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不仅限于文学作品,还可以包括对报刊、科技文章等的感悟和思考。此外,读者可以引用书中的经典语句或者对作者的某个观点进行解读,加深读者对书的理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这些范文是在深入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用心思考和反思后得出的结论,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上的启示和帮助。大家不妨一起来看看,共同进步。
路远迢迢,山高水远,无疑是一条“死路”。文中的李善德,经历了绝望、顿悟、觉醒、失望、痛苦,这荔枝之路可谓是艰难重重。
“千古艰难唯做事,一世功成万头秃。”“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在好友的劝说下,从一开始的“离和”致死的想法,到后面的殊死一搏的转变。决定实地考察之后再做决定。
文章不仅从运输方案、试验、推理、计算写出了运输荔枝整个过程的曲折艰辛,从微观人事也能折射大唐宏观社会。
在李善德的试验运输途中,之所以李善德会被广州经略府派兵追杀,是因为李善德不懂得人与社会的关系,府内官员心想:“这蚊子若能办成,圣人必定对经略府有所猜疑,事后若被小人算计,上身远长安,后果不堪设想。“读到这里深有感触,人心的变幻莫测,不可猜忌,亦不可避也。
就像张九龄招林甫猜忌,后被林甫作蛊后,被罢相的前夕九龄作《归燕诗》贻林甫”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在文后韩十四提到:“和光同尘,好处均沾,花花娇子众人抬。”意为各部各府能分得功德,大家便会鼎力相助。老李不懂自己身处的位置,不考虑自己扮演的角色,尽管在办事能力上、责任心和耐心上能谈功劳,但作为一名九品吏在他人眼里便是独揽功德,便会得罪众人,尽管搏得圣人关注,日子也不一定长久。“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红颜一笑,背后是万民吐炭。文中在李善德和右相谈到费用的问题时,右相说的“本相已有一法,既不必动用太府寺的国库,亦无需从圣人的大盈内帑支出,你安心做你的事便是。”
其实,这句话就暗指这个任务最终由百姓买单。随后到后来的荔枝林被砍而“阿橦”失声痛哭,还遇到黄草驿的“逃驿”,以及附近村落空无一人,和长安庆宴的奢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农户俱是三等贫户,每年常例租庸调已苦不堪言。”位居高位不仅要贪国库的钱粮,就连农户的衣丁也不放过。“家无余米,人无蔽衫。”直接讽刺了封建社会的“吃人”现象。可谓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从这些细节也不难理解,为何安禄山能够范阳兵变,读到此处,不得不感慨:“朝内奢靡,府内贪图。百姓苦疾,民心不顺。”自然就没有人爱戴大唐,拥护圣人。
随即必会自取灭亡。想到现在人民生活幸福安康,广大青年之士热爱祖国。国家繁荣富强,民族兴旺发达。
不由得感慨,“中华崛起,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安康。志者不负,勇担使命。今昔非比,继往开来。”
以前只听过: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当时年少无知,也不爱思考,只是以为是一名骑手,累死累活,快马加鞭地给杨贵妃送来爱吃的新鲜荔枝,并没有深想其中深意,甚至觉得诗句还有点美。
近日读了马伯庸的《长安的荔枝》,全文不到10万字,我看的是电子书,随时能看,很快就翻完了。才知道,我以前只知道送进长安城这一框新鲜荔枝,而不知其背后隐藏的财力、劳力、甚至性命。
天宝十四年,长安的一名五十二岁的九品小吏李善德,被迫接受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贵妃过生日的时候,献上岭南运来的新鲜荔枝。本来采买是个肥差,怎么能轮得到老实巴交的他呢?要知道他官小人老实,年过半百,都买不起长安城偏远街道的房子。
