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质量监测报告反馈范文(19篇)
文件格式:DOCX
时间:2023-11-20 13:50:21    小编:书香墨

教育质量监测报告反馈范文(19篇)

小编:书香墨

报告要求准确地整理和解释数据、图表和其他支持材料。写完报告后,要进行审校和修改,确保报告的质量和准确性。如果你对报告写作感到困惑,不妨参考下面几篇范文,或许能够解决你的疑惑。

教育质量监测报告反馈篇一

为进一步提高我市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实效,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根据xxx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20**年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反馈问题xxx市整改方案的通知》要求,我市对照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反馈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自查,为全力做好问题整改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以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导,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目标,根据xxx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20**年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反馈问题xxx市整改方案的通知》精神,认真研判主要问题,深入查找问题的根源,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扎实整改,努力推动子长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市教科体局局长、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为副组长,教育、财政、人社、卫健、编办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重视问题,探究根源,明确分工,各司其责,切实做好整改工作。各学校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

(一)关于县域内学生数学学业表现校间差异较大问题。

整改目标:缩小市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际间差距,努力把市域内学生数学学业表现校间差异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整改措施:

一是大力推进子长市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合理规划布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加快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争取用五年的时间,基本完成标准化学校建设;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成果,积极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

二是规范义务教育学校招生行为。落实好省、市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政策,科学划定义务教育学校服务范围,均衡生源质量,缩小生源差距。

三是继续探索集团化办学,完善义务教育学校优质资源共享机制;进一步落实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促进校长、教师在城区学校和乡村学校之间、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交流。

(二)关于数学周课时数超标的学校比例较高问题。

整改目标: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不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

整改措施:

一是全面学习宣传贯彻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和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全面发展理念,坚持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引导树立科学的教育观、质量关。

二是全面实施国家课程计划和标准,开齐开足上好课程,不随意增加课程难度、增减课程和课时、赶超教学进度和提前结束课程,落实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等薄弱学科课程要求。在每学期的开学工作检查中,要进一步加强对学校规范办学工作的督查+力度,特别是对20**年xxx市教育质量监测报告中所反馈的问题,在每学期开学工作检查中有针对性地进行督查,发现问题,限期整改,并将其纳入年终考评重点考核。

(三)关于学生身体形态正常比例有所下降,肥胖率有所上升问题。

整改目标:全面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学生体育锻炼习惯逐步养成,运动技能和体质健康水平明显提升。到2022年,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达到20%以上。

整改措施:

一是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足、开齐体育课程,严禁挤占体育课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时间,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二是充分发挥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工作的导向作用,组织好校园课外体育活动,引导学生长期参与体育锻炼,培训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分析监测工作。

三是动员全社会关注关心学生体质健康,形成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格局,倡导健康饮食、健康生活,学校食堂加强学生饮食结构的科学搭配,引导家长科学安排学生膳食结构,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运动。

四是定期举办各类体育竞赛活动,特别是各校要经常性开展体育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逐步提升运动技能和体质健康水平。

(四)关于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高,睡眠时间不足问题严重。

整改目标:经过5年努力,实现少年儿童总体近视率在20**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睡眠时间逐步提升。

整改措施:

一是建立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联席会议机制,落实防控要求,教育与卫健要明确分工,通力协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二是积极进行近视防控干预,强化学生坐立行读写等正确姿势养成,引导规范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增强学生自我保护用眼意识。

三是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把健康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突出近视防控。组织视力健康宣讲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用眼习惯。充分利用好“xxx防近”资源,通过微信平台、家长会等形式向学生及家长普及近视防控知识,营造良好的防近氛围。

教育质量监测报告反馈篇二

我校在本学年初组织全校教师召开“总结成绩,继续抓好质量提升”活动动员大会,认真组织教师学习县教工委关于继续“质量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的相关要求,通过学习动员使我校教师进一步明确开展“质量提升年”活动总体要求、工作重点和方法步骤,充分认识到开展“质量提升年”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搞好此项活动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学校分别于20xx年10月举行了由学生家长委员会及相关单位人员参与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年座谈会,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氛围,为更好的贯彻落实“质量提升年”活动精神和要求,让“质量提升年”活动在师生及社会各界人士中深入人心。还在20xx年12月组织了学校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学生家长走进课堂,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同时宣传学校“质量提升年”活动的意义、做法、以及要实现的目标。并和每一位教师签订“教育质量提升年”活动书。为“质量提升年”活动营造浓厚的氛围。

二、成立领导机构、制定学校实施方案。

为保证此项活动扎实、有效的开展,切实把各项任务落实到人,学校成立了以赖宣荣校长为组长的“质量提升年”活动领导小组,由副校长具体落实开展各项“质量提升年”相关活动。并组织本部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各校点负责人开会,共同探讨,制定符合我校实际的本学年具体实施方案。

三、确立主题、狠抓落实、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大提升。

1、明确活动主题,指明了质量提升的努力方向。

我校一直把“加强内部管理、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群众满意的学校”作为活动主题。为突出主题,把此项活动扎实开展,学校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大力提升学校课堂教育教学质量。平时加大了督查力度,随时不打招呼地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常规、出勤进行督查;对考试成绩的统计方法、对教师的考评考核方法进行了修改;鼓励教师多听课、多看教学光盘、积极上公开课等。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教学能力得到了进步。二是大力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学校进一步明确了严格按国家政策、法规办学,严禁乱收费等违规行为的发生。三是大力改进办事作风,要求教师接待家长要热情、耐心、诚心,对待学生要讲究方法、有爱心、有耐心,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明确责任。四是大力推进校务公开,五是大力完善制度建设,规范行政行为,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结合我校“争先创优”活动,通过发放意见征询表、民主生活会等多种渠道,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将征求到的意见进行梳理后汇总,形成书面报告,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学校制度。六是大力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坚持每周一次的业务学习、教师岗位练兵活动、政治学习制度。

2、科学规范管理、促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需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服务。我校以规范管理为基础,创新发展为措施,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为目的,围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改善办学条件这个总目标,调整思路,创新机制,制订计划,修订制度,完善各种工作常规和工作职责。同时大力弘扬勤奋、务实、进取的工作作风,倾尽所爱,精心育人,开创新局面。为此我校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抓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

一是加强领导。我们一学年以来已三次召开教学质量工作分析会,学校领导实行挂钩制度,要求每位学校班子深入挂钩班级,了解师生的教学、学习情况,及时解决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有序开展。通过学校领导深入年段、教研组为教师鼓劲加油,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出谋划策,为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保驾护航。

二是加强各种计划的审核,尽量使学校的各种计划符合我校实际,确定具体的工作目标、措施,以保障教育教学工作按计划有条不紊进行。同时在教学常规检查中加强对学生作业的监控和管理,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师的教学。

三是加强质量监控,加强对各年级各科质量监控,组织月考,在考后进行质量分析,使各科任教师寻找自己在教学中得得失,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并对在月考中表现优秀的学生以及进步明显的学生进行表彰,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是加强扶优补差工作,对各班学生进行摸底,确定扶优补差的对象,然后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办法,进行切实可行的扶优补差工作,并在平时工作考评中认真落实,期末对此项工作成效显著的教师进行表彰奖励。

五是制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奖考评办法,每半个学期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进行考评,并对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奖励,鼓励教师积极进取。

3、深化教研教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我校每学期确定一个月为教研活动月,重在通过教研活动月的开展,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提升。一是从制定上促进学科教研多元化发展,讲求实效,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二是以赛促研,在教师中开展内容丰富、形成多样的业务竞赛活动,三是在教学常规工作中强化反思的地位和作用,敦促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四是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方式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一年以来学校邀请上级教师培训专家来我校举行培训专题讲座两次,安排赖宣荣、吕兰英等教师参加省市级培训4人次,安排学校教师参加县级以上的教研教改等培训、学习30多人次。通过这一系列活动有效的促进我校教师的业务成长。使一批年轻教师的业务素质迅速提升。

通过“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年”活动的开展,使我校教师认真查找了自身和学校的问题和不足,统一了思想,进一步提高了认识;使广大教师进一步增强了工作责任心和使命感;纠正了工作中一些不规范的行为。为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次活动中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还有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懈努力,扬长避短,争取把我校办成一所人民满意的学校。

教育质量监测报告反馈篇三

学了《20-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发现问题整改方案》后方知: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科学客观评价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质量、身心健康水平和学校教育教学状况,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现根据我校近几年来的质量检测实际情况,从以下两个方面做出整改方案。

1、完善教育教学工作奖惩制度,继续加强常规管理工作。把教育教学常规考核纳入年终个人考核,在一定程度上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但在教学质量方面的奖惩制度还需完善, 要充分调动老师们在教学中的热情,积极投身于教书育人的事业中。教务处常规检查采取抽查(或随堂听课)与全校检查结合,首先是不定期抽查,及时纠正,及时处理。其次每月进行全校彻查。而且对每位被检教师的教案、作业批改、听课笔记都评定等级。对不符合要求的限期整改,并按相关制度考核。

    2、充分发挥教研组长的职责,扎实常规工作。教研组长是带领任课教师走向专业化的具体实施者,在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确保组员认真对待每一次教研活动,并能通过教研活动受益多多。督促组员认真准备听评课活动,互相帮助,解决教学困难。

    3、丰富老师、学生的教研活动。我校目前在老师教研活动中,多数是有关听评课的活动相对单一,不能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开展问题的探讨和研究、基本功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针对学生的活动较少,没有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在以后的工作中,力争开展写字、作业展评、诗词朗诵等活动,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4、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丰富学生课外活动。充分利用义务教育标准化带来的福利,发挥各功能室的作用,丰富学生课外活动。开展阅读、书法、手工艺、舞蹈、音乐等第二课堂,让学生实现均衡发展。针对学生课内行为习惯还需班主任来强化,开学时教科书包封皮,作业本准备以及课前学具准备等要求;课时听课要求,如何作笔记;课计后作业完成"纠正错误,期末自主分层重点复习等都规范教育。

1、提高专业化水平。通过教研活动,可以看出个别老师在专业方面欠缺很多,在教学过程中偶尔会出现知识点混淆,这对孩子的教育是相当不利的。因此,教师还需通过多渠道地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

    2、切实提高课堂效率。落实领导不定时推门听取常态课的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指导、改进,使老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务处组织老师观看优质课视频,并及时对课堂教学进行反馈评价。

    3、提倡布置鼓励性作业。很多老师觉得学生写得越多,知识吸收效果越好,其实不然,学生只顾把大量的作业快速完成,而并没有达到识记的效果。老师可以把作业分成脑力作业和体力作业,分层次地布置作业既能达到有效识记,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任重而道远,我们将继续探索适合我校的教学质量提升方法,力争快速有效的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质量监测报告反馈篇四

为切实做好疫情防控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确保广大测试学生和监测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积极预防和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类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做到“预防为主,防患未然”,现制订我校20-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防疫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如下:

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争取支持,协调有关部门加强对我校和考试期间的防疫工作指导和支持,完善考场的防疫工作措施和处置流程。

(一)环境防疫管理。

1.扩大外警戒范围。为防止出现外送考人员聚集,外围要设立警戒线,扩大警戒区域范围,除本校原有师生员工外,仅限测试学生和监测工作人员进入。

2.加强食宿管理。开展卫生防疫专项行动,就餐区域开展安全和环境卫生治理,进行消毒、通风等处理,并明确张贴完成标识,确保测试学生和工作人员食宿安全。加强食堂管理,包括所有食堂工作人员的行踪管理以及近14日体温和健康状况的管理等,同时要求食堂要加强消杀工作。尽可能不买进口的农产品或者冷冻的食品,食品一定要煮熟,不得生吃。实施分散用餐。需要集中用餐的要严格坚持分批次、错峰安排、保持间距,避免扎堆就餐、面对面就餐,避免交谈,确保安全。餐前餐后必须洗手。加强餐(饮)具的清洁消毒,做好食品留样,专人管理,严格执行消毒时间、程序,建立就餐、消毒等管理台账。

3.有序组织交通。有序组织,确保测试学生能顺利到达考场。提醒测试学生提前准备好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准备好测试室手套、纸巾、速干手消毒剂等防护物资。

(二)测试室入口通道防疫管理。

1.在测试室入口设置体温检测通道,配置检测设备和工作人员,对所有进入测试室的测试学生和工作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在测试试室入口准备一定数量的快速手消毒液供测试学生使用。学生完成测试教室入口体温检测相关程序洗手后直接进入测试教室,不得再随意走动。

2.测试教室旁设置体温异常测试学生复检室和防疫特殊通道等,供待检人员做受检准备以及检测不合格人员短时休息调整使用。身体异常测试生由专人引领入场等候处置,安排校医等专业人员进行复核,个别学生身体不适不能坚持完成测试,经确认后,准其退出测试,交医护人员处理。

(三)设置防疫管理。

1.每个考场按30名测试学生进行编排。测试教室座位须单人、单桌、单行排列,桌口尽量朝前。测试学生座位横向间距不得低于80厘米,纵向间距根据考场实际面积尽量增大。

2.做好测试教室防护措施和消杀工作。测前对测试办公室、测试教室等进行环境卫生整治,对空调通风系统、物体表面进行预防性消毒等处理。测试期间应持续开窗通风,保持测试场所室内空气流通。可采用风扇等设备加强机械通风,所有排风直接排到室外。如使用空调,应当保证空调系统供风安全,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保证充足的新风输入。

(四)加强防疫物品配备等条件保障。按每人每半天1只的标准为监测工作人员配备口罩,并为测试学生准备一定数量的备用口罩(原则上测试学生口罩自备)。要配备数量充足的速干手消毒剂、含氯消毒剂、季铵盐类消毒剂或其他有效的消毒剂。

(一)加强人员配备和防疫培训。

1.安排专业校医到现场指导测试学生、测试工作人员防疫、检疫事宜以及对有疑似症状测试学生进行专业评估。

2.工作人员要履行相应的防疫工作职责。监测办配备一定数量的机动主监测员,配备一名机动监测员并参加培训,以备处理突发事件处置。

3.加强对监测工作人员防疫基本技能的培训。增加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内容,确保参训人员掌握传染病防控相关法律法规、掌握防疫基本技能和各样本校内应急处置流程和措施等基本内容。

4.加强测试学生个人防护技能培训。要提醒测试学生自觉服防疫工作安排,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要做好口罩、消毒纸巾等个人防护用品的准备。测试学生之间要避免近距离接触交流。测前14天尽量在校内活动减少外出,避免与外地来粤人员接触,避免去人群聚集的场所。不要离开居住地,保持居家或家校两点一线。养成勤洗手、戴口罩的好习惯。不服从安排的,取消测试资格;故意隐瞒病情和相关接触史的,依法追究责任。

(二)实施测试学生及监测工作人员测前健康状况监测。

1.学生须至少于测前14天申领健康码。测前14天前到考试结束,负责对学校学生、监测工作人员进行全员连续体温检测和健康监测。测前第14天和测前第7天,组织对所有测试学生进行健康状态数据筛查。

2.对所有监测工作人员和相关年级学生进行健康状况监测。在测前14天要对样本校所有监测工作人员和测试年级学生进行每日体温测量、记录和健康状况监测,要求学生于测前14天每日记录师生健康状况、目前所在地、是否去过中高风险地区等信息。测前14天内或考试期间如发现身体异常监测工作人员或学生及测前14天内有中高风险地区境外活动轨迹的,要立即报告所在学校和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凡不具备相关条件的,监测工作人员不得承担监测工作,学生不得参加测试。

(三)加强对测试学生入场和考试防疫管理。

1.测前,组织全体学生认真学习学生防疫与安全须知,熟知测试的各项要求。未申报健康码的学生要如实填写个人健康调查表。

2.各测试教室入口检测体温。所有测试学生和监测工作人员进入各测试教室必须佩戴口罩和检测体温,测试学生要注意与周边其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间隔距离。测前,各样本校组织所有进入各样本校的监测工作人员和测试学生沿体温检测通道逐一接受体温检测。要控制入场速度,保证间隔,有序入场。持绿色“健康码”,体温低于37.3℃正常的测试学生、监测工作人员方可进入。第一次测量体温不合格的,可适当休息后使用其他设备或其他方式再次测量。

3.若测试当天参测学生因体温检测异常或出现发热、咳嗽、呕吐、腹泻、嗅味觉异常等相关症状不能入校参加测试,按照缺测进行处理,主监测员在《测试情况记录表》中说明情况,同时样本校出具证明并将证明随《测试情况记录表》一并装入“测试情况记录袋”。该生不必参加后续测试,按缺席测试生处理。若监测工作人员测试当天因体温检测异常或出现发热、咳嗽、呕吐、腹泻、嗅味觉异常等相关症状不能入校组织测试,样本校须及时将情况上报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经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后,组织机动人员代替完成现场测试的相关工作。

4.要在测试试室入口准备一定数量的快速手消毒液供测试学生使用。测试学生使用快速手消毒液消毒双手后,应直接进入考场考试,进行违禁物品检查和进一步身份核验等工作。尽量避免再用手接触其他物品。

5.测试学生进入测试教室时不得因为佩戴口罩影响身份识别。要统一规范对测试学生佩戴口罩的监管,测试学生需佩戴口罩进入各样本校,测试学生进入测试教室前脱下口罩,做好个人口罩保存工作,入测试教室后不需要佩戴口罩,如测试学生需在测试教室内佩戴口罩的,可向监测员领取统一配备的口罩。负责体温测量的工作人员要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和一次性手套;测试教室监测员全程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所有测试学生、监考员和工作人员必须随时做好手卫生。

(四)全方位做好测试学生心理辅导。

组织心理老师和班主任通过个体辅导和团体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调适心理和身体状态,缓解紧张情绪、减轻心理压力;引导学生适当参加文体活动,注意劳逸结合,引导家长有意识地为孩子减压。做好预防预警,针对性落实心理干预,切实做好心理疏导。测试后,要加强家校沟通,不要给孩子过多的压力,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一)做好消毒工作。测前,各样本校要指定专人对考试场所、通道、区域、桌椅等进行清洁消毒,明确张贴完成标识。各样本校要进行至少一次彻底的卫生大扫除和至少一次预防性消毒,消毒后要进行通风。测试学生、监测工作人员进入考场前宜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或者洗手。

