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是发现细节、捕捉信息的重要方式。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对于个人的健康和幸福至关重要。这里整理了一些成功人士的自我总结经验,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自己并提升个人能力。
学习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拉萨古城的特点。
3.利用课件等教学资源,让学生了解更多拉萨古城的主要景点及西藏的风土人情。
4.把握游记的特点,了解作者的写法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按照游记的写法特点逐步认识拉萨古城。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一读课文:要求读准每个字,读通每一句话。
l重点交流:。
l鎏金八廓街经幡(读音与意思)。
2、二读课文,边读边思:课文主要介绍了拉萨古城的哪些建筑物?
出示:走进拉萨古城,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极富特色的藏族民居。
坐落在古城中心的大昭寺在民居中鹤立鸡群。
环绕着大昭寺的八廓街,像合拢的双臂捧托着大昭寺。
(小结方法:抓住文章的连接句,很快能理清文章的思路)。
三、默读全文,边读边思:用一个词来概括你的阅读感受。
l()的藏族民居。
l()的大昭寺。
l()的八廓街。
四、组织汇报,交流。
1、交流汇报:民居部分。
随机点拨:。
抓一个词:色彩鲜明:。
抓一句话:。
正月里我们登楼远望,但见鲜艳的五彩经幡四处飘扬,整座拉萨古城,像一支正要启航的漂亮而庞大的舰队,布达拉宫则是无与伦比的旗舰。(理解舰队与旗舰的关系,了解整座拉萨古城与布达拉宫,体会这样比喻的好处!)。
2、交流汇报:大昭寺。
重点交流:圣洁,壮观。
通过看图读文,了解佛教装饰物给大昭寺的圣洁!
采用看图:这就是(),这就是()的看图导读法,略学本段!
3、重点交流:八廓街。
学生畅谈感受()的八廓街。
随机出示:它是一道宗教的江,
是一条生活的河。
一读:文中哪些是跟宗教有关的,用“——”划出来。
交流,回读:它是一道宗教的江,
是一条生活的河。
二读:精彩句:。
人们的诵经声和讨价还价的嘈杂声混在一起,
香炉中吐出的桑烟香味与外国香水的气味混在一起,
古老质朴的藏戏唱腔与节奏激烈的迪斯科乐曲混在一起。
l发现句子有和特点?谈感受。
指导朗读(师生合作读,男女配合读)。
课型:自读课文。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让学生了解古城拉萨的建筑风貌与风土人情。
3.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拉萨的经幡,大昭寺和八廊街的风格和特色,体会作者的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生对大昭寺各特色部分(“经幡”、“胜利宝幢”、“香香鸟”、“鳄鱼头”、“边贝墙”、“法轮双鹿”等佛教民俗什物)的理解。
教学材料准备:图片收集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播放歌曲《坐上火车去拉萨》以及拉萨特色建筑和风土人情(如拉萨古城,拉萨河,铁路桥,布达拉宫等)的系列图片。
(设计意图:欢快的歌曲和漂亮的图片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对拉萨古城的向往,而图片的展示有利于促进学生对课文介绍的理解,加深感性认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二.背景知识介绍,导入课文。
通过课外资料《拉萨知多少》介绍拉萨的历史成长过程及建筑文化特色,展示中国地图,特别标注出拉萨地区的地理位置。
老师提问:刚才很多同学都表达了自己对拉萨古城的赞美和向往,那大家知道它为什么叫“拉萨”,它在我国的那个位置吗?(ppt上显示资料卡及地图)。
师:你们想知道更多拉萨的知识吗?
生:想。
师:好,那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到拉萨领略一下那里的风土人情。
(设计意图:通过课外资料的介绍,增加学生对拉萨位置及文化背景的了解,可以加深学生的文化底蕴,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新课学习做更充足的准备。)。
三:课文讲解:
1.要求学生默读全文,思考怎样给文章分段并用双竖线在文中标记,说出理由及归纳段意。遇到不能理解的词语要做好标志。
老师提问:通读全文后,你对文章分段有什么建议?你的依据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默读课文并归纳段意,可以让学生思路更加清晰,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2.分析文章第一部分(1――2)。
通过图片介绍经幡的寓意和三种形式,通过对比喻句(正月里我们登楼远望,但见鲜艳的五彩经幡四处飘扬,整座拉萨古城,像一支正要启航的漂亮而庞大的舰队,布达拉宫则是无与伦比的旗舰。)的分析介绍经幡的作用。
老师引导:一.这部分说到经幡,那同学们见过经幡吗经幡在拉萨人民代表着什么呢?
