”的落实,实现党心与民心的相互交融,干部和群众的双向受益。二是必须坚持务求实效的理念不变调,在理念上引导群众,在工作中服务群众,在感情上贴近群众,激发人民群众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新活力。三是必须坚持机制创新的方式不懈怠。坚持把单位联村的重点放在促进共享上,把突破口放在农村发展难题、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创新村级事务管理、提升农村保障水平上,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坚持把干部联户的重点放在搞好服务上,真心实意地为农民群众出谋划策,既把脉、又造血,既扶贫、又扶智,在服务中教育、引导、塑造新农民形象。四是必须坚持为民富民的劲头不松懈,把双联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为民富民上,大力改善民本民生,切实保障农民权益,既要找准贫困的原因和症结,制定有效的办法和措施,又要作出具体的计划和安排,一步一个脚印地抓好工作落实。

双联行动开展一年来,取得了一定的帮扶成效,但也存在着明显差距,主要表现在思想认识、帮扶力量、规划制定、任务落实和典型推广五个方面,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行动的持续有效开展和帮扶成效的不断扩大。(一)思想认识不到位。少数单位对开展“双联”行动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基本要求认识不够到位,虽然进行了对接,但只停留在认门认人、问数填表的较低层面,没有落实具体的帮扶措施,没有开展有效的帮扶活动。从调研情况来看,个别单位认为双联工作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慰问了,户入了,任务基本完成了,对双联行动缺乏系统安排,指导推进不力。

对联。

系村、联系户脱贫致富缺少长远谋划,缺少帮助贫困村改善条件、贫困户增收致富的有效抓手和具体项目支撑,缺少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

(三)帮扶力量不均衡。一些单位帮联力度强弱与村户贫困程度不对应,职能特点与群众迫切解决的问题不对应,干部多少与帮联村的特困户多少不对应,在开展帮扶行动过程中,所能投入及调动的人、财、物等资源不尽相同,形成了帮扶力量的不均衡。有几十人包一个村的,使帮扶面达到总户数的80%,也有三五个人的小单位包一个村的,导致一些贫困村联系户占不到总户数的15%,对省市县三级没有联系到的村,乡镇兜底压力较大。如县直机关工委、资金中心、邮政局分别只有2名干部,石油公司仅有1名干部开展帮扶联系工作。

(四)任务落实不全面。个别单位和干部对全面落实“六项任务”简单化、片面化,简单地将行动理解为扶贫济困,满足于单纯给钱给物给项目,在项目支持、资金扶持等短期内能见到效果的方面关注的多,对政策宣讲、反映民意、强基固本等任务的落实投入时间和精力相对不足。(五)总结典型不深入。一些帮联单位没有组织得力人员在具体工作中去发现、在农民群众的参与过程中去发掘、在生动的实践中去提炼落实六项任务、干部作风转变、矛盾纠纷排查等方面的鲜活经验、典型做法和感人事迹。如响河村新农村建设模式、李堡村李国忠能人带动等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没有得到及时宣传推广,典型带动效果不明显。

(一)在转变干部作风上下功夫,着力解决思想认识不到位问题。联户干部和基层群众是双联行动的两个主体。双联行动能否取得预期成效,一方面取决于干部的能力,另一方面取决于群众的思想意识和认知水平。一是进一步提高机关干部做好农村工作的认识。结合即将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通过创新培训方式,加大培训力度,多措并举做好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使其全面领会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提高宣讲政策、解疑释惑、促进发展的能力,同时,支持联户干部在合适的农时季节同群众同吃同劳动,进一步增进同群众的感情,经受基层历炼。二是进一步引导基层群众正确理解行动意图。通过教育引导,转变部分群众等靠要思想,增强群众提高改善发展条件、提高致富技能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依靠自己努力来实现脱贫致富的意识和能力,主动参与到双联行动中来。(二)在调查研究论证上下功夫,着力解决规划制定不科学的问题。今年“双联”行动一项主要的任务是完善和制定“两规划一计划”,建议动员和督促各帮扶单位把调查研究作为推动行动深入开展的有效手段,开展新一轮调查研究,把握规律、推动工作,进一步了解农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深入分析贫困村、特困户致贫原因,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帮扶措施,增强帮扶成效,真正以完善的规划提高工作的计划性和前瞻性,以具体的项目保证工作的针对性和操作性,以一村一策、一户一策的方法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三)在建立健全机制上下功夫,着力解决帮扶力量不均衡的问题。一是建立社会力量参与和外力援助的多种帮扶机制。我县农村贫困面大,需要帮扶的贫困人口众多,现有的帮扶力量不均衡,需要倡议和引导全县民营企业、个体工商业者、社团组织、爱心人士等社会各界,按照自愿和量力而行的原则,参与到双联行动中来,分配到帮扶力量薄弱的贫困村,进一步扩大行动覆盖面,使更多的老百姓从中受益。同时,动员和鼓励联村单位、联户干部积极衔接争取省外单位和个体支持参与我县双联行动,争取更多的外力援助。建议通过参观学习武山县北顺村或会宁县钟岔村“双联”行动的好经验、好做法,近距离感受“双联”行动带来的显著成果。二是建立健全动态管理机制,结合图表式管理,建立工作台帐,实行随进随退方式,适时调整帮扶联系对象,对符合条件的对象及时纳入,对收入达到或超过扶贫标准的逐步减少扶持,将帮扶力量安排到返贫或应帮未帮的贫困对象上,做到扩大范围、应扶尽扶,应退尽退,动态监管。

(四)在务实创新上下功夫,着力解决任务落实不全面的问题。把帮联的重点放在措施的落实上,重点围绕“八个全覆盖”,办好“五件实事”,各联村单位从各自实际出发,抓好具体工作的落实。一是坚持从当前抓起,针对联系户要帮助解决的收入来源、子女上学、看病就医、家庭住房、生产生活等相关问题,办成几件群众认可的实事,解决几件群众关注的难事。二是积极协调落实帮扶项目,帮助贫困村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改善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统筹推进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发展,走出一条单位长期帮扶、助农稳定增收、群众长期受益的路子。三是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活动,做好群众思想疏导和情绪理顺工作,加强群众的自我教育和民主管理,全面提升农民的生产技能和道德素质,积极培育现代新型农民。四是修订完善双联行动考核评价办法,加大年度重点任务的考核权重,在考核指标的制定,考核内容的设置,考核结果的运用上充分体现全面性和科学性,做到六项任务相得益彰,整体推进,全面落实。

(五)在总结提炼上下功夫,着力解决典型推广不深入的问题。督促各单位各乡镇在联村联户方式创新、联村干部情系群众、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农民增收步伐加快、农村面貌变化明显、领导干部率先垂范等方面,善于发现、总结和及时推广典型,特别是要在省市县领导干部联系点上,组织力量总结提炼典型经验做法,推出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先进典型,树立一批模范践行双联行动的干部代表,为推进联村联户联项目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建议今年每个乡镇至少确定3个不同层面的典型,每个单位和部门至少确定1个典型,通过典型的培育,引导和推动贫困乡村发展,让典型成为温暖民心、增强信心的样板,成为转变作风、联户连心的样板,成为改善民生、促进发展的样板,成为令人信服、可看可学的样板。

返回目录。

自“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县委宣传部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组织干部分批次深入庙渠乡黎明村开展村情村况调研,围绕该村重点发展的产业,制约发展的因素,脱贫致富的出路等一系列问题,采取深入了解,详细调查,认真摸排,广泛座谈,耐心交流等形式,对黎明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思考,制定帮扶计划,帮扶目标,帮扶措施等。

黎明村位于庆阳市镇原县庙渠乡东南部,自然条件艰苦,地形半山半塬,交通十分不便,基础设施落后,资源相对贫乏,产业开发不足,致使群众增收困难。

全村共辖8个自然村,总户数393户,总人口1825人,劳动力1239人,外出务工人员530人,劳动力文盲、半文盲人数为160人。有贫困户279户,贫困人口1259人,贫困面超过70%。全村耕地面积7600亩,多为山地,塬地较少,梯条田和川塬地面积300亩,人均耕地面积4.16亩。

(一)基础建设。

水资源及水利设施:该村水利设施年久失修,自来水入户105户,目前仍有25户群众存在人畜饮水困难,占全村总人户数6.3%。

交通状况:村内行路路面等级低,晴通雨阻,群众行路难的问题依然存在,砂石公路通至2个自然村,总里程4.2公里,其余村组行路均为土质路面,迫切需要整修拓宽硬化。

电力设施:主要以照明等生活用电为主,通电农户393户,居民生活用电正常,但照明电线的网改地埋改造尚未全部完成。

(二)经济发展状况。

农业方面:黎明村主要农作物有冬小麦、玉米、糜子、黄花、果品、瓜类、蔬菜等。拥有日光温室10座,瓜菜种植面积640亩。苹果栽植面积150亩,挂果面积50亩,幼园面积100亩。

牧业方面:黎明村素有养殖传统。现有牛存栏量542头,羊存栏量xx只,猪存栏270头。

(三)社会事业。

医疗卫生:现有村卫生所1处,医务室1间,医生2人。

文化教育:现有村小学1所,教职工8人,适龄儿童入学率基本上达到了100%。村部设村级农家书屋1处,乡村书画屋1处。

基层组织:黎明村委班子现有干部3人,平均年龄40岁左右,村部现有砖混结构办公用房7间,设村“两委”会议室、党员活动室、计划生育工作室、计划生育服务室、农家书屋、乡村书画屋、双联办公室、综治维稳办公室、妇女之家等。

通过对黎明村的村情、民情进行广泛调研、认真分析,我们认为造成该村农民致贫原因主要有:

(一)资源相对贫乏,自然条件艰苦。全村耕地大多数属于山耕地或坡耕地,作业机械化程度低,且田间耕作道路崎岖不平,农业发展先天条件不足。

(二)生产方式单一,产业开发不足。全村农业主要以传统的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种植为主,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比重较小,且信息闭塞、缺乏技术、资金短缺,整体生产水平不高。

(三)基础设施薄弱,制约经济发展。村内农田水利设施逐年老化,致使人畜饮水困难,有效灌溉面积逐年降低。尤其是村内道路路面狭窄,土质疏松,下雨出行道路泥泞不堪,车辆通行困难,给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和物质运输造成了极大的不便,严重影响了全村的经济发展。

(四)思想消极保守,群众增收困难。村内现有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村民观念陈旧保守、思想保守,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机会少、能力差,致使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较难,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农业生产效益一直在较低水平徘徊。

针对庙渠乡黎明村贫困村实际,县委宣传部按照“讲政策、听民声、帮小康、促和谐、夯基础”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了全方位的帮扶工作。特别是结合部门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建立“文化联村”机制,注重精神帮扶,变“输血”为“造血”,为黎明村新农村建设带来了新思路、新气息,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送信息,提升群众文化水平。行动以来,宣传部先后向庙渠乡黎明村捐赠文化科技图书、光盘70多套,价值25760元,内容涉及种植养殖、农业科技、生活常识、医疗保健、文化建设等方面,不仅农民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而且能够有效提升群众文化水平,切实增加致富动力。同时,宣传部向庙渠乡捐赠电脑10台,向黎明村部捐赠39英寸液晶电视一台,在有效改善文化设施条件的同时,也为农民提供了了解世界、拓宽视野的新工具、新途径、新方式。全县报刊征订工作开始后,及时联系邮政部门,由帮联干部自掏腰包,为23户帮联对象订阅《甘肃农民报》23份,为帮扶户来年致富提供信息渠道和技术支持。

(二)送书画,增强农村文化气息。积极组织县内书法名家深入基层创新开展“书法下乡进村”活动,为群众干部创作书画作品360多幅,并为56户群众义务书写更换了门牌。宣传部干部职工发挥特长,提前行动,认真为黎明村书写。

春联。

和中堂、四尺条幅等书法作品,做到“家家有画、户户飘墨香”,切实营造文化氛围,增强文化气息。同时,配合全县的“千台大戏送农村”和“三下乡”活动,积极引导村民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进行书画、剪纸、编织、刺绣、香包等文化艺术创作,不断培育文化主体,培养文化情趣,增强村民文化气质。

(三)送技术,提高文化产业技能。宣传部联合人社局、文广局、庆阳市“巧媳妇”编织有限公司和庙渠乡政府,共同举办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实用技能培训班,有效提升广大农民群众从业技能,不断培育繁荣文化产业经济。同时,切实深化文化技能培训成果,积极协调向县内外文化企业输出劳动力,帮助部分农民实现就近就业,增加村集体和村民收入。

(四)送思想,丰富群众精神生活。一方面,联户干部分时节、分批次深入农户家中开展形势政策和理论教育宣讲活动148人次,尤其是适时开展了政策形势宣讲,并向帮扶户赠送辅导资料23套,有效增强了村民的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引导群众树立了自主创业、竞争就业和多元化、多渠道致富意识。另一方面,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力度,积极开展以建设新阵地、培养新农民、创造新环境、开发新产业、打造新乡村、建设农村服务新社区为内容的“六新”创建示范活动,多方措施资金为黎明村村部改善办公条件,设置双联专栏,布置双联展室,提升班子组织领导能力,着力将该村建成县级村镇文化建设示范点和精神文明建设示范点。

目前,通过县、乡、村共同努力,庙渠乡黎明村已逐步形成了以文育农、以文促农、以文富农的良好局面。同时,宣传部帮扶干部还竭尽所能,为帮扶户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帮助。春耕伊始,便及时为农户送去了春播化肥23袋,帮助困难群众尽快启动春耕生产。为改善留守儿童的健康状况,购买赠送营养包23份。资助高中在校学生27名,切实解决部分学生上学难问题。并组织干部职工向黎明村亲自书写赠送对联、书画作品1000多幅。为了改善黎明村的饮水条件,宣传部多方联系,争取扶贫资金12万为该村新修水塔一座,让帮联对象感觉到来自帮联单位和干部的关怀。xx年帮联下乡进村入户活动为黎明村村民送去书写春联96幅、《甘肃农民报》、《甘肃法制报》共计300余份,棉被20条,棉衣30件,大米23袋。

通过对黎明村的调研,也对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做好联系帮扶工作进行了深入思考,我们认为,加快推进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步伐,与全市、全省、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应当重点把握和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必须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加强村基层党组织和村“两委”会建设,为黎明村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帮钱帮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农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战斗堡垒,其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全村的发展。一是帮助该村“两委”选好班子,健全制度,为其选好班子,选好领头人,发挥党员先进性,保持党员纯洁性,争创“五好”党支部,切实增强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带领群众致富,促进村级经济发展。二是加强党员队伍管理。切实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外出党员管理等各项制度,加强对党员的管理;积极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和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同时,进一步健全完善村级群团组织,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三是加强村级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村民代表议事、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村两委定时定点集中办公等制度,明确工作规范,严格落实责任,维护好干群关系,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局面。

(二)必须牢固树立长期坚持、持之以恒的思想。推进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不是一阵风,不是走形式,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贯穿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过程。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领会省、市委决策的精神实质,着力消除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坚决克服一阵风的思想,坚决克服走过场的思想,长期坚持,主动作为,真抓实干,始终保持行动的方向性和有效性。要建立长效机制,把握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对所联系的贫困村、所联系的贫困户既要有长期坚持的要求,又要有阶段性的目标,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从群众最期盼的事情做起,扎扎实实做好各个方面的工作。要着眼长远,从长计议,综合施策,制定发展规划,确定帮扶措施,逐步加以推进。要有持之以恒的意识、思路、举措和状态,切实做到问政于民常态化、问需于民常态化、问计于民常态化,常抓不懈、久久为功,不实现脱贫致富绝不松劲,不实现全面小康绝不脱钩。

(三)必须从村的全局着眼,从户的具体着手。加快推进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步伐,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必须从村的全局着眼,从户的具体着手,既要让单位联村有着力点,也要让干部联户有切入点,使联村和联户紧密结合、互相促进,整体推进,共同致力于为民和富民。要从全局着眼,坚持把加快联系村脱贫致富的重点放在整村推进上,把突破口放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提升农村保障水平上,通过帮扶单位和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着力改变贫困村的整体状况,以贫困村的整体发展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从具体着手,坚持把加快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关键放在搞好服务上,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头,真心实意地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出谋划策,既把脉、又造血,既扶贫、又扶智,解决群众的急事难事,在服务中教育、引导、提升农民,增强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脱贫致富的能力。

(四)必须运用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要统筹各项工作,正确处理联村联户帮扶与中心工作关系,统筹兼顾,整体提升,推动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全面发展。坚持把联村联户行动与推动转型跨越发展相结合,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建设,强力推进重点项目、重点工作落实;坚持把联村联户行动与扶贫攻坚相结合,在农民增收致富上出主意、想办法,为联系帮扶村找准一个发展路子、制定一个脱贫计划、谋划一个主导产业,努力形成“大扶贫”的工作格局,不断增强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把联村联户行动与维护农村稳定相结合,围绕当前农村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疏导和理顺群众情绪,化解社会矛盾,创造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把联村联户行动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帮助村“两委”班子加强思想建设,提高创新能力,提升工作水平,使其真正成为服务广大农民的坚实基础;把联村联户行动与干部作风建设相结合,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与群众接触的实践中,提高个人素养,改进工作方式,端正工作作风,提升工作能力。要统筹资源利用,选准联系对象,选好帮扶项目,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方案,提出详细具体的帮扶办法和措施,把资源有效利用在需要帮助的对象上。

(五)必须坚持走产业富民的发展路子。贫困村、贫困户稳定脱贫的关键在产业。要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贫困村、贫困户脱贫的关键措施,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制定产业发展规划、落实发展措施、解决发展资金。要突出养殖、果园等主导产业开发,着力在扩张规模、提质增效、增强关联、互支互促上下功夫,努力提高产业对富民强村的支撑作用。要大力推行“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模式,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不断提高农业龙头企业对本地农产品资源的消化能力、对农户的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要构建现代农村营销体系,培育主导产业农产品产地市场,整合农业主导产业品牌资源,积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努力实现产业效益最大化。要全力发展壮大劳务产业,切实加大贫困村劳动力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的专业技能,外出务工增收。同时,提倡和鼓励农民群众发展多种种植业、养殖业和第三产业,不断拓展农民就业增收新门路,切实增加贫困户收入。

(六)必须把提高农民素质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贫困村未来的发展,必须依靠一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而教育是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的基础。要着眼长远,积极支持帮助贫困乡村发展教育事业,使更多的项目、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上来,把更好、更优的教育资源向贫困乡村倾斜,实现教育均衡发展。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引导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参加职业教育,掌握技术技能,提高劳动者素质。同时,加大科技培训力度。通过开展“科普之冬(春)”,“科技活动周”和“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及“青年农民培训”工程,认真实施科技兴县战略,举办各类实用技术、政策法规培训班等,广泛推广应用配方施肥、双垄沟播技术等农业增产技术,广大农民群众的科技意识进一步增强,应用科技的水平逐步提高,切实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七)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完善,就能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农业生产的发展、制约贫困村脱贫致富。镇原作为全省欠发达县份,农村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薄弱,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艰苦,要实现脱贫致富就必须制定规划、分类实施,下大力气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要改善生产条件,在保持农业生产率稳定增长的同时,持续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资力度,发展灌溉农业、设施农业,合理和永续利用土地、水、生物等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与山水林田综合治理,切实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要改善居住条件,抢抓发展机遇和政策机遇,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围绕“路、水、电、气、房”,实施一批“五改三建”、危旧户改造、农村道路硬化、饮水安全和绿化美化项目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农村环境集中整治,从根本上改善群众的居住和出行条件。要统筹城乡发展,持续加大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硬件设施建设力度,促使更多的公共服务向贫困村、困难群众倾斜,推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为保障帮扶工作进一步取得实效,确保帮扶措施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建议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一)强化组织领导。强化“双联”行动领导小组职能,加强与村里“两委”班子协调配合,由该村致富能手、贫困户代表、党员代表组成规划实施协调小组,切实加强指导协调、考察培训、监测评价等方面工作力度,共同推动帮扶计划落到细处、实处。

(二)落实工作责任。全体干部职工必须按要求及时进村入户,集中精力开展帮联工作。每年入户不少于8次,累计时间不少于3周。班子成员要带头进村入户,为其他干部作出表率。要建立工作台账,写好民情。

日记。

切实掌握民意、解决困难收获民心。

(三)严明纪律要求。帮联干部要遵守工作纪律,严以律已,规范行事,结合“八个不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等活动要求,坚持从基层、从一线做起,努力改进工作作风,树立宣传干部良好新形象。

(四)调解疏导情绪。了解联系户反映强烈的(含生产生活、基层组织建设、公共服务、社会管理)问题并认真研究,在做好法律法规及政策解释工作的基础上,协助村户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了解掌握联系户的思想动态和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积极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化解率力争达到100%,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新风尚。

