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六册翠鸟教学设计(热门14篇)
文件格式:DOCX
时间:2023-11-24 21:40:16    小编:HT书生

语文第六册翠鸟教学设计(热门14篇)

小编:HT书生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不仅是对过去工作的总结,还应该包含对未来的规划和展望。这些总结范文可以激发我们自己总结的思路和能力,引领我们写出更好的总结。

语文第六册翠鸟教学设计篇一

1、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感受翠鸟的美丽。

2、学习作者按顺序及抓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3、理解第一、二自然段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如“小巧玲珑”等。

4、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小鸟吗?这节课(出示图片)它的名字叫翠鸟?(板书:翠鸟)。

2、你知道哪些关于翠鸟的知识呢?(课前资料交流)。

(翠鸟又叫叼鱼郎、鱼狗,是我国东南部常见的候鸟,头大体小,嘴长有棱角末端尖锐,常栖息水边的树枝或岩石上……)。

(看来大家对翠鸟的了解还真不少,相信你们学了课文后会有更加深入地了解。)。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请同学们先自由读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字词:

b.谁愿意来读读卡片上的词呀?(出示:红色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

师把卡片放到黑板上,自己读读这些词语,你有什么发现呀?(这些词都表示颜色)。

这些颜色你都会分辨吗?(出示有颜色的图纸,让学生选择,师标出序号)。

过渡:同学们,上课要多读,多听,多想。刚才我们已经读了生字词,现在来听听课文录音,想想课文向我们介绍了翠鸟的哪些知识。

3、谁来说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翠鸟的那些知识?

(小结:课文主要从外形、动作、住处三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翠鸟的知识。)。

过渡:描写翠鸟外形的是哪几个自然段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板书:外形)。

二、细读课文,挖掘含义。

过渡:找得真准,这节课我们就来仔仔细细地读读这两段。

(一)学习第一段(投影出示第一段课文)。

1、谁愿意来读读第一段,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翠鸟的外形有什么特点呀?

2、(翠鸟有一双红色的小爪、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一张细长的嘴)。

(师贴图片)透亮灵活的眼睛,是一双怎样的眼睛呢?(炯炯有神,明亮……)。

3、这段中有个词概括地写出了翠鸟的外形特点,你发现了吗?(小巧玲珑)。

翠鸟的体形很小,身长只有15厘米,相当于大人的拳头那么大,可以停在苇秆上呢。

4、学了这一段,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啊?(小巧,可爱)。

你能把翠鸟小巧、可爱的感觉读出来吗?自己读一读,指名,老师觉得如果你能把写翠鸟外形特点的词读好的话,肯定能把翠鸟小巧可爱的感觉读出来。指名,齐读。

过渡:翠鸟的外形除了小巧玲珑,还有什么特点呢?

(二)学习第二段(投影出示第二段)。

1、从哪几方面来介绍翠鸟羽毛的鲜艳?(头上、背上、腹部)。

2、作者是怎样描写各部分的羽毛的呢?

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3、用喜爱、赞美的语气读好2--4句。

4、这3句话与第1句是什么关系?(点明这样的段式叫总分段式。)。

三拓展延伸。

语文第六册翠鸟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1.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的特点,进而理解这些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有什么关系。初步知道翠鸟的这些特点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渐渐形成的。

2.学习作者观察的顺序和抓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4.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3自然段。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语,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2、翠鸟这样的外形特点与平时的活动又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来进行深入学习。

二、复习生词。

三、学习第2、3自然段。

1、大家都知道翠鸟又名“叼鱼郎”那它平时是怎样活动的呢?(指名读第2自然段)。

(1)爱贴着水面疾飞;(2)一动不动地注视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2.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意。

(1)出示重点句:“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

(2)指名读句子。

(3)出示对比句。(学生自己谈感受)。

课堂讨论:什么是“疾飞”?翠鸟在“疾飞”中,又能“轻轻地停在苇秆上”说明了什么?

教师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义。“疾飞”是指飞得很快的意思。翠鸟在“疾飞”中,眨眼间又轻轻地停在细软的苇秆上,这说明翠鸟飞行时动作十分敏捷、轻盈。“贴着水面疾飞”说明翠鸟飞得低而快:“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说明停得急而轻。(指名读)这句话充分表现出翠鸟行动迅速而敏捷的特点。3.抓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1)出示重点句:

“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2)课堂讨论:什么是注视?翠鸟为什么能“一动不动地注视”?

教师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联系上文理解句义。“注视”是指集中注意力地看。(学生读“一动不动地注视着”并模仿)这表现出翠鸟在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时,既专心又机警。联系上文翠鸟能“一动不动地注视”是因为它那“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

4.过渡:翠鸟做好了一切准备就等着小鱼出现呢,那翠鸟是怎样捕捉小鱼的呢?(指名读第3自然段)(1)课堂讨论:翠鸟怎样捕捉小鱼?(2)指名读有关句子。

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

(3)画出翠鸟捕鱼时动作的词。

“蹬开,飞过去,叼起,飞走”这一系列的动作,可以看出翠鸟动作熟练、连贯、非常迅速,都是在瞬间进行的。(指2、3名同学读再齐读)出示对比句,“蹬”看出翠鸟用力猛,比如跳远,用力跳就会跳很远。“像箭一样”是把翠鸟比作箭,可以突出飞得很迅速。在疾飞中叼起鱼是因为它那“又尖又长的嘴”。

还从哪里看出翠鸟的动作迅速?“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苇秆摇晃是因为翠鸟蹬开水面,水波荡漾是因为鱼儿被叼出水面。(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这“摇晃”和“荡漾”持续的时间都不可能长,而就在这极短的时间里,翠鸟叼着小鱼飞的无影无踪,可见翠鸟动作迅速敏捷,准确,不落空。

(4)为什么翠鸟能这样迅速准确地捉到小鱼呢?让学生联系上文找出有关句子。

(5)出示句子,让学生选择带点词的意思。

在这句话中,作者先说小鱼“机灵”,再说“难以逃脱”,借以反衬出翠鸟的目光极其尖锐,说明翠鸟在观察露出水面的小鱼时十分机警,再联系上文,翠鸟长着“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这样捕捉水面上的小鱼当然是很迅捷。

(7)找两位同学读出翠鸟的机警。可分男生女生读。

(8)按照翠鸟捕鱼前---捕鱼中---捕鱼后来试着背诵第三自然段。

四、情感升华。

翠鸟可真是捕鱼能手啊,连老师都佩服!

