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报告需要准备充分,搜集相关数据和信息,并进行整理和分析,以支持结论的准确性和可信度。编写一份完美的报告,首先需要对所要汇报的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和准备。通过阅读这些报告范文,你可以学到一些写作技巧和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报告撰写能力。
6月19日,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最新发布《校友会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对1977—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高考状元展开调查统计,公布2017中国高考状元最青睐大学排行榜、2017中国高考状元最青睐本科专业排行榜和2017中国顶尖中学排行榜400强等榜单。报告显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最受全国高考状元青睐,最近来共录取了760名状元,占全国总数的91。46%,问鼎2017中国高考状元最青睐大学排行榜冠亚军,香港大学第3,香港中文大学第4,复旦大学第5。工商管理、经济学和电子信息类专业名列2017中国高考状元最青睐本科专业排行榜前3甲。上海中学、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和河北衡水中学等跻身2017中国顶尖中学排行榜400强前3强,赢得“中国高考状元摇篮”桂冠。报告指出,能否成为高考状元与其家庭背景、父母职业及学历等有密切关系;最近10年来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状元比例逐年上升,教师和公务员家庭背景出身的高考状元最多。
恢复高考40年来,中国八星级、七星级和六星级大学最受高考状元喜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大雄居全国前3甲。男性和女性在全国高考第1名的争夺中势均力敌,男状元占56。22%,女状元占43。78%;全国17个地区的女状元比例超过男状元,江苏、吉林和北京三省市女状元所占比例超过70%。“王”姓高考状元全国最多;状元名字使用次数最多的字是“晓”。全国高考状元毕业后经济收入和职业地位较高,大多从事令人羡慕的“高薪职业”。调查发现,高考状元作为中国各地区高考第一名,社会各界对高考状元寄予厚望;在学术界、医疗、文学、传媒、法律、证券和金融等专业技术领域,高考状元的职业成就较高,各行业顶尖人才和领军人物频现。
连续发布《校友会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为全国优秀考生高考填报志愿提供权威参考。
高考是目前中国公认的最公平、最公正、最大规模的人才选拔考试,作为全国各地区高考总分第一名,高考状元的诞生是集一个学生的天赋、情商、志向、勤奋与家庭的生活条件、生存环境、教育方式及其就读中学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师水平、教学方法的完美结合。中国第1个综合大学排行榜创始人、艾瑞深研究院首席专家、中南大学蔡言厚教授指出,“高考状元热”源于对知识改变命运和公开公平竞争的尊重。每年6月下旬全国各地高考揭榜后,状元因普通人不可企及的社会影响力、关注度和号召力成为中国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牵动着中国考生、高校、中学、老师、家长、商家、媒体乃至全社会的眼球,成为每年全国高考赛场上万众瞩目的明星。
自起,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已经连续11年独家发布《校友会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报告引起了国内外各大权威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深度报道。报告负责人、艾瑞深研究院院长赵德国指出,《校友会2017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对1977—20中国各地区高考状元的`性别、姓名、家庭背景、就读大学、所学专业、毕业中学、所在城市和职业发展等情况展开调查统计分析,调查对象为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高考文科和理科状元,包括原始分状元(裸分状元)和加分状元等,数据主要来源于教育主管部门、中学、高等院校、新闻媒体和教育网站等对社会公开的信息,由于受到非可控制因素影响,数据收集可能存在疏漏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校友会2017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更为详细内容请参阅由赵德国、蔡言厚和党亚茹主持撰写、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即将出版发行的《2017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
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调查—年中国各地区高考状元发现,能否成为高考状元与其家庭背景、父母职业及学历等有密切关系。报告负责人、艾瑞深研究院院长赵德国指出,最近10年来,父母为大学教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等“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的状元比例逐年上升,教师家庭、公务员家庭的高考状元所占比例较高,最盛产全国高考状元;而来自农村、经济状况欠佳家庭的状元所占比例下降。最近10年来,来自教师家庭的高考状元占总数的35。09%,其次是公务员家庭,占15。62%;工人家庭占13。39%;工程师家庭占10。62%,农民家庭占10。16%,其余为医生、律师、金融、证券、财务等职业家庭。
古语有云: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每个人都知道要孝顺父母,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清楚应该怎样尽孝道。有人认为,买房子,请保姆,吃大餐,去旅游就是孝顺父母,其实,这只能做到“外安其身”。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如果不能从心里尊敬父母,就不是真正的孝道。在这个日新月异,进步神速的社会,人们容易蔑视老人的阅历和经验,轻视老人的社会地位。
“千难万难难不过给爹妈个好脸色,如果你流露出你的蔑视和不耐烦,这种孝心就是不到位的,因为这会让父母很不安心。”
《论语》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作为子女的我们,有没有对父母尽过孝道呢,是一句亲切地问候?还是一次关怀的行动?孝顺父母,不仅要外安其身,更重要的是要内安其心。如果我们真的孝顺父母,就从现在开始行动吧,不要等到明天。
二、城镇和农村是如何对待“孝”?