(五)积极推广典型。充分运用网络、报刊等媒体,继续加大帮扶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舆论和社会氛围。对活动中的一些好做法、好经验,及时总结,大力宣传,推广土专家、种植能手等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带动作用。

返回目录。

根据全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统一安排,我3次深入自己的联系点—星火乡王家庄村,围绕该村发展的“家底”是什么,制约因素有哪些,脱贫的出路在何方等一系列问题,采取发放调查问卷征求意见建议、召开不同层次座谈会交流等形式,在对王家庄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剥茧抽丝”式的分析思考中,形成了发展规划和帮扶对策。

一、牢牢把握村情分析发展现状。

王家庄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200户811口人,耕地面积2175.1亩,塬面面积821亩,仅占37.7%,山地1354.1亩,占62.3%,人均2.68亩,低于全县平均水平。定植果园687亩,退耕还林面积2216亩,三荒造林面积2100亩。农业种植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小而杂,主导产业以苹果业为主,养牛业没有形成规模,农民收入主要依靠传统农业和外出务工,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以农为主、以粮为纲的贫穷村。从事二、三产业人数较少,全村从事建筑业的30户,从事运输业5户。xx年,农民人均收入2994元,低于全县人均收入18.8个百分点。

摸清底子只能找对路子。在调研的过程中,我重点走访了14个因不同原因而致穷的贫困户,召开了不同层面的座谈交流会。在交谈中,农民普遍反映,虽然村上整体比较贫困,但近年来发展变化比较大,他们有着深切感受。综合各方面反馈的情况,我认为王家庄村有四个方面的发展优势,在一定程度上为实现小康目标奠定了殷实基础。

——农民求富愿望比较强烈,发展思想内力集聚。从座谈情况来看,贫困户虽然因各方面原因处于贫困状态,但是求发展、求富裕、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比较强烈,或抓好果园培植管理、或修建住房民居、或购置现代化农具、或外出务工创收,对家庭收入项目和居住条件改善都有着明确打算。由于塬地大面积种植苹果,粮食种植逐渐向条件艰苦的山地靠拢,耕作中存在诸多不便,农民饱受劳苦,进行梯田整修、改造产田的愿望强烈,自主投工投劳的热情高涨。粮食种植投资大、效益低,农民自己也有了一本“收支账”,对于经济作物种植和农业新技术应用所带来的实惠,感同身受。绝大多数群众求富思富的思想“内驱力”,必将成为尽早脱贫致富的动力之源。

——苹果产业发展势头较好,增收渠道有望拓展。王家庄村属于星火乡苹果产业起步最早、发展势头最好、最有望率先产生经济效益的村。据统计,全村塬面耕地已有83.7%纳入苹果栽植范围,苹果产业户人均占有果园面积0.85亩,最多的户达到11亩。xx年,已经有少数果树零星挂果,预计在-将开始大面积挂果,届时苹果产业将成为农民家庭收入的重要渠道。在座谈中,我向23名群众发放了调查问卷,其中92.9%的群众最关注苹果产业发展,认为最急需措办的实事是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在即将挂果的攻坚期,农民在果园管理方面投入精力多、时间长,如白银科户苹果种植面积达到11亩,今年他放弃了外出打工的念头,专心进行果园管护,有他这种念头的农民在王家庄村不在少数。村上加大了果园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的投入,xx年,采取贷款和自筹等方式,投资32万元,在292亩果园完成了引水通电和防护栏安装,有效解决了果园浇灌难、管护难的问题。

——生产生活条件逐年改善,发展基础不断夯实。xx年以来,村上先后实施了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农电线网改造项目、自来水入户项目和村级道路硬化项目等,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较之以前有了较大改善。全村目前建成牛棚80座,72户建成了沼气池,接通了沼气。除庄湾社外,其它6个社全部重新布设了高压线路和入户线路,新安装了2台大功率变压器,电力不足的问题有效解决。190个户接入了供水管网,从临近的罗家坡水厂引入了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5%,人畜饮水不再困难。xx年,村上多方筹措配套资金,投资85.4万元,水泥硬化村级主干道路3条4公里,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同时,实施了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广播电视入户率达到100%。

——村级班子能够履职尽职,组织保障比较有力。一个坚强有力的村级班子,既是一面鲜明的旗帜,也是一种无声的号召。在调研过程中,我对该村班子履职情况进行了重点了解。王家庄村现有村干部4人,担任村干部年限最长的已达到30年,最短的也有14年,普遍具有多年的村级事务管理经验和较强的群众组织能力、社会管理能力以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从调查问卷结果来看,85.7%的群众认为村干部能够胜任目前工作,78.8%的群众希望本届村“两委”班子继续留任,群众普遍认为村班子坚强有力、团结协作,热心村级事务,模范带头作用发挥较好,在村中威信较高。去年果园引水时,村班子成员主动跑部门、搞衔接,申请县上水利部门免费投放水利管道5700米,有效缓解了资金压力。

二、抓住发展瓶颈深挖致贫根源。

只有把致贫的原因找准,把根源挖深,才能把思路理清晰,把措施定具体。导致该村贫穷的原因不是单方面的,制约因素诸多,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从群众素质来看,受教育程度低、致富技能欠缺导致农民致富能力不强。在调研中,我发现,该村农民整体受教育程度不均衡、产业技术掌握不到位、致富技能欠缺的问题比较突出。村上统计数据显示,该村小学文化程度以下的人口达到407人,所占比例高达50.2%。文化程度偏低,导致农民接受新事物、新观念、新技术过程缓慢,在学习产业技术、掌握致富技能上事倍功半、提升过慢。全村现有的320名青壮年劳力中,能够熟练掌握建筑、运输、养殖、餐饮等实用技术的仅有35人,占10.9%。绝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因缺乏一技之长,一些收入高、待遇好的行业进不去,只能选择从事建筑小工、餐饮服务等劳动强度高、工作时间长、收入低的重体力工种,严重地制约了农民增收。就果产业而言,全村能熟练掌握果业技术的人屈指可数,多数农民在果园管理和技术关口只能依靠县、乡技术人员,甚至由乡、村干部及果业技术员代劳,日常管理和技术要求跟不上。同时,由于农民自学能力弱,对于农村实用技术教材和农家书屋藏书读不懂、学不会、用不上,虽然求富愿望强烈,但是苦于创业无门,只能盯着几亩地,守成有余,闯劲不足。

二是从产业发展来看,投入高收益低、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导致增收效益不高。国家税费改革后,不再向农民征收税费,并且每亩补助52元的粮食直补,但近年来,化肥、地膜、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节节攀升,而粮食价格却基本保持平稳不变,种粮只能让农民停步在吃饱饭、满足基本生活的阶段,致富奔小康无从谈起。我与农户粗略算了一账,按照今年的农资价格,种植一亩小麦除投劳外,投入高达240元,以目前的粮食价格,每亩地净收益只有350元左右。在收获季节,因劳力不足,如再雇劳收割、打碾,每亩地的收益将更加有限,这种高投入、低收益的农业模式,使得土地产出在农民收入方面所占比重非常小。果业发展上,群众将大部分劳力投入果园管理中,既没有资金、也没有精力从事其他创收项目,苹果产业前期投入大,见效慢,在尚未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情况下,增收渠道非常有限。定植苹果后,全村“果粮争地”现象较为突出,果农种粮吃饭只能依靠山地,但山地地质不好,耕作难度大,投入成本高,粮食产量低,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农民负担。

三是从基础设施来看,发展相对滞后、生产条件较差导致村级发展基础不牢。据村干部介绍,全村1354亩山地,其中25°以上的陡坡地面积达到1004亩,15—25°的坡地也将近350亩,这些土地进出道路不畅,现代化农具进不去,产出的粮食回收难,种、收全靠畜驮人背,老百姓只能自我调侃地称之为“扁担庄稼”。郭前沟社1.5公里的主干道路至今仍是土质路面,排水不畅,坑坑洼洼,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群众意见很大。庄湾社45户的用电线路仍为低压线路,电力故障时有发生,电压过低时农户夜间的基本照明都成问题,并且输电线路老化严重,安全隐患比较突出,给农户生产生活用电及安全造成了很大威胁。村上主干道路宽度仅为3米,双向车辆交汇基本要“你躲我让”,随着村上的发展,以目前的路面,难以大型汽车通行和果品外销运输的需求。目前仍有395亩果园没有通电引水,也没有安装防护设施,用水用电跟不上,果园管理难度大,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

四是从经济状况来看,集体经济收入过低、无力措办实事导致改善民生实力不足。村上无村办企业,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依靠部分集体用地退耕还林补助、公用地承包费和转移支付的村级办公经费,全年仅为1.39万元,除去每年的报刊征订和办公运转等费用后,所剩寥寥无几。但每年村上办公费用、农民培训、果园管理等支出都在10万元以上,尤其是果园管理方面,乡村两级采取各承担一半费用的方法,每年都为农户无偿投放化肥、农药、地膜、套种作物籽种等,在集体收入不能保障的情况下,只能采取贷款的措施来解决,这对于本就薄弱的村集体经济无疑是雪上加霜。重重负债之下,村两委班子虽有心干事,但无力办事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比如,近几年,周边许多村都建起了文化活动广场,村上虽也有设想打算,但苦于没有资金,只能望而兴叹。全村虽然有95%的农民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但由于医疗报销需要接通互联网,4.8万元的接口费用农民无力承担,村上也无力承担,群众看病、买药费用无法就近报销,只能年底到乡卫生院“算总账”。

五是从家庭支出来看,婚嫁看病建房支出大,负债过多导致农民收支失衡。该村近年来因结婚、患病、子女教育、修建房屋导致贫困或返贫的现象比较普遍。据统计,全村现有在校大学生和高中生65人,供读一个大学生每年支出在1.5万元以上,供读一个高中生每年支出在1万元左右,过高的教育支出使许多家庭陷入了困境。由于该村所处地理条件较之塬区乡镇较为落后,加之受社会风气影响,近年来结婚所需彩礼节节攀升,去年已经高达9万元,123户因儿子结婚而债台高筑。还有部分家庭因患重大疾病不得不四处举债,以我联系的王润堂家为例,王润堂因患腿部恶性肿瘤,先后3次在西安等医院住院进行手术治疗,前后花费15万多元,除新农合报销4万多元外,至今还有11万多的外债,这对一个本就收入微薄的农家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同时,由于受近年“5.12”地震、“7.23”暴雨等自然灾害影响,农户举债建房的现象也比较多,这些都是导致贫穷的重要因素。

六是从劳作投入来看,青壮年劳力外流,老龄化比较严重导致发展劳力供给不足。目前该村16岁以下的人口有173人,占全村人口的21.2%,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有120多人,占全村总人口数的14.8%,下剩的劳动年龄人口,40%选择外出务工,实际留在村内的劳力少之有数,绝大多数家庭中只剩老人、妇女和儿童,这部分人体力不足、劳动效率不高,但却承担着家务、种养和果园务作等多项繁重的劳动任务。同时受年龄、教育程度等各方面条件所限,自我发展的能力不强,劳作技术掌握不够。随着村内苹果产业快速发展,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劳动强度越来越大,目前劳力现状显然远不能满足果园管理需求。在调查中,我了解到,有一户3口之家,儿子长年在外打工,两位老人年龄都在50岁以上,家中定植了9亩果园,种植20亩山地,还养了3头牛,这么重的劳动量,让我在对他们身体能否承受充满担忧的同时,也对耕作和果园管护质量产生质疑。

三、瞄准小康目标谋求致富良策。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落脚点就是为了群众。面对农民群众对脱贫致富的极度渴望,我深感肩上责任重大。针对王家庄村目前现状和面临形势,我个人认为应该要抓住以下5个方面做文章。

第一、要抓住农民素质提升这一关键,在提高农民致富能力上做文章。发展为了群众,发展更要依靠群众,这就要把提升农民素质紧紧抓在手中,抓出成效。一要抓紧抓好农民素质教育。要有效整合农民技术学校、远程教育等教学资源,大力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涉及“三农”工作的土地流转、农业科技、计划生育、安全维稳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党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切实增强广大群众的政策意识、法制意识和发展意识。要抓紧抓好致富技能培训。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结合产业形势,利用个人自学、村上组织集中学习等形式,按照果树生长周期和各阶段产业管理重点,有针对性地对农民开展培训,着力提高果树、养畜、种菜等产业技术的管理落实效果。要积极开展外出务工技术培训,确保每个农民(至少每户有一人)都能拥有一技之长,实现在家创业是产业技术能手,外出务工是行业技能人才。要抓紧抓好农民思想观念转变。采取组织外出观摩、邀请专家到村讲课等形式,引导农民摒弃陈旧观念,树立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开拓意识,提高接受新事物、掌握新技术的主动性,为主导产业发展、农民致富增收奠定深厚基础。

第二、抓住农业结构调整这一主线,在提高农村主导产业发展水平上做文章。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是实现农民增收的主渠道,要全力以赴抓好王家庄村苹果这一拳头产业,持之以恒地做好新技术的推广运用。要引导农民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尽快着手改变目前单纯以小麦、玉米为主的种植业结构,不断加大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大力推广地膜小麦、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等旱作农业新技术和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应用,充分论证、大胆尝试引进适生蔬菜、水果等新品种,努力培育1到2种本村特色产业,为农业生产注入更多的科技元素。要切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采取集体购置或引导农户自主购置等方式,添置一定数量的微耕机、大型喷药机等现代化农具,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苹果产业作为全村的重点优势产业,要抓好规模扩张、提质增效、延伸链条,实施塬面剩余耕地果园定植扫尾工程,实现全村塬区果园面积全覆盖;重点加强果园管理,特别是对今年即将进入挂果期的果园,要特别注意精心务作、特别注意病虫害防治、特别注意肥料投入。同时,要抓好果树行间套种,结合市场需求科学选择套种作物,提高果园配套收益。提前着手对果品市场进行考察,加大果品宣传推介力度,尽早达成销售意向,为果品销售做足准备。

第三、抓住基础设施建设这一重点,在夯实农村发展基础上做文章。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变农村基础设施滞后的状况,仍是农村发展的当务之急、改善民生的现实之需和主导产业的提升之基。要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加大投资力度,着力夯实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对1354亩山地进行整修,按照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要求,进一步改善耕地质量,完善基础设施,降低群众劳动强度。将涉及郭前沟社1.5公里社道列入村道硬化工程盘子,建成宽4.5米的水泥硬化路,从根本上改变沿途农户出行难的问题。协调电力部门对庄湾社低压线路进行重新规划,实施农电线路改造,架设220千伏电线1500米,保证农民用电正常。在去年村内果园供水管道压设的基础上,投资13.8万元,延伸管网8300米,达到园内灌溉无死角、全覆盖的目标。继续加大农村能源项目建设力度,加快普及户用沼气,提高沼气原料的使用率,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改善群众生活条件。进行村庄环境综合治理,实施垃圾集中填埋,彻底根治村庄面貌脏、乱、差的问题。

第四、抓住农民自我教育这一核心,在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上做文章。要对现有村部进行维修扩建,加大配套建设力度,配齐配全相关设备设施,把村级活动场所和“农家书屋”的作用真正发挥起来,建立定期开放和值班制度,丰富报刊、图书内容,组织党员群众积极开展文化知识学习,满足农民对文化知识的多元化需求,最大可能地为农民创造学习条件,引导农民学知识、学文化,在全村营造崇尚学习、尊重知识的良好氛围。要切实加大帮扶力度,开展“金秋助学”等活动,对单亲家庭和因子女教育致贫的家庭进行帮扶,给予适当资金补助,助推科教兴村。要持久深入地开展好“和谐五星”创评活动,培育树立一批文明新风先进典型,形成尊老爱幼、团结和睦、邻里互助、文明卫生、积极向上的良好村风。要加大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在村内修建农民文化健身广场1处,配套篮球架等体育健身器材,为群众开展文体娱乐活动提供场所。鼓励民间文化人才组建各种健康的农民社团组织,开展健身活动、知识竞答、特长展示等活动,用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占领农村文化阵地。

第五、抓住村级班子建设这一保障,在发挥基层党组织及党员作用上做文章。党组织是农村工作的领导核心,党员队伍是推动农村发展进步、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的中坚力量。要积极创新模式,组建专业经济合作社、产业党小组、农民工工会等组织,不断扩大基层组织覆盖面。引导村“两委”班子认真落实“双议双评”、“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掌握党员群众对村级经济社会发展的所思、所盼,珍惜民力、集中民智,用最广大党员群众的意愿确定思路、指导工作,关心群众疾苦,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落实好党员“三卡”管理制度、支委学习制度、议事决策制度和民主生活会等制度,鼓励村干部参加函授教育,抓好支委成员素质提升、任务完成、作风建设的督促考核。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制度,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党员干部到外地参观学习,落实好党内关怀激励措施,培养优秀的村级后备干部,增强党员的示范带动意识,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返回目录。

【编者按】:

调查报告。

是对某项工作、某个事件、某个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将调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以书面形式向组织和领导汇报调查情况的一种文书。

本站调查报告频道为您提供调查报告范文参考,以及调查报告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调查报告写作中的难题。

根据全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统一安排,我3次深入自己的联系点—星火乡王家庄村,围绕该村发展的“家底”是什么,制约因素有哪些,脱贫的出路在何方等一系列问题,采取发放调查问卷征求意见建议、召开不同层次座谈会交流等形式,在对王家庄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剥茧抽丝”式的分析思考中,形成了发展规划和帮扶对策。

王家庄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200户811口人,耕地面积2175.1亩,塬面面积821亩,仅占37.7%,山地1354.1亩,占62.3%,人均2.68亩,低于全县平均水平。定植果园687亩,退耕还林面积2216亩,三荒造林面积2100亩。农业种植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小而杂,主导产业以苹果业为主,养牛业没有形成规模,农民收入主要依靠传统农业和外出务工,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以农为主、以粮为纲的贫穷村。从事二、三产业人数较少,全村从事建筑业的30户,从事运输业5户。xx年,农民人均收入2994元,低于全县人均收入18.8个百分点。

摸清底子只能找对路子。在调研的过程中,我重点走访了14个因不同原因而致穷的贫困户,召开了不同层面的座谈交流会。在交谈中,农民普遍反映,虽然村上整体比较贫困,但近年来发展变化比较大,他们有着深切感受。综合各方面反馈的情况,我认为王家庄村有四个方面的发展优势,在一定程度上为实现小康目标奠定了殷实基础。

——农民求富愿望比较强烈,发展思想内力集聚。从座谈情况来看,贫困户虽然因各方面原因处于贫困状态,但是求发展、求富裕、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比较强烈,或抓好果园培植管理、或修建住房民居、或购置现代化农具、或外出务工创收,对家庭收入项目和居住条件改善都有着明确打算。由于塬地大面积种植苹果,粮食种植逐渐向条件艰苦的山地靠拢,耕作中存在诸多不便,农民饱受劳苦,进行梯田整修、改造产田的愿望强烈,自主投工投劳的热情高涨。粮食种植投资大、效益低,农民自己也有了一本“收支账”,对于经济作物种植和农业新技术应用所带来的实惠,感同身受。绝大多数群众求富思富的思想“内驱力”,必将成为尽早脱贫致富的动力之源。

——苹果产业发展势头较好,增收渠道有望拓展。王家庄村属于星火乡苹果产业起步最早、发展势头最好、最有望率先产生经济效益的村。据统计,全村塬面耕地已有83.7%纳入苹果栽植范围,苹果产业户人均占有果园面积0.85亩,最多的户达到11亩。xx年,已经有少数果树零星挂果,预计在xx-xx年将开始大面积挂果,届时苹果产业将成为农民家庭收入的重要渠道。在座谈中,我向23名群众发放了调查问卷,其中92.9%的群众最关注苹果产业发展,认为最急需措办的实事是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在即将挂果的攻坚期,农民在果园管理方面投入精力多、时间长,如白银科户苹果种植面积达到11亩,今年他放弃了外出打工的念头,专心进行果园管护,有他这种念头的农民在王家庄村不在少数。村上加大了果园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的投入,xx年,采取贷款和自筹等方式,投资32万元,在292亩果园完成了引水通电和防护栏安装,有效解决了果园浇灌难、管护难的问题。

——生产生活条件逐年改善,发展基础不断夯实。xx年以来,村上先后实施了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农电线网改造项目、自来水入户项目和村级道路硬化项目等,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较之以前有了较大改善。全村目前建成牛棚80座,72户建成了沼气池,接通了沼气。除庄湾社外,其它6个社全部重新布设了高压线路和入户线路,新安装了2台大功率变压器,电力不足的问题有效解决。190个户接入了供水管网,从临近的罗家坡水厂引入了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5%,人畜饮水不再困难。xx年,村上多方筹措配套资金,投资85.4万元,水泥硬化村级主干道路3条4公里,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同时,实施了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广播电视入户率达到100%。

