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是我们实现成功的重要步骤之一,它为我们的行动提供了指导和方向。在制定计划时,要考虑到可能的风险和挑战,并做好应对措施的准备。一个好的计划可以帮助我们避免过度分散注意力和时间。一个完美的计划需要灵活性,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和修改。这是一份具备创新与实效性的计划,展示了团队的智慧和努力。
一、本教材的主要特点是:
2、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多种多样。教材中尝试不同的呈现方式,例如一些地理概念的图释、说明地理问题的对话、展示地理过程的组照或组画等,不断给学生以新鲜感,激发他们对地理课的兴趣。
3、密切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尤其是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教材十分重视对每一个教学内容的引入,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是鲜活的。
4、平实、生动的语言风格。教材中尽可能避开生涩的地理专业术语,鄙弃板着面孔说教的语言风格。例如,尝试在表现学生对话的对话框中,使用学生的语言。此外,一些小标题也比较活泼,富有启发性。
5、版式设计生动活泼。
本教材的主要内容:
本教材共分为五章: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教学重点:第一、二、三章。
教学难点:第一、二、三章。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4、理解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影响,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了解世界文化的差异,理解各国的新文化传统,形成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三、学生分析:
初一学生刚升入初中,虽然小学学过《社会》,有一定的地理初步知识,但大多数学生空间概念缺乏,不善于综合分析问题,抽象思维能力差,缺乏科学的探究精神,一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学习积级性高,学习地理的兴趣浓厚,求知欲强,但一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学习积级性不高,厌学情绪较重。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通过“活动”和“综合探究”两种形式,切实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4、根据地理科的特点,注意在教学中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级性。
2、回顾历史,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的,最根本原因是。
3、世界人口增长的最快速时期是。
4、目前各大洲人口数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5、目前各大洲人口增长速度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6、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
7、二战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速的主要原因是。
8、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口增长缓慢的原因。
9、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这会带来什么问题。
10、自然增长率。
11、人口增长模式的三类型(按发展顺序)。
12、原始型的特点自然增长率;传统型的特点率、自然增长率;现代型的特点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13、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为;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处于阶段。
14、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
15、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
16、19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总特点是;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
17、二战后,由人口迁入地变为人口迁出地。
18、我国人口迁移,80年代中期以前的特点,方向80年代中期以后的方向,原因。
19、新中国成立后,始终是人口迁出地的省份。
20、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
21、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2、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因素中,是主要因素。
23、我国古代出现三次人口南迁,主要原因与。
24、环境对人口的容量是有限度的,这种限度可以用表示,重要指标是。
26、“木桶效应”揭示,决定一个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数量是最的资源。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1、城市形态的形成与是;重庆地处和交汇处,城市形态为。
2、城市内部因。
3、城市中最广泛的功能分区是。中高级住宅主要分布在城市的,在内城和工业区附近一般是住宅区的分布地。
4、商业区多位于,主要为或。
5、中心商务区不但是中心还是。
6、工业区的布局原则。
7、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叫。
8、在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中,9、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每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影响土地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
10、一般情况下,由市中心到郊区的功能区分布。
11、城市等级通常是以。
12、小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级别,服务范围级别,服务范围;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等级较高的城市相距,等级较低的城市相距。就整个区域而言,不同地国际的城市的服务范围是。
13、城市化的标志。
14、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可以用来表示。它体现了。
15、城市化发展的推力有拉力有等。
16、城市化进程可分出现郊区城市化的是出现逆城市化的是阶段。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是阶段,城市化水平低、发展较慢的是阶段,城市化水平高、发展缓慢甚至停滞的是阶段。
17、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区别。
18、城市化带来的主要问题。
19、人们在城市化中引入了生态的概念,提出建设和发展的目标。
一方面,另一方面。
1、农业区位的含义:一是;二是。
2、农业区位选择就是。
3、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4、农业地域的形成,是、5、混合农业主要是和。
6、既是世界小麦主要供应国,还是世界最大的羊毛生产国和出口国。
7、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的类型。
8、分布在亚洲季风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9、世界最大的稻米生产国是。
10、亚洲发展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地形气候;人口。
11、水稻种植业的生产特点:
12、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
14、商品谷物农业的作物以为主。
15、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是,这里有世界上最发达的农业生产。
16、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
17、美国农业的特点:化、化、化。
18、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征:、19、大牧场放牧业是一种,牧牛为主有,牧羊为主有。
20、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分布在21、大牧场放牧业具有、22、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23、乳畜业是随着的产品是。
27、有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的国家是。
30、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和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的共同发展条件。
31、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属于农业。
1、与农业相比,工业对自然条件的依赖。
2、工业区位选择的目的是。
3、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5、鞍钢区位;宝钢区位。
6、科技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力,交通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力或减弱),原料、燃料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力(增强或减弱),劳动力数量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力(增强或减弱),劳动力素质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力(增强或减弱),信息通达性对工业布局的影响力(增强或减弱)。
7、钢铁工业区位的变化。
