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上网的社会调查报告(汇总11篇)
文件格式:DOCX
时间:2023-11-20 20:11:08    小编:薇儿

中学生上网的社会调查报告(汇总11篇)

小编:薇儿

报告需要准备充分,包括搜集和整理相关数据、准备演讲稿或幻灯片等。报告的撰写需要严谨和系统,避免出现语法、拼写和标点符号方面的错误。期待大家通过阅读范文,写出更加出色的报告作品。

中学生上网的社会调查报告篇一

在寒假的两个月实习阶段,装备了计算机网络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学现场评估系统、校园广播系统、闭路电视系统,使校园教学设施网络化,实现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现在对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如下。

(一)中学生及其家长对网络的态度和相关行为的情况。

互联网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广大中学生。调查显示,93.5%的中学生表示对网络感兴趣,并有11.4%的中学生认为“很长时间不上网是令人难以忍受的”。周末和节假日是中学生们上网的高峰时段。与孩子们相比,家长和教师们则大为逊色。45.2%的家长表示不了解网络为何物,没上过网的高达69.2%,只有7.7%的家长经常上网。大部分教师的上网时间少、上网经验明显不足。

2.多数中学生对在校上网的条件不满意,家长、教师呼吁改善条件。

对于课余时间里在校上网条件表示满意的中学生只有19.4%,不满意率达59.2%。24.9%的中学生在学校里学会了上网技巧,而38.3%的中学生则认为学校并没有把必要的网络技巧教给他们。同时,不少教师对于学校的网络资源现状,特别是现有资源的利用率表示不满。据教师们反映,校园网络设施和多媒体教学设备主要用于展示课件与开公开课,而未能充分运用于平时备课和课堂教学,更不能充分满足学生们在校上网的需求。

3.多数家长既赞成子女上网,又担心子女上网影响学业。

对于子女上网,27%的家长持赞成的态度,反对的只有15.9%,大部分家长则顺其自然,但近半数的家长表示希望子女将来能从事网络工作。高达九成的家长认为,网络最大的好处是“能使子女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并掌握好电脑技巧”;同时,29.5%的家长还觉得网络能促进子女的学习兴趣,11%的家长认为“网络没有任何好处和作用”。58.5%的家长表示,最不能接受的事是孩子上网会浪费时间,耽误学业。显然多数家长内心十分矛盾:既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享受网络的好处,更怕因迷恋网络而荒废学业。此外,令家长们深感焦虑的事还有:浏览淫秽、反动、暴力信息,产生网恋,痴迷网络游戏等等。

(二)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影响。

1.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积极影响。

(1)中学生使用互联网有助于形成全球意识,强化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透过网络的窗口,他们关注“家事、国事、天下事”,使视野空前开阔起来。全球意识的增强,适应了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对于中学生们今后走入日趋一体化的世界,显然是大有好处的。

(2)互联网为中学生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拓宽了他们的`视野。网络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学生们进行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需要。

(3)中学生使用网络有助于扩大交往的范围,促进青春期心理的健康发展。网络上,电子邮件、oicq、聊天室、bbs等把天涯海角、素不相识的人拉到“零距离”,在相互咨询、交谈、讨论、倾诉、请教的过程中,极大地满足了中学生们旺盛的表达欲、表现欲和社交欲。这对于舒解压力,保持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好处。

(4)中学生常上网,激发了对英语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学习热情。

2.网络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

(1)网上信息垃圾使中学生深受其害。

(2)中学生迷恋网络对学业产生冲击。

(3)网上聊天引发网恋,调查显示,6.7%的中学生坦言自己有过“网恋”行为(实际比例会更多)。网恋中存在许多情感陷阱,中学生往往是受害者。

(4)网络不良文化弱化了中学生的道德意识。

(5)网吧管理问题依然严重,给中学生造成诸多问题。

(三)对策与建议。

网络环境对中学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许多机遇。xx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对于信息网络化问题,我们的基本方针是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努力在全球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中,占据主动地位。”这是我们进行网络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我们建议:

1.更新教育观念,推进学校网络德育工作的开展。

第一,通过宣传和学习,使全体德育工作者转换观念,统一思想认识,抛弃“网络有害论”,消除“网络恐慌症”,充分认识到网络德育的重要性和网络在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重新定位学校德育的目标,把青少年儿童的道德成熟度作为网络德育的首要目标,着力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判断力和自制力。

第三,重新设计学校德育的内容,在原有德育内容的基础上突出价值观教育,增强识别评价和选择道德信息的能力;注重道德意志力的训练,使学生的道德认识与行为实践统一起来;开设网络德育课程,强化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和网络责任感。

第四,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拓展德育的时间和空间。

2.培养网络德育队伍,增强网络德育力量。

其一,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讲座和考核,使各级教育管理者、德育工作者以及全体教师掌握网络基本知识、技能,并熟悉网络德育的运作方式和手段,学会常见的德育课件开发工具(如authware、director、flash等)。在讲求实效的前提下,改进和充实目前实施的“沙河市中小学教师计算机考核”的方式与内容,如增加教师利用网络开展道德工作的考核内容。

其二,选拔并培训一批思想政治素质高,网上沟通技巧好,具有丰富的网络经验和技能的专兼职网络德育工作者,由他们提供在线指导,帮助上网中学生解决各种心理、思想、学习等问题;同时,注意在网上收集整理有代表性的德育问题,向有关职能部门反馈,以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3.加强对中学生进行网络道德和网络行为规范教育,自觉筑起心灵的“长城”

一是加强以理想信念为主题的思想品质教育,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筑起心灵的“长城”,抵制网上各种不良思潮和有害信息的侵蚀。