中国城市孝心调查:国内曾有过在孝道实践方面,该调查涉及了晚辈对长者行为的六个层面,包括:照顾长者、经济上援助长者、尊敬长者、服从长者、关注长者的爱恶、不时慰问长者。
整体来看,中国人的孝道表现差强人意,其中最好之行为为尊敬长者,最差的是在经济上援助长者。
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科学系教授,在正在香港召开的“全球华人孝亲敬老研讨会”上,公布了一份《老、中、青三代在xx、南京、xx、广州、厦门、西安、香港的孝道实践研究》报告。
当研究人员把不同城市的背景加以统计学的调整后,显示出xx样本对父母的孝道实践分值最高,xx样本分值最低,而香港在“经济上援助长者”一项分值最高。
分析认为,道德教育对当地的孝道有明显影响,并以此解释为何xx、南京孝道实践水平较高,且传统多代家庭较为普遍;反之,亦看出xx、广州及香港道德教育相对薄弱。
进一步变量分析显示:中年人的孝道实践较多,因为他(她)们多有年迈的父母健在,社会经历促使其有更丰富的孝道实践技巧。
说起孝敬父母,可能有时候农村出来的孩子比城里长大的孩子只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也许是他们的童年生活的艰辛让他们尽早的就体会生活的艰难,也许是因为在纯朴简单的环境中,更能让他们感悟真情,总之,他们热爱土地,并且格外的懂得感恩。
城市的孩子大多从小依赖感就很强,他们被溺爱、娇惯得太多。和农村相比,家庭环境的优越没有让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经历过生活的磨难,像温室的花,被呵护着安逸的长大。大小的场面他们都见识过,繁华中的都市杂烩他们都谙熟相比之下,感恩对于他们来讲,会略显陌生。
三、如何尽到孝?大学生们的理解,父母的期望。
我们大学生们理解:我们家是严父慈母,我对父亲非常尊重,但毕竟是两代人,也难事事让他们如意。下学期就要毕业了,父母希望我能留在他们身边,我却想出去闯一闯。在外面虽能挣多些钱,却又不一定能满足父母。这真是一种矛盾。父母更需要心理安慰,希望能常常见到儿女,享受天伦之乐。不管将来工作怎样,我都会尽力让父母称心如意。
孝敬父母经济上一定要有所体现。我父母是农民,将来年纪大了不能种地,就没有生活来源了。现在对父母只能是回家时多陪陪他们,特别是过节时一块看看电视,聊聊天,他们就很高兴。在家里我受母亲的影响最大,母亲从小教育我要争气,每次回家我都不忘给她带点礼物,她虽然嘴上说不用,可心里挺高兴。将来自己工作了,经济上一定要多替父母分担些。
我认为经济方面很重要。上学给家里造成很大负担,兄弟姐妹中我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最多,将来也应该负最大的责任,特别是对父母经济上一定要保证。农村一个村考上大学的很少,自己考上了大学给家里树立了地位,将来能否出人头地,关系到父母和家族的声望,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在父母眼里这才是最大的孝顺。现在我觉得责任心很重,压力也很大。父母很辛苦,回家后自己跟家里人一样,干农活、做饭、洗衣服、挖土,样样都做。
自从上大学以来,跟父母的交流少了,对家、对父母的感觉逐渐淡了,以前写信一次写几页纸,现在一页也写不满。因为学校里的事比较多,去年放假就没回家。曾经看过一幅漫画,大意是说孤独是对老人的最大伤害,我看了以后感觉很内疚。
现在讲孝敬父母,只能是精神上的,也就是父母的生日、节假日打电话问候一下;假期早回家,多陪陪父母,跟他们聊聊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经济上不可能给予他们。将来工作不在父母身边,回家机会少,要多跟父母通通电话,尽量回家看望他们。如果有条件,与父母共住是很好的尽孝心的机会。
我觉得“孝敬”就是尽量与父母沟通,让父母知道你记着他们,至于经济上的东西倒在其次。我父母现在都还在工作,老是问我需要赞助不,所以,再给钱似乎有点假惺惺的,还不如多打几个电话。我的表示主要就是让他们知道我一个人在外地过得挺好,让他们互相照顾,别牵挂我。我有时回家给家里添置一些小东西,记得那次我买了一块厚塑料桌布,妈高兴得要命,说儿子懂事了,会给家里买东西了,并将它拿到邻居家去炫耀了好久。那是我第一次给家里买东西,后来,想到妈那么高兴,我就每次都注意家里缺什么,然后带回去。
父母的。期望:最大的希望是孩子学习好,能独立,有立足于社会的一技之长。孩子能自立于社会就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父母对子女全身心地投入,当然希望孩子能以关心回报,不过也没有太多的要求。现在孩子还小,能帮我拿拿东西,累时捶捶背,感觉就很满足。
作为父母,我们希望能与子女在思想上不断沟通,对一些事情的看法能够统一。我们生活不成问题,更渴望亲情,需要精神上的慰藉。生病时子女能关照关照,有不能做的事帮帮忙。老人怕寂寞,子女多与我们聊聊天、说说知心话。希望子女理解、尊重我们的意见。以顺为孝的传统总的来说还是有道理的,不是原则问题儿女可以让步,尽量让老人高兴。老人有自己的脾气,作子女的要尊重他们。儿女在成长过程中犯了很多错误,父母都原谅了,父母也可能犯错误,有想不周到的地方,或者有什么差错,儿女也要原谅。
孩子现在好好学习,长大能出人头地,就算孝敬。我现在上有老,下有小,做生意做得很辛苦,就是为了孩子。
我们有保险,生活没有问题,宁愿孩子将来远走高飞,也不愿她守在眼前下岗。父母抚养孩子是为了了自己的心愿,期望他们将来能自立,能对社会有很大的贡献,将来孩子能做到这一点,自然就会对父母好,父母也就什么都有了。
古语有云: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每个人都知道要孝顺父母,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清楚应该怎样尽孝道。有人认为,买房子,请保姆,吃大餐,去旅游就是孝顺父母,其实,这只能做到“外安其身”。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如果不能从心里尊敬父母,就不是真正的孝道。在这个日新月异,进步神速的社会,人们容易蔑视老人的阅历和经验,轻视老人的社会地位。
“千难万难难不过给爹妈个好脸色,如果你流露出你的蔑视和不耐烦,这种孝心就是不到位的,因为这会让父母很不安心。”
