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汇总19篇)
文件格式:DOCX
时间:2023-11-22 06:14:36    小编:紫薇儿

高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汇总19篇)

小编:紫薇儿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经验和体验进行总结的一种方式。写心得体会时,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和观点,但要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和原创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高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篇一

今年初一地理教材与往年有了非常明显的改变,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取消了课本中对于重点内容的总结。

新教材中已经取消了旧版本中各个章节重点内容的文字表述。在旧教材中,较易把握,而在新教材中,则需要学生自己去归纳和总结。

这个改变无疑是一个大胆而冒险的尝试,其目的应该是为了加强学生的阅读和归纳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课堂的自主学习去总结本课的重点内容。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现在的学生不论从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课堂的领悟能力、学习基础来看都无法达到新教材设计的初衷,再加之高一地理的学科地位,这种改变反而加重了教师以及学生在课堂教学上的负担。

2、取消了一些基本知识的铺垫。

在旧教材中,每个章节的第一节课文都会对本单元所要用到的基础知识先进行学习,再引出更深层次的内容,做到循序渐进,由简而难,例如:旧教材《世界的海陆分布》中的比较。新教材中则取消了这些基础知识的铺垫,这种内容上难度的突然增加使得学生无法适应学习这么抽象的内容,他们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补充旧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才能够较好地理解并掌握,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备课量和学生课堂的学习量。

3、案例、活动的增加。

相对于旧教材而言,案例和活动的大量添加则是一个创新之处。新教材更加注重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案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直观、生动。另外,个别活动的问题设计不科学,有些问法太简单。

任何一次教学改革都必须有相应的辅助措施,这次进行的新课改对于教材的改变只能说差强人意,但是练习和配套的地理图册则没有任何的改变。其中所采用到的图片、例题可以说和往年没有不同,没有体现出新课改的精神,问法还是老一套。因此,没有一套与新课改相匹配的习题,使得教师在课后的知识巩固手段上更加捉襟见肘。

传统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评价机制是以考试分数为主要依据,而新课改则改变了这种模式。新课程改革中,对于学生的评定引入了大学的学分模式,除了以卷面测试来评定学生外,还加入了学习过程评价。学习过程评价是根据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表现(学习态度、努力程度)、平时作业(完成质量)、探究活动、平时测试(进步程度)等确定分数,最终由学习过程评价和模块考试两者分数之和来确定学分。

应该说,新课程改革对于学生的评价更多地集中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也就是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培养,相对于以前的传统评价模式更科学、更全面;而且学分制的提出,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今年是海南省再次实行新课改的第一年,各个学校都在实施和探索中,但是每个教师心中都有一个指挥棒,那就是初中地理会考。只有初中地理会考的改革,才能很好的解放学生和一线教师,才能更好的执行新课改,在会考制度不变的情况之下,新课改也是很难进行下去。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体,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收知识,基本上课堂属于满堂灌。而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更强调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通过教师的逐步启发,结合课本案例,学生自主学习,从而获得知识。

其出发点,无疑是很好的,对于学生的要求也是很高:

1、学生必须要有充分的知识积累;

2、要有很强的自我学习能力;

3、学生获得知识的来源广、渠道多。

而从实际情况看,能符合上述条件的学生是凤毛麟角,一些重点中学的学生也许能够达到要求,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中学来说是不切合实际的。

以上是我对于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初中地理新课改的一些想法,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不妥之处,请指正!

高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篇二

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及其上人类活动的学科,它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奥秘和人类在地球上的活动。而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地球环境和人类活动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新课标对地理学科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在学习新课标中,我获得了很多收获,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新课标重视地理的实践性。课堂上,老师安排我们进行实地考察和实验观察,让我们亲自感受地理知识在现实中的应用。例如,我们曾到当地的山区进行地形地貌的观察,通过实地考察,我不仅了解了山区地形的形成原因,还体验了爬山的艰辛与喜悦。同时,老师还组织我们去市场调查人们的消费习惯,这样的实践活动让我明白了地理学科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其次,新课标注重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在以往的学习中,地理课常常侧重于记忆地理事实,学生容易陷入死记硬背的困境。而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引导我们从更深层次地去认识和理解地理知识。例如,老师常常给我们提供一个实际问题,然后让我们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这样的训练不仅提高了我们的思维能力,还培养了我们的创新思维。

此外,新课标还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在互联网时代,获取地理信息变得更加便捷,但同时也需要我们具备辨别信息真伪和分析信息的能力。而新课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我们获取、分析和运用地理信息的能力。例如,老师会教我们利用地理软件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通过实际操作,我们不仅熟悉了地理软件的使用,还明白了如何从各种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同时,课堂上我们也学会了利用互联网进行地理知识的深入学习和探索。

另外,新课标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方面下了大力气。地理意识是指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认识和尊重,它有助于我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生态观。新课标通过多种途径培养我们的地理意识,例如,老师会给我们播放关于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的视频,让我们深刻了解到人类活动给地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老师还会组织我们参加环保活动,亲自体验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总之,学习地理新课标让我深刻意识到地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地理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我们了解世界、把握时代的重要工具。通过学习新课标,我不仅掌握了地理知识,还提高了地理思维能力和信息素养。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地理知识将为我提供更多的帮助,让我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高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篇三