8、空气污染型工业的布局原则。
水污染工业的布局。
9、工业集聚、工业联系、工业地域、工业城市四者之间的关系。
10、工业联系的种类。
11、工业积聚的原因:
12、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以基础,以目的规划形成的工业地域主要是(哪种工业联系)。
13、我国的钢城、石油城。
14、工业分散的原因。
15、传统工业区,例如,是在基础上,以、、等传统工业为主,以企业为核心,逐渐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
16、传统工业目前普遍面临、17、德国鲁儿区兴起的条件:
18、鲁儿区衰落的原因。
22、美国硅谷兴起的区位因素。
24、美国硅谷是以工业为主导。
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2、交通运输方式正在向、方向发展。
3、集装箱运输的出现,标志交通运输向。
4、交通运输网中的是交通运输发生的基本要素。
5、对南昆铁路建设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有。
6、南昆铁路建设的重要意义:
7、交通条件对聚落的影响很大,表现在往往沿交通干线扩展。
8、我国“火车拉来的城市”
9、一个地区商业网点分布的密度,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10、山区的商业网点的密度平原商业网点密度。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1、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就必须解决的矛盾,促进人类与环境统一。
3、人类还不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只能机械的进行迁移,以逃避自然的惩罚,是。
4、人类对人地关系有了科学的萌芽,是时期。
5、玛雅文明消失的主要原因是。
6、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是时期。
7、当时,便会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问题。
8、资源短缺是社会发展的瓶颈,短缺的主要资源有等。
9、生态破坏的表现在等。
10、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废弃物具有的容纳和清除能力叫。
11、环境污染的形成12、环境污染的发生,与]。
16、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带来的环境问题。
17、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较严重的原因。
标志着可持续发展从理论探讨走向实际行动。
21、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内涵中,是基础,是条件,是目的22、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23、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24、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是(国家)制订的。
28、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循环经济的饿基本途径是。
29、在农业经济调整中,我国大力推行,以实现循环经济。
30、清洁生产可以带来很好。
经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
知识目标:
(1)认识动物的主要类群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
(2)明白动物的行为大多是经过运动来完成的,了解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它们的行为有密切的联系。
(3)获得关于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的知识。
(4)经过活动体验生物的分类是根据不一样生物的特征上的相似程度来进行的。
本事目标:
(1)增强动手本事和实验设计本事。
(2)培养学生的实践本事:如进行“饲养和观察蚯蚓”、“调查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检测不一样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制作甜酒”等实践性较强的活动。
(3)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本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更好地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2)认识科学经过技术转化为人们改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手段,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物质礼貌的提高,又具有实践价值。科学技术在促进人类提高的同时,往往带来人们预想不到的负面影响,所以,其实践价值就相当于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具有两面性。此外,尽管社会在走向科技化,科技也在社会化,可是,科学始终不是万能的,人类社会面临的所有问题,并非都能依_科学来解决。
二、学情分析。
经过初一的学习,多数学生对生物这门课比较有兴趣,其中也存在着问题:班中成绩差别悬殊,存在两极分化现象,有的班级后进生比较多。针对以上问题,我要对学生加以鼓励和引导,争取再上一个新台阶,以期待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做好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提高。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中学习的第五单元,是整个初中二年级生物所要掌握的一个重要单元。其中涉及的资料广,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多。
第一章至第三章资料,主要涉及动物的分类,让学生区别那些是水中生活的动物、陆地上生活的动物、空中飞行的动物,以及这些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其中重点在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这一章节强调了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重点阐述了动物与人类生活得关系。第四章和第五章主要讲解了在生物圈中扮演了分解者的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经过这两个章节的学习,使学生对我们生存的环境更加熟悉,同时也更加了解在我们生存的环境中很多渺小的东西往往在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六单元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是中学生必备的生物学基础知识,是其行为的基础之一,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其认识和行动的必然结果。作为一个现代公民,应当理解每种生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我,并且应当身体力行。所以,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在本册教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总结、回顾和发展,是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行为,同时,为学生的持续发展,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打下了必须的基础。
四、教材重点、难点。
重点:
1、各种动物的适应性特征。
2、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3、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难点:
1、运动的结构基础和构成机制。
2、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作用。
3、根据生物特征进行分类。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村和新课程标准。
2、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
3、优化教学方法,运用好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4、认真组织好各次探究活动,注重学法指导。
5、认真做好培优辅差工作,面向全体学生。
6、加强训练,到达及时巩固的目的。
7、成立好合作学习小组,并加强合作学习指导。
学生经过高二上学期的地理学习,基本掌握了高中地理必修三和世界地理概述的基本内容,对高中地理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全面了解,掌握了高中地理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识图、读图能力和分析地理现象、地理事物的能力,具有简单的地理思维能力这为现阶段的地理学习与复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学生在地理空间概念方面、读图能力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初中地理基础知识严重缺乏,读图识图的基本方法欠缺。好在经过高中二年级上学期的世界地理概述部分的复习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读图识图能力,这也为今后的教学减轻了些难度。
由于高考改革特殊性,高二地理的学习主要由于高考的改革和高中地理学习与复习的自身特殊性,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包括初中区域地理知识在内的自编教学内容的学习与复习,学习任务重。自编教学内容与要求与初中地理有所共性的地方。初中地理以区域地理为主,着重讲空间分布和区域差异。而自编教学内容以案例的形式具体分析中国的区域差异。
教学任务及总要求:
1、复习初中世界地理知识,重点使学生认识各大洲各国的地理位置及优势特点,并能分析认识形成特色的原因。
2、复习初中中国地理知识,重点使学生认识我国地理总体特征和各自然区域的差异,并能分析认识各区存在差异的原因及影响。
