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塞翁失马的教学设计 塞翁失马讲解(6篇)
文件格式:DOCX
时间:2023-03-11 00:00:00    小编:小胡职鉴

最新塞翁失马的教学设计 塞翁失马讲解(6篇)

小编:小胡职鉴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塞翁失马的教学设计 塞翁失马讲解篇一

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文意,梳理本文的故事情节,了解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复述和讨论多角度理解本文的寓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辩证地分析问题、看待事物,正确、清楚地对待生活的福祸、得失、好坏。

梳理故事情节,理解福祸相倚的寓意。

结合生活实际,客观、辩证地分析问题、处理问题。

讨论法、探究法、情境创设法。

学生大部分同学基础较薄弱,但思维很活跃。所以,在设计《塞翁失马》的教学时,注重学生的文言文字词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希望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参与的热情,培养兴趣、树立自信。

两课时

温故知,获新解

1、齐背全文

2、正字音

塞(sàì)翁失马此何遽(jù)不为福乎

其父(fǔ)曰其马将(jiāng)胡骏马而归

其子好(hào)骑此独以跛(bǒ)之故

堕(duò)而折(shé)其髀(bì)

3、析字义

马无故亡(逃跑)而入胡人皆吊(安慰)之

其父(老翁)曰其马将(带领)胡骏马而归

居(经过)数月此何遽(怎么就)不为福乎

其子好(喜欢)骑死者十九(十分之九)

4、疏文意

(1)马无故亡而入胡

翻译:(那个老翁的)马无缘无故逃跑到胡地去了。

(2)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翻译:那个老翁说:“这怎么就不能是福呢?”

(3)家福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翻译:(老翁)家里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不小心)从马上摔下来,折断了他的大腿。

(4)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翻译:靠近边塞的人,死了绝大部分。

知文体,理故事

1、何为寓言?

明确: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概括学习寓言的方法: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启示人生。

比如:

《井底之蛙》

故事:一只生活在井底里自由自在的青蛙的故事。

道理:告诉我们要目光长远,多学习、多实践。

启示:我们要在生活中多学习、多实践,做一个敢拼搏,勇追求的人。

《掩耳盗铃》……

《亡羊补牢》……

正如寓言大师严文井:“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它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2、梳理故事情节

请学生用四字短语来梳理发生在塞翁身上的事情。(提示:人+事)

明确:塞翁失马—塞翁得马—其子折髀—父子相保

3、复述故事

(1)塞翁失马

老师示范:许多年前,有一个居住在边塞的老翁,有一天,他家的马无缘无故地逃跑到胡地去了。他的邻居听说了这件事后,都到他的家里安慰他,有的人感叹说:“哎,太可惜了,那是一匹多好、多俊的马啊。”有的人说:“老翁,你不要伤心了,丢财免灾”。有的人对他说:“没事的,老翁,我家养的马有一匹快生小马了,等生下来,我送你一匹。”

要求: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合情合理进行想象,补充情节,丰富内容。

1、知识能力目标:积累文言词语和成语,理解寓言的寓意;

2、过程方法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问题,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充满睿智之光的我国古代寓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先读通原文,整体感知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是理解寓言的前提;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领悟故事的寓意,这是阅读的中心环节;最后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谈寓言给予自己的启示,并进行语言积累,这是阅读的标的。朗读贯穿始终,自主、合作、探究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

一课时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3分钟)

1、抢答成语:

展示课件一:

学生看图说成语,比赛抢答——井底之蛙、画龙点睛、对牛弹琴、守株待兔、掩耳盗铃、亡羊补牢。

2、导入新课:

刚才同学们看图抢答的这六个成语,均来自于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所谓寓言,通常采用借此喻彼的手法,通过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代的寓言故事《塞翁失马》,看看这个寓言假托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寄寓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

展示课件二,并板书课题。

二、初读(6分钟)?——读准确,读通畅

学习文言文,同学们可能感到有些困难。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途径。这篇课文同学们作过预习,现在,老师检查一下朗读的情况。

1、学生齐读一遍课文。要求字正腔圆,即要求字音准确,发音饱满。

展示课件三:

其父(fǔ)曰父(fù)子相

其马将(jiāng)胡骏马而归使关羽将(jiàng)三万兵至益阳

堕而折(shé)其髀损兵折(shé)将

2、老师范读,学生再读。要求读得抑扬顿挫(要注意停顿,要分出轻重,读出语气)。

展示课件四: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其马/将胡骏马/而归此/何遽/不为福乎?↗

三、再读(8分钟)——通文意,析情节

要理解寓言故事,首先必须疏通文意,了解故事的内容。

1、通文意: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在自读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如有不懂的问题可提出来,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解决。强调下面重点词语(古今异义)的意义:

展示课件五:

马无故亡(逃跑)而入胡人皆吊(安慰)之居(经过)数月其马将(带领)胡骏马而归,其子好(喜欢)骑死者十九(十分之九,绝大部分)

2、理关系: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

请指出“塞翁”、“善术者”、“其父”、“其子”、“父子”各指代谁?(如果能

启发学生自己提出,并由此引起争论效果就更好)

3、析情节:此故事情节可分为几个部分,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情节各部分的内容:失马——得马——折髀——相保

4、复述故事:采用比赛形式,让学生对照图片进行复述(创造性的复述)课文,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和故事情节,为下面研读课文作准备。

(1)展示课件六请男生对照“失马”的图片进行复述课文;

(2)展示课件七请女生对照“得马”的图片进行复述课文;

(3)展示课件八请男生对照“折髀”的图片进行复述课文;

(4)展示课件九请女生对照“相保”的图片进行复述课文;

四、研读(15分钟)——提问题,探寓意

这篇古代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塞翁失马得马、儿子折髀、父子相保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寄寓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味深长的道理呢?

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分组合作讨论来探究寓言的寓意。

1、教师指示思考的角度

从寓言故事情节的发展来看,从塞翁对这件事的态度来看,从坏事和好事之间的关系来看。

2、合作研讨,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研讨的角度:

(1)从寓言故事情节的发展来看(福祸得失的一系列变化说明了什么道理?)

讨论、点拨: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因为祸中往往隐藏着福的因素,福中也常常预伏着祸的先机。福与祸、得与失、好与坏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因此应当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从“塞翁”能沉着冷静的静观事情的变化来看(面对一系列变化,塞翁为什么能处变不惊?)

(紧紧抓住“塞翁”那三句话来思考。也可让学生读读那三句反问句,通过揣摩语气来达到目的。)

讨论、点拨:因为塞翁是一个“善术者”,能推测人事的吉凶祸福,他好像洞悉人间世事的变化之玄机,懂得祸福相依,利害相伴,且能转而相生的道理。因此,面对这一系列变化,他能处变不惊,沉着冷静,乐天知命,不因祸福而悲喜,不以得失为怀。正因为如此,我们认识事物应当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

(3)在“塞翁”看来,坏事能变成好事,好事能变成坏事,难道就不要一定的条件就可以转化的吗?

讨论、点拨:转化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如果胡人居住的地方没有马,坏事能变成好事吗?如果“塞翁”之子不喜欢骑马,好事能变成坏事吗?如果胡人不入侵边境,坏事能变成好事吗?“胡人居住的地方有马”,“‘塞翁’之子喜欢骑马”,“胡人入侵边境”,这些正是好事和坏事相互转化的条件。

由此我们可知:这则寓言通过假托“塞翁失马”的故事,寄托了这样一个寓意——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世上的任何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简要板书,见上)

老师可以顺势点拨:这就是“塞翁失马”这个成语的意思。与此相关的有老子所说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还有俗语“塞翁失马,焉(安)知非福”。(黑体字板书)

3、质疑或激疑:

(1)在塞翁看来,好事可变成坏事,坏事可以变成好事,给我们的感觉好像好就是坏,福就是祸,难道两者之间就没有区别了吗?

点拨:是的,尽管“塞翁”能洞悉事物之间的相互转化,但他混淆了事物之间的界限,否定了衡量事物的客观标准,陷入了相对主义的泥淖。同时,他那种随缘自适、随遇而安的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也是不宜提倡的。

(2)尽管那些“近塞之人”他们不知道祸福相互转化的道理,但我总觉得文末以“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来反衬“塞翁”之子“以跛独存,父子相保”格调低。

点拨:当外敌入侵时,那些“近塞之人”能拿起武器,以死报国,死得光荣。而“塞翁”之子“以跛独存,父子相保”显得消极不可取。这是作者的局限性所在。

(如有学生提出诸如此类的质疑,老师要大加表扬,因为此时正是学生迸发创造火花的时候,要备加爱护,给予肯定。)

五、联读(5分钟)——联生活,谈体会

你是否也有过类似“塞翁失马”的经历?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这则寓言还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

(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

讨论、小结:

1、世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应学会辩证的看问题。

2、对待生活,我们应当积极乐观,不应消极悲观,应“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3、因为好坏、福祸、利害是相互转化的,在考虑问题时,我们应当考虑周全,处事要谨慎,要防患于未然。

4、要因势利导,变祸为福;要创造条件,把坏事变成好事。

5、现实生活中,身处顺境时,我们不要沾沾自喜,要心存忧患,居安思危;身处逆境时,我们不要气馁,要安之泰然,处逆不惊、

…………

六、积读(3分钟)——背课文,积成语

1、背读课文。

2、积累成语。

请学生比赛列举含“马”字的成语,然后展示课件八,读记成语。

板书设计:

塞翁失马————塞翁失马,焉(安)知非福

刘安

失马————得马————折髀————相保

(祸)(福)(祸)(福)