二.大家认真看课文,从中找出一个比喻句。并说说这样的比喻有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图文结合的介绍,增加学生对经幡的感性认识,而对比喻句的分析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
3.分析课文第二部分(3)。
通过超链接的设计把文字叙述和图片链接起来介绍大昭寺的特色(“经幡”、“胜利宝幢”、“香香鸟”、“鳄鱼头”、“边贝墙”、“法轮双鹿”),通过成语分析概括大昭寺的特点。
老师引导:一.文中讲到了大昭寺的那些特色?你想看看是什么样的吗?
二:划出文中出现的成语,说说这些词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对“经幡”、“胜利宝幢”、“香香鸟”、“鳄鱼头”、“边贝墙”、“法轮双鹿”等佛教民俗什物加以解析并配上图片介绍,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加深认识,而对成语的分析则有利于引导学生归纳大昭寺的特点。)。
4.分析文章第三部分(4)。
通过对文段的分析总结出八廊街的特点,再结合图片让学生感受八廊街的氛围。
二.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出八廊街的特点吗?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让学生掌握八廊街的特点,加深认识。)。
四.归纳总结:
1.思考讨论:通过学习,你觉得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从文章的分析转到对作者意图的揣摩,让学生的思维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而讨论的形式则有利于加强学生的交流.)。
2.文章描述了拉萨的哪些特点?你对哪点最感兴趣?你还知道西藏的哪些风土人情?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特点再次巩固学生的认识,而对最感兴趣部分的发言则能给学生充分发挥的自由。)。
3.我的地盘听我的:介绍我的家乡。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思路,唤醒学生课堂主体意识,把所学知识用于实践。)。
五.板书设计:
藏族居民经幡独特,鲜明。
拉萨大昭寺宏伟,典雅,气势热爱之情。
八廊街商店.摊位多热闹。
其实本文和第一组课文都是有关西部的内容,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拉萨古城》是这组课文的继续延伸。可作为略读课文进行教学,主要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能力,以及学会联系上下文来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
通过以上对课文内容的简单分析,我制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二、预设目标。
1、训练学生通过快速浏览课文,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并抓过渡句帮助学生理清整篇文章脉络。
2、通过对课文的反复朗读,感受作者快速、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特色,学习作者赞美拉萨。
3、利用精美、真实的图片和补充资料,激发学生搜集资料的兴趣和训练学生快速浏览、删选信息的能力。并让学生通过图文对照读、快速浏览等方法,进一步了解拉萨古城的特色,从中感受拉萨那浓浓的宗教文化。
三、教学流程。
课前学生准备:收集有关资料。
教师课前谈话:
歌曲、特产、景点、风俗。
2、课文:其实我们还学过几篇课文,跟西藏拉萨有关的,谁还记得?
3、大家收集了不少资料,也谈了很多,
那江老师在准备这节课的时候,学到了一句藏语,大家想听吗?
“扎西德勒”:――猜猜意思――出示:吉祥如意。
――江老师祝大家“扎西德勒”
――那大家也可以祝江老师和在座的所有老师“扎西德勒”,谢谢!
1、引题:今天江老师就要带大家走进拉萨古城去看一看。
2、释题:拉萨:在藏语中,还有一层特殊的.意义,拉:为佛,萨:为地;拉萨:即为神佛之地。
3、被称为神佛之地的拉萨古城到底向我们介绍了些什么呢?
请大家赶快自己去读读课文,努力把字、词读准,把句子读通。
4、刚才大家读得很认真,但是这篇课文有几个字特别难读,谁来读一读?
经幡(指名读准――利用图片认识经幡)。
鎏金宝幢正音――借助图片再读――猜鎏金的意思。
八廓街虔诚。
5、快速浏览全文:想想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还可以拿起笔做些记号。
――课文先介绍了(),再介绍了(),最后介绍了()。板书:
6、梳理课文脉络。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作者接下来要介绍什么了,都是在每段话的第几句就直接告诉我们了。(第一句)。
媒体出示:走进拉萨古城,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极富特色的藏族民居。
坐落在古城中心的大昭寺在民居中鹤立鸡群。
环绕着大昭寺的八廓街,像合拢的双臂捧托着大昭寺。
(二)看“藏族民居”
过渡: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拉萨古城,首先映入眼帘便是那极富特色的藏族民居。
1、那藏族民居到底有什么样的呢?请快速浏览课文第一自然段,找一找,划一划。
2、交流:藏族民居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请大家都来读读这句话,找找藏族民居有哪些特点?(黑色的门窗、五彩经幡……)。
――齐读,读出藏族民居的与众不同。
――示图,你看这就是极富特色的藏族民居。教师引读:
――是啊,拉萨古城的藏族民居,无论是颜色还是造型,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读最后一句话。
媒体出示句子:古城民居的建筑风格独特,色彩鲜明,无论是颜色还是造型,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那在大家的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引到经幡。
――那经幡不仅仅插在家家的楼顶,还插在寺庙,有的还插在()。
――是呀,只要你来到拉萨,就能看到满目的经幡,(示图)经幡所在就是神所在,就是所在。所以只要走进拉萨就能感受到一股浓浓的佛教气息。
――所以,到了正月里我们登楼远望,但见鲜艳的五彩经幡四处飘扬。――引读句子。
媒体出示句子三:正月里我们登楼远望,但见鲜艳的五彩经幡四处飘扬,整座拉萨古城,像一支正要启航的漂亮而庞大的舰队,布达拉宫则是无与伦比的旗舰。
4、大家知道“旗舰”的意思吗?