联村联户调研报告篇二

根据全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统一安排,我3次深入自己的联系点—星火乡王家庄村,围绕该村发展的“家底”是什么,制约因素有哪些,脱贫的出路在何方等一系列问题,采取发放调查问卷征求意见建议、召开不同层次座谈会交流等形式,在对王家庄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剥茧抽丝”式的分析思考中,形成了发展规划和帮扶对策。

一、牢牢把握村情分析发展现状。

王家庄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200户811口人,耕地面积2175.1亩,塬面面积821亩,仅占37.7%,山地1354.1亩,占62.3%,人均2.68亩,低于全县平均水平。定植果园687亩,退耕还林面积2216亩,三荒造林面积2100亩。农业种植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小而杂,主导产业以苹果业为主,养牛业没有形成规模,农民收入主要依靠传统农业和外出务工,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以农为主、以粮为纲的贫穷村。从事二、三产业人数较少,全村从事建筑业的30户,从事运输业5户。xx年,农民人均收入2994元,低于全县人均收入18.8个百分点。

摸清底子只能找对路子。在调研的过程中,我重点走访了14个因不同原因而致穷的贫困户,召开了不同层面的座谈交流会。在交谈中,农民普遍反映,虽然村上整体比较贫困,但近年来发展变化比较大,他们有着深切感受。综合各方面反馈的情况,我认为王家庄村有四个方面的发展优势,在一定程度上为实现小康目标奠定了殷实基础。

——农民求富愿望比较强烈,发展思想内力集聚。从座谈情况来看,贫困户虽然因各方面原因处于贫困状态,但是求发展、求富裕、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比较强烈,或抓好果园培植管理、或修建住房民居、或购置现代化农具、或外出务工创收,对家庭收入项目和居住条件改善都有着明确打算。由于塬地大面积种植苹果,粮食种植逐渐向条件艰苦的山地靠拢,耕作中存在诸多不便,农民饱受劳苦,进行梯田整修、改造产田的愿望强烈,自主投工投劳的热情高涨。粮食种植投资大、效益低,农民自己也有了一本“收支账”,对于经济作物种植和农业新技术应用所带来的实惠,感同身受。绝大多数群众求富思富的思想“内驱力”,必将成为尽早脱贫致富的动力之源。

——苹果产业发展势头较好,增收渠道有望拓展。王家庄村属于星火乡苹果产业起步最早、发展势头最好、最有望率先产生经济效益的村。据统计,全村塬面耕地已有83.7%纳入苹果栽植范围,苹果产业户人均占有果园面积0.85亩,最多的户达到11亩。xx年,已经有少数果树零星挂果,预计在2012-20将开始大面积挂果,届时苹果产业将成为农民家庭收入的重要渠道。在座谈中,我向23名群众发放了调查问卷,其中92.9%的群众最关注苹果产业发展,认为最急需措办的实事是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在即将挂果的攻坚期,农民在果园管理方面投入精力多、时间长,如白银科户苹果种植面积达到11亩,今年他放弃了外出打工的念头,专心进行果园管护,有他这种念头的农民在王家庄村不在少数。村上加大了果园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的投入,xx年,采取贷款和自筹等方式,投资32万元,在292亩果园完成了引水通电和防护栏安装,有效解决了果园浇灌难、管护难的问题。

——生产生活条件逐年改善,发展基础不断夯实。xx年以来,村上先后实施了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农电线网改造项目、自来水入户项目和村级道路硬化项目等,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较之以前有了较大改善。全村目前建成牛棚80座,72户建成了沼气池,接通了沼气。除庄湾社外,其它6个社全部重新布设了高压线路和入户线路,新安装了2台大功率变压器,电力不足的问题有效解决。190个户接入了供水管网,从临近的罗家坡水厂引入了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5%,人畜饮水不再困难。xx年,村上多方筹措配套资金,投资85.4万元,水泥硬化村级主干道路3条4公里,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同时,实施了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广播电视入户率达到100%。

——村级班子能够履职尽职,组织保障比较有力。一个坚强有力的村级班子,既是一面鲜明的旗帜,也是一种无声的号召。在调研过程中,我对该村班子履职情况进行了重点了解。王家庄村现有村干部4人,担任村干部年限最长的已达到30年,最短的也有14年,普遍具有多年的村级事务管理经验和较强的群众组织能力、社会管理能力以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从调查问卷结果来看,85.7%的群众认为村干部能够胜任目前工作,78.8%的群众希望本届村“两委”班子继续留任,群众普遍认为村班子坚强有力、团结协作,热心村级事务,模范带头作用发挥较好,在村中威信较高。去年果园引水时,村班子成员主动跑部门、搞衔接,申请县上水利部门免费投放水利管道5700米,有效缓解了资金压力。

二、抓住发展瓶颈深挖致贫根源。

只有把致贫的原因找准,把根源挖深,才能把思路理清晰,把措施定具体。导致该村贫穷的原因不是单方面的,制约因素诸多,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从群众素质来看,受教育程度低、致富技能欠缺导致农民致富能力不强。在调研中,我发现,该村农民整体受教育程度不均衡、产业技术掌握不到位、致富技能欠缺的问题比较突出。村上统计数据显示,该村小学文化程度以下的人口达到407人,所占比例高达50.2%。文化程度偏低,导致农民接受新事物、新观念、新技术过程缓慢,在学习产业技术、掌握致富技能上事倍功半、提升过慢。全村现有的320名青壮年劳力中,能够熟练掌握建筑、运输、养殖、餐饮等实用技术的仅有35人,占10.9%。绝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因缺乏一技之长,一些收入高、待遇好的行业进不去,只能选择从事建筑小工、餐饮服务等劳动强度高、工作时间长、收入低的重体力工种,严重地制约了农民增收。就果产业而言,全村能熟练掌握果业技术的人屈指可数,多数农民在果园管理和技术关口只能依靠县、乡技术人员,甚至由乡、村干部及果业技术员代劳,日常管理和技术要求跟不上。同时,由于农民自学能力弱,对于农村实用技术教材和农家书屋藏书读不懂、学不会、用不上,虽然求富愿望强烈,但是苦于创业无门,只能盯着几亩地,守成有余,闯劲不足。

联村联户调研报告篇三

县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以来,我局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要求,迅速投入帮扶行动中,周密安排部署,加强组织领导,开展摸底调查,科学合理规划,扎实有效地推进“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为确保全年重点工作任务的落实奠定了坚实基础。根据崇联领办发〔2012〕21号《关于做好全市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督导检查的紧急通知》精神,我局高度重视,认真开展摸底调研,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于家湾村共有7社397户1657人,耕地面积4811亩,人均2.9亩,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780元。共有贫困户220户,贫困面占全村总户数的55.4%。我局在县委统一安排的基础上,结合于家湾村贫困状况,扩展帮扶范围,确定采取“132”帮扶方式,即:县民政局联系锦屏镇于家湾村1个村,科级干部每人联系3个贫困户,一般干部每人联系2个贫困户。我局共有科级干部7人,一般干部10人,“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共联系贫困户41户,占到了全村贫困户总数的18.6%。

二、行动开展情况。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我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各项会议精神,一是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收看了甘肃卫视频道直播的甘肃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大会实况,及时召开了“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大会,进一步统一单位全体干部职工思想意识,号召积极投入到行动中。二是组织单位全体职工认真学习省、市、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领导讲话精神和《崇信县关于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实施方案》,深刻理解“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重大意义。三是结合单位工作实际制定了《崇信县民政局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实施方案》和行事历,布置了“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活动专栏,通过深入贯彻学习,为积极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二)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为保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顺利开展,成立了崇信县民政局“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由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2名副局长和老龄办主任任副组长,抽选各科室业务能力较强的4名一般干部为成员,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民政局办公室,承办日常事务。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干部职工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

(三)摸底调研,科学规划。

一是准确确定联系户。为确保“双联”工作取得实效,我局主要领导带领班子成员以及工作人员与锦屏镇包村领导、村两委班子召开了专题会议,把特困家庭筛选做为帮扶重点,推行“一线工作”法,深入农户广泛宣传,调查研究村情户情,合理确定联系户。并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深入联系户家中进行全面摸底调研,重点了解贫困户家庭状况、生产生活条件、经济收入、查看住房条件、贫困原因和群众目前最需要解决和最关注的难点问题,并认真记录民情日记、填写联系卡,把调研结果详细登记在册。

二是合理制定发展规划。根据帮扶户的家庭现状及具体情况,制定了合理的帮扶计划、8年帮扶规划,明确了近、远期帮扶措施和目标。积极扶持发展主导优势产业,采取逐棚提升的办法,帮助村社和菜农对全村所有菜棚进行标准化管理,培育高标准蔬菜种植示范点1处,新修日光温室100座,小拱棚400座,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500亩,人均1.5亩。同时,统筹指导于家湾村基层民主和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协助改善基础设施,亮化周边环境,提高社会保障水平。通过帮扶,使联系的41个贫困户逐渐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增收625元,到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00元,稳步脱贫,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水平。

三是切实解决实际困难。春耕之际,由于常年风吹日晒,蔬菜工棚已破损,蔬菜专业合作缺少周转资金,我局干部职工自掏腰包筹集资金8000元,帮联系户购买菜棚竹竿8000根,为每个联系户购买化肥3袋。计划年内为于家湾村筹资帮扶资金5万元,目前已落实帮扶资金3万元,配送农业科技知识图书500多册,召开群众座谈会5场(次),参会群众人数645人,聘请专业人员,举办政策宣传和农业种植技术培训3场(次),发放宣传资料320余份。帮助联系户解决无息贷款、医疗救助、残疾人救助等困难45件,协调31户联系户推销果蔬菜4.5吨,输转劳动力4人。认真开展摸底调研,确保金秋助学活动取得实效,积极开展“亲帮亲、户帮户”主题实践活动,帮扶丧失劳动能力的鳏寡孤独、“空巢”老人6名,帮扶2011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300元至2500元之间的贫困“边缘户”11户,有效缓解了联系户实际困难。

三、存在的问题。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指导下,我局“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工作有序开展。但仍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宣传力度不够,群众对“双联”行动的认识不到位,片面的理解为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下农村就是为帮扶村和帮扶户提供物质、信息,导致帮扶户对此行动的期望值过高,主动行为不高,自我发展信心不足,存在等靠要的现象。二是帮扶村的整体规划缺乏统筹安排,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和技术指导,专业性、前瞻性、指导性不强,致使帮扶单位与帮扶村制定的帮扶计划落不到实处。三是帮扶致富计划不全面,思路不够宽,眼光不够远,方法不够多。

四、下一步帮扶措施。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一要加强统筹安排。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坚持把本职工作同帮扶群众工作结合起来,做到两促进两不误,保证帮扶行动顺利开展。二是结合农村发展实际,准确定位,进一步科学规划,充分利用各类项目资金,努力改善于家湾村基础设施条件。三是坚持深入田间地头走访调查研究,了解群众意愿,帮助群众理清思路,依托现有的特色产业基础和条件,壮大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和特色产业,并积极做好协调工作,帮助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拓展致富增收渠道。

二〇一二年七月十一日。

联村联户调研报告篇四

3月22日,按照市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总体部署,以张掖日报社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王更珍为组长的市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第三督导组,对市工商局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进展情况进行了督查。

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兴凯,市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赵万德,市局副调研员、市局“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张佩生陪同督查。

听取工作汇报、查阅相关文件资料后,督查组对市工商局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对“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亲自安排、亲自部署、亲自检查,并带头深入联系村、联系户开展结对帮扶。二是行动上积极迅速。省、市委部署“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后,市局就立即行动,成立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并专门成立了综合协调组、宣传报道及后勤保障组、项目资金协调组、督导检查组四个工作小组。三是工作部署细致到位。立足工商部门实际,对帮扶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对每个阶段的任务都做了安排和细化。四是工作扎实有效。按照已有的部署,前期做了大量的工作,落实了一些具体的帮扶任务,取得了明显成效。五是工作很有特色。“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工作手册、贫困户调查表等很有新意。

关于下一步工作,督查组指出,一是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工作制度,促进“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经常化、长效化。二是要进一步强化帮扶措施,确保帮扶工作取得实效。三是要进一步细化帮扶目标,研究制定帮扶联系村(户)的近期、中期、远期目标,使帮扶工作有的放矢、稳步推进。四是要紧密结合联系帮扶村的实际,注重富民产业的培育,做大做强地方优势产业。五是要立足工商职能,围绕服务“三农”做文章,更加有效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六是要加强政务信息和新闻宣传工作,注重总结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市工商局)。

红盾在希望的田野上生辉。

---临泽县工商局四轮驱动为农民致富搭桥拓路。

临泽因其“两山夹一川”的独特地形,形成了特有小气候,使得枣业、林业、农业齐头并进。近年来,临泽县工商局立足本职,主动作为,通过“登记助农”、“红盾护农”、“合同帮农”、“品牌富农”四轮驱动,不断提升服务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水平,全力助推农业生产发展方式转变。

登记助农抱团闯市场。“枣乡沃野烁金光,林路渠田写新篇。玉米番茄溢光彩,塞上江南铸华章。”临泽素有“塞上江南、粮食冠军县、中国枣乡”的美名。,临泽县制种面积达30万亩左右,种子产量占全国用种量的12%,累积发展设施农业1.89万亩,建成千头规模以上养殖小区24个,92%的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为持续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临泽县工商局按照标准化基地、品牌农业、农民合作组织“三位一体”的生产组织模式,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培育农村市场主体。目前,该县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96户,入社农户2036户,农村经济呈现“龙头围着市场转,农民跟着龙头干,合作组织把线牵,致富路上跑得欢”的良好局面。

红盾护农打假保民生。斗柄东指,天下皆春。临泽37万亩耕地上,春潮翻滚,春耕在即,沃野上一台台“昂首欢歌”的农机具在耕耘着希望,处处都是一派生机盎然的镜头。这样的场景与工商部门持续开展“红盾护农”行动是分不开的。近年来,该局以种子、农药、肥料、农机具及其零配件为重点,加大农资质量监测和市场巡查力度,加强对农资商品的监管,继续严格执行索证索票和留样备查制度,完善进销货台帐,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等坑农损农害农行为,切实维护了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品牌富农群众得实惠。临泽红枣,盛名已久,为临泽果树主栽品种。红枣品质超群,为进一步提提升市场知名度,在县工商局的帮助下,临泽小枣被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形成了集圣泽、昭武枣儿红、临泽红、等系列品牌的产业化经营,这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临泽县工商局还提出了“注册一件商标、带动一个产业、活跃一方经济”的.工作思路,围绕特色农业做文章,引导农民和涉农企业运用商标战略提升核心竞争力。目前,全县共拥有注册商标78件,其中著名商标9件,小小商标成了农民增收的“金字招牌”。(临泽县工商局)。

张掖市工商局拓宽联系村脱贫致富新路子。

当王红德等14名养殖户从工商人员手中接过“益民养殖专业合作社”营业执照时,激动地说:“原来我们就是有这么一个想法,不知道合适不合适,也不知道怎么弄。现在市工商局的同志亲自帮我们跑手续,办执照,工商局的领导真是我们的贴心人!”这是发生在张掖市工商局“双联”活动联系点山丹县山羊堡村的一幕。

联村联户调研报告篇五

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省、市、县委实现科学发展、转型跨越、富民兴县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全县机关干部坚决贯彻省、市、县委的决策部署,迅速行动起来,突出本职工作特色,做好结合文章,全员动员联村联户、尽心竭力为民富民,全力保稳定、促发展、建和谐。落实联村联户干部任务,是达到宣传政策、反映民意、促进发展、脱贫致富的目的。根据县委、政府的安排,我对我所包挂帮扶的贫困户家庭做了初步的摸底调查。

一、基本情况。

李德武,家住高台县巷道乡王家村四社,家庭人口5人,耕地面积7.5亩,因本人体弱多病,全家基本生活贫困。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1、劳动力缺乏,家中重担都在李兴虎一人身上,农业生产没办法多元化,也没有条件从事二三产业经营,除耕地收入外,无任何其他收入。

2、思想观念落后,进取心不强,对新政策缺乏认识,不从根本上思考如何让自己富起来的方法,存在怨天尤人的心理。

三、现阶段的帮扶思路。

路。

2、引导其农业生产走向多元化,高收益化,向政府大力发展的农业产业化靠拢,借政府发展的东风,实现自己的发展,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

常言道:“工作要上去,干部要下去”。执政为民,说到底就是要切切实实为基层群众解决问题、谋取福利。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必须进村入户,走到群众当中去,接接地气,倾听他们的呼声,了解他们的诉求,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以脱贫致富。

我们必须看到,“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把握节奏,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分期分批进行,保持工作连续性,一步一个脚印,为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帮群众脱贫致富。

省委这次以联村联户为载体、以为民富民为目的重大行动,显示了党对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关心和关注的真情,更重要的是鼓舞了贫困地区广大基层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困难和改变现状的信心和斗志,此项行动的深入开展和全面推进,必将为金塔镇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大进步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联村联户调研报告篇六

农村的经济发展影响着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我县地处西北边陲,河西走廊中断,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农村经济增长以种植农作物为主,严重地制约了我县农民增收致富。城乡结构不合理,农村市场发育滞后,农产品商品率低下,产供销体系建立缓慢;农村人口众多,文化水平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南湾村地处城乡结合部,大部分群众依托离城近的优势早已走在致富的大道上,剩下极少数村民由于本身文化低,缺技术、资金和信息,加上本身的原因和家庭原因,生活困难,需要帮扶。

一、基本情况。

(一)南湾村基本情况。

巷道乡南湾村共有4个社,286户,964人,耕地850亩,人均耕地0.88亩。村党支部下设4个党小组,共有党员43名,其中女党员6名,预备党员1名。党员中,40岁以下15人,40--60岁15人,60岁以上13人。党员中,高中及以上4人,初中28人,小学11人。党员致富能人8人。2011年全年,全村共有贫困户29户,其中党员贫困户6户。

近年来,南湾村依托城郊优势,充分开发土地资源,积极发展以大棚蔬菜为主的设施农业、畜牧养殖、二三产业、劳务输出为主的优势产业。目前,全村高效日光温室和各类钢架大棚达到240座,各类养殖大户15多户,年畜禽饲养量达3500头,贩销大户达36多户,全村年输出劳动力325多人。2011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2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308元。

南湾村在抢抓县城扩建和危房改造的机遇,努力改善村容村貌,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重新规划村民居住区和公共活动场所,现已建成高标准小康公寓住宅楼5幢144户,现已全部入住,计划修建能容纳132户的3栋小康公寓楼。

(二)帮扶对象基本情况。

郑红国:男,初中文化,44岁,家住南湾村三社,耕地4.6亩。家庭3口人,人多地少,由于本人文化低,身体残疾,又缺少资金和技能,生活十分贫困。

闫文正,男,64岁,家住南湾村一社,患有老年痴呆症。家庭人口3人,儿子由于文化程度低,常年在外打工,耕地面积4.5亩,年人均纯收入2千元左右,家庭生活相对贫困。

师兵选:男,初中文化,54岁,家住南湾村二社,耕地5.2亩。家庭4口人,人多地少,两个孩子上中学,由于本人文化低,缺少资金和技能,生活贫困。

郑锡伟:男,46岁,初中文化,家住南湾村三社,耕地3.2亩。家庭3口人,女孩初中上学,妻子常年卧病在床,由于本人没有什么技术,又看病需花费,家庭生计十分拮据。

张国荣:男,56岁,初中文化,家住南湾村四社,耕地5亩。家庭5口人,由于本人和儿子缺少资金和技术,儿媳哺育幼小孙子,苦守几亩田地度日。

马长明:男,40岁,初中文化,家住南湾村四社,耕地4.8亩。家庭3口人,由于妻子患脑瘤,多年医治花费巨大,父母年迈,家庭生计入不敷出。

二、民情民意征询情况。

为贯彻落实《中共高台县委、政府关于在全市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实施意见》(高发【2012】11号)以及执行《高台县教育体育局2012年‚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实施方案》(高教体【2012】37号)文件精神,落实干部联村联户,达到宣传党的政策、反映民情民意、促进社会和谐、群众脱贫致富的目的。3月9日解放街小学党支部在南湾村开展了民情民意问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表50多份,征询群众的意见、建议;访问贫困户5户,给他们带去了党和政府的关怀,每户赠送2袋春耕急需的有机肥料。此举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欢迎。常言道:‚工作要上去,干部要下去‛。执政为民,说到底就是要切切实实为基层群众解决问题、谋取福利。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必须进村入户,走到群众当中去,接接地气,倾听他们的呼声,了解他们的诉求,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以达到脱贫致富。现将问卷情况汇总如下:

1.多数群众对党的富民政策和惠民工程非常满意。如义务教育的‚两免一补‛,‚惠农明白卡一折通‛‚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等。

2.对某些机关单位办事效率低,门槛高,事难办的现象很不满意。

3.耕地减少,土地承包缺乏灵活性,不便土地合理流转,导致农村纠纷不断。最关心的和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是致富资金、项目和信息。

4.干部思想作风方面:有些干部‚进村入户‛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人到位了,心思和精力没有到位。虽说该看的地方看了,该去的地方去了,就是发现不了问题,对基层的情况若明若暗,心中无数;有的下去指手画脚乱指挥,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给基层添了乱,引起群众不满。

5.村民传统思想严重,因循守旧,思路不开阔,缺乏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设施农业、规模养殖发展不足,没有形成规模,增收成效不明显。

7.道路路况较差,老百姓出行、生产、生活方面存在困难。

8.积极联系农业技术专家,进行农业技术专题授课。9.村民反应比较多的现阶段问题都牵扯到农产品的生产、信息、技术、价格等。

三、方法与措施。

我们必须看到,‚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把握节奏,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分期分批进行,保持工作连续性,一步一个脚印,为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帮群众脱贫致富,否则就成了‚应景之作‛。

为确保‚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深入扎实开展,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思想上重视,集中精力安排部署,可以通过集中辅导和讨论交流的方式,认真学习理解惠民政策,对难以把握和有疑问的地方,集中联系咨询相关业务单位,努力做到把政策吃准吃透,做到准确理解,灵活应用。

(二)实施走访纪实制度,联户干部将走访时间、走访对象的基本情况、反映的问题、意见建议等,认真详细地记录下来,作为下一步开展好联户走访工作的‚参考书‛。

(三)真心实意做好事。按照胡总书记‘七一’讲话要求,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着力点,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群众中的各种思想问题,往往与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不解决实际问题,思想问题也难以得到有效解决。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公仆意识,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服务群众,千方百计谋民利、造民福,真心实意排民忧、解民难,尽最大努力为群众多办好事、多办实事,真正感召群众、凝聚群众。

(四)密切联系群众。做好群众工作,首先必须从心底里视群众为亲人,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当前,群众主要的意见,集中反映在‚门难进、人难见、事难办‛。要充分发挥这次‚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的优势、了解民情、反映民意、解决矛盾,不断改革和完善党群沟通主渠道的定位职能和运作方式。真正把群众看成是自己的衣食父母,怀着赤诚之心、赤子之心,主动和群众接触、主动与群众交流、主动向群众问需,真诚地与他们交朋友,认真解决好他们的实际困难。

(五)紧紧依靠群众。要坚持眼睛向下,放下架子,甘当学生,问需于民,善于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觅得良策,真正使群众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依靠群众的力量解决问题、推进工作。做好群众工作,必须善于向群众学习,时刻把群众放在心上,尊重群众、相信群众、帮扶群众,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

(六)积极引导群众。坚持既深入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又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的工作方法,因势利导,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依靠群众自身的力量做好群众工作。

(七)重点做好贫困户的帮扶工作,做到扶贫与扶智‚双轮驱动‛,‚输血与造血‛并驾齐驱,使他们真正能脱贫致富。

解放街小学党支部二〇一二年三月十二日。

联村联户调研报告篇七

双联行动开展一年来,取得了一定的帮扶成效,但也存在着明显差距,主要表现在思想认识、帮扶力量、规划制定、任务落实和典型推广五个方面,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行动的持续有效开展和帮扶成效的不断扩大。(一)思想认识不到位。少数单位对开展“双联”行动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基本要求认识不够到位,虽然进行了对接,但只停留在认门认人、问数填表的较低层面,没有落实具体的帮扶措施,没有开展有效的帮扶活动。从调研情况来看,个别单位认为双联工作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慰问了,户入了,任务基本完成了,对双联行动缺乏系统安排,指导推进不力。

(二)规划制定不科学。部分单位没有经过实质调查研究,制定的规划计划缺乏深入思考,方向不明,思路不清,千篇一律,没有长远打算和明确目标及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没有围绕落实“六大任务”制定完善发展规划和帮扶计划,没有算清增收账、拿出硬措施,对联系村、联系户脱贫致富缺少长远谋划,缺少帮助贫困村改善条件、贫困户增收致富的有效抓手和具体项目支撑,缺少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

(三)帮扶力量不均衡。一些单位帮联力度强弱与村户贫困程度不对应,职能特点与群众迫切解决的问题不对应,干部多少与帮联村的特困户多少不对应,在开展帮扶行动过程中,所能投入及调动的人、财、物等资源不尽相同,形成了帮扶力量的不均衡。有几十人包一个村的,使帮扶面达到总户数的80%,也有三五个人的小单位包一个村的,导致一些贫困村联系户占不到总户数的15%,对省市县三级没有联系到的村,乡镇兜底压力较大。如县直机关工委、资金中心、邮政局分别只有2名干部,石油公司仅有1名干部开展帮扶联系工作。

(四)任务落实不全面。个别单位和干部对全面落实“六项任务”简单化、片面化,简单地将行动理解为扶贫济困,满足于单纯给钱给物给项目,在项目支持、资金扶持等短期内能见到效果的方面关注的多,对政策宣讲、反映民意、强基固本等任务的落实投入时间和精力相对不足。(五)总结典型不深入。一些帮联单位没有组织得力人员在具体工作中去发现、在农民群众的参与过程中去发掘、在生动的实践中去提炼落实六项任务、干部作风转变、矛盾纠纷排查等方面的鲜活经验、典型做法和感人事迹。如响河村新农村建设模式、李堡村李国忠能人带动等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没有得到及时宣传推广,典型带动效果不明显。

联村联户调研报告篇八

落实联村联户干部任务,是传达宣传政策、反映民意、促进发展、脱贫致富的目的。根据全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统一安排,我所多次深入联系点—团结村,围绕该村发展的“家底”是什么,制约因素有哪些,脱贫的前途在何方等一系列题目,在该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剥茧抽丝”式的分析思考中,构成了发展规划和帮扶对策。

一、团结村基本情况。

团结村现有4个自然社,115户农户、445人,耕地面积2800亩,是1982年骆驼城建乡后新建的村,农户大多为外地移民。该村的主导产业以玉米制种为龙头,高效日光温室、畜牧养殖、劳务输出、土地流转为辐射带动。

二、深入调研掌握村情实际。

为了摸清底子找对门路。我所多次深入团结村进行调查摸底,重点走访了14个贫困户,在走访过程中听到了群众发自肺腑的心声,看清了村里的真貌,真切感受到了农民群众生活生产的不易,更进一步体会到做好“三农”工作的艰巨性、繁重性和紧迫性。同时还召开了不同层面的座谈交换会。在交谈中,农民普遍反映,固然村上整体比较贫困,但最近几年来发展变化比较大,他们有着深切感受。

三、建议及对策。

1、要捉住农民素质提升这一关键,在进一步农民致富能力上做文章。发展为了群众,发展更要依托群众,这就要把提升农民素质牢牢抓在手中,抓出成效。一要抓紧抓好农民素质教育。要有效整合农民技术学校、远程教育等教学资源,大力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线路、方针和政策,触及“三农”工作的土地流转、农业科技、计划生养、安全维稳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党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切实增强广大群众的政策意识、法制意识和发展意识。要抓紧抓好致富技能培训。要积极展开外出务工技术培训,确保每个农民(最少每户有一人)都能具有一技之长,实现在家创业是产业技术能手,外出务工是行业技能人才。要抓紧抓好农民思想观念转变。采取组织外出观摩、邀请专家到村讲课等情势,引导农民摒弃陈腐观念,建立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开辟意识,进一步接受新事物、把握新技术的主动性,为主导产业发展、农民致富增收奠定深厚基础。

力度,改变农村基础设施滞后的状态,还是农村发展确当务之急、改善民生的现实之需和主导产业的提升之基。要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加大投资力度,着力夯实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继续加大农村能源项目建设力度,加快普及户用沼气,进步沼气原料的使用率,勤俭能源,保护环境,改善群众生活条件。进行村庄环境综合治理,实施垃圾集中填埋,完全根治村庄面貌脏、乱、差的现象。

3、捉住农民自我教育这一核心,在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上做文章。要对现有村部进行维修扩建,加大配套建设力度,配齐配全相干设备设施,建立定期开放和值班制度,把村级活动场所的作用真正发挥起来。

4、捉住村级班子建设这一保障,在发挥基层党组织及党员作用上做文章。党组织是农村工作的领导核心,党员队伍是推动农村发展进步、维护农村工作稳定的中坚气力。要积极创新模式,不断扩大基层组织覆盖面。把握党员群众对村级经济社会发展的所思、所盼,珍惜民力、集中民智,用最广大党员群众的意愿确定思路、指导工作,关心群众疾苦,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碰到的实际困难,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落实好党员“三卡”民主生活会等制度,鼓励村干部参加函授教育,抓好支委成员素质提升、任务完成、作风建设的催促考核。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时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我们不能图形式、走过场,必须要把握节奏,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分期分批进行,保持工作连续性,一步一个脚印,将其作为贯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过程的一项战略性举措来抓,带着感情、带着责任,自觉深入农村,扎根群众中间,用心感知群众生活,用心谋划脱贫之策,在真帮实扶、真抓实干中带领农民群众走出一条脱贫致富新路子。

o一二年六月十七日二。

联村联户调研报告篇九

贞号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254户997口人,耕地面积1705亩,人均1.71亩,低于全县均匀水平。农业种植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小而杂,主导产业以制种为主,养牛羊业没有构成范围,农民收入主要依托传统农业和外出务工,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以农为主、以粮为纲的贫困村。从事二、三产业人数较少,全村从事建筑业的280人,从事运输业5户。,农民人均收进6050元。

1.群众最满意的事是:中央、地方政府的惠农政策好,特别是实行“新农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了“以人为本、发展的结果与人民共享”的理念。

2.群众最不满意的事是:实行市场经济后,有些农产品“卖难”问题比较严重,把握不准农户土地一年无收入,贴本经营,如去年的洋葱种植户。

3.群众最关心的事是:中央及地方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和“三农”问题。

4.群众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是:发展高效农业、规模养殖缺乏资金和技术,希望能加大小额贴息贷款力度。

5.群众最希望村里发展什么产业?规模养殖和种植高效经济作物。

6.群众最希望精神文化方面提供的服务是:开通远程网络服务,完善农家书屋,多增加一些农业科技及养殖业方面的书籍,特别是农业科技下乡服务。

7.对自己脱贫致富的'打算是:多承包一些土地,种植经济作物、附带发展养殖业增加经济收入。

9.您对党和政府最大的期望什么?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继续在支农惠农政策方面加大力度。

流于形式,使此项活动落到实处。

三、解决措施。

根据民意调查的实际,归纳农户致困的主要因素为两大类:“一是人多地少,二是缺少劳力和技术”。针对不同困难原因,有方向性的确定帮扶对象。结合“双联”的2户农户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和实施办法,采取“党委政府引、优惠政策扶、典型示范带”,坚持从实际、实效出发,坚持“输血式”帮扶和“造血式”帮扶并重,实行扶贫与扶志相结合,物质帮助与观念转化相结合,解决临时性问题与健全完善长期性机制相结合,具体抓好以下工作:。

1.以进村入户,政策法规宣讲,实地调研,座谈讨论等方式,结合春耕备耕生产,帮助帮扶对象理清发展思路,落实发展计划,从调整种植结构、集约经营、规模种植加养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工夫,促进农民增收。

2.送温暖办事实。在农忙季节和重大节假日进行物质帮扶。送化肥、筹集建筑物资等农户必须的生产生活品,要求每个党员干部进村入户不少于4次,累计帮扶时间不少于1个月。

3.做好政策宣传、信息服务。发挥党员干部的政策知识信息优势,为贫困户宣传党的惠农政策,带去致富信息项目,助农增收,脱贫致富。

4.结合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做好帮扶贫困户劳动力技能培训,培养新型农民,特别是在高新节水灌溉上求突破,提高贫困户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增加贫困户收入。

5.坚持输血与造血相并重,扶贫与扶志结合,引导贫困。

户转变思想观念,破除陈规陋习,克服过去养成的“等、靠、要”思想,牢固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靠政策引领、能人带动、自食其力、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坚定理想信念。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根据初步的调查摸底情况和征集的群众意见,全所干部职工继续进村入户深入了解,实行一包到底制,有针对性的制定帮扶计划,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制度,细化工作措施,靠实工作责任,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切实达到“有一个好阵地、一支好队伍、一个好产业、一批富农民”的要求,初步考虑开展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一要加强统筹安排。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坚持把本职工作和帮扶工作结合起来,做到两促进两不误,保证帮扶活动顺利开展。坚持调查研究研,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掌握群众思想动态,帮助群众理清思路,利用中央和地方的各项惠民政策,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条件,帮助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拓展致富增收渠道。

二要强化督促检查。要根据所帮扶的村和农户的具体情况,每年制定一个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帮扶计划,有针对性提供致富项目技术指导,帮助其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将此项活动计划纳入干部职工年度责任书,年终进行工作总结和成效考评。真正做到促使干部职工接受教育,经受锻炼,提高素质,熟悉农村,了解农情,懂得爱岗敬业,尽心竭力推动发展。确保受帮扶农户经济状况每年都有新变化、生活水平每年都有新提高。

联村联户调研报告篇十

按照县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领导小组要求,为确保全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深入有序开展,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这一行动落到实处;3月12日学区第三次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进入“双联”的贞号村,深入农户、走访、座谈,共发放民意调查表30份,对“双联”的14户贫困户重点进行了开展此项活动专访、民意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整理、归类汇总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贞号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254户997口人,耕地面积1705亩,人均1.71亩,低于全县均匀水平。农业种植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小而杂,主导产业以制种为主,养牛羊业没有构成范围,农民收入主要依托传统农业和外出务工,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以农为主、以粮为纲的贫困村。从事二、三产业人数较少,全村从事建筑业的280人,从事运输业5户。xxxx年,农民人均收进6050元。

1.群众最满意的事是:中央、地方政府的惠农政策好,特别是实行“新农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了“以人为本、发展的结果与人民共享”的理念。

2.群众最不满意的事是:实行市场经济后,有些农产品“卖难”问题比较严重,把握不准农户土地一年无收入,贴本经营,如去年的洋葱种植户。

3.群众最关心的事是:中央及地方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和“三农”问题。

4.群众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是:发展高效农业、规模养殖缺乏资金和技术,希望能加大小额贴息贷款力度。

5.群众最希望村里发展什么产业?规模养殖和种植高效经济作物。

6.群众最希望精神文化方面提供的服务是:开通远程网络服务,完善农家书屋,多增加一些农业科技及养殖业方面的书籍,特别是农业科技下乡服务。

7.对自己脱贫致富的打算是:多承包一些土地,种植经济作物、附带发展养殖业增加经济收入。

9.您对党和政府最大的期望什么?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继续在支农惠农政策方面加大力度。

10.您对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有什么要求?:要用真心换真情,立足长远,切切实实为联系村户增收致富出主意、想办法,及早帮助谋划联系村帮扶户发展路子,不走过场,流于形式,使此项活动落到实处。

三、解决措施。

根据民意调查的实际,归纳农户致困的主要因素为两大类:“一是人多地少,二是缺少劳力和技术”。针对不同困难原因,有方向性的确定帮扶对象。结合“双联”的`2户农户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和实施办法,采取“党委政府引、优惠政策扶、典型示范带”,坚持从实际、实效出发,坚持“输血式”帮扶和“造血式”帮扶并重,实行扶贫与扶志相结合,物质帮助与观念转化相结合,解决临时性问题与健全完善长期性机制相结合,具体抓好以下工作:。

1.以进村入户,政策法规宣讲,实地调研,座谈讨论等方式,结合春耕备耕生产,帮助帮扶对象理清发展思路,落实发展计划,从调整种植结构、集约经营、规模种植加养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工夫,促进农民增收。

2.送温暖办事实。在农忙季节和重大节假日进行物质帮扶。送化肥、筹集建筑物资等农户必须的生产生活品,要求每个党员干部进村入户不少于4次,累计帮扶时间不少于1个月。

3.做好政策宣传、信息服务。发挥党员干部的政策知识信息优势,为贫困户宣传党的惠农政策,带去致富信息项目,助农增收,脱贫致富。

4.结合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做好帮扶贫困户劳动力技能培训,培养新型农民,特别是在高新节水灌溉上求突破,提高贫困户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增加贫困户收入。

5.坚持输血与造血相并重,扶贫与扶志结合,引导贫困户转变思想观念,破除陈规陋习,克服过去养成的“等、靠、要”思想,牢固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靠政策引领、能人带动、自食其力、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坚定理想信念。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根据初步的调查摸底情况和征集的群众意见,全所干部职工继续进村入户深入了解,实行一包到底制,有针对性的制定帮扶计划,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制度,细化工作措施,靠实工作责任,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切实达到“有一个好阵地、一支好队伍、一个好产业、一批富农民”的要求,初步考虑开展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一要加强统筹安排。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坚持把本职工作和帮扶工作结合起来,做到两促进两不误,保证帮扶活动顺利开展。坚持调查研究研,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掌握群众思想动态,帮助群众理清思路,利用中央和地方的各项惠民政策,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条件,帮助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拓展致富增收渠道。

二要强化督促检查。要根据所帮扶的村和农户的具体情况,每年制定一个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帮扶计划,有针对性提供致富项目技术指导,帮助其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将此项活动计划纳入干部职工年度责任书,年终进行工作总结和成效考评。真正做到促使干部职工接受教育,经受锻炼,提高素质,熟悉农村,了解农情,懂得爱岗敬业,尽心竭力推动发展。确保受帮扶农户经济状况每年都有新变化、生活水平每年都有新提高。

联村联户调研报告篇十一

本文目录。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是省委实现科学发展,转型跨越的一项重大决策,县委要求全县各级领导干部积极行动起来,竭尽全力,联系群众,为民富民,保持稳定,立足长远,促发展,建和谐。根据县委安排,我们xx县中学科级干部一行x人,先后两次去x乡城x组,调查了解农户情况,现将了解到的情况形成报告。

本次调查采用咨询乡镇村组领导、走访农户、实地查看、发放宣传资料,翻阅村组档案等形式进行。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县委组织部分配给xx中学的xx户农民。

1、农户对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的看法:中央、地方政府的惠农政策好,特别是实行“新农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了“以人为本、发展的结果与人民共享”的理念。

2、不满意的问题:有些农产品“卖难”问题比较严重,如去年的洋葱。小额贷款困难。

3、最关心的事是:惠农政策和子女上学问题。

4、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是:发展规模养殖缺乏资金和技术。

5、最希望村里发展的产业:规模养殖和种植高效经济作物。

6、对自己脱贫致富的打算是:多种植经济作物和发展养殖业以增加经济收入。

8、对“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要求:要用真心换真情,立足长远,切切实实为联系村户增收致富出主意、想办法,及早帮助谋划联系村帮扶户发展路子,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

根据调查,归纳农户致困的主要因素为两大类:一是人多地少,二是缺少劳力和技术。

针对不同困难,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和实施办法,采取技术引领、政策扶持、示范带动等形式,从实际出发,坚持“输血式”帮扶和“造血式”帮扶并重,注重“造血式”。实行物质帮助与观念转化相结合,解决临时性问题与健全完善长期性机制相结合,具体做好以下工作:。

1、通过进村入户,政策法规宣讲,实地调研,座谈讨论等方式,结合生产,帮助帮扶对象理清发展思路,落实发展计划,从调整种植结构、转换经营方式、扩大规模种植养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工夫,促进增收。

2、送温暖办事实。在农忙季节和重大节假日进行物质帮扶。送化肥、筹集建筑物资等农户必须的生产生活品。

3、做好政策宣传、信息服务。为贫困户宣传党的惠农政策,带去致富信息项目,助农增收,脱贫致富。

4、做好帮扶贫困户劳动力技能培训,培养新型农民,提高贫困户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增加贫困户收入。

5、坚持输血与造血相并重,扶贫与扶志结合,引导贫困户转变思想观念,破除陈规陋习,克服过去养成的“等、靠、要”思想,牢固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靠政策引领、能人带动、自食其力、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坚定理想信念。

返回目录。

为贯彻落实《成县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实施方案》)文件精神,促进农民经济快速发展,成县县委办公室在乡村深入群众家中与群众座谈,了解村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及发展的潜力,具体调查情况如下:

村地处乡政府西部约8公里处,东邻宋山村大陈能干社,西接双旗村高家沟,南以镡河乡石垭子为界,北有麦罗山普贤殿,并与双旗村上庄社相连。该村下辖、西沟2个村民小组,截止20xx年底,全村共有37户,农业人口137人,非农业人口3人。全村共有劳动力88人,外出务工人员31人,其中常年外出务工12人,占劳动力的13.6%。

1.自然资源。

村属浅山丘陵区,幅员面积6.3平方公里,海拔900-1320米,无霜期210天,年均降水量615.2毫米。全村共有耕地525亩,人均占有耕地3.75亩。境内林草资源丰富,气候湿润,光照时间长,是发展核桃、畜禽养殖的适宜区。

2.特色产业。

该村特色产业主要以核桃产业为主导,结合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核桃已实现了全覆盖;同时该村盛产弥猴桃、毛栗、柿子等林果,是群众的一大收入来源;畜禽养殖以生猪、南江黄羊、黄牛、土乌鸡为主;中药材种植主要有桔梗、柴胡、苦参等;另外该村还种植有一定面积的烤烟。

3、贫困户基本情况。

该村共有贫困户12户,43人,其中低保户xx户42人,五保户1户1人,这些农户家中大数缺乏劳动力,智力水平低下,主要收入为种植业收入及惠农资金收入,收入单一,人均纯收入约1600余元。

该村20xx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2.1万元,人均纯收入2945元。其中种植业收入37.9万元,占总收入的61%,畜牧业收入15.5万元,占总收入的25%(年内出栏肉猪51头,肉鸡413只),第二、三产业收入8.7万元,占总收入的14%。该村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五通,但交通道路条件差,全村道路均为砂石路面,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该村村小学已撤并,村级办公场所为4间砖木结构房屋,村上无正规的医务室和文化活动室。

在全县开展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中,我办对乡村深入进行走访,对农户家庭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座谈访问。根据县委制定的《成县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实施方案》,严格按照坚持“四个定期”、做到“五个结合”、实施“六个一工程”、实现“五个显著提升”的工作要求,紧密结合该村实际,多策并举,分步实施。通过和农户的座谈了解,掌握了贫困户和普通群众的基本情况。村在产业发展上应以核桃做为特色主导产业,同时,大力发展养殖、烤烟、中药材种植等特色产业。

1、加大核桃产业技术投入力度,加快核桃树品种改良进程。按照“品种化栽培,园艺化管理”的要求,按照不同的生长季节,不同生长期的树,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将核桃树综合管理工作做得更实、更细。使核桃树综合管理工作力度逐年加大,管理措施逐年细化,管理的技术水平逐年提高。

强化激励机制。建立健全核桃产业发展目标考核管理制度,层层落实责任,认真总结成功经验,及时研究解决生产种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行规模化种植,紧紧围绕发展规划目标,结合全县的退耕还林、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扶贫开发等政策,项目及资金应向发展核桃产业倾斜,扶持促进核桃规模连片种植,努力扩大种植规模。

2、通过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通过干部联系群众开展技术培训,培养核桃产业大户,使产业大户普遍成为核桃树栽植、嫁接、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采收、干果处理等各个环节的技术能手,形成一套适合本村实际的管理模式,使核桃产业真正成为该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组织群众开展核桃树种植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制定核桃经济林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基地建设作业流程,确保核桃树种植质量。特别营销管理模式上,严格标准,制定出从生产到最终加工包装等任何一个环节的标准,使核桃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都实现标准化管理;完善网络,生产环节以产业科技推广及营销网络为基础,通过建立网络、规范管理来推动核桃产业走向市场;策划活动,通过策划、组织举办办核桃文化节。不断创新核桃饮食品种,提升核桃在饮食中的文化品位,扩大核桃品牌的市场影响。

3、稳定烤烟种植面积,加强烤烟种植技术帮扶,提高烤烟品质,严格烤烟产品收购管理,确保烤烟收购价格合理,提高群众种植烤烟的积极性。

诚信为本,加强。

合同。

签订管理,坚持“稳得住、控得住、提得高”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计划,稳定烤烟种植规模,签足计划,种足面积。全面推行烤烟生产“户籍化”管理。同时根据气象资料、烟苗长势,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加强苗床肥水管理。做好移栽前的备耕工作,全面实行分离式移栽。高标准要求,确保移栽质量。

返回目录。

为贯彻落实《成县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实施方案》)文件精神,促进农民经济快速发展,成县县委办公室在乡村深入群众家中与群众座谈,了解村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及发展的潜力,具体调查情况如下:

村地处乡政府西部约8公里处,东邻宋山村大陈能干社,西接双旗村高家沟,南以镡河乡石垭子为界,北有麦罗山普贤殿,并与双旗村上庄社相连。该村下辖、西沟2个村民小组,截止20xx年底,全村共有37户,农业人口137人,非农业人口3人。全村共有劳动力88人,外出务工人员31人,其中常年外出务工12人,占劳动力的13.6%。

1.自然资源。

村属浅山丘陵区,幅员面积6.3平方公里,海拔900-1320米,无霜期210天,年均降水量615.2毫米。全村共有耕地525亩,人均占有耕地3.75亩。境内林草资源丰富,气候湿润,光照时间长,是发展核桃、畜禽养殖的适宜区。

2.特色产业。

该村特色产业主要以核桃产业为主导,结合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核桃已实现了全覆盖;同时该村盛产弥猴桃、毛栗、柿子等林果,是群众的一大收入来源;畜禽养殖以生猪、南江黄羊、黄牛、土乌鸡为主;中药材种植主要有桔梗、柴胡、苦参等;另外该村还种植有一定面积的烤烟。

3、贫困户基本情况。

该村共有贫困户12户,43人,其中低保户xx户42人,五保户1户1人,这些农户家中大数缺乏劳动力,智力水平低下,主要收入为种植业收入及惠农资金收入,收入单一,人均纯收入约1600余元。

该村20xx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2.1万元,人均纯收入2945元。其中种植业收入37.9万元,占总收入的61%,畜牧业收入15.5万元,占总收入的25%(年内出栏肉猪51头,肉鸡413只),第二、三产业收入8.7万元,占总收入的14%。该村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五通,但交通道路条件差,全村道路均为砂石路面,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该村村小学已撤并,村级办公场所为4间砖木结构房屋,村上无正规的医务室和文化活动室。

在全县开展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中,我办对乡村深入进行走访,对农户家庭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座谈访问。根据县委制定的《成县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实施方案》,严格按照坚持“四个定期”、做到“五个结合”、实施“六个一工程”、实现“五个显著提升”的工作要求,紧密结合该村实际,多策并举,分步实施。通过和农户的座谈了解,掌握了贫困户和普通群众的基本情况。村在产业发展上应以核桃做为特色主导产业,同时,大力发展养殖、烤烟、中药材种植等特色产业。

1、加大核桃产业技术投入力度,加快核桃树品种改良进程。按照“品种化栽培,园艺化管理”的要求,按照不同的生长季节,不同生长期的树,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将核桃树综合管理工作做得更实、更细。使核桃树综合管理工作力度逐年加大,管理措施逐年细化,管理的技术水平逐年提高。

强化激励机制。建立健全核桃产业发展目标考核管理制度,层层落实责任,认真总结成功经验,及时研究解决生产种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行规模化种植,紧紧围绕发展规划目标,结合全县的退耕还林、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扶贫开发等政策,项目及资金应向发展核桃产业倾斜,扶持促进核桃规模连片种植,努力扩大种植规模。

2、通过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通过干部联系群众开展技术培训,培养核桃产业大户,使产业大户普遍成为核桃树栽植、嫁接、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采收、干果处理等各个环节的技术能手,形成一套适合本村实际的管理模式,使核桃产业真正成为该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组织群众开展核桃树种植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制定核桃经济林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基地建设作业流程,确保核桃树种植质量。特别营销管理模式上,严格标准,制定出从生产到最终加工包装等任何一个环节的标准,使核桃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都实现标准化管理;完善网络,生产环节以产业科技推广及营销网络为基础,通过建立网络、规范管理来推动核桃产业走向市场;策划活动,通过策划、组织举办办核桃文化节。不断创新核桃饮食品种,提升核桃在饮食中的文化品位,扩大核桃品牌的市场影响。

3、稳定烤烟种植面积,加强烤烟种植技术帮扶,提高烤烟品质,严格烤烟产品收购管理,确保烤烟收购价格合理,提高群众种植烤烟的积极性。

诚信为本,加强合同签订管理,坚持“稳得住、控得住、提得高”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计划,稳定烤烟种植规模,签足计划,种足面积。全面推行烤烟生产“户籍化”管理。同时根据气象资料、烟苗长势,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加强苗床肥水管理。做好移栽前的备耕工作,全面实行分离式移栽。高标准要求,确保移栽质量。

4、充分发挥该村林地资源丰富的强大优势,将畜禽养殖做为快速增加经济收入的短效产业,通过发展规模养殖,培育养殖大户,使畜禽产品销量上规模,上水平,解决养殖规模小,产品数量不足,销路不畅的问题。

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要求,用工业理念和生态理念谋划发展畜牧业,在实施小额信贷扶持示范养殖上下功夫,在培育养殖大户上求突破。以品种改良为重点,以疫病防治为保障,以科学饲养为支撑,狠抓各项科技措施落实,加快建设现代畜牧业,维护畜产品安全和动物卫生安全,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发展规模养殖,实行专业化生产是整个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重点支持一批养殖大户进一步做强做大,积极开展畜产品精深加工,努力挖掘产品潜力,生产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真正把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要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支持企业,广泛开展建立集约化、标准化的示范养殖基地,并通过基地的作用,培训、带动农户和社会力量发展规模养殖。同时,大力发展行业协会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广“公司+基地+农户”运作模式,推动养殖大户通过利益机制实现产销和服务对接,勇闯大市场,提高产业的组织化程度。

5、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改善圈舍,建设饲草基地,大力推广土鸡、山羊散养技术,引进青贮饲料、小麦秸杆氨化饲料技术,种植紫花苜蓿,用鲜苜蓿喂猪,在苜蓿地放养草鸡,走出一条特色显明的养殖路子。

6、以市场为导向,全面提升中药材种植业,以种植桔梗、柴胡、苦参等为主,结合“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使种植户熟练掌握中药材种植过程中选地整地、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等各个环节的技术措施。

以中药材规范化、标准化种植为基点,中药材加工为起点,以市场为导向,以药商和中药制药企业为依托,以培育主导产业为目标,优化布局、调整结构、完善政策,发展壮大种植业。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规定,加强与大型制药、加工、销售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进一步完善鼓励中药材种植的惠农政策,调动药农的积极性,各地政府为保护农户的利益,对乡镇中药材的种植任务纳入目标考核机制,各部门包片带动农民致富;对大块种植面积给予资助等政策措施。

7、引进项目资金,发展种植大户,使中药材种植形成一定规模,打开销路,使中药材种植业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项目资金引进上,制订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重奖牵线搭桥的能人,同时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力争项目资金引进一家、巩固一家、成功一家。广泛搜集市场行情,传递市场信息,使市场信息走入千家万户。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在党的富民政策春风吹拂下,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沧桑巨变,旧貌换新颜。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陈旧观念的影响,村这个小山村的干部群众,仍然迈不开创新发展的步伐。全面而客观分析,依然存在以下问题与不足:

(一)位置偏僻,各类生产生活信息资源匮乏。村位置比较偏僻,交通不便,信息相对闭塞,致使村的群众生产生活信息接收不够通畅,可以说,全体群众对网络的认识几乎等于零,导致对惠农政策和相关法律认识不清,外界信息接收与搜集网络尚未建立。而信息资源的,直接影响人们的观念。

(二)缺乏培训,农民整体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发展现代农业,需要新型的农民,需要现代素质,需要掌握现代知识和现代技术。而村的农民群众,由于缺乏必要的现代农业知识培训,缺乏专门的培训场所与阵地,各种素质有待于提高。靠发展产业提高效益的思想认识不足,科技措施落实不到位,传统的耕作方式仍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

(三)思路不清,优势特色产业科技投入不足。在发展产业种植上,小打小闹,单打独斗,对经济林果种植没有形成大规模连片种植,不能把产业达到利益的最大化。科技含量不高,没有科技研究与开发的整体发展思路。而产业种植形不成一个产业链,就对全村种植户走向市场,疏通营销渠道有影响。因为,外地商家出于成本和质量的考虑,总是愿意和有规模的种植基地打交道。

(四)劳力外流,整体家庭收入来源较为单一。多数劳动力奔波于打工热潮,家里仅剩子女和老人,而外出打工的群众多数是从事建筑、餐饮等体力活,农忙时节还要回家帮种帮收,收入水平也不高。经济来源主要靠原始耕地的收入。对新型的种植技术不能及时掌握。青壮老力的流失,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村里主要技术力量的缺乏。

(五)基础设施落后,村容村貌整体环境不优。要想富,先修路。由于受各方面环境的影响,村里道路弯曲不直,坎坷不平。没有一条比较标准的大道,加上村民房屋建设的高低不平,全村整体布局混乱,直接影响了村庄的整体形象。居住、通讯和交通等基本条件的落后,基础设施落后,是限制发展的“瓶颈”问题。

“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省委为实现富民兴陇战略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机遇。也是全面小康转型跨越的总动员令执政为民解放思想的创新之举。我们工作队的任务就是:宣传政策、反映民意、促进发展、疏导情绪、强基固本、推广典型。就是要深入帮扶的贫困村,沉下去、对帮扶的贫困村、贫困户所反映的问题,尽可能协调相关部门去解决。连日来,我们带着真挚的感情深入贫困村、贫困户,反映群众的呼声,架起贫困农民与上级部门互通信息的桥梁。倾听民声、服务民众、解决农忧,解答农民关于政策法规、种养技术、市场信息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开创信息扶农、信息助农、信息富农的新路子。做好指导、协调和督促各类既定发展规划、开发项目的实施,根据实地调研了解的实际需要,对尚未纳入规划的工作提出以下补充和完善的对策与建议。

黑板报。

和群众大会,宣传新理念、新思想、新经营和新做法,换脑筋,树新风。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办法,请专家技术员来村里讲课,向农民群众传播科学种田、发展现代农业的知识,向种养专业户讲授科学管理、市场营销的经验。同时,要有意识组织大家走出去取经吸宝,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二)转变群众生活观念,强化村庄环境卫生建设。要破除小进即满、小富即安的小农思想,树立居安思危、不进则退的危机意识;破除消极等待、坐享其成的等靠思想,树立抢抓先机、乘势而上的机遇意识。破除坐井观天、闭目塞听的封闭思想,树立放眼世界、洞察未来的开放意识。

每天动手清理垃圾,影响村民主动参与,自觉形成“个个爱护家园,家家讲究卫生”的良好氛围。同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建立一支由村两委干部、组长、党员等参与的环境整治志愿服务队伍,负责环境保护宣传动员和保洁工作,做到环境卫生岁岁年年有人管,月月日日有人问。

(三)加强农村“五改”配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通过实施村社道路硬化工程,实施改水、改炕、改灶、改厕、改圈“五改”工程,使全村交通条件、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全面提高。村干部要高瞻远瞩,重视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围绕新农村农民生产生活的需求,狠抓民居风貌改造,配套建设和完善田网、水网、电网、路网等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促进“五改”配套建设,深入推进环境治理,努力建设自然、生态、和谐、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同时,建设村级公共服务活动中心,配套完善远程教育网点、农家书屋、新型农民培训等服务设施和功能,促进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向新村延伸。

(四)完善帮扶工作机制,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及时和乡镇、村座谈研究具体的帮扶措施。坚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的发展方略,帮助群众解决生活和发展难题;通过整合资金、集中力量,不断加强农村道路、人畜饮水等基础建设;充分发挥优势、扬长避短,积极培育投资少、见效快的富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在稳定粮田面积的前提下,通过大力发展核桃、中药材、养殖等产业,使全村粮、经、草的生产比例达到优化协调。加快建立健全全方位、多层次、全覆盖的扶贫济困长效机制,大力营造“团结友爱、守望相助,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社会氛围和良好风尚,促进社会更加和谐发展。要指导村切切实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加积极主动地做好困难群众帮扶工作,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确保让困难群众享受到政策的保障、政策的优惠。

(五)创新筹资融资机制,有力保障群众致富发展。要构建多渠道筹资的思想。吸引银行资本、社会资金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要形成完善的担保团体,为普通群众有利于自身增收的好项目、好方法做坚强的基石。探索通过创新担保机制、完善贷款风险补偿和财政奖励制度等,鼓励县域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放。探索和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质押贷款办法对为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投资的民营企业提供融资的,提高奖励比例。安排小企业贷款奖励、补助和风险补偿资金,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大力扶植妇女靠养殖创业发展,特别是要做好农村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进行农村妇女贷款摸底登记,全程指导妇女完成贷款申请,跟踪项目实施,积极帮助承贷妇女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协助做好贷款回收工作。

总之,加大对农村的产业、土地、就业等方面的扶持力度,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的产出率,增加农民收入。同时,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把生态开发、产业开发、旅游开发等结合起来,推动村科学发展,绝不能让一个农民群众贫困,不能让一户农民群众艰难,不让我们的一个承诺不兑现,为农民群众经济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返回目录。

贞号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254户997口人,耕地面积1705亩,人均1.71亩,低于全县均匀水平。农业种植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小而杂,主导产业以制种为主,养牛羊业没有构成范围,农民收入主要依托传统农业和外出务工,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以农为主、以粮为纲的贫困村。从事二、三产业人数较少,全村从事建筑业的280人,从事运输业5户。xx年,农民人均收进6050元。

1.群众最满意的事是:中央、地方政府的惠农政策好,特别是实行“新农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了“以人为本、发展的结果与人民共享”的理念。

2.群众最不满意的事是:实行市场经济后,有些农产品“卖难”问题比较严重,把握不准农户土地一年无收入,贴本经营,如去年的洋葱种植户。

3.群众最关心的事是:中央及地方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和“三农”问题。

4.群众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是:发展高效农业、规模养殖缺乏资金和技术,希望能加大小额贴息贷款力度。

5.群众最希望村里发展什么产业?规模养殖和种植高效经济作物。

6.群众最希望精神文化方面提供的服务是:开通远程网络服务,完善农家书屋,多增加一些农业科技及养殖业方面的书籍,特别是农业科技下乡服务。

7.对自己脱贫致富的打算是:多承包一些土地,种植经济作物、附带发展养殖业增加经济收入。

9.您对党和政府最大的期望什么?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继续在支农惠农政策方面加大力度。

流于形式,使此项活动落到实处。

根据民意调查的实际,归纳农户致困的主要因素为两大类:“一是人多地少,二是缺少劳力和技术”。针对不同困难原因,有方向性的确定帮扶对象。结合“双联”的2户农户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和实施办法,采取“党委政府引、优惠政策扶、典型示范带”,坚持从实际、实效出发,坚持“输血式”帮扶和“造血式”帮扶并重,实行扶贫与扶志相结合,物质帮助与观念转化相结合,解决临时性问题与健全完善长期性机制相结合,具体抓好以下工作:。

1.以进村入户,政策法规宣讲,实地调研,座谈讨论等方式,结合春耕备耕生产,帮助帮扶对象理清发展思路,落实发展计划,从调整种植结构、集约经营、规模种植加养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工夫,促进农民增收。

2.送温暖办事实。在农忙季节和重大节假日进行物质帮扶。送化肥、筹集建筑物资等农户必须的生产生活品,要求每个党员干部进村入户不少于4次,累计帮扶时间不少于1个月。

3.做好政策宣传、信息服务。发挥党员干部的政策知识信息优势,为贫困户宣传党的惠农政策,带去致富信息项目,助农增收,脱贫致富。

4.结合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做好帮扶贫困户劳动力技能培训,培养新型农民,特别是在高新节水灌溉上求突破,提高贫困户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增加贫困户收入。

5.坚持输血与造血相并重,扶贫与扶志结合,引导贫困。

户转变思想观念,破除陈规陋习,克服过去养成的“等、靠、要”思想,牢固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靠政策引领、能人带动、自食其力、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坚定理想信念。

根据初步的调查摸底情况和征集的群众意见,全所干部职工继续进村入户深入了解,实行一包到底制,有针对性的制定帮扶计划,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制度,细化工作措施,靠实工作责任,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切实达到“有一个好阵地、一支好队伍、一个好产业、一批富农民”的要求,初步考虑开展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一要加强统筹安排。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坚持把本职工作和帮扶工作结合起来,做到两促进两不误,保证帮扶活动顺利开展。坚持调查研究研,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掌握群众思想动态,帮助群众理清思路,利用中央和地方的各项惠民政策,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条件,帮助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拓展致富增收渠道。