塞翁失马的教学设计 塞翁失马讲解篇二

1.积累词语。理解“饶头、智、亦云、亡、吊、何遽、居、将、十九”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韩非子》《淮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3.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诵读;教给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词语理解寓言含义”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经验,选定角度灵活理解寓意。

一、课堂导入

同学们,相信你们对《拔苗助长》、《守株待兔 》、《狼和小羊》、《乌龟和兔子》、《农夫和蛇》这样的故事一定非常熟悉,那么你知道他们属于什么体裁吗?寓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新的文学体裁《寓言四则》。

二、复习预习

有关宙斯、赫拉和 赫耳墨斯的资料

宙斯是 希腊神话中众神之王。希腊神话说他居住在奥林匹斯山(现在的阿尔卑斯山脉),以雷电为武器,维持着天地间的秩序,公牛和 鹰是他的标志。他的兄弟波塞冬和哈德斯分别掌管海洋和地狱;女神赫拉是宙斯的妻子;他的孩子赫费斯托是火神;宙斯还和其他女神生下不少儿女,如正义和艺术的保护者、太阳神阿波罗(也是射神),月神和狩猎之神阿尔迪美斯,旅行和商业神赫尔墨斯,美神阿芙洛神,战神阿雷斯,智慧之神雅典娜。其中智慧女神雅典娜的诞生最为奇特:传说她是从宙斯的头脑里长出来的。

赫拉是希腊神话中的天后,主神宙斯的妻子。罗马神话中称为朱诺,掌管婚姻和生育,是妇女的保护神。

赫耳墨斯,一译海尔梅斯(这个也是罗马神话翻译),是希腊神话中众神的使者,亡灵的接引神。罗马神话中称为墨丘利,掌管商业、交通、畜牧、竞技、演说以至欺诈、盗窃。他行走如飞,多才多艺,传说首创字母、数字、天文学、体育运动,发明古代的竖琴,并把种植橄榄树的技术传给人类。

三、知识讲解

考点1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这篇寓言的讽刺意味极浓。赫耳墨斯想了解自己在人间受尊重的程度,于是化作凡人来到雕像者店里,雕像者说出了跟他的希望完全相反、使他极为难堪的话。希望和结果的矛盾,是本文讽刺性之所在。

课文写法很巧妙。一开始就用“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来揭示赫耳墨斯的奢望,“想知道”是掩饰之辞,实际上是“想得到”──到后来,作者才用“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揭穿了他的心底的秘密。其实无须作者揭穿,看看他的试探方式也可见分晓:他首先问宙斯雕像的价钱,大有跟最高的神一比高低之意;知道价钱不高,他很满意,因而又“笑着”问赫拉像的价钱。两问之后,他似乎已经有把握胜过所有的神了,最后才问到自己的雕像,却完全出乎他的预料:他的雕像一文不值,可以“白送”。短短的篇幅生动地刻画了一个盲目自高自大者的形象。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写神使赫耳墨斯到雕像者的商店,询问雕像价钱的经过。讽刺了那些爱慕虚荣但却一钱不值的人。

这则寓言,分为两段:第一段讲述故事,第二段点明寓意。

故事部分充分展示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可分为两层。第一层想象赫耳墨斯来到“雕像者的店里”,了解自身价值,是故事的起因和开端。通过揣测赫耳墨斯的心理,交代他来到雕像者 店里的动机和目的,暗示他是一个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神。第二层想象赫耳墨斯询问雕像者,他从宙斯问到赫 拉,私下认为自己的价值应该更高一些,这是故事的发展和结局。这一层,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有三问三答。前两问两答是故事的发展。当他问明宙斯和赫拉的雕像值钱不多时,洋洋自得,以为自己的身价必在二者之上,于是第三次发问时信心十足。然而雕像者的回答竟然完全出乎赫耳墨斯的意料,这位自命不凡的神使的雕像,却原来是一文不值。故事以一句幽默的答话作结,不再描写赫耳墨斯的反应,然而被讽刺者的尴尬神色却不难想象。

第二部分用一句话点明文章的寓意。这一则寓言,通过天神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而在事实面前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

本文以叙述为主,间用描写,增强了寓言的形象性和文学性。一个“笑”字,描写赫耳墨斯的表情,使形象更显得真切。又用简短的心理描写,深入揭示了赫耳墨斯自命 不凡的性格,使人洞见其内心的卑劣。

本文短小精悍,构思精巧。写三问三答,略有变化,有起有伏。正当赫耳墨斯的虚荣心越来越旺盛,却遇到了雕像者如一瓢冷水似的答话,陡转之下便戛然而 止。文章的陡转,给读者以巨大的反差,造成了出人意料的结局,讽喻之意已暗含其中。短短的一百五六十字,却写得跌宕有致,耐人寻味。