出示:旗舰:是一些国家的海军舰队司令、编队司令所驻的军舰,因舰上挂有司令旗,故叫“旗舰”。――指名读一读。
教师小结:旗舰是一个舰队的代表,也是整个舰队的领航舰。这里的舰队是指(),旗舰是指()。
5、让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拉萨古城。接下来我将从教材解读、教学目标、教学流程兼容教法、学法以及教学流程、板书设计五个步骤展开。
《拉萨古城》是五年级下册第一组课文延伸开来的选读文章。第一单元主要向我们展示了中国西部地区的美丽风光,感受着西部的异域风情。老舍笔下的《草原》让我们欣赏到了草原的辽阔美丽,同时也感受着汉族人民和蒙古族人民的深深情谊。《丝绸之路》则从历史的角度向我们展示着这条千年文明之路,感受到了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白杨》则利用借物喻人的写法,赞美了祖国新疆工作者扎根新疆,建设新疆的美好愿景。《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同样是在赞美西部工作者投身西部,开发西部,为促进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忘我工作。这个单元以西部风情为切入点,编者试图延伸开来,让我们感受着西部的文化。
《拉萨古城》作为第一单元的延续,它同样向我们展示着拉萨的神秘。作者围绕拉萨的藏族民居、经幡、大昭寺、八廓街四个方面,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神秘、神圣、幸福之地拉萨。文章语言优美,比喻、排比的巧妙运用,将神秘的拉萨真真实实地展露在我们面前,语言简朴却不失神秘,拉近了学生和拉萨的距离。这么美的语言,值得我们细细地品读,我想,这正是编者安排这篇文章的重要原因。
这是一篇选读课文,针对文本的特点,我针对城关区五年级学生制定了以下这个教学目标:
1、会读:经幡、鹤立鸡群等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拉萨的神秘、神圣与幸福。
3、学会抓住事物特点,掌握文章布局、内容安排上的方法。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感受拉萨的神秘、神圣与幸福,教学难点是学会抓住事物的特点,掌握描写景物的方法。
对于这样一篇选读课文,我试着让学生自主阅读、通过小组间合作学习、生生间合作探究,来感受拉萨古城的风土人情,掌握描写的方法。因此我设计的教学流程,来突破重难点,最终达到学有所获,学以致用的目的。
一、课前交流,图片激趣。
1、交流课前搜索到的关于拉萨的相关资料。
(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自主搜索知识的能力,课上一赛一赛的形式交流课前准备,给同学们一个展示的机会,也让大家对拉萨有所了解,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
2、图片出示,教师补充。
图片出示布达拉宫以及拉萨相关的一些风土人情的图片,于此同时配上一张地图,平湖的位置和拉萨的位置,让学生对拉萨的地理位置有所了解。
(拉萨对于学生而言是神秘的,图片展示拉萨美丽的风光,让学生对文本产生浓浓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把握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围绕一个核心问题:文章主要写了哪些方面。
2、交流预习情况。
字词教学:短皱布、经幡、鹤立鸡群等词语,这些难认读的词语在字词教学环节通过指名读、学生正音、教师正音、齐读来完成。而短皱帘、鎏金、胜利宝幢等词语则随文学习。
3、生生间解疑。
(这个文本比较特殊,拉萨许多文化文明都不甚了解,因此,课前预习让学生对于不了解的知识点有所掌握,也为顺利开展课堂教学奠定基础。教师相机出示短皱帘、经幡等图片)。
4、交流核心问题:课文写了拉萨古城的哪些方面。
藏族民居、经幡、大昭寺、八廓街四个方面。
三、品读课文,感受拉萨的魅力。
在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后,我提出本课的一个核心问题:你从哪里感受到了拉萨的魅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品词析句,感受拉萨的魅力。
1、自由朗读,找出关键句,圈出关键词,并写下感悟。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高段学生应该要学会自主阅读,并留下思考过的痕迹,做到眼到、心到、笔到)。
2、小组探究,交流感悟。