1、同学们,看着这小巧玲珑、动作敏捷的翠鸟,你们有没有像小作者一样,有啥想法呢?(饲养一只)。

看来,孩子的心是相通的,你们和小作者想到一块儿去了。你觉得,能不能捉一只翠鸟来饲养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4、5自然段,看看从中你们知道了什么。

翠鸟住处隐蔽。它从那么远的地方飞到这里来,是要和大家做朋友的呀!你们现在的想法是什么?生1:翠鸟太可爱了,应该保护它。

生2:翠鸟应该生活在大自然里,不能捕捉,如果捉了也活不久,会害了它。

生3: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不能捉。

五、小结。

是啊!正是有了它们的存在,我们的生活才如此的丰富多彩。其实,翠鸟在全世界有60多种,我们今天所认识的只是其中的一种。就让这可爱的小生灵在大自然中快乐、自由地生活着吧!(多媒体课件播放:各种各样的翠鸟)。

六、作业:

1、继续查阅有关翠鸟的资料,进一步了解翠鸟。

2、做一期关于“我喜欢的鸟”的手抄报,让大家都来认识鸟。

七、板书设计:

5、翠鸟。

外形。

(颜色鲜艳、小巧玲珑)。

活动。

保护。

住所。

(动作敏捷)。

(隐蔽)。

语文第六册翠鸟教学设计篇三

1、认识12个生字,学会9个生字。根据上下文理解相关词语,积累词汇。

2、体会关键词语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了解诗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懂得小书橱中的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体会作者对小书橱的喜爱之情。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表达自己对书籍的喜爱,对知识的向往,感受读书的乐趣。

二、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自己最喜欢的图书。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有小书橱吗?你喜欢它吗?为什么?(学生说)。

有个小朋友也有个小书橱,他还为小书橱写了一首诗呢!(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读课文,综合运用识字方法解决生字。

2、结合语文天地中的练习做字形分析练习和比较组词。

厨——橱尊——遵优——忧傲——遨。

悟——语浩——造。

3、分小组读课文,互相正音、评议。

4、小组推荐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评议。

5、通过刚才读课文,你对课文有了哪些了解?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在小组内合作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6、小组汇报学习情况,教师把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整理归类。

(三)细读感悟,激发情感。

1、教师引导全班同学共同解决疑难问题,相机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语所表达的情感,并结合学生自己的经验,引导学生体会读书的乐趣,在此基础上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1)理解“广阔的世界,浩瀚的海洋”是指什么,作者为什么把小书橱比作“广阔的世界,浩瀚的海洋”?引导学生体会比喻的妙处。

(2)小作者从小书橱中获得了哪些快乐?你从书中获得过这样的快乐吗?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体会“漫游、穿越、遨游、叩问、沐浴”的意思。

你知道诗中提到的人物吗?你能讲一讲与他(她)有关的故事吗?请学生讲相关的故事,对于学生都不了解的人物,引导学生课下去查找资料。

通过教师导读、师生对读、评读第二至五小节,体会读书的乐趣。

(3)书籍中有无穷的宝藏,“无穷的宝藏”是指什么?你发现书中的宝藏了吗?引导学生明白小书橱中的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2、学生选取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读给同学听。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你平时从书中结识了哪些朋友?从书中还获得过哪些快乐?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图书,回忆自己从小书橱中获得的快乐。

2、你想对你的.小书橱说些什么?师鼓励学生仿照课文的表达方式把自己的话写下来。

(五)评价激励。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说说学完本课的感受。

(六)布置作业。

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多读几遍。

四案例点评。

本节课的设计着重体现了以下几点:

第一,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是一篇浅显易懂的课文,富有童趣,因此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提问的过程,实际就是思维的过程,也是自主学习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对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老师决不讲解,主要引导、点拨学生的困惑处。

第二,注重了小组合作学习。在学习中,通过实施有效的生生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共同发展。

第三,注意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实践经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激发情感。

第四,尊重学生的个性学习和个体收获,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生字,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第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了让学生仿写的环节,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让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了充分体现。

(评析:广饶县教研室韩秋良)。

语文第六册翠鸟教学设计篇四

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腹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体会关键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教学重点:

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翠鸟的外形与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

2.搜集有关翠鸟的资料。

一、激趣导入,走进翠鸟世界。

在大自然中有许多美丽的鸟,像孔雀、画眉、黄莺等,下面请看看这是什么鸟?

(出示翠鸟图片),这是翠鸟又名“钓鱼郎”。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下面我们看看课文是怎样介绍翠鸟的。

二、自读自悟。

1.认读生字。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翠鸟的什么特点?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分组讨论。

三、整体感知。

过渡语:你们的脑海中有没有出现翠鸟的样子?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板书:色彩鲜艳或美丽、小巧玲珑。

(1)那么,课文怎样写翠鸟的色彩鲜艳、小巧玲珑呢?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看插图,想象翠鸟的样子,比如头上什么样,背上、腹部什么样,再看看眼睛、嘴巴、爪子什么样。(自由读,指名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2)(出示翠鸟图片)翠鸟长得什么样?你能像课文中那样为大家介绍一下吗?

请学生结合图片介绍翠鸟。

(自己试说,指名说,同桌互说。)。

(3)如果让你用一两句话来说说翠鸟的样子,想一想,怎样说比较合适?

快速浏览课文。

(1)指名说。

(2)自学第二自然段,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你了解了翠鸟的什么特点?

画一画表现翠鸟动作敏捷的词句。

(1)指名说,要求:先读所画的词句,再谈自己的感受,

(2)顺势朗读,评读,适当范读。

学生分别阐述自己的观点。

教师适时进行保护鸟类的教育(同学们的种种想法,都缘于对翠鸟的喜爱之情。但是我们要爱护鸟类,和鸟类做朋友。)。

看来,和翠鸟零距离接触的愿望不能实现了,我们只好远远地看着它,希望它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如果这时你也正在河边,远远地看见美丽的翠鸟,你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带着自己的体会自由读后两个自然段。

四、重点学习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的段落。

1.我们先来看描写翠鸟外形的那一段。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一段,把你认为最能表现翠鸟外形特点的好词、好句画出来,并想一想你认为好的理由。

(1)指名谈一谈。重点抓住“颜色鲜艳”这个词来体会,并感受运用拟人、比喻表达的好处。教学时运用比较的方法出示句子“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是橄榄色的,并带有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是浅绿色的。腹部的羽毛是赤褐色的。”让学生把这几句话和课文上的比较一下,觉得哪个写得更好一些。

(2)你还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说一说理由。

(3)带着刚才的体会把这一段美美地读出来。

(指名练习朗读,教师相机指导)。

(4)配乐朗读这段,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5)借助图或者板书上的重点词语试着背诵这一段。

2.总结学法,迁移运用。

想一想我们刚才是怎么学习这段的?

师生共同总结学法。(1)先读课文;(2)找出好词好句并画下来;交流认为写得好的理由;(3)有感情地朗读;(4)练习背诵。

3.运用总结的方法,学习描写翠鸟动作的段落,学生交流体会。

(1)抓住“疾飞”、“一眨眼”、“蹬开”、“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贴着”“只有……还……还……”这些重点词语体会翠鸟动作的迅速敏捷。

(2)练习朗读,读出翠鸟动作的迅速敏捷。

(3)从那些词语看出翠鸟的机灵?读出小鱼的机灵,突出翠鸟的机灵。

(4)试着背一背。

五、学习课文最后两段。

课文最后两段除了告诉我们要爱护翠鸟,和鸟类做朋友的道理外,也表达了作者和小朋友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找一找哪些句子能体现作者和小朋友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并把它读出来。学生找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

六、回顾全文。

课文学完了,谁能说一说作者是怎样把翠鸟写那么美那么可爱的?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写法:

1、抓住事物的特点;

2、仔细观察,按一定顺序写;

3、运用比喻、拟人等生动的表达方式。

语文第六册翠鸟教学设计篇五

同学们,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鸟叫声)让我们想起了上节课学习的一种鸟,是什么?对,是翠鸟。这节课我们就接着来学习5课《翠鸟》,请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能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以及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出示教学目标,指生读目标)。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自学指导,请看自学指导“一”:(1)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

(一)1、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想想每段应该带有什么样的语气读?

2、说说你对翠鸟又有了哪些了解?同桌可以相互交流一下。

(3分钟)。

(2)后教。

1、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听,读出你最好的水平,给大家一个惊喜。

2、谁能把他找到的特点的那段,再读一下。(读第一自然段)(生读略)。

3、哪位同学起来读读第二自然段?