考点2 《蚊子和狮子》

这篇寓言的艺术风格跟上一篇不同:尽管也有讽刺的意味,但侧重引起人们深思。蚊子是小得不能再小的虫子,却敢于向狮子挑战。它的挑战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它看出对方的力量在于“用爪子抓,牙齿咬”,但它会飞,能避开;对方“鼻子周围没有毛”,这是它最合适的攻击点,又是自身最安全的地方。这正是以我之所长,攻敌之所短,结果自然是蚊子战胜了狮子。但结尾是颇有讽刺性的:战胜了强大敌人的蚊子“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的途中,竟然撞在蜘蛛网上,哀叹自己将被吃掉。这厄运的到来是意外事件吗?值得人们深思。告诉人们:在得意时,也要看清周围。

考点3 《智子疑邻》

课文开头写故事发生的背景,只用八个字。“宋”,指出故事发生的地点;“富”,是被盗的原因;“天雨”导致“墙坏”,“墙坏”又为盗窃者提供了自由进出的条件。由此引出身份不同的两个人对这件事的相同看法:“不筑,必将有盗。”这是故事中的要害处,因为故事的主旨不在于说明人的先见,而在于说明持相同看法的人却因身份不同(实即跟主人的亲疏关系不同)遭到不同对待。因此,待到预见成为事实,那富人便夸说自己的儿子聪明,而怀疑偷盗是邻父干的。

考点4 《塞翁失马》

这篇寓言用来说明“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第五十八章)这两句话的,阐述了祸与福的对立统一关系。

故事很有名,因为它用一连串的事实来说明祸与福之间的相互转化:“马无故亡而入胡”是祸,待到“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就转化为福了;后来,其子骑此骏马,“堕而折其髀”,福又转化为祸;最后,塞上丁壮在同入侵胡人作战中,“死者十九”,而其子以跛之故免征,得以“父子相保”,祸再次转化为福。如此循环往复,所以动人。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个成语就来自这个故事。

考点5 分析故事情节

基本原则是:把学生引到故事的情境中来,尽量让学生多说,教师少说。因此,教师一定要仔细研究提问的艺术。以下几种提问方式可资参考:

1.抓住情节的要害设问。

例如,赫耳墨斯来到雕像者店里,首先问宙斯像的价钱,此中意味深长;再问赫拉像的价钱时又是“笑着”问的,这些全都可以联系赫耳墨斯的心态来设问,使学生通过对细节的分析了解赫耳墨斯的妄自尊大。又如蚊子战胜了狮子,这个 结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蚊子向狮子挑战时说的那一番话,这表明它对敌我双方的长短看得很清楚,并相信能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就可以战胜对方;正因为如此,它又故意嘲笑了狮子的“用爪子抓,用牙齿咬”,这些也都值得仔细品味。

我国古代寓言绝大多数都出现在说理过程中,都是为说明事理而创作出来的,跟西方寓言有别,主要是形象描写成分较少,因而难以采取这种方式设问,但也有补救的办法,这要留到下面去说。

2.运用假设引起学生思考。

例如,赫耳墨斯来到店里,如果首先问自己的雕像的价钱,结果会怎样呢,又如,蚊子如果不先发表“挑战宣言”就去进攻狮子,结果仍然是战胜了狮子,这对故事情节会有怎样的影响?这样设问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领会作者如此安排情节的意图。

灵活地分析寓意

考点6 作者简介

1.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弗里吉亚人。据希罗多德记载,他原是萨摩斯岛雅德蒙家的奴隶,后来被德尔斐人杀害。他死后德尔斐流行瘟疫,德尔斐人出钱赔偿他的生命,这笔钱被老雅德蒙的同名孙子领去。传说雅德蒙给他自由以后,他经常出入吕底亚国王克洛伊索斯的宫廷。另外还传说,庇士特拉妥统治期间,他曾到 雅典访问,对雅典人讲了《请求派王的青蛙》这个寓言,劝阻他们不要用别人替换庇士特拉妥。13世纪发现的一部《伊索传》的抄本中,他被描绘得丑陋不堪,从这部传记产生了很多有关他的流行故事。公元前5世纪末,“伊索”这个名字已为希腊人所熟知,希腊寓言开始都归在他的名下。得墨特里奥斯(公元前345—前283)编辑了希腊第一部寓言集(已佚)。1世纪和2世纪,费德鲁斯和巴布里乌斯分别用拉丁文和希腊文写成两部诗体的伊索寓言。现在常见的《伊索寓言》是后人根据拜占廷僧侣普拉努得斯搜集的寓言及以后陆续发现的古 希腊寓言传抄本编订的。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故事,其中的一部分(如《狼与小羊》《狮子与野驴》等)用豺狼、狮子等凶恶的动物比喻人间的权贵,揭露他们的专横、残暴,虐害弱小,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乌龟与兔》《牧人与野山羊》等,则总结了人们的生活经验,教人处世和作人的道理。伊索寓言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对法国的拉封丹、德国的莱辛、俄国的克雷洛夫都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中国,金尼阁口述的译本《况义》于1625年刊行,收寓言22则;1840年出版《意拾蒙引》,收寓言81则;此后又有不同的中译本相继问世。

