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要语言简练、条理清晰,避免使用太多专业术语和复杂句子,以便读者能够轻松理解。那么我们该如何撰写一份高质量的报告呢?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明确目的、收集资料、合理结构、精细撰写等方面入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
东平县春季一般经常干旱,无造墒条件的棉田要实行抗旱播种,一般采用“水种包包”的方法。技术要点是:按行距要求开浅沟,沟深2.5—3厘米;匀溜水,水量以接到底墒为宜;水下渗后,按株距要求播种;然后覆土起脊,要湿土在下、干土在上,并适度镇压,脊高3—5厘米,脊宽10—13厘米;待70%棉籽扎根时,及时破脊去覆土,一次扒平放完。
1、晒种。一般在播种前15天进行晒种。晒种,可以打破棉种的休眠状态,有效杀灭棉种表皮病菌,减轻苗期病害,促进种子后熟,增强种子吸水力和种皮透气性,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促进种子萌发出苗。毛籽种子要在强光天气条件下曝晒3—5天,每天晒5—6个小时,一般摊晒厚度不超过10厘米,每天翻动3—4次,以保证晒匀晒透。脱绒包衣种子,要在弱光天气条件下晾晒1天左右。晒种时,特别注意不要石板上、水泥地面或塑料薄膜上晒种,以避免高温灼伤棉种,影响种子发芽率。
2、浸种。温汤浸种是我国一直沿用至今的传统毛籽处理方法,其主要作用是促进种子萌发出苗,特别是在土壤墒情较差的条件下,有利于实现一播全苗。脱绒包衣种子不能进行浸种。经山东农业大学试验证明,温汤浸种一般不具备减轻苗期病害的作用,反而如果浸种时间太长,造成种子内养分外流太多,可能加重苗期病害的发生。所以,浸种的关键是掌握种子吸水不宜太多,一般以达种子本身风干重量的60%—70%、种皮发软、子叶分层为宜。浸种时间长短,以水温而定,18—20℃条件下,浸种12—16小时,捞出控干进行药剂拌种。不必强调温汤浸种。不提倡催芽。
3、药剂拌种。药剂拌种,可以杀死种子携带的病菌和播种后周围土壤中的病菌,以提高出苗率,防治苗期病害,配合使用杀虫剂拌种,也可以减轻苗期虫害的危害。拌种药剂,含有一定数量的杀菌剂、杀虫剂及适量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常用的药剂和处理方法是:按20斤干棉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克加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30克加新高脂膜800倍液拌种;或用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125克加新高脂膜拌种。
社会实践报告—赴滨州玉米地调研、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固然非常重要,但是我认为更重要的是体验和感悟,以及在亲身体验中获得的见识和才干。要知道,学、识、才是不太一样的,一个人可能博学,但未必有见识,未必有才气。学,仅仅意味着知道、了解、理解,我们说一个人博学,只是说他知道的很多,即使是深刻理解,触类旁通,终归还只是停留在知道或者懂得这个层面上。从这个角度而言,很多知识分子其实都只不过是知道分子而已!尽管能写出长篇大论,头头是道,但还是没去实践,没去身体力行,还很难体味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的真谛!识,就是见识,我们说一个人有见识,就是说他不仅知道、懂得,而且能将各种知识杂糅内化为自己的看法,能够形成自己独到见解。才,则是最高境界,不仅在知识的殿堂长袖善舞,而且在实践中左右逢源,能文能武。记得梁启超在评价李鸿章时说过,“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也是对才、识的一种区分和看法。大家从小学,有的甚至在幼儿园开始就开始接受各种知识,上大学后又接受专业化训练,知识的广度与深度都已达到较高层次。但我们回头想想,我们接受的知识绝大部分是书本的,而且相当一部分还是来自国外。过去一百多年来,我们国家无论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还是人文学科都主要是从外国,特别是从西方国家借用了大量的知识,甚至连这些学科划分本身也是进口的。但要知道,我们生活在不同世界中,每个人的体验和感悟都是独一无二的,即使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不同的人理解和感悟也不一样。同样是半瓶水,有的人看到的是装了一半水的瓶子,有的人看到的则是空着一半的瓶子。所以,如何将知识内化为见识和才干呢?唯一的途径就是投身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丰富知识、增长才干。否则,即使拥有再多的知识,也很可能只是一个精致的傻瓜。
面对现实社会,我们大力培养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良好沟通能力是尤为重要的。在我们学校,老师及校领导关切地鼓励我们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也意识到:凡事学着尝试,学着自己动手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我们终于成了长硬翅膀的小鸟,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今天,我终于迈开了走向社会的第一步,自己面对自己的灿烂未来;今天,我终于抛开心中的胆怯,自己去解决自己的人生障碍。
我们决定在暑假以国际教育学院秘书处为团队赴滨州进行玉米地调查。由于能力有限我们选择了滨州一小个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在团队共同合作下作出了本次实践报告。
有人询问我们选题的资源优势,我们告诉对方为了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加社会阅历,提升自身能力。同时调查玉米地,有利于印证国家和当地政策的实施情况,增加与党政机关的互动性。为我国农林事业尽自己的一份力。
滨州市位于黄河三角洲腹地,北临渤海湾,处在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山东半岛城市群和环渤海经济圈三大经济区结合部,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的主战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七大核心区之一。地域辽阔、物产丰饶、资源富集,拥有670万亩耕地.是国家级交通运输主枢纽城市,交通便利。滨州是农业大市。近年来,以打造“粮丰林茂、北国江南”品牌为目标,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是国家优质粮棉菜果基地,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20xx年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409.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358元。坚持以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大力农业精深加工业。已具备年加工玉米390万吨。以西王集团、渤海油脂、香驰粮油、三星集团等为代表的粮油加工业综合生产能力在全省领先。且调查组成员所在地距滨州较近,交通便利。有组员常驻滨州熟悉当地情况。有丰富的考察资源,且民风淳朴。
开始时与当地相关部门取得联系,确定到当地进行社会实践。确定走访的地点为滨州和平,当地人员与我们对接的时间。同时确定住处为附近宾馆,确定交通工具主要为公交和步行。
期间进行调查问卷的制作以及以各种形式了解当地的历史,人均生活水平,工业农业发展等情况,准备相应资料,温习功课为实地调查研究做准备。
第一时间与各村对接,通过网络建立长久联系,总结优势特征。走访各村,了解滨州各地区各作物生长情况及种植优势。通过对当地技术人员的进行调查访问,学习当地技术人员的技术。为当地解决农业技术问题和技术难题,在各村发放调查问卷,收集共有的种植问题并与专业老师取得联系,得到指导后与技术人员一起指导各村农民。
我们社会实践小组主要对滨州种植区玉米现状进行调研,与专家老师取得联系,辅导农户采用新的种植技术并解决农户需要的技术支持和担心的问题,达到支农目的,从而可以在以后为滨州农民种植玉米带来更多的利益。
通过了解,我们将滨州的玉米种植技术及相关信息汇总如下:
以目前主要以夏玉米和春玉米为主,糯玉米产量销量都较高。
对于选地玉米是喜肥水、好温热、需氧多、怕涝渍的作物,过酸、过粘和瘠薄的土壤都会使玉米生长不良。因此,选地最好以排灌方便、便于管理、ph6.5—7之间、肥力中等以上的壤土或沙壤土为宜。
整好地是保全苗的前提条件。选地后进行深耕耙平,一般要做到两犁两耙,耕作层深30厘米以上,以达到“地平、土细、墒足、肥高”的整地质量要求。整地后按双行植行距120—140厘米放线开沟,并按每亩腐熟农家肥1000公斤、豆饼50公斤和过磷酸钙50公斤做基肥条施于沟内;为了排灌方便,结合整地还应开沟作畦,修好四面排水沟。要求做到畦平沟直,沟沟相通,排灌畅通。
玉米对氮、磷、钾需求量最多,全生育期对三要素的吸收量以氮最多,钾次之,磷较少。因此玉米的施肥以增施氮肥为主,配合施用磷钾肥。一般来说苗期(1—6叶)生长慢、植株小,吸收的养分也少,此时的施肥量应占肥量的10%左右。拔节至开花期(7—16叶)生长很快,此时正是雌雄穗形成发育时期,吸收养分速度快、数量多,是植株需要养分的临界期,在此时供给充足的营养物质,能够促进穗多、穗大。此时的施肥量应占总肥量的60%左右,后期(17叶以后)吸收速度逐渐减慢,吸收量也减少。施肥量应占总肥量的20%左右。氮、磷、钾施用比例一般在3:1:2.8左右。磷、钾肥应在前期施用。如果肥量不足,应主要用在拔节和开花期。
做到苗全、苗齐、苗壮,为穗粒期的生育打好基础。
(1)水肥管理:在5—6片叶时,第一次追施苗肥,每亩施尿素7.5—10公斤,于畦中间开沟条施,然后盖土。苗期如缺水,应及时进行灌水,宜沟灌。在雨天、土壤潮湿、积水的情况下,要注意开深沟排积水,改善土壤通气条件。
穗期田管目标是:攻秆、攻穗、严防缺水脱肥,使植株整齐、茎节粗短、叶片宽厚,根粗量多,雌雄穗发育好。
在8—9片叶时,进行第二次追肥,即施攻秆肥,这次肥量占总施肥量的25%左右,每亩施复合肥10公斤加氯化钾7.5公斤,施肥方式为条施。在14—15片叶时(大喇叭口期),进行第三次施肥,即施攻穗肥,这次肥量占总施肥量的35%左右,每亩施复合肥20公斤加氯化钾10公斤,结合大培土施用。在9片叶和15片叶时分别进行一次根外追肥,亩用50克稀土或800—1000倍磷酸二氢钾喷施。玉米从拔节到抽穗植株开始进入旺盛生长,需水分多,尤其抽雄前后是玉米需水的临界期,这时缺水,发育不良,雌雄花期不协调,影响授粉,造成秃顶、缺粒或空秆,所以这时期应保持土壤持水量在70—80%。雨水多的地区,要注意开沟排水。喇叭口至抽穗期是玉米螟为害的危害期,都要喷施500—800倍敌百虫或杀虫双+bt粉混合喷施,防治玉米螟。
中耕培土:为防止土壤板结,消灭杂草,提高根系的生长机能,促进根系的多发和深扎,穗期要根据土壤和杂草情况进行中耕、培土。一般拔节到抽雄前进行1—2次中耕,在行间进行2—4寸的深中耕,切断部分毛根,刺激多发新根,增强抗旱抗倒能力。在抽雄前的“大喇叭口”期,再浅中耕1次,并培高土垄。
抽穗结实期的管理,此期是决定有效果穗数,每穗结实数和粒重的关键时期,此时,主要抓适量补肥(尿素10公斤)、抗旱与排涝、人工辅助授粉等工作。抽穗开花和灌浆时应及时灌水,保持土壤湿润,满足植株对水分的要求,但灌水切忌漫灌,以灌跑马水为好。雨天注意排水,以免积水缺氧伤根。玉米开花期,如遇不良天气,应进行人工授粉2—3次,一般在晴天上午9—11时进行,可减少缺粒和秃顶。