(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

师:听你读,我怎么感觉不出翠鸟飞得快?(理解疾飞、一眨眼、轻轻地停)(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师:注意,这时静极了,读到“小鱼”,连呼吸都要屏住。同学们小声练读第二自然段,体会体会“清脆”、“疾飞”、“一眨眼”、“轻轻地停”、“一动不动”,看应如何读出变化。

4、这么好,这么有意思的翠鸟,我们真想捉一只回来饲养,可是遇到老渔翁了,老渔翁会说什么呢?谁来读一读老渔翁说的话?(第四段,指导老渔翁说话的语气老渔翁的话要读稍慢些,要语重心长)。

(生读:孩子们,你们知道翠鸟的家在哪里?沿着小溪上去,在那陡峭的石壁上。洞口很小,里面很深。这它很不容易呀!)。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

翠鸟飞到这里来,是要和大家做朋友,那我们就应该和它们好好的交朋友,作为见面礼,我们就给它们画张画像吧,好吗?我们要话的像,我们必须要知道翠鸟的什么?(外貌特点)在课文的什么位置?(第一段)好,要想介绍好画好翠鸟应把第一自然段记好。我们请看自学指导二。

(1)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

(二)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段,思考:书中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翠鸟的外形的?翠鸟的外形都有哪些特点?想一想,在纸上画出你认为最美丽的翠鸟。

(3分钟后比谁画得好,画得像)。

(2)后教。

1、谁愿意把翠鸟的样子介绍给大家?书上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翠鸟的外形的?(书上先写了翠鸟的爪子,接着写了翠鸟头上的羽毛、背上的羽毛、腹部的羽毛,然后写翠鸟的眼睛,最后写翠鸟的嘴。这是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写的。)。

2、下面,我想请两位同学到前面介绍翠鸟,一位主讲,一位当场外指导。

生:(用教鞭指图)同学们,这是一只美丽的翠鸟。一双小爪子红红的。它的羽毛非常漂亮,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上面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一双眼睛非常明亮,红色的嘴巴又细又长。

师:说得真漂亮!谁再来说一下?

(借机指导学生“鲜艳”的意思及写作顺序)。

三、第三次先学后教。

我知道同学们都非常喜爱翠鸟,想不想当翠鸟?好,那你们就当当小翠鸟吧,我是世界绿色和平组织的成员,想采访你们,写一篇关于翠鸟的报道,让全世界的人民保护你们。你们愿意接受我的采访吗?出示自学指导三:

(3分钟后接受采访)。

1、你们的声音那么好听,怎么回事?书上怎么说的?

(我们鸣声清脆。)。

2、大家叫叫我听听。(学生高兴地学着鸟叫)。

3、你们的嗓子那么好,给我唱一支人类的歌曲好吗?哪个翠鸟愿意唱?

(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等待小鱼露出头,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

6、为什么一动不动?

(怕惊动小鱼。)。

7、有什么证据说明你们飞得快?谁能表演一下你的本领。我要拍张照片。

(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翠鸟捕鱼时的动词。蹬„„飞„„叼„„贴„„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一系列动词的理解,体会翠鸟捕鱼动作的熟练连贯,迅速敏捷。)。

8、各位翠鸟,我想到你们家做客,树上找不到,草丛中也找不到,你们的家在哪里?

(沿着小溪上去,在那陡峭的石壁上。洞口很小,里面很深。)。

9、通过采访,我打算把你们写一写,介绍给全世界的人们,有现成的文章吗?

10、谁能声情并茂地读给我听听?请同学们再认真练习诵读。

四、第四次先学后教。

课文最后说我们脸红了,是因为什么呢?为什么希望它在苇秆上多停留一会?(小组讨论1分钟)。

1、其实翠鸟有许多种类,我们课文介绍的只是其中的一种。请看图片。(课件播放翠鸟图片)。

2、老师还请同学们看一幅照片,猜猜这是什么?(用木板自做的挂在窗外的鸟窝。

谁能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我们为它们做窝。我们就是喜欢小鸟也不去捉小鸟,因为如果你把小鸟捉回来关在鸟笼了里,小鸟就失去了自由,它就不快乐了,所以我们不能去捉小鸟,保护大自然的动物等等)。

小结: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一定要爱护它们,我们要力所能及地为它们做一点儿事,希望同学们和老师一样,伸出你们的小手,为它们也做出一点儿贡献。其实爱护它们就是爱护我们人类自己。

三、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摘抄课文中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特点的句子。

3、试着仿写一篇描写自己喜爱的小动物。

语文第六册翠鸟教学设计篇六

翠鸟颜色鲜艳、小巧玲珑、叫声清脆,捕捉小鱼时动作迅速、敏捷,十分惹人喜爱。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三年级语文下册《翠鸟》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

这篇课文形象、生动地介绍了一种生活在水边的小鸟——翠鸟。翠鸟颜色鲜艳、小巧玲珑、叫声清脆,捕捉小鱼时动作迅速、敏捷,十分惹人喜爱。孩子们也喜欢这样可爱的小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但在老渔翁的开导下,孩子们打消了自己的念头,把翠鸟看作了朋友。这篇课文在展示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的同时,呼吁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

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是本课在表达上的独特之处。作者在介绍翠鸟时,紧紧抓住了它在外形和动作上的特征,表达方法不是简单的平铺直叙,而是采用了拟人、比喻、对比等多种方式。比如,“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中的“喜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中的“等待”,无不反映了作者为翠鸟赋予的人性化的色彩;“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翠鸟的速度之快。作者在描写翠鸟机灵、敏捷的动作特点时,是把它和小鱼做了一番对比的。小鱼“悄悄”地吹了个泡泡,“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二是培养学生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教学难点是体会翠鸟的外形特点与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腹部、衬衫、透亮、泡泡、又尖又长、清脆、一眨眼、逃脱、饲养、渔翁、石壁、打消、念头”等词语,摘抄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特点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以及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1?教师在课前准备有关翠鸟挂图、幻灯片、录像资料,如果有条件,与学生一起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搜集有关翠鸟的资料。

2?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11个,读音难点主要有“赤、衬、衫”(翘舌音)、“秆、衬、衫、泛、翁”(前四者为前鼻音,最后一个为后鼻音)。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如,可以联系已经学过的生字,用加减或者替换偏旁的办法学习生字:“秆、绣、褐”,或者联系生活经验,结合班级同学的姓氏学习“翁”,颜色或衣服学习“赤、褐、衬、衫”等。“秆、腹、衬、衫、泛、泡、饲、陡”都属于左右结构,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然后把重点放在部件比例的大小上,指导临写。有个别字的笔画需要特别说明:指导“翠、翁”“秆、透”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它们分别有“羽”“禾”的部件,但书写时是有区别的,要注意到具体笔画、笔形和结构上的特点,落实到位。

3?本文在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特点的同时,表达了人们对它的喜爱之情。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围绕这两个方面展开。本文语言浅显、生动,学生初读课文,大致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翠鸟的特点、怎样将其表达清楚的。这一问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首先是翠鸟外形上的特点。外形上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体态小巧玲珑;眼睛灵活、嘴巴长尖,“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以上外形上的特点都属于静态的描写。

第二,翠鸟动作上的特点。动作上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鸣声清脆;飞的速度极快,翠鸟“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课文当中有一个学习伙伴的泡泡“翠鸟的动作真快啊”,目的是引导学生注意翠鸟的飞行速度和课文是怎样描写的;再次是翠鸟机灵,它的反应特别迅速,“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