二是加强中学生网络行为教育和安全教育。制定“沙河市中学生网络行为规范”,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

三是各校可以组织中学生统一浏览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题主页,向他们推荐国内外诸多优秀网站,把中学生们的上网热情转化为自觉学习先进文化、陶冶高尚情操的动力。

中学生上网的社会调查报告篇二

我们将调查结果整理成以下五个部分。

1、中学生上网最大的理由。

(特别说明:由于一些调查题目被答卷者跳过,所以我们在按百分比计算时出现了小数点后两位数的情况,不影响数据的准确性。下同)。

成因分析:过去,很多人认为,大多数中学生上网是为了摆脱学习生活中的压力,网络的虚拟世界是他们发泄的最佳场所。然而,我们的调查显示,中学生上网最大理由是方便,其次是因为好玩。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很显而易见的,网络通讯的方便快捷,网上购物的价廉物美,网上丰富的学习资源,以及网上大量的音乐,最新的新闻,都给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结论:大多数的中学生上网,是因为上网方便,但我们也须注意到,有30.23%的学生上因为好玩而上网,而这“好玩”,多办又指的是上网玩游戏,如何正确引导中学生正确上网,是家长和学校都应该关注的问题。

2、中学生对网上有害信息的看法。

调查显示,有64.34%的中学生认为上网不会学到有害的东西,有20%左右的同学认为上网会学到有害的东西,而15.66%的同学认为上网是否会学到有害的东西要看你是否有自制力。

成因分析:网上存在许多不良信息,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在我们的调查中却发现,64.34%的同学认为上网不会学到有害的东西。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又对近20同学进行了采访,结果和调查的结果大致相同,有14位同学认为上网不会学到有害信息。他们的理由是,虽然网上存在不良信息,但作为高中生,他们有辨别的能力。一位受访的同学表示:“网上存在有害的东西,学校和社会也存在有害的东西,我们能在学校和健康成长,为什么不能在网上健康成长?”大多数同学也表示,网上虽然存在有害信息,但我们不一定就会“学到”有害的东西。

结论:对于网上不良信息,国家和社会坚决打击固然是重要的,但中学生更应该提高过滤有害信息的能力,这样才能尽可能地避免在网上学到有害的东西。这才是治根本的办法。

3、学生和家长所担心的问题一致。

14.73%的中学生认为家长们对孩子上网的担心源于“怕孩子交上不良朋友”,66.66%的学生认为家人担心的是“沉迷游戏不能自拔”,21.71%的学生认为“过度上网有损孩子健康”。我们又对20位学生家长进行了访问,结果与学生所想的基本一致:20位家长中有11位认为他们最担心的是孩子沉迷游戏不能自拔,其后才是“怕孩子交上不良朋友”

成因分析:虚拟的网络游戏对年轻人特别是高中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而且,在中学生上网的各种活动中,最容易沉迷的也是游戏成瘾,这点上,中学生和家长的认识并没有分歧。

结论:中学生对家长的担心还是比较了解的。尽管如此,仍有很多中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生活甚至身心健康。网络游戏对有些中学生来说无异于毒品:明知道他的危害,还是要去吸。可以说,网络游戏对中学生来说是几乎没有一点好处的。有的学生认为,玩网络游戏可以开发智力,但这其实是个借口,有专家报告,过度上网,特别是上网游戏或连续上网6小时以上的孩子,智商低于常人。因此,我们呼吁广大的高中学生:为了自己和家长,请不要把网络游戏作为你的心灵家园。

4、我校中学生上网时间(平均每周)。

现象:2小时以下(49.61%)2小时到8小时(36.43%)8小时以上(11.62%)。总体看来,我校学生上网时间是较为合理的。但在深入调查中,我们仍然发现有11%的`中学生在“用在网上的时间比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多”。这不能不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

原因分析:上网过度的同学,大多是家中有可上网的电脑,并且父母对其上网时间没有任何控制,以致出现“用在网上的时间比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多”这一现象。

结论: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特别是高中生。花在网上的时间比用于学习的时间多,确实是一种极为不好的现象,家长虽然不该对孩子的生活进行过多的干涉,但也必须有一定的指导与限制,这样有利于避免孩子上网过度。

5、上网是否影响中学生的社交。

13.95%的学生认为会影响社交,58.14%的学生认为肯定不会影响社交24.03%认为对社交影响不大。

原因分析:认为上网聊天影响社交的理由是“沉迷于自己的虚拟空间”,而认为不影响社交的学生的理由则是“在聊天过程中,需要聊天技巧,这实际上培养了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不影响现实社交”。

结论:社会交往作为人际关系的一大组成部分,对中学生十分重要,我们可以看到,有58.14%的学生是比较自信的,认为上网聊天不会影响自己的社交。对于上网聊天是否影响中学生社交能力,恐怕也因人而异。这和中学生上网聊天的方式,内容等都有关系。

6、中学生对网友的态度。

成因分析:高中生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大多数高中生都能对网友的话持半信半不信的态度。但也有小部分的学生是相信网友的话的。这和网友所说的话有关系,接受调查的学生认为,对于网友的话,如果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他们就相信也无防,但如果发现对方对自己可能有所企图时,就不相信对方的话。

实习结论:网上骗子挺多,而骗子们又多以网友的面目出现。高中生涉世不深,可能缺乏一些经验,所以在上网的时候最好不要对网友的话过分相信,这也是保护自己上网安全的重要方法之一。

中学生上网的社会调查报告篇三

在现代资讯发达的时代,网络在人们的生活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网络有如此大的吸引力。中学生肯在网上学习是一件好事,因为网上的确有许多许多有用的知识等待我们去学习,查资料,听音乐,看电影,这是善用网络的一个方面,我们应该对此鼓励和支持。