在病虫害防治上原则上以防为主,综合防治,在管理上要早发现早防治。玉米病害主要有大小叶斑病、锈病、纹枯病等。虫害主要有玉米螟、粘虫、玉米蚜、棉铃虫、小地老虎等。药剂防治上,大小叶斑病、锈病可用50%多菌灵500倍、纹枯病可用5%井冈霉素500倍液喷施。玉米螟、粘虫可用10%氯氰菊酯20xx倍加bt粉800倍、玉米蚜可用20%康福多3000倍、棉铃虫可用bt粉800倍加天力粉剂800倍喷杀。
根据不同的栽培目的,玉米的收获期不同。鲜食甜糯玉米全生育期春、秋植80—85天,夏植70—80天,冬植90—100天。一般在授粉后16—22天收获,夏种16天,冬种22天,采果后要及时供应上市。
此次调研让我们对平日常吃的玉米有了深刻的认识,对于销售方式我们也对当地农民提供更好的建议,精加工,深加工,高品质,网络销售。随着水果玉米的流行也可以扩大其种植面积,增加收益。
春季温度回升慢、温度不稳定是限制棉花一播全苗、促壮苗早发的重要因素。地膜覆盖具有保温增温作用,同时具有保墒提墒作用,可以确保棉花一播全苗、壮苗早发。地膜覆盖棉花根据播种和覆盖的程序,可以分为先播种后覆盖和先覆盖后播种。一般采用先播种后覆盖,覆盖地膜时,地膜要与地面紧密接触,地膜边缘要尽量垂直压入沟内,入土深度不少于5厘米,同时覆膜后在膜上压土,一般每隔3—5米压一堆湿土,以防大风吹揭地膜,或地膜上下煽动伤害棉苗。
及时放苗,间苗和定苗覆盖棉花,合理追肥,适时浇水,中耕除草,合理整枝,棉花整枝一定要精细。在生长期适时喷施促花王3号,抑植株疯长,促花芽分化在花蕾期、幼果期、桃果膨大期要喷施棉花壮蒂灵可控制抽条疯长,促使棉树生长机能向生殖机能转化,使棉桃营养输送导管变粗,提高棉桃膨大活力,提高抗性,保蕾、保铃、保桃,加快棉树循环现蕾,循环吐絮,提高纤维质量。
农谚说“土是本、肥是劲、水是命”,这说明棉花播种前搞好整地施肥造墒的重要性。一般要求棉花播种前15天左右及时进行整地施肥造墒。每亩施有机肥6000—8000斤,三元复合肥100斤,锌肥2—4斤,硼肥2斤,黄萎病发生地块要增施钾肥每亩硫酸钾20—30斤。生产实践证明,增施钾肥,黄萎病发病株率明显低于不施钾肥的。施肥后,及时耕翻整地,要把地整的无明暗坷垃上暄下实、平整无洼地,能在大雨后及时排水。一般低洼地块形成积水,容易引发黄萎病发生,严重时,造成棉花萎蔫死亡;平整地块发病较轻。整地后,有水浇条件的,要及时浇水造墒,为播种打好基础。
棉花是喜温植物。温度是决定播期的重要依据。一般在5厘米地温5天稳定通过14℃时,就是棉花的播种时期。根据我国的气候条件,棉花适宜播种期是4月中旬。但是近几年由于受倒春寒影响,这个时期常有阴雨天气,气温低土壤湿,常造成棉花苗病发生重,死苗严重,不利于保全苗。一般从终霜期考虑,掌握“冷尾暖头”抢时播种。近几年随着温室效应加剧,无霜期加长,一般霜降期推迟到11月上旬,因此可以适当晚播几天,以有利于保全苗。
“科技兴农,良种先行”,种子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棉花增产增收的第一要素。选用优良品种,主要抓好三点:一是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种植的好品种,根据近几年我县种植品种的考察,比较适合我县种植的品种有新丰66、鲁棉研28、鲁棉研21、鲁棉研22、中抗12等。另外,有水浇条件的地块,提倡推广种植抗虫杂交棉,我县地处鲁西南地区,光热资源能够满足杂交棉的生长需要,种植杂交棉可以实现更高的产量,适合我县种植的杂交棉有鲁棉研15、鲁棉研30等。二是选择健子率高的棉种,一般毛籽健子率要在70%以上,脱绒包衣光籽健子率要在80%以上。另外,提倡种植脱绒包衣光籽。种子脱绒包衣,就是给棉种脱去短绒包上一层种衣剂,种衣剂中含有杀虫剂、杀菌剂、生长调节剂等成分,包衣棉种播到土壤中后,就可以在种子周围(3厘米)形成保护屏障,直接杀死地下害虫和土壤中的病原菌,同时被根系吸收,将药剂传送棉苗的地上部,以杀死棉花苗期的主要病虫害,对苗期病害虫防治具有良好的效果,有效期长达45—55天,同时可以促进早出苗,促进增产,一般可以早出苗2天左右,有利于实现一播全苗、壮苗早发,棉苗整齐度高,霜前花率高,单产平均增加7—10%,同时脱绒包衣使棉种丸粒化,可以进行机械化播种,使用播种搂播种,能加快播种进度,提高播种质量。但是包衣种子播种时绝对不能进行浸种,同时播种剩余的种子要深埋地下,防止人畜中毒。三是购买种子时,到正规种子门市部购买,要看好说明,所要购种发票,以便出现问题时进行索赔。
根据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达的成本调查品种任务及要求,伊犁州发展改革委成本队于2015年12月初,对察布查尔县、霍城县、伊宁县上报的60户调查户种植意向专项调查进行了汇总。
汇总显示:调查户耕地面积户均27.31亩,比上年减少0.52亩,减幅为1.87%。2016年小麦、玉米、油料种植面积将呈明显下降趋势。具体分析如下:
一、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小幅上升。
汇总显示:预计2016年调查户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户均22.72亩,较上年的24.75亩减少2.03亩,减幅为8.2%。其中:
小麦:预计户均种植面积为5.52亩,较上年减少1.18亩,降幅为17.61%。虽然国家保持上年水平,但小麦受灾、品质下降,小麦实际收购价格上年的'1.73元公斤降到1.63元公斤,降幅3.66%,同时对小麦种植的综合补贴由,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种小麦积极性,但小麦的总收益还是低于其它农作物,因此农户在保障口粮种植面积的情况下,小麦种植减少。种植意向更趋向种植效益较高的农作物。
玉米:预计户均种植面积为12.85亩,较上年减少1.03亩,降幅7.425%。玉米种植意向减少的主要原因:新上市玉米价格(14%的水分)平均1.49元/公斤,较上年同期减少0.47元/公斤,下跌达23.92%。饲养业低迷,外调量减少,加之企业消化量减少,今年玉米玉米价格一路走低,收益仍大幅减少,甚至入不敷出,级大的挫伤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水稻:预计2016年调查户水稻种植面积户均4.12亩,较上年持平。水稻播种意向较上年持平。
二、油料作物种植面积大幅下降。
汇总显示:预计2016年调查户油料作物播种面积户均0.5亩,较上年减少0.7亩,减幅为58.33%。2015年油菜种植受灾严重,产量比正常年份明显下降,价格大幅下跌,因此多数农户都不愿种植。
三、蔬菜、瓜果类种植面积基本平稳。
汇总显示:预计2016年户均种植面积将达到1.37亩,较上年增加0.6亩,增加77.92%,主要原因是:目前蔬菜市场价格较高,效益好,同时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蔬菜种植、栽培技术日趋成熟,且销路也较顺畅,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但从长远来看:市场价格波动较大,产品有时会出现相对过剩,存在卖难的风险。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市场信息不灵,农民对市场反应滞后。由于不少农户在种植结构调整中是“别人种什么、自己种什么”,缺乏品种选择、栽培、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和信息。
2、社会化服务跟不上,特别是在特色种植方面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影响了农民种植结构调整的积极性。
3、农民低于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
4、农民种植结构单一。
五、建议:
1、继续提高小麦的收购价格,加大对农民种植小麦的补贴力度,使农民从种粮中得到实惠,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
2、加强科技培训,提高生产水平。一方面要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另一方面要以市场化为导向,加强优质农产品的选育、引进和推广,引导农民向品种多样化、产品优质化、结构多元化转变,推动科技兴农。
3、加强农情信息引导。及时帮助农民了解、掌握主要农副产品供求价格等信息,减轻市场风险。正确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进行结构调整,指导农民尽可能种植需求大、风险小、收益高的农副产品以增加农民收入。
4、进一步稳定农资价格,切实稳定农产品生产成本。农资价格的上涨,提高了农业生产成本,冲抵了中央的优惠政策,挫伤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因此,各级政府要继续采取相应宏观调控措施,强化农资市场管理,确保农资价格稳定在现有水平。
为全面掌握全市农资市场情况,加强农资市场管理,更好地为农民服务,市供销社于**年**月对全市农资市场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二)农资质量整体较好,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在市政府的强力领导下,农委、质监、科技、供销社等部门持续开展农资打假活动,联合工商部门加强市场监管。一是在销售旺季进行抽样检测,不断增加抽样的覆盖率;二是要求零售商做好进货、销售台账,从正规渠道进货,提供生产厂家的营业执照、产品证书、产品检验报告,保证产品三证齐全(农药登记证号、生产许可证号、产品标准号)。
(三)农资经营网络日趋完善,群众购肥方便。近年来,供销社积极推动“新网工程”建设,全市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得到较快发展。目前,全市运行中的农资配送中心5个,连锁经营店234个,75%以上的村有农资店或加盟的农资连锁经营店,各配送中心和部分经营店配备了送肥下乡专用车辆,送肥进村,农民购肥方便。
(五)价格波动幅度不大,总体平稳。
进入20xx年春季,农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非常理性,价格没有出现大起大落,合理引导了市场;商家在采购中也没有盲目跟风,避免尿素价格出现虚高。市场在有需求拉动时价格平稳上涨,预计在用肥结束后,价格才出现回落。
二、存在问题。
(一)市场供大于求,农资市场完全进入买方市场。由于农资生产行业管理缺乏前瞻性,管理制度没有规范化,使得农资产业进入极为容易,再加之改革开放初期农资行业有着较高利润空间,大量行业外资本流入,从而使得农资生产企业数量剧增,形成产大于需。
(二)经营渠道纷杂,市场管理仍较薄弱。随着农资市场的发展,原有的经营格局打破,初步形成了供销社系统农资企业、生产厂家、农业“三站”、个体经商户等多渠道经营格局。我市有各种类型农资经营企业和个体户600多家,分布面广而散,市场管理难度大,一些过期、无效农资产品或达不到使用效果的劣质产品,常常通过各种渠道流入市场,坑农害农现象时有发生。
(三)竞争激烈,市场监管难度大。农资经营是投资大,利润小的行业。生产企业之间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大量赊货,产品价格大起大落;商商之间的竞争使得产品价格一降再降,经销商已无利可言,于是反过来又向生产厂家索要利润,迫使厂家再次降价,从而进入一种恶性循环。同时,当某种农资产品畅销,市场价格上涨时,假冒伪劣产品冲击市场,当农民需要某种产品又没有利润时,又买不到,人为造成市场混乱,市场管理难度增大。
(四)化肥储备有待加强。20xx年,市供销社与市发改委联合出台了《市市级救灾化肥储备办法》,但我市农资还没有建立完善的政府储备,除供销社企业每年冬季储备外,其他企业都没有储备。近年来,随着农资市场供求情况和农民购买习惯的改变,农资化肥储备期相应拉长,储备资金大幅度增大,造成资金周转困难,储备量减少,影响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
(五)农资经营品种比较单一,难以满足农民需求。从我市农资经营企业看,目前大部分只经营化肥,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等,品种较单一,特色农业生产需要的专用肥几乎没有,同时农药和农膜供应相对较少。