作者在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时,除了将其特点分为外形和动作两个方面之外,还注意到了描写的顺序,比如,在介绍翠鸟的颜色时,先写头,后写背上,再写腹部。此外,作者没有单纯、枯燥地介绍翠鸟的动作上的特点,而是通过一个具体的捕捉小鱼的例子对其灵敏、迅速的特点做了生动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翠鸟在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关系密切,正是由于翠鸟在外形上具有上述的特点,它在抓鱼时才会如此的敏捷、迅速。这一点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格外注意。作者之所以将翠鸟的特点写得如此细致,是与其日常的认真观察分不开的,进而引导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作者在仔细认真的观察基础之上,运用生动、形象、活泼的语言描写翠鸟的特点,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如果缺少对翠鸟的浓厚的兴趣、没有对翠鸟的喜爱之情,作者是不会那样认真地去观察、那样生动地去表现的。作者在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了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这个想法尽管与保护动物的宗旨不相吻合(因为翠鸟是野生的,在大自然里成长才是它们最好的生活方式),但从一个侧面表现出孩子们是多么喜爱翠鸟;“在翠鸟飞来的时候,我们远远地看着它那美丽的羽毛,希望它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这反映了“我们”在老渔翁的开导之下,从内心深处懂得喜爱翠鸟不应该是将它们捉来饲养,而是应该和它们做朋友的道理之后,盼望翠鸟在苇秆上多停留一会儿。教学时,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没有必要让学生讨论“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这种想法对不对。

4?要把朗读和理解结合起来,在正确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表达出作者的感情,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比如,“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表示颜色的“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等词语,均体现了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因此,朗读时声音应该略重。“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句子中的“小巧玲珑、透亮灵活、又尖又长”,从不同方面展示了翠鸟的外形特点,朗读时语气也应该略重。朗读老渔翁说的话,语速可以稍慢些,这样较符合人物说话特点。

5?课后练习第三题,引导学生体会和发现语言表达方面准确、具体、生动的句子。第一组,“鸣声清脆”比“叫声清脆”更合适,虽然“鸣声”和“叫声”都可以指鸟叫,但是前者更准确,同时还含有感情色彩。“爱贴着水面疾飞”比“爱在水面上飞”更能准确、生动地体现出翠鸟动作轻盈、迅捷的特点。第二组,“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与“翠鸟离开苇秆,很快地飞过去”相比,“蹬开”比“离开”更具体,将翠鸟离开苇秆时的动作、神态、速度生动地描绘了出来;“像箭一样飞过去”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它将翠鸟飞走的速度和神态进行了形象的表达。除了这个题目,还应引导学生进行词句的积累,这属于中年级阅读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有条件的地方或者学校,可以针对本篇课文开展一次拓展性学习,以“我最喜欢的鸟”为题目,介绍自己所熟悉的鸟的外形、活动特点、生活习性等知识,也可以讲述自己和鸟之间发生的有趣的故事。

6?在本文后面,安排了这一学期的第一次“综合性学习”。在三年级上册,教师和同学已经接触到了“综合性学习”这一形式,在进行本次“综合性学习”时,可以适当回忆上学期怎样开展综合性学习的。

本次“综合性学习”,紧密联系本单元专题“环境保护”展开。在提示的内容里面,教材引导学生去了解家乡的环境,调查空气和水是否受到了污染以及人们为环保所做出的努力。这些提示,仅仅是举例性质的引导,教师在具体的操作过程当中,应该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变通处理,比如,空气和水受到了怎样的污染,污染源在哪里,当地的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应对,污染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面对这样的污染情况我们应该做些什么等等问题,都可以作为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或专题。“综合性学习”活动,是专题内容学习的一个部分,指导学生开展活动,不能游离于“环境保护”这一专题。时间的安排上,要随着本组教学内容学习的结束而结束。特殊情况下,适当延长开展活动的时间。要加强“综合性学习”的中期检查、指导。在《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后,安排了提示的要求。对于浪费时间、可操作性差的调查内容和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更正。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是语文知识与能力的综合体现,要反映语文学科的特点,要借助于和语文密切相关的手段开展活动,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提高保护环境意识。同时,开展环境调查活动,注意小组合作参与,通过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翠鸟 翠鸟中为数最多、分布最广的是欧亚翠鸟。这种鸟在我国东部、南部常见,也叫钓鱼郎。翠鸟体长约15厘米。头大,体小。翠鸟常常蹲在河溪、水塘、湖泊、海湾的水面上,或盘旋在上空,只要鱼鳞银光一闪,它便紧夹双翼,尾上头下,全身笔直插入水中,双喙像镊子一样张开,钳住小鱼,随即张开双翼,龟缩着脑袋,掉头振翅浮出水面,整个过程前后不过几秒钟。翠鸟把抓住的小鱼往自己爪上狠狠打几下,再将鱼抛向空中,张大嘴接住,美餐一顿。

翠鸟这种高超的捕鱼本领,来自它独特的身体构造。它的羽毛里,隐藏着许多气袋,尾部有分泌防水油的腺体,借此可在水中迅速潜游而不致弄湿羽毛。翠鸟在插入水中的瞬间,能够精确调节因光线的折射而造成的视差。进水之后,仍能保持极佳视力。

语文第六册翠鸟教学设计篇七

一、学习目标:

1.让学生感受、体验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的特点来进行描写的。

2.让学生体会文中德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上的作用。

3.培养学生爱护鸟类的意识,进行环保教育。

二、学习重点:

1.认识翠鸟外形的特点。

2.学习翠鸟抓鱼时的动作特点。

三、教具准备:

四、教学过程 。

(一)导言。

生1:可爱。

生2:美丽。

生3:我觉得它很机灵。

……。

(老师适时板书:美丽 机灵)。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问:哦,原来翠鸟给同学们留下了美丽的印象,老师也有同感,那有没有哪位同学可以告诉老师哪一个自然段是描写了翠鸟的美丽的?赶快找出来。

生答:第一自然段描写了翠鸟的魅力。

师:很好,那同学们现在赶快读一下第一段,看是从那些方面进行描写的,自己自由读,大声地读!

师问:请同学来告诉我们,翠鸟的哪些地方让你觉得美丽了?

生1答:我觉得她那红色的小爪子很美丽。

生2答:透亮灵活的眼睛。

生3答:鲜艳的羽毛。

生4答:又尖又长的嘴。

(老师适时板书:小爪子 羽毛 眼睛 嘴)。

师:好,现在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话仿佛地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把翠鸟的美在哪里读出来。

(学生自由朗读,反复读)。

师问:谁来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生1:我喜欢这一句:“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杆。”

师问:她读得怎么样?你听出了翠鸟美在哪里了吗?

生答:挺不错的,我听出了小爪子的美。

师问:你能不能想她一样读一读?

(师适量找几位学生读一读,并进行评读)。

师问:还有喜欢其它句子的同学想读一读吗?

生答:我喜欢的是这一句:“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得嘴。”

师问:哦,你喜欢的是这一句,同学们觉得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

生答:我觉得不够好,听不出翠鸟的美在哪里。

师问:那你认为怎样读才能读出它的美呢?

(师适时指导)。

(师适时指导:在读的时候要突出颜色的词语)。

师:同学们读得这么好,如果能把他背下来,那就更棒了,准备几分钟再合作背诵。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我们知道,翠鸟不仅美丽而且还很机灵,课文里面哪些自然段描写了翠鸟的机灵的?快找一下。

生:第二三自然段。

生1:它一动不动,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着小鱼游到水面上来。

生2:尽管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

生3:翠鸟叫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落在苇杆上了。

师引导:说到这里,老师有个问题。

出示句子:

翠鸟叫声清脆,爱在水面上飞。

翠鸟叫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

师:自己读一下,多读几遍,看哪一句让你读得更有感觉,读得更明白。

生:我觉得“翠鸟叫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更好。

师:能说说原因吗?

