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热锅上的家庭读后感(模板12篇)
读后感是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的一种个人思考和表达,通过读后感,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观点,也可以反思自己的思考和感受。读后感是对所读内容的回顾和总结,是我们与书本或者文章的对话和思辨,是对自己内心思想的总结和梳理。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读后感,首先要先通读全书,全面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观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感人的读后感,希望能够触动大家心灵的共鸣和思索。
热锅上的家庭读后感篇一
《原生家庭》一书有这样一句话:“有毒的家庭体系就像高速公路上的连环追尾,其恶劣影响会代代相传。”
美国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也曾说过:“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人生三观、精神品格、思维方式、生活习惯,都深受其原生家庭的影响,很多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可想而知,原生家庭对一个人来说有多么多么的重要。想起最近收到的一本关于原生家庭的书《热锅上的家庭》,一开始以为是那种厚重的枯燥无味的让人无法一口气读完的心理学书籍。结果认真一看才发现作者用轻松的笔触,向我们讲述了布莱斯一家人的家庭治疗过程,让我们从中悟到一些关于原生家庭的道理。
这本书有2个作者,一位作者是奥古斯都·纳皮尔,他是北卡罗来纳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在亚特兰大负责一个家庭治疗工作室,与同为心理治疗师的妻子提供家庭治疗。
另一位作者卡尔·惠特克,是雪城大学医学博士,曾在很多权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并参与编写了多本心理学教材。此书一经上市就成为畅销书,至今畅销40年,且成为关于原生家庭的经典著作。也难怪知名心理学家李松蔚会倾情作序并且力荐,且在樊登读书会收听量高达1300万。
本书主人公是布莱斯一家5口,父亲是金牌律师,母亲脾气不好,有一个叛逆的大女儿克劳迪娅,以及两个弟弟丹和妹妹劳拉。布莱斯太太卡罗琳非常担心大女儿克劳迪娅,认为她有很多奇奇怪怪的想法,非常危险。而克劳迪娅也确实在被母亲的控制下,反抗的选择离家出走,甚至有自杀的想法。当听到母亲对治疗师说出自己的不好时,克劳迪娅用尖锐刺耳的声音反抗道:“亲爱的妈妈,我觉得你自己才有一些很奇怪的想法—好比我得在太阳下山时就要上床睡觉,还要乖得像6岁的小孩子一样。”
克劳迪娅正是因为在母亲长期的压制和控制下才变得如此。而母亲之所以控制克劳迪娅皆因克劳迪娅和自己丈夫一样,不苟言笑,喜欢躲在房间里做自己的事情。在前段时间的热播网剧《隐秘的角落》里,离婚后的周春红,把自己的经历和期望全部寄托在儿子朱朝阳身上,操控着他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朱朝阳也因此变得唯唯诺诺,哪怕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也不开心,在学校更没有朋友,甚至还被同学孤立和欺负。
无独有偶,在《小欢喜》里,宋倩也因为离婚,而对女儿英子有着极其强烈的控制欲,最终导致英子患有抑郁症,甚至想要自杀。如此说来,很多不太幸福的原生家庭里,父母其中一方的控制欲,有可能是因为婚姻的不顺,比如离婚、比如夫妻关系不和谐。所以,其中一方就有可能把自己的精力和期望强加在孩子身上。
就像心理学大师海灵格说:“幸福的家庭,都有一个共同点:家里没有控制欲很强的人。”
所以,不妨在发生家庭矛盾时,想一想,是不是家庭成员里有一个因为婚姻失败,或者夫妻关系不和睦,且特别喜欢控制孩子的。
就在奥古斯都医生和卡尔医生希望小妹妹劳拉也一同加入家庭心理治疗时,却被布莱斯夫妇拒绝了,认为劳拉还很小,没有什么问题,最大的问题其实在大女儿克劳迪娅身上。
事实上,劳拉在家庭治疗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作为旁观者的她,能非常清楚的说出发生家庭矛盾的原因和每个人的情绪。而且她也曾哭着说:“不想看父母吵架。”这一点可以让有矛盾的人心缓下来。
这让我想起我的一个朋友。明明和老公没有感情了,且一直分居生活,老公也在外面有了别的女人,朋友却以为了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迟迟不肯和老公离婚。