2.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人,著名思想家。他出身贵族,屡次上书向韩王进谏,改革政治,实行富国强兵的政策,都未被采纳。 后来,他得到秦始皇的赏识,在秦国任客卿。不久便被他的同学李斯等人谗言所陷,下狱后被逼自杀,死时才47岁。他著有《韩非子》一书,共20卷,55篇。笔锋犀利,说理透辟,常用寓言故事阐明事理,富有说服力。其中许多寓言故事一直流传于世,《智子疑邻》就是其中的一篇。

3.刘安(公元前179--前122),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文帝8年(公元前172年),刘长被废王位,在旅途中绝食而死。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文帝把原来的淮南国一分为三封给刘安兄弟三人,刘安以长子身份袭封为淮南王,时年十六岁。他才思敏捷,好读书,善文辞,乐于鼓琴。他是西汉知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奉汉武帝之命所著《离骚体》是中国最早对屈原及其《离骚》作高度评价的著作。曾“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集体编写了《鸿烈》(后称该书为《淮南鸿烈》或《淮南子》)一书,刘安是世界上最早尝试热气球升空的实践者,他将鸡蛋去汁,以艾燃烧取热气,使蛋壳浮升。刘安是我国豆腐的创始人。(《淮南子》是由刘安集结一批文人编写的。)

考点6 寓言四则的故事梗概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蚊子和狮子

层次:宣战 交战 被俘 叹息

(弱)飞 冲 战胜 (强)飞 粘 被吃

吹喇叭,唱凯歌 被粘住 被消灭

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四、例题精析

【例题1】

【题干】下列加粗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庇护(pì) 爱慕(mù) b.俯视(fǔ) 乏味(fàn)

c.惭愧(cán) 妒忌(dù) d.烟囱(tōng) 矗立(chù)

【答案】 c

【解析】a庇护(bì)b 乏味(fá)d烟囱(cōng)

【例题2】

【题干】蚊子第二次吹喇叭的原因是( )

a.有意气一气狮子,再一次从精神上征服狮子。

b.得胜后骄傲了,炫耀一下自己的胜利。

c.宣扬自己的功绩,要称雄于动物界。

d.庆贺自己战胜狮子而奏乐。

【答案】d

【解析】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这次了喇叭是战胜狮子之后的庆贺。

【例题3】

【题干】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

①寓言是将生活哲理寄托在一个假想的、具体形象的、具有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里的一种文学体裁。( )

②寓言中的人物都是人格化了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的 其他东西和现象。( )

③寓言主题的表现都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把较深刻的道理寓于简短的故事之中。( )

④寓言在艺术手法上的重要特点是夸张,此外,还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 )

【答案】 ①.√ ②.× ③.√ ④.×

【解析】寓言中也会使用具体的人物和生活情节。寓言在艺术手法上的重要特点是拟人。

【题干】根据解释,写出成语。

①傲慢自大、得意或满不在乎的样子。

②原指野兽的凶猛模样。现常用于形容坏人凶相毕露的样子。

③形容称心如意而自得其乐。

④目空一切,认为世界上无人能与之相比。形容狂妄自大到了极点。

【答案】 ①大模大样 ②张牙舞爪 ③洋洋自得 ④不可一世

【解析】文中成语的掌握,基础知识的巩固

【题干】.赫耳墨斯化作凡人来到雕像者店里的目的是( )

a.他想知道自己在人间受不受尊重。

b.他想知道人对神是否尊重。

c.他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d.他想知道自己在人间是否受到极大的尊重。

【答案】 c

【解析】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会对他更尊重些。

【例题4】有一次,浓烟忽然俯视一下烟囱,就嘲笑起烟囱来了:

“多渺小、多可怜啊!你那样一动也不动,不嫌乏味么?我看你就像一根呆板的木头…你是什么时候站在我身子底下的?你注意了我高超的舞蹈么?你看了不觉得惭愧么?”

烟囱回答道:“你比我高,比我粗大,还会舞蹈,这都不假。只是你的行动没有一定的方向,你永远只会随风飘荡,这也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浓烟冷笑了一声说:“你这完全是妒忌我。但妒忌也是白搭。你看我的千变万化,你看我越变越大……”

浓烟继续自我欣赏,继续在摇摇摆摆中腾空。他一边飞舞一边扩散,色彩越变越淡,声音也越来越微弱。飞升呀,飞升呀,他不断扩散,最后终于完全消失了。

【题干】

1.写浓烟居高临下、自高自大神态的词语是________,表现他对烟囱说话的口吻时,用的词语是________,这表现了浓烟________的性格。

2.在烟囱的回答中,哪句话击中了浓烟的要害,指出了浓烟的不足?