近期,教育部公布了最新的英语课程标准(20__年版),每一次的更新,都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更明确的方向。虽然我们看到在新课标中,英语课时的占比减少为6-8%,但对学生的要求更高了。

课程内容从五级减少为三级,意味着每一级台阶的坡度会更大。而且每一级后面都有一个“+”号级别,即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扎实学好课本内容的基础上,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去满足“+”部分的能力需求。

这不仅让我联想到我们的教学,如何让每个学生“吃得饱”,又“吃得好”呢?即满足大部分学生的知识需求又能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做一定的提升。不难看出,新课标要求学生的词汇量比以往有所增加,对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也有所提高。

我们的课堂除了要提高效率、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之外,我们的作业设计也不容忽视。作业是课堂教学拓展和延伸的最直接的方式。我们的作业设计也要从“新”开始。这里的新有两个含义,第一个新是新课标,即作业设计要依据新课标的理念进行尝试和改革;另一个新是创新,即我们的作业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创新,让学生乐于完成作业。

首先,依据新课标中的“+”号级别,我们的作业在兼顾趣味性和多样性的基础上更应该注重分层布置,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既能满足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又能保证基础好的学生免受饥饿之苦。

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简单的知识运用,是必做题;第二层次可以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上加上口语练习、句型模仿;第三层次为学生能够根据自己所学的内容造句或者是编造口语对话,可以视为选做题。这样可以使a组的学生都有充分的练习机会,b、c两组中的学生也能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大大提高了孩子们学习英语的主动性。

分层作业在教学中能较好地照顾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能力范围内可以完成的作业,变被动为主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层面上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其次,作业设计要敢于创新。

还可以是小组合作式作业,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资源共享,扩大词汇量和语言信息量,如共同制作英语手抄报,学生之间分工明确,通力合作。(图1)如在教授完英语绘本后,让学生自由分组,选择自己喜欢的英语绘本故事,分角色表演;(图2、3)还可以让学生以不同的主题共同完成一个presentation,有人负责主题材料收集,有人负责ppt设计,有人负责成果展示等。学生之间乐于合作,乐于参与,使他们感到完成作业不是一种压力,而是一种享受。

从双减再到新课标,一份“新”的作业,不仅能让学生乐于完成,也应该使学生受益无穷。作为一线的英语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与时俱进,才能真正做到教学有方向、教研有目标、理论有高度。

高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篇四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多、更广泛、更容易地学到终身受益的'知识。那么,什么才对学生终身有益呢?除了人文,地理知识经验和观察想象、探究思索等心理能力外,文化的品质和素养应是一种更加可以让人终身受益的东西。文化可以使人超越于生活的表层领域,不为技术经验或工具理性拘检、束缚,进入人格自我完善的境域,充满睿智和灵性地观照世界,应答世界,表现世界。文化人格是人格的深层结构,是个体全部生活的精神之"根"。地理教学应当有这样的文化追求,应当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精神底蕴!

什么是人文地理?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兴起的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学科,日益成为地理学的研究重点,它以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其分支学科主要有人口地理学、聚落地理学、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行为地理学、旅游地理学、军事地理学等。

为此,人文地理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指不包括经济地理学的人文地理学,广义的则是指包括经济地理学的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主要特征是社会性、区域性以及综合性。社会性是指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社会性较强的地理学科;区域性是指人文地理学包含了区域研究的特性,重视了区域特征的差异性和相似性;综合性的特点来源于地理事物的多样性、整体性,是指人文地理学在综合研究一个区域的人口、经济、社会、文化、政治、聚落等各方面形成发展的条件、特点、分布规律和人地之间地相关以后,在一个更高地层次上发现问题,提出解决矛盾的构思。

高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篇五

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科学,研究的是地球上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在高中阶段,我有幸学习了地理课程,并从中收获了许多知识和体会。通过学习地理,我了解到地球的奇妙之处,让我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同时,地理课也增强了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让我明白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高中学习地理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地球的多样性和绝不简单的结构。地球是一个丰富多样的地方,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资源。通过地理课,我了解到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气候、地形、植被和人文特征各异。例如,南美洲拥有无与伦比的亚马逊雨林和安第斯山脉,而非洲则拥有广袤的大草原和壮丽的撒哈拉沙漠。这些景观的形成与地质、气候和生态环境紧密相关,而地理学的研究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变化规律。

其次,地理课程培养了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其保护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学习地理,我了解到人类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种种负面影响,如水污染、空气污染和土地退化等等。这些问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困扰和挑战,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每个人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地理课让我认识到环境保护是一项长远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其中,努力减少自己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此外,地理的学习也扩大了我的视野和世界观。通过学习地理,我了解到世界的多样性和人类的共同性。地理课程让我了解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差异,开阔了我的眼界。我明白到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存在着相互交流和依赖的关系,彼此之间有着共同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我意识到作为一个全球公民,我有责任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并参与到全球事务中去,为世界的和平和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最后,地理学习也培养了我的空间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地理是一门极具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地球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统计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通过学习地理,我学会了如何分析和解释地理现象,如何使用地图和数据来研究和表达地理信息。地理学习的过程中,我锻炼了自己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了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的能力。这些能力不仅在地理学习中有用,也在其他学科和日常生活中能够给我带来很多帮助。