调查人员。

调查时间:20xx年1月----20xx年2月。

一、课题背景。

随着电脑的普及风暴,互联网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时尚,走进了千家万户。网络世界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青少年已成为网民中的很大一部分。但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平添了许多烦恼。我们今天的研究课题是--------中学生上网情况。

二、研究目的。

通过对中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探究中学生的上网情况,分析网络的利与弊,告诉青少年应如何对待网络,让网络这把双仞剑更多地成为学生的好帮手,让祖国的新一代茁壮成长。

三、研究过程。

一、确定研究目的:提出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和网络查找来了解有关青少年的一些信息。

二、整理数据:把调查的数据分析并整理,然后一一删减。

三、具体分析:整合数据,写成论文。

四、调查方法。

1.网上搜集、查询。

2.查阅报刊、杂志。

3.问卷调查、实地调查。

五、研究成果报告。

改革的春风催人欲醉,时代在进步,经济在发展。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互联网已走进了千家万户。网络已经成为包括中学生在内的民众获取相关信息,进行信息沟通的必然选择。互联网,好比浩瀚的信息、知识和娱乐的数字化迷宫,对求知欲强烈的'青少年有着强烈的吸引力。网络,简单的来说,就是用物理链路将各个孤立的工作站或主机相连在一起,组成数据链路,从而达到资源共享和通信的目的。

凡将地理位置不同,并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而连接起来,且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网络协议、信息交换方式及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的系统,可称为计算机网络。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代青少年学生获取各种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也摆在我们面前:即由互联网这把“双刃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让部分青少年沉迷其中,无法自拔。而如今,网络犯罪在21世纪的案例中占了重大比例,可见,网络不仅可以让我们受益无穷,也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危害。

根据网络调查,我们了解到中学生是电脑网民中占比例最多的一大部分。而且,中学生犯罪的比例也随之增多,所产生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在所产生的问题中,大多是由网络引起的。在近几年中,网络所引起的犯罪的速度也是变的比以前快。可见,网络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并不是骇人听闻。这应该引起大家对网络问题的关注。因为网络早在人们的生活中成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三、青少年上网时间和对上网时间的满意度:青少年用户平均每周上网时间212分钟左右,如果平均到每日,约30分钟左右。37.0%的用户认为自己上网时间“正好”,认为“比较多还能满足”的用户占12.0%,认为“太多了”的仅为0.7%。31.7%的用户认为“比较少”,18.5%的青少年用户认为“太少了”。

------以上数据由互联网提供。

互联网的正面影响:网络开阔了中学生的视野,而且网上的东西丰富多彩,对我们中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而且所查的内容很广泛,让我们有“足不出户,始于足下”的感觉,能让我们了解更多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了解不到的东西,让我们的知识更加丰富。互联网为我们学生提供了学习和求知的平台;互联网为我们青少年获得各种信息提供了新渠道,满足了我们的需求;通过上网,可以培养他们和各式各样的人交流的能力;通过在网上阅览各类有益图书,触类旁通,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互联网有助于青少年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因为在当今社会中,计算机技术是现代人必须掌握的五项技能之一。

互联网的负面影响:信息垃圾弱化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意识。有关专家调查,网上信息47%与色情有关,六成左右的青少年在网上无意中接触到黄色信息。还有一些非法组织或个人也在网上发布扰乱政治经济的黑色信息,蛊惑青少年。这种信息垃圾将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意识,污染青少年心灵,误导青少年行为。网络的隐蔽性,导致青少年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增多。一方面,少数青少年浏览黄色和非法网站,利用虚假身份进行恶意交友、聊天。另一方面网络犯罪增多,例如传播病毒、黑客入侵、通过银行和信用卡盗窃、诈骗等。这些犯罪主体以青少年为主,大多数动机单纯,有的甚至是为了“好玩”、“过瘾”和“显示才华”。另外,有关网络的法律制度不健全也给青少年违法犯罪以可乘之机。

防治网络弊端的建议:

1.坚决抵制不健康网站,不浏览暴力、色情等不健康网站。

2.控制上网时间,适度上网。

3.加大宣传力度,让网络的利处得以发扬。

4.明确上网目的,不沉迷网络游戏。

总结:网络社会已经悄然而至,我们既不能因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对中学生发展的巨大正面作用,而忽视它所带来的种种问题,也不能因为它的负面作用而敬而远之。我们应该加强对中学生上互联网的研究,探索新情况,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增强中学生上网的成效。我们要引导和规范相结合,使中学生养成良好的用“脑”和上网习惯。通过各种途径告诉中学生网络的虚幻性、信息的庞杂性,对其上网继续指导和适当规范,使其有防范意识,学会区分现实生活和网络世界的区别,培养他们的网络道德意识。对中学生进行网络知识的普及教育,增强他们的网络信息意识。同时给予适当的关心和爱护,多听听他们到底在想什么。既带好路,又提供“保护”,在目前网络法规和技术不完善的情况下,这也许是目前家庭和学校解决上网不利影响的较为可行的一条重要途径。

中学生上网的社会调查报告篇四

网络环境对中学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许多机遇。xx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对于信息网络化问题,我们的基本方针是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努力在全球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中,占据主动地位。”这是我们进行网络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我们建议:

1、更新教育观念,推进学校网络德育工作的开展。

第一,通过宣传和学习,使全体德育工作者转换观念,统一思想认识,抛弃“网络有害论”,消除“网络恐慌症”,充分认识到网络德育的重要性和网络在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重新定位学校德育的目标,把青少年儿童的道德成熟度作为网络德育的首要目标,着力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判断力和自制力。