刚刚自主阅读后留下了思考的痕迹,那么接下来小组交流探究。这里我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小组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个方面交流,也可以四个面都交流到。这里我给学生5分钟左右的时间,给他们充足的时间,让交流更有成效,学生也可以及时补充知识点,同时也可以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发现新的点。
3、小组交流。
交流是以小组为单位,成员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及时补充。老师相机提出问题。(对于选读课文,老师要做到让学生自主探究。这也是新课标指出的,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围绕学为中心的生本观。)。
(1)学生说到藏族民族,则让学生读一读作者对民居的描写,试着想象一下画面,说说看民居可能还有哪些独特的风格。
(2)说到经幡时,我们抓住文章的比喻句:像一支正要起航的漂亮而庞大的舰队,布达拉宫则是无与伦比的旗舰。抓住本体和喻体,感受作者在修辞手法上的生动形象,体会藏族人民的的美好愿景。
学习经幡时,我选择让学生勾连我们这边的祈愿形式,让拉萨古城的神秘更深入人心。
(3)大昭寺的部分,相机出示大昭寺的图片,感受佛教殿堂的神秘与神圣,壮观与圣洁。这些都是为了体会拉萨的'魅力服务的。
我将本课的重点知识放在了第四自然段八廓街的学习上。我将通过对比学习的方式来学习第四段。第四段和前面三个自然段在表达上有所不同。请同学们对比着阅读,找到不同点。
a、自由朗读,发现语言的秘密。
b、品词析句,交流感悟。
环绕着大昭寺的八廓街,像合拢的双臂捧托着大昭寺。这个比喻句,写出了八廓街与大昭寺的关系。
c、抓住关键句,体会作者在布局上的特点。
我们藏民大多数虔诚的信徒,同时也是热爱生活的人。这句话在整个自然段中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找到这个句子,顺势引出西藏人民热爱生活的表现。
d、发现对比。
作者在写法上的另一奇妙点,那就是对比的写,将街上的热闹与大昭寺里的庄严肃穆对比着写。人们的诵经声和讨价还价的嘈杂声混在一起……这些对比着写,一边是这样,另一边又是那样的,两者截然不同却又搭配的恰到好处,向我们展示着这座城市的宁静与喧哗,虚无与真实,佛教与尘世。
(在重点部分的学生上,我放手让学生自己的探究,发现语言的秘密,做到从教内容向叫语文转变。言意兼得,同时也让学生学会在描写景事物上的不同方法。)。
四、默读课文,建构全文。
1、默读全文,发现作者在内容编排上的特点。
2、交流。
发现在这篇文章上,作者先写走进拉萨古城,引入眼帘的是藏族民居,再是经幡,接着是大昭寺,最后才是八廓街,他是按照游记的形式,依照地点转换顺序来写。
另一个文字的秘密学生不易发现,这也是本文的一个教学难点。然,我们可以搭建一个梯子,出示句子:这一切使圣地拉萨……神秘之地,神圣之地,幸福之地。发现作者内容编排先后顺序,正是他表达情感的需要。拉萨人感到幸福,正是因为那里的人们有着信仰,代表着人民的心愿。
五、小练笔。
发现了这片文章在内容布局上的秘密,作者抓住比喻、对比的修辞手法,写出拉萨的魅力之处。请同学们也根据自己熟悉的一个事物,抓住其特点,有顺序地写一写。
交流并修改练笔。
给学生一个点:拉萨的魅力,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将主动权归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学上我有详有略,内容的学习略学,而文章的布局、写法上重点学习,实现从教内容到教学法、写法上。最后,小练笔,实现教学的迁移。
藏族民居。
经幡比喻句。
大昭寺。
八廓街过渡句、对比。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课文的观察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拉萨古城的特点。
3、朗读课文。
4、利用网络,让学生了解更多拉萨古城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先请大家听一首歌曲。(播放歌曲《回到拉萨》)听听歌里歌我们介绍了一个什么地方?
知道拉萨吗?说到拉萨这个地方,你会想到什么?(板书“拉萨”)。
今天,我们就和作者一起到拉萨--这个神秘的地方去看一看!
二、阅读课文,了解大意。
大家知道作者认为拉萨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吗?(古城)。
藏族民居(平顶、白色、黑框门窗、短皱帘、五彩经幡)。
大昭寺(耀眼的金顶,鎏金的宝幢、展翅的香香鸟、安详的法轮双鹿、龇牙咧嘴的鳄鱼头)。
八廓街(商店星罗棋布,佛教与尘世、宁静与喧哗、虚无与真实的统一)。
三、课外拓展。
除了以上文章中介绍的拉萨,你还想知道拉萨的哪些情况?(传说、风俗、节日等等)。
四、全班交流。
五、以后大家有机会上拉萨去参观吧!