(二)做好测试教室降温和通风工作。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测试办公室和测试教室可以保持自然通风,也可以采用电风扇等设备加强通风,电风扇在使用前应进行清洗。如使用冰块降温,应保证冰块及制冰使用的水卫生安全。在使用电风扇或冰块降温时,门窗不要完全闭合。

(三)加强测试结束后的防疫工作。每场测试结束后,测试学生要按监测员的指令有序疏散,不得拥挤,保持人员间距。监测员在监测办公室要有序交接考试材料,不得拥挤,保持人员间距。

(一)全员要求。所有测试年级学生必须准时上报本人的健康状况信息,学校每天跟踪统计测试学生健康状况,确保全覆盖、无遗漏、精准掌握所有测试年级学生健康状况。

(二)专人负责。统一组织对本校学生及师生员工“粤康码”注册情况进行核查。

按照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和省的要求,规范、严密、安全、有序开展监测工作,建立、健全各级应急处置机制和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理能力,杜绝和减少重大事件发生。要专门就出现新冠肺炎疑似症状时的评估、甄别、报告、处置流程进行细化,明确不同情形下的处置具体程序,明确各部门在各流程处置节点上的工作职责。要充分做好应对考试期间发生自然灾害、试卷安全保密和考试实施等各项突发事件的准备工作,要专门针对可能的极端天气影响,提前做好各项防范措施,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测试安全顺利。

有关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如下:

(一)监测工具的保密:不管在任何情况下出现泄密,应立即实施现场保护,并向区监测办和市监测办汇报,并立即组织有关力量排查。

(二)临场处置机制:对于监测实施过程中发生的紧急情况,根据其对测试有效性的影响程度不同,分别采取以下处理方法:

1.在测试过程中发生的特殊问题,在符合检测规范与要求、不影响测试工作正常秩序、不涉及数据真实性、完整性和工具保密性的情况下,由校长、责任督学按照《广东省20-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现场操作手册》示例共同商议解决,并将具体情况记录在《测试记录》上,必要时向区监测办做出口头或书面汇报。

2.对于校长、责任督学无法解决的问题,校长、责任督学须立即上报区监测办,由区监测办上报局监测办。在符合监测实施原则,不影响数据真实性、完整性和工具保密性的情况下,由局监测办商议,做出应急处置,并于处置后做出书面汇报。

3.凡涉及监测数据真实性、完整性和工具保密性,不能按照规定的测试要求与程序执行监测实施工作,或发生其他重大事件(案件),须立即将情况报告到局监测办,局监测办立即逐级上报至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

具体应急事件示例及处置办法参照《操作手册》“应急事件处置预案”。

在测试中出现严重影响测试工作的重大事件(案件),特别是发现如泄密、失盗、严重损毁等重大事故,要及时采取措施保护现场,防止事态发展扩大,在紧急处理的同时,要按照3级应急事件进行处置,立刻逐级上报至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因重大突发事件处置不力或不及时上报有关部门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当事人和责任人的责任。

教育质量监测报告反馈篇五

七年级总分为760分,共411人参加考试,700分以上1人,600分以上50人,500分以上160人,300分以下64人,总平均分为分;八年级总分为860分,共590人参加考试,700分以上59人,600分以上194人,300分以下43人,总平均分分。中考成绩三项指标按县教研室统计,及格率0、4717,优秀率,平均分,均位列全县第一,中考成绩得分为100分。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校取得的成绩是可喜的,学生成绩取得显著进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的教学现状,说明了我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与办法是行之有效的,这和学校领导的管理到位、教师的辛勤付出及学生的努力学习是分不开的。

1、学校工作始终以教学为中心,加大教学监测力度。学校要求各年级教师每学完一单元都要及时进行质量监测,监测情况要及时上报教导处记录备案。为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每学期严格组织期中、期末测试并对测试情况进行统计评比,而且每次测试后,不但每位任课教师要认真的进行试卷分析,而且每班由班主任组织任课教师进行考试情况分析。

2、注重过程管理,加大常规管理力度。学校每学期开学初由教务处对各项教学常规提出明确要求,要求每一位教师严格执行。每学期,学校除组织期中、期末两次业务检查外。还不定期抽查部分教师的业务,并把抽查情况通报全校,把抽查结果记入教师量化评估中。量公评估不仅是教师绩效工资发放的重要依据,而且是年终考核和评先评优的唯一依据,每次的评先评优评模都按量化评估从高到低依次截取。

3、扎实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学校的教研活动不搞花架子,不搞华而不实的东西,不求高,不求大,只求实在。有效的教研活动无非就是备听评研,特别是在听评课活动中,我们学校有自己的特色,有着很浓厚的学术气氛,老师们积极发言,意见中肯,不说虚话套话,不怕得罪人,言辞犀利,切中要害,经常有激烈的辩论。这些对所有参与教师的课堂教学意义重大,对年轻教师的成长意义非凡。不光是集中搞教研时这样,在课堂间隙,在老师们的办公室里,经常有这样的声音出现。

4、学科教师工作责任心强、态度端正、工作认真踏实。教学中能精心备课,用心上课,耐心辅导学生;对学生有爱心,能关爱每一个学生,不歧视、不打骂学生,师生关系融洽,学生愿学、乐学,学习效果较好。教学中既注重教给学生知识、培养能力,又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5、学生大都居住城区,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的学习态度,肯学习,爱钻研,接受能力好,能较快地掌握教师教给的知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已经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并能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6、班主任积极负责,班级班风好、学风正,班级内学习氛围浓,学生之间相互比学习、赛成绩,学习劲头足,成绩突出。

1、个别教师思想涣散,工作消极,不负责任,干工作敷衍应付,有些教师只要评上高职,就觉得没有爬头了,只要我不是倒数就可以了,学校没有相关的制度制约。

2、教师不能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面向少数学生的精英教育,严重阻碍着大面积、区域性教学质量的提升。绝大部分的班级中,存在着一些“学困生”。对待这些“学困生”的态度不是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上的障碍,不是对他们倾注更多的关爱,而是歧视他们,冷落他们,甚至驱赶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得更多的是优生,而眼中根本没有“学困生”,面向全体学生成为一句空话。

3、课堂教学方法陈旧的滞后状况,扼杀了学生的求知欲望,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新课程的实施已进行了好几年了,但许多教师的课堂教学仍然存在着一些弊端:一是重“教”不重“学”。一切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我怎么“教”,你就怎么“学”,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全然不顾;二是重“知”不重“思”。尽管教师教得辛苦,但教学的三维目标达成度低,学生的思维锻炼不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难以形成;三是重“灌”不重“导”。方法上把学生当成“容器”,靠外力把教学内容压给学生,学生无法愉快轻松地学习。

4、个别教师对学生没有爱心、关心和耐心,不能和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学生有抵触情绪。

5、课堂效率不高,甚至出现无效课堂。造成课堂效率不高的根本原因,我认为还是我们的老师课前准备不充分,课备的不扎实,甚至不备课,抄教案,下载、照搬现成的教案,责任心不强,不注意、不重视课堂组织管理。

6、对学生要求不严格,不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班级内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学习自觉性差,缺乏养成教育,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效果自然很差。

7、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调皮、贪玩、任性,对学习没有正确的认识,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认真。上课不能专心听讲,不能按要求认真完成作业。学习不踏实,知识掌握得不扎实,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一看就会,一做就错。

8、有些学生家长对学生的学习关注不够,家长们都有一个希望,那就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好好读书,一旦孩子读书不如意,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不是打骂,就是对孩子漠不关心,不与老师沟通,自己有时间忙自己的事情。

9、学科之间不平衡。从教研室统计的中考成绩单科成绩中可以看出,有的学科比如理科综合各项指标并不领先,有的科目的个别指标并不领先。我们自己在期末考试统计中也发现这个问题,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可能是不同科目之间的师资水平的差异。

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学生的自身素质、家庭教育、成长环境和教师的教学方法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那么,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我们在教学中要做到:

1、学校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强化质量意识,狠抓教学质量。加大教学常规的管理力度,从各个教学环节上对全体教师严格要求,从严治教,严谨治学,从严管理,从而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果。

2、要切实转变观念,正确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主体,面向全体,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广大教师要进一步树立新的人才观和教学观,要正确对待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要认识到转化一个“学困生”与培养一个尖子生同等重要,同样光荣。如果班上有“学困生”,这不是学生自己的责任,而是教师的责任,是教师的工作没有到位。要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力争使每一位学生会学习,爱学习,学有成效。在课堂上要多关照一点“学困生”,做到提问题最多的是“学困生”,训练最多的是“学困生”,辅导最多的是“学困生”,作业批改最多的是“学困生”,课余时间谈心交流最多的是“学困生”,鼓励最多的也是“学困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无“差生”的学科,无“差生”的学校,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3、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广大教师要以课改为契机,立足于本校、本班的教学实际,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转变学习方式为主攻点,以学法指导为突破点,深入持久地开展优化课堂教学活动,切实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效益,向45分钟要质量。为此必须做到:在课前准备上要做到优化教学预设;在教学方法上要做到:变老师满堂教为学生自主学;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变单一传授知识为三维并重;变死记硬背为活学活用;在改变作业模式上,力求做到六突出:突出实践性,变“泛泛而谈”为“实战演练”;突出趣味性,变“要我做”为“我要做”;突出自主性,变“限定作业”为“自择作业”;突出针对性,变“题海战术”为“有的放矢”;突出合作性,变“单干户”为“共同体”;突出创新性,变“呆板”为“灵活”。课堂教学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持之以恒,才能出效益,才能出精品,才能升华质量;教给审题方法,教会学生如何充分利用有效信息,抓住关键“字眼”,准确领会题意,深入分校问题与课本知识点的结合之处,从中找出正确答案。习题要做,但应重质量而不是数量,在每一个知识点的选择上都要有针对性,要精选、精编、有实际情境以及有利于落实双基、培养能力的习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解答、反思,帮助学生掌握解题规律,积累解题经验。要大胆放弃一些偏、繁、怪和无实际意义的题目,严格控制习题的难度和总量。

4、抓差生就是抓质量。

在目前任务制的大环境下,对老师来说要抓合格率、优秀率。抓合格率其实就是抓差生转化的同义词,有一个学生不及格,我们就完不成教学任务,所以我们说差生决定成败!在当今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里,为了学生能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学习过程中少走弯路。作为老师多想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放下沉重的包袱,轻松学习。当他对一件事感兴趣的时候,不用谁去约束就会主动的投入。

5、向学风要质量,与管理谋效益。

校风、学风、班风建设不是空虚的口号,不是不痛不痒的说教,需要每位教师共同努力营造。在学生面前,每位教师都是管理者和教育者,管理和教育不是校行政和班主任的专利,谁都有责任去做这个工作,每个课堂都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德育的主阵地。只有大家负起自己的那份责任,歪风邪气才能有可能尽快扭转。

6、做好家校联系。

教育质量监测报告反馈篇六

转眼间,教育质量提升年即将过去了,在这一年的工作有成功与失败、有欢笑与泪水。这一年是我人生中最亮丽的一年,是几年教学中收获最多的一年,虽然这一年的工作还有缺憾、还有不足,但绝对是我成长最快的一年,是我经验积累最多的一年。现就这一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收获。

1、备课。

充分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记忆;根据学生实际,简化了过多、过细的教学内容,重点强化重点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的学习方法,从而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

2、教学方法。

今年,我积极参加县,市级优质课比赛,另外在与教学不相冲突的情况下,尽量多听课,多听有经验教师的评课,多总结别人的优点,并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加以借用。在教学中,我还十分注意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学习他们管理学生的方法、学习课堂教学的语言、学习教学过程的组织、学习各种课型的的授课方法、学习课件制作的经验,努力使自己的教学逐渐成熟。

3、学生管理。

通过一年的带班,自己最深刻的体会学生管理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怎样使自己管理学生严而有度、活而不乱,怎样使课堂教学轻松的氛围中进行,都是自己今后还应努力的地方。

二、工作反思和改进。

1、狠抓学生管理:通过这一年的工作实际和观察,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处关系休戚相关。教师对学生管理严格、教师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教学氛围、教学成绩。在今后应逐渐总结、不断学习,努力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以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2、完善常规教学:常规教学识教学工作的重点、核心,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克服教学中的不规范行为,使自己的教学更加完善。针对今年的教学实际,在今后教学重要注意对学生的了解,注意学生的实际,把握教学的难度和深度,做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能急于求成,应避免求全求细。

3、变换教学模式:在今年的教学中,我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一厢情愿的认为讲的次数多了学生自然就懂了,忽视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切实不断变换教学方式:讲解、讨论、探究、记忆、练习等方式的灵活运用,避免教师的直接灌输。

4、提高教学水平:作为一名教师,仅仅只满足于平时的课堂教学达到要求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能走得出去、拿得出手,不仅要征服学生,还要能征服听课的教师、评委。在今后的教学中,自己还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总结先进的教学经验,努力形成符合学科教学特色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早日登上一个新台阶。

5、工作细节有待改善:反思一年的工作,自己在一些细节工作上还存在着不足,特别是学生对作业本的保管、潜能生作业的书写缺乏指导和严格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充分注重工作中的细节,尽量使自己的工作做得扎实。

总之,在这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收获了很多,提高了很多,同时也感受到了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充实自己的业务理论水平、提高自己在学生管理方面的能力、注重细节工作,一如既往的兢兢业业,勤奋钻研,尽量使自己的各项工作做得更扎实、更完善、更有效、更实在。

教育质量监测报告反馈篇七

一、加强领导,制订好活动方案。

为使教育质量年活动有效的开展,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各相关领导和教师为成员的领导机构。以校为本,立足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教师的基本状况和学生自身的学习状态,制定切实有效的活动方案,确保活动有目的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有针对性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办出具有“教学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农村学校。

二、抓好班子管理,增强领导的责任意识。

一年来,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协作,群策群力,树立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用科学的教育方式指导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用先进的管理模式教育和引导学生,提升学校领导班子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引领和促进教研发展。

三、加强师德教育,完善教师的人格。

教育的发展在教师,学校的发展在师德,我校教师的工作之所以得到社会、家长和学生的认可,就在于他们师德高尚,工作兢兢业业。我校充分把握好教育质量年这一时机,抓教师队伍,抓班子管理,抓理念更新。充分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真正取得社会、家长和学生的信任。

四、精心设计载体。

1、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加强课堂常规管理,杜绝教育教学事故发生,严格教学过程检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重点抓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复习、考查等若干教学环节的检查和监督。结合中心送教下乡活动,展开教研活动,做出了详实的教研记录。整个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都按标准、上层次,确保教育质量管理年的教育教学质量稳重中有进。

2、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学校按年级段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安排好公开课。根据实际出示不同类型的公开课。教务处安排教学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听课、评课,找出可以借鉴的经验,寻求有待改进的方法,使教师乐于教研,善于教研。

3、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教研立校”的思想。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契机,结合本校实际,积极投身教科研之中。学校联合红嘴小学申报了教育科研课题,学校建立完备的教育科研机制,对立项课题给予大力支持,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能力。并鼓励教师积极发表论文。

4、积极开展教学反思活动。学校建立以“骨干引领、同伴互助、个人反思”为基本内容的校本教研制度,引导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培养教师反思的能力。通过案例写作、教学随笔、课后反思等形式,引导教师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

5、加强学法指导,关心学困生。学校着重研究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讲求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形成科学的学习指导方法,使学生乐学,真正做到为学生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面向全体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从每一个学生抓起,从每一节课抓起,做好培优扶差工作,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

6、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组织师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增强凝聚力。创新办学理念,注重人文关怀,体现时代精神,突出教育功能,营造育人氛围,让校园大的每一面墙、每一面黑板都会说话,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教育。

7、加强质量检测,提高教学质量。为全面及时地了解教师的教学质量状况,组织人员对期中期末检测质量结果进行认真分析,从中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寻求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总之,我校把此项活动与师德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教师专业、能力培训、校园文化建设等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运作。防止了搞形式、走过场,精心设计载体与活动,拓宽提高教育质量的思路,在提高课堂40分钟效率上下功夫,从而有效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质量监测报告反馈篇八

我园创建于20xx年9月,位于桃下镇下营小学院内,占地面积约3亩,交通便利,环境幽雅,教学设施完备,管理较为规范,现有办公用房7间,教职工8人,设园长一名,其中幼儿专业教师4名。保安(门卫)1名,厨师1名,保育员1名,司机1名。现设有大、中、小及学前班共4个班,在园幼儿110人。一年来,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本着以“一切为了孩子,精诚服务于家长”为根本宗旨,狠抓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加大基础建设,整体工作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今年八月份,经市教育局、卫生局、公安局、城建局等相关部门就教学、卫生、安全及消防等方面审核,认为我园达到办学资格,准予运行。

1、我们对幼儿园教室外墙进行了粉刷,教室地面进行了硬化,门窗进行了加固,厕所进行了维修,给教室安装了吊扇,给幼儿配备了睡床等,还配置了各种童画进行了装饰,处处洋溢着童心、童趣。

2、本学期初,我园先后投入万余元将操场进行了硬化、购置了滑滑梯等中大型玩具。

3、寒冬将至,为了给孩子营造一个温暖的学习环境,我园还为每个班添置了火炉、棉门帘等取暖设备。

4、购置了保安服、警棍、手电、灭火器等安全器材。

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一直是我园关注和思考的问题。首先,重视保教质量的提高,做到认真规范。我们积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掌握新《纲要》精神的同时,用好用活教材。同时,坚持保教结合原则,坚持面向全体幼儿全面发展,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各班主任认真做好教学计划,并及时加以总结,不断提升教学水平。第二,我们以礼仪教育和日常安全教育为突破口,为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打下基础。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和谐发展,注重幼儿主体地位的发挥与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注重教学环境的创设以及幼儿愉快学习方法的引导,多方位的开展兴趣教学,全面实施幼儿素质教育。第三,我们期中和期末分两次对各班幼儿学习及管理情况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纳入教师的量化考评,与奖金挂钩。