第三,重新设计学校德育的内容,在原有德育内容的基础上突出价值观教育,增强识别评价和选择道德信息的能力;注重道德意志力的训练,使学生的道德认识与行为实践统一起来;开设网络德育课程,强化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和网络责任感。

第四,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拓展德育的时间和空间。

2、培养网络德育队伍,增强网络德育力量。

其一,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讲座和考核,使各级教育管理者、德育工作者以及全体教师掌握网络基本知识、技能,并熟悉网络德育的运作方式和手段,学会常见的德育课件开发工具(如authware、director、flash等)。在讲求实效的前提下,改进和充实目前实施的“沙河市中小学教师计算机考核”的方式与内容,如增加教师利用网络开展道德工作的考核内容。其二,选拔并培训一批思想政治素质高,网上沟通技巧好,具有丰富的网络经验和技能的专兼职网络德育工作者,由他们提供在线指导,帮助上网中学生解决各种心理、思想、学习等问题;同时,注意在网上收集整理有代表性的德育问题,向有关职能部门反馈,以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3、加强对中学生进行网络道德和网络行为规范教育,自觉筑起心灵的“长城”。

一是加强以理想信念为主题的思想品质教育,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筑起心灵的“长城”,抵制网上各种不良思潮和有害信息的侵蚀。

二是加强中学生网络行为教育和安全教育。制定“沙河市中学生网络行为规范”,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

三是各校可以组织中学生统一浏览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题主页,向他们推荐国内外诸多优秀网站,把中学生们的上网热情转化为自觉学习先进文化、陶冶高尚情操的动力。

中学生上网的社会调查报告篇五

互联网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广大中学生。调查显示,93.5%的中学生表示对网络感兴趣,并有11.4%的中学生认为“很长时间不上网是令人难以忍受的”。周末和节假日是中学生们上网的高峰时段。与孩子们相比,家长和教师们则大为逊色。45.2%的家长表示不了解网络为何物,没上过网的高达69.2%,只有7.7%的家长经常上网。大部分教师的上网时间少、上网经验明显不足。

2.多数中学生对在校上网的条件不满意,家长、教师呼吁改善条件。

对于课余时间里在校上网条件表示满意的中学生只有19.4%,不满意率达59.2%。24.9%的中学生在学校里学会了上网技巧,而38.3%的中学生则认为学校并没有把必要的网络技巧教给他们。同时,不少教师对于学校的网络资源现状,特别是现有资源的利用率表示不满。据教师们反映,校园网络设施和多媒体教学设备主要用于展示。

课件。

与开公开课,而未能充分运用于平时备课和课堂教学,更不能充分满足学生们在校上网的需求。

3.多数家长既赞成子女上网,又担心子女上网影响学业。

对于子女上网,27%的家长持赞成的态度,反对的只有15.9%,大部分家长则顺其自然,但近半数的家长表示希望子女将来能从事网络工作。高达九成的家长认为,网络最大的好处是“能使子女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并掌握好电脑技巧”;同时,29.5%的家长还觉得网络能促进子女的学习兴趣,11%的家长认为“网络没有任何好处和作用”。58.5%的家长表示,最不能接受的事是孩子上网会浪费时间,耽误学业。显然多数家长内心十分矛盾:既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享受网络的好处,更怕因迷恋网络而荒废学业。此外,令家长们深感焦虑的事还有:浏览淫秽、反动、暴力信息,产生网恋,痴迷网络游戏等等。

(二)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影响。

1.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积极影响。

(1)中学生使用互联网有助于形成全球意识,强化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透过网络的窗口,他们关注“家事、国事、天下事”,使视野空前开阔起来。全球意识的增强,适应了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对于中学生们今后走入日趋一体化的世界,显然是大有好处的。

(2)互联网为中学生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拓宽了他们的视野。网络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学生们进行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需要。

(3)中学生使用网络有助于扩大交往的范围,促进青春期心理的健康发展。网络上,电子邮件、oicq、聊天室、bbs等把天涯海角、素不相识的人拉到“零距离”,在相互咨询、交谈、讨论、倾诉、请教的过程中,极大地满足了中学生们旺盛的表达欲、表现欲和社交欲。这对于舒解压力,保持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好处。

(4)中学生常上网,激发了对英语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学习热情。

(1)网上信息垃圾使中学生深受其害。

(2)中学生迷恋网络对学业产生冲击。

(3)网上聊天引发网恋,调查显示,6.7%的中学生坦言自己有过“网恋”行为(实际比例会更多)。网恋中存在许多情感陷阱,中学生往往是受害者。

(4)网络不良文化弱化了中学生的道德意识。

(5)网吧管理问题依然严重,给中学生造成诸多问题。

(三)对策与建议。

网络环境对中学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许多机遇。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对于信息网络化问题,我们的基本方针是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努力在全球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中,占据主动地位。”这是我们进行网络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我们建议:

1.更新教育观念,推进学校网络德育工作的开展。

第一,通过宣传和学习,使全体德育工作者转换观念,统一思想认识,抛弃“网络有害论”,消除“网络恐慌症”,充分认识到网络德育的重要性和网络在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重新定位学校德育的目标,把青少年儿童的道德成熟度作为网络德育的首要目标,着力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判断力和自制力。

第三,重新设计学校德育的内容,在原有德育内容的基础上突出价值观教育,增强识别评价和选择道德信息的能力;注重道德意志力的训练,使学生的道德认识与行为实践统一起来;开设网络德育课程,强化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和网络责任感。