直到有一天,孩子哭着对她说:“妈妈,你离婚吧。我都懂的”。这时,朋友才明白,原来自己小看孩子了,孩子什么都懂。所以呀,千万不要觉得孩子什么都不懂,而事事瞒着他们,有时候不妨听听他们的想法,说不定能更好的解决事情呢。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导致外遇事件的力量并不止源自一个人身上,而这些力量也不仅限于婚姻或这类可怕的三角关系。有许多人,至少象征意义上,都和这则婚外情有所牵连。外遇可以看成是一桩政治事件,在其中各种关系,彼此纠结成网,触角伸向所有的方向,但一般而言最常伸向的是夫妻各自的原生家庭。”
诚然如此。
前几天,在一个作者群里,当大家聊到原生家庭时,有个作者分享了她看到的这样一段话:“我对婚姻的不向往完全是因为从小看够了我爸妈的婚姻,也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养好孩子,也不想养孩子。”
都不敢轻易把自己交付给另一个人。因为她害怕自己的下半生和另一个人也要再经历一场冷暴力。其实身边不乏有这样的朋友。有些因为从小看着父母吵架,看着父母出轨,看着父母离婚,把所有的错误归结在自己身上,对父母感到愧疚。要么努力去迁就自己的爱人,爱得很卑微,要么自己非常不信任另一半,没有安全感,要么对婚姻不抱有任何幻想,甚至惧怕婚姻。
所以,哪怕离婚了,也要让孩子知道父母感情不和是父母自己的原因,而不是孩子的问题。合上手中这本《热锅上的家庭》,想起,东野圭吾说的那句话:“谁都想生在好人家,可谁都无法选择父母。命运发给你什么样的牌,你能做的就是尽量打好它。”
事实上,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原生家庭的伤害,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原生家庭也许是性格与命运的来处,但不是你一生的归途,对原生家庭以及自己最大的负责,就是把悲剧终结在自己身上。
千万不要让原生家庭带给你的伤害影响你的一生。作者:吴呱呱。
热锅上的家庭读后感篇二
家庭是一个小宇宙,自有其强大的力量。
朋友小冉最近陷入了深深的苦恼,她常常失眠到天亮,困到脑子要炸掉但仍然无法入睡,在家里常常莫名其妙地大哭,食物无法下咽,如果强硬吃下去,甚至会吐出来;心理咨询师判断她目前是轻度抑郁。她每每和我哭诉,隔着网络我都能感受到她的无助和迷茫。
临近大四,进一步求学或者就业的选择逼迫到每一位学子面前。小冉的父母一直都在给她安排考研,从未问过她本人意愿;她希望自己可以先就业,但每次一提及这个话题,爸爸只会冲着她大喊大叫,双方根本无法有效沟通。
终于,在她有一次失眠到深夜三点,去找妈妈谈心时,妈妈答应她帮忙和父亲沟通:“你不用去说,你爸爸那脾气,你说肯定不同意。”有了妈妈从中斡旋,这个困扰她三年的问题,仿佛被解决了,她终于可以为自己做主,选自己想走的路。
但很快,她的焦虑更加严重,失眠等情况也开始加剧。决定就业以后,写简历、秋招等都开始提上日程。但她发现自己仿佛一事无成:简历上没有特别的技能和亮眼的经历,就业方向上没有明确的目标……她的远方又是一片迷雾。
原来从小到大,无论是转校还是所学专业,穿什么还是住在哪,一直都是父母直接为她做决定,从不问她本人的意见,她也从来没有机会为自己做选择。当这样为自己“做主”的机会突然降临时,她便产生了深深的惶恐和无力感,甚至开始出现抑郁倾向!家庭是一个小宇宙,每一位家庭成员都是在其中运转的星球。当心理或者家庭问题出现的时候,并不是一颗星球的运转故障,小宇宙内每一颗星球,都应该参与到“治疗中。
这就是《热锅上的家庭》这本书的基本认知,基于此,我们才能正确认识何为“家庭治疗“。
一个人现在的人际关系中的问题,90%都是来自于原生家庭。无论我们的父母多么努力,但他们的爱都是局限的:或者太过冷漠严厉,太过热情或充满控制,或者太过放纵……这些过度或不当的爱,都会对我们带来深刻的影响。
这本书的作者惠特克说:“家庭治疗就像爱丽丝的奇幻之旅一样,是在梦的国度欣赏他人并表现出来。”一个人或许无法突破“原生家庭”,但一家人可以。惠特克和纳皮尔是这本书的作者,二人同时也是师生关系。自1978年本书成书,40多年来本书一直畅销不衰,是家庭心理治疗领域经典之作。
惠特克的学生包括纳皮尔在内,都是他的助理治疗师,因为他认为治疗无法通过言传来实现,只有身教才能真正掌握。这本书里也并非枯燥的理论知识,而是二人真实的一个实践案例贯穿始终,借助这个案例,我们能够了解到:心理问题不是一个人的孤军奋战,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应为此负责并奋斗。
大卫和卡罗琳的女儿克劳迪娅是所有人眼中的叛逆少女,她与母亲吵架,酗酒,离家出走,夜不归宿,甚至企图自杀……家里人带着这样的问题少女去看心理医生,希望能得到帮助。两位心理学博士奥古斯都·纳皮尔和卡尔·惠特接手为他们一家人做家庭治疗,而不是克劳迪娅一个人的心理治疗。自此,一个家庭一直被掩埋的疾病就此被挖掘出来。
他如同一个局外人。母亲卡罗琳只有一份工作,那就是照顾家庭。她对家庭中所有成员的学习或生活指手画脚,有着强烈的控制欲和完美主义倾向,挑剔着家庭中每一个人,与不关心家庭的丈夫争吵,挑剔做不到她要求的克劳迪娅,引起女儿的怒火爆发家庭大战。