二要强化督促检查。要根据所帮扶的村和农户的具体情况,每年制定一个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帮扶计划,有针对性提供致富项目技术指导,帮助其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将此项活动计划纳入干部职工年度。

责任书。

年终进行。

工作总结。

和成效考评。真正做到促使干部职工接受教育,经受锻炼,提高素质,熟悉农村,了解农情,懂得爱岗敬业,尽心竭力推动发展。确保受帮扶农户经济状况每年都有新变化、生活水平每年都有新提高。

联村联户调研报告篇十二

xx县属全省58个贫困县之一。由于历史、自然等诸多原因,全县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基础设施欠账较大,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劳动力素质偏低。2011年底,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063元,有各类贫困户7.9万户33.4万人。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以来,共安排省、市、县、乡四级162个单位联系215个贫困村(2个社区),5608名干部联系11467户贫困户。在省市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省市双联办的精心指导下,全县上下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按照省、市、县委的统一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多级联动,上下结合,突出重点,真联实扶,各项工作行动快、认识到位、措施有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广大群众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成效:

(一)注重从思想上引,不断激发了群众思富求变的内生动力。双联行动开展以来,我县广大干部重点围绕五大类77项农村政策进村入户宣讲对谈,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进一步牢固树立加快发展的理念。县级主要领导分别在甘沟响河村、界石铺赵岔村、古城乡二堡村、李店镇蒲岔村等联系点,就群众关心的问题,以辅导讲座的形式,向基层干部群众深入宣讲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各项农村政策,进一步坚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和决心。县委农办先后多次深入联系点原安乡原头村,通过组织召开群众大会集中宣讲和干部进家入户“面对面”沟通相结合的方式,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和农民生活需要,宣讲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林业局、农牧局、人社局、检察院等单位结合各自的专业优势,不仅在所联系的李店镇蒲岔村、贾河乡王沟村、四河乡王岔村和新店乡小湾村开展政策、技术、法制宣传教育,同时倾斜技术力量,在全县所有的贫困村讲解农业科技知识、法律法规,对群众等靠要等方面的思想观念进行引导和转变,贫困村议发展、谋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

(二)致力在产业上扶,不断增强了贫困村自我发展的能力。联村单位和联户干部按照县委统一安排,深入生产一线,高起点、大规模、全覆盖推进苹果产业和特色养殖业扩量提质增效。县农牧局充分发挥农口部门行业优势,按照“基地联农户,产业促富民”的帮扶思路,以苹果有机园建设为主攻目标,在联系帮扶的贾河乡王沟和剪岔两村,兴建有机苹果园和幼园套种示范两大基地,建成5000亩有机果园示范基地,3200亩新植果园及幼园间作套种小拱棚西瓜、疏菜、洋芋等作物,涉及18社576户2755人,贫困户282户,1234人,通过果园间作套种,改变当地农户蔬菜种植技术落后,蔬菜产业发展缓慢的现状,全村仅果一业人均增收2700元以上。司桥乡牟沟村在双联行动中,结合村情实际,及时确定了牛、果两大主导产业,完成果园新植面积1300亩,累计达到2200亩,人均1.6亩;在小曲社和张河社建成养牛小区两处,新建暖棚40座,引进基础母牛60头,建成大中型青贮池14座全村牛饲养量达到520头;种植全膜玉米1800亩,人均产粮719公斤;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2542.46元,其中家庭经营收入1235.25元(种植业收入1038.45元,养牛收入196.8元),劳务收入805.76元,惠农政策收入483.45元。这些都充分说明,联村单位和联户干部在帮助贫困村寻找发展思路、确定特色产业,进而寻找突破、迈开步子、加快发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三)切实从紧需处帮,有效破解了贫困村发展的瓶颈制约。全县以双联行动为契机,按照建设百万亩优质苹果生产大县、十万头养牛大县、十万名劳务输转的要求,制定出台了加快果产业发展的意见,以及做好贴息贷款加快畜牧产业发展等配套性文件,其中大都侧重于对发展缓慢乡村的帮扶和引导。我们调研的响河村是去年全县新农村建设“五村联创”示范村,也是县委王书记和县委办的联系点,阳坡川社在危旧房改造过程中,大多数群众建房资金短缺,帮扶单位和联户的领导干部立即联系县信用联社,衔接危旧房改造农户贷款66户228万元,广大群众改造危旧房的积极性高涨、建设新农村的信心倍增。同时,县上认真落实政策,采取了多元化的措施,破解贫困地区群众贷款难这一突出问题,一是在财政部门建立了担保公司,为农户贷款提供担保;二是落实妇女小额贷款,2012年共发放贷款规模1.03亿元,惠及2179户农户;三是严格落实“双联惠农贷款”,实行财政贴息补助,已累计发放贷款数额7798万元;四是整合资源,成立农民资金互助社等民间金融组织,有力有效地破解了全县农村资金缺、贷款难等重大难题。同时,大部分联村单位积极协调,千方百计根据各自工作职能帮助联系的村社、农户破解基础设施薄弱、资金不足、技术欠缺等方面的瓶颈制约,加快发展,如省审计厅争取道路建设资金1587万元,在帮联的原安乡姚河等6个村,建成姚河村至八原路口等5条道路硬化24公里,新建维修塘坝4座,争取到国家土地整理项目,在荞岔村进行坡地改梯田工程改造2500亩,建成了姚河村民文化中心,帮助成立互助资金合作社6个,为姚河等6村各投入10万元修建了垃圾集中处理台并购置了相关环保设施;省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筹资58万元建成八里镇郭罗村村民服务文化中心,砂化道路3.5公里。省烟草专卖局筹资100余万元,为联系的界石铺镇魏湾和祁岔两村建成大桥一座,实现了两村群众多年来的通路梦;在今年旱情持续发展的情况下,又为该村无偿提供抗旱水车一辆,保证了当年新植果园的苗木成活率。省机关事务管理局为联系的司桥乡庙咀村新建养牛暖棚20座,鸡舍6座;砂化道路3.5公里,同时加强旱作技术推广、果园栽植等技术培训,使全村面貌大为改观,为此,该村退休教师邵国政编写了《联村联户联民心、治穷致富报党恩》的快板词,在当地广为传唱。2012年,各级联村单位自筹共落实帮扶资金2600万元,帮办各类实事816件,实施道路硬化、危旧房改造、安全饮水、农村能源、特色产业开发等帮扶项目126项;今年,已开工建设各类农业项目45项,投入资金3800万元,集中破解了一批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有效改善了贫困村基础条件。

(四)坚持在关键处干,进一步提升了党群干群关系。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各级帮扶单位和广大干部坚持在关键农时、重要阶段联村入户,察民情、解难事,从群众最直接最紧迫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在特色产业培育发展、村容村貌整治、村级事务规范化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同时,全县以扎实开展“进万家门、知万家情”民情恳谈等“六项活动”为抓手,广大联户干部沉下身子、放下架子、融进村子,到农户家里去,到田间地头去,和群众面对面交流,了解掌握群众的所思所盼,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共同谋划脱贫之策,积极解决实际困难,共培训农民9.5万多人(次),梳理群众提出的困难问题3100余条,排查各类矛盾纠纷2160起,化解2117起,免费就诊和医疗咨询服务群众8000多人次,捐款捐物共计12.6万元,广大联户干部在真心帮助群众、真情服务群众中得到锤炼、转变了工作作风、增进了群众感情、密切了干群关系。贫困地区群众深有感触地说:“这样的‘为民’工作方式,不愁‘富不了民’”。

(五)积极在效应上拓,带动了全县工作的整体推进。坚持抓两头带中间,一手抓“五村联创”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一手抓贫困村扶贫开发,全县各级各部门抢抓政策机遇、注重联村抓产业、联户促增收,积极实施产业开发项目,年初确定的重大工程、重点项目、重要事项扎实推进,在工作中注重释放多方面的效应,“三农”工作呈现出多年来少有的喜人局面,2012年,全县新植果园8.7万亩,落实果园标准化生产基地45万亩,新建标准化养牛小区40处,种植蔬菜11.7万亩、马铃薯38.5万亩,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等高效旱作农业技术76万亩,实现农业增加值9.7亿元,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42元,增长18.9%,高于全市3个百分点;2.5万农村人口实现了稳定脱贫,全县贫困面下降5.6个百分点。今年,已完成新植果园10万亩,补植5万亩,果园春季修剪60多万亩;40个养殖小区已完成规划选址、技能培训等前期工作,正在加快建设。38.5万亩洋芋种植已调备脱毒良种3500万公斤,将适时开播;建成蔬菜拱棚100座,全县完成瓜菜种植3.6万亩,春季农业生产有条不紊的进行,有力有效的推进了县域经济转型跨越、进位赶超势头强劲。

双联行动为新时期、新形势下全县推进扶贫开发开辟了一条新路,通过一年实践,给我们诸多启示:一是必须坚持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不动摇,深化认识,统筹推进“六项任务”和“八个全覆盖”的落实,实现党心与民心的相互交融,干部和群众的双向受益。二是必须坚持务求实效的理念不变调,在理念上引导群众,在工作中服务群众,在感情上贴近群众,激发人民群众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新活力。三是必须坚持机制创新的方式不懈怠。坚持把单位联村的重点放在促进共享上,把突破口放在农村发展难题、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创新村级事务管理、提升农村保障水平上,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坚持把干部联户的重点放在搞好服务上,真心实意地为农民群众出谋划策,既把脉、又造血,既扶贫、又扶智,在服务中教育、引导、塑造新农民形象。四是必须坚持为民富民的劲头不松懈,把双联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为民富民上,大力改善民本民生,切实保障农民权益,既要找准贫困的原因和症结,制定有效的办法和措施,又要作出具体的计划和安排,一步一个脚印地抓好工作落实。

联村联户调研报告篇十三

我国大部分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影响着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进展,农村经济的发展制约着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长时间来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缓慢,严重的制约了我国农民的增收致富,教育发展不理想,资金不到位,农村失学率一直高于城市,城乡结构不合理,城乡居民财富差距扩大,两极分化严重,不能让我们的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农村市场发育严重滞后,农产品商品率十分低下,产供销体系没有建立,资源配置无法优化。农村人口众多,农村教育水平低下,劳动力过剩,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为贯彻落实全县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实施方案,落实联村联户干部任务,达到宣传政策、反映民意、促进发展、脱贫致富的目的。按照组织的统一部署,我已经两次奔赴联系点-------羊井子湾乡双古城村三组贫困户魁有录、张启明家进行深入调研,送去急需的春耕物资,具体帮助实施致富计划。

人。

帮扶对象基本情况:魁有录:家庭人口5人,其中劳动力4人,现有耕地面积13亩,2011年收入2万元,2012年计划种植孜然2亩,小麦6亩,辣椒4亩,葡萄1亩,养羊4只,无外出打工计划。

张启明:家庭人口7人,其中劳动力4人,现有耕地12亩,2011年种植辣椒2亩,棉花3亩孜然带田5亩收入1万元,2012年计划种植带田4亩,辣椒5亩,葡萄1.6亩,养羊15只,无外出打工计划。

执政为民,说到底就是要切切实实为基层群众解决问题、谋取福利。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必须进村入户,走到群众当中去,倾听他们的呼声,了解他们的诉求,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脱贫致富。“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把握节奏,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进行,保持工作连续性,一步一个脚印,为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帮群众脱贫致富。为确保“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深入扎实开展,确定的帮扶对象尽快脱贫致富,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思想上重视,集中精力安排部署,通过集中辅导和讨论交流的方式,认真学习理解惠民政策,对难以把握和有疑问的地方,集中联系咨询相关业务单位,努力做到把政策吃准吃透,做到准确理解,灵活应用。

二是实施走访纪实制度,把走访时间、走访对象的基本情况、反映的问题、意见建议等,认真详细地记录下来,作为下一步开展好联户走访工作的“参考书”。

三是做好帮扶对象的思想工作,要把提高生活水平作为着力点,重点解决好帮扶对象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要牢固树立公仆意识,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服务群众,千方百计谋民利、造民福,真心实意排民忧、解民难,尽最大努力为群众多办好事、多办实事。村民反应比较多的问题是交通道路问题、自来水问题、贷款难问题等。这些问题积极向相关部门反映逐步解决。

四是从心底里视帮扶对象为亲人,拉近与群众的距离。群众主要的意见,集中反映在“门难进、人难见、事难办”。要充分发挥这次“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的优势、了解民情、反映民意、解决矛盾,不断改革和完善党群沟通主渠道。真正把群众看成是自己的衣食父母,怀着赤诚之心、赤子之心,主动和群众接触、主动与群众交流、主动向群众问需,真诚地与他们交朋友,认真解决好他们的实际困难。

五是要坚持放下架子,甘当学生,善于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觅得良策,真正使群众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依靠群众的力量解决问题、推进工作。做好群众工作,必须善于向群众学习,时刻把群众放在心上,尊重群众、相信群众、帮扶群众,充分发挥帮扶对象的主体作用。

六是坚持既深入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又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的工作方法,因势利导,满足帮扶对象的需求,依靠群众自身的力量做好群众工作。

二〇一二年四月二十五日。

联村联户调研报告篇十四

本文目录。

我国目前的人口13亿多,约有9亿农村人口,农村的经济发展影响着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长期以来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缓慢,严重的制约了我国农民的增收致富,教育发展不理想,资金不到位,农村失学率一直高于城市,城乡结构不合理,城乡居民财富差距扩大,两极分化严重,不能让我们的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农村市场发育严重滞后,农产品商品率十分低下,产供销体系没有建立,资源配置无法优化;农村人口众多,农村教育水平极其低下,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为贯彻落实《中共永昌县委关于深入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实施方案》(县委发〔xx〕15号)以及执行《永昌县教育局关于深入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实施方案》(永教〔xx〕80号)文件精神,落实联村联户干部任务,是达到宣传政策、反映民意、促进发展、脱贫致富的目的。

(一)梅家寺村基本情况。

梅家寺村属焦家庄乡管辖的行政村之一,全村共辖9个村社,554户,2180口人,总耕地面积3880亩,人均1.8亩,上年人均纯收入5721元。该村产业主要以种植、畜禽养殖和劳务输出、个体经商为主,92户种植塑料大棚;31户建有养殖暖棚;建有卫生室和文化活动室,电视电话普及,77户从事个体经商。村内道路硬化4.6公里。上年有2150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143人参加了农村养老保险,110户人家常年在城镇居住。全村共有贫困户数98户,294人。

(二)帮扶对象基本情况。

根据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协调推进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和县教育局的工作安排,学校安排11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和17名教师直接参与联村联户行动,共联系梅家寺村39户困难群众。该村致贫原因主要有:一是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二是信息闭塞,很多农业信息不能及时了解;三是农村致富能手少,科技力量跟不上,缺乏新思路新方法;四是个别家庭由于老弱病残障的原因,经济收入来源少,致富难度大。

(一)迅速传达学习,统一思想认识。

县教育局召开“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动员大会之后,我校召开了专题会议及动员大会,学习、领会和传达了省委书记王三运在全省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及市、县有关“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精神,并学习了县教育局《关于深入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实施方案》,统一了全体教职工的思想认识,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永昌县职业中学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实施方案》,研究部署了现阶段工作,抽组专门人员经办具体事务,把“双联”行动作为当前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摆上议事日程,为积极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安排部署。

为保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顺利开展,我校召开了会议专题研究行动部署事宜,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党支部书记任副组长,各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日常事务工作。通过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工作措施,有效保证了“双联”行动的有序开展。

(三)深入现场对接,靠实帮扶责任。

1.进村入户,调查摸底,签订帮扶。

责任书。

根据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协调推进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和县教育局的工作安排,抽调11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和17名教师直接参与联村联户行动。在校长、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分期分批深入联系村焦家庄乡梅家寺村39户贫困户家中,进行细致地调查摸底后,与之一一签订了帮扶责任书。在入户过程中,严格遵守“八个不准、”“三个防止”纪律要求,吃、行等都是自己解决,做到了不扰村、不扰民、不花村组和群众一分钱。

2.根据实情制定发展规划。

我校帮扶干部与乡村干部一起走访了特困户,同他们交流,座谈沟通,详细了解帮扶户的家庭人口情况、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子女上学、看病就医、农作物耕种、禽畜养殖等相关情况,查看农户家庭的住房、生产生活用具,询问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急需解决的问题等,同时与村委会干部召开座谈会,详细了解村情民情,并与乡村干部共同商讨下一步的。

工作计划。

对梅家寺村的今后发展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会诊”提出了基本的工作思路初步明确了帮扶的基本目标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工作奠定基础。同时将帮扶对象全部落实到每名干部或教师身上落实了帮扶责任明确了帮扶方向。

3.宣传引导,物资帮扶,解决农户目前的困境。

入户调查时,我们重点加强政策宣传和教育引导,帮助贫困户树立新的生产生活理念,特别是现代农业发展观念,移风易俗,破旧立新。根据联系村和联系户的实际情况,和村干部一道,探讨确定了初步的帮扶计划,并为联系村送去了3000元的扶持资金,价值3354元的化肥78袋,价值xx元的水泥五吨,捐赠图书1025本,帮系村和联系户解决了眼前的实际困难。

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单位的指导下,我校联村联户工作有序开展。在“双联”工作过程中,我们虽然做了一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部分帮扶户老弱病幼,需赡养和抚养,凭个人之力无法解决,这对帮扶工作造成了不小的阻力。

(二)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

(三)信息闭塞,很多农业信息不能及时了解。

(四)农村致富能手少,科技力量跟不上,缺乏新思路新方法。

(五)由于学校工作的特殊性,只能利用双休日开展“联村联户”活动。

根据存在的问题和初步的摸底调查情况,我们拟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在广大师生中、联系农户间坚持不懈地宣传省委省政府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形势、顺应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立足推动转型跨越新实践、着眼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新要求的全局性战略性重大决策。

(二)从农户最迫切的需求出发,解决实实在在存在的难题。学校努力做到“四个一”,联系干部认真落实“四帮四抓”,帮助贫困户做到“四个一”和“四个到户”,力争使群众最关心的问题、社会稳定最突出的矛盾以及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反映、早掌握、早处理。

(三)充分利用双休日时间入户走访、农情调查、专题调研,严明工作纪律,达到入户要求,记好“民情日记”,尽最大努力做到教学工作和“双联”活动两不误。

(四)根据联系村和帮扶户的情况,制订并落实好帮扶计划,先解决当前在生产、生活上存在的困难,再商讨探索脱贫致富的新途径和新举措。

(五)实施走访纪实制度,联户干部将走访时间、走访对象的基本情况、反映的问题、意见建议等,认真详细地记录下来,作为进一步开展好联户走访工作的“参考书”。

(六)积极引导群众。坚持既深入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又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的工作方法,因势利导,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依靠群众自身的力量做好群众工作。

返回目录。

为贯彻落实《成县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实施方案》)文件精神,促进农民经济快速发展,成县县委办公室在乡村深入群众家中与群众座谈,了解村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及发展的潜力,具体调查情况如下:

村地处乡政府西部约8公里处,东邻宋山村大陈能干社,西接双旗村高家沟,南以镡河乡石垭子为界,北有麦罗山普贤殿,并与双旗村上庄社相连。该村下辖、西沟2个村民小组,截止20xx年底,全村共有37户,农业人口137人,非农业人口3人。全村共有劳动力88人,外出务工人员31人,其中常年外出务工12人,占劳动力的13.6%。

1.自然资源。

村属浅山丘陵区,幅员面积6.3平方公里,海拔900-1320米,无霜期210天,年均降水量615.2毫米。全村共有耕地525亩,人均占有耕地3.75亩。境内林草资源丰富,气候湿润,光照时间长,是发展核桃、畜禽养殖的适宜区。

2.特色产业。

该村特色产业主要以核桃产业为主导,结合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核桃已实现了全覆盖;同时该村盛产弥猴桃、毛栗、柿子等林果,是群众的一大收入来源;畜禽养殖以生猪、南江黄羊、黄牛、土乌鸡为主;中药材种植主要有桔梗、柴胡、苦参等;另外该村还种植有一定面积的烤烟。

3、贫困户基本情况。

该村共有贫困户12户,43人,其中低保户xx户42人,五保户1户1人,这些农户家中大数缺乏劳动力,智力水平低下,主要收入为种植业收入及惠农资金收入,收入单一,人均纯收入约1600余元。

该村20xx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2.1万元,人均纯收入2945元。其中种植业收入37.9万元,占总收入的61%,畜牧业收入15.5万元,占总收入的25%(年内出栏肉猪51头,肉鸡413只),第二、三产业收入8.7万元,占总收入的14%。该村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五通,但交通道路条件差,全村道路均为砂石路面,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该村村小学已撤并,村级办公场所为4间砖木结构房屋,村上无正规的医务室和文化活动室。