4、教会学生阅读和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地理数据,地理事实材料去认识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1、在教学方式上,虽然注意到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但在导向上,仍以教师为主,学生的自主取向表现得不明显。虽然学生能比较多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但是基本上仍然是按照教师预先设定的路在走。同时过于周密的设计往往会导致过度的控制,不敢放手。对于在课堂上生成的问题,教师的处理仍然带有比较强的传统教学的痕迹。如何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探究的空间更大,值得我们作进一步研究。
2、要提高学生对课堂时空的使用效率,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独立思考,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如何将教学资料变成学生学习的资料,在学生活动的深度、广度上做文章。
3、要注意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既要考虑到发挥好学生的作用,更要照顾到后进生的参与和提高,使各层次学生都能自主地参与学习,学有所得,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能进一步提高。
通过七年一期的地理学习,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及学习地理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对地理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经验,初步形成了简单的地理的知识系统。
完成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任务。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和基本的绘图技能。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有更清晰明了的了解,对世界上一些重要的国家和地区有较为详尽的了解。同时通过地理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
第一章,认识大洲:本章主要内容是了解亚洲、欧洲、非洲的地理位置,学习并掌握其地形、气候、河流、人口等知识。
第二章,了解地区:本章主要内容是学习并掌握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西部及南北两极的有关的地理知识。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人文、经济等。
第三章,走近国家:本章主要是学习并掌握世界上的一些主要国家,如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澳大利亚等。了解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资源气候、经济文化等。
1、认真钻研教材,理清知识结构和教学思路,把握教材重点、难点。运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制作教学道具等,创设教学情境,设置多种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
2、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巩固学生读图、填图和绘图的能力。利用地图、地理填充图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强化理性认识。同时做到教学过程中做到穿插回忆前面所学知识,增强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比较系统的知识结构,为今后的继续学习做好铺垫。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好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注意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并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情感,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和融洽的师生情感,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4、开展多种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设施,多方位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课堂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
第一部分的内容——山岳的形成,教材首先指出山岳的形成和内力作用关系密切,然后对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的成因、基本形态特征和规模进行分析。由于褶皱山和断块山是形成于一定的地质构造上的,所以教材在讲述这两种山岳的形成时,都先从褶皱和断层这两种最基本的地质构造开始讲起,并且教材还配以阅读材料和活动题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部分内容。第二部分的内容——山岳对交通的影响,教材主要分析了山岳对交通三方面的影响:对运输线路结构、对线路分布格局和线路延伸方向的影响,并且设计了相应的活动题帮助学生理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褶皱的概念和基本形态,掌握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理解褶皱山的概念。
2.了解断层的概念,掌握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断块山的概念。
3.了解火山的形成过程,掌握火山的组成。
4.理解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
2.通过读图分析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分析各种山地的成因,培养读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解释地形的形成原因,使学生认识到地壳的变迁是有规律可寻的、是可以被认识的。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理解褶皱山的概念。
2.掌握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断块山的概念。
3.火山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1.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
2.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
二、说学情。
高一的学生在初中阶段识记了大量的中外名山,而且也了解了“大陆漂移假说”及“板块构造学说”,特别是本章的第一节学习了内力作用的有关理论,本节“山岳的形成”是具体的案例运用与拓展,因此学生对此部分知识已有所了解,但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难以亲眼看到,所以需要学生进行地理的理性思维,才能正确判断背斜构造和向斜构造,进而运用到现实的生产生活中,所以学习本节内容有一定的难度。遵循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本节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熟悉的案例或借助模拟演示、动画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概念并运用原理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让学生体验到探索知识的乐趣,并感受“学习有用的地理”的学习理念。
三、说教法。
启发式教学:本节教材难度较大,理论性较强,需要学生进行信息的收集,对图的理解与分析。因此,采用在学生读图分析、课堂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点拨为主的方法进行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多媒体以其形象观的画面,优美动听的音乐,生动感人的解说,增加了真实性、趣味性。在短时间内使大量无法直接观察的感性材料呈现在眼前,激发联想,有利于课堂教学。
四、说学法。
可用讨论法,通过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讨论,各抒己见,互相启发,利于学生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也可以调动全体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使更多的学生有交流、发言的机会,其正体现学习共同体中“平等的首席”。
五、说教学过程。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推行素质教育,提高地理教学成绩,认真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
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
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1--2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2个课时。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新教材。
新教材,新学生,新要求为本人的学科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我校良好的育人环境,切合实际的教育理念,提供了理想的工作有利条件,学校完善后的教育教学制度和新的办学指导思想,给了地理学科应有的地位。
七年级学生刚升入中学,有较强的进取心和上进心,且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地理知识有浓厚的兴趣,这是教与学中的优势因素,但学生年龄小,自理能力不强,不适应初中的学习方法,学习又存在不稳定的特点,会可能影响整体学习成绩,这些不利因素和未知困难,应该是教师提前考虑和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的。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五章,14节: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八章《天气与气候》,第九章《居民与聚落》,第十章《发展与合作》。