6岁的妹妹劳拉弱小而敏感,她会用哭声制止父母的争吵,看出姐姐意图轻生的想法,默默为姐姐担心……家庭的小宇宙里,原来并不是一颗星球出现了问题;所有星球的运转,都在影响着其他星球;想要治愈这个小宇宙,需要所有星球的共同努力。
星球与星球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家人也是。
母亲卡罗琳的挑剔暴躁和完美主义,其实源于她的母亲。她习得的是一份错误的模板,然后将这份错误延续下来,形成了这样充满冲突的亲子关系。
我们常说父母也都是第一次做父母,所以他们的模式往往是借鉴自己的父母。因此,学会自我疗愈,学会如何对待亲密关系尤为重要。卡罗琳和大卫对待青春期女儿克劳迪娅的方式出现了问题,他们仍将她视为孩子,对她个体的不尊重和不间断地权威要求、不理解,一直在刺激着青春期孩子脆弱而敏感的神经。因此,如何与青春期孩子沟通交流,建立双方都满意的沟通方式,值得每一位父母学习。
除了亲子关系,关于婚姻关系、如何沟通……这本书里都有涉及。当你能够剔除原生家庭带给你的负面影响,你就能在新的亲密关系中获得新生。
热锅上的家庭读后感篇三
《热锅上的家庭》:许多人因太早结婚而失去了那种从孤独中净化自我,及寻求更多自信的机会。他们只草草瞄了眼外在的世界,就十万火急地抓住一个伴侣,借婚姻逃离孤独。他们并不清楚,这么快从一个家庭逃到另一个家庭,很容易将他们在原生家庭中遭受的挫折也转移到新的婚姻里。
这本书是由美国奥古斯都·纳皮尔和卡尔·惠特克联合著作,被尊称为会讲故事的家庭治疗师!是以一个家庭的治疗为案例,通过对一个家庭的不断分析,来让读者们了解探究整个家庭之间的能量流动和关系的变化。
对于每每提到“家庭”二字,是一个很让人充满温情却又时常无奈的事情,任何一个人,无法决定,也不能改变出身的家庭,甚至你费尽心思会发现,你无法改变其中的任何一个人,除了你自己。
热锅上的家庭读后感篇四
在《圆桌派》关于原生家庭的节目中,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曾说过这样的一个案例,就是父母有时候会把他们吵架的原因归结于自己的孩子,例如,父母会说我们不离婚,我们闹离婚,我们吵架这些都是因为你。孩子本身就是弱小,他是需要非常多的抚慰的,结果他却受到了最多的伤害。
我最近也看到一本关于原生家庭的书《热锅上的家庭》,它里面讲了另外一个版本,它讲了一对夫妇双方心存芥蒂,但是这对夫妇又没有彼此谈心,因为丈夫总是巧妙的逃避跟妻子沟通。于是乎,家里面的孩子成了一只他们吵架的替罪羊。
替罪羊是什么意思?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一次,女儿获得父亲的允许可以去做某事。女孩兴高采烈的往外面跑,但是被站在门口的母亲给拦住了,他跟女儿说,以为你现在去外面可能会发生什么危险的情况,所以你不能出去。于是,父亲允许自己能做的事情在母亲这里不无情阻拦了。表面上看,似乎是两位家长对孩子的自由作出限制,实际上却是这对夫妇通过孩子控制来表达他们对彼此的不满。
这件事最后是怎么解决的呢?这也是这本书《热锅上的家庭》里面最重要的内容,家庭治疗。当个人的心理治疗已经不能病人从自己的心理疾病中走出来的时候,这个时候心理医生可能就会建议启用家庭治疗,从源头上治疗病人的心理疾病。作者首先让孩子和孩子的父母去他们的诊疗室进行治疗,发现孩子的问题其实是来自于他们的父母关系,在跟他父母的继续接触中,发现他们两个婚姻不合的原因其实跟他们的父母也有着莫大的关系,于是心理医生邀请父母的父母也来参加治疗,最终从根本上解决每个人的心理问题。
这本书以家庭治疗为线索,为我们还原了一个完整的家庭治疗应该是怎么样的。让我们能够从这个案例中能够得到启发,当我们碰到类似情况的时候,这些启发能够引导我们思考,做出正确的行为。
本书作者:奥古斯都·纳皮尔,1938年生于美国佐治亚州,北卡罗来纳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曾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跟随卡尔·惠特克实习,他们后来由师徒关系发展成为合作关系。后任职于威斯康星大学精神医学系,并参与了儿童与家庭研究计划。目前在亚特兰大负责一个家庭治疗工作室,经常与同样是心理治疗师的妻子一起为一些家庭提供治疗。多年来一直在为一些专业报纸撰写文章。
卡尔·惠特克,1912年生于纽约,雪城大学医学博士,在路易斯维尔大学接受精神医学训练。1955年参与开办了亚特兰大精神病诊所,开始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并研究他们的家庭。1965年成为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精神医学教授,在那里工作直至1982年退休。曾在很多权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并参与编写了多本心理学教材。
1、孩子:叛逆,不听话,真的只跟孩子自己有关系吗?