第四,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拓展德育的时间和空间。

2.培养网络德育队伍,增强网络德育力量。

其一,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讲座和考核,使各级教育管理者、德育工作者以及全体教师掌握网络基本知识、技能,并熟悉网络德育的运作方式和手段,学会常见的德育课件开发工具(如authware、director、flash等)。在讲求实效的前提下,改进和充实目前实施的“沙河市中小学教师计算机考核”的方式与内容,如增加教师利用网络开展道德工作的考核内容。

中学生上网的社会调查报告篇六

1、中学生上网率极高,上网时间长,多数家长却从未上过网,大部分教师上网经验不够丰富。

互联网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广大中学生。调查显示,93.5%的中学生表示对网络感兴趣,并有11.4%的中学生认为“很长时间不上网是令人难以忍受的”。周末和节假日是中学生们上网的高峰时段。与孩子们相比,家长和教师们则大为逊色。45.2%的家长表示不了解网络为何物,没上过网的高达69.2%,只有7.7%的家长经常上网。大部分教师的上网时间少、上网经验明显不足。

2、多数中学生对在校上网的条件不满意,家长、教师呼吁改善条件。

对于课余时间里在校上网条件表示满意的中学生只有19.4%,不满意率达59.2%。24.9%的中学生在学校里学会了上网技巧,而38.3%的中学生则认为学校并没有把必要的网络技巧教给他们。同时,不少教师对于学校的网络资源现状,特别是现有资源的利用率表示不满。据教师们反映,校园网络设施和多媒体教学设备主要用于展示课件与开公开课,而未能充分运用于平时备课和课堂教学,更不能充分满足学生们在校上网的需求。

3.多数家长既赞成子女上网,又担心子女上网影响学业。

对于子女上网,27%的家长持赞成的态度,反对的只有15.9%,大部分家长则顺其自然,但近半数的家长表示希望子女将来能从事网络工作。高达九成的家长认为,网络最大的好处是“能使子女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并掌握好电脑技巧”;同时,29.5%的家长还觉得网络能促进子女的学习兴趣,11%的.家长认为“网络没有任何好处和作用”。58.5%的家长表示,最不能接受的事是孩子上网会浪费时间,耽误学业。显然多数家长内心十分矛盾:既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享受网络的好处,更怕因迷恋网络而荒废学业。此外,令家长们深感焦虑的事还有:浏览淫秽、反动、暴力信息,产生网恋,痴迷网络游戏等等。

(二)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影响。

1、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积极影响。

(1)中学生使用互联网有助于形成全球意识,强化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透过网络的窗口,他们关注“家事、国事、天下事”,使视野空前开阔起来。全球意识的增强,适应了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对于中学生们今后走入日趋一体化的世界,显然是大有好处的。

(2)互联网为中学生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拓宽了他们的视野。网络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学生们进行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需要。

(3)中学生使用网络有助于扩大交往的范围,促进青春期心理的健康发展。网络上,电子邮件、oicq、聊天室、bbs等把天涯海角、素不相识的人拉到“零距离”,在相互咨询、交谈、讨论、倾诉、请教的过程中,极大地满足了中学生们旺盛的表达欲、表现欲和社交欲。这对于舒解压力,保持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好处。

(4)中学生常上网,激发了对英语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学习热情。

2、网络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

(1)网上信息垃圾使中学生深受其害。

(2)中学生迷恋网络对学业产生冲击。

(3)网上聊天引发网恋,调查显示,6.7%的中学生坦言自己有过“网恋”行为(实际比例会更多)。网恋中存在许多情感陷阱,中学生往往是受害者。

(4)网络不良文化弱化了中学生的道德意识。

(5)网吧管理问题依然严重,给中学生造成诸多问题。

(三)对策与建议。

网络环境对中学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许多机遇。xx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对于信息网络化问题,我们的基本方针是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努力在全球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中,占据主动地位。”这是我们进行网络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我们建议:

1、更新教育观念,推进学校网络德育工作的开展。

第一,通过宣传和学习,使全体德育工作者转换观念,统一思想认识,抛弃“网络有害论”,消除“网络恐慌症”,充分认识到网络德育的重要性和网络在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重新定位学校德育的目标,把青少年儿童的道德成熟度作为网络德育的首要目标,着力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判断力和自制力。

第三,重新设计学校德育的内容,在原有德育内容的基础上突出价值观教育,增强识别评价和选择道德信息的能力;注重道德意志力的训练,使学生的道德认识与行为实践统一起来;开设网络德育课程,强化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和网络责任感。

第四,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拓展德育的时间和空间。

2、培养网络德育队伍,增强网络德育力量。

其一,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讲座和考核,使各级教育管理者、德育工作者以及全体教师掌握网络基本知识、技能,并熟悉网络德育的运作方式和手段,学会常见的德育课件开发工具(如authware、director、flash等)。在讲求实效的前提下,改进和充实目前实施的“沙河市中小学教师计算机考核”的方式与内容,如增加教师利用网络开展道德工作的考核内容。其二,选拔并培训一批思想政治素质高,网上沟通技巧好,具有丰富的网络经验和技能的专兼职网络德育工作者,由他们提供在线指导,帮助上网中学生解决各种心理、思想、学习等问题;同时,注意在网上收集整理有代表性的德育问题,向有关职能部门反馈,以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3、加强对中学生进行网络道德和网络行为规范教育,自觉筑起心灵的“长城”。

一是加强以理想信念为主题的思想品质教育,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筑起心灵的“长城”,抵制网上各种不良思潮和有害信息的侵蚀。

二是加强中学生网络行为教育和安全教育。制定“沙河市中学生网络行为规范”,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

三是各校可以组织中学生统一浏览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题主页,向他们推荐国内外诸多优秀网站,把中学生们的上网热情转化为自觉学习先进文化、陶冶高尚情操的动力。