向学生讲述了最基础的地理知识,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不同地方的不同自然环境,感受日新月异的地理环境变化,了解大自然的奥妙。
1、让学生获得最基础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能力和读图能力。
2、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念,懂得人地对立同一关系,使人类发展与环境相协调。
3、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4、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5、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1、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2、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4、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积极参加计算机培训并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争创优秀课件。
6、每次月度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教学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7、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说明:鉴于学校的具体工作实际情况,也可能本计划得不到实施,很可能第一周给我变换工作,假如如此的话,要“重整旗鼓,从头再来”去应对新的挑战,去享受新的感受。
七年级地理教学仍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新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以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议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为主要内容进行教学活动和课时安排。
课程实施过程中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中学地理教育的使命。
通过地理课程的实施,学生能够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本学期地理教学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大胆尝试,在学习中挖掘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教学中注重引发学生发现问题,启发思维,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在地理教学中注重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并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增强教师的亲合力
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喜欢地理课,就首先要让学生喜欢地理教师,而教师的魅力有内在的外在的美并存。内在的美应该是教师的教学水平;外在的美应有以下几点:教师的言谈举止、主动与学生沟通、鼓励赏识的态度、耐心细致的帮助等等,总的说来教师应具备教学、师德的高素质,使学生感受到我的地理教师各方面素质都很棒,提高我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增强教师的亲合力。
(二)地理课堂模式的探索
1、教学目标的确定
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整合教学资源,选择对学生有用的地理知识,注重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学习地理知识的基本方法,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
2、重点、难点的处理
为克服旧教材知识多、课时紧的现状,对于重点知识的掌握和难点的突破我多用多媒体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有效的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课堂的容量。现代教学手段广泛应用于地理课堂是本学期地理教学改革大胆尝试的重点内容之一。
图领全文培养能力
地图是地理学习最主要的工具,在地理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识图、析图能力的培养非常必要,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过程,所以本课我以图为导线,通过学生识图、析图、动手填图、讨论、交流和师生间填图,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构建合作式课堂。
知识拓展共同探究
亲身体验参与实践
地理事物的位置记忆历来是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采用学生亲自布阵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事物的分布位置,加强了对知识的记忆,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学期我将制作了大量的多媒体课件,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促进了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本学期总的教学设计思路是把新课改的理念最大限度的应用于地理教学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模式。
第一至二周组织教学
第三周第一章
第四至七周第二章(第一节和第二节)
第八至九周第三章(第三节和第四节)
第十周第三章(第一节和第二节)
第十一周复习
第十二周期中考试11月9——13日
第十三至十五周第三章(第二节、第三节和第四节)
第十六至十八周第四章
第十九至二十周第五章
第二十一周复习
第二十二周期末考试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21世纪祖国建设的接班人。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课是高中学生必修和选修的课程。学习高中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观察和理解整个世界,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适应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高一新生虽然在初中已经学过两年的地理知识,但由于地理科目不参加中考等原因,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普遍较差,而初中地理知识又是进一步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基础,因此,高一学生会感觉地理难学,高一地理教师也会感到地理难教。
高一年级共7个班,2位地理教师,我担任4个班级的教学任务--高一(1)班,(4)班、(5)和艺术传媒班,(4)、(5)班是世外--八中共建班,艺术传媒班是特色班,(1)班是普通班。在地理学习方面,这四个班级的学习能力相差较大,教学进度和教学难度很难保持一致。
三、必修一地理总体教学目的1、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自然地理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能够独立和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四、本学期教学任务。
五、教材分析。
本册共五个单元:
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运动,以及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让学生懂得宇宙作为人类生存的地球的环境,和人类自然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二单元“大气”主要让学生了解大气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变化特点。大气是天气现象发生的载体,大气的性质和气候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气候的形成变化依赖于大气的运动变化和地球在宇宙中的自身运动特点。让学生明白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三单元“陆地和海洋”主要让学生了解陆地环境和海洋环境的地理特点。使得学生明白陆地和海洋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保护陆地和海洋环境是迫在眉睫的环境问题。
第四单元“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是本学期最后一个单元也是一个总结性的单元。这个单元让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活动认识到: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地理环境,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的资源。如气候资源,海洋资源,陆地资源等环境资源。然而自然环境也有破坏人类活动的时候。发生一些人类暂时无法抗拒的环境灾害。比如气象灾害:台风;地质灾害:地震。人类在地理环境中应该利用好各种环境资源,同时也要预防各种环境灾害。
第五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主要讲解地理环境的地域特征和各个地区的差异性。
六、具体措施。
1、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并写好教案。
2、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运用生产和生活中“案例”,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文、插图、阅读材料、活动等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布置适当的课外作业,并及时批阅、讲解作业。