原来,一般的采买确实轮不到他。但这次不一样,这次的任务不是容易储藏的荔枝蜜,而是鲜荔枝。荔枝“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而岭南(大致包括广东、广西和云南省东部、福建省西南部的部分地区)距离长安(西安)五千余里,一路上快马加鞭到极限,也要小一个月。这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完不成就是死罪。所以李善德的上司,设计灌醉李善德,哄他领下任务,等李善德酒醒意识到时也无计可施。
李善德心灰意冷,既然自己死罪难逃,那就拼命试一把。反正是死,那么在临死之前,不妨尽力试一试,兴许还能博得一线生机。况且,自己在赴死之前,也必定要为家中的妻女安排好余生。
他想: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
李善德要去岭南亲自进行大量的实验与尝试,需要资金支持。因他抱着必死之心,所以一咬牙一跺脚,向朝廷预支了30贯钱,一方面用于本次任务,一方面,也要留一些给自己的妻女,因为自己很有可能回不来。(按1贯约等于现在人民币700元换算,30贯相当于现在的'2万元左右)。
真枪实战才发现,原来运用一次荔枝,单条路线一次需要1000贯。正确路线需要从多条路线中对比得出,于是,单实验,李善德花费几千贯(约等于现今200万人民币,由某有远见的商人资助)。从岭南运送两瓮荔枝到长安大约要花费七百贯,折合一棵荔枝十七贯五百钱(相当于现金一万出头),一棵荔枝比一头骆驼还要贵。
李善德经过多次实验,结果证明,摘下来的荔枝最多坚持五天,新鲜的荔枝,只有四天。但是如果用“分枝植瓮之法”和“盐洗隔水之法”,一共能争取到十一天时间。十一天相比最初的五天,已是两倍之多。个中需要极其详细的计划:中途二十多个州县短途供应、驿站人员和马匹准备、运送方式转换、何处调冰、何处接应、如何囤冰……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做到极细密极周至方可。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处思虑不当,很可能导致荔枝送不到长安。
给贵妃的那份荔枝,加上中途损耗,需要从荔枝园里砍十棵荔枝树。但是,贵妃娘娘吃到了荔枝,那么她的大姐韩国夫人要不要吃?三姐虢国夫人要不要吃?杨氏诸姐妹哪个都得照顾到。于是,右相下令,要增加到三十颗荔枝树。然而,为了保证事情稳妥,执行人员层层加码,右相要三十丛荔枝,到了都省就会增加到五十丛,转到经略府,就会变成一百丛,办事的人再打出些余量,至少也会截下两百丛,相当于毁了一处荔枝园,而一棵荔枝树长成,却要二十年。
荔枝增加了6倍,那运费和人力自然也增加了6倍不止。
荔枝最后一次转运,路程四千六百里,所涉水陆驿站总计一百五十三处,总计花费三万一千零二十贯(相当于现今2000万人民币还要多)。
于是,在二十多个州县、千名骑手+水手、驿站人员、千余精良马匹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有一骑在最后节点冲进长安城(从岭南到长安之间的漫长驿路中,九成九的荔枝因为各种原因中途损毁了)。而这一骑,只有两坛荔枝。
李善德原本以为,把荔枝平安送到京城,从此仕途无量,应该会很开心。可他跑完这一路下来,却发现越接近成功,朋友就越少,内心就越愧疚。他本想和从前一样,苟且隐忍一下,也许很快就习惯了。
可是他在六月初一那天,靠在上好坊的残碑旁,看着那荔枝送进春明门时,发现自己竟一点都不高兴,只有满心的厌恶。那一刻,他忽然明悟了,有些冲动是苟且不了的,有些心思是藏不住的。”
最后,李善德虽然立下大功,完成运送荔枝的任务。但是由于敢于直谏,指责右相将运送荔枝的巨额花费均摊在老百姓的徭役中,全家被判处长流岭南。
六月底的一个清晨,他带着夫人孩子平静地从延兴门离开。从京城到岭南的这条路,他实在是熟极而流。但这一次,他还是第一次有闲暇慢慢欣赏沿途的景致。一家人走走停停,足足花了四个月时间,才算是抵达了岭南,这个让李善德很满意的救赎自己、安置万年的地方。
观长安的李善德,就像看到自己。
李善德在长安混一个九品小官,混了十八年,才好不容易贷款买了一处偏僻的房子,当上了房奴,本以为下半辈子安安稳稳继续摸鱼还贷,却不想,圣人一拍脑门要吃“鲜荔枝”,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一个办不成的差事,谁也不想找死,于是这个锅就让请假的李善德接了,像不像职场中的你我,开会的时候分任务,最难的活儿谁也不想干,于是谁不在给谁干。看到这里,我感觉作者是很懂职场的。