《论语》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作为子女的我们,有没有对父母尽过孝道呢,是一句亲切地问候?还是一次关怀的行动?孝顺父母,不仅要外安其身,更重要的是要内安其心。如果我们真的孝顺父母,就从现在开始行动吧,不要等到明天。
中国城市孝心调查:国内曾有过在孝道实践方面,该调查涉及了晚辈对长者行为的六个层面,包括:照顾长者、经济上援助长者、尊敬长者、服从长者、关注长者的爱恶、不时慰问长者。
整体来看,中国人的孝道表现差强人意,其中最好之行为为尊敬长者,最差的是在经济上援助长者。
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科学系教授,在正在香港召开的“全球华人孝亲敬老研讨会”上,公布了一份《老、中、青三代在北京、南京、上海、广州、厦门、西安、香港的孝道实践研究》报告。
当研究人员把不同城市的背景加以统计学的调整后,显示出北京样本对父母的孝道实践分值最高,上海样本分值最低,而香港在“经济上援助长者”一项分值最高。
分析认为,道德教育对当地的孝道有明显影响,并以此解释为何北京、南京孝道实践水平较高,且传统多代家庭较为普遍;反之,亦看出上海、广州及香港道德教育相对薄弱。
进一步变量分析显示:中年人的孝道实践较多,因为他(她)们多有年迈的父母健在,社会经历促使其有更丰富的孝道实践技巧。
说起孝敬父母,可能有时候农村出来的孩子比城里长大的孩子只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也许是他们的童年生活的艰辛让他们尽早的就体会生活的艰难,也许是因为在纯朴简单的环境中,更能让他们感悟真情,总之,他们热爱土地,并且格外的懂得感恩。
城市的孩子大多从小依赖感就很强,他们被溺爱、娇惯得太多。和农村相比,家庭环境的优越没有让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经历过生活的磨难,像温室的花,被呵护着安逸的长大。大小的场面他们都见识过,繁华中的都市杂烩他们都谙熟相比之下,感恩对于他们来讲,会略显陌生。
我们大学生们理解:我们家是严父慈母,我对父亲非常尊重,但毕竟是两代人,也难事事让他们如意。下学期就要毕业了,父母希望我能留在他们身边,我却想出去闯一闯。在外面虽能挣多些钱,却又不一定能满足父母。这真是一种矛盾。父母更需要心理安慰,希望能常常见到儿女,享受天伦之乐。不管将来工作怎样,我都会尽力让父母称心如意。
孝敬父母经济上一定要有所体现。我父母是农民,将来年纪大了不能种地,就没有生活来源了。现在对父母只能是回家时多陪陪他们,特别是过节时一块看看电视,聊聊天,他们就很高兴。在家里我受母亲的影响最大,母亲从小教育我要争气,每次回家我都不忘给她带点礼物,她虽然嘴上说不用,可心里挺高兴。将来自己工作了,经济上一定要多替父母分担些。
我认为经济方面很重要。上学给家里造成很大负担,兄弟姐妹中我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最多,将来也应该负最大的责任,特别是对父母经济上一定要保证。农村一个村考上大学的很少,自己考上了大学给家里树立了地位,将来能否出人头地,关系到父母和家族的声望,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在父母眼里这才是最大的孝顺。现在我觉得责任心很重,压力也很大。父母很辛苦,回家后自己跟家里人一样,干农活、做饭、洗衣服、挖土,样样都做。
自从上大学以来,跟父母的交流少了,对家、对父母的感觉逐渐淡了,以前写信一次写几页纸,现在一页也写不满。因为学校里的事比较多,去年放假就没回家。曾经看过一幅漫画,大意是说孤独是对老人的最大伤害,我看了以后感觉很内疚。
现在讲孝敬父母,只能是精神上的,也就是父母的生日、节假日打电话问候一下;假期早回家,多陪陪父母,跟他们聊聊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经济上不可能给予他们。将来工作不在父母身边,回家机会少,要多跟父母通通电话,尽量回家看望他们。如果有条件,与父母共住是很好的尽孝心的机会。
我觉得“孝敬”就是尽量与父母沟通,让父母知道你记着他们,至于经济上的东西倒在其次。我父母现在都还在工作,老是问我需要赞助不,所以,再给钱似乎有点假惺惺的,还不如多打几个电话。我的表示主要就是让他们知道我一个人在外地过得挺好,让他们互相照顾,别牵挂我。我有时回家给家里添置一些小东西,记得那次我买了一块厚塑料桌布,妈高兴得要命,说儿子懂事了,会给家里买东西了,并将它拿到邻居家去炫耀了好久。那是我第一次给家里买东西,后来,想到妈那么高兴,我就每次都注意家里缺什么,然后带回去。
父母的期望:最大的希望是孩子学习好,能独立,有立足于社会的一技之长。孩子能自立于社会就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父母对子女全身心地投入,当然希望孩子能以关心回报,不过也没有太多的要求。现在孩子还小,能帮我拿拿东西,累时捶捶背,感觉就很满足。
作为父母,我们希望能与子女在思想上不断沟通,对一些事情的看法能够统一。我们生活不成问题,更渴望亲情,需要精神上的慰藉。生病时子女能关照关照,有不能做的事帮帮忙。老人怕寂寞,子女多与我们聊聊天、说说知心话。希望子女理解、尊重我们的意见。以顺为孝的传统总的来说还是有道理的,不是原则问题儿女可以让步,尽量让老人高兴。老人有自己的脾气,作子女的要尊重他们。儿女在成长过程中犯了很多错误,父母都原谅了,父母也可能犯错误,有想不周到的地方,或者有什么差错,儿女也要原谅。
孩子现在好好学习,长大能出人头地,就算孝敬。我现在上有老,下有小,做生意做得很辛苦,就是为了孩子。
我们有保险,生活没有问题,宁愿孩子将来远走高飞,也不愿她守在眼前下岗。父母抚养孩子是为了了自己的心愿,期望他们将来能自立,能对社会有很大的贡献,将来孩子能做到这一点,自然就会对父母好,父母也就什么都有了。
今天,老师带着我们进行了一次全班问卷调查,调查结果令我感慨万千。
第一项调查项目:你知道母亲的'生日吗?我们班共有61名同学,据统计,知道母亲生日的有52人,不知道的有5人,知道的人约占全班人数的91.2%。显然,大多数同学是关心着母亲的,调查结果令人满意。虽然我们没有能力在母亲生日时送上一束美丽的鲜花或一个美味的蛋糕,但我想,儿女一句真诚的“生日快乐”会是送给母亲的最好礼物。