中学生上网的社会调查报告篇七

(特别说明:由于一些调查题目被答卷者跳过,所以我们在按百分比计算时出现了小数点后两位数的情况,不影响数据的准确性。下同)。

成因分析:过去,很多人认为,大多数中学生上网是为了摆脱学习生活中的压力,网络的虚拟世界是他们发泄的最佳场所。然而,我们的调查显示,中学生上网最大理由是方便,其次是因为好玩。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很显而易见的,网络通讯的方便快捷,网上购物的价廉物美,网上丰富的学习资源,以及网上大量的音乐,最新的新闻,都给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结论:大多数的中学生上网,是因为上网方便,但我们也须注意到,有30.23%的学生上因为好玩而上网,而这“好玩”,多办又指的是上网玩游戏,如何正确引导中学生正确上网,是家长和学校都应该关注的问题。

2、中学生对网上有害信息的看法。

调查显示,有64.34%的中学生认为上网不会学到有害的东西,有20%左右的同学认为上网会学到有害的'东西,而15.66%的同学认为上网是否会学到有害的东西要看你是否有自制力。

成因分析:网上存在许多不良信息,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在我们的调查中却发现,64.34%的同学认为上网不会学到有害的东西。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又对近20同学进行了采访,结果和调查的结果大致相同,有14位同学认为上网不会学到有害信息。他们的理由是,虽然网上存在不良信息,但作为高中生,他们有辨别的能力。一位受访的同学表示:“网上存在有害的东西,学校和社会也存在有害的东西,我们能在学校和健康成长,为什么不能在网上健康成长?”大多数同学也表示,网上虽然存在有害信息,但我们不一定就会“学到”有害的东西。

结论:对于网上不良信息,国家和社会坚决打击固然是重要的,但中学生更应该提高过滤有害信息的能力,这样才能尽可能地避免在网上学到有害的东西。这才是治根本的办法。

3、学生和家长所担心的问题一致。

14.73%的中学生认为家长们对孩子上网的担心源于“怕孩子交上不良朋友”,66.66%的学生认为家人担心的是“沉迷游戏不能自拔”,21.71%的学生认为“过度上网有损孩子健康”。我们又对20位学生家长进行了访问,结果与学生所想的基本一致:20位家长中有11位认为他们最担心的是孩子沉迷游戏不能自拔,其后才是“怕孩子交上不良朋友”

成因分析:虚拟的网络游戏对年轻人特别是高中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而且,在中学生上网的各种活动中,最容易沉迷的也是游戏成瘾,这点上,中学生和家长的认识并没有分歧。

结论:中学生对家长的担心还是比较了解的。尽管如此,仍有很多中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生活甚至身心健康。网络游戏对有些中学生来说无异于毒品:明知道他的危害,还是要去吸。可以说,网络游戏对中学生来说是几乎没有一点好处的。有的学生认为,玩网络游戏可以开发智力,但这其实是个借口,有专家报告,过度上网,特别是上网游戏或连续上网6小时以上的孩子,智商低于常人。因此,我们呼吁广大的高中学生:为了自己和家长,请不要把网络游戏作为你的心灵家园。

现象:2小时以下(49.61%)2小时到8小时(36.43%)8小时以上(11.62%)。总体看来,我校学生上网时间是较为合理的。但在深入调查中,我们仍然发现有11%的中学生在“用在网上的时间比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多”。这不能不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

原因分析:上网过度的同学,大多是家中有可上网的电脑,并且父母对其上网时间没有任何控制,以致出现“用在网上的时间比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多”这一现象。

结论: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特别是高中生。花在网上的时间比用于学习的时间多,确实是一种极为不好的现象,家长虽然不该对孩子的生活进行过多的干涉,但也必须有一定的指导与限制,这样有利于避免孩子上网过度。

5、上网是否影响中学生的社交。

13.95%的学生认为会影响社交,58.14%的学生认为肯定不会影响社交24.03%认为对社交影响不大。

原因分析:认为上网聊天影响社交的理由是“沉迷于自己的虚拟空间”,而认为不影响社交的学生的理由则是“在聊天过程中,需要聊天技巧,这实际上培养了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不影响现实社交”。

结论:社会交往作为人际关系的一大组成部分,对中学生十分重要,我们可以看到,有58.14%的学生是比较自信的,认为上网聊天不会影响自己的社交。对于上网聊天是否影响中学生社交能力,恐怕也因人而异。这和中学生上网聊天的方式,内容等都有关系。

6、中学生对网友的态度。

有10.08%的学生相信网友的话,18.06%的学生不相信网友的话,而持中立态度的占70.54%成因分析:高中生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大多数高中生都能对网友的话持半信半不信的态度。但也有小部分的学生是相信网友的话的。这和网友所说的话有关系,接受调查的学生认为,对于网友的话,如果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他们就相信也无防,但如果发现对方对自己可能有所企图时,就不相信对方的话。

实习结论:网上骗子挺多,而骗子们又多以网友的面目出现。高中生涉世不深,可能缺乏一些经验,所以在上网的时候最好不要对网友的话过分相信,这也是保护自己上网安全的重要方法之一。

中学生上网的社会调查报告篇八

不到两个月的实习阶段我在。。。初中实习,。。。装备了计算机网络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学现场评估系统、校园广播系统、闭路电视系统,使校园教学设施网络化,实现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现在对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如下。

互联网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广大中学生。调查显示,93.5%的中学生表示对网络感兴趣,并有11.4%的中学生认为“很长时间不上网是令人难以忍受的”。周末和节假日是中学生们上网的高峰时段。 与孩子们相比,家长和教师们则大为逊色。45.2%的家长表示不了解网络为何物,没上过网的高达69.2%,只有7.7%的家长经常上网。大部分教师的上网时间少、上网经验明显不足。