在我们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可以吃到空运而来的鲜荔枝,但是在古代,没有保鲜技术和飞机,如何能让圣人吃到鲜荔枝呢?给圣人干活儿,没干好,可是要死人的。与其等死,不如拼死一搏,李善德将任务一项项拆分,用实践经验来测试荔枝到底能运到哪里,到底能保鲜多久,十一天,实验的结果是十一天,他一个微不足道荔枝使能调动的力量有限,如果能调用整个朝廷的资源,用最快最好的马、用冰块、竹筒等保鲜,十一天保管能将荔枝送到长安。这道送命题,想不到李善德竟然解出来了。你以为这样就万事大吉了吗?不,你解出来了,反而让一部分人不高兴了,他们都等着你死,但是你却活了,李善德,你太能了,就显得他们无能了,于是职场黑暗就来了,派杀手的、抢功劳的,而此时出现了一个“冯元一”,两次在绝处给了李善德逢生的机会,他到底是何方神圣,为何总能恰到好处的拯救李善德呢?最后的大揭秘,原来他是圣人身边的高力士,在权力中心的人物,这整场戏,也许都是他一手策划,这就像他的一盘棋,李善德是一枚很好的棋子。
在职场中,我们每个人都是老板实现利益的棋子,棋子应该时刻关注自己能给老板带来的价值,因为一旦失去价值,你就会变成弃子了。自从疫情以来,年年大厂裁员风波,我们看到的大厂裁员,至少他们还拿着丰厚的裁员补贴,数不清的小公司裁员,我们连看到的机会都没有,那些员工也许连正常工资都没拿到。有人不甘、有人控诉,但是情绪的宣泄和法律维权之后,生活还是要继续,下一个饭碗在哪里?还是靠自己去争取。自己的生活,从来不能依靠老板的良心和感情,毕竟,职场不适合谈感情,合同是纯粹的利益关系。
长安的李善德,为了完成工作,他失去了两个最好的朋友,阿僮和苏谅,这两个人物,是城人看不起的桐人和胡人,但是他们却在李善德最无助、最人微言轻的时候提供了帮助,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李善德拼尽生命、失去一切完成了“鲜荔枝”这项艰难工作,但是他却不快乐,他的良心让他没办法接受这项荣耀从此飞黄腾达,于是,他像一个热血少年那样,大声说出了心里话,那些愤怒、不平,毁掉了他的职场和前程,甚至有可能会毁掉他的生命,但是他不在乎了,因为他是一个人,他不是机器。一个人活在这世间,不是为官场、为权利、为金钱而活,他为的是无愧于心、无愧于家人朋友。
我想,像李善德这样的人,是注定无法飞黄腾达的,他太懵懂无知,看不透官场的利益牵扯,他也不够狠心,舍不得患难友情。他就像无数个你我一样,拼尽全力,也只能碌碌无为。但我想,在岭南种荔枝的他,是幸福快乐的,有夫人女儿相伴,等荔枝都种好发芽了,阿僮一定会原谅他的,到那时,他们还能一起饮酒,那封信,苏谅一定会收到的,这一世,应该能化解仇恨恢复友情吧。
故事梗概如下:天宝十四年,长安城九品下小吏李善德接到一个任务:在贵妃诞辰之日,将荔枝从岭南送到。在当时运输条件和物品保存方法限制之下,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怜的李善德,五十多岁终于在京城借贷买了自己德房子,但却面临完不成任务被砍头的危机。李善德在好友的鼓励之下踏上了前往岭南之路,在荔枝园主阿僮和胡商苏谅的帮助下,终于成功将荔枝带到了长安城。讽刺的是,正是将这不可能之事做成,荔枝运输成为每年的常例,为此各地驿站背负更大的负担,李善德因直言反驳王爷被流放岭南,最后因流放躲过安史之乱。
读完这本书,想法如下。一是“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只是荔枝来”背后无数人为之所承担的重负。一颗荔枝在唐时运往长安,需几十骑同时运输,日夜不停;需截茎以保持荔枝长时间新鲜,一颗荔枝就是一颗荔枝树;需无数驿站为之免费服务,提供住宿及粮草。二是小镇做题家李善德勤勤恳恳一辈子直至五十岁才攒够房子的首付,却在做荔枝转运使这件差事中被放贷之人示好免去了所有香积贷,不禁令人感慨,也是对当下社会的讽刺。
昨天看完了一本很短的小说《长安的荔枝》。个人认为,三星半。
其实故事很简单,一个叫李善德的小吏被迫在不可能的时间内完成把新鲜荔枝在杨贵妃生辰前,从岭南送到宫里的事情,通过该过程,折射大唐官场的藏污纳垢和底层民众的生活与友善,特别是杨国忠通过其翻云覆雨手,巧妙地让该耗资巨大的差事,变为国家分文不出,倒有巨额进账。但是,能量守恒啊,总要有人为此付出代价,而这代价就是百姓。
也就是《大明王朝1566》里赵贞吉的那句,“再苦一苦百姓吧”。
于是发生了百姓流离失所,不得不背井离乡的逃驿事件。
其实立意很简单,无非就是两个,上有所好,下必盛焉,楚王好细腰等等,不过放在此刻,到是有几分值得玩味地方。那么多人的疲于奔命,最后只得到上峰一句,轻飘飘的,味道嘛“就那么回事”。其次,就是记录历史时普通人的视角,短短的一句,一骑红尘妃子笑,原来背后是李善德的破釜沉舟,是百姓的血泪,是路上的累累白骨,也是高力士与杨国忠官场势力的互相倾轧,也是借着圣上所好,由此中饱私囊的官场现形记。