第二项调查项目:你一回家就和父母打招呼吗?据统计,一回家就和父母打招呼的有35人,不打招呼的有22人。打招呼的约占全班人数的61.4%。据了解,这些因为“事务繁忙”而来不及打招呼的22名同学一部分是因为急于写作业而“不拘小节”。另一部分呢,则是因为在家里当惯了“小皇帝”、“小公主”,压根儿没有这个习惯。我相信,一个亲昵的称呼再加上一句温暖的问候会使父母一天来的疲惫一扫而光。
第三项调查项目:你会在父母感到不适时为他们送上一杯热茶吗?据统计,选择倒茶的有19人,不倒茶的有38人,倒茶人数只占全部人数的33.3%。这个调查结果令人心酸。儿女稍有不适,父母便立刻端茶送水、嘘寒问暖;而在父母不舒服时,大部分同学却不闻不问,真令人咋舌。
第四项调查项目:你知道母亲节的日期吗?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据统计,有46人知道,11人不知道,知道人数约占全班人数的80.7%。想必大家都知道6月1日是儿童节,但又有多少人知道母亲节的日期?我们班的调查结果多少令人欣慰。
百善孝为先,让我们用一颗孝心对待自己的父母吧,一句祝福、一杯热茶、一声问候,都会使父母感到幸福和快乐。别忘了在母亲节和父亲节时对父母道一声:“节日快乐”!
一引言。
随着全球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生产力不断提高,相互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而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因此,文化软实力与科技竞争力越来越成为世界的焦点。
为了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我国不断提升人民的素质,想要打造成一个人才强国,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不断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素质。而教师,则担任了一个教人育人的角色在这其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所以,在这次调查报告中,我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并对其进行调查和分析。
二职业简介。
教师,既指一种社会角色,又指这一角色的承担者。广义的教师是指传授知识、经验的人,狭义的教师系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人,并在教育(学校)中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人,狭义方面来理解,即教师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三职业概况。
(一)职业的需求的供给情况:
据了解,在当今社会,中小学的教师需求与供给以及基本达到平,已经趋于饱和;高等教育,如高中,大学的教师资源也十分充分;而学前教育的教师需求非常大,供小于求,教师资源严重供应不足,从而导致了许多儿童无法上学前班的情况。
(二)职业待遇与发展:
1、待遇:
据悉,在2011年的两会已经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出台了关于教师的一条政策:“实行县(市)域内城乡中小学教师编制和工资待遇同一标准,以及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温总理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教师工资时说到这样一条政策:“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全面实施。”可见,教师的工资日益增长,前景十分可观。
根据我调查的一位教师所说,现在教师的工资在社会上可以说是中等水平,工资也逐渐增长,现在与事业编制的工资相近。从一开始从事教师职业的300多,再到1000多,2000多,现在一年已有7,8万,而新教师每月也有4,5千,十分稳定。
2、发展:
1、教师转业比例低,基本稳定;
2、教师在职业成长的培训上有很大的需求,在继续教育与学习中会面临新的问题,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四工作描述。
一工作目标:
1、成为名特优教师,在自己的领域上有所发展。
2、树立专业理想、培养专业情操,提高专业心理素质。
3、提高一般意义上的文化素质。
4、提高学科与专业领域的学术素养。
5、掌握教育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
(二)工作职责:
培育学生,为人师表,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培养优秀的学生,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工作任务:
1.在教学方面:
每一天:完成一天的教学任务;
每一学期:完成其教学目标,尽可能实现自己定的教学目标。
2.在育人方面:
以身作则,用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政治素养培育学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四)考核指标:
1在教学上:
1)每一学期的考试的教学成绩考核;
3教科研考核,例如:科研立项,调研等;
4学生等对教师的评价,即民意组测评。
2岗位素质要求:
1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掌握充分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
2至少为大学本科文凭,高等教育的文凭要求更高,依情况而定;
3有从事教师职业所具备的良好的政治素养和道德修养;
4有从事教师职业所具有的身体健康状况和程度要求。
五岗位规范。
(一)岗位职责:
根据学科特点,认真钻研新课标,把握学生实际,能够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育教学,熟练地制作、运用课件坚持用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原则培育学生,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用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政治素养培育学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