生1:我觉得这一句中多了“贴着”和“疾飞”,让我更感觉到翠鸟飞得快。

生2:我觉得这一句写得更具体更详细。

(师生一起来做,从动作模仿中耕形象地了解“贴”和“疾”的含义)。

师顺势引导:你看,正因为作者描写时用词用得如此准确,我们才能这么形象的看到翠鸟抓鱼时飞翔的样子,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写作或说话的时候,就要学习作者的这种方法。

师:还有其它让你感觉到翠鸟机灵的句子吗?

生1: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生2:翠鸟蹬开苇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一下子飞远了。

师:一听到这一句,老师又有问题了。

出示句子:

•翠鸟离开苇秆,很快地飞过去。

•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

师:同学们可以读一读这两句,然后跟你的同位说说你更喜欢哪一句,并说说为什么。

(给时间学生交流)。

师:好,现在谁觉得只告诉同位还不够,还想跟全班同学说说的?

生1:我觉得第二句更好,因为第二句感觉更形象。

生2:我喜欢第二句,因为用到了比喻。

生3:我也喜欢第二句,好像已经看到了翠鸟飞的样子,飞得很快。

师引导:不错,我们在读着这句话时仿佛已经看到了翠鸟捕鱼时飞的样子,像箭一样飞过去,你看多形象啊!同学们再读几遍,再感受一下。

(三)延伸教育。

(给时间四人小组讨论,让学生抒己见)。

生1:不对,小鸟是我们的朋友,我们不应该把他关起来。

生2:小鸟是属于大自然的,我们不能剥夺它的自由,她会很可怜。

生3:小鸟跟我们一样需要自由,这样它才会幸福。

……。

语文第六册翠鸟教学设计篇八

在《翠鸟》一课的教学中,其教学重点是体会翠鸟高超的捉鱼本领。我设计了这样的“导”问:“你从哪里感受到了翠鸟捉鱼动作的可爱?”将此问作为本节课的中心问题,引导学生从翠鸟的动作迅速、敏捷,眼睛灵活、锐利,小鱼的机灵以及苇秆摇晃、水波荡漾等等不同角度体会翠鸟捉鱼本领的高超,为学生的思考指明了方向。

当学生的思维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时,会产生两种情况:其一形成思维定势;其二广开思路。是让学生的思维形成定势,还是使学生广开思路,其关键在于教师的“导”:当学生的思维停留在一个狭窄的胡同中时,我以“还有不同的理解吗?”“谁的意见和她不同?”“还可以怎么想?”“从方面想一想?”等等言语来引导、激发学生拓开思路、多角度想问题。如:在《翠鸟》的教学中,学生体会“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由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一句时,开始,学生都只体会到翠鸟飞得快这一点,就别无他解了,我此时引导学生“再读读此句,还有不同的体会吗?”一句及简单的“导”,使学生的思路大大拓开,纷纷体会到“翠鸟鸣叫的声音很好听”、“翠鸟的动作不仅快,而且很轻”、“翠鸟唱歌一定很好听”、“翠鸟动作轻是怕把小鱼吓跑了”“翠鸟飞的速度十分快,我们眨眼得要一秒钟,眼还没眨完,它就飞到苇秆上了,还不到一秒钟”。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中逐渐开阔起来。

《翠鸟》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我在教学中没有将此句的写作用意和盘托出,而是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在写翠鸟捉鱼的动作时,为何要将苇秆和水波也写进来?”使学生的思维由单纯的理解文字内容向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情感上深入。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想像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潜在空间,也是理解感悟的有效途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启迪式的暗“导”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

在教学《翠鸟》一课中,当学生读到有关翠鸟及小鱼动作的语句时,我引导学生想像“翠鸟这时会想些什么?”“小鱼为什么悄悄地露出头,它在想什么呢?”。丰富的想像为学生理解翠鸟及小鱼的动作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发现、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对学习更有兴趣,学得更牢,是一种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如何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并探究问题呢?教师点拨的指“导”,让学生在研读中学会读书和思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思考方向,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去发现、去探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通过研读的过程,逐步学会如何读书和思考的方法。这些,都是在教师的“导”中逐渐习得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的着力点不在于让学生获得和教师同样的见解,而是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在研读的过程中学会读书和思考。

教学《翠鸟》一文中翠鸟捉鱼动作的特点时,我不是告诉学生其特点,而是启发学生通过自己反复的、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发现和归纳出翠鸟捉鱼动作的特点,在这样一个“导”“研”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如何读书,如何思考。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导”的作用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学习的方法,但如果没用第一个“教”,也无从谈“不教”。巧妙的“导”的设计是指引学生自读自悟地最佳途径,正确、科学的使用教师的“导”,不仅不违背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推动力。教师“导”的艺术,将是我们要致力研究的问题,愿每一位教育同仁能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艺术与学习方式。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描写了翠鸟的外形、活动和居住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颜色鲜艳,身材小巧玲珑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描述方法:关于翠鸟羽毛的颜色,自上而下分别写了头部、背部、腹部的不同色彩;关于翠鸟捉鱼,是按照注视、等待、叼鱼、飞走的捉鱼经过进行描述的。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尝试的:

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直观性强,中年级学生尤其如此。于是,我课前设计了让学生给翠鸟上色和课上介绍翠鸟外形的教学环节。其意义有三:一是可以检查学生是不是准确地理解了这段外形描写,头脑中是否形成清晰的翠鸟形象;二是这样做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三是训练说的能力。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给翠鸟上色是手段,按顺序、有感情生动描述翠鸟的外形特点则是目的。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小学生不仅需要模仿,而且善于模仿。这是因为小学生受知识、经验、情感等因素的局限,他们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可以说小学生的最初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中年级学生初学作文更是如此。叶圣陶曾经说过:“课文就是最好的范文。”所以小学作文可以从模仿起步的。本课在对翠鸟外形描写的这一段话就是一个读写训练最佳结合点,是练习写作的好材料。全段围绕“鲜艳”一词,分别从头部、背部、腹部具体描写。在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个片断后,我要求他们尝试模仿这段话介绍鸟的外形。学生在这一环节表现还是不错的。

语文第六册翠鸟教学设计篇九

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颜色鲜艳,身材小巧玲珑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描述方法:关于翠鸟羽毛的颜色,自上而下分别写了头部、背部、腹部的不同色彩;关于翠鸟捉鱼,是按照注视、等待、叼鱼、飞走的捉鱼经过进行描述的。翠鸟就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蹬开”、“像箭一样”、“叼起”、“贴着水面”说明都是一刹那之间进行的。这几个动作联系在一起,突出了翠鸟捉鱼的迅速、敏捷的特点。

在课堂教学中,我重视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加深理解。

1、我引导学生先借助拼音自己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再进一步弄清楚每一句、每一段写了什么。然后,通过反复朗读,想象翠鸟小巧、美丽、可爱的样子,以及巧妙、神速地捉鱼的`动作。在学生读书的过程中,要始终放手让他们自己去阅读、思考、想象。在这个基础上,把个人读懂的或有疑问的地方讲出来,和同学们交流、讨论。同时,结合形象直观生动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翠鸟捕鱼的动作敏捷和翠鸟外形的关系。