《拉萨古城》是五年级下册第一组课文延伸开来的选读文章。第一单元主要向我们展示了中国西部地区的美丽风光,感受着西部的异域风情。老舍笔下的《草原》让我们欣赏到了草原的辽阔美丽,同时也感受着汉族人民和蒙古族人民的深深情谊。《丝绸之路》则从历史的角度向我们展示着这条千年文明之路,感受到了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白杨》则利用借物喻人的写法,赞美了祖国新疆工作者扎根新疆,建设新疆的美好愿景。《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同样是在赞美西部工作者投身西部,开发西部,为促进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忘我工作。这个单元以西部风情为切入点,编者试图延伸开来,让我们感受着西部的文化。
《拉萨古城》作为第一单元的延续,它同样向我们展示着拉萨的神秘。作者围绕拉萨的藏族民居、经幡、大昭寺、八廓街四个方面,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神秘、神圣、幸福之地拉萨。文章语言优美,比喻、排比的巧妙运用,将神秘的拉萨真真实实地展露在我们面前,语言简朴却不失神秘,拉近了学生和拉萨的距离。这么美的语言,值得我们细细地品读,我想,这正是编者安排这篇文章的重要原因。
二.教学目标。
这是一篇选读课文,针对文本的特点,我针对城关区五年级学生制定了以下这个教学目标:
1.会读:经幡、鹤立鸡群等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拉萨的神秘、神圣与幸福。
3.学会抓住事物特点,掌握文章布局、内容安排上的方法。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感受拉萨的神秘、神圣与幸福,教学难点是学会抓住事物的特点,掌握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对于这样一篇选读课文,我试着让学生自主阅读、通过小组间合作学习、生生间合作探究,来感受拉萨古城的风土人情,掌握描写的方法。因此我设计的教学流程,来突破重难点,最终达到学有所获,学以致用的目的。
一.课前交流,图片激趣。
1.交流课前搜索到的关于拉萨的相关资料。
(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自主搜索知识的能力,课上一赛一赛的形式交流课前准备,给同学们一个展示的机会,也让大家对拉萨有所了解,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
2.图片出示,教师补充。
图片出示布达拉宫以及拉萨相关的一些风土人情的图片,于此同时配上一张地图,平湖的位置和拉萨的位置,让学生对拉萨的地理位置有所了解。
(拉萨对于学生而言是神秘的,图片展示拉萨美丽的风光,让学生对文本产生浓浓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把握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围绕一个核心问题:文章主要写了哪些方面。
2.交流预习情况。
字词教学:短皱布、经幡、鹤立鸡群等词语,这些难认读的词语在字词教学环节通过指名读、学生正音、教师正音、齐读来完成。而短皱帘、鎏金、胜利宝幢等词语则随文学习。
3.生生间解疑。
(这个文本比较特殊,拉萨许多文化文明都不甚了解,因此,课前预习让学生对于不了解的知识点有所掌握,也为顺利开展课堂教学奠定基础。教师相机出示短皱帘、经幡等图片)。
4.交流核心问题:课文写了拉萨古城的哪些方面。
藏族民居、经幡、大昭寺、八廓街四个方面。
三.品读课文,感受拉萨的魅力。
在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后,我提出本课的一个核心问题:你从哪里感受到了拉萨的魅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品词析句,感受拉萨的魅力。
1.自由朗读,找出关键句,圈出关键词,并写下感悟。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高段学生应该要学会自主阅读,并留下思考过的痕迹,做到眼到、心到、笔到)。
2.小组探究,交流感悟。
刚刚自主阅读后留下了思考的痕迹,那么接下来小组交流探究。这里我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小组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个方面交流,也可以四个面都交流到。这里我给学生5分钟左右的时间,给他们充足的时间,让交流更有成效,学生也可以及时补充知识点,同时也可以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发现新的点。
3.小组交流。
交流是以小组为单位,成员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及时补充。老师相机提出问题。(对于选读课文,老师要做到让学生自主探究。这也是新课标指出的,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围绕学为中心的生本观。)。
(1)学生说到藏族民族,则让学生读一读作者对民居的描写,试着想象一下画面,说说看民居可能还有哪些独特的风格。
(2)说到经幡时,我们抓住文章的比喻句:像一支正要起航的漂亮而庞大的舰队,布达拉宫则是无与伦比的旗舰。抓住本体和喻体,感受作者在修辞手法上的生动形象,体会藏族人民的的美好愿景。
学习经幡时,我选择让学生勾连我们这边的祈愿形式,让拉萨古城的神秘更深入人心。
(3)大昭寺的部分,相机出示大昭寺的图片,感受佛教殿堂的神秘与神圣,壮观与圣洁。这些都是为了体会拉萨的魅力服务的。