不过,问题一如既往,故事性弱了点,作者几乎每本小说都很喜欢炫技,历史,地理知识大量罗列。但也好,能学到蛮多东西的。除此之外还能看到每一个打工人的悲歌,甚至看到他做梦都被工作所折磨。还能看到一个职场现状,比如因为老实沉默,于是大家在你不在时,集体让你背锅。比如,你如得了优势,一定要注意团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否则你会被集体抛弃,注意职场注重团队,而非个人秀场;比如,如何卖领导面子,以退为进等等。
最后结尾,我很喜欢,李善德一家因为得罪杨国忠被流放至岭南,他就此过上田园牧歌生活。但是,把眼光放到历史长河,十个月后,安史之乱爆发。所以,眼光要长远,做好眼前事,无问西东。
同样有此历史色彩的就是水浒传,他们那样悲剧性的结局,高俅如何长袖善舞,也无法阻挡几个月后的,靖康之变。
摘抄一段我喜欢的话,就是李善德怒而开怼杨国忠:“我原本以为,把荔枝平安送到京城,从此仕途无量,应该会很开心。可我跑完这一路下来,却发现越接近成功,我的朋友就越少,内心就越愧疚。我本想和从前一样,苟且隐忍一下,也许很快就习惯了。可是我六月初一那天,靠在上好坊的残碑旁,看着那荔枝送进春明门时,发现自己竟一点都不高兴,只有满心的厌恶。那一刻,我忽然明悟了,有些冲动是苟且不了的,有些心思是藏不住的。”
而同样的表达,我看到刘瑜在写民主的意识与文化时,也写到“这种源于道德直觉的正义感有种令人敬畏的天真。你会发现,当所有政治的泥沙沉淀、所有理论的波涛平息、所有流行的趋势过去,最终,这种无与伦比的天真还是会从水底浮现。它熠熠的光芒,还是会诱惑你向它伸出手去。”
在朋友圈刷到分享的这本小说,薄薄一本,作者马伯庸老借杜牧一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并借用大量其他时代史实,半虚半实地写出了这本小说。体量不大,慢条斯理可三四个小时读完,蛮有意思的。
荔枝一日色变,二日味变,三日香变。一颗荔枝鲜如何能历经五千里的路程从岭南运往长安而不变质?很显然,这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是上头发话了,下面人就要想办法办好。这就意味着背后有太多的艰辛和血泪。历时四个多月的谋划,反复试验,劳民伤财,却只为博妃子一笑,可悲可叹!李善德正如其名为善为德,却也在毫无退路的压力下失去朋友、违背诺言……最难的就是上面人一句话,底层人民跑断腿。真可谓:千古艰难唯做事,一事功成万头秃。
同时看到了官场的复杂,书言:“做官之道,其实就三句话:和光同尘,雨露均沾,花花轿子众人抬。一个人吃独食,是吃不长久的。”虽未做官,但初入职场发现好多为人之道需要学习。有时回忆起自己的所作所为,不免为自己的情商堪忧,我大概就是那种放电视剧里都活不过一集的人吧。慢慢成长,时刻谨记一些经验教训,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其余的,没有野心,安稳度日便好。毕竟就像李善德最终被流放岭南却逃过一劫一样,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是的,福祸相倚,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周末闲来无事的话,不妨一读。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简单来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安的荔枝读后感【三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书讲的是一个处于唐代李隆基在奢靡时期发生的故事,贵妃想吃荔枝,皇帝为讨其欢心一句圣旨专派使节俗称荔枝使从长安前往几万公里外的岭南为其采购鲜荔枝于贵妃诞辰日献给她来吃。皇宫山珍海味进贡的物品又多,小小的荔枝算什么,不过重点在“鲜”这就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荔枝常识中最多保鲜三四天,贵妃想吃的荔枝也就只有岭南产,如何横跨这几万的山山水水在极其有限的时限内送到便是个天大的难题。所以烫手的山芋没人敢接,因为就是一个“死路“,不能不完成上级命令,这个坑死差使便落在了一个起初不知情也被上级坑了一道的老实巴交、官位极低的中年公务员李德善手中。他从起初的感恩戴德以为捡了个大便宜到后来认清真相后后事都想尽快安排的情况下,所幸遇到了老友帮忙出谋划策于绝境处鼓励了一把,便开始了他的探索运荔枝的故事。结果呢,险象环生,为了他舒一口气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这个“成功”的代价。感怀,结果已经不算什么了,这个过程,可真是打磨人、锤炼人、折磨人啊,经历也同时给予人正反两面的反馈,收获和失去。只得感慨一声,人生呐,可真是想不到会发生什么。