对于课余时间里在校上网条件表示满意的中学生只有19.4%,不满意率达59.2%。24.9%的中学生在学校里学会了上网技巧,而38.3%的中学生则认为学校并没有把必要的网络技巧教给他们。同时,不少教师对于学校的网络资源现状,特别是现有资源的利用率表示不满。据教师们反映,校园网络设施和多媒体教学设备主要用于展示课件与开公开课,而未能充分运用于平时备课和课堂教学,更不能充分满足学生们在校上网的需求。

对于子女上网,27%的家长持赞成的态度,反对的只有15.9%,大部分家长则顺其自然,但近半数的家长表示希望子女将来能从事网络工作。高达九成的家长认为,网络最大的好处是“能使子女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并掌握好电脑技巧”;同时,29.5%的家长还觉得网络能促进子女的学习兴趣,11%的家长认为“网络没有任何好处和作用”。58.5%的家长表示,最不能接受的事是孩子上网会浪费时间,耽误学业。显然多数家长内心十分矛盾:既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享受网络的好处,更怕因迷恋网络而荒废学业。此外,令家长们深感焦虑的事还有:浏览淫秽、反动、暴力信息,产生网恋,痴迷网络游戏等等。

(1)中学生使用互联网有助于形成全球意识,强化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透过网络的窗口,他们关注“家事、国事、天下事”,使视野空前开阔起来。全球意识的增强,适应了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对于中学生们今后走入日趋一体化的`世界,显然是大有好处的。

(2)互联网为中学生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拓宽了他们的视野。网络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学生们进行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需要。

(3)中学生使用网络有助于扩大交往的范围,促进青春期心理的健康发展。网络上,电子邮件、oicq、聊天室、bbs等把天涯海角、素不相识的人拉到“零距离”,在相互咨询、交谈、讨论、倾诉、请教的过程中,极大地满足了中学生们旺盛的表达欲、表现欲和社交欲。这对于舒解压力,保持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好处。

(4)中学生常上网,激发了对英语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学习热情。

(1)网上信息垃圾使中学生深受其害。

(2)中学生迷恋网络对学业产生冲击。

(3)网上聊天引发网恋,调查显示,6.7%的中学生坦言自己有过“网恋”行为(实际比例会更多)。网恋中存在许多情感陷阱,中学生往往是受害者。

(4)网络不良文化弱化了中学生的道德意识。

(5)网吧管理问题依然严重,给中学生造成诸多问题。

网络环境对中学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许多机遇。xx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对于信息网络化问题,我们的基本方针是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努力在全球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中,占据主动地位。”这是我们进行网络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我们建议:

第一,通过宣传和学习,使全体德育工作者转换观念,统一思想认识,抛弃“网络有害论”,消除“网络恐慌症”,充分认识到网络德育的重要性和网络在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重新定位学校德育的目标,把青少年儿童的道德成熟度作为网络德育的首要目标,着力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判断力和自制力。

第三,重新设计学校德育的内容,在原有德育内容的基础上突出价值观教育,增强识别评价和选择道德信息的能力;注重道德意志力的训练,使学生的道德认识与行为实践统一起来;开设网络德育课程,强化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和网络责任感。

第四,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拓展德育的时间和空间。

其一,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讲座和考核,使各级教育管理者、德育工作者以及全体教师掌握网络基本知识、技能,并熟悉网络德育的运作方式和手段,学会常见的德育课件开发工具(如authware、director、flash等)。在讲求实效的前提下,改进和充实目前实施的“沙河市中小学教师计算机考核”的方式与内容,如增加教师利用网络开展道德工作的考核内容。

其二,选拔并培训一批思想政治素质高,网上沟通技巧好,具有丰富的网络经验和技能的专兼职网络德育工作者,由他们提供在线指导,帮助上网中学生解决各种心理、思想、学习等问题;同时,注意在网上收集整理有代表性的德育问题,向有关职能部门反馈,以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中学生上网的社会调查报告篇九

在现代资讯发达的时代,网络在人们的生活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网络有如此大的吸引力。中学生肯在网上学习是一件好事,因为网上的确有许多许多有用的知识等待我们去学习,查资料,听音乐,看电影,这是善用网络的一个方面,我们应该对此鼓励和支持。

调查人员。

调查时间:1月----202月。

一、课题背景。

随着电脑的普及风暴,互联网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时尚,走进了千家万户。网络世界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青少年已成为网民中的很大一部分。但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平添了许多烦恼。我们今天的研究课题是--------中学生上网情况。

二、研究目的。

通过对中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探究中学生的上网情况,分析网络的利与弊,告诉青少年应如何对待网络,让网络这把双仞剑更多地成为学生的好帮手,让祖国的新一代茁壮成长。

三、研究过程。

一、确定研究目的:提出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和网络查找来了解有关青少年的一些信息。

二、整理数据:把调查的数据分析并整理,然后一一删减。

三、具体分析:整合数据,写成论文。

四、调查方法。

1.网上搜集、查询。

2.查阅报刊、杂志。

3.问卷调查、实地调查。

五、研究成果报告。

改革的春风催人欲醉,时代在进步,经济在发展。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互联网已走进了千家万户。网络已经成为包括中学生在内的民众获取相关信息,进行信息沟通的必然选择。互联网,好比浩瀚的信息、知识和娱乐的数字化迷宫,对求知欲强烈的青少年有着强烈的吸引力。网络,简单的来说,就是用物理链路将各个孤立的工作站或主机相连在一起,组成数据链路,从而达到资源共享和通信的目的。