(六)农资推广技术难,科学施肥水平较低。我市农资技术推广主要有供销社兴办的“庄稼医院”、农村综合服务社以及乡镇农技推广站。由于供销社农资技术服务网点比较少,乡镇农技推广站人员减少和老化,并划归乡镇,农技推广人员技术推广和服务活动逐渐减少,农民需要的农资技术服务很难。
三、几点建议。
一是继续推进农资连锁经营服务体系建设。强力推动实施“新网工程”,建立农资现代流通服务体系。通过发展连锁经营,保障农民用上质优价廉的农业生产资料,杜绝假冒伪劣、高毒农药的滥用。通过连锁服务大力普及无公害农产品规范化生产技术,提高广大农民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种田水平,提高农产品的安全卫生水平,减少污染,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二是加大对农资市场管理力度。探索建立农资市场管理长效机制,要加大农资有关知识普及和宣传,提高农民群众的的知假辩假能力,增强经营者守法意识;要坚持经常性执法检查,打击取缔违法经营活动;要建立农资来源追溯、责任追究制度。
三是建立农资供应应急机制。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建立救灾化肥分级储备制度,加强和完善农资宏观调控,通过淡储旺销、调剂余缺来稳定市场,确保农业生产用肥。
四是加快农资技术推广。在60%以上的农资连锁网点建立“庄稼医院”、农村综合服务社,长年开展农资服务;加大对农技人员的引进和培训,建立起一支高素质具备农资经营和管理的为农服务队伍,做到测土配方,科学施肥。
我的家乡罗坝镇向来被誉为“丝绸之乡”,已经有很长的养蚕历史,养蚕是罗坝的主要收入形式。为了了解近年来罗坝的发展历程及农民的收入情况,展开了一次较为深刻的调查。
罗坝种植蚕桑有较长的历史,但从种植以后,曾经经历了一段很长的停止时期,而且种植面积很少,最多也就只有二三百亩,其他大面积的地方种植水稻。水稻种得太多,就出现“谷多则贱”的现象,农民单靠水稻收入很单薄,每个家庭的年平均收入几乎都不超过不超过1000元。
直至1995年,蚕桑种植面积有所上升,并呈缓慢上升趋势,这时的种植面积大约在500到800亩左右,每个家庭的年平均收入也有所提升,已达到xx元,人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
度过这一段缓慢的上升趋势以后,也就是大约在的1999年以后,罗坝的蚕桑种植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1999年以后,蚕桑种植获取收入这种形式,仍没有占农民主要收入的地位,只能属于业余收入。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丝绸品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青睐,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蚕桑种植速度的发展。促进了丝绸价格的提升。此时,人们开始认识到蚕桑种植的发展前途,纷纷把水田转化为旱田,以适应蚕桑的'种植环境,开始大面积种植蚕桑。
xx年,蚕桑种植面积突破xx亩,占农作物种植面积的60%,人均收入为xx元左右,占家庭总收入的65%。
xx年,蚕桑种植面积为3600多亩,占弄农作物总面积的75%,人均收入为3500元左右,占家庭总收入的80%,平均每个家庭8亩蚕桑,每亩平均收入2650元。
xx年,蚕桑种植总面积为4950亩,占总农作物种植面积的82.5%,人均收入以达到3900元,站家庭总收入的84.5%,平均每个家庭占有9.5亩蚕桑地,每亩收入2780元。
xx年年,蚕桑种植总面积达6000多亩,占总农作物种植面积的87%,人均收入为4508元,占家庭总收入的88.3%,平均每个家庭占有10·7亩蚕桑,每亩收入3050元左右。
2010年是蚕桑有史以来最辉煌的时期,种植总面积为6500亩,人均收入有4700元,种植总面积占农作物总面积的92.1%,蚕桑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92.4%,每个家庭有桑地约11·2亩,每亩收入3200元。
综合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罗坝,蚕桑的地位逐步得到巩固,在人们的生产劳动中扮演着不可忽略的角色——到现在,蚕桑收入几乎已成为罗坝农民的全收入,人们自从种植蚕桑以来,收入呈阶梯式上升。
本来罗坝是一个很穷困的小镇,人们只靠水稻种植作为生计,几乎没有其他的收入来源。因为深居山区,交通特别的不方便,人们几乎常年在家,也就更难找到其他的生计了。
但是蚕桑的扩大和发展给这个小镇注入了新的生机,人们通过种桑养蚕,逐步走上了致富之路,许多家庭已经达到了小康水平。
经过众多的事实证明:如果条件适宜,大面积种植蚕桑是一条正确的很好的致富之路。他完全符合罗坝这种山区的水土状况,并且种桑养蚕对于农村也并不是一件很艰辛的工作。
近些年来,蚕桑发展迅速,但也伴随着蚕桑疫病的方便迅速扩散,有些地方出现蚕桑大片死亡的情况。所以,应该做好充分的防疫工作。比如,引进更先进,更科学的养蚕技术,并广泛宣传与传播,相互交流,并总结多年来养殖蚕桑的经验,推进蚕桑的机械化发展,让罗坝变成一个更加富裕,更加闻名的“丝绸之乡”!
篇1:关于发展我社区种植业的调查报告关于养白牛社区发展山区种植业的调查报告作者:王建寿学号:1053004457213养白牛社区在全县是最贫困的社区之一,长期以来,社区经济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作为典型的山区,几乎全部人口都为农业人口,种植业是农业社会的基础产业,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以,在养白牛发展具有特色的山区种植业,是引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好方法。
一、养白牛社区具有适宜发展种植业的优越条件。
(一)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
养白牛地处山区,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呈中亚热带高原季风型气候,由于海拔不同,海拔在1800-1900米,境内立体气候明显,光照充足,冬暖夏凉,积温多,干湿分明,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6.8℃(11.9~17.5℃),极端最高气温33.7℃,极端最低气温-3.9℃。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960毫米(900~1200毫米),雨季降雨量充沛,具有良好的水利灌溉设施,能够满足旱季灌溉所需。耕地1558亩、林地8000亩,土地储量充足,气候适宜。
适宜生长的粮食作物有稻谷、小麦、包谷、蚕豆、马铃薯、红薯、荞、黄豆、刀豆、杂豆等30多个品种;经济作物有烤烟、油菜籽、胡麻等20多个品种;蔬菜有青菜、白菜、花菜、萝卜、葱、大蒜、菠菜、茨菇、韭菜、瓜类等30多个品种;用材林有华山松、云南松、水冬瓜、杉树、柏树、桉树、银槐树、楸木、樟木等;灌木林有栎树、野梨枝、小红木、水马桑等;果木林有桃、梨、核桃、板栗、枣子、柿子、软枣、拐枣、花红、石榴、山渣、柑桔、黄果、杏、李等。
(二)具有富余的劳动力。
全社区有336户农户,农民1323人,除部分劳动力外出打工外,大多数劳动力仍从事农业劳动生产,具有富余的农村劳动力。
(三)种植业发展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
随着近年来周边地区种植业的发展,养白牛社区也不同程度的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从传统的种植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逐步转变,开始种植各类经济作物,以菜豌豆、青花、白花、刀豆等蔬菜为主,部分林地种植核桃、竹子,已初具规模。随着现在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野生植物、原生态食品越来越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养白牛林地丰富,有着多种野生植物资源,如蕨菜、野生菌、药材以及多种山林野果等等。
二、良好的发展山区种植业,还有多种制约因素。
(一)生产技术相对落后目前,绝大多数山区农民仍然把传统种植生产作为收入主要来源和生活保障,但由于山区土地瘠薄、耕地资源分散,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相对较差,加之退耕还林实施后可用土地有限,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没有得到有效改善,仍处于靠天吃饭的生产状态。山区的农业生产现状,致使种植业效益低下,与坝区相比,同样的投入亩产收益山区只占坝区的30%左右,山区种植业的增收空间和潜力小。
种地是一项大学问,从种到收,几乎每个环节都很有讲究,包括节气的掌握、良种的选择、耕作方式、设施的运用、田间的管理、适时的收获、高效的储运和销售等等,无不渗透着科学技术有形无形的作用。但很多农民习惯了传统的种植方式,“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他们农耕生活的真实写照。近年来,山区出现了一些新型农民,懂得经营土地,懂得科技应用,但大多数山区农民虽然体格健壮却缺少新的生产技能,仍然采用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耕作方式,生产技术落后,土地利用率低,产出低。
绝大多数农民没有参加任何技术培训,没有一技之长。表现在,一方面劳务输出人员中技能型人才极少,大多数从事强体力、高难度、多危险、低收入的苦力劳动,挣的“血汗钱”,劳务增收潜力不大。另一方面,因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低,掌握不了一些农业及主导产业发展的新技术,现代农业新技术推不开,制约和阻碍了农业内部增效和产业发展。
(二)没有形成独特的山区种植特点。
尽管养白牛社区随着当地总体产业结构转型也就行了转型,比如改变了传统的种植粮食作物的习惯而种植蔬菜,但由于山地有着特殊的地理环境,改为种植蔬菜难以精耕细作,管理难度大,种植出的农产品比起坝区种植的品质也相对较低,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而坝区少见或没有的山地作物及野生植物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缺乏山区种植特点。
(三)没有形成规模化种植。
当前的种植业发展,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种植,种什么,怎么种,都由自己说了算,没有形成规模化种植,由此造成种植的农产品品种五花八门,质量参差不齐,给社区种植业的总体发展起不到积极作用。
全社区没有一家具有一定规模的种植企业带动,无法引进先进的管理和种植技术,种植业的发展缺乏排头兵。
(四)销路不畅。
农户种植了农产品,最终的目的是就行出售,获得经济效益。但养白牛地处山区,距县城20公里,距澄川二级公路3公路,距离县城附近的农产品收购市场15公里,运输不便且成本高,给农产品的销售带来了很大不便。部分居民小组地处偏远山区,道路交通十分不便,遇到下雨等情况,只能眼看着种植的农产品烂到地里而无法出售,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三、
对发展山区种植业的意见。
(一)改变群众的思想观念。