(二)上岗条件:
1思想品德条件:
热爱祖国和职业教育事业,遵纪守法,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学历及技能条件:
3教育教学能力条件。
1身体条件:
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适应教学工作的需要。
2普通话水平:
拥有普通话等级证书,能准确、清晰地使用普通话授课。
3职业教育理论相关课程学习要求:
非统招本科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的人员申请认定教师上岗资格,要经过职业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学法、生产实习教学法(实习指导教师和一体化教师要求)等课程培训,并经考试成绩合格。
班级:10通信2w实践参加者:黄建校。
实践主题:孝敬生我养我父母,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初衷。
孝敬观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孝敬观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对大学生开展孝敬观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培养造就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优秀人才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此,我特意在网上做出一个问卷调查,针对在校大学生对孝敬观的看法和态度,以便于了解这次调查的过程。希望作出一些教育建议能够帮助、引导大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观的方向,更希望有利于我们大学生自身的素质的提高,进而全面发展。
(二)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是采用网上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活动的时间为期三天,调查对象为在校大学生,调查对象的年龄为20~22岁,平均年龄20岁。问卷内容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学生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学生对父母的态度、孝敬道德观念等。采用无记名的形式,学生自主选择填写。问卷结果采用计算机和人工计算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处理。
(三)调查结果。
1、大部分大学生心怀一颗感恩报答的心,与父母的关系和谐、融洽。
在传统伦理道德的影响下,学生们展现出了重孝道、较负责的一面。从调查中发现:在回答“您知道父母的生日在哪天吗?”这一问题时,超过半数的学生选择知道,部分的学生知道父母亲两者中的一者;学生在将来就业时,大部分会选择就业地区与家距离较近的地方,便于照顾父母;大多数学生会在一个星期左右与父母联系,少数的学生会选择一个月内与家人联系;绝大多数学生会在过节时问候自己的父母,并且送上自己的关心与祝福;半数以上的学生在与父母发生争吵时,会有道歉的态度,约20%的同学会主动与父母道歉;学生在家里会帮助父母做家务,帮父母洗衣服,大多数的学生都能理解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并能尽自己的努力让父母满意。
2.大学生基本都拥有手机,通讯工具的发展便利了大学生与父母之间的联系。
3.部分大学生生活条件优越,自我中心意识比较强烈,缺乏感恩之心。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自小生长在一个比较特殊的环境中,生活条件比较优越,不需要为温饱问题而担心;其次父母大部分只有一个或两个子女,所以子女在家庭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加之父母和祖父母的溺爱,对子女的要求都能答应,故自我中心意识比较强烈。
(四)存在问题。
虽然家长和学生之间的联系较多,但是在与家人的交流过程中,大多数只是谈一些生活上的肤浅琐事,有的也只是仅限于生活和学习上的关心,亦会出现同学报喜不报忧,甚至一些颓废的同学给家长反馈的信息几乎是完全相反的,这样导致父母与孩子真正交流思想和情感的时间很少;孩子对于父母愿望、忧愁和喜悦,学生只知道一些,但是对于父母的生活状况和身体状况却不是很了解;在与父母吵架后,有的只说抱歉的话语,却没有任何行动去表达自己的悔意和歉意,甚至有的不当一回事;由于时代的不同,再加上学生与父母对政治、经济、文化上理解的差异,会造成双方在某些观念上存在很大的分歧,这就为大家的了解与沟通增加了障碍,矛盾、误解将会导致出现这些情况:有的认为自己与父母之间存在代沟,有的认为父母不能真正了解自己的想法,无法了解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同时也出现了非常叛逆的同学,不顾及父母的感受,一意孤行??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的不足,生活上自理独立的能力较差,不会处理生活小事,不会合理安排生活费,不会处理好人际关系,不会很好地调整自己的情绪,遇到小小的挫折、困难只会找家人抱怨、哭诉,久而久之,生活上自主独立能力明显减弱,不利于自己独立人格的形成和完善。
(五)原因分析。
1、社会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不完善。