3.简要说说作者通过哪些方面的描写,揭示了烟囱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答案】 1.俯视;嘲笑;傲慢、自大 2.你的行动没有一定的方向,你永远只会随风飘荡 3.语言描写,揭示了烟囱坚定的 默默奉献的精神和品格。

【解析】简短的寓言故事中,经常使用语言描写来表现文章主题的思想。

课程小结

本课的教学,力图以本文简短的故事做切入点,简洁高效的让同学们把握较为丰富的文学知识,同时有一定的训练机会,并且在课堂之中得到应有的为人熏陶,得以良好的人生教益。这是一次尝试,我们可以一节课解决一个问题,但问题是我们能够解决好多问题的情况下,为什么就只解决一个问题呢,那是不是一种浪费。相关链接: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塞翁失马的教学设计 塞翁失马讲解篇三

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相关阅读方法;了解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寓言所蕴含的哲理利用寓言学习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积累文言词汇,学会用多种方式读懂文言文寓言,领会其中哲理。

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由中外寓言以及作者和作品情况导入,首先读通原文,整体感知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是理解寓言的前提;其次学习课文停顿及弄懂重难点字词句的翻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领悟故事的寓意,这是阅读的中心环节;最后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谈寓言给予自己的启示,并进行语言积累,这是阅读的标的。朗读贯穿始终,自主、合作、探究为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

多媒体课件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已经学过《伊索寓言》,知道古希腊寓言故事留给我们许多生活的思考,这节课,我们来看看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寓言故事又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有益的启示。

二、检查预习,提问相关文学常识

展示课件一(板书课题)

展示课件二:

课文选自于《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由西汉淮南王刘安组织门人编写的。

(请全班同学将文学常识读一遍)

三、初读——读准字音停顿,感知情节

学习文言文,同学们可能感到有些困难。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途径。

展示课件三:提醒学生注意的字词。

明确:其父子,其马将胡马而归,堕而折,其髀塞遽好骑跛

1、同学回答,老师范读,全班再读。

要求读得抑扬顿挫(要注意停顿,要分出轻重,读出语气)。

展示课件四:读对停顿

例如: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其马/将胡骏马/而归?此/何遽/不为福乎?↗

(请同学根据示例将全文划分停顿,提问学生停顿情况,教师纠正)

2、学生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

3、抽学生读,要求字正腔圆,即要求字音准确,发音饱满。

4、展示课件五:屏幕上投出抽掉标点的故事原文,请同学们朗读。让同学用心记住课文的停顿,学会文言文句读,感悟文言虚词作为停顿标志,揣摩句意。

四、再读——疏通文意,分析情节

要理解寓言故事,首先必须疏通文意,了解故事的内容。

1、?通文意: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在自读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

如有不懂的问题可提出来,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解决。

展示课件六:强调重点词语(古今异义)的意义。

示例:亡:逃亡吊:对其不幸表示安慰将:带领居:经过富:有很多

2、翻译句子:对照重难点字词义,翻译相关句子

展示课件七:重点句子的翻译。

示例:此何遽不为福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3、析情节: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可分为几个情节。

展示课件八:失马——得马——折髀——相保。

4、复述故事(引导背诵):采用比赛形式,让学生对照情节(图片)复述故事(创造性的复述),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和故事情节,为下面研读课文作准备。

评析的标准:

a、普通话标准,声音响亮。

b、口齿清楚,表达流畅。

c、态度自然大方。

d、复述准确、生动、形象。

塞翁失马的教学设计 塞翁失马讲解篇四

<

《塞翁失马》是六年级上册的一篇古代寓言。这则寓言阐释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句话,说明了祸与福的对立统一关系。文章比较短小,语言比较浅显,但情节一波三折,生动有趣,蕴含的道理发人深省,能够引起初一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由于生活经验所限,辩证思维能力较差,通过这篇寓言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辩证思维的意识,认识到事物的两面性.

初中阶段是学习文言文的起始阶段,特别是初一学生接触文言文较少,缺乏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因此兴趣和信心在很大程度上是学好文言文的重要因素。初一学生喜欢表现自己,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好争辩。如果采用传统的文言文讲析方法,势必会磨灭他们初步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达不到学习的效果。因此,把自主、合作、探究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降低难度,多与前面学习过的文言文知识相联系,教给学生掌握学习古诗文的一些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减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畏难心理,双向互动地学习课文,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调动学习兴趣。

知识目标:

1.了解有关寓言知识。

2 .积累掌握重点实词虚语:亡、居、善、将、吊、遽、富、故、之、以、为、十九。

能力目标:

1.翻译课文,掌握翻译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2.学会分析故事所蕴涵的辨证思想,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领会寓言所揭示的深刻道理,在生活中积累智慧。

积累重点实词虚语,掌握翻译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诵读法、讨论式、探究式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从小到大读了很多书,也一定积累了很多成语,下面我们来一个成语抢答——请同学们看图说成语,看谁反应快,积累多!