书里面有这样的一个例子。有一对夫妇准备离婚,他们的孩子试图用自己的方式去延缓离婚这件事的发生。他去偷东西,结果当然是被警察抓住了,这件事情被他的父母知道了,父母对他各种打骂,责怪他,结果呢,正是因为孩子这样的行为,导致这对夫妇的离婚一次又一次的拖延了。
外人看这个孩子的行为可能特别奇怪,甚至有些反常。但是仔细想想。这个孩子就是想用偷东西这样的行为,让父母不得不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到自己的身上,通过这样的方式,父母两个又会开始判断现在离婚是不是一个合理的时机,离婚的事情搁自然置一旁,孩子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孩子的思维可能和奇怪,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又能够理解,因为对孩子来说,相对于父母的打骂。孩子更加不愿意看到自己的爸爸妈妈离婚。你看,孩子叛逆,不听话跟不只是跟孩子本身有问题,跟父母也有着莫大的关系,如果父母不会经常吵架,那么孩子也不会做出如此冲动的行为。
伏尔泰曾经在《伏尔泰语录中》写到,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2、父母: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方式相处。
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得到别人的认可。但是这些精心准备的食物被自己的丈夫跟孩子吃完之后,就留下了一桌狼藉,丈夫跟孩子也没有用任何夸奖的词汇修饰这段晚餐。毫无疑问,清洁这些餐盘这个任务也就是妻子的。
妻子肯定会不高兴,因为你们这些人不仅在精神上没有愉悦我,还要让我无偿为你们洗盘子,换谁都不干啊,矛盾就这样的产生了。
这里面一直都存在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妻子自己是没有任何自信的,她所有自信的来源都取决于人们对他的评价。这是非常不可取的一种自信的来源,因为真正的自信是靠自己内生的一种东西,而不是靠外界的评价来供养自己的。
心理学家给出来的建议就是,就算是在一起的男女朋友或是夫妻,也不能在确定关系之后,就把自己完全的交给对方了。这样会产生一个后果就是,自己的生活将会完全的沦落到被人的评价当中。书中给出的建议是,无论自己是否进入到一段关系中,首先自己得是一个完整独立的人。
3、父母的父母:我们应该怎样从他们那里学到那些知识。
书里面的最后一部分,心理医生邀请了孩子父母的父母,请他们来谈一谈他们双方是如何相处的。
当父母的父母谈论到他们是如何相处的问题的时候,心理医生会指出你们的相处方式是孩子能够学习到的唯一模版,当你们的孩子成为父母的时候,大多数的东西都是按照你们之前的相处模式来进行的。
通过不停的询问,心理医生发现就算丈夫已经成年,但是父母对待丈夫的方式仍像小孩子一样的对待,处处为他们操心。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他们显然剥夺了孩子独立生活的权利和独自选择的权利。这会让孩子有一种觉得自己不行的感觉,没有自信,相应的也让他们在未来的人际交往中处于下风。同时呢,也会让自己的孩子总会觉得对自己的父母感到愧疚,始终对父母存在亏欠。
心理学家指出,在陪伴孩子的成长中,随着孩子的成长,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也要不停的成长。
这本书的名叫《热锅上的家庭》,虽说是家庭,但是我觉得处在中间的父母特别的关键,他们承载他们的父母的教导,并且要将这些教导吸收之后传递给自己的孩子。
更重要这本书《热锅上的家庭》教会我们无论处在任何的一段关系中,我们都应该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这是非常重要的,正如书上所说“我们都必须先证明自己是不是有能力独自生活,如果未曾单独下海一游,就不可能有胆量选择”。
热锅上的家庭读后感篇五
孩子不听话。孩子和大人总爱吵架。孩子处在叛逆期,动不动离家出走。孩子的成绩一落千丈。总之,孩子问题很多,经常焦灼着家长,更多的是焦灼着母亲。
我们往往怪怨孩子不听话,不懂事,殊不知,孩子的问题只是婚姻家庭问题的冰山一角,孩子出了问题,更多情况下是整个婚姻家庭存在严重问题。
有多少家庭的生活在矛盾、争吵中度过,像处在热锅里。又有多少家庭,为避免冲突而维持表面的和平。他们以特定的方式,或互撕或暗战。很多家庭,就像处在热锅上一样焦灼。
《热锅上的家庭》让我们看清问题的实质,这本书是以一个家庭的治疗为案例,透过一个家庭的分析,来洞察整个家庭之间的关系和危机。
美国权威心理学杂志《今日心理学》说: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家庭互动、婚姻对家庭影响以及家庭治疗对人际关系有何助益的新视角。
《热锅上的家庭》里有一个真实的家庭故事,一个扎心的真相,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全书详细描述了对一个问题家庭的家庭治疗过程,故事和理论相加,易阅读,易理解。这本书颠覆了我们对一个问题孩子的看法,一个问题孩子,不在于孩子本身,而在于整个家庭系统出现问题,尤其是夫妻婚姻出现问题。
热锅上的家庭读后感篇六