文中太多精彩的地方,还是记录下最让人触动的地方吧。
1、“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
李德善万水千山终于来到了岭南,也就是广州,在种满荔枝的地方结识了当地最好的种植荔枝的人家阿僮姑娘。阿僮姑娘感受到这个公务员不像一般的“城人”那么霸道横恣,而是平等、温和的,便愿意与他来往。还告诉他三月红和催熟之术,李德善却总是忧心忡忡,告诉她自己这辈子从来没有花那么多钱在一件毫无胜算的事情上。阿僮不解,李德善便道出了这么坚毅感的话语。
这是即使是明白结果如此,会失败,但是也不想放弃,像是死也要死明白的感觉,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答案,好让内心可以名正言顺的面对结局。既悲壮但又让人充满对抗命运的力量,可以接受任何结局,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尽全力努力过。
2、做官之道,其实就三句话:和光同尘,雨露均沾,花花轿子众人抬。一个人吃独食,是吃不长久的。
这是李德善费劲脑筋终于辗转回到了长安把荔枝转运之法详尽记录准备找各部门配合实施但却遭部门推脱无人愿意配合,有个叫鱼朝恩的宦官却欣然帮助并要去了这份详案说要学习,李德善也没多想便交与。后等待消息但却没了消息,尔后找友人韩洄诉苦才被点拨这职场处事之道。自己并没有多加谢表,把这功劳均沾给各个部门,即使他们什么也没做,但是还是要有“感谢”。这叫会做人做事。
这个我也在职场曾被“教导”过,所以才深感这个道理。彰显自己能力的事如果做成功了大家聚在一起还是应逐一感谢,即使别人什么也没做,也要有感谢,在领导面前也应这样,这是常怀感恩之心,里子面子都好看,把自己放在团队里,谦逊尊敬对人对己。逐渐意识到每个人都有所长有所短,即使是工作中的专业技能别人不如你,但总有可取之处,谦逊向身边的人学习,虽不是说要讨别人喜欢,但是集体的力量如果团结起来还是会有很大助力。小事如此,公司也是如此,一荣共荣,利益共享,宽厚的胸襟,不以利益至上,职场和人生之路还是会顺利很多。吃亏是福不无道理,只要自己内心开解,吃亏也不用不平不满就可。当然,这其中也需智慧对待各种叵测的人,不是一味隐忍让渡。
3、“流程那种东西,是弱者才要遵循的规矩。
这句话是国之宰相级别杨国忠跟李德善说的。当李德善”意外“遇到杨国忠便把荔枝转运这事跟他说,杨国忠考虑到自身利益,顺手赐权让他去做,杨国忠给了他一块贴身银牌,李德善还想问其要通关文牒好顺利办下去,便说了这话。
这话听来激灵一下,按流程办事仿佛是观念之中要去自觉遵循的,毕竟流程规则就是为了方便办事而立,但细想确实不是这样,事在人为,人情社会的中国,法外还有情理呢,当流程行不通时,这个规矩当守还是不守,当然不必明守…规则内找规则,所以在我理解强者是会思考的,会从各种角度找方法。
这层层加码看得我心惊肉跳,上至决策机构下至执行部门,可不就是这样去执行贯彻的嘛…太阳底下无新事,古往今来,都是一样的道理。周到没错,可是最后却变成了为了达到这个字面目的,却不得不做很多违背良心的事,往往忘了初衷是什么,都变成了狗急跳墙的做法,这是需要警惕的。
5、“我原本以为,把荔枝平安送到京城,从此仕途无量,应该会很开心。可我跑完这一路下来,却发现越接近成功,我的朋友就越少,内心就越愧疚。我本想和从前一样,苟且隐忍一下,也许很快就习惯了。可是我六月一日那天,靠在上好坊的残碑旁,看着那荔枝送进春明门时,发现自己竟一点都不高兴,只有满心的厌恶。那一刻,我忽然明悟了,有些冲动是苟且不了的,有些心思是藏不住的。”
这是内心善良之人才能有此的感悟。历尽艰难险阻,执着于那个不得不完成的任务,一路走来,看似得到了很多却也失去更多,这是个容易在权力上迷失的世界,人在经历这么“难办事”的状态下,会容易仰望和渴慕权力带来的便利和“尊严”。李德善拼尽全力完成任务后瘫坐在路边,回味一切时,过不了心里那道良善的坎,努力过了,体验到了这样的人生,这样的苦难临到头上未必不是件好事,在这样的惊险中让他的一生都可以回首体味,看到属于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最需要守护的是什么。每个人都不一样吧。有的人是家人,有的人是理想,而李德善是道德上的良善,正如他的名字一样。