2、指导朗读、背诵。指导朗读,采取范读、引读等多种形式,朗读和议论、理解相结合,在读中感悟。朗读翠鸟外形特点时,可以读得稍慢,轻柔;朗读翠鸟活动的特点时,可以读得适当快一点,读出翠鸟动作的敏捷。

背诵要在理解和熟读的基础上进行。先弄清每个自然段有几句话及句子的顺序,可以板书重点词语,帮助学生记忆。

语文第六册翠鸟教学设计篇十

第六单元,站在学生的角度看,有两大特点:学习内容,是“高新科技”;学习形式,是“自由读写”。

教学设计,要围绕这两个特点。也就是说,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以“自由读写”作为主要的学习形式去学习一组关于“高新科技”的文章,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增强自学语文的能力。

这其中的教学难点,是如何开展“自由读写”。

一是还权与生,将读写的自由最大限度地交还给学生。教师能做的,就是尽最大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对学生建立必要的约束机制。二是授渔与生,将阅读的一般方法介绍给学生。这样才能保证“自由”而不散漫,“读写”能有实效。三是搭好舞台,创设活泼丰富的教学情境,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如果仅仅是让学生进行单调的“读写”,那是索然无味的。

本单元,宜采用单元整体教学的形式,把整个单元看作“一篇”课文,几篇课文是其中的章节。教学进程,也不宜以课文的顺序为顺序,而宜以合理的逻辑为序,教学的基本思路:发动准备――自由阅读――综合实践。之所以安排综合实践活动,一是科技文的教学内容相对比较单薄,我们往往觉得“没什么可教”,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可以进行拓展延伸;二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走出课堂,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在实践中获得真知。

二、单元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参见《教学参考书》p440~441)。

(1)掌握课文涉及到的一些高新科技方面的'常识;

(2)增强爱科学、爱自然的情感,树立投身科学、为国出力的志向;

(3)懂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并明白要“善用科技、造福人来”。

2.使学生掌握序言的写法;能就课文的结构、语言等方面的特点作出自己的分析。

3.使学生掌握或进一步巩固基本的阅读方法,并促其初步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

三、单元总课时:12课时。

整体感知1课时。

阅读方法交流学习1课时。

自读、荐读2课时。

读书交流评比会2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走近科学4课时。

自由作文2课时。

第1课时单元整体感知。

教学重点:1、激发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和使命感;

2、整体感知单元内容。

一、了解自己和公众的科学素养:

1、教师下发一份《科学素养调查问卷》,学生当场完成。

请按实际情况回答本问卷各个项目。

一、判断题。

1、地心非常热。

a对b.错c.不知道。

2、人们呼吸的氧气来自植物。

a.对b.错c.不知道。

3、千百年来,地球上的陆地一直在缓慢地漂移。

a.对b.错c.不知道。

4、最早的人类与恐龙生活在同一个年代。

a.对b.错c.不知道。

5、抗生素能够杀死病毒。

a.对b.错c.不知道。

二、选择题。

1、计算机病毒是:

a计算机程序b计算机部件c寄生在计算机中的微生物d不知道。

2、dna是指:

a提供人体营养的主要物质b影响环境质量的主要物质。

c控制生物遗传的主要物质d不知道。

3、臭氧层破坏的原因是:

a、废气排泄过量。b、人口过多造成空气污染。c、氟里昂的使用。d、不知道。

4、如果要确认一种高血压药物的疗效,最好的方法是。

a、征求患者的看法。

b、用医药知识来进行证明。

c、将患者分成两组,一组服药,一级不服,然后观察、记录,比较两组的结果。

d、不知道。

5、你对算命之类:

a、非常相信b、有点相信c、说不清楚d、完全不相信。

2、教师下发一则调查报告,学生阅读。

我国公众基本科学素养现状仍堪忧。

我国第5次公众科学素养调查历时一年多时间,5月19日终于得出结果。这是中国科协继1992年、1994年、和之后,于按照国际通用方法,对全国(除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外)18岁-69岁成年公民科学素养进行的最新一次调查。从调查结果看,虽然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在逐年提高,但公众整体科学素养现状仍然不容乐观,令人堪忧。

公众迷信程度仍然严重。

最新调查显示:我国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达到1.98%,比20的1.4%增长了近0.6个百分点,比19的0.2%提高了近1.8个百分点。与历年相比,虽然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稳步提高,但同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距离,处于落后地位。早在1985年美国公众达到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为5%,到1990年时,这个数字已经达到6.9%。此外,在对18个国家公众对科学知识了解程度的调查显示,我国名列最后,仅18%。瑞典第一,高达70%。因此,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任重而道远。

不仅如此,在调查公众对封建迷信相信的程度时发现:高达20.4%的公众相信(包括很相信和有些相信)“求签”;26.6%的人相信“相面”;14.75%的人相信“星座预测”;4.8%的人相信“蝶仙或笔仙”;22.3%的人相信“周公解梦”。

年龄越大,科学素养水平越低。

需要指出的是,从被调查者的年龄上看,年轻人的科学素养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的人,不同年龄段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科学素养的水平与被调查者的年龄成反比,年龄越大,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越小。如:18-29岁为3.7%,30-39岁为1.8%,40-49岁为1.4%,50-59岁为1.15%,60-69岁为0.5%。由此可见,面对飞速发展的21世纪,尽快“充电”,已提到每一个中老年人的议事日程。

在对不同职业公众的科学素养状况调查时发现,学生及待升学人员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最高,为15.6%;其他职业依次为: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国家机关有关人员、生产工人、商业及服务人员、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相对而言,这可能与年轻人的受教育程度更高有关。

一年中绝大多数人没去过科技馆。

“什么时候能让公众像迷足球和流行歌曲一样迷科学就好了。”著名物理学家赵忠贤院士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从我们的现状看,要把科学变成像足球和流行歌曲一样通俗的东西,科普工作者还真得多费点脑筋。因为,这次调查显示,在过去的一年,有92.3%的公众没有参观过科技馆,参观过一、二次科技馆的比例仅为7.2%;而公众参与科技周的人数仅为11.1%。

令人关注的是,根据调查统计,在各种没去科技馆参观的原因中,门票价格并不像通常我们认为的是影响公众参观的主要原因(比例只有1.8%);而“本地没有”却占第一位,比例为57.7%;“没有时间”和“不感兴趣”占第二位和第三位,比例分别为17.8%和8.9%。看来,政府应尽快加大科普设施投入的力度;同时,利用现有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科普教育,也不失为一种选择。例如美国的黄石公园,在进门的时候首先对参观者进行地貌、地况及其成因的介绍,这就是一种科普。可是在中国的景点,听到更多的是仙女、天师的传说,甚至在向导游询问有关地理知识时也只能听到一声“抱歉,我不知道”。

专家介绍,公众科学素养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对科学知识的基本了解程度,对科学方法的基本了解程度,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的基本了解程度。

“公众科学素养的调查,将为有关部门制定科技、教育、科普等方面的政策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也为国家制定发展规划和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中国科普研究所负责人表示,现在世界各国都把促进公众理解科学作为国家科技战略之一。我们不仅要通过调查了解我国公众科学素养的状况,也要努力找到如何提高国民科学素养的途径。

美国、日本、加拿大、原欧共体成员国等发达国家对公众科学素养的调查工作十分重视,经常和定期地对本国公众科学素养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估,并积累了大量的连续数据。美国的研究从1972年开始,每两年进行一次,从来没有间断过。英国科学和工业馆中积累了长达170年的相关资料。学者可以从这些数据中分析英国科技传播和经济、科技发明之间的相互关系。

为了更有效地提高我国公众的科学素质,中国科协联合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正在抓紧制定“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实施纲要”和“公民科学素质标准”(2049.计划),使我国公众科学素质按照分阶段的不同标准逐步达到较高的水平。

――信息源:《中国公众科技网》。

3、请同学谈谈感想。

4、教师小结:科教兴国,匹夫有责。

二、整体感知单元内容。

1、过渡语:心动不如行动,爱科学、学科学,渠道很多,其中之一,就是阅读。我们的同学中,有许多人喜欢阅读科普作品,尤其痴迷科幻作品。这里,我们奉上几篇反映“高新科技”的文章,那么,一起来吧!