在全县开展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中,我办对乡村深入进行走访,对农户家庭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座谈访问。根据县委制定的《成县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实施方案》,严格按照坚持“四个定期”、做到“五个结合”、实施“六个一工程”、实现“五个显著提升”的工作要求,紧密结合该村实际,多策并举,分步实施。通过和农户的座谈了解,掌握了贫困户和普通群众的基本情况。村在产业发展上应以核桃做为特色主导产业,同时,大力发展养殖、烤烟、中药材种植等特色产业。

1、加大核桃产业技术投入力度,加快核桃树品种改良进程。按照“品种化栽培,园艺化管理”的要求,按照不同的生长季节,不同生长期的树,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将核桃树综合管理工作做得更实、更细。使核桃树综合管理工作力度逐年加大,管理措施逐年细化,管理的技术水平逐年提高。

强化激励机制。建立健全核桃产业发展目标考核管理制度,层层落实责任,认真总结成功经验,及时研究解决生产种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行规模化种植,紧紧围绕发展规划目标,结合全县的退耕还林、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扶贫开发等政策,项目及资金应向发展核桃产业倾斜,扶持促进核桃规模连片种植,努力扩大种植规模。

2、通过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通过干部联系群众开展技术培训,培养核桃产业大户,使产业大户普遍成为核桃树栽植、嫁接、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采收、干果处理等各个环节的技术能手,形成一套适合本村实际的管理模式,使核桃产业真正成为该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组织群众开展核桃树种植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制定核桃经济林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基地建设作业流程,确保核桃树种植质量。特别营销管理模式上,严格标准,制定出从生产到最终加工包装等任何一个环节的标准,使核桃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都实现标准化管理;完善网络,生产环节以产业科技推广及营销网络为基础,通过建立网络、规范管理来推动核桃产业走向市场;策划活动,通过策划、组织举办办核桃文化节。不断创新核桃饮食品种,提升核桃在饮食中的文化品位,扩大核桃品牌的市场影响。

3、稳定烤烟种植面积,加强烤烟种植技术帮扶,提高烤烟品质,严格烤烟产品收购管理,确保烤烟收购价格合理,提高群众种植烤烟的积极性。

诚信为本,加强。

合同。

签订管理,坚持“稳得住、控得住、提得高”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计划,稳定烤烟种植规模,签足计划,种足面积。全面推行烤烟生产“户籍化”管理。同时根据气象资料、烟苗长势,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加强苗床肥水管理。做好移栽前的备耕工作,全面实行分离式移栽。高标准要求,确保移栽质量。

返回目录。

县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以来,我局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要求,迅速投入帮扶行动中,周密安排部署,加强组织领导,开展摸底调查,科学合理规划,扎实有效地推进“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为确保全年重点工作任务的落实奠定了坚实基础。根据崇联领办发〔xx〕21号《关于做好全市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督导检查的紧急通知》精神,我局高度重视,认真开展摸底调研,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于家湾村共有7社397户1657人,耕地面积4811亩,人均2.9亩,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780元。共有贫困户220户,贫困面占全村总户数的55.4%。我局在县委统一安排的基础上,结合于家湾村贫困状况,扩展帮扶范围,确定采取“132”帮扶方式,即:县民政局联系锦屏镇于家湾村1个村,科级干部每人联系3个贫困户,一般干部每人联系2个贫困户。我局共有科级干部7人,一般干部10人,“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共联系贫困户41户,占到了全村贫困户总数的18.6%。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我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各项会议精神,一是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收看了甘肃卫视频道直播的甘肃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大会实况,及时召开了“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大会,进一步统一单位全体干部职工思想意识,号召积极投入到行动中。二是组织单位全体职工认真学习省、市、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领导讲话精神和《崇信县关于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实施方案》,深刻理解“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重大意义。三是结合单位工作实际制定了《崇信县民政局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实施方案》和行事历,布置了“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活动专栏,通过深入贯彻学习,为积极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二)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为保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顺利开展,成立了崇信县民政局“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由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2名副局长和老龄办主任任副组长,抽选各科室业务能力较强的4名一般干部为成员,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民政局办公室,承办日常事务。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干部职工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

(三)摸底调研,科学规划。

一是准确确定联系户。为确保“双联”工作取得实效,我局主要领导带领班子成员以及工作人员与锦屏镇包村领导、村两委班子召开了专题会议,把特困家庭筛选做为帮扶重点,推行“一线工作”法,深入农户广泛宣传,调查研究村情户情,合理确定联系户。并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深入联系户家中进行全面摸底调研,重点了解贫困户家庭状况、生产生活条件、经济收入、查看住房条件、贫困原因和群众目前最需要解决和最关注的难点问题,并认真记录民情日记、填写联系卡,把调研结果详细登记在册。

二是合理制定发展规划。根据帮扶户的家庭现状及具体情况,制定了合理的年度帮扶计划、8年帮扶规划,明确了近、远期帮扶措施和目标。积极扶持发展主导优势产业,采取逐棚提升的办法,帮助村社和菜农对全村所有菜棚进行标准化管理,培育高标准蔬菜种植示范点1处,新修日光温室100座,小拱棚400座,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500亩,人均1.5亩。同时,统筹指导于家湾村基层民主和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协助改善基础设施,亮化周边环境,提高社会保障水平。通过帮扶,使联系的41个贫困户逐渐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增收625元,到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00元,稳步脱贫,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水平。

三是切实解决实际困难。春耕之际,由于常年风吹日晒,蔬菜工棚已破损,蔬菜专业合作缺少周转资金,我局干部职工自掏腰包筹集资金8000元,帮联系户购买菜棚竹竿8000根,为每个联系户购买化肥3袋。计划年内为于家湾村筹资帮扶资金5万元,目前已落实帮扶资金3万元,配送农业科技知识图书500多册,召开群众座谈会5场(次),参会群众人数645人,聘请专业人员,举办政策宣传和农业种植技术培训3场(次),发放宣传资料320余份。帮助联系户解决无息贷款、医疗救助、残疾人救助等困难45件,协调31户联系户推销果蔬菜4.5吨,输转劳动力4人。认真开展摸底调研,确保金秋助学活动取得实效,积极开展“亲帮亲、户帮户”主题实践活动,帮扶丧失劳动能力的鳏寡孤独、“空巢”老人6名,帮扶xx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300元至2500元之间的贫困“边缘户”11户,有效缓解了联系户实际困难。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指导下,我局“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工作有序开展。但仍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宣传力度不够,群众对“双联”行动的认识不到位,片面的理解为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下农村就是为帮扶村和帮扶户提供物质、信息,导致帮扶户对此行动的期望值过高,主动行为不高,自我发展信心不足,存在等靠要的现象。二是帮扶村的整体规划缺乏统筹安排,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和技术指导,专业性、前瞻性、指导性不强,致使帮扶单位与帮扶村制定的帮扶计划落不到实处。三是帮扶致富计划不全面,思路不够宽,眼光不够远,方法不够多。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一要加强统筹安排。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坚持把本职工作同帮扶群众工作结合起来,做到两促进两不误,保证帮扶行动顺利开展。二是结合农村发展实际,准确定位,进一步科学规划,充分利用各类项目资金,努力改善于家湾村基础设施条件。三是坚持深入田间地头走访调查研究,了解群众意愿,帮助群众理清思路,依托现有的特色产业基础和条件,壮大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和特色产业,并积极做好协调工作,帮助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拓展致富增收渠道。

返回目录。

【编者按】:

调查报告。

是对某项工作、某个事件、某个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将调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以书面形式向组织和领导汇报调查情况的一种文书。

本站调查报告频道为您提供调查报告范文参考,以及调查报告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调查报告写作中的难题。

根据全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统一安排,我3次深入自己的联系点—星火乡王家庄村,围绕该村发展的“家底”是什么,制约因素有哪些,脱贫的出路在何方等一系列问题,采取发放调查问卷征求意见建议、召开不同层次座谈会交流等形式,在对王家庄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剥茧抽丝”式的分析思考中,形成了发展规划和帮扶对策。

王家庄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200户811口人,耕地面积2175.1亩,塬面面积821亩,仅占37.7%,山地1354.1亩,占62.3%,人均2.68亩,低于全县平均水平。定植果园687亩,退耕还林面积2216亩,三荒造林面积2100亩。农业种植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小而杂,主导产业以苹果业为主,养牛业没有形成规模,农民收入主要依靠传统农业和外出务工,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以农为主、以粮为纲的贫穷村。从事二、三产业人数较少,全村从事建筑业的30户,从事运输业5户。xx年,农民人均收入2994元,低于全县人均收入18.8个百分点。

摸清底子只能找对路子。在调研的过程中,我重点走访了14个因不同原因而致穷的贫困户,召开了不同层面的座谈交流会。在交谈中,农民普遍反映,虽然村上整体比较贫困,但近年来发展变化比较大,他们有着深切感受。综合各方面反馈的情况,我认为王家庄村有四个方面的发展优势,在一定程度上为实现小康目标奠定了殷实基础。

——农民求富愿望比较强烈,发展思想内力集聚。从座谈情况来看,贫困户虽然因各方面原因处于贫困状态,但是求发展、求富裕、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比较强烈,或抓好果园培植管理、或修建住房民居、或购置现代化农具、或外出务工创收,对家庭收入项目和居住条件改善都有着明确打算。由于塬地大面积种植苹果,粮食种植逐渐向条件艰苦的山地靠拢,耕作中存在诸多不便,农民饱受劳苦,进行梯田整修、改造产田的愿望强烈,自主投工投劳的热情高涨。粮食种植投资大、效益低,农民自己也有了一本“收支账”,对于经济作物种植和农业新技术应用所带来的实惠,感同身受。绝大多数群众求富思富的思想“内驱力”,必将成为尽早脱贫致富的动力之源。

——苹果产业发展势头较好,增收渠道有望拓展。王家庄村属于星火乡苹果产业起步最早、发展势头最好、最有望率先产生经济效益的村。据统计,全村塬面耕地已有83.7%纳入苹果栽植范围,苹果产业户人均占有果园面积0.85亩,最多的户达到11亩。xx年,已经有少数果树零星挂果,预计在xx-xx年将开始大面积挂果,届时苹果产业将成为农民家庭收入的重要渠道。在座谈中,我向23名群众发放了调查问卷,其中92.9%的群众最关注苹果产业发展,认为最急需措办的实事是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在即将挂果的攻坚期,农民在果园管理方面投入精力多、时间长,如白银科户苹果种植面积达到11亩,今年他放弃了外出打工的念头,专心进行果园管护,有他这种念头的农民在王家庄村不在少数。村上加大了果园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的投入,xx年,采取贷款和自筹等方式,投资32万元,在292亩果园完成了引水通电和防护栏安装,有效解决了果园浇灌难、管护难的问题。

——生产生活条件逐年改善,发展基础不断夯实。xx年以来,村上先后实施了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农电线网改造项目、自来水入户项目和村级道路硬化项目等,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较之以前有了较大改善。全村目前建成牛棚80座,72户建成了沼气池,接通了沼气。除庄湾社外,其它6个社全部重新布设了高压线路和入户线路,新安装了2台大功率变压器,电力不足的问题有效解决。190个户接入了供水管网,从临近的罗家坡水厂引入了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5%,人畜饮水不再困难。xx年,村上多方筹措配套资金,投资85.4万元,水泥硬化村级主干道路3条4公里,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同时,实施了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广播电视入户率达到100%。

——村级班子能够履职尽职,组织保障比较有力。一个坚强有力的村级班子,既是一面鲜明的旗帜,也是一种无声的号召。在调研过程中,我对该村班子履职情况进行了重点了解。王家庄村现有村干部4人,担任村干部年限最长的已达到30年,最短的也有xx年,普遍具有多年的村级事务管理经验和较强的群众组织能力、社会管理能力以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从调查问卷结果来看,85.7%的群众认为村干部能够胜任目前工作,78.8%的群众希望本届村“两委”班子继续留任,群众普遍认为村班子坚强有力、团结协作,热心村级事务,模范带头作用发挥较好,在村中威信较高。去年果园引水时,村班子成员主动跑部门、搞衔接,申请县上水利部门免费投放水利管道5700米,有效缓解了资金压力。

只有把致贫的原因找准,把根源挖深,才能把思路理清晰,把措施定具体。导致该村贫穷的原因不是单方面的,制约因素诸多,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从群众素质来看,受教育程度低、致富技能欠缺导致农民致富能力不强。在调研中,我发现,该村农民整体受教育程度不均衡、产业技术掌握不到位、致富技能欠缺的问题比较突出。村上统计数据显示,该村小学文化程度以下的人口达到407人,所占比例高达50.2%。文化程度偏低,导致农民接受新事物、新观念、新技术过程缓慢,在学习产业技术、掌握致富技能上事倍功半、提升过慢。全村现有的320名青壮年劳力中,能够熟练掌握建筑、运输、养殖、餐饮等实用技术的仅有35人,占10.9%。绝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因缺乏一技之长,一些收入高、待遇好的行业进不去,只能选择从事建筑小工、餐饮服务等劳动强度高、工作时间长、收入低的重体力工种,严重地制约了农民增收。就果产业而言,全村能熟练掌握果业技术的人屈指可数,多数农民在果园管理和技术关口只能依靠县、乡技术人员,甚至由乡、村干部及果业技术员代劳,日常管理和技术要求跟不上。同时,由于农民自学能力弱,对于农村实用技术教材和农家书屋藏书读不懂、学不会、用不上,虽然求富愿望强烈,但是苦于创业无门,只能盯着几亩地,守成有余,闯劲不足。

二是从产业发展来看,投入高收益低、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导致增收效益不高。国家税费改革后,不再向农民征收税费,并且每亩补助52元的粮食直补,但近年来,化肥、地膜、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节节攀升,而粮食价格却基本保持平稳不变,种粮只能让农民停步在吃饱饭、满足基本生活的阶段,致富奔小康无从谈起。我与农户粗略算了一账,按照今年的农资价格,种植一亩小麦除投劳外,投入高达240元,以目前的粮食价格,每亩地净收益只有350元左右。在收获季节,因劳力不足,如再雇劳收割、打碾,每亩地的收益将更加有限,这种高投入、低收益的农业模式,使得土地产出在农民收入方面所占比重非常小。果业发展上,群众将大部分劳力投入果园管理中,既没有资金、也没有精力从事其他创收项目,苹果产业前期投入大,见效慢,在尚未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情况下,增收渠道非常有限。定植苹果后,全村“果粮争地”现象较为突出,果农种粮吃饭只能依靠山地,但山地地质不好,耕作难度大,投入成本高,粮食产量低,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农民负担。

三是从基础设施来看,发展相对滞后、生产条件较差导致村级发展基础不牢。据村干部介绍,全村1354亩山地,其中25°以上的陡坡地面积达到1004亩,15—25°的坡地也将近350亩,这些土地进出道路不畅,现代化农具进不去,产出的粮食回收难,种、收全靠畜驮人背,老百姓只能自我调侃地称之为“扁担庄稼”。郭前沟社1.5公里的主干道路至今仍是土质路面,排水不畅,坑坑洼洼,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群众意见很大。庄湾社45户的用电线路仍为低压线路,电力故障时有发生,电压过低时农户夜间的基本照明都成问题,并且输电线路老化严重,安全隐患比较突出,给农户生产生活用电及安全造成了很大威胁。村上主干道路宽度仅为3米,双向车辆交汇基本要“你躲我让”,随着村上的发展,以目前的路面,难以大型汽车通行和果品外销运输的需求。目前仍有395亩果园没有通电引水,也没有安装防护设施,用水用电跟不上,果园管理难度大,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

四是从经济状况来看,集体经济收入过低、无力措办实事导致改善民生实力不足。村上无村办企业,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依靠部分集体用地退耕还林补助、公用地承包费和转移支付的村级办公经费,全年仅为1.39万元,除去每年的报刊征订和办公运转等费用后,所剩寥寥无几。但每年村上办公费用、农民培训、果园管理等支出都在10万元以上,尤其是果园管理方面,乡村两级采取各承担一半费用的方法,每年都为农户无偿投放化肥、农药、地膜、套种作物籽种等,在集体收入不能保障的情况下,只能采取贷款的措施来解决,这对于本就薄弱的村集体经济无疑是雪上加霜。重重负债之下,村两委班子虽有心干事,但无力办事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比如,近几年,周边许多村都建起了文化活动广场,村上虽也有设想打算,但苦于没有资金,只能望而兴叹。全村虽然有95%的农民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但由于医疗报销需要接通互联网,4.8万元的接口费用农民无力承担,村上也无力承担,群众看病、买药费用无法就近报销,只能年底到乡卫生院“算总账”。

五是从家庭支出来看,婚嫁看病建房支出大,负债过多导致农民收支失衡。该村近年来因结婚、患病、子女教育、修建房屋导致贫困或返贫的现象比较普遍。据统计,全村现有在校大学生和高中生65人,供读一个大学生每年支出在1.5万元以上,供读一个高中生每年支出在1万元左右,过高的教育支出使许多家庭陷入了困境。由于该村所处地理条件较之塬区乡镇较为落后,加之受社会风气影响,近年来结婚所需彩礼节节攀升,去年已经高达9万元,123户因儿子结婚而债台高筑。还有部分家庭因患重大疾病不得不四处举债,以我联系的王润堂家为例,王润堂因患腿部恶性肿瘤,先后3次在西安等医院住院进行手术治疗,前后花费15万多元,除新农合报销4万多元外,至今还有11万多的外债,这对一个本就收入微薄的农家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同时,由于受近年“5.12”地震、“7.23”暴雨等自然灾害影响,农户举债建房的现象也比较多,这些都是导致贫穷的重要因素。

六是从劳作投入来看,青壮年劳力外流,老龄化比较严重导致发展劳力供给不足。目前该村16岁以下的人口有173人,占全村人口的21.2%,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有120多人,占全村总人口数的14.8%,下剩的劳动年龄人口,40%选择外出务工,实际留在村内的劳力少之有数,绝大多数家庭中只剩老人、妇女和儿童,这部分人体力不足、劳动效率不高,但却承担着家务、种养和果园务作等多项繁重的劳动任务。同时受年龄、教育程度等各方面条件所限,自我发展的能力不强,劳作技术掌握不够。随着村内苹果产业快速发展,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劳动强度越来越大,目前劳力现状显然远不能满足果园管理需求。在调查中,我了解到,有一户3口之家,儿子长年在外打工,两位老人年龄都在50岁以上,家中定植了9亩果园,种植20亩山地,还养了3头牛,这么重的劳动量,让我在对他们身体能否承受充满担忧的同时,也对耕作和果园管护质量产生质疑。

联村联户调研报告篇十五

全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以来,在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的共同努力,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实践证明,双联行动是联系群众、改进作风的最好平台,是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最好抓手。但面对xx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大的实际,要实现超常规发展,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我们要继续牢牢把握为民富民这一根本目的,突出务实创新,找准落实六大任务的着力重点,注重在吃透情况、破解难题、完善机制、务求实效上下功夫,更加全面、更加均衡、更加有效地推动联村联户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效,扎扎实实地把双联行动不断推向深入。

一、基本情况。

xx县属全省58个贫困县之一。由于历史、自然等诸多原因,全县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基础设施欠账较大,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劳动力素质偏低。20底,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063元,有各类贫困户7.9万户33.4万人。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以来,共安排省、市、县、乡四级162个单位联系215个贫困村(2个社区),5608名干部联系11467户贫困户。在省市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省市双联办的精心指导下,全县上下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按照省、市、县委的统一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多级联动,上下结合,突出重点,真联实扶,各项工作行动快、认识到位、措施有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广大群众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成效:

(一)注重从思想上引,不断激发了群众思富求变的内生动力。双联行动开展以来,我县广大干部重点围绕五大类77项农村政策进村入户宣讲对谈,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进一步牢固树立加快发展的理念。县级主要领导分别在甘沟响河村、界石铺赵岔村、古城乡二堡村、李店镇蒲岔村等联系点,就群众关心的问题,以辅导讲座的形式,向基层干部群众深入宣讲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各项农村政策,进一步坚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和决心。县委农办先后多次深入联系点原安乡原头村,通过组织召开群众大会集中宣讲和干部进家入户“面对面”沟通相结合的方式,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和农民生活需要,宣讲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林业局、农牧局、人社局、检察院等单位结合各自的专业优势,不仅在所联系的李店镇蒲岔村、贾河乡王沟村、四河乡王岔村和新店乡小湾村开展政策、技术、法制宣传教育,同时倾斜技术力量,在全县所有的贫困村讲解农业科技知识、法律法规,对群众等靠要等方面的思想观念进行引导和转变,贫困村议发展、谋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