除了农忙季节,只要到村子里,随处可见三五成群的人聊天或喝酒,碰到红白喜事,三亲六戚都要杀猪宰羊喝上几天,不醉不罢休,风俗习惯特别的不好,他们好象固守着一个模式,有饭吃就足够了,从没有想方设法去改变贫穷落后的状况,那怕是三代同堂地住在十几平方米的茅草屋里,等、靠、要的观念很严重。思想观念一旦形成,我们要改变它是非常困难的。尽管社区及小组干部经常宣传发动,但效果不是很好,仅仅靠说教的方法来改变他们的思想是很困难的。一方面要带他们出去外面看看别人是怎么发展的,别人的居住环境是怎么样的,让他们心里有个触动。另一方面,我们要着力树立了一些致富典型,其它地方的到致富典型说服力不强,毕竟不同的地方,基础不同,主客观条件不同,可比性很低,有些是无法比的。但是如果我们树立起本地区的典型,这是群众有目共睹的,实实在在感触到的,让这部分致富带头人起示范的作用,就会逐渐地扭转了本地区群众的观念,改变了本地区的种植产业结构。
(二)抓好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加大科技推广力度。
一要立足于“围绕主导产业、培育专业农民”的思路,大力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通过培训,造就一批“拓展产业项目、带动一方农民、发展一片经济”的人才队伍,带动引导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二要加强技能培训,加大科技推广力度。通过带出去、引进来、榜样带动的办法,使现代农业科技知识逐步推广到田间地头,渗透到种植业的每一个环节。
(三)建议组建一个中型的农产品收购市场。
销售难制约着山区农副产品的种植。许多蔬菜收购商都到村里收购,行情好时,本地收购商恐吓威胁外来收购商,让外来收购商不敢来收购,以达压低价格的目的。一些种植的面积比较少,产量较少的品种,没人来收购,农民要么用车运到距离15公里的蔬菜交易市场去卖,要么拿去农贸市场零售贱卖。不仅费时费力,还买不上好价钱,那份辛苦可想而知。建议组建一个中型的农产品收购市场,指定专人管理,不仅可以改善市场环境,对社区一定创收,更能方便群众出售各类农产品。
(四)充分发挥山区特殊优势,发展山区种植业。
养白牛社区特殊的地理环境给当地带来了很多具有特色的野生植物资源,各类山地野菜如蕨菜、香椿、梁王茶等纯天然无公害野生蔬菜不仅价格高而且很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山区林地中改良林木品种,发展核桃、竹子等经济林,同时林地出产的野生食用菌、药材在市场上有着很好的销售价格和竞争力。充分利用和开发这些野生植物资源给当地老百姓创收才能在种植行业中享有有一席之地。
(五)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
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产品实施基地带动战略,以“点”为中心,主要着手建设周期短、效益高、见效快的示范基地。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把种植大户引进来了,盘活我们的土地资源,种植大户一来,就把先进的技术、思想带过来,可以充分利用我们多余的劳动力,还能带动当地种植业的发展,给当地种植户起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和开发具有山区特色的野生植物资源。比如开展林区野生菌规模化种植,发展香椿、梁王茶规模化种植等,不仅能够很好的适应当地山区环境,而且成本低,产出高,效益好。
(六)因地制宜,发展与保护并重。
养白牛地处高原湖泊抚仙湖流域,当地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周边环境及抚仙湖水质。发展具有山区特色的种植业,保护好当地生态环境尤为重要。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发展的同时要因地制宜,保护好生态环境,确保现有生态环境不被破坏,避免过度开发,毁坏林地,造成水土流失等问题。充分发展生态经济,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确保农产品生态、绿色、无公害,从一开始就给消费者形成生态、绿色、无公害的农产品形象,进一步提示市场竞争力。
如何发展具有山区特色的种植业,是一个复杂的课题,它还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当地老百姓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但我们相信,随着市场的转变,科技的进步,在政府和当地百姓不断努力下,通过他们的辛勤劳动,我们的山区百姓会逐步走上富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澄江县2011年统计年鉴》。
2、《中共澄江县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工作报告》。
关于在宁蒗县发展核桃种植的调查。
调查对象:丽江市宁蒗县翠玉乡的核桃种植情况调查目的:
由于宁蒗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因此想通过此次调查,研究在当地发展核桃种植的可行性,以提高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促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良好发展。
正文。
宁蒗彝族自治县,俗称小凉山,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川、滇交界处,地处滇西北横断山脉中断,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境内山峰林立,沟壑交错,属典型山原地貌。绵绵山自北向南纵贯全境。绵绵山以西属金沙江高山峡谷地貌,群山争峙,河谷深切,海拔悬殊。绵绵山以东大部属山原区,山势较浑厚。气候属低纬高原季风区,干湿季分明,因受高原和高山峡谷地形的影响,立体气候显著。年均降雨量920毫米,年均日照2298小时,年均无霜期220天,年均气温12°7c。
宁蒗是国家级贫困县,农民增收,一直是各级党委政府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也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由于民族众多,文化落后,宁蒗县的经济发展也一直处于一个较为缓慢的发展速度。在宁蒗县,有部分农民种植了不少核桃,因此,为了了解当地核桃种植的情况,探索的当地的农业生产结构,为当地的农业发展找到一条可行的出路,我对丽江市宁蒗县的核桃种植进行了一次调查研究(以翠玉乡为例)。主要情况如下:
一、翠玉乡的核桃种植现状。
翠玉乡地形为山地地形,粮食作物多种植玉米、小麦、和水稻,经济作物主要是核桃、板栗和葵花籽。
核桃在当地是一种很常见的经济作物,产的核桃多用于自己使用,只有少部分作为经济作物卖给收核桃的商贩。因此,核桃在当地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核桃的生长条件核桃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核桃属于喜温树种,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及无霜期是:年平均温度9度--16度,极端最低温度负25度--负2度,极端最高温度38度以下,有霜期150天以下。
2、光照。核桃喜光。进入结果期以后更需要充足的光照条件,全年日照时数要在2000小时以上,才能保证核桃的正常生长发育,如低于1000小时,核壳,核仁均发育不良。栽培中,从园地选择,栽植密度,栽培方式及整形修剪等,均必须考虑采光问题。
3、土壤。土壤是一切植物生长发育的基地。核桃庞大的根系和树体首先要求深厚的土层以保证其良好的生长发育。核桃喜疏松土质和排水良好,在地下水位过高和粘重的土壤上生长不良。而在含钙的微碱性土壤上生长最佳。对土壤ph值适应范围为6--8,生长结实有影响,核桃喜肥要求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
4、水分。核桃耐干燥的空气,而对土壤水分状况却比较敏感,土壤过旱或过湿均不利于核桃的生长与结实。所以,山地核桃园需采取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而在平地则要解决排水问题。
三、翠玉乡发展核桃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宁蒗彝族自治县,俗称小凉山,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川、滇交界处,地处滇西北横断山脉中断,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境内山峰林立,沟壑交错,属典型山原地貌。绵绵山自北向南纵贯全境。绵绵山以西属金沙江高山峡谷地貌,群山争峙,河谷深切,海拔悬殊。绵绵山以东大部属山原区,山势较浑厚。
宁蒗县气候属低纬高原季风区,干湿季分明,因受高原和高山峡谷地形的影响,立体气候显著。年均降雨量920毫米,年均日照2298小时,年均无霜期220天,年均气温12°7c。这些都符合核桃的生长条件,从自然气候方面看,在当地发展核桃种植是可行的。
四、在翠玉乡发展核桃种植的经济因素和政策条件。
核桃仁含有丰富的营养素,每百克含蛋白质15~20克,脂肪60~70克,碳水化合物10克;并含有人体必需的钙、磷、铁等多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以及胡萝卜素、核黄素等多种维生素。核桃中所含脂肪的主要成分是亚油酸甘油脂,食后不但不会使胆固醇升高,还能减少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因此,可作为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的滋补品。此外,这些油脂还可供给大脑基质的需要。核桃中所含的微量元素锌和锰是脑垂体的重要成分,常食有益于脑的营养补充,有健脑益智作用。另外,核桃还是很多食品的原材料。核桃含有丰富的脂肪,可以通过加工提炼出来作为食用香油。因此,核桃的经济效益是不容小觑的。
此外,宁蒗县正在拟建一个核桃油加工厂,项目建成后年加工能力2000吨以上,实现年产出并销售核桃精炼油500吨以上。投资效益分析:总投资108.4万美元。建设期3年,年销售额116.6万美元,年经营成本67.5万美元,年利润49.1万美元,投资利润率45.3%,投资回收期2.8年。已完成项目建设书,正在寻求能提供资金、市场(国外)、设备、技术的投资伙伴,投资方式可合作,也可独资。若果此加工厂建成,将会为核桃的销售提供出路,核桃的产业化链条也将自然形成。综上所述,经过这次调查和分析研究,我认为在宁蒗县翠玉乡发展核桃种植是可行的。但是,鉴于当地的文化水平落后,科学技术不发达,农民的知识文化水平较低,我对于核桃种植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核桃种植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由于当地多是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方式,商品经济还不发达,另外,交通不是很方便,物品流通慢,粮食大多是自家产的,很少通过外买的方式,因此既要发展经济作物,又不能将粮食生产放弃,所以对于核桃种植要合理规划,调整好农业结构。
二、核桃种植要大力宣传,发动农民。核桃种植需要一定的规模才能形成产业链,才能持续发展,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如果不发动农民,只是少部分种植,规模小,则会加大成本,而且经济效益得不到提高。
三、政府要给予技术支持。由于当地农民的知识文化水平不高,科学技术掌握比较困难,因此政府一定加大科技投入,例如补贴农药,派遣技术人员下乡等等。