在孝敬观上,大学生讲究奉献少了,索取多了;在新的大学生活带来的不适应,社会上的攀比之风、享乐主义风、拜金主义风、极端个人主义风等错误思想对大学校园的冲击,同时,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价值取向出现了多元化,在选择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时候,我们没有把握好尺度,容易走偏了方向;教育体制仍未完善,仍旧以成绩为主要要素去衡量学生,而伦理道德的教育、情感意识的教育却很少,甚至未达到教育的标准,这样使在校的大学生对家庭对父母的关心热爱度逐渐降低,从而导致他们的孝敬观的思想逐渐流失。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引起了质变。
2、长辈的溺爱、纵容。
自从我国贯彻落实计划生育这一长期的基本国策后,大部分的家庭一般有一个或两个子女。再加上经济的快速平稳发展,社会的和谐安定,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子女的态度和要求一般是有求必应,吃、穿、住、用都给子女最好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子女以个人为中心思想的滋生,逐渐发展成享乐生活,不顾及父母的感受,不懂得关心父母。
3.学生自己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
部分学生不注意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导致人生观出现偏差,以自我为中心,追求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只讲索取,不讲奉献,自私、自我,不顾及家庭和亲人的感受。
(六)建议。
1、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校园环境。
大学生应该摒弃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人生观等错误思想,警惕和抵制它们的侵蚀,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合理安排自己的衣食住行,主动地加强与父母沟通和交流,互相理解和关心。尤其是大一的新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学会过集体生活,学会独立处理生活、学习和人际中的各种问题,不能遇到问题就向父母诉苦、抱怨。
2、学校应给予一定的重视。
在我校的伦理教育中,主要以讲授为主,可以尝试改变教育形式,组织同学们观看一些孝敬教育片;开展全校性的孝敬教育活动,比如说写一封家书活动,学唱几首与父母有关的歌曲,或开展大合唱。学校应该开设感恩教育课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树立正确的`孝敬观,完善伦理道德教育。
3、家庭要重视对孩子的教育自小,家里就应该给子女讲授有关于孝敬,亲情的故事诗篇,如《孟母三迁》、《游子吟》等等,让他们从小就学会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勤俭持家、兄友弟爱等传统美德。父母的期望、关心、理解可以让学生努力奋斗,积极进取,可以成为他们要求上进的恒久动力,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持恒心,推动他们不断完善自我。但是切不可让这些东西转化成无形的压力,影响子女的正常生活和心理,也不能过分溺爱子女,要让他们学会独立,能够面对挫折。
4、大学生应提高独立生活能力,同时要担负起照顾父母的责任当代大学生要确立生活的独立意识,不能过分依赖父母,要确立自己的人生目的、人生道路、人生价值标准,做到认真、务实、乐观、进取,要努力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抵制不良思想的入侵,要经得起困难的考验,要勇于奉献,不求索偿,要做到勤奋、严谨、求实、创新,报效国家,回馈社会,感恩学校,孝顺父母。
(七)调查体会。
孝敬父母是大学生必备的意识,也是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的品格。懂得孝敬长辈能使家庭和睦,从一个家风优良的环境中走出来的孩子,有着他独特的魅力与和善的气场,能迅速构建起自己的人际关系网,也容易被认可。孝敬父母的中华传统美德不能抛弃,而传统文化逐步被人淡忘的社会现状令人担忧。素质教育的呼声正在高涨,相比于实用主义的大潮仍是星星之火。
今天,老师带着我们进行了一次全班问卷调查,调查结果令我感慨万千。
第一项调查项目:你知道母亲的生日吗?我们班共有61名同学,据统计,知道母亲生日的有52人,不知道的有5人,知道的人约占全班人数的91.2%。显然,大多数同学是关心着母亲的,调查结果令人满意。虽然我们没有能力在母亲生日时送上一束美丽的鲜花或一个美味的蛋糕,但我想,儿女一句真诚的“生日快乐”会是送给母亲的最好礼物。
第二项调查项目:你一回家就和父母打招呼吗?据统计,一回家就和父母打招呼的'有35人,不打招呼的有22人。打招呼的约占全班人数的61.4%。据了解,这些因为“事务繁忙”而来不及打招呼的22名同学一部分是因为急于写作业而“不拘小节”。另一部分呢,则是因为在家里当惯了“小皇帝”、“小公主”,压根儿没有这个习惯。我相信,一个亲昵的称呼再加上一句温暖的问候会使父母一天来的疲惫一扫而光。
第三项调查项目:你会在父母感到不适时为他们送上一杯热茶吗?据统计,选择倒茶的有19人,不倒茶的有38人,倒茶人数只占全部人数的33.3%。这个调查结果令人心酸。儿女稍有不适,父母便立刻端茶送水、嘘寒问暖;而在父母不舒服时,大部分同学却不闻不问,真令人咋舌。
第四项调查项目:你知道母亲节的日期吗?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据统计,有46人知道,11人不知道,知道人数约占全班人数的80.7%。想必大家都知道6月1日是儿童节,但又有多少人知道母亲节的日期?我们班的调查结果多少令人欣慰。
百善孝为先,让我们用一颗孝心对待自己的父母吧,一句祝福、一杯热茶、一声问候,都会使父母感到幸福和快乐。别忘了在母亲节和父亲节时对父母道一声:“节日快乐”!
对生养我们的父母尽一份孝道,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怎样做才算孝敬父母呢?