6、这一次摊牌,一家人注定在长安城待不下去。只要我反对,他便绝不会去跟右相摊牌。可这么多年夫妻了,我一眼就看出他内心的挣扎。他是真的痛苦,不是为了仕途,也不是为了家人,仅仅是为了一个道理,却愁得头发全都白了。十八年了,他在长安为了生计奔走,其实并不开心。如果这么做能让他念头通达,那便做好了。我嫁的是他,又不是长安。”
这个很有趣,这是李德善的老婆在被阿僮姑娘问到李德善是个什么人时,她自顾自说了很多,仿佛要把世人的不解和怜悯一并解释完。不得不说作者给设的这个人设层次很高……一个民妇也有如此胸怀。这对枕边人的理解,不就是灵魂伴侣嘛,好一个如此通透的妇人。一句“我嫁的是他,又不是长安”,让这次世人眼里被发配的可怜在他们心中变得坦坦荡荡,心甘情愿。这爱情也着实让人羡慕。有爱人在身边,哪里都可以是家。
总之,通读下来畅快淋漓,虽然书中有些古语读起来稍些费劲,但故事层层激人眼球,比侦探小说还过瘾。发生在小人物身上的无奈、苦难、悲怆描述的不就是人世间的现状嘛。我们都是这平平的普通人,为这生活和理想也吃了很多苦头,人生中总是有很多痛苦,还有很多不甘,我们总要和自己和解,然后擦干眼泪,看向早晨的阳光,该去打拼再去打拼,不然心甘情愿的接受现状也未尝不可。找寻到自己想要什么,在迷茫中摸索出未来的路,一路能找寻到人生使命就很有奔头了。得之我幸,不得也接受。这个世界有很多活法,人生还是用来体验,也不必在意太多别人眼光,毕竟活在别人眼中怎么都不容易何必给自己那么多束缚呢。很多道理,真的是需要时间来理解和明白,每个年龄层都有权力追求自己喜欢的生活样式,不是什么年龄就该干什么事,毕竟每个人的时间表不一样,老天面向每个人的人生计划也不一样,能够找寻出来最好。不过,怎样都好,在良善的坚守下,做让自己舒服也顺带让他人舒服的事,大多时候甘愿忍受孤独没什么不好,还是找和自己内里相似的灵魂比较好,这样不至于那么孤独。对于上天给的各种,坦然接受,在危机中找机会,有勇气接受一切,找寻到上天给你的每一个计划,找到好的一面,继续走下去,也就有劲了。
观长安的李善德,就像看到自己。
李善德在长安混一个九品小官,混了十八年,才好不容易贷款买了一处偏僻的房子,当上了房奴,本以为下半辈子安安稳稳继续摸鱼还贷,却不想,圣人一拍脑门要吃“鲜荔枝”,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一个办不成的差事,谁也不想找死,于是这个锅就让请假的李善德接了,像不像职场中的你我,开会的时候分任务,最难的活儿谁也不想干,于是谁不在给谁干。看到这里,我感觉作者是很懂职场的。
在我们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可以吃到空运而来的鲜荔枝,但是在古代,没有保鲜技术和飞机,如何能让圣人吃到鲜荔枝呢?给圣人干活儿,没干好,可是要死人的。与其等死,不如拼死一搏,李善德将任务一项项拆分,用实践经验来测试荔枝到底能运到哪里,到底能保鲜多久,十一天,实验的结果是十一天,他一个微不足道荔枝使能调动的力量有限,如果能调用整个朝廷的资源,用最快最好的马、用冰块、竹筒等保鲜,十一天保管能将荔枝送到长安。这道送命题,想不到李善德竟然解出来了。你以为这样就万事大吉了吗?不,你解出来了,反而让一部分人不高兴了,他们都等着你死,但是你却活了,李善德,你太能了,就显得他们无能了,于是职场黑暗就来了,派杀手的、抢功劳的,而此时出现了一个“冯元一”,两次在绝处给了李善德逢生的机会,他到底是何方神圣,为何总能恰到好处的拯救李善德呢?最后的大揭秘,原来他是圣人身边的高力士,在权力中心的人物,这整场戏,也许都是他一手策划,这就像他的一盘棋,李善德是一枚很好的棋子。
在职场中,我们每个人都是老板实现利益的棋子,棋子应该时刻关注自己能给老板带来的价值,因为一旦失去价值,你就会变成弃子了。自从疫情以来,年年大厂裁员风波,我们看到的大厂裁员,至少他们还拿着丰厚的裁员补贴,数不清的小公司裁员,我们连看到的机会都没有,那些员工也许连正常工资都没拿到。有人不甘、有人控诉,但是情绪的宣泄和法律维权之后,生活还是要继续,下一个饭碗在哪里?还是靠自己去争取。自己的生活,从来不能依靠老板的良心和感情,毕竟,职场不适合谈感情,合同是纯粹的利益关系。
长安的李善德,为了完成工作,他失去了两个最好的朋友,阿僮和苏谅,这两个人物,是城人看不起的桐人和胡人,但是他们却在李善德最无助、最人微言轻的时候提供了帮助,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李善德拼尽生命、失去一切完成了“鲜荔枝”这项艰难工作,但是他却不快乐,他的良心让他没办法接受这项荣耀从此飞黄腾达,于是,他像一个热血少年那样,大声说出了心里话,那些愤怒、不平,毁掉了他的职场和前程,甚至有可能会毁掉他的生命,但是他不在乎了,因为他是一个人,他不是机器。一个人活在这世间,不是为官场、为权利、为金钱而活,他为的是无愧于心、无愧于家人朋友。