为了让自己康复,也为了能够让自己合理和清晰的处理家庭关系,我在心理咨询师的建议下开始读《热锅上的家庭》。开始的时候,我以为这本书会像其他心理方面和家庭方面的书一样,让读者充满信心和理智的分析。当我读了几页之后,我开始恐惧书中的内容,这也是让我觉得神奇的地方。书中的文字充满了各种情绪,悲伤、欢乐、无奈等等,同时还将家庭中每个成员的心理完全剖析出来,而这种剖析,让我有种自己内心最深处,隐藏起来的各种情绪被扒出来的感觉。综于以上各种体会,我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读完这本书,所以我在觉得自己要被书中内容击溃的时候,停止了。现在,我想尝试写一些出来,希望自己能拥有继续读下去的力量和勇气。
第一,恐惧。
恐惧并不是因为书中细致的描述,而是,书中通过文字,将选择遗忘的记忆重新翻新和加固,就像所有的刑罚在坚持过去之后,告诉你要重新再走一遍。
因为我曾经处于家庭纠纷的漩涡,年幼的我,以封闭自己的成长和记忆为代价,来保护自己不受那些事情的影响,所以,在读大学时,我就是一个不婚主义者,同时,我的感情存在严重的缺失,我缺少爱的能力。因为缺少爱,安全感非常低,在很多年里,我不断地封闭自己的任何情绪和通过不断地付出,以及沉浸在xyz中寻找自己内心的平衡点和满足感。
第二,愤怒。
愤怒是我对家庭的另外一种非常强烈的情绪。在我原来的家庭里,除了弟弟之外,我对每一个人都充满了敌意,以及刻意保持的疏离感。对于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情,我可以保持像周围其他人一样的情绪,这真的很可怕。而这些梳理和愤怒,让我一直怀疑并告诉自己,也许我是被收养的,知道现在仍然保持怀疑状态。
第三,被选择性丢失的童年。
我有童年,但是我选择性忘记了童年时的记忆,至今能想起的只有寥寥的几件事情。
写出这些,让我的心情非常的不平静,既悲伤又愤怒,还有几分庆幸,庆幸自己没有走向极端,庆幸自己努力的活在阳光下。
热锅上的家庭读后感篇七
过往一直比较喜欢阅读育儿、传记、历史方面的书,慢慢从育儿的书中看到个人心理成长之重要,才能正确的树立带动孩子的教育培养与行为的引导,但是一个人的成长与一个人的引导,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就像一个人的努力只是加法,而一个团队的努力就是乘法,而我们每一位都属于家庭成员的一员,家庭就像一个小型社会,其规则、结构、语言等,自成一个独特的体系,家庭是隐密的小型系统,这个系统影响着家庭中的每位成员。没有任何人可以脱离系统来谈论幸福感,所以本书的作者通过家庭治疗,就是以家庭为对象的团体心理治疗,其目的是为了帮助家庭消除异常、病态情况,让家庭运作更健康,还原一个相亲相爱、幸福的家。
让家庭每一位成员遇到生活中的矛盾、争执中,不在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焦虑不堪、坐立不安,教你如何看清事情本质、冷静面对处理,获得解决家庭问题的力量与方法。
一个和睦的家庭,父母都必须要有强大的心理,每个人都不能过分依赖于另一半,因为一旦过于依赖对方,你就会担心因为自己的一些情绪表达引起对方的不悦,造成心理上的压力。而对方也会猜测你的心理,造成双方都很累。当夫妻之间的关系变得敏感之后,孩子很有可能成为最大的受害者,一个家庭,如果父母都对一个孩子发脾气,那么基本可以判断这对夫妻之间是很有问题的,他们之间的交流绝对很少,或者交流就是互相吵架。双方都没能理解对方的意思,同时也害怕去问,因为害怕现在的情况会变得更糟,只能通过孩子来间接性表达自己对另一半的不满。一旦对方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或者说领会自己的需求,那么很多夫妻最直接的做法就是让对方难受,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所以家庭治疗,就是从家庭一个点抽丝剥茧的去捋顺事情的本质,让您认识到家庭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不要太过于去依赖任何人,唯独你自己才是你人生的重头戏,还记得3年前做全职妈妈那段历历在目的时光,充满了焦虑、敏感、易怒的心态,对于孩爸疏远的行为、冷漠的态度,都充满了无穷无尽的猜疑和幻想,不仅搞的自己精神疲惫不堪,让自己不断的陷入自我敏感的情绪中,抱怨、无奈等不断的负能量和想法让自己深陷其中,还好及时在这条路上,让我看到成长与成熟的本质,每个人成长的路上,都曾咬着牙度过一段没人帮忙、没人支持、没人嘘寒问暖的日子,过去了,这就是您的成人礼,过不去,求饶了,这就是你的无底洞,这几年我在不断的积蓄能量和自我增值,希望能在成长的苦难中实现暗夜突围,强大自己。
2019年的时光即将飘然逝去,一路行走、一路捡拾、一路收获,也一路失去、不管岁月如何变迁,渐渐的在起伏中学会了平静,生活中、工作中、婚姻中、亲子关系中的困境、磨难,就像修仙小说里的道道天雷,劈在身上,不同之处在于,在平凡人的渡劫路上,没有平白无故的奇迹,只有努力过后的水到渠成。
望自我能放开眼界,不计较、不纠缠内心的焦躁,江海之浩淼,雷霆之发聩,高远的视角永远会赢得高远的人生,人生一场,我们来的目的是寻找幸福。
热锅上的家庭读后感篇八
有多少家庭的生活在矛盾、争吵中度过,像处在热锅里。
又有多少家庭,为避免冲突而维持表面的和平。
他们以特定的方式,或互撕或暗战,上演相爱相杀的戏码。
如何解决家庭纷争,重塑亲密关系?
如何还原一个相亲相爱、幸福的家?
这本书将给你深刻的启发!