4、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去认识、分析、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5、适当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上课,并补充课外知识。
2011/9/1。
经过了高一一年的学习,学生基本上对自然地理和人为地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的地理基础弱,底子薄,还不能过达到熟练并应用的高二的学习活动中。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学习地理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科组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特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一、教学基本情况。
高二年级有十二个班级,有二位老师任教,其中每个老师执教六个班。本学期高二学习的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三(鲁教版),按课标要求,学校每周安排2课时,内容多时间紧,高质高效完成任务成为一大难题。现在把工作计划安排如下:
二、学科工作计划。
1、组织认真学习。学习是一切事物前进的动力。学期初和本学科组教师一起,加紧新课程理念培训,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更新思想、改进方法,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投入新学期教学。学期初根据教研组计划安排,制定统一标准,落实八个精心,每位任教者都必须认真学习新课标,并逐一落实到教学之中。
2、认真实施低重心教学。本着学校学生基础薄弱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落实的小坡度、小跨度、慢节奏的讲课模式,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一一落到实处。坚持八个‘精心’,加强集体备课。
总结。
好的方面,找出不足之处,在全年级展开。研究高一个别班实行的小组合作探究,待时机成熟后进行年级推广。
4、认真组织和参与兴趣小组建设,积极开展学科知识竞赛。11份组织一次学科竞赛,增强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科兴趣,培养有地理兴趣的人才。对地理感兴趣的同学,组织地理兴趣小组建设。
5、加强学科组的专业学习。认真组织学科组对学科理论、学科知识的学习,利用课余时间研究资料,研究学业水平测试。认真组织老师参加创新课与优质课的评比,在此基础上,做好学科教师建设,把年轻教师带起来,业务强起来。
6、坚持教学反思。坚持教学反思,形成教学反思模式。可通过学校博客平台,逐章逐节的进行缴械反思,在总结中进步,在反思中提升。
1、继续严格执行集体备课制度。本学期开学后,每星期一次集体备课,对学案初稿进行严格审定,由主备老师对教材和教案主讲,大家集体讨论,形成一致意见。每周再增加一次集体讨论的机会,保证每一节课都形成贴近课标、符合新理念的统一学案和教案。同时全组统一进度,统一作业,把准教学基点,发挥个体特长,运用集体智慧,达到最佳效果。
2、坚持采用学案制度,要求每一份学案均能包含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延伸学习的基本内容,既要考虑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能反映能力的提高,既要有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引导,又能体现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每份学案均围绕下列几部分编写:学习目标、预习检查、问题探究、思维训练、同步检测等,不求全但求精,凡编写的每一部分内容都要做到详实、有可操作性。一节课预习案与导学案合二为一。
3、要坚持教学的“八个精心”,扣紧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认真反思教学,做好辅导。
4、作业安排是每份学案中的课后作业,是对主要教学内容的巩固,由主讲老师编写。同步检测当堂反馈,认真讲评。课外作业是完成预习案,及时复习上节所学内容,由课代表负责收发,教师检查督促。
5、加强单元反馈。每单元结束要进行单元检测与讲评(2~3课时),加强对知识的掌握与不足的反馈,以及教学进度、深度的调整。
6、虚心学习,取长补短。积极开展相互听课活动,同组成员坚持每周每人互听不少于2节课,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加强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
认识区域。
2课时。
第二节区域差异。
3课时。
第三节区域发展。
2课时。
单元活动学会分析区域差异。
1课时。
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1课时。
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2课时。
第三节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
2课时。
单元活动学会小区域调查。
1课时。
第三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2课时。
第二节。
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单元活动。
走进“数字地球。
”
第四单元。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2第三节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单元活动探究区域开发与整治。
必修一复习时间。
必修二复习时间。
机动时间。
二零一三年九月一日课时课时课时课时课时。
课时课时课时课时课时。
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二、学生基本情况:
三、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人教版地理必修三,这部分内容是立足必修一和必修二的基础,选取了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区域地理环境知识,探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区域、以及如何再出现问题之后积极寻求出路,从而逐步树立起“人地协调发展”的思想。与此同时,掌握地理问题思考、分析的方法,特别是能够对“区域与人类活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涉及到现实生产、生活中地理现象、地理问题有深入的认识,做到学有价值、学以致用。五、教学措施:
中学地理与其他学科相比,他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起直观性和辨证思维能力的广泛运用上,因此在教学中,首先应充分培养地图的观点,包括看图能力、记图能力和再认再现能力的培养。牢固树立地图是地理学科第二语言的思想。第二,根据教材特点选用一些带有乡土性质的案例,做好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尽可能在课堂上实现。另外,做好后进生的会考辅导工作。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认真备课。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认真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生,精心选择教法学法,优化教学设计。要有详细的教学进度和计划,认真挖掘教材。2.以案例教学为突破口,改进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教学有法,能使学生会学、学会就是好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实际,采取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倡导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合作交流、善于反思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过程中要体现自学释疑、知识整理、训练矫正、迁移延伸四个环节。3.重视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和教学媒体的利用。
网络是目前最大的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地,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教师应重视利用网络收集有用信息,利用地理图像,通过阅读、使用地理图像和绘制简易地图,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对地理图像和地理事物的理解、想象、分析等思维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4.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推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周次教学活动课时。
1向学生介绍本期必修3教材学习要点和学习方法1课时地理环境和区域发展2课时。
2—3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3课时。
作业处理和训练辅导2课时4—6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课时3课时。
作业处理和训练辅导2课时。
单元检测及评讲2课时。
7—8能源资源的开发——以山西省为例3课时。
作业处理和训练辅导2课时。
9—11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3课时。
作业处理和训练辅导2课时。
单元检测及评讲2课时。
12—13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3课时。
作业处理和训练辅导2课时。
14—15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珠三角为例3课时作业处理和训练辅导2课时。
15—17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3课时。
作业处理和训练辅导2课时单元检测及评讲2课时。
18—19全面进入期末总复习8课时。
一、指导思想与教学目标。