(二)致力在产业上扶,不断增强了贫困村自我发展的能力。联村单位和联户干部按照县委统一安排,深入生产一线,高起点、大规模、全覆盖推进苹果产业和特色养殖业扩量提质增效。县农牧局充分发挥农口部门行业优势,按照“基地联农户,产业促富民”的帮扶思路,以苹果有机园建设为主攻目标,在联系帮扶的贾河乡王沟和剪岔两村,兴建有机苹果园和幼园套种示范两大基地,建成5000亩有机果园示范基地,3200亩新植果园及幼园间作套种小拱棚西瓜、疏菜、洋芋等作物,涉及18社576户2755人,贫困户282户,1234人,通过果园间作套种,改变当地农户蔬菜种植技术落后,蔬菜产业发展缓慢的现状,全村仅果一业人均增收2700元以上。司桥乡牟沟村在双联行动中,结合村情实际,及时确定了牛、果两大主导产业,完成果园新植面积1300亩,累计达到2200亩,人均1.6亩;在小曲社和张河社建成养牛小区两处,新建暖棚40座,引进基础母牛60头,建成大中型青贮池14座全村牛饲养量达到520头;种植全膜玉米1800亩,人均产粮719公斤;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2542.46元,其中家庭经营收入1235.25元(种植业收入1038.45元,养牛收入196.8元),劳务收入805.76元,惠农政策收入483.45元。这些都充分说明,联村单位和联户干部在帮助贫困村寻找发展思路、确定特色产业,进而寻找突破、迈开步子、加快发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三)切实从紧需处帮,有效破解了贫困村发展的瓶颈制约。全县以双联行动为契机,按照建设百万亩优质苹果生产大县、十万头养牛大县、十万名劳务输转的要求,制定出台了加快果产业发展的.意见,以及做好贴息贷款加快畜牧产业发展等配套性文件,其中大都侧重于对发展缓慢乡村的帮扶和引导。我们调研的响河村是去年全县新农村建设“五村联创”示范村,也是县委王书记和县委办的联系点,阳坡川社在危旧房改造过程中,大多数群众建房资金短缺,帮扶单位和联户的领导干部立即联系县信用联社,衔接危旧房改造农户贷款66户228万元,广大群众改造危旧房的积极性高涨、建设新农村的信心倍增。同时,县上认真落实政策,采取了多元化的措施,破解贫困地区群众贷款难这一突出问题,一是在财政部门建立了担保公司,为农户贷款提供担保;二是落实妇女小额贷款,共发放贷款规模1.03亿元,惠及2179户农户;三是严格落实“双联惠农贷款”,实行财政贴息补助,已累计发放贷款数额7798万元;四是整合资源,成立农民资金互助社等民间金融组织,有力有效地破解了全县农村资金缺、贷款难等重大难题。同时,大部分联村单位积极协调,千方百计根据各自工作职能帮助联系的村社、农户破解基础设施薄弱、资金不足、技术欠缺等方面的瓶颈制约,加快发展,如省审计厅争取道路建设资金1587万元,在帮联的原安乡姚河等6个村,建成姚河村至八原路口等5条道路硬化24公里,新建维修塘坝4座,争取到国家土地整理项目,在荞岔村进行坡地改梯田工程改造2500亩,建成了姚河村民文化中心,帮助成立互助资金合作社6个,为姚河等6村各投入10万元修建了垃圾集中处理台并购置了相关环保设施;省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筹资58万元建成八里镇郭罗村村民服务文化中心,砂化道路3.5公里。省烟草专卖局筹资100余万元,为联系的界石铺镇魏湾和祁岔两村建成大桥一座,实现了两村群众多年来的通路梦;在今年旱情持续发展的情况下,又为该村无偿提供抗旱水车一辆,保证了当年新植果园的苗木成活率。省机关事务管理局为联系的司桥乡庙咀村新建养牛暖棚20座,鸡舍6座;砂化道路3.5公里,同时加强旱作技术推广、果园栽植等技术培训,使全村面貌大为改观,为此,该村退休教师邵国政编写了《联村联户联民心、治穷致富报党恩》的快板词,在当地广为传唱。20,各级联村单位自筹共落实帮扶资金2600万元,帮办各类实事816件,实施道路硬化、危旧房改造、安全饮水、农村能源、特色产业开发等帮扶项目126项;今年,已开工建设各类农业项目45项,投入资金3800万元,集中破解了一批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有效改善了贫困村基础条件。

(四)坚持在关键处干,进一步提升了党群干群关系。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各级帮扶单位和广大干部坚持在关键农时、重要阶段联村入户,察民情、解难事,从群众最直接最紧迫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在特色产业培育发展、村容村貌整治、村级事务规范化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同时,全县以扎实开展“进万家门、知万家情”民情恳谈等“六项活动”为抓手,广大联户干部沉下身子、放下架子、融进村子,到农户家里去,到田间地头去,和群众面对面交流,了解掌握群众的所思所盼,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共同谋划脱贫之策,积极解决实际困难,共培训农民9.5万多人(次),梳理群众提出的困难问题3100余条,排查各类矛盾纠纷2160起,化解2117起,免费就诊和医疗咨询服务群众8000多人次,捐款捐物共计12.6万元,广大联户干部在真心帮助群众、真情服务群众中得到锤炼、转变了工作作风、增进了群众感情、密切了干群关系。贫困地区群众深有感触地说:“这样的‘为民’工作方式,不愁‘富不了民’”。

(五)积极在效应上拓,带动了全县工作的整体推进。坚持抓两头带中间,一手抓“五村联创”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一手抓贫困村扶贫开发,全县各级各部门抢抓政策机遇、注重联村抓产业、联户促增收,积极实施产业开发项目,年初确定的重大工程、重点项目、重要事项扎实推进,在工作中注重释放多方面的效应,“三农”工作呈现出多年来少有的喜人局面,年,全县新植果园8.7万亩,落实果园标准化生产基地45万亩,新建标准化养牛小区40处,种植蔬菜11.7万亩、马铃薯38.5万亩,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等高效旱作农业技术76万亩,实现农业增加值9.7亿元,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42元,增长18.9%,高于全市3个百分点;2.5万农村人口实现了稳定脱贫,全县贫困面下降5.6个百分点。今年,已完成新植果园10万亩,补植5万亩,果园春季修剪60多万亩;40个养殖小区已完成规划选址、技能培训等前期工作,正在加快建设。38.5万亩洋芋种植已调备脱毒良种3500万公斤,将适时开播;建成蔬菜拱棚100座,全县完成瓜菜种植3.6万亩,春季农业生产有条不紊的进行,有力有效的推进了县域经济转型跨越、进位赶超势头强劲。

双联行动为新时期、新形势下全县推进扶贫开发开辟了一条新路,通过一年实践,给我们诸多启示:一是必须坚持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不动摇,深化认识,统筹推进“六项任务”和“八个全覆盖”的落实,实现党心与民心的相互交融,干部和群众的双向受益。二是必须坚持务求实效的理念不变调,在理念上引导群众,在工作中服务群众,在感情上贴近群众,激发人民群众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新活力。三是必须坚持机制创新的方式不懈怠。坚持把单位联村的重点放在促进共享上,把突破口放在农村发展难题、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创新村级事务管理、提升农村保障水平上,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坚持把干部联户的重点放在搞好服务上,真心实意地为农民群众出谋划策,既把脉、又造血,既扶贫、又扶智,在服务中教育、引导、塑造新农民形象。四是必须坚持为民富民的劲头不松懈,把双联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为民富民上,大力改善民本民生,切实保障农民权益,既要找准贫困的原因和症结,制定有效的办法和措施,又要作出具体的计划和安排,一步一个脚印地抓好工作落实。

二、存在的问题。

双联行动开展一年来,取得了一定的帮扶成效,但也存在着明显差距,主要表现在思想认识、帮扶力量、规划制定、任务落实和典型推广五个方面,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行动的持续有效开展和帮扶成效的不断扩大。(一)思想认识不到位。少数单位对开展“双联”行动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基本要求认识不够到位,虽然进行了对接,但只停留在认门认人、问数填表的较低层面,没有落实具体的帮扶措施,没有开展有效的帮扶活动。从调研情况来看,个别单位认为双联工作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慰问了,户入了,任务基本完成了,对双联行动缺乏系统安排,指导推进不力。

(二)规划制定不科学。部分单位没有经过实质调查研究,制定的规划计划缺乏深入思考,方向不明,思路不清,千篇一律,没有长远打算和明确目标及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没有围绕落实“六大任务”制定完善发展规划和帮扶计划,没有算清增收账、拿出硬措施,对联系村、联系户脱贫致富缺少长远谋划,缺少帮助贫困村改善条件、贫困户增收致富的有效抓手和具体项目支撑,缺少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

(三)帮扶力量不均衡。一些单位帮联力度强弱与村户贫困程度不对应,职能特点与群众迫切解决的问题不对应,干部多少与帮联村的特困户多少不对应,在开展帮扶行动过程中,所能投入及调动的人、财、物等资源不尽相同,形成了帮扶力量的不均衡。有几十人包一个村的,使帮扶面达到总户数的80%,也有三五个人的小单位包一个村的,导致一些贫困村联系户占不到总户数的15%,对省市县三级没有联系到的村,乡镇兜底压力较大。如县直机关工委、资金中心、邮政局分别只有2名干部,石油公司仅有1名干部开展帮扶联系工作。

(四)任务落实不全面。个别单位和干部对全面落实“六项任务”简单化、片面化,简单地将行动理解为扶贫济困,满足于单纯给钱给物给项目,在项目支持、资金扶持等短期内能见到效果的方面关注的多,对政策宣讲、反映民意、强基固本等任务的落实投入时间和精力相对不足。(五)总结典型不深入。一些帮联单位没有组织得力人员在具体工作中去发现、在农民群众的参与过程中去发掘、在生动的实践中去提炼落实六项任务、干部作风转变、矛盾纠纷排查等方面的鲜活经验、典型做法和感人事迹。如响河村新农村建设模式、李堡村李国忠能人带动等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没有得到及时宣传推广,典型带动效果不明显。

三、对策建议。

(一)在转变干部作风上下功夫,着力解决思想认识不到位问题。联户干部和基层群众是双联行动的两个主体。双联行动能否取得预期成效,一方面取决于干部的能力,另一方面取决于群众的思想意识和认知水平。一是进一步提高机关干部做好农村工作的认识。结合即将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通过创新培训方式,加大培训力度,多措并举做好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使其全面领会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提高宣讲政策、解疑释惑、促进发展的能力,同时,支持联户干部在合适的农时季节同群众同吃同劳动,进一步增进同群众的感情,经受基层历炼。二是进一步引导基层群众正确理解行动意图。通过教育引导,转变部分群众等靠要思想,增强群众提高改善发展条件、提高致富技能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依靠自己努力来实现脱贫致富的意识和能力,主动参与到双联行动中来。(二)在调查研究论证上下功夫,着力解决规划制定不科学的问题。今年“双联”行动一项主要的任务是完善和制定“两规划一计划”,建议动员和督促各帮扶单位把调查研究作为推动行动深入开展的有效手段,开展新一轮调查研究,把握规律、推动工作,进一步了解农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深入分析贫困村、特困户致贫原因,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帮扶措施,增强帮扶成效,真正以完善的规划提高工作的计划性和前瞻性,以具体的项目保证工作的针对性和操作性,以一村一策、一户一策的方法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联村联户调研报告篇十六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是省委实现科学发展,转型跨越的一项重大决策,县委要求全县各级领导干部积极行动起来,竭尽全力,联系群众,为民富民,保持稳定,立足长远,促发展,建和谐。根据县委安排,我们xx县中学科级干部一行x人,先后两次去xxxx乡xx城x组,调查了解农户情况,现将了解到的情况形成报告。

本次调查采用咨询乡镇村组领导、走访农户、实地查看、发放宣传资料,翻阅村组档案等形式进行。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县委组织部分配给xx中学的xx户农民。

1、农户对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的看法:中央、地方政府的惠农政策好,特别是实行“新农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了“以人为本、发展的结果与人民共享”的理念。

2、不满意的问题:有些农产品“卖难”问题比较严重,如去年的洋葱。小额贷款困难。

3、最关心的事是:惠农政策和子女上学问题。

4、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是:发展规模养殖缺乏资金和技术。

5、最希望村里发展的产业:规模养殖和种植高效经济作物。

6、对自己脱贫致富的打算是:多种植经济作物和发展养殖业以增加经济收入。

8、对“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要求:要用真心换真情,立足长远,切切实实为联系村户增收致富出主意、想办法,及早帮助谋划联系村帮扶户发展路子,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

根据调查,归纳农户致困的主要因素为两大类:一是人多地少,二是缺少劳力和技术。

针对不同困难,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和实施办法,采取技术引领、政策扶持、示范带动等形式,从实际出发,坚持“输血式”帮扶和“造血式”帮扶并重,注重“造血式”。实行物质帮助与观念转化相结合,解决临时性问题与健全完善长期性机制相结合,具体做好以下工作:

1、通过进村入户,政策法规宣讲,实地调研,座谈讨论等方式,结合生产,帮助帮扶对象理清发展思路,落实发展计划,从调整种植结构、转换经营方式、扩大规模种植养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工夫,促进增收。

2、送温暖办事实。在农忙季节和重大节假日进行物质帮扶。送化肥、筹集建筑物资等农户必须的生产生活品。

3、做好政策宣传、信息服务。为贫困户宣传党的惠农政策,带去致富信息项目,助农增收,脱贫致富。

4、做好帮扶贫困户劳动力技能培训,培养新型农民,提高贫困户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增加贫困户收入。

5、坚持输血与造血相并重,扶贫与扶志结合,引导贫困户转变思想观念,破除陈规陋习,克服过去养成的“等、靠、要”思想,牢固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靠政策引领、能人带动、自食其力、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坚定理想信念。

为贯彻落实《成县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实施方案》)文件精神,促进农民经济快速发展,成县县委办公室在乡村深入群众家中与群众座谈,了解村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及发展的潜力,具体调查情况如下:

村地处乡政府西部约8公里处,东邻宋山村大陈能干社,西接双旗村高家沟,南以镡河乡石垭子为界,北有麦罗山普贤殿,并与双旗村上庄社相连。该村下辖、西沟2个村民小组,截止20xx年底,全村共有37户,农业人口137人,非农业人口3人。全村共有劳动力88人,外出务工人员31人,其中常年外出务工12人,占劳动力的13.6%。

1.自然资源。

村属浅山丘陵区,幅员面积6.3平方公里,海拔900-1320米,无霜期210天,年均降水量615.2毫米。全村共有耕地525亩,人均占有耕地3.75亩。境内林草资源丰富,气候湿润,光照时间长,是发展核桃、畜禽养殖的适宜区。

2.特色产业。

该村特色产业主要以核桃产业为主导,结合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核桃已实现了全覆盖;同时该村盛产弥猴桃、毛栗、柿子等林果,是群众的一大收入来源;畜禽养殖以生猪、南江黄羊、黄牛、土乌鸡为主;中药材种植主要有桔梗、柴胡、苦参等;另外该村还种植有一定面积的烤烟。

3、贫困户基本情况。

该村共有贫困户12户,43人,其中低保户xx户42人,五保户1户1人,这些农户家中大数缺乏劳动力,智力水平低下,主要收入为种植业收入及惠农资金收入,收入单一,人均纯收入约1600余元。

该村20xx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2.1万元,人均纯收入2945元。其中种植业收入37.9万元,占总收入的61%,畜牧业收入15.5万元,占总收入的25%(年内出栏肉猪51头,肉鸡413只),第二、三产业收入8.7万元,占总收入的14%。该村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五通,但交通道路条件差,全村道路均为砂石路面,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该村村小学已撤并,村级办公场所为4间砖木结构房屋,村上无正规的医务室和文化活动室。

在全县开展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中,我办对乡村深入进行走访,对农户家庭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座谈访问。根据县委制定的《成县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实施方案》,严格按照坚持“四个定期”、做到“五个结合”、实施“六个一工程”、实现“五个显著提升”的工作要求,紧密结合该村实际,多策并举,分步实施。通过和农户的座谈了解,掌握了贫困户和普通群众的基本情况。村在产业发展上应以核桃做为特色主导产业,同时,大力发展养殖、烤烟、中药材种植等特色产业。

1、加大核桃产业技术投入力度,加快核桃树品种改良进程。按照“品种化栽培,园艺化管理”的要求,按照不同的生长季节,不同生长期的树,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将核桃树综合管理工作做得更实、更细。使核桃树综合管理工作力度逐年加大,管理措施逐年细化,管理的技术水平逐年提高。

强化激励机制。建立健全核桃产业发展目标考核管理制度,层层落实责任,认真总结成功经验,及时研究解决生产种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行规模化种植,紧紧围绕发展规划目标,结合全县的退耕还林、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扶贫开发等政策,项目及资金应向发展核桃产业倾斜,扶持促进核桃规模连片种植,努力扩大种植规模。

2、通过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通过干部联系群众开展技术培训,培养核桃产业大户,使产业大户普遍成为核桃树栽植、嫁接、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采收、干果处理等各个环节的技术能手,形成一套适合本村实际的管理模式,使核桃产业真正成为该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组织群众开展核桃树种植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制定核桃经济林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基地建设作业流程,确保核桃树种植质量。特别营销管理模式上,严格标准,制定出从生产到最终加工包装等任何一个环节的标准,使核桃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都实现标准化管理;完善网络,生产环节以产业科技推广及营销网络为基础,通过建立网络、规范管理来推动核桃产业走向市场;策划活动,通过策划、组织举办办核桃文化节。不断创新核桃饮食品种,提升核桃在饮食中的文化品位,扩大核桃品牌的市场影响。

3、稳定烤烟种植面积,加强烤烟种植技术帮扶,提高烤烟品质,严格烤烟产品收购管理,确保烤烟收购价格合理,提高群众种植烤烟的积极性。

诚信为本,加强合同签订管理,坚持“稳得住、控得住、提得高”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计划,稳定烤烟种植规模,签足计划,种足面积。全面推行烤烟生产“户籍化”管理。同时根据气象资料、烟苗长势,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加强苗床肥水管理。做好移栽前的备耕工作,全面实行分离式移栽。高标准要求,确保移栽质量。

随着双联行动的进一步开展,经乡党委、政府的研究部署,制定了干部包租的“双联”计划。根据工作安排,我成为温泉村张铁组的包村干部。经过几天的悉心走访,同群众倾心交谈,了解了他们的生活现状、困难情况,分析贫困原因,并制定了今后的规划措施。

张铁组位于温泉村的西南部,东西分别与米堡村和八里庙村组相邻。全组共69户,总人口304人,其中党员4人,残疾人口6人,儿童44人,五保户1户,危改户3户,低保户10户,贫困户15户。

全组耕地面积500多亩,其中果园面积150余亩,80%以上果园的果树已开始挂果;组上养殖户25户,其中养羊15户,养猪10户。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农村一部分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张铁组50%的轻壮年人力流入周边城市以及一些南方沿海城市。在政府惠农政策支持下,张铁组99%的村民享受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以上;自来水入户率,通电率达100%;有部分村民享受了家电下乡优惠政策;将近10%的家庭拥有农用机动车;在几级政府的.支持和村长的配合下,张铁组正在修建村级柏油马路,为村民的出行提供了便利。

但是,村民的生活水平整体不高,据了解,农民年人均纯收入3200元左右,部分村民生活困难,如我走访的张彩军家将近70岁的母亲因腿残不能干活,两个女儿今年考上大学,一个儿子在高中就读,家里主要开销靠张彩军在工地打工维持;五保户石满栋与马秀英夫妇早年丧子,儿媳改嫁,家里祖孙三人相依为命。多年来生活清贫,但值得欣慰的是孙子石旭博不负众望,考上了大学。

通过调查了解,我将张铁组村民的贫困原因总结如下:(一)农民文化素质不高,农业生产规模化、专业化程度低,农民的农业生产大部分属于自给自足,只能满足家庭所需;(二)农民对国家惠农政策缺乏了解,怒能有效的利用国家、政府的优惠政策扶持;(三)农民发展农业具有盲目性,缺乏政策性指导和致富带头人的带头引导;(四)农业发展仅限于简单的农业生产,缺乏规模化的种植业、养殖业,农民收入单一,仅靠家庭性经营,打零工维持生活;(五)历史性的贫困导致其很难翻身致富。

(一)对农民进行农业生产技术知识培训,教给他们先进的、实用的农业生产技术,鼓励农民积极学习,多学,多问。结合实际情况,以组为单位配备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向农民介绍先进的经验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利的技术指导。

(五)通过设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困难群众生活补助金为生活困难群众给予救助,保证他们最低生活,并为困难群众提供优惠政策,寻求就业渠道。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精选文章
基于你的浏览为你整理资料合集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