出示课件一:

(出示井底之蛙、画龙点睛、对牛弹琴、守株待兔、掩耳盗铃、亡羊补牢的图片)

2.刚才同学们看图抢答的这些成语,都来自于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

出示课件二:

所谓寓言,通常采用借此喻彼的手法,通过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则古代寓言故事《塞翁失马》,看看这个寓言假托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寄寓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读准确,通文意

(一)读法指导:

学习文言文与现代文一样,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朗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课文首先要读准字音,还要注意停顿,分出轻重,读出语气,做到抑扬顿挫。

出示课件三:

塞(sài)翁失马 其父(fǔ )曰 父(fù)子相保 此何遽(jù)不为福乎

其马将(jiāng)胡骏马而归 其子好(hào)骑 此独以跛(bǒ)之故 堕(duò)而折(shé)其髀(bì)

(二)老师范读课文,注意词句的停顿要根据意思划分。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其 马/ 将 胡 骏马 /而 归。

丁壮者/皆/引弦/而战。

此/ 何 遽/ 不 为 福乎?

(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句读。

(四)通文意:翻译课文。

1.自主学习,初步感知。(要求学生对照文中的注解,仔细阅读全文,理解文意,并标划出不理解的词句)

2.质疑问难,集体探讨。(要求学生把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词句上的疑问提出来,师生共同探讨解决)

3.译读重点,加深理解。(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强调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注意翻译积累要与以前学过的文言词语相联系。)

(1)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靠近)(擅长)

(2)马无故亡而入胡(丢失)

联系延伸:亡:亡羊补牢(丢失)

暮而果大亡其财(丢失)

(3)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经过)(带领)

(4)人皆吊之(安慰)(他,代塞翁)

联系延伸:之:下车引之(他,代元方)

诲女知之乎(代这个道理)

其邻人之父亦云(助词,的)

(5)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老汉)(就)(是)

联系延伸:为:以虫蚁为兽(当做、作为)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

可以为师矣(成为)

(6)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多)(爱好)(掉、摔)

(7)胡人大入塞,丁壮引弦而战(大举)(拉)

(8)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因为)(缘故)(保全)

联系延伸:以:徐喷以烟(用)

以丛草为林(把)

以假乱真(拿、用)

联系延伸:故: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

马无故亡而入胡(原因、缘故)

故时有物外之趣(所以)

(9)死者十九(十分之九,绝大部分)

4.翻译课文:连词成句,教师点拨纠正。

5.总结方法,分享收获。(要求学生总结翻译这篇文言文时的方法并与大家交流分享)

(1)把单音节词变成双音节词,也就是把一个字变成两个字(如“近”可以理解为“靠近”,“善”可以理解为“善于、擅长”。)

(2)补充句子中省略的成分(如“马无故入胡”之前可以加一个成分“他的”)

(3)根据已知内容和前后文的关系进行推测(如根据“人皆贺之”的“贺”来推测“人皆吊之”的“吊”的含义是“安慰”,如“吊唁”、“吊丧”。)

(4)注重归纳积累,多与学过的文言知识相联系。(如“亡”字与“亡羊补牢”中的“亡”意义相同。“善”字与“英勇善战”中的“善”意义相同等。又如“之”、“为”“以”的用法等。)

(5)注意区别古今异义。(如“死者十九”中的“十九”理解为“十分之九,绝大多数”)

三、再读——读通畅、知情节

(一)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放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字正腔圆,即字音准确,发音饱满。

(二)个别朗读。请一位同学有感情朗读课文,注意把握人物的语气。其他同学仔细倾听,及时评价。

(三)学生齐读。

(四)知情节:复述课文。

1、你能按故事的发展顺序分别用一个词语来概括文中的几个情节吗?

失马——得马——折髀——相保(板书)

2、复述故事:采用比赛形式,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复述(创造性复述),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四、三读——想道理、明寓意

1、那么这个故事寄寓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味深长的道理呢?你从这则寓言中明白了什么道理?从这个故事中产生了哪一个成语?