一:家庭是隐密的小型系统。
家庭就像一个小型社会,其规则、结构、语言等,自成一个独特的体系。这个系统影响着家庭中的每位成员。在心理治疗中,家庭人际关系出了问题,往往不是某位成员造成的。而某位成员出了问题,和家庭系统也有着莫大的关系。
没有人可以脱离系统来谈论幸福感。因此,家庭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应用也愈渐广泛。
所谓家庭治疗,就是以家庭为对象的团体心理治疗,其目的是为了帮助家庭消除异常、病态情况,让家庭运作更健康。一般情况下,每位家庭成员都需要出席。这样治疗才能顺利展开。
接下来,我们将从书中布莱斯一家的治疗案例中,获得解决家庭问题的力量与方法。
(一)、叛逆的女儿。
1、离家出走的克劳迪娅,她是布莱斯家的大女儿,16岁,经常离家出走,夜不归宿,甚至企图自杀。
2、剑拔弩张的母女,她和母亲卡罗琳吵架后,往往就会离家出走。母女俩的关系十分紧张。她们持续地吵架,剑拔弩张。
女儿说,妈妈对她百般挑剔。妈妈则认为,女儿不听话、不尊重她,总是违背她。
3、日渐疏离的夫妻关系。
按卡尔的话说,大卫爱上了工作,而卡罗琳则和自己的母亲在交往。更糟糕的是,他们对彼此的不满,从不正面反馈而向孩子诉苦。夫妻俩的关系日渐疏离。
4、女儿、母亲、爸爸的三角难题。
在家庭研究领域,有研究指出:精神分裂症和患者的父母有很大的关系。接受研究的精神分裂患者,其父母几乎都存在长期而严重的婚姻问题。病人的发病期,似乎都和父母的婚姻冲突史相一致。每当父母的争吵变得激烈,子女就会发病,接着夫妻俩就会停火。子女的精神分裂症帮助父母逃避冲突。家庭的稳定也有赖于间歇性的“发病”维持。
5、解决方法。
针对克劳迪娅的问题,治疗师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总结为以下几点:。
首先,表现父母人性的一面。对于已长大的孩子,父母不再是掌控所有正确答案的训导师。父母需要更充分地表露自己,谈论感受,让孩子知道自己也有困惑和问题。
同时,孩子也需要改变。他们要为自己负更多的责任。许多问题可以和父母协商解决,不能把一切烦恼都怪罪到父母身上。
第二,在家里建立新的语言系统。一方面,家里的每位成员应该学习谈论感受,而不是发泄情绪,偏激地攻击他人。比如卡罗琳不该说,克劳迪娅只会偷懒。而是可以说:“我在厨房很难过,你可以帮我吗?”
另一方面,要将冲突分配给每位家人。就像布莱斯一家,所有的争吵都集中在卡罗琳和克劳迪娅身上。她们承担了家庭中所有的压力。作者认为,如果家庭能把冲突视为“团体的”来处理,对他们会更有意义。
最后,父母解决自己的婚姻问题。只有这样,孩子才能过上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夹在他们中间,和他们纠缠在一起。
二、一般家庭的共同模式。
在长期的治疗观察中,作者发现接受治疗的家庭有着一些共同的模式,包括以下几点:。
1.压力。
所有家庭都生活在压力中。一般前来治疗的家庭,所承受的压力已超出负荷。这些压力包括突发情境的压力、人际关系中的压力和个人内在的压力等。
2.对立两极化及争吵白热化。
就像克劳迪娅和卡罗琳母女的争吵,如同一场战争。一方先挑衅,另一方立刻回击,前者再发动攻击。双方每一次的攻击和反击,就会增加一些压力。在这往复的过程中,冲突或危机变得更加紧张。
3.三角关系。
父母的感情疏离到一定程度,就会连累孩子过度介入他们的失败情绪。这些在困扰中长大的孩子,他们会不自觉地重蹈上一代的覆辙。
4.责备怪罪。
家庭最痛苦的挣扎,在于它迫切寻求某位成员作为怪罪对象。怪罪,不仅可以使家人互相谩骂,还可以互相推卸责任。
5.认同感的扩散。
每个家庭一旦产生严重的问题,所有人都会紧密、艰难地联结起来。这种“全家共生”的意图,使他们相互依赖,害怕失去对方的支持。同时,也使家人之间,陷入一种僵化的模式。他们会设计复杂的机制来保全家庭的完整,却因此牺牲了各自的独立性和自主权。
6.停滞。
家庭中,比失去对方更可怕的,是一成不变和静止。作者说,这其实是害怕死亡。我们对死亡的认知隐匿于所有经验之中,而这种意识也是家庭关键动力的来源。
结语。
这本书犹如一面镜子。它庖丁解牛式地再现了一个家庭治疗的全过程。也许你从中看到了自己,或者家人,抑或你们的相处模式。而这些发现或自省,都将化作你的力量。
它将带你穿越藩篱,进一步解决家庭的矛盾和困惑。
热锅上的家庭读后感篇九
这个学期我学完了,在上册书中一共有8个单元分别有“高尚”、“美与丑”、“母亲河”、“体育”、“往事”、“地球家庭”、“岁寒三友”、“战争”。在这册书中里我最难忘的一个单元就是“地球家庭”。
这个单元里展现了许多的善良、自强不息,富有爱心的孩子,他们分别是雷棣、罗伯特、瑞思等。