高一地理教学要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主线,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思想。第一学期的教学内容主要为自然地理知识,应从认识人类生存环境的角度出发组织教学,加强综合性,使地理性更加突出。要面向全体学生,从人类和环境的关系着眼,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终身发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相关的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地理技能,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探究能力;能够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技能对人类和环境之间的问题做出独立的判断和适当的评价。学习高中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观察和理解与人类发展有关的地理环境的变化,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为适应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
三、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运动及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
第二单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主要了解地壳物质循环,地表形态的变化及原因,大气运动和水体运动(水循环和洋流)。了解这些物质运动对人类的影响。
大局,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而差异性则要求应地制宜,扬长避短。
第四单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本章内容紧扣人地关系这一主线,突出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关系的主题,通过联系人类活动和生产活动,使学生树立合理利用、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及防御自然灾害的观点。
四、教学具体措施。
1、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关注教材中内容的变化和结构的调整,加快教学理念的转变。
2、在教学中要体现教育改革对当今教育教学的要求,即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要重视学生的观察、学习、调查及运用图表和数据进行分析等的基本方法和技能,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培养和训练良好的地理学习方法。
4、在教学中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写好教案;有的放矢,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力争使学生学的轻松愉快。
5、布置适当的课外作业,并及时批阅、纠错,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定时进行过关检测。
6、正确处理好教材中正文与阅读部分及活动的关系,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教材内容特点,组织安排教学。
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针对部分后进生及时予以帮助。
8、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搜集一些与生活有关的问题,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并结合国家的政策给当地政府、社会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9、适当用多媒体课件上课,补充与教材有关的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五、教学进度表(附表)。
2017。
年9月25日。
新的学期,为了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地理教学任务,特对本学期的教学定如下计划:。
一、教学基本情况。
(一)(人教版),按课标要求,学校每周安排2.5课时,内容多时间紧,高质高效完成任务成为一大难题。现在把高中地理教学工作实施计划和进度安排作如下设计:
二、学科教学具体措施。
1、从开学初起,加紧新课程理念培训,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更新思想、改进方法,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投入新学期教学。学期初根据教研组计划安排,制定统一标准,落实三步六段教学法,每位任教者都必须认真学习新课标,并逐一落实到教学之中。
2、继续严格执行集体备课制度。本学期开学后,每星期集中全备课组成员,对学案初稿进行严格审定,由主备老师对教材和教案主讲,大家集体讨论,形成一致意见,每周再增加一次集体讨论的机会,保证每一节课都形成贴近课标、符合新理念的统一学案和教案。同时积极提倡二次备课,全组统一进度,统一作业,把准教学基点,发挥个体特长,运用集体智慧,达到最佳效果。
3、坚持采用学案制度,要求每一份学案均能包含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延伸学习的基本内容,既要考虑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能反映能力的提高,既要有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引导,又能体现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每份学案均围绕下列几部分编写:课标内容、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知识整合、互动探究、同步检测等,不求全但求精,凡编写的每一部分内容都要做到详实、有可操作性。一节课一份预习案一份导学案,分课时备课。
4、要坚持教学的“五认真”,扣紧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提高课堂40分钟效率。做好辅导工作。
5、作业安排是每份学案中的巩固案,请主讲老师编写。同步检测当堂反馈,认真讲评。课外作业是完成预习案,及时复习上节所学内容,学习组长负责检查督促。
6、虚心学习,取长补短。积极开展相互听课活动,同组成员坚持每周每人互听不少于一节课,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2课时。
第二节地球自转的意义3课时。
第三节地球公转的意义3课时。
单元活动1课时。
第二单元从地球全层看地球。
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2课时。
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4课时。
第三节水泉河水循环3课时。
单元活动1课时。
第三单元从千层作用看地球内在规律。
第一节地理环境的差异性2课时。
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课时。
第三节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2课时。
单元活动1课时。
第四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1课时。
第二节自然灾害与人类。
——以洪灾为例1课时。
第三节全球气候变化机器对人类的影响1课时。
单元活动1课时以上就是本人本学期对高中地理必修一的教学计划,欢迎各位同仁提出宝贵意见,希望我能够按照计划实施。
教师:xxx本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人教版地理必修二,这部分内容是立足必修一的基础,选取了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几方面社会经济活动,探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特点及与社会因素、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从而逐步树立起“人地协调发展”的思想。与此同时,掌握地理问题思考、分析的方法,特别是能够对“城市与环境”“区域产业活动”中涉及到现实生产、生活中地理现象、地理问题有深入的认识,做到学有价值、学以致用。
二、情况分析。
1、课标分析: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这三个维度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2、教材分析:
(2)掌握阅读、分析、动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全册六大单元。
(3)新教材每节课的知识容量都非常大,教师必须学会处理好教材与课标的关系、学生活动与完成教学任务的关系,特别是人文数据、理论的不断更新,更需要老师认真备课,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
3、学生分析:存在的学习问题:
(1)高一学生由于初中对地理课不够重视,无论学科知识、学科能力都较薄弱,新课程以专题的方式进行学习,对他们来说会存在较大困难。
(2)学生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会有较大的兴趣,但专题式的探究学习,部分学生会感到有困难,不易把握知识点。
三、
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教学措施:
1.备课时重点研究教材和学生,圈出难点、重点,把知识分为了解层次、识记层次、掌握并运用层次,针对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做到有的放矢,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记住常识。
2.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要做到先管后教,以提高学生兴趣和积极性为主,运用多媒体和直观教学手段,以及学生所见所闻的现有知识,激发其学习热情,启发其积极思维,开拓其动脑、动手能力。
3.课堂练习应紧扣课堂讲解的内容,从易到难,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以中低档题目为主,做到有梯度有层次地推进教学,使学生能在识记、听懂课堂内容的前提下就能做对,从而达到消化课堂内容,体验成功的感觉。
4.作业批改时教师应做好。
总结。
把那些学生得分率低的地方记录下来以利于改进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查漏补缺。同时教师要做到认真批改对那些掌握得好的学生不吝表扬差等生鼓励支持中等生促进加油提高批示时注意语言的感召力起到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