教师提示思考的角度:从寓言故事情节的发展来看,从塞翁对这件事的态度来看,从坏事和好事之间的关系来看。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分组合作讨论来探究寓言的寓意。

明确:这则寓言通过假托“塞翁失马”的故事,寄托了这样一个寓意——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世上的任何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简要板书)

老师顺势点拨:这就是“塞翁失马”这个成语的意思。与此相关的有老子所说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还有成语“塞翁失马,焉(安)知非福”。

2、《塞翁失马》的故事对你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结合自身经历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1).对待生活,我们应当积极乐观,不应消极悲观。

(2).要因势利导,变祸为福;要创造条件,把坏事变成好事。

(3).现实生活中,身处顺境时,我们不要沾沾自喜;身处逆境时,我们不要气馁。

五、四读——整体把握、加深理解

理解课文的意思与寓意后,再读课文,自由读——指读——齐读。

六、课堂小结

1.再次出示目标。

2.学生谈收获。

3.教师总结。

七、布置作业,积累巩固

出示课件六:

1.搜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2.把生活中你所经历或看到的“塞翁失马”的故事写下来,200字左右。

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

失马——得马——折髀——相保

(祸) (福) (祸) (福)

寓意:福祸得失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塞翁失马的教学设计 塞翁失马讲解篇五

1、积累文言词汇,学会直译和意译结合的翻译方法

2、学会分析故事情节,改写、编写寓言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寓言中学会辨证地看待祸福得失等做人、思维的方法

积累文言词汇,从寓言中获得人生启示

编写寓言

一课时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 抢答成语:

学生看图说成语,比赛抢答——————井底之蛙、画龙点睛、对牛弹琴、守株待兔、掩耳盗铃、亡羊补牢。

2。 导入新课:

刚才同学们看图抢答的这六个成语,均来自于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所谓寓言,通常采用借此喻彼的手法,通过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代的寓言故事《塞翁失马》,看看这个寓言假托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寄寓一个什么样的道理?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

二、 自主学习之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容易读错的字词:

2.感悟文言虚词作为停顿标志。

文言虚词有:

3、再读课文,弄懂文中词语的意思

亡: 父: 吊:

何遽: 居: 将:

引弦: 折其髀:

4、翻译这则寓言

5、积累:请根据上句补充下句:(你还能找到类似的短语吗?试试看)

鹬蚌相争————

螳螂捕蝉————

塞翁失马————

三、合作学习之研讨赏析

1、分析情节,研讨问题:这则寓言的线索是什么?

2、请根据线索用文中的原句概括故事情节。

3、根据情节概括寓意并说说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寓意:

启示:(最好能做到角度新表达佳):

四、继续学习之质疑、反思

1、你学了这课后还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吗?如果有请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2、在我们生活中,你认为好事(坏事)能变成坏事(好事)吗?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应该用怎样的心态来对待呢?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这则寓言还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

3、你觉得这堂课自己的表现怎样?你掌握了学习语文的新方吗?如果有,请你总结一下,与大家一起分享。

4、发挥你的才华,编写一则小寓言,比比谁的故事好看,寓意深刻。

塞翁失马的教学设计 塞翁失马讲解篇六

同学们,好事能变坏事吗?坏事能变好事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寓言;《塞翁失马》,,看看这个寓言假托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寄寓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

展示课件一:注意字音:

其马将(jiāng)胡骏马而归 此何遽(ju)不为福乎

其父(fǔ)曰 堕而折其髀(bi)

2. 老师范读,学生再读。要求读得抑扬顿挫(要注意停顿,要分出轻重,读出语气)。

要求: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在自读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如有不懂的问题可提出来,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解决。强调下面重点词语(古今异义)的意义:

展示课件二: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马无故亡(逃跑)而入胡 人皆吊(安慰)之

居(经过)数月 其马将(带领)胡骏马而归

其子好(喜欢)骑 死者十九(十分之九,绝大部分)

采用比赛形式,让学生对照图片进行复述(创造性的复述)课文,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和故事情节,为下面研读课文作准备。

(1)展示课件三 请男生对照“失马” 的图片进行复述课文;

(2)展示课件四 请女生对照“得马” 的图片进行复述课文;

(3)展示课件五 请男生对照“折髀” 的图片进行复述课文;

(4)展示课件六 请女生对照“相保” 的图片进行复述课文;

此故事情节可分为几个部分,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情节各部分的内容:

失马——得马——折髀——相保

失马----吊之---为福:得马

得马----贺之----为祸:子堕马而折髀

堕马----吊之----为福:保全性命

为什么人们认为祸,而老头却认为是福?为什么人们认为是福,而那老头却认为是祸呢?

讨论并归纳:.因为祸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变成福,福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变成祸。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是出自这个故事。

请归纳这则寓言的寓意。

讨论并归纳:.教育人们看待事物要持辩证的态度,懂得祸福相依的道理。

学习了《塞翁失马》,那么寓言中祸与福是怎样相互转化的?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祸福之来,确实有许多偶然性,生死、利害、得失,并不都是可以预料的。考虑力求周全,处事力求慎重,多一些应付不测之变的准备,少一些不着边际的幻想;一旦面临祸患,可以处变不惊,可以减少后悔。如家庭突遭打击变故,陷入困境,这是祸,只有从容面对,在困境中拼搏奋起,才不失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也是一种成熟生活观的表现。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精选文章
基于你的浏览为你整理资料合集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