我想,像李善德这样的人,是注定无法飞黄腾达的,他太懵懂无知,看不透官场的利益牵扯,他也不够狠心,舍不得患难友情。他就像无数个你我一样,拼尽全力,也只能碌碌无为。但我想,在岭南种荔枝的他,是幸福快乐的,有夫人女儿相伴,等荔枝都种好发芽了,阿僮一定会原谅他的,到那时,他们还能一起饮酒,那封信,苏谅一定会收到的,这一世,应该能化解仇恨恢复友情吧。
故事梗概如下:天宝十四年,长安城九品下小吏李善德接到一个任务:在贵妃诞辰之日,将荔枝从岭南送到。在当时运输条件和物品保存方法限制之下,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怜的李善德,五十多岁终于在京城借贷买了自己德房子,但却面临完不成任务被砍头的危机。李善德在好友的鼓励之下踏上了前往岭南之路,在荔枝园主阿僮和胡商苏谅的帮助下,终于成功将荔枝带到了长安城。讽刺的是,正是将这不可能之事做成,荔枝运输成为每年的常例,为此各地驿站背负更大的负担,李善德因直言反驳王爷被流放岭南,最后因流放躲过安史之乱。
读完这本书,想法如下。一是“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只是荔枝来”背后无数人为之所承担的重负。一颗荔枝在唐时运往长安,需几十骑同时运输,日夜不停;需截茎以保持荔枝长时间新鲜,一颗荔枝就是一颗荔枝树;需无数驿站为之免费服务,提供住宿及粮草。二是小镇做题家李善德勤勤恳恳一辈子直至五十岁才攒够房子的首付,却在做荔枝转运使这件差事中被放贷之人示好免去了所有香积贷,不禁令人感慨,也是对当下社会的讽刺。
本书讲的是一个处于唐代李隆基在奢靡时期发生的故事,贵妃想吃荔枝,皇帝为讨其欢心一句圣旨专派使节俗称荔枝使从长安前往几万公里外的岭南为其采购鲜荔枝于贵妃诞辰日献给她来吃。皇宫山珍海味进贡的物品又多,小小的荔枝算什么,不过重点在“鲜”这就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荔枝常识中最多保鲜三四天,贵妃想吃的荔枝也就只有岭南产,如何横跨这几万的山山水水在极其有限的时限内送到便是个天大的难题。所以烫手的山芋没人敢接,因为就是一个“死路“,不能不完成上级命令,这个坑死差使便落在了一个起初不知情也被上级坑了一道的老实巴交、官位极低的中年公务员李德善手中。他从起初的感恩戴德以为捡了个大便宜到后来认清真相后后事都想尽快安排的情况下,所幸遇到了老友帮忙出谋划策于绝境处鼓励了一把,便开始了他的探索运荔枝的故事。结果呢,险象环生,为了他舒一口气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这个“成功”的代价。感怀,结果已经不算什么了,这个过程,可真是打磨人、锤炼人、折磨人啊,经历也同时给予人正反两面的反馈,收获和失去。只得感慨一声,人生呐,可真是想不到会发生什么。
文中太多精彩的地方,还是记录下最让人触动的地方吧。
1、“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
李德善万水千山终于来到了岭南,也就是广州,在种满荔枝的地方结识了当地最好的种植荔枝的人家阿僮姑娘。阿僮姑娘感受到这个公务员不像一般的“城人”那么霸道横恣,而是平等、温和的,便愿意与他来往。还告诉他三月红和催熟之术,李德善却总是忧心忡忡,告诉她自己这辈子从来没有花那么多钱在一件毫无胜算的事情上。阿僮不解,李德善便道出了这么坚毅感的话语。
这是即使是明白结果如此,会失败,但是也不想放弃,像是死也要死明白的感觉,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答案,好让内心可以名正言顺的面对结局。既悲壮但又让人充满对抗命运的力量,可以接受任何结局,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尽全力努力过。
2、做官之道,其实就三句话:和光同尘,雨露均沾,花花轿子众人抬。一个人吃独食,是吃不长久的。
这是李德善费劲脑筋终于辗转回到了长安把荔枝转运之法详尽记录准备找各部门配合实施但却遭部门推脱无人愿意配合,有个叫鱼朝恩的宦官却欣然帮助并要去了这份详案说要学习,李德善也没多想便交与。后等待消息但却没了消息,尔后找友人韩洄诉苦才被点拨这职场处事之道。自己并没有多加谢表,把这功劳均沾给各个部门,即使他们什么也没做,但是还是要有“感谢”。这叫会做人做事。