综上所述,地理学习对于我来说是一段丰富而有意义的经历。通过地理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地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增强了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开阔了我的眼界和世界观,并培养了我的空间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我相信这些收获将伴随着我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为我打下坚实的基础。希望未来的学生也能够像我一样,从地理学习中获得宝贵的经验和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为构建和谐的人地关系做出贡献。

高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篇六

这次的培训从新课标的解读入手,向各位老师阐述了新课标下的各项语文教学活动将如何开展,我感觉受益匪浅。其中有几点让我印象比较深刻:

首先是教诗歌三部曲:一读,想想有什么;二读,想想是怎样的;三发挥想象,还可能有什么。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要达到作者和读者共同感受,调动学生的感官能力,感知能力,五感一心,情景交融。感知能力形象思维伴随着联想活动展开,如何更好地去教好学生领悟教学内容,让学生去动脑,去想象,才能学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诗歌教学相比于课文教学,难度更加大,由于内容的深刻,让学生在理解方面也更加困难,但有了这些方法的指导,对于我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除此之外,作为一名即将教三年级的老师,作业也开始成为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在此次培训中,xx老师风趣幽默地解读作文教学,也让我感触颇多,教师解读单元习作要求如何设计作文课:1、教材训练点;2、写作支撑点教师解读单元习作要求教给学生的写作所需知识能力方法策略,招数即无招,需“顺”。选取少数合适的习作方法,不贪多;3、教学着力点:关注如何教,当堂写发现学生困难,设计教学流程中重点应放在学生的写作困难处,如写景作文,教认识顺序,排列景点,引用连接词串联。

高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篇七

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涵盖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内容,因此,在日常学习中,地理知识能够为我们提供丰富的信息和理解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世界的变化。近期,学校实施了新的地理课程标准,我在学习新课标中有了一些新的体会和认识。

首先,新课标强调思维方式和方法的培养,使我们从传统的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在过去的学习中,地理课常常以大量的知识点为主,学生需要不断记忆背诵,但却很难真正理解地理学的原理和核心概念。而新课标则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思维的应用,通过解决真实世界中的问题,引导我们运用地理知识进行思考和分析。例如,通过分析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和影响,我们不仅可以学到城市规划的相关知识,还能了解城市化进程中的各种复杂问题,从而提高我们的综合分析能力。

其次,新课标注重培养地理技能和动手能力。在我们的传统地理课中,学生更多地是被动地接受地理知识的灌输,而新课标则提倡通过实地调查、实验室实践等方式,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这种学习方法不仅提高了我们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和调查能力,同时也锻炼了我们的合作和交流能力。通过实地考察不同地区的气候、环境和人文特征,我们可以亲身体验到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从而加深对地理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第三,新课标重视培养我们的地理素养和环境意识。新课标鼓励我们了解并关心自然和人类活动对地球表面造成的影响,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比如,在学习气候变化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了解到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的问题,还学会了通过节约能源和减少碳排放来保护环境的方法,这使我意识到每个人对保护地球家园的重要性。同时,新课标也教我们关注自然灾害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第四,新课标突破知识的边界,注重地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地理学在研究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到数学、物理、化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新课标强调地理与科学、历史、社会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使我们能够更全面地认识世界的复杂性。例如,在研究城市规划和交通问题时,我们不仅需要地理学的观点,还需要考虑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因素。

最后,新课标强调地理教育的个性化和多样性。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兴趣爱好,而新课标允许我们选择喜欢的地理知识内容,并通过选修课程深入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这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激发了我们对地理学的兴趣和热情,使我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学习效果。

总之,学习地理新课标是我一段时间以来的体会和心得。通过学习新课标,我意识到地理学不仅是一门知识,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能力的培养。地理学帮助我们了解世界,同时也培养了我们的地理素养和环境意识。通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我们能够更全面地认识世界的复杂性。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继续努力,认真学习地理新课标的内容,提高自己的地理素养和思维能力。

高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篇八

新课程的改革、新课标的学习已经实施了几个年头了。最近按学校的要求大家都在学习新课标,这些天通过对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再学习,我进一步明确了《初中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教学与评价的要求,进一步理解了初中英语教材的特点和使用方法。通过我们教研组的学习,看到了新课改的所面临的形势,机遇和挑战后,我真是受益匪浅,从中得到了很多的启示和深深的思考。要求我们跳出传统英语学习的旧框框,接受新课改的教学理念,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形势下教学时间的减少,我想这是在课改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会遇到的问题。在知识讲解过程中,如果知识点讲解过多,害怕时间不够充分,学生不能够很好的理解所讲知识,相应的听说能力也不会得到很好的锻炼;如果讲解过少,又怕学生不会运用,一到考试,分数变低,所以很难处理这种矛盾。面对这种形势,我们一定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我们不能“穿新鞋走老路”。一定要改变这种状况!改,不一定在短时间内有效果,但不改一定是没有效果的。所以,我体会到新课标下我们教师团队应该做到:

首先,新课标要求我们从以知识为本的教育理念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重新认识高中英语课程的目标与定位。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的评价长期存在的一大问题是过分强调薽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一考定终身”是许多学生丧失了学习与发展的机会。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忽视对过程的评价;过于注重学业成绩。忽视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过于强调量化和书面测试。忽视学生对自身的评价。忽略了高中英语教学的人文性目的,忽略了语言对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初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习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其次,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树立新的学生观。我们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重新认识师生关系。素质教育的精神要求我们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情感,个性,需要与发展的愿望。因此我们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要鼓励他们的创新精神,采用有利于他们发挥主体作用的教学思路与方法,在每个教学环节上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同时,要尊重学生中的个体差异,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要迎接好新课程的挑战,我们还要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发展专业能力与知识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的要求。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实际上就是强化教师自我发展的终身化意识。