5.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抓好“记忆改变学习计划”,开展班级竞争,激发其学习动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其积极性,教师应通过适当的知识竞赛让学生参与竞争,达到成绩总体提高的目的。
6、教学进度的安排。由于新课程内容设计新而多,且教学时数少,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压缩,对教学进度抓紧抓好,力争在期末考前一周(第19周)以前结束上课,以保证期末考的复习备考时间。教学计划进度表: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一周1.1人口的数量变化。
(2课时)二周1.2人口的空间变化。
(1课时)。
1.3人口的合理容量。
(1课时)三周问题研究: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
复习、测验。
(1课时)四周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2课时)五周2.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2课时)六周2.3城市化。
(2课时)七周复习,测验。
(1课时。
3.1农业区位的选择。
(1课时)八周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2课时)九周3.3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2课时)十周期中考试复习。
(1课时)十一周期中考试。
十二周期中考试卷分析。
(1课时)十三周4.1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十四周4.2工业地域的形成4.3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
十五周复习,测验。
5.1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十六周5.2交通运输变化的影响,复习,测验十七周6.1人类关系思想的演变。
6.2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十八周章末复习。
十九周测验评讲。
二十周期末考复习期末考试。
(2课时)(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2课时)(1课时)。
(1课时)。
1课时)1课时)2课时)。
((((。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学习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会学地理。
所教学的班级中,大部分学生思想觉悟高,上进心强,能够遵守纪律,热爱学习。但班级之间教学成绩差距较大,有不少学生好动、贪玩,精力不集中,学习方法欠恰当,因而学习成绩不够理想。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要加强思想教育,做到因人因材施教。
七年级地理:第一部分是亚洲,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也是比较重要的一部分,需要识记亚洲的重点国家的名称,位置及重要国家的风土人情、物产矿藏等。第二部分是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包括日本、东南亚、印度和俄罗斯,这几个国家关系密切,不仅在历史而且现在都和我们进行经济贸易往来,掌握这几个国家的地理位置、人文环境、历史文化、对于每位同学都有重大意义。第三部分,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包括中东、欧洲西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澳大利亚。第四部分西半球的国家,包括美国和巴西。第五部分,极地地区各章节相互联系,各个国家相互关联,不能孤立地学习某一部分。
八年级地理:本学期主要是学习中国的农业、工业、高科技产业,交通以及分省区地理,涉及的范围广,内容多,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设计比较合理的教学模式相当关键。在教学中可以把农业、工业、高科技产业、交通等放在主要地位,教师通过讲解带领学生掌握主要的知识点,对于分省区地理可以采用选讲的办法教给学生学习方法,通过自学的办法以达到相应的目的。
九年级地理:尽快复习完第四册地理课本,然后转入全面复习,通过对学生强化训练,适应去做灵活性强、跨度大的题目,适应中考。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远程教育资源,切实做好地理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1。以课改的精神和要求指导教学。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的要求选择教学方法,特别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以便顺利地实现教学任务,完成教学任务。注重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整合:教学活动应该是由教学内容、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整合而成的系统,不仅要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应注重师生共同探究新知识的过程,重视学生学习的经历和经验,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实践环节的开发和学习渠道的拓宽,丰富学生的经历和经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统一。在平时的教学中,强调地理同生活实际的联系,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引导学生把课堂中的地理知识和方法运用于生活实际中去。
2。认真钻研教材、备好、上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效率,采用灵活教法指导学生读、记、练、看,达到活教教活,心教教心。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优化与智力潜能的开发,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关心学生;提高教学效益,保证教学质量,推出教学品牌。
3。继续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使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要特别注重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勤于钻研、辛勤劳动,精于业务、精备教案,周到思考、周密安排,严格要求、严把关口;勇于改革、勇于创新,来夯实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基础,以严、实、精、活的教风带动勤、实、悟、活的学风。
4。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巩固,重视知识点与时事地理的结合,进行全方位的开放性试题训练。
5。充分利用同步进行学案导学,让每一个学生有展示交流的机会,对于重难点则有针对性的强化击破,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保优、促中、转后进争取各班尽量少的孩子在地理学习上没有遗憾。为此,我将适时于课下和部分同学交流,用鼓励和鞭策促其进步。
6。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究,吸取别人的长处以不断完善自己,听从学校要求,努力多读书、读好书,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育人教书的本领。极参与集体备课、教育教学研究,吸取别人的长处以不断完善自己,做个优秀的教师。
7。渗透时政、热点知识,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联系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
在本学期教学工作中,将做以下工作:
第一、依据本科目的教学目标要求,针对不同基础水平的学生作出不同的要求。根据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基础好的学生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同时,适当扩充内容,多以讨论、提问的教学方法为主;基础差点的同学,让其掌握好基础知识,主要采用直接讲授的教学方法。
第二、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深入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内在逻辑,基本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第三。做好单元测试和评价,奖好罚差,对优秀学生及时表扬和鼓励。
第四、利用课外时间为自己充电,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博览群书,不断扩宽知识面,提高自己专业素质;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积极参与听课、评课,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五、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采用多媒体授课,给学生更生动的学习感受与体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之,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而努力。
希望各位教师能够认真阅读第二学期地理教学工作计划,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新的学期,为了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地理教学任务,特对本学期的教学定如下计划:。
一、教学基本情况。
(一),按课标要求,学校每周安排三课时,内容多时间紧,高质高效完成任务成为一大难题。现在把高中地理教学工作实施计划和进度安排作如下设计:
二、学科教学具体措施。
1、从开学初起,加紧新课程理念培训,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更新思想、改进方法,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投入新学期教学。学期初根据教研组计划安排,制定统一标准,落实三步六段教学法,每位任教者都必须认真学习新课标,并逐一落实到教学之中。