2、

语文第六册翠鸟教学设计篇十一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腹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体会关键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

通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ppt。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这么多老师来到咱们班做客,大家高兴吗?其实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小客人,同学们想不想快一点认识它?听,它唱着歌和大家打招呼呢。它的名字叫翠鸟。

看老师板书,一起手空。(提示:翠字上边是羽毛的羽,不带钩,下边十字这一竖不要太长,别把上边的两个人分开。

2、齐读课题——《翠鸟》。

二、检查预习。

1、翠鸟给大家带了很多小礼物,不过要有个要求:谁把它的名字读正确就送给谁。(出示本课词语)。

指名分段朗读。适当点拨、正音。

三、研读课文,体会翠鸟的外貌和活动特点。

1、同学们读的真美,谁能说一说读完后翠鸟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

生:颜色鲜艳或美丽、小巧玲珑会捕鱼。

2、看,老师这儿也有只翠鸟,你觉得它美吗?美在哪里?

师:说的真不错,你知道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把翠鸟写的这么美吗?请同学们读一读第一段。

生:自由朗读第一段。

(生:书上先写了翠鸟的爪子,接着写了翠鸟头上的羽毛、背上的羽毛、腹部的羽毛,然后写翠鸟的眼睛,最后写翠鸟的嘴。)。

作者按照这样的顺序写出了翠鸟哪些美丽的特点呢?

生:作者用比喻写出了翠鸟的美丽。

4、谁能通过朗读把翠鸟的美丽读出来?指名读、同桌读、全班一起来读。

5、大家刚才读得精彩极了,老师认为你们一定记住翠鸟的美丽了,让我们一起来闯下面这关“我会填”。能填上的同学举手。你来试一试。

6、翠鸟不仅长得美,它还有一绝招不知道各位小朋友知道不知道?——生:捕鱼。

文中哪几段是写翠鸟捕鱼的呢?生:二三自然段。

7、现在请同学们默读第二三段,划出描写翠鸟捕鱼的动作画下来,可以做一下批注。

交流:你认为翠鸟捕鱼的动作如何?生:快、很快…。

那老师写个敏捷来概括可以吗?

同学们你认为哪句话最能体现翠鸟的动作敏捷呢?

(1)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杆上了。

师:什么是“疾飞”?翠鸟在“疾飞”中,又能“轻轻地停在苇秆上”说明了什么?

疾飞”是指飞得很快的意思。这句话充分表现出翠鸟行动迅速而敏捷的特点。

(2)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

师:这句话描写的小鱼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机灵。

可是这么机灵的小鱼都逃不过翠鸟——(锐利)的眼睛。

(3)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出示:翠鸟离开桅杆,很快地飞过去。

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

指导朗读:读一读比较一下,这两个句子你更喜欢哪个?

在这里巧妙地运用比喻句让我们更形象得感受到了翠鸟的速度之快。除了比喻,还有哪里不同,蹬字有力度,能够感受翠鸟的速度之快。同学们体会的真好,谁能把第二句来读一读?谁再来试一试,我觉得他的速度只是一般快。

翠鸟可真是捕鱼能手啊,连老师都佩服!让我们拿起书一起再来品味一下翠鸟那敏捷的动作吧,齐读二三段。

三、感受喜爱之情,启发保护意识。

1、同学们,看着这小巧玲珑、动作敏捷的翠鸟,你们有什么想法吗?(饲养一只)。

看来,孩子的心是相通的,你们和小作者想到一块儿去了。你觉得,能不能捉一只翠鸟来饲养呢?文中老渔翁的一番话我认为很有内涵,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然后和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感受。

同学们你们现在的想法是什么?(同学们的种种想法,都缘于对翠鸟的喜爱之情。但是我们要爱护鸟类,和鸟类做朋友。)。

听了你们的交流,小作者的脸也红了,他也打消了饲养翠鸟的想法,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愿意读文中最后一段话的同学请站起来。

2、教师小结:多么善良而又真诚的孩子啊,翠鸟们收到你们的话语特别开心,看:他们正在桅杆上看着大家呢!

3、现在请同学们去智慧树挑选自己适合的作业吧。

语文第六册翠鸟教学设计篇十二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体会人物真诚、善良的情感,从中受到感染、教育。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友善互助。

教学难点通过两个人的对话,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感受人们善良的美德。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由阅读提示导入新课。

二、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1、自学词句,认识生字。

2、带着提示的要求朗读课文。

三、学生自学汇报。

1、汇报朗读情况。

2、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3、汇报自学的词句。

4、从这篇课文中都体会到了什么?

5、学生质疑。

四、读懂课文。

1、结合学生质疑的情况,老师提出思考题:

(3)我是怎样成功地处理这件事的,我当时是怎样想的?

(4)从这二人的言行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是怎样的人?

2、学生结合思考题,读书解疑。

五、填补空白。

1、学生自由练读两个人的对话,从字里行间体会当时他们是怎样想的?

2、小组讨论,为文中的两个人补上心理想法。

3、学生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课文小结。

说说对“人大都是心地善良的”这句话的理解。

可以结合课文内容,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七、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入境,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明理,在读中感悟“人大都是心地善良的”美好品质。

板书。

弄丢。

相信‖归还‖拾到。

人大都是心地善良的--失业者。

积累运用五。

训练要求。

1、指导学生大体了解谚语的意思。诵读、背诵谚语,不断积累语言。

2、辅导学生自读,理解短文内容,教育学生要关爱他人。

3、辅导学生进行听、说、评的训练,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训练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训练要求完成总要求1、2。

训练过程。

一、导入课题。

二、完成读读背背。

1、学生自读:

(1)正确朗读下面的谚语。(2)在熟读的基础上能背诵下来。

(3)边读边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3、学生讨论,相机点拨。

火要空心,人要实心。--火心空,有氧气,才能烧得旺。人心实,信得过,才能办成事。

不怕有错,就怕不改过。--人偶尔犯个小错并不可怕,怕的是不知悔过,小错不断,酿成大祸。

好事多做,恶事莫为。--好事要多做,坏事千万不要干。

树直用处多,人直朋友多。--树干直,做什么都能用得上,人正直,到哪里都能得到信任。

茄子不开虚花,真人不说假话。--茄子开的花,个个会结果,没有虚花。真诚的人说的都是真话,没有假话。

(这些都是谚语,内容上都是讲为人之道,教导人要正直、诚信,多做好事,改正错事,不做恶事。形式上音韵和谐,言语隽永深刻。)。

4、学生朗读、背诵这些谚语。

三、完成阅读。

1、指名读短文后面的思考题,明确阅读要求。

2、自读短文,一边读一边思考短文后面的思考题。

3、指名朗读短文。

4、学生提问质疑,教师引导归纳。

第一个问题可以分为两个小问题:财主是怎样的一个人?他得到快乐了吗?为什么?(回答时要学生联系上下文,了解“他只关心自己,不关心别人,所以一个朋友也没有”、“只好答应老人的条件”及他找到泉水后所想、所说、所做。)。

5、组织交流、讨论。

6、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第二课时。

训练要求完成总要求3。

训练准备制作《小摄影师》的朗读磁带。

训练过程。

一、回忆课文内容,导入新课。

1、播放录音,回忆《小摄影师》的故事内容。

2、说一说你眼中的小男孩、高尔基分别是怎样的人?