当今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较高,作为教师的我们应不断提高自己,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帮助我们的英语思维教学,用浅易的英语来表达,提高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发展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允许学生有错误,鼓励学生开口。创造真实、有趣的环境让学生乐于英语思维。老师应保持心境心态的年轻,活到老,学到老。要放得下架子,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当今英语教学主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培养其交际和运用英语的能力。要达到这些任务,首先,教师应尽快从旧教材旧教法的框框中解放出来,转变思想,更新观念。若继续沿用传统的重语言知识讲授、重译写和语法教学、轻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不仅调动不起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且也不能充分达到教学任务。

其次,应重视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时期英语教学要提倡“乐”的观念,情绪越好,越乐观,对所学内容便会发生浓厚的兴趣,学习效果也将越好。在新形势下,转变教学思想是搞好新教材教法的前提,更新观念是用好新教材的保证。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自觉转变过去以应试为目的的教育思想,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特点,以突出教材的交际功能为主线来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尽快解决教材新与方法旧的矛盾,变“不适应”为“适应”,掌握教学的主动权。为学生们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

“解决情感问题有助于提高语言学习效果。消极情感如焦虑、害怕、羞涩、紧张、愤怒、沮丧、怀疑、厌恶等,都会影响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如果学习者受消极情感影响太大,再好的教师,教材,教学方法也无济于事。与此相反,积极情感如自尊、自信、动机、愉快、惊喜等能创造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状态。

为了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帮助他们培养积极的感情,克服消极情感,教师首先必须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及时克服情感态度方面的困难,使语言学习上的成功体验与情感态度的发展相互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往往与他们学习上的成功与失败有密切关系。学习上的成功能够促进情感态度的积极发展,而积极的情感态度又利于促进学习上取得更大的成功。因为学生能获得知识的渠道是多方面的,他们的发展前途比我们老师大得多,我们关键要做的是如何调动学生,教学生怎么做,指导他们,服务他们并管理他们。

英语是与电脑联系最密切的语言,大多数编程语言都与英语有联系,而且随着网络的使用,英文的使用更普及。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高中英语新......

范文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使我们今后少走弯路。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

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英语新......

高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篇九

作为高三地理教师应认真学习地理教学大纲和高考考试说明,加强高考地理试题研究,把握高考命题走向,使高三地理复习有明确的导向。

2、立足课本,夯实双基。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点的落实和知识网络的构成。这也比较符合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突出能力立意,重在考查学科的知识主干、基本原理和规律,以及地理理性思维逻辑和知识运用能力。能力是建立在夯实的基础上的,没有扎实、全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很难获得高分。

二、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高三地理复习一般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按教材的顺序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这是重点,一般在第二年的三月初完成,要“扎扎实实”,不可盲目追求进度;第二阶段是专题复习,打破常规的章节,对知识进行重组,寻求联系,侧重于能力的培养,时间为两个月左右,专题的个数不能弄得太多;第三阶段为查漏补缺,调整心态,做好考试前的准备。

三、具体做法。

(一)、加强知识的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理论的研究表明,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要比掌握大量具体的零散知识更具价值。在传统的学习过程中,比较偏重于掌握知识的细节,而忽略了对知识结构整体上的理解和掌握。由此使获得的知识难以成为今后深入探究的基础。

在知识整理加工的过程中,伴随一系列思维活动,如分析、判断、归纳、演绎、比较、分类、总结、概括、推理等,可以说这个过程也是思维综合训练的过程。经过这一过程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同时也可以发现问题、弥补漏洞、纠正错误。在对基本原理、规律的探究、发现、归纳和应用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多思、敢问、善问?可准备一个问题本,真正弄懂、吃透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二)、落实基础,突出主干,注意与初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

基础和主干知识是指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和重要的地理事物、观念、结论。它们分布在教材的各个部分。但总体来看,能够体现地理学科学习功能的、能够形成再生知识的、与生活生产紧密联系的部分多为高考复习的重点所在。如:地图、地球运动、大气运动、人类活动、人地关系等。

对于基础和主干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不是要死记硬背,而是要深入理解和具体应用。高考试题往往通过大量引用课外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素材,形成新的问题情景,构成新的问题角度,从而考查学生的能力。但是无论如何,其考查的落脚点仍然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和主干知识。所以我们必须抓住各部分的基础和主干知识,寻找各部分知识与其他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综合的思维方法,才能在高三地理复习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高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篇十

感想与体会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培训中,方老师主要从三个维度来阐述新教材编列的目的,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教科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列目的在于同世界性学校德育变革相接轨,以顺应时代的变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新教材内容的设计重点在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上,采取的内容编列策略是知识、技能引领,活动穿插,在学习知识、技能中来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同时,在解决日常问题的活动过程中适时地结合学生身边的例子加以讲解,这样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学内容的设计与选编符合国家对课程标准制定要求,教材内容丰富,难度适中,对有关基本知识编排和叙述,正确、合理、也符合科学性。教材中的知识点相比以前老版的《思想品德》来说较新颖、实用。通过学习,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新教材的内容是由哪些单元组成,各单元又有哪些知识点的组成,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方老师所提供的知识框架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整体把握新教材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课程知识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政治新教材、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教材的结构,对于一个新入门的政治教师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通过方老师、安老师的经典剖析,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新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怎样才能将一个个知识点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政治教学过程中。我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学习,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教材贵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但却蕴含人生哲理的知识点中轻松愉快的提高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