xxx地处xxx县城东西部,临接xx乡、xx乡,靠近xxx,常年降雨较少,四季气候明显,属典型的半干旱地带。由于地理条件,当地农民一直在沿用古老的耕作方式,种植结构单一,人均收入过低,使得农民生活水平一直处在较低程度。随着近几年国家惠农支农政策的不断渗透,该地也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开展多样性种植,发展特色农业,对种植、养殖结构开始逐步认识,也逐渐形成了一条以设施农业牵头,特色养殖并举的适合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特色道路。为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当地农村种植结构,了解农民生活水平,以便更好的帮助他们走一条适合于当地地理环境的特色种植道路,我们特开展了“农户种植结构调查问卷”。此次调查采取抽样调查方式,选择走访xx、xx、xx三个村,每个村随机选择三个组共100户群众,共计调查300户群众,卷面设计六部分,分为农户基本信息、农作物种植结构、外出务工情况、其他、收入核算及农户意见和建议。后期采用图表统计方式,随机抽取100户农户进行统计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玉米种植面积在逐年扩大,小麦的种植面积基本保持不变,马铃薯及其他经济作物由于市场难以把握,随机性比较大,所以农户的种植多存在盲目性。农户基本依靠信息链最底层信息来决定来年种植什么作物。由于日光温室效益明显,种植面积将不断增大,但在短期内由于规模较小,市场尚不完善,所以农户种植心依然比较保守。习惯了以往的种植结构习惯,农户对种植结构的调整不太看好,对新品种种植思想包袱较大,例如对金盏花种植意向调查发现农户只是试试心里。外出务工人数虽多但工种简单单一,且季节性强,收入不稳定。
(一)所抽取的100户农户,在2010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分别为小麦186亩,大麦69亩,马铃薯76亩,大田玉米种植面积为390亩,其他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00亩。从人均纯收入来看,大田玉米的人均出收入最高为866.67元,其次是马铃薯为295.56元,小麦和大麦分别为152.93元和49.07元。玉米的种植面积占整个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47.5%,已经成为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的最主要支柱。因为对于大麦的价格市场难于掌握,所以农户的种植存在较为严重的盲目性和投机性,往往是以自己的经验来控制种植面积,由于2009年大麦单价不稳,且均浮动于1.5元/kg,所以在今年种植面积只有69亩,但是由于今年价格仍延续了去年的收购价,导致大麦产值持续低下。
(表一)粮食作物种植结构调查统计表单位:亩、kg、元。
(二)油料作物和经济类作物在2010年种植面积为油菜32亩,胡麻32亩,葵花55亩,夏季蔬菜25亩,2009年冬天至2010年春天大棚蔬菜种植面积为26亩,人均纯收入为大棚蔬菜居高为705.81元,其次为向日葵为415.56元。日光温室是近几年在政府的支持辅助下建成的,为当地一特色农业,适合该地经济发展条件,也为该地经济的增长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由于其发展仍处在起步阶段,所以市场尚不成熟健全,对蔬菜的种植品类和价格尚未把握,也存在一定风险。向日葵的种植是在近一两年发展起来的,由于其种植成本高,风险大,所以有些农户依然不敢接受。其他一些油料作物则完全是为了自给自足。
(表二)油料及经济作物种植结构调查统计表单位:亩、kg、元。
******002010年2011年。
(五)通过对该地外出务工情况的调查统计发现,当地有接近30%的劳动力在春季种田以后就开始外出务工,务工地点多积聚于城市建筑或道路桥梁建设。劳务收入平均为1456元/人.月。有29%的农户认为外出务工比在家里种地要好。47%的农户认为外出务工工种单一,而且辛苦,以后可能会缩短外出务工时间,转而通过寻求合理的种植结构来增加种植收入。其余24%认为如果条件成熟应该两者兼顾。
二、存在的问题。
积极推进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现阶段农。
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通过调查,我们深感这场调整任重道远,有许多新的问题亟待研究,也有许多问题和困难必须迅速得到解决和克服。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有:
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发展后劲不足。农业基础设施的落后,使大多数种植都属粗放式种植,不仅大大提高了种植成本,而且也降低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从根本上阻碍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2、资金不足,财政投入少,形不成较大的规模生产和加工销售,没有充分发挥农村专业合作社的优势。如当地蔬菜品质优良,但由于资金投入不足,销售形不成规模,无法发挥出良好效应。另外由于资金严重不足,对科技的投入较少,农产品科技含量低,因此产量低下,效益不高,成为障碍当地大棚蔬菜产业化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3、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在种植业中,农技服务是决定蔬菜是否保有优良品质和高产量的决定性因素,但是由于农技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户盲目种植、施肥、用药、采摘,往往破坏了粮食作物和蔬菜的品质,降低了产量,严重影响了该地农业种植的经济收入。
3月16日,县政府办组织县水果流通办对20xx年全县橙类水果种植、销售情况及造成销售不理想的原因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橙类是我县较早引进的水果品种之一,目前种植的主要有新会橙、红江橙和少数的脐橙。新会橙于1972年从广东新会引进,果实园球形或短椭圆形,蒂部稍小,果顶有印圈,成熟时果面橙黄色,光华具有光泽,果肉橙色,可食率72%,汁多细嫩化渣,果汁含量51%,每100g果汁含总糖12~14g,含酸0.2~0.4g,蛋白质0.8g,维生素c54mg,并富含黄酮、柠碱和膳食纤维等特殊营养物质,果实成熟期一般在11月。红江橙果实园球形,单果重130~150g,成熟果果皮橙红,光滑具有光泽,果肉橙红色,肉质柔软,汁多细嫩化渣,果汁含量53~64%,可食率68~77%,每100g果汁含糖12~14g,酸0.84g,维生素c58mg,果实成熟期一般在11月。脐橙果大形正,橙红鲜艳,光洁美观,果顶有脐,着生着一个次生果,果实无核、味甜、肉脆、清香、化渣,为柑橘类的上上品。可食率达74%,肉质脆嫩、化渣,风味浓甜芳香,含果汁55%以上,可溶液性固形物含量14%以上,最高可达16%,含糖10.5%~12%,含酸0.8~0.9%,固酸比15~17:1。果实成熟期一般在11月。
全县橙类种植6.29万亩,主要在恭城镇、莲花镇、平安乡和西岭乡种植,品种以新会橙为主。预计年产量可达6.72万吨。20xx年实际产量60998吨,其中恭城镇全年产量16500吨,莲花镇10169吨,栗木镇1760吨,嘉会乡3940吨,西岭乡8002吨,平安乡17927吨,龙虎乡2110吨,观音乡565吨,三江乡125吨。
截止20xx年3月13日,全县已销4086吨,剩余56912吨。其中恭城镇已售500吨,剩余16000吨;莲花镇已售169吨,剩余10000多吨;栗木镇已售960吨,剩余800吨;嘉会乡已售788吨,剩余3152吨;西岭乡已售502吨,剩余7500吨;平安乡已售677吨,剩余17150吨;龙虎乡已售460吨,剩余1650吨;观音乡已售5吨,剩余560吨;三江乡已售25吨,剩余100吨。(备注:截止20xx年3月20日,全县已销4585吨,剩余56413吨。)。
普通橙销售不畅,且价格普遍较低,在0.7~1.3元/公斤之间,比20xx年略有下降(约下降0.2元/公斤),而品质较为优良的脐橙价格在1.6元/公斤左右,销路比较好。
一是普通橙子品质不优,不适应市场需求;二是其他水果品种增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三是柑橘销售后期出现市场销售疲软;四是去冬今春天气阴冷也对水果销售有很大的.反作用;五是由于价格较低,果农待价适销。六是部分果农有坑商行为,对县水果流通工作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一、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简化手续,继续做通行证发放工作,及时提供水果销售信息。
二、水果销售的状况主要是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目前的工作主要是加强与水果销售大户的联系,通过他们掌握外地市场的销售信息,引导果农适价及时销售。目前水果因存放时间长及气候等原因,品质正在下降,要防止贮藏时间过长而使水果变质的情况出现。
三、抓住信息变主动,市场走向大流通。在建立自己的网站的同时,加大与全国信息中心的联网,链接全国同行网站,建立畅通的信息渠道。
四、做好宣传推介工作。加强对我县水果品牌的宣传,鼓励我县果商规模经销,组织、引导更多的外地客商到我县收购经销水果。
五、把我县的椪柑、沙田柚、橙子的上市时间、产量、品种特性、营销环境等编制成小册子,直接发送到在搞椪柑、沙田柚购销的客商里,吸收他们在收购恭城椪柑、沙田柚的同时,积极到我县开展橙子购销活动;主动收集收购商的联系电话和地址,以便跟踪联系。
六、要加强水果流通秩序治理,加大对水果纠纷的处理力度,坚决打击欺行霸市和市场欺诈等行为,绝不能欺骗外地客商,切实维护客商和果农的合法权益。
七、扶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进一步搞活水果粗、深加工,切实提高水果附加值。
八、抓质量促流通。加大水果种植结构调整,推广优良品种,严格按照无公害生产技术进行生产,尽早做好防止农户喷施农药和药物残留超标,进行根外追肥壮果等工作,提高果实品质,争取我县今年水果增产增收。
宁蒗彝族自治县,俗称小凉山,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川、滇交界处,地处滇西北横断山脉中断,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境内山峰林立,沟壑交错,属典型山原地貌。绵绵山自北向南纵贯全境。绵绵山以西属金沙江高山峡谷地貌,群山争峙,河谷深切,海拔悬殊。绵绵山以东大部属山原区,山势较浑厚。气候属低纬高原季风区,干湿季分明,因受高原和高山峡谷地形的影响,立体气候显著。年均降雨量920毫米,年均日照2298小时,年均无霜期220天,年均气温12°7'c。
宁蒗是国家级贫困县,农民增收,一直是各级党委政府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也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由于民族众多,文化落后,宁蒗县的经济发展也一直处于一个较为缓慢的发展速度。在宁蒗县,有部分农民种植了不少核桃,因此,为了了解当地核桃种植的情况,探索的当地的农业生产结构,为当地的农业发展找到一条可行的出路,我对丽江市宁蒗县的核桃种植进行了一次调查研究(以翠玉乡为例)。主要情况如下:
一、 翠玉乡的核桃种植现状
翠玉乡地形为山地地形,粮食作物多种植玉米、小麦、和水稻,经济作物主要是核桃、板栗和葵花籽。
核桃在当地是一种很常见的经济作物,产的核桃多用于自己使用,只有少部分作为经济作物卖给收核桃的商贩。因此,核桃在当地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 核桃的生长条件
核桃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 核桃属于喜温树种,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及无霜期是:年平均温度9度--16度,极端最低温度负25度--负2度 ,极端最高温度38度 以下,有霜期150天以下。