(小男孩有礼貌,高尔基热爱儿童,关心祖国下一代。)。

二、展开想象,设计情节。

(1)假想结尾的几种可能。

小男孩可能再来找高尔基爷爷,向他道歉并为他照相;也可能不好意思再来,通过其它途径找到照片,完成办墙报的任务;也可能观察了解高尔基的活动规律,在不耽误高尔基工作的情况下,完成照相任务。

(2)学生自己选择其中的一种续说。

要求:a、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线索中思考,也可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设想情节的变化,想出补救的办法。b、要符合人物的性格,情节合理。

三、学生分组说故事。

b、小组互相商讨,把故事讲完整,讲清楚,讲生动。

c、试着演一演。

四、小组评议。

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要注意看别人的优点,赞赏别人的奇思妙想,学习别人的生动表达。(老师深入到小组中,关注学生的讨论,了解学生的合作效果。进行个别辅导、点拨,使他们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五、全班交流。

各小组推选优秀代表上台续说故事,大家评议,看谁的故事编得好,谁的故事讲得好,评出优秀小组。

六、课外拓展。

把你续说的故事写下来,回家讲给你的父母听。

语文第六册翠鸟教学设计篇十三

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腹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体会关键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教学重点:

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翠鸟的外形与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课文插图或翠鸟图片。

3.搜集有关翠鸟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走进翠鸟世界。

在大自然中有许多美丽的鸟,像孔雀、画眉、黄莺等,下面请看看这是什么鸟?

(出示翠鸟图片),这是翠鸟又名“钓鱼郎”。

教师板书课题,注意“翠”字上边和“羽”相近,但是没有“钩”。你对翠鸟有哪些了解呢?(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下面我们看看课文是怎样介绍翠鸟的。

二、自读自悟。

1.认读生字。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翠鸟的什么特点?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分组讨论。

三、全班汇报交流。

2.认读词语:

浅绿衬衫疾飞等待逃脱。

锐利蹬开一眨眼腹部饲养。

3.把这些词语放回课文中再读一遍,注意把句子读通。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四、学习课文内容。

过渡语:你们的脑海中有没有出现翠鸟的样子?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板书:色彩鲜艳或美丽、小巧玲珑。

(1)那么,课文怎样写翠鸟的`色彩鲜艳、小巧玲珑呢?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看插图,想象翠鸟的样子,比如头上什么样,背上、腹部什么样,再看看眼睛、嘴巴、爪子什么样。(自由读,指名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2)(出示翠鸟图片)翠鸟长得什么样?你能像课文中那样为大家介绍一下吗?

请学生结合图片介绍翠鸟。

(自己试说,指名说,同桌互说。)。

(3)如果让你用一两句话来说说翠鸟的样子,想一想,怎样说比较合适?

快速浏览课文。

(1)指名说。(2)自学第二自然段,投影出示自学要求: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你了解了翠鸟的什么特点?画一画表现翠鸟动作敏捷的词句。

(1)指名说,要求:先读所画的词句,再谈自己的感受,

(2)顺势朗读,评读,适当范读。

学生分别阐述自己的观点。

教师适时进行保护鸟类的教育(同学们的种种想法,都缘于对翠鸟的喜爱之情。但是我们要爱护鸟类,和鸟类做朋友。)看来,和翠鸟零距离接触的愿望不能实现了,我们只好远远地看着它,希望它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如果这时你也正在河边,远远地看见美丽的翠鸟,你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带着自己的体会自由读后两个自然段。

五、抄写生字。

1.自主记忆字形。提出难写的字。2.指导书写。

3.抄写生词。(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确定抄写内容。)。

六、板书设计:

外形:颜色鲜艳、小巧玲珑。

翠鸟。

动作:迅速敏捷。

语文第六册翠鸟教学设计篇十四

《翠鸟》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该组以“爱护周围环境”为专题,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人类与动植物之间的故事。《翠鸟》这篇课文形象生动地介绍了一种生活在水边的翠鸟,在描写它的外型特点和活动特点的同时,呼吁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是了解翠鸟外型和动作上的特点。教学难点是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为了上好这堂课,我准备了生词卡片、挂图、课件、投影仪。

【作为教师除了备好教材外,当然还要了解和研究我们的教学对象学生。】。

二、以人为本,说学情。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聪明活泼,思想活跃,敢于提出问题,敢于向书本挑战,具有极强的创新意识。因此,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张扬个性的平台,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掌握知识,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三、灵活多样,说教法与学法。

(首先,我来说说教法)。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精读散文,优美的语句比较多,因此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多媒体展示法”、“导读法”等教学方法。

(其次,说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我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主要引导学生运用“品读感悟法、自主合作法”等方法进行学习,通过读读、划划、找找、写写等,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能力。

四、多元解读,说流程。

(如何应用这些教学方法,展开教学流程呢?)我打算将本课的教学分为两个课时,下面就第一课时做详细的介绍,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初读课文,来整体感知文章大意,并重点品读翠鸟外型美这个部分,同时让学生尝试模仿课文的表达手法来写一写身边的小动物。

(第一环节,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课堂伊始,我点击播放根据课文插图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看图并思考:在生活中你见过这种鸟吗?你觉得这只鸟漂亮吗?你们谁家里有养鸟的?养的是什么鸟?揭示课题《翠鸟》。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首先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可以多读几遍。随后,检查他们的预习情况:课件出示生字词,请学生以开火车的方式认读生字并组词,我适时给予纠正读音,引导他们理解词语的意思,并指导形难字的书写。

2、接着,我让学生再读课文,并思考:课文写了翠鸟的哪些特点?带着问题,引导学生共同来感知课文内容。在这里,我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他们读文情况的同时,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写的是翠鸟的外形美和动作美。

(第三环节,品读欣赏,体会感悟)。

阅读教学,“读”占鳌头。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那为了让这一对话更加深入,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我将引导学生读中感悟,读中品味,读中想像,把学生带进文本。所以这个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1、我让学生再读课文第一个自然段,想想这段中从哪几部分描写翠鸟的外型,写出了翠鸟的哪些特点?请同学们在相关的词句旁边写下批注,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2、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我先让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再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重点词句展开讨论,并汇报。

3、根据学生的汇报,我适时引导他们抓住重点句:“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并通过观察图画、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着重从:“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等表示颜色的关键词中去体会翠鸟颜色鲜艳的特点。同时也引导学生来重点学习:“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抓住关键词语:“小巧玲珑”、“透亮灵活”、“又尖又长”等,引导学生体会翠鸟的形状特点。从而来品味作者笔下翠鸟的美。

(第四环节,回归整体,进行总结)。

总结课文时,我让学生先说说学习本节课后的感受?待学生交流完我适时总结学法,并让学生模仿本文的表达手法写一写身边的小动物。

(第五环节,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课文最后的一个省略号给了我们无穷探究的乐趣,带来了无穷的遐想,现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继续提出一些月球之谜,课外积极探究,小组长做好记录,及时向家长、老师、同学汇报探究结果,为开展“月球之谜探究成果”展示会做好准备。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精选文章
基于你的浏览为你整理资料合集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