安全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头戏。我们将安全教育工作纳入教学计划范围。我们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幼儿的日常行为安全,更是把幼儿的食品安全教育和身体健康安全放在头位。制定了接送安全职责,与接送司机、教师、家长分别签订的安全责任书,落实了各自责任。另外,我们还要求教师就幼儿的交通安全进行常规不间断的教育,在每次离园的时候都再次进行行路安全的教育。为避免幼儿在园卫生、安全等一系列问题的发生,我园制定了门卫管理制度、食品卫生管理制度、日常安全制度等相关制度,并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实行园长负责制和教师责任承包制;

三是在幼儿进行课上游戏和课间游戏时,有专人负责幼儿活动区域的安全;四是教师除了负责幼儿的学习外,每天负责教室的清洁、消毒;五是坚持晨检制度和日汇报制度。

(一)存在问题。园内基础设施有待改善;教师素质亟待提高;自我特色尚未形成;管理水平需要增强。

(二)今年工作重点:

1、根据中省市关于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有关精神,我园将紧抓机遇,加大投入,争取财政部门对我园在幼儿园基础建设方面有关政策倾斜。

2、抓好幼儿教师的培训、教育和管理,增强教师对幼儿教育工作的热情,提高教育教学综合素质。

3、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加大家长与幼儿园联系密度和力度,提高对幼儿的安全监管。

4、加大对基础建设的投入力度,改善教学环境和设备,进一步提高办园水平和质量。

以上汇报,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教育质量监测报告反馈篇九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以及省委十三届历次全会精神,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国家质量监测反馈数学、体育学科方面存在的短板,坚持问题导向,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和时限要求,确保问题整改落实到位,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水平,促进全省义务教育更高水平、更加公平、更有质量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学生数学学业表现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四年级、八年级学生数学学业表现达标率为55.6%和50.1%,分别低于全国均值29.2和28.7个百分点。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泽库县、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的四年级和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泽库县、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的八年级均有超过60%的学生数学学业表现不达标。

整改目标: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聚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我省义务教育学生数学学业表现。

整改措施:一是加强规范管理。加快制定出台我省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实施方案,督促各地各校严格落实教育部《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等6个方面强化管理,重点对标数学学业问题研判,切实提高数学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业水平表现。二是发挥教研支撑作用。加大教研机构与高校、电教化机构、教育质量监测机构等部门的协作力度,构建教研工作体系。加强各级教研队伍建设,落实校本教研、区域教研和网络教研制度,促进教科研工作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深度融合。指导各地各校开展数学学科的教材研究、教参学习、集体备课、作业设计和试卷分析,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业表现。三是健全质量评价监测体系。加快建立省级教育质量评价监测体系,制定相关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导向作用,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定期开展包括数学学科在内的质量监测工作,定期发布监测报告,建立监测解读制度,举办培训辅导班,着力抓好监测解读及监测结果应用,推动学生学业水平不断提升。

责任单位:省教育厅,各市州政府。

(二)部分样本县县域内学生数学学业表现校间差异较大。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的四年级和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的八年级学生数学学业表现的校间差异比超过20%。其中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四年级学生数学学业表现的校间差异比高达53.7%。

整改目标:严格落实《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青政〔2017〕26号),坚持城乡并重、软硬件建设并重,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师资队伍结构,着力解决我省数学学科教学“乡村弱”的问题,重点支持农牧区义务教育发展,缩小县域内城乡学生数学学业表现差距。

整改措施:一是强化教育基础建设。县级政府结合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优先满足农村和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公共服务网络需求,优先安排具备条件的义务教育学校接入宽带网络,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结合“全面改薄”项目规划,科学推进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为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差异提供基础保障。二是优化城乡师资配置。推行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优化配置教师资源,推动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引导优秀校长和数学骨干教师由城镇学校向乡村学校、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中心学校向村级小学和教学点流动,逐步缩小县域内学生数学学业表现校际间差距。三是加大智力帮扶力度。实施好省内东部地区对口支援青南地区教育工作,今年在选派省内东部地区500名支教教师时,适度向数学学科倾斜,帮扶青南三州提升中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水平。鼓励教师利用互联网学习外地数学名师教学视频和学科讲座,借鉴先进教学经验。积极搭建数学学科教研活动平台,开展教学竞赛、优课展示、教研联盟活动,不断丰富优秀教研成果,并加强推广,让科研成果服务基层教学活动,从根本上提高薄弱地区数学学科教育质量。四是提高送教送研频次。由县级教研室牵头,定期组织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科骨干教师、带头人和学科教研员,帮助薄弱学校联合开展送教送研、示范教学、诊断教学、课例研讨等教学指导活动,缩小学校间数学学科教学水平差距。

责任单位:省教育厅,各市州政府。

(三)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高、睡眠时间达标率低。四年级、八年级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35.0%和62.6%,八年级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较2015年上升了3.0个百分点。四年级、八年级学生睡眠时间达到教育部规定的比例仅17.3%和12.1%,较2015年分别下降了2.7和1.4个百分点。

整改目标:严格落实青海省委宣传部等8部门《关于印发青海省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的通知》(青教体〔2019〕35号)要求,力争到2023年实现全省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每年下降0.5个百分点以上;到2030年,实现全省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整体水平显著提升,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小学近视率下降到33%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56%以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秀率达25%以上。严格落实教育部关于义务教育学生日均睡眠时间要求,保障我省义务教育学生睡眠充足。

整改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组织省教育厅、省卫生健康委、省财政厅等有关部门成立全省学生近视等常见病综合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专家团队,每年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加强对儿童青少年防控近视工作的指导、监督和考核。各市州、县级政府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把防控近视工作作为推进儿童少年素质教育、促进其身心健康的重要内容。二是强化工作落实。各相关部门要按照责任分工,抓好各自领域责任落实,对本部门本行业落实情况进行监管,督促各地严格落实相关规定。省教育厅在落实好《青海省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的同时,要严格落实教育部减负措施30条和《青海省落实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实施方案》相关规定,加强对学校的日常监管,严控书面作业总量。义务教育学校全面落实三至六年级家庭作业不超过60分钟,初中家庭作业不超过90分钟的要求,确保实现小学生日均睡眠时间10小时,初中生9小时的目标。三是加大考核问责。从今年起,每年对各市州人民政府开展儿童青少年防控近视工作评议考核,及时向社会公布结果。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三年下降的地区,要逐级依纪依规问责地方政府和学校。四是注重宣传引导。主动宣传各地在防控近视中的典型经验、有效途径和显著成效。结合“全国爱眼日”“世界视力日”等健康教育主题活动,普及防控近视知识,加强法律法规政策解读,营造保护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数学周课时数超标、体育周课时数不达标的学校比例较高。四年级、八年级分别有52.2%和97.5%的学校数学周课时数超过教育部规定,分别有49.4%和78.0%的学校体育周课时数未达到教育部规定,八年级数学周课时数超标的学校比例较2015年上升了21.2个百分点。其中,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超过80%的四年级样本校数学周课时数超标;西宁市城中区、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泽库县八年级所有样本校数学周课时数均超标。

整改目标:严格落实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规定,科学规范义务教育学校课程设置,开足开齐国家有关部门制定、颁布的课程,严禁削减、挤占体育课课时。

整改措施:一是扩大整改范围。省教育厅牵头,除加大对问题地区的整改力度外,要举一反三,在全省范围内进行全面排查,对数学周课时数超标、体育周课时数不达标的学校进行严肃问责,并逐一督促进行整治。二是严肃课时管理。贯彻落实国家课程设置方案、课程标准和教学指导纲要,开齐开足体育课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周安排3学时体育课。严禁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三是发挥体育考试导向作用。实行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制度,考试成绩按比例计入升学总分,并逐步加大体育成绩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中考成绩中的分值。严格执行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力争合格率达80%以上。

责任单位:省教育厅,各市州政府。

(五)数学教师利用互联网情况有待改善,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普遍不规范。四年级、八年级数学教师利用互联网检索各种电子教学资源的频率在每周2次及以上的比例为64.4%和74.3%,分别低于全国18.6和11.3个百分点。仅有18.6%的学校四年级和25.2%的学校八年级体育教师能够做到有讲解、有示范、有指导地教授体育运动项目,分别低于全国38.1和37.3个百分点。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的四年级和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泽库县、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的八年级样本学校所有体育教师均未做到有讲解、有示范、有指导地教授体育运动项目。

整改目标: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数学教师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到2020年底,课堂应用实现常态,教师信息技术手段运用率达到85%以上;改进体育课程教学,提升授课能力,开好体育课程。

整改措施:一是健全信息技术考核机制。印发《青海省中小学信息化应用考核评估办法》,健全教育信息化应用考核机制,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用,通过“三个课堂”网络平台加强信息设备使用监控,推进教育信息技术与教学常规相融合,促进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各环节的运用。二是完善校园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国家联网攻坚行动,提高学校接入网络比例,以“专递课堂、名校课堂、名师课堂”三个网络课堂实现“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的资源共享模式,为农牧区偏远学校及教学点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带动薄弱地区数学教师提高利用互联网教学频率。三是强化信息技术专业培训。大力开展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积极推行各类信息化比赛和活动,开展各种层级的分类培训,提升我省教师特别是偏远牧区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四是改进体育教育教学。依照《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国家学生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完善学校体育“健康知识+基本运动+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模式。聚焦“教会、勤练、常赛”,积极开展体育传统项目进校园,加强我省体育传统项目示范校建设。实施“体育浸润行动计划”,统筹高校力量解决中小学体育师资短缺问题。五是加强体育课考核检查。贯彻落实《青海省中小学体育美育工作专项督导方案》,建立督导检查台账,将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强化课外体育锻炼,做好教师交流轮岗及体育师资业务培训等内容作为考核重点,规范课堂教学行为,提高专兼职体育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授不同运动项目的能力。

责任单位:省教育厅,各市州政府。

(六)数学教师反映培训形式单一、偏理论、时间安排不够合理。44.4%的四年级和43.3%的八年级数学教师认为当前培训形式单一;55.4%的四年级和41.1%的八年级数学教师认为当前培训偏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性较差;68.9%的四年级和50.2%的八年级数学教师认为存在培训时间与工作安排冲突的问题。

整改目标:探索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培训项目,促进数学教师专业成长。

整改措施:一是开展专项培训。开展县级教研室数学教研员专项培训,要根据县级教研部门研究分析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指导学校设计实施数学教师专项培训,服务数学教师提升专业能力。二是改进培训方式。将国培、省培资金向数学教师培训项目予以倾斜,同时按照集中培训与跟岗研修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探讨相结合的原则,设计培训课程和课时安排,推动培训内容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三是提高培训效率。力争4月前启动全国全省中小学国培、省培项目,最大限度利用暑假开展培训,努力防止和避免与教师工作时间相冲突。指导各地制定数学教师专业化成长方案,强化校本培训,提高数学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责任单位:省教育厅,各市州政府。

(一)压实工作责任。此次问题整改工作由省政府统一领导,省教育厅牵头抓总,各市州政府具体负责,县级党委政府具体组织实施。根据问题整改责任分工,逐项明确责任单位和整改时限,上下联动,同向发力,确保各项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二)紧盯问题整改。此次反馈问题中明确指出的地区,要及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提出具体解决措施,一个问题一套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实行台账管理,完成一项销号一项。各地区和相关部门要以此次问题整改为契机,深入分析研究在教育教学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激励问责并重。各地区要把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纳入党政领导干部考核督查范围,并将结果作为干部选任、表彰奖励的重要参考。对整改工作抓得好的地区,该表彰的表彰,该奖励的奖励;对在整改中走过场、打折扣、搞变通,甚至弄虚作假的,要严肃追责问责。

教育质量监测报告反馈篇十

据宁教体发[20xx]44号文件精神,为充分运用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进一步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针对监测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如下整改方案。

组长:吴天明。

副组长:杨芝强教导主任。

李伟德育主任。

成员:其他学校班子成员、各班主任、体育、数学教师。

(一)关于学生数学表现存在较大差异的问题整改措施。

1.加强政策宣传,推进本校教育质量快速发展。我校严格按照上级划分的学区、认真落实《宁强县义务教育阶段学区划分的规定》和《宁强县进城务工等随迁子女入学的规定》有关要求,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试就近”入学的规定,不以任何形式组织考试或变相考试招生、选拔生源,尽量控制家长学生盲目“跟风热”“择校热”,为缓解“乡村弱”“县城挤”的局面努力。

2.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不断优化教育设施设备,努力提高本校办学水平。

3.加强教师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在职在岗培训,提高专业技能,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充实本校数学教师队伍,让学生在家门口也能享受优质教育。

4.大力做好数学教师专业培训工作,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二)关于学生身体形态正常比例有所下降、肥胖率有所上升的问题整改措施。

1.扎实上好体育课和体育活动课。严格按照体育课程标准开足每周4课时体育课,并将体育课、体育活动课(大课间活动)、课间操和眼保健操列入课表。认真上好体育课,切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在无体育课的当天落实好1节体育活动课。进一步完善充实大课间活动,大力开展跳绳、踢毽子、掷沙包、呼拉圈、武术、球类、健身操等自主活动,积极探索并开展体现本校特色的运动项目,不断增强活动的实效性。

2.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积极响应上级号召,鼓励学生到户外去、到阳光底下去、到大自然中去,广泛开展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的群众体育活动。广泛宣传“每天锻炼一小时,每天跑步1000米,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新时代健康生活理念,深入持久地开展学生阳光体育活动。

激励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形成生动活泼、生机勃勃、生龙活虎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4.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坚持把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作为学校体育的重点工作,建立健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工作管理运行机制,建立岗位责任制,认真执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级办法》,加强监测培训,熟练、正确地掌握操作方法,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数据监测与分析,逐步实现贯彻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5.多渠道争取资金,进一步改善学校体育活动场地设施,按要求配齐配足体育器材;

加强学校公用经费管理,确保每学期有一定的经费用于体育器材的添置和补充,保证学校体育设施满足正常教学、体育活动和学生日常锻炼的需要。

6.坚持开展学校春秋季学生运动会,组织学生广泛参县级体育竞赛活动,不断提高学生体育竞赛活动水平,促进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有效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和体质健康水平。

7.加强家校互动,引导家长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学校通过家长会、微信群和qq群,加强对家长的宣传教育,引导家长关注孩子身心发展,科学安排孩子膳食,提倡健康饮食与生活方式,注重带领孩子开展户外运动和活动,以及力所能及的劳动实践,不断增强孩子体质。

(三)关于学生视力不良率较高、睡眠时间不足的问题整改措施。

1.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不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加强对家庭作业内容的设计和研究,提高作业内容质量,强化实践性作业,减少机械、重复训练,严禁变学生作业为家长作业。严格执行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量确保完成时间不得超过60分钟的规定。合理制定学生作息时间,缩短学生晚上学习时间,保障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

2.指导学生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要求儿童青少年眼睛发育期不使用电子产品。严禁学生将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学校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家庭作业采用纸质完成。

3.加强视力健康管理。落实《关于推进健康学校示范建设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视力健康管理队伍,明确和细化职责。将近视防控知识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学校管理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医务室力量,按标准配备校医和必要的药械设备及相关监测检查设备,加强学生视力监测。

4.严格按照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安装配备利于视力健康的照明设备,落实教室、宿舍等采光和照明要求,为学生提供符合用眼卫生要求的学习环境,坚持学生座位一周调换一次,每学期对学生课桌椅高度根据学生身高进行个性化调整,使其适应学生生长发育变化。

5.认真执行眼保健操流程,严格组织全体学生每天上下午各做1次眼保健操。教师要教会学生正确掌握执笔姿势,督促学生读写时坐姿端正,监督并随时纠正学生不良的读写姿势。教师发现学生出现看不清黑板等迹象时,要及时了解其视力情况。

6.强化户外体育锻炼,确保在校时每天有1小时以上体育活动时间。严禁以讲代练和挤占课外活动,认真执行每天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依托健康教育课,按照《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开足开齐开好健康课,向学生讲授近视形成的原因、危害,保护视力的意义和方法,树立学生爱眼、护眼意识,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增强其主动保护视力的意识和能力。

7.加强学生视力健康档案管理,确保一人一档并随学籍变化实时转移。严格落实每学年1次的学生健康体检制度,积极联系医疗卫生机构每学期组织开展至少1次视力监测,及时把视力监测和筛查结果记入学生视力健康电子档案,并向家长反馈检测结果,对于发生问题的学生要督促其到眼科医疗机构检查治疗。

1.强化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积极聘任有体育特长的人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为学校兼职体育教师。

2.充分利用培训机遇,对本校体育教师进行学科教学技能提升培训,积极整合学校现有资源,立足岗位实际,加强岗位专业培训。

3.加强数学教师岗位培训,坚持参与县级教学能手、教坛新秀评选,在校级表彰奖励等方面向数学学科倾斜,促进本校数学学科骨干教师快速成长。

教育质量监测报告反馈篇十一

该方案从目的、要求、方法、方法、进度等方面都是一个具体、细致、可操作性强的计划“方案”,也就是说,案例之前获得的方法和案例之前呈现的方法是“方案”。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为进一步提高我市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实效,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延安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20xx年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反馈问题延安市整改方案的通知》(延政教督办〔2020〕9号)要求,我市对照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反馈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自查,为全力做好问题整改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以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导,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目标,根据延安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2018年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反馈问题延安市整改方案的通知》(延政教督办〔2020〕9号)精神,认真研判主要问题,深入查找问题的根源,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扎实整改,努力推动子长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市教科体局局长、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为副组长,教育、财政、人社、卫健、编办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重视问题,探究根源,明确分工,各司其责,切实做好整改工作。各学校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

(一)关于县域内学生数学学业表现校间差异较大问题。

整改目标:缩小市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际间差距,努力把市域内学生数学学业表现校间差异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整改措施:

一是大力推进子长市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合理规划布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加快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争取用五年的时间,基本完成标准化学校建设;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成果,积极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

二是规范义务教育学校招生行为。落实好省、市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政策,科学划定义务教育学校服务范围,均衡生源质量,缩小生源差距。

三是继续探索集团化办学,完善义务教育学校优质资源共享机制;进一步落实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促进校长、教师在城区学校和乡村学校之间、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交流。

(二)关于数学周课时数超标的学校比例较高问题。

整改目标: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不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