我将本课的重点知识放在了第四自然段八廓街的'学习上。我将通过对比学习的方式来学习第四段。第四段和前面三个自然段在表达上有所不同。请同学们对比着阅读,找到不同点。
a.自由朗读,发现语言的秘密。
b.品词析句,交流感悟。
环绕着大昭寺的八廓街,像合拢的双臂捧托着大昭寺。这个比喻句,写出了八廓街与大昭寺的关系。
c抓住关键句,体会作者在布局上的特点。
我们藏民大多数虔诚的信徒,同时也是热爱生活的人。这句话在整个自然段中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找到这个句子,顺势引出西藏人民热爱生活的表现。
d发现对比。
作者在写法上的另一奇妙点,那就是对比的写,将街上的热闹与大昭寺里的庄严肃穆对比着写。人们的诵经声和讨价还价的嘈杂声混在一起……这些对比着写,一边是这样,另一边又是那样的,两者截然不同却又搭配的恰到好处,向我们展示着这座城市的宁静与喧哗,虚无与真实,佛教与尘世。
(在重点部分的学生上,我放手让学生自己的探究,发现语言的秘密,做到从教内容向叫语文转变。言意兼得,同时也让学生学会在描写景事物上的不同方法。)。
四.默读课文,建构全文。
1.默读全文,发现作者在内容编排上的特点。
2.交流。
发现在这篇文章上,作者先写走进拉萨古城,引入眼帘的是藏族民居,再是经幡,接着是大昭寺,最后才是八廓街,他是按照游记的形式,依照地点转换顺序来写。
另一个文字的秘密学生不易发现,这也是本文的一个教学难点。然,我们可以搭建一个梯子,出示句子:这一切使圣地拉萨……神秘之地,神圣之地,幸福之地。发现作者内容编排先后顺序,正是他表达情感的需要。拉萨人感到幸福,正是因为那里的人们有着信仰,代表着人民的心愿。
五.小练笔。
发现了这片文章在内容布局上的秘密,作者抓住比喻、对比的修辞手法,写出拉萨的魅力之处。请同学们也根据自己熟悉的一个事物,抓住其特点,有顺序地写一写。
交流并修改练笔。
五.教学理念。
给学生一个点:拉萨的魅力,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将主动权归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学上我有详有略,内容的学习略学,而文章的布局、写法上重点学习,实现从教内容到教学法、写法上。最后,小练笔,实现教学的迁移。
六.板书设计。
藏族民居。
经幡比喻句。
大昭寺。
八廓街过渡句、对比。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学习课文的观察方法。
2、感知古城拉萨的独特风貌,建立对经幡、大昭寺、八廓街的鲜明印象。
3、了解经幡、大昭寺、八廓街的宗教意义,从中感受拉萨古城是一座宗教之城,体会藏族人民的虔诚的宗教信仰。
4、利用网络,让学生了解更多拉萨古城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我们祖国多姿多彩的壮美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拉萨古城的特点。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难点:
了解经幡、大昭寺、八廓街的宗教意义,体会藏族人民的虔诚的宗教信仰。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题,激趣。
我们美丽的祖国有山清水碧的江南水乡,有满目葱绿的西双版纳,有沃野千里的林海雪原,更有那神秘迷人的拉萨古城。同学们,一听到“拉萨”这一字眼,你想告诉我们一些什么?(生自由说)。
师:同学们知识可真丰富!看来,今天你们给了我能上好这堂课的信心!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西藏的省会城市--“拉萨”这座古城,(板书课题)去领略这座世界上最具特色、最富魅力的城市的风采。播放歌曲《回到拉萨》这一flash课件。(要求学生注意看课件中拉萨风光图)。
二、读课文,了解大意。
出示要求: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认真读一遍课文,读完仔细想一想:拉萨是一座怎样的古城?(课件2)。
三、学生交流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叙述顺序。
出示课件3:在我心目中,拉萨是一座()的古城。--第一次。
学生畅说。
根据学生的回答,抓住关键词放到文中让学生具体去找。
从中穿插朗读训练。
四、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拉萨,抓一处作训练重点,以“一斑窥全貌”,细细体会古城拉萨的特点。
民居。
“平定的白色楼房一座挨着一座,黑框的门窗上装饰着条条漂亮的短皱帘,家家的楼顶上五彩经幡飘飞......古城民居的建筑风格独特,色彩鲜明,无论是颜色还是造型,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结合课件指导学习)。
大昭寺。
指读课文第三小节。
出示课件感知课文描述的“鎏金的胜利宝幢,‘香香’鸟,法轮双鹿,鳄鱼头。”
再读课文。
八廓街。
朗读课文第四小节。
生答。
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一句:“佛教与尘世,宁静与喧闹,虚无与真实,......神秘之地,神圣之地,幸福之地。”
指名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再读,齐读。
五、课外延伸。
老师读了这篇课文,禁不住手痒痒了,于是写下了这么一首小诗。(配音朗诵)。
哦,拉萨。
在我的记忆中,在我的印象里,
拉萨--。
是神秘的,遥远的,
是圣洁的,是无与伦比的,
因为。
珠穆朗玛与她为伴,
布达拉宫是她心脏,青藏高原是她的摇篮,
长江、黄河是她的血脉。
哦,拉萨。
你是高原的风!你是中国的魂!