在我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是《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黑孩子罗伯特》和《瑞恩的井》。在《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中,自强不息的雷棣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自强不息表现在他爸爸雷润民去世后有了自强不息,发愤图强的精神动力决心完成爸爸竟争的事业,为世界和平做贡献。他的自强不息、发愤图强的精神让我学习,在《黑孩子罗伯特》中我要学习罗伯特他那宽容、善良、真诚的心,在这篇文章中我还要呼吁“在这个地球上,我希望每个地方都不要在出现种族歧视,我们要和平,来要种族歧视”,我还想对黑人们说:“你们一定要坚持下来,我们会推翻种族歧视的,让你们能与白人做朋友,做同学,让你们享受与白人一样的工资和惩罚”,在《瑞思的井》中我知道了每个都付出一点爱,世界就会更美好。
在这个单元中,我学到了不少知识,世界上不要在出现种族歧视和为世界和平做贡献与每个人只要付出一点爱心,社会上就会没有贫苦这样的地,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
热锅上的家庭读后感篇十
原生家庭,大概是我们出生以来就无法拒绝的存在。遇到一个好的家庭,是幸福的,但若是在一个不幸的家庭里成长,我们健康的心灵也会受到伤害。
《我是余欢水》里的余欢水,就是在一个不幸的家庭里长大。余欢水工作后,父亲还为了后妈的儿子来找余欢水要钱,要完钱后还要求余欢水每月给他打生活费。
这样的父亲,极度索取和不懂得付出,也就是因为这样,余欢水的性格也是十分地压抑。即使余欢水已经成年,但他的懦弱压抑的性格却已成定性,让他在生活中不断地受阻。如何摆脱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影响,成了一个重点难题。
《热锅上的家庭》这本书,就是为处在原生家庭困境里的我们而写的。书里着重强调了一个问题,就是家庭治疗。一贯的心理治疗都是围绕着个人进行的,鲜少有家庭全体成员聚集在一起的表现。
作者是美国心理学家奥古斯都·纳皮尔和卡尔·惠特克,两位都是临床心理学方面专家。奥古斯都在跟随卡尔进行家庭治疗时,对于这种探索性的分析方式相当好奇,在跟随卡尔一起试验的过程中他理解到:问题其实不在于个人,而是周围人给予的环境和压力。
书里的道理也很简单又不失深刻:我们只有正确看待问题的根源,才能明白造成这些困扰和痛苦的原因。个人只是家庭系统里的一部分,我们无时不刻不在受着家庭的影响。
心理学上有一个理论,叫归因理论。归因分为两类,分别是情境归因和性格归因。情境归因:外因,将行为发生解释为情境(环境)因素使然者。性格归因:内因,指个体将行为之发生解释为自己性格使然。
书里的女孩克劳迪娅,就是被迫性格归因的存在。克劳迪娅讨厌平日里母亲卡罗琳对她处处监管和责骂,父亲作为一个局外人,常常有意无意地参与到这个行为当中,更加重了克劳迪娅的的爆发。
最后克劳迪娅离家出走,夜不归宿,还产生了想要自杀的想法。家里人这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他们让克劳迪娅去看心理医生。可心理医生将克劳迪娅的行为归为内因,结果反倒加剧了克劳迪娅的痛苦和自责。直到碰上了“家庭治疗”,克劳迪娅才真正有了舒缓的感觉。
这样的心理学理论,也被贯彻到了至今,似乎所有的心理学都在告知我们,问题来源是你自身,你必须自我解脱。这种理论看似是对的,但不是全都对。
任何理论都只是借鉴,宇宙中不存在完全的真理。我们应当保持批判性思维,比如,为什么问题的来源非得是自己。
在众多家庭矛盾里,把问题原因单单放在一个人身上,是不对的。凡事有因有果,一个人很难全面创造因果,更多的是被环境所影响。外因,其实往往是较为重要的一方。
藏在美好的幻象下的,其实都是险象。
伊能静和庾澄庆的婚姻,曾经让人羡慕不已。可这段美好的婚姻,却突然间崩塌了。伊能静曾解释说:“其实前一段婚姻我应该是有安全感的,可是我那个时候没有把自己修炼好,因为我还太在那个伤痛里面,那种家庭的伤痛,跟妈妈没有和解。”
言语间,满满的都是从原生家庭里带来的的自卑感。
克劳迪娅,其实就是父母感情矛盾的出口。父亲整日忙碌于工作之中不问家事,母亲为此不满但不敢发泄,于是就将这负面情绪倾泻到了克劳迪娅身上。克劳迪娅感受到了压力,自然而然地会想去寻求刺激,摆脱这种紧迫感。
这个家庭里剑拔弩张的压力感,连二儿子丹和小女儿劳拉都接连感受到了。父母之间关系的矛盾,其实也是上一级带来的影响。母亲卡罗琳曾被外祖母的挫败所影响,导致了她在家里时常歇斯底里。
我们的每一种情绪反应上,都有着他人无意间强加在我们身上的特质。克劳迪娅的情况若是一直被归为内因,那她长大后也极可能会像她的母亲一样,陷在情绪中无法自拔。
每个人不仅是内因的拥有者,也可能是外因的制造者。我们要改变的不止自身,还有身边环境造成的影响。
家庭系统就像是生态系统,它们之间是环环相扣的,拥有正负反馈。当家庭的一方发生争吵时,另一方为了缓和这种气氛,就会故意引发另一方的争端。
例如每当家庭里父母产生矛盾争吵时,年纪稍大一点的子女就会故意弄哭年纪小的弟弟妹妹,让父母的注意力转移到他们这里,从而不再进行争吵。