整改措施:

一是全面学习宣传贯彻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和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全面发展理念,坚持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引导树立科学的教育观、质量关。

二是全面实施国家课程计划和标准,开齐开足上好课程,不随意增加课程难度、增减课程和课时、赶超教学进度和提前结束课程,落实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等薄弱学科课程要求。在每学期的开学工作检查中,要进一步加强对学校规范办学工作的督查+力度,特别是对2018年延安市教育质量监测报告中所反馈的问题,在每学期开学工作检查中有针对性地进行督查,发现问题,限期整改,并将其纳入年终考评重点考核。

(三)关于学生身体形态正常比例有所下降,肥胖率有所上升问题。

整改目标:全面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学生体育锻炼习惯逐步养成,运动技能和体质健康水平明显提升。到2022年,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达到20%以上。

整改措施:

一是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足、开齐体育课程,严禁挤占体育课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时间,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二是充分发挥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工作的导向作用,组织好校园课外体育活动,引导学生长期参与体育锻炼,培训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分析监测工作。

三是动员全社会关注关心学生体质健康,形成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格局,倡导健康饮食、健康生活,学校食堂加强学生饮食结构的科学搭配,引导家长科学安排学生膳食结构,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运动。

四是定期举办各类体育竞赛活动,特别是各校要经常性开展体育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逐步提升运动技能和体质健康水平。

(四)关于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高,睡眠时间不足问题严重。

整改目标:经过5年努力,实现少年儿童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睡眠时间逐步提升。

整改措施:

一是建立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联席会议机制,落实防控要求,教育与卫健要明确分工,通力协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二是积极进行近视防控干预,强化学生坐立行读写等正确姿势养成,引导规范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增强学生自我保护用眼意识。

三是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把健康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突出近视防控。组织视力健康宣讲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用眼习惯。充分利用好“陕西防近”资源,通过微信平台、家长会等形式向学生及家长普及近视防控知识,营造良好的防近氛围。

四是规范学校办学行为,落实学生在校学习时间、课后作业布置等规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科学制定作息制度,力争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初中生不少于9小时。

(五)关于体育教师教学行为有待规范问题。

整改目标:配齐体育教师,加强体育教师培养,提升体育教研工作水平。

整改措施:

一是通过特岗教师招聘计划等方式加大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招聘力度。鼓励体育特长教师担任中小学兼职体育教师。

二是进一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师补充交流机制,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均衡合理配置师资。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教师从教行为,提升教师师德素养。大力开展在岗培训,实施体育教师国培、省培、市培、县培计划,力争实现对现有中小学体育教师每3年进行一次全员轮训。充分发挥现有省级教学能手的引领作用,并在教学能手评选中,适当向体育教师倾斜。

三是构建特色体育教学模式。引导体育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手段,充实教学内容。要加强对专任教师的专业素养培训,引导教师进一步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加大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从备课、教学过程、辅导、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通过采取音体美专业课教师走教等形式,引导学校破解专业课师资短缺问题,推进课程开齐开足。

(六)关于数学教师培训形式单一、偏理论、时间安排不够合理问题。

整改目标:培训的针对性、实践性得到提高,培训与教学结合,培训时间安排合理。

整改措施:

一是科学规划市、校两级教师培训,从教师专业成长需要,设计培训方案,加强训前需求调研,根据需求和教师现状分层分类开展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

二是丰富培训内容、优化培训形式,提高培训内容的实用性,提升教师的培训参与度,采用集中培训、网络研修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师培训工作。

三是杜绝无关培训,减少教师负担,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尽量避免占用教师休息时间。

1.高度重视。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是落实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要求的重大举措,对于准确掌握义务教育学生发展现状,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是对义务教育质量的科学诊断。各单位、各校要高度重视,突出解决当前的具体问题,同时要举一反三,认真研判义务教育工作,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全面整改。各校要加强自查,认真研究主要问题,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完善学校整改方案,要合理划分整改阶段任务,明确整改目标、时限节点、负责人,全力推进整改工作。

3.夯实责任。各学校要成立相应的整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人员分工、职责和具体任务。子长市整改领导小组将组织相关部门,对各校落实整改情况进行督查,对整改工作重视不够、履行整改职责不到位、影响整改进度的单位和个人,将进行通报和问责。

根据宁教体发[2020]44号文件精神,为充分运用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进一步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针对监测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如下整改方案。

组长:吴天明。

副组长:杨芝强教导主任。

李伟德育主任。

成员:其他学校班子成员、各班主任、体育、数学教师。

(一)关于学生数学表现存在较大差异的问题整改措施。

1.加强政策宣传,推进本校教育质量快速发展。我校严格按照上级划分的学区、认真落实《宁强县义务教育阶段学区划分的规定》和《宁强县进城务工等随迁子女入学的规定》有关要求,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试就近”入学的规定,不以任何形式组织考试或变相考试招生、选拔生源,尽量控制家长学生盲目“跟风热”“择校热”,为缓解“乡村弱”“县城挤”的局面努力。

2.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不断优化教育设施设备,努力提高本校办学水平。

3.加强教师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在职在岗培训,提高专业技能,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充实本校数学教师队伍,让学生在家门口也能享受优质教育。

4.大力做好数学教师专业培训工作,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二)关于学生身体形态正常比例有所下降、肥胖率有所上升的问题整改措施。

1.扎实上好体育课和体育活动课。严格按照体育课程标准开足每周4课时体育课,并将体育课、体育活动课(大课间活动)、课间操和眼保健操列入课表。认真上好体育课,切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在无体育课的当天落实好1节体育活动课。进一步完善充实大课间活动,大力开展跳绳、踢毽子、掷沙包、呼拉圈、武术、球类、健身操等自主活动,积极探索并开展体现本校特色的运动项目,不断增强活动的实效性。

2.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积极响应上级号召,鼓励学生到户外去、到阳光底下去、到大自然中去,广泛开展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的群众体育活动。广泛宣传“每天锻炼一小时,每天跑步1000米,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新时代健康生活理念,深入持久地开展学生阳光体育活动。

3.积极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活动,使每位学生都能掌握两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在活动中培养体育运动兴趣,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在活动中强身健体,提高综合素养;激励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形成生动活泼、生机勃勃、生龙活虎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4.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坚持把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作为学校体育的重点工作,建立健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工作管理运行机制,建立岗位责任制,认真执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级办法》,加强监测培训,熟练、正确地掌握操作方法,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数据监测与分析,逐步实现贯彻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5.多渠道争取资金,进一步改善学校体育活动场地设施,按要求配齐配足体育器材;加强学校公用经费管理,确保每学期有一定的经费用于体育器材的添置和补充,保证学校体育设施满足正常教学、体育活动和学生日常锻炼的需要。

6.坚持开展学校春秋季学生运动会,组织学生广泛参县级体育竞赛活动,不断提高学生体育竞赛活动水平,促进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有效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和体质健康水平。

7.加强家校互动,引导家长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学校通过家长会、微信群和qq群,加强对家长的宣传教育,引导家长关注孩子身心发展,科学安排孩子膳食,提倡健康饮食与生活方式,注重带领孩子开展户外运动和活动,以及力所能及的劳动实践,不断增强孩子体质。

(三)关于学生视力不良率较高、睡眠时间不足的问题整改措施。

1.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不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加强对家庭作业内容的设计和研究,提高作业内容质量,强化实践性作业,减少机械、重复训练,严禁变学生作业为家长作业。严格执行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量确保完成时间不得超过60分钟的规定。合理制定学生作息时间,缩短学生晚上学习时间,保障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

2.指导学生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要求儿童青少年眼睛发育期不使用电子产品。严禁学生将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学校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家庭作业采用纸质完成。

3.加强视力健康管理。落实《关于推进健康学校示范建设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视力健康管理队伍,明确和细化职责。将近视防控知识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学校管理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医务室力量,按标准配备校医和必要的药械设备及相关监测检查设备,加强学生视力监测。

4.严格按照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安装配备利于视力健康的照明设备,落实教室、宿舍等采光和照明要求,为学生提供符合用眼卫生要求的学习环境,坚持学生座位一周调换一次,每学期对学生课桌椅高度根据学生身高进行个性化调整,使其适应学生生长发育变化。

5.认真执行眼保健操流程,严格组织全体学生每天上下午各做1次眼保健操。教师要教会学生正确掌握执笔姿势,督促学生读写时坐姿端正,监督并随时纠正学生不良的读写姿势。教师发现学生出现看不清黑板等迹象时,要及时了解其视力情况。

6.强化户外体育锻炼,确保在校时每天有1小时以上体育活动时间。严禁以讲代练和挤占课外活动,认真执行每天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依托健康教育课,按照《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开足开齐开好健康课,向学生讲授近视形成的原因、危害,保护视力的意义和方法,树立学生爱眼、护眼意识,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增强其主动保护视力的意识和能力。

7.加强学生视力健康档案管理,确保一人一档并随学籍变化实时转移。严格落实每学年1次的学生健康体检制度,积极联系医疗卫生机构每学期组织开展至少1次视力监测,及时把视力监测和筛查结果记入学生视力健康电子档案,并向家长反馈检测结果,对于发生问题的学生要督促其到眼科医疗机构检查治疗。

(四)关于体育教师教学行为不够规范、数学教师教科研水平不高专业能力不强的问题整改措施。

1.强化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积极聘任有体育特长的人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为学校兼职体育教师。

2.充分利用培训机遇,对本校体育教师进行学科教学技能提升培训,积极整合学校现有资源,立足岗位实际,加强岗位专业培训。

3.加强数学教师岗位培训,坚持参与县级教学能手、教坛新秀评选,在校级表彰奖励等方面向数学学科倾斜,促进本校数学学科骨干教师快速成长。

为科学、准确掌握义务教育质量状况,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建立了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从2015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开展了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黑龙江省每年抽样8个县(区)参加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整体上能客观反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质量、身心健康状况及中小学教育教学状况。

按照《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教育部督导局每年会定期将各省监测报告给予反馈。2019年,教育部督导局改变以往将监测报告反馈给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方式,直接将监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发函至各省政府办公厅,且只列问题不谈经验,要求制订整改方案、限期整改。黑龙江省政府在接到监测报告后,由省长批示,省教育厅牵头积极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的科学分析与有效应用,针对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影响全省义务教育质量的原因,提出改进策略并明确整改主体责任,为各地转变教育管理方式和改进学校教育教学提供参考,有效推动了黑龙江省义务教育学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成立义务教育质量监测领导小组。由省教育厅牵头组织成立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省级领导小组,教育厅厅长任组长,分管相关工作的副厅长(副厅级督学)和教师发展学院院长任副组长,成员包括教育厅相关处长和业务指导单位、评估监测工作负责人等,负责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的省级统筹规划、政策制定、组织实施、结果应用及监督协调等;领导小组下设监测办公室,负责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省级具体组织实施、业务培训,组织专家组对监测结果分析解读与应用指导以及视导员队伍建设等工作。

组建专家组做好监测结果的分析与应用。由省监测办在全省范围内遴选熟悉义务教育教学及管理、研究教育监测评价的专家学者组建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省级专家组,负责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省级结果的分析与指导。

深入分析解读省级监测报告和县(区)监测报告。专家组深度分析省级监测报告有关数据,精准查找全省义务教育质量方面的优势与不足,撰写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省级“6+1”报告,即6个分学科监测分析报告和1个省级深度分析报告,并基于国家监测数据加强学生心理健康、课业负担等专题研究,有效指导整改工作。

开展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专项调研。专家组立足全省监测结果确定调研重点、调研对象和调研内容等,采取问卷调查、访谈座谈、课堂观察等方式充实存在问题的证据,对数据结果误差进行纠偏;同时,深入分析监测数据,帮助县(区)进一步梳理归纳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针对县(区)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业务指导部门、各中小学等不同层面提出改进建议。

赴样本县(区)进行监测结果现场反馈。由省监测办组织专家组分赴各个样本县(区)进行监测结果现场反馈,要求分管教育副县(区)长到会并认领问题,县(区)教育局领导班子及相关业务科室人员参加,拿出限期整改方案。同时,依据监测结果反映出的不同问题的性质和责任范围,针对县(区)业务指导部门人员、中小学校长及教师开展分层分类反馈,帮助分析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指导其科学运用监测结果。

制订整改方案,落实整改主体责任。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业务指导部门根据监测报告反映的问题,多部门协同联动,共同研究制订具体可行的整改方案,明确各个问题改进的牵头部门,强化问题改进的责任主体。涉及政策出台、制度及经费保障等问题由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整改;涉及教育教学管理及教育改革等问题由业务指导部门指导,学校负责整改。同时,各地深入研究制定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重点强调措施具体、时限明确,做到立行立改、限期整改,保证各部门真抓真改。

注重阶段反思,教育督导部门及时跟进。各地在按照制订的整改方案限期整改过程中,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将其形成制度予以固化,不断查找整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调整措施,保证整改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逐步建立整改长效机制。各级教育督导部门在各地整改过程中及时跟进,组织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问题整改专项督导,充分利用质量监测省级专家组对督导对象做好问题整改咨询与指导,将督导结果及时上报省监测工作领导小组,将监测问题整改情况纳入各地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年度考核指标。

加强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省级部署及业务培训。每年3-4月,召开全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部署及业务培训会,对被抽样的县(区)及所在市(地)进行细致周密的工作部署,要求各市(地)、县(区)高度重视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认真组织筹备监测相关事项,全力保障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对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省级视导员和省级专家组进行业务培训,提高视导员的评估监测水平和专家组研究指导能力,保障视导员圆满完成样本县(区)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组织实施的视导工作。

设立专项经费保障质量监测实施与有效改进。黑龙江省政府设立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省级专项经费,用于本省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的组织实施、结果分析与应用指导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市(地)、县(区)设立专项经费,用于本地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相关工作。条件好的地区可以加大经费投入,增加监测样本县(区)的数量,扩大监测学校和学生的覆盖面,通过参加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为本区域义务教育质量做好“体检”,找到制约义务教育质量提升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持续提高区域义务教育质量。

为进一步提高我市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实效,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根据xxx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20**年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反馈问题xxx市整改方案的通知》要求,我市对照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反馈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自查,为全力做好问题整改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以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导,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目标,根据xxx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20**年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反馈问题xxx市整改方案的通知》精神,认真研判主要问题,深入查找问题的根源,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扎实整改,努力推动子长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市教科体局局长、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为副组长,教育、财政、人社、卫健、编办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重视问题,探究根源,明确分工,各司其责,切实做好整改工作。各学校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

(一)关于县域内学生数学学业表现校间差异较大问题。

整改目标:缩小市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际间差距,努力把市域内学生数学学业表现校间差异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整改措施:

一是大力推进子长市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合理规划布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加快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争取用五年的时间,基本完成标准化学校建设;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成果,积极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

二是规范义务教育学校招生行为。落实好省、市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政策,科学划定义务教育学校服务范围,均衡生源质量,缩小生源差距。

三是继续探索集团化办学,完善义务教育学校优质资源共享机制;进一步落实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促进校长、教师在城区学校和乡村学校之间、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交流。

(二)关于数学周课时数超标的学校比例较高问题。

整改目标: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不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

整改措施:

一是全面学习宣传贯彻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和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全面发展理念,坚持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引导树立科学的教育观、质量关。

二是全面实施国家课程计划和标准,开齐开足上好课程,不随意增加课程难度、增减课程和课时、赶超教学进度和提前结束课程,落实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等薄弱学科课程要求。在每学期的开学工作检查中,要进一步加强对学校规范办学工作的督查+力度,特别是对20**年xxx市教育质量监测报告中所反馈的问题,在每学期开学工作检查中有针对性地进行督查,发现问题,限期整改,并将其纳入年终考评重点考核。

(三)关于学生身体形态正常比例有所下降,肥胖率有所上升问题。

整改目标:全面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学生体育锻炼习惯逐步养成,运动技能和体质健康水平明显提升。到2022年,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达到20%以上。

整改措施:

一是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足、开齐体育课程,严禁挤占体育课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时间,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二是充分发挥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工作的导向作用,组织好校园课外体育活动,引导学生长期参与体育锻炼,培训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分析监测工作。

三是动员全社会关注关心学生体质健康,形成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格局,倡导健康饮食、健康生活,学校食堂加强学生饮食结构的科学搭配,引导家长科学安排学生膳食结构,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运动。

四是定期举办各类体育竞赛活动,特别是各校要经常性开展体育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逐步提升运动技能和体质健康水平。

(四)关于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高,睡眠时间不足问题严重。

整改目标:经过5年努力,实现少年儿童总体近视率在20**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睡眠时间逐步提升。

整改措施:

一是建立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联席会议机制,落实防控要求,教育与卫健要明确分工,通力协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二是积极进行近视防控干预,强化学生坐立行读写等正确姿势养成,引导规范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增强学生自我保护用眼意识。

三是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把健康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突出近视防控。组织视力健康宣讲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用眼习惯。充分利用好“xxx防近”资源,通过微信平台、家长会等形式向学生及家长普及近视防控知识,营造良好的防近氛围。

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关于做好2018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发现问题的整改方案》(皖教秘督【2019】15号)的文件精神,结合反馈芜湖市三山区接受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所反馈的四个方面问题,市分管领导高度重视,要求全面客观分析问题,对标对表做好整改工作。

为更好的发挥教育督导机构监测引导作用,市督导办组织协调相关科室和三山区相关教育部门,认真研究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整改,明确整改时间和要求,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并按时向省督导办上报了整改方案,具体如下:

(一)整改目标:

2020年12月31日前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降到接近全省检出率左右,2021年12月31日前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降到全省检出率以下,2022年12月31日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降到全国以下。

2020年12月31日前学生肥胖率降到全省肥胖率以下,2021年12月31日前学生肥胖率降到全国肥胖率以下。

(二)整改措施:

3.全面落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要求,改善学校视觉环境;

4.鼓励学校创新大课间活动的安排,严格落实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户外体育锻炼。

(三)整改时限:2022年12月31日。

(一)整改目标:

确保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设数学和体育课程。

(二)整改措施:

3.加强教科研工作,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效率,转变教师依靠挤占课时提高教学质量的观念。