大家也拿起手中的笔来吗,写下你的感受,写下你的想法。
学生写。
2、大屏幕出示西藏及拉萨地图。
二、学习课文,品读感悟。
1、大屏幕放映“拉萨风情”
2、问题一:
谈话导入,引出新课。
语言简介拉萨在西藏的重要地位。
配音乐及画面范读课文,创设情境。
说熟悉的地名,进入新课学习。
初步了解拉萨有关知识。
看图像听教师范读,视听结合,整体感知。
你们用心感受到了什么。
3、学生自读课文。
4、检查自读情况。
5、评价,给予适当鼓励。
6、问题二:
课文主要介绍了哪几处景点: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7、自由选择感兴趣的一处景点读,用一、两个词概括它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8、哪个词最具有概括性?
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直观感受。
引导学生读书,提出要求读正确,读流利,扫清阅读障碍。
引导学生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提醒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语言激励。
理清文章条理,
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文中内容谈谈景点的特点。
大胆交流感受。
四人连读课文,
其他学生认真听。
掌声送给读得好的同学。
回答问题。
将所要表达的词留在黑板上,说说哪个词最具概括性,说明理由。
9、细细品读你感兴趣的部分,读出你的体会。
10、读到自己满意了,自由选择朗读对象。
三、能力训练,拓展延伸。
当小摄影师,拍摄拉萨最令你难忘的一幅画面。
四、语言表达,情感升华。
填空练习:
拉萨,你是。你有,有,更有。面对你,我。
五、总结全文。
六、自主作业,选择完成。
《话说家乡--安庆》。
板书设计(略)指导朗读,结合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
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激励学生大胆展示。
请学生自拍照片,自取片名,口头表述照片的主要内容。
启发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感大胆表达。
教师提示。
板书内容练习朗读。
自己练习增加自信心,敢于展现自己。
自由拍摄,结合课外搜集资料,多角度感受拉萨的风情。
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将文本与情感紧紧交融。
大胆设计:拍照,绘画,撰文写得……。
学生参与。
设计板书。
(课前播放音乐“香巴拉并不遥远”)。
一、解决疑点,交流初读课文情况。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阅读了《拉萨古城》这篇课文,同学们都对拉萨的建筑非常感兴趣,对于难以理解的内容,大家都上网查找、收集了资料,我们先来交流一下,看看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解决的哪些问题。
生1:我们小组在学习过程中,对课文中写到的经幡还弄不明白。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在网络上查阅了大量信息,(出示学生文稿)大家看!这些在屋顶上飘飞的五彩布条,就是经幡了。在查阅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经幡是藏族居民用来祈求幸福、祈求好运的,他同时还代表着美好的祝福,难怪在西藏,家家户户的楼顶上都飘飞着五彩经幡。
生1:你提的这个问题,我们没有注意,不过课后我们一定进一步查阅资料,争取能回答你们的问题。
生:谢谢!
师:这一组解决了“经幡”这个问题,我们其他组呢?
生:课文写到:“布达拉宫则是无与伦比的旗舰。”为什么称布达拉宫是旗舰,我们不明白。通过学习,我感觉到布达拉宫确实非常雄伟,(出示文稿)看这是拉萨古城的全景(图片),而这一张是布达拉宫,我们可以看到,布达拉宫高高的耸立在拉萨的最高处,而且布达拉宫是整个拉萨,也是整个西藏最雄伟的建筑,作者把他比作旗舰非常贴切,整个布达拉宫像一艘航空母舰,带领拉萨古城起帆远航,也表达出作者对家乡的热爱的思想感情。
师:真精彩!而且,布达拉宫还是整个西藏地区政治、宗教、文化的发展中心。
生:大昭寺建筑上装饰的东西,课文写得非常简单,我们找到了这些东西的图片,(出示文稿)请大家看图片,通过观察,这些东西确实非常美丽,而且他们在藏族人们心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师:你能带着你现在的感受,把这句话再读一遍吗?