此次培训,受益匪浅,在方丽敏、安子琴老师精彩的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这将成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正确掌握新教材的重难点、驾驭政治课堂的宝贵经验。

小学《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编写是按儿童的生活路径,以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的生活逻辑为核心设计的。教材中的主体是儿童,教材的内容是儿童的生活。

教材关注学生的整体成长、生活;了解学校生活的两个主体生活方式,学会玩,并且有意义地玩。学会主动思考,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想法的参与学习。整本教材洋溢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图体现多元、开放、平等、包容的价值观。新教材具备了以儿童的生活视角和路径,形成生活内容和教学相统一的叙事逻辑,教材力图体现和谐与温暖的情怀,体现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与温暖的关系。学生从课本中能学会守法、树立规则和公民意识、学会做事、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学习,让自己努力从适应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觉、自主。新教材中没有了说教性的内容,各册设计了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呈现方式体现了儿童的审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有些还渗入了一些绘本图画和内容,激发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和思考,力求从生活中的小事中渗透法制教育。

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好的道德实例和现实需求的法治知识,也应和学生一起解读、分析,更要带学生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观察、思考、感悟、实践。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做一名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蕴、有情怀的教育者,用德浸润和温暖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此次培训,受益匪浅,在老师精彩的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这将成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正确掌握新教材的重难点、驾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宝贵经验。

高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篇十一

高中地理新教材与以往老教材相比,教学内容、结构、教学方法等都有很大的变化,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突出以下特点。

一、新教材的特点:

教材设计生动,图文并茂;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强;增加了地理学科发展的新内容;增加了地理研究性课题;同时,新教材对部分知识内容作了调整,把一些较深、较复杂的内容以及与其他学科有重复的知识删除了。

二、教师角色的转换:

1、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的促进者。

传统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教师是唯一的知识拥有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上课老师讲学生听,甚至是老师讲答案,学生背答案。新教材下的地理教学并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多少地理知识,重要的是通过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学会认识地理的方法和正确的地理思维。所以,在教学中,一是要重视“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弄清事物发展的来龙去脉。二是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如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和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等,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合作、体验和创造完成各种教学活动,获得自己所需的知识。

2、由课程的传递者变为课程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者。

过去,教师的任务是教学。教材、教参、教案成为教学的主导,教师作为传递者,受制于它。现在,老师要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意识。教材只是呈现一定的内容和信息以供师生开展教学活动的材料,并不完全等同于学习内容,教师应积极主动地选择和增添教学资源。

3、由教书匠变为教学活动的研究者。

在传统的教师生涯中,许多教师只顾埋头教书,是名符其实的教书匠。新教材的使用,教学中的问题多、变得复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姿态进行自我反思,对问题进行探讨和总结,逐渐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形成教育教学的策略。教师的研究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一种研究方式。

高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篇十二

本人近期参加了学校组织的高中英语新课标的分享活动,深感获益匪浅,眼界也开阔了不少。高中英语新课标将教材按知识划块的方法编写,高中阶段共十一个模块,组成英语的各项能力要求。这种编排体系体现了划整为零的思想,同时也更便于操作,有利于分步学习,同时还提供了一种选择,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步步为营,稳打稳扎地逐步学好英语,无形中,也可以降低学习的难度,增加他们学习的兴趣。高中英语新课标要求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时因地制宜,采用灵活多变的教法,不断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拓宽视野,储备各种能量,以全新的面貌、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去面对学生。

高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篇十三

初中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推行素质教育的一个尝试。地理科目的新课程改革从教材、课程标准、教学评价机制、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变。经过了为期两天的培训,对于初中地理新课改有了些许心得和体会,也发现了新课改的一些不足之处。

一、教材的改变与教辅材料的落后。

(一)教材的改变。

今年初一地理教材与往年有了非常明显的改变,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取消了课本中对于重点内容的总结。

新教材中已经取消了旧版本中各个章节重点内容的文字表述。在旧教材中,较易把握,而在新教材中,则需要学生自己去归纳和总结。

这个改变无疑是一个大胆而冒险的尝试,其目的应该是为了加强学生的阅读和归纳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课堂的自主学习去总结本课的重点内容。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现在的学生不论从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课堂的领悟能力、学习基础来看都无法达到新教材设计的初衷,再加之高一地理的学科地位,这种改变反而加重了教师以及学生在课堂教学上的负担。

2、取消了一些基本知识的铺垫。

在旧教材中,每个章节的第一节课文都会对本单元所要用到的基础知识先进行学习,再引出更深层次的内容,做到循序渐进,由简而难,例如:旧教材《世界的海陆分布》中的比较。新教材中则取消了这些基础知识的铺垫,这种内容上难度的突然增加使得学生无法适应学习这么抽象的内容,他们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补充旧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才能够较好地理解并掌握,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备课量和学生课堂的学习量。