(三)整改时限:2020年12月31日。

(一)整改目标:提高学校运动场地的配备和使用率。

(二)整改措施:

3.督促学校开展大课间活动,切实落实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户外体育锻炼。

(三)整改时限:2020年12月31日。

(一)整改目标:

培训形式多样化,采取理论研究与跟岗学习相结合,培训时间尽量安排在寒暑假。

(二)整改措施:

1.区教研室组织的学科培训活动。进行教师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对培训工作的需求。丰富培训内容和形式,力争多开展一些专业技能方面培训、结合课例的专题培训和现代信息技术运用技能培训。

2.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深入开展调研,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协调,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培训。

3.各种培训尽量安排在寒暑假期间举行。

(三)整改时限:2020年12月31日。

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将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协调统筹,加强过程性督导,督促指导三山区切实推进落实整改工作,确保按时保质完成整改任务。

根据宁教体发[2020]44号文件精神,为充分运用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进一步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针对监测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如下整改方案。

组长:吴天明。

副组长:杨芝强教导主任。

李伟德育主任。

成员:其他学校班子成员、各班主任、体育、数学教师。

(一)关于学生数学表现存在较大差异的问题整改措施。

1.加强政策宣传,推进本校教育质量快速发展。我校严格按照上级划分的学区、认真落实《宁强县义务教育阶段学区划分的规定》和《宁强县进城务工等随迁子女入学的规定》有关要求,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试就近”入学的规定,不以任何形式组织考试或变相考试招生、选拔生源,尽量控制家长学生盲目“跟风热”“择校热”,为缓解“乡村弱”“县城挤”的局面努力。

2.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不断优化教育设施设备,努力提高本校办学水平。

3.加强教师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在职在岗培训,提高专业技能,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充实本校数学教师队伍,让学生在家门口也能享受优质教育。

4.大力做好数学教师专业培训工作,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二)关于学生身体形态正常比例有所下降、肥胖率有所上升的问题整改措施。

1.扎实上好体育课和体育活动课。严格按照体育课程标准开足每周4课时体育课,并将体育课、体育活动课(大课间活动)、课间操和眼保健操列入课表。认真上好体育课,切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在无体育课的当天落实好1节体育活动课。进一步完善充实大课间活动,大力开展跳绳、踢毽子、掷沙包、呼拉圈、武术、球类、健身操等自主活动,积极探索并开展体现本校特色的运动项目,不断增强活动的实效性。

2.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积极响应上级号召,鼓励学生到户外去、到阳光底下去、到大自然中去,广泛开展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的群众体育活动。广泛宣传“每天锻炼一小时,每天跑步1000米,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新时代健康生活理念,深入持久地开展学生阳光体育活动。

激励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形成生动活泼、生机勃勃、生龙活虎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4.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坚持把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作为学校体育的重点工作,建立健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工作管理运行机制,建立岗位责任制,认真执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级办法》,加强监测培训,熟练、正确地掌握操作方法,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数据监测与分析,逐步实现贯彻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5.多渠道争取资金,进一步改善学校体育活动场地设施,按要求配齐配足体育器材;。

加强学校公用经费管理,确保每学期有一定的经费用于体育器材的添置和补充,保证学校体育设施满足正常教学、体育活动和学生日常锻炼的需要。

6.坚持开展学校春秋季学生运动会,组织学生广泛参县级体育竞赛活动,不断提高学生体育竞赛活动水平,促进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有效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和体质健康水平。

7.加强家校互动,引导家长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学校通过家长会、微信群和qq群,加强对家长的宣传教育,引导家长关注孩子身心发展,科学安排孩子膳食,提倡健康饮食与生活方式,注重带领孩子开展户外运动和活动,以及力所能及的劳动实践,不断增强孩子体质。

(三)关于学生视力不良率较高、睡眠时间不足的问题整改措施。

1.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不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加强对家庭作业内容的设计和研究,提高作业内容质量,强化实践性作业,减少机械、重复训练,严禁变学生作业为家长作业。严格执行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量确保完成时间不得超过60分钟的规定。合理制定学生作息时间,缩短学生晚上学习时间,保障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

2.指导学生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要求儿童青少年眼睛发育期不使用电子产品。严禁学生将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学校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家庭作业采用纸质完成。

3.加强视力健康管理。落实《关于推进健康学校示范建设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视力健康管理队伍,明确和细化职责。将近视防控知识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学校管理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医务室力量,按标准配备校医和必要的药械设备及相关监测检查设备,加强学生视力监测。

4.严格按照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安装配备利于视力健康的照明设备,落实教室、宿舍等采光和照明要求,为学生提供符合用眼卫生要求的学习环境,坚持学生座位一周调换一次,每学期对学生课桌椅高度根据学生身高进行个性化调整,使其适应学生生长发育变化。

5.认真执行眼保健操流程,严格组织全体学生每天上下午各做1次眼保健操。教师要教会学生正确掌握执笔姿势,督促学生读写时坐姿端正,监督并随时纠正学生不良的读写姿势。教师发现学生出现看不清黑板等迹象时,要及时了解其视力情况。

6.强化户外体育锻炼,确保在校时每天有1小时以上体育活动时间。严禁以讲代练和挤占课外活动,认真执行每天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依托健康教育课,按照《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开足开齐开好健康课,向学生讲授近视形成的原因、危害,保护视力的意义和方法,树立学生爱眼、护眼意识,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增强其主动保护视力的意识和能力。

7.加强学生视力健康档案管理,确保一人一档并随学籍变化实时转移。严格落实每学年1次的学生健康体检制度,积极联系医疗卫生机构每学期组织开展至少1次视力监测,及时把视力监测和筛查结果记入学生视力健康电子档案,并向家长反馈检测结果,对于发生问题的学生要督促其到眼科医疗机构检查治疗。

1.强化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积极聘任有体育特长的人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为学校兼职体育教师。

2.充分利用培训机遇,对本校体育教师进行学科教学技能提升培训,积极整合学校现有资源,立足岗位实际,加强岗位专业培训。

3.加强数学教师岗位培训,坚持参与县级教学能手、教坛新秀评选,在校级表彰奖励等方面向数学学科倾斜,促进本校数学学科骨干教师快速成长。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以及省委十三届历次全会精神,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国家质量监测反馈数学、体育学科方面存在的短板,坚持问题导向,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和时限要求,确保问题整改落实到位,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水平,促进全省义务教育更高水平、更加公平、更有质量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学生数学学业表现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四年级、八年级学生数学学业表现达标率为55.6%和50.1%,分别低于全国均值29.2和28.7个百分点。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泽库县、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的四年级和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泽库县、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的八年级均有超过60%的学生数学学业表现不达标。

整改目标: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聚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我省义务教育学生数学学业表现。

整改措施:一是加强规范管理。加快制定出台我省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实施方案,督促各地各校严格落实教育部《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等6个方面强化管理,重点对标数学学业问题研判,切实提高数学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业水平表现。二是发挥教研支撑作用。加大教研机构与高校、电教化机构、教育质量监测机构等部门的协作力度,构建教研工作体系。加强各级教研队伍建设,落实校本教研、区域教研和网络教研制度,促进教科研工作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深度融合。指导各地各校开展数学学科的教材研究、教参学习、集体备课、作业设计和试卷分析,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业表现。三是健全质量评价监测体系。加快建立省级教育质量评价监测体系,制定相关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导向作用,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定期开展包括数学学科在内的质量监测工作,定期发布监测报告,建立监测解读制度,举办培训辅导班,着力抓好监测解读及监测结果应用,推动学生学业水平不断提升。

责任单位:省教育厅,各市州政府。

(二)部分样本县县域内学生数学学业表现校间差异较大。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的四年级和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的八年级学生数学学业表现的校间差异比超过20%。其中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四年级学生数学学业表现的校间差异比高达53.7%。

整改目标:严格落实《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青政〔2017〕26号),坚持城乡并重、软硬件建设并重,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师资队伍结构,着力解决我省数学学科教学“乡村弱”的问题,重点支持农牧区义务教育发展,缩小县域内城乡学生数学学业表现差距。

整改措施:一是强化教育基础建设。县级政府结合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优先满足农村和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公共服务网络需求,优先安排具备条件的义务教育学校接入宽带网络,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结合“全面改薄”项目规划,科学推进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为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差异提供基础保障。二是优化城乡师资配置。推行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优化配置教师资源,推动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引导优秀校长和数学骨干教师由城镇学校向乡村学校、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中心学校向村级小学和教学点流动,逐步缩小县域内学生数学学业表现校际间差距。三是加大智力帮扶力度。实施好省内东部地区对口支援青南地区教育工作,今年在选派省内东部地区500名支教教师时,适度向数学学科倾斜,帮扶青南三州提升中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水平。鼓励教师利用互联网学习外地数学名师教学视频和学科讲座,借鉴先进教学经验。积极搭建数学学科教研活动平台,开展教学竞赛、优课展示、教研联盟活动,不断丰富优秀教研成果,并加强推广,让科研成果服务基层教学活动,从根本上提高薄弱地区数学学科教育质量。四是提高送教送研频次。由县级教研室牵头,定期组织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科骨干教师、带头人和学科教研员,帮助薄弱学校联合开展送教送研、示范教学、诊断教学、课例研讨等教学指导活动,缩小学校间数学学科教学水平差距。

责任单位:省教育厅,各市州政府。

(三)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高、睡眠时间达标率低。四年级、八年级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35.0%和62.6%,八年级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较2015年上升了3.0个百分点。四年级、八年级学生睡眠时间达到教育部规定的比例仅17.3%和12.1%,较2015年分别下降了2.7和1.4个百分点。

整改目标:严格落实青海省委宣传部等8部门《关于印发青海省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的通知》(青教体〔2019〕35号)要求,力争到2023年实现全省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每年下降0.5个百分点以上;到2030年,实现全省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整体水平显著提升,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小学近视率下降到33%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56%以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秀率达25%以上。严格落实教育部关于义务教育学生日均睡眠时间要求,保障我省义务教育学生睡眠充足。

整改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组织省教育厅、省卫生健康委、省财政厅等有关部门成立全省学生近视等常见病综合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专家团队,每年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加强对儿童青少年防控近视工作的指导、监督和考核。各市州、县级政府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把防控近视工作作为推进儿童少年素质教育、促进其身心健康的重要内容。二是强化工作落实。各相关部门要按照责任分工,抓好各自领域责任落实,对本部门本行业落实情况进行监管,督促各地严格落实相关规定。省教育厅在落实好《青海省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的同时,要严格落实教育部减负措施30条和《青海省落实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实施方案》相关规定,加强对学校的日常监管,严控书面作业总量。义务教育学校全面落实三至六年级家庭作业不超过60分钟,初中家庭作业不超过90分钟的要求,确保实现小学生日均睡眠时间10小时,初中生9小时的目标。三是加大考核问责。从今年起,每年对各市州人民政府开展儿童青少年防控近视工作评议考核,及时向社会公布结果。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三年下降的地区,要逐级依纪依规问责地方政府和学校。四是注重宣传引导。主动宣传各地在防控近视中的典型经验、有效途径和显著成效。结合“全国爱眼日”“世界视力日”等健康教育主题活动,普及防控近视知识,加强法律法规政策解读,营造保护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数学周课时数超标、体育周课时数不达标的学校比例较高。四年级、八年级分别有52.2%和97.5%的学校数学周课时数超过教育部规定,分别有49.4%和78.0%的学校体育周课时数未达到教育部规定,八年级数学周课时数超标的学校比例较2015年上升了21.2个百分点。其中,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超过80%的四年级样本校数学周课时数超标;西宁市城中区、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泽库县八年级所有样本校数学周课时数均超标。

整改目标:严格落实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规定,科学规范义务教育学校课程设置,开足开齐国家有关部门制定、颁布的课程,严禁削减、挤占体育课课时。

整改措施:一是扩大整改范围。省教育厅牵头,除加大对问题地区的整改力度外,要举一反三,在全省范围内进行全面排查,对数学周课时数超标、体育周课时数不达标的学校进行严肃问责,并逐一督促进行整治。二是严肃课时管理。贯彻落实国家课程设置方案、课程标准和教学指导纲要,开齐开足体育课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周安排3学时体育课。严禁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三是发挥体育考试导向作用。实行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制度,考试成绩按比例计入升学总分,并逐步加大体育成绩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中考成绩中的分值。严格执行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力争合格率达80%以上。

责任单位:省教育厅,各市州政府。

(五)数学教师利用互联网情况有待改善,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普遍不规范。四年级、八年级数学教师利用互联网检索各种电子教学资源的频率在每周2次及以上的比例为64.4%和74.3%,分别低于全国18.6和11.3个百分点。仅有18.6%的学校四年级和25.2%的学校八年级体育教师能够做到有讲解、有示范、有指导地教授体育运动项目,分别低于全国38.1和37.3个百分点。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的四年级和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泽库县、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的八年级样本学校所有体育教师均未做到有讲解、有示范、有指导地教授体育运动项目。

整改目标: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数学教师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到2020年底,课堂应用实现常态,教师信息技术手段运用率达到85%以上;改进体育课程教学,提升授课能力,开好体育课程。

整改措施:一是健全信息技术考核机制。印发《青海省中小学信息化应用考核评估办法》,健全教育信息化应用考核机制,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用,通过“三个课堂”网络平台加强信息设备使用监控,推进教育信息技术与教学常规相融合,促进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各环节的运用。二是完善校园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国家联网攻坚行动,提高学校接入网络比例,以“专递课堂、名校课堂、名师课堂”三个网络课堂实现“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的资源共享模式,为农牧区偏远学校及教学点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带动薄弱地区数学教师提高利用互联网教学频率。三是强化信息技术专业培训。大力开展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积极推行各类信息化比赛和活动,开展各种层级的分类培训,提升我省教师特别是偏远牧区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四是改进体育教育教学。依照《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国家学生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完善学校体育“健康知识+基本运动+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模式。聚焦“教会、勤练、常赛”,积极开展体育传统项目进校园,加强我省体育传统项目示范校建设。实施“体育浸润行动计划”,统筹高校力量解决中小学体育师资短缺问题。五是加强体育课考核检查。贯彻落实《青海省中小学体育美育工作专项督导方案》,建立督导检查台账,将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强化课外体育锻炼,做好教师交流轮岗及体育师资业务培训等内容作为考核重点,规范课堂教学行为,提高专兼职体育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授不同运动项目的能力。

责任单位:省教育厅,各市州政府。

(六)数学教师反映培训形式单一、偏理论、时间安排不够合理。44.4%的四年级和43.3%的八年级数学教师认为当前培训形式单一;55.4%的四年级和41.1%的八年级数学教师认为当前培训偏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性较差;68.9%的四年级和50.2%的八年级数学教师认为存在培训时间与工作安排冲突的问题。

整改目标:探索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培训项目,促进数学教师专业成长。

整改措施:一是开展专项培训。开展县级教研室数学教研员专项培训,要根据县级教研部门研究分析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指导学校设计实施数学教师专项培训,服务数学教师提升专业能力。二是改进培训方式。将国培、省培资金向数学教师培训项目予以倾斜,同时按照集中培训与跟岗研修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探讨相结合的原则,设计培训课程和课时安排,推动培训内容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三是提高培训效率。力争4月前启动全国全省中小学国培、省培项目,最大限度利用暑假开展培训,努力防止和避免与教师工作时间相冲突。指导各地制定数学教师专业化成长方案,强化校本培训,提高数学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责任单位:省教育厅,各市州政府。

(一)压实工作责任。此次问题整改工作由省政府统一领导,省教育厅牵头抓总,各市州政府具体负责,县级党委政府具体组织实施。根据问题整改责任分工,逐项明确责任单位和整改时限,上下联动,同向发力,确保各项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二)紧盯问题整改。此次反馈问题中明确指出的地区,要及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提出具体解决措施,一个问题一套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实行台账管理,完成一项销号一项。各地区和相关部门要以此次问题整改为契机,深入分析研究在教育教学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激励问责并重。各地区要把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纳入党政领导干部考核督查范围,并将结果作为干部选任、表彰奖励的重要参考。对整改工作抓得好的地区,该表彰的表彰,该奖励的奖励;对在整改中走过场、打折扣、搞变通,甚至弄虚作假的,要严肃追责问责。

学了《2018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发现问题整改方案》后方知: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科学客观评价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质量、身心健康水平和学校教育教学状况,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现根据我校近几年来的质量检测实际情况,从以下两个方面做出整改方案。

1、完善教育教学工作奖惩制度,继续加强常规管理工作。把教育教学常规考核纳入年终个人考核,在一定程度上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但在教学质量方面的奖惩制度还需完善,要充分调动老师们在教学中的热情,积极投身于教书育人的事业中。教务处常规检查采取抽查(或随堂听课)与全校检查结合,首先是不定期抽查,及时纠正,及时处理。其次每月进行全校彻查。而且对每位被检教师的教案、作业批改、听课笔记都评定等级。对不符合要求的限期整改,并按相关制度考核。

2、充分发挥教研组长的职责,扎实常规工作。教研组长是带领任课教师走向专业化的具体实施者,在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确保组员认真对待每一次教研活动,并能通过教研活动受益多多。督促组员认真准备听评课活动,互相帮助,解决教学困难。

3、丰富老师、学生的教研活动。我校目前在老师教研活动中,多数是有关听评课的活动相对单一,不能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开展问题的探讨和研究、基本功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针对学生的活动较少,没有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在以后的工作中,力争开展写字、作业展评、诗词朗诵等活动,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4、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丰富学生课外活动。充分利用义务教育标准化带来的福利,发挥各功能室的作用,丰富学生课外活动。开展阅读、书法、手工艺、舞蹈、音乐等第二课堂,让学生实现均衡发展。针对学生课内行为习惯还需班主任来强化,开学时教科书包封皮,作业本准备以及课前学具准备等要求;课时听课要求,如何作笔记;课计后作业完成"纠正错误,期末自主分层重点复习等都规范教育。

1、提高专业化水平。通过教研活动,可以看出个别老师在专业方面欠缺很多,在教学过程中偶尔会出现知识点混淆,这对孩子的教育是相当不利的。因此,教师还需通过多渠道地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