真好!让我们齐读一遍,也来感受生动的画面。
二、抓住热点,探讨最感兴趣的内容。
师:通过刚才几位同学的介绍,通过我们再次朗读,我们感觉到,拉萨具有雄壮之美,拉萨具有神秘之美。请大家再读读课文,看看你对拉萨的什么最感兴趣,是风格独特的藏族民居?是布达拉宫?还是圣洁的大昭寺?选择最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研究,准备交流。
生1:我对布达拉宫最感兴趣,(打出布达拉宫图片,简单文字介绍)布达拉宫海拔有3000多米,经过历代西藏人民的不断修缮,现在的布达拉宫有15000多间房子,占地面积有36万多平方米,主楼有13层,高117米,相当于我们的教室30层那么高,真不愧是“世界屋脊上的明珠”啊!
师:“世界屋脊上的明珠”多贴切的比喻啊!还有哪些组研究的也是布达拉宫?
生2:我也非常喜欢布达拉宫,(观看图片)布达拉宫依山而建,红白两宫浑然一体,上看、下看、远看、近看、左看、又看,布达拉宫总是那么美、那么雄伟、那么壮观,蓝蓝的天,清清的水,蓝天碧水中的布达拉宫永远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师:这是一组多么美丽的画面!
生3:大家好,刚才两位让我们体会到了布达拉宫的雄伟,我们小组也整理了丰富的资料,他们一致推举我上来跟大家进行交流,我就以导游的身份带你们走进布达拉宫,相信会有另一种体会。(展示)各位游客,现在我们迈入布达拉宫,看着那精雕细琢的房梁、古色古香的宫殿、精美细腻的壁画……这一切都宛如一股清泉洗涤着我们的心灵,这一切都宛如一股神奇的力量,吸引着我们全部的视线。
看!这一个个金碧辉煌的建筑、这一件件震撼人心的文物,都让我们心驰神往,(放大图片)这是五世**喇嘛的灵塔,光是建造他,就使用了11万两的黄金,共300多千克!而且外面还镶嵌了无数的珠宝。由此可见,布达拉宫有多少价值连城的宝藏啊!他们的价值简直无法估量。刚才我们在完善网页时在老师资料库找到一段布达拉宫内部建筑的视频,我们将添加到网页中去,欢迎大家点击观看。
师:听了他们的介绍,相信大家都有同感,那就是:布达拉宫真雄伟、真神秘、真壮观啊,就让我们以这句话为开头,谈上几句。
师:我们接着交流。
生1:大家好,下面我带大家参观大昭寺,西藏最辉煌的大昭寺位于拉萨市中心,始建于公元647年离现在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大昭寺可以说是汉藏建筑风格的完美结合。看,这些是大昭寺的装饰,不要小看他们,可是大有来历哦!可惜我没能找到这些美丽的传说。
生2:我找到一个关于金瓶的来历。(抢答)金顶宝瓶其实是指藏教开创人佛像前的金瓶,这个金瓶的来头可大了,他是乾隆皇帝御赐的宝贝。在西藏人们都相信,**喇嘛也就是**是不会灭的,他们死后都会转世投胎,成为转世灵童,而要找到这位转世灵童就必须靠着个金瓶,因为金瓶里有转世灵童的出生年月以及姓名。
师:是啊,可以说拉萨的每一个建筑、每一处装饰都有着富于神奇色彩的故事、传说,同学们如果有兴趣,课后还可以进一步查阅、收集。我们接着交流。
在寺前的青石板上留下虔诚的身影。
有多少人在你身边簇拥着,
赞美你的辉煌,赞美你的雄伟,赞美你的庄严绚丽。
寺前朝圣者永不止息的足迹,
留下了岁月的永恒。
寺顶的胜利宝幢上经文,
叙述着你悠久而灿烂的文化。
一千多年的历史,
一千多年的回忆,
一个延续了一千多年的故事!
师:同学们的介绍让老师也大开眼界,大饱耳福,感谢你们精彩的发言,老师也送你们一个小礼物(观看宣传片)。
师:看完这段画面,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我体会到布达拉宫确实非常的美丽。
生:在我心中西藏变得更加神秘了。
生:如果有可能,我现在就想去西藏。
师:是啊!那巍然屹立在悬崖峭壁上的城堡,
以其特有的造型和特有的光彩,
照耀着美丽的青藏高原。
那悠扬而浑厚的诵经声,
让我耳边仿佛有千年的呼唤在回响,
我仿佛回到了儿时的梦境,
拾起了心灵深处的情缘。
我愿做你顶上悠闲的白云,
我愿成为轻拂你的微风,
我愿做一只盘旋于你周围的雄鹰,
如果这些都不能,
那也请你允许我成为一片你城边的落叶,
让我静静地体会你雄浑而博大的胸怀。
三、互动总结(播放背景音乐“献给阿妈的歌”)(播放青藏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