2、光照。核桃喜光。进入结果期以后更需要充足的光照条件,全年日照时数要在2000小时以上,才能保证核桃的正常生长发育,如低于1000小时,核壳,核仁均发育不良。栽培中,从园地选择,栽植密度,栽培方式及整形修剪等,均必须考虑采光问题。
3、土壤。 土壤是一切植物生长发育的基地。核桃庞大的根系和树体首先要求深厚的土层以保证其良好的生长发育。核桃喜疏松土质和排水良好,在地下水位过高和粘重的土壤上生长不良。而在含钙的微碱性土壤上生长最佳。对土壤ph值适应范围为6--8,生长结实有影响,核桃喜肥要求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
2
4、水分。 核桃耐干燥的空气,而对土壤水分状况却比较敏感,土壤过旱或过湿均不利于核桃的生长与结实。所以,山地核桃园需采取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而在平地则要解决排水问题。
三、 翠玉乡发展核桃的地理和气候条件。 宁蒗彝族自治县,俗称小凉山,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川、滇交界处,地处滇西北横断山脉中断,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境内山峰林立,沟壑交错,属典型山原地貌。绵绵山自北向南纵贯全境。绵绵山以西属金沙江高山峡谷地貌,群山争峙,河谷深切,海拔悬殊。绵绵山以东大部属山原区,山势较浑厚。
宁蒗县气候属低纬高原季风区,干湿季分明,因受高原和高山峡谷地形的影响,立体气候显著。年均降雨量920毫米,年均日照2298小时,年均无霜期220天,年均气温12°7'c。这些都符合核桃的生长条件,从自然气候方面看,在当地发展核桃种植是可行的。
四、 在翠玉乡发展核桃种植的经济因素和政策条件
核桃仁含有丰富的营养素,每百克含蛋白质15~20克,脂肪60~70克,碳水化合物10克;并含有人体必需的钙、磷、铁等多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以及胡萝卜素、核黄素等多种维生素。核桃中所含脂肪的主要成分是亚油酸甘油脂,食后不但不会使胆固醇升高,还能减少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因此,可作为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的滋补品。此外,这些油脂还可供给大脑基质的需要。核桃中所含的微量元素锌和锰是脑垂体的重要成分,常食有益于脑的营养补充,有健脑益智作用。另外,核桃还是很多食品的原材料。核桃含有丰富的脂肪,可以通过加工提炼出来作为食用香油。因此,核桃的经济效益是不容小觑的。
完成项目建设书,正在寻求能提供资金、市场(国外)、设备、技术的投资伙伴,投资方式可合作,也可独资。若果此加工厂建成,将会为核桃的销售提供出路,核桃的产业化链条也将自然形成。
综上所述,经过这次调查和分析研究,我认为在宁蒗县翠玉乡发展核桃种植是可行的。但是,鉴于当地的文化水平落后,科学技术不发达,农民的知识文化水平较低,我对于核桃种植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核桃种植的调查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在现在社会,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蚕桑种植的调查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我的家乡罗坝镇向来被誉为“丝绸之乡”,已经有很长的养蚕历史,养蚕是罗坝的主要收入形式。为了了解近年来罗坝的发展历程及农民的收入情况,展开了一次较为深刻的调查。
罗坝种植蚕桑有较长的历史,但从种植以后,曾经经历了一段很长的停止时期,而且种植面积很少,最多也就只有二三百亩,其他大面积的地方种植水稻。水稻种得太多,就出现“谷多则贱”的现象,农民单靠水稻收入很单薄,每个家庭的年平均收入几乎都不超过不超过1000元。
直至1995年,蚕桑种植面积有所上升,并呈缓慢上升趋势,这时的种植面积大约在500到800亩左右,每个家庭的年平均收入也有所提升,已达到xx元,人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
度过这一段缓慢的上升趋势以后,也就是大约在的1999年以后,罗坝的蚕桑种植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1999年以后,蚕桑种植获取收入这种形式,仍没有占农民主要收入的地位,只能属于业余收入。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丝绸品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青睐,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蚕桑种植速度的发展。促进了丝绸价格的提升。此时,人们开始认识到蚕桑种植的发展前途,纷纷把水田转化为旱田,以适应蚕桑的种植环境,开始大面积种植蚕桑。
xx年,蚕桑种植面积突破xx亩,占农作物种植面积的60%,人均收入为xx元左右,占家庭总收入的65%。
xx年,蚕桑种植面积为3600多亩,占弄农作物总面积的75%,人均收入为3500元左右,占家庭总收入的80%,平均每个家庭8亩蚕桑,每亩平均收入2650元。
xx年,蚕桑种植总面积为4950亩,占总农作物种植面积的82.5%,人均收入以达到3900元,站家庭总收入的84.5%,平均每个家庭占有9.5亩蚕桑地,每亩收入2780元。
xx年年,蚕桑种植总面积达6000多亩,占总农作物种植面积的87%,人均收入为4508元,占家庭总收入的88.3%,平均每个家庭占有10·7亩蚕桑,每亩收入3050元左右。
20xx年是蚕桑有史以来最辉煌的时期,种植总面积为6500亩,人均收入有4700元,种植总面积占农作物总面积的92.1%,蚕桑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92.4%,每个家庭有桑地约11·2亩,每亩收入3200元。
综合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罗坝,蚕桑的地位逐步得到巩固,在人们的生产劳动中扮演着不可忽略的角色——到现在,蚕桑收入几乎已成为罗坝农民的`全收入,人们自从种植蚕桑以来,收入呈阶梯式上升。
本来罗坝是一个很穷困的小镇,人们只靠水稻种植作为生计,几乎没有其他的收入来源。因为深居山区,交通特别的不方便,人们几乎常年在家,也就更难找到其他的生计了。
但是蚕桑的扩大和发展给这个小镇注入了新的生机,人们通过种桑养蚕,逐步走上了致富之路,许多家庭已经达到了小康水平。
如果条件适宜,大面积种植蚕桑是一条正确的很好的致富之路。他完全符合罗坝这种山区的水土状况,并且种桑养蚕对于农村也并不是一件很艰辛的工作。
最近,我局组织了专业人员,对全区林业种植大户的现状及桂花产业的生产和发展进行了全面调查,现将调查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区形成规模种植的林业专业大户有211户,其中:经济林34户,苗木71户,用材林106户。经营面积合计54196亩,其中,经济林6883亩,苗木16691亩,用材林30622亩。从业人员7000人,年产值2亿元。
经济林以油茶、茶叶、水果为主。分布于高桥、横沟、官埠、双溪四个乡镇。从业人员约1000余人,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经营面积最大的是高桥镇澄水洞村徐邦兴、白岩泉村朱本枯,面积各1200亩。
苗木以桂花、香樟、赤楠、红枫等为主打产品,从业人员约300人,年销售收入约1亿元,分布于贺胜、横沟、官埠、向阳、桂花等乡镇。
用材林以杉树、泡桐、楠竹为主,从业人员3000余人,年销售收入8000万元。千亩以上的有横沟鹿过村的卢亚鹏,大幕乡的刘建国、章勋权、南山村的陈兵等。
二、主要特点:
一是基地初具规模。1999年后,我区林业个体经营,特别是苗木基地发展快速推进,每年以4000亩以上的高速递增。如今各种基地总面积达到5万多亩。12年间面积扩大16倍。横沟、官埠、向阳湖、桂花、双溪、贺胜等6个乡镇突破5000亩。
二是特色初步显现。近几年,林业生产突破了“杉、松、杨”等用材林为主的单一格局,形成了以桂花、香樟、马褂木、木兰科为主的绿化苗木,以三角枫、赤楠、杨梅、紫微为主的树桩、盆景,以紫李、水蜜桃、油桃、甜柿为主经济林,初步形成了苗木花卉、速生丰产林、特色经济林三大产业并举的发展格局。
三是大户初成气候。近几年林业种植大户如雨后春笋,快速增长。目前已达200多户。其中投资50万元,面积200亩,资产存量100万元以上者达100户以上。向阳湖宝塔村农民陈某,从1992年起先后创办4个苗圃,总面积达到800余亩,固定资产3000多万元。年收入180余万元。
四是增收初见成效。201*年,苗木花卉、水果、茶叶销售收入达到1.8亿元。税利1500万元。目前从业人员达7000多人(含固定员工和临时工),人均收入2万元以上。个体老板户年纯收入超过10万元,有向阳湖镇的陈某、贺胜桥镇的胡某、桂花镇的何某、邓某,汀泗桥镇的阚某等100户。
三、存在的问题。
我区林业种植虽然初具规模,群众种植积极性高,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发展势头。
一是政策支持不够。林业开发虽然风险低,投入相对较少,但前期开发,用材林每亩需800元左右,经济林每亩1000元左右,苗木1000—5000元左右。资金不足仍然是林业大户发展的瓶颈。
二是品牌意识不强。我区林业种植大户目前尚无自己独特品牌,产品质量低,影响少,市场竞争力差,收入相对不高。
支持。桂花的深加工严重不足,未能高效利用资源。
四是服务跟不上。主要表现知识更新、技术培训、市场了解和各类矛盾调处,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服务跟不上。
四、对策与建议。
为了发展和壮大林业专业大户,使之成为我区经济建设的领头羊,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建议:
1、加大政策扶持。一是利用国家林业政策,争取项目资金,加大开展投入。二是建立林业开发基金,发放林业开发贷款。
2、政府引导,合理布局,走规模化发展之路。发展壮大林业大户,须坚持相对集中,规模连片,集约经营的原则。发展专业乡镇,以107国道和贺泉公路为主线,贺胜、横沟、官埠、浮山、桂花等六个重点乡镇基地,规模突破2万亩,发展苗木大户,采取政府搭台,业主唱戏的模式,建成苗木花卉产业高效示范区。
3、突出重点,走特色发展之路。特色就是优势,品牌就是竞争力。咸安是桂花之乡,发挥“桂花之乡”的品牌优势,把桂花放在突出位置,建立一批桂花园,发挥品牌效应,从而咸安建成全国最大的以桂花为主的苗木市场。
4、依靠科技,走标准化发展之路。一是加强精品培育,增强市场竞争力。二是创新技术,提高生产能力和质量。三是研究新技术,开发深加工,提高资源利用率。
5、加强服务,注重信息。成立林业产业协会,由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牵头,组织专业大户参与,为从业者提供产销引导,信息、技术、销售、规划、维权等服务,促进咸安林产业的大发展。
行业研究报告的定义。
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企业通常通过自身的营销网络了解到所在行业的微观市场,但微观市场中的假象经常误导管理者对行业发展全局的判断和把握。一个全面竞争的时代,不但要了解自己现状,还要了解对手动向,更需要将整个行业系统的运行规律了然于胸。
行业研究报告的构成。
一般来说,行业研究报告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五方面:
行业研究的目的及主要任务。
行业研究是进行资源整合的前提和基础。
对企业而言,发展战略的制定通常由三部分构成:外部的行业研究、内部的企业资源评估以及基于两者之上的战略制定和设计。