2、切实提高课堂效率。落实领导不定时推门听取常态课的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指导、改进,使老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务处组织老师观看优质课视频,并及时对课堂教学进行反馈评价。

3、提倡布置鼓励性作业。很多老师觉得学生写得越多,知识吸收效果越好,其实不然,学生只顾把大量的作业快速完成,而并没有达到识记的效果。老师可以把作业分成脑力作业和体力作业,分层次。

地布置作业既能达到有效识记,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任重而道远,我们将继续探索适合我校的教学质量提升方法,力争快速有效的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为强化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工作,1月25日,区教科体局召开2019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整改方案研讨会。区委教科体工委委员、区教科体局副局长周林出席会议,区教育督导室,局办公室、组织宣传人事股、教育股、体卫艺股,区教研中心相关人员参会。

会上,区教育督导室专职督学肖贤就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报告中重点问题进行了解读。随后,各责任股室、教研中心相关人员分别就监测结果报告进行了深入分析,列出了问题清单、整改举措和完成时限。过程中,大家以问题为导向,集思广益,深入剖析,明确了整改的责任分工和工作思路。

最后,周林强调:一是认清形势,明确意义。转变思想,更新理念,科学探究数据背后的意义;二是重视分析,找准问题。加强调研,精准找出问题背后的原因;三是理清思路,严格落实。明确责任,积极作为,确保监测结果应用工作落地;四是协同合作,争取实效。多方协同,形成合力,整体推动监测结果应用工作出成效。

根据自治区、南宁市关于做好2019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发现问题整改工作的要求,为落实2019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发现问题整改工作,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要求,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发现的主要问题,结合我县实际,举一反三,对发现的问题加强整改,不断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积极推动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让广大学生享受更加优质公平的义务教育资源。

围绕国家监测发现的“学生语文、艺术学业表现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学生语文学业表现城乡差异较大、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学业表现差异较大、县域内学生学业表现校间差异较大、学生语文学习自信心有待提高、语文学习习惯有待改进、艺术教学与资源配备率和使用率有待提高、艺术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等八个方面问题,把目标要求结合起来。

教育质量监测报告反馈篇十二

为强化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工作,1月25日,区教科体局召开2019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整改方案研讨会。区委教科体工委委员、区教科体局副局长周林出席会议,区教育督导室,局办公室、组织宣传人事股、教育股、体卫艺股,区教研中心相关人员参会。

会上,区教育督导室专职督学肖贤就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报告中重点问题进行了解读。随后,各责任股室、教研中心相关人员分别就监测结果报告进行了深入分析,列出了问题清单、整改举措和完成时限。过程中,大家以问题为导向,集思广益,深入剖析,明确了整改的责任分工和工作思路。

最后,周林强调:一是认清形势,明确意义。转变思想,更新理念,科学探究数据背后的意义;二是重视分析,找准问题。加强调研,精准找出问题背后的原因;三是理清思路,严格落实。明确责任,积极作为,确保监测结果应用工作落地;四是协同合作,争取实效。多方协同,形成合力,整体推动监测结果应用工作出成效。

教育质量监测报告反馈篇十三

该计划从目的、要求、方法、方法、进度等方面都是一个具体、细致、可操作性强的计划。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关于做好2018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发现问题的整改方案》(皖教秘督【2019】15号)的文件精神,结合反馈芜湖市三山区接受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所反馈的四个方面问题,市分管领导高度重视,要求全面客观分析问题,对标对表做好整改工作。

为更好的发挥教育督导机构监测引导作用,市督导办组织协调相关科室和三山区相关教育部门,认真研究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整改,明确整改时间和要求,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并按时向省督导办上报了整改方案,具体如下:

(一)整改目标:

2020年12月31日前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降到接近全省检出率左右,2021年12月31日前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降到全省检出率以下,2022年12月31日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降到全国以下。

2020年12月31日前学生肥胖率降到全省肥胖率以下,2021年12月31日前学生肥胖率降到全国肥胖率以下。

(二)整改措施:

3.全面落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要求,改善学校视觉环境;

4.鼓励学校创新大课间活动的安排,严格落实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户外体育锻炼。

(三)整改时限:2022年12月31日。

(一)整改目标:

确保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设数学和体育课程。

(二)整改措施:

3.加强教科研工作,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效率,转变教师依靠挤占课时提高教学质量的观念。

(三)整改时限:2020年12月31日。

(一)整改目标:提高学校运动场地的配备和使用率。

(二)整改措施:

3.督促学校开展大课间活动,切实落实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户外体育锻炼。

(三)整改时限:2020年12月31日。

(一)整改目标:

培训形式多样化,采取理论研究与跟岗学习相结合,培训时间尽量安排在寒暑假。

(二)整改措施:

1.区教研室组织的学科培训活动。进行教师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对培训工作的需求。丰富培训内容和形式,力争多开展一些专业技能方面培训、结合课例的专题培训和现代信息技术运用技能培训。

2.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深入开展调研,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协调,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培训。

3.各种培训尽量安排在寒暑假期间举行。

(三)整改时限:2020年12月31日。

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将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协调统筹,加强过程性督导,督促指导三山区切实推进落实整改工作,确保按时保质完成整改任务。

学了《2018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发现问题整改方案》后方知: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科学客观评价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质量、身心健康水平和学校教育教学状况,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现根据我校近几年来的质量检测实际情况,从以下两个方面做出整改方案。

1、完善教育教学工作奖惩制度,继续加强常规管理工作。把教育教学常规考核纳入年终个人考核,在一定程度上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但在教学质量方面的奖惩制度还需完善,要充分调动老师们在教学中的热情,积极投身于教书育人的事业中。教务处常规检查采取抽查(或随堂听课)与全校检查结合,首先是不定期抽查,及时纠正,及时处理。其次每月进行全校彻查。而且对每位被检教师的教案、作业批改、听课笔记都评定等级。对不符合要求的限期整改,并按相关制度考核。

2、充分发挥教研组长的职责,扎实常规工作。教研组长是带领任课教师走向专业化的具体实施者,在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确保组员认真对待每一次教研活动,并能通过教研活动受益多多。督促组员认真准备听评课活动,互相帮助,解决教学困难。

3、丰富老师、学生的教研活动。我校目前在老师教研活动中,多数是有关听评课的活动相对单一,不能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开展问题的探讨和研究、基本功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针对学生的活动较少,没有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在以后的工作中,力争开展写字、作业展评、诗词朗诵等活动,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4、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丰富学生课外活动。充分利用义务教育标准化带来的福利,发挥各功能室的作用,丰富学生课外活动。开展阅读、书法、手工艺、舞蹈、音乐等第二课堂,让学生实现均衡发展。针对学生课内行为习惯还需班主任来强化,开学时教科书包封皮,作业本准备以及课前学具准备等要求;课时听课要求,如何作笔记;课计后作业完成"纠正错误,期末自主分层重点复习等都规范教育。

1、提高专业化水平。通过教研活动,可以看出个别老师在专业方面欠缺很多,在教学过程中偶尔会出现知识点混淆,这对孩子的教育是相当不利的。因此,教师还需通过多渠道地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

2、切实提高课堂效率。落实领导不定时推门听取常态课的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指导、改进,使老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务处组织老师观看优质课视频,并及时对课堂教学进行反馈评价。

地布置作业既能达到有效识记,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任重而道远,我们将继续探索适合我校的教学质量提升方法,力争快速有效的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根据宁教体发[20-]44号文件精神,为充分运用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进一步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针对监测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如下整改方案。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其他学校班子成员、各班主任、体育、数学教师。

(一)关于学生数学表现存在较大差异的问题整改措施。

1.加强政策宣传,推进本校教育质量快速发展。我校严格按照上级划分的学区、认真落实《宁强县义务教育阶段学区划分的规定》和《宁强县进城务工等随迁子女入学的规定》有关要求,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试就近”入学的规定,不以任何形式组织考试或变相考试招生、选拔生源,尽量控制家长学生盲目“跟风热”“择校热”,为缓解“乡村弱”“县城挤”的局面努力。

2.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不断优化教育设施设备,努力提高本校办学水平。

3.加强教师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在职在岗培训,提高专业技能,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充实本校数学教师队伍,让学生在家门口也能享受优质教育。

4.大力做好数学教师专业培训工作,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二)关于学生身体形态正常比例有所下降、肥胖率有所上升的问题整改措施。

1.扎实上好体育课和体育活动课。严格按照体育课程标准开足每周4课时体育课,并将体育课、体育活动课(大课间活动)、课间操和眼保健操列入课表。认真上好体育课,切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在无体育课的当天落实好1节体育活动课。进一步完善充实大课间活动,大力开展跳绳、踢毽子、掷沙包、呼拉圈、武术、球类、健身操等自主活动,积极探索并开展体现本校特色的运动项目,不断增强活动的实效性。

2.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积极响应上级号召,鼓励学生到户外去、到阳光底下去、到大自然中去,广泛开展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的群众体育活动。广泛宣传“每天锻炼一小时,每天跑步1000米,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新时代健康生活理念,深入持久地开展学生阳光体育活动。

3.积极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活动,使每位学生都能掌握两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在活动中培养体育运动兴趣,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在活动中强身健体,提高综合素养;激励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形成生动活泼、生机勃勃、生龙活虎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4.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坚持把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作为学校体育的重点工作,建立健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工作管理运行机制,建立岗位责任制,认真执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级办法》,加强监测培训,熟练、正确地掌握操作方法,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数据监测与分析,逐步实现贯彻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5.多渠道争取资金,进一步改善学校体育活动场地设施,按要求配齐配足体育器材;加强学校公用经费管理,确保每学期有一定的经费用于体育器材的添置和补充,保证学校体育设施满足正常教学、体育活动和学生日常锻炼的需要。

6.坚持开展学校春秋季学生运动会,组织学生广泛参县级体育竞赛活动,不断提高学生体育竞赛活动水平,促进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有效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和体质健康水平。

7.加强家校互动,引导家长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学校通过家长会、微信群和qq群,加强对家长的宣传教育,引导家长关注孩子身心发展,科学安排孩子膳食,提倡健康饮食与生活方式,注重带领孩子开展户外运动和活动,以及力所能及的劳动实践,不断增强孩子体质。

(三)关于学生视力不良率较高、睡眠时间不足的问题整改措施。

1.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不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加强对家庭作业内容的设计和研究,提高作业内容质量,强化实践性作业,减少机械、重复训练,严禁变学生作业为家长作业。严格执行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量确保完成时间不得超过60分钟的规定。合理制定学生作息时间,缩短学生晚上学习时间,保障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

2.指导学生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要求儿童青少年眼睛发育期不使用电子产品。严禁学生将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学校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家庭作业采用纸质完成。

3.加强视力健康管理。落实《关于推进健康学校示范建设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视力健康管理队伍,明确和细化职责。将近视防控知识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学校管理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医务室力量,按标准配备校医和必要的药械设备及相关监测检查设备,加强学生视力监测。

4.严格按照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安装配备利于视力健康的照明设备,落实教室、宿舍等采光和照明要求,为学生提供符合用眼卫生要求的学习环境,坚持学生座位一周调换一次,每学期对学生课桌椅高度根据学生身高进行个性化调整,使其适应学生生长发育变化。

5.认真执行眼保健操流程,严格组织全体学生每天上下午各做1次眼保健操。教师要教会学生正确掌握执笔姿势,督促学生读写时坐姿端正,监督并随时纠正学生不良的读写姿势。教师发现学生出现看不清黑板等迹象时,要及时了解其视力情况。

6.强化户外体育锻炼,确保在校时每天有1小时以上体育活动时间。严禁以讲代练和挤占课外活动,认真执行每天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依托健康教育课,按照《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开足开齐开好健康课,向学生讲授近视形成的原因、危害,保护视力的意义和方法,树立学生爱眼、护眼意识,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增强其主动保护视力的意识和能力。

7.加强学生视力健康档案管理,确保一人一档并随学籍变化实时转移。严格落实每学年1次的学生健康体检制度,积极联系医疗卫生机构每学期组织开展至少1次视力监测,及时把视力监测和筛查结果记入学生视力健康电子档案,并向家长反馈检测结果,对于发生问题的学生要督促其到眼科医疗机构检查治疗。

1.强化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积极聘任有体育特长的人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为学校兼职体育教师。

2.充分利用培训机遇,对本校体育教师进行学科教学技能提升培训,积极整合学校现有资源,立足岗位实际,加强岗位专业培训。

3.加强数学教师岗位培训,坚持参与县级教学能手、教坛新秀评选,在校级表彰奖励等方面向数学学科倾斜,促进本校数学学科骨干教师快速成长。

根据《关于做好20-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发现问题整改工作的通知》的通知(临州教基函20-[71]号),为充分运用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进一步提高我学区教育教学质量,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针对监测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本学区实际,制定如下整改方案。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教育管理,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发展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学生语文学业表现的城乡差异较大。四年级城市学校学生语文学业表现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的比例高于农村学校24.8个百分点。

原因分析:一是全学区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全学区共有11所学校,有几个村小老龄化严重,教学资源分散,使我学区教育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形成了城乡校际间学生语文学业表现的差异。二是缺乏专业老师的配备,加上乡村学校学生的家庭文化资源、教育资源及信息技术资源比城镇学校学生少,在家庭资源上的劣势造成学业的落后。三是乡村学生视野和知识面狭窄,对语言的敏感度偏弱,思维欠缜密,遇到具体问题时,难以用语言做出准确的表达和描述。四是部分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远低于城镇家长,对教育投入相对有限。

整改措施:

1.配合县教育局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建立“教研联盟”,营造良好教研氛围,提升小规模学校教学质量,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差距。

2.优化教师资源配置、科学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大力培养骨干教师、全科教师,使教师资源和教育资源作用最大化。积极争取跟岗实习特岗教师,开展“青蓝”结对工程,缓解我学区师资缺乏、教师学科结构、年龄结构不合理的状况。

3.加强教研工作,使教研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利用国培、省培计划全面提升乡村教师业务水平。

4.加强全学区的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信息化2.0项目,加强学区各校信息化建设,补齐乡村教育的家庭资源短板。通过智慧教室建设、专递课堂等,充分利用在线课程资源,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弥补学校的信息技术资源不足。

5.开展研学游活动。充分利用县青少年活动中心等资源,组织开展乡村学校学生研学旅行及各种教育实践活动,让他们增长见识,拓宽视野,在实践中大胆表现,锻炼自我,不断提升语文素养。

6.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阅读成为学生语文成绩质量提升的助推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作文征文活动,提升语文作文水平。

完成时限:20-年年底前完成。

预期成效:学生语文学业总体表现保持良好,四年级学生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的比例分别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县域内城乡差异不断缩小。

(二)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学业表现的差异较大。四年级农村留守儿童语文学业表现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的比例低于农村非留守儿童13.0个百分点,音乐、美术成绩分别低于非留守儿童52分、38分。

原因分析:近年来,大批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留守儿童不断增加,其监护人多为老人,个人文化程度低,根本无法辅导、督促孩子学业,更没有音乐、艺术素养。另外,盐锅峡学区艺术学科专任教师比例不高,60%以上艺术课由文化课教师兼任,专业化教学能力不强。

整改措施:

1.建立健全教师专业发展培养机制。通过音体美教师学区内走教,解决各学校艺术课教师不足的问题。通过项目培训,加强对音体美兼职任教师的教学能力培训,督促教师进一步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从加强备课、教学过程、辅导、教学评价4个方面提高教学质量。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师生结对”“生生手拉手”等方式,从学科教学、学业辅导、文化生活等方面全方位关注关爱留守儿童,增强人文关怀,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帮助他们提高学业成绩和艺术素养,从而健康成长。

3.积极搭建发展平台。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国旗下的演讲,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鼓励随迁子女大胆参与,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挖掘自身艺术才能,充分展示自我,点燃艺术学习火花,增强发展一技之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依托省级优质课程资源、优质教学资源库,接收优质数字教学资源。

完成时限:20-年年底前完成。

预期成效:县域内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学业表现的差异不断缩小。

(三)部分样本县县域内学生艺术表现校间差异较大。

原因分析:一是学校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有的学校艺术课课时不足,甚至个别学校不能开齐艺术课,有的学校只重视文化课教学,忽视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二是学校艺术课专业教师和配套教学设施设备配备不均衡,缺乏开展艺术教育必要的条件;三是城乡学校学生基础艺术素养不均衡,农村学校普遍较弱;四是城乡学校学生家长对艺术教育重视程度的不同,导致教育投入悬殊较大,造成学生艺术表现校间差异较大。

整改措施:

1.进一步健全规范义务教育学校教学管理课程规程,按国家课程标准开齐艺术课程、开足艺术课时、上好艺术课。严格落实学校艺术课程开设刚性要求,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业质量标准。把小学生学习音乐、美术等艺术类课程以及参与学校组织的艺术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要求,全面实施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将测评结果纳入学校考核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2.均衡配备艺术教育资源。采取均衡调整现有艺术课教师资源、走教等方式着力补充部分学校艺术学科专业师资力量。

根据宁教体发[2020]44号文件精神,为充分运用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进一步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针对监测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如下整改方案。

组长:吴天明。

副组长:杨芝强教导主任。

李伟德育主任。

成员:其他学校班子成员、各班主任、体育、数学教师。

(一)关于学生数学表现存在较大差异的问题整改措施。

1.加强政策宣传,推进本校教育质量快速发展。我校严格按照上级划分的学区、认真落实《宁强县义务教育阶段学区划分的规定》和《宁强县进城务工等随迁子女入学的规定》有关要求,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试就近”入学的规定,不以任何形式组织考试或变相考试招生、选拔生源,尽量控制家长学生盲目“跟风热”“择校热”,为缓解“乡村弱”“县城挤”的局面努力。

2.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不断优化教育设施设备,努力提高本校办学水平。

3.加强教师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在职在岗培训,提高专业技能,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充实本校数学教师队伍,让学生在家门口也能享受优质教育。

4.大力做好数学教师专业培训工作,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二)关于学生身体形态正常比例有所下降、肥胖率有所上升的问题整改措施。