3、案例、活动的增加。

相对于旧教材而言,案例和活动的大量添加则是一个创新之处。新教材更加注重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案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直观、生动。另外,个别活动的问题设计不科学,有些问法太简单。

(二)练习与课改的不同步。

任何一次教学改革都必须有相应的辅助措施,这次进行的新课改对于教材的改变只能说差强人意,但是练习和配套的地理图册则没有任何的改变。其中所采用到的图片、例题可以说和往年没有不同,没有体现出新课改的精神,问法还是老一套。因此,没有一套与新课改相匹配的习题,使得教师在课后的知识巩固手段上更加捉襟见肘。

二、教学评价机制的改变。

传统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评价机制是以考试分数为主要依据,而新课改则改变了这种模式。新课程改革中,对于学生的评定引入了大学的学分模式,除了以卷面测试来评定学生外,还加入了学习过程评价。学习过程评价是根据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表现(学习态度、努力程度)、平时作业(完成质量)、探究活动、平时测试(进步程度)等确定分数,最终由学习过程评价和模块考试两者分数之和来确定学分。

应该说,新课程改革对于学生的评价更多地集中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也就是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培养,相对于以前的传统评价模式更科学、更全面;而且学分制的提出,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今年是海南省再次实行新课改的第一年,各个学校都在实施和探索中,但是每个教师心中都有一个指挥棒,那就是初中地理会考。只有初中地理会考的改革,才能很好的解放学生和一线教师,才能更好的执行新课改,在会考制度不变的情况之下,新课改也是很难进行下去。

高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篇十四

教师要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要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要把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并做好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2.教学要归还学生的主动权,拓展学生发展的空间。

究创新的能力。

3.精心设计主体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是通过活动表现的。活动是更新教学观念,开创英语教学新局面的一个重要支撑点。活动是转变学习方式的关键。课堂教学中主体作用的发挥更是通过学生参与主体活动实现的`,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主体活动。

4.重视体验活动,促进内化形成。

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向学生提供体验活动。

教学过程应变为师生互相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学生是主体,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帮助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学单靠教师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

要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我们应该做到:

1.自主性。学生能够按自己的方式学习英语知识,体会运用英语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意义,成为自主学习的探索者。

2.民主性。在“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是民主的、和谐的,教师主要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互相讨论,学生的个性可得到充分的发展。

3.差异性。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开展“自主学习”教学的重要体现。这就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特长,培养每一个学生的成就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

4.过程性。“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学生学习和探索的过程,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5.创新性。“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自我,具鲜明的个性特征。

造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关注学习有困难或性格内向的学生,尽可能为他们创造语言的机会;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

高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篇十五

第一段:引言(150字)。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强、涉及面广的学科,作为一名高中生,我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领悟到了许多深刻的道理。我深深感受到,地理学习不仅是对地球的了解,更是对自然和社会的理解与认识。通过深度学习地理,我收获了许多珍贵的经验和体会。

第二段:知识的拓展与巩固(250字)。

在高中地理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深度学习,我不仅能够扩展自己的知识面,还能将各个知识点进行深入比较和分析。深度学习使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运行机制、自然地理现象的形成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理现象。通过深入学习和反复巩固,我对课程内容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理解,提升了我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第三段:培养思维能力(250字)。

地理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更是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的过程。通过深度学习,我学会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地理学习中,我经常要进行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并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推测和解答。这种思维方式的培养使我能够更加全面地思考问题,提升了我的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段:拓宽视野,增强地理意识(250字)。

学习地理,不仅要扩展自己的知识,还要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对环境的敏感性和对地理事物的观察力。通过深度学习,我学会了关注地球上的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并通过实地实践和参观考察,深入了解地球上的不同地貌和自然环境。这种拓宽视野的学习方式使我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从而提高了我的地理意识。

第五段:人文关怀与实践意义(300字)。

地理学习中注重对人类社会的关注和研究,通过深度学习,我了解到地理与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科学密切相关。我深刻认识到,地理不仅仅是为了了解地球,更是为了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通过深入学习,我对人类社会的多样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形成了更加开放包容的思维方式。同时,我也参与了一些地理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升了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总结(150字)。

通过高中地理的深度学习,我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培养了思维能力,拓宽了视野,提高了地理意识,同时也增强了对人文关怀和实践意义的认识。深度学习地理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我们所处的环境和社会。相信通过深度学习地理,我们将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为建设美好的地球贡献自己的力量。

高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篇十六

几天的培训终于告一段落。回顾这几天来的培训学习,我觉得自己深受一次心灵的洗礼,自已对新课程的理解更深了,新课程培训是务实求真的培训,他符合地理新课程理念为教学服务,为探究如何搞好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寻求如何使地理教学符合高考和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使高中地理教学工作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提高学生地理素养,作为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地理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新理念,认真研究考纲和试卷,以及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地理课堂教学计划,明确的提出每一节课教学目标,任务及要求,通过此次培训本人有以下收获:

一、重新认识了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他是由教师讲授,板书及教学媒体辅助,将教学内容传递、灌输给学生,教师是课堂主体,学生被动接受,媒体辅助教师完成教学,教材是灌输的内容,不管文科、理科,教师为中心的弊病很明显,它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任意扩大,而新课程最大的本质特性是加强了探究学习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高中新课程教材中增加了许多探究活动,是学生分析和思考的范例和素材,它不是将结论直接写在教材中,而是促进学生主动探索,教师不能越俎代庖,代为探究,教师要引导学生亲历探究,教师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以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让学生获得最佳学习效果。