其次,就是不能欺骗父母。有时我们做错了事,有的同学怕受到父母的责备,就对父母撒谎。比如考试分数不理想就自己改一个理想的分数,再模仿父母签字。用一个谎言去掩盖另一个谎言,要知道,这样就会养成经常撒谎的习惯,这样的孩子,有一天惹出了大祸,等到那时,事实毕竟是用谎言掩盖不了的。会使辛苦把你养大,爱你的父母伤透了心。
最后是我们应该高兴地去帮父母做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事。因为父母把我们养大很不容易,这其中的艰辛也许我们现在还不能完全体会到。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除了搞好自己的学习以外,就是多帮父母分担一些家务事。
只有孝敬父母,多尽孝心,才能和父母建立起彼此信任的感情。
在第十届“挑战杯”参赛作品中,一件名为“感恩父母,点亮亲情”的教育类作品格外引人关注,来自河北工程大学的薛秀丽、谢志龙等同学运用科学的方法,在全国不同区域的7所大学内进行了调查,发放调查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629份,做出了《关于大学生感恩亲情缺失的调查报告》。
调查显示,62.0%的大学生清楚地记得父母的生日,17.8%的大学生只记得父亲或母亲的生日,更有21.2%的大学生对父母的生日都不记得。
据薛秀丽介绍,河北工程大学最近组织了一次“一封家书”征文活动,一些大学生通过参赛,重新开始使用书信的方式抒发对父母的感激、忏悔与愧疚之情。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写家书”持不以为然的态度。“现在各种通讯设施这么齐全,给家里写信多浪费时间啊。”一名大学生表示。
调查显示,90.5%的大学生选择用电话与父母联系,只有7.9%的大学生选择用书信的方式与父母联系。有72.9%学生从未当面对父母说过“我爱你们”或其他类似的直接表达感情的话,其中男生占78.7%,女生占21.3%。
有大学生认为,是中国人含蓄的传统造成了孩子与父母交流的减少,“尽管有时想和父母联系一下,可是时间又比较紧张,想用那种传统的方式和他们交流,但拿起笔来一时也不知说些什么,甚至出现提笔忘字的情况。绝大多数人还是把孝敬父母落实在了刻苦学习、掌握知识的实际行动上”。
调查显示,32.3%的大学生表示,上大学是为了“改善父母生活,孝敬父母”,38.5%的人认为上大学是为了“找份好工作,好好过日子”,18.4%的大学生是为了“实现自己在学术领域的理想”,此外还有10.8%的大学生是为了遵从“父母的命令”。薛秀丽等同学的调查报告认为,绝大多数的大学生还是懂得感恩父母的,他们在以实际行动表达着对父母的爱。
“这个调查题目设计得好,不仅对大学生要注重感恩教育,就是企业、政府,对职员、公务员也越来越重视加强对他们的感恩教育。我和一个著名企业的总裁聊天时就曾经说到感恩,他表示,他所在的公司要求中层领导回家必须要向父母表达爱意,因为只有爱父母才能爱企业,才会对下属有感染力和领导力。”“挑战杯”大赛的一位评委向记者表示。
妈妈陈述:哎,我的零花钱啊!几乎是没有的,你想啊,在我们那个时候,哪像现在啊!你们每个星期都有五元钱的零花钱,还吵吵闹闹的,要十元钱,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那个时候的零花钱状况啊!
调查对象一:外公。
外公陈述:啊,你问你妈妈小时候有多少零花钱啊?告诉你吧,你妈妈小时侯基本上是没有零花钱的,因为那个时候我们家里穷,别说零花钱了,就连吃饭也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外婆陈述:我记得我只给过你妈妈一次零花钱,那一次也只给了她两毛钱啊!那一刻,她高兴地快要发狂,立即就到小商店里买了两只冰棍吃。
调查结果:哎,妈妈小时候的零花钱竟然是几乎没有,我以后也要节约用钱了!
调查内容二:爸爸小时候受到过爷爷奶奶几次批评。
爸爸陈述:我啊!小时候可听话了,一次批评也没有受到过,哪像你啊?你可不听话了!简直就是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
调查对象一:爷爷。
爷爷陈诉:哈哈哈哈……………你爸爸小时候可淘气了,经常逃课、掏麻雀儿窝、捉弄别人、爬树……别人家的小孩还来咱家告过你爸爸呢!然后我们就把他k了一顿。
调查对象二:奶奶。
奶奶陈述:你的`爸爸不知道挨过我们几次批评了,反正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因为他小时侯顽皮啊!
调查结果:真想不到爸爸小时侯比我还淘气!
调查内容三:妈妈小时候的学习成绩。
妈妈陈述:我小时候的成绩可好了,每次都考一百分,每次都是第一名,没有一次不拿奖状的!哪像你啊!每次考试都得98分!还被别人称作的是“98王子”!
调查对象一:外公。
外公陈述:我不记得你妈妈小时候的成绩了!反正没过100分!好象都是因为粗心扣个一两分什么的。她可伤心死了。
调查对象二:二姨妈。
二姨妈陈诉:我还清楚地记得,你妈妈小时侯的成绩每一次都考全班第一名,可就是没有考过100分,因为她考试的时候很粗心,总是提前交卷!
调查结果:妈妈的成绩果然不错!可就是跟我一样!没得满分!