1.扎实上好体育课和体育活动课。严格按照体育课程标准开足每周4课时体育课,并将体育课、体育活动课(大课间活动)、课间操和眼保健操列入课表。认真上好体育课,切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在无体育课的当天落实好1节体育活动课。进一步完善充实大课间活动,大力开展跳绳、踢毽子、掷沙包、呼拉圈、武术、球类、健身操等自主活动,积极探索并开展体现本校特色的运动项目,不断增强活动的实效性。

2.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积极响应上级号召,鼓励学生到户外去、到阳光底下去、到大自然中去,广泛开展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的群众体育活动。广泛宣传“每天锻炼一小时,每天跑步1000米,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新时代健康生活理念,深入持久地开展学生阳光体育活动。

激励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形成生动活泼、生机勃勃、生龙活虎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4.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坚持把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作为学校体育的重点工作,建立健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工作管理运行机制,建立岗位责任制,认真执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级办法》,加强监测培训,熟练、正确地掌握操作方法,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数据监测与分析,逐步实现贯彻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5.多渠道争取资金,进一步改善学校体育活动场地设施,按要求配齐配足体育器材;

加强学校公用经费管理,确保每学期有一定的经费用于体育器材的添置和补充,保证学校体育设施满足正常教学、体育活动和学生日常锻炼的需要。

6.坚持开展学校春秋季学生运动会,组织学生广泛参县级体育竞赛活动,不断提高学生体育竞赛活动水平,促进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有效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和体质健康水平。

7.加强家校互动,引导家长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学校通过家长会、微信群和qq群,加强对家长的宣传教育,引导家长关注孩子身心发展,科学安排孩子膳食,提倡健康饮食与生活方式,注重带领孩子开展户外运动和活动,以及力所能及的劳动实践,不断增强孩子体质。

(三)关于学生视力不良率较高、睡眠时间不足的问题整改措施。

1.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不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加强对家庭作业内容的设计和研究,提高作业内容质量,强化实践性作业,减少机械、重复训练,严禁变学生作业为家长作业。严格执行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量确保完成时间不得超过60分钟的规定。合理制定学生作息时间,缩短学生晚上学习时间,保障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

2.指导学生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要求儿童青少年眼睛发育期不使用电子产品。严禁学生将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学校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家庭作业采用纸质完成。

3.加强视力健康管理。落实《关于推进健康学校示范建设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视力健康管理队伍,明确和细化职责。将近视防控知识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学校管理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医务室力量,按标准配备校医和必要的药械设备及相关监测检查设备,加强学生视力监测。

4.严格按照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安装配备利于视力健康的照明设备,落实教室、宿舍等采光和照明要求,为学生提供符合用眼卫生要求的学习环境,坚持学生座位一周调换一次,每学期对学生课桌椅高度根据学生身高进行个性化调整,使其适应学生生长发育变化。

5.认真执行眼保健操流程,严格组织全体学生每天上下午各做1次眼保健操。教师要教会学生正确掌握执笔姿势,督促学生读写时坐姿端正,监督并随时纠正学生不良的读写姿势。教师发现学生出现看不清黑板等迹象时,要及时了解其视力情况。

6.强化户外体育锻炼,确保在校时每天有1小时以上体育活动时间。严禁以讲代练和挤占课外活动,认真执行每天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依托健康教育课,按照《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开足开齐开好健康课,向学生讲授近视形成的原因、危害,保护视力的意义和方法,树立学生爱眼、护眼意识,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增强其主动保护视力的意识和能力。

7.加强学生视力健康档案管理,确保一人一档并随学籍变化实时转移。严格落实每学年1次的学生健康体检制度,积极联系医疗卫生机构每学期组织开展至少1次视力监测,及时把视力监测和筛查结果记入学生视力健康电子档案,并向家长反馈检测结果,对于发生问题的学生要督促其到眼科医疗机构检查治疗。

1.强化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积极聘任有体育特长的人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为学校兼职体育教师。

2.充分利用培训机遇,对本校体育教师进行学科教学技能提升培训,积极整合学校现有资源,立足岗位实际,加强岗位专业培训。

3.加强数学教师岗位培训,坚持参与县级教学能手、教坛新秀评选,在校级表彰奖励等方面向数学学科倾斜,促进本校数学学科骨干教师快速成长。

为科学、准确掌握义务教育质量状况,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建立了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从2015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开展了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黑龙江省每年抽样8个县(区)参加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整体上能客观反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质量、身心健康状况及中小学教育教学状况。

按照《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教育部督导局每年会定期将各省监测报告给予反馈。2019年,教育部督导局改变以往将监测报告反馈给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方式,直接将监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发函至各省政府办公厅,且只列问题不谈经验,要求制订整改方案、限期整改。黑龙江省政府在接到监测报告后,由省长批示,省教育厅牵头积极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的科学分析与有效应用,针对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影响全省义务教育质量的原因,提出改进策略并明确整改主体责任,为各地转变教育管理方式和改进学校教育教学提供参考,有效推动了黑龙江省义务教育学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成立义务教育质量监测领导小组。由省教育厅牵头组织成立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省级领导小组,教育厅厅长任组长,分管相关工作的副厅长(副厅级督学)和教师发展学院院长任副组长,成员包括教育厅相关处长和业务指导单位、评估监测工作负责人等,负责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的省级统筹规划、政策制定、组织实施、结果应用及监督协调等;领导小组下设监测办公室,负责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省级具体组织实施、业务培训,组织专家组对监测结果分析解读与应用指导以及视导员队伍建设等工作。

组建专家组做好监测结果的分析与应用。由省监测办在全省范围内遴选熟悉义务教育教学及管理、研究教育监测评价的专家学者组建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省级专家组,负责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省级结果的分析与指导。

深入分析解读省级监测报告和县(区)监测报告。专家组深度分析省级监测报告有关数据,精准查找全省义务教育质量方面的优势与不足,撰写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省级“6+1”报告,即6个分学科监测分析报告和1个省级深度分析报告,并基于国家监测数据加强学生心理健康、课业负担等专题研究,有效指导整改工作。

开展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专项调研。专家组立足全省监测结果确定调研重点、调研对象和调研内容等,采取问卷调查、访谈座谈、课堂观察等方式充实存在问题的证据,对数据结果误差进行纠偏;同时,深入分析监测数据,帮助县(区)进一步梳理归纳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针对县(区)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业务指导部门、各中小学等不同层面提出改进建议。

赴样本县(区)进行监测结果现场反馈。由省监测办组织专家组分赴各个样本县(区)进行监测结果现场反馈,要求分管教育副县(区)长到会并认领问题,县(区)教育局领导班子及相关业务科室人员参加,拿出限期整改方案。同时,依据监测结果反映出的不同问题的性质和责任范围,针对县(区)业务指导部门人员、中小学校长及教师开展分层分类反馈,帮助分析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指导其科学运用监测结果。

制订整改方案,落实整改主体责任。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业务指导部门根据监测报告反映的问题,多部门协同联动,共同研究制订具体可行的整改方案,明确各个问题改进的牵头部门,强化问题改进的责任主体。涉及政策出台、制度及经费保障等问题由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整改;涉及教育教学管理及教育改革等问题由业务指导部门指导,学校负责整改。同时,各地深入研究制定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重点强调措施具体、时限明确,做到立行立改、限期整改,保证各部门真抓真改。

注重阶段反思,教育督导部门及时跟进。各地在按照制订的整改方案限期整改过程中,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将其形成制度予以固化,不断查找整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调整措施,保证整改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逐步建立整改长效机制。各级教育督导部门在各地整改过程中及时跟进,组织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问题整改专项督导,充分利用质量监测省级专家组对督导对象做好问题整改咨询与指导,将督导结果及时上报省监测工作领导小组,将监测问题整改情况纳入各地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年度考核指标。

加强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省级部署及业务培训。每年3-4月,召开全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部署及业务培训会,对被抽样的县(区)及所在市(地)进行细致周密的工作部署,要求各市(地)、县(区)高度重视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认真组织筹备监测相关事项,全力保障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对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省级视导员和省级专家组进行业务培训,提高视导员的评估监测水平和专家组研究指导能力,保障视导员圆满完成样本县(区)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组织实施的视导工作。

设立专项经费保障质量监测实施与有效改进。黑龙江省政府设立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省级专项经费,用于本省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的组织实施、结果分析与应用指导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市(地)、县(区)设立专项经费,用于本地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相关工作。条件好的地区可以加大经费投入,增加监测样本县(区)的数量,扩大监测学校和学生的覆盖面,通过参加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为本区域义务教育质量做好“体检”,找到制约义务教育质量提升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持续提高区域义务教育质量。

教育质量监测报告反馈篇十四

根据《关于做好20-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发现问题整改工作的通知》的通知(临州教基函20-[71]号),为充分运用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进一步提高我学区教育教学质量,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针对监测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本学区实际,制定如下整改方案。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教育管理,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发展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学生语文学业表现的城乡差异较大。四年级城市学校学生语文学业表现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的比例高于农村学校24.8个百分点。

原因分析:一是全学区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全学区共有11所学校,有几个村小老龄化严重,教学资源分散,使我学区教育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形成了城乡校际间学生语文学业表现的差异。二是缺乏专业老师的配备,加上乡村学校学生的家庭文化资源、教育资源及信息技术资源比城镇学校学生少,在家庭资源上的劣势造成学业的落后。三是乡村学生视野和知识面狭窄,对语言的敏感度偏弱,思维欠缜密,遇到具体问题时,难以用语言做出准确的表达和描述。四是部分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远低于城镇家长,对教育投入相对有限。

整改措施:

1.配合县教育局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建立“教研联盟”,营造良好教研氛围,提升小规模学校教学质量,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差距。

2.优化教师资源配置、科学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大力培养骨干教师、全科教师,使教师资源和教育资源作用最大化。积极争取跟岗实习特岗教师,开展“青蓝”结对工程,缓解我学区师资缺乏、教师学科结构、年龄结构不合理的状况。

3.加强教研工作,使教研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利用国培、省培计划全面提升乡村教师业务水平。

4.加强全学区的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信息化2.0项目,加强学区各校信息化建设,补齐乡村教育的家庭资源短板。通过智慧教室建设、专递课堂等,充分利用在线课程资源,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弥补学校的信息技术资源不足。

5.开展研学游活动。充分利用县青少年活动中心等资源,组织开展乡村学校学生研学旅行及各种教育实践活动,让他们增长见识,拓宽视野,在实践中大胆表现,锻炼自我,不断提升语文素养。

6.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阅读成为学生语文成绩质量提升的助推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作文征文活动,提升语文作文水平。

完成时限:20-年年底前完成。

预期成效:学生语文学业总体表现保持良好,四年级学生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的比例分别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县域内城乡差异不断缩小。

(二)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学业表现的差异较大。四年级农村留守儿童语文学业表现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的比例低于农村非留守儿童13.0个百分点,音乐、美术成绩分别低于非留守儿童52分、38分。

原因分析:近年来,大批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留守儿童不断增加,其监护人多为老人,个人文化程度低,根本无法辅导、督促孩子学业,更没有音乐、艺术素养。另外,盐锅峡学区艺术学科专任教师比例不高,60%以上艺术课由文化课教师兼任,专业化教学能力不强。

整改措施:

1.建立健全教师专业发展培养机制。通过音体美教师学区内走教,解决各学校艺术课教师不足的问题。通过项目培训,加强对音体美兼职任教师的教学能力培训,督促教师进一步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从加强备课、教学过程、辅导、教学评价4个方面提高教学质量。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师生结对”“生生手拉手”等方式,从学科教学、学业辅导、文化生活等方面全方位关注关爱留守儿童,增强人文关怀,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帮助他们提高学业成绩和艺术素养,从而健康成长。

3.积极搭建发展平台。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国旗下的演讲,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鼓励随迁子女大胆参与,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挖掘自身艺术才能,充分展示自我,点燃艺术学习火花,增强发展一技之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依托省级优质课程资源、优质教学资源库,接收优质数字教学资源。

完成时限:20-年年底前完成。

预期成效:县域内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学业表现的差异不断缩小。

(三)部分样本县县域内学生艺术表现校间差异较大。

原因分析:一是学校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有的学校艺术课课时不足,甚至个别学校不能开齐艺术课,有的学校只重视文化课教学,忽视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二是学校艺术课专业教师和配套教学设施设备配备不均衡,缺乏开展艺术教育必要的条件;三是城乡学校学生基础艺术素养不均衡,农村学校普遍较弱;四是城乡学校学生家长对艺术教育重视程度的不同,导致教育投入悬殊较大,造成学生艺术表现校间差异较大。

整改措施:

1.进一步健全规范义务教育学校教学管理课程规程,按国家课程标准开齐艺术课程、开足艺术课时、上好艺术课。严格落实学校艺术课程开设刚性要求,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业质量标准。把小学生学习音乐、美术等艺术类课程以及参与学校组织的艺术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要求,全面实施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将测评结果纳入学校考核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2.均衡配备艺术教育资源。采取均衡调整现有艺术课教师资源、走教等方式着力补充部分学校艺术学科专业师资力量。

教育质量监测报告反馈篇十五

为进一步提高我市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实效,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延安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20xx年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反馈问题延安市整改方案的通知》(延政教督办〔20xx〕9号)要求,我市对照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反馈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自查,为全力做好问题整改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以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导,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目标,根据延安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20xx年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反馈问题延安市整改方案的通知》(延政教督办〔20xx〕9号)精神,认真研判主要问题,深入查找问题的根源,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扎实整改,努力推动子长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市教科体局局长、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为副组长,教育、财政、人社、卫健、编办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重视问题,探究根源,明确分工,各司其责,切实做好整改工作。各学校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

(一)关于县域内学生数学学业表现校间差异较大问题。

整改目标:缩小市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际间差距,努力把市域内学生数学学业表现校间差异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整改措施:

一是大力推进子长市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合理规划布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加快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争取用五年的时间,基本完成标准化学校建设;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成果,积极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

二是规范义务教育学校招生行为。落实好省、市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政策,科学划定义务教育学校服务范围,均衡生源质量,缩小生源差距。

三是继续探索集团化办学,完善义务教育学校优质资源共享机制;进一步落实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促进校长、教师在城区学校和乡村学校之间、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交流。

(二)关于数学周课时数超标的学校比例较高问题。

整改目标: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不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

整改措施:

一是全面学习宣传贯彻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和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全面发展理念,坚持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引导树立科学的教育观、质量关。

二是全面实施国家课程计划和标准,开齐开足上好课程,不随意增加课程难度、增减课程和课时、赶超教学进度和提前结束课程,落实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等薄弱学科课程要求。在每学期的开学工作检查中,要进一步加强对学校规范办学工作的督查+力度,特别是对20xx年延安市教育质量监测报告中所反馈的问题,在每学期开学工作检查中有针对性地进行督查,发现问题,限期整改,并将其纳入年终考评重点考核。

(三)关于学生身体形态正常比例有所下降,肥胖率有所上升问题。

整改目标:全面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学生体育锻炼习惯逐步养成,运动技能和体质健康水平明显提升。到20xx年,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达到20%以上。

整改措施:

一是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足、开齐体育课程,严禁挤占体育课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时间,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二是充分发挥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工作的导向作用,组织好校园课外体育活动,引导学生长期参与体育锻炼,培训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分析监测工作。

三是动员全社会关注关心学生体质健康,形成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格局,倡导健康饮食、健康生活,学校食堂加强学生饮食结构的科学搭配,引导家长科学安排学生膳食结构,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运动。

四是定期举办各类体育竞赛活动,特别是各校要经常性开展体育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逐步提升运动技能和体质健康水平。

(四)关于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高,睡眠时间不足问题严重。

整改目标:经过5年努力,实现少年儿童总体近视率在20xx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睡眠时间逐步提升。

整改措施:

一是建立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联席会议机制,落实防控要求,教育与卫健要明确分工,通力协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二是积极进行近视防控干预,强化学生坐立行读写等正确姿势养成,引导规范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增强学生自我保护用眼意识。

三是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把健康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突出近视防控。组织视力健康宣讲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用眼习惯。充分利用好“陕西防近”资源,通过微信平台、家长会等形式向学生及家长普及近视防控知识,营造良好的防近氛围。

四是规范学校办学行为,落实学生在校学习时间、课后作业布置等规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科学制定作息制度,力争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初中生不少于9小时。

(五)关于体育教师教学行为有待规范问题。

整改目标:配齐体育教师,加强体育教师培养,提升体育教研工作水平。

整改措施:

一是通过特岗教师招聘计划等方式加大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师招聘力度。鼓励体育特长教师担任中小学兼职体育教师。

二是进一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师补充交流机制,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均衡合理配置师资。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教师从教行为,提升教师师德素养。大力开展在岗培训,实施体育教师国培、省培、市培、县培计划,力争实现对现有中小学体育教师每3年进行一次全员轮训。充分发挥现有省级教学能手的引领作用,并在教学能手评选中,适当向体育教师倾斜。

三是构建特色体育教学模式。引导体育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手段,充实教学内容。要加强对专任教师的专业素养培训,引导教师进一步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加大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从备课、教学过程、辅导、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通过采取音体美专业课教师走教等形式,引导学校破解专业课师资短缺问题,推进课程开齐开足。

(六)关于数学教师培训形式单一、偏理论、时间安排不够合理问题。

整改目标:培训的针对性、实践性得到提高,培训与教学结合,培训时间安排合理。

整改措施:

一是科学规划市、校两级教师培训,从教师专业成长需要,设计培训方案,加强训前需求调研,根据需求和教师现状分层分类开展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

二是丰富培训内容、优化培训形式,提高培训内容的实用性,提升教师的培训参与度,采用集中培训、网络研修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师培训工作。

三是杜绝无关培训,减少教师负担,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尽量避免占用教师休息时间。

1.高度重视。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是落实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要求的重大举措,对于准确掌握义务教育学生发展现状,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是对义务教育质量的科学诊断。各单位、各校要高度重视,突出解决当前的具体问题,同时要举一反三,认真研判义务教育工作,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全面整改。各校要加强自查,认真研究主要问题,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完善学校整改方案,要合理划分整改阶段任务,明确整改目标、时限节点、负责人,全力推进整改工作。

3.夯实责任。各学校要成立相应的整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人员分工、职责和具体任务。子长市整改领导小组将组织相关部门,对各校落实整改情况进行督查,对整改工作重视不够、履行整改职责不到位、影响整改进度的单位和个人,将进行通报和问责。