克劳迪娅也就是意识到了父母间潜藏的矛盾,在他们将矛头指向自己时,她也有意无意地接受了这个行为。在她眼里,父母指责自己好过他们争吵后感情破裂,最后导致离婚,这个结局让她更无法接受。
在这样的负面循化里,大家都是在努力地避免最坏的结局出现,可这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想要真正解决问题,一家人就得坐下来一起交谈,道出心中的疑惑和不满,才能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这也是家庭治疗的目的,你只有解开心锁,重新建立彼此之间的联系,才能获得重生。一个幸福的家庭,不应该存在相互指责,而是共同理解。《热锅上的家庭》这本书里指出,家庭应该发展出一个新的语言系统。家庭中的每一份子都应该学习谈论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偏激地攻击别人。
正是因为明白了内因和外因之间的关系,我们则更应该注重家庭系统的经营。家庭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礼物,我们应该把它当初避风港,而不是风浪制造者。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都有各自的悲剧,但要牢记的一点是,学会理解非常重要。只有彼此真正融入家庭里,去制造温情的状态,努力做到理解他人,家才不会成为彼此负面情绪的发泄口。
热锅上的家庭读后感篇十一
很多家庭在孩子的教育观念上有矛盾,要么是妈妈教育孩子,爸爸护着孩子;要么是爸爸教育孩子,妈妈护着孩子;亦或者是当孩子反抗以后,爸爸妈妈重新合作。
很多家庭都在重复着这样的相处模式,直到有一天孩子离家出走,或者是发现了孩子想要自杀的念头,父母就开始慌了,开始给孩子寻找心理治疗师。
可是治疗一段时间,没有任何进展,孩子更反抗,于是又开始给孩子找下一个心理治疗师。
父母认为是孩子的问题,只要解决了孩子的问题,生活又会重新恢复平静。这种治疗模式,就是我们熟悉的个人治疗模式。
可是《热锅上的家庭》这本书,颠覆了我们的认知,告诉我们一个全新的治疗模式,即家庭治疗模式。
本书作者卡尔·惠特克是医学博士,在家庭治疗中享有盛名;学生奥古斯都·纳皮尔是心理学博士。
本书讲述了两位家庭治疗师,给一个家庭治疗的具体过程,当然作者指出,书中的案例是以一个家庭治疗为主,但是治疗过程中,也融合了对其他家庭的治疗方式。读者看了犹如身临其境,沉浸在作者几次的治疗过程中,是一本非常好的家庭治疗的启蒙书籍。
热锅上的家庭读后感篇十二
朋友推荐《热锅上的家庭》,只说是关于家庭治疗的,当时心想又出了一本理论书,不知能给自己带来怎么样的新鲜知识。拿到书时,却发现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既是有着令人情绪起伏欲罢不能的情节的故事书,同时又是理论与故事融合得恰到好处的专业书。
如果把它当成故事来看,书中展示了两条主旋律,分别以一个家庭和两个家庭治疗师的心路历程为线条。家庭的故事并不太曲折,布莱斯夫妇与三个子女之间所呈现的婚姻冲突、青春期子女、原生家庭的控制……却是大多数家庭都经历着的,或即将经历的,读到某处,你会因为似曾相识的感受而再一次触碰原本潜抑下来的过往;假如你是一位心理师或治疗师,看着家庭的表现,“咨询蜜月期”、成员对咨询师的依赖与抗拒、家庭的脱离或成长……你可能会心一笑,因为你已经经历过了;也可能焦虑着,因为你正在经历着着故事中治疗师的焦虑、悲伤与失落,无论如何,你都能在故事中找到你的影子,并进一步分析、了解自己。
如果把它当成专业书,那么,这是一本极容易读懂的理论书,作者巧妙地把故事的发展和理论融合在了一起,在适当的地方,故事暂停,讲讲理论,更为奇妙的是,理论部分,也是通过讲故事来进行的,避免了晦涩难懂的描述,很容易就能理解到双重束缚、三角关系、同盟等概念,无论是想自我成长的家庭,还是走专业路线的咨询师,都是值得去阅读的好书。
本书虽然是从家庭治疗的系统理论方向去讨论的,其实也呈现了一些其他的心理咨询理论,比如精神分析、人本主义、个体与团体辅导等等,甚至还有后现代的痕迹,专业人士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学习到如何将不同流派进行整合。
当然,这么一本精彩的书,绝对不能忽略译者的功劳。李瑞玲,台湾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兼有理科训练的理性与擅长文字的感性,把自身的经历感受与专业训练相结合,凭着深厚的心理学功底把原文理解透彻,同时又加入了自己的诠释,使本书更贴合国人的阅读习惯,期待着她的更多佳作。
借用译者的一段话:愿那些在家庭中挣扎、痛苦或疏离的人们,在本书的陪伴下,顺利走过热锅上的洗礼,成为一个“不同”的人,建立一个全新的自尊自爱的自己,进而缔结全新的“家庭之爱”。