我们大学生们理解:我们家是严父慈母,我对父亲非常尊重,但毕竟是两代人,也难事事让他们如意。下学期就要毕业了,父母希望我能留在他们身边,我却想出去闯一闯。在外面虽能挣多些钱,却又不一定能满足父母。这真是一种矛盾。父母更需要心理安慰,希望能常常见到儿女,享受天伦之乐。不管将来工作怎样,我都会尽力让父母称心如意。
孝敬父母经济上一定要有所体现。我父母是农民,将来年纪大了不能种地,就没有生活来源了。现在对父母只能是回家时多陪陪他们,特别是过节时一块看看电视,聊聊天,他们就很高兴。在家里我受母亲的影响最大,母亲从小教育我要争气,每次回家我都不忘给她带点礼物,她虽然嘴上说不用,可心里挺高兴。将来自己工作了,经济上一定要多替父母分担些。
我认为经济方面很重要。上学给家里造成很大负担,兄弟姐妹中我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最多,将来也应该负最大的责任,特别是对父母经济上一定要保证。农村一个村考上大学的很少,自己考上了大学给家里树立了地位,将来能否出人头地,关系到父母和家族的声望,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在父母眼里这才是最大的孝顺。现在我觉得责任心很重,压力也很大。父母很辛苦,回家后自己跟家里人一样,干农活、做饭、洗衣服、挖土,样样都做。
自从上大学以来,跟父母的交流少了,对家、对父母的感觉逐渐淡了,以前写信一次写几页纸,现在一页也写不满。因为学校里的事比较多,去年放假就没回家。曾经看过一幅漫画,大意是说孤独是对老人的最大伤害,我看了以后感觉很内疚。
现在讲孝敬父母,只能是精神上的,也就是父母的生日、节假日打电话问候一下;假期早回家,多陪陪父母,跟他们聊聊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经济上不可能给予他们。将来工作不在父母身边,回家机会少,要多跟父母通通电话,尽量回家看望他们。如果有条件,与父母共住是很好的尽孝心的机会。
我觉得“孝敬”就是尽量与父母沟通,让父母知道你记着他们,至于经济上的东西倒在其次。我父母现在都还在工作,老是问我需要赞助不,所以,再给钱似乎有点假惺惺的,还不如多打几个电话。我的表示主要就是让他们知道我一个人在外地过得挺好,让他们互相照顾,别牵挂我。我有时回家给家里添置一些小东西,记得那次我买了一块厚塑料桌布,妈高兴得要命,说儿子懂事了,会给家里买东西了,并将它拿到邻居家去炫耀了好久。那是我第一次给家里买东西,后来,想到妈那么高兴,我就每次都注意家里缺什么,然后带回去。
父母的期望:最大的希望是孩子学习好,能独立,有立足于社会的一技之长。孩子能自立于社会就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父母对子女全身心地投入,当然希望孩子能以关心回报,不过也没有太多的要求。现在孩子还小,能帮我拿拿东西,累时捶捶背,感觉就很满足。
作为父母,我们希望能与子女在思想上不断沟通,对一些事情的看法能够统一。我们生活不成问题,更渴望亲情,需要精神上的慰藉。生病时子女能关照关照,有不能做的事帮帮忙。老人怕寂寞,子女多与我们聊聊天、说说知心话。希望子女理解、尊重我们的意见。以顺为孝的传统总的来说还是有道理的,不是原则问题儿女可以让步,尽量让老人高兴。老人有自己的脾气,作子女的要尊重他们。儿女在成长过程中犯了很多错误,父母都原谅了,父母也可能犯错误,有想不周到的地方,或者有什么差错,儿女也要原谅。
孩子现在好好学习,长大能出人头地,就算孝敬。我现在上有老,下有小,做生意做得很辛苦,就是为了孩子。
我们有保险,生活没有问题,宁愿孩子将来远走高飞,也不愿她守在眼前下岗。父母抚养孩子是为了了自己的心愿,期望他们将来能自立,能对社会有很大的贡献,将来孩子能做到这一点,自然就会对父母好,父母也就什么都有了。
今天,老师带着我们进行了一次全班问卷调查,调查结果令我感慨万千。
你知道母亲的生日吗?我们班共有61名同学,据统计,知道母亲生日的有52人,不知道的有5人,知道的人约占全班人数的91.2%。显然,大多数同学是关心着母亲的,调查结果令人满意。虽然我们没有能力在母亲生日时送上一束美丽的鲜花或一个美味的蛋糕,但我想,儿女一句真诚的“生日快乐”会是送给母亲的最好礼物。
你一回家就和父母打招呼吗?据统计,一回家就和父母打招呼的有35人,不打招呼的有22人。打招呼的约占全班人数的61.4%。据了解,这些因为“事务繁忙”而来不及打招呼的22名同学一部分是因为急于写作业而“不拘小节”。另一部分呢,则是因为在家里当惯了“小皇帝”、“小公主”,压根儿没有这个习惯。我相信,一个亲昵的称呼再加上一句温暖的问候会使父母一天来的疲惫一扫而光。
你会在父母感到不适时为他们送上一杯热茶吗?据统计,选择倒茶的有19人,不倒茶的有38人,倒茶人数只占全部人数的33.3%。这个调查结果令人心酸。儿女稍有不适,父母便立刻端茶送水、嘘寒问暖;而在父母不舒服时,大部分同学却不闻不问,真令人咋舌。
你知道母亲节的日期吗?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据统计,有46人知道,11人不知道,知道人数约占全班人数的80.7%。想必大家都知道6月1日是儿童节,但又有多少人知道母亲节的日期?我们班的调查结果多少令人欣慰。
百善孝为先,让我们用一颗孝心对待自己的父母吧,一句祝福、一杯热茶、一声问候,都会使父母感到幸福和快乐。别忘了在母亲节和父亲节时对父母道一声:“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