行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面和点的关系,行业的规模和发展趋势决定了企业的成长空间;企业的发展永远必须遵循行业的经营特征和规律。
行业研究的主要任务:
解释行业本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分析影响行业的各种因素以及判断对行业影响的力度。
预测并引导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判断行业投资价值。
揭示行业投资风险。
为投资者提供依据。
【报告类型】按需定制调研报告。
【报告格式】pdf版+word版+纸介版(限一份)。
【售后服务】一年,调研大纲之内,免费提供内容补充,数据更新等服务。
报告介绍。
《中国鲜花种植市场调查研究报告》采用多种定性与定量调研方法(如电话调查、入户访问、网上调查、专家意见法、深度访谈法……等等),对鲜花种植市场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统计,对所有鲜花种植产品相关的市场数据进行采集、分析、论证,再结合国家统计局、海关、工商、税务以及相关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运用多种专业、科学的分析模型(如细分市场研究模型、消费者行为研究模型、新产品测试模型……等等),进而确定鲜花种植市场的各项经济运行数据,包括:总体市场规模、细分市场规模、市场饱和度、竞争格局、主要竞争品牌、市场集中度、销售渠道、价格、消费者特点、重点企业发展状况、产业链上下游……等等,对鲜花种植市场的发展状况进行专业、系统地分析研究,并对鲜花种植市场未来3-5年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预测,报告最后还对鲜花种植行业的营销、投资、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式等给出了权威的专家意见。
本报告属于定制类研究报告,企业可根据自身状况提出特定的调研需求,在报告的标准目录上进行修改,以保证报告内容的针对性、深入性和专业性,符合企业的实际调研需要。以下是报告的标准目录:
一、调研目的。
二、调研方法。
二、计划进度以及流程。
二、鲜花种植细分需求领域调研。
四、鲜花种植细分需求市场饱和度调研。
五、鲜花种植替代行业影响力调研。
三、鲜花种植产业集群。
第五章鲜花种植产品价格调研。
一、鲜花种植价格特征分析。
二、鲜花种植主要品牌企业价位分析。
三、鲜花种植价格与成本的关系。
四、鲜花种植价格策略分析。
第六章鲜花种植产品进出口调查分析。
一、鲜花种植产品出口分析。
1.我国鲜花种植产品出口量额及增长情况。
3.经营海外市场的主要鲜花种植品牌。
4.国际经济形式对鲜花种植产品出口影响的分析。
二、鲜花种植产品进口分析。
1.我国鲜花种植产品进口量额及增长情况。
2.鲜花种植进口产品的主要品牌。
3.影响鲜花种植产品进口的因素。
一、技术竞争。
二、原材料及成本竞争。
三、产品定位竞争分析。
四、区域市场竞争。
五、品牌影响力。
六、价格竞争。
七、鲜花种植产品主流企业市场占有率。
八、影响鲜花种植市场竞争格局的因素。
二、鲜花种植销售渠道调研。
三、鲜花种植销售体系建设调研。
第九章鲜花种植产品用户调研。
一、用户对鲜花种植产品的认知程度。
二、鲜花种植用户的关注因素。
1.功能。
2.产品质量。
3.价格。
4.产品设计。
三、鲜花种植目标消费者的特征。
第十章鲜花种植品牌调研。
一、鲜花种植品牌总体情况。
二、鲜花种植品牌传播。
三、鲜花种植品牌美誉度。
四、代理商对鲜花种植品牌的选择情况。
五、主要城市市场对主要鲜花种植品牌的认知水平。
第十一章鲜花种植重点细分区域调研。
一、华东地区。
1.华东地区鲜花种植发展现状。
2.华东地区鲜花种植发展特征分析。
3.华东地区鲜花种植发展趋势分析。
二、华南地区。
1.华南地区鲜花种植发展现状。
2.华南地区鲜花种植发展特征分析。
3.华南地区鲜花种植发展趋势分析。
三、东北地区。
1.东北地区鲜花种植发展现状。
2.东北地区鲜花种植发展特征分析。
3.东北地区鲜花种植发展趋势分析。
四、华北地区。
……。
第十二章鲜花种植产品重点企业调研。
一、鲜花种植企业核心竞争力调研。
二、鲜花种植企业市场综合影响力评价。
三、鲜花种植企业运营状况调研。
第十三章国内主要鲜花种植企业盈利能力比较分析。
一、20xx-20xx年鲜花种植行业利润分析。
1.20xx-20xx年鲜花种植行业利润总额分析。
2.不同规模鲜花种植企业的利润总额比较分析。
3.不同所有制鲜花种植企业的利润总额比较分析。
二、20xx-20xx年鲜花种植行业销售毛利率分析。
三、20xx-20xx年鲜花种植行业销售利润率分析。
四、20xx-20xx年鲜花种植行业总资产利润率分析。
五、20xx-20xx年鲜花种植行业净资产利润率分析。
六、20xx-20xx年鲜花种植行业产值利税率分析。
第十四章国内主要鲜花种植企业成长性比较分析。
一、20xx-20xx年鲜花种植行业总资产增长分析。
二、20xx-20xx年鲜花种植行业净资产增长分析。
三、20xx-20xx年鲜花种植行业利润增长分析。
四、20xx-20xx年鲜花种植行业增长预测。
第十五章国内主要鲜花种植企业偿债能力比较分析。
一、20xx-20xx年鲜花种植行业资产负债率分析。
二、20xx-20xx年鲜花种植行业速动比率分析。
三、20xx-20xx年鲜花种植行业流动比率分析。
四、20xx-20xx年鲜花种植行业偿债能力预测。
第十六章国内主要鲜花种植企业营运能力比较分析。
一、20xx-20xx年鲜花种植行业总资产周转率分析。
二、20xx-20xx年鲜花种植行业应收帐款周转率分析。
三、20xx-20xx年鲜花种植行业存货周转率分析。
四、20xx-20xx年鲜花种植行业偿债能力预测。
1.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对鲜花种植市场风险的影响。
2.汇率变化对鲜花种植市场风险的影响。
3.宏观经济变化对鲜花种植市场风险的影响。
4.宏观经济政策对鲜花种植市场风险的影响。
5.区域经济变化对鲜花种植市场风险的影响。
二、鲜花种植市场产业链上下游风险分析。
1.上游行业对鲜花种植市场风险的影响。
2.下游行业对鲜花种植市场风险的影响。
3.其他关联行业对鲜花种植市场风险的影响。
1.鲜花种植产业政策风险。
2.鲜花种植贸易政策风险。
3.鲜花种植环保政策风险。
4.鲜花种植区域经济政策风险。
5.鲜花种植其他政策风险。
2.鲜花种植价格风险。
3.鲜花种植行业竞争风险。
五、鲜花种植市场其他风险分析。
二、鲜花种植营销策略。
1.鲜花种植企业价格策略。
2.鲜花种植企业渠道建设与管理策略。
3.鲜花种植企业促销策略。
4.鲜花种植企业服务策略。
5.鲜花种植企业品牌策略。
三、鲜花种植投资策略。
1.鲜花种植子行业投资策略。
3.鲜花种植产业链投资策略。
为加快我市蔬菜产业化步伐,最近,我们专门深入到新洲、白衣等乡镇街道进行调查,并就如何推进蔬菜产业化建设进行了认真思考。
一、发展的优势。
1、有成熟的种植技术。我市阳由垸历年来有种植蔬菜的传统,早在六十年代,就是闻名全省的蔬菜种植基地,当地的农民大多是种植蔬菜的行家里手。近几年,在发展传统蔬菜的基础上,还大面积种植了反季节蔬菜。出产的蔬菜以其色美、鲜嫩、质优、产量高、品种多等特点闻名于湘鄂,产品不仅供应本市城区,还远销全国各地。白衣、保河堤等地种植藠果历史悠久,也掌握了成熟的种植技术。
2、有可观的经济效益。种植蔬菜与稻谷比,有极为可观的经济效益。从两者的成本核算来看,稻谷每亩的生产成本400元,露地蔬菜800元;每亩稻谷净收入250元,蔬菜2200元。露地蔬菜是稻谷的近9倍;如果反季节种植,则会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如我市澧阳社区菜农宋进宜,一年种蔬菜3亩,年收入就有1万多元。种植蔬菜的高经济效益,已成为农村经济增长的一个新亮点。
二、取得的成绩。
2、蔬菜加工初具规模,出口创汇初现端倪。近年来,我们通过探索蔬菜产业发展新途径,大力发展蔬菜加工项目,收到了一定的成效。截止去年底,全市共引进发展了绿康食品、大沥环球食品、丰莲食品、金宏菜业、金达食品、蓝筹食品、平和食品、广源蔬菜等蔬菜加工企业,年消化鲜菜6万吨,年加工产品1、1万吨,出口产品0、4万吨,出口创汇达100万美元。
三、存在的问题。
1、部分干部观念落后。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干部群众不断拓宽发展思路,善于把握市场机遇,着力建基地、抓生产、拓市场、促销售,使蔬菜产业逐年稳步发展。但有的同志、特别是部分干部对发展蔬菜产业缺乏足够认识,思想保守,观念陈旧,认为发展蔬菜产业是农民自己的事,政府缺乏应有的引导和服务,导致蔬菜产业发展不快,曾一度为湘西北最大的蔬菜生产、批发集散地的光环随之消失。
2、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一方面,蔬菜生产主要靠农户自身投入,基地到主公路的交通条件落后,田间便道路况更差,菜农无力投入改造,天晴一把刀,下雨乱糟糟成为蔬菜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另一方面,排灌设施差,受天气影响变化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蔬菜生产基本处于粗放经营状态,直接影响到了蔬菜产业的发展。
3、企业加工环节滞后。近年来,我市蔬菜加工企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产量直线上升。但因加工企业技术落后,加工档次低,精、深加工极少;企业规模小,加工产品单一,加工链条不长;加工龙头企业少,加工率低,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导致****的多为时鲜产品,延伸增值能力低,生产效益不高。
4、市场集约化程度低。一方面,我市蔬菜生产仍以单家独户生产经营为主,缺乏必要的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检测,各家各户的蔬菜产品直接进入市场,难以保证市场上蔬菜商品的一致性,也难以创名牌产品。另一方面,菜农卖菜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使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不易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蔬菜产业的发展。
四、几点建议。
1、要切实重视蔬菜产业发展。一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当前,关键的是要彻底摒弃传统的思想意识,清除因循守旧、停滞不前等思想障碍,把发展蔬菜产业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市委、政府要成立发展蔬菜产业的专门工作机构,把重点生产基地纳入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统一部署;要大力宣传蔬菜产业发展中的好典型、好经验,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形成发展合力,切实推动蔬菜产业化。二是抢抓机遇,因势利导。发展蔬菜产业,关系到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培育,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稳步发展的原则。既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又要从实际出发,一步一个脚印,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既不能在市场商机面前犹豫不决,丧失机遇,也不能在一些必要条件还不具备的情况下一哄而上。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把发展蔬菜产业的工作坚持不懈地抓下去,真正形成蔬菜产业化。