这个我也在职场曾被“教导”过,所以才深感这个道理。彰显自己能力的事如果做成功了大家聚在一起还是应逐一感谢,即使别人什么也没做,也要有感谢,在领导面前也应这样,这是常怀感恩之心,里子面子都好看,把自己放在团队里,谦逊尊敬对人对己。逐渐意识到每个人都有所长有所短,即使是工作中的专业技能别人不如你,但总有可取之处,谦逊向身边的人学习,虽不是说要讨别人喜欢,但是集体的力量如果团结起来还是会有很大助力。小事如此,公司也是如此,一荣共荣,利益共享,宽厚的胸襟,不以利益至上,职场和人生之路还是会顺利很多。吃亏是福不无道理,只要自己内心开解,吃亏也不用不平不满就可。当然,这其中也需智慧对待各种叵测的人,不是一味隐忍让渡。
3、“流程那种东西,是弱者才要遵循的规矩。
这句话是国之宰相级别杨国忠跟李德善说的。当李德善”意外“遇到杨国忠便把荔枝转运这事跟他说,杨国忠考虑到自身利益,顺手赐权让他去做,杨国忠给了他一块贴身银牌,李德善还想问其要通关文牒好顺利办下去,便说了这话。
这话听来激灵一下,按流程办事仿佛是观念之中要去自觉遵循的,毕竟流程规则就是为了方便办事而立,但细想确实不是这样,事在人为,人情社会的中国,法外还有情理呢,当流程行不通时,这个规矩当守还是不守,当然不必明守…规则内找规则,所以在我理解强者是会思考的,会从各种角度找方法。
这层层加码看得我心惊肉跳,上至决策机构下至执行部门,可不就是这样去执行贯彻的嘛…太阳底下无新事,古往今来,都是一样的道理。周到没错,可是最后却变成了为了达到这个字面目的,却不得不做很多违背良心的事,往往忘了初衷是什么,都变成了狗急跳墙的做法,这是需要警惕的。
5、“我原本以为,把荔枝平安送到京城,从此仕途无量,应该会很开心。可我跑完这一路下来,却发现越接近成功,我的朋友就越少,内心就越愧疚。我本想和从前一样,苟且隐忍一下,也许很快就习惯了。可是我六月一日那天,靠在上好坊的残碑旁,看着那荔枝送进春明门时,发现自己竟一点都不高兴,只有满心的厌恶。那一刻,我忽然明悟了,有些冲动是苟且不了的,有些心思是藏不住的。”
这是内心善良之人才能有此的感悟。历尽艰难险阻,执着于那个不得不完成的任务,一路走来,看似得到了很多却也失去更多,这是个容易在权力上迷失的世界,人在经历这么“难办事”的状态下,会容易仰望和渴慕权力带来的便利和“尊严”。李德善拼尽全力完成任务后瘫坐在路边,回味一切时,过不了心里那道良善的坎,努力过了,体验到了这样的人生,这样的苦难临到头上未必不是件好事,在这样的惊险中让他的一生都可以回首体味,看到属于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最需要守护的是什么。每个人都不一样吧。有的人是家人,有的人是理想,而李德善是道德上的良善,正如他的名字一样。
6、这一次摊牌,一家人注定在长安城待不下去。只要我反对,他便绝不会去跟右相摊牌。可这么多年夫妻了,我一眼就看出他内心的挣扎。他是真的痛苦,不是为了仕途,也不是为了家人,仅仅是为了一个道理,却愁得头发全都白了。十八年了,他在长安为了生计奔走,其实并不开心。如果这么做能让他念头通达,那便做好了。我嫁的是他,又不是长安。”
这个很有趣,这是李德善的老婆在被阿僮姑娘问到李德善是个什么人时,她自顾自说了很多,仿佛要把世人的不解和怜悯一并解释完。不得不说作者给设的这个人设层次很高……一个民妇也有如此胸怀。这对枕边人的理解,不就是灵魂伴侣嘛,好一个如此通透的妇人。一句“我嫁的是他,又不是长安”,让这次世人眼里被发配的可怜在他们心中变得坦坦荡荡,心甘情愿。这爱情也着实让人羡慕。有爱人在身边,哪里都可以是家。
总之,通读下来畅快淋漓,虽然书中有些古语读起来稍些费劲,但故事层层激人眼球,比侦探小说还过瘾。发生在小人物身上的无奈、苦难、悲怆描述的不就是人世间的现状嘛。我们都是这平平的普通人,为这生活和理想也吃了很多苦头,人生中总是有很多痛苦,还有很多不甘,我们总要和自己和解,然后擦干眼泪,看向早晨的阳光,该去打拼再去打拼,不然心甘情愿的接受现状也未尝不可。找寻到自己想要什么,在迷茫中摸索出未来的路,一路能找寻到人生使命就很有奔头了。得之我幸,不得也接受。这个世界有很多活法,人生还是用来体验,也不必在意太多别人眼光,毕竟活在别人眼中怎么都不容易何必给自己那么多束缚呢。很多道理,真的是需要时间来理解和明白,每个年龄层都有权力追求自己喜欢的生活样式,不是什么年龄就该干什么事,毕竟每个人的时间表不一样,老天面向每个人的人生计划也不一样,能够找寻出来最好。不过,怎样都好,在良善的坚守下,做让自己舒服也顺带让他人舒服的事,大多时候甘愿忍受孤独没什么不好,还是找和自己内里相似的灵魂比较好,这样不至于那么孤独。对于上天给的各种,坦然接受,在危机中找机会,有勇气接受一切,找寻到上天给你的每一个计划,找到好的一面,继续走下去,也就有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