教育质量监测报告反馈篇十六

根据宁教体发[2020]44号文件精神,为充分运用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进一步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针对监测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如下整改方案。

组长:吴天明。

副组长:杨芝强教导主任。

李伟德育主任。

成员:其他学校班子成员、各班主任、体育、数学教师。

(一)关于学生数学表现存在较大差异的问题整改措施。

1.加强政策宣传,推进本校教育质量快速发展。我校严格按照上级划分的学区、认真落实《宁强县义务教育阶段学区划分的规定》和《宁强县进城务工等随迁子女入学的规定》有关要求,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试就近”入学的规定,不以任何形式组织考试或变相考试招生、选拔生源,尽量控制家长学生盲目“跟风热”“择校热”,为缓解“乡村弱”“县城挤”的局面努力。

2.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不断优化教育设施设备,努力提高本校办学水平。

3.加强教师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在职在岗培训,提高专业技能,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充实本校数学教师队伍,让学生在家门口也能享受优质教育。

4.大力做好数学教师专业培训工作,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二)关于学生身体形态正常比例有所下降、肥胖率有所上升的问题整改措施。

1.扎实上好体育课和体育活动课。严格按照体育课程标准开足每周4课时体育课,并将体育课、体育活动课(大课间活动)、课间操和眼保健操列入课表。认真上好体育课,切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在无体育课的当天落实好1节体育活动课。进一步完善充实大课间活动,大力开展跳绳、踢毽子、掷沙包、呼拉圈、武术、球类、健身操等自主活动,积极探索并开展体现本校特色的运动项目,不断增强活动的实效性。

2.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积极响应上级号召,鼓励学生到户外去、到阳光底下去、到大自然中去,广泛开展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的群众体育活动。广泛宣传“每天锻炼一小时,每天跑步1000米,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新时代健康生活理念,深入持久地开展学生阳光体育活动。

激励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形成生动活泼、生机勃勃、生龙活虎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4.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坚持把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作为学校体育的重点工作,建立健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工作管理运行机制,建立岗位责任制,认真执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级办法》,加强监测培训,熟练、正确地掌握操作方法,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数据监测与分析,逐步实现贯彻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5.多渠道争取资金,进一步改善学校体育活动场地设施,按要求配齐配足体育器材;。

加强学校公用经费管理,确保每学期有一定的经费用于体育器材的添置和补充,保证学校体育设施满足正常教学、体育活动和学生日常锻炼的需要。

6.坚持开展学校春秋季学生运动会,组织学生广泛参县级体育竞赛活动,不断提高学生体育竞赛活动水平,促进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有效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和体质健康水平。

7.加强家校互动,引导家长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学校通过家长会、微信群和qq群,加强对家长的宣传教育,引导家长关注孩子身心发展,科学安排孩子膳食,提倡健康饮食与生活方式,注重带领孩子开展户外运动和活动,以及力所能及的劳动实践,不断增强孩子体质。

(三)关于学生视力不良率较高、睡眠时间不足的问题整改措施。

1.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不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加强对家庭作业内容的设计和研究,提高作业内容质量,强化实践性作业,减少机械、重复训练,严禁变学生作业为家长作业。严格执行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量确保完成时间不得超过60分钟的规定。合理制定学生作息时间,缩短学生晚上学习时间,保障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

2.指导学生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要求儿童青少年眼睛发育期不使用电子产品。严禁学生将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学校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家庭作业采用纸质完成。

3.加强视力健康管理。落实《关于推进健康学校示范建设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视力健康管理队伍,明确和细化职责。将近视防控知识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学校管理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医务室力量,按标准配备校医和必要的药械设备及相关监测检查设备,加强学生视力监测。

4.严格按照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安装配备利于视力健康的照明设备,落实教室、宿舍等采光和照明要求,为学生提供符合用眼卫生要求的学习环境,坚持学生座位一周调换一次,每学期对学生课桌椅高度根据学生身高进行个性化调整,使其适应学生生长发育变化。

5.认真执行眼保健操流程,严格组织全体学生每天上下午各做1次眼保健操。教师要教会学生正确掌握执笔姿势,督促学生读写时坐姿端正,监督并随时纠正学生不良的读写姿势。教师发现学生出现看不清黑板等迹象时,要及时了解其视力情况。

6.强化户外体育锻炼,确保在校时每天有1小时以上体育活动时间。严禁以讲代练和挤占课外活动,认真执行每天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依托健康教育课,按照《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开足开齐开好健康课,向学生讲授近视形成的原因、危害,保护视力的意义和方法,树立学生爱眼、护眼意识,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增强其主动保护视力的意识和能力。

7.加强学生视力健康档案管理,确保一人一档并随学籍变化实时转移。严格落实每学年1次的学生健康体检制度,积极联系医疗卫生机构每学期组织开展至少1次视力监测,及时把视力监测和筛查结果记入学生视力健康电子档案,并向家长反馈检测结果,对于发生问题的学生要督促其到眼科医疗机构检查治疗。

1.强化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积极聘任有体育特长的人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为学校兼职体育教师。

2.充分利用培训机遇,对本校体育教师进行学科教学技能提升培训,积极整合学校现有资源,立足岗位实际,加强岗位专业培训。

3.加强数学教师岗位培训,坚持参与县级教学能手、教坛新秀评选,在校级表彰奖励等方面向数学学科倾斜,促进本校数学学科骨干教师快速成长。

教育质量监测报告反馈篇十七

据宁教体发[2020]44号文件精神,为充分运用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进一步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针对监测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如下整改方案。

组长:吴天明。

副组长:杨芝强教导主任。

李伟德育主任。

成员:其他学校班子成员、各班主任、体育、数学教师。

(一)关于学生数学表现存在较大差异的问题整改措施。

1.加强政策宣传,推进本校教育质量快速发展。我校严格按照上级划分的学区、认真落实《宁强县义务教育阶段学区划分的规定》和《宁强县进城务工等随迁子女入学的规定》有关要求,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试就近”入学的规定,不以任何形式组织考试或变相考试招生、选拔生源,尽量控制家长学生盲目“跟风热”“择校热”,为缓解“乡村弱”“县城挤”的局面努力。

2.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不断优化教育设施设备,努力提高本校办学水平。

3.加强教师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在职在岗培训,提高专业技能,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充实本校数学教师队伍,让学生在家门口也能享受优质教育。

4.大力做好数学教师专业培训工作,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二)关于学生身体形态正常比例有所下降、肥胖率有所上升的问题整改措施。

1.扎实上好体育课和体育活动课。严格按照体育课程标准开足每周4课时体育课,并将体育课、体育活动课(大课间活动)、课间操和眼保健操列入课表。认真上好体育课,切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在无体育课的当天落实好1节体育活动课。进一步完善充实大课间活动,大力开展跳绳、踢毽子、掷沙包、呼拉圈、武术、球类、健身操等自主活动,积极探索并开展体现本校特色的运动项目,不断增强活动的实效性。

2.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积极响应上级号召,鼓励学生到户外去、到阳光底下去、到大自然中去,广泛开展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的群众体育活动。广泛宣传“每天锻炼一小时,每天跑步1000米,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新时代健康生活理念,深入持久地开展学生阳光体育活动。

激励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形成生动活泼、生机勃勃、生龙活虎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4.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坚持把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作为学校体育的重点工作,建立健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工作管理运行机制,建立岗位责任制,认真执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级办法》,加强监测培训,熟练、正确地掌握操作方法,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数据监测与分析,逐步实现贯彻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5.多渠道争取资金,进一步改善学校体育活动场地设施,按要求配齐配足体育器材;

加强学校公用经费管理,确保每学期有一定的经费用于体育器材的添置和补充,保证学校体育设施满足正常教学、体育活动和学生日常锻炼的需要。

6.坚持开展学校春秋季学生运动会,组织学生广泛参县级体育竞赛活动,不断提高学生体育竞赛活动水平,促进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有效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和体质健康水平。

7.加强家校互动,引导家长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学校通过家长会、微信群和qq群,加强对家长的宣传教育,引导家长关注孩子身心发展,科学安排孩子膳食,提倡健康饮食与生活方式,注重带领孩子开展户外运动和活动,以及力所能及的劳动实践,不断增强孩子体质。

(三)关于学生视力不良率较高、睡眠时间不足的问题整改措施。

1.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不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加强对家庭作业内容的设计和研究,提高作业内容质量,强化实践性作业,减少机械、重复训练,严禁变学生作业为家长作业。严格执行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量确保完成时间不得超过60分钟的规定。合理制定学生作息时间,缩短学生晚上学习时间,保障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

2.指导学生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要求儿童青少年眼睛发育期不使用电子产品。严禁学生将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学校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家庭作业采用纸质完成。

3.加强视力健康管理。落实《关于推进健康学校示范建设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视力健康管理队伍,明确和细化职责。将近视防控知识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学校管理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医务室力量,按标准配备校医和必要的药械设备及相关监测检查设备,加强学生视力监测。

4.严格按照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安装配备利于视力健康的照明设备,落实教室、宿舍等采光和照明要求,为学生提供符合用眼卫生要求的学习环境,坚持学生座位一周调换一次,每学期对学生课桌椅高度根据学生身高进行个性化调整,使其适应学生生长发育变化。

5.认真执行眼保健操流程,严格组织全体学生每天上下午各做1次眼保健操。教师要教会学生正确掌握执笔姿势,督促学生读写时坐姿端正,监督并随时纠正学生不良的读写姿势。教师发现学生出现看不清黑板等迹象时,要及时了解其视力情况。

6.强化户外体育锻炼,确保在校时每天有1小时以上体育活动时间。严禁以讲代练和挤占课外活动,认真执行每天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依托健康教育课,按照《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开足开齐开好健康课,向学生讲授近视形成的原因、危害,保护视力的意义和方法,树立学生爱眼、护眼意识,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增强其主动保护视力的意识和能力。

7.加强学生视力健康档案管理,确保一人一档并随学籍变化实时转移。严格落实每学年1次的学生健康体检制度,积极联系医疗卫生机构每学期组织开展至少1次视力监测,及时把视力监测和筛查结果记入学生视力健康电子档案,并向家长反馈检测结果,对于发生问题的学生要督促其到眼科医疗机构检查治疗。

1.强化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积极聘任有体育特长的人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为学校兼职体育教师。

2.充分利用培训机遇,对本校体育教师进行学科教学技能提升培训,积极整合学校现有资源,立足岗位实际,加强岗位专业培训。

3.加强数学教师岗位培训,坚持参与县级教学能手、教坛新秀评选,在校级表彰奖励等方面向数学学科倾斜,促进本校数学学科骨干教师快速成长。

教育质量监测报告反馈篇十八

为充分运用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进一步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针对监测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如下整改方案。

(一)关于学生数学表现存在较大差异的问题整改措施。

1.加强政策宣传,推进本校教育质量快速发展。我校严格按照上级划分的学区、认真落实《宁强县义务教育阶段学区划分的规定》和《宁强县进城务工等随迁子女入学的规定》有关要求,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试就近”入学的规定,不以任何形式组织考试或变相考试招生、选拔生源,尽量控制家长学生盲目“跟风热”“择校热”,为缓解“乡村弱”“县城挤”的局面努力。

2.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不断优化教育设施设备,努力提高本校办学水平。

3.加强教师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在职在岗培训,提高专业技能,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充实本校数学教师队伍,让学生在家门口也能享受优质教育。

4.大力做好数学教师专业培训工作,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二)关于学生身体形态正常比例有所下降、肥胖率有所上升的问题整改措施。

1.扎实上好体育课和体育活动课。严格按照体育课程标准开足每周4课时体育课,并将体育课、体育活动课(大课间活动)、课间操和眼保健操列入课表。认真上好体育课,切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在无体育课的当天落实好1节体育活动课。进一步完善充实大课间活动,大力开展跳绳、踢毽子、掷沙包、呼拉圈、武术、球类、健身操等自主活动,积极探索并开展体现本校特色的运动项目,不断增强活动的实效性。

2.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积极响应上级号召,鼓励学生到户外去、到阳光底下去、到大自然中去,广泛开展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的群众体育活动。广泛宣传“每天锻炼一小时,每天跑步1000米,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新时代健康生活理念,深入持久地开展学生阳光体育活动。

激励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形成生动活泼、生机勃勃、生龙活虎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4.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坚持把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作为学校体育的重点工作,建立健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工作管理运行机制,建立岗位责任制,认真执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级办法》,加强监测培训,熟练、正确地掌握操作方法,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数据监测与分析,逐步实现贯彻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5.多渠道争取资金,进一步改善学校体育活动场地设施,按要求配齐配足体育器材;

加强学校公用经费管理,确保每学期有一定的经费用于体育器材的添置和补充,保证学校体育设施满足正常教学、体育活动和学生日常锻炼的需要。

6.坚持开展学校春秋季学生运动会,组织学生广泛参县级体育竞赛活动,不断提高学生体育竞赛活动水平,促进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有效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和体质健康水平。

7.加强家校互动,引导家长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学校通过家长会、微信群和qq群,加强对家长的宣传教育,引导家长关注孩子身心发展,科学安排孩子膳食,提倡健康饮食与生活方式,注重带领孩子开展户外运动和活动,以及力所能及的劳动实践,不断增强孩子体质。

(三)关于学生视力不良率较高、睡眠时间不足的问题整改措施。

1.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不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加强对家庭作业内容的设计和研究,提高作业内容质量,强化实践性作业,减少机械、重复训练,严禁变学生作业为家长作业。严格执行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量确保完成时间不得超过60分钟的规定。合理制定学生作息时间,缩短学生晚上学习时间,保障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

2.指导学生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要求儿童青少年眼睛发育期不使用电子产品。严禁学生将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学校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家庭作业采用纸质完成。

3.加强视力健康管理。落实《关于推进健康学校示范建设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视力健康管理队伍,明确和细化职责。将近视防控知识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学校管理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医务室力量,按标准配备校医和必要的药械设备及相关监测检查设备,加强学生视力监测。

4.严格按照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安装配备利于视力健康的照明设备,落实教室、宿舍等采光和照明要求,为学生提供符合用眼卫生要求的学习环境,坚持学生座位一周调换一次,每学期对学生课桌椅高度根据学生身高进行个性化调整,使其适应学生生长发育变化。

5.认真执行眼保健操流程,严格组织全体学生每天上下午各做1次眼保健操。教师要教会学生正确掌握执笔姿势,督促学生读写时坐姿端正,监督并随时纠正学生不良的读写姿势。教师发现学生出现看不清黑板等迹象时,要及时了解其视力情况。

6.强化户外体育锻炼,确保在校时每天有1小时以上体育活动时间。严禁以讲代练和挤占课外活动,认真执行每天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依托健康教育课,按照《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开足开齐开好健康课,向学生讲授近视形成的原因、危害,保护视力的意义和方法,树立学生爱眼、护眼意识,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增强其主动保护视力的意识和能力。

7.加强学生视力健康档案管理,确保一人一档并随学籍变化实时转移。严格落实每学年1次的学生健康体检制度,积极联系医疗卫生机构每学期组织开展至少1次视力监测,及时把视力监测和筛查结果记入学生视力健康电子档案,并向家长反馈检测结果,对于发生问题的学生要督促其到眼科医疗机构检查治疗。

1.强化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积极聘任有体育特长的人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为学校兼职体育教师。

2.充分利用培训机遇,对本校体育教师进行学科教学技能提升培训,积极整合学校现有资源,立足岗位实际,加强岗位专业培训。

3.加强数学教师岗位培训,坚持参与县级教学能手、教坛新秀评选,在校级表彰奖励等方面向数学学科倾斜,促进本校数学学科骨干教师快速成长。

教育质量监测报告反馈篇十九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改方案。

一、成立整改领导小组

组长:吴天明

副组长:杨芝强教导主任

李伟德育主任

成员:其他学校班子成员、各班主任、体育、数学教师

二、整改措施

(一)关于学生数学表现存在较大差异的问题整改措施

2.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不断优化教育设施设备,努力提高本校办学水平。

3.加强教师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在职在岗培训,提高专业技能,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充实本校数学教师队伍,让学生在家门口也能享受优质教育。

4.大力做好数学教师专业培训工作,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二)关于学生身体形态正常比例有所下降、肥胖率有所上升的问题整改措施

体现本校特色的运动项目,不断增强活动的实效性。

1000米,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新时代健康生活理念,深入持久地开展学生阳光体育活动。

自觉参加体育锻炼,形成生动活泼、生机勃勃、生龙活虎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康监测评级办法》,加强监测培训,熟练、正确地掌握操作方法,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数据监测与分析,逐步实现贯彻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教学、体育活动和学生日常锻炼的需要。

6.坚持开展学校春秋季学生运动会,组织学生广泛参县级体育竞赛活动,不断提高学生体育竞赛活动水平,促进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有效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和体质健康水平。

领孩子开展户外运动和活动,以及力所能及的劳动实践,不断增强孩子体质。

(三)关于学生视力不良率较高、睡眠时间不足的问题整改措施

10小时。

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家庭作业采用纸质完成。

范。加强医务室力量,按标准配备校医和必要的药械设备及相关监测检查设备,加强学生视力监测。

生课桌椅高度根据学生身高进行个性化调整,使其适应学生生长发育变化。

生出现看不清黑板等迹象时,要及时了解其视力情况。

纲要》,开足开齐开好健康课,向学生讲授近视形成的原因、危害,保护视力的意义和方法,树立学生爱眼、护眼意识,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增强其主动保护视力的意识和能力。

查结果记入学生视力健康电子档案,并向家长反馈检测结果,对于发生问题的学生要督促其到眼科医疗机构检查治疗。

1.强化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积极聘任有体育特长的人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为学校兼职体育教师。

2.充分利用培训机遇,对本校体育教师进行学科教学技能提升培训,积极整合学校现有资源,立足岗位实际,加强岗位专业培训。

3.加强数学教师岗位培训,坚持参与县级教学能手、教坛新秀评选,在校级表彰奖励等方面向数学学科倾斜,促进本校数学学科骨干教师快速成长。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精选文章
基于你的浏览为你整理资料合集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