二、探究了新课程教材的内容。

1、补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补充内容,联系实际举出一些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国际时事,学生生活中遇到的事情,进行教学。

2、删减。将教材中主题联系不密切,学生学习有困难,采用暂时不讲或留到以后讲。

3、分解。对难点知识,分层启发,逐部深入,突破难点。

4、重组。教师将教材重新组合,以利知识的系统性,这就需对教师提出较高要求。

三、高中地理新教材方法的探究。

1、地图的使用。地图是地理教学中的主要工具,在地理教学中广泛而又系统地使用地图,利于开发学生形象思维,我对地图提出以下看法:首先运用地图是要让地图活起来。如讲北半球高空风的形成,洋流形成模式图等可通过版图或多媒体,让地图动起来。其次要把握地图之间的相关性,使地图和知识联系起来。如地面太阳辐射图——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图,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图,大气对地面保温图,让学生知辐射变化。最后应该找出模式图,示意图与分布图的差别性,能够全面地把握地理事物的本质。模式图和示意图反映的是地理事物的共性,而地理事物的分布是纷繁复杂的,把握共性找出个性,就能够从全局把握地理事物的本质。如将世界洋流模式图和世界洋流分布图相比较分析,会发现印度洋,南极外围等海区,存在着差别。

2、举例的方法。为了深化地理概念,或者为了说明地理现象,或者为了揭示地理规律,举例成为了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认真研究例举,巧妙运用例子,做到直观,形象教学,以提高课堂效率,如果能够在教学中例举一些当地的或者与生活实际更贴近的例子,则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辩论和演讲的应用。辩论和演讲是集文化知识,逻辑思维,语言艺术和心理素质于一体的综合素质挑战,在教学中引入课堂小辩论和演讲的形式,既可以使课堂生动活泼,又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和观点,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收集整理资料,语言表达和团结协作等各方面的能力。

4、与政治历史等学科的渗透。从这几年进行的"3+综合"文理科综合高考的试验中表明今后的高考将更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考查学生能力的同时,更注重考察跨学科的综合能力,这也是我国开展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改革。高考制度的改革对中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在传授本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更要加强从政史地三科综合的角度去上课和进行辅导。

5、学生参与课堂设计在新教材的教与学中,尤其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设计中来,可以充分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最主要的是,参与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一个动手的过程,一个提高的过程。如在学习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时,可以让学生制作一个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模型图,在这种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很容易地理解太阳直射点在一年之中是如何变化。

高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篇十七

地理作为一门人文科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现象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的学科。而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地质、气候、人口等方面的知识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发展的重要性。通过高中地理学习,我不仅获得了博大精深的知识,还领悟到了地理的实际意义,并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地理的学习中,我逐渐意识到地质学对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地质学的知识帮助我们了解了地球的构造和演变过程,从而更好地预测和预防地质灾害,并且利用地质储藏资源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通过学习地质学,我了解到了围绕我们生活的地面下隐藏着许多秘密,比如石油、天然气等,而这些资源的利用将为我们的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提供保障。

除了地质学,高中地理的学习中我还受益匪浅的一点就是对于气候的认知和理解。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现象的统计值,而气候变化则是全球重要的现代难题之一。通过地理学习,我了解到了气候变化对于全球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例如,全球变暖对于极地的融化是不容忽视的,这将导致海平面上升,危及海岸地区的居民和生态环境。因此,我们要加强环保意识,推动可持续发展,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我还领悟到了人口问题的重要性。人口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基础,而人口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质量。通过学习人口地理,我了解到了人口数量、结构和分布的影响因素,以及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流动的现象和趋势。这些知识对于我们适应人口发展变化、制定人口政策和规划居住与城市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我也意识到了人口问题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我们需要尊重人的生命权和人的整体利益,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口素质的提高。

总的来说,高中地理的学习让我深刻认识到了地质、气候和人口等方面的重要性,并且为我未来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一名学生,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地理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建设美丽的家园和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学习地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世界,关注社会发展,研究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为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地球家园做出积极贡献。只有通过深入学习地理,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到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为它的可持续发展负责,为创造更美好的世界而努力。

高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篇十八

2011年湖北省高中新课程省级培训,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我很荣幸代表我们学校地理教研组参加了这次培训,在听完几位领导和专家的精彩讲座之后,我的感受颇多。

近年来,全国各中小学都在进行课堂改革,作为地理学科,在地理新课程背景下,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成为了地理教学的三维目标,成为了地理教师必须直面的问题。

针对课堂改革中老师们在教学设计上遇到的几大难题,咸宁学院的黄莉敏副教授提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能否落实新课程理念,达到预期的目标和结果,绝不是某种教学方法的辞旧迎新,它需要在“教学理念”的支持下展开教学设计,取决于教师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及其教学实施。黄老师还讲到,教学设计必须具备五大要素:背景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过程。并且对各要素进行了逐个分析,以很多的典型实例给老师们进行讲解,让老师们学会了很多新的新课堂应该具备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在培训过程中,还有来自黄冈中学的地理教学专家周益新老师,周老师的演讲赢得了老师们的阵阵掌声。他给我们讲的主题是“新课程背景下地理素养的培养”。他提到,一直以来我们湖北省的高考成绩在全国来讲都是名列前茅的,但是我们送出的部分人才中,最终进入社会之后,好像并没有满足社会各行业的要求,也就是说出现了一种“只会读书考试,动手能力实际应用能力相对较差”的一种局面。这就让我们做老师的,应该要好好反思一下我们的教育方式。最后就转到我们这次课改的主体上来,由此可见,课改是很有必要的,必须要改。传统的教学模式,只管高考成绩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要求了,只会考试的人才在社会上是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的,只有进行课改,不断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养,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才能适应社会所需要的综合型人才。最后,周老师还提到,作为老师,我们也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这样才能适应课改后的教学模式,才能教的更好,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同时,他还给我们传授了很多提升自身素养的方法,让老师们受益匪浅。周老师的演讲生动而富有激情,深得老师们的好评。

最后,武汉教科院的领导余克四老师为我们解读了新课程地理高考方案以及。

相关备考策略,为各位老师应对湖北省新课改后的第一届高考指明了方向。余老师强调,新课改后的高考试卷着重考查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开放性的题目增多,这就对学生的课外知识,以及开放性思维能力提高了要求。在后面的备考当中,我们老师就应该多注重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能力培养。余老师的讲座,让老师们的高三备考有了明确的方向,也让老师们能合理的安排高三的宝贵时间了。

通过这两天的培训,让我再次意识到课改的必要性,同时作为一个老师,我也深感自己肩上的责任之重。最后,我相信,在我们湖北省各位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新课改一定会成功的。我们要为国家输送更多的、优质的、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综合型人才,真正做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而教书”。

高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篇十九

三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些都说明了现阶段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地理学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主要表现在受过地理教育的公民能够理解人与人的关系,也能够理解个人对与生态环境和他人的责任,地理教育能够帮助青少年学会如何与所有生物(包括人类自己)和谐相处。地理学的研究尺度广阔,并且能够帮助人们深入了解我们当今社会的众多挑战。这就是地理学在德育方向上的主要作用。而我们要落实立德树人则需要通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

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某学科学习而逐渐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包括三个方面,六大素养:治学(文化基础:人文底蕴和科学基础),修身(自主发展: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济世(社会参与: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依据这些德育要求,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四部分:

1、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是现代地理学和地理教育的核心观念,是地理课程内容蕴含的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它主要包括三个内容: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包含了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培养人地协调观,旨在使学生面对不断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时,理解并认识到,人类必须尊重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2、综合思维。

综合思维是一种认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和能力,是我们用综合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品质和能力。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综合思维强调整体观念、时间观念、空间观念,即要素的综合、时空的综合、地方的综合。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是一个综合体,在不同时空组合条件下,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相互作用,综合决定着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综合思维有助于人们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动态的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辩证地看待地理问题。

3、区域认知。

区域认知是一种认识地球表面复杂性的思维方式和能力,是人们运用空间-区域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品质和能力。地球的面貌千姿百态,地理事物和现象纷繁复杂,如何将这看似“杂乱无章”的地球理出“头绪”,需要一种地理学特有的思维方式,即将地理环境以不同的标准划分为各类区域:比如不同尺度大小,不同属性、不同功能等,以帮助我们认识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区域认知这一素养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形成从空间-区域视角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意识,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格局有较强的观察力,并运用区域综合分析、区域比较、区域关联等方法认识区域,简要评价区域现状和发展。

4、地理实践力。

地理实践力是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地理研究的大部分数据和第一手资料主要来自野外考察,尽管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大量成果广泛应用于地理学,提高了野外考查的速度和精度,但是野外考查仍然是不可替代的地理研究手段。地理实践力这一核心素养就是要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地理工具,在室内、野外和社会的真实环境下,通过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获取地理信息,探索和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具备活动策划、实施等行动能力。地理实践力素养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更好的在真是情境中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以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建议”部分突出在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解决地理教学中的重要问题、提高地理教学育人效果方面的导向作用。在这种要求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多重视学生知识的探索过程,这样才能让学生逐渐形成能力。问题式教学和地理实践活动都是以后我么在教学中应该重视的方面。

问题式教学是以创设问题情境为开端,围绕问题的解决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学程序应该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安排:创设情境、提出与分析地理问题、提出地理解决方案以及展示评价四分部分,但是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程序,应根据实际情况安排,重在使学生能够进行自我引导、主动构建问题,发挥效果。11月29日第五届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中的两节地理研讨课:《滑坡与泥石流危害》、《台风之殇》。这两节课都采用了问题式教学。滑坡与泥石流危害从金沙江堰塞湖导入,整节课以问题设计整合内容,重心问题使其以问题形式展现,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头脑风暴,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最后设计灾区旅游,如何避灾,让学生学习有用地理,培养学生的开放思维,落实四个核心素养。《台风之殇》本节课的核心理念是树立人地协调观,先通过台风受灾对人类的危害,引导学生调查本地区台风的防治,提高学生的地理调查观察能力即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本节课的主要环节有台风发生后的巨大反差引入,逐步设计问题:殇之痛——殇之由——殇之御——殇之情——殇之警,引导学生综合分析问题,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两节的学习以及作课教师的评课,我们对问题式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为我们的新课程推行引导了方向。

在新课程的推进中,我们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明确方向,多思考,逐渐探索,形成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式,促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精选文章
基于你的浏览为你整理资料合集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