凡将地理位置不同,并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而连接起来,且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网络协议、信息交换方式及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的系统,可称为计算机网络。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代青少年学生获取各种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也摆在我们面前:即由互联网这把“双刃剑”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让部分青少年沉迷其中,无法自拔。而如今,网络犯罪在21世纪的案例中占了重大比例,可见,网络不仅可以让我们受益无穷,也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危害。

中学生上网的社会调查报告篇十

如今,是不是网民已经成为中学生是否“现代”的重要标志。但是,因特网会给中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模式带来哪些影响?一项最新调查表明,因特网有利于中学生现代思维方式的形成,有利于他们社会化的进程,更能激发其创造潜力。

调查显示,中学生网民中,男生的上网率高于女生。上网学生中57.6%的人偶尔上网、40.6%的经常上网,大部分时间都泡在网上的只有2.3%。有59.2%的中学生网龄在半年到一年左右,而两三年网龄的人只有10%,这说明当地中学生上网是近两年的事。中学生上网多数是在周末或假期,81.2%的中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更新的'信息,23%的学生是为了结交更多的朋友,6%的人上网是为了玩游戏。在对网络的基本评价中,有半数以上的中学生认为上网是大势所趋,30.5%的学生对网络表示满意,47.1%的人认为对中学生上网应适当指导。

基于大量调查数据,调查认为,上网激活了现代中学生的思想:网络让中学生接触到了多元的世界文化,接触到开放意识、效率意识、竞争意识、平等意识和全球眼光;他们通过阅读网上大量的超文本信息,潜移默化地学习了现代的发散性思维方法,懂得在处理复杂事物时必须考虑它与周围事物的种种联系,从而改变传统线性思维固有的死板和狭隘。网络还使中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大大超出他们所能直接体验的生存世界。85.6%的上网中学生认为网络对自己最大的影响是改变了自己的学习方式,增加了信息量。59%的上网者是在上机过程中络知识。网络的全方位、超时空、互动性和隐蔽性为中学生的社会交往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机会。学生可以利用快捷的电子邮件与他人进行远距离交流,这种“戴面具”的交往方式可使中学生在平等、宽松的社交环境中尽情展现自我。调查显示,53%的人上网是为了向外发布信息。但调查也发现,网络同其他事物一样,除了有利的一面,也给一些中学生带来困扰,如网络容易使少数自控力较差的中学生上瘾、间接和符号化的交往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同他人面对面的交往机会和愿望、网络高技术容易使有的中学生对网络技术产生过度崇拜等。

中学生上网的社会调查报告篇十一

引导语:调查报告可以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总结,得出具有方向性和普遍意义的经验来,推动工作。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寒假中学生上网社会调查报告范文,欢迎阅读与参考!

不到两个月的实习阶段我在。。。初中实习,。。。装备了计算机网络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学现场评估系统、校园广播系统、闭路电视系统,使校园教学设施网络化,实现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现在对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如下。

互联网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广大中学生。调查显示,93.5%的中学生表示对网络感兴趣,并有11.4%的中学生认为“很长时间不上网是令人难以忍受的”。周末和节假日是中学生们上网的高峰时段。 与孩子们相比,家长和教师们则大为逊色。45.2%的家长表示不了解网络为何物,没上过网的高达69.2%,只有7.7%的家长经常上网。大部分教师的上网时间少、上网经验明显不足。

2.多数中学生对在校上网的条件不满意,家长、教师呼吁改善条件

对于课余时间里在校上网条件表示满意的中学生只有19.4%,不满意率达59.2%。24.9%的中学生在学校里学会了上网技巧,而38.3%的中学生则认为学校并没有把必要的网络技巧教给他们。同时,不少教师对于学校的网络资源现状,特别是现有资源的利用率表示不满。据教师们反映,校园网络设施和多媒体教学设备主要用于展示课件与开公开课,而未能充分运用于平时备课和课堂教学,更不能充分满足学生们在校上网的需求。

3.多数家长既赞成子女上网,又担心子女上网影响学业

对于子女上网,27%的家长持赞成的态度,反对的只有15.9%,大部分家长则顺其自然,但近半数的家长表示希望子女将来能从事网络工作。高达九成的家长认为,网络最大的好处是“能使子女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并掌握好电脑技巧”;同时,29.5%的家长还觉得网络能促进子女的学习兴趣,11%的家长认为“网络没有任何好处和作用”。58.5%的家长表示,最不能接受的事是孩子上网会浪费时间,耽误学业。显然多数家长内心十分矛盾:既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享受网络的好处,更怕因迷恋网络而荒废学业。此外,令家长们深感焦虑的事还有:浏览淫秽、反动、暴力信息,产生网恋,痴迷网络游戏等等。

1.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积极影响

(1)中学生使用互联网有助于形成全球意识,强化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透过网络的窗口,他们关注“家事、国事、天下事”,使视野空前开阔起来。全球意识的增强,适应了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对于中学生们今后走入日趋一体化的世界,显然是大有好处的。

(2)互联网为中学生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拓宽了他们的视野。网络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学生们进行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需要。

(3)中学生使用网络有助于扩大交往的范围,促进青春期心理的健康发展。网络上,电子邮件、oicq、聊天室、bbs等把天涯海角、素不相识的人拉到“零距离”,在相互咨询、交谈、讨论、倾诉、请教的过程中,极大地满足了中学生们旺盛的表达欲、表现欲和社交欲。这对于舒解压力,保持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好处。

(4)中学生常上网,激发了对英语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学习热情。

2.网络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

(1)网上信息垃圾使中学生深受其害。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精选文章
基于你的浏览为你整理资料合集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