2、要加大蔬菜基地投入力度。一是加大资金投入。要抓住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加大投入的时机,加大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的力度,加大对蔬菜基地水利、交通等设施建设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要大力提倡蔬菜生产企业和个人投资兴建基础设施,并对水利等设施实行有偿使用,调动全社会投资兴建基础设施的积极性。二是加大帮扶力度。财政、科技等相关单位要从促进蔬菜产业发展角度,对生产大户、新品种应用、科技推广给予一定资金扶持。金融部门对积极从事蔬菜生产、加工、营销的企业和个人给予低息或贴息贷款,放宽抵押贷款条件,支持蔬菜产业的发展。保险机构要根据国家对农业的产业保险政策,做好保险工作,解除农民发展蔬菜产业的后顾之忧,促进蔬菜产业发展。
3、要培育蔬菜产业龙头企业。一是扶持龙头企业发展。要尽快组织有关部门研究蔬菜龙头企业的发展问题,出台支持蔬菜加工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对龙头企业在项目的申报、融资等方面优先考虑。对于国家和市里支持的政策性资金,要向龙头企业倾斜。要大力搞好招商引资,创办更多蔬菜加工企业。二是建立完善利益机制。按照公司+农户的方式,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要指导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委托生产、订单农业、入股分红、利润返还等行之有效的`利益分配方式,密切与农户的经济联系,形成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4、要提高蔬菜产品质量档次。一是大力推广新品种。认真抓好种苗和良种选育,大力推广先进技术。注重培养科技骨干,积极与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搞好协作,瞄准国内外市场需求和蔬菜发展动态,积极进行蔬菜新品种的研究和试验推广工作,推广一批科技含量高的蔬菜,着力建设好1万亩根茎菜、1万亩菌类蔬菜、1万亩多年生蔬菜三大特色基地,下大力气培育一批名优蔬菜品种,使我市的蔬菜种植由特色产品向优质产品、相对集中向区域化转变。二是大力引进新技术。在巩固现有大棚、拱棚、地膜覆盖等技术的同时,着力发展温室栽培、无土栽培等技术。大力推广一批科技含量高的蔬菜生产新技术、新材料、新农药、新肥料,提升蔬菜产量、质量和档次。三是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要在蔬菜生产环节堵住农药残留。向农民推荐低毒、低残留的农药,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大力推广杀虫灯、遮阳网、防虫网、生物肥料等无公害控制性设施,从源头上保证蔬菜的质量。要建立完善监测体系。蔬菜市场要建立检测检验机构,配备一定的人员和必要的检验设备,对进入市场的蔬菜加强检测,避免有毒蔬菜混入市场,逐步推行市场准入制度。要对农民种植的蔬菜实行动态管理,不定期进行抽查。继续完善无公害蔬菜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进一步强化对无公害蔬菜知识的宣传,组织技术人员对农民开展无公害知识培训教育。加大蔬菜产品注册商标、绿色食品、无公害产品认定工作力度。
5、要完善蔬菜产业服务体系。一是积极发展中介组织。要指导建立蔬菜行业协会、蔬菜专业合作社,使之成为与外地销售网络接轨的专业组织,在信息咨询、规范经营、协调价格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要充分发挥强村、强企、能人的作用,创办多种形式的合作经济组织。工商部门要及时审批颁发营业执照,在收费上给予适当的照顾;税务部门对新办的中介组织要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要选拔一批头脑灵活、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农民担当蔬菜销售经纪人,对他们进行市场营销知识培训,指导他们制定有效的销售策略,逐步建立起由农民组成的销售网络。二是加强信息体系建设。充分利用蔬菜营销协会,设立蔬菜信息中心,做好蔬菜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预测、信息发布工作,及时反馈国内主要产地的生产状况和主要蔬菜批发市场的品种、数量、价格,以及国外市场的需求信息,逐步实现与全国各大蔬菜批发市场联网。
各蔬菜基地要在产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建立信息发布点。通过建立比较完整的信息网络,使蔬菜生产、经营、加工、销售等各环节能够做到有效衔接。三是加快市场建设步伐。建设一个集蔬菜展销、检验检疫、储存配送和信息发布中心为一体的蔬菜综合批发市场。同时,进一步配套和完善各地农贸市场,逐步形成一个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以产地交易市场为基础,以农民产销组织为补充的现代物流体系,进一步促进我市蔬菜产业发展壮大。
农业是国家重要的组成部分,农业发展更是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农产品的种植技术也在政府的帮助下日益提高。下面是我针对西瓜的种植做了调查报告。
20xx年底,在公司的要求下,我在工作之余对重庆永川五间镇的西瓜种植技术与市场现状和前景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产地情况。
(二)产品情况。
五间镇把富硒sod西瓜种植作为自己的特色产业,注册了商标,申请了专利,并建立了富硒sod西瓜示范基地,使当地瓜农得到了实惠。五间镇正倾力打造鱼米之乡、瓜果之镇、绿色之乡、宜居之镇,富硒sod西瓜是该镇的特色产业之一,已纳入重庆市级农业特色产业项目。
(三)产品管理。
近年来,五间镇党委、政府把西瓜产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骨干项目来抓,组织瓜农于20xx年2月成立了西瓜协会。西瓜协会体制松散,很不适应西瓜产业化发展需要,难以解决西瓜大面积种植的产、供、销问题。为快速发展西瓜产业,打造名牌农产品,五间镇西瓜协会改体组建,于20xx年6月工商注册成立了重庆益保西瓜种植专业合作社。重庆益保西瓜种植专业合作社现拥有固定资产300万元,社员96人,西瓜种植面积1160亩,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五间镇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推动五间镇特色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较大贡献。重庆益保西瓜种植专业合作社主要采取了以下的措施和做法:一是不断提高西瓜的种植技术。合作社聘请了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农业科学院等市内外的大专院校、农业科研单位专家、教授,常年对社员进行西瓜栽培系统理论培训和现场指导西瓜嫁接育苗、立体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防治等关键技术,随时对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攻关。通过专家、教授的常年培训和技术指导,瓜农学会和掌握了优质、精品西瓜种植技术。
(四)政策导向。
今年,按照区委、区政府农业发展要出特色、显亮点、见成效总体要求,五间镇以圣水湖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契机,以富民兴五为目标,创新实践三个突出,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效益农业富民路,开始了由传统农业弱镇向现代农业强镇的蜕变。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业结构。一是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按照一村一品的要求并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全镇7个村全部因地制宜完成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良好局面。合兴村依山傍湖、风景秀丽,规划建设万亩桃博园,发展生态观光农业,现已完成20xx亩桃树定植;新建村水源及交通优势强、土地肥沃,大力发展设施瓜菜;和平村水源及交通便利,大力发展胡豆鱼健康养殖基地,已形成1500亩健康水产养殖基地。
(五)科技支撑。
(一)市场需求预测。我国目前的西瓜产地分为南北二地,南方以海南岛为主要产区,海南岛依其独有的气候一年四季均盛产西瓜。北方以湖北为西瓜主要的产区,主要集中襄樊的宜城市地区。目前,重庆是四大火炉之一,夏天气候西瓜的销售量可观,西瓜的运输主要靠汽车、船、火车,多数用汽车运输,很少用冷藏车。从批发超市了解到,重庆的西瓜主要来源于外省优质西瓜,也有部分本地西瓜,但价格都偏低,购买优良品种西瓜人群有上升趋势,五间镇的富硒sod西瓜刚好满足了市场需求,可以大大减少西瓜从外省进入的费用。
(二)品种前景预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水果在日常饮食中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近年来,水果消费在家庭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然而,水果价格也越来越贵,让不少家庭望果兴叹。人们心中不禁有一种同样是贵价格,为什么不买营养水果的念头,五间镇的富硒sod西瓜刚好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在不经意间这种富硒sod西瓜占了很大优势。
(三)规模管理预测。20xx年2月成立了西瓜协会。西瓜协会体制松散,很不适应西瓜产业化发展需要,难以解决西瓜大面积种植的产、供、销问题。20xx年6月工商注册成立了重庆益保西瓜种植专业合作社。重庆益保西瓜种植专业合作社现拥有固定资产300万元,社员96人,西瓜种植面积1160亩,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采取了六统一措施,即统一规划西瓜生产地、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技术操作规程、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统一承诺。通过这六统一措施,提高了产品的销售信誉,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通过以上情况分析,下一步,西瓜种植管理已经开始走向集体统一管理化,而且随着品种和市场的需求,规模会越来越大,会逐步形成一种体系,在市场上占有绝对优势。
(一)加大宣传力度。多办一些如西瓜节般的活动,通过丰富有趣的活动组织,让参与者可以通过吃西瓜、西瓜美容体验、亲子运瓜、西瓜雕刻等西瓜节趣味主题活动,感受西瓜节的快乐,让参与者在感受快乐的同时,加大对产品西瓜的认可。
(二)引进种植技术。五间镇在20xx年气候变化异常影响西瓜产量和产时的情况下,引进了小拱棚的立体式西瓜种植技术,此技术改变了传统西瓜在地面上生长的模式,通过在大棚内搭建小拱棚的方式,让西瓜逐渐沿着拱棚向空中生长,不仅可以有效杜绝地面病虫害的侵袭,还能使每亩西瓜的栽种密度从400余株扩大到900余株左右,产量增加一倍以上。建议通过考察走访和请教等形式,提高种植技术。
(三)丰富西瓜类产品。现在西瓜的季节性要求比较高,存储费用很大,倒季节西瓜还没有大量上市,不能满足对西瓜各个季节需求的人群,建议多开发一些如西瓜饮料西瓜干和西瓜罐头等系列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