2、继续严格执行集体备课制度。本学期开学后,每星期日晚集中全备课组成员,对学案初稿进行严格审定,由主备老师对教材和教案主讲,大家集体讨论,形成一致意见,每周再增加一次集体讨论的机会,保证每一节课都形成贴近课标、符合新理念的统一学案和教案。同时积极提倡二次备课,全组统一进度,统一作业,把准教学基点,发挥个体特长,运用集体智慧,达到最佳效果。
3、坚持采用学案制度,要求每一份学案均能包含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延伸学习的基本内容,既要考虑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能反映能力的提高,既要有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引导,又能体现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每份学案均围绕下列几部分编写:课标内容、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知识整合、互动探究、同步检测等,不求全但求精,凡编写的每一部分内容都要做到详实、有可操作性。一节课一份预习案一份导学案,分课时备课。
4、要坚持教学的“五认真”,扣紧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提高课堂40分钟效率。做好辅导工作。
5、作业安排是每份学案中的巩固案,请主讲老师编写。同步检测当堂反馈,认真讲评。课外作业是完成预习案,及时复习上节所学内容,学习组长负责检查督促。
6、虚心学习,取长补短。积极开展相互听课活动,同组成员坚持每周每人互听不少于一节课,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高一地理必修一的教学工作计划安排,主要是针对自己所教的高一各个班级进行学情分析,以及对教材的分析,明确教学目的和目标。制定高一地理必修一教学工作计划,就是为了保证教学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21世纪祖国建设的接班人。
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课是高中学生必修和选修的课程。学习高中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观察和理解整个世界,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适应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高一新生虽然在初中已经学过两年的地理知识,但由于地理科目不参加中考等原因,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普遍较差,而初中地理知识又是进一步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基础,因此,高一学生会感觉地理难学,高一地理教师也会感到地理难教。
2、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能够独立和与人合作,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五、教材分析本册共五个单元:
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运动,以及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让学生懂得宇宙作为人类生存的地球的环境,和人类自然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二单元“大气”主要让学生了解大气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变化特点。大气是天气现象发生的载体,大气的性质和气候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气候的形成变化依赖于大气的运动变化和地球在宇宙中的自身运动特点。让学生明白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三单元“陆地和海洋”主要让学生了解陆地环境和海洋环境的地理特点。使得学生明白陆地和海洋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保护陆地和海洋环境是迫在眉睫的环境问题。
第四单元“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是本学期最后一个单元也是一个总结性的单元。这个单元让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活动认识到: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地理环境,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的资源。如气候资源,海洋资源,陆地资源等环境资源。然而自然环境也有破坏人类活动的时候。发生一些人类暂时无法抗拒的环境灾害。比如气象灾害:台风;地质灾害:地震。人类在地理环境中应该利用好各种环境资源,同时也要预防各种环境灾害。
第五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主要讲解地理环境的地域特征和各个地区的差异性。
六、具体措施。
1、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并写好教案。
2、认真上好每一堂课:运用生产和生活中“案例”,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文、插图、阅读材料、活动等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布置适当的课外作业,并及时批阅、讲解作业。
4、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去认识、分析、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5、适当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上课,并补充课外知识。
希望在老师的带领下,有这样的高一地理必修一教学工作计划坐镇,每一学生都能学会地理知识,同时也希望教师自身也有一个深刻的提升。
**时间飞快,这学期就要结束了,所有工作进入了最后阶段,回首这一学期,收获颇多,现将这学期的教学做个总结,既是对过去经验教训的整理,也是对未来的提醒。现将一学期的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中,要更多的体现学校的“三多五基本”教学原则,在课堂上贯彻“五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要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时刻注意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帮助学生通过熟悉的现象理解所学地理知识。如城市化进程的特点,什么时候城市化,农业的区位因素等等。让学生知道地理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科学试验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和信心。除了联系实际以外,还通过读图、学生练习和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应用地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在讨论中,教师要做必要的讲解。做练习时,要求学生弄清地理事实,独立思考,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能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判断。
二、积极认真参与教研活动与备课活动。
每周星期二第三节的教研和备课活动,大家共同探讨教学策略,研究教学效果,反思学生情况,组织练习工作,交流各自的教学进度,安排下一阶段的教学任务。有目的,定时定量的活动让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得以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协调统一顺利地开展下去,同时也使我获益不少,每经一次活动就成长一次。
三、虚心学习,提升自身的课堂教学能力。
一个教师最先被要求的往往是他的教学能力。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健康成长。是做一个成功的教师,还是成了一个误人子弟的教书匠?我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多次的听学校各位老师的公开课,听本学科教学组长的课,让我有了学习观摩的机会,取其之长,补己之短;多次的组内教研活动,各成员相互评课听课,使我受益匪浅。
四、认真做好教学反思。
作为新教师,对教学情况的掌握还不够熟悉,这就需要不断的做好教学反思。不仅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情况进行反思,还要积极深入学生群体,了解教学效果,接受学生反映情况,做得好的坚持,做不好的改进。教学是一种双向的过程,是双方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一方做得好能促使另一方做好,从而使整个教学效果得到不断加强,反之,则不断减弱,最后可能导致学生对该学科失去信心,因此,教学反思必不可少。学生成绩提不上来,问题出在哪里?今后的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经过反复思量,寻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学生存在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
1、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基础知识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重视地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方法;
4、重视地理知识的应用;
5、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总之,我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更好的完成地理教学工作。查找不足,向前辈学习经验,提高自己教学技能和教学业务水平,学人之长补己短。同时用心探究地理教学方法,并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在不断地实践中提高教学能力和理论水平,取得更好